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7833C - 具有动态信道接入管理的无线局域网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动态信道接入管理的无线局域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97833C CN100397833C CNB038121565A CN03812156A CN100397833C CN 100397833 C CN100397833 C CN 100397833C CN B038121565 A CNB038121565 A CN B038121565A CN 03812156 A CN03812156 A CN 03812156A CN 100397833 C CN100397833 C CN 10039783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 channel access
- access manager
- message
- cl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实现对等无线局域网(WLAN)的系统和方法,所述对等WLAN不需要传统的无线接入点,但仍有助于实现由接入点提供的许多特性,诸如信道接入管理和服务质量功能。提供了一种动态选择信道接入管理器(CAM)的方法,所述CAM(优选地)具有与给定WLAN中最大数量的无线站进行通信的能力。然后使用CAM来管理WLAN的信道接入。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一个或多个代理CAM的方法,所述代理CAM在CAM和CAM通常不能与其通信的无线站间建立通信路径。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解决当将新站增加到WLAN中时出现的问题,并且提供了最大化传输带宽的最佳消息路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连网(networking),特别是无线计算机网络。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出现了无线连网部件,这些部件使得用户可以建立并使用无线局域网(WLAN),这样就减少或消除了安装传统的“陆线”计算机网络,例如以太网所需的网络电缆。这些WLAN已经普遍用在难以对传统的连网布线的建筑物,诸如家庭和旧办公楼中,以及用在使用移动计算机的环境中,从而扩展传统的布线网络的范围。
目前,有四种主要类型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包括蓝牙(Bluetooth)、IrDA、HomeRF(SWAP)和WECA(Wi-Fi)。蓝牙提供了允许设备在短距离内使用无线电信道进行通信的更低成本解决方案。IrDA(红外直接接入)是用于使用红外光脉冲通信的设备的标准。由大多数遥控装置使用的这一技术通常限定到更短范围的视线(line-of-sight)安装。HomeRF对应于由一商业联盟所开发的一种称为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的标准。作为一种混合标准,SWAP包括基于数字增强无绳电信标准和用于数据的IEEE 802.11无线以太网规范的六条语音信道。SWAP使用称为跳频扩频(FHSS)的技术,其中在频移(跳动)间发送短数据脉冲。SWAP网络相对便宜,部分因为SWAP不需要接入点,但带宽限制在1-2Mbps(每秒兆位)的数量级。
无线以太网兼容联盟(WECA)已经基于IEEE 802.11b规范开发了称为Wi-Fi(无线保真度)的无线连网标准。与SWAP一样,Wi-Fi使用在2.4千兆赫(GHz)频率范围的扩频无线电波。然而,Wi-Fi使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而不是FHSS来通信,即通过将数据的每个字节分成几部分,并在不同频率上同时发送它们。这导致只要适当的信号强度可用,就可达到11Mbps的带宽。如果信号强度或干扰产生破坏的数据,则Wi-Fi设备将它们的工作带宽减少到5.5Mbps,然后减少到2Mbps,最后下降到1Mbps以维持网络稳定性。
在图1中示出了Wi-Fi WLAN 10。WLAN 10包括台式个人计算机(PC)站12、APPLEMACINTOSH G-3TM计算机站14、UNIX工作站16、塔式PC站18、膝上型电脑站20和膝上型电脑站22,允许它们中的每一个经无线接入点(AP)24与WLAN中的其他站通信。在许多安装中,无线AP还将提供更高速度的网络接口,用于连接到传统的有线网络,诸如以太网接口,以允许WLAN上的计算机也访问传统的有线LAN或WAN(广域网)。因此,如图1所示的无线AP 24经以太网链路28连接到网络服务器26上。然而,用不连接到LAN或WAN的结构来实现无线AP将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让计算机能与无线AP通信,计算机可以包括无线网络适配器,该适配器包括设计成发送和接收对应于WLAN的操作类型的频率范围(例如用于IEEE 802.11b WLAN的2.4GHz频率范围)中的信号的收发信机。通常,这些无线网络适配器包括用在PC中的无线网络适配器卡30以及用在膝上型电脑中的PCMCIA无线网络适配器卡32。通常,现代的APPLETM计算机可以包括内置“Airport”通信端口以便允许无线网络访问,或用与无线网络适配器卡30类似的方式来实现外围卡。类似的解决方案可用于工作站。
AP为与AP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站(即计算机)提供基本和扩展的服务集。AP协助并协调站间的通信和信道接入。经认证并与AP关联起来的站通常不以对等模式来工作——从一个站到另一个站的通信必须路由通过AP,如通信路径34、36、38、40、42和44所示。AP用来作为站间的数据流量的中继站,因此,站到站的通信与源站能直接与目标站通信相比,至少要花费两倍的时间量(即,源站必须将数据发送到AP,接着,AP又将数据重发到目标站)。这导致无线媒体的带宽实际上至少降低了一半。
除带宽降低外,还存在着基于AP的无线网络所共有的其他缺陷。一个是成本——典型的接入点可以花费在$200-$1000+之间。相比起来,无线网络适配器卡花费少得多($70-$300)。另一个缺陷是设置上带来的问题。根据提供商的不同,基于AP的WLAN可能要求向网络中的每个计算机指定IP地址,也可能需要对每个计算机进行手动设置。另外,当实现传统的基于Wi-Fi的WLAN时,在需要扩展网络范围的情况下,就要求购买额外的AP或扩展点(基本上是没有有线网络接口的AP)。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下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许多附加优点将更容易意识到,同样也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图1是实现无线接入点的传统无线LAN(WLAN)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WLAN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描述图2的WLAN拓扑结构的站间的各种完成和未完成通信路径的示意图;
图4示例说明当两个站试图在公用站的范围内发送数据或向公用站发送数据时发生的无线电干扰的示意图;
图5A和5B共同包括示例说明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用来确定供信道接入管理器(CAM)使用的最佳站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6是示例说明当注册代理信道接入管理器(PCAM)时,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使用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7是描述加入了另外两个膝上型电脑站并且实现了用于访问新的膝上型电脑站的两个PCAM站的图2中的WLAN的示意图;
图8是示例说明当初始化CAM客户机时,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使用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9A和9B共同包括示例说明当执行正常的CAM操作时,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用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10是示例说明当执行正常的PCAM操作时,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使用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11A和11B共同包括示例说明当执行正常的CAM客户端操作时,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使用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12是示例说明采用代理站性能管理器的好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例说明确定最大化传输带宽的最佳路由路径的逻辑的流程图;以及
图14是可以用来实现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详细地描述用于实现不使用接入点的无线局域网的系统和方法。在下述描述中,公开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通过其他方法、部件等等,也能实施本发明。此外,没有详细地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
贯穿本说明书,引用“一个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是指结合本实施方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在各个地方中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或“在实施方案中”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方案。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可以用任何适当的方式结合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
本发明提供用于实现对等WLAN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和方法不需要接入点,却便于实现由AP提供的许多特性,诸如信道管理和服务质量功能。本发明定义了一种用于动态地选择信道接入管理器(CAM)的方法,该信道接入管理器(优选地)具有和给定的WLAN中最多数量的无线站之间进行通信的能力。本发明还定义一种用于选择一个或多个代理CAM的方法,该代理CAM在CAM和CAM通常不能与其通信的无线站间建立起通信路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当将新站增加到WLAN中时所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可最大化传输带宽的最佳消息路由。
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典型WLAN配置50如图3所示。WLAN配置50在和Wi-Fi WLAN10基本相同的物理位置上包括相同的站,但不再使用接入点24。图2中还示出了对应于每个站的各自覆盖区的弧和圆圈,其中用于给定站的弧或圆圈具有与其相关的站相同的标号,再加上后缀“C”。例如,站12具有用弧12C表示的覆盖区。为简化起见,所示出的每个覆盖区具有以其传输点为中心的恒定半径;可以理解,由于如下所述的干扰,实际覆盖区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包括各种形状的闭合边界,而不是圆形。此外,图2上使用的弧表示它们相应的站的部分覆盖区,用在该图中以减少尺寸。
为便于两个“对等”站通信,它们每一个都需要处于彼此的覆盖区中。通常,考虑到潜在的干扰状况(例如,建筑物的墙、布线、钢铁结构、外部射频(RF)干扰等等),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彼此足够近。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IEEE 802.11兼容设备来实现本发明。通常,IEEE 802.11b兼容设备在开放区域中具有1000英尺或更小的传输范围,而在封闭区域中,具有250-400英尺的传输范围(由于由物理结构(比如墙)引起的干扰)。如果射频(RF)干扰状况存在,诸如传送到附近的蜂窝塔(cellular tower)的RF信号或来自附近蜂窝塔的RF信号,则这些传输范围可能会进一步缩小。
在图3中示出了对应于WLAN配置50的各种对等通信路径。成功的通信路径用“闪电”表示,其中包括通信路径52、54、56、58、60、62、64和66。这些通信路径的每一条都表明在当前的工作状况下,由该通信路径连接的一对站之间接近到足以彼此通信的程度。在图3中还示出了未完成的通信路径,包括用“NO”符号覆盖的虚线(即,用斜杠横穿的圆圈)。这些未完成的路径包括70、72、74、76、78和80。未完成的通信路径表示该路径所连接的两个站彼此未接近到足以实现满意的通信的程度。
