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3973C - 脚手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脚手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3973C
CN100393973C CNB2005101378174A CN200510137817A CN100393973C CN 100393973 C CN100393973 C CN 100393973C CN B2005101378174 A CNB2005101378174 A CN B2005101378174A CN 200510137817 A CN200510137817 A CN 200510137817A CN 100393973 C CN100393973 C CN 1003939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e rail
face
connecting portion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78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4389A (zh
Inventor
韩龙燮
郭泰玉
金昌熙
权纯成
李纯宰
秋教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ha Oce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4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4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39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39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04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for obtaining ultra-pure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048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 by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手架系统,设置支承板,以在安装设备时,防止异物落在设备上。该系统包括: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连接板支架或导轨,板支架设在脚手架支柱上并支承该支承板;支承该支承板的多个框架;把框架连接在板支架上的框架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板支架,包括在其一侧面以垂直端面突出形成并包括贯通形成的插入固定孔的侧端面接合部和在其一侧面以平面突出形成并包括贯通形成的滑动固定孔的下侧平面接合部;框架,形成有:插入该插入固定孔的插入部;滑动固定部,另一侧贯穿滑动固定孔;导向部,固定于另一侧面并引导滑动固定部移动。该系统在结合框架和板支架时,无需另外工具就可结合或拆除,作业容易,时间短。

Description

脚手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手架系统,特别涉及通过改进支承板的结构而容易结合以及解除的脚手架系统,设置上述支承板,是为了在安装一些设备时,防止异物掉落在设备上以及作业的便利。
背景技术
通常,液化天然气是将以甲烷(methane)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冷却到极低温的状态,减少了其体积,这种液化天然气中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液化气。另外,输送液化天然气的输送线根据储存液化天然气的油罐的隔热方式可分为独立型和隔膜型。
上述输送线的液化天然气储存容器为了内部的隔热而使设在其内壁的隔膜很薄,而使其设置高度很高。因此,在进行上述储存容器及周边设备的设置作业时,以防止异物掉落或接触到上述隔膜的方式形成脚手架系统,进行作业。这种一般的脚手架系统如图1所示。
图1为一般的脚手架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进行用于储存液化天然气的储存容器1的作业中所使用的脚手架系统,在其两侧末端的左右两角和中间部分分别设有脚手架支柱2。各脚手架支柱用于安装用作作业者的作业及移动空间的支承板5,上述支承板5由连接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上的板支架4支承。另外,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上,还设有作业者移动或进行作业时引导空间并支承作业者的导轨3。上述导轨3在能够向上述支承板5的上侧引导或支承作业者的高度,分别固定在两端相邻的脚手架支柱2上。
图2的(a)和(b)为表示现有技术的脚手架系统的支承板下面的仰视图及I-I线剖面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上述板支架4在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架2上,支承上述支承板5。为此,在上述一侧和另一侧的板支架4之间,连接固定有用于支承位于上侧的支承板5的多个框架6。
此时,在上述框架6的末端形成有接合部6a,接合部6a的前面和两侧面开放,而且在上面和下面分别形成连接孔6b,整体形状呈“
Figure C20051013781700071
”字形。另外,在上述板支架4的与上述框架6紧密接触的一侧面形成与上述接合部6a接合的连接部4a。上述连接部4a构成为,其前面和两侧面形成端面,而上面和下面开放。
因此,使上述框架6紧密接触在上述板支架4的一侧面,以便上述连接部4a能够设置在上述框架6的接合部6a的开放的内侧。并且,在形成于上述接合部6a前面的接合孔插入锥形键(taper key)7a,并且使上述锥形键7a通过上述连接部4a的开放的上面和下面,从上述接合部6a的下面突出。从而,通过上述锥形键7a固定上述连接部4a和接合部6a,上述框架6被固定在上述板支架4上。
图3的(a)和(b)为图1的A部分及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是在现有技术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上连接有板支架4或导轨3的状态。
