CN100421636C - 一次性穿用物品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穿用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1636C
CN100421636C CNB2004800364500A CN200480036450A CN100421636C CN 100421636 C CN100421636 C CN 100421636C CN B2004800364500 A CNB2004800364500 A CN B2004800364500A CN 200480036450 A CN200480036450 A CN 200480036450A CN 100421636 C CN100421636 C CN 1004216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re
leakage prevention
prevention sheet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36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9914A (zh
Inventor
三岛祥宜
中岛海阳
菊池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89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9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6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6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该一次性穿用物品在后腰围区形成难以压扁的凹坑,可在阻挡壁、凹坑吸收排泄物,可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的泄漏。在一次性穿用物品(10A)中,芯(20)延伸的后腰围区(16)的部位(21)分成第1部位(22)和第2部位(23),在第2部位(23)的中央部分(24)形成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低于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防漏片(19)的固定两端部(34)和弹性构件(36)的纵向端部(37)位于第1部位(22)上。在物品(10A),第1部位(22)处于该裆下区(15)的物品(10A)厚度方向上方,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和凹坑(49)。

Description

一次性穿用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保持排泄物的一次性穿用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该一次性穿用物品具有沿横向延伸的前后端部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侧部,在前后端部间划分成前腰围区和后腰围区及位于这些腰围区之间的裆下区,由透液性表面片、不透液性背面片、一对不透液性防漏片、及吸液性芯构成;该一对不透液性防漏片可收缩地安装有朝纵向延伸的伸缩性弹性构件,并具有朝表面片的上方立起的特性;该吸液性芯处于表背面片间,延伸到前腰围区和裆下区;后腰围区分成位于后端部侧的第1部位和位于裆下区侧的第2部位,第2部位的刚性比第1部位和裆下区低,防漏片的固定端部和弹性构件的纵向端部位于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上。
第1部位由表背面片和处于这些片间的带状的腰周用弹性构件形成。第2部位由表面片和背面片形成。防漏片的固定端部粘接于延伸到第1部位的表面片的外面。该物品由安装于防漏片的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将第1部位拉往裆下区侧,第1部位处于裆下区的物品厚度方向上方,由此在裆下区与第1部位间产生台阶高差,第2部位形成朝裆下区开口的凹坑。在该物品中,即使排泄物在表面片上扩散,朝后端部流动,排泄物也收容于凹坑,所以,可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泄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1888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物品,当在其穿用中穿用者的体压作用于后腰围区时,凹坑容易被压扁,排泄物从凹坑漏出,有时排泄物越过第1部位,从后端部漏到物品的外侧。另外,该物品在第1部位和第2部位不存在芯,所以,在第1部位和形成凹坑的第2部位不能吸收排泄物,排泄物残存于凹坑,当凹坑被压扁时,排泄物容易漏出到凹坑的外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该一次性穿用物品在后腰围区形成难以压扁的凹坑,可在阻挡壁、凹坑吸收排泄物,可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泄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前提为这样的一次性穿用物品,该一次性穿用物品具有沿横向延伸的前后端部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侧部,在前后端部间划分成前腰围区和后腰围区及位于这些腰围区之间的裆下区,包括:透液性表面片、不透液性背面片、一对不透液性第1防漏片、及吸液性芯;该一对不透液性第1防漏片位于两侧部,朝纵向延伸;该吸液性芯处于表背面片间,在前后端部间延伸;第1防漏片包括:固定侧部、自由部、及固定两端部;该固定侧部位于前后端部间并朝纵向延伸;该自由部与固定侧部平行地朝纵向延伸,并具有朝表面片的上方立起的特性;该固定两端部位于前后端部,朝横向倒伏;朝纵向延伸的伸缩性第1弹性构件可收缩地安装于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
上述前提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芯所延伸的后腰围区的部位区分成位于后端部侧的第1部位和位于裆下区侧的第2部位,位于第2部位的芯的横向弯曲刚性比位于裆下区和第1部位的芯的横向弯曲刚性低,第1防漏片的固定端部和弹性构件的纵向端部位于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上。在该物品的场合,由安装于第1防漏片的第1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将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拉往裆下区侧,第1部位处于裆下区的物品厚度方向上方,从而在裆下区与第1部位间产生台阶高差,后腰围区的第2部位形成朝物品厚度方向延伸的阻挡壁和与裆下区相对的凹坑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实施形式。
(1)本发明实施形式的一例在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形成沿芯厚度方向贯通芯的贯通孔。该形式的物品在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形成贯通芯的贯通孔,在横向中央部分不存在芯,所以,位于第2部位的芯的横向弯曲刚性比位于裆下区和第1部位的芯的横向弯曲刚性低。
(2)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另一例在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形成切去芯的朝横向内方凹下的一对切口。该形式的物品在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形成切去芯的切口,在横向两侧部分不存在芯,所以,第2部位的芯的横向弯曲刚性比位于裆下区和第1部位的芯的横向弯曲刚性低。
(3)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另一例的芯的单位面积重量(坪量,basisweight)、密度、及厚度尺寸在裆下区与第1和第2部位相同。
