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8886C -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8886C
CN100348886C CNB2006100708398A CN200610070839A CN100348886C CN 100348886 C CN100348886 C CN 100348886C CN B2006100708398 A CNB2006100708398 A CN B2006100708398A CN 200610070839 A CN200610070839 A CN 200610070839A CN 100348886 C CN100348886 C CN 1003488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relative displacement
magnetic
cylinde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708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8461A (zh
Inventor
王代华
赖大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708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48886C/zh
Publication of CN1858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8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88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888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16F9/535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MR阻尼器上实现相对位移自传感功能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在单筒活塞式MR阻尼器的缸筒上绕制一感应线圈,通过绕制在MR阻尼器活塞头上的一个励磁线圈的谐波磁场激励,感应线圈的输出信息携带了活塞杆与缸体之间的相对位移动态信息,这样就构成了缸体感应式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通过上述方式在MR阻尼器的结构上集成了一个有源磁电式相对位移传感器,实现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位移动态信息的实时检测,并结合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的连续可控特性,使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减振系统具有受控对象振动状况自传感及阻尼力连续可控的特性。

Description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装置,尤其是磁流变阻尼器的缸体感应式集成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液、磁流变阻尼器(简写为MR阻尼器)的相继出现及其性能的不断改善,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其它半主动减振系统相比,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具有阻尼力大、性能稳定(对杂质和温度不敏感)、所需电压低、耗能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主要由传感器、MR阻尼器、弹簧、电流驱动器、控制器及相关辅助电路等部分构成。当被控对象(如车辆、精密实验平台、精密加工机床等)振动时,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被控对象主体(如车辆的车身、精密实验平台的台体、精密加工机床的床身等)与承载体(如车辆的车桥、精密实验平台的台柱、精密加工机床的底座等)之间的相对振动状况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决策,并产生一控制电压作用于MR阻尼器的电流驱动器,通过电流驱动器给励磁线圈加载一驱动电流调节励磁线圈的磁场强度,从而在毫秒级时间内改变位于阻尼器节流间隙中的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大小,达到调节MR阻尼器的阻尼的目的,实现对被控对象振动的半主动阻尼减振。在这个闭环的半主动阻尼减振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输入量就是MR阻尼器两端所连接的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振动信息(实际上是MR阻尼器的缸体与活塞之间的相对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在现有的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中,实现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相对运动信息的传感(即MR阻尼器的动态运动信息的测量)主要是利用一个或一套单独的与MR阻尼器分离的动态传感器(如相对位置传感器、相对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实现。采用相对位置传感器方式时一般在振动控制系统中配置一个或多个相对位移传感器(与MR阻尼器并列安装),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到被控对象主体上,另一端连接到承载体上,当被控对象振动时传感器将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即得到被动对象的相对位移振动信息。采用相对速度传感器方式与采用相对位移传感器方式类似,所不同的采用了速度传感器,获得的是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度振动信息。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方式时一般在被控对象主体和承载体的适当位置分别安装一个或多个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将相对应的两路加速度信号相减即可获得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振动信息。无论采用哪种传感方式,单独配置的传感器不仅增加了整个振动控制系统的成本和结构复杂性,而且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之中的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机械碰撞、渗水渗油、电磁波等)的干扰甚至被损坏,从而影响振动控制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及稳定性,缩短系统的使用寿命。