如图3所示,现有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的外周面,焊接有用于连接上述导轨3或板支架4的连接铁块2a。
上述连接铁块2a为呈“
Figure C20051013781700072
”字形折弯的部件,其两端部焊接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上。从而形成由上述连接铁块2a及上述脚手架支柱2包围、且上侧和下侧开放的通孔2b。
如图3的(a)所示,上述连接铁块2a可设置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的一侧,或者如图3的(b)所示,可分别设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的前面和后面及两侧。
另外,在上述导轨3或上述板支架4的两侧末端,形成有分别在其上侧呈平面的上部面板3a、4a和与上述上部面板3a、4a相对置的下部面板3b、4b,而其前面开放。另外,在上述上部面板3a、4a及上述下部面板3b、4b上分别有形成在同一条直线上贯通的插入孔3c、4c。
另外,上述脚手架支柱的连接铁块在这样的状态下,即配置成使上述导轨3或上述板支架4的上部面板3a、4a和下部面板3b、4b的插入孔3c、4c分别位于上述通孔2b的上、下侧,锥形键7b、7c被插入上述通孔2b及上述插入孔3c、4c。
先使上述锥形键7b、7c的下侧,从上述上部面板3a、4a的插入孔3c、4c插入并贯通上述通孔2b,然后使其通过上述下部面板3b、4b的插入孔3c、4c突出,从而固定上述脚手架支柱2和上述导轨3或上述板支架4。
为此,上述锥形键7b、7c的一侧呈垂直端面,而另一侧形成为倾斜面,从而随着靠近下侧,宽度逐渐变窄。
但是,由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脚手架系统构成为,用于连接上述框架和板支架的框架连接装置是通过具有另外分离的结构的锥形键而被固定,因此在上述锥形键丢失或数量不足时,难以进行作业,需要采取其他对策。另外,在现有的脚手架系统中,多个导轨或板支架不容易连接,而且为了另外设置网等,还需要另外的连接装置。还有,在现有脚手架系统中,用于连接上述板支架或导轨的连接铁块焊接在上述脚手架支柱上,因此不能改变安装高度,而且还应该把连接铁块焊接在与其他脚手架支柱相同的高度上,因此作业并不容易。另外,因为进行焊接,上述脚手架支柱及板支架或导轨的连接部受热损伤而有可能产生变色或生锈等现象,所以存在需要涂色的不便之处。另外,现有脚手架系统存在如下问题:因为上述脚手架支柱与导轨,或与板支架之间的连接不牢固,所以上述锥形键受振动或外力的作用而有可能脱离或松动,从而上述导轨或板支架有可能从上述脚手架支柱脱离,产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脚手架系统:通过使板支架和框架在各自的主体上一体形成连接装置,以便于管理,能够调节板支架或导轨的设置位置,并且能够设置多个板支架或导轨,在上述脚手架支柱上能够牢固地固定上述板支架或导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脚手架系统为包含支承板的脚手架系统,上述支承板由固定于地面的脚手架支柱支承而形成作业者的移动及作业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板支架或为了作业者的安全而设置的导轨,上述板支架设在脚手架支柱上并用于支承上述支承板;用于支承上述支承板的多个框架;用于把上述框架连接在上述板支架上的框架连接装置;上述框架连接装置由下列部分构成:板支架,由侧端面接合部和下侧平面接合部构成,上述侧端面接合部在其一侧面,以垂直端面突出形成,并包括贯通形成的插入固定孔,而下侧平面接合部在其一侧面以平面突出形成,并包括贯通形成的滑动固定孔;框架,形成有如下部分:插入上述插入固定孔的插入部;滑动固定部,在另一侧面贯穿上述滑动固定孔;导向部,固定结合于另一侧面并引导上述滑动固定部上下移动。
上述插入部从末端的规定部分开始,其厚度变薄,从而在一侧面形成倾斜面。并且,上述滑动固定部包括:把手,在上侧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垂直移动端面,向上述把手的下侧延长而形成垂直端面。
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上部支柱连接部,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的两侧外周面,而且包括在指向水平方向的端面贯通形成的上部板支架连接口;下部支柱连接部,与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隔开一定间隔并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的两侧外周面,而且包括在指向水平方向的端面贯通形成有下部板支架连接口;上述板支架包括:上面固定部,在上述板支架的上面向上侧突出,并且在端面形成有与上述上部板支架连接口重合的上面固定口;下面固定部,在上述板支架的下面向下侧突出,并且在其端面形成有与上述下部板支架连接口重合的下面固定口,并且上述板支架优选设置在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和下部支柱连接部之间隔开的空间内。
而且,上述板支架在其一侧面包括形成有板支架支柱连接口的板支架支柱连接部,板支架支柱连接口贯通形成于以规定的宽度和长度向一侧方向突出的端面。另外,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和下部支柱连接部从水平端面分别向上侧或下侧对角方向端面延长,并且在上述对角指向端面上贯通形成连接支柱的支柱连接口。另外,还可以包括端面延长支柱连接部,其分别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柱外周面的前方和后方,而且从上述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外周面的端面指向上侧对角、下侧对角及水平方向的各端面分开延长地形成,在上述各端面中分别贯通形成有端面延长支柱连接口,以便连接上述支柱。
另外,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滑动移动部,其内侧上下贯通形成,并且上述脚手架支柱插入其中,从而该滑动移动部在上述脚手架支柱在外周面上滑动并上下移动;多个上述滑动固定部,贯穿上述滑动移动部的外周面并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从而将上述滑动移动部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柱上;上部面板,在上述滑动移动部的外周面,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下部面板,在上述上部面板的下侧隔开一定距离,并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面板通孔,分别在上述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的平面贯通形成。在此,上述板支架为具有规定形状的平面,在其末端形成有接合部,上述接合部形成有与上述面板通孔重合的接合孔并插入固定于上述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之间。另外,上述导轨为具有规定形状的平面,在其末端形成有接合部,上述接合部形成有与上述面板通孔重合的接合孔并插入固定于上述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之间。
