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7908C -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7908C
CN100367908C CNB2003101055130A CN200310105513A CN100367908C CN 100367908 C CN100367908 C CN 100367908C CN B2003101055130 A CNB2003101055130 A CN B2003101055130A CN 200310105513 A CN200310105513 A CN 200310105513A CN 100367908 C CN100367908 C CN 1003679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pulse condition
piezoelectric membrane
boat
manife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055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3911A (zh
Inventor
李士春
王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3101055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67908C/zh
Publication of CN1543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3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9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9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脉诊传感系统由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器为核心的脉象诊台、电脑为主的脉象信号分析仪、显示记录器三部分组成;是用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器制成的十分逼真的模拟人手指指面的高度柔弹性触压觉特征,由传感器取出的各种脉象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电脑分析计算,在显示屏上将单路或多路脉象信号图形及数据随机显示,亦可由打印机、计录仪拷贝记录出来;可采集显示一段时间内的脉搏波形,是分辨脉象状态的原始客观基础;可得到脉幅一脉位(取脉压力)关系图;可获得脉道形态图;可得到组合与特异脉象细化分析图;可得出三维脉象地形图,是从时空上全面把握脉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可观察到脉象的“位、形、势、数”综合形态,是较理想的全面分析诊断疾病的有力客观证据。

Description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及设备,特别涉及的是关于中医诊断用的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脉诊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诊断疾病方法,有着两千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独有的理论体系,颇有着深邃的科学内涵与久经考验的客观实效,而卓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切脉探病,结合望、闻、问的四诊合参,及脉证辨析,是中医师诊治疾患的例行工作,为中医的基本功。这种直接、迅速、安全、无损伤的诊断方法,能系统全面的洞达人体生命状态与疾患情况,是世界医学的一支奇葩,具有鲜明的绿色医学特征,被西方医学视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替代医学”。但由于中医脉诊的内涵丰富、变化万千、技术艰深、精通匪易,理论和临床上至今仍停留在自古以来的认识,全靠诊脉者指端感触脉象信号的指法与敏感水平,及凭借中医师的经验和悟性分辨认知,有着“只可意会,难以明达”的困惑。不仅西医学无法理解脉搏这个只是反应心脏与动脉系统的信号,中医何以能从区区手腕桡动脉的寸口处,在寸、关、尺三部与浮、中、沉各层位,获知全身五脏六腑机能状态的,对此,传统中医理论也只是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关系上笼统阐释,很难用现代科学理论来揭示其实质。尤其是寸口分配脏腑的根据,长期来左右手的寸、关、尺分配脏腑的主张不一,莫衷一是,均有着拟议无凭,全由经验维系判断。