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3102C - 用于阴极射线管光栅的动态旋转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阴极射线管光栅的动态旋转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3102C
CN100393102C CNB038239922A CN03823992A CN100393102C CN 100393102 C CN100393102 C CN 100393102C CN B038239922 A CNB038239922 A CN B038239922A CN 03823992 A CN03823992 A CN 03823992A CN 100393102 C CN100393102 C CN 1003931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x component
flux
correct
coil
ray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39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2392A (zh
Inventor
詹姆斯·R·韦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iras Per Pte Ltd LLC
Original Assignee
Genesis Microchi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sis Microchip Inc filed Critical Genesis Microchip Inc
Publication of CN1692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2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31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31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于在一个正弦的或曲折形的偏振系统中使光栅扫描线呈阶梯状和校正光栅扫描线位置的一种方法和装置。通过结合一个旋转“扭转”线圈和一个垂直偏振线圈产生的磁通量,扫描线可以被均匀地间隔并分开直到其结束。因此,由扭转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在由左至右方向扫描时被调整,然后反转极性;而后在从右至左返回扫描时,又被再调整。这个与线性垂直偏转通量结合的受控扭转通量拉直了每条扫描线,然后又使每条扫描线呈阶梯状,从而产生一个被校准的光栅。

Description

用于阴极射线管光栅的动态旋转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A.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生成动态旋转磁场以精确校准显示在阴极射线管上的光栅扫描线的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最关注的是低功率及甚低功率的正弦的、广角及甚广角的偏转系统,以及数字电视(DTV)、高清晰度电视(HDTV)、超高清晰度电视(VHDTV)和其它高分辨率及甚高分辨率的视频显示器。
B.定义
校准(Align)指调节视频图像,使失真特征减到最少,并使显示在阴极射线管上的视频图像成为一幅悦目的画面。
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指管结构、荧光屏、管颈、偏转和控制绕组(包括偏转线圈、旋转线圈及其它线圈)、电子枪。
坐标定位(Coordinate locations)指在阴极射线管表面不连续的物理位置或阴极射线管荧光屏上的物理范围。
校正与驱动电路(Correction and driver circuitry)指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数字-模拟转换器、插值引擎、脉冲宽度调制器、脉冲密度调制器以及加法放大器、振荡器、运算放大器、反相器、比较器或任何其它产生和改善校准信号并同步应用于控制电路以此生成校准视频图像所必需的组成部件。
校正控制信号(Correction control signals)指那些以用于水平控制电路、垂直控制电路、线圈或电子枪电路的方式被组合起来的校正因数信号。
校正因数数据(Correction factor da ta)包括编码数字字节或任何其它格式的数据,如调节标准化变换方程的方程项的乘数,它们代表了在阴极射线管一个特定的物理位置处校准一个视频信号以减少该处失真特征所需要的校准量。校正因数数据可包括取自增益矩阵表格的数据、与电子枪特征有关的数据和/或与阴极射线管的几何特征有关的数据。
校正因数参数(Correction factor parameters)包括阴极射线管的各种几何特征,其中包括水平尺寸、光栅旋转、垂直尺寸、水平中心、垂直中心、枕形失真、垂直线性、梯形失真、会聚等),以及阴极射线管的各种电子枪特征(包括对比度、亮度、发光度、焦距、色彩平衡、色温、电子枪切断装置等。
校正因数信号(Correction factor signals)指已被积分或过滤的数字校准信号。
校准信号(Correction signals)指数字校准信号和校正因数信号。
解码器(Decoder)指一种根据一个或多个数据字节生成电子信号的设备,这些设备可包括PWMs、PDMs、DACs、插值引擎、屏幕显示芯片等。
偏转系统(Reflection yoke)主要由两个线圈组成:一个水平线圈和一个垂直线圈,用以指定穿过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的水平偏转和垂直偏转。在这些线圈中,水平线圈是主要的功耗者,因为它在较高的水平扫描频率下驱动;而垂直线圈在较低的垂直扫描频率下驱动。其它线圈也可以偏转、旋转或重新修整电子束或波束,它们装在偏转系统组件内。
设备(Device)指任何将阴极射线管作为其实现部件的装置。
数字校正信号(Digital correction signals)指那些根据校正因数数据由解码器(如脉冲宽度调制器、脉冲密度调制器、数字-模拟转换器等)生成的信号。
数字监控板(Digital monitor board)指包括了下列一个或多个部分的电路板:垂直控制电路、水平控制电路、电子枪控制电路、校准和驱动电路、逻辑设备、数字-模拟转换器和存储器。数字监控板可包含一个与特定监控器一起使用的真实底盘监控板,一个概念上的底板、一个能够被调节以匹配特定监控板的特征或规格的底板,等。
数字化信号(Digitized signal)指任何具有数字性质的电子信号。
方向(Direction)指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调亮、调暗、调高、调低,等。
