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9359C - 电子设备系统、控制设备以及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系统、控制设备以及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9359C
CN100409359C CNB011165618A CN01116561A CN100409359C CN 100409359 C CN100409359 C CN 100409359C CN B011165618 A CNB011165618 A CN B011165618A CN 01116561 A CN01116561 A CN 01116561A CN 100409359 C CN100409359 C CN 1004093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ource output
output device
equipment
operta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65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984A (zh
Inventor
竹中祥晃
野田卓郎
高久义之
清水孝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21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93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93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20Circuits for coupling gramophone pick-up, recorder output, or microphone to receiver
    • H04B1/205Circuits for coupling gramophone pick-up, recorder output, or microphone to receiver with control bus for exchanging commands betwee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个电子系统包括通过适当的数据总线互连的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它们每个具有一个独立的电源输入,和在它们之间交换数据。当判定从设备已经关闭时,该主设备与停用的从设备同步地关闭它自己的电源。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系统、控制设备以及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允许部件电子设备按照预定的数据通信格式通过数据接口在其间交换数据的电子设备系统;构成该电子设备系统的电子设备;和同步控制构成电子设备系统的多个电子设备的电源状态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数据接口作为数字数据接口已得到广泛接受。就数据传送速率而言,它比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快,已知IEEE 1394数据接口允许同时通信,而定期发射和接收预定大小的数据。这样,认为IEEE 1394接口在实时传送诸如AV(音频/视频)数据之类的流数据方面是有利的。
在这些环境下,已提出了通过遵守如IEEE 1394之类的数据接口标准的数据总线互连各种数字AV设备和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电子设备的那些AV系统。
传统的AV系统以如下的同步方式开和关其部件设备:
通过把不同的部件(例如音乐源记录/重放装置,放大器等)组合成音频设备的单个一体部分来构成通常被称为音频部件系统的共用AV(视听)系统。在接通或断开该音频部件系统的主电源时,例如通过使用为控制目的安装的本地内部总线同步接通或断开构成该系统的部件。
把AV设备插入放大器或构成音频部件系统的类似设备上设置的同步操作的电源引出线(outlet)中已经实用了多年。在该设置中,与接通或断开放大器同步地接通或断开配置的设备。
诸如IEEE 1394的数据接口标准原则上允许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而与其不同的厂商无关,只要它们共享IEEE 1394接口功能。就是说,将通过其IEEE 1394数据接口构成系统的部件(component)设备每个识别为连接到该系统的数据总线的独立单元。
从商用交流电源向各个设备分别独立地供电。这表明该系统在构成时可以有或没有其使用同步控制的电源以互连方式接通或断开的部件设备。
AV系统可以建立在同一系列的IEEE 1394数据接口互连设备或来自相同厂商的特定模型上,以实现通常的音频部件系统的功能。这种情况下,普遍将该部件设备识别为每个在公用数据总线上的独立设备,因此不能同步地接通或断开。考虑到改善操作便利或使用方便,显然希望这样的AV系统具有以互连的方式接通或断开的部件。
已知某些传统的音频部件系统具有其与起到该系统的核心作用的放大器等的电源状态同步接通和断开的部件设备。另一方面,还开发了一种允许在与被接通和断开的任何其它部件设备有同步关系的电源状态中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的功能。换句话说,至今为止还未实现由构成该系统的任何一个受控设备以电源状态控制系统的控制设备的功能。
应指出,建立在IEEE 1394数据总线结构上的任何系统不通过物理电缆连接固定其信号流。原则上,允许连到该数据总线上的配置的设备在该系统中彼此通信,以便以不同方式控制每一个部件音频设备。因此,可通过使主要设备被该系统中任何一个其它的配置的设备在电源状态中有效地控制的功能来补充该设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面的情况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做出了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遵守预定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互连的源(source)输出设备和控制设备构成的电子设备系统,源输出设备通过该数据总线发射源信号和响应命令,控制设备通过数据总线接收源信号和向该源输出设备发送询问命令,源输出设备和控制设备各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该控制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使控制设备通过数据总线向源输出设备发送询问该源输出设备是否断开的询问命令;接收单元,用于从源输出设备接收响应命令;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该接收单元接收的响应命令是否表示该源输出设备被断开;和控制单元,如果判断单元判断由接收单元接收的响应命令表示该源输出设备被断开,控制单元则断开该控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独立电源输入并通过遵守一种预定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连接到有独立电源输入的源输出设备的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数据总线从源输出设备接收源信号和响应命令;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数据总线向源输出设备发射询问命令,该询问命令询问源输出设备是否被断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接收单元接收的响应命令是否表示该源输出设备被断开;和控制单元,如果判断单元判断的响应命令表示该源输出设备被断开,控制单元则断开该控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设备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该控制设备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并利用符合预定的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连接到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的源输出设备,所述同步的电源控制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数据总线发送询问命令给源输出设备,该询问命令询问源输出设备是否关闭;通过数据总线从源输出设备接收响应命令;判定在接收步骤中接收的响应命令是否表示源输出设备是关闭的;和如果在判定步骤判定的响应命令表示源输出设备是关闭的,则关闭所述控制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的说明和附图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性和优点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音频/视频系统的示意方框图;
图2是图1中包括的装有调谐器的放大器的外观图;
图3是描绘图1中包括的CD设备前面板的前视图;
图4表示绘图1中包括的MD设备前面板的前视图;
图5是图2中装配了调谐器的放大器的内部方框图;
图6是图3中的CD设备的内部方框图;
图7是图4中的MD设备的内部方框图;
图8是IEEE 1394格式中的层堆栈模型的结构图;
图9是IEEE 1394总线电缆的结构图;
图10A是通过IEEE 1394总线发射的数据(DATA)信号的定时图;
图10B是通过IEEE 1394总线发射的选通(STROBE)信号的定时图;
图10C是通过IEEE 1394总线发射的时钟(CLOCK)信号的定时图;
图11是由IEEE 1394总线连接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12A是说明产生总线复位时如何发送总线复位通知的转移图;
图12B是表示总线复位后如何定义设备之间的父子(ren)关系的转移图;
图12C是描绘如何确定设备的节点ID的转移图;
图13是IEEE 1394格式中周期结构的示意图;
图14A是表示有关异步通信的基本事务处理规则的转移图;
图14B是发射的事务处理(transaction)请求的表列表内容;
图15A是用于IEEE 1394总线的总线地址寄存器中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B是用于识别IEEE 1394总线的总线ID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C是分配给连接到IEEE 1394总线装置的设备的节点ID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D是用于IEEE 1394总线的寄存器空间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E是用于IEEE 1394总线的寄存器地址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CIP结构的示意图图;
图17由插头(plug)确定的典型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18A是输出插头控制寄存器oPCR[n]中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8B是输入插头控制寄存器iPCR[n]中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在消息写入命令/响应寄存器时实际上的处理转移图;
图20是异步分组(packet)中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1是ctype(控制类型)/响应表的图;
图22A是子单元型数据结构表的图;
图22B是当子单元类型是VCR时使用的操作码中的命令表的图;
图23是异步插头结构的说明图;
图24A是有关插头地址空间的位置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4B是有关插头地址空间的位置的节点偏移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4C是有关插头地址空间的位置的插头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5A是插头地址中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5B是插头地址中构成寄存器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5C是地址偏移表;
图26A是有关生产者侧的插头地址中构成寄存器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6B是有关消费者侧的插头地址中构成寄存器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7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命令事务处理的转移图;
图28是构成节点分类处理的步骤流程图;
图29是构成模型确定处理的步骤流程图;
图30是电源状态命令的典型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31是响应电源状态命令的典型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和
图32是构成由STR(立体声调谐器接收机)执行的同步断电处理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按下面的顺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AV系统
1-1.总体结构
1-2.STR(前面板)
1-3.CD设备(前面板)
1-4.MD设备(前面板)
1-5.STR(内部结构)
1-6.CD设备(内部结构)
1-7.MD设备(内部结构)
2.按照IEEE 1394的发明系统的数据通信
2-1.概要
2-2.堆栈模型
2-3.信号传输的形式
2-4.设备之间的总线连接
2-5.分组
2-6.事务处理规则
2-7.寻址
2-8.CIP(公用等时分组)
2-9.连接管理
2-10.FCP(功能控制协议)下的命令和响应
2-11.AV/C(音频视频/控制)命令分组
2-12.插头
2-13.异步连接传输过程
3.节点分类处理
4.STR的同步断电控制功能
4-1.概要
4-2.电源状态命令
4-3.同步断电处理
1.AV系统
1-1.总体结构
图1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系统的典型结构。通过多个AV设备经在其间数据交换的IEEE 1394接口数据总线将多个AV设备互连构成该实施例。
在图1中,作为AV系统的实施例由一个STR(立体声调谐器接收机)60、两个STR兼容CD设备30、一个STR兼容MD设备1、来自与配置的部件有同一厂商的设备100和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110构成。