图3中图示出两个直接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未完成的通信路径。LAN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每个站可以访问网络中的任何其他站。如上所述,通常由接入点提供这一功能,所述的接入点不再存在。不太显而易见的问题涉及“隐藏”站。简单地说,隐藏站是网络中另外一个站不知道的站(即超出范围,从而“不可见”)。这就产生了问题,因为一组对等站之间的传输会在无意中干扰到另一组对等站之间的传输。
例如,假定无线媒介对站20和22看起来“空闲”。因此,任何一个站都可以开始向另一个站传输,如图4中的传输信号84所示。现在假定同时,站16处于经由传输信号86向站18传送数据的过程中。由于站16在站20和22的任何一个的范围之外,所以这后两个站的任何一个均不知道站16正在向站18传送数据。然而,站18处于站16、20和22的范围中。结果,由于传输信号实质上是从它们的传输点向外以全向RF信号的形式传输,如图4中的信号84所示,而不是图3中所示的单向传输路径,所以传输信号84将由站18和用于接收该信号的目标站(站22)接收。结果,产生了信号干扰区88,其中信号干扰区中的任何接收点(例如站18)在接收同时从位于该接收点的范围内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站发送的信号时都有接收问题。为解决上述未完成信号路径和隐藏站问题,本发明采用CAM、代理CAM(PCAM)和客户端CAM(CC)的组合,如下所述。
建立新的WLAN配置时的第一步操作就是确定将网络中的哪一(些)站指定为CAM。参考图5A和5B的流程图,这一过程从框100开始,其中在称为“启动”周期的时间帧期间,执行无线站的自动配置。在启动周期内,每个无线站将获得有效因特网协议(IP)地址。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工业标准自动配置过程获得IP地址。紧接启动周期后,在框102中开始“接入管理器仲裁”(AMA)周期,在该周期内,每个站变成新CAM候选站(NCC)。NCC站监视用于优先级客户端接入(PCA)消息的信道的出现,如判断框104所示。当NCC扫描所有信道,寻找活动信道,即正在传送PCA消息的信道时,选出该信道。PCA消息的长度超出了由潜在的接收站扫描所有信道所需的最大时间。
如由框106所提供的,在检测到PCA消息后,NCC就能够确定CAM(或PCAM)站的身份,并开始执行如下所定义的CAM客户端协议。当NCC在AMA周期届满前未检测到PCA消息时(用判决框108的“是”结果表示),所述站变成CAM候选站(CAMC),并执行信道接入管理器仲裁协议。如框110和判决框112所示,每个CAMC不断地根据IEEE 802.11b规范(1999)所定义的信道接入方法来尝试信道接入,直到成功地接入信道为止。
一旦获得了信道接入,CAMC就在框114中,将站标识请求消息(SIDR)传送到所有其他站。处于CAMC的通信范围中的每个无线站将用站标识(SID)消息分组响应SDIR。SID响应包含响应站的标识信息(例如IP地址、MAC地址和其他相关的站标识信息)。正如由判决框116以及框118和120所提供的那样,CAMC递增其SID计数把该响应记录下来,以响应每个消息SID消息分组。
当所有的CAMC站都已经传送SIDR消息并且所有站均已响应时,所述信道在定义为“接入管理器仲裁间隙”(AMAG)的周期内变为空闲,在判决框122中检查该AMAG是否结束。参考图5B,在AMAG届满后,根据框124和126,CAMC尝试接入信道,直到成功为止,然后在框128中发送接入管理器信息(AMI)消息。AMI消息包含CAMC站标识信息、CAMC接收到的对其SIDR消息的响应的数量以及每个响应的站标识符。如判决框130所示,如果在这一时间帧内接收到SIDR消息,那么在框132中接入该信道,并在框134中发送SID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AMI消息,每个接收CAMC将通过消息发送的SIDR响应计数与它自己的SIDR响应计数进行比较。如果接收CAMC确定其响应计数更大,那么它将在所述信道上发送其自己的AMI消息,否则不响应。具有更高响应计数的CAMC站在定义为AMI响应间隙(ARG)的周期内必须开始传送它们的AMI消息,所述周期是从先前CAMC已经结束传送其AMI消息时开始的。因此,在判决框136中确定ARG是否结束。如果没有,那么在判决框138中确定是否接收到AMI消息。如果没有,则逻辑循环回到判决框136。如果接收到AMI消息,则在框140中递增CAMC的AMI计数,并且在框142中记录AMI消息数据,然后使逻辑返回到判决框136。
一旦ARG已结束,如判决框136的“是”所示,逻辑就进入判决框144,其中对每个CAMC,确定AMI计数是否等于0。发送AMI消息的最后一个CAMC将具有AMI计数=0。在框146,这一CAMC变为CAM,并且逻辑前进到开始CAM操作。如果AMI计数>0,这是WLAN中的所有其他CAMC的情形,那么在框148中开始代理CAM注册过程,以便确定这些CAMC中是否有一个能取得代理CAM的资格。
根据上述逻辑,在ARG届满前发送AMI消息的最后一个CAMC将变为CAM。这一方法确保了WLAN中最多数量的站具有CAM的站标识符。成为CAM的站随后被用于为网络中的所有无线站通信来管理信道接入,如下面参考图9A和9B所示。
假定将上述CAM选择算法应用于WLAN配置50。在这一情形中,所有站12、14、16、18、20和22一开始都具有CAMC的资格。记住,SIDR响应计数对应于对给定CAMC的SIDR消息做出响应的所有站的计数。根据WLAN配置50,每个站的响应数将对应于每个站驻留的发射区(除其自己的发射区外)的数量。例如,站12落在发射区14C、18C和22C中,因此,它的计数为3。其他站的各自结果是站14=3、站16=2、站18=5、站20=2以及站22=3。因此,站18将成为用于WLAN配置50的CAM。
建立代理CAM和CAM客户端
不是CAM的站变为代理CAM或CAM客户端。参考图6的流程图,如下执行代理CAM初始化。代理CAM开始作为CAM候选站出现,具有大于0的AMI消息计数。具有大于0的AMI计数的CAMC站具有CAM站标识符的记录以及CAM能与其通信的站的标识符。下述操作适用于每个CAMC,其目的就是识别能与所述CAM和不在与所述CAM通信范围内的另一CAMC两者进行通信的任何CAMC。
在框150,CAMC执行将CAM站标识符与CAMC在其SIDR响应消息中所接收的站标识符进行比较。根据这一信息,在判决框152中可以确定是否有CAMC能看见,但CAM不能看见的站。当来自其自己的SIDR响应的所有站标识符与来自CAM的AMI消息中的站标识符进行比较时,CAMC变成CC。这对应于从判决框152输出的“否”结果,据此,CAMC变成了CAM客户端(CC),并且在框154中开始客户端操作,如下述参考图11A和11B所述。
如果CAMC SID列表包括不包括在CAM SID列表中的SID,则判决框152的回答为是,并且逻辑前进到框156和158,其中进行接入信道的尝试直到成功为止。然后CAMC在框160中发送PCM(代理CAM消息),并且在框162中开始PCAM操作。
在图7中示出了对应于WLAN配置50A的上述代理CAM注册算法的示例结果。WLAN配置50A与WLAN配置50相同,除增加各自具有相应的覆盖区23C和25C的无线站23和25外。如图7所示,在覆盖区23C中的唯一其他站是站16,它不是CAM(即站18)。因此,站16变成代理CAM。类似地,在覆盖区25C内的唯一其他站为站22,其也变成PCAM。结果,现在允许站23和25加入WLAN,其中允许CAM站18经由PCAM站16与站23通信并且经由PCAM站22与站25通信。进一步注意到如果站18是具有相同覆盖率的接入点,那么将站23和25加入到WLAN中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站将在接入点的范围以外。
PCAM和CC站监视信道以发现PCM消息。当CC或PCAM捕获到PCM消息时,它解析PCM消息,以找到它自己的站ID。当找到时,CC或PCAM记录它的CAM和/或PCAM的站ID。从实际的观点看,可能有必要限制WLAN中的PCAM的数量,以避免过分长的PCA前缀周期。
参考图8的流程图,在框200和判决框202中开始初始化CAM客户端(CC),而CC等待检测优先级客户端接入(PCA)消息。在检测到PCA消息后,CC在框208中捕获发送了PCA消息的CAM(或PCAM,如果适用的话)的站ID,并且在框210中,将其信道接入定时器(CAT)的值设置成等于PCA前缀周期(PPP)和PCA周期长度(PPL)的总和。PPP是位于实际PCA周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并且是每个PCAM必须将PCA开始信号中继到它的CAM客户端的时间量。PPL是分配给注册的优先级客户端来传送它们的数据的时间。PPL长度为0表示CAM(或PCAM)还没有注册为要求传送优先级数据的站。
根据判决框212,在等待CAT届满后,CC试图以上述方式接入信道,如框214和216所示。一旦获得成功的信道接入,CC在框218中,将站关联请求(SAR)消息传送到CAM(或PCAM),并且进入空闲状态,等待来自CAM(或PCAM)的AMI消息,如框220和222所示。
当CAM或PCAM接收到SAR消息时,它加入SAR消息源的站标识符,然后将其AMI消息发送到其覆盖区中的所有客户端站。在接收到AMI消息后,在框224中,CC记录CAM(或PCAM)的站标识符以及受CAM(或PCAM)管理的站的标识符,并且前进到框226以开始正常的CC操作,如下所述。
出现在WLAN中的新设备的关联
当在WLAN中出现新设备时,它变成新的CAM候选站(NCC)。在图8的流程图中,在框201中开始NCC的处理。在尝试信道接入前,NCC在定义为“接入管理器仲裁”(AMA)的周期内监视信道,等待检测优先级客户端接入(PCA)消息,如判决框203和205所示。如果NCC在AMA周期届满前没有检测到PCA消息,如判决框203的“是”结果所标识的,逻辑流向框207,其中NCC变成CAMC并且用上述方式执行信道接入管理器仲裁协议。如果检测到PCA消息,则NCC变成CC,并按照如上所述的、用于初始化CC的方式来初始化。
服务质量
本发明提供传统的WLAN所不能获得的服务质量(QOS)特性。这些QOS特性包括处理异步数据传递、以及时间严格的数据传递。
对于异步数据,即不必用时间严格的方式来传递的数据,具有要传递到另一个站的异步数据的每个CC与CAM或PCAM之间使用请求发送(RTS)和清除发送(CTS)接入协议。需要信道接入的CC监视信道,直到它检测到空闲周期为止。在检测到空闲后,CC向CAM或PCAM发送RTS。如果没有未完成的授权传输,CAM(或PCAM)以CTS消息做出响应。在接收到CTS消息后,CC将其数据传送到目标无线站。PCAM在从CAM接收到CTS消息之前,不用CTS消息做出响应。在PCAM正在执行代理服务的情形中,发送到PCAM的RTS被转发到CAM。PCAM还将其从CAM接收的CTS消息转发到CC。
具有时域严格的传递数据(例如流媒介)的任何CC向CAM或其PCAM注册为优先级CAM客户端(PCC)。PCAM向CAM注册为优先级代理CAM(PPC)。当PPC向CAM注册时,注册包括它为之执行代理服务的PCC站的数量。在注册期间,PCC指定传送其数据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量。CAM(或PCAM)利用注册确认(RACK)消息来确认PCC注册请求。RACK消息包含分配给PCC,用于传送其优先级数据的时间量。时间量将永远不会大于所请求的时间量,但可以比其低——低至0(表示由于缺少可用信道带宽,注册失败)。
CAM传送标识优先级客户端接入(PCA)周期开始的周期性信号。PCA消息包含PCA前缀周期(PPP)的长度的值以及PCA周期长度(PPL)的时间。PPP是在实际PCA周期之前的时间段,并且是每个PCAM必须将PCA开始信号中继到其CAM客户端的时间量。PPL是分配给注册的优先级客户端用于传送它们的数据的时间。PPL长度为0表示CAM(或PCAM)没有一个站被注册为具有优先级数据传递要求的站。只有注册的PCAM可以在PCA前缀周期内接入信道。
CAM在PCA周期内轮询每个PCC和PPC。轮询分组中的消息包含PCC(或PPC)可以接入信道的时间量。这一时间可以少于包含在RACK消息中的时间;低一些的值表示信道退化。PCC必须提供其自身的能力来调整RACK信道接入时间上的差异。当被轮询时,PCC将其优先级数据传送到其目标站。当CAM轮询PCAM时,PCAM轮询其代理的PCC站。当被PCAM轮询时,PCAM为之执行代理服务的PCC站将其优先级数据传送到其目标站。
每个无线站包含信道接入定时器(CAT)。在接收到PCA开始消息后,所有站将它们的CAT值设置成等于PPP和PPL的和。CC站不尝试信道接入直到它们的CAT届满为止。PCAM将PCA消息转发到它们为之执行代理服务的站。
对CAM、PCAM和CAM客户端的正常WLAN操作
现在根据如在图9A和9B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描述系统部件(即CAM、PCAM和CAM客户端)的正常操作,从正常的CAM操作开始。如上所述,CAM通过监视和授权来自其CAM客户端(CC)的消息请求,从而起到WLAN的消息控制中心的作用。因此,根据起始框300,响应于CAM操作,CAM一直侦听由CC发送或由PCAM转发的各种消息,包括PCM消息、PCC注册消息、优先级客户端注册消息、发送PCA消息的时间、SAR消息和RTS消息。
如判决框302所示,如果消息是PCM(代理CAM消息),则逻辑前进到框304和框306,在框304中递增代理CAM计数,在框306中记录发送了PCM的PCAM的代理CAMID,以及PCAM能到达但CAM本身不能到达的站的站ID。如果消息是PCC(优先级CAM客户端)注册消息,则判决框308的回答为是,并且在框310中,记录用于发送该消息的PCAM的站ID,在框312中记录所请求的信道接入时间,并且在框314,将注册确认(RACK)消息发送回优先级CAM客户端。类似地,如果消息是优先级客户端注册消息,则判决框316的回答为是,并且在框318中记录用于发送该消息的CAM客户的站ID,并且在框320中记录所请求的信道接入时间,并且在框322中,将RACK消息发送回CAM客户端。