(4)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另一例的物品具有位于上述后腰围区并朝横向延伸的不透液性第2防漏片,第2防漏片包括固定端部、自由部、及固定两侧部;该固定端部位于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并朝横向延伸;该自由部平行于固定端部地朝横向延伸,从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到达第2部位;该固定两侧部位于物品的两侧部侧并朝纵向内方倒伏;沿横向延伸的伸缩性第2弹性构件可收缩地安装于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
(5)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另一例在第1防漏片间配置第2防漏片,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的横向两侧部分粘接于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
(6)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另一例的位于裆下区和第1部位的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第2部位的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
(7)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另一例的包含第1弹性构件的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用物品,由安装于第1防漏片的第1弹性构件的收缩力而部分地折曲后腰围区的第2部位,将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拉往裆下区侧,第1部位处于裆下区的物品厚度方向上方,从而在裆下区与第1部位间产生台阶高差,第2部位形成朝物品厚度方向延伸的阻挡壁和与裆下区相对的凹坑中的至少一方。该物品当第2部位形成阻挡壁时,即使物品穿用过程中排泄的排泄物在表面片上扩散,朝后端部流动,排泄物的流动也由第2部位阻止,所以,排泄物不会越过第1部位,可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的泄漏。该物品的第2部位形成凹坑时,即使物品穿用过程中排泄的排泄物在表面片上扩散,朝后端部流动,排泄物也收容到凹坑,所以,排泄物不会越过第1部位,可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的泄漏。该物品由位于第1和第2部位的芯吸收排泄物,不会在阻挡壁、凹坑残存排泄物,排泄物不会从凹坑漏出。
在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沿芯厚度方向贯通芯的贯通孔的物品,在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和横向中央部分形成与芯厚度尺寸成比例的台阶高差,即使在物品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体压施加于后腰围区,第2部位朝物品厚度方向受到压缩,也在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重合以前使存在芯的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重合,由位于横向两侧部分的芯的厚度防止横向中央部分的重合。对于该物品,即使凹坑在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被压扁,在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凹坑也不被压扁,可维持横向中央部分的凹坑的开口状态。该物品即使在后腰围区作用穿用者的体压,凹坑也不被压扁,排泄物不会从凹坑漏出,所以,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漏到物品外侧。该物品由位于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的芯吸收排泄物,所以,不会在阻挡壁、凹坑残存排泄物。
对于在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形成切去芯的朝横向内方凹下的切口的物品,在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和横向中央部分形成与芯厚度尺寸成比例的台阶高差,即使在物品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体压施加于后腰围区,第2部位朝物品厚度方向受到压缩,也在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重合以前使存在芯的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重合,由位于横向中央部分的芯的厚度防止横向两侧部分的重合。该物品即使凹坑在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被压扁,在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凹坑也不被压扁,可维持横向两侧部分的凹坑的开口状态。该物品即使在后腰围区作用穿用者的体压,凹坑整体也不被压扁,排泄物不会从凹坑漏出,所以,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漏到物品外侧。该物品由位于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的芯吸收排泄物,所以,不会在阻挡壁、凹坑残存排泄物。
对于芯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在第1和第2部位和裆下区相同并且将贯通孔、切口形成于芯的物品,即使安装于第1防漏片的第1弹性构件收缩,位于第1部位和裆下区的芯也不会不规则地折曲,可在第2部位确实地折曲芯,可确实地将第1部位拉往裆下区侧。另外,该物品不会使芯局部地膨松,可防止芯刚性局部增加导致的物品穿用感下降。
具有在上述后腰围区朝横向延伸的不透液性第2防漏片的物品由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形成对排泄物的阻挡壁,所以,即使在物品穿用过程中排泄的排泄物从第2部位越过形成的阻挡壁而达到第1部位,排泄物的流动也由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阻止,可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的泄漏。
对于第2防漏片配置于第1防漏片间、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的横向两侧部分粘接于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的物品,随着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的立起,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朝表面片的上方浮起,所以,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作为阻挡壁充分地起作用,可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的泄漏。
由于物品的位于裆下区和第1部位的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第2部位的芯的、按照格利法(ガ一レ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所以,由第1弹性构件的收缩力仅在第2部位折曲芯,芯在第1部位和裆下区不会被不规则地折曲,可确实地将第1部位拉往裆下区侧,可由第2部位确实地形成阻挡壁、凹坑。
对于包含第1弹性构件的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的物品,可在第1部位充分地作用第1弹性构件的收缩力,由弹性构件的收缩力确实地将第1部位拉往裆下区侧,可由第2部位确实地形成阻挡壁、凹坑。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作为一例示出的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局部截断轴测图。