STR 60在图1中的AV系统的功能中起主要作用,提供调谐器功能、外部源输入选择功能、以及放大器功能。示例地,STR 60连接到与所示的立体声声道对应的左侧和右侧声道扬声器SP(L)和SP(R)。
如后面更详细说明的,STR 60选择多个输入中的一个输入:由内部调谐器接收的广播信号,模拟音频信号和通过IEEE 1394总线116从外部输入的多个音频源。最后从扬声器SP(L)、SP(R)输出选择的输入作为音频输出。
图1还表示了操作STR 60的遥控器RM。响应用户对其的操作,由遥控器RM发送的操作命令信号使STR 60执行该命令信号指示的内容。虽然图1仅示出了供STR 60使用的遥控器RM,也可由适合的遥控器操作任何其它配置的部件。
当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连接到STR 60时,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提供了证明是更方便的各种系统功能。作为说明,这些设备来自与STR 60相同的厂商。
STR兼容CD设备30各具有CD(光盘)播放机功能,播放装入的CD。它们能够通过IEEE 1394总线传送从CD重放的音频数据以便输出。
STR兼容MD设备1是能够向和从被称为MD(迷你盘:商标)的可写磁光盘写入和读出音频数据MD记录机和播放机。在接收经IEEE 1394总线116发送的音频数据时,MD设备1将该数据写入MD;当从MD重放音频数据时,MD设备1经IEEE 1394总线116传送该数据以便输出。
由STR 60、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实现的典型系统操作如下:
当STR兼容CD设备30把从CD重放的音频数据发送到STR兼容MD设备1时,后者可将该音频数据记录到MD,也称其为转录操作。如果把STR兼容CD设备30从CD重放的音频数据或STR兼容MD设备1接收的数据传送到STR 60,STR 60可通过扬声器SP(L)、SP(R)输出该数据作为监视音频信号。
虽然在此未详细描述,可配置STR兼容的CD设备30和STR兼容的MD设备1向在其中心用STR 60功能上实现的专用于典型的音频部件系统提供各种功能。作为说明,当音频数据从STR兼容CD设备30向STR兼容MD设备1转录时,这些设备很容易以例如倍速转录模式和同步转录模式之类的多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操作。在同步转录模式中,从CD重放的数据的开始和结束与向MD记录的数据的开始和结束同步。
设备100是具有与IEEE 1394接口兼容的通信功能的数字AV设备,并来自与STR 60、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相同的厂商。设备100可以是CD播放机、MD记录机/播放机、数字VTR和其它设备之一。
与STR兼容CD设备30和MD设备1不同,设备100不具备以STR60为中心的系统部件功能。
另外,设备100能够提供由与STR 60、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相同的厂商利用在该系统中交换的厂商相关命令指定的专用功能。
如果手动操作STR 60从设备100有选择地接收音频源数据,可监视接收的数据作为音频信号。如果手动操作与STR兼容MD设备1选择从设备100发送的音频数据,可将所选择的数据记录到MD。下面说明同一种情况应用于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110。
设备110是具有与IEEE 1394接口兼容的通信功能的另一种数字AV设备,并来自与STR 60、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不同的厂商。设备110同样可以是CD播放机、MD记录机/播放机、数字VTR和其它设备之一。设备110原则上能够响应可由STR 60的厂商指定的厂商相关的命令。
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每一个所构成的AV设备或是具有从商用AC电源分接电源的电源插头,或者如果上述设备是电池驱动型,则能够容纳电池。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相互独立地向所构成的每个设备供电。
1-2.STR(前面板)
下面是对在图1的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STR 60的前面板上的按键,控制等的描述。后面还将给出有关结合STR 60构成音频部件系统的STR兼容CD设备30和MD设备1的前面板的说明。
图2示出STR 60的前面板。在底部,前面板的左下角是电源键120。操作电源键120打开和关闭到STR 60的电源。电源关闭状态等同于通称的备用(stand by)状态,在该备用状态中备用电源保持开启。就是说,电源关闭状态与断开商用AC电源(或电池)的状态不同。后面描述同一种情况应用到STR兼容CD设备30和MD设备1。
虽然在此未详细描述,STR 60具有呈休眠模式形式的节电特性,该休眠模式将系统置于休眠状态。
耳机插口27j位于电源键120右侧。
显示单元75近似位于前面板的中部。显示单元75包括主要用于显示字符的FL管指示器75A。该指示器75在一行上显示多达14个字符。段指示器75B围绕该指示器75A,虽然未示出,该段指示器以段的形式显示预定内容。
显示单元75的左侧是显示键127。调光键128位于显示键127的左侧。
显示键127用于改变显示单元75上显示的内容。操作调光键128以调显示单元75以及实际上可连接到前面板的装饰LED(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FL管指示器75A的右侧是微动拨盘125。微动拨盘125上方是波段键121、调谐器模式键122、微调选择键123和输入键124。
与STR 60的调谐器功能结合来使用波段键121和调谐模式键122。就是说,波段键121和调谐模式键分别用来切换接收的波段和调谐模式。
操作微调选择键123以选择菜单项,用输入键124做出最终的操作。
根据适当的操作过程结合其它键使用微动拨盘125。与专用键结合的微动拨盘125允许用户执行各种操作。
例如,每当按下微调选择键123时,FL管指示器75A上的指示从“功能”交替变到“声音”,变到“设置”。通过FL管指示器75A上显示的“功能”,转动微动拨盘125允许交替选择STR 60接收的音频源,并作为监视音频输出。此刻,FL管指示器75A显示由当前微动拨盘125的转动操作选择的输入源的名称。该操作使其能够以预定顺序选择调谐器音频输出、模拟输入、和其输出可经IEEE 1394总线输入的任何一种不同的源(即设备)。
波段键121、调谐模式键122、微调选择键123和输入键124每个实际上由保持当前有效的操作状态发光或闪烁的装饰LED作为后衬。
音量微动拨盘126是操作调节STR 60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电平,例如扬声器SP(L)、SP(R)输出的声音的音量的拨动键。
1-3.CD设备(前面板)
图3示出STR兼容CD设备30的典型前面板。如同STR 60、CD设备30也具有位于前面板左下角的电源键150。用电源键150接通和关闭向CD设备30的供电,断电状态是等效于备用状态。
盘装入/退出单元159位于STR兼容CD设备30的前面板上中部。作为说明,通过操作位于单元159右侧的弹出键151来弹出盘装入/退出单元159中装入的CD。
前面板上的盘装入/退出单元159下面是由用于在一行上显示多达14个字符的FL管指示器47A和段指示器47B构成的显示单元47。FL(发光)管指示器47A以字符显示该信息,例如装入的CD上当前重放轨迹的轨迹号,包括播放时间的播放状态信息,可插入CD的子码部分中的CD文本数据。段指示器47B表示播放模式的类型和其它信息。
由位于显示单元47左侧的显示键156的操作来切换FL管指示器47A上显示的内容。通过操作调光键157来调节显示器的亮度。
前面板的右侧是与CD播放有关的键:播放/暂停键152、停止键153和AMS快进/倒带键154和155。
1-4.MD设备(前面板)
图4表示STR兼容MD设备1的前面板。如同STR 60,MD设备1也具有位于前面板左下角的电源键130。
盘装入/退出单元145位于前面板的中上部。将MD装入单元145和从单元145退出。这种情况下,还是通过操作位于单元145右侧的弹出键131弹出单元145中装入的MD。
前面板上的盘装入/退出单元145下面是由用于在一行上显示多达14个字符的FL管指示器24A和段指示器24B构成的显示单元24。FL管指示器24A显示诸如当前记录到装入的MD或从装入的MD重放的轨迹的轨迹号,包括记录或播放时间的记录和重放状态信息,以及上述MD的盘标题和轨迹名称之类的信息。如同CD设备,段指示器24B也表示播放模式的类型和其它信息。
通过操作显示键140切换STR兼容MD设备1的FL管指示器24A上显示的内容。通过操作调光键141来调节显示器的亮度。
前面板的右侧上是与记录和重放有关的键:播放/暂停键132、停止键133、和AMS快进/倒带键134和135、记录键136、高速转录键137和同步记录键138。
设置输入选择键139以选择记录源的输入。作为说明,操作该输入选择键139使FL管指示器24A显示当前选择的记录源的名称。
如图2至4所示,STR 60、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的前面板具有其相应的显示单元75,47和24。换句话说,当认为这些设备是构成单个音频系统的组成部分时,该系统没有统一的显示部分。这反映了通过IEEE 1394接口互连的所有设备是内在独立实体的事实。
1-5.STR(内部结构)
下面描述STR 60、STR兼容CD设备30、和STR兼容MD设备1的内部结构。
图5是表示STR 60的典型内部结构的方框图。STR 60能够接收三种音频源输入:经IEEE 1394总线116发送的音频信号、来自其自身的内部调谐器的音频信号、和通过模拟输入端78输入的外部模拟音频信号。
IEEE 1394接口61提供经IEEE 1394总线116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该接口允许STR 60与外部交换AV数据和各种命令。
在操作中,IEEE 1394接口61对经IEEE 1394总线116接收的分组(packet)解码,并从解码的分组提取数据。在输出前将提取的数据转换成与内部数据通信一致的格式。
假设音频数据是经IEEE 1394总线116来自另一个AD设备。这种情况下,IEEE 1394接口61接收输入的音频数据和对其分组解码。作为说明,在发送到解码处理器之前,将解码的数据转换成被称为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的数字音频数据接口的数据格式。
解码处理器63按照IE 958格式对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适当的解码处理。把经处理的数据输出到数字滤波器64。
设计数字滤波器64主要用来滤除来自输入的音频数据的抖动。从解码处理器63输出的数据具有与专用于数据发出设备不同的取样频率。数字滤波器64在输出前将音频数据的该不同取样频率转换成44.1kHz的取样频率。
把转换成具有44.1kHz取样频率的信号格式的音频数据输入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65。
如果数据源已经发送具有44.1kHz的取样频率的信号格式的音频数据,该音频数据可从IEEE 1394接口61直接转送到DSP 65,即无需解码处理器63和数字滤波器64的干预。
DSP 65对包括可在均衡器上设定的均衡处理的音频数据进行各种信号处理。把已经进行该信号处理的音频数据输出到A/D和D/A转换单元66的数字滤波器69。
A/D和D/A转换单元66是用于实现音频信号的模拟-数字和数字-模拟转换的电路模块。把输入到转换单元66的数字滤波器69的音频数据发送给D/A转换器68,转换成电压脉冲串的信号。转换之后,将该信号输入到I-DAC转换器81。
I-DAC转换器81把输入的电压脉冲串转换成电流。虽然图5中未示出,由分离的模块提供基准电平。操纵该基准电平能按照需要改变的输出电流,作为说明,在40dB或更低的电平范围内可使用基于变阻器的调节。
放大器82放大I-DAC转换器81的输出,并将放大的输出发送到扬声器输出端83。当连接到扬声器输出端83时,扬声器SP(L)、SP(R)提供立体声音频信号输出。
调谐器单元77装配在STR 60中。调谐器单元77对天线76捕获的广播无线电波进行调谐和解码处理。将调谐器单元77的输出,例如模拟音频信号发送到选择器79。
通过模拟音频信号输入端78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也输入到选择器79。
作为说明,选择器79在系统控制器70的控制下选择调谐器单元77或模拟音频信号输入端78作为输入源。把所选择的模拟音频信号馈送到A/D和D/A转换单元66中的A/D转换器67。A/D转换器67把输入的模拟音频数据转换成数字音频数据。
在把A/D转换器67捕获的数字音频数据作为监视音频输出来输出的情况,该数据如上所述从D/A转换器68通过I-DAC转换器81和放大器82发送到扬声器SP(L),SP(R)。
在为了记录目的而将A/D转换器67获得的数字音频数据经IEEE 1394总线116发送到另一个AV设备的情况,将该数据输出到编码处理器80。
编码处理器80对接收的数据进行与诸如IEC 958之类的数字音频数据接口的格式一致的编码处理。将处理的数据输出到IEEE 1394接口61。IEEE 1394接口61利用例如RAM对该数据进行包括分组化的各种处理,以便转换成与IEEE 1394兼容的格式。转换后的数据经IEEE 1394总线116输出到目的设备。
系统控制器70例如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ROM 71和RAM 72。控制器70以其各种操作控制STR 60。
把来自接收单元73和操作单元74的数据输入到系统控制器70。接收单元73从遥控器RM接收无线命令信号。接收的命令信号转送到系统控制器70。
操作单元74由前面板上设置的各种键和控制构成。操作单元74上进行的操作使单元74对应地产生输出到系统控制器70的操作数据。
系统控制器70响应如上所述输入的命令信号和操作数据进行各种控制处理,以便提供必需的操作。
系统控制器70还使显示单元75显示接收的命令信号,操作数据和当前操作状态的显示。如上面提到的,显示单元75包括FL管指示器和段指示器。
1-6.CD设备(内部结构)
现在参考图6中的方框图描述STR兼容CD设备30的典型内部结构。
将只读盘介质CD 91装入到前面板的盘装入/退出单元159。在播放位置设定所装入的CD 91。
对于CD播放操作,由主轴电机31以恒定的线速度(CLV)旋转驱动装入到其播放位置的CD 91。光头32读取CD 91上的凹坑中记录的数据,并将检索的数据发送到RF放大器35。在光头32中,由双轴机构33支持物镜32a并可在跟踪和聚焦方向位移。由滑动机构34沿CD 91径向移动光头32。
RF(射频)放大器35产生重放的RF信号、以及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将误差信号发送到伺服电路36。
给定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伺服电路36在操作中产生各种驱动信号,包括聚焦驱动信号、跟踪驱动信号和滑动驱动信号,以便通过双轴机构33和滑动机构34进行控制。就是说,执行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
RF放大器35以二进制格式产生的重放RF信号还发送到定时发生器42。定时发生器42根据重放的RF信号的波形定时来产生定时信号,并将产生的定时信号馈送到CLV处理器43。给定输入定时信号,CLV处理器43产生驱动信号,并将其馈送到主轴电机31,以使后者以所需的CLV等级转动。这提供了主轴伺服控制设置,其中以CLV旋转地驱动CD 91。