根据判决框324,如果到了该发送PCA(优先级客户端接入)消息的时间,则在框326中发送PCA消息、以及PPP和PPL数据。然后在判决框328中确定是否有任何注册的优先级客户端。如果回答为否,则逻辑返回到起始框300中的CAM操作的开始处,并且CAM等待下一消息或定时事件。如果有注册的优先级客户端,则在框330中,CAM利用其信道接入时间数据,轮询优先级CAM客户端和/或优先级代理客户端的每一个。如果可行的话就不断重复,直到在判决框332中确定是否已经轮询过最后一个优先级客户端,或在判决框334中确定PPC周期已经届满为止。根据判决框332或334中任何一个的“是”响应,逻辑返回以便在开始框300再次开始CAM操作。
从图9B所示的流程图的第二半部分继续,如果该消息是SAR(站关联请求)消息,则判决框336的回答为是,并且逻辑前进到框338,其中将用于发送SAR消息的站的站ID加入到CAM的代理客户端列表中,并且前进到框340,其中CAM将AMI(接入管理器标识)消息传送到客户端站,因此,逻辑返回,以开始下一CAM操作。
如果消息是RTS(请求发送)消息,如由判决框342所确定的,则CAM等待清除信道,如用判决框344所描述的,然后在框346,将CTS(清除发送)消息传送回发送了RTS的客户端。如果前述消息没有一个可行,则所述消息对应于针对CAM客户而不是CAM而指定的消息,并且逻辑前进到开始客户端操作框348以便开始客户端操作。
代理CAM通过执行代理功能,实现了CAM范围的扩展。代理CAM在通常超出CAM的范围的站和CAM之间充当中间人,那些通过代理CAM通信的站以为自己直接相互通信,但却并非如此。根据图10的流程图,代理CAM操作在开始框400中开始,通过PCAM侦听以其为目标的任何消息,包括SAR消息、优先级客户端注册消息、PCA消息和RTS消息。如由判决框402所提供的,如果PCAM接收到SAR消息,则逻辑前进到框404,其中将站ID增加到PCAM的代理列表上,并且前进到框406,其中PCAM将AMI消息传送到在其范围内的所有客户端站。然后,逻辑返回到开始框400以便开始下一PCAM操作。
根据判决框408,如果消息是由想要注册为优先级CAM客户端的CAM客户端发送的优先级客户端注册消息,那么在框410中,PCAM将PPC(优先级代理CAM)消息传送到CAM,以便向CAM将PCAM注册为优先级代理CAM,然后等待从CAM接收RACK消息,如判决框412所示。只要接收到RACK消息,PCAM就将其自己的RACK消息传回新的优先级CAM客户端,然后逻辑返回到开始框400以便开始下一CAM操作。
如果消息是PCA(优先级客户端接入)消息,如由判决框416所确定的,则PCAM在框418中传送具有PPP(PCA前缀周期)和PPL(PCA周期长度)数据的PCA。然后在判决框420中确定用于PCAM的注册优先级客户端计数是否>0。如果不是,逻辑返回到开始框400以便开始下一PCAM操作。如果注册优先级客户端计数>0,表示至少已向PCAM注册了一个优先级客户端,那么PCAM在框422中利用信道接入时间数据来轮询任何优先级客户端,直到已经处理过最后一个优先级客户端,或PPC接入周期届满为止,分别如判决框424和426中所示的操作。当判决框424和426中任何一个的条件满足时,逻辑返回到开始框400以便开始处理下一PCAM操作。
在判决框428中,PCAM确定CAM客户端是否已经发送了RTS(请求发送)消息。如果是,则在框430中,将RTS消息转发到CAM,并且PCAM等待从CAM接收相应的CTS(清除发送)消息,如判决框432所述。只要已经接收到CTS消息,PCAM就将其转发到初始发送了RTS消息的CAM客户,从而告知该CAM客户可以自由使用该信道来将其数据和/或消息传送到目标站。
在所有判决框402、408、416和428的回答为否的情况下,该消息不是用于所述PCAM的,而是对应于客户端操作,如开始客户端操作框436所示。
参考图11A和11B的流程图,CAM客户端操作在开始框500中开始,其中CAM客户端监视发送到它的任何消息。根据判决框502,如果CAM客户端接收到PCA(优先级客户端接入)消息,则逻辑进入框504,其中,将用于CAM客户端的信道接入定时器(CAT)值设置成以PCA消息形式出现的PPP和PPL周期值的总和。接着,在判决框506中确定CAM客户端是否是注册的优先级客户端。如果不是,逻辑循环穿过(loop through)框508和510,其中递减CAT定时器值直到它为0为止,在该点,逻辑返回到开始框500以便开始下一CAM客户端操作。
如果CAM客户端已经注册为优先级客户端,则逻辑进入判决框512,其中确定CAM客户端是否检测到来自CAM(或PCAM)的信道接入时间数据轮询。如果回答为否,则在框514中CAM客户端递减CAT值并在判决框516中确定它是否为0。如果CAT>0,则逻辑返回到判决框512,否则逻辑返回到开始框500以便开始下一CAM客户端操作。如果检测到轮询,则在框518中,立即允许CAM客户端发送其数据,然后传送到作为接收数据的目标的任何站,于是,逻辑返回到开始框500。
如果消息是PCM(代理CAM)消息,则根据判决框520,逻辑前进到判决框522。在判决框522中,确定PCM中的站ID是否是与CAM客户端相同的站ID,从而指示该消息是用于该CAM客户端的。如果回答为是,则在框524中记录在PCM消息中提供的CAM或PCAM站ID,然后逻辑返回到开始框500。
如果PCM消息不是定目标于所述CAM客户端,或如果未检测到PCA或PCM消息,则逻辑进入判决框526,其中确定CAM客户端是否有要传送的任何数据。如果回答为是,则CAM客户端在框528中接入信道,并且在框530中传送RTS消息。然后根据判决框532,CAM客户端等待接收清除发送消息。在接收到RTS后,CAM客户端传送其数据,如框534中所述,并且逻辑返回以便在开始框500中开始下一CAM客户端操作。
如果判决框502、520和526的每一个的回答为否,则逻辑进入图11B所示的流程图部分,从判决框536开始,其中确定CAM客户端是否想注册为优先级客户端。如果回答为否,则逻辑返回到开始框500以便开始下一CAM客户端操作。如果CAM客户端的确想注册为优先级客户端,则逻辑前进到判决框538,其中确定CAM客户端是否已经注册为优先级客户端。如果回答为是,则逻辑返回到开始框500。如果CAM客户端还没有注册为优先级客户端,则逻辑进入到框540,其中,将优先级客户端注册消息传送到CAM(或PCAM,如果适当的话)。然后根据判决框542,CAM客户端等待接收RACK消息。只要它接收到该消息,则在框544中,它记录通过该消息提供的信道接入许可时间,并且逻辑返回到框500以便开始处理下一CAM客户端操作。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允许设置和实现无线LAN而不需要使用接入点的系统和方法。因此,降低了WLAN的成本。本发明另外的好处是恢复了无线介质的全带宽(通过消除接入点所需的集中星型路由拓扑),利用建立了服务质量的通信消息和协议集,来扩展无线站的基本服务集,并且消除了隐藏站问题。
站性能管理器和代理SP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能使用基本服务集扩展来创建站性能管理器(SPM)和一个或多个代理站性能管理器(代理SPM)。当客户端站位于CAM的无线电范围的边缘时,SPM的概念开始起作用,否则将(由于干扰)忍受不良带宽性能。例如,假定图12所示的带宽(即通信传输速度),它对应于图7所示的WLAN 50A拓扑结构。这一配置包括和图3中所示的相同无线通信路径,具有附加的两个新通信路径,包括PCAM站16和站23间的通信路径90,以及PCAM站22和站25间的通信路径92,其中每个通信路径的带宽图示在紧邻通信路径标号的地方。例如,通信路径64的带宽是每秒11千兆比特(Mbps),而通信路径58的带宽为2Mbps。
从上述可以想到,IEEE 802.11b WLAN理想地提供11Mbps的通信带宽,但网络自动从11到5.5,然后2,最后到1Mbps逐步降低传输率以维持稳定性。结果,通过CAM,处于CAM覆盖区边缘的站通常具有降低的带宽,例如图12中的站20、14和16。
代理SPM通过经由代理SPM路由消息,而不是在CAM和CAM客户端站间直接路由消息来增加边缘区客户端站的性能。例如,考虑CAM站18和站20间的直接通信路径58。由于站20位于CAM站18的覆盖区18C的界限处,限制了CAM和站20间的带宽(在这一实例中,仅为2Mbps)。同时,考虑沿着经由站22形成CAM站18和站20间的中继路径的每个通信路径64和60的带宽为11Mbps。结果,如果站20变成代理SPM,可以使用它来转送CAM站18和站20间的数据。然后使这些终点站间的最终带宽增加到约5.5Mbps(11Mbps的一半——实际平均带宽是消息长度的函数,因为每个消息现在要比原来需要加倍的开销消息以执行中继),这是先前带宽2Mbps的两倍多。因此,使用这种代理SPM增加了WLAN的数据传递性能。
在上述实例中,选择CAM站18来提供站性能CAM操作,包括获得带宽拓扑结构以及基于它获得的带宽数据确定最佳路由路径。然后,沿具有最高净带宽的路径路由CAM及其客户端和PCAM间的消息。此外,代理SPM站可以用在CAM客户端间,或CAM客户端和PCAM间的传输路径中。
注意到代理SPM站不需要与代理CAM站一致,如在前面的实施例子中所出现的那样。实际上,根据WLAN的特定结构,不具有代理CAM的WLAN可以实现多个代理SPM站,或根本没有。
如果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站连接到陆线网络,如图12中所示,则会出现代理SPM的另一用途,其中台式计算机站12经以太网96连接到网络服务器94(注意在许多WLAN结构中,WLAN中至少一台计算机也连接到陆线网络)。假定站20希望从网络服务器94取得数据。通常,沿通信路径58和66(经CAM站18转送)以及以太网96,路由在站20和网络服务器94间传递的消息和数据。然而,在这一实例中,由于通信路径58具有有限带宽,所以沿通信路径60和62发送数据将会更快,通信路径60和62的每一个具有11Mbps的带宽。在这一实例中,站22和12的中的每一个可以被用来执行代理SPM功能。
参考图13的流程图,在框550中开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SPM实现,其中,确定每个独特站对间的带宽,然后,在框552中存储带宽数据。例如,每个站能将具有预定长度的消息发送到在其范围中的所有站,标记(marking)所述消息开始发送的时间和已经完全接收到来自接收站的相同长度的返回消息的时间。然后,带宽将等于所述消息长度的两倍除以发送标记开始和完全接收标记之间的时间的结果。然后标识端点站和各自带宽的相应带宽数据可被转发到CAM,其将带宽数据存储在查找表中。
对识别传输的端点站的给定传输请求,SPM于是会在框554估计沿可以路由传输的直接路径的每个组合的总带宽。然后在框556中,使用沿着所述路由的每个中继点处的代理SPM,沿具有最高估计总带宽的路径组合来路由所述传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PM将发送附加于所述传输(例如,在传输报头中)的路由数据,该数据将被代理SPM用来沿适当的路径路由消息。
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
参考图14,示例说明一般的常用计算机600,在实现本发明时,它适合于用作CAM、PCAM和CAM客户端站。可以适合于如上所述的客户端机的计算机的实施例包括运行Window NT或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PC类系统(台式、塔以及膝上型)、运行基于UNIX的Solaris操作系统的Sun工作站、以及实现LINUX操作系统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600还旨在要包含各种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及具有多处理器的计算机。此外,在可以用于客户端站的其他设备中,也可以发现计算机600的许多基本组件,所述设备包括无线PDA和小型PC。
计算机600包括处理器机壳602,在其中安装软盘驱动器604、硬盘驱动器606、板上组装有适当的集成电路的主板608、以及电源(未示出),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存储器610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612,正如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熟知的那样。可以理解,硬盘驱动器606可以包括单个单元,或多个硬盘驱动器,并且可以可选地驻留在计算机600外。包括监视器614,用于显示由计算机运行的软件程序和程序组件生成的图形和文字。鼠标616(或其他指示设备)可以连接到处理器机壳602的后面上的串行端口(或总线端口或USB端口),以及将来自鼠标616的信号传送到主板上以便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的软件程序和模块,控制显示器上的光标以及选择在监视器614上显示的文字、菜单选项以及图形成分。另外,键盘618连接到主板上,用于由用户输入影响在计算机上执行的软件程序的运行的文字和命令。计算机600还包括无线网络接口卡(NIC)620或内置网络适配器,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无线计算机网络,诸如WLAN。对膝上型计算机,无线NIC通常包括PCMICA卡或内置电路。计算机600还可以包括有线网络接口卡以便连接到有线网络,诸如LAN、WAN或因特网。通常,计算机600还可以包括可以插入CD-ROM盘的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驱动器622,以便能读出盘上的可执行文件和数据,用以传送到计算机200的内存和/或硬盘驱动器606上的存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大容量存储设备,例如光记录介质或DVD驱动器。
