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0159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0159C
CN100410159C CNB2005800004497A CN200580000449A CN100410159C CN 100410159 C CN100410159 C CN 100410159C CN B2005800004497 A CNB2005800004497 A CN B2005800004497A CN 200580000449 A CN200580000449 A CN 200580000449A CN 100410159 C CN100410159 C CN 1004101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unusual
recording
paper used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04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5893A (zh
Inventor
田岛功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05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5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01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01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3/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the printing process
    • B41J2203/01Inspecting a printed medium or a medium to be printed using a sensing device
    • B41J2203/011Inspecting the shape or condition, e.g. wrinkled or warped, of a medium to be printed before printing on it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到达图像记录部之前检测记录介质的异常,防止有异常的记录介质被向图像记录部供给的情况。图像形成装置,在将由供纸部(3)供给的记录介质(2)用传送部(10)向图像记录部(17)传送而形成图像后送出,在利用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在所述供纸部(3)和所述图像记录部(17)之间检测所述记录介质(2)的对该图像记录部(17)造成影响的异常时,利用异常排出部(21)将该记录介质(2)经过与通常传送路径不同的异常时传送路径(27)排出,或用异常停止部使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在所述图像记录部(17)的跟前停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由供纸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利用传送部向图像记录部传送而形成图像后送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提出过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即,将从由供纸托盘供给的打印用纸用传送皮带向由多个喷头组件构成的打印头传送,其中所述喷头组件具有被空气式打印用纸吸附装置吸附而固定配置的跨越全部打印用纸幅度的墨液喷出面,用该打印头将墨液滴喷出而进行彩色印刷后,转交给排纸托盘,进行高速印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03598号公报(第8页,图2)
例如对于电子照片方式的情况,记录介质穿过被压接的辊间,图像被从感光体或中间转印体向记录介质转印。由此,即使在记录介质上多少有些弯曲,或有翻卷,由于被用辊压接,因此难以产生堵纸的问题。
但是,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喷墨方式的情况,虽然可以将记录用纸用传送皮带向被固定配置的打印头部高速传送而进行高速打印,但是在图像形成部中,当记录介质因从记录介质背面进行气体抽吸或静电吸附而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弯曲或产生翻卷时,与传送皮带的吸附力就会变弱。另外,通常来说,打印头与记录用纸的打印面的间隔被设定为1mm左右。其结果是,在记录用纸上产生卷曲,特别是有因头端褶皱造成的翻卷、折曲,而产生从传送面上浮起的打印用纸异常的情况下,记录用纸与记录头部接触,而产生由喷头堵塞造成的喷出不良、堵纸(拥堵)等问题,从而需要进行维修作业。在最差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记录头的更换。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以往例的未解决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能够在记录介质到达图像记录部之前检测记录介质的异常,可靠地防止向图像记录部供给有异常的记录介质的情况。
本发明之一是在将由供纸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利用传送部向图像记录部传送而形成图像后送出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是,
设置了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异常排出部,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在所述供纸部和所述图像记录部之间检测所述记录介质对该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异常,所述异常排出部在用该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经过与通常传送路径不同的异常时传送路径排出。
该发明之一中,由于在供纸部和图像记录部之间,在用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在记录介质上检测出对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翻卷、折曲等异常时,用异常排出部将有异常的记录介质经过与通常传送路径不同的异常时传送路径排出,因此就可以不将有异常的记录介质向图像记录部传送,可靠地防止图像记录部的污染或图像记录部中的堵纸。另外,由于记录介质不会在图像记录部的跟前停止,因此可以省略记录介质去除作业,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异常时的费时。
本发明之二是在本发明之一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异常排出部具备如下的路径选择部,即,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中未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向通常传送路径移送,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向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移送。
本发明之二中,通过利用路径选择部,在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中未检测出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记录介质经过通常传送路径向图像记录部移送,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记录介质向异常时传送路径移送,就可以可靠地禁止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向图像记录部的传送,可以可靠地防止记录介质的异常部分对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情况。
本发明之三是在本发明之二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路径选择部具备: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中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的头端从所述通常传送路径向上方弹起的弹起机构、将被该弹起机构弹起的记录介质的头端铲起而向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导引的铲起机构。
