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0157C - 纸片包装、包装元件和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纸片包装、包装元件和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0157C
CN100410157C CNB2003801059356A CN200380105935A CN100410157C CN 100410157 C CN100410157 C CN 100410157C CN B2003801059356 A CNB2003801059356 A CN B2003801059356A CN 200380105935 A CN200380105935 A CN 200380105935A CN 100410157 C CN100410157 C CN 1004101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ps
paper
feed direction
storage element
packag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59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6159A (zh
Inventor
星野照雅
中村康宪
木村容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6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6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01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01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 Packaging Of Special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可加载在打印机(1)的纸片储存单元(6)内的纸片包装,它包括用于打印机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的纸片(7)以及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8)。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53)、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52),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51)。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部分以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12)进入。包装元件包括一第二暴露部分,其暴露面向压紧件(61、64)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部分,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3b),以使压紧件可压迫堆叠纸片抵靠一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3c)设置的定位部分。

Description

纸片包装、包装元件和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用来保护堆叠纸片外部的包装元件、一包括包装元件的纸片包装,以及其中装载纸片包装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纸片包装为大家熟知,其允许将储存和保护一堆叠的纸片的全部包装装载到一打印机内,以用纸片装载打印机。例如,这样一纸片包装的实例揭示在日本专利临时出版物No.SHO-60-97145中。根据该出版物,一堆叠的纸片保存在类似硬板纸的材料制成的盒形的包装内。该包装设置有一打孔线,这样,可移去与纸片馈送滚轮接触的一部分包装。当包装装载到一打印机内时,使用者沿打孔线从包装中移去不必要的部分,并将包装直接地设定在打印机内。
某些纸片包装的使用者希望在这样一包装元件上的规定位置上形成一识别部分,当纸片包装装载到打印机内时,用打印机的传感器从识别部分读取信息,利用该信息供打印机执行处理。具有这样一结构的纸片包装的实例已经揭示在日本专利临时出版物No.HEI11-91958中。根据该出版物,储存在包装元件内的该类型纸片上的信息等由识别部分指示,且信息由打印机从识别部分中读出,据此,打印机构可根据储存在包装元件内的纸片类型等来改变其控制。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当纸片包装加载到打印机内时包装元件和打印机内纸片的位置不精确地固定,则会引起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在日本专利临时出版物No.SHO-60-97145中所述的一包装形成为略微大于纸片,以便于纸片储存在包装内,当包装加载在打印机内时纸片可能不定位在包装内的一合适的纸片馈送位置,且可发生所谓的歪斜的麻烦(输送中的纸片朝向打印机构单元倾斜)。另一方面,如果包装和堆叠纸片之间的间隙减小来防止歪斜的话,则纸片储存在包装内变得困难。
存在有一种防止纸片歪斜的方法,其中,纸片的馈送位置固定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例如,作为一用来将纸片定位在一打印装置内的方法,该打印装置用一个接一个的纸片馈送滚轮输送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内的纸片,通过一设置在沿纸片馈送方向延伸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侧部分上的弹簧件,堆叠纸片的一侧面被压向一个方向,以便压迫堆叠纸片的全部侧面抵靠在与弹簧件相对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壁上,由此,调节纸片的位置。
然而,如果这样一弹簧件放置在打印机内的一规定的位置处,面向不必要的部分已经移去的上述包装的一部分(即,与纸片馈送滚轮接触的一部分等),以便让弹簧件直接推压包装内的纸片,弹簧件能仅推压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一部分。因此,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另一部分不被弹簧件推压,且不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由此,纸片会倾斜地放置在包装内,沿纸片馈送方向可能发生歪斜。
即使设置一弹簧件来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一部分,但弹簧件也不能直接地定位纸片,因为该部分的侧面被包装覆盖,而弹簧件只能推包含纸片的包装的外面。
此外,日本专利临时出版物No.SHO-60-97145中所述的纸片包装,在纸片包装组装中需要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包装元件呈盒的形状,而在包装加载到打印机内时,由于使用者必须沿打孔线从包装中移去不必要的部分。
