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2769C -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2769C
CN100362769C CNB2004100626473A CN200410062647A CN100362769C CN 100362769 C CN100362769 C CN 100362769C CN B2004100626473 A CNB2004100626473 A CN B2004100626473A CN 200410062647 A CN200410062647 A CN 200410062647A CN 100362769 C CN100362769 C CN 1003627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ower control
signal
calculating
nois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26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6804A (zh
Inventor
王鹏
王作芬
张家义
张岩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626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62769C/zh
Publication of CN1716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6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27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276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该方法为功控模块在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使用不同的外环功控策略,具体为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具体步骤为:预先设置非切换区的外环功控算法、参数和切换区的外环功控算法、参数;当用户发起初始接入后,由功控模块向切换模块发出状态请求,切换模块根据当前用户的情况通知功控模块当前用户是否为切换状态,从而确定当前选用的功控算法;当用户的切换状态发生改变时,切换模块通知功控模块,功控模块更改为相应状态的算法、参数。这种外环功控方法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不同剧烈程度,更加快速准确的调节信噪比目标值。

Description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特别是指一种CDMA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背景技术
在CDMA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技术是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CDMA通信技术的成熟,功率控制技术也逐渐完善。目前功控技术从控制频率来说,有2G系统的慢速功控,有3G系统的快速功控;从控制的反馈环路来说有开环功控,有闭环功控;从控制的对象来说有内环功控,有外环功控。
外环功控是通过动态地调整内环功控的信噪比目标值使通信质量始终满足要求,即达到规定的FER/BLER/BER值。外环功控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链路的通信质量、小区容量等重要的系统指标。
目前没有明确的协议限制外环功控方法,现行的外环功控方法基本上是明确一种算法,算法确定后,算法的各个参数取值也随即确定下来。这样得出的外环功控方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针对一种无线环境比较好,而换一种无线环境就比较差。
CDMA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中会有大块的切换区域,在切换区的下行链路上,一方面由于距离比较远,信号已经衰减的比较厉害;另一方面,周围的干扰也要多于非切换区。CDMA通信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对信号的功率控制是基于信噪比进行的,因此在切换区,即切换状态下的信噪比变化比非切换区,即非切换状态下的信噪比变化要剧烈的多。现行的外环功控方法并没有把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区分开来,而是都选用相同的算法。这种采用单一算法的外环功控方法不能够适应切换状态下和非切换状态下的信噪比不同程度地变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环功控方法,以适应用户在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信噪比不同程度地变化,动态地调整外环功控算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功控模块中分别设置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所述外环功控策略中包括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和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大小的过程,在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两种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
B、功控模块通过和切换模块进行通讯,获得状态信息,功控模块根据获得的状态信息,在切换状态下使用设置的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按照所设置的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大小的过程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在非切换状态下,使用设置的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按照所设置的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大小的过程调整信噪比目标值。
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勾:在所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
所述外环功控策略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所述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为在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计算步长系数。
所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为在上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外环调整周期和计算步长系数。
所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质量参数目标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质量参数目标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为在上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外环调整周期和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所述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为:
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质量参数目标值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相应地,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可以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或包括以下步骤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质量参数目标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所述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为,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相应地,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或包括以下步骤的过程: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所述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为,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可以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相应地,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可以为以下两种过程之一:
过程一: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过程二: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用户接入系统后,功控模块向切换模块发出状态请求;