本发明之三中,由于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异常时,用弹起机构将记录介质的头端从通常传送路径向上方弹起,将被弹起的记录介质用铲起机构铲起而向异常时传送路径导引,因此就可以将记录介质可靠地从通常传送路径向异常时传送路径移送
本发明之四是在本发明之三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路径选择部具备:固定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所供给的一侧的驱动辊、能够在记录介质所排出的一侧与所述通常传送路径连接的通常位置和与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连接的异常时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辊、被拉设于两个辊之间的传送皮带、使所述可动辊在通常位置及异常时位置间可动的辊可动机构。
本发明之四中,通过用辊可动机构,将可动辊设为通常位置,将记录介质向与图像记录部连接的通常传送路径移送,通过将可动辊设为异常时位置,将记录介质向异常时传送路径传送,就可以将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不向图像记录部传送,而可靠地排出。
本发明之五是在本发明之一至四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具有将由路径选择部供给的所述记录介质收容的向外部露出的记录介质收容部。
本发明之五中,由于将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收容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外部露出,因此就可以立即掌握记录介质的异常状态。
本发明之六是在本发明之一至五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具有将由路径选择部供给的所述记录介质收容的形成于内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
本发明之六中,由于将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收容的记录介质收容部被形成于内部,因此就不需要将装置的上部等作为记录介质收容部,可以有效地利用该空间。
本发明之七是在本发明之一至六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异常排出部具备在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发出警报的警报装置。
本发明之七中,由于在用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异常时,例如用液晶显示器或蜂鸣器等发出警报,因此使用者就可以立即掌握记录介质的异常。
本发明之八是在将由供纸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利用传送部向图像记录部传送而形成图像后送出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是,设置了在所述供纸部和所述图像记录部之间检测所述记录介质对该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异常的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在用该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使该记录介质在所述图像记录部的跟前停止的异常停止部。
本发明之八中,由于在供纸部和图像记录部之间,用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在记录介质中检测出对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翻卷、折曲等异常时,用异常停止部停止有异常的记录介质向图像记录部的传送,因此就可以防止有异常的记录介质被向图像记录部传送,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图像记录部的污染或图像记录部中的堵纸。
本发明之九是在本发明之八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异常停止部具备在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使所述传送部停止的传送停止部。
本发明之九中,由于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异常时,用传送停止部停止利用传送部进行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因此就可以可靠地禁止记录介质向图像记录部的传送,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记录介质的异常对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情况。
本发明之十是在本发明之八或九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异常停止部具备在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发出警报的警报装置。
本发明之十中,由于在用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异常时,例如用液晶显示器或蜂鸣器等发出警报,因此使用者就可以立即掌握记录介质的异常。
另外,本发明之十一是在本发明之一至十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由检测记录介质从传送面上的浮起的光学式传感器构成。
本发明之十一中,由于用光学式传感器检测由记录介质的翻卷或折曲造成的从传送面上的浮起,因此就可以不接触地正确地检测记录介质从传送面上的浮起。
另外,本发明之十二是在本发明之十一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光学式传感器由激光传感器构成。
本发明之十二中,由于在激光传感器中使用激光检测记录介质的浮起,因此通过使用相干激光,就可以正确地检测出记录介质从传送面上的浮起。
另外,本发明之十三是在本发明之一至十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由检测记录介质从传送面上的浮起的接触式传感器构成。
本发明之十三中,由于用接触式传感器检测记录介质从传送面上的浮起,因此就可以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从传送面上的浮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用控制器的微机执行的供纸控制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用控制器的微机执行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用控制器的微机执行的记录控制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记录用纸异常时的动作的构成图。
图8是表示异常排出部的螺线管的其他的配置例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9是表示异常排出部的变形例的要部的概略构成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构成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用控制器的微机执行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记录用纸异常时的动作的构成图。
图14是表示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的变形例的构成图。
图15是表示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的其他的变形例的构成图。
图16是表示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的其他的变形例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概略构成图,图中,1为箱型的盒体,在该盒体1内的底部自由拆装地安装有收纳多张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2的作为供纸部的供纸盒3。在该供纸盒3的供纸侧,配设有将记录用纸2逐张供给的供纸滚子4,被利用该供纸滚子4供给的记录用纸2在向上方弯曲的同时延长,在中途部中具有传送辊5的传送路径6中被导引而被传送至盒体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侧。
在传送路径6的上端配设有从作为供纸部的手动操作用的供纸盒7上所设置的供纸辊8供给的记录用纸2的供纸口,从传送路径6或供纸盒7供给的记录用纸2被向将其沿水平方向传送的作为传送部的传送机构9供给。