因此,简化包装元件的结构可以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如果简化实施得不适当,则当纸片包装加载到打印机内时,沿纸片馈送方向的力可致使包装元件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发生位移。尤其是当纸片从包装元件馈送到打印机进行打印时,纸片馈送滚轮的馈送力通过馈送中的纸片传递到包装元件,造成沿纸片馈送方向的力和包装元件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位移。当一识别部分(如日本专利临时出版物No.HEI11-91958中所述的)形成在具有简化结构的包装元件的顶部和底部之一时,识别部分从打印机内的规定位置移位,致使纸片类型的误识别和打印机构单元的故障。
对于所述诸问题,本发明具有下列的优点。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纸片包装,其允许纸片容易地储存在包装元件内并将纸片定位在打印机内的合适位置处。
在允许堆叠纸片加载到一打印机内的纸片包装以及包装元件中,根据本发明的纸片包装简化了包装元件的结构,同时防止包装元件相对于打印机发生位移(甚至在纸片馈送操作中)。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用于纸片包装的包装元件以及一加载有纸片包装的打印机。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的纸片包装,它包括:
一用于打印机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以及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部分以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以及
包装元件包括一第二暴露部分,其暴露面向压紧件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部分,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以使压紧件可压迫堆叠纸片抵靠一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设置的定位部分。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其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一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部分以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以及
包装元件包括一第二暴露部分,其暴露面向压紧件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部分,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以使压紧件可压迫堆叠纸片抵靠一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设置的定位部分;
还包括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纸片包装,包括:
一纸片包装,其包括一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和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其中,纸片包装可装载到一打印机,该打印机设置有一纸片包装加载在其中的纸片储存单元,以及一在纸片储存单元底部设置的纸片馈送滚轮,用来一张接一张地馈送堆叠的纸片,纸片储存单元包括一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其一侧壁设置的定位部分,以及一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相对的侧壁设置的并朝向所述一侧壁偏置的压紧件,
其中,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
其中,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部分以允许纸片馈送滚轮进入,以及
其中,包装元件包括一第二暴露部分,其暴露面向压紧件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部分,以允许通过压紧件压迫。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的纸片包装,它包括:
一用于打印机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以及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在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一可被打印机的传感器单元读取的识别部分,以及一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的结构,以及
第三部分具有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构造成:当纸片包装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内时,接触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以及
通过第三部分的边缘部分与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包装元件沿纸片馈送方向定位。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其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第一部分包括一可被打印机的传感器单元读取的识别部分,以及一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的结构,以及
第三部分具有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构造成:当纸片包装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内时,分别接触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以及
通过第三部分的边缘部分与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包装元件沿纸片馈送方向定位;
还包括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纸片包装,包括:
一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和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其中,纸片包装可加载到一打印机,该打印机设置有一纸片包装加载在其中的纸片储存单元;一传感器单元,其设置在纸片储存单元的底部,用来识别储存在纸片包装内的纸片的类型;以及,一在纸片储存单元底部设置的纸片馈送滚轮,用来一张接一张地馈送堆叠的纸片,其中,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一可被传感器单元读取的识别部分,以及一允许纸片馈送滚轮进入的结构,