另外,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包括固定在固定于地面的脚手架支柱外周面的下部连接铁块和上部面板,上述上部面板覆盖上述下部连接铁块的上面,并且形成有从上侧向下侧贯穿的通孔;接合部,分别形成于连接在上述脚手架支柱上的导轨的两侧末端,而且形成有上面板和下面板,上述上面板和下面板分别形成有与上述通孔重合的插入孔,且上述上面板由上述上部面板支承,而上述下面板支承上述下部连接铁块的下面;锥形键,贯通插入上述通孔和插入孔,从而固定上述接合部和连接部。
与此同时,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固定于固定在地面的脚手架支架的外周面,并且其前面开放而内侧形成空间,在其上面和下面形成有通孔;接合部,插入上述连接部的内侧,并在其上面和下面形成有与上述通孔重合的插入孔;锥形键,贯通插入上述通孔和插入孔,从而固定上述接合部和连接部。在此,上述连接部的剖面成“
Figure C20051013781700101
”字形状。另外,上述接合部可形成为,在其前面形成为垂直端面的四角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普通脚手架系统立体图;
图2的(a)和(b)为表示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脚手架系统的支承板下面的仰视图及I-I线剖面的放大图;
图3的(a)和(b)为图1的A部分及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框架连接装置的一侧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结合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框架的板支架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框架一端的立体图;
图7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8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板支架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一体型连接装置的结合关系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一体型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3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关系的剖面图及立体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5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关系的剖面图及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框架        11:框架主体
12:插入部       13:滑动固定部
13a:把手        13b:垂直移动端面
14:导向部       20:板支架
21:板支架主体   22:侧端面接合部
22a:插入固定孔  23:下侧平面接合部
23a:滑动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4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框架连接装置的一侧连接关系的立体图。另外,图5为表示结合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框架的板支架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框架一端的立体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框架10连接并固定于板支架20上,其中,框架主体11被制作成长方形或其他形状,支承上侧支承板(图1或图2所示的5)。
如图5所示,上述板支架20包括:呈长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板支架主体21;侧端面接合部22,从上述板支架主体21的一侧面突出形成并构成垂直端面;下侧平面接合部23,从上述板支架主体21的一侧面向下侧突出而形成一定平面。
在此,上述侧端面接合部22从上述板支架主体21的一侧面突出形成,而且在与上述板支架主体21连接的端面,贯穿形成有用于供后述框架10的插入部12插入的插入固定孔22a。此时,上述侧端面接合部22的宽度可以形成为与上述框架主体11的高度相等。
另外,上述下侧平面接合部23从上述板支架主体21的一侧面突出形成并与上述侧端面接合部22的下部连接。另外,在上述下侧平面接合部23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供后述框架10的滑动固定部13插入的滑动固定孔23a。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上述框架主体11的一侧面突出形成有插入部12。而上述插入部12优选形成为具有规定厚度和宽度,而且在其末端的一定部分形成有厚度减小的规定倾斜面。
另外,在上述框架主体11的另一侧面,形成有导向部14,导向部14引导并支承插入上述板支架20的滑动固定孔23a中的滑动固定部13。另外,上述滑动固定部13形成为“
Figure C20051013781700131
”字形状,而且具有形成上端部的把手13a和垂直移动端面13b,垂直移动端面13b在上述把手13a的下端部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