以本专利的申请人为发明人申请并公开的题为“集成相对速度传感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及其自适应阻尼减振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598350,公开日:2005.03.23,国别:中国)公开了一种实现MR阻尼器的集成相对速度自传感方法,感应线圈绕制在活塞杆上,实现传感时的漏磁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达到一定的传感效果,给结构设计提出了严格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集成于MR阻尼器上实现相对位移自传感的缸体感应式集成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在MR阻尼器的缸筒上绕制感应线圈,通过绕制在MR阻尼器活塞头上的励磁线圈的激励,感应线圈的输出信息携带了活塞杆与缸体之间的相对位移信息,这样就构成了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通过上述方式在MR阻尼器的结构上集成了一个有源磁电式相对位移传感器,实现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振动位移的实时检测,并结合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的连续可控特性,使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减振系统具有受控对象振动状况自传感及阻尼力连续可控的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有效地在MR阻尼器的结构上集成了一个基于电磁感应效应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传感器,实现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振动信息的实时检测,并结合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的连续可控特性,使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减振系统具有受控对象振动状况自传感及阻尼力连续可控的特性。
为了描述问题方便,我们将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MR阻尼器称为磁电式自传感磁流变阻尼器。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MR阻尼器上实现相对位移自传感功能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该方法是在单筒活塞式MR阻尼器的缸筒上绕制一感应线圈,通过绕制在MR阻尼器活塞头上的一个励磁线圈的谐波磁场激励,感应线圈的输出信息携带了活塞杆与缸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振动信息,这样就构成了缸体感应式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通过上述方式在MR阻尼器的结构上集成了一个基于电磁感应效应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传感器,实现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振动信息的实时检测,并结合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的连续可控特性,使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减振系统具有受控对象振动状况自传感及阻尼力连续可控的特性。
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首先,给磁流变阻尼器的励磁线圈加载一中低频电压信号作为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励磁检测信号,其产生的同频交变磁场从阻尼器的活塞头、穿过磁流变液节流间隙和不导磁绕线缸筒、沿着高导磁缸体罩、上端盖、活塞杆,最后回到活塞头形成闭合工作磁回路,并使缸筒上的感应线圈感生得到一同频交变电压信号。具体是:在被控对象正常平稳运动(非振动)状态下,系统只给磁电式自传感磁流变阻尼器的励磁线圈送入载波测量信号,做振动监测。该测量信号由晶振产生并经过交流放大后的中低频电压信号作为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励磁载波信号,该载波测量信号再经过单位增益功率放大器后,直接加在磁电式自传感磁流变阻尼器的励磁线圈上,并产生一同频谐波磁场沿磁电式自传感磁流变阻尼器的活塞头、穿过磁流变液流通道、不导磁缸筒(同时作为感应线圈的绕线筒)和感应线圈、高导磁缸体罩、缸体的上端盖、活塞杆、缸筒与活塞头外圆周及上端盖与活塞杆之间的气隙中形成一闭合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磁回路,并使缸体罩内的感应线圈感生得到一同频交变电压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励磁载波信号源的工作频率远大于磁流变液的最高响应频率,在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励磁载波信号源的信号电压的幅值应尽可能小,这样以消除传感励磁磁场对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的影响。
接着,在磁电式自传感磁流变阻尼器的活塞与缸体之间发生轴向相对运动(源自外界引起的被控对象的主体和承载体之间的振动)的过程中,阻尼器的活塞杆相对于缸体的轴向运动使得感应线圈在传感器的工作磁回路中的线圈匝数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引起感应线圈的磁链也随之发生相应的线性变化,这样感应线圈两端便感生输出一调幅信号,其载波信号是励磁线圈上加载的励磁检测信号,而其幅度调制信号则是反映活塞与缸体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位移的传感输出信号。