其中,第三部分具有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构造成:当纸片包装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内时,分别接触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以及
其中,通过第三部分的边缘部分与储存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包装元件沿纸片馈送方向定位。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貌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打印机的侧视截面图。
图3是示出盖打开的状态的图1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纸片包装已经储存在图1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的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一纸片分离单元和一打印机构单元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6是纸片包装加载到图1打印机内的立体图。
图7是形成图6的纸片包装的包装元件的展开图。
图8是示出图7的包装元件的立体图,显示为折叠和组装到图6所示的包装元件内。
图9是示出颠倒过来的图6的纸片包装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纸片包装加载到打印机内的侧视截面图(带形部件已经从纸片包装中移去)。
图11是显示某一状态的立体图,在此状态中,图10所示的纸片包装已经储存在打印机内。
图12是显示某一状态的平面图,在此状态中,打印机的压紧件正推压纸片的边缘。
图13是沿图12中所示的线XIII-X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显示某一状态的侧视截面图,在此状态中,纸片从储存在打印机内的纸片包装中输出。
图15是示出纸片包装的一改型的立体图,其中,还设置一侧板用来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延伸的堆叠纸片的侧边缘。
图16是示出纸片包装的另一改型的立体图,其中,包装元件只有一侧板用来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延伸的堆叠纸片的侧边缘。
图17是形成图16的纸片包装的包装元件的展开图。
图18是示出一识别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一识别标记用来定位打印机内的纸片包装。
图19是显示某一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在此状态中,具有其识别部分内接片的纸片包装已经设定在打印机内。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诸附图,详细给出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打印机组成]
首先,将参照图1至5描述作为一热敏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的全部组成。
图1和2是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和侧视截面图。图3是打印机1的立体图,其中,盖10的部分断开以能看见里面。图4是显示某一状态的侧视截面图,其中,纸片已设定在储存纸片单元内。图5是示出制品分离单元和打印机构单元的细节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设计成紧凑的尺寸,具有平面图中的矩形形状(能容纳近似为A6-A7规格的纸片),以及近似为2cm或不到的厚度。
打印机1的盒本体2这样形成:用一下部盖4覆盖框架3底部,用一上部盖5覆盖框架3的顶部。
在未用上部盖5覆盖的框架3的顶侧的一部分内,一纸片储存单元6形成为如图2所示。在纸片储存单元6中,一纸片包装9可如图4所示地进行加载和储存,该纸片包装9在包装元件8内储存许多A6-A7规格的切好的热敏纸片。
纸片储存单元6的顶部覆盖有一盖10,它可沿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顺便提及的是,其中盖10已经打开的一状态显示在图3中,而其中盖10已经关闭使纸片包装9加载到纸片储存单元6内的一状态显示在图4中。
在纸片储存单元6的一端处,放置一拾取滚轮12(纸片馈送滚轮)、一分离块13等,它们形成一纸片分离单元11。在上盖5的下面,放置一热头15、一压盘滚轮16和一纸张导向器17,它们形成一打印机构单元14(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纸片储存单元6形成为一能容纳纸片包装9的矩形凹陷部分。纸片储存单元6由包围纸片储存单元6的侧壁和位于纸片储存单元6的底部的一底面3d组成。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侧壁包括一内壁3a、内壁3b和3c以及内壁13c,其中,内壁3a位于纸片7被拾取滚轮12馈送的方向(纸片馈送方向)上游侧上,内壁3b和3c沿纸片馈送方向延伸,而内壁13c位于下游侧上并形成分离块13的一部分。
沿纸片馈送方向延伸的内壁3b设置有一凹陷部分60,而一按压件61设置在凹陷部分60内。按压件61包括一围绕一垂直轴线62X可转动的底部62,以及与底部62一体形成的臂63(见图12)。
底部62装备有一弹簧61S,它沿一方向对臂63施加偏置力,让臂63从内壁3b中突出(该方向在图12中由箭头所示)。因此,当纸片包装9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6内时,臂63与纸片包装9内的纸片7的侧边缘接触,由此,压纸片7抵靠纸片储存单元6的其它内壁3c,由此,在纸片馈送过程中,纸片7的边缘齐平,避免纸片7歪斜。
用来压迫纸片包装9抵靠内壁3c的结构(按压件61)不限制于上述的结构,而可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在此实施例中,内壁3b在远离凹陷部分60某距离的一位置处还设置有另一凹陷部分60a,而按压件64放置在凹陷60a内。按压件64包括一围绕一垂直轴线65X可转动的底部65,以及与底部65一体形成的臂66(见图12)。
底部65装备有一弹簧64S,它沿一方向对臂66施加偏置力,让臂66从内壁3b中突出(该方向在图12中由箭头所示)。按压件64的功能与按压件61的功能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描述。
如图3所示,一反射传感器(传感器单元)40设置在内壁3c旁边并在纸片储存单元6的一角附近的底面3d的一部分上。反射传感器40包括沿纸片馈送方向布置的四个传感器40a-40d。各个传感器40a-40d发射光并检测反射光量,这样,可读取纸片包装9的识别标记(识别部分)41(下文中解释)。
接下来,将在下面解释纸片分离单元11。如图5所示,拾取滚轮12、分离块13和打印机构单元14设置在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13c附近。在盖10的内表面上,可转动地支承一压板18。