该传送机构9具有配设于由传送路径6及供纸盒7供给的记录用纸2的合流点附近的门辊10。该门辊10具有如下的构成,即,具有相互滚动接触的上侧辊10U和下侧辊10L,下侧辊10L被与电动马达10a连接而被旋转驱动,并且上侧辊10U被螺旋弹簧10b按照以给定压力与下侧辊10L滚动接触的方式推压。该门辊10直至从传送路径6或供纸盒7供给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与门辊10接触为止处于停止或待机状态,通过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接触后将下侧辊10L用电动马达10a旋转驱动,就会使记录用纸2的头端与和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一致而将记录用纸2排齐,向后段的构成通常传送路径的水平传送部11转交。
该水平传送部11由被保持给定间隔而相互平行地配设的驱动辊12及从动辊13、传送皮带14、调整传送皮带14的张力的张力辊15构成,其中,传送皮带14具有将在这些驱动辊12及从动辊13之间以宽幅带状形成了多个透孔的2条皮带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拉开给定间隔的间隙而拉设的构成。这里,驱动辊12被配设于记录用纸2的排出侧而被电动马达12a旋转驱动,从动辊13被配设于记录用纸2的供纸侧,即门辊10侧。
另外,水平传送部11在驱动辊12及从动辊13间处于传送皮带14的内侧位置的驱动辊12及从动辊13的中间部和驱动辊12之间,配设有抽吸空气的空气抽吸机构16,使得其空气抽吸面与传送皮带14的内表面接触,通过用该空气抽吸机构16穿过其上方侧的传送皮带14的透孔抽吸空气,将放置于传送皮带14上的记录用纸2吸附保持于传送皮带14的上面而传送。
另外,在水平传送部11的空气抽吸机构16上夹隔传送皮带14而相面对的位置上,固定配置有与由传送皮带14吸附保持而传送的记录用纸2保持细微的间隔(例如1mm左右)地相面对的作为图像记录部的记录头部17。该记录头部17相对于记录用纸2沿记录用纸2的传送方向保持给定间隔地配设有喷出黑色、蓝绿色、洋红色、黄色、浅蓝绿色、浅洋红色的墨液滴的6个线型的记录头17K、17C、17M、17Y、17LC、17LM。各记录头17K~17LM各自沿与记录用纸2的传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形成有以微小间隔配置了多个喷出墨液滴的喷嘴的记录区域,通过将用除去各黑色的记录头17K以外的剩余的记录头17C~17LM喷出的墨液滴在记录用纸2上重叠,就可以进行彩色印刷。从墨液罐18K~18LM向记录头17K~17LM供给黑色、蓝绿色、洋红色、黄色、浅蓝绿色、浅洋红色的墨液,这些墨液罐18K~18LM中的墨液的更换例如通过开闭盒体1的上面而进行。
另外,当由水平传送部11的传送皮带14传送的记录用纸2到达驱动辊12侧时,则从驱动辊12在记录用纸2的传送方向上,转交给配设于盒体1的外侧的排纸叠放台19。
另一方面,在比记录头部17的前方位置的从动辊13略为靠近驱动辊12侧的位置上配设有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其检测在由传送皮带14传送的记录用纸2上,因与记录头部17接触而造成影响的翻卷部或折曲等而从传送面上浮起的异常,并且在该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驱动辊12侧,并在记录头部17的从动辊13侧,配设有从上方与传送皮带14相面对的异常排出部21。
这里,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如图2所示,由光学式传感器22构成,其被如下配置,即,使发光元件22a和受光元件22b接近,分别从发光元件22a向传送皮带14射出的出射光被传送皮带14或由该传送皮带14传送的记录用纸2反射的反射光射入受光元件22b。
另外,异常排出部21由作为铲起机构的铲板23、转动驱动机构24、作为弹起机构的螺线管25、排出辊26、异常时传送路径27、传送辊28、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构成,其中,铲板23被在光学式传感器22的后方侧相对于被传送皮带14传送的记录用纸2向上方离开的待机位置和从该待机位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可以将记录用纸2铲起的铲起位置之间可以转动地配设,转动驱动机构24将该铲板23在待机位置及铲起位置间转动驱动,螺线管25将被夹装在铲板23的前面侧的中央部的传送皮带14间的间隙中的记录用纸2弹起,构成一对的排出辊26将由铲板23铲起的记录用纸2排出,异常时传送路径27将由该排出辊26排出的记录用纸2向上方导引,构成一对的传送辊28被配设于该异常时传送路径27的途中,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被设于与异常时传送路径27的上端相面对的盒体1的上面。这里,由铲板23及螺线管25构成路径选择部。
此外,供纸滚子4、传送辊5、门辊10、水平传送部11及记录头17K~17LM、异常排出部21的驱动控制如图3所示,由控制器30控制。
该控制器30具有微机32、马达驱动电路33、马达驱动电路34、马达驱动电路35、马达驱动电路36、传送部驱动电路37、喷头驱动电路38、异常排出部驱动电路39、警报驱动电路41,其中,微机34被输入例如进行光学的检测的用纸通过传感器31检测配设于门辊10的前面侧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的用纸头端检测信号,并且被输入来自外部的主机等的印刷信息形成装置的记录信息,基于它们执行图4所示的供纸控制处理、图5所示的异常控制处理及图6所示的记录控制处理,马达驱动电路33对被输入由该微机32输出的驱动指令的供纸滚子4的电动马达4a进行控制,马达驱动电路34对传送辊5的电动马达5a进行控制,马达驱动电路35对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一侧的供纸辊8的电动马达8a进行控制,马达驱动电路36对门辊10的电动马达10a进行控制,传送部驱动电路37对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辊12的电动马达12a及空气抽吸机构16进行控制,喷头驱动电路38控制记录头17K~17LM,异常排出部驱动电路39对异常排出部21的铲板23的转动驱动机构24、螺线管25及排出辊26及传送辊28进行控制,警报驱动电路41对由发出警报的液晶显示器或蜂鸣器等构成的警报装置40进行驱动。
由微机32执行的供纸控制处理如图4所示,首先,在步骤S1中判定是否存在要记录的记录信息,当不存在记录信息时,转移到步骤S2,在将对传送辊5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4输出后回到所述步骤S1,当存在记录信息时,转移到步骤S3。
该步骤S3中,判定是否是来自供纸盒3的供纸要求,当为来自供纸盒3的供纸要求时,转移到步骤S4,将开始供纸滚子4的旋转的马达驱动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3输出,并且将开始传送辊5的旋转的马达驱动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4输出,然后转移到步骤S5。
该步骤S5中,在将记录用纸2的头端向传送辊5转交完成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供纸时间,当未经过供纸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供纸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6,将供纸滚子4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3输出,然后转移到步骤S7,判定是否由用纸通过传感器31输入了用纸通过检测信号,当未被输入用纸通过检测信号时,则待机至输入该信号为止,当被输入了用纸通过信号时,则转移到步骤S8,在将图5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起动后转移到步骤S14。
另外,当步骤S3的判定结果为来自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的供纸要求时,转移到步骤S9,将开始供纸辊8的旋转的马达驱动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5输出,然后转移到步骤S10,判定是否由用纸通过传感器31输入了用纸通过检测信号,当未被输入用纸通过检测信号时,待机至输入该信号为止,当用纸通过检测信号被输入时,转移到步骤S11,在起动图5的异常控制处理后转移到步骤S12,判定一张记录用纸2的供纸是否结束,当供纸未结束时,待机至供纸结束,当供纸结束时,转移到步骤S13,在将供纸辊8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5输出后,转移到步骤S14。
步骤S14中,在将记录信息数N减一后转移到步骤S15,判定是否经过了直至开始下次的供纸所必需的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给定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给定时间时,则回到所述步骤S1。