图2为从表面片侧示出的图1的物品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3-3线向视截面图。
图4为图1的4-4线向视截面图。
图5为图1的5-5线截面图。
图6为作为另一例示出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局部截断轴测图。
图7为从表面片侧示出的图6的物品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8-8线向视截面图。
图9为图6的9-9线向视截面图。
图10为作为另一例示出的一次性穿用物品10C的局部截断轴测图。
图11为从表面片侧示出的图10的物品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的12-12线向视截面图。
图13为图10的13-13线向视截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用物品。
图1、2为作为一例示出一次性穿用物品10A的局部截断轴测图和从表面片17侧示出的图1的物品10A的俯视图。在图1中,横向用箭头L表示,纵向用箭头M表示,厚度方向用箭头N表示。图2按反抗弹性构件36、40、43的收缩力朝纵横方向展开的状态示出物品10A。图3、4为图1的3-3线向视截面图和图1的4-4线向视截面图,图5为图1的5-5线端面图。表背面片17、18和防漏片19的内面指与芯20相对的面,这些片17、18、19的外面指与芯20不相对的面。
物品10A具有相互平行地沿横向延伸的前后端部11、12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侧部13。在前后端部11、12间划分成沿纵向排列的前腰围区14、后腰围区16、及位于该腰围区14、16间的裆下区15。物品10A包括位于肌肤接触侧的透液性表面片17,位于肌肤非接触侧的不透液性背面片18,位于两侧部13并朝纵向延伸的一对不透液性第1防漏片19,及处于表背面片17、18间接合于片17、18的内面的吸液性芯20。芯20延伸到前后腰围区14、16和裆下区15。裆下区15的两侧部13朝物品10A的横向内方描画出弧形。物品10A的平面形状呈砂漏形。
芯20延伸的后腰围区16的部位21区分成位于后端部12侧的第1部位22和位于裆下区15侧的第2部位23。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24形成沿芯20厚度方向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在贯通孔25,按表面片17与背面片18相互重合的状态相互粘接这些片17、18的内面。
表面片17由亲水性纤维无纺布26形成。背面片18由层压疏水性纤维无纺布27与通气不透液性塑料膜28获得的复合片形成。防漏片19由实施了防水处理的疏水性纤维无纺布29形成。
芯20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两端缘30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侧缘31。芯20为粒子状或纤维状高吸收性聚合物与绒毛纸浆的混合物,或粒子状或纤维状高吸收性聚合物、绒毛纸浆、及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混合,被压缩成预定的厚度尺寸。而且,芯20的刚性比表背面片17、18、防漏片19的刚性高。芯20为了防止形状走样,最好整体用纸巾、亲水性纤维无纺布等透液性片(图中未示出)包住。
位于裆下区15和第1、第2部位22、23的芯20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相同。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长度尺寸(包含贯通孔25)与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长度尺寸相同。芯20的厚度尺寸最好处于1~10mm的范围。尽管芯20的裆下区15、第1、第2部位22、23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相同,由于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形成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在横向中央部分24不存在芯20,所以,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也比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低。
防漏片19在肌肤接触侧配置于表面片17的外面侧。防漏片19由固定侧部32、自由部33、及固定两端部34形成;该固定侧部32在两侧部13沿纵向延伸;该自由部33平行于固定侧部32沿纵向延伸,朝表面片17上方具有立起的特性;该固定两端部34在前后端部11、12朝物品10A横向内方倒伏。固定侧部32和自由部33在物品10A的前后端部11、12间延伸。位于后腰围区16侧的固定端部34不仅位于后端部12上,而且位于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上。
在自由部33上方可收缩地安装沿纵向延伸的伸缩性第1弹性构件36。弹性构件36按沿纵向伸长预定倍率的状态粘接于自由部33。延伸到后腰围区16侧的弹性构件36的纵向端部37越过第2部位23到达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物品10A以表面片17为内侧朝纵向弯曲时,弹性构件36收缩,自由部33朝纵向收缩,自由部33朝表面片17的上方立起。在图1中,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朝表面片17的上方立起,形成对于排泄物的阻挡壁。
前后端部11、12由从芯20的端缘30朝纵向外方延伸的表背面片17、18的端部38、39和防漏片19的固定两端部34形成。在前后端部11、12,表背面片17、18的端部38、39与防漏片19的端部34重合,表背面片17、18的内面相互粘接,表面片17的外面与防漏片19的内面粘接。位于后腰围区16侧的防漏片19的固定端部34,在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将其内面粘接于表面片17的外面。在前后端部11、12可收缩地安装带状的腰周用弹性构件40,该腰周用弹性构件40位于芯10的端缘30的纵向外方并朝横向延伸。腰周用弹性构件40处于表面片17的端部38与背面片18的端部39间,按朝横向伸长预定倍率的状态粘接于这些片17、18的内面。
两侧部13包括从芯20的侧缘31朝横向外方延伸的表背面片17、18的侧部41、42和防漏片19的固定侧部32。在两侧部13,表面片17的侧部41从芯20的侧缘31朝横向外方稍延伸,从侧部41进一步朝横向外方延伸背面片18的侧部42和防漏片19的侧部32。在两侧部13,表背面片17、18的侧部41、42与防漏片19的侧部32重合,表背面片17、18的内面相互粘接,表背面片17、18的内外面与防漏片19的内面粘接。在两侧部13可收缩地安装在芯20的侧缘31的横向外方沿纵向延伸的多条腿周用弹性构件43。腿周用弹性构件43处于表面片17的侧部41与背面片18的侧部42间,在按预定的倍率朝横向伸长的状态下粘接于这些片17、18的内面。
在后腰围区16的两侧部13安装由纤维无纺布形成的柔性带扣件44。带扣件44具有朝横向延伸的固定端部45和自由端部46。固定端部45处于背面片18的侧部42与防漏片19的固定侧部32间,粘接于这些片18、19的内面。在自由端部46的内面安装钩构件(图中未示出)。自由端部46朝物品10A的横向内方折曲,通过钩构件可装拆地临时固定于防漏片19的侧部32外面。在自由端部46也可不为钩构件而是涂覆粘接剂。
在前腰围区14安装可装拆地固定带扣件44的自由端部46的柔性目标带47。目标带47呈横长矩形,由塑料薄膜和安装于薄膜的环构件(图中未示出)形成。目标带47将形成其的薄膜粘接于背面片18的外面。在将粘接剂涂覆于带扣件44的自由端部46的场合,目标带47使用塑料薄膜。
当穿用物品10A时,将后腰围区16的两侧部13重合于前腰围区14的两侧部13的外侧,通过钩构件将带扣件44的自由端部46固定于目标带47,连接前腰围区14与后腰围区16。在连接前后腰围区14、16的物品10A上,形成腰部开口和其下方的一对腿部开口(图中未示出)。
物品10A由安装于防漏片19的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后腰围区16的第2部位23部分地折曲,第1部位22被拉往裆下区15侧,第1部位22位于裆下区15的物品10A的厚度方向上方。在物品10A,在裆下区15与第1部位22间夹住第2部位23朝厚度方向产生台阶高差,第2部位23形成朝物品10A厚度方向延伸的阻挡壁48和与裆下区15相对的凹坑49。
