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49A - 在一个网络上建立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一个网络上建立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49A
CN1147749A CN 96100685 CN96100685A CN1147749A CN 1147749 A CN1147749 A CN 1147749A CN 96100685 CN96100685 CN 96100685 CN 96100685 A CN96100685 A CN 96100685A CN 1147749 A CN1147749 A CN 1147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lling
communicator
calle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006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克·杰弗里·弗拉戴尔
阿尔伯特·弗里兹
雪利·B·古德曼
罗伊·菲利普·维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T&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T Corp filed Critical AT&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2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bell or annunciator systems
    • H04M11/022Pag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74P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13UPT - personal as opposed to terminal mobility, inc. number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32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mobil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个能够建立同具有一个个人电话号码移动用户的通信的通信系统。该移动用户使用一个双向寻呼机向一个寻呼服务系统发送转移号码。该寻呼服务系统把转移号码传递给存储该号码的用户路由点。当主叫方通过拨出移动用户的个人电话号来产生到该移动用户的呼叫时,用户路由点得到通知。接着用户路由点交叉引用个人电话号和转移号码并把呼叫转移到与转移号码对应的终接电话。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配合用户站由点使用一个附件以逐个呼叫方式和登记方式提供呼叫转移服务。

Description

在一个网络上建立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是涉及使用寻呼技术建立和移动用户的通信。
建立同一个被呼用户的通信在该用户是可移动的时候会成为问题。通常,希望与一具体用户联系的人发出一个与该用户相关的,如其住宅电话那样的特声电话上的呼叫。这种通信方法的缺点在于用户并不总在其住宅电话或其它电话的附近。这就给那些需要立即与移动用户联系且不管其位置的人们带来了问题。
为了解决建立同移动用户的通信的问题已开发出几种技术。这些包括呼叫转移,寻呼和蜂窝系统。然而每个这样的技术均具有阻碍无缝,普遍的通信的的缺点。
呼叫转移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技术,凭借该技术一个准备离开相应电话的人可以把呼叫转接到另一部电话上。例如,一个计划休假的办公室职员可以把电话转接到其办公室同事的电话上。这样的系统虽然吸引人但不灵活。它需要访问电话的转移方激活和关闭呼叫转移并改变转移号码。这种不灵活性对那些在路上且希望收到来自潜在客户的电话的旅行商人需要频繁改变其转移号码的用户显得尤为突出。
而且,当前的呼叫转移模式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呼叫在被转接之前必须被送给转移用户端的办公室。例如,当一个用户把呼叫从其在California的住宅电话转移到在New Jersey的亲戚的电话上时,从Now York到用户家的电话的呼叫在被转移到NewJersey之前会被送到Calfornia。这样的过程不必要地牵制住了从New York到Calfernia的网络资源以完成从Now York到NewJersey的呼叫。
在一个寻呼系统中,一个移动个体携带一个便携寻呼机。通常,寻呼机被赋予一个电话号并能够接收一个预定的无线信号。当一个主叫者拨出寻呼机号码时,预定的无线信号被广播出去而寻呼机通过激活音频和/或可视报警来响应该信号。这种报警用于通知移动用户有人想同其联系。通常主叫方电话号码被包含在无线信号中以便寻呼机可以记录主叫号而被叫方可以在稍后发出返回呼叫。过去的寻呼系统的一个缺点是它们通常不支持双向通信。在一个典型的寻呼方案中,被叫方必须重定位并发出返回呼叫以建立到主叫方的全双向通信。这种重定位可能是不方便的,而且会过早导致“电话频繁”(telephone tag)-即两个人周期性地试图与对方联系且因对方无法接通而导致失败的情况。