通常,经由包括用于实现每种算法的操作的机器指令的固件和/或软件模块,可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各种算法。例如,在Microsoft Windows环境下,连网操作由一种或多种网络服务来支持,其中,每种网络服务(例如TCP/IP)与操作系统(OS)和/或另一网络服务相接口,以实现计算机600和网络上的另一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在UNIX和LINUX环境下,通过一个或多个“守护进程(daemon)”,提供类似的操作/接口。通常,包括一组机器指令的无线NIC驱动程序在被处理器下载并执行时,提供无线NIC和OS间的特定接口和/或OS网络服务。通常,无线NIC驱动程序将包括可下载软件模块和/或包含在无线NIC上的可选ROM 624中的固件指令。通常,可下载软件模块将分布在软盘或CD-ROM(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并且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中,直到下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由CPU来执行为止。可选地,可以经由计算机网络,作为载波下载全部或部分机器指令。
尽管结合实现本发明及其修改方案的优选形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其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打算由上述描述以任何方式限制,而是完全参考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Claims (26)
1.一种方法,包括:
指定不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中的多个站中的一个站来管理无线网络上的传输通信量,所述一个站相当于信道接入管理器;
指定所述多个站的至少一个作为代理信道接入管理器来执行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代理操作,以允许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控制无线网络中位于该信道接入管理器的通信范围外而位于代理信道接入管理器的通信范围内的站的信道接入;以及
利用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和所述至少一个代理信道接入管理器来管理在由无线网络提供的无线通信信道上发送的、所述多个站间的数据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执行下述操作来指定信道接入管理器:
确定在所述多个站的每一个的通信范围内的站的计数;以及
将具有最高站计数的站指定为信道接入管理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信道接入管理器通过执行下述操作来管理传输通信量:
监视无线通信信道,以发现由无线网络中的另一个站发送给该信道接入管理器的发送数据请求;
确定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何时是清空的;以及
向请求发送数据的站发送消息,授权所述请求发送数据的站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发送该请求发送数据的站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信道接入管理器通过控制何时执行无线通信信道上的传输来管理传输通信量,以确保所述多个站没有一个同时处于多于一个发送站的通信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通信量包括各个站集间的两个或更多个并发传输,每个站集包括各自的发送站和至少一个各自的目标站,并且其中,每个目标站在所述并发传输期间,仅处于一个发送站的通信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服务质量操作,通过防止其他站接入无线通信信道,直到接收站已接收到所有数据为止,实现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在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上的时间严格的数据传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下述操作来确定被指定为执行信道接入管理器的代理操作的所述至少一个站:
从处于不在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通信范围中的另一站的通信范围内的所述多个站中,确定所述多个站中所有站的身份;以及
从所确定的所有站中指定至少一个站来执行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代理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被指定来执行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代理操作的站的身份包括:
从每个站发送出站标识请求消息,请求接收该消息的任何站用标识该接收请求消息的站的消息来做出响应;
将该接收请求消息的站的标识响应消息发送回发送站;
为每个站创建各自的列表,标识出所有对该发出请求消息的站进行响应的站;
将每个站各自的列表与标识出响应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的站的列表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各自的列表中是否包含了一个未在响应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站的列表中列出的站;以及
确定与任何这样的列表相对应的站,所述任何这样的列表包含未列在响应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站的列表中的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多条可选路由路径中确定最佳路由路径,该最佳路由路径允许从第一站发送的给定传输在最短的时间量内被第二站接收到;以及
通过向所述第一站以及沿所述最佳路由路径被用来将所述传输中继到所述接收站的任何站提供路由信息,沿所述路由路径来路由消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最佳路由路径包括:
监视无线网络中每个独特站对间的直接传输带宽;
估计用于实现将给定消息从所述第一站传送到所述第二站的至少两条不同路由路径的总传输路径带宽;以及
选择具有最高估计总传输路径带宽的路由路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现有的信道接入管理器管理用于无线网络的传输通信量,进一步包括:
允许新站加入无线网络;
确定所述新站是不是比现有信道接入管理器更好的执行由现有信道接入管理器提供的传输通信量管理操作的站;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新站比用于执行所述传输通信量管理操作的现有信道接入管理器更好,则将该新站指定为信道接入管理器。
12.一种用于对无线网络上的网络传输通信量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无线网络驱动器,
其中所述计算机系统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从多个站中选择一个站来执行网络通信量管理操作,所述选择的站包括信道接入管理器;
通知所述多个站中的每一个站,告知哪个站是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以及
在站间传输数据前,从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获得信道接入授权;
其中,由所选出的站执行所述无线网络驱动器使得所述所选出的站能够执行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代理操作,从而使得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能够控制涉及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通信范围之外的一个或多个站的网络传输通信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通过执行下述操作来选择信道接入管理器:
从每一个站向外广播站标识请求消息,请求位于广播该消息的所述站的通信范围内的任何站以标识该接收请求消息的站的消息来做出响应;
对于广播了站标识请求消息的站的通信范围内的每个站,将该接收请求消息的站的标识响应消息发送回广播了所述站标识请求消息的站;
对于所述多个站中的每一个站,确定对这个站的站标识请求消息做出响应的站的计数;
从所述多个站中的一个站向外广播第一消息站计数消息,标识出所述多个站中的所述一个站的站计数;以及
从0个或更多个站向外广播后续的站计数消息,标识出所述0个或更多个站中的每一个站的站计数,其中每一个后续消息是从所具有的站计数大于发送了前面的站计数消息的站的一个站中发出的,
其中,广播站计数消息的最后一个站成为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选为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站通过执行以下操作来管理网络传输通信量:
监视无线网络信道,以发现从无线网络中的其他站发送到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发送数据请求;
确定所述无线网络信道何时是清空的;以及
向请求发送数据的站发送消息,授权所述请求发送数据的站中的每一个站通过所述无线网络信道发送该请求发送数据的站的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通过控制何时进行站间的传输来管理网络传输通信量,以确保没有一个站会接收到并发的传输。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通过阻止其他站接入正在传送数据的无线信道,直到接收站已接收到所有数据为止,从而使得发送站能够以时间严格的方式来向所述接收站传递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由所述多个站执行无线网络驱动器的过程通过执行以下操作来使得执行代理操作的站被选出:
从每一个站发送出站标识请求消息,请求接收到该消息的任何站以标识该接收消息的站的消息来做出响应;
响应于接收到站标识请求消息,将该接收消息的站的标识响应消息发送回发送了所述站标识请求消息的站;
对于每个站,将响应于这个站的站标识请求消息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站的身份记录到站标识列表中;
将所述站标识列表发送给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
比较发送给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各个站标识列表和用于该信道接入管理器的站标识列表,以确定发送给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任何站标识列表中是否包含了未包含在用于该信道接入管理器的站标识列表中的站;以及
确认向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发送了站标识列表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站,所述任何一个或多个站包含了未包含在该信道接入管理器的站标识列表中的站,
其中,所确认的任何站被选择来执行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代理操作。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由所述多个站执行无线网络驱动器的过程还包括以下操作:
从多条可选路由路径中确定最佳路由路径,该最佳路由路径使得从第一站发送的给定传输可在最短的时间量内被第二站接收到;以及
通过向所述第一站以及沿所述最佳路由路径被用来将所述传输中继到所述接收站的任何站提供路由信息,从而沿所述路由路径来路由消息。
19.一种无线局域网,包括:
第一站,包括信道接入管理器站;
多个客户端站,每个客户端站在无线通信中与至少一个其他客户端站和/或信道接入管理器站链接;以及
代理信道接入管理站;