把重放的RF信号馈送到EFM/CIRC解码器37。EFM/CIRC解码器37首先使输入的重放RF信号成为二进制格式以产生EFM(eight fourteenmodulation,八到十四调制)信号。然后,解码器37对该EFM信号进行EFM解调和CIRC(交叉交织Reed Solomon编码)解码,以便把从CD 91检索的数据解码成以16比特量化的并以44.1kHz的频率取样的音频数据。
此外,构成解码器37以便提取诸如子码之类的控制数据。把子码数据部分提供给子码处理器44,以此提取所需的数据。特别是,检索作为子Q数据记录在CD的引入区的TOC(内容表)数据。为了各种控制目的而将子码数据和TOC数据发送到系统控制器50。系统控制器50执行不同的控制处理,以便实现专用于该CD设备的各种操作。
将RF放大器35以二进制格式产生的重放RF信号也馈送到PLL(锁相环)电路39。给定该RF信号,PLL电路39输出与输入的EFM信号的信道比特同步的时钟信号。在标准速度,时钟频率是4.3218MHz。EFM/CIRC解码器37的信号处理电路下行使用该时钟信号。
来自EFM/CIRC解码器37的音频数据转送到D/A转换器38和IEEE1394接口49。
把输入到D/A转换器38的音频数据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转换后的信号通过放大器40输出到外部模拟音频输出端41。
把从解码器37输入到IEEE 1394接口49的音频数据转换成与符合IEEE1394格式的数据。转换后的数据经IEEE 1394总线116发送到外部设备。
IEEE 1394接口49还接收诸如外部提供的命令之类的数据。系统控制器50执行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相关处理。
为了从CD 91重放数据,需要从盘中检索管理信息(即TOC)。系统控制器50利用检索的管理信息找出CD 91上的轨迹数和轨迹的地址,以便控制整个播放操作。装入CD 91时,系统控制器50生成将要从该盘径向最里面的区域(引入区)检索的TOC信息。作为说明,所读取的TOC存储在工作RAM52中,以便在CD 91上的后续播放操作期间查阅该信息。
系统控制器50是包括CPU、内部接口和其它部件并控制上面概述的各种操作的微计算机。
程序ROM 51容纳允许STR兼容CD设备30执行各种操作的程序。工作RAM 29保存系统控制器11执行不同处理所需的数据和程序。
如熟知的,它能够保持CD有关的标准将文本数据插入CD的子码。作为说明,可将盘标题和轨迹名称容纳在CD上。
该实施例的STR兼容CD设备30提供了该特性并且能够处理CD的文本数据。就是说,CD设备30可根据CD子码中的文本数据在显示单元47上显示字符。由STR兼容的CD设备30利用CD文本解码器45和CD文本存储器46实现该特性。
作为说明,由子码处理器44捕获的子码数据也输入到CD文本解码器45。如果发现输入的子码数据具有插入其中的CD文本数据,CD文本解码器45对该数据解码以获得文本数据。在系统控制器50的控制下把所捕获的文本数据存储到CD文本存储器46中。
此后,系统控制器50根据需要从CD文本存储器46读取文本数据,并使显示单元47的FL管指示器以字符显示所检索的数据。
作为说明,操作单元由前面板上提供的按键和控制构成。虽然图6中未示出,操作单元48可装有使用红外遥控器的遥控功能。
显示单元47在播放CD 91时执行所需的显示操作。作为说明,显示单元47在系统控制器50的控制下显示诸如总的播放时间和经过的播放/记录时间之类的时间信息:如轨迹号,盘名称和轨迹名称之类的名称信息;操作状态;和操作模式。显示单元47还包括如上所述的FL管指示器和段指示器。
1-7.MD设备(内部结构)
图7是表示作为MD记录机/播放机的STR兼容MD设备1的典型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由主轴电机2旋转驱动向其写入和从其读取音频数据的磁光盘(迷你盘)90。对于盘90上的记录或重放操作,光头3向盘表面发射激光束。
对于记录操作,光头3输出高光强激光以加热记录轨迹达到居里温度;对于重放操作,光头3输出相对低光强的激光,以便通过磁克尔效应从反射的光检测数据。
光头3通过利用作为激光输出装置的激光二极管实现其功能,光模块包括极化光束分束器和物镜,以及检测反射光的检测器。双轴机构4以在盘表面上径向移位并移向盘和从盘移开的方式支持物镜3a。
在盘90上以对称关系将磁头6a定位到光头3。在操作中,磁头6a向磁光盘90施加由提供的数据调制的磁场。
滑动机构5在盘上径向移动作为整体的光头3和磁头6a。
播放时,把光头3从盘90读取的信息提供给RF放大器7。RF放大器7处理提供的信息并由此提取重放的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TE,聚焦误差信号FE和凹槽信息GFM,即磁光盘90的每个预制凹槽中记录的绝对位置信息。
所提取的重放RF信号发送到EFM/ACIRC编码器和解码器8。跟踪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馈送到伺服电路9。凹槽信息GFM转送到地址解码器10。
在接收跟踪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时并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1(微计算机)的轨迹跳越命令和存取命令以及从主轴电机2检测的转速信息,伺服电路9产生各种伺服驱动信号。这样产生的伺服驱动信号用于控制双轴机构4和滑动机构5,以便聚焦和跟踪控制,并使主轴电机2保持恒定线速度。
地址解码器10解码提供的凹槽信息GFM以便从其提取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发送到系统控制器以便对各种操作进行控制。
EFM/ACIRC编码器/解码器8按EFM解调和ACIRC(高级交叉交织ReedSolomon编码)对重放的RF信号进行该解码处理。处理期间,提取该地址和子码数据并馈送到系统控制器11。
在存储控制器12的控制下,把由EFM/ACIRC编码器/解码器8按EFM解调和ACIRC经过了该解码处理的音频数据临时写入缓冲存储器13。通常以间歇方式以1.41M比特/秒的速率执行由光头3从盘90读取数据和重放数据从光头3传送到缓冲存储器13。
以适当的定时方式读取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以便以0.3M比特/秒的速率传送到音频压缩编码器/解码器14。编码器/解码器14对以压缩格式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其它相关的重放信号处理,以产生以44.1KHz的频率取样并以16比特量化的数字音频信号。
D/A转换器15把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将该模拟信号发送到输出处理单元16,以便在作为模拟音频信号Aout通过线路输出端17输出到外部设备之前进行电平和阻抗调节。还将模拟音频信号馈送到耳机输出端27,作为到可能连接的耳机的耳机输出HPout。
音频压缩编码器/解码器14把解码后的数字音频信号发送到数字接口22,以便作为数字音频信号Dout通过数字输出端输出到外部设备。作为说明,可经光缆将该信号输出到外部设备。
A/D转换器19首先将馈送到线路输入端18的模拟音频信号Ain转换成数字音频数据,以便写入磁光盘90。数字音频数据提供给用于音频数据压缩编码的音频压缩编码器/解码器14。
如果通过数字输入端20从外部设备提供数字音频数据Din,数字接口22从提供的数据提取控制码。音频数据转送到用于音频数据压缩编码的音频压缩编码器/解码器14。
虽然未示出,显然可提供话筒输入端以接受作为输入信号的话筒输入。
存储控制器12把编码器/解码器14压缩成记录数据的数据以临时累积的方式写入缓冲存储器13。然后以预定的数据大小递增的方式从缓冲存储器13取出这些数据并发送到用于诸如ACIRC编码和EFM之类的编码处理的EFM/ACIRC编码器/解码器8。在EFM/ACIRC编码器/解码器8进行编码操作后,将该数据馈送到磁头驱动电路6。
磁头驱动电路6根据编码的记录数据向磁头6a提供磁头驱动信号。具体地说,磁头驱动电路6使磁头6a将N或S磁场施加到磁光盘90。此时,系统控制器11向光头3提供控制信号,以便输出记录光强的激光束。
作为说明,操作单元3由前面板上提供的按键和控制构成。当被操作时,来自操作单元23的操作信息发送到系统控制器11,系统控制器11因此执行控制操作。
如熟知的,用于处理MD的记录和重放装置能够进行如下节目编辑操作:轨迹(节目)段、轨迹级联、轨迹擦除、轨迹名称输入和盘名称输入。由于这些操作相对复杂,最好进行适当的安排,以便为编辑目的可接收来自遥控器的操作命令信号(未示出)。通过该适当的安排,可通过在遥控器上简单的操作键来执行各种节目编辑操作。
系统控制器11在其显示操作中控制显示单元24。系统控制器11把要显示的数据发送到用于数据显示的显示单元24内部的显示驱动器。给定该数据,显示驱动器因此而在显示操作中驱动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单元24,以便显示数字,字符和符号。
显示单元24指示为记录或播放目前装入的盘的操作模式状态,以及轨迹号,记录或播放时间和编辑状态。
盘90能够存储诸如与作为主数据提供的节目方面管理的轨迹名之类的字符信息。作为字符信息输入的字符显示在显示单元24上,并且还显示从该盘读取的字符信息。
利用这个实施例,盘90可记录辅助数据作为与音乐无关的数据文件和构成节目的其它数据。
作为辅助数据的数据文件是由诸如字符和静止图象之类的信息构成。可由显示单元24输出和显示这些字符和静止图象。
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具有把由辅助数据构成的静止图象和字符显示在显示单元24上而设计的JPEG解码器26。
具体地说,以遵守JPEG(联合照相编码专家组)标准的压缩文件格式记录构成作为辅助数据的数据文件的静止图象数据。JPEG解码器26通过存储控制器12接纳从盘90取出的静止图象数据文件,并累积地写入缓冲存储器13。在输出到显示单元24之前按JPEG标准对检索的文件解压缩。这样使显示单元24显示由辅助数据构成的静止图象数据。
显示单元24还包括如上所述的FL管指示器和段指示器。
系统控制器11是包括CPU、内部接口的微计算机。微计算机执行上述各种控制操作。
程序ROM28存储使该记录和重放装置实现各种操作的程序。工作RAM根据需要容纳数据和使系统控制器11执行各种操作的程序。
为向盘90写入或从盘90重放数据,需要从中读取管理信息,即p-TOC(预制TOC(内容表))和U-TOC(用户TOC)。给定该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器11识别向或从盘90上记录或读取数据的那些区域的地址。管理信息保留在缓冲存储器13中。
装入盘90时,系统控制器11通过从盘上径向最里面的区域重放数据来读取其管理信息,在盘上径向最里面的区域记录了上述信息。读取的信息放置到缓冲存储器13中,以后可查阅该读取的信息在盘90上执行记录,播放或编辑程序。
与节目数据记录和各种编辑处理同步来更新U-TOC。每当记录或编辑数据时,系统控制器11更新缓冲存储器13中的U-TOC。通过更新盘90上的U-TOC区而以适当的定时的方式同时进行更新操作。
盘90容纳与节目分开的辅助数据文件。AUX-TOC形成在盘90上以管理这些辅助数据文件。
在读取U-TOC时,系统控制器11还读出AUX-TOC,并将其放置在缓冲存储器13中,以后可通过查找缓冲存储器13中的AUX-TOC来查阅辅助数据的管理状态。
系统控制器11根据需要并以适当的定时的方式或与AUX-TOC读取同时读出辅助数据文件。读取的文件放置在缓冲存储器13中。然后,根据AUX-TOC以适当的定时(timed)的方式输出辅助数据文件,并以字符和图象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单元24上,或通过IEEE 1394外部接口25显示在外部设备上。
IEEE 1394接口25能够发射和接收音频数据。这表明这个实施例的MD记录器/播放机可接收通过IEEE 1394总线116和IEEE 1394接口25传送的音频数据,并可将接收的数据记录到盘90。
如果发射的音频数据是以44.1KHz的频率取样和以16比特量化的数据,则可通过系统控制器11将该数据转送到用于数据压缩的音频压缩编码器/解码器14。
如果证明发射的音频数据是按照该MD记录器/播放机的压缩格式的压缩音频数据,则通过系统控制器11将数据发送到存储控制器12。显然,还通过IEEE 1394接口25发送和接收命令。这种情况下,作为说明,系统控制器11响应接收的命令执行所需的处理。
2.发明的系统按照IEEE 1394的数据通信
2-1.概述
下面描述该实施例如何按照IEEE 1394进行数据通信。
IEEE 1394构成串行数据通信标准之一。在IEEE 1394下,有两种数据发送方法:用于周期通信的等时通信方法和用于无周期性的异步通信的异步通信方法。通常,等时通信方法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而异步通信方法用于交换各种控制命令。单根缆线允许用两种通信方法发射和接收数据和命令。
下面描述按照上述的IEEE 1394标准执行通信的实施例。
2-2.堆栈模型
图8表示在该实施例中实现的IEEE 1394的堆栈模型。IEEE 1394格式分为两类:异步格式400和等时格式500。异步格式400和等时格式500两者共用的是被称为物理层301的最低层,物理层上面是链路层302。物理层301维护硬件基础上的信号传输。链路层302具有将IEEE 1394总线转换成专用于给定设备的内部总线的功能。
下面描述的物理层301,链路层302和事务处理层401通过事件/控制/配置线路链接到串行总线。AV电缆/连接器304代表物理连接器和AV数据传输所需的电缆。
对于异步格式400,事务处理层401在链路层302的顶部。事务处理层401定义IEEE 1394的数据传输协议。作为基本的异步事务处理,事务处理层401指定后面将要描述的写事务处理,读事务处理和锁定事务处理。
事务处理层401上面是FCP(功能控制协议)402。FCP 402利用定义为AV/C命令(AV/C数字接口命令组)403的控制命令在各种AV设备上执行命令控制。
事务处理层401上面是使用连接管理过程405建立插头(plug)(IEEE1394下的逻辑设备连接,将在后面描述)的插入控制寄存器404。
在等时格式500,CIP(共用等时分组)头标格式501在链路层302上面。在CIP头标格式501的管理下,规定该传输协议为SD(标准密度)-DVCR(数字摄像机)实时传输502,HD(高密度)-DVCR实时传输503,SDL(标准密度长)-DVCR实时传输504,MPEG2(运动图象专家组2)-TS(传输流)实时传输505和音频和音乐实时传输506。
SD-DVCR实时传输502,HD-DVCR实时传输503,SDL-DVCR实时传输504是寻址数字VTR(磁带录像机)的数据传输协议。
由SD-DVCR实时传输502处理的数据是按照SD-DVCR记录格式获得的数据序列(SD-DVCR数据序列(507))。
由HD-DVCR实时传输503处理的数据是保持HD-DVCR记录格式510获得的数据序列(SD-DVCR数据序列(509))。
由SDL-DVCR实时传输504处理的数据是按SDL-DVCR记录格式获得的数据序列(SD-DVCR数据序列(511))。
MEPG2-TS实时传输505是用于经卫星的数字广播的寻址调谐器的传输协议。该协议处理的数据是按照DVB(数字视频广播)记录格式或ATV(模拟电视)记录格式515获得的数据序列(MPEG2-TS数据序列(513))。
音频和音乐实时传输506是寻址包括该实施例的MD系统的数字音频设备的整个范围的传输协议。该协议处理的数据是按照音频和音乐记录格式517获得的数据序列(音频和音乐数据序列)。
2-3.信号传输的形式
图9描绘了实际用作IEEE 1394总线的电缆的典型结构。
在图9中,连接器600A和600B通过电缆601连接。编号为1至6的引线表示用作连到连接器600A和600B的引线端。
作为连接器600A和600B上的引线端,引线No.1对应于电源(VP),引线No.2对应于地(VG),引线No.3对应于TPB1,引线No.4对应于TPB2,引线No.5对应于TPA1,引线No.5对应于TPA2。
