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0757C -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0757C
CN100410757C CNB2005100048622A CN200510004862A CN100410757C CN 100410757 C CN100410757 C CN 100410757C CN B2005100048622 A CNB2005100048622 A CN B2005100048622A CN 200510004862 A CN200510004862 A CN 200510004862A CN 100410757 C CN100410757 C CN 1004107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division
light
reflex housing
backlight modul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48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5322A (zh
Inventor
王允适
朱国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048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10757C/zh
Publication of CN1815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5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07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07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以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导光板、至少一个反射罩及至少一个光源,其中框架包括上框架及下框架,前述之上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而下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此外,至少一个反射罩设置于框架内的侧边处,反射罩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其中第三定位部对应于第一定位部,而卡置于第一定位部中,而第四定位部亦对应于第二定位部,而卡置于第二定位部中,用以将反射罩稳固地固定至上、下两框架之间。如此一来,背光模块中之光源利用率将可以有效地提高,进而相对地提高液晶显示器模块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且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将反射罩稳固地固定于框架内之背光模块及具有此背光模块之液晶显示器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视讯技术的进步,视讯装置逐渐朝着重量轻、尺寸大以及面板薄等趋势发展。配合光电与半导体制造技术所发展之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或是等离子显示器(PDP),已逐渐成为显示器产品之主流。近年来,大部分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桌面计算机上之显示屏幕皆以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为主流,但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通常必须设置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之面光源,进而使得液晶面板达到显示的功能。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是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之立体分解示意图,而图2是公知之一种框架及反射罩之剖面示意图。液晶显示器模块100由液晶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块120所构成。其中,背光模块120包括导光板122、反射罩124、光源126及框架130。框架130包括上框架132及下框架134,上述之导光板122设置于框架130内,具有至少一个光入射面122a以及一个光出射面122b。此外,反射罩124则设置于框架130内的侧边处。
请再参照图1,光源126设置于导光板122之光入射面122a与反射罩124之间。此外,上述之液晶显示面板110设置于导光板122之光出射面122b的上方,而光源126所发出之光线经由光入射面122a进入导光板122,再经由光出射面122b出射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再射入液晶显示面板110中。另外,液晶显示器模块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140,其设置于导光板122之光出射面122b与液晶显示面板110之间。
请再参照图2,公知之反射罩124乃是通过上框架132及下框架134来达到将反射罩124定位之目的。然而,由于上框架132及下框架134上并未设计特殊的定位构件,而只是直接将反射罩124夹于上框架132及下框架134之间以达到固定的作用。因此,当传统背光模块120或是整个液晶显示器模块100遭到外力的冲击时,反射罩124极易因而产生偏移或是倾斜。若反射罩124有偏移或是倾斜,将会影响背光模块120所产生之面光源的亮度、光源利用率等等,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模块100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而此背光模块可避免其面光源亮度以及光源利用率降低。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而此液晶显示器模块中之背光模块具有好的面光源亮度以及光源利用率,因而能保持液晶显示器模块的显示质量。
为达到本发明之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由框架、导光板、至少一个反射罩及至少一个光源所构成,其中框架包括上框架及下框架,上述之上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而下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而导光板设置于框架内,具有至少一个光入射面以及一个光出射面。此外,至少一个反射罩设置于框架内的侧边处,反射罩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其中第三定位部对应于第一定位部,而卡置于第一定位部中,第四定位部亦对应于第二定位部,而卡置于第二定位部中。另外,至少一个光源设置于导光板之光入射面与反射罩之间。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之背光模块,其中光源以及反射罩设置于框架之一个侧边处,因此背光模块例如为单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在一实施例中,光源以及反射罩亦可以设置于框架之多个侧边处,因此背光模块例如为多边入光式背光模块。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之背光模块,其中第一定位部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而第二定位部亦同样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此外,第三定位部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而第四定位部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之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其设置于导光板之光射出面的上方。此外,上述之光源例如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由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所构成,其中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导光板、至少一个反射罩及至少一个光源。框架包括上框架及下框架,上述之上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而下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而导光板设置于框架内,具有至少一个光入射面以及一个光出射面。此外,至少一个反射罩设置于框架内的侧边处,反射罩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其中第三定位部对应于第一定位部,而卡置于第一定位部中,第四定位部亦对应于第二定位部,而卡置于第二定位部中。另外,至少一个光源设置于导光板之光入射面与反射罩之间,而上述之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导光板之光出射面上方。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中光源以及反射罩设置于框架之一个侧边处,因此背光模块例如为单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在一实施例中,光源以及反射罩亦可以设置于框架之多个侧边处,因此背光模块例如为多边入光式背光模块。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中第一定位部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而第二定位部亦同样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此外,第三定位部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而第四定位部例如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设置于导光板之光射出面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此外,上述之光源例如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
基于上述说明,在本发明之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中,上框架及下框架分别具有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而反射罩具有第三定位部及第四定位部,其中第一定位部对应于第三定位部,而第二定位部对应于第四定位部,因此反射罩可以稳固地固定至上、下框架之间。如此一来,反射罩不会因遭到外力而容易发生倾斜或位移,因此可避免背光模块之面光源亮度以及光源利用率降低,因而能使液晶显示器模块的显示质量得以维持。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公知之框架及反射罩之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将具有凸点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通孔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4B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将具有凸点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凹穴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4C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将具有凹穴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凸点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4D是依照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将具有通孔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凸点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5A~图5L是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于上、下两框架与反射罩上设计不同种定位构件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记说明
100: 液晶显示器模块
110: 液晶显示面板
120: 背光模块
122: 导光板
122a:光入射面
122b:光出射面
124: 反射罩
126: 光源
130: 框架