对于脉搏与病候的关系,时有脉象与病、证、症难以吻合统一的现象,便有着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脉证分离,而有着难以适从的抉择困难。还因历史上受封建理教的束缚,与学术上的偏颇,及古代脉法难驭的原由,将很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念方法的“遍诊法”等失却,只流传着了单一的“寸口法”。这一切都成为中医千百年来长期徘徊不前,难以与时俱进及提高发展的制约瓶颈,迫切需要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上,获得时代性的突破和重构,使中医脉诊成为客观准确,安全迅捷的无损伤现代诊断技术。时至今日,在新一代科学技术如此迅速发展之际,当从现代生命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诊断学,以及基础的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学科,以多维全方位的视角,多层次的重新认识生命机理时,便知人体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结构特征所组成的复杂超巨系统,为一个有序而和谐运动着、振动着的有机整体。且以心脏这一核心动力器官的搏动为主,血液为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载体,通过血管与全身各组织器官,在时域和频域上高度兼容,相互性间有着和谐的传导耦合共振效应,形成人体生命的主节律。同时,亦知人体还是一个最精妙复杂的电磁兼容系统,经络便是电磁波有序振荡,及由此引起的电化学梯度变化与神经体液变化的调控通道,由表及里对各层次系统联络传导。这两方面共同组合成了反应人体生理病理的信息系统,表达着各组织器官的运行状况,调控着生命的新陈代谢,及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生发,相互制约的动态稳定关系。聪明智慧的中国古代先人,很早就发现,在两手腕桡骨内侧的桡动脉与经络的手太阴肺经,并行于这一特殊的动脉弓解剖结构处,及全身各浅表的动脉管上,可用手指触压知皮肤位移面变形下,直接反应人体生命的生理病理状态脉象集合信息。从而全面形成中医脉诊独特的理论方法体系。由此可知,当用对触压及振动觉十分敏感的手指指目,随机灵活的在两手腕寸口处,进行举、寻、推、竞、随,顺,逆等指法变化中,从桡动脉血管受到不同的施压后,皮肤位移面变化下,对手指的反作用力关系中,感知到脉象的深浅、粗细、强弱、频率、节律、长短、弦柔、滑涩等模型集合信息;在这一组动态复合型血流阻变动力学脉搏信号中,其各方向与各施压不同的脉位上,无论是径向变化的压力波,还是轴向张缩的流量及速度波,都携带着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尤其可以从附加在主波的寄生谐波分量上,获得不同的谐波分量与特定脏腑对应中的病位、病性、病因、病机以及病势情况;这便是脉象在时域和频域上,即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信息特征,集中体现着中医脉诊“位、形、势、数”四大要素;而且,桡动脉处由于桡骨头的解剖特点,使寸口中间的关部脉管明显的浅表化,其前的寸部为下陷状,其后的尺部下陷更深,形成了动脉弓的存在,便有着以食、中、无名三指施力的位移面变形下的感觉不同;这一脉各部的强弱差异,反映了各组织器官在体内的空间位置和本身运化的状态,形成在脉位及各层面上反应不一的关系,有着心、肺、胆、脾、胃分定于寸关部,肾、膀胱、大小肠定于尺部的分属,这就是寸关尺脏腑定位分候的实质所在,并为大量实践所证实;从此可见,这指腹下的脉象信息,是多么丰富多彩,踪错复杂,要感知与分辨是很不容易的,即为诊脉技术的艰深所在;对于脉象与病、证、症的辨证关系,必须从病是人体机能或形质异常变化,证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阶段性特征,症是疾病临床表现的全面病理机制来认识;一般情况下,脉与它们是相见相应的,尤其是证这个中医学专有的,以功能变化为主定型的概括,更是如此;但是对一些特殊条件形成下,脉证分离相逆也时有表现,这是由于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量变到质变的脉象细微难察,与机体在自主平衡调整下,会有极度矫枉过正的脉象逆向表达,这都需从提高对脉象探查分辨,及全面辩证分析认知来判断;由上述可知,以现代中医脉诊机理阐释,可将千百年来传统中医脉诊,提高到一个全新的科学层面上;当用高科技的传感检测技术,与系统分析辨识方法,便可获得新时代的突破性开拓,并把失断千年的中医“遍诊法”,以高科技术革新重新发扬光大。