一偏置弹簧19放置在压板18和盖10之间,它在压板18上恒定地施加偏置力,以使压板18向下转动。
纸片包装9储存纸片7,纸片已经堆叠起来其打印表面(待打印的表面)面向下。纸片7设定在纸片储存单元6内,使堆叠纸片7的最下一张的下表面部分地从包装元件8中暴露出来。当盖10关闭时,通过上述的偏置弹簧19向下偏置的压板18,通过包装元件8(一顶板53,将在下文中描还)向下压纸片7的前端部分(相对于纸片的馈送方向)。因此,最下纸片7的暴露部分与拾取滚轮12接触,并被拾取滚轮12以合适的力压住。
分离块13具有一分离导向表面13a,它相对于拾取滚轮12的纸片馈送方向倾斜。
接触拾取滚轮12的最下纸片7通过回转的拾取滚轮12受到馈送力。根据分离块13的分离导向表面13a的分离功能,堆叠纸片7的底部只有一张纸片7被分离和送出。
下面将解释打印机构单元14。压盘滚轮16可转动地邻近分离块13设置,纸张导向器17靠近压盘滚轮16的外表面放置。
如图5的放大图所示,纸张导向器17设置有一滑动表面17a,其沿压盘滚轮16的外表面成凹陷的弧形表面。在纸张导向器17和盒本体2之间,一压力盘簧20放置成压迫滑动表面17a抵靠住压盘滚轮16的外表面。
被上述纸片分离单元11分离的纸片7(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被拾取滚轮12馈送,由此,通过分离块13底部的下面。此后,纸片7被导向板21导向和被压盘滚轮16馈送,以便沿压盘滚轮16改变方向。
具体来说,纸片7由导向板21导向和在压盘滚轮16下面馈送到压盘滚轮16和纸张导向器17之间的一间隙。在压盘滚轮16的外表面和纸张导向器17的滑动表面17a之间滑动的纸片7通过改变其馈送方向180度的回转的压盘滚轮16的驱动力向上传送。通过上述的操作,纸片7到达压盘滚轮16的顶部,使其打印表面面向上。
邻近压盘滚轮16的顶部放置的热头15包括一加热元件单元15a。热头15被一转动轴15b支承,通过转动轴加热元件单元15a可接触和分离压盘滚轮16的顶部。
顺便提及的是,热头15设计成如上所述地转动,以便在纸片7夹住在压盘滚轮16和纸张导向器17之间时有可能实施一“清除纸张夹住的操作”。
一扭转盘簧型弹簧22的端部附连到热头15。弹簧22恒定地沿一方向偏置热头15,令加热元件单元15a与压盘滚轮16的顶部接触。
纸片7被压盘滚轮16输送,使其打印表面面向上,而打印表面与热头15的加热元件单元15a接触,由此,在接触部分上实施打印。
形成为一直线头的热头15能沿正交于纸片7馈送方向的一方向在输送的热敏纸片7上打印任意的字符串或图像。热头15的打印宽度设定为近似等于纸片7的宽度。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热着色纸片作为纸片7。热着色纸片包括一着色层(当由热头15加热时着色),着色层在其一面上形成为图像接受层。
在分离块13上形成一纸片弹出导向表面13b,它从压盘滚轮16的纸片馈送方向朝向打印机1的顶部倾斜。
通过热头15的加热元件单元15a实施打印之后的纸片7被纸片弹出导向表面13b导向,由此,向上弹出通过盖10和盒本体2的上盖5之间的一间隙(如图1中双点划线表示)。
[纸片包装的组成]
接下来,将在下面解释该实施例中的放置在打印机1内的纸片包装9。
图6是纸片包装9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纸片包装9包括切好的纸片7、储存已经堆叠的纸片7的包装元件8,以及一捆扎包装元件8的长带形部件70。
作为纸片7来说,例如,使用近似为A6-A7规格的小尺寸的纸片。包装元件8大约储存50张纸片。
带形部件70沿正交于纸片馈送方向的一方向围绕包装元件8卷绕,以将包装元件8捆扎起来。作为带形部件70来说,使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7的长度的1/5-1/2的宽度的一部件。
包装元件8包括一基本上与纸片7相同形状(矩形)的顶板53、一连接顶板53的侧板52,以及一连接侧板52的底板51。具体来说,从正交于纸片馈送方向的顶板53的两个边缘91和92中出来,一位于上游侧的边缘91连接侧板52,而侧板52的一边缘93(与连接顶板53的边缘9 1相对)连接底板5 1,由此,底板51、侧板52和顶板53一体地形成。
图7是包装元件8的展开图,其中,示出折叠前的包装元件8。将一平的硬纸板如图7所示地折叠成一“U”形,即可获得图6中所示的包装元件8。
包装元件8设计成具有沿其宽度方向的尺寸D1,其基本上等于纸片7的宽度。其细节将在下面予以解释。
包装元件8设置有多条折痕。折痕80形成在底板51和侧板52之间以及侧板52和顶板53之间的边界上。
本实施例的包装元件8的顶板53构造成其沿纸片馈送方向的尺寸D2基本上等于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3a和13c之间的距离D3(见图4)。采用该结构,当纸片包装9加载到纸片储存单元6内时,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下游侧上的顶板53的边缘91和92分别接触内壁3a和13c(如图4所示)。通过边缘91和92与内壁3a和13c的接触,包装元件8沿纸片馈送方向正确地定位。细节将在下文中予以解释。
包装元件8的顶板53设置有一显示部分42,以便当纸片包装已经设定在纸片储存单元6内时,使用者通过打印机的显示窗口10b进行核查。在显示部分42上,储存在包装元件8内的纸片7的类型(正常型的热敏纸、能获得两种颜色的热敏纸、标签纸包括形成在条带形纸片上的标签纸,其在打印之后待从条带形纸片上剥下并用作为一可粘贴到一物体上的标签、允许同时在两纸片上打印的复印纸,等)可用诸如打印之类的众所周知的方法指示出来。
其时,包装元件8的底板51形成为短于沿纸片馈送方向的顶板53,以允许拾取滚轮12进入包装内。底板51设计成比顶板53短一最小的长度该长度是拾取滚轮12进入包装内所必须的长度,因为将底板51的尺寸设定得不必要的短会削弱保护纸片7的包装元件8的功能。
在沿如图6所示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位于下表面(相对于纸片7)的角上,底板51具有识别标记41。该识别标记41用诸如打印之类的众所周知的方法形成,这样,当纸片包装9设定在纸片储存单元6内时,识别标记41将位于反射传感器40的读取区域内。
图9是示出颠倒过来的图6的纸片包装9的立体图。识别标记41由四个矩形的指示比特41a-41d组成。在此实施例中,在四个指示比特中,0-3比特着色为黑色,其余比特为未着色(在包装元件8的基础留下为白色)。具体来说,指示比特41a、41c和41d着色为黑色,而其余的比特41b留下为白色。
以上黑/白样式根据储存在包装元件8内的纸片7的类型预先已经设定。
[纸片包装的组装]
下面将描述组装纸片包装9的过程。
从处于图7状态中的包装元件8开始,侧板52在折痕82处垂直地折叠以便正交于底板51(如图8所示),而顶板53在折痕81处垂直地折叠以便正交于底板52。由于顶板53和底板51相对于侧板52垂直地折叠,顶板53和底板51彼此面对,而包装元件8形成为一“U”形状。
其后,将已经堆叠起来的纸片7夹在和储存在呈U形的包装元件8的底板51和顶板53之间。
当纸片7储存在包装元件8内时,各纸片7的方向已经预设以使各纸片7的打印表面(待打印的表面)面向底板51。如上所述的预设方向是为了在纸片包装9加载在打印机1内和纸片7馈送到打印机构14时使各纸片7的打印表面面向热头15。
最后,带形件70沿正交于纸片馈送方向的一方向围绕包装元件8卷绕(夹住和储存纸片7),以将纸片包装9捆扎起来。
如上所述,纸片包装9以相当简单的过程进行组装,由此,如图6所示的纸片包装9完成。
在此实施例中,组装(制造)纸片包装9的上述过程由制造商实施。打印机1的使用者购买以图6的状态出售的纸片包装9,并通过将其加载到打印机1内来使用纸片包装9。
[将纸片包装加载到打印机内]
首先,移去卷绕在包装元件8周围的带形件70。