图5的异常检测处理首先要判定在步骤S21中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门辊10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排齐时间,当未经过排齐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排齐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22,向门辊10的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驱动指令,然后转移到步骤S23,在向针对水平传送部11的传送部驱动电路37输出驱动指令,对驱动辊12的电动马达12a进行转动驱动控制,并且将空气抽吸机构16设为动作状态后,转移到步骤S24。
该步骤S24中,判定由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输入的异常检测信号的逻辑值,当异常检测信号为逻辑值“0”时,判断为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发生了由翻卷或折曲等造成的异常,转移到步骤S25,向异常排出部驱动电路39输出驱动指令,将螺线管25、铲板23、排出辊26及传送辊28设为驱动状态,然后转移到步骤S26,向警报驱动电路41输出警报驱动信号,然后转移到步骤S27,在将记录信息数N减一后转移到步骤S28。
该步骤S28中,判定在记录用纸2的后端从门辊10中抽出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第3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第3给定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第3给定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29,在将门辊10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后,转移到步骤S30。
该步骤S30中,判定在将发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收纳于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上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排出时间,当未经过排出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排出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31,在将螺线管25、铲板23、排出辊26及传送辊28的驱动停止指令向异常排出部驱动电路39输出后转移到步骤S32。
该步骤S32中,判定是否经过了将记录用纸2向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排出的排纸时间,当未经过排纸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排纸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33,在将传送辊28的驱动停止指令向异常排出部驱动电路39输出后,结束异常检测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当所述步骤S24的判定结果为,异常检测信号为逻辑值“1”时,则判断为在记录用纸2中未发生异常,转移到步骤S34,判定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从门辊10通过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第1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第1给定时间时,回到所述步骤S24,当经过了第1给定时间时,转移到步骤S35。
该步骤S35中,判定是否经过了记录用纸2的记录区域的头端从门辊10到达记录头部17的喷出黑色墨液的记录头17K的第2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第2给定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当经过了第2给定时间时,则判断为记录用纸2的记录区域的头端到达了记录头17K的记录区域,转移到步骤S36,在将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起动后转移到步骤S37。
该步骤S37中,判定在记录用纸2的后端从门辊10中抽出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第3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第3给定时间时,则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第3给定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38,在将门辊10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后结束异常检测控制。
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为,首先在步骤S41中,基于印刷信息和记录用纸2的传送速度进行从各记录头17K~7LM向记录用纸2喷出的墨液滴的喷出控制,然后转移到步骤S42,判定对记录用纸2的记录处理是否结束,当记录处理未结束时,回到所述步骤S41,当记录处理结束时,转移到步骤S43,在将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停止指令向传送部驱动电路37输出后结束记录控制处理。
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被接入时,控制器30即变为动作状态,开始执行图4的印刷控制处理。
此时,当未从外部的印刷信息形成装置向控制器30输入印刷信息时,则待机至输入该信息为止(步骤S1),从供纸盒3及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的供纸处于停止状态,水平传送部11及记录头部17也处于动作停止状态。
当从该动作停止状态开始,由外部的印刷信息形成装置,向控制器30输入例如指定供纸盒3的印刷信息时,则在图4的供纸控制处理中,经过步骤S1及S3而转移到步骤S4,将对驱动供纸滚子4及传送辊5的电动马达4a及5a进行驱动的驱动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3及34输出,开始驱动供纸滚子4及传送辊5,从供纸盒3中将1张记录用纸2经过传送路径6向门辊10传送。
此后,当记录用纸2被转交给传送辊5时,停止供纸滚子4的驱动(步骤S6),然后,当由传送辊5传送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用纸通过传感器31,从该用纸通过传感器31向微机32输入用纸通过检测信号时,则起动图5所示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
其后,在将记录信息数减一后待机至经过直至开始下次的供纸的给定时间,当经过了给定时间时,即回到步骤S1,在存在记录信息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供纸动作。
另一方面,当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用纸通过传感器31,开始执行图5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时,在变为记录用纸2的头端与停止的门辊10的一对辊10U及10L间完全接触的排齐状态过程中经过了足够的排齐时间后,将门辊10旋转驱动(步骤S32)。
由此,由门辊10沿水平传送部11的传送方向排齐的记录用纸2被传送而转交给水平传送部11的传送皮带14,该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该光学式传感器22中,当不存在记录用纸2时,因由发光元件22a射出的出射光在传送皮带14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被射入受光元件22b,从该受光元件22b向微机32中输入表示正常状态的逻辑值“1”的信号,当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在其头端未产生由翻卷或折曲造成的浮起时,则如图2(a)所示,因由发光元件22a射出的出射光被记录用纸2反射的反射光到达受光元件22b,而从该受光元件22b向微机32输出表示记录用纸2正常的逻辑值“1”的信号。
由此,在图5的处理中,当记录用纸2为正常时,在该记录用纸2到达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前后,由于从该光学式传感器22输出持续逻辑值“1”的信号,因此从步骤S24转移到步骤S34,当经过记录用纸2的头端部完全通过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第1给定时间时,即转移到步骤S35,当经过了记录用纸2的记录区域的头端到达记录头部17的最初的记录头17K的记录区域的第2给定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36,在将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起动后,经过了记录用纸2的后端从门辊10中抽出的第3给定时间时,将门辊10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停止门辊10的驱动(步骤S38)。
