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6902B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6902B
CN101726902B CN200810175041.9A CN200810175041A CN101726902B CN 101726902 B CN101726902 B CN 101726902B CN 200810175041 A CN200810175041 A CN 200810175041A CN 101726902 B CN101726902 B CN 101726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frame
backlight modul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50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6902A (zh
Inventor
徐凰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750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6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6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一显示面板及一边框。背光模块包括一外框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显示面板设置于外框架内。边框设置于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之间,并紧贴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及边框三者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系涵盖显示区域。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且尤其有关于一种以背光模块的外框架容置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发展,轻薄短小的液晶显示装置已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的电子商品中。举凡是随身手机、手提电脑及电视等等,皆可透过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
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括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用以提供光线至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以在一显示区域中显示画面。然而,在液晶显示装置制造的过程当中,即使在高度无尘的环境中作业,仍难免会有异物从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元件之间的缝隙中侵入液晶显示装置。若异物出现在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之间对应显示画面处,则会干扰背光模块提供的光线,因而降低显示画面的品质。另外,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元件在组装时有组装容差。各元件如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在组装、搬运或是使用时,也会因为元件之间的组装容差产生摩擦,因而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衍生新的异物,使背光模块提供的光线因异物而改变其光学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在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之间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防止异物进入对应显示区域的空间内,以确保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一显示面板及一边框。背光模块包括一外框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显示面板设置于外框架内。边框设置于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之间,并紧贴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及边框三者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涵盖显示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及一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一外框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显示区域面板于外框架内。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实质上密闭的空间系设置于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之间,且涵盖显示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提供一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提供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一外框架。粘贴一边框于背光模块的表面。组装显示面板于外框架中,其中显示面板紧贴于边框上,且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及边框三者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系涵盖显示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提供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一外框架及一发光源,外框架具有多个支撑板,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设置一边框于外框架的支撑板的一侧壁。组装一显示面板于外框架中,显示面板设置于支撑板相对于发光源的另一侧,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紧贴于边框上,且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及边框三者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涵盖显示区域。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E依序绘示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绘示了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D依序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依序绘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液晶显示装置
130:显示面板
131、133:偏光板
150、250:背光模块
151:发光源
153、253:扩散片
154:遮光部
157:外框架
1571、1572:支撑板
1571’:侧壁
159:导光片
170、270、370:边框
190:前框
270’:边框之侧边
371:凹槽
900:光线
A10:显示区域
A30、A20、A70:空间
A50:透光区
C10、C30及C50:容置区域
D30、D40、D90:间距
H10、H10’、H11’、H60、H70:厚度
H50:内径
L0:支撑板所定义出之水平面
P10:起始点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绘示了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一背光模块150及一显示面板130。背光模块150包括一外框架157。显示面板130具有一显示区域A10,显示面板130设置于外框架157内。其中,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30,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30设置于显示面板130及背光模块150之间,且涵盖显示区域A10。也就是说,显示区域A10的投影完全被包含于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30内。背光模块150提供一光线900,光线900自背光模块150穿越显示面板130至显示区域A10,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画面。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30得以保护光线900到达显示区域A10的过程中,不会因异物而改变其行进路线或光学特性,而降低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画面的品质。
请参照图2A至图2E,其依序绘示了依照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2A所示,提供显示面板130及背光模块150,显示面板130具有显示区域A10。此外,背光模块150包括一外框架157、一发光源151及多个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至少包括扩散片153及导光片159。光学膜片设置于发光源151上,本实施例最上方的光学膜片为扩散片153。发光源15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或是阵列的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LED),用以提供光线900。光学膜片用以改变光线900的光学特性。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两偏光板131及133。偏光板131及133用以将光线900偏极化,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画面。
其中,外框架157包括两个支撑板1571及1572。支撑板1571及1572系于外框架157中定义出容置区域C10、C30及C50。发光源151被组装于外框架157最下层的容置区域C10。包括扩散片153等光学膜片组装于容置区域C30中。导光片159固定于支撑板1572上。
请参照图2B~2C,接续的步骤是粘贴一边框170于背光模块150的表面。为了清楚说明,图2B仅绘示了背光模块150的上视图。如图2B所示,将边框170粘贴于背光模块150的表面。详细地说,边框170粘贴于最上方的光学膜片的表面,也就是粘贴于扩散片153的表面。扩散片153具有一遮光部154。遮光部154定义出扩散片153的一透光区A50,透光区A50对应至显示区域A10。遮光部154用以遮挡透光区A50以外的光线900,以使发光源151(绘示于图2A中)提供的光线900经由透光区A50至显示区域A10。边框170的材质具有压缩性,边框170较佳地例如是一条或多条硅质胶条。边框170的形成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以一条硅质胶条为例做说明。硅质胶条沿着扩散片153的透光区A50的上方粘贴,以形成边框170。硅质胶条仅于靠近扩散片153的侧具有粘性,用以粘贴在扩散片153上。硅质胶条于一起始点P10沿着矩形的遮光部154围绕透光区A50粘贴,再回到起始点P10以形成封闭矩形的边框170。其中,边框170粘贴于透光区A50之外,例如是粘贴于遮光部154上。藉此方式,避免所粘贴的边框170于显示区域A10的边缘产生亮暗不均的光纹。
如图2C所示,边框170具有压缩前的一厚度H10,其高于支撑板1571所定义出的水平面L0。在本实施例中,边框170的厚度H10例如是0.6mm。
之后如图2D所示,组装显示面板130于外框架157中,其中显示面板130紧贴于边框170上,且背光模块150、显示面板130及边框170三者形成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30,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30涵盖显示区域A10。换句话说,空间A30对应至显示区域A10,且空间A30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显示区域A10的面积。详细地说,偏光板131为一下偏光板,显示面板130以偏光板131面向扩散板153的方式组装于外框架157中。由于边框170具有压缩性,所以显示面板130可同时接触支撑板1571及边框170。显示面板130设置于支撑板1571上,以使支撑板1571支撑显示面板130并使显示面板130与背光模块150之间具有一间距D30。其中,压缩前的边框170的厚度H10(绘示于图2C中)大于间距D30。较佳地,压缩前的边框170的厚度H10为间距D30的1.1倍至1.2倍。在本实施例中间距D30小于0.6mm。只要在组装显示面板130之前,先确认无任何异物在空间A30中。在组装显示面板130之后,即可确保将不再有任何异物形成于背光模块150与显示面板130之间对应显示区域A10的区域。
最后如图2E所示,设置一前框190于偏光板133上,以将显示面板130固定于容置空间C50中,并将液晶显示装置100组装完成。组装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其被压缩的边框170的厚度H10’实质上与间距D30相同。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及其制造方法,藉由粘贴于背光模块150的边框170,在背光模块150及显示面板130之间形成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30。液晶显示装置100内的异物,将不会落入空间A30中,因而不会出现在对应显示区域A10的位置,更不会影响背光模块150提供至显示区域A10的光线900。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边框设置的方式,其余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3,其绘示了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30、一背光模块250及一边框270。显示面板130具有显示区域A10,显示面板130设置于外框架157内。背光模块250设置于外框架157内。边框270设置于背光模块250及显示面板130之间,并紧贴背光模块250及显示面板130,背光模块250、显示面板130及边框270三者形成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20,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20涵盖显示区域A10。
边框270设置于支撑板1571上。边框270的截面为一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短边与支撑板1571接触,梯形结构的长边是远离支撑板1571。也就是说,边框270的厚度从支撑板1571逐渐向密闭空间A20的方向变厚。边框270可确保异物不会入侵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20,以确保液晶显示装置200于显示区域A10显示画面的品质。
请参照图4A至图4D,其依序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首先,如图4A所示,提供显示面板130及背光模块250,背光模块250的外框架157具有支撑板1571及1572,显示面板130具有显示区域A10(绘示于图3中)。其中,背光模块250至少包括发光源151、扩散板253及导光片159。发光源151设置于支撑板1572定义的容置空间C10。包含扩散板253的光学膜片则设置于支撑板1572与支撑板1571之间定义的容置空间C30。
接着,如图4B~4C所示,设置边框270于支撑板1571的一侧壁1571’上。边框270较佳地以梯形结构的短边粘贴于支撑板1571的侧壁1571’。举例来说如图4C所示,边框270为侧边270’具有粘性的一硅质胶条,边框270沿着支撑板1571的侧壁1571’环绕粘贴而形成封闭的边框270。边框270实质上接触扩散板253。边框270具有压缩前的厚度H10,其高于支撑板1571所定义出的平面L0。
之后如图4D所示,组装显示面板130在外框架157中,显示面板130设置于支撑板1571相对于背光模块250的另一侧。显示面板130及背光模块250紧贴于边框270上,且背光模块250、显示面板130及边框270三者形成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20,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20涵盖显示区域A10。支撑板1571支撑显示面板130并使显示面板130与背光模块250之间具有间距D40。组装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其被压缩的边框270的厚度H11’实质上与间距D40相同。根据上述的方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异物将无法进入到对应显示区域A10的空间A20,因此可确保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显示品质。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边框设置于支撑板上的方式,其余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5A及图5B,其依序绘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由于设置背光模块250的步骤系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其叙述。
如图5A所示,边框370具有可压缩性,且边框370具有一凹槽371,边框370以凹槽371套接于支撑板1571的侧壁1571’。详细地说,边框370的截面为一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短边邻近于凹槽371,梯形结构的长边系远离凹槽371。也就是说,边框371的厚度从支撑板1571之处逐渐向外变厚。此外,凹槽371的内径H50实质上等于(或者略小于)支撑板1571的厚度H60,以使边框370紧密地套接于支撑板1571上。压缩前的边框370的长边具有厚度H70。当边框370套接于支撑板1571后,边框370的长边接触于扩散板253。
之后如图5B所示,将显示面板130及前框190组装以形成一液晶显示装置300。组装后的显示面板130压缩边框370,以使显示面板130与背光模块250之间具有一间距D90,压缩前的边框370的长边的厚度H70(绘示于图5A中)大于间距D90。显示面板130、背光模块250及边框370三者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70,此实质上密闭的空间A70涵盖显示区域A10。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将边框设置于外框架的支撑板上。边框沿着支撑板的侧壁设置。根据上述方式及配合使用具有可压缩性的边框,可避免边框与背光模块,或边框与显示面板间产生变形。例如是边框与扩散板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造成扩散板翘曲的现象。
虽然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提供边框粘贴于扩散板,或是将边框粘贴或套接在支撑板的侧壁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边框可利用任何形式固定于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只要是提供一可压缩性的边框,使边框、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于对应显示区域处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皆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虽然,上述实施例的边框仅于靠近扩散片之侧。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边框可于靠近扩散片之侧及显示面板之侧均具有粘性。只要是透过边框形成一密闭的空间,均不脱离本发明所属的技术范围。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示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是藉由设置边框,于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之间对应显示区域处形成实质上密闭的空间。在液晶显示装置后续的制造步骤、搬动及使用时,原先位于液晶显示装置其他区域的异物,不会落入密闭的空间中,影响背光模块提供至显示区域的光线。另外,边框具有压缩性及材质硬度上相对较软的特质,所以可避免液晶显示装置内部组件摩擦而产生异物。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为准。