在将中医脉诊客观仪器化方面,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长期来进行着积极有益探索,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人就发明了脉波描记器,用图形表达出脉搏的形象。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又多方开展了脉诊仪器与装置的研制,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及台湾都有人研制出脉象仪,进行脉象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此时国内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北京的BYS-14型四导脉象心电仪,上海的MTY-A型脉图仪等研制出来.但是均由于受对中医脉象机理认识的局限,及对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是如何反应到手腕桡动脉处,寸口脉的寸、关、尺分候脏腑依据何在,浮、中、沉取脉又怎样获得各种脉象信息的,都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因而把阻变随机动态且复杂多变的中医脉诊传感系统简单化,尤其受关键的脉象传感器技术水平制约,长期来多采用刚性的单个或多个机械式探头检测脉象,这显然与据有着柔软且极富弹力的手指触压下所获得集合脉象信号相距甚远。虽然也应用了电子与智能化信息处理手段,都因脉象传感器技术和方法的不足,难以获得如手指般真实丰富的脉象信号,这一切均未超出心脏与血流循环系统动力学的探测范畴,使所研制生产的一些脉象仪、脉图仪多停留在十分基础的阶段,只能做些教学演示,或一些基础研究的工具,与能达到脉谱图像的精细采集研究,和临床上的客观准确诊断使用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很难推广应用,致使中医仍以古代传统的手指法触感脉象,凭经验及感悟进行切脉断病,与西医全新的现代化诊断仪器的诊查,相去甚远。由此,都急切盼望对中医脉诊理论与方法上,取得划时代的突破,呼唤着现代化实用型中医诊脉仪器与系统装置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现代中医脉诊理论进行重构的基础上,以高科技仿生式“人工皮肤”传感方法,从材料与结构形态上,真实模拟中医手指诊脉的特点,加以电脑智能化信号分析技术,实现现代中医仿生脉诊传感系统。
本发明目的是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说明如下:
一种中医脉诊传感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以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器为核心的脉象诊台、电脑为主的脉象信号分析仪以及显示记录器三部分,且相关电器均由电缆连接。
上述中医脉诊传感系统中的脉象诊台为异形体,异形体上固定设有:取脉压力液晶显示屏、电路板;脉象诊台侧凹槽上壁分别设寸、关、尺横向位置调节旋钮,并由加压导柱固定着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指舟组件A,脉象诊台侧凹槽下壁连接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指舟组件B,并设压力操作控制器;上面的A组是三个指舟按寸、关、尺三部位设置的固定式自动加压切脉传感机构,进行手桡动脉处的“寸口法”检测;下面的B组三个指舟,是和上面A组的脉诊指舟探头一样,只是为线连漫游式,指舟上设有指套;以上相关电元件之间与电路板之间均由电缆连接。
上述中医脉诊传感系统中的脉象诊台上设的脉象传感指舟组件B中的指舟结构为中间下凹的弧形体;由内层(即上层)、外层(即下层)以及弹性夹层紧密贴合组成;其弹性夹层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所封闭的内腔中;其外层是由至少两层叠加在一起的PVDF压电薄膜传感元件组成。
上述脉诊传感指舟中的外层压电薄膜传感元件各层均是嵌装着叠加在一起的,有面状压电薄膜,线阵状压电薄膜,面阵状压电薄膜,其最外面与各层间还隔衬着绝缘薄膜;各种形状的压电薄膜,均为上下两极化面镀银层叠压在一起使用,中间内面为正,两外面为负。
上述的三种形状压电薄膜上的信号输出,均以薄膜电缆引出;面状的压电薄膜在两面引出,线阵状压电薄膜在两线端引出,面阵状压电薄膜在两面的外圈点引出,中间一点单独绝缘跨越引出来,且全部信号线均从指舟前端的出线孔引出,与脉象诊台连接。
这种技术方法的核心,是用拟人化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高分子功能材料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设计成如人手指指面状的阵列集合式触压觉脉象传感器,来采集人体生理病理动态复合型血流阻变动力学脉搏信号;再与电脑信号分析仪以及显示记录器配合即可实现精确的脉诊目的。