对于物品10A,即使物品穿用过程中排泄的排泄物在表面片17上扩散,朝后端部12流动,排泄物的流动也由阻挡壁48阻止,所以,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12漏到物品10A的外侧。物品10A在第2部位23不仅形成阻挡壁48,而且形成凹坑49,将朝后端部12流动的排泄物收容于凹坑49,所以,可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12的泄漏。
对于物品10A,由于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形成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所以,在横向中央部分24和横向两侧部分50形成与芯20的厚度尺寸成比例的台阶高差,即使在物品10A的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体压施加于后腰围区16,第2部位23朝物品10A的厚度方向受到压缩,也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重合以前使存在芯20的横向两侧部分50重合,由位于横向两侧部分50的芯20的厚度防止横向中央部分24的重合。物品10A即使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分50处凹坑49被压扁,也由于凹坑49在横向中央部分24不会被压扁,维持横向中央部分24的凹坑49的开口状态,所以,即使在后腰围区16作用穿用者的体压,排泄物也不会从凹坑49漏出,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12漏到物品10A的外侧。物品10A由位于第1部位22和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分50的芯20吸收排泄物,所以,排泄物不残存于阻挡壁48、凹坑49。排泄到裆下区15和前腰围区14的排泄物透过表面片17被吸收到位于这些区域14、15的芯20。
对于物品10A,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当裆下区15与第1部位22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不到9.4mN时,有时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不规则地折曲,在裆下区15、第1部位22与穿用者的肌肤间产生间隙,不能按良好的效率将排泄物吸收到位于裆下区15、第1部位22的芯20。当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超过28.2mN时,裆下区15、第1部位22的刚性超过需要地增加,物品10A的穿用感下降。当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不到5.5mN时,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第2部位23不规则地折曲,有时不能由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当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超过16.5mN时,在第2部位23难以折曲芯20,不能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将第1部位22拉往裆下区15侧,有时不能由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位于裆下区15、第1和第2部位22、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根据格利法(JIS L1096-01-8.20.1)测定。其测定方法如下。
(1)从物品10A取出芯20,裁断处于第1部位22的芯20,制作第1试样,裁断处于第2部位23的芯20,制作第2试样,同时,裁断处于裆下区15的芯20,制作第3试样。这些试样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相同。测定弯曲刚性时,使用格利式柔软度试验机。
(2)将第1试样的纵向一端部夹于试验机的夹头,将第1试样的纵向另一端部装到试验机的振动子,使试验机的刻度处于3~6间地安装辅助重块。接通试验机的开关,读出振动子的回转杆从第1试样离开瞬间的刻度,测定第1刚性值。然后,将第1试样的纵向另一端部夹入试验机的夹头,将第1试样的纵向一端部装到试验机的振动子,使试验机的刻度处于3~6间地安装辅助重块。然后接通试验机的开关,读出振动子的回转杆从第1试样离开瞬间的刻度,测定第2刚性值。将测定的第1和第2刚性值的平均值作为处于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
(3)将第2试样的纵向一端部夹于试验机的夹头,将第2试样的纵向另一端部装到试验机的振动子,使试验机的刻度处于3~6间地安装辅助重块。接通试验机的开关,读出振动子的回转杆从第2试样离开瞬间的刻度,测定第3刚性值。然后,将第2试样的纵向另一端部夹入试验机的夹头,将第2试样的纵向一端部装到试验机的振动子,使试验机的刻度处于3~6间地安装辅助重块。然后接通试验机的开关,读出振动子的回转杆从第2试样离开瞬间的刻度,测定第4刚性值。将测定的第3和第4刚性值的平均值作为处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
(4)将第3试样的纵向一端部夹于试验机的夹头,将第3试样的纵向另一端部装到试验机的振动子,使试验机的刻度处于3~6间地安装辅助重块。接通试验机的开关,读出振动子的回转杆从第2试样离开瞬间的刻度,测定第5刚性值。然后,将第3试样的纵向另一端部夹入试验机的夹头,将第3试样的纵向一端部装到试验机的振动子,使试验机的刻度处于3~6间地安装辅助重块。然后接通试验机的开关,读出振动子的回转杆从第2试样离开瞬间的刻度,测定第6刚性值。将测定的第5和第6刚性值的平均值作为处于裆下区15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
测定的第1和第3试样的弯曲刚性值为9.4~28.2mN,测定的第2试样的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第2试样在其横向中央部分形成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在贯通孔25不存在芯20,所以,其弯曲刚性值比第1和第3试样的弯曲刚性值低。
对于物品10A,包含弹性构件36的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弹性构件36由于粘接于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所以,其收缩力由自由部33的刚性抑制。然而,由于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处于上述范围,所以,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充分地作用,可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将后腰围区16的第1部位22确实地拉往裆下区15侧。当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不到0.02N时,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弱,不能将第1部位22拉往裆下区15侧,不能由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如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超过0.32N,则有时第1部位22会朝裆下区15侧倒伏,第2部位23形成的凹坑49有时会关闭它的口。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的上述伸长应力按以下的方法测定。
(1)从物品10A切取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包含弹性构件36),制作纵向尺寸200~290mm、横向尺寸10~25mm的伸长应力测定用试样。在自由部的伸长应力测定中,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拉伸试验机。