Claims (4)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背光模块,包括一外框架及一扩散片,该扩散片具有一遮光部;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外框架内;以及
一边框,设置于该背光模块及该显示面板之间,并紧贴该显示面板及该背光模块上对应于该遮光部的区域,该背光模块、该显示面板及该边框三者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该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涵盖该显示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边框具有可压缩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架具有多个支撑板,其中至少一该支撑板用以支撑该显示面板,以使该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块之间具有一间距,压缩前的该边框的厚度为该间距的1.1倍至1.2倍。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外框架、一发光源及一扩散片,该外框架具有多个支撑板,该扩散片具有一遮光部,该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
设置一边框于至少一该支撑板的一侧壁;
组装一显示面板于该外框架中,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支撑板相对于该发光源的另一侧,该显示面板紧贴于该边框上,该边框紧贴该背光模块上对应于该遮光部的区域,且该背光模块、该显示面板及该边框三者形成一实质上密闭的空间,该实质上密闭的空间涵盖该显示区域。
CN200810175041.9A 2008-10-24 2008-10-24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726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5041.9A CN101726902B (zh) 2008-10-24 2008-10-24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5041.9A CN101726902B (zh) 2008-10-24 2008-10-24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9031.0A Division CN103792716A (zh) 2008-10-24 2008-10-24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6902A CN101726902A (zh) 2010-06-09
CN101726902B true CN101726902B (zh) 2014-04-09