本发明是在对现代中医脉诊理论进行重构的基础上,以高科技仿生式“人工皮肤”传感方法,从材料与结构形态上,真实模拟中医手指诊脉的特点,加以电脑智能化信号分析技术,构成完整的现代中医脉诊装置,作为中医脉象图谱的图形及定量分析研究,和临床辨证诊断使用。这种技术方法的核心,是用拟人化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高分子功能材料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设计成如人手指指面状的阵列集合式触压觉脉象传感受器,来采集人体生理病理动态复合型血流阻变力学脉搏信号。其灵敏与仿真能再现和超越手指的感触功能,可将中医脉诊的理性感知和手法经验,形象而定量地表达出来,是其它机械式金属弹性元件、应变梁等组成的传感器难以企及的。仿生式“人工皮肤”传感受方法,不仅便于探查腕部寸口处的脉象,并可以诊脉指舟的结构特点,线连的方式,在全身各浅表动脉处漫游触感脉动信号,将已失却一千六百年之久的古代中医“遍诊法”进行现代化升华。“寸口法”、“遍诊法”的结合,由点及面的可洞察全身整个血脉变化情况,是全方位、多层面把握整体与各局部信息,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决断病机的重要方法手段。不仅能全面获得传统中医脉诊典型的二十八种脉象信息,且能实现病与脉的一一对应关系。再经以电脑为主的脉象信号分析处理,从显示屏与打印记录仪上,形象的得到寸口处的寸关尺部位及全身动脉处的二维与三维脉象波形图,脉幅与脉位变化关系图,脉道形态图及有关的字符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号的时频分析,尤其是对查知特殊疑难病症的频率细化分析,及将各信息汇总编辑,获得系列的脉象图谱,成为各种疾病客观准确判断的依据。
本发明是针对典型的中医脉诊“寸口法”与“遍诊法”设计研究实现的,整个系统装置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以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器为核心的脉象诊台,和电脑为主的脉象信号分析及显示记录部分。在诊台的前面设有两组手指状结构的诊脉指舟探头,上面的A组是三个按寸、关、尺三部位,设置的固定式自动加压切脉传感机构,进行手桡动脉处的“寸口法”检测。其取脉压力在0-250克范围内,以分段递增或任意值形式自动加压,探查在浮、中、沉各层位取脉压力下的脉象信号。下面的B组三个,是和上面A组的脉诊指舟探头一样,只是为线连漫游式,指舟上设有指套,可带在中医师的食、中、无名指上,不仅可进行“寸口脉”的举、按、寻、推、竞、随、顺、逆等指法,随机施力触察脉象,且可对全身各脉动处,以如上的种种手法,做“遍诊法”漫游式脉象感触。同时,诊台上并设有醒目的取脉压力液晶显示屏,同步的显示着取脉压力的数值。在指舟的底面,装有如人的皮肤一样的高分子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传感元件。PVDF压电薄膜是经滚压拉伸后,使薄膜中的α型晶体变成β型晶体结构,这是一种极性化微晶,再经一定温度下的高直流电压500KV/cm上的处理后,薄膜便获得自发极化功能,而有着较强的压电效应,在承受一定方向的外力或变形时,材料的极化面就会产生一定的电荷信号。这种“人工皮肤”据有着良好的柔弹性,重量轻,体电阻高,机械强度好,频响宽,厚度只有几十微米。且针对脉诊所采集信号的各种要求设计制成镀有金属电极的面状、线阵状、面阵状形式,达到十分逼真的模拟人手指指面的高度柔弹性触压觉特征。尤如人皮肤是由一些特化的裸露神经末梢,及神经末梢与某些组织共同形成的特异小体:梅氏球、巴氏球的点状集合区,在受到触压与变形位移时,产生触压觉机理一样,当几种形式的PVDF压电薄膜,复合组成脉象传感元件后,便可采集到各种脉象信号。使用极化后的面状PVDF压电薄膜,可采集到含有直流分量0-250克取脉压力压电信号,及交变分量的0-50克脉搏生物动力学信号。表达着人体的生命,以心脏这一动力器官的周期性收缩与舒张主节律下,引起的血液、血压和血管壁的周期性振荡运动,形成了循环系统典型的生物动力学现象,有着位变、形变、势变和数变的综合脉象特征。尤其是在动脉中,心跳谐波与各器官共振的不同谐波分量,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脉搏频谱。即这些谐波分量与特定的器官产生着对应关系,反应了各器官生理病理的特异信号,故而可从脉波频谱的变化中获知各器官的功能状态情况。但就具体的诊脉而言,脉象的周期性振荡复合波信号特征,是以动脉血管中径向的压力波与轴向的流量速度波形态变化着,当以大小不同的取脉压力,形成阻变下的运动状态转换与力平衡关系时,部分流量速度波转换成压力波变化,共同形成了指面下的压力和振动感触,从面获得种种脉象指感信号特征:脉位的深浅、脉象的波形、脉搏的强弱、脉幅的大小、脉搏的频率、脉搏的节律、脉体的长短、脉管的形态,以及反应心理脉象的高频微振。这便有着单一脉象表征的浮、沉、虚、实、大、小、滑、涩、弦、迟、数、促、结、代、长、短,及组合脉象表征的缓、洪、微、紧、濡、弱、革、牢、动、伏、散、芤等传统的二十八脉。但这些都是最典型和基本的脉象形态,具体的病脉象却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不同的疾病便呈现出各异的脉象。