(2)用拉伸试验机的夹头夹住由于弹性构件37收缩而处于收缩状态的试样的纵向两端部(由夹头夹住试样的尺寸:约10mm,夹头间尺寸:约100mm),按100mm/min的速度朝纵向拉伸试样,使试样伸长到90%后,解除伸长状态。再次通过试验机按100mm/min的速度朝纵向拉伸试样,使试样伸长到90%,测定此时施加于试验机的力,将该测定值作为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测定的试样的伸长应力为0.02~0.32N。在这里,使试样伸长到90%时,例如在试样的纵向的长度为250mm的场合,伸长达到250mm乘0.9的值即225mm。
图6、7为作为另一例示出的一次性穿用物品10B的局部截断轴测图和从表面片17侧示出的图6的物  10B的俯视图,图8、9为图6的8-8线向视截面图和图6的9-9线向视截面图。在图6中,横向用箭头L表示,纵向用箭头M表示,厚度方向用箭头N表示。图7按反抗弹性构件36、40、43的收缩力朝纵横方向展开的状态示出物品10B。
物品10B具有朝横向延伸的前后端部11、12和朝纵向延伸的两侧部13。在前后端部11、12间划分成前腰围区14和后腰围区16及位于前后腰围区14、16间的裆下区15。物品10B由透液性表面片17和不透液性背面片18,在两侧部13朝纵向延伸的一对不透液性防漏片19,及在表背面片17、18间接合于这些片17、18内面的吸液性芯20构成。
芯20延伸的后腰围区16的部位21分成位于后端部12侧的第1部位22和位于裆下区15侧的第2部位23。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50,形成切去芯20而获得的朝横向内方凹下的一对切  51。在切口51,按表面片17与背面片18相互重合的状态相互粘接片17、18的内面。
表面片17由与物品10A的表面片相同的亲水性纤维无纺布26形成,背面片18由与物品10A的背面片相同的复合片形成。防漏片19由与物品10A的防漏片相同的疏水性纤维无纺布29形成。芯20为与物品10A的芯相同的混合物,延伸到前后腰围区14、16和裆下区15。芯20具有朝横向延伸的两端缘30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侧缘31。
位于裆下区15和位于第1、第2部位22、23的芯20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相同。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长度尺寸(包含切口51)与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长度尺寸相同。尽管芯20在裆下区15和第1、第2部位22、23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相同,由于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分50形成切去芯20形成的切口51,在横向两侧部分50不存在芯20,所以,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也比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低。
防漏片19由固定侧部32、自由部33、及固定两端部34形成;该固定侧部32沿纵向延伸;该自由部33具有朝表面片17上方立起的特性;该固定两端部34在前后端部11、12朝物品10B横向内方倒伏。位于后腰围区16侧的固定端部34不仅位于后端部12上,而且位于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上。在自由部33上方可收缩地安装沿纵向延伸的伸缩性第1弹性构件36。弹性构件36的纵向端部37越过第2部位23到达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在防漏片19中,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自由部33朝纵向收缩,自由部33朝表面片17上方立起,形成对于排泄物的阻挡壁。
前后端部11、12由从芯20的端缘30朝纵向外方延伸的表背面片17、18的端部38、39和防漏片19的固定两端部34形成。在前后端部11、12,片17、18、19的端部34、38、39重合,表背面片17、18的内面相互粘接,表面片17的外面与防漏片19的内面粘接。位于后腰围区16侧的防漏片19的固定端部34在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将其内面粘接于表面片17的外面。在前后端部11、12可收缩地安装朝横向延伸的带状腰周用弹性构件40。
两侧部13包括从芯20的侧缘31朝横向外方延伸的表背面片17、18的侧部41、42和防漏片19的固定侧部32。在两侧部13,侧部41从芯20的侧缘31朝横向外方稍延伸,从侧部41进一步朝横向外方延伸侧部42和侧部31。在两侧部13,片17、18、19的侧部32、41、42重合,表背面片17、18的内面相互粘接,表背面片17、18的内外面与防漏片19的内面粘接。在两侧部13可收缩地安装沿纵向延伸的多条腿周用弹性构件43。
在后腰围区16的两侧部13安装由纤维无纺布形成的柔性带扣件44。带扣件44的固定端部45处于背面片16的侧部42与防漏片19的固定侧部32间,粘接于这些片18、19的内面。在带扣件44的自由端部46的内面安装钩构件(图中未示出)。在前腰围区14安装可装拆地固定带扣件44的自由端部46的柔性目标带47。目标带47由塑料薄膜和安装于薄膜的环构件(图中未示出)形成。穿用该物品10B的顺序与物品10A相同,省略其说明。
物品10B由安装于防漏片19的弹性构件35的收缩力而使得第2部位23部分地折曲,第1部位22被拉往裆下区15侧,第1部位22位于裆下区15的物品10B的厚度方向上方。在物品10B,在裆下区15与第1部位22间产生台阶高差,第2部位23形成朝物品10B厚度方向延伸的阻挡壁48和与裆下区15相对的凹坑49。对于物品10B,即使物品穿用过程中排泄的排泄物朝后端部12流动,排泄物的流动也由阻挡壁48阻止,所以,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12漏到物品10B的外侧。物品10B的第2部位23形成凹坑49,将朝后端部12流动的排泄物收容于凹坑49,所以,可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12的泄漏。
对于物品10B,由于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分50形成切去了芯20的切口51,所以,在横向中央部分24和横向两侧部分50形成与芯20的厚度尺寸成比例的台阶高差,即使在物品10B的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体压施加于后腰围区16,第2部位23朝物品10B的厚度方向受到压缩,也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分50重合以前使存在芯20的横向中央部分24重合,由位于横向中央部分24的芯20的厚度防止横向两侧部分50的重合。物品10B即使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处凹坑49被压扁,凹坑49在横向两侧部分50也不会被压扁,维持横向两侧部分50的凹坑49的开口状态,所以,即使在后腰围区16作用穿用者的体压,排泄物也不会从凹坑49漏出,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12漏到物品10B的外侧。物品10B由于位于第1部位22和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的芯20吸收排泄物,所以,排泄物不残存于阻挡壁48、凹坑49。
对于物品10B,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当位于裆下区15与第1部位22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不到9.4mN时,有时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不规则地折曲,不能按良好的效率将排泄物吸收到位于裆下区15、第1部位22的芯20。当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超过28.2mN时,裆下区15、第1部位22的刚性超过需要地增加,物品10B的穿用感下降。当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不到5.5mN时,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第2部位23不规则地折曲,有时不能由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当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超过16.5mN时,在第2部位23难以折曲芯20,不能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将第1部位22拉往裆下区15侧,有时不能由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