然后,通过对该调幅信号进行光电隔离耦合、带通滤波、交流放大、同步解调、A/D转换处理后,得到一个与感应线圈磁链变化规律一致的幅度调制信号,最后送入控制器中。该信号的变化规律与被控对象的主体和承载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位移呈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从而实现MR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振动)的自传感功能。
最后,根据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信息,控制器(包括系统控制器和阻尼控制器)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决策,控制电压经过D/A转换后输出到电流驱动器上,自适应调节电流驱动器驱动电流大小,这时MR阻尼器的驱动电流和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载波测试信号通过一个单增益放大器进行线性叠加处理,然后由同一组线缆共同送入活塞上的励磁线圈,产生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谐波磁场和MR阻尼器用的直流强磁场。这样变化的驱动电流使励磁线圈的MR阻尼器的静磁场强度随之改变;在磁流变效应的作用下,磁场强度的变化使位于节流间隙的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大小也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实现MR阻尼器的阻尼减振。
由此,本方法中的MR阻尼器不但具有阻尼减振功能,而且还具有相对位移传感功能,实现了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的自适应减振功能。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在目前的MR阻尼器的结构上集成了一个缸体感应式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及外部信号处理系统,系统的结构如下:
它包括现有单筒活塞式MR阻尼器中的缸筒、装在缸体内的磁流变液、活塞头、活塞杆、蓄能器、缸筒上下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以及套在缸筒之外的活塞杆部分上的防尘罩套;活塞头把缸筒分为上下两个工作腔,蓄能器位于下工作腔的底部;在活塞头外圆周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作为磁流变液流动的节流间隙;活塞杆外端和下端盖上分别有连接装置与被控对象的主体或承载体连接。在高导磁的活塞头上绕制一电磁线圈,作为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与MR阻尼器共用的励磁线圈;在不导磁的缸筒上绕制一感应线圈,并置于一个高导磁的缸体罩之内;励磁线圈产生的励磁磁场起于活塞头、穿过磁流变液节流间隙和不导磁绕线缸筒、沿着高导磁缸体罩、上端盖、活塞杆,最后回到活塞头形成该磁电式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磁通回路;感应线圈和励磁线圈的引线都连接外部的电气系统电路。
在材料选择上,活塞杆、活塞头、缸筒上端盖和缸体罩所采用的金属软磁材料必须具有高导磁率,当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而缸筒(同时作为感应线圈的绕线筒)、励磁线圈的压线盘、滑动活塞头和缸筒下端盖则需要采用不导磁的金属材料。
上述系统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用的励磁载波信号源与磁流变液阻尼比调节用的励磁电流源工作在不同频段、不同电压等级上,但同时共用一个励磁线圈、一个闭合工作磁回路,实现MR阻尼器对被控对象振动的传感和可调阻尼减振并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中利用MR阻尼器的缸体作为感应线圈的绕线筒绕制感应线圈,在励磁磁场的激励下产生电磁感应输出包含MR阻尼器相对位移信息的感生电压,故在本发明中称其为缸体感应式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相对位移传感器和MR阻尼器的结构集成。
与现有的采用分离传感器的MR阻尼器及其半主动减振系统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提高MR阻尼器及其半主动减振系统的自适应性。由本发明公开的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功能的MR阻尼器及相应的自适应减振方法构成的各种半主动减振系统,具有受控对象振动状况自传感、磁流变液阻尼比连续可调、振动自动控制等特性,综合体现系统的自适应减振功能,并进一步提高系统半主动阻尼减振的自适应性能。
2.简化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系统成本造价,使MR阻尼器的大批量工程应用成为可能。运用本发明所述的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功能的MR阻尼器构成各种半主动减振系统,将其应用到实际被控对象(如车辆、精密实验平台、精密加工机床等)上,可以省去用于检测被控对象主体与承载体之间相对运动位移的各种相对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提高整个半主动减振系统结构的集成度,降低系统在设备及安装与维护方面的成本造价,更容易实现半主动减振系统阻尼力的调节,形成被控对象振动的自适应控制。
3.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线性度和灵敏度高。本发明改进现有MR阻尼器的结构和材料,在活塞头及缸体上分别均匀绕制一电磁线圈构成一个与MR阻尼器结构集成的有源磁电式相对位移传感器,感应线圈感生的调幅信号的幅度调制信号与被控对象主体和承载体之间的相对振动位移呈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从而使该集成的相对位移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小、灵敏度高,并大幅降低了后续信号预处理电路的复杂度。