为获得这种种脉象的检测,以PVDF压电薄膜传感元件,专项设计制成面状、线阵状、面阵状三种形式。PVDF面状压电薄膜,是尤如手指面般的特点,在感受压力和变形时,便在极化面上产生与压力及变形量成正比的电荷,形成触压觉信号输出。由于其接触面大,便可获得完整的静动态脉象信息。当在手腕部的寸、关、尺及全身各脉动部位,及浮、中、沉取脉压力层位面上,以各种指法即可采集到系列脉象信号。在经预处理及信号采集环节变换后,成为数字信号,其中取脉压力值便随机显示在专设的液晶显示屏上;脉搏搏动力产生的动态数字信号,输入到电脑中进行分析处理,也随机在电脑显示屏上得到最原始的脉象波形图,并着重注意最佳取脉压力下的波形变化形状,它反应着主要脉象信息的全貌。PVDF线阵状压电薄膜,是依据手指面具有感知与分辨1mm左右的脉管形态功能,而设计制成有一定宽度和间距的线阵传感形式,在重点关注或最佳取脉压力下,获得脉道宽度与形态图像。PVDF面阵状压电薄膜,是纵横分割排列的多点位阵列形式,由于其每点位的面积小,频响好,传感好,便可灵敏感传到脉象中压力波与速度波上的高频及微振信号,这十分有利于脉象频谱的细化分析,和捕获一些微弱特异的病变信号及心理病态信号,同时将各点位进行积分处理后,更能准确把握整体脉象信息特征。通过这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的脉象探查,便可以取得全部的脉象动态信号。且以原始脉象波形图为基础,当将各部位的检测在时间轴上适当压缩,便得到脉幅一脉位(取脉压力)关系图。在几种图形的综合下,便从脉位的浅深、脉搏的强弱、脉幅的大小、脉体的长短、脉形的变化等,认知脉象的浮、沉、虚、实、大、小、长、短、滑、涩、弦基本特征。还在最佳取脉压力下,检测50个以上心动周期,得到脉数的多寡,并以每分钟的脉搏数同步的显示出来。在诊查脉数的同时,并从脉律的变化中,即脉搏的搏动时快时慢,或时有中止,参差不齐的状态中分辨得知脉象的迟、数、促、结、代状况。尤其当将脉搏波形与脉幅一脉位(取脉压力)的关系在电脑整合后便可获得三维的脉象地形图。这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脉象信息表达,对脉象全貌一目了然。进而通过电脑软件,进行脉象的时域、频域,以及频谱细化分析处理时,更便于对组合与特异脉象的分辨,达到“病与脉统一”的境界。同样,利用电脑软件可编辑整合出系列脉象图谱,建立起脉象图谱数据库。
本发明的优点很突出:是用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器制成的十分逼真的模拟人手指指面的高度柔弹性触压觉特征,由传感器取出的各种脉象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电脑分析计算,在显示屏上将单路或多路脉象信号图形及数据随机显示,亦可由打印机、计录仪拷贝记录出来。可采集显示一段时间内的脉搏波形,是分辨脉象状态的原始客观基础;可得到脉幅一脉位(取脉压力)关系图;可获得脉道形态图;可得到组合与特异脉象细化分析图;可得出三维脉象地形图,是从时空上全面把握脉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可观察到脉象的“位、形、势、数”综合形态,是较理想的全面分析诊断疾病的有力客观证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仿生式现代中医脉诊装置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指舟组件示意图
图3是脉象传感指舟组件侧剖放大示意图
图4是脉象传感指舟组件压电薄膜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原始脉象波形图
图6是本发明脉幅、脉位(取脉压力)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脉道形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组合与特异脉象细化分析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三维脉象地形示意图
图中,1是电脑脉象信号处理单元,2是脉象信息纪录单元,3是脉象诊台4是液晶显示屏,5是自动加压机构,6是加压导柱,7是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指舟组件,8是压力操作控制器,9是诊脉枕垫,10是寸、关、尺横向位置调节旋钮1,11是电路板,12是指舟,13是泡沫塑料垫,14是定位方台,15是中心孔,16是出线孔,17是压电薄膜层,17-1面状压电薄膜,17-2是线阵状压电薄膜,17-3是面阵状压电薄膜,18是绝缘薄膜。
如图1所示,仿生式现代中医脉诊装置,由电脑脉象信号处理单元1,脉象信息纪录单元2,脉象诊台3等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的脉象诊台3中,包括寸、关、尺部位取脉压力值,及每分钟脉搏数液晶显示屏4,固定式取脉压力自动加压机构5,加压导柱6,仿生式“人工皮肤”脉象传感指舟组件7,取脉压力操作控制器8,诊脉枕垫9,寸、关、尺横向位置调节旋钮10,预处理及信号处理电路板11。