位于裆下区15、第1和第2部位22、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根据格利法(JIS L 1096-01-8.20.1)测定。弯曲刚性值的测定方法与物品10A相同。从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制作的第2试样形成切去了芯20的一对切口51,由于在切口51不存在芯20,所以,其弯曲刚性值比第1和第3试样的弯曲刚性值低。
对于物品10B,包含弹性构件36的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当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不到0.02N时,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弱,不能将第1部位23拉往裆下区15侧,不能由后腰围区16的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超过0.32N时,有时第1部位22朝裆下区15侧倒伏,有时第2部位23形成的凹坑49关闭其口。自由部33的上述伸长应力的测定方法与物品10A相同。
图10、11为作为另一例示出的一次性穿用物品10C的局部截断轴测图和从表面片17侧示出的物品10C的俯视图,图12、13为图10的12-12线向视截面图和图10的13-13线向视截面图。在图10中,横向用箭头L表示,纵向用箭头M表示,厚度方向用箭头N表示。图11按反抗弹性构件36、40、43、56的收缩力朝纵横方向展开的状态示出物品10C。
物品10C具有朝横向延伸的前后端部11、12和朝纵向延伸的两侧部13。在前后端部11、12间划分成前腰围区14和后腰围区16及位于前后腰围区14、16间的裆下区15。物品10C由透液性表面片17和不透液性背面片18,在两侧部13朝纵向延伸的一对不透液性防漏片19,在后腰围区16沿横向延伸的不透液性第2防漏片52,及在表背面片17、18间接合于这些片17、18内面的吸液性芯20构成。
芯20延伸的后腰围区16的部位21分成位于后端部12侧的第1部位22和位于裆下区15侧的第2部位23。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24形成沿芯20厚度方向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在贯通孔25,按表面片17与背面片18相互重合的状态相互粘接着这些片17、18的内面。
表面片17由与物品10A的表面片相同的亲水性纤维无纺布26形成,背面片18由与物品10A的背面片相同的复合片形成。第1和第2防漏片19、52由与物品10A的防漏片相同的疏水性纤维无纺布29形成。芯20为与物品10A的芯相同的混合物,延伸到前后腰围区14、16和裆下区15。芯20具有朝横向延伸的两端缘30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侧缘31。
位于裆下区15和位于第1、第2部位22、23的芯20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相同。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长度尺寸(包含贯通孔25)与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长度尺寸相同。尽管芯20的裆下区15和第1、第2部位22、23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相同,由于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形成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在横向中央部分24不存在芯20,所以,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也比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低。
第1防漏片19由固定侧部32、自由部33、及固定两端部34形成;该固定侧部32沿纵向延伸;该自由部33朝表面片17上方具有立起的特性,朝纵向延伸;该固定两端部34在前后端部11、12朝物品10B横向内方倒伏。位于后腰围区16侧的固定端部34不仅位于后端部12上,而且位于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上。在自由部33上方可收缩地安装沿纵向延伸的伸缩性第1弹性构件36。弹性构件36的纵向端部37越过第2部位23到达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防漏片19,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自由部33朝纵向收缩,自由部33朝表面片17上方立起,形成对于排泄物的阻挡壁。
第2防漏片52配置于第1防漏片19间。防漏片52由固定端部53、自由部54、及固定两侧部55形成;该固定端部53在第1部位22沿横向延伸;该自由部54与固定端部53平行地沿横向延伸,从第1部位22到达第2部位23;该固定两侧部55位于物品10C的两侧部13侧并朝纵向内方倒伏。在自由部54的上方上方可收缩地安装沿横向延伸的伸缩性第2弹性构件56。弹性构件56按沿横向伸长预定倍率的状态粘接于自由部54。自由部54的横向两侧部分57粘接于第1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固定侧部55处于表面片17的端部38与第1防漏片19的固定端部34间,粘接于这些片17、19的端部34、38的内外面。防漏片52的自由部54随着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的立起,朝表面片17上方浮起,从表面片17离开。自由部54形成阻止排泄物朝纵向的流动的阻挡壁。
前后端部11、12由从芯20的端缘30朝纵向外方延伸的表背面片17、18的端部38、39和防漏片19的固定两端部34形成。在前后端部11、12,片17、18、19的端部34、38、39重合,表背面片17、18的内面相互粘接,表面片17的外面与防漏片19的内面粘接。位于后腰围区16侧的防漏片19的固定端部34在第1部位22的横向两侧部分35将其内面粘接于表面片17的外面。在前后端部11、12可收缩地安装朝横向延伸的带状腰周用弹性构件40。
两侧部13包括从芯20的侧缘31朝横向外方延伸的表背面片17、18的侧部41、42和防漏片19的固定侧部32。在两侧部13,侧部41从芯20的侧缘31朝横向外方稍延伸,从侧部41进一步朝横向外方延伸侧部42和侧部31。在两侧部13,片17、18、19的侧部32、41、42重合,表背面片17、18的内面相互粘接,表背面片17、18的内外面与防漏片19的内面粘接。在两侧部13可收缩地安装沿纵向延伸的多条腿周用弹性构件43。
在后腰围区16的两侧部13安装由纤维无纺布形成的柔性带扣件44。带扣件44的固定端部45处于后腰围区16的侧部42与防漏片19的固定侧部32间,粘接于这些片18、19的内面。在带扣件44的自由端部46的内面安装钩构件(图中未示出)。在前腰围区14安装可装拆地固定带扣件44的自由端部46的柔性目标带47。目标带47由塑料薄膜和安装于薄膜的环构件(图中未示出)形成。穿用该物品10C的顺序与物品10A相同,省略其说明。
物品10C由安装于防漏片19的弹性构件35的收缩力使第2部位23部分地折曲,第1部位22被拉往裆下区15侧,第1部位22位于裆下区15的物品10C的厚度方向上方。在物品10C,在裆下区15与第1部位22间朝厚度方向产生台阶高差,第2部位23形成朝物品10C厚度方向延伸的阻挡壁48和与裆下区15相对的凹坑49。对于物品10C,即使物品穿用过程中排泄的排泄物朝后端部12流动,排泄物的流动也由阻挡壁48阻止,所以,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12漏到物品10C的外侧。物品10C的第2部位23形成凹坑49,将朝后端部12流动的排泄物收容于凹坑49,所以,可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12的泄漏。