连接器600A和600B之间的互连引线如下:
引线No.1(VP)对引线No.1(VP);
引线No.2(VG)对引线No.2(VG);
引线No.3(TPB1)对引线No.5(TPA1);
引线No.4(TPB2)对引线No.6(TPA2);
引线No.5(TPA1)对引线No.3(TPB1);和
引线No.6(TPA2)对引线No.4(TPB2)。
作为上面的引线连接对,两个双绞线对引线No.3(TPB1)到引线No.5(TPA1)和
引线No.4(TPB2)到引线No.6(TPA2)构成用于在差动的基础上交替传输信号的信号线601A。此外,另两个双绞线对
引线No.5(TPA1)到引线No.3(TPB1)和
引线No.6(TPA2)到引线No.4(TPB2)
形成同样在差动的基础上交替传输信号的信号线601B。
两条信号线601A和601B上发送的信号是图10A所示的数据信号(Data)和图10B所示的选通信号(Strobe)。
图10A中的数据信号使用信号线601A和601B中的一条。该数据信号通过TPB1和TPB2输出并进入TPA1和TPA2。
通过对数据信号和对与该数据信号同步的传输时钟进行预定的逻辑运算来获得图10B的选通信号。为此,选通信号的频率比实际的传输时钟的频率低。选通信号使用信号线601A和601B中未被数据信号传输占用的一条。随着在信号线上传播,该选通信号通过TPA1和TPA2输出以进入TPB1和TPB2。
假设图10A的数据信号和图10B的选通信号输入到符合IEEE 1394的设备。这种情况下,该设备对输入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执行适当的逻辑运算以产生图10C所示的传输时钟(clock)。所产生的传输时钟用于所需的输入数据信号处理。
通过采用这种基于硬件的数据传输形式,IEEE 1394格式消除了对经配置的设备之间的电缆传送快速周期传输时钟的要求。这样增强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虽然上面已描述了六引线的配置,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作为替换,IEEE 1394格式可省去电源(VP)和接地(VG),以形成仅由两个双绞线对,即信号线601A和601B组成的四引线配置。作为说明,该实施例的MD记录器/播放机1可采用这种四引线电缆排列,以便向用户提供比以往更简单的系统。
2-4.设备间的总线连接
图11示意性地表示通常如何利用IEEE 1394总线互连设备。图11的建立表示经IEEE 1394总线为互相通信连接的五个设备A至E(节点)。
IEEE 1394接口可以是称为菊花链连接的接口,从而使诸如图11中的设备A,B和C通过IEEE 1394总线串联。该接口还允许所谓的分支连接,从而使一个装置与多个装置并联,如同图11中设备A与设备B,D和E并联的建立。
允许该系统作为整体具有通过分支式连接和菊花链式连接配置的多达63个设备(节点)。单独使用时,菊花链连接允许配置多达16个设备(16pop)。IEEE 1394接口不需要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所需的终端连接器。
IEEE 1394接口允许由菊花链连接或分支连接来连接该设备以便相互通信。在图11的建立中,允许设备A,B,C,D和E相互通信。
在IEEE 1394总线连接多个设备的系统(下文中也将该系统称为IEEE1394系统)中,实际中向每个配置设备分配一个节点ID。图12A,12B和12C中示意性地表示了节点ID分配的过程。
在其连接建立是在图12A中表示的IEEE 1394系统中,如果连接或断开电缆,如果接通或断开该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配置设备,或者如果在PHY(物理层协议)下发生同时产生的过程,则产生总线复位。这种情况下,通过IEEE1394总线将总线复位通知发送到所有设备A,B,C,D和E 。
总线复位通知触发导致如在图12B描绘的相邻设备之间定义父子关系的通信(称为子通知)。就是说,在IEEE 1394系统中建立配置设备的树型结构。通过所建立的树型结构,定义构成树根的设备。根是其终端全部被定义为″子″(ch)的设备。在图12B的建立中,定义设备B为根。换句话说,连接到作为根的设备B的设备的终端被定义为″父″(P)。
当如上所述在IEEE 1394系统中已经定义树型结构和其根时,每个设备输出自身的ID分组作为它自己的节点ID的说明。该根一个节点ID接一个节点ID地到连接的设备,从而确定构成IEEE 1394系统的设备的地址(节点ID)。
2-5.分组
如图13所示,IEEE 1394格式通过重复的等时周期(标称周期)实现数据传输。它规定每个等时周期在100MHz的频带上持续125微秒。它还规定等时周期可具有除125微秒之外的持续周期。为了传输,将数据转换到每个等时周期中的分组中。
如图13所示,每个等时周期以表示该周期开始的周期开始分组为开头。由定义为IEEE 1394系统中的周期主导的设备指定何时产生周期开始分组。周期开始分组产生的细节不再进一步描述。
每个周期开始分组(packet)最好跟随有等时分组。如图13所示,等时分组各对应一个信道并在时分的基础上传送(以等时子动作的形式)。在等时子动作中,设定分组分开被称为等时间隙的间隔(作为说明,每个间隙持续0.05微秒)。
如所描述的,IEEE 1394系统允许在多信道的基础上经单条传输线发射和接收等时数据。
假设用等时方法发射与该实施例的MD记录器/播放机兼容的压缩音频数据(以下称之为ATRAC数据)。这种情况下,如果ATRAC数据经受1.4Mbps的单速传送速率,则通过在每125微秒等时周期至少20个奇数字节的等时分组中发射ATRAC数据来保证时间串的连续性(即实时特性)。
例如,在发射ATRAC数据之前,一个设备请求IEEE 1394系统中的IRM(等时资源管理器)准许一个等时分组的大小足够大,以确保ATRAC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响应中,IRM通过监视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准许或抑制对分组大小的许可,如果准许了该许可,经专用信道在等时分组中发射上述ATRAC数据。该过程被称为用于IEEE 1394接口的频带预留,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该过程。
把未用于等时周期频带上的等时子动作的频率范围用于异步子动作,即用于分组的异步传输。
图13表示发射两个异步分组A和B的例子。异步分组各跟随一个ACK(确认)信号,具有设置在其之间称为确认间隙(0.05微秒长)的间隔。由接收侧(即目标)在硬件的基础上输出确认信号来通知发送侧(即控制器)已在异步事务处理期间接收到一些异步数据,如后面将要描述的。
被称为子动作(subaction)间隙的约10微秒长的间隔位于由异步分组和ACK信号组成的每个数据传输单元之前和之后。
在进行排列以便在等时分组中发射ATRAC数据和在异步分组中将辅助数据文件与ATRAC数据一同发送的情况下,能够以表面上同时的方式发射ATRAC数据和辅助数据文件两者。
2-6.事务处理规则
图14A是表示异步通信的基本事务处理规则的处理转移图。按照FCP规定事务处理规则。
如图14A中描述的,在步骤S11,请求器(发送侧)首先向应答器(接收侧)发送请求。接收到该请求时(步骤S12),应答器向请求器发回确认(步骤S13)。接收到确认时,请求器确认应答器已接受该请求(步骤S14)。
应答器再向来自请求器的请求发送事务处理响应(步骤S15)。在接收到该响应时(步骤S16),请求器向应答器返回一个确认(步骤S17)。接收到该确认时,应答器检验其响应已被请求器接收。
图14A中发射的请求事务处理分为三类:写请求,读请求和锁定请求,如图14B中的表的左侧部分列出的。
写请求是指定数据写操作的命令。读请求是规定数据读操作的命令。虽然下面未详细讨论,锁定请求是用于交换,比较和掩蔽操作的命令。
写请求按异步分组(AV/C命令分组,在后面将参照附图描述)中命令(操作数)的数据大小进一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写请求类型是根据异步分组单独的头标大小发送命令的写请求(数据quadlet(四字节))。另两种写请求类型是写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和写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后两种写请求类型中的每一种类型用命令传输的数据块提供异步分组的头标。使两种写请求类型不同的是数据块中放置的操作数的数据大小对于一种请求类型是四字节,对另一种请求是除四字节外的某一字节。
如同写请求,读请求按异步分组中操作数的数据大小进一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读请求(数据quadlet),一种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和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
响应事务处理在图14B的表的右侧部分中列出。将写响应或无响应定义为与三种写请求类型中的任何一种相对应。
定义读响应(数据quadlet)与读请求(数据quadlet)对应,读响应(数据块)与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对应或与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对应。
定义锁定响应对应于该锁定请求。
2-7寻址
图15A至15E表示IEEE 1394总线的寻址结构。正如在图15A中描述的,以IEEE 1394格式提供64比特总线地址寄存器(地址空间)。
寄存器的高位10比特区域指定用于识别IEEE 1394总线的总线ID。正如在图15B中表示的,该区域允许设置用于总线号0至1,022的多达1,023个总线ID。定义总线号1,023为本地总线。
图15A中的总线地址之后的六比特区域指定连接到由该总线ID识别的IEEE 1394总线的设备的节点ID。正如在图15C中描述的,该节点ID允许识别编号0至62的多达63个节点ID。
包括总线ID和节点ID的上面16比特区域对应于AV/C命令分组的标题中的目的地ID,在稍后叙述。在IEEE 1394系统中,连接到特定的总线的每个设备由该总线ID和节点ID识别。图15A中的节点ID之后的20比特区域构成一个寄存器空间。该寄存器空间后面跟着一个28比特的寄存器地址。
该寄存器空间具有一个值[F FF FFh],表示在图15D中表示的寄存器。如在图15E中描述的来定义这个寄存器的内容。该寄存器地址指定在图15E中表示的寄存器的地址。
简言之,寻址工作如下:有关等时的循环时间的信息和空闲信道通过查阅串行总线相关的寄存器获得,为说明起见,从图15E的寄存器中的地址512[0 00 02 00h]开始。
起始于地址1024[0 00 04 00h]的配置ROM容纳节点相关的信息,诸如节点唯一ID和子单元ID。当那个设备实际上连接到IEEE 1394总线时,节点唯一ID和子单元ID需要建立由这些ID识别的设备的连接关系。
节点唯一ID是对每个设备唯一的八字节设备信息。没有两个设备共享相同的节点唯一ID,即使它们是相同的型号。
子单元ID是由表示给定设备的厂商作为节点的厂商名称(型号厂商ID)和指定那个节点的型号名称的型号名称(型号ID)构成的。
正如在上面提到的,节点唯一ID是以八比特唯一地识别每个设备的信息。没有两个设备,即使是相同的型号,会共享相同的节点唯一ID。另一方面,厂商名称是识别给定节点的厂商的信息,而型号名称是识别那个节点型号的信息。这意味着多个设备可以共享相同的厂商名称和相同的型号名称。
参考配置ROM的内容,因此揭示正在讨论的设备的节点唯一ID。当参考时子单元ID识别由感兴趣的设备表示的节点的厂商和型号。该节点唯一ID是强制性的,而厂商名称和型号名称是任选的;较后的两个名称不需要对每个设备强制设置。
2-8.CIP
图16说明CIP(共同等时的分组)的结构。这是图13表示的等时分组数据结构。在IEEE 1394兼容的通信中,正如在上面提到的,用等时方法发送和接收ATRAC数据(由这个实施例的MD录音机/播放机记录和重放的一种音频数据)。即,由等时的分组传送保持实时特性是足够的数据数量,该等时分组在等时的周期中逐个发送。
CIP的开头32比特(构成一个4字节(quadlet))构成1394分组标题。在这个分组标题中,高位16比特区域表示跟随指定一个标记的两个比特区域的数据长度。该标记后面跟着指定信道的一个六比特区域。该信道区域后面跟着指定“tcode”的四比特,它后面又跟着四比特“sy”码。跟随该1394分组头标的一个quadlet区域包括一个头标CRC。
跟随着头标CRC的两个quadlet区域构成一个CIP头标。在该CIP标题的高阶quadlet中,最高有效的两个比特每个各以“0”填充。在“00”比特之后的六比特区域表示一个SID(发送节点号),跟随指定DBS(数据块长度,即分组结构的数据增量)的八比特区域。DBS区域后面跟着(两比特的)FN和(三比特的)QPC区域。FN区域表示分组结构的段数,和QPC区域表示用于段增加的quadlets的数量。
QPC区域后面跟着(一个比特的)SPH区域,表示在信号源分组中的头标的标志。DBC区域包括用于检测丢下的(dropped)分组的计数器的值。
在CIP头标的低阶quadlet中的高阶两比特以“1”和“0”填充。“00”比特后面跟着(六比特的)FMT和(24比特的)FDF区域。FMT区域表示一个信号格式,它的值允许放置于这个CIP中的一种类型的数据(即数据格式)的识别。具体地,这种作为MPEG流数据,音频流数据和数字视频摄影机(DV)流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由该FMT区域识别。FMT区域中给出的数据格式对应于一个传输协议,诸如在图8表示的CIP标题格式401管理下的SD-DVCR实时传输502,HD-DVCR实时传输503、SDL-DVCR实时传输504,MPEG2-TS实时传输505,或者音频和音乐实时传输506。
FDF区域是一个格式相关的字段,指明由FMT区域分类的该数据格式的更详细的类别。作为说明,音频数据可以更详细地识别作为线性的音频数据或者MIDI数据。
例如,供该实施例使用的ATRAC数据首先表示为属于FMT区域中的音频流数据类别的数据。利用设置为FDF区域的预定值,该音频流数据还表示为ATRAC数据。
如果该FMT区域表示MPEG数据,则该FDF区域保存称为TSF(时移标志)的同步控制信息。如果该FMT区域表示DVCR(数字视频摄影机)数据,则定义该FDF区域如图16下面的部分表示。这个FDF区域具有(一个比特的)一个高阶50/60区域,指明每秒的字段数,跟随(五比特的)一个STYPE区域,表示该视频格式是SD还是HD。该STYPE区域后面跟着一个SYT区域,提供用于帧同步的时间标志。
CIP头标后面,由FMT和FDF区域表示的数据存储在“n”数据块的序列中。如果由FMT和FDF区域表示该数据是ATRAC数据,该数据块包括ATRAC数据。该数据块由数据CRC区域终止。
2-9.连接管理:
在IEEE 1394格式中,称为“插头(plug)”的逻辑连接用于定义由IEEE1394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17表示由插入定义的连接关系的典型建立。该建立构成具有全部通过IEEE 1394总线连接的VTR1,VTR2,一个机顶盒(STB;数字卫星广播调谐器),一个监视器和一个数字式静物摄影机的一个系统。
有两个形式的基于插入的IEEE 1394连接:点对点连接和广播连接。
点对点连接指定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关系。数据传输通过从该发送设备到该接收设备的特定的信道进行。
另一方面,该广播连接允许数据传输而不要求该发送设备指定利用的接收设备和信道。该接收设备接收该发送的数据而不必识别该发送设备和执行预定的处理,如果该接收数据的内容这样要求的话。