另一方面,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中,基于输入微机32的记录信息和记录用纸2的传送速度,进行各记录头17K~17LM的墨液滴的喷出控制,在与记录信息对应的记录图像被彩色地记录在记录用纸2中后向排纸叠放台19排出。
但是,当在由门辊10传送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因翻卷或折曲而产生对记录头部17造成影响的浮起时,在该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与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相面对的位置时,则如图2(b)所示,从发光元件22a中射出而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被反射的反射光不会被射入受光元件22b,而从该受光元件22b中向微机32输入表示记录用纸2的异常的逻辑值“0”的异常信号。
由此,在图5的异常检测处理中,从步骤S24转移到步骤S25,使螺线管25动作,其头端向传送皮带14上突出,将记录用纸2的头端向上方弹起,并且铲板23从待机位置转动至铲起位置,将记录用纸2的头端铲起。
由此,记录用纸2如图7所示,被从铲板23导入排出辊26,由该排出辊26穿过异常时传送路径27转交给传送辊28,利用该传送辊28向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排出。此后,向警报驱动电路41输出警报驱动信号(步骤S26),然后在将记录信息数N减一后(步骤S27),判定是否经过了记录用纸2的后端从门辊10中抽出的后述的第3给定时间(步骤S28),当未经过第3给定时间时,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第3给定时间时,将针对门辊10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停止门辊10的旋转(步骤S29)。然后,当在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的后端到达排出辊26位置过程中经过了足够的排出时间时,将螺线管25设为非动作状态,使其头端低于传送皮带14的表面,并且使铲板23回到待机位置(步骤S31),其后,当在收纳于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过程中经过了足够的时间时,在输出针对传送辊28的驱动停止指令后,结束异常检测控制处理(步骤S33)。
像这样,由于在头端产生了对记录头部17造成影响的浮起的记录用纸2被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检测出,不由异常排出部21向记录头部17供给,而被向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排出,因此就可以可靠地防止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被向记录头部17供给,记录用纸与记录头部接触,不仅将记录介质弄脏,而且产生记录头部17的墨液喷出面的污染、损伤或由记录头部17的堵塞造成的喷出不良、堵纸(拥堵)等情况。
而且,由于将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向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自动地排出,因此就不需要为了将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向外部排出而配备人手,不需要进行麻烦的记录用纸排出处理,从而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并且由于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被收纳于向外部露出的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中,因此使用者可以立即掌握记录用纸2的异常状态。
此外,在以往例的情况下,当产生了堵塞时,使用者要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记录用纸2,经常会发现堵塞,由于在消除堵塞后再开始剩余的记录用纸的图像记录,因此在其间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是,本发明中,由于在记录头部17之前检测到有异常的记录用纸2,使之向外部排出,因此图像形成装置自身不会停止,可以可靠地获得向所需的记录用纸的记录以及记录张数。
另外,在记录信息中有从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供纸的供纸要求的情况下,将该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的供纸辊8旋转驱动,将记录用纸2向用纸通过传感器31传送,当从用纸通过传感器31向微机32输入用纸通过检测信号时,图5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即被起动,当1张记录用纸2的供纸结束时,供纸辊8即被停止驱动,记录信息数被减一后待机至下一次的记录用纸2的供纸时间,其后回到步骤S1,在存在记录信息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所述处理。
即使在来自该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的记录用纸2的供纸状态下,当执行图5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时,门辊10被旋转驱动,记录用纸2被转交给传送皮带14,当其头端到达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时,即检测记录用纸2的头端的浮起异常的有无,执行与从所述供纸盒3供给记录用纸2的情况相同的处理。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对将2条传送皮带14平行地配设而在两者的间隙中配设螺线管2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8所示,在1条宽幅的传送皮带14的与传送方向正交的两端缘部的与记录用纸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相面对的位置上,以给定间隔形成沿传送方向延长的螺线管贯穿孔45,在与这些螺线管贯穿孔45相面对的下面侧配置螺线管25,该情况下,就可以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利用螺线管25向上方弹起,从而可以更为可靠地进行利用铲板23的铲起。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向设于盒体1的上方的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排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水平传送部11和门辊10之间,设置作为路径选择部的路径选择机构53,其具有被未图示的电动马达旋转驱动的作为驱动辊的下侧的门辊10L、从动辊51、被拉设于这些门辊10及从动辊51间的传送皮带52,将该路径选择机构53的传送机构10侧的从动辊51用导引构件54导引,该导引构件54能够在将传送皮带52设为水平状态而与朝向图像记录部17的通常传送路径连通的通常位置、使传送皮带52向后下方倾斜而与异常时传送路径连通的异常排出位置之间可动,平时用弹簧55将从动辊维持在通常位置,当用异常检测部20检测出记录用纸2的异常时,用升降机构56反抗弹簧55而使之向异常排出位置移动,该状态下,将记录用纸2用作为异常时传送路径的排出导引57导引而向下方排出,收纳于异常记录介质叠放台58上。像这样,由于通过在装置内部形成异常记录介质叠放台58,就不需要像所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盒体1的上部设置异常记录用纸叠放台29,因此就可以将该盒体1的上面例如作为墨液更换用开闭部或作为放置台而有效地利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对传送机构9具备水平传送部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具有静电吸附鼓的传送机构。该情况下,只要在吸附传送记录用纸的传送鼓上保持给定间隔地将记录头17K~17LM成放射状地配置即可。
下面,使用图10~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2中,取代像所述的实施方式1那样设置异常时传送路径的情况,而是在检测出记录用纸2的异常时,使记录用纸2的传送在记录头部17的跟前停止。
即,实施方式2中,如图10所示,除了在所述的实施方式1的图1的构成中,将异常排出部21省略以外,具有与图1相同的构成,对于与图1的对应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其详细说明省略。
另外,控制器30的构成如图11所示,除了在实施方式1的图3的构成中,设为将异常排出部驱动电路39省略的构成以外,具有与图3相同的构成,对于与图3的对应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其详细说明省略。