对于物品10C,由于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形成贯通芯20的贯通孔25,所以,在横向中央部分24和横向两侧部分50形成与厚度20的厚度尺寸成比例的台阶高差,即使在物品10C的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体压施加于后腰围区16,第2部位23朝物品10C的厚度方向受到压缩,也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中央部分24重合以前使存在芯20的横向两侧部分50重合,由位于横向两侧部分50的芯20的厚度防止横向中央部分24的重合。物品10C即使在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分50处凹坑49被压扁,也由于凹坑49在横向中央部分24不会被压扁,维持横向中央部分24的凹坑49的开口状态,所以,即使在后腰围区16作用穿用者的体压,排泄物也不会从凹坑49漏出,排泄物不会从后端部12漏到物品10C的外侧。物品10C由于位于第1部位22和第2部位23的横向两侧部分50的芯20吸收排泄物,所以,排泄物不残存于阻挡壁48、凹坑49。
对于物品10C,由于第2防漏片52的自由部对排泄物形成阻挡壁,所以,物品10C的穿用过程中排泄的排泄物即使越过阻挡壁48到达第1部位22,也由防漏片52的自由部54阻止排泄物的流动。物品10C由于将第2防漏片52的自由部54的横向两侧部分57粘接于第1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随着自由部33的立起,自由部54朝表面片17上方浮起,所以,第2防漏片52的自由部54作为阻挡壁充分地起作用,可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后端部12泄漏。
对于物品10C,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当裆下区15与第1部位22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不到9.4mN时,有时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不规则地折曲,不能按良好的效率将排泄物吸收到位于裆下区15、第1部位22的芯20。当位于裆下区15和第1部位22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超过28.2mN时,裆下区15、第1部位22的刚性超过需要地增加,物品10C的穿用感下降。当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不到5.5mN时,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使第2部位23不规则地折曲,有时不能由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当位于第2部位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超过16.5mN时,在第2部位23难以折曲芯20,不能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将第1部位22拉往裆下区15侧,有时不能由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位于裆下区15、第1和第2部位22、23的芯20的弯曲刚性值根据格利法(JIS L 1096-01-8.20.1)测定。弯曲刚性值的测定方法与物品10A相同。
对于物品10C,包含弹性构件36的防漏片19的自由部33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当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不到0.02N时,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弱,不能将第2部位23拉往裆下区15侧,不能由后腰围区16的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凹坑49。自由部33的伸长应力超过0.32N时,有时第1部位22朝裆下区15侧倒伏,有时第2部位23形成的凹坑49关闭其口。自由部33的上述伸长应力的测定方法与物品10A相同。
这些图示的物品10A、10B、10C的第2部位23形成沿物品10A、10B、10C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阻挡壁48和与裆下区15相对的凹坑49,但有时由弹性构件36的伸长应力使第2部位23形成阻挡壁48和凹坑49中的任一方。例如,在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将第1部位22稍拉往裆下区15侧的场合,第2部位23朝后端部12侧倾斜,第2部位23仅形成阻挡壁48。另外,在由弹性构件36的收缩力越过第2部位将第1部位22拉往裆下区15侧的场合,第2部位23朝裆下区15侧倾斜,第2部位23仅形成凹坑49。
表面片17除了亲水性纤维无纺布外,还可使用具有多个开孔的疏水性纤维无纺布、具有多个微细开孔的塑料薄膜中的任一方。也可在背面片18使用疏水性纤维无纺布、通气不透液性塑料薄膜、层压大于等于2片疏水性纤维无纺布获得的复合无纺布中的任一种。也可在背面片18、防漏片19、52使用在具有高耐水性的熔喷无纺布的双面或单面重合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柔软性的纺粘无纺布获得的复合无纺布(SM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
纤维无纺布可使用由水刺、针刺、熔喷、热粘、纺粘、化学粘的各制法制造的无纺布。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可使用聚酯类、聚丙烯腈类、聚氯乙烯类、聚乙烯类、聚丙烯类、聚苯乙烯类。构成纤维也可使用芯鞘型复合纤维、并置型复合纤维、异型空心纤维、微多孔纤维、接合型复合纤维。
表背面片17、18相互的粘接,防漏片19、52相对片17、18的粘接,芯20相对片17、18的接合,弹性构件37、41、44、56相对片17、18、19、52的粘接,可利用粘接剂或热封、超声波密封等利用热的熔接手段。粘接剂可使用热融型粘接剂、丙烯酸类粘接剂、橡胶粘接剂。
粘接剂最好按螺旋状、波状、锯齿状、点状、条纹中的任一种形式涂覆于表面片17、背面片18、防漏片19、52。当按这些形式将粘接剂涂覆于片17、18、19、52时,形成在这些片17、18、19、52涂覆粘接剂的涂覆区和未涂覆粘接剂的非涂覆区,这些片17、18、19、52相互断续地粘接,芯20断续地接合于片17、18,同时,弹性构件37、41、44、56断续地粘接于片17、18、19、52。

Claims (16)

1. 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具有沿横向延伸的前后端部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侧部,在上述前后端部间划分成前腰围区和后腰围区及位于这些腰围区之间的裆下区,包括:透液性表面片、不透液性背面片、一对不透液性第1防漏片,及吸液性芯;该一对不透液性第1防漏片位于上述两侧部,朝纵向延伸;该吸液性芯处于上述表背面片间,在上述前后端部间延伸;上述第1防漏片包括:固定侧部、自由部,及固定两端部;该固定侧部位于上述前后端部间并朝纵向延伸;该自由部与上述固定侧部平行地朝纵向延伸,并具有朝上述表面片的上方立起的特性;该固定两端部位于上述前后端部,朝横向倒伏;朝纵向延伸的伸缩性第1弹性构件可收缩地安装于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所延伸的上述后腰围区的部位,区分成位于上述后端部侧的第1部位和位于上述裆下区所在的侧的第2部位,位于上述第2部位的上述芯的横向弯曲刚性比位于上述裆下区和上述第1部位的上述芯的横向弯曲刚性低,上述第1防漏片的固定端部和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纵向端部位于上述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上;