4.MR阻尼器集成的相对位移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大。本发明使感应线圈感生的调幅信号的幅度调制信号与其磁链的变化规律一致,并直接反映被控对象主体和承载体之间的相对振动位移;幅度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决定于该相对振动位移的变化规律,二者的频率相等,这样有效地克服现有振动传感器对超低频振动(0.1Hz)和超高频振动(1KHz)的应用限制,提高振动测量的频率响应范围。
5.MR阻尼器集成的相对位移传感器抗外界电磁干扰能力强。在本发明中,集成在MR阻尼器上的相对位移传感器采用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中低频有源传感原理构成,即利用外部提供的中低频电压信号源在励磁线圈上产生同频电磁场,并在阻尼器内部结构上形成一闭合的工作磁回路,在感应线圈中感生得到一包含被控对象主体和承载体之间相对振动位移信息的同频传感输出信号,通过光电隔离耦合、选频放大、带通滤波、同步解调、低通滤波等信号预处理消除外界各种频段的电磁干扰影响,使该传感器具有很强的抗外界电磁干扰能力,从而避免目前通用磁电式振动传感器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而导致传感输出信号发生畸变的现象。
6.提高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本发明使MR阻尼器自身具有相对位移传感功能,避免了现有分离式配置的动态传感器被直接暴露于各种被控对象所处的恶劣工作环境之中而受到的各种外界环境(如机械碰撞、渗水渗油等)干扰及可能引起的传感器工作性能下降,从而提高相对位移传感的抗外界环境干扰能力,增强控制器的振动控制效果,在整体上保证并提高半主动减振系统的工作可靠性与稳定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7.本系统中的阻尼器本身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发明只需在现有的MR阻尼器基本结构基础之上,在活塞头和缸筒上分别均匀绕制两个电磁线圈即可加工装配构成,故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的闭合工作磁回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及闭合工作磁回路示意图。
图4是实现振动自传感和阻尼减振并行工作时的电气工作原理框图。
图5是MR阻尼器的活塞杆与缸筒之间有正弦位移激励时(频率:1Hz,幅值:30mm),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方法:
本方法是在单筒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缸筒上绕制一感应线圈,通过绕制在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头上的一个励磁线圈的谐波磁场激励,使感应线圈的输出信息携带活塞杆与缸体之间的相对位移信息,使磁流变阻尼器集成了相对位移传感器,实现阻尼力连续可控与对受控对象振动状况自传感,其具体实现体现在附图所示的系统上。
由图1可以看出,励磁线圈12产生的励磁磁场从活塞头14、穿过磁流变液节流间隙28、不导磁绕线缸筒7.和感应线圈9、沿着高导磁缸体罩6、上端盖5、活塞杆3,最后回到活塞头14形成闭合工作磁回路38。
以下对实现MR阻尼器的集成相对位移传感的方法做一下分析:用于实现本方法的系统中,位于缸筒和活塞头之间的用于供磁流变液上下流动的节流间隙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与活塞的运动或活塞在缸筒内所处的位置无关。这样,在MR阻尼器工作时由于该节流间隙的存在而形成的气隙磁阻则是个不变的常量。同时,又因为主磁路中的高导磁部分的磁导率远远大于主磁路中节流间隙的气隙磁导率,所以整个主磁路中的总磁阻是由该节流间隙的气隙磁阻决定。又因为该液流缝隙的大小在活塞运动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故最终我们可以推导得知主磁路中的总磁阻几乎与活塞的运动或活塞在缸筒内所处的位置无关。所以,感应线圈中与主磁路相铰链的那部份线圈感生的磁链ψ(t)为:
ψ(t)=φ(t)N(t)    (1)
式中φ(t)(=B(t)S,其中B(t)是感应线圈区域的磁感应强度,S感应线圈的横切面积)是主磁通量,N(t)(=kx(t))是被励磁线圈激活的位于主磁路中的感应线圈匝数。如果给励磁线圈通入的一个正弦交流电压作为集成传感器的载波信号,则根据式(1),磁链ψ(t)可以表示为:
ψ(t)=kx(t)φmsin(2πft)    (2)
式中k是常数,表示线圈的单位轴向方向均匀绕制的密度,x(t)是活塞相对于缸体的相对位移,φm(t)是主磁路中主磁通量的峰值。
根据式(2),磁链的峰值可以表示为:
ψm(x)=kx(t)φm    (3)
由式(3)可以看出,感应线圈与主磁路铰产生的磁链峰值ψm(x)与活塞在缸筒内的相对位移x(t)呈线性比例关系。当通入励磁线圈的传感用载波信号为一幅值恒定的低压交流信号,则假设MR阻尼器所用低碳钢导磁材料具有理想的高导磁率和线性导磁特性,且这部分软磁体部分的磁阻非常小与磁路中液流缝隙的磁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故液流缝隙的磁阻决定了整个主磁路的磁阻大小。同时主磁路中液流缝隙的大小在结构上保证是基本恒定的,而且液流缝隙非常小而可以忽略缝隙部分漏磁通的存在,则主磁路的磁通量幅值φm也相应是一常量。式(2)两边同时对时间t求微分,即得到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压信号瞬时值e(t)的表达式,如下式(4)所示:
e ( t ) = k φ m [ 2 πfx ( t ) cos ( 2 πft ) - dx dt sin ( 2 πft ) ] - - - ( 4 )
如果活塞相对于缸体的运动速度是不高于1m/s、运动的相对位移的峰值不超过10cm、同时载波信号的频率f不高于1000Hz,则可以推导得到如下关系式:
2 πfx ( t ) cos ( 2 πft ) > > dx dt sin ( 2 πft ) - - - ( 5 )
根据式(5),式(4)可以近似简化为:
e(t)≈2πfkx(t)φmcos(2πft)    (6)
式中变量f、k、和φm假设是常数。
根据式(3)和式(6),感应线圈感生得到的电压有效值E可以表示为:
E = 2 π 2 f ψ m ( x ) - - - ( 7 )
式中f假设是常数。由式(6)和式(7)可以得知,感应线圈感生得到的感应电压是与活塞与阻尼器的缸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位移直接成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