离散部位(Discrete locations)可指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的单个像素或者包含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的多个像素。
失真特征(Distortion characteristics)它指任何特定类型失真的量,由阴极射线管上许多不同点测到的失真数据表示。
失真数据(Distortion da ta)是对存在于阴极射线管上的、关于阴极射线管的几何特征和/或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特征的失真量的量度。例如,失真数据可以是对未校准的视频图像或异常的视频信号振幅或增益的测量结果。失真数据可以是对校正因数参数偏离一个想要的数量值的偏差的定量测量。失真数据可以在阴极射线管上的坐标位置处测定。
驱动信号(Driver signals)是用来驱动偏转和控制绕组及阴极射线管电子枪的电子信号。
光栅内部(Internal to raster)指阴极射线管光栅的任一部分或分部,由其在光栅上的位置定义。
存储器(Memory)包含任何想要的存储媒体,包括(但不限于):EEPROMs、RAM、EPROMs、PROMs、ROMs、磁存储器、磁软盘、条形码、串行EEPROMs、闪存等。
非易失电子存储设备(Non-volatile electronic storagedevice)指一个不需要恒定电源就能够存储数据的电存储设备。
图形发生器(Pattern generator)指使测定失真数据成为可能的、能生成视频信号的任何类型的视频发生器。
处理器(Processor)指逻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状态机、微处理器等。
光栅(Raster)指在阴极射线管表面生成的所有或部分水平迹线。
旋转线圈(Rotation coil)指用于旋转阴极射线管内光栅的线圈或绕组。
旋转失真特征(Rotational distortion characteristics)指旋转失真的量,由阴极射线管上许多不同点测到的旋转失真数据表示。
旋转失真数据(Rotational distortion da ta)是对存在于阴极射线管上的、关于阴极射线管的几何特征的旋转失真量的量度。例如,旋转失真数据可以是对阴极射线管上的未校准视频图像的测量结果。旋转失真数据可以是对旋转校正因数参数偏离一个预定数量值的偏差的定量测量。旋转失真数据可以在阴极射线管上的坐标位置处测定。
旋转驱动信号(Rotation driver signals)指与时间有关的模拟信号,通过各种方法生成并同步地加到阴极射线管旋转线圈上,以动态校准阴极射线管光栅显示迹线。
存储磁盘(Storage disk)指用于存储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存储设备,包括磁存储设备(如软盘)、光存储设备、磁带存储设备、光磁存储设备、压缩磁盘等。
可变电阻器(Variable Resistor)指一种能够生成可变电阻值的装置。
视频图像(Video image)指根据视频信号生成的并显现在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的图像。
视频图形(Video pattern)作为图形发生器生成的视频信号的结果显现在阴极射线管光栅上的一种图形的视频图像。
视频信号(Video signal)指被输入阴极射线管电子枪的电子信号。
C.背景技术
今天,几乎所有还在使用的电视机都凭借一种被称为阴极射线管或CRT的、用来显示图像的装置。为了在整个屏幕上显示一幅图像,电视机内的电子线路使用磁偏转线圈(一个使电子束左右移动的水平偏转线圈和一个使电子束上下移动的垂直偏转线圈)以一种“光栅扫描”模式在屏幕上使电子束横向和纵向地移动。图1显示的是在一个传统阴极射线管上的光栅(100)。图中,电子束先描出一条从左到右横跨屏幕的线(102a),然后又快速移回到左侧(104),并在连续向下稍微移动后再描出另一条水平线(102b)。当电子束到达底线右侧(107)时,它又沿线(106)所表示的路线移回到屏幕左上角。当电子束描线(102)时,它是接通的;当电子束回扫线(104)时,它是断开的,使得此时电子束不会在屏幕上留下痕迹。术语“水平回扫”用来指电子束移回到每行的左侧端,而术语“垂直回扫”指电子束从光栅底部向顶部的移动(106)。
然而,在称作正弦或“曲折形”的光栅扫描中,不存在水平回扫(或回描)。因为,如图2A所示,在电子束从左到右的扫描过程中以及从右到左的扫描过程中都能描绘图像。例如,在理想的情形下,电子束从左移到右描绘出线(202),而后向下移动一个间隔“d”,再从右移到左绘制下一条线(204)。遗憾的是,传统的垂直信号放大器只能在垂直偏振线圈中产生线性变化的磁通量。所以,与图2A所示的理想光栅相比,由此导致的曲折形光栅更像图2B所示的那样,表现为失真的光栅。
现有技术中提出过一种使扫描线平行的解决办法。该解决办法利用由阶梯式驱动波驱动的宽带垂直信号放大器使电子束仅在线(202)末端和线(204)起始端之间这个时间“d”内(目前指新的水平消隐时间)在屏幕上向下移。这些方法已被证明是昂贵、缓慢(需要较长的水平消隐时间)、功耗大及不稳定的(在行的起始处生成垂直阻尼振荡),其部分原因在于垂直偏转线圈的高电感。
但是,将这种每行向下倾斜被表征为简单扫描线旋转失真时,就出现了一个简明得多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描述了一种阴极射线管内逐行地动态生成旋转磁通量的方法及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线圈被加入阴极射线管中的偏转系统组件。因此,由该旋转线圈或行扭转线圈(LTC)生成的磁通量启动时是在从左至右的方向上行进,而在从右至左的方向上行进时会转换极性。该反向扭转线圈通量与垂直偏转通量的结合使扫描线呈阶梯状。因此,LTC生成一个附加通量场,该附加通量场与线性垂直通量场结合而产生阶梯状扫描线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形态中,LTC是一个能被行频信号驱动的低电感线圈,以逐行地提供想要的动态补偿。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态中,LTC可被直接加入偏转系统,或以其他方式与该系统紧密耦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描述了曲折形光栅类型阴极射线管中逐行地动态补偿由垂直偏转线圈产生的磁通量的方法。扭转线圈会生成一个与垂直偏转线圈产生的线性垂直通量场反向的通量场,以此生成阶梯状行光栅图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形态中,当光栅扫描在从左至右的方向上扫过时,LTC生成第一变化磁通量;当光栅扫描在从右至左的方向上扫过时,LTC生成第二变化磁通量,该磁通量与垂直偏转通量结合而将扫描线拉直。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一种适于传统阴极射线管(CRT)的传统光栅扫描方式。
图2A表示一种理想的曲折形光栅扫描方式。
图2B表示由于线性改变垂直偏振线圈产生的磁通量而引起的图2A中理想的曲折形光栅的旋转失真。
图3示意表示显示在阴极射线管(CRT)上的光栅、CRT旋转线圈以及相关的信号校正电路。
图4A是表示整个光栅一致旋转的示意图。