上述第1部位被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收缩力拉往上述裆下区所在的侧,处于该裆下区的上述物品的厚度方向的上方,上述第2部位形成朝上述物品厚度方向延伸的阻挡壁和与上述裆下区相对的凹坑中的至少一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部位的横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沿上述芯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芯的贯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部位的横向两侧部分形成有切去上述芯的朝横向内方凹下的一对切口。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芯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在上述裆下区与上述第1和第2部位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芯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及厚度尺寸在上述裆下区与上述第1和第2部位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物品具有位于上述后腰围区并朝横向延伸的不透液性第2防漏片,上述第2防漏片包括固定端部、自由部及固定两侧部;该固定端部位于上述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并朝横向延伸;该自由部平行于上述固定端部地朝横向延伸,从上述后腰围区的第1部位到达第2部位;该固定两侧部位于上述物品的两侧部侧并朝纵向内方倒伏;沿横向延伸的伸缩性第2弹性构件可收缩地安装于上述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防漏片配置在第1防漏片间,上述第2防漏片的自由部的横向两侧部分粘接于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裆下区和上述第1部位的上述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上述第2部位的上述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裆下区和上述第1部位的上述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上述第2部位的上述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裆下区和上述第1部位的上述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9.4~28.2mN的范围,位于上述第2部位的上述芯的按照格利法的横向弯曲刚性值处于5.5~16.5mN的范围。
11.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第1弹性构件的上述第1防漏片的自由部伸长90%时的伸长应力处于0.02~0.32N的范围。
CNB2004800364500A 2003-11-14 2004-11-12 一次性穿用物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6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5161 2003-11-14
JP385161/2003 2003-11-14
JP029475/2004 2004-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9914A CN1889914A (zh) 2007-01-03
CN100421636C true CN100421636C (zh) 2008-10-01

Family

ID=3757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64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636C (zh) 2003-11-14 2004-11-12 一次性穿用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163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6118B2 (en) * 2012-12-10 2015-12-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and/or pockets
JP6495765B2 (ja) * 2015-06-30 2019-04-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370344B2 (ja) 2016-07-28 2018-08-08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4115A (zh) * 1973-07-24 1975-04-21
CN1286971A (zh) * 1999-08-27 2001-03-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4115A (zh) * 1973-07-24 1975-04-21
CN1286971A (zh) * 1999-08-27 2001-03-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9914A (zh) 2007-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4505C (zh) 一次性尿布
CN101011307B (zh) 吸收用叠层体以及一次性吸收性物品
KR100784776B1 (ko) 팬츠형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KR100645339B1 (ko) 생리대
CN1695576B (zh) 一次性尿布
EP3150182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retchable elastic member, and disposable diaper using stretchable elastic member
CN104039289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TW200522921A (en)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CN205126590U (zh) 一次性尿布
CN102378615B (zh) 吸收性物品
CN208799406U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伸缩结构
CN107970089A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208799412U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10868978B (zh) 伸缩部件和具有该伸缩部件的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07970091A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204133713U (zh) 一次性尿布
CN1856286B (zh) 一次性穿用物品
CN108883009A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108778214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7970092A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100421636C (zh) 一次性穿用物品
CN111356427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0484506C (zh) 一次性尿布
CN208799413U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1175789C (zh) 体液处理用吸湿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