132: 上框架
134: 下框架
140: 光学膜片
200: 液晶显示器模块
210: 液晶显示面板
220: 背光模块
222: 导光板
222a:光入射面
222b:光出射面
224: 反射罩
224a:第三定位部
224b:第四定位部
226: 光源
230: 框架
232: 上框架
234: 下框架
232a:第一定位部
234a:第二定位部
240: 光学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A,其中图3是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之立体分解示意图,而图4A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将具有凸点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通孔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液晶显示器模块200由液晶显示面板210与背光模块220所构成。背光模块220则由框架230、导光板222、至少一个反射罩224及至少一个光源226所构成,其中框架230包括上框架232及下框架234,上述之上框架23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232a,而此第一定位部232a例如为通孔。下框架234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234a,而此第二定位部234a亦同样例如为通孔。此外,至少一个反射罩224设置于框架230内的侧边处,且反射罩224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224a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224b,而此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皆例如是凸点。
上述之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分别对应于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因此,当反射罩224组装至框架230内时,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凸点)及第四定位部224b(凸点)能分别卡置于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通孔)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b(通孔)内,以发生结构性干涉。通过第一定位部232a及第三定位部224a与第二定位部234a及第四定位部224b所发生之结构性干涉,可使得反射罩224稳固地固定在上、下两框架232、234之间,即使当遭到外力之冲击时,反射罩224亦不会轻易的产生偏移或倾斜。
另外,请参照图3,上述之导光板222设置于框架230内,具有至少一个光入射面222a以及一个光出射面222b。此外,液晶显示器模块200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240,其设置于导光板222之光出射面222b的上方,例如是扩散膜、集光膜等光学膜片。另外,光源226设置于导光板222之光入射面222a与反射罩224之间,而此光源226例如是冷阴极荧光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面板210设置于导光板222之光出射面222b的上方。而光源226所发出之光线经由光入射面222a进入导光板222,再经由光出射面222b出射后可形成一均匀的面光源,之后再射入液晶显示面板210。
值得注意的是,在液晶显示器模块200中之背光模块220可以是单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或是多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换言之,若光源226以及反射罩224设置于框架230之一个侧边处,则为单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而若光源226以及反射罩224设置于框架230之多个侧边处,则为多边入光式背光模块。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之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与反射罩224的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的型态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变化与组合,下文将举例说明之。请依次参照图4B、图4C及图4D,其中图4B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将具有凸点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凹穴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图4C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将具有凹穴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凸点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而图4D是依照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将具有通孔之反射罩组装至具有凸点之框架的剖面示意图。
承接上述说明,图4B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例如是凹穴,而其对应的之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则例如是凸点。图4C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例如是凸点,而其对应的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则例如是凹穴。图4D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例如是凸点,而其对应的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则例如是通孔。
由上述之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实施例可归纳出,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可分别例如具有通孔、凹穴及凸点。当然,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亦可分别例如具有通孔、凹穴及凸点,用以与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发生结构性干涉。因此,当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例如是凸点时,其所对应之第一定位部232a的搭配可为通孔,亦可为凹穴。此外,当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例如是凹穴时,其所对应之第一定位部232a的搭配可为凸点,而当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例如是通孔时,其所对应之第一定位部232a的搭配可为凸点。同样地,第四定位部224b及其所对应之第二定位部234a亦可采用前述第三定位部224a及其所对应之第一定位部232a之搭配方式。
依照上述之说明可知,本发明除了第一~第四实施例之外,尚具有其它12个实施例,而此12个实施例将如图5A~图5L所示。其中,图5A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通孔)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凹穴),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凸点)及第四定位部224b(凸点)对应。图5B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通孔)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凸点),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凸点)及第四定位部224b(凹穴)对应。
承接上述说明,图5C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通孔)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凸点),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凸点)及第四定位部224b(通孔)对应。图5D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凹穴)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通孔),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凸点)及第四定位部224b(凸点)对应。图5E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凹穴)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凸点),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凸点)及第四定位部224b(凹穴)对应。
承前所述,图5F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凹穴)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凸点),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凸点)及第四定位部224b(通孔)对应。图5G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凸点)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通孔),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凹穴)及第四定位部224b(凸点)对应。图5H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凸点)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凹穴),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凹穴)及第四定位部224b(凸点)对应。
承接上述,图5I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凸点)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凸点),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凹穴)及第四定位部224b(通孔)对应。图5J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凸点)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通孔),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通孔)及第四定位部224b(凸点)对应。图5K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凸点)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凹穴),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通孔)及第四定位部224b(凸点)对应。图5L所示的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凸点)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凸点),将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通孔)及第四定位部224b(凹穴)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上述何种设计,其精神在于使上框架232之第一定位部232a及下框架234之第二定位部234a分别与反射罩224之第三定位部224a及第四定位部224b发生结构性干涉,因此即使反射罩224遭遇到外力之冲击时,亦不会轻易的产生偏移或倾斜。换言之,即使背光模块220或液晶显示模块200在遭受到外力冲击时,反射罩224仍能够稳固地固定在上、下两框架232、234之间。因此,背光模块220之面光源亮度以及光源利用率将不会因此恶化,而能使液晶显示器模块200保有较佳的显示质量。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改进,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是包括:
框架,其包括上框架及下框架,其中该上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而该下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
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内,其具有至少一个光入射面以及一个光出射面;
至少一个反射罩,设置于该框架内的侧边处,该反射罩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其中该第三定位部对应于该第一定位部,而卡置于该第一定位部中,而该第四定位部亦对应于该第二定位部,而卡置于该第二定位部中;以及
至少一个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之该光入射面与该反射罩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光源以及该反射罩设置于该框架之一个侧边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光源以及该反射罩设置于该框架之多个侧边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一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二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三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第四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之该光射出面的上方。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
10. 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包括:
背光模块,包括:
框架,其包括上框架及下框架,其中该上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而该下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
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内,具有至少一个光入射面以及一个光出射面;
至少一个反射罩,设置于该框架内的侧边处,该反射罩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其中该第三定位部对应于该第一定位部,而卡置于该第一定位部中,而该第四定位部亦对应于该第二定位部,而卡置于该第二定位部中;
至少一个光源,其设置于该导光板之该光入射面与该反射罩之间;以及
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之该光出射面上方。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该光源以及该反射罩设置于该框架之一个侧边处。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该光源以及该反射罩设置于该框架之多个侧边处。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一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二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三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16. 根据权利要求10项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该第四定位部包括通孔、凹穴或凸点。
17.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之该光射出面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18.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液晶显示器模块,其特征是该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
CNB2005100048622A 2005-02-03 2005-02-03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075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048622A CN100410757C (zh) 2005-02-03 2005-02-03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048622A CN100410757C (zh) 2005-02-03 2005-02-03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5322A CN1815322A (zh) 2006-08-09
CN100410757C true CN100410757C (zh) 2008-08-13

Family

ID=3690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486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0757C (zh) 2005-02-03 2005-02-03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07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7605B (zh) 2008-10-06 2013-12-0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裝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5227A (en) * 1995-12-27 1998-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20041492A1 (en) * 2000-10-05 2002-04-11 Advanced Display Inc.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371021A (zh) * 2001-02-20 2002-09-25 达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US20030103031A1 (en) * 2001-11-30 2003-06-05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rame for use in backlight module
US20040062057A1 (en) * 1999-04-30 2004-04-01 Lg. Philips Lc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thereof
CN1493900A (zh) * 2002-11-01 2004-05-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背光模组的组装构造
CN1564063A (zh) * 2004-03-22 2005-0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5227A (en) * 1995-12-27 1998-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40062057A1 (en) * 1999-04-30 2004-04-01 Lg. Philips Lc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thereof
US20020041492A1 (en) * 2000-10-05 2002-04-11 Advanced Display Inc.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371021A (zh) * 2001-02-20 2002-09-25 达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US20030103031A1 (en) * 2001-11-30 2003-06-05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rame for use in backlight module
CN1493900A (zh) * 2002-11-01 2004-05-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背光模组的组装构造
CN1564063A (zh) * 2004-03-22 2005-0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5322A (zh) 2006-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00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680495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11018207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646783B1 (ko) 휴대용 컴퓨터
US20190286193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10031008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니터
US20160109647A1 (en) Backplan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JP200701778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
CN1045031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280798A (zh) 棱镜片构件和具有该棱镜片构件的多屏显示设备
EP3425262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20140313645A1 (en) Video wall and fixing apparatus therefor
US1104365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071229A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30758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
JP2002099226A (ja) 表示装置
CN100410757C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JP2007017737A (ja) 表示装置
CN101114078A (zh) 背光组件与液晶显示器
CN10172690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6755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organic EL backlight comprising cap member with protrusions
JP2006017977A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20060187376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924665A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
US2007004725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ujian Huay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8.9.18 to 2013.9.18

Contract record no.: 200899000066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modul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81010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8.9.18 TO 2013.9.18;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FUJIAN HUAYING DISPLAY SCIENC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