图4B是加到旋转线圈上的帧频信号(vertical rate signals)的图示。
图5A示意说明独立旋转阴极射线管光栅下半部的方式。
图5B表示一个典型的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该信号被同步地加上,以独立旋转阴极射线管光栅的底部。
图6A示意性说明本发明可用来独立旋转阴极射线管光栅的上半部的方式。
图6B表示一个典型的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该信号被同步地加上,以独立旋转阴极射线管光栅上半部(如图6A所示)。
图7A示意性说明本发明可用来独立旋转阴极射线管光栅中央的方式。
图7B表示一个典型的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该信号被同步地加上,以独立旋转阴极射线管光栅的中央(如图7A所示)。
图8示意表示本发明中可配置成用来校准典型失真的CRT光栅的方式。
图9是对行扭转线圈(LTC)产生的通量旋转效应的图示。
图10是对结果得到的光栅的图示。
图11是对行扭转线圈中电流的图示。
图12是第一优选实施例和从右至左扫描时的电流通路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优选实施例和从左至右扫描时的电流路径的示意图。
图14是能在任一极性下产生电流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现在,对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的一个例子参照附图加以说明。本发明连同该实施例一起描述,其意图显然不是要将本发明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规定的、可包括在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变更、修改以及等效物。
这里,对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旨在提供一种逐行地动态补偿由垂直偏转线圈生成的磁通量的方法及装置。在一实施例中,一个行扭转线圈(LTC)被用于一个曲折形光栅类型的阴极射线管内逐行地动态补偿由垂直偏转线圈生成的磁通量。因此,由行扭转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启动时是在从左至右的方向上行进,但是当其在从右至左的方向上行进时会转换极性。该反向扭转通量与垂直偏转通量结合拉直了每条扫描线。因此,行扭转线圈产生一个通量场,该通量场与线性垂直通量场结合而产生阶梯状扫描线效应。在某些场合,行扭转线圈是一个被行频信号驱动的低电感旋转线圈,用以在逐行扫描的基础上提供想要的动态补偿。另外,行扭转线圈可与垂直偏转线圈直接结合或以其他方式与它紧密耦合。
图3表示一个阴极射线管(CRT)(300),它包括显示在CRT(300)屏面(304)上的光栅(302)。大量的、复杂的关系存在于阴极射线管图像显示中的各种水平的和垂直的校正因数参数(扫描几何学)之间,这些关系可通过校正因数数据测量并表征来自动校准CRT视频图像。这种校正因数数据可从James R.Webb等人申请的美国专利U.S.Pat.No.5,216,204揭示的内容中获得,所述美国专利申请的题目是“Automatic Precision Video Alignment System”(“自动精密视频校准系统”),描述了用一个图像系统测量CRT失真特征;本申请特别包括其揭示和讲述的全部内容。当失真数据被获得时(如从一个图像系统中获得或从一个增益矩阵表格中导出),这些数据被作为校正因数数据存储在与CRT相关的存储器(例如表征模块306等)或设备监控板电路或其它存储单元中以备检索。接着,如该项美国专利连同1996年4月26日由James R.Webb等人申请的题目为“Screen Mapping of a 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的屏幕变换”)的美国专利U.S.Patent 6,014,168以及1996年1月16日由James R.Webb等人申请的题目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Corrections in a Video Monitor”(“在视频监视器中实施校正的方法及装置”)的美国专利U.S.Patent 5,825,414所揭示的那样,这种校正因数数据被设备电路使用来产生并施加驱动信号;本申请特别包括该两个专利所揭示和讲述的全部内容。如本申请所揭示,这些相同的方法可用来将旋转校正因数数据存储到表征模块(306)中,所属表征模块可被安装到CRT(300)中或由外部电路提供(为简便起见,图中未显示)。一般地,旋转校正因数数据被送到监控板电路(308)并由该电路板作出解释,为已被生成旋转校正因数数据的CRT(300)的各部分生成旋转驱动信号。这些旋转驱动信号随着CRT光栅(302)的生成在整个垂直扫描周期内变化,结果产生一个波形随CRT光栅被扫描而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这个由监控板电路(308)根据旋转校正因数数据生成的、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接着被同步地加到CRT旋转线圈(310)上,来动态校准CRT光栅(302)。
相应地,使用旋转线圈(310),并且将不随时间变化的(DC直流)信号(i1和i2)(在图4B中说明)作用于CRT的旋转线圈(310),CRT光栅(302)可分别如图4A所示的光栅(402)和(404)那样被静态地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这种静态的光栅旋转方法在其有效性方面受到限制,因为该方法不涉及CRT光栅内部的失真。例如,如果光栅(302)上部和下部的迹线互相不平行时,这种静态的光栅旋转方法无法解决校正光栅内部对准的问题。
相应地,如图5至图10说明,根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被扫描CRT光栅的任一迹线都可通过对CRT旋转线圈同步地加上随时间变化的校正信号而旋转。
图5A揭示了通过分别用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506)和(508)(如图5B所示),顺时针(502)或逆时针(504)旋转光栅(302)下半部的方式。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506)和(508)从零开始且没有作用,直到CRT垂直扫描的中途。之后,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506)和(508)的量值平稳增加,一直到扫描结束或光栅底部。如此,当信号(506)加到CRT旋转线圈时,将顺时针旋转光栅(302)下半部;同样地,当信号(508)作用于CRT旋转线圈(310)时,将逆时针旋转光栅(302)下半部。类似地,图6A和图6B揭示了通过分别同步地加上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606)和(608),顺时针(602)或逆时针(604)旋转光栅(302)上半部的方式。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606)和(608)在光栅扫描的起点处于最大量值,而后在光栅的中点平稳变化为零。如此,当旋转驱动信号(606)被加到CRT旋转线圈时,顺时针旋转光栅(302)上半部;当旋转驱动信号(608)被加到CRT旋转线圈(310)时,逆时针旋转光栅(302)上半部。