关键的指舟组件7,分上面的A组与下面的B组,上面A组的三个指舟组件安装在固定式自动加压机构上,可单个或全部同时对手腕寸、关、尺部位,选择合适的取脉压力加压施诊。下面B组的三个指舟组件,以可调整长度的连接线,用接插件与脉象诊台联接。脉诊为直接指压式,即在食、中、无名指上套带指舟,由中医师随即施加取脉压力,用各种指法操作,对寸关尺三位取脉,及在全身各浅表脉动处漫游进行“遍诊法”脉诊。且下面的B组是用长度可调的电缆线及接插件与脉象诊台3插接。
由图2、3、4可知:用银合金材料以首饰加工工艺制成的精巧指舟12,上面有弧形指套结构,不仅可方便在手指上套带,且顶端设有定位方台14,及中心孔15,以便于用螺钉连接到固定式机构加压导柱6上;指舟12下底面嵌装着多层叠加在一起的PVDF压电薄膜传感组合层17,有面状压电薄膜17-1,线阵状压电薄膜17-2,面阵状压电薄膜17-3;其最外面与各层间还包有及隔衬着绝缘薄膜l8,压电薄膜传感组合层17上面垫加着维持薄膜定型张力与弹性位移的泡沫塑料垫13;指面状的PVDF面状压电薄膜17-1,上下两极化面镀银(一般为12×16mm)后双层叠压在一起使用,中间内面为正,两外面为负,可以提高压电电荷输出量,从而获得取脉压力下的直流信号,及动态交变的全部原始脉象信号;PVDF线阵状压电薄膜17-2(一般用0.7-0.8mm,间隔0.2-0.3mm,长10-12mm)的极化薄膜组成,亦是上下两极化面镀银后双层叠压在一起使用,达到人指面相邻两点分辨阈值为1mm内的测量功能,实现脉管宽度及形态的测量;PVDF面阵状压电薄膜17-3,是以3×3-3×4行列形成多点面阵形式,每点面积3×3-4×4mm,纵横相互间的间隔0.2-0.3mm,也仍是两极化面镀银后双层叠压在一起使用;由于其每点面积小,频响好,反应灵敏,可捕获各组织器官的高频特异信号,及心理状态微振信号,且通过对各点信号的积分整合处理,更可得到整体脉象信息的全部情况;以上的各PVDF面状、线阵状、面阵状压电薄膜上信号的输出,均以薄膜电缆引出;面状的压电薄膜17-1在两面引出,线阵状压电薄膜17-2在两线端引出,面阵状压电薄膜17-3在两面的外圈点引出,中间一点单独绝缘跨越引出来,且全部信号线均从指舟12前端的出线孔16引出,与脉象诊台3连接。
图5是原始脉象图,是在寸、关、尺三部,与浮、中、沉各层位处,即不同的取脉压力阻变下,采集显示一段时间内的脉搏波形,是分辨脉象状态的原始客观基础,并着重关注反应各组织器官的病理信息,尤其是组合型脉象的病脉波形。
图6是脉幅、脉位(取脉压力)关系图,是寸、关、尺各部,在浮、中、沉不同的脉位层面,即系列取脉压力之下,所对应的脉搏波主峰的高度变化情况,是选择最佳取脉压力值,和探寻典型病脉的脉位依据。
图7是脉道形态图,表明脉道的横向变化范围,从脉道的粗细与形态可辨别气血盛衰,是判断脉象的大小之所在。
图8是组合与特异脉象细化分析图,以针对一些具有组合状态的特异病脉,进行放大细化辨析,这对捕捉各器官的微弱病变信息十分重要。
图9是三维脉象地形图,是从时空上全面的把握脉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可观察到脉象的“位、形、势、数”综合形态,是全面分析诊断疾病的有力客观证据。
上述“人工皮肤”已有售,同行技术人员是可以实现的。

Claims (2)

1.一种中医脉诊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以脉象传感器为核心的脉象诊台、电脑为主的脉象信号分析仪以及显示记录器三部分,且相关电器均由电缆连接;
上述中的脉象诊台为异形体,异形体上固定设有取脉压力液晶显示屏、电路板;脉象诊台侧凹槽上壁分别设寸、关、尺横向位置调节旋钮,并由加压导柱固定着脉象传感指舟组件A,脉象诊台侧凹槽下壁连接脉象传感指舟组件B,并设压力操作控制器;上面的A组是三个指舟按寸、关、尺三部位设置的固定式自动加压切脉传感机构,进行手挠动脉处的“寸口法”检测;下面的B组三个指舟,是和上面A组的脉诊指舟探头一样,只是为线连漫游式,指舟上设有指套;以上相关电元件之间与电路板之间均由电缆连接;
脉象诊台上设的脉象传感指舟组件B中的指舟结构为中间下凹的弧形体;由内层、  外层以及弹性夹层紧密贴合组成;其弹性夹层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所封闭的内腔中;其外层是由至少两层叠加在-起的聚偏二氟乙烯压电薄膜传感元件组成;
上述脉诊传感指舟中的外层压电薄膜传感元件各层均是嵌装着叠加在一起的,有面状压电薄膜,线阵状压电薄膜,面阵状压电薄膜,其最外面与各层间还隔衬着绝缘薄膜;各种形状的压电薄膜,均为上下两极化面镀银层叠压在一起使用,中间内面为正,两外面为负。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脉诊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三种形状压电薄膜上的信号输出,均以薄膜电缆引出;面状的压电薄膜在两面引出,线阵状压电薄膜在两线端引出,面阵状压电薄膜在两面的外圈点引出,中间一点单独绝缘跨越引出来,且全部信号线均从指舟前端的出线孔引出,与脉象诊台连接。