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通过控制在客户端站之间何时发生传输,对所述无线局域网执行网络传输通信量管理操作,并且所述代理信道接入管理站在无线通信中与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相链接,并且还和在无线通信中不与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链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站相链接,所述代理信道接入管理站用作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的代理,使得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能够控制涉及在无线通信中不与该信道接入管理器站相链接的所述至少一个客户端站的网络传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和客户端站中的每一个都包括: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多个可执行软件模块,包括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和无线网络驱动器;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以及
无线网络适配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用于经由所述无线网络适配器发送和接收对应于无线局域网通信信道的无线电信号,
其中,由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和客户端站的处理器分别执行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和无线网络驱动器,这使得信道接入管理器站能够通过预定的通信协议,控制对无线局域网通信信道的接入,所述预定的通信协议包括在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和所述客户端站之间传送的一组信道接入控制消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中,在初始化后,无线局域网中的所有站,包括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在内,都包含客户端站,并且其中,由信道接入管理器站和客户端站的处理器分别执行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和无线网络驱动器,这一执行过程通过执行下述操作,选择一个客户端站成为信道接入管理器站:
确定在所述多个客户端站中每一个的通信范围内的客户端站的计数;以及
将具有最高站计数的站指定为信道接入管理器站。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通过执行下述操作,管理网络传输通信量:
监视对应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无线通信信道,以发现从某个客户端站发送到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的发送数据请求;
确定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何时是清空的;以及
向请求发送数据的客户端站发送消息,授权所述请求发送数据的客户端站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信道发送该请求发送数据的站的数据。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中,在初始化后,每个代理信道接入管理站都包含通过执行下述操作,被选择成为代理信道接入管理站的客户端站:
确认无线局域网中不在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通信范围内的任何客户端站,
确认能够与被确认为不在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通信范围内的客户端站进行通信的任何客户端站;以及
将能够与被确认为不在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的通信范围内的客户端站进行通信的那些客户端站指定为代理信道接入管理器。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通过控制对应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无线通信信道上的传输何时从发送站被发往一个或多个接收站,来管理网络传输通信量,从而确保所述多个客户端站中没有一个站同时处于多于一个发送站的通信范围内。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站通过防止其他客户端站接入传输数据的无线信道,直到接收站已接收到所有数据为止,从而使得发送客户端站能够以时间严格的方式向接收客户端站传递数据。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其中,由所述信道接入管理器管理网络传输通信量还包括以下操作:
从多条可选路由路径中确定最佳路由路径,该最佳路由路径允许从第一客户端站发送的给定传输在最短的时间量内被第二客户端站接收到;以及
通过向所述第一客户端站以及沿所述最佳路由路径被用来将所述传输中继到所述接收客户端站的任何客户端站提供路由信息,从而沿所述路由路径来路由消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109,715 | 2002-03-28 | ||
US10/109,715 US7028097B2 (en) | 2002-03-28 | 2002-03-28 | Wireless LAN with dynamic channel access manage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56742A CN1656742A (zh) | 2005-08-17 |
CN100397833C true CN100397833C (zh) | 2008-06-25 |
Family
ID=28453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1215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833C (zh) | 2002-03-28 | 2003-03-20 | 具有动态信道接入管理的无线局域网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28097B2 (zh) |
EP (1) | EP1491003B1 (zh) |
CN (1) | CN100397833C (zh) |
AT (1) | ATE328426T1 (zh) |
AU (1) | AU2003224738A1 (zh) |
DE (1) | DE60305676T2 (zh) |
HK (1) | HK1070765A1 (zh) |
TW (1) | TWI309933B (zh) |
WO (1) | WO200308414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12140B (fi) * | 2001-05-23 | 2003-10-31 | Nokia Corp | Informaation kommunikointi |
US7028097B2 (en) | 2002-03-28 | 2006-04-11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LAN with dynamic channel access management |
US7113497B2 (en) * | 2002-05-08 | 2006-09-26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Bandwidth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7212837B1 (en) * | 2002-05-24 | 2007-05-01 | Airespac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erarchical processing of protoc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LAN |
US7702280B2 (en) * | 2002-05-27 | 2010-04-20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station, reception station,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th deci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ath deciding program |
US7685287B2 (en) | 2002-05-30 | 2010-03-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yering an infinite request/reply data stream on finite, unidirectional, time-limited transports |
US7327697B1 (en) | 2002-06-25 | 2008-02-05 | Airespac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channels across multiple radios in a wireless LAN |
US7593356B1 (en) * | 2002-06-25 | 2009-09-22 | Cisco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channels across multiple access elements in a wireless LAN |
US7203183B2 (en) * | 2002-06-26 | 2007-04-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initiated forced roaming based upon bandwidth |
US8762551B2 (en) * | 2002-07-30 | 2014-06-24 | Intel Corporation | Point coordinator dele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KR100625654B1 (ko) * | 2002-08-29 | 2006-09-20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무선 근거리통신망/이동전화 연동시스템에서 wlan 신호세기에 기반한 접속 시스템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이동 단말기 |
US7508801B1 (en) * | 2003-03-21 | 2009-03-24 | Cisco Systems, Inc. | Light-weight access point protocol |
US7313113B1 (en) | 2003-04-04 | 2007-12-25 | Airespace, Inc. | Dynamic transmit power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s |
US7342906B1 (en) * | 2003-04-04 | 2008-03-11 | Airespace, Inc. |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
US7301926B1 (en) | 2003-04-04 | 2007-11-27 | Airespace, Inc. | Automatic coverage hole detection in computer network environments |
US7346338B1 (en) | 2003-04-04 | 2008-03-18 | Airespace, Inc. |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including integrated rogue access point detection |
US7340247B1 (en) | 2003-05-29 | 2008-03-04 | Airespace, Inc. | Wireles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wireless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
US7643442B1 (en) | 2003-06-30 | 2010-01-05 | Cisco Systems, Inc. | Dynamic QoS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ransparent processing of session initiation messages |
US7539169B1 (en) | 2003-06-30 | 2009-05-26 | Cisco Systems, Inc. | Directed association mechanism in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s |
US7453840B1 (en) | 2003-06-30 | 2008-11-18 | Cisco Systems, Inc. | Containment of rogue systems in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s |