另外,上述导向部14固定于上述框架主体11的另一侧面。此时,上述导向部14的两个末端固定在上述框架主体11上,而中间部与上述框架主体11的另一侧面隔开一定距离。另外,在上述导向部14的中间部和上述框架主体11之间的空间内,插入上述滑动固定部13的垂直移动端面13b,从而固定上述框架主体11和上述板支架2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脚手架系统中,上述框架10的插入部12插入到上述侧端面接合部22的插入固定孔22a中。此时,如果上述框架10的滑动固定部13的垂直移动端面13b和上述板支架20的下侧平面接合部23的滑动固定孔23a重合,则上述框架主体11的前端便被设置在上述下侧平面接合部23上。
另外,如果上述插入部12插入上述插入固定孔22a,则因为插入部12的厚度增加一侧和上述插入固定孔22a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增加结合力。
另外,如果上述滑动固定部13的垂直移动端面13b和上述滑动固定孔23a重合,则使用者利用上述滑动固定部13的把手13a使上述垂直移动端面13b下降,并使其贯穿上述滑动固定孔23a。
因此,通过上述插入部12和侧端面接合部22结合,以及滑动固定部13和下侧平面接合部23的结合,上述框架10结合在上述板支架20上。
图7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关系的立体图,另外,图8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正面图及侧面图,而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板支架的立体图。
参照图7至图9所示,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120由以下部分构成: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和下部支柱连接部122,分别固定在固定于地面上的脚手架支柱110的外周面两侧;端面延长支柱连接部123,在上述脚手架支柱110的外周面,分别固定在正面和后方。
在此,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121由以下部分形成: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110外周面上的水平面;上侧对角指向面,从上述水平端面的一定长度开始向上侧对角方向延长而形成。另外,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在上述水平端面的一侧形成有连接上述板支架130的上部板支架连接口121a。另外,在上述上侧对角指向面的一侧形成有上部支柱连接口121b,能够在上述上部支柱连接口121b上连接支柱140来设置网等。
另外,上述下部支柱连接部122在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121的下侧隔开一定距离设置,而且由以下部分形成: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110的外周面上的水平端面和下侧对角指向面;下侧对角指向面,从上述水平端面的一定长度开始向下侧对角方向延长而形成。另外,上述下部支柱连接部122在上述水平端面的一侧形成有连接上述板支架130的下部板支架连接口122a,而在上述下侧对角指向面形成有连接上述支柱140的下部支柱连接口122b。
另外,上述端面延长支柱连接部123在上述脚手架支柱110的正面和后方分别固定在脚手架支柱110的外周面上。另外,上述端面延长支柱连接部123包括:在具备一定面积的垂直端面沿着上侧并朝向对角方向的上侧指向支柱连接面123a;在上述垂直端面沿着水平方向延长形成的水平指向支柱连接面123b;在上述垂直端面沿着下侧方向并朝向对角方向的下侧指向支柱连接面123c。
这里,上述上侧指向支柱连接面123a、水平指向支柱连接面123b及下侧指向支柱连接面123c,分别由在上述垂直端面延长地形成并朝向对角方向的端面形成。并且,上述水平指向支柱连接面123c在上述垂直端面沿着水平方向延长,在相应端面123a、123b、123c上,分别形成有用于连接支柱140的端面延长支柱连接口123d。
另外,上述板支架130由内侧为空的四角形端面形成,在其上面形成有上面固定部131,上面固定部131形成为“
Figure C20051013781700141
”字形,且其平面固定于上述板支架130的上面,而垂直端面向上侧突出。另外,在上述板支架130的下面形成有下面固定部132,下面固定部132呈“
Figure C20051013781700151
”字形,且其平面固定于上述下面,而垂直端面向下侧突出。
上述上面固定部131和下面固定部132分别形成有上面固定口131a和下面固定口132a,该上面固定口131a和下面固定口132a与分别形成在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和下部支柱连接部122上的上部板支架连接口121a和下部板支架连接口122a重合。
另外,在上述板支架130的一侧面,形成有板支架支柱连接部133,板支架支柱连接部133向一侧方向突出一定长度,而且在其端面形成有连接支柱140的板支架支柱连接口133a。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脚手架系统中,在上述脚手架支柱110的两侧,在分别固定在上侧和下侧的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和下部支柱连接部122之间隔开的空间,分别设有板支架130。此时,上述板支架130被设置成,分别在其一侧面突出的板支架支柱连接部133分别指向脚手架支柱110的外侧。即,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架110一侧的板支架130被固定成,使得上面固定部131位于上侧,而固定于另一侧的板支架130旋转设置,以使下面固定部132位于上侧。
另外,在上述板支架130上面形成的上面固定部131的上面固定口131a与上部支柱连接部121的上部板支架连接口121a重合,而在上述板支架130下面形成的下面固定部132的下面固定口132a与上述下部支柱连接部122的下部板支架连接口122a重合。另外,板支架接合部件124插入重合的相应连接口,从而将上述板支架130固定于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和下部支柱连接部122。因此,在上述脚手架支柱110的外周面固定多个板支架130。在此,上述板支架接合部件124优选用螺栓和螺钉把板支架130和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及下部支柱连接部122固定。
另外,使分别在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和下部支柱连接部122的倾斜指向的倾斜面形成的上部支柱连接口121b和下部支柱连接口122b,与在支柱140的末端形成的接合口141重合,把支柱接合部件142插入重合的接合口141和上、下部连接口中并进行固定,从而在上述上部及下部支柱连接部121、122,向上侧或下侧对角方向分别连接支柱140。