图17的建立表示两个点对点连接状态:在一个连接状态中,STB传送数据和通过信道No.1接收该数据,而在另一个连接中,数字式照相机传送数据和VTR2通过信道No.2接收该数据。
在图17中还表示用于该数字式照相机的一个广播连接状态,在广播基础上发送它的数据。该广播数据是表示由监视器正在接收的,它又执行预定的响应处理。
上面的连接(插头)是由包括在配置的每个设备的地址空间中的PCR(插头控制寄存器)建立的。
图18A描述用于输出(oPCR[n])的插头控制寄存器的结构,而图18B表示用于输入(iPCR[n])的插头控制寄存器结构。寄存器oPCR[n]和iPCR[n]各个具有32比特的长度。
在图18A的寄存器oPCR中,作为说明,设置为最高有效位(联机)的“1”表示该插头是在联机状态并且能够等时的数据传输。设置为下一个比特(广播连接计数器)的“1”表示广播连接传输。六比特“点对点连接计数器”字段跟随“广播连接计数器”比特,表示与上述插头相联系的点对点连接的数量。相对于MSB、从第十一到第六比特排列的“信道编号”字段表示数据发送通过的信道的数量。
在图18B的寄存器oPCR中,作为说明,设置为最高有效位的“1”表示(联机)上述插头是在联机状态并且能够接收等时的数据。设置为下一个比特(广播连接计数器)的“1”表示广播连接接收。六比特“点对点连接计数器”字段跟随“广播连接计数器”比特,表示与上述插头相联系的点对点连接的数量。相对于MSB、从第十一到第六比特排列的“信道编号”字段表示接收数据所通过的信道的数量。
图18A的每个寄存器oPCR中的广播连接计数器和图18B的寄存器ipCR容纳由基于广播连接的发送/接收建立中的广播连接链接的节点的数量。
在图18A的寄存器oPCR和图18B的寄存器ipCR每个寄存器中的点对点连接计数器存储由基于点对点连接的发送/接收建立中由点对点连接链接的节点的数量。
如果该广播连接是在寄存器oPCR[n]中设置的,则输出侧发送数据而与可以连接的电子设备无关。如果点对点连接在寄存器oPCR[n]中设置,则输出侧与连接的电子设备建立互连的关系,因此这些设备彼此连接。
2-10.在FCP下的命令和响应:
利用异步方法的数据传输是在图8表示的FCP(402)控制下调节的。下面描述由FCP控制的传输的事务处理。
在FCP下使用为异步方法规定的写事务处理(参见图14B)。因此按照这个实施例利用符合FCP的异步通信的写事务处理发送辅助的数据。
支持FCP的每个设备包括一个命令/响应寄存器。通过写一个消息到该命令/响应寄存器实现写事务处理将在下面参见图19说明。
图19表示一个过程事务处理图,其中在步骤S21控制器产生一个事务处理请求并且发送写请求分组到一个目标,用于命令传输。在步骤S22,该目标接收写请求分组并且写数据到该命令/响应寄存器。在步骤S23该目标返回一个确认给该控制器,并且在步骤S24该控制器接收该确认。到目前为止这些步骤构成一个命令传输过程。
在响应该命令的过程中,该目标发送一个写请求分组(在步骤S25)。在接收写请求分组时,该控制器写数据到该命令/响应寄存器(在步骤826)。利用接收的写请求分组,该控制器还发送一个确认给该目标(在步骤S27)。接收该确认允许该目标证实写请求分组已经由该控制器接收(在步骤S28)。
即,根据FCP的数据传输(事务处理)是基于两个过程:从该控制器到该目标的命令传输过程,和从该目标到该控制器的响应传输过程。
2-11.AV/C命令分组:
正如前面参考图8叙述的,FCP允许不同的AV设备利用异步的方法使用AV/C命令通信。
三类事务处理即写、读出和锁定,规定用于异步通信,正如参见图14B说明的。实际上,使用一个写请求/响应分组、一个读出请求/响应分组和一个锁定请求/响应分组,以便与不同的事务处理相一致。对于FCP,使用写事务处理,正如在上面叙述的。
图20表示写请求分组(异步分组(用于数据块的写请求))的格式。这个实施例使用写请求分组作为它的AV/C命令分组。
在写请求分组中的高阶五个四字节(即第一至第五quadlets)构成一个分组标题。在分组标题的第一quadlet中的高阶16比特区域表示一个目的地ID,即用作数据传送目的地的节点的ID。目的地ID区域后面跟着代表分组号的六比特“t1”(事务处理标签)区域。该六比特区域后面跟着两比特“rt”(再试码)区域,表示所讨论的分组是最初发送的分组还是重发的分组。“rt”区域后面跟着指明操作码的四比特“tcode”(事务处理码)区域。“tcode”区域后面跟着四比特“pri”(优先级)区域,表示该分组的优先级。
在分组标题第二quadlet中的高阶16比特区域表示一个信号源ID,即用作数据传送信号源的节点的ID。
在第二quadlet中的低阶16比特区域和整个第三quadlet总共占用48比特,指定表示两个地址的目的地偏移:一个用于命令寄存器(FCP命令寄存器),而另外一个用于响应寄存器(FCP响应寄存器)。
目的地ID和目的地偏移相应于在IEEE 1394格式中规定的64比特地址空间。
在第四quadlet中的高阶16比特区域包括一个数据长度。这个区域指定数据字段的数据大小,稍后叙述(由图20中的粗线包围的表示)。数据长度区域后面跟着当扩展该tcode时使用的16比特扩展的tcode区域。
构成第五quadlet的32比特区域表示头标CRC。这个区域包括CRC计算的值,用于检验分组头标和。
安排数据块从跟随该分组头标的第六quadlet开始。数据字段是在数据块开始的时候形成的。
形成第六quadlet标题的数据字段的高阶四比特叙述一个CTS(命令和事务处理组)。CTS区域表示用于所讨论的该写请求分组的命令集的ID。例如,正如在图20表示的,“0000”的CTS值定义作为AV/C命令的数据字段的内容。换言之,该写请求分组被识别为一个AV/C命令分组。因此利用这个实施例,CTS区域以“0000”填充的,以便FCP使用AV/C命令。
跟随CTS的四比特区域具有写入其中的响应,表示相应于“ctype”(命令类型,即命令功能分类)或者命令的一个过程的结果(即响应)。
图21列出在上面提到的命令类型(ctype)和响应的定义。定义值[0000]至[0111]使用作为“ctype”(命令)。特别地,值[0000]定义为控制,[0001]定义为状态,[0010]定义为询问,和[0011]定义为通知,值[0100]至[0111]当前未定义(保留)。
控制是用于外部地控制功能的命令;状态是用于从外部询问状态的命令;询问是用于外部地询问支持控制命令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一个命令;而通知是一个命令,用于要求通知外部的实体的状态改变定义值[1000]至[1111]用于作为响应。特别地,定义值[1000]作为未实现;[1001]定义为接受;[1010]定义为拒绝;[1011]定义为在转换中;[1100]定义为实现/稳定;[1101]定义为改变;[1110]定义为保留;而[1111]定义为中间。
依据命令类型有选择地使用上面的响应。例如,依据应答机的状态有选择地使用四个响应未完成、接受、拒绝和中间之一。
在图20中,ctype/响应区域跟随一个5比特区域,包括子单元类型。该子单元类型指定一个子单元(设备),用作命令传输的目的地或者作为响应传输信号源。在IEEE 1394格式中,每个设备称作一个单元和在该单元内的一个功能单元称作一个子单元。作为说明,作为一个单元的典型的VTR包括两个子单元:用于接收陆地的和卫星广播的一个调谐器和一个视频盒式录像机/播放机。
作为说明,定义子单元类型,正如在图22A中表示的。具体地,定义值[00000]为一个监视器,而[00001]至[00010]保留。定义值[00011]为一个盘记录器/播放器,定义[00100]为一个VCR,定义[00101]为一个调谐器,定义[00111]为一台摄影机和定义[01000]至[11110]保留。定义值[11111]为使用的一个单元,在此不存在子单元。
在图20中,跟随子单元类型区域的三比特区域包括一个“id”(节点ID),如果那里存在相同类型的多个子单元,用于识别子单元。
跟随“id”(节点ID)区域的八比特区域包括一个操作码,它又在后面跟着一个操作数。该操作码代表一个操作的码。该操作数包括该操作码需要的信息(参数)。定义操作码用于所讨论的子单元特定的操作码目录表中的每个子单元。
作为说明,如果该子单元是一个VCR,为该子单元定义不同的命令诸如播放(重放)和记录(记录),正如在图22B中表示的。定义一个操作数用于每个操作码。
构成图20中的第六quadlet的32比特区域是一个强制性的数据字段。如果有必要,操作数可以在这个数据字段之后加上(正如附加的操作数表示的)。
该数据字段后面跟着一个数据CRC区域。在必需的数据CRC区域之前可以放置填充。
2-12.插头(plug)
在下面叙述的是有关以IEEE 1394格式插头的一般信息。正如在上面参见图18A和18B叙述的,插头代表在设备之间的逻辑连接,与IEEE 1394格式相一致。
诸如在异步通信中有效的命令(请求)的数据从生产者发送到一个用户,正如在图23中表示的。该生产者代表起着发送器作用的一个设备,而该用户表示根据IEEE 1394接口用作接收器的一个设备。该用户具有一个段缓冲器,正如在图23中表示的,它容纳由该生产者写入的数据。
在IEEE 1394系统中,用于指定特定的设备正如生产者和用户的信息(该信息称作连接管理信息)保持在由图23中的网状线表示的预定的插头地址位置。该段缓冲器放置在该插头地址后面。
用户可以写数据的段缓冲器地址的范围(因此该范围表示可记录的数据数量)是由在用户侧管理的限制计数寄存器规定的,正如随后叙述的。
图24A,24B和24C描述用于异步通信的插头地址空间的结构。正如在图24A表示的,64比特插头地址空间分开为216(64K)个节点,以这样的方式,正如在图24B描述的,在每个节点的地址空间找到一个插头。每个插头包括由网状线表示的一个寄存器和正如在图24C表示的阴影表示的一个段缓冲器。该寄存器容纳在发送侧(生产者)和接收侧(用户)之间交换数据必要的信息(例如发送的数据大小和可接收的数据大小),正如随后说明的。段缓冲器是将从生产者发送到该用户的数据写入的区域。作为说明,规定最小的段缓冲器大小是64字节。
图25A表示一个典型的插头地址,它的内容与图24C中的内容相同。正如图25A中表示的,插头地址是由后面跟着段缓冲器的寄存器为首的。
正如图25B中表示的,寄存器的内部结构是以32比特生产者计数寄存器为首的,后面跟随每个长度32比特的限制计数寄存器[1]至[14]。即,一个生产者计数寄存器和14个限制计数寄存器构成该寄存器。在这个结构中,未使用区域出现在该限制计数寄存器[14]之后。
在图25A和25B表示的插头结构是由图25C表示的偏移地址指定的。偏移地址0指定一个用户端口(生产者计算寄存器),而偏移地址4,8至56和60指定生产者端口[1]至[14]。偏移地址64指定一个段缓冲器。
图26A和26B表示用于生产者和用户二者的插入结构。在实施中以这样的插头结构,通过写数据到生产者计数寄存器、限制计数寄存器和段缓冲器实现异步通信,而与随后叙述的数据交换过程相一致。写操作被归入在上面叙述的写事务处理的类别。
该生产者写数据到该用户的生产者计数寄存器。具体地,该生产者首先写关于在生产者侧的数据传输信息到在专用于该生产者的地址的生产者计数寄存器。生产者计数寄存器的内容则写入在用户侧的生产者计数寄存器。
该生产者计数寄存器容纳由生产者以单个写操作写入该用户的段缓冲器的数据的大小。即,写数据到生产者计数寄存器的生产者执行报告写入该用户段缓冲器的数据大小的处理。
作为响应,该用户写数据到该生产者的限制计数寄存器。特别地,该用户首先写它的段缓冲器的大小到限制计数寄存器1至14(寄存器[n])之一,它是相应于该生产者。限制计数寄存器[n]的内容则写入该生产者的限制计数寄存器。
根据写入它的限制计数寄存器[n]的数据,该生产者确定以单个写操作写入它自己的段缓冲器的数据的大小。该段缓冲器的内容又写入该用户的段缓冲器。到该用户段缓冲器的写操作构成异步通信的数据传输。
2-13.异步连接传输过程
在下面参见图27中的过程转移图叙述的是由异步连接传输和接收的基本的过程,认为建立了图26A和26B的插头间(即生产者-用户)结构。
在图27中表示传送和接收过程是使用在由FCP规定的环境中的AV/C命令(写请求的分组)实现的。发送由这个实施例处理的辅助数据并且使用IEEE 1394系统内的过程接收。应该指出,图26A和26B中表示的处理仅仅表示利用异步连接通信的操作;随后将叙述寻址辅助数据的记录和重放的通信过程。
在实际的异步连接建立中,在命令传送之后发送和接收确认,正如图19表示的。为了简化的目的,图27的建立省略了确认交换的说明。
对于IEEE 1394接口,插头间(即设备到设备)的连接的关系除了上面叙述的生产者-用户关系外,还包括控制器-目标关系。在IEEE 1394系统中,在生产者-用户关系中建立的设备可能符合或可能不符合安排在控制器-目标关系中的设备。换言之,除了为生产者规定的设备外,可能存在提供控制器功能所规定的一个设备。但是在这个例子中,认为生产者-用户关系符合控制器-目标关系。
在图27的传送过程中的步骤S101中,生产者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到一个用户。该连接请求是由该生产者发送到该用户的一个命令,用于请求在它们之间的连接。该命令通知该用户该生产者的寄存器地址。
在步骤S102,由该用户接收连接请求,于是该用户识别在生产者侧的寄存器的地址。在步骤S103,该用户作为响应发送一个连接许可到该生产者。在步骤S104一旦由生产者接收该连接许可,在生产者和用户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从而用于后来的数据传输和接收。
利用正如在上面叙述的连接建立,在步骤S105,该用户发送一个限制计数寄存器(在下面缩写成限制计数)写请求给该生产者。在步骤S106接收该限制计数写请求之后,在步骤S107该生产者发送一个限制计数写许可给该用户。在步骤S108,该用户接收该限制计数写许可。发送跟随写许可的限制计数写请求是一个过程,它确定随后写到该段缓冲器的数据的大小(即段缓冲器大小)。
在步骤S109,生产者发送一个段缓冲器写请求给该用户。在步骤S110由该用户接收段缓冲器写请求。在响应中,在步骤S111该用户发送一个段缓冲器写许可给生产者。在步骤S112该生产者接收该段缓冲器写许可。
执行步骤S109至S112完成从生产者的段缓冲器写数据到该用户段缓冲器的写数据的单个过程。
在步骤S109至S112,通过传送在图13表示的单个异步分组写该数据。如果在异步分组中转移的数据大小少于由限制计数寄存器指定的数据大小,和如果使用单个异步分组传送必要的数据没有完成,则重复步骤S109至S112,直到该段缓冲器容量充满为止。
当在步骤S109至S112完成到段缓冲器的写操作时,执行步骤S113,其中该生产者发送一个生产者计数寄存器(在下面缩写成生产者计数)写请求给该用户。在步骤S114该用户接收生产者计数写请求并且执行到它的生产者计数寄存器的写操作。在步骤S115,该用户发送一个生产者计数写许可到该生产者。在步骤S116该生产者接收该生产者计数写许可。
上面的过程通知该用户有关在步骤S109至S112从生产者到用户段缓冲器转移的数据大小。
在步骤S117,在组成步骤S113至S116的发生器计数写处理之后,开始执行有限计数写操作的过程。特别地,正如在步骤S117至S120表示的,限制计数写请求从该用户传送到该发生器。在响应中,该发生器发送一个限制计数写许可给该用户。
上面的步骤S109至S120构成由异步连接的数据传输的一组处理过程。如果传送的数据大小大于该段缓冲器容量,和如果数据传输在一系列步骤S109至S120中没有完成,则重复步骤S109至S120直到完成该数据传输。
当完成该数据传输时,在步骤S121发送一个断开请求给该用户。在步骤S122用户接收该断开请求,并且在步骤S123发送一个断开许可。在步骤S124发生器接收该断开许可,它由异步连接完成该数据传输和接收。
3.节点分类处理
正如在上面描述,当与其它STR兼容的设备例如CD设备30和MD设备1组合时,这个实施例的STR 60能够构成声频组成系统。
在这样的一个系统构成中,该STR 60或STR兼容的设备检测当前连接到该IEEE 1394总线的节点和由厂商以及利用按照预定的规则的模型对它们分组。因此对在IEEE 1394总线上的所有节点分类。当基于它自己的电源供给状态的STR 60在其它配置的设备上执行稍后描述的同步电源关闭控制时,根据节点分类处理的结果被控制的每个设备从未被控制的设备中区分出来。随后描述由这个实施例执行的节点分类处理。
利用这个实施例,节点被分为八组,正如在下面描述的。为了说明和图解的目的,节点组编号1至8。
第1组:STR兼容的CD设备
第2组:STR兼容的MD设备
第3组:来自相同厂商的CD设备
第4组:来自相同的厂商的MD设备