过去的寻呼系统的另一个缺点是与寻呼队列有关的延迟。通常,寻呼服务系统一次只能发送一个寻呼消息。然而,服务系统经常一次就收到许多寻呼请求。因而,在服务系统的广播设备上建立一个队列并产生了在寻呼通过时间上的延迟。该问题在为用户提供全范围服务的寻呼服务中是多方面的。在这样的服务中一个用户的寻呼消息被从几个设施上广播出去,从而在各设施上产生通过时间延迟。
蜂窝系统提供了对呼叫转移系统和寻呼系统中出现的重定位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个常见的蜂窝电话是一个可以由个人携带的无线双向语音通信装置。通常,各蜂窝电话用户在一个具体的由一电信公司服务的地理区域内向该公司预定服务。当用户位于居住区域时,到用户那里的呼叫因其通过为居住区域服务的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则可被轻易地完成。然而,当一个用户位于不同的区域时,该用户被称为“漫游者”,且由于事先不知道怎样从MTSO路由选择该呼叫,所以呼叫完成变得更加困难。
漫游者问题可以通过使漫游用户通知“本地MTSO”其将要定位在另一个区域中来解决。这允许从“本地MTSO”把必要的信息发送到“访问MTSO”以便“访问MTSO”可以路由选择用户的呼叫。而这个“蜂窝呼叫转移”导致了与那些和传统呼叫转移有关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而且所有的蜂窝通信(包括在居住区域内的)均因对噪声的敏感而受到损伤,从而妨碍了高质量的通信。
针对有关当前呼叫转移,寻呼和蜂窝系统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保证普遍的和移动用户的高质量通信的系统。
在M.J.Foladare的2-13-13-17申请中公开的发明指出了当前用于和移动个体进行通信的系统中的缺点。Foladare的2-13-13-17发明公开了一个与移动个体进行通信的系统,其中移动个体使用一个双向寻呼机以逐个呼叫的方式发送一个转移号码。采用这种方式,上述发明克服了当前系统的缺点。然而,Foladare的2-13-13-17发明拥有一个可以改进的特性,即由必须等待移动用户发送转移号码导致的过长的呼叫建立时间。
本发明使用了一种克服当前用于和移动个体通信的系统的缺点,使建立这样的通信所需的时间最小化的双向寻呼技术。
一个希望利用本发明的移动个人配备有一个双向寻呼机并被赋予一个个人电话号(PTN)。移动个人使用寻呼机发送一个转移电话号给一个寻呼服务系统。寻呼服务系统把转移号码传递给一个存贮该号码的用户路由点(CRP)。这样,当一个呼叫是发到移动个人的PTN时,终接号码被从CRP中检索出来并被用来把呼叫转移到终接电话。
在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中,一个到移动个人的呼叫可以根据下述“登记”过程来完成。移动个人备有一个具有用户可用来“键入”转移电话号的键盘的双向寻呼机,其中转移号码与此人的呼叫要被转移到的终接电话有关。接着此人开始一次从双向寻呼机到寻呼服务收发器的修改信号发送。在修改信号中含有转移号码。
在收到修改信号之后,寻呼服务收发器把该信号直接或通过卫星中继给一个卫星地面站。而后该地面站把信号中继给从信号中取出转移号码并存贮起来以便以后检索的CRP。这时系统被设置来转移该移动个人的入局呼叫。
一个主叫者通过拨出移动个人的PTN发出从主叫电话到该移动个人的入局呼叫。该呼叫被路由到与网络控制点(NCP)相连的一个网络访问交换机上。NCP使用所拨的PTN访问CRP并检索出移动个人的转移号码。接着NCP把转移号码传给使用该号码把呼叫转接到终接电话上的网络访问交换机。这样移动个人就可以在终接电话处“摘起”呼叫。
本发明具有几个优于当前系统的优点。首先,每当用户希望改变转移号码时,该移动用户可以使用双向寻呼机改变转移号码,从而消除接入电话的需要。第二,移动用户可以逐个呼叫的方式改变转移号码,从而可根据主叫方标识号识别出主叫方并据此对主叫方进行转移。第三,不象传统的寻呼系统那样,移动用户不需重定位并发出返回呼叫。这样,主叫方不需等待返回呼叫,并避免了“电话频繁”的情况。第四,本发明允许移动用户把呼叫转接到一个蜂窝单元,从而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种在有蜂窝服务时利用该服务而在没有蜂窝服务时提供可选通信的方法。
而且,本发明可实现在始发电话附近(通常在第一网络交换机附近)的呼叫转移。从而更有效地转移呼叫,并避免不必要地使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还具有优于标频为建立和移动用户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的M.J.Foladare2-13-13-17专利申请的优点。在那个发明中移动用户使用一个双向寻呼机以逐个呼叫的方式对呼叫进行响应。相比之下,本发明允许移动用户“登记”一个转移号码使得该用户在其想要,但不需以逐个呼叫的方式进行响应来改变转移号码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改变转移号码。而且,由于在完成转移过程之前系统不需等待用户发送响应,所以登记允许更短的呼叫建立时间。Foladare的2-13-13-17发明需要桥接或合并两个单独的呼叫以完成一次呼叫,它是一种对系统硬件增加额外负担并增加呼叫建立时间的技术。本发明通过用转接而不是桥接或合并来转移呼叫以减少硬件负担和呼叫建立时间的增加。另外,本发明可以与Foladare的2-13-13-17发明综合到一个实施中,以实现使用双向寻呼机以“登记”方式转移呼叫和使用该双向寻呼机以逐个呼叫的方式转移呼叫的两个优点。