另外,控制器30的微机32中,执行实施方式1的图4的印刷控制处理及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并且异常检测控制处理被如图12所示地变更。
该异常检测控制处理为,首先,在步骤S21中判定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门辊10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排齐时间,当未经过排齐时间时,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排齐时间时,转移到步骤S22,向门辊10的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驱动指令,然后转移到步骤S23,向针对水平传送部11的传送部驱动电路37输出驱动指令,对驱动辊12的电动马达12a进行旋转驱动控制,并且在将空气抽吸机构16设为动作状态后转移到步骤S24。
该步骤S24中,判定从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输入的异常检测信号的逻辑值,当异常检测信号为逻辑值“0”时,判断为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产生了由翻卷或折曲等造成的异常,转移到步骤S25,向门辊10的电动马达10a输出驱动停止指令后,转移到步骤S26,向警报驱动电路41输出警报驱动信号,然后转移到步骤S27,在将记录信息数减一后转移到步骤S28。
该步骤S28中,判定在先前进行的记录用纸2的利用记录头部17的彩色印刷结束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传送停止时间,当未经过传送停止时间时,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传送停止时间时,转移到步骤S29,在向传送部驱动电路37输出将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辊12的驱动马达12a及空气抽吸机构16设为驱动停止状态的驱动停止指令后,结束异常检测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当所述步骤S24的判定结果为,异常检测信号为逻辑值“1”时,判断为在记录用纸2中未发生异常,转移到步骤S30,判定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从门辊10通过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第1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第1给定时间时,回到所述步骤S24,当经过了第1给定时间时,转移到步骤S31。
该步骤S31中,判定是否经过了记录用纸2的记录区域的头端从门辊10到达记录头部17的喷出黑色墨液的记录头17K处的第2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第2给定时间时,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第2给定时间时,判断为记录用纸的记录区域的头端到达了记录头17K的记录区域,转移到步骤S32,在将所述的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起动后转移到步骤33。
该步骤S33中,判定在记录用纸2的后端从门辊10中抽出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足够的第3给定时间,当未经过第3给定时间时,待机至经过该时间为止,当经过了第3给定时间时,转移到步骤S34,在向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门辊10的驱动停止指令后,结束异常检测控制处理。
该图12的处理中,步骤S24~S26的处理与异常停止部对应。
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2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被接入时,控制器30即变为动作状态,开始执行所述的图4的印刷控制处理。
此时,当未从外部的印刷信息形成装置向控制器30输入印刷信息时,待机至输入该信息为止(步骤S1),来自供纸盒3及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的供纸处于停止状态,水平传送部11及记录头部17也处于动作停止状态。
当从该动作停止状态开始,从外部的印刷信息形成装置向控制器30输入例如指定供纸盒3的印刷信息时,则在图4所示的供纸控制处理中,经过步骤S1及S3而转移到步骤S4,向马达驱动电路33及23输出对驱动供纸滚子4及传送辊5的电动马达4a及5a进行驱动的驱动指令,开始驱动供纸滚子4及传送辊5,从供纸盒3经过传送路径6将1张记录用纸2向门辊10传送。
此后,当记录用纸2被转交给传送辊5时,即停止供纸滚子4的驱动(步骤S6),然后,由传送辊5传送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用纸通过传感器31,当从该用纸通过传感器31向微机32输入用纸通过检测信号时,图12所示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即被起动。
其后,在将记录信息数减一后待机至经过直至开始下次的供纸的给定时间,当经过给定时间时,即回到步骤S1,在存在记录信息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供纸动作。
另一方面,当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用纸通过传感器31,开始执行图12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时,在变为记录用纸2的头端与停止的门辊10的一对辊间完全接触的排齐状态的过程中经过了足够的排齐时间后,将门辊10旋转驱动(步骤S22)。
由此,由门辊10沿水平传送部11的传送方向排齐的记录用纸2被传送而转交给水平传送部11的传送皮带14,该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该光学式传感器22中,当不存在记录用纸2时,因由发光元件22a射出的出射光在传送皮带14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被射入受光元件22b,从该受光元件22b向微机32中输入表示正常状态的逻辑值“1”的信号。接着,当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未产生由翻卷或折曲造成的浮起时,如所述的图2(a)所示,因由发光元件22a射出的出射光被记录用纸2反射了的反射光到达受光元件22b,从该受光元件22b向微机32输出表示记录用纸2为正常的逻辑值“1”的信号。
由此,在图12的处理中,当记录用纸2为正常时,在该记录用纸2到达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前后,由于从该光学式传感器22输出持续逻辑值“1”的信号,因此从步骤S24转移到步骤S30,当经过记录用纸2的头端部完全通过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第1给定时间时,即转移到步骤S31,当经过了记录用纸2的记录区域的头端到达记录头部17的最初的记录头17K的记录区域的第2给定时间时,则转移到步骤S32,在将所述的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起动后,经过了记录用纸2的后端从门辊10中抽出的第3给定时间时,将门辊10的驱动停止指令向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停止门辊10的驱动(步骤S34)。
另一方面,所述的图6的记录控制处理中,基于输入微机32的记录信息和记录用纸2的传送速度,进行各记录头17K~17LM的墨液滴的喷出控制,在与记录信息对应的记录图像被彩色地记录在记录用纸2中后向排纸叠放台19排出。
但是,当在由门辊10传送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因翻卷或折曲而产生对记录头部17造成影响的浮起时,在该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与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光学式传感器22相面对的位置时,则如所述的图2(b)所示,从发光元件22a中射出而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被反射的反射光不会被射入受光元件22b,而从该受光元件22b中向微机32输入表示记录用纸2的异常的逻辑值“0”的异常信号。
由此,在图12的异常检测处理中,从步骤S24转移到步骤S25,立即向马达驱动电路36输出停止门辊10的驱动停止指令,这样通过停止门辊10的驱动,就会如图13所示,在门辊10中夹持了记录用纸2的状态下,记录用纸2的传送被停止。然后,在步骤S26中向警报驱动电路41输出警报信号,用警报装置40发出声音或显示的警报,向使用者报知异常状态的发生。