第5组:来自不同的厂商的CD或MD设备
第6组:不同于CD或MD设备和来自相同的厂商的设备(包括每个由多个子单元组成的设备)
第7组:不同于CD或MD设备的设备,它来自不同的厂商,并且每个设备包括一个盘设备,一个调谐器或一个VCR作为一个子单元
第8组:其它
目前,上面的分类是基于以下前提:由于来自相同的厂商的设备,仅仅一个CD设备和一个MD设备连接到认为它的子单元是一个盘设备(更精确的说盘记录器/播放器)。即,排除与DVD或其它盘媒体兼容的设备。由此可见,作为STR 60的来自相同厂商的设备被分为组编号1,2,3,4和6的任何组。
在IEEE 1394总线上节点的管理状态中,在已经触发变化的总线复位产生时由STR 60执行节点分类处理。图28和29的流程图表示构成节点分类处理的步骤。为了说明和图示的目的,认为当控制器与IEEE 1394接口61交换信息时,在图28和29中的步骤由STR 60的系统控制器70执行。
在图28的步骤S201中开始节点分类处理。在步骤S201,等候在IEEE
1394总线产生总线复位。在检测总线复位时,到达和执行该处理的步骤S202和后来的步骤。
在步骤S202,节点ID设置为“0”。在步骤S203,值“0”设置给变量“i”(i≥0),相应于当前选择作为它的模型被识别的目标的节点(在下面称为当前节点)的节点ID。也在步骤S203中,值“n”设置为附加到IEEE 1394总线的不同于这个节点的节点数。换句话说,当执行时步骤S202和S203总计节点分类处理相关的初始化处理。
在步骤S204,进行检查看看当前的变量“i”是否小于不同于这个节点的节点数“n”。即,确定不同于在IEEE 1394总线上的这个节点的所有节点是否已经完成从现在起描述的节点分类处理。如果判定变量“i”小于数量“n”,到达步骤S205。
在步骤S205,计数由当前的变量“i”给出的节点ID。说明的,当第一次到达步骤S205时,节点ID计数为“0”和具有“0”的节点ID的任何节点进行模型确定。
在步骤S206,确定在步骤S205选择作为当前节点的该节点的节点唯一ID。通过查阅所讨论的节点的配置ROM(图15E)识别节点唯一ID。作为说明,该系统控制器70接入该节点的地址以便取出它的配置ROM的内容。
在步骤S207,从在总线复位前设置的节点表检测在步骤S206确定的具有相同的节点唯一ID的任何节点(设备)。该节点表是包含作为对IEEE1394总线上的设备分类结果的一个表。每当产生总线复位时创建具有新内容的表。
在步骤S208,进行检查看看在步骤S207后面是否检测了具有相同的节点唯一ID的任何设备。如果检测了任何可适用设备,则进到步骤S209。
在步骤S209,在总线复位之前从有效的节点表中读取出关于具有所讨论的节点唯一ID的最近检测节点的信息。该读取信息设置到新创建的节点表。即,和原来在老节点表中找到的一样,使用有关在总线复位前已经附加到IEEE 1394总线的节点的信息,不经历稍后描述的模型确定处理。
在步骤S210,变量“i”递增1。步骤S210后面跟着步骤S204。递增变量“i”的处理相当于改变当前节点的处理,确定当前节点的模型符合节点ID编号的升序。
如果在步骤S208没有检测到可适用的设备(即,检查的否定结果),到达步骤S211,其中执行模型确定处理。执行这个处理以便确定所讨论的设备(节点)的模型作为最后的节点分类的基础。当该模型测定处理得出它的结果时,感兴趣的每个设备最后被分类进入在上面描述的八组之一。
图29表示形成步骤S211的模型确定处理的详细的步骤。在图29的步骤S301中,检查该配置ROM该内容。在步骤S302,检测在配置ROM中保存作为子单元ID的模型ID。
利用用于最后的节点模型识别检测的模型ID,在步骤S303进行检查以便确定所讨论的节点是否为STR兼容的设备。如果步骤S303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到达步骤S304。
这个实施例使它可能至少给予模型ID确定所讨论的设备是否是STR兼容的设备和它是否是一个CD设备、MD设备或者STR。在步骤S304,进行检查看看STR兼容的设备是一个CD设备还是一个MD设备。如果判定所讨论的设备是一个CD设备,到达步骤S305,其中当前节点被分类为第1组。
如果判定所讨论的设备是一MD设备,到达步骤S306,其中当前节点被分类为第2组。在步骤S305或者S306的结尾,再到达图28的步骤S212。
如果步骤S303检查的结果是否定的,到达步骤S307。执行步骤S307,从配置ROM中检测作为子单元ID的该节点的模块厂商ID。利用用于厂商识别检测的模块厂商ID,在步骤S308进行检查看看当前节点是否来自与STR 60厂商的相同的厂商。如果判断该当前节点不是来自相同的厂商,到达步骤S310。如果在步骤S308判定当前节点是来自相同的厂商,到达步骤S309,其中厂商标志“f”设置为“1”。步骤S309后面跟着步骤S310。如果发现相同的厂商标志“f”是“0”,意味着该当前节点是来自不同的厂商;标志“1”象征该节点来自相同的厂商。
在步骤S310,传送一个子单元信息指令(SUBUNIT INFO command)(状态)给该当前节点。子单元信息指令用于报告该子单元类型在AV/C命令中是什么。一旦收到该传送子单元信息指令(状态),该当前节点返回一个响应。检查该响应的内容,用于子单元类型识别。
给定子单元类型识别的结果,在步骤S311进行检查看看当前节点是否具有“盘”(盘记录器/播放器)的子单元类型和它是否仅仅有一个子单元类型。如果步骤S311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到达和执行步骤S312和后来的步骤。
在步骤S312,传送请求子单元标识符描述符的描述符存取命令(打开描述符命令,读描述符命令)给该当前节点。一旦收到该命令,该当前节点返回一个响应,检查它的内容以便确定该当前节点的介质类型。
作为描述符存取命令的打开描述符命令或者读描述符命令是AV/C命令之一;该命令用于读出所讨论的节点的描述符。子单元标识符描述符描述在AV/C协议兼容的格式中关于盘介质的管理消息,该节点与该盘介质是兼容的。媒介类型信息存储在对应该节点的数据结构内的预定的位置。当该子单元类型是“盘”时,该介质类型表示所讨论的盘的类型。作为说明,该介质类型表示该盘是一个CD、一个MD或任何其它盘介质。
在该描述符存取命令传输之后,接收节点返回一个响应,该响应包括由该节点保存的子单元标识符描述符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步骤S312,读描述符命令传输后面跟着接收来自该当前节点的响应,因此确定在该响应的子单元标识符描述符中描述的介质类型的内容。
在步骤S313,进行检查看看确定的介质类型是什么类型。如果判定该介质类型是CD,到达步骤S314;如果判定该介质类型是MD,到达步骤S317;如果该介质类型判明是不同于CD或者MD的某物,到达步骤S319。
在步骤S314,进行检查看看相同的厂商标志“f”是否设置为“1”。如果发现标志“f”是“1”,判定所讨论的节点是来自与STR 60的厂商的相同的厂商的CD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314后面跟着步骤S315,其中该节点被分类为第3组。如果在步骤S314判定标志“f”不是“1”,判定该节点是来自不同的厂商的一个CD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314后面跟着步骤S316,其中该节点被分类为第5组。
在步骤S317,进行检查看看是否相同的厂商标志“f”设置为“1”。如果步骤S317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判定该节点是来自相同的厂商的MD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317后面跟着步骤S318,其中该节点被分类为第4组。如果在步骤S317判定标志“f”不是“1”,意味着该节点是来自不同的厂商的一个MD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317后面跟着步骤S316,其中该节点被分类为第5组。
在步骤S319,进行检查看看是否相同的厂商标志“f”设置为“1”。如果步骤S319检查的结果是否定的,则到达步骤S320,其中该节点被分类为第7组。这种情况下,判定该节点是一个盘类型设备(子单元类型=盘),它不同于来自不同厂商的CD或MD设备,并且它的子单元是在第7组中的一个盘设备、一个调谐器或者一个VCR。
如果在步骤S319中判定标志“f”是“1”,则到达步骤S322,其中该节点被分类为作为盘类型设备(子单元类型=盘)的第6组,它不同于CD或者MD设备并且它来自相同的厂商。
如果步骤S311检查的结果是否定的,到达步骤S321。步骤S311检查的否定结果表明该当前节点不同于盘设备(子单元类型)并且具有一个子单元类型,或者该当前节点具有多个子单元类型。具有多个子单元类型的节点是集成至少两个这样的输出源作为一个CD播放器、一个MD记录器/播放器和一个调谐器的混合设备。
在步骤S321,也进行检查看看是否相同的厂商标志“f”设置为“1”。如果步骤S321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意味着该节点是不同于CD或者MD设备的一个设备并且它来自相同的厂商。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321后面跟着步骤S322。
如果步骤S321检查的结果是否定的,到达步骤S323。在步骤S323,进行检查看看该节点的子单元类型是否为“调谐器”或者“VCR”。即,确定该当前节点是否仅仅具有一个调谐器或者一个VCR作为它的子单元。如果步骤S323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到达步骤S324,其中判定该节点是仅仅由来自不同厂商的一个调谐器或者一个VCR构成的设备。即,该当前节点被分类为作为不同于CD或者MD设备的第7组,它来自不同的厂商,并且它的子单元是盘设备、调谐器和VCR之一。
如果步骤S323检查的结果是否定的,则判定当分类时该节点是不适用于第1至第7组的任何组。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317后面跟着步骤S316,其中该节点被分类为第8组。
在分类处理中执行步骤S315、S316、S318、S320、S322、S324和S325后,到达图28中的步骤S212。
在图28的步骤S212,从步骤S315、S316、S318、S320、S322、S324和S325的结果得到的有关当前节点的节点信息设置为关于当前的总线复位重新创建的一个节点表。在步骤S213,变量“i”递增1;如果发现相同的厂商标志“f”是“1”,则在到达步骤S204之前该标志复位为“0”。
重复步骤S205至S213,直到步骤S204检查的结果变成否定。该处理允许在IEEE 1394总线上的每一节点在最近总线复位后被分类,以使节点信息重新设置为该节点表。
在完成全部节点的分类和步骤S204检查的否定结果后,到达步骤S214。在步骤S214,由这些步骤准备的迄今为止执行的节点表放置入RAM。随后,通过参照在该节点表中保持的节点分类的结果适当地执行系统操作。该节点分类结果也使用在执行下面描述的同步的电源开/关控制中。
4.STR的同步电源关闭控制功能
4-1.概述
作为说明,STR 60起着图1系统中的主要设备的作用。STR 60选择性地容纳来自另一个配置的设备的音频源数据并且输出选择的音频源数据作为音频输出。STR 60也发送适当的命令给其它设备使得它在该系统范围中适当地起作用。
假定图1的系统不是当前由它的用户使用的并且当在该系统中的另一个设备关闭(即在备用状态)时该STR 60依然接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功耗最小,STR 60最好也关闭。在这个实施例中,如果不同于该系统中的STR 60的一个特定的设备关闭,也安排STR 60关闭。即,自动地关闭一个特定的设备导致STR 60同步地关闭。该安排消除了当用户忘记关掉该系统时浪费电源的可能性。因此用户免除了必须人工切断该系统中的每个配置的设备的杂务。
4-2.电源状态命令
为使STR60控制它的电源以同步于任何其它配置设备的电源状态,需要STR识别其它设备当前的电源状态。STR 60使用与其它设备通信的AV/C命令之一的电源状态满足该要求。定义该电源状态命令为由控制器(在本例中的STR 60)使用的请求一个目标(即其它设备)报告后者的电源状态的命令。
图30表示典型的电源状态命令的数据结构。这个图表示在图20表示的写请求分组(AV/C命令分组)中的数据字段的内容。在参照图20已经讨论的内容不再描述。
正如在图30表示的,电源状态命令识别它本身为以‘0’h填充它的四比特CTS区域和以‘1’h填充它的四比特ctype区域。八比特操作码区域具有‘B2’h,其中设置为电源命令的指示。这些设定组合表明这个AV/C命令分组是一个电源状态命令。
跟随操作码的八比特操作数[0]区域是以指示电源供给状态的power_state(电源状态)值填充的。在该电源状态命令的情况下电源状态值是‘7F’h。该命令由该目标作为一个响应返回时,其中电源状态值代表该目标的当前的电源状态的一个值代替。
在接收电源状态命令时,正如在图31表示的,该目标以‘70’h者‘60’h电源状态值返回它的响应给该控制器。在该响应中的电源状态值‘70’h表示该目标是接通的;电源状态值‘60’h表示一个停用的目标。该控制器通过查阅该接收响应中的电源状态值能够知道其它设备是接通或者关闭。
4-3.同步的电源关闭处理
图32的流程图表示构成由STR 60执行的电源关闭处理的步骤。更具体地说,这些步骤是由系统控制器70执行的。
该电源关闭处理是由有关目标设备的控制器执行的。在这种情况下,STR 60承担该控制器的作用,和该目标设备是一个具体的配置设备,选择用于由STR 60监视电源供给状态。这些设备分配可以是工厂预置的或者可以由该用户或者根据每个总线复位带来的设备连接的状态预先建立的。
利用这个实施例,由STR 60选择单个连接的设备作为该目标。STR 60检查由STR 60选择作为它的输入源的目标设备的电源状态。
或者,可以由STR 60选择多个设备作为输入。例如,STR 60可以选择STR兼容的CD设备30和STR兼容的MD设备1二者作为输入设备。这个设置提出一个问题:如果STR 60与正关闭的STR兼容的CD设备30同步地关闭,利用STR兼容的MD设备1的另一个用户可能感到不便,因为STR 60无意地关闭而用户预先不知道。
上面的瓶颈通过该STR 60校验由该STR 60选择和在用于输入iPCR[n]的插头控制寄存器内点对点连接计数器字段中设置的设备数量绕开了(参见图17和18B说明)。通过查阅子单元类型项目,该STR 60也询问选择用于电源供给状态的多个输入设备。
在STR 60选择STR兼容的CD设备30和STR兼容的MD设备1两者的情况下,如果STR兼容的CD设备30关闭,STR兼容的MD设备1的电源状态无变化,则STR 60当前的电源供给状态保持不变。这防止使用STR兼容的MD设备1的用户当CD 30设备关闭时随着STR 60保持激活而感到不便。
在此选择地监视给定的设备的电源供给状态,该选择可以基于在上面节点分类处理中定义的设备组。选择设备的不同方式之一可以包括从第1节点组选择STR兼容的CD设备或者从第2节点组选择STR兼容的MD设备作为一个目标。
在图32的步骤S401,进行检查看看依据设备状态该STR 60本身是否满足特定的条件。由STR满足的条件说明地如下:
1.主电源接通。
2.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该设备没有工作。
3.同步的电源控制设置是设置为接通(有效)。
4.定时器功能和休眠功能当前无效。
作为说明,对于这个实施例的STR 60必须满足所有的上面的条件以便完成同步的电源控制。为了一致建立这些条件,以致避免同步的电源关闭操作无意地带来不便而不是根据当前的设备状态或者用户建立的设置增加系统的容易使用的情形。
如果步骤S401检查的结果是否定的,该控制器等待当前状态变化。如果步骤S401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到达步骤S402。
在步骤S402,该控制器发送一个电源状态命令给该目标,即选择的设备监视电源供给状态。步骤S402后面跟着步骤S403,其中从该目标设备收到一个响应。