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模式图。
图2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模块图。
图3给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适于使用的寻呼机。
图4A和4B构成了描述用来修改用户的转移号码的过程的流图。
图5是一个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来完成呼叫的过程的流图。
图6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块图。
图7是一个可用于实现逐个呼叫模式转移的通信系统的模块图。
图8是包括图7中部件的现有的电话网的模块图。
图9A和9B构成描述以逐个呼叫方式进行呼叫转移时所采取的步骤的流图。
参照图1,其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模块图。根据本发明,主叫方能够完成到配备有一个双向寻呼机10的移动用户的呼叫。主叫方通过主叫电话12发出呼叫。这里应注意象此后所讨论的所有其它电话那样,这个主叫电话仅用于说明,而本发明可以使用各种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电话,计算机和传真机这样通信装置来加以实现。
不管怎样,主叫电话12通过一个第一通信连接16被连接到网络访问交换机14上。第一通信连接16和此后描述的所有通信连接可以是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链路或其它通信连接的形式。
通过第一通信连接16,网络访问交换机14和一个第二通信连接22,主叫电话12被连接到一个网络控制点(NCP)24上。通过一个第三通信连接26,NCP被连接到一个用户路由点(CRP)34上,而CRP接着通过一个第四通信连接27被连接到一个寻呼服务系统28上,移动用户使用寻呼机向寻呼服务系统发送一个由无线链路30表示的修改信号。修改信号包含一个与终接电话32有关的转移电话号,并可以包含一个含有足够识别发送寻呼机的信息的标识信号。当收到来自寻呼机的修改信号时,寻呼服务系统把信号中继给从信号中取出转移号码并加以存贮的CRP。由移动用户提供的转移号码与该用户的PTN交叉引用以便在拨出用户PTN时可以从CRP检索出该用户的终接电话号。
当主叫方通过拨叫移动用户的PTN发出呼叫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16,网络访问交换机14和第二通信连接22,该呼叫被接至NCP24。接着NCP通过第三通信连接26查询CRP。根据拨出的PTN,CRP检索移动用户的转移号码并通过第三通信连接把它回送给NCP。而NCP把转移号码传递给使用该号码转接呼叫到终接电话32的网络访问交换机14。网络访问交换机14通过第四通信连接20把呼叫转接到终接电话。这时,该呼叫可以被移动用户在终接电话处“摘起”。
应注意到在CRP34的功能可以被包括在NCP24或寻呼服务系统28之中,此时本发明可以不用单独一个CRP单元来实现。
在图2所示的最优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包括到一个现有的电话网之中。如图所示,主叫方40寻求建立和被赋予一个个人电话号(PTN)并配备一个双向寻呼机77的移动用户或用户76的通信。主叫方通过拨叫用户的PTN从电话41上始发一个入局呼叫。通过一个第一电话线54这个入局呼叫被接至在主叫方位置处的第一本地交换局42上。通过第一中继线56第一本地交换局把呼叫接至始发访问交换机44。交换机44可以具有数字交换机或象AT&T4ESSTM交换机(“4E”交换机)那样的电子交换系统的形式。有关4E交换机的更详细的描述,参见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Vol.56,No.7,PP1015-1320,Pub Sept.1977。
一旦呼叫被接至交换机44,交换机44通过第一公用信道局间信令(CCIS)链路78来查询网络控制点(NCP)66。(CCIS组合许多信道的信令信息并通过由专用设备提供的数据链路发送该信息)。这里若用户规定收集用户键入数字(CED),则NCP指示交换机44通过第一通信链路57把呼叫接至语音响应单元(VRU)43。VRU(例如一个AT&T网络服务复合体,或NSCX)向主叫方播放一个标准提示通知并通过接收多达10个双音多频(DTMF)数字(即来自Touch ToneTM电话的Touch ToneTM数字)来收集CED(例如一个个人标识号,或PIN)。在一个使用CED的系统中,对于主叫用户因使用一个转盘电话或不能对提示作出响应从而不能键入数字的情况必须作出规定。在这两种情况下,VRU可以允许超时或缩位拨号序列(例如,#)来表示没有提供数字。任何由VRU收集的CED均被回送到NCP。
在收集到CED之后,或在紧接着初始访问交换机查询NCP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NCP通过第二CCIS链路67查询用户路由点(CRP)68。在查询过程中,NCP发送CED,PTN和主叫电话号(自动号码标识号,或“ANI”)。根据ANI或CED,CRP考察该呼叫从决定是否把呼叫直接接至用户。若呼叫不能被直接接至用户,则CRP指示NCP把呼叫接到另一个处理上,如语音邮箱。若呼叫可被直接接至用户,则CRP访问存在CRP上的用户记录,以记录中检索出该用户的转移号码并通过CCIS链路67把该转移号码返回给NCP。NCP通过CCIS链路78把转移号码中继给使用该号码转接入局呼叫的初始访问交换机。