此时,由于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辊12继续驱动状态,因此对于与记录头部17相面对的记录用纸2持续传送状态,完成利用记录头17K~17LM的彩色印刷,当该彩色印刷结束时,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辊12及空气抽吸机构16的驱动即被停止(步骤S28、S29)。
此外,在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的停止状态下,记录用纸2的头端不会到达记录头部17的前头的记录头17K,而处于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的后面不远处。该状态下,由于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的上方没有任何障碍物,直接面对盒体1的上面部,因此通过将该盒体1的上面部利用合页1a向上方打开而将盒体1的上面敞开,就可以直接从该敞开面识认记录用纸2的头端。由此,在反抗螺旋弹簧10b将门辊10的上侧辊10U向上方提拉的状态下,通过用手将记录用纸2的头端捏住而拉出,就可以将发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容易地向外部取出。
像这样,即使利用所述实施方式2,在头端产生了对记录头部17造成影响的浮起的记录用纸2由于被设于门辊10的附近的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检测出,并通过将门辊10停止驱动而不向记录头部17供给地停止传送,因此就可以可靠地防止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被向记录头部17供给,记录用纸与记录头部17接触,不仅将记录介质弄脏,而且产生记录头部17的墨液喷出面的污染、损伤或由记录头部17的堵塞造成的喷出不良、堵纸(拥堵)等情况。
另外,在记录信息中有从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供纸的供纸要求的情况下,将该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的供纸辊8旋转驱动,将记录用纸2向用纸通过传感器31传送,当从用纸通过传感器31向微机32输入用纸通过检测信号时,图12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即被起动,当1张记录用纸2的供纸结束时,供纸辊8即被停止驱动,记录信息数被减一后待机至达到下一次的记录用纸2的供纸时间,其后回到步骤S1,在存在记录信息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所述处理。
即使在来自该手动操作用供纸盒7的记录用纸2的供纸状态下,当执行图12的异常检测控制处理时,门辊10即被旋转驱动,记录用纸2被转交给传送皮带14,当其头端到达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时,即检测记录用纸2的头端的浮起异常的有无,执行与从所述供纸盒3供给记录用纸2的情况相同的处理。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2中,虽然对通过将传送机构9的门辊10停止驱动,来停止记录用纸2的传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产生了异常的记录用纸2的传送停止时,当先前进行的记录用纸的印刷结束时,使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辊12与门辊10一起同时停止驱动,另外还可以使门辊10和记录头部17之间比记录用纸1的传送方向长度更长,在停止传送记录用纸2时,其后端抽出门辊10的情况下,仅对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辊12停止驱动,简而言之,只要可以在头端产生了翻卷或折曲等浮起异常的记录用纸2的头端到达记录头部17之前停止传送即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及2中,虽然对于作为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20使用了使发光元件22a和受光元件22b接近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4(a)及(b)所示,将发光元件22a例如倾斜45度配置,并且使由该传送皮带14或记录用纸2反射的反射光射入倾斜了45度的受光元件22b,当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未产生由浮起造成的异常时,如图14(a)所示,来自发光元件22a的出射光在传送皮带14或记录用纸2上反射后的反射光被向受光元件22b射入,输出逻辑值“1”的信号,当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产生了由浮起造成的异常时,如图14(b)所示,来自发光元件22a的出射光的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的反射光不向受光元件22b射入,从受光元件22b输出逻辑值“0”的异常信号。
另外,如图15(a)及(b)所示,也可以取代光学式传感器22,将射出激光的激光光源在记录用纸2的传送方向的一方的侧缘按照沿相对于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略为交叉的方向射出激光的方式固定配置,在该激光所到达的记录用纸2的传送方向的另一方的侧缘配置受光元件43,当在记录用纸2上未产生由浮起造成的异常时,用受光元件43接收来自激光光源42的激光,输出逻辑值“1”的信号,当在记录用纸2上产生了由浮起造成的异常时,由激光光源42射出的激光被记录用纸2遮挡,从受光元件43中输出逻辑值“0”的异常信号。
另外,如图16(a)及(b)所示,也可以取代光学式传感器22,从上方与记录用纸2相面对地配置微型开关44,当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未产生由浮起造成的异常时,记录用纸2的头端不与可动接点44a接触,开关维持关状态,输出表示记录介质正常的逻辑值“1”的信号,当在记录用纸2的头端产生了由浮起造成的异常时,记录用纸2的头端与可动接点44a接触,开关变为开状态,输出表示记录介质异常的逻辑值“0”的异常信号。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及2中,虽然对以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水平传送部11的驱动辊12及从动辊13间设置空气抽吸机构16,利用该空气抽吸机构16的抽吸空气来吸附放置于传送皮带14上的记录用纸2,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取代空气抽吸机构16,在门辊10和从动辊13之间配置使记录用纸2带静电的抽吸用带电器,通过用该抽吸用带电器使记录用纸2带静电,而将记录用纸2静电吸附于传送皮带14上。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及2中,虽然对作为记录介质使用了记录用纸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使用其他的任意的记录介质。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1及2中,虽然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从记录头17K~17LM中喷出墨液滴的喷墨印刷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记录头可以设为任意数目,另外即使在激光打印机或复印机、传真机等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适用于将记录介质从传送皮带上剥离的情况。
工业上的利用的可能性
可以获得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在记录介质中产生了对记录头部造成影响的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将其检测出而将记录介质穿过异常时传送路径向外部排出,或使记录介质的传送在其头端到达记录头部之前停止,就可以可靠地防止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被向记录头传送的情况。

Claims (2)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将由供纸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利用传送部向图像记录部传送而形成图像后送出,
具备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和异常排出部,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在所述供纸部和所述图像记录部之间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对该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异常,所述异常排出部在用该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经过与通常传送路径不同的异常时传送路径排出,