图7A和图7B揭示了美国专利U.S.Patent 5,896,170中利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也是通过分别加上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706)和(708)(如图7B所示),逆时针(704)或顺时针(702)旋转CRT光栅(302)的中央。随时间变化的旋转驱动信号(706)和(708)在开始和结束时均为零,而在CRT光栅扫描的中点达到最大量值。这样,当旋转驱动信号(706)被加到CRT旋转线圈时,顺时针旋转光栅(302)中央部分;当旋转驱动信号(708)被加到CRT旋转线圈时,逆时针旋转光栅(302)的中央部分。
尽管上述方法和装置都对校正明显存在于传统CRT显示中的旋转失真有帮助,但是没有一个像本发明那样逐行地校正图像的扫描线曲率失真。因此,现在通过一个利用阴极射线管的视频系统来描述本发明,该阴极射线管适合用于视频显示系统(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电视系统)。尽管是通过电视系统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注意本发明可用于任何基于光栅的视频显示系统。
在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CRT(800)包括一个偏转系统(802)。该偏转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垂直偏转线圈(801)和水平偏转线圈(804)以及一个与它紧密耦合的行扭转线圈(806)。该行扭转线圈用于补偿主要由垂直偏转线圈(810)产生的磁通量ΦVERT的作用引起的水平扫描线(102)的光栅旋转失真。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LTC(806)可与水平偏转线圈(804)直接结合,或以其他方式与它紧密耦合,从而采用一种自供电的扭转线圈(806)的形式。通过将扭转线圈(806)紧靠着水平偏转线圈(804)或置于其上的方式,自供电扭转线圈(806)接受所需的功率,通过与水平偏转线圈通量的磁耦合来提供扭转磁通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扭转线圈(806)配置成用来提供一个与垂直偏转线圈(804)产生的线性垂直通量场反向的通量场,用以产生阶梯状扫描线效应。对于这个被称为扭转磁通量ΦTWIST(如图9所示)的反向通量场,当光栅在从左至右的方向上扫描时,它有一个量值为FV的第一分量ΦLR;当光栅在从右至左的方向上扫描时,它有一个极性相反(即ΦRL=-ΦLR)但是量值FV相同(即abs(ΦRL)=abs(ΦLR))的第二分量ΦRL。相应地,每个扭转通量分量(ΦRL和ΦLR)与垂直偏转通量ΦVERT对应的分量(含有一个从左至右扫描时的分量ΦVERT,LR和一个从右至左扫描时的分量ΦVERT,RL)结合,形成一个合成光栅通量Φraster(如图10所示)。具体而言,在从左至右扫描期间,第一分量ΦLR与从左至右扫描时的分量ΦVERT,LR结合,而第二分量ΦRL与从右至左扫描时的分量ΦVERT,RL结合,形成一个合成的光栅通量Φraster。因此,通常当垂直场单调增加时,所提供的反向通量场(即扭转磁通量ΦTWIST)会朝着反方向增加,因此充分维持了所观测扫描线的水平并免除了从左至右扫描期间的旋转失真。在从右至左返回扫描时,扭转磁通量ΦTWIST完全反转,并且被加入到从右至左扫描时的分量ΦVERT,RL中。因此,该合成通量对每行都保持定常,但在每行的末端跳跃式增加,从而提供一个基本无旋转失真的“阶梯式通量”场扫描。
在所述实施例中,行扭转线圈(806)一般是一个仅有几圈(一般大约在30圈以内)的低电感线圈(大约为500微亨的数量级)。这样的结构与大旋转线圈(805)相比显得相当小。典型的大旋转线圈(805)有上百圈绕线和一个大的电感(10毫亨或更多)。这样,本发明的行扭转线圈可被一个高频信号驱动(见图11),以提供所要的逐行动态补偿。
图12和图13描述了一个用于以自供电扭转线圈(902)的形式来实现扭转线圈(806)的扭转电源电路(900),其中:自供电扭转线圈(902)与水平偏转线圈直接磁耦合或是以其他方式紧密耦合。在自供电扭转线圈(902)的场合,驱动扭转线圈(902)的电能主要取自于水平偏转线圈(802),这通过将扭转线圈(902)的某些绕线与水平偏转线圈(802)紧靠着并置在一起而实现。这样,由水平偏转线圈(802)和扭转线圈(902)的绕线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磁通量联接和相位关系沿变压器组合的线路提供必要的电动势。
在所述实施例中,可控电流电源(904)可用来改变扭转线圈(902)内的电流量。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扭转电流Itwist1从右向左流动,接着第二扭转电流Itwist2从左向右流动。通过使用取自于水平偏转线圈(804)的电能(穿过扭转线圈的水平漏磁通量相当于引发扭转线圈两端电压的变压器),扭转电源电路(900)被自供电且动态可控,穿过扭转线圈(902)的电流量可用可控电流电源(904)控制。在这种配置中,扭转电源电路(900)结合取自水平偏转线圈(804)的牵引功率来运转扭转线圈(902)以及可选电子线路,来控制偏转系统内的校正波形。因此,当扫描方向反转时,电路(900)根据转换元件SW1至SW4利用电流控向二极管D1至D4调整到达可控电流通路的电流,转换元件SW1至SW4配置成用来提供第一扭转电流Itwist1和第二扭转电流Itwist2
图14揭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一个放大器被用来在行时间期间提供任一极性的行旋转电流。
尽管这里只描述了本发明的少数实施例,但是应当了解到:只要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本发明可具体表现为许多其它特定的形式。所提供的例子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受限于这里所提供的细节,在所附权力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对所有等效物进行修改。
虽然依据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是还存在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对它们的变更、置换和等效物。应当指出有许多可替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方式。因此,申请人意图将本发明的范围解释为包括所有属于本发明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变更、置换和等效物。