其次,纸片包装9加载到打印机1的纸片储存单元6内,如图10所示使底板51面向下。
从而,堆叠和储存在包装元件8内的纸片7的最下一张的暴露部分与拾取滚轮12的顶接触。因此,通过驱动和回转拾取滚轮12,纸片可被送出和传送。
顺便提及的是,打印机1的盖10设计成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打开和关闭。当纸片包装9加载到具有这样组成的打印机1内时,纸片包装9如图10所示地大致倾斜,使前端(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定位成低于后端。
在本实施例的纸片包装9中,包装元件8的侧板52放置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由此,纸片7的储存状态可被侧板52保持。因此,当纸片包装9加载到纸片储存单元6内时,可防止储存在包装元件8内的纸片7向下滑离包装元件8和散开(出于使用者不小心)。此外,纸片包装9的倾斜使纸片7的边缘接触侧板52,由此,堆叠起来的纸片7的边缘齐平在规定的位置,防止诸如纸张夹住之类的麻烦发生。
图11示出纸片包装9已经完全地储存在纸片储存单元6内的一状态。在此状态中,纸片储存单元6内的压紧件61沿图1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臂63推压纸片7的侧边缘。同样地,压紧件64(见图12)也转动而臂66推压同一侧上的纸片7的边缘。
图12示出一种状态,其中,压紧件61的臂63和压紧件64的臂66接触纸片7,并令纸片包装9的一侧面接触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3c。图13是沿图12中所示的线XIII-XIII截取的截面图。如图12所示,臂63和66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两个位置处推压纸片7的边缘7a。通过在两个位置处推压纸片7的边缘7a,纸片7可整体地移动。
包装元件8沿其宽度方向的尺寸D1(见图7)设计成基本上等于纸片7的宽度。因此,压紧件61可接触纸片7的侧边缘,而不被覆盖纸片7的外面的包装元件8的部分阻碍,由此,纸片7可沿纸片储存单元6的另一侧上的内壁3c对齐。
顺便提及的是,尽管包装元件8沿其宽度方向的尺寸(图7中的D1)在此实施例中设定为基本上等于纸片7的宽度,但尺寸D1也可设定为小于纸片7的宽度。然而,可要求设置包装元件8的宽度等于纸片7的宽度,由于纸片7的打印表面可被可靠地保护,而通过纸片7的边缘与包装元件8的边缘对齐,堆叠在纸片包装9内的纸片7的边缘可容易地齐平。
图4和5示出一种状态,其中,盖10已在纸片包装9加载到纸片储存单元6内之后关闭。在此状态中,包装元件8的顶板53位于压紧板18(用来推压纸片7抵靠拾取滚轮12)和纸片7之间。
纸片7设定在打印机1内,同时,储存在纸片包装9内。当纸片包装9内的所有纸片7用完时,使用者从纸片储存单元6内拉出空的包装元件8,将新的堆叠纸片7插入包装元件8内(由底板51、侧板52和顶板53组成),令纸片7的打印表面面向底板51,并将重新装入的纸片包装9设定在打印机1内,由此,打印变得又可进行。也可丢弃从打印机1内拉出的空的包装元件8,而将一新牌号的纸片包装9装入纸片储存单元6内。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纸片7加载在打印机内,必须处于储存在包装元件8内的状态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即使当打印机1已经打印了大量纸片,也不会降低拾取滚轮12和分离块13的功能。
这里,让我们考虑纸片7不通过顶板53直接接触压紧板18的一情形。在此情形中,压紧板18在打印机1的连续使用中磨损,且压紧板18和堆叠纸片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由此,失去分离的功能,常会造成多张的馈送(一下子输送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纸片7)。在此实施例的结构中,堆叠纸片7直接与顶板53接触,当规定数量的纸片7用完时,每次顶板连同包装元件8一起更换。因此,打印机1即使在多年的连续使用中,顶板53和堆叠纸片之间的摩擦力也不会减小,由此,一致地保持一良好的分离功能,并防止发生纸片输送中的麻烦(多张输送等)。
[将包装元件定位在打印机内的方法]
接下来,将在下面解释一用来正确地将纸片包装9的包装元件8定位在打印机1内的方法(以便让打印机1的反射传感器40读取包装元件8的识别标记41)。
至于纸片包装9的宽度方向,包装元件8沿宽度方向的尺寸D1(见图7)基本上设定成等于如上所述的纸片7的宽度。因此,纸片7被压紧件61和64(朝向打印机1的内壁3b设置)推压抵靠在另一侧上的内壁3c上,而包装元件8也被压紧件61和64推压并定位在纸片储存单元6内。
其时,沿着纸片包装9的长度方向(即,沿纸片馈送方向),包装元件8的顶板53沿纸片馈送方向的尺寸D2(见图7)设定为基本上等于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3a和13c之间的距离D3(见图4)。因此,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下游侧上的顶板53的边缘91和92分别接触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3a和13c,由此,包装元件8定位在纸片储存单元6内。
通过沿宽度方向和沿纸片馈送方向定位包装元件8,识别标记41的四个指示比特41a-41d分别位于四个指示比特41a-41d的读取区域内,由此,允许反射传感器40正确地读取指示比特41a-41d的黑/白图形,并判断纸片7的类型。
顺便说一下,通过拾取滚轮12的纸片馈送操作一般地包括下列问题。当馈送力施加到与拾取滚轮12接触的最下纸片7时,由于最下纸片7和底板51之间的摩擦,包装元件8也接受沿纸片馈送方向的力。
在此实施例中,即使沿纸片馈送方向,顶板53的边缘92(沿纸片馈送方向在下游侧上)接触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13c,由此,可约束包装元件8的运动,抵抗来自拾取滚轮12的馈送力。因此,即使连接顶板53的侧板52或底板51可能沿图14所示的纸片馈送方向;略微地位移,但包装元件8上的识别标记41可位于打印机1的反射传感器40的可读取范围内。
为了让底板51上的识别标记41定位在反射传感器40上和被其读取,通过让包装元件8抵抗拾取滚轮12的馈送力,尺寸D2为顶板53沿纸片馈送方向的尺寸,而距离D3为打印机1的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3a和13c之间的距离,D2和D3之间的差必须在1.0mm的允许范围之内。考虑到打印误差(当识别标记41打印在包装元件8上时发生)等,尺寸差1.0mm是允许反射传感器40读取识别标记41的极限值。
[改型]
尽管以上描述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上特殊示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实施例可作出各种改型、设计变化等。
例如,纸片包装9可仅由纸片7和包装元件8组成,没有使用带形件70。
从纸片包装的组成中省去带形件70,对应地可降低制造成本。
用于纸片包装9的纸片7也可以是包括一打孔层的热打孔纸片(通过热量打孔),其作为一图像接受层堆叠在一底层上。不仅可使用热敏纸片作为纸片7,而且可使用其它类型的纸片(传热纸片等)。