WO2005011177A2 (en) * | 2003-07-17 | 2005-02-0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ignaling method for wlan network control |
CN1265589C (zh) * | 2003-07-31 | 2006-07-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中用户终端选择接入移动网的优化交互方法 |
TW200522598A (en) * | 2003-12-19 | 2005-07-01 | Iwics Inc | Dat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a multi-station network |
US20050138172A1 (en) * | 2003-12-23 | 2005-06-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Use of access points for autonomic 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resources |
US7260408B2 (en) * | 2004-02-20 | 2007-08-21 | Airespace, Inc. | Wireless node location mechanism using antenna pattern diversity to enhance accuracy of location estimates |
US7286833B2 (en) | 2004-02-27 | 2007-10-23 | Airespace, Inc. | Selective termination of wireless connections to refresh signa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ode location infrastructure |
US7205938B2 (en) * | 2004-03-05 | 2007-04-17 | Airespace, Inc. | Wireless node location mechanism responsive to observe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ignals |
US7433696B2 (en) * | 2004-05-18 | 2008-10-07 | Cisco Systems, Inc. | Wireless node location mechanism featuring definition of search region to optimize location computation |
US7987499B2 (en) * | 2004-08-18 | 2011-07-26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setup configuration protocol information in beacon frames in a WLAN |
US7930737B2 (en) * | 2004-08-18 | 2011-04-1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tup utilizing extended terminals |
US7570612B1 (en) | 2004-09-07 | 2009-08-04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ulti-band communications for a single wireless base station |
US7286835B1 (en) * | 2004-09-10 | 2007-10-23 | Airespace, Inc. | Enhanced wireless node location using differential signal strength metric |
US7516174B1 (en) | 2004-11-02 | 2009-04-07 | Cisco Systems, Inc. |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mechanism including revers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
US7457262B1 (en) | 2004-11-05 | 2008-11-25 | Cisco Systems, Inc. | Graphical display of status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US7805140B2 (en) * | 2005-02-18 | 2010-09-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e-emptive roaming mechanism allowing for enhanced QoS in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s |
US7596376B2 (en) * | 2005-02-18 | 2009-09-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acilitating client handoffs i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
US8625547B1 (en) * | 2005-03-11 | 2014-01-0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 Two-tier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
US7676197B2 (en) * | 2005-06-30 | 2010-03-09 | Intel Corporation | Signal spectrum stee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US7339915B2 (en) * | 2005-10-11 | 2008-03-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Virtual LAN override in a multiple BSSID mode of operation |
US20070112970A1 (en) * | 2005-11-15 | 2007-05-17 | Fujitsu Limited | Data communication server,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US9215748B2 (en) * | 2005-11-28 | 2015-12-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80008116A1 (en) * | 2006-05-25 | 2008-01-10 | Proximetr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multi-protocol management |
US7821986B2 (en) | 2006-05-31 | 2010-10-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WLAN infrastructure provided directions and roaming |
JP4690260B2 (ja) * | 2006-07-10 | 2011-06-01 |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7499718B2 (en) * | 2006-08-01 | 2009-03-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hanced coverage hole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7596461B2 (en) * | 2007-07-06 | 2009-09-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asurement of air qual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20090141737A1 (en) * | 2007-11-30 | 2009-06-0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ed channel access hardware assistance design |
JP5283934B2 (ja) * | 2008-03-12 | 2013-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
JP5139851B2 (ja) * | 2008-03-14 | 2013-0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ネットワーク構築方法 |
US8924469B2 (en) | 2008-06-05 | 2014-12-30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Enterprise access control and accounting allocation for access networks |
US8402111B2 (en) | 2009-01-28 | 2013-03-19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install |
US8924543B2 (en) | 2009-01-28 | 2014-12-30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ervice design center for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
US8548428B2 (en) | 2009-01-28 | 2013-10-01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Device group partitions and settlement platform |
US8725123B2 (en) | 2008-06-05 | 2014-05-13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ecure data path processing agents |
US8340634B2 (en) | 2009-01-28 | 2012-12-25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Enhanced roaming services and converged carrier networks with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and a proxy |
US8635335B2 (en) | 2009-01-28 | 2014-01-21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offloading |
US8406748B2 (en) | 2009-01-28 | 2013-03-26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Adaptive ambient services |
US8391834B2 (en) | 2009-01-28 | 2013-03-05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ecurity techniques for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
US8898293B2 (en) | 2009-01-28 | 2014-11-25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ervice offer set publishing to device agent with on-device service selection |
US8832777B2 (en) | 2009-03-02 | 2014-09-09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Adapting network policies based on device service processor configuration |
US8589541B2 (en) | 2009-01-28 | 2013-11-19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for protecting network capacity |