Claims (27)

1.一种逐行地动态校正阴极射线管内光栅扫描的旋转失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从左至右扫描期间,
生成具有第一量值和第一极性的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
在紧接的从右至左扫描期间,
生成具有第二量值和第二极性的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
通过在所述从左至右扫描期间实时地将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一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和在所述紧接的从右至左扫描期间实时地将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二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来生成一个垂直偏转合成磁通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的量值和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的量值近似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二极性的相位差近似为18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基本消除旋转失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使得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显示的光栅扫描线为水平的。
6.一种用于逐行地动态校正阴极射线管内光栅扫描的旋转失真的装置,该阴极射线管有一个包括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另外还包括:
一个与偏转系统耦合的扭转线圈,配置成用来,
在从左至右扫描期间,
提供具有第一量值和第一极性的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
在紧接的从右至左扫描期间,
提供具有第二量值和第二极性的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其中通过在所述从左至右扫描期间实时地将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一垂直磁通量分量和在所述紧接的从右至左扫描期间实时地将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二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来提供一个垂直偏转合成磁通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扭转线圈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磁耦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扭转线圈由所述水平偏转线圈通过磁耦合方式供电。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基本消除旋转失真。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使得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显示的光栅扫描线为水平的。
11.一种旋转失真校正电路,配置成用来校正阴极射线管显示的光栅扫描中的旋转失真,所述阴极射线管连接有一个偏转系统,其中包括行扭转线圈和电流放大器:
所述行扭转线圈配置成用来,
在从左至右扫描期间,
提供具有第一量值和第一极性的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
在紧接的从右至左扫描期间,
提供具有第二量值和第二极性的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其中垂直偏转合成磁通量通过在所述从左至右扫描期间实时地将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一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和在所述紧接的从右至左扫描期间实时地将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加到第二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来提供;
所述电流放大器与所述行扭转线圈连接,配置成用来向所述行扭转线圈提供受控电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行扭转线圈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磁耦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行扭转线圈是自供电的行扭转线圈,因为用来驱动所述行扭转线圈的电能取自特意设成与其磁耦合的所述水平偏转线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行扭转线圈两端的磁感应电压被二极管整流并以一个可控电流通路为负载,以动态调整由所述行扭转线圈产生的通量。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行扭转线圈中的电流的极性在所述从左至右扫描和所述从右至左扫描之间被切换,使得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显示的光栅扫描线为水平的。
16.一种逐行地动态校正阴极射线管内光栅扫描的旋转失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生成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
生成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