包装元件8也可这样形成:单独地准备顶板53、侧板52和底板51,此后,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包装元件8的底板51也可构造成沿纸片馈送方向基本上与顶板53相同的尺寸,只要拾取滚轮12可进入包装和馈送纸片7。例如,在拾取滚轮12的宽度小于纸片7的宽度的情形中,具有一允许拾取滚轮12进入包装内的宽度的切去部分可形成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底板51的端部内。
形成在包装元件8的底板51上的识别标记41的结构不局限于通过打印制成的矩形指示比特的黑/白图形。识别标记41也可通过形成诸孔进行构造,它们形成在包装元件8的合适的位置上,通过孔的存在/缺席的样式来指示信息。识别标记41也可指示纸片7的类型之外的信息。这一点在于,某些信息的指示对于打印机的传感器是可识别的。
也可在打印在包装元件8的底板51上的识别标记41内作一切口(用于定位),以便在纸片包装9设定到纸片储存单元6内时可靠地固定纸片包装9的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8(a)所示,一呈“H”形的切口(定位切口)45可预先切割到打印在包装元件8的底板51上的识别标记41的白部分内,如图9中所示的标记(在图18中,标号41b表示白部分)。在将纸片包装9加载到打印机1内时,如图18(b)所示,使用者从切口45向外折叠接片45a,通过对于反射传感器40的对应的传感器40b(见图19)接合折叠的接片45a与打印机1的一部分,将纸片包装9可靠地定位在打印机1内。
采用这样一结构,通过识别部分可实现定位,由此,纸片包装9的类型(纸片7的类型)可被正确地识别,而打印可合适地实施。在此情形中,一开口46保持在接片45a向外折叠的包装元件8的部分内;然而,反射传感器40可正确地判断纸片7的类型,因为纸片7的颜色也是白的。
打印机1也可构造成用热头15之外的装置实施打印。如果打印机允许是稍微大一些的话,则可使用类似于喷墨打印头的其它的打印装置。
打印机1的传感器40不局限于反射式传感器40。不管其是接触型的还是非接触型的,可使用任何合适的传感器。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的包装元件8由三个连续的零件组成(底板51、侧板52和顶板53),但包装元件8不局限于这样一结构。例如,包装元件8还可包括一侧板54,其覆盖面向打印机1的纸片储存单元6的内壁3c的堆叠纸片7的全部侧边缘7b(如图15所示)。
还可从图15的结构中移去侧板52,只留下一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见图16)延伸的纸片7的一侧边缘的侧板54。图17是图16的包装元件8的展开图。图16的包装元件8可在折痕80(81,82)通过折叠图17的包装元件8的顶板53而形成,使得顶板53和底板51彼此面对面。
通过构造包装元件8而让侧板54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延伸的堆叠纸片7的一侧边缘,则可有效地减小由纸片馈送操作造成的顶板53和底板51之间的位移。通过减小顶板53和底板51之间的位移,识别标记41可更精确地定位在反射传感器40处。
此外,一着色的纸片可添加在包装元件8的顶板53和纸片包装9内堆叠起来的纸片7中的最上一张之间。纸片7之外的纸片的传输可让使用者认识到打印机内所有的纸片7已经用完。
因此,可避免在打印机1内保持没有纸片7的浪费的纸片馈送操作,并可防止包装元件8的变劣(因回转的拾取滚轮12与包装元件8直接接触造成)。由于防止包装元件8的变劣,所以,包装元件8的重复使用成为可能。
工业应用
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纸片包装,其允许纸片容易地储存在包装元件内,并将纸片定位在打印机内的一合适的位置上。
在允许堆叠的纸片连同包装元件加载到打印机内的众多的纸片包装中,根据本发明的纸片包装简化了包装元件的结构,同时即使在纸片馈送操作中也可防止包装元件相对于打印机位移。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用于纸片包装的包装元件以及一加载有纸片包装的打印机。

Claims (16)

1. 一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的纸片包装,它包括:
一用于打印机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以及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部分以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以及
包装元件包括一第二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第一侧部分面向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压紧件压迫堆叠纸片抵靠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使得第二侧部分沿一设置于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的一定位部分定位,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仅仅通过只面对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相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纸片是热敏纸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覆盖堆叠纸片的外面的包装元件的一部分由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沿正交于纸片馈送方向的一方向的长度等于沿正交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方向的纸片的长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包括一可由打印机的传感器读取的识别部分,该识别部分包括:
以一规定的颜色着色/未着色的着色/未着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设置在未着色部分上的一定位切割,以便形成一接片部分,它可与打印机的传感器接合。
7.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其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一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部分以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以及
包装元件包括一第二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第一侧部分面向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压紧件压迫堆叠纸片抵靠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使得第二侧部分沿一设置于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的一定位部分定位,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仅仅通过只面对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相连;