US8839387B2 (en) | 2009-01-28 | 2014-09-16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Roaming services network and overlay networks |
US8346225B2 (en) | 2009-01-28 | 2013-01-01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Quality of service for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
US8626115B2 (en) | 2009-01-28 | 2014-01-07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 interfaces |
US8275830B2 (en) | 2009-01-28 | 2012-09-25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Device assisted CDR creation, aggregation, mediation and billing |
US9755842B2 (en) | 2009-01-28 | 2017-09-05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Managing service user discovery and service launch object placement on a device |
US9647918B2 (en) | 2009-01-28 | 2017-05-09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attributing media services network usage to requesting application |
US9858559B2 (en) | 2009-01-28 | 2018-01-02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Network service plan design |
US10248996B2 (en) | 2009-01-28 | 2019-04-02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mobile payment agent |
US8793758B2 (en) | 2009-01-28 | 2014-07-29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and fraud mitigation in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systems |
NZ594801A (en) * | 2009-01-28 | 2013-08-30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Wireless device branding and user service plan option selection |
US9572019B2 (en) | 2009-01-28 | 2017-02-14 | Headwater Partners LLC | Service selection set published to device agent with on-device service selection |
US10264138B2 (en) | 2009-01-28 | 2019-04-16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Mobile device and service management |
US10200541B2 (en) | 2009-01-28 | 2019-02-05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with divided user space/kernel space traffic policy system |
US9253663B2 (en) | 2009-01-28 | 2016-02-02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on a roaming network based on device state |
US11985155B2 (en) | 2009-01-28 | 2024-05-14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ecure data path processing agents |
US8893009B2 (en) | 2009-01-28 | 2014-11-18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End user device that secures an association of application to service policy with an application certificate check |
US10798252B2 (en) | 2009-01-28 | 2020-10-06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notifications |
US10841839B2 (en) | 2009-01-28 | 2020-11-17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and fraud mitigation in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systems |
US9955332B2 (en) | 2009-01-28 | 2018-04-24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Method for child wireless device activation to subscriber account of a master wireless device |
US9571559B2 (en) | 2009-01-28 | 2017-02-14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Enhanced curfew and protection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group |
US10779177B2 (en) | 2009-01-28 | 2020-09-15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Device group partitions and settlement platform |
US9954975B2 (en) | 2009-01-28 | 2018-04-24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Enhanced curfew and protection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group |
US10064055B2 (en) | 2009-01-28 | 2018-08-28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and fraud mitigation in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systems |
US10492102B2 (en) | 2009-01-28 | 2019-11-26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
US10484858B2 (en) | 2009-01-28 | 2019-11-19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Enhanced roaming services and converged carrier networks with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and a proxy |
US8745191B2 (en) | 2009-01-28 | 2014-06-03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notifications |
US9980146B2 (en) | 2009-01-28 | 2018-05-22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ecure data path processing agents |
US9270559B2 (en) | 2009-01-28 | 2016-02-23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ervice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an end-user device having a control application or a proxy agent for routing an application traffic flow |
US9392462B2 (en) | 2009-01-28 | 2016-07-12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Mobile end-user device with agent limiting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for specified background applications based on a stored policy |
US9557889B2 (en) | 2009-01-28 | 2017-01-31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ervice plan design, user interface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nd device management |
US11218854B2 (en) | 2009-01-28 | 2022-01-04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Service plan design, user interface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nd device management |
US11973804B2 (en) | 2009-01-28 | 2024-04-30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Network service plan design |
US10057775B2 (en) | 2009-01-28 | 2018-08-21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Virtualized policy and charging system |
US10237757B2 (en) | 2009-01-28 | 2019-03-19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offloading |
US9351193B2 (en) | 2009-01-28 | 2016-05-24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
US10326800B2 (en) | 2009-01-28 | 2019-06-18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 interfaces |
US9706061B2 (en) | 2009-01-28 | 2017-07-11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Service design center for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
US10783581B2 (en) | 2009-01-28 | 2020-09-22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providing ambient or sponsored services |
US9578182B2 (en) | 2009-01-28 | 2017-02-21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Mobile device and service management |
US9565707B2 (en) | 2009-01-28 | 2017-02-07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with wireless data attribution to multiple personas |