事实上,由于需要考虑低碳钢材料同时作为阻尼器的结构件部分而要求的强度保证,故其导磁性能(例如相对导磁率和线性导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前述推导中所假设的理想特性有一定的降低,从而引起实际上软磁体部分的磁阻存在和漏磁通(图中39为漏磁回路)存在,且是随活塞在缸体内的位置变化而成非线性变化。因此,主磁回路的主磁通量实际上在一定程度是变化的。
参见图2,实现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具体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自传感系统的结构如下:主要包括不导磁的缸筒7,装在缸筒内的磁流变液35、防尘罩套32、活塞杆3、活塞头14、滑动活塞18、蓄能器26,活塞头上的励磁线圈12,缸筒外绕制的感应线圈9,缸筒上下的上端盖5和下端盖24等部件。
阻尼器的活塞杆3由低导磁率材料加工形成,在活塞杆的外端设有绝缘胶封33,其内端的顶端设有连接螺纹,通过锁紧螺丝16与活塞头相连固定,中间有导线圆心孔55。
活塞头14的外圆周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定位铜片15,把该外圆周与缸筒7之间的间隙分割为多段作为磁流变液流动的节流间隙28,活塞头14把缸筒7分为上工作腔8和下工作腔17两个部分,上下两个工作腔都盛装有磁流变液35。
阻尼器的蓄能器26是一个高压气囊,里面盛装有高压氮气54,滑动活塞18压在蓄能器上,蓄能器位于缸筒的下工作腔17底部。
塑料防尘罩套32套在活塞杆3的外端并位于上端盖5与连接吊环1之间,保护活塞杆并防止外界杂质进入阻尼器的上工作腔8和下工作腔17。
活塞杆外端的吊环连接装置1和缸体下端盖24的连接装置22分别用于连接被控对象的主体或承载体,为了确保阻尼器的密封性,在滑动活塞、活塞杆、缸体的上下端盖及缸筒的连接处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25、27和30、31。
高导磁的活塞头14的凹槽内均匀绕制一电磁线圈,作为本发明中的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励磁线圈12,励磁线圈的漆包线末端线缆4与高强度引线34连接,引线34通过活塞头导线孔29通过活塞杆中心的导线圆心孔55引出阻尼器,通过励磁线圈的输入端子2连接到外部电气系统电路50中的由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用的励磁检测信号源与磁流变液阻尼比调节用的励磁电流源相叠加后形成的外部激励源;在不导磁的缸筒外绕制有一电磁线圈9,作为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的漆包线末端线缆19与高强度引线21连接,引线21通过下端盖导线孔47引出阻尼器外,通过感应线圈输出端子20将感应电压信号送入后续的电气系统电路50中的外部信号预处理电路;在这两个电磁线圈的外表面及其引线周围都涂有绝缘胶层13(如图3所示),在下端盖的引线孔设有绝缘胶封23。
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实现振动位移传感和阻尼控制的并行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中,阻尼器内部集成的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励磁检测信号源由中低频检测信号发生器46产生,并作为外部激励源的一个构成部分,由引线34送入励磁线圈12。当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励磁信号发生器电路导通、励磁线圈两端加载一传感检测用的中低频正弦交变电压信号时,它产生一同频交变磁场,并在活塞头14、活塞杆3、活塞杆与上端盖5之间的气隙40、上端盖5、缸筒7、缸筒与活塞头之间的节流间隙28、活塞头外圆周的定位铜片15中形成一闭合工作磁回路38;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绝大部分磁通量通过该磁路,形成传感器工作的主磁通,并使感应线圈产生一同频交变电压信号,励磁检测信号源的幅度直接决定磁回路中传感器工作主磁通的大小;在节流间隙28、气隙40、活塞杆3、活塞头14以及缸筒7等部位也同时存在极少量的漏磁通39,由于该漏磁通与磁回路的主磁通相比很小,故忽略不计。
参照图4,本实施例构成的相对位移自传感器的电气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构成的相对位移自传感器的电气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励磁线圈12、感应线圈9、中低频检测信号发生器46、线性加法耦合电路、光电隔离耦合器41、选频放大器42、带通滤波器43、同步检波器44、低通滤波器45及连接电缆36,37。
由磁流变阻尼器的电流驱动器52产生的直流驱动电流(0~3A)通过线性加法耦合电路48与中低频检测信号发生器46产生的励磁检测信号相加合成,作为阻尼器励磁线圈的外部激励源。当外界发生振动时,MR阻尼器51的活塞与缸筒之间产生与振动频率相同的轴向相对运动,使得阻尼器内由励磁线圈12和感应线圈9构成的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响应外界振动,阻尼器的活塞相对于缸筒的相对轴向运动使感应线圈在磁回路中的线圈匝数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并引起感应线圈的磁链也随之发生变化,使该线圈的两端所感生的电压信号为一调幅信号,其载波信号是励磁线圈上加载的传感检测信号,而其幅度调制信号则是反映活塞与缸筒轴向相对运动位移的传感输出信号;感应线圈的引线将该调幅信号送出阻尼器,得到一包含振动信息的传感输出信号,通过后续的光电隔离耦合器41、选频放大器42、带通滤波器43、同步检波器44、低通滤波器45后输出相对位移量,从而实现本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功能。