B2、切换模块收到功控模块发出的状态请求后,向功控模块返回当前的状态信息;
B3、切换模块判断切换模块返回的状态信息是否为切换状态,若为切换状态,则外环功控策略选用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否则选用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
B4、实时判断用户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切换模块向功控模块发出状态改变通知,功控模块更改外环功控策略;否则不更改外环功控策略。
步骤B中功控模块通过和切换模块进行通讯,可以采用消息包的方式实现。
所述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步骤包括: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通过计算目标质量参数值和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的乘积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从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中减去目标质量参数值和所设置的许算步长系数的乘积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所述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调整信噪比目标值的步骤包括: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减小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增加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等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不调整信噪比目标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所述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为:从质量参数测量值与目标质量参数值的比值中减去1再乘以所述计算步长系数1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为:从质量参数测量值与目标质量参数值的比值中减去1再乘以所述计算步长系数2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所述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调整信噪比目标值的步骤包括: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增加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增加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等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不调整信噪比目标值。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切换模块和功控模块之间进行通信,功控模块能够获得当前用户的切换状态信息,从而功控模块在非切换状态和切换状态下选择不同的外环功控策略来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很好的适应了两种状态下信噪比不同程度的变化,更加快速、精确地调整内环功控的信噪比目标值,克服了原有技术中采用单一算法,不能够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的算法流程图;
图2为改进算法一的算法流程图;
图3为改进算法二的算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环功控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外环功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为清楚、方便起见,首先将前文中提到的三种算法进一步阐明,分别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改进算法一、改进算法二:
基于CRC校验的算法:
基于CRC校验的算法针对BLER/FER/BER,每一帧都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如附图1所示,以FER为例,其具体实现步骤为:
步骤101、设置计算步长系数。
步骤102、接收到一个无线帧,判断CRC检测是否正确,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3、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步长值=目标FER×步长系数。
步骤104、信噪比目标值减小一个步长值,然后返回执行步骤102。
步骤105、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步长值=步长系数-目标FER×步长系数。
步骤106、信噪比目标值增大一个步长值,然后返回执行步骤102。
改进算法一:
改进算法一采用了统计BLER/FER/BER后,再一次调整信噪比目标值的算法。下面以多帧统计FER为例说明其算法,如附图2所示:
步骤201、设置外环调整周期T、计算步长系数Step_size。
步骤202、统计周期T内接收的总帧数和错误帧数,计算出FER测量值。
步骤203、判断FER测量值与FER目标值之间的关系,若FER测量值小于FER目标值,执行步骤204;若FER测量值大于FER目标值执行步骤206;若FER测量值等于FER目标值,不调整信噪比目标值,执行步骤202。
步骤204、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为:步长值=FER目标值×Step_size。
步骤205、信噪比目标值减小一个步长值,然后返回执行步骤202。
步骤206、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为:步长值=Step_size-FER目标值×Step_size。
步骤207、信噪比目标值增加一个步长值,然后返回执行步骤202。
改进算法二:
改进算法二对于不同的BLER/FER/BER测量值采用不同的步长大小。以FER为例,其具体实现步骤如图3所示:
步骤301、设置外环调整周期T、步长系数Step_size1、Step_size2。
步骤302、统计周期T内接收的总帧数和错误帧数,计算出FER测量值。
步骤303、判断FER测量值与FER目标值之间的关系,若FER测量值小于FER目标值,执行步骤304;若FER测量值大于FER目标值执行步骤306;若FER测量值等于FER目标值,不调整信噪比目标值,然后返回执行步骤302。
步骤304、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为:步长值=(FER测量值/FER目标值-1)×Step_size1。
步骤305、信噪比目标值增加一个步长值,然后返回执行步骤302。
步骤306、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为:步长值=(FER测量值/FER目标值-1)×Step_size2。
步骤307、信噪比目标值增加一个步长值,然后返回执行步骤302。
本发明是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功控模块通过和切换模块进行通信获得用户是否为切换状态的信息,从而选择切换状态下或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不同的外环功控策略可以为采用相同的算法,不同的参数;也可以为采用不同的算法。
对于采用相同的算法,不同的参数的外环功控策略,相同的算法可以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也可以为改进算法一或改进算法二,实施例一为采用相同算法,不同参数的策略,在实施例一中选用了改进算法二来进行具体阐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用基于CRC校验的算法或改进算法一来替换改进算法二,只须将相应的参数更改即可。
实施例一为在功控模块中将切换状态下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控制算法都设置为改进算法二,非切换状态下选用参数为周期T、步长系数Step_size1、Step_size2,切换状态下将参数分别更改为周期T_sho、步长系数Step_size1_sho、Step_size2_sho。具体实现步骤如图4所示:
步骤401、在RNC中设置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算法和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算法都为改进算法二,并设置非切换状态下选用参数为周期T、步长系数Step_size1、Step_size2,切换状态下选用的参数为周期T_sho、步长系数Step_size1_sho、Step_size2_sho;
步骤402、用户和系统建立链接后,功控模块向切换模块发送消息包,消息包中包含请求切换模块返回状态的信息;
步骤403、切换模块收到功控模块发送的消息包后,向功控模块返回消息包,消息包中包含当前的状态信息;
步骤404、功控模块收到切换模块返回的消息包后,判断消息包中包含的当前状态是否为切换状态,若为切换状态执行步骤405;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功控模块采用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即选用参数为周期T_sho、步长系数Step_size1_sho、Step_size2_sho,然后执行步骤407;