US10715342B2 (en) | 2009-01-28 | 2020-07-14 | Headwater Research Llc | Managing service user discovery and service launch object placement on a device |
KR101802533B1 (ko) * | 2009-06-19 | 2017-11-28 | 코다 와이어리스 피티와이 리미티드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환경을 추정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
CN102754465A (zh) * | 2010-01-06 | 2012-10-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FI20105022A0 (fi) | 2010-01-14 | 2010-01-14 | Valtion Teknillinen |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tiedonsiirron optimoimiseksi langattomassa tiedonsiirtoverkossa |
US8989066B2 (en) * | 2010-03-31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
US9173234B2 (en) | 2010-03-31 | 2015-10-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
US9154826B2 (en) | 2011-04-06 | 2015-10-06 | Headwater Partners Ii Llc | Distributing content and service launch objects to mobile devices |
KR101616211B1 (ko) * | 2011-11-14 | 2016-04-27 | 엠파이어 테크놀로지 디벨롭먼트 엘엘씨 | 스케일러블 네트워킹된 디바이스의 동적 매핑 |
CN103686854B (zh) * | 2012-09-17 | 2018-05-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ap的方法和装置 |
JP5927133B2 (ja) * | 2013-03-04 | 2016-05-25 | ヤフ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4159862A1 (en) | 2013-03-14 | 2014-10-02 |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 Automated credential porting for mobile devices |
CN103889011A (zh) * | 2014-04-09 | 2014-06-25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wlan无线带宽评估的无线带宽选择方法及系统 |
JP6498104B2 (ja) * | 2015-11-16 | 2019-04-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11081A2 (en) * | 1997-08-27 | 1999-03-0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link monitoring of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
CN1265255A (zh) * | 1997-06-04 | 2000-08-30 | 法国电信局 | 蜂窝无线通信网中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 |
US6327254B1 (en) * | 1997-10-14 | 2001-12-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bandwidth sharing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EP1176762A1 (en) * | 2000-07-25 | 2002-0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managing a network when master disappea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28097B2 (en) | 2002-03-28 | 2006-04-11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LAN with dynamic channel access management |
-
2002
- 2002-03-28 US US10/109,715 patent/US702809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3-20 EP EP03721423A patent/EP149100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0 CN CNB038121565A patent/CN10039783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20 AU AU2003224738A patent/AU200322473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3-20 WO PCT/US2003/008763 patent/WO2003084149A2/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3-20 DE DE60305676T patent/DE6030567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20 AT AT03721423T patent/ATE32842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3-27 TW TW092106930A patent/TWI30993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1-27 HK HK05100729A patent/HK1070765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5255A (zh) * | 1997-06-04 | 2000-08-30 | 法国电信局 | 蜂窝无线通信网中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 |
WO1999011081A2 (en) * | 1997-08-27 | 1999-03-0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link monitoring of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
US6327254B1 (en) * | 1997-10-14 | 2001-12-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bandwidth sharing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EP1176762A1 (en) * | 2000-07-25 | 2002-0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managing a network when master disappea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91003B1 (en) | 2006-05-31 |
DE60305676D1 (de) | 2006-07-06 |
WO2003084149A3 (en) | 2003-11-06 |
TW200402964A (en) | 2004-02-16 |
HK1070765A1 (en) | 2005-06-24 |
AU2003224738A1 (en) | 2003-10-13 |
DE60305676T2 (de) | 2007-05-16 |
US7028097B2 (en) | 2006-04-11 |
WO2003084149A2 (en) | 2003-10-09 |
EP1491003A2 (en) | 2004-12-29 |
CN1656742A (zh) | 2005-08-17 |
US20030188006A1 (en) | 2003-10-02 |
TWI309933B (en) | 2009-05-11 |
ATE328426T1 (de) | 200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97833C (zh) | 具有动态信道接入管理的无线局域网 | |
Gast |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The definitive guide | |
US9154935B2 (en) |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bridging adaptor | |
US1038303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with network topology visualizer | |
LaMaire et al. | Wireless LANs and mobile networking: standar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 |
US697044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 propagating information in ad-hoc peer-to-peer networks | |
US8917671B2 (en) | Multi-tier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with a secure network discovery protocol | |
RU2524567C2 (ru) | Улучшен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сервиса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 |
EP1712063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ation of data transfer between networked devices | |
US8116336B2 (en) | Distributed IP address assignment protocol for a multi-hop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
US20060165078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wing and preventing wireless devices to transmit wireless signals | |
KR20040047656A (ko) | 802.11 네트워크용 원시 wi-fi 아키텍쳐 | |
KR20120028982A (ko) | Ieee 802.11 무선 근거리 통신망 에서의 연속 그룹 소유권 | |
PT1400031E (pt) | Menu de descoberta de rede ad hoc | |
WO2013052865A1 (en) | Associating wi-fi stations with an access point in a multi-access point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
KR20100103639A (ko) | 다중 무선 네트워크에 동시 액세스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Neupane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ireless Star Networks Implemented with Current Wireless Protocols | |
Cisco | Advanced Configuration on Mac OS 9.x | |
Cisco | Chapter 5 - Advanced Configuration | |
CN117528844A (zh) | 网络隔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Mumford | A long range view of short range wireless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1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