由本实施例构成的半主动阻尼减振系统的原理如图4所示,即具有相对位移传感功能的MR阻尼器51、电气系统电路50、电流驱动电路52和自适应控制器53等部分构成,可以根据应用对象和振动控制要求的不同,适当改变上述四部份的配置及具体参数,形成多种半主动阻尼减振系统,但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下面给出本实施例在实现振动传感和阻尼减振时的并行工作原理:当外界发生振动时,MR阻尼器51的活塞与缸筒之间产生与振动频率相同的轴向相对运动,使得阻尼器内由励磁线圈12和感应线圈9构成的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响应外界振动,阻尼器的缸筒与活塞头外圆周的定位铜片之间、上端盖与活塞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使它们相互之间的气隙的大小不变,阻尼器的多段液节流间隙的大小不变,且节流间隙中的磁流变液、气隙中的空气的导磁率相对于磁回路中的其它高导磁材料的导磁率也不变,而磁回路的绝大部分磁阻集中在这些节流间隙和气隙上,故使得磁回路中的磁阻、传感器工作的主磁通不变;阻尼器的活塞相对于缸筒的相对轴向运动使感应线圈在磁回路中的线圈匝数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并引起感应线圈的磁链也随之发生变化,使该线圈的两端所感生的电压信号为一调幅信号,其载波信号是励磁线圈上加载的传感检测信号,而其幅度调制信号则是反映活塞与缸筒轴向相对运动位移的传感输出信号;感应线圈的引线将该调幅信号送出阻尼器,得到一包含振动信息的传感输出信号,通过后续的光电隔离耦合器41、选频放大器42、带通滤波器43、同步检波器44、低通滤波器45,送入控制器53中,从而实现本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功能。
同时,控制器53根据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信息产生一控制电压信号,通过D/A数模转换将控制信号转为模拟信号送入电流驱动电路52,产生一相应的直流驱动电流(0~3A),并通过线性加法耦合电路48与中低频检测信号发生器46产生的励磁检测信号相加合成,作为阻尼器励磁线圈的外部激励源。通过调节该驱动电流的大小改变励磁线圈产生的用于调节磁流变液阻尼比的磁场强度,该磁场是强磁场,其工作磁回路与传感器形成的工作磁回路一样,从而在毫秒级内调节阻尼器内部多段节流间隙流动的磁流变液的阻尼比,实现MR阻尼器的可调阻尼比减振功能。
励磁检测信号源的工作频率应大于磁流变液的响应频率,在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励磁检测信号源的信号电压的幅值应尽可能小,以消除传感励磁磁场对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的影响;同时对感应线圈输出的调幅信号进行光电耦合隔离、选频放大、同步解调、低通滤波后,消除磁流变液阻尼比调节用的励磁磁场及外界干扰电磁场对传感器的影响;使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用的励磁检测信号源频率与磁流变液阻尼比调节用的励磁电流源(0~3A)工作在不同频段、不同电压等级上,但同时共用一个励磁线圈12、一个闭合工作磁回路38,实现MR阻尼器对被控对象振动的传感和可调阻尼比减振并行工作、互不影响。
图5是MR阻尼器的活塞杆与缸筒之间有正弦位移激励时(频率:1Hz,幅值:30mm)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情况。图5(a)为解调前的幅度调制信号,图5(b)为解调后的位移输出,可以看出能反映MR阻尼器的活塞杆与缸筒之间的相对位移。
在上述实施例中,信号预处理电路、驱动电路、电源电路、控制器、磁流变液的阻尼系数连续可调原理以及相应的自动控制方法等内容都是现有成熟的技术,故未给出详细阐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资料和现有的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减振系统来实现。

Claims (4)

1、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单筒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缸筒上绕制一感应线圈,通过绕制在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头上的一个励磁线圈的谐波磁场激励,使感应线圈的输出信息携带活塞杆与缸体之间的相对位移信息,使磁流变阻尼器集成了相对位移传感器,实现对受控对象振动状况自传感与阻尼力连续控制;其步骤如下:
首先,给磁流变阻尼器的励磁线圈加载一中低频电压信号作为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励磁检测信号,其产生的同频交变磁场从阻尼器的活塞头、穿过磁流变液节流间隙、不导磁绕线缸筒和感应线圈、沿着高导磁缸体罩、上端盖、活塞杆,最后回到活塞头形成闭合工作磁回路,并使缸筒上的感应线圈感生得到一同频交变电压信号;
接着,阻尼器的活塞与缸筒产生的相对轴向运动使感应线圈在工作磁回路中的线圈匝数相应地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感应线圈磁链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规律与该轴向相对运动位移呈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这样感应线圈两端便感生得到一调幅信号,其载波信号是励磁线圈上加载的励磁检测信号,而其调幅信号则是反映活塞与缸筒轴向相对运动位移的传感输出信号;
然后,通过对该调幅信号进行光电隔离耦合、选频放大、带通滤波、同步解调、低通滤波后,得到一个与感应线圈磁链变化规律一致的幅度调制信号,该信号的变化规律与被控对象的主体和承载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位移呈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实现磁流变阻尼器的缸体感应式相对位移自传感;
最后,根据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信息,系统控制器和阻尼控制器给出的控制电压经过D/A转换后,输出到电流驱动器以调节电流驱动器驱动电流大小,实现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的控制,这时磁流变阻尼器的驱动电流和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载波测试信号通过一个单增益加法耦合放大器进行线性叠加处理,然后由同一组线缆共同送入活塞上的励磁线圈,产生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工作用的谐波磁场和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减震用的直流强磁场,这样变化的驱动电流使磁流变阻尼器的励磁线圈的静磁场强度随之改变;在磁流变效应的作用下,磁场强度的变化使位于节流间隙的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大小也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实现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减振。