步骤406、功控模块采用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即选用参数为周期T、步长系数Step_size1、Step_size2,然后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判断用户是否断开链接,若判断结果为是,结束流程;否则,执行步骤408;
步骤408、判断用户的切换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409;否则执行步骤411;
步骤409、切换模块给功控模块发送消息包,消息包中包含状态改变的信息,然后执行步骤410;
步骤410、功控模块更改外环功控策略,然后返回执行步骤407;
步骤411、不更改外环功控策略,然后返回执行步骤407。
对于采用不同的外环功控算法的外环功控方法,可以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改进算法一及改进算法二三种算法中任意两种的组合,本说明书中只列出了在非切换状态下使用改进算法一,非切换状态下使用改进算法二的外环功控方法。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其它任意组合来代替下面实施例二中的组合。
实施例二为将功控模块中切换状态的外环功控算法设置为改进算法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算法设置为改进算法一。具体实现步骤如图5所示:
步骤501、在功控模块中设置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算法为改进算法一,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算法设置为改进算法二。
步骤502、用户和系统建立链接后,功控模块向切换模块发送消息包,消息包中包含请求切换模块返回状态的信息;
步骤503、切换模块收到功控模块发送的消息包后,向功控模块返回消息包,消息包中包含当前的状态信息;
步骤504、功控模块收到切换模块返回的消息包后,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切换状态,若为切换状态执行步骤505;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5、外环功控采用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即采用改进算法二,然后执行步骤507;
步骤506、外环功控采用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即采用改进算法一,然后执行步骤507;
步骤507、判断用户是否断开链接,若判断结果为是,结束流程;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8、判断用户的切换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11;
步骤509、切换模块给功控模块发送消息包,消息包中包含状态改变的信息,然后执行步骤510;
步骤510、功控模块更改外环功控策略,然后返回执行步骤507;
步骤511、不更改外环功控策略,然后返回执行步骤507。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适应具体情况的具体需要。因此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起示范作用,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功控模块中分别设置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所述外环功控策略中包括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和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大小的过程,在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两种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
B、功控模块通过和切换模块进行通讯,获得状态信息,功控模块根据获得的状态信息,在切换状态下使用设置的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按照所设置的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大小的过程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在非切换状态下,使用设置的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按照所设置的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调整信噪比目标值大小的过程调整信噪比目标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为:在所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功控策略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所述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为在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计算步长系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所述的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为在上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外环调整周期和计算步长系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质量参数目标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质量参数目标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所述的设置不同的用于计算信噪比调整步长值的参数值为在上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外环调整周期和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为:
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质量参数目标值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或包括以下步骤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质量参数目标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为:
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或包括以下步骤的过程: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切换状态和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不相同为: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为基于CRC校验的算法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中的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过程为以下两种过程之一:
过程一: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过程二:
I、设置外环调整周期、计算步长系数1、计算步长系数2;
II、统计接收的数据,计算出一个周期内的质量参数测量值;
III、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用户接入系统后,功控模块向切换模块发出状态请求;
B2、切换模块收到功控模块发出的状态请求后,向功控模块返回当前的状态信息;
B3、切换模块判断切换模块返回的状态信息是否为切换状态,若为切换状态,则选用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否则选用非切换状态下的外环功控策略;
B4、实时判断用户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切换模块向功控模块发出状态改变通知,功控模块更改外环功控策略;否则不更改外环功控策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功控模块通过和切换模块进行通讯,采用消息包的方式实现。
11.如权利要求4、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质量参数测量值和目标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计算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的步骤包括: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通过计算目标质量参数值和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的乘积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从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中减去目标质量参数值和所设置的计算步长系数的乘积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所述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调整信噪比目标值的步骤包括: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减小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增加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等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不调整信噪比目标值。