所述异常排出部具有路径选择部,该路径选择部,在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未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向通常传送路径移送,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向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移送,
其特征是,
该路径选择部具备弹起机构和铲起机构,其中,所述弹起机构在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的头端从所述通常传送路径向上方弹起,所述铲起机构将被该弹起机构弹起的记录介质的头端铲起而向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导引。
2.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将由供纸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利用传送部向图像记录部传送而形成图像后送出,
具备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和异常排出部,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在所述供纸部和所述图像记录部之间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对该图像记录部造成影响的异常,所述异常排出部在用该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经过与通常传送路径不同的异常时传送路径排出,
所述异常排出部具有路径选择部,该路径选择部,在用所述记录介质异常检测部未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向通常传送路径移送,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异常时,将该记录介质向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移送,
其特征是,
该路径选择部具备:固定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被供给的一侧的驱动辊、能够在记录介质被排出的一侧与所述通常传送路径连接的通常位置和与所述异常时传送路径连接的异常时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辊、被拉设于两个辊之间的传送皮带、使所述可动辊在通常位置及异常时位置间可动的辊可动机构。
CNB2005800004497A 2004-03-11 2005-03-0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01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8615/2004 2004-03-11
JP2004068615 2004-03-11
JP092360/2004 2004-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5893A CN1805893A (zh) 2006-07-19
CN100410159C true CN100410159C (zh) 2008-08-13

Family

ID=3686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044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0159C (zh) 2004-03-11 2005-03-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015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6512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7747A (ja) * 1992-10-21 1994-05-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75731A (ja) * 1994-12-22 1996-07-09 Hitachi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126A (ja) * 1999-07-21 2001-02-09 Canon Inc 電気装置、部品異常検出装置及び部品異常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7747A (ja) * 1992-10-21 1994-05-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75731A (ja) * 1994-12-22 1996-07-09 Hitachi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126A (ja) * 1999-07-21 2001-02-09 Canon Inc 電気装置、部品異常検出装置及び部品異常検出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6512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US8770876B2 (en) 2010-11-29 2014-07-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veyance speed control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476512B (zh) * 2010-11-29 2015-04-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5893A (zh) 2006-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8698B (zh) 介质进给装置、记录装置
CN102189806B (zh) 液体喷出头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JPWO2005087636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58663B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2218941A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660625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758664B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0410159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209825B2 (ja) カード供給機構及びカード供給方法
TWI499512B (zh) 包含記錄裝置及牽引器之設備、牽引器單元、及記錄裝置
JP2014037062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方法
US7905486B2 (en)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transportation target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090141066A1 (en) Recording Device
US10245857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7390B2 (ja) 印字媒体のガイド装置
JP51078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59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286475A (ja)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H07186396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958665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H03187762A (ja) ライン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575851B1 (ko) 통장 인쇄장치
KR100303985B1 (ko) 아이씨카드 발급기
CN115122778A (zh) 喷墨记录装置
EP0771666B1 (en) Multi-path type pri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