通过实时地将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一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和将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二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生成垂直偏转合成磁通量,其中所述合成偏转磁通量基本消除旋转失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具有第一校正磁通量量值,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具有第二校正磁通量量值,该两个量值近似相等。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在第一扫描期间加入,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在第二扫描期间加入,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二极性的相位差近似为180度。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使得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显示的光栅扫描线为水平的。
20.一种配置成用来逐行地校正阴极射线管内光栅扫描的旋转失真的扭转线圈,所述阴极射线管有一个偏转系统、一个垂直偏转线圈和一个水平偏转线圈,所述扭转线圈包括:
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发生器,用来生成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以及
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发生器,用来生成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被实时地加到第一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和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被实时地加到第二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从而生成基本消除旋转失真的垂直偏转合成磁通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扭转线圈,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具有第一校正磁通量量值,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具有第二校正磁通量量值,该两个量值近似相等。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扭转线圈,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在第一扫描期间加入,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在第二扫描期间加入,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二极性的相位差近似180度。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扭转线圈,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使得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显示的光栅扫描线为水平的。
24.一种用于逐行地动态校正阴极射线管内光栅扫描的旋转失真的产品,其中包括:
用以生成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的装置;
用以生成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的装置;
用以通过实时地将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一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和实时地将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加到第二垂直偏转磁通量分量上来生成垂直偏转合成磁通量的装置,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基本消除旋转失真。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产品,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具有第一校正磁通量量值,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具有第二校正磁通量量值,该两个量值近似相等。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产品,其中,所述合成磁通量使得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显示的光栅扫描线为水平的。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产品,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磁通量分量在第一扫描期间加入,所述第二校正磁通量分量在第二扫描期间加入,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二极性的相位差近似180度。
CNB038239922A 2002-08-14 2003-06-12 用于阴极射线管光栅的动态旋转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1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0383302P 2002-08-14 2002-08-14
US60/403,833 2002-08-14
US10/248,660 2003-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2392A CN1692392A (zh) 2005-11-02
CN100393102C true CN100393102C (zh) 2008-06-04

Family

ID=3534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399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102C (zh) 2002-08-14 2003-06-12 用于阴极射线管光栅的动态旋转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310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435B (zh) * 2021-09-18 2022-12-1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器扫描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驱动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33A (zh) * 1987-08-28 1989-03-08 Rca许可公司 包含自会聚图案校正偏转系统的彩色显示系统