用户可以使用双向寻呼机在任意时间修改转移号码。为修改转移号码用户76使用双向寻呼机77产生一个包含新转移号码的修改信号。修改信号被发送到寻呼服务收发器74。收发器直接通过通信连接85,或间接通过无线链路86,卫星72和经过无线链路86的无线链路84把修改信号中继给一个卫星地面站70。而后卫星地面站通过第二通信链路82把信号传给CRP。CRP取出新转移号码并使用它来修改用户的CRP记录使之含有新转移号码。
根据最近修改的转移号来转移呼叫。如上所述,当一个入局呼叫通过CRP考察时,NCP66从CRP68处检查出转移号码并把它传递给初始访问交换机44以用于把呼叫转移至终接电话92。从初始访问交换机到终接电话的转接由下述装置完成:一个第二中继线58,一个终接访问交换机60(如交换机44可以是一个数字交换机或一个4E交换机),一个第三中继线62,一个第二本地交换局64和一个第二电话线90。初始访问交换机通过第二中继线把呼叫接至终接访问交换机。而终接访问交换机通过第三中继线把呼叫接至第二本地交换局。第二本地交换局通过第二电话线把呼叫接至终接电话。在转接完成后,呼叫可以被用户在终接电话处“摘起”。
图3给出了有关一个双向寻呼机100,一个收发器112,一个卫星114,一个卫星地面站116,无线链路111,113和115以及一个通信链路117的说明性实施例,该实施例适于遵照本发明来使用。寻呼机100包括:一个显示器102,例如一个液晶显示器或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一个选择键104;一个菜单键106;一个键盘108;和一个可包含在显示器102内的模式指示器110。在下面对图4A和4B的流图的讨论中将31用到图3。
图4A和4B给出了修改用户转移号码所采取的步骤。图3的寻呼机可以后面描述的“登记”方式或在Foladare的2-13-13-17交叉引用应用中描述的“逐个呼叫”方式被用来修改转移号码。下面的描述包含有关“登记”和“逐个呼叫”修改的规定。
用户修改转移号码的第一步是按下寻呼机100上的菜单键104(步骤202)。单词“修改”会在显示器102上出现。接着用户按下选择键106选择“修改”(步骤204)。单词“修改”会在显示器上闪烁指示用户可以键入修改的号码(步骤206)。现在用户可以通过键盘108输入由#键指示输入结束的转移号码(步骤208)。为键入一个特殊的象会议呼叫指令那样的呼叫控制指令(如Foladare 2-13-13-17所描述的),应输入一个与该指令有关的号码而不是一个转移号码(步骤208)。不想改变转移号码且不想输入特殊指令号的用户可以不键入号码而只按下#键。
在一个最优实施例中,寻呼机被配置了存储转移号码的能力以便缩位按键序列可被用于改变转移号码。例如,用户的办公室电话号可被存储在寻呼机存储器的第一个位置上而用户的住宅电话号码可被存储在寻呼机存储器的第二个位置上。这样,当用户想把转移号码变成办公室号码时,用户简单地键入一个跟随有#号的1。类似地,当用户想把转移号码变成住宅号码时,用户简单地键入一个2后跟一个#号。
不管怎样,在收到#输入后,寻呼机的模式指示器便会闪烁(步骤210)。这时,用户必须选择所要的模式(步骤212)。寻呼机确定所要的模式是否当前模式(当期望模式为登记模式时为步骤214;当期望模式为逐个呼叫模式时为步骤222)。若用户期望登记模式而当前模式不是登记模式,则在闪烁的模式指示器停止闪烁前用户按下选择键106改变到登记模式(步骤216)。若用户期望的模式是登记模式而当前模式是登记模式,则用户允许经过一段时间,此后闪烁的模式指示灯会停止闪烁;或者是按下#键提早结束计时并保留当前模式(步骤218)。
类似地,若用户期望逐个呼叫模式而当前模式不是逐个呼叫模式,则在闪烁的模示指示器停止闪烁之前,用户按下选择键106改变到逐个呼叫模式(步骤224)。若用户期望逐个呼叫模式而当前呼叫是逐个呼叫模式,则用户允许经过一段时间,此后闪烁的模式指示器停止闪烁;或者是按下#键提前结束定时并保留当前模式(步骤226)。在选择了模式后,寻呼机通过无线键路111发送寻呼机码,修改的转移号码和模式指示给收发器112(步骤220是针对登记模式;步骤228是针对逐个呼叫模式)。
在收到寻呼机的发送后,收发器112直接通过通信连接117或间接通过卫星114和无线链路113与115把寻呼机码,新转移号码和模式指示中继给卫星地面接收站116(步骤230)。下一步(步骤232)依赖于所选择的模式。当选择登记模式时,卫星站根据寻呼机码确定用户的PTN,使用PTN检索用户的用户路由点(CRP)记录并最终修改记录以反映新的模式和转移号码。当选择逐个呼叫模式时,卫星站只是把修改的转移号码中继给一个使用该号码转移一个入局呼叫的附属件(在Foladare 2-13-13-17中描述)。在步骤232之后修改就完成了(步骤234)。
图5以流图的形式给出了根据本发明来完成一次呼叫所采取的步骤。在下面关于图5A和5B的讨论中会引用到图2。
如图5所示,主叫方通过拨出用户的PTU来产生呼叫(步骤300)。该呼叫被接到查询NCP以获取路由信息(步骤304)的初始访问交换机(步骤302)上。这里,若用户规定收集CED,则NCP指示初始访问交换机把呼叫连接到VRU以获取DTMF数字并将收集到的数字回送给NCP(可选的步骤306)。在获得CED数字或紧接着步骤304之后,不管怎样NCP都会向CRP发送CED,PTN和ANI并查询CRP以获得用户记录(步骤308)。CRP则根据PTN检索用户记录(步骤310)。该记录包含转移号码,并可以包含考察入局呼叫的指令。若用户已规定用户记录进行呼叫考察,则CRP根据CED和/ANI来考察入局呼叫(确定对该呼叫的适当的处理)(步骤312)。