在步骤S404,该控制器通过查阅在它的响应中的电源状态值确定该目标设备的电源供给状态。该参考的值表明该控制器该目标的主电源当前是否关闭。
如果在步骤S404判定该目标设备是接通,则到达步骤S406。在步骤S406,该控制器在返回步骤S401之前等待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过去。即,只要STR 60满足一定的条件同时该目标设备是接通的,传送该电源状态命令并且以预定的间隔周期地接收该响应。在周期地校验该目标设备的电源供给状态中,一旦该目标关闭,该控制器就关掉给STR的电源。
这个实施例内周期地交换命令,以相当频繁的方式使用总线频带用于命令传输。在传统的总线安排的情况下,它的数据传送速率相对低,该命令传输是累赘的。通过对比,这个实施例采用IEEE 1394数据接口,它的数据传送速率比迄今为止采用的大多数的其它数据接口更快。同样地,IEEE1394数据接口减少了总线负荷并且有助于保持同时地通过其它频带传送和接收数据的稳定性。
作为说明,在步骤S406过去的时间可以设置大约500ms或者考虑到在上面描述的其它设定的任何其它适当的时间期间。取决于在每个配置设备中系统控制器的处理容量,该时间期间可以减少到大约10ms。
如果在步骤S404判定该目标设备是关闭,则到达步骤S405,其中STR60的主电源关闭并且STR处于备用状态。在这个方式中,STR 60主电源关闭与另一个设备关闭同步。
可见,安排由STR 60对目标设备的电源供给状态监视,以便如果目标设备保持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停用或者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用户没有操作时自主地关闭它自己的主电源。作为说明,在此该目标设备是STR兼容的CD设备30,如果该CD设备没有重放工作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或者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该用户没有使用,安排该CD设备关闭它的主电源。
目标设备的这样的自主的电源关闭功能可以与上面描述的STR 60的同步的电源关闭功能组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目标设备自动地关闭它的主电源,起着控制器作用的STR 60同步地关掉它自己的主电源。换句话说,按控制器-目标的关系,以完全自动的方式打开和关闭系统内的至少两个设备的主电源。这进一步促进由STR 60提供的同步的电源关闭功能的效率。
由STR 60监视电源状态的实际设备中包括具有允许STR提供音频分量系统设备的功能的STR兼容的CD设备30和STR兼容的MD设备1。因为该电源命令是在AV/C命令的“一般”类别下定义的,使用该命令允许STR 60不仅监视来自相同的厂商的不兼容的设备,而且监视附加在IEEE
1394总线和来自不同的厂商的那些设备除外。
同步的电源关闭处理不由图32表示的步骤限定。实现该处理的实际程序可以重新设计或者根据需要修改。对于上面的节点分类处理也是这样的。即,只要连接到IEEE 1394总线的设备适当地分类为节点和关于每个分类设备最后创建一个节点表,可以采用交替的步骤构成分类处理。
迄今为止的描述已经表明STR 60是具有提供同步的电源关闭功能的STR的该系统的核心。做为选择,由于该系统可能采用每个系统使用一个IEEE 1394总线结构的不同的配置,构成该系统的任何设备可以持有同步的电源关闭功能。本发明也应用于不同于IEEE 1394的数字数据接口。
正如所描述的,使用数据总线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AV系统使得STR(即数据处理单元)与构成该系统的任何其它组成的设备交换电源命令。如果判定其它设备是关闭,安排该STR关闭它自己的电源。
在该发明的设置中,识别构成该系统的每个设备作为附加给该数据总线的独立的单元。即使组成的设备不是同步地插入操作的电源插座,该设备在该系统内的电源状态被同步地控制。根据本发明,安排起该系统核心作用的STR根据该系统中的任何其它设备的电源供给控制它自己的电源状态。和传统的设置不同,因此如果另一个设备比该STR更早地关闭,本发明的方案使得STR自动地关闭它的电源。这有助于增强该系统的同步的电源控制的有效性,从而STR的功耗进一步减少。
只要该STR满足一定的条件,该STR是与另一个配置的设备关闭同步地关闭。换句话说,即使当任何其它设备是关闭的,如果该STR保持激活是更适当的,则允许该STR保持接通。这个特性增强了使用该系统中的方便。
在此周期地检查另一个配置的设备的电源状态,一旦判定另一个设备是关闭的,该STR就关闭。这个特性进一步促进发明的建立的节电特性和比以前更有效的提供同步的电源关闭功能。
作为说明,本发明采用比迄今为止建议的大多数的其它数据接口更快的IEEE 1394数据接口作为在STR和其它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通信格式。减少了在数据总线上的数据负荷,尽管在设备之间相对频繁的交换命令,以便检验它们的电源状态。减少的数据负荷有助于促进诸如经过总线传送和接收的音频数据的源信息的稳定性。在这个方式中,当采用IEEE 1394数据接口时,使它容易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面。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构成本发明的许多显然不同的实施例,应当懂得,除了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之外本发明不限制为它的特定的实施例。

Claims (23)

1. 一种由通过符合预定的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互连的一个源输出设备和一个控制设备构成的电子设备系统,所述源输出设备通过所述数据总线发送源信号和响应命令,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数据总线接收所述源信号和发送一个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所述源输出设备和所述控制设备每个具有一个独立的电源输入,所述控制设备包含:
发送装置,用于使得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数据总线向所述源输出设备发送询问所述源输出设备是否关闭的所述询问命令;
接收装置,用于从所述源输出设备接收所述响应命令;
判定装置,用于判定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响应命令是否表示所述源输出设备被关闭;和
控制装置,如果由所述判定装置判定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响应命令表示所述源输出设备是关闭的,则关闭所述控制设备。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源输入选择装置,用于选择多个源输出设备,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由所述源输入选择装置选择的每个所述源输出设备。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接通,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接通的,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否在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没有操作,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控制设备在至少所述预定的时间期间没有操作,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一个同步的电源控制设置是否有效,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同步的电源控制设置是有效的,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定时器功能和休眠功能是否建立,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定时器功能和所述休眠功能没有建立,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系统,其中所述发送装置周期地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直到所述源输出设备关闭为止。
8.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系统,其中符合所述预定的通信格式的所述数据总线是IEEE 1394总线。
9. 一种控制设备,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并利用符合预定的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连接到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的源输出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含:
接收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数据总线从所述源输出设备接收源信号和响应命令;
发送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数据总线发送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所述询问命令询问所述源输出设备是否关闭;
判定装置,用于判定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响应命令是否表示所述源输出设备被关闭;和
控制装置,如果由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响应命令表示所述源输出设备是关闭的,则关闭所述控制设备。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源输入选择装置,用于选择多个源输出设备,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由所述源输入选择装置选择的每个所述源输出设备。
11.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接通,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接通的,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12.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否在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没有操作,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控制设备在至少所述预定的时间期间没有操作,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13.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同步的电源控制设置是否有效,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同步的电源控制设置是有效的,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14.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定时器功能和休眠功能是否建立,如果由所述第二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定时器功能和休眠功能没有建立,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15.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发送装置周期地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直到所述源输出设备关闭为止。
16.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控制设备,其中符合所述预定的通信格式的所述数据总线是IEEE 1394总线。
17. 一种用于控制设备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该控制设备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并利用符合预定的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连接到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的源输出设备,所述同步的电源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所述数据总线发送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所述询问命令询问所述源输出设备是否关闭;
通过所述数据总线从所述源输出设备接收响应命令;
判定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的所述响应命令是否表示所述源输出设备是关闭的;和
如果在所述判定步骤判定的所述响应命令表示所述源输出设备是关闭的,则关闭所述控制设备。
18. 根据权利要求17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接通的第二判定步骤,如果在所述第二判定步骤中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接通的,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19. 根据权利要求17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判定所述控制设备是否在至少一个预定的时间期间没有操作的第二判定步骤,如果在所述第二判定步骤判定所述控制设备在至少所述预定的时间期间没有操作,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20. 根据权利要求17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判定同步的电源控制设置是否有效的第二判定步骤,如果在所述第二判定步骤中判定所述同步的电源控制设置是有效的,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21. 根据权利要求17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判定定时器功能和休眠功能是否建立的第二判定步骤,如果在所述第二判定步骤中判定所述定时器功能和休眠功能没有建立,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给所述源输出设备。
22. 根据权利要求17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周期地发送所述询问命令直到所述源输出设备关闭的步骤。