另外,在分别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110两侧的两侧上述板支架130上,使指向上述脚手架支柱110外侧的板支架支柱连接部133的板支架支柱连接口133a和上述支柱140的接合口141重合,并利用支柱结合部件142连接支柱140和板支架130。从而在脚手架支柱110的两侧,沿着水平方向连接支柱140。
与此同时,在前方和后方,在上述端面延长支柱连接部123的朝向上侧、水平方向及下侧的相应支柱连接面123a、123b、123c上,分别形成有端面延长支柱连接口123d。另外,在使上述端面延长支柱连接口123d和上述支柱140的接合口141重合之后,插入支柱结合部件142并进行固定,从而在上述脚手架支柱110的前面和后方,沿着上侧和下侧的对角方向及水平方向连接支柱140。
在此,上述支柱结合部件142优选用螺栓和螺钉把支柱140连接在上述端面延长支柱连接部123、上部支柱连接部121及下部支柱连接部122上。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一体型连接装置的结合关系的立体图,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一体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参照图10及图11,滑动移动部221的内侧上下贯通,并且使脚手架支柱210插入其中,从而滑动移动部221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10的外周面上上下移动;上部面板222在上述滑动移动部221的外周面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下部面板223在上述上部面板222的下侧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另外,面板通孔224分别贯穿形成于上述上部面板222和下部面板223的平面上。在此,上部面板222和下部面板223为一对,在上述滑动移动部221的外周面形成多个上部面板222和下部面板223。
另外,在上述面板接合孔224中插入结合部件225,由此固定后述板支架230或导轨240的接合部231、241。另外,在上述滑动移动部221的外周面,贯穿结合有滑动固定部226,从而把上述滑动移动部221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10的外周面上。
另外,连接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架210上的导轨240或板支架230的前端,分别形成有接合部231、241。上述接合部231、241形成为:具有相当于上述上部面板222与下部面板223之间隔开间隔的厚度,且与各面板的面积重合的规定形状的平面。另外,在上述接合部231、241的平面形成有与上述面板通孔224重合的接合孔232、242。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向脚手架支柱210的上侧末端内侧的通孔插入滑动移动部221。然后,使上述滑动移动部221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10的外周面滑动移动,并且,利用设在上述滑动移动部221规定的位置外周面上的多个滑动固定部226,使上述滑动移动部221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210的外周面。
在此,上述多个滑动固定部226贯穿上述滑动移动部221的外周面,并紧贴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10的外周面上,从而在各个方向上,将上述滑动移动部221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210的外周面。
另外,把在上述板支架230或导轨240的前端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的接合部231、241,插入到上述上部面板222与下部面板223之间的隔开空间内,从而将上述接合部231、241的下面设在上述下部面板223的上面。此时,使上述接合部231、241的贯穿平面而形成的接合孔232、242与分别形成在上述上部面板222和下部面板223上的面板通孔224重合。
因此,如上所述,如果上述接合部231、241设置在上述上部面板222和下部面板223之间,则使上述结合部件225插入形成于上述上部面板222上的面板通孔224并贯穿上述接合孔232、242,然后贯穿上述下部面板223的面板通孔224并向下侧突出。
如上所述,通过把上述板支架230及导轨240分别连接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柱210上,可以根据作业环境来调节支承板等结构的高度。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而图13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关系的剖面图及立体图。
参照图12或图13,连接部320的前面和一侧面开放。另外,接合部350插入形成于上述连接部320内侧的空间而被支承。另外,上述接合部350分别形成于导轨340两侧的末端并插入上述连接部320,支承上述导轨340。
在上述连接部320的上部面板321和下部面板322,分别形成有贯穿平面的通孔323。此时,上述下部面板322的上面与上述接合部350的下面紧密接触。与此同时,上述上部面板321的下面优选配置成与接合部350的上面紧密接触或靠近。另外,上述连接部320的侧面面板324连接上述上部面板321和上述下部面板322的一个侧面。因此,上述侧面面板324的内侧面与上述接合部350的外侧面紧密接触。
另外,上述接合部350的前面形成垂直端面,而且在上述垂直端面分别折弯而形成上面351和下面352。另外,在上述上面351和下面352分别形成插入孔353。即,上述接合部350形成有前面、上面351及下面352,并形成为两侧面开放的四角形。
另外,锥形键360的一侧面形成垂直端面,而另一侧面以一定的倾斜角形成,以使随着靠近下侧,宽度变得越窄。具有这种结构的上述锥形键360贯通插入上述通孔323及插入孔353,固定上述连接部320和接合部350。
具有上述结构的脚手架系统的组装过程如下:上述接合部350通过上述连接部320的开放的前面或一个侧面插入上述连接部320的内侧空间。
另外,上述接合部350在插入上述连接部320时,向下方的移动受到上述下部面板322的限制,而向一侧方向的移动受到上述侧面面板324的限制。因此,当上述接合部350插入时,如果紧贴着上述下部面板322及侧面面板324,则形成于上述连接部320的通孔323和形成于上述接合部350的插入孔353重合。