根据在步骤312进行的考察来决定是否把呼叫直接接至用户(步骤314)。若不直接把呼叫接至用户,则CRP指示NCP将呼叫接到另一个处理上,如网络提市通知,语音邮箱或服务平台(步骤316)。若直接把呼叫接至用户,则CRP把转移号码或“网络路由号码”回送给使用该号码将呼叫接至用户可“摘起”呼叫的终接电站的NCP(步骤318)。在转接呼叫后,呼叫的处理就完成了(步骤320)。
图6是有关另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的模块图。图6除额外的部分外与图2相同:附件73,交换机47,通信连接45,49,71,75和无线链路87。图6的系统可被用来为用户提供所有的与操作的登记模式(此前描述)和操作的逐个呼叫模式(此后描述)有关的功能。
参照图7,其中给出了包含可用于实现逐个呼叫模式的转移的通信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模块图。如图所示,主叫方从主叫电话12’向配备了双向寻呼机10’的用户发出呼叫。主叫电话通过第一通信连接16’被连接到第一网络交换机14’。第一网络交换机通过第二通信连接20’连接到第二网络交换机18’。第二网络交换机通过第三通信连接22’连接到附件24’并通过第四通信连接30’连接到第三网络交换机26’。这样在主叫电话与附件,主叫电话与第三网络交换机之间均有一条通路。
附件24’是一个在网络外部的智能部件,而且它以和交换机或电话连接到网络同样的方式被连接到网络上。附件的例子包括象Conuersant和Summa Four那样的AT&T语音响应单元(VRU)。两种可能的把附件连接到网络的方法是:通过一个公用信道局间信令(CCIS)链路和通过一个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通信链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附件位于网络内部,在这种情况下附件的功能仍然相同但不需有连接链路。
当通过拨出移动用户的PTN产生呼叫时,该呼叫通过连接16’,14’,22’与交换机14’,18’被接至附件24’。附件“保持”呼叫并根据移动用户的标识(通过PIN知道)来检索寻呼移动用户所必需的信息。该信息可以被包含在附件内部的数据库中或从一个外部数据库中读出(未给出)。附件24’通过第五通信连接34’把必要的寻呼信息传递给寻呼服务系统28’。寻呼服务系统广播双向寻呼机10’所试图接收的寻呼激活信号和主叫方标识信号。
寻呼机10’配置有:一个根据寻呼机激活信号激活的报警器,一个响应主叫方标识信号的显示器和一个规定转移号码或特殊指公的键盘。一个被提醒有呼叫的移动用户可以检查寻呼机显示器以确定出主叫方并根据主叫方标识决定怎处理呼叫。一种可能的处理是将呼叫转移到一个被叫用户电话32’。被叫用户电话可以是一个邻近的电话或某个远端的电话,如秘书电话。为了把呼叫转移到被叫用户电话,移动用户使用寻呼机键盘把被叫用户电话号键入寻呼机并把号码发送给寻呼服务系统28’。寻呼服务系统把转移号码传递给使用该号码转移呼叫的附件。
其它可能的呼叫处理包括在移动用户正忙时可以用到的处理。若在一个后续呼叫指向移动用户的PTN时该用户正在通话,该用户可以把后面的呼叫转移到另一号码,暂停与前面的主叫方的通话并和后面的主叫方进行通话,该用户或者也可以使用寻呼机发送一个会议电话指令来与两个主叫方同时通话。若移动用户已转移了后面的呼叫但在后面的主叫方挂机之前又变成空闲了,则该用户可以中断后面呼叫的转移并把呼叫转接到该用户。
在图7的配置中,附件24’通过在附件处保持当前呼叫并同时产生第二个从附件到被叫方电话32’的呼叫来转移入局呼叫。这个第二个呼叫经过了:通信连接22’,第二网络交换机18’,通信连接30’第三网络交换机26’和第六通信连接36’。在完成第二个呼叫后附件把入局呼叫和第二个呼叫桥接在一起使得主叫电话通过附件被连到被叫方电话。可选地,附件可以在第二网络交换机处合并入局呼叫和第二个呼叫,在这种情况下附件从呼叫中脱离出来。一旦入局呼叫和第二呼叫已被桥接或合并进一个“转移呼叫”,则被转移的呼叫便可以被移动用户在电话32’处“摘起”。
一个类似的过程可被用来实现特殊呼叫控制指令。例如,对于在两个主叫方和移动用户之间的会议电话的情况,附件可以桥接或合并两个来自主叫方的入局呼叫成一个到移动用户的出局呼叫。
图8说明了如何在现有的电话网中实现逐个呼叫的转移。如图所示,主叫方40’寻求建立和配备有一个双向寻呼机77’的移动用户或“用户”76’的通信。该用户被赋予一个个人电话号(PTN)。主叫方通过拨出移动用户的PTN从电话41’发出呼叫。通过电话线54’这个入局呼叫被接至在主叫方位置处的本地交换局42’。本地交换局42’通过中继线56’把呼叫接至初始访问交换机44’。交换机44’可以具有数字交换机或象AT&T“4E”交换机那样的电子交换系统的形式。
一旦呼叫被接至交换机44’,则网络控制点(NCP)66’通过CCIS链路78’接收包含被拨出的PTN的呼叫信令信息。NCP使用被拨号从NCP的相关数据库中检索路由信息。接着NCP通过中继线58’把呼叫接至一个象初始访问交换机那样的可以是数字交换机或4E交换机的终接访问交换机46’。交换机46’可通过一个ISDN链路80’与附件68’连接。最终接访问交换机能够根据来自附件的信号来合并呼叫。
ISDN链路向附件68’提供被叫号(用户的PTN)和主叫号(自动号码标识号,或“ANI”)。该附件根据PTN检索用户记录和当前状态信息。根据用户记录附件也确定出用户是否规定接收个人标识号(PIN)。若用户规定要接收PIN,则附件68’向主叫方播放标准提示通知并在此之后通过收集多达10个的双音多频(DTMF)数字(即来自Touch Tone电话的Touch ToneTM信号)来接收PIN,在使用PIN的系统中,对于主叫方因其使用转盘电话不能对提前作出响应的情况必须做出规定。在这两种情况下,附件68’可以允许用超时或缩位拨号序列(例如#)来表示没有输入PIN。不管是否得到PIN,附件68’继续确定用户76’是否忙于处理另一个指向该用户的PIN的呼叫。它存储所确定的结果并继续处理本呼叫。