CN1112761A (zh) * 1994-05-11 1995-11-29 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左右侧光栅的校正
US5896170A (en) * 1996-07-02 1999-04-20 Display Laboratories, Inc. Dynamic alignment of cathode ray tube rasters
CN1276125A (zh) * 1997-10-10 2000-12-06 汤姆森许可公司 与水平中心定位结合的水平平行四边形校正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33A (zh) * 1987-08-28 1989-03-08 Rca许可公司 包含自会聚图案校正偏转系统的彩色显示系统
CN1112761A (zh) * 1994-05-11 1995-11-29 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左右侧光栅的校正
US5896170A (en) * 1996-07-02 1999-04-20 Display Laboratories, Inc. Dynamic alignment of cathode ray tube rasters
CN1276125A (zh) * 1997-10-10 2000-12-06 汤姆森许可公司 与水平中心定位结合的水平平行四边形校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2392A (zh) 2005-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6010B1 (en) Dynamic correction of LCD gamma curve
CA1299739C (en) Digitally controlled convergence system
US5473224A (en) Convergence correction apparatus
US5461431A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television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of different size on a whole display screen
EP0529570B1 (en) Digital image correction device
US4673847A (en) Color monitor with improved digital convergence
CN100393102C (zh) 用于阴极射线管光栅的动态旋转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US67538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rrection of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US5896170A (en) Dynamic alignment of cathode ray tube rasters
JPS61240792A (ja) 同期化が改良されたカラ−モニタ−
US72625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dynamic rotational alignment of a cathode ray tube raster
US4970442A (en) Correction circuit used in horizontal deflection circuit for the 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
US200401004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displays
US20030098930A1 (en) Digital dynamic convergence control system in a display system
CN1066896C (zh) 视频设备的取样保持电路
US6147464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pensating the horizontal scanning size
US6327193B1 (en) Mixed signal method for display deflection signal generation for low cost displays
US5666032A (en) Linear scan control for a CRT display system
EP1013077B1 (en) Digital raster correction
US5644196A (en) Beam landing location error correction arrangement
JPH057367A (ja) デイジタル画像補正装置
MXPA02005140A (es) Convergencia automatica en un aparato de presentacion de proyeccion.
JPH07107318A (ja) ビデオ表示用偏向装置
EP0382838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athode ray tube image quality
JP2004235931A (ja) コンバージェンス補正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RMIRASBOT PRIVATE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ENESIS MICROCHIP INC

Effective date: 201005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CALIFORNIA, U.S.A. TO: DELAWARE, U.S.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510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Tamiras Per Pte Ltd LL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Genesis Microchip Inc.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