另外,如上所述,如果上述通孔323及插入孔353重合,则上述锥形键360通过上述上部面板321的通孔323贯穿分别形成于上述接合部350的上面351和下面352的插入孔353,并且通过上述下部面板322的通孔323向下侧突出。
因此,通过固定上述连接部320和接合部350的固定,导轨340被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柱310上。
即,本发明的上述连接部320的前面及一侧面开放,上述接合部350形成为四角形并插入上述连接部320,从而增加了上述连接部320和接合部350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增加了上述连接部320和接合部350之间的固定力。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结合状态的立体图,而图15的(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的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的结合关系的剖面图及立体图。
参照图14和图15,连接部420固定于脚手架支柱410并支承导轨440,导轨440结合在上述脚手架支柱410上而引导作业者的移动及作业空间。另外,上述连接部420的上部面板421罩在下部连接铁块422的上面,并包括贯穿平面而形成的通孔423。并且,下部连接铁块422形成为四角形或其他形状,其里面是空的且下面开放。
另外,上述接合部450分别形成于上述导轨440的两侧末端,其中下面板452紧贴着上述下部连接铁块422的下侧而被支承而且还形成有与上述通孔423重合的插入孔453。另外,上面板451优先紧贴或靠近上述连接部420的上部面板421的上面,而且还形成有与上述通孔423重合的插入孔453。另外,在上述上面板451和下面板452之间的一侧,形成有侧面面板454。
在此,上述接合部450形成有由上述上面板451、下面板452及侧面面板454围绕而形成的空间,上述连接部420插入上述空间。
另外,上述锥形键460的一侧面形成垂直端面,而另一侧端面以一定倾斜角形成,以使越靠近下侧,侧面宽度变得越窄,并且贯通插入上述上部面板421的通孔423和分别形成于上述上面板451及下面板452的插入孔453,由此将上述接合部450固定于上述连接部420。
具有上述结构的脚手架系统的组装过程如下:在上述接合部450,在上面板451、下面板452及侧面面板454之间的空间设置上述连接部420。
此时,上述连接部420在插入上述接合部450时,向下方的移动受到下面板452的限制,而向侧面方向的移动受到上述侧面面板454的限制。因此,在上述连接部420插入时,如果紧贴着上述下面板452及侧面面板454,则形成于上述接合部450的插入孔453和形成于上述连接部420的通孔423重合。
由此,当上述通孔423和插入孔453重合时,将上述锥形键460插入上述上面板451的插入孔453。此时,上述锥形键460在插入到上述上面板451的插入孔453中之后,贯穿上述上部面板421和下部连接铁块422的通孔423,并通过上述下面板452的插入孔453而向下侧突出。
因此,上述锥形键460在厚度比上述上面板451和下面板452的插入孔453和上述上部面板421的通孔423的直径大的位置停止插入,并通过此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固定住,从而固定上述接合部450和连接部420。
即,与通过与上面板451之间的摩擦力固定锥形键460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上部面板421固定于下部连接铁块422的上面,并形成具有能够与上述锥形键460产生摩擦力而进行固定的直径的通孔423,通过通孔和插入孔产生摩擦力,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锥形键460的固定力。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面说明的实施例和附图,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具有公知常识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变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脚手架系统将贯通插入分别突出形成在一侧和另一侧板支架上的垂直端面和一定平面而被固定的连接装置,分别一体形成在上述框架的两侧末端,从而在结合框架和板支架时,无需另外的工具,便可结合和拆卸,其作业容易,缩短了作业时间。而且不仅可以连接多个板支架向相同方向移动,而且可以利用上部及下部凸缘支承和安装。另外,在脚手架支柱的外周面,能够在各方向上沿着上侧、下侧对角方向及水平方向同时连接支柱,或者以脚手架支柱为中心连接板支架,从而将板支架固定于脚手架支柱,而且上部及下部支柱连接部指向对角方向并分别形成在上部及下部凸缘的上面和下面,由此在无需其他结构,就能同时连接板支架和支柱,缩短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成本。与此同时,因为板支架和导轨沿着脚手架支柱的外周面滑动,并且固定在作业者所希望的位置,从而可以根据作业环境的变化而调节被连接固定在上述连接装置上的板支架和导轨的位置,因此容易安装脚手架系统。并且,在分离上述导轨的接合部之后,该接合部在进行作业之前安装在导轨的末端,由于无需另外焊接,因此也无需另外增加在导轨和接合部之间的结合部分进行的涂色作业,从而降低成本。另外,采用柔软的挠性连接部件来连接多个固定部件,上述固定部件分别连接和固定上述导轨、接合部及连接部,因此便于保管,在使用时,可以给作业者提供便利。另外,在上部及下部凸缘之间插入接合部,从而在连接部和接合部之间整体上形成接触及支承面积,从而能够防止连接部和接合部受外力及振动所产生摇晃或脱离,从而能够预先防止安全事故。另外,上部及下部凸缘分开地结合在脚手架支柱上,因此即使在固定导轨之后,通过拆卸分开的凸缘的连接部件,使连接部上下移动,也能够调整导轨的水平状态,便于操作,能够缩短作业时间。不仅如此,使分别形成于固定在脚手架支柱的连接部和导轨的接合部上的通孔和插入孔重合,并且通过在上部面板的通孔和上面板插入孔产生的摩擦力,产生用于固定锥形键的作用力,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上述锥形键的固定力,即使产生有外部作用力或振动,锥形键也不会脱离而仍能保持固定状态。并且,连接部和接合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在固定时,不会因外力或振动而左右旋转,提高了导轨的安全性,能够预防安全事故。

Claims (14)

1.一种包括支承板的脚手架系统,上述支承板由固定于地面的脚手架支柱支承而形成作业者的移动及作业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板支架或为了作业者的安全而设置的导轨,上述板支架设在脚手架支柱上并用于支承上述支承板;