这时,附件播放系统要“寻找”用户76’的指示通知。根据用户所预定的方式,附件68’可以向主叫方40’播放提示通知请其保持在线状态以等待呼叫完成。同时,附件检索用户的寻呼机码(根据PTN可知道)并通过通信链路82’把该码和主叫方ANI(或者是规定的PIN)发送卫星站70’。
卫星站通过卫星72’或通信连接85’向寻呼收发器74’广播寻呼机码和ANI(或PIN)通过无线链路84’被发送给卫星。接着卫星通过无线链路86’把寻呼机码和ANI(或PIN)广播给收发器。
当双向寻呼机被配置用于位置登记时,则使用通信连接85’。在位置登记模式下,双向寻呼机周期性地发出卫星站用于确定移动用户定位区域的信号。一旦卫星站知道了移动用户的区域,则它只需向与该区域有关的收发器发送寻呼信息。在这种方式下,就省略了对向所有收发器进行全国性广播的需要。这样,当使用位置登记时卫星站70’可以通过通信连接85’把寻呼机码和ANI(或PIN)发送给收发器7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理解不需要不同的从卫星站到各收发器的通信连接。而且,送到不直接与卫星站相连的收发器的信号可以通过连接卫星站的收发器网络中继给收发器。
不管是否使用卫星72’或通信连接85’,收发器74’均向用户寻呼机广播包含寻呼机码和ANI(或PIN)的寻呼信号。从收发器74’到寻呼机77’的广播由无线链路88’表示。当收到来自收发器的寻呼信号时,用户被提醒有呼叫到来并通过发送转移号码来作出响应。用户可以把任何一个可能响应的号码包含在转移信号中。
用户可以把呼叫转移到其选择的电话上,在这种情况下,用雇用使用双向寻呼机向收发器发送所期望的电话的号码。可选地,用户可以把呼叫转移到语音邮件或其它处理上,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使用寻呼机发送与期望的处理相应的号码。
寻呼与通信路径的相互独立使得用户在其忙于处理更早到达的呼叫时把呼叫转移到其PTN上成为可能。无论更早到达的呼叫是直接到达用户的PTN还是直接到达用户“摘起”该呼叫所用的电话,这种可能均成立。这样,在一个说明性的情况下,用户把第一个主叫方转移到邻近的电话并在该电话处摘起呼叫。接着,在与第一个主叫方对话时,用户把第二个主叫方转移到秘书那里,把第三个主叫方转移到语音邮箱等等。后续的呼叫可以在不中断第一个通话且第一个主叫方没有查觉的情况下被转移。
除发送的呼叫转移指令之外,用户可以发送象保持一个主叫方,在主叫方之间切换,建立会议电话和转接前面的转移呼叫这样的特殊呼叫控制指令。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给这些特殊指令赋予一个用户以和发送转移号码同样的方式发送给收发器的号码来实现它们。这样,在一个在主叫方之间进行切换的例子中,一个收到第二个呼叫的忙用户可以向收发器发送号码999指示保持第一个主叫方并把第二个主叫方转移到用户的当前电话上。在一个转接前面转移的呼叫的例子中,一个已把后续呼叫转移到语音邮箱组后来又能够接受后续呼叫的忙用户可以通过在被转移的主叫方挂机之前向收发器发送号码000来中断对后续呼叫的转移,000指示应把被转移的呼叫从语音邮箱上释放并转移到用户那里。不管用户选择什么样的呼叫控制处理,双向寻呼机都象无线链路89’所表示的那样向收发器74’发送转移信号。收发器通过连接无线链路86’和84’的卫星72’或通信链路85’把双向寻呼机的发送内容中继到卫星站72’。卫星站通过通信链路82’把用户的指令中继给附件,而附件相应地作出响应。
为把呼叫转移到被叫用户电话52’,附件发出第二个呼叫。通过中继链路60’第二个呼叫被接至第三访问交换机48’(如交换机44’和46’,交换机48’可以是数字交换机或4E交换机)。接着第三访问交换机根据用户提供的转移号码把第二个呼叫接至本地端局50’,该转移号码是初始呼叫要被转移到的被叫方电话52’的号码。本地端局通过电话线64’把第二个呼叫接至被叫方电话。
在完成第二个呼叫时,从主叫方到PTN的呼叫(在附件处保持)和第二个呼叫在附件68’内被桥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附件仍参与该呼叫),或另在交换机46’处被合并(在这种情况下附件从呼叫中脱离)。若呼叫被桥接,则附件可以实现保持主叫方,在主叫方之间进行切换,建立会议电话和中断此前转移的呼叫这样的功能。若呼叫被合并,则交换机46’可以在附件指导下实现这些功能。
在拨出用户的PTN以产生呼叫和最终保存该呼叫之间的时间间隔(呼叫建立时间)内,可以向主叫方播放一个指示通知请其要处理呼叫时保持在线状态。
在下面的有关根据逐个呼叫模式修改转移号码的过程的讨论中会引用到图3,4A和4B。
用户修改转移号码的第一步是按下寻呼机100上的菜单键104(步骤202)。在显示器102上会出现单词“修改”。用户接着按下选择键106选择“修改”(步骤204)。在显示器上含有单词“修改”闪烁以指示用户可以输入修改的号码(步骤206)。现在用户可以通过键盘108输入尾随有指示输入结束的#号的转移号码(步骤208)。要输入一个象会议电话指令那样的特殊呼叫控制指令,则应输入一个与该指令有关的一个号码而不是输入一个转移号码(步骤208)。一个不想改变转移号码且不想输入特殊指令号的用户可以简单地按下#号键而不键入任何号码。