2、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系统,包括现有单筒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中的缸筒、装在缸筒内的磁流变液、活塞头、活塞杆、滑动活塞头、蓄能器、缸筒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以及套在缸筒之外的活塞杆部分上的防尘罩套;活塞头把缸筒分为上下两个工作腔,蓄能器位于下工作腔的底部;在活塞头外圆周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作为磁流变液流动的节流间隙;活塞杆上端和下端盖上分别有连接装置与被控对象的主体或承载体连接;特征在于:
(1)在高导磁的活塞头上绕制一电磁线圈,作为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与磁流变阻尼器的共用励磁线圈,励磁线圈的引线连接外部的线性加法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获得由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用的励磁检测信号源与调节磁流变液屈服应力的励磁电流源相叠加而成的混合激励源;
(2)在不导磁的缸筒上绕制一电磁线圈,作为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用的感应线圈,并置于一个高导磁的缸体罩之内,感应线圈的引线连接到外部电气系统的信号处理电路;
(3)励磁线圈产生的励磁磁场从活塞头、穿过磁流变液流缝隙和不导磁绕线缸筒、沿着高导磁缸体罩、上端盖、活塞杆,最后回到活塞头形成该磁电式集成相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磁通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活塞杆、活塞头、缸体上端盖和缸体罩均采用高导磁率的金属软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缸筒、励磁线圈的压线盘、滑动活塞头和缸体下端盖采用不导磁的金属材料。
CNB2006100708398A 2005-09-15 2006-03-14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888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708398A CN100348886C (zh) 2005-09-15 2006-03-14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57276 2005-09-15
CN200510057276.4 2005-09-15
CNB2006100708398A CN100348886C (zh) 2005-09-15 2006-03-14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8461A CN1858461A (zh) 2006-11-08
CN100348886C true CN100348886C (zh) 2007-11-14

Family

ID=3729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083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8886C (zh) 2005-09-15 2006-03-14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4888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3580A (zh) * 2019-04-26 2019-07-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冲击的磁流变阻尼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86154B1 (en) 2015-04-24 2022-08-3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605142B (zh) * 2015-08-25 2017-08-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中磁悬浮作动器位移自感知方法
CN108397508A (zh) * 2018-02-14 2018-08-14 重庆恩光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磁流变液双级变阻尼器
CN108374862A (zh) * 2018-02-14 2018-08-07 重庆恩光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单级变阻尼缓冲器
CN108535001B (zh) * 2018-04-04 2019-07-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油气弹簧蓄能器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8267073B (zh) * 2018-04-20 2023-11-24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低频振动位移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8644298B (zh) * 2018-06-26 2023-12-19 河海大学 阻尼多重实时调节的调谐液柱阻尼器
CN111156280B (zh) * 2018-11-08 2021-08-17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主动磁场控制的智能液压悬置
CN113090704B (zh) * 2021-04-09 2022-04-15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在冲击缓冲体系中的抗干扰系统及方法
CN113606199B (zh) * 2021-08-04 2023-11-21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种刚度与阻尼可变的盾构被动铰接油缸液压控制系统
CN114576303B (zh) * 2022-03-02 2024-05-2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电磁减震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7309B1 (en) * 2001-08-13 2002-12-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ith an external coil