还包括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8. 一纸片包装,包括:
一纸片包装,其包括一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和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其中,纸片包装可装载到一打印机,该打印机设置有一纸片包装加载在其中的纸片储存单元,以及一在纸片储存单元底部设置的纸片馈送滚轮,用来一张接一张地馈送堆叠的纸片,纸片储存单元包括一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其一侧壁设置的定位部分,以及一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相对的侧壁设置的并朝向所述一侧壁偏置的压紧件,
其中,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
其中,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部分以允许纸片馈送滚轮进入,以及
其中,包装元件包括一第二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第一侧部分面向压紧件,压紧件压迫堆叠纸片抵靠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使得第二侧部分沿定位部分定位,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仅仅通过只面对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相连。
9. 一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的纸片包装,它包括:
一用于打印机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以及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在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一可被打印机的传感器单元读取的识别部分,以及一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的结构,以及
第三部分具有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构造成:当纸片包装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内时,接触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以及
通过第三部分的边缘部分与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包装元件沿纸片馈送方向定位:
其中,包装元件还包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第一侧部分面向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压紧件压迫堆叠纸片抵靠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使得第二侧部分沿一设置于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的一定位部分定位;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仅仅通过只面对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相连。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形成为沿纸片馈送方向短于第三部分,以便允许纸片馈送滚轮进入。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沿纸片馈送方向的第三部分的尺寸,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在1.0mm之内。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包装元件的第二部分覆盖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面。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包装元件的第二部分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延伸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面。
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片包装,其特征在于,包装元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一体地形成。
15.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其可加载在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内,包装元件,其中:
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一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以及
第一部分包括一可被打印机的传感器单元读取的识别部分,以及一允许打印机的纸片馈送滚轮进入的结构,以及
第三部分具有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构造成:当纸片包装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内时,分别接触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以及
通过第三部分的边缘部分与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包装元件沿纸片馈送方向定位;
还包括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其中,包装元件还包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第一侧部分面向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压紧件压迫堆叠纸片抵靠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使得第二侧部分沿一设置于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的一定位部分定位;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仅仅通过只面对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相连。
16. 一纸片包装,包括:
一作为打印介质的堆叠纸片;和
一覆盖堆叠纸片外面的包装元件;
一卷绕包装元件的带形件;