用于支承上述支承板的多个框架;
用于把上述框架连接在上述板支架上的框架连接装置;
上述框架连接装置由下列部分构成:
板支架,由侧端面接合部和下侧平面接合部构成,上述侧端面接合部在上述板支架的一侧面以垂直端面突出形成,并包括贯通形成的插入固定孔,而下侧平面接合部在上述支架的一侧面以平面突出形成,并包括贯通形成的滑动固定孔;
框架,形成有如下部分:插入上述插入固定孔的插入部;滑动固定部,在另一侧面贯穿上述滑动固定孔;导向部,固定结合于另一侧面并引导上述滑动固定部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部从末端的一定部分开始,其厚度变薄,从而在一侧面形成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固定部包括:把手,在上侧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垂直移动端面,向上述把手的下侧延长而形成垂直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上部支柱连接部,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的两侧外周面,并且包括在指向水平方向的端面贯通形成的上部板支架连接口;
下部支柱连接部,与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隔开一定间隔并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的两侧外周面,并且包括在指向水平方向的端面贯通形成的下部板支架连接口;
上述板支架包括:上面固定部,在上述板支架的上面向上侧突出,并且在端面形成有与上述上部板支架连接口重合的上面固定口;下面固定部,在上述板支架的下面向下侧突出,并且在其端面形成有与上述下部板支架连接口重合的下面固定口,
上述板支架设置在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和下部支柱连接部之间隔开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支架在其一侧面包括形成有板支架支柱连接口的板支架支柱连接部,上述板支架支柱连接口贯通形成于以规定宽度和长度向一侧方向突出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支柱连接部和下部支柱连接部从水平端面分别向上侧或下侧对角方向的端面延长,而且在上述对角指向端面上贯通形成连接支柱的支柱连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端面延长支柱连接部,其分别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柱外周面的前方和后方,而且从上述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外周面的端面指向上侧对角、下侧对角及水平方向的各端面分开延长地形成,在上述各端面中分别贯通形成有端面延长支柱连接口,以便连接上述支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滑动移动部,其内侧上下贯通形成,并且上述脚手架支柱插入其中,从而该滑动移动部在上述脚手架支柱的外周面上滑动并上下移动;
多个上述滑动固定部,贯穿上述滑动移动部的外周面并固定于上述脚手架支柱,从而将上述滑动移动部固定在上述脚手架支柱上;
上部面板,在上述滑动移动部的外周面,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
下部面板,在上述上部面板的下侧隔开一定距离,并由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成;
面板通孔,分别贯通形成在上述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的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支架为具有规定形状的平面,在其末端形成有接合部,上述接合部形成有与上述面板通孔重合的接合孔并插入固定于上述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轨为具有规定形状的平面,在其末端形成有接合部,上述接合部形成有与上述面板通孔重合的接合孔并插入固定于上述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包括固定在固定于地面的脚手架支柱外周面上的下部连接铁块,和上部面板,上述上部面板覆盖上述下部连接铁块的上面,并且形成有从上侧向下侧贯穿的通孔;
接合部,分别形成于连接在上述脚手架支柱上的导轨两侧末端,并且形成有上面板和下面板,该上面板和下面板分别形成有与上述通孔重合的插入孔,上述上面板由上述上部面板支承,且上述下面板支承上述下部连接铁块的下面;
锥形键,贯通插入上述通孔和插入孔,从而固定上述接合部和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脚手架支柱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固定于固定在地面的脚手架支架的外周面,并且其前面开放而内侧形成空间,在其上面和下面形成有通孔;
接合部,插入上述连接部的内侧,并在其上面和下面形成有与上述通孔重合的插入孔;
锥形键,贯通插入上述通孔和插入孔,从而固定上述接合部和连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的剖面成“ㄈ”字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脚手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部形成为,在其前面形成为垂直端面的四角形。
CNB2005101378174A 2005-03-15 2005-12-31 脚手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9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21422 2005-03-15
KR1020050021423 2005-03-15
KR1020050021422A KR100598071B1 (ko) 2005-03-15 2005-03-15 가이드레일의 연결장치
KR1020050033717 2005-04-22
KR1020050033716 2005-04-22
KR1020050033714 2005-04-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4389A CN1834389A (zh) 2006-09-20
CN100393973C true CN100393973C (zh) 2008-06-11