CNB2003101055130A 2003-11-13 2003-11-13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90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055130A CN100367908C (zh) 2003-11-13 2003-11-13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055130A CN100367908C (zh) 2003-11-13 2003-11-13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3911A CN1543911A (zh) 2004-11-10
CN100367908C true CN100367908C (zh) 2008-02-13

Family

ID=34333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55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908C (zh) 2003-11-13 2003-11-13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790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4698C (zh) * 2006-01-18 2009-03-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动调节切脉压力的脉象检测装置
CN100518631C (zh) * 2008-04-15 2009-07-29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三维动态脉象检测系统
CN102266220B (zh) * 2011-07-21 2013-04-10 邵光震 仿生手腕
CN103027669B (zh) * 2011-09-30 2016-09-14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判断脉象浮沉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4083147B (zh) * 2014-07-04 2016-11-16 上海赛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中医诊断系统
CN105708441B (zh) * 2014-12-03 2019-09-1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可佩戴指套及心电图和脉象采集终端
CN108784654B (zh) * 2018-03-28 2023-05-30 广州中康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三维扫描的脉象五维信息自动获取的设备和方法
TWI731339B (zh) * 2018-06-11 2021-06-21 當代漢雲企業有限公司 脈診量測裝置及方法
CN108720817A (zh) * 2018-06-15 2018-11-0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一种脉枕脉诊仪
CN108703748B (zh) * 2018-06-19 2023-06-16 中预生命(上海)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脉搏波谐波的人体健康状态评测方法
CN108968926A (zh) * 2018-06-26 2018-12-11 博脉有限公司 辨别脉象的方法、采集装置和系统
CN110720896A (zh) * 2018-07-17 2020-01-24 博脉有限公司 脉象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124595A (zh) * 2018-07-20 2019-01-04 南开大学 基于动态三维脉搏波图像的智能脉搏诊断方法
CN109044288A (zh) * 2018-07-20 2018-12-21 符力 基于相对强度脉象理论的脉象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512404A (zh) * 2018-12-29 2019-03-26 北京小成素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诊脉笔和诊脉系统
CN112674722B (zh) * 2020-12-24 2022-08-30 中科彭州智慧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脉诊仪的脉象快速区分检测装置
CN112869715B (zh) * 2021-01-19 2022-12-06 嘉应学院 一种脉诊可视化装置