而且,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寻呼机被配置了存储转移号码以便使用缩位按键序列改变转移号码的能力。例如,用户的办公室电话号可被存在寻呼机存储器的第一个位置上,而用户的住宅电话号码可以存在寻呼机存储器的第二个位置上。当用户想把转移号码改成办公室电话号码时,该用户简单地按下1后跟一个#号键即可。类似地,当用户想把转移号码改成住宅电话号码时,用户简单地键入2后跟一个#号即可。
不管怎样,在收到#号输入后,寻呼机模式指示器会闪烁起来(步骤210)。这时,用户必须选择期望的模式(步骤212)(要实现逐个呼叫的转移用户应选择逐个呼叫模式)。寻呼机确定期望的模式是否当前模式(步骤214/222)。若用户期望逐个呼叫模式而当前模式不是逐个呼叫模式,则在闪烁的模式指示器停止闪烁前,用户按下选择键106改变到逐个呼叫模式(步骤224)。若当前模式是逐个呼叫模式,则用户允许经过一段时间且在该时间过后闪烁的模式指示器会停止闪烁;或者,可选地,用户可以按下#键提前结束计时并保留当前模式(步骤226)。在选择模式后,寻呼机发送寻呼机码,修改的转移号码和一个逐个呼叫模式指示给收发器112(步骤228)。
在收到由无线链路111表示的寻呼机的发送后,收发器112通过无线链路113,卫星114,无线链路115;或在使用位置登记模式时的通信连接117把寻呼机码,修改的转移号码和模式指示传递给卫星站116(步骤230)。最终,卫星站把转移号码中继给使用该号码转移一个呼叫的附件(步骤232)。这时修改就完成了(步骤234)。
图9A和9B以流图的形式给出了在以逐个呼叫方式转移呼叫时采取的步骤。在下面有关图9A和9B的讨论中会引用到图8。
当主叫方40’拨出用户的PTN时调用逐个呼叫过程(步骤302)。呼叫被接至初始访问交换机44’或“OAS”(步骤304),而OAS则查询NCP66’(步骤306)。NCP返回一个附件路由号(ARN)给OAS使得呼叫通过终接访问交换机46’或“TAS A”被接至附件68’(步骤308)。终接访问交换机把根据ANI和被拨出的PTN确定出的主叫号传递给附件(步骤310)。接着附件根据被拨出的PTN检索用户记录并确定用户是否规定要从主叫方获取PIN(步骤314)。
若规定要PIN,则附件68’播放提示语并收集DTMF数字(步骤316)。若未规定要PIN,则过程跳到确定用户是否繁忙(即正在处理通过附件到用户的呼叫)的步骤318。
若用户正忙,则下一步是检查用户是否具有呼叫等待功能(步骤320)。若用户不具有呼叫等待功能,则呼叫被接至象语音邮箱那样的最终处理(步骤402)。若用户具有呼叫等待功能,则寻呼该用户,寻呼信号包含寻呼机码,主叫号(或PIN)和呼叫标识(步骤404)。
若用户当寻呼发出后在预定时间内未对寻呼作出响应(步骤405),则主叫方“超时”并被接至最终处理(步骤406)。用户可以通过发送转移(或“到达”)号码或会议电话指令(步骤428)在给定时间内作出响应,而呼叫处理根据步骤428之后的步骤继续进行。
若在步骤318确定用户不忙,则附件68’确定用户是否要接受呼叫(步骤322)。若呼叫不被接受,则呼叫被转移到最终处理(步骤408)。否则,则附件检索用户的寻呼机码(步骤410)。并向寻呼服务系统发送寻呼机码,主叫号(或PIN)和呼叫标识(步骤412)。接着寻呼服务系统把信息广播(步骤414)给提醒用户并显示主叫号(或PIN)和呼叫标识(步骤416)的寻呼机77’。这时,用户可以接受或拒绝呼叫(步骤418)。
用户有两种拒绝呼叫的方法。用户可以不做任何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主叫方会超时(步骤420)而附件会把呼叫接至最终处理(步骤426)。或者,用户可以向寻呼服务系统发送一个拒绝信号(一个特殊指令)(步骤422),在这种情况下寻呼服务系统会把拒绝信号传递给附件(步骤424)而附件则会把呼叫接至最终处理(步骤426)。如用户选择接受呼叫,则用户通过双向寻呼机77’发送一个到达号码(步骤428)。
这里,用户在处理的步骤428处可以发送一个到达号码或一个会议电话指令。在收到号码时,寻呼服务系统向附件发送该号码和呼叫标识(步骤430)。接着,附件检查当前是否有另一个到用户的有效呼叫(步骤432)。
在当前有效呼叫时,附件查看是否收到会议电话指令(步骤435)。若未收到会议电话指令,则附件保持有效的呼叫(步骤434)并把新呼叫桥接/合并到用户(步骤436)。若收到会议电话指令,则附件把新呼叫桥接/合并到用户和主叫方(步骤437)。
在当前没有另一个有效呼叫时,则跳过步骤434而附件在紧接着步骤432之后把新呼叫桥接/合并到用户(步骤436)。在对呼叫进行桥接/合并的过程便完成了(步骤438)。
通过来参照图6,附件73,交换机47,通信连接45,49,75和无线链路87以同其在图8中的相应部件(即附件68’,交换机46’,通信连接48’,80’,82’和无线链路88’)相同的方式进行工作。当呼叫到达交换机44时,交换机44查询NCP66,接着向CRP68查询指令。若用户只规定了登记类型的服务则可以遵照结合图5说明的过程来处理呼叫。然而,若用户规定了象会议电话功能那样的只具有逐个呼叫类型服务的功能,则CRP指示交换机44把呼叫接至附件73,一旦呼叫被接至附件,则附件可以遵照结合图9A和9B说明的过程来处理呼叫。这里,可以通过图6的配置提供登记和逐个呼叫类型的服务。
作为图6的最优实施例的附加功能,附件73通过通信连接71被连接到CRP68。相应地,当CRP把呼叫接至附件时,附件可查询CRP以获得用户记录和当前状态信息。以这种方式CRP可以充当附件从中查询实现逐个呼叫的转移所必需的信息的数据库。

Claims (20)

1.一个通信系统包括:
a)主叫方通信装置,用于启动一个到被叫方的呼叫上述被叫方使用一个与该被叫方唯一对应的个人电话号;
b)上述呼叫被转移到的一个被叫方通信装置,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与一个转移号码对应;