Family

ID=3700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78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973C (zh) 2005-03-15 2005-12-31 脚手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98071B1 (zh)
CN (1) CN10039397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9884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脚手架夹具
CN111622480A (zh) * 2020-05-31 2020-09-04 邹龙龙 一种电力工程用具有防滑结构的脚手架定位装置
CN114313152B (zh) * 2022-01-24 2023-04-1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作业平台装置
CN114412217A (zh) * 2022-03-08 2022-04-29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拆除用自行装配式防坠物棚及其装配使用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64A (zh) * 1988-12-28 1990-07-11 小野辰雄 连接支承体的方法和支撑系统
CN2120841U (zh) * 1992-05-22 1992-11-04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第三建筑安装公司 高层建筑附板式升降脚手架
CN2126861Y (zh) * 1992-07-30 1993-02-10 沈海晏 反吊式滑套升降脚手架
JP2002371708A (ja) * 2001-06-19 2002-12-26 Yuhara Corporation:Kk くさび式固定具
CN1397702A (zh) * 2002-08-21 2003-02-19 李志华 插接式脚手架组件
CN2567291Y (zh) * 2002-07-24 2003-08-20 谭锦泉 一种脚手架
WO2004051030A1 (es) * 2002-12-02 2004-06-17 Ingenieria De Encofrados Y Servicios S.L. Andamio de fachada
WO2005085554A1 (en) * 2004-02-27 2005-09-15 Marcegaglia Building S.P.A. Process for the assembly of a scaffolding structure and relative scaffolding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64A (zh) * 1988-12-28 1990-07-11 小野辰雄 连接支承体的方法和支撑系统
CN2120841U (zh) * 1992-05-22 1992-11-04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第三建筑安装公司 高层建筑附板式升降脚手架
CN2126861Y (zh) * 1992-07-30 1993-02-10 沈海晏 反吊式滑套升降脚手架
JP2002371708A (ja) * 2001-06-19 2002-12-26 Yuhara Corporation:Kk くさび式固定具
CN2567291Y (zh) * 2002-07-24 2003-08-20 谭锦泉 一种脚手架
CN1397702A (zh) * 2002-08-21 2003-02-19 李志华 插接式脚手架组件
WO2004051030A1 (es) * 2002-12-02 2004-06-17 Ingenieria De Encofrados Y Servicios S.L. Andamio de fachada
WO2005085554A1 (en) * 2004-02-27 2005-09-15 Marcegaglia Building S.P.A. Process for the assembly of a scaffolding structure and relative scaffolding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98071B1 (ko) 2006-07-07
CN1834389A (zh) 2006-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3973C (zh) 脚手架系统
CN102401943B (zh) 一种光纤托盘盘体及光纤托盘
CN103365361A (zh) 硬盘固定装置
CN205952726U (zh) 新型玻璃门放置架
CN205295960U (zh) 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
CN202453540U (zh) 一种光纤托盘盘体及光纤托盘
CN207048368U (zh) 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
CN217538179U (zh) 一种新型雷亚架结构安全网
CN108221726A (zh) 一种公路隔音板
CN209016500U (zh) 一种防震高压配电柜
CN207987800U (zh) 一种公路隔音板
KR101105345B1 (ko) 변각 기능을 갖는 표지판 고정 어셈블리
CN216976483U (zh) 一种氢气储气井井底装置
CN203600974U (zh) 蓄电装置安装组件
CN105625614A (zh) 一种玻璃幕墙
CN207902278U (zh) 一种汽车侧窗扶手保护结构和汽车侧围内板总成
CN216868062U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撑组件和显示装置
CN218123306U (zh) 一种安全型继电器模块止位隔离件
CN219927860U (zh) 一种车筐转接装置及两轮车
CN209002284U (zh) 一种交流输出铜柱组件固定工装
CN208799705U (zh) 消防车容罐支腿
JP2006257864A (ja) 足場システム
CN211649553U (zh) 一种继电器模块安装支撑紧固架
CN201471098U (zh) 一种气瓶的固定装置
CN201440766U (zh) 一种光端机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8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