12.如权利要求5、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所述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1为:从质量参数测量值与目标质量参数值的比值中减去1再乘以所述计算步长系数1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步长值的计算选用计算步长系数2为:从质量参数测量值与目标质量参数值的比值中减去1再乘以所述计算步长系数2得到信噪比需要调整的步长值;
所述根据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调整信噪比目标值的步骤包括: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增加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小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信噪比目标值增加在质量参数测量值大于目标质量参数值时所计算得到的步长值;
若质量参数测量值等于目标质量参数值,则不调整信噪比目标值。
CNB2004100626473A 2004-06-30 2004-06-30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76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626473A CN100362769C (zh) 2004-06-30 2004-06-30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626473A CN100362769C (zh) 2004-06-30 2004-06-30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6804A CN1716804A (zh) 2006-01-04
CN100362769C true CN100362769C (zh) 2008-01-16

Family

ID=35822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264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769C (zh) 2004-06-30 2004-06-30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276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404B (zh) * 2010-10-28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2469534B (zh) * 2010-11-16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fr的接纳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1503A2 (en) * 1999-10-06 2001-04-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CN1335695A (zh) * 2000-09-19 2002-02-1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cdma系统中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
JP2004088271A (ja) * 2002-08-23 2004-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ウターループ送信電力制御の目標sir設定方法
CN1499755A (zh) * 2002-11-08 2004-05-26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 优化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1503A2 (en) * 1999-10-06 2001-04-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CN1335695A (zh) * 2000-09-19 2002-02-1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cdma系统中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
JP2004088271A (ja) * 2002-08-23 2004-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ウターループ送信電力制御の目標sir設定方法
CN1499755A (zh) * 2002-11-08 2004-05-26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 优化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6804A (zh) 2006-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channel allocation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EP1744466B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a CDMA system
CN101026399B (zh) 功率控制设备和功率控制方法
CN103596258B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01635588B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92124B (zh) 基站覆盖范围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US6298241B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power contr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43142A (zh) 触发时间处理方法和设备
JP5092745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309028A (zh) 用于实现针对用户设备的传输模式的切换的方法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CN106973427B (zh) 一种自适应调整非连续接收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US6337973B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s of a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CN102056279B (zh) 一种上下行功率控制方法
JP4709276B2 (ja) 電力制御に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636724B1 (en) Method for indoor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0362769C (zh)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外环功控方法
JP2000115061A (ja)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Desset et al. Energy savings for wireless terminals through smart vertical handover
KR0155528B1 (ko) Cdma 셀룰라 시스템의 순방향 전력제어를 위한 이득의 증감방법
US7050823B1 (en) Connection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7205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不连续发射时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法
CN101662825B (zh) 用于码分多址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KR100358437B1 (ko) 아이에스-2000 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적용한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역방향 전력제어방법
EP1830482B1 (en) Method to adjust forwar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hreshol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30481B1 (en) An adjustment method for control threshold of terminal forward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6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