Family

ID=4244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5041.9A Active CN101726902B (zh) 2008-10-24 2008-10-24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6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8819B (zh) * 2011-09-08 2015-07-0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101945890B1 (ko) * 2011-12-30 2019-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929010B (zh) * 2012-10-29 2016-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模块及其阶梯形框架构造
KR101955912B1 (ko) * 2012-12-24 2019-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221463A (zh) * 2018-03-01 2019-09-10 高雄晶杰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边框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3964A (ja) * 2002-07-19 2004-02-19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530711A (zh) * 2003-03-10 2004-09-22 ���ǵ�����ʽ���� 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形成微粒阻挡器的设备
CN1576985A (zh) * 2003-07-23 2005-02-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673832A (zh) * 2004-03-25 2005-09-28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模块及用于该模块的背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3964A (ja) * 2002-07-19 2004-02-19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530711A (zh) * 2003-03-10 2004-09-22 ���ǵ�����ʽ���� 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形成微粒阻挡器的设备
CN1576985A (zh) * 2003-07-23 2005-02-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673832A (zh) * 2004-03-25 2005-09-28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模块及用于该模块的背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6902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65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939556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794779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896800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905615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3017043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US2007022972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302586B1 (ko) 광학산 렌즈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표시장치
US20070147079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CN10172690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63483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2401931A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KR101597574B1 (ko) Led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M392976U (en)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KR10159133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64751B1 (ko) 베젤이 최소화된 액정표시소자
WO201202616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216531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6184088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061488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379271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006252A (ko) 에어 제로 갭 본딩을 이용한 패널 일체형 lcd 모듈
KR101689775B1 (ko) 표시 장치
JP2014022060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115215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に備える面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Hsinc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Miaoli County, Southern Town, science Road, No. 160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CORP.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Hsinc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Miaoli County, Southern Town, science Road, No. 160

Applicant befor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QIMEI ELECTRONIC CO LTD TO: INNOLUX DISPLAY CORPOR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10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Hsinc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Miaoli County, Southern Town, science Road, No. 160

Applicant after: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Tainan County Tainan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odd Road No. 1

Applicant befor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