其中,纸片包装可加载到一打印机,该打印机设置有一纸片包装加载在其中的纸片储存单元;一传感器单元,其设置在纸片储存单元的底部,用来识别储存在纸片包装内的纸片的类型;以及,一在纸片储存单元底部设置的纸片馈送滚轮,用来一张接一张地馈送堆叠的纸片,其中,包装元件包括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一的一第一部分、一与第一部分连接并覆盖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一与第二部分连接并覆盖堆叠纸片的上面和下面之另一个的第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一可被传感器单元读取的识别部分,以及一允许纸片馈送滚轮进入的结构,
其中,第三部分具有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构造成:当纸片包装加载在纸片储存单元内时,分别接触在沿纸片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纸片储存单元的内表面,以及
其中,通过第三部分的边缘部分与储存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包装元件沿纸片馈送方向定位;
其中,包装元件还包括一暴露部分,其暴露堆叠纸片的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第一侧部分面向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在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一侧壁,压紧件压迫堆叠纸片抵靠平行于纸片馈送方向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使得第二侧部分沿一设置于打印机的纸片储存单元的相对侧壁的一定位部分定位;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仅仅通过只面对堆叠纸片的侧面的第二部分相连。
CNB2003801059356A 2002-12-20 2003-12-19 纸片包装、包装元件和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01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69958A JP4327448B2 (ja) 2002-12-20 2002-12-20 記録紙パッケージ
JP369958/2002 2002-12-20
JP379573/2002 2002-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6159A CN1726159A (zh) 2006-01-25
CN100410157C true CN100410157C (zh) 2008-08-13

Family

ID=32766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593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0157C (zh) 2002-12-20 2003-12-19 纸片包装、包装元件和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27448B2 (zh)
CN (1) CN1004101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9415B2 (ja) * 2005-08-18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印字装置及び手差用給紙部材
JP4497111B2 (ja) * 2006-03-14 2010-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パッケージ
JP4760720B2 (ja) * 2007-01-26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パッケージ及び印刷装置
JP4816557B2 (ja) * 2007-04-24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パッケージ及び印刷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2310A (ja) * 1998-04-14 1999-10-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給紙カセット
US6227732B1 (en) * 1997-09-19 2001-05-08 Sony Corporation Sheet package and printer in which sheets are set by the sheet package
JP2001139164A (ja) * 1999-11-11 2001-05-22 Seiko Epson Corp カット紙包装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7732B1 (en) * 1997-09-19 2001-05-08 Sony Corporation Sheet package and printer in which sheets are set by the sheet package
JPH11292310A (ja) * 1998-04-14 1999-10-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給紙カセット
JP2001139164A (ja) * 1999-11-11 2001-05-22 Seiko Epson Corp カット紙包装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27448B2 (ja) 2009-09-09
CN1726159A (zh) 2006-01-25
JP2004196527A (ja) 2004-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1506B2 (en) Recording sheet package and sheet supply cassette for printer
CN101172534B (zh) 纸包装
CN1978284A (zh) 包装件
CN101172533B (zh) 纸包装
CN100410157C (zh) 纸片包装、包装元件和打印机
EP0941862B1 (en) Recording sheet package for use with printer, and recording sheet supplying method
EP1526100B1 (en) Paper package
EP1932675B1 (en) Sheet package
EP1491472B1 (en) Paper sheet package
EP2075207B1 (en) Sheet package, package member and printer
EP2269830B1 (en) Sheet package
JP3743405B2 (ja) 用紙パッケージ
CN101205006A (zh) 格式纸包装盒
JP4735624B2 (ja) 用紙パッケージ
JP2004210433A (ja) 用紙パッケージ、パッケージ材及び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