CN2551806Y (zh) * 2002-06-26 2003-05-21 重庆大学 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
CN1593962A (zh) * 2004-07-07 2005-03-16 重庆大学 具有相对速度自传感功能的车辆悬架减振器
CN1598350A (zh) * 2004-09-09 2005-03-23 重庆大学 集成相对速度传感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及自适应减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7309B1 (en) * 2001-08-13 2002-12-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ith an external coil
CN2551806Y (zh) * 2002-06-26 2003-05-21 重庆大学 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
CN1593962A (zh) * 2004-07-07 2005-03-16 重庆大学 具有相对速度自传感功能的车辆悬架减振器
CN1598350A (zh) * 2004-09-09 2005-03-23 重庆大学 集成相对速度传感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及自适应减振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3580A (zh) * 2019-04-26 2019-07-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冲击的磁流变阻尼器
CN109973580B (zh) * 2019-04-26 2020-09-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冲击的磁流变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8461A (zh) 2006-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8886C (zh) 缸体感应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自传感方法及系统
CN100344895C (zh) 集成相对速度传感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及自适应减振方法
US5251729A (en) Vehicle suspension damper with relative velocity sensor having controlled flux path
US4351515A (en) Feedback control type shock absorbing suspension system
Wang et al. An integrated relative displacement self-sensing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prototyping and testing
KR960038359A (ko) 변위검출장치
KR101300024B1 (ko) 절대 변위 검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한 절대 변위 센서
US5696412A (en) Sensor-less position detector for a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JPH03176217A (ja) 車両懸架装置用速度変換器
US9740179B2 (en) Processing machine with vibration compensation of movable mechanical structures
CN107781345A (zh) 一种可检测活塞位移的新型磁流变阻尼器
CN102606670A (zh) 差动传感式磁流变阻尼器
KR101704535B1 (ko) 통합제진 디지털 제어 시스템
CN2871971Y (zh) 磁电式相对位移自传感磁流变阻尼器
WO2016198658A1 (en) Distance compensated active sensing modules
CN108458031B (zh) 一种超磁致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自适应方法及阻尼器
CN111779790B (zh) 一种减振装置
US4746143A (en) Vib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s
CN2708034Y (zh) 车辆悬架减振器
CN202710172U (zh) 低频、小幅度振动信号的测量装置
CN209430666U (zh) 一种自供能可变刚度和阻尼磁流变减振器
CN2721964Y (zh) 集成相对速度传感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
CN203519643U (zh) 差分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
JPH03194238A (ja) 磁性弾性体を用いた制振装置
Jeon et al. Vibration suppression by controlling an MR dam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hangzhou Donghai Rubber Factory Co., Ltd.

Assignor: Chongqing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20103200011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elf s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cylinder inductive magnetic rheology damper integrated relative displace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61108

Record date: 2010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