CN114869234B (zh) * 2022-04-29 2024-01-02 无锡市华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脉搏数据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检测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519A (en) * 1894-08-14 Signaling device for railroads
CN86200255U (zh) * 1986-01-21 1987-02-18 山东海洋学院 实时多功能脉象仪
CN2255237Y (zh) * 1995-07-14 1997-06-04 清华大学 聚偏氟乙烯压电膜医用多功能柔性传感器
CN1310981A (zh) * 2000-02-28 2001-09-05 李伟成 用于中医诊脉的脉压潜象探测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519A (en) * 1894-08-14 Signaling device for railroads
CN86200255U (zh) * 1986-01-21 1987-02-18 山东海洋学院 实时多功能脉象仪
CN2255237Y (zh) * 1995-07-14 1997-06-04 清华大学 聚偏氟乙烯压电膜医用多功能柔性传感器
CN1310981A (zh) * 2000-02-28 2001-09-05 李伟成 用于中医诊脉的脉压潜象探测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3911A (zh) 2004-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7908C (zh) 中医脉诊传感系统
CN107157455B (zh) 一种带指法采集的脉象拟真终端
CN100450435C (zh) 一种向量心电图仪及实现方法
Knapp et al. Physiological signals and their use in augmenting emotion recognition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CN106407733A (zh) 基于虚拟现实场景脑电信号的抑郁症风险筛查系统和方法
US5409011A (en) Bioenergy ass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agnosing and providing therapy
CN201299884Y (zh) 智能心理身心反馈训练装置
EP1190669A2 (en) Brush-writing instruments for health and therapy
CN105342582A (zh) 一种中医远程脉诊装置
CN106020472A (zh) 一种基于下肢不同抬起幅度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系统
CN2420975Y (zh) 智能化中医脉象检测装置
CN2649019Y (zh) 脉诊传感指舟器
EP4368105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synchronous electrocardiograms on basis of two lead asynchronous electrocardiograms
Hu et al. Pulse differences and 3D pulse mapping in TPNI displacements
CN104224141A (zh) 一种脉诊信号传感器探头
Rao et al. Principles of medical electronics and 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N207913008U (zh) 智能心理身心反馈训练系统
CN211270698U (zh) 一种柔性脉搏传感器
CN105997091A (zh) 一种多通道健康笔系统
MacCallum et al. The impossibility of control: real-time negotiations with the heart
Mahesh et al. Three radial artery pulse sensor design for Siddha based disease diagnosis
CN201870624U (zh) 一种脉像的恢复方法的脉像恢复装置
CN219206912U (zh) 一种用于中医远程诊脉的脉搏采集机械手
CN204971239U (zh) 一种中医脉枕
CN102068241B (zh) 一种脉像的恢复方法的脉像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