23. 根据权利要求17的同步电源控制方法,其中符合所述预定的通信格式的所述数据总线是IEEE 1394总线。
CNB011165618A 2000-02-22 2001-02-22 电子设备系统、控制设备以及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3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0515/00 2000-02-22
JP2000050515A JP4403331B2 (ja) 2000-02-22 2000-02-22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機器
JP050515/2000 2000-0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984A CN1321984A (zh) 2001-11-14
CN100409359C true CN100409359C (zh) 2008-08-06

Family

ID=1857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65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359C (zh) 2000-02-22 2001-02-22 电子设备系统、控制设备以及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72354B2 (zh)
EP (1) EP1128561B1 (zh)
JP (1) JP4403331B2 (zh)
KR (1) KR100674169B1 (zh)
CN (1) CN100409359C (zh)
DE (1) DE60122403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ES20010399A2 (en) * 2000-05-16 2002-02-06 Richmount Computers Ltd A protocol for a power supply unit controller
US6985979B2 (en) * 2001-12-17 2006-0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device, bus controlling method, bus controll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3685151B2 (ja) * 2002-04-26 2005-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クロック制御回路、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685150B2 (ja) * 2002-04-26 2005-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クロック制御回路、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304689B2 (en) * 2002-06-06 2007-12-04 Microtune (Texas), L.P. Single chip tuner for multi receiver applications
JP3730599B2 (ja) * 2002-06-27 2006-01-05 株式会社東芝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状態制御方法
AU2003242922A1 (en) * 2002-06-28 2004-01-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layback system with remote control device
US7069457B2 (en) * 2002-06-28 2006-06-27 Intel Corporation Automatic mobile device scalable synchronization based on battery state
JP2004056376A (ja) * 2002-07-18 2004-02-19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
KR100626677B1 (ko) * 2002-07-29 2006-09-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하여 동작을 제어하는 제어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a/v 복합장치
ES2595512T3 (es) 2003-06-25 2016-12-30 Biedermann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iseño de integración de tejidos para fijación de implantes sin soldadura
CN1293442C (zh) * 2003-07-14 2007-01-03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免开机播放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及其转接器
JP4484204B2 (ja) * 2004-03-09 2010-06-16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排熱回収用熱交換器
US7346788B2 (en) * 2004-06-04 2008-03-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module power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0662867B1 (ko) * 2004-11-09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날로그 오디오의 디지털 변환장치
JP2007036318A (ja) * 2005-07-22 2007-02-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7110430A (ja) * 2005-10-13 2007-04-26 Sharp Corp 音声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7323137A (ja) 2006-05-30 2007-12-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トローラ
JP2009141720A (ja) * 2007-12-07 2009-06-25 Hitachi Ltd 映像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映像処理装置
JP2009151685A (ja) * 2007-12-21 2009-07-09 Fujitsu Ltd 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管理サーバ
WO2009101804A1 (ja) * 2008-02-13 2009-08-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省電力システム
CN102412716B (zh) * 2010-09-25 2016-06-15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升级包的电源管理装置和升级包
CN102572063B (zh) * 2010-12-15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系统状态控制方法及便携终端
CN103064488A (zh) * 2011-10-21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电路
EP2629543A1 (en) * 2012-02-20 2013-08-21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device power state control
JP6214897B2 (ja) * 2013-03-29 2017-10-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源状態制御方法
CN103543359B (zh) * 2013-10-28 2016-04-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微波测量仪器中自定义测试功能序列的实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43A (zh) * 1994-06-24 1996-01-17 索尼公司 通信系统和电子装置
JPH11145993A (ja) * 1997-11-06 1999-05-28 Canon Inc 通信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JPH11234315A (ja) * 1998-02-18 1999-08-27 Canon Inc 通信装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0030423A (ja) * 1998-07-16 2000-01-28 Sony Corp 遠隔制御装置及び遠隔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6416A (en) * 1980-06-02 1983-05-31 Mostek Corporation Data compression, encryption, and in-line transmission system
US4677566A (en) * 1984-10-18 1987-06-30 Burroughs Corporation Power control network for multiple digital modules
JPH04100134A (ja) * 1990-08-18 1992-04-02 Fujitsu Ltd サーバシステムの電源制御方式
JPH05158585A (ja) * 1991-12-04 1993-06-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の電源制御方式
JP2907198B1 (ja) * 1997-12-19 1999-06-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イベートlanを利用した無停電電源装置における電源制御方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43A (zh) * 1994-06-24 1996-01-17 索尼公司 通信系统和电子装置
JPH11145993A (ja) * 1997-11-06 1999-05-28 Canon Inc 通信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JPH11234315A (ja) * 1998-02-18 1999-08-27 Canon Inc 通信装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0030423A (ja) * 1998-07-16 2000-01-28 Sony Corp 遠隔制御装置及び遠隔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83178A (ko) 2001-08-31
US20010029587A1 (en) 2001-10-11
EP1128561A2 (en) 2001-08-29
EP1128561A3 (en) 2004-08-04
JP4403331B2 (ja) 2010-01-27
EP1128561B1 (en) 2006-08-23
JP2001236149A (ja) 2001-08-31
US6772354B2 (en) 2004-08-03
KR100674169B1 (ko) 2007-01-24
DE60122403D1 (de) 2006-10-05
DE60122403T2 (de) 2007-10-11
CN1321984A (zh) 2001-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9359C (zh) 电子设备系统、控制设备以及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CN100409360C (zh)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EP1014364B1 (en) Reception method over a chain of interconnected AV apparatus
US20030048757A1 (en) Method for the processing of remote control signals within a home audiovisual network, corresponding signal,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0882522B1 (ko) 전자기기 시스템, 제어기기 및 제어방법
EP1061707A2 (en) Controller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US680479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repairing method
EP1098476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recognizing method and network-connected terminal device
EP1061708A2 (en) An external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and an exter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
KR20010015018A (ko) 편집 시스템, 편집 장치, 및 편집 방법
JP2002033751A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管理方法
JP2001236772A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JP2001250370A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EP1098475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recognition method, network system and network connection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