c)一个由上述被叫方在发送修改信号时使用的寻呼机,上述修改信号含有上述转移号码;
d)一个接收上述修改信号,取出上述转移号码并存储该转移号码的用户路由点;
e)一个根据上述个人电话号从上述用户路由点检索上述转移号码并把上述呼叫转接到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的网络控制点;
f)把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连接到上述网络控制点的装置;
g)把上述网络控制点连接到上述用户路由点的装置;
h)把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连接到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还包括:
一个向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播放指示通知,从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接收一或多个用户输入的数字并把上述用户输入的数字传递给上述网络控制点的语音响应单元;和
把上述语音响应单元连接到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把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连接到上述网络控制点的上述装置包括:
一个初始访问交换机;
一个把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连接到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的第一通信链路;和
一个把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连接到上述网络控制点的第二通信链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是一个数字交换机;
上述第一通信链路包括一个电话线,一个第一平地交换局和一个第二电话线;而
上述第二通信链路是一个公用信道局间信令链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把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连接到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的上述装置包括:
上述第一通信链路;
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
一个终接访问交换机;
一个把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连接到上述终接访问交换机的第三通信链路;
一个第二本地交换局;
一个把上述终接访问交换机连接到上述第二本地交换局的第三电话线;和
一个把上述第二本地交换局连接到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的第四电话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上述第三访问交换机是一个数字交换机;而
上述第三通信链路是一个电话中继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还包括:
一个接收上述来自寻呼机的修改信号并把该修改信号传递给上述用户路由点的寻呼服务系统;和
把上述寻呼服务系统连接到用户路由点的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上述寻呼服务系统包括:
一个接收上述来自寻呼机的修改信号并发送该修改信号的收发器;
一个接收上述来自收发器的修改信号并广播该修改信号的卫星;和
一个接收上述来自卫星的修改信号并中继该修改信号给上述用户路由点的卫星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上述寻呼机包括:
发送修改信号的装置;
一个改变上述修改信号特性的键盘;和
一个显示有关上述修改信号的信息的显示器。
10.一个建立通过网络通信的方法,其中包括下述步骤:
a)从一个寻呼机向一个通信网内的用户路由点发送一个转移号码;
b)在上述用户路由点存储该转移号码;
c)通过拨出被叫方个人电话号码从主叫方通信装置产生呼叫;
d)将上述呼叫接至一个网络控制点;
e)根据上述个人电话号从上述用户路由点检索上述转移号码;并
f)把上述呼叫接至与上述转移号码对应的被叫方通信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把呼叫接至上述网络控制点的步骤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一个初始访问交换机;
将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连接至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并
将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连接至上述网络控制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检索转移号码的步骤包括下述步骤:
在上述用户路由点和网络控制点之间提供一个通信链路;并
通过上述通信链路把上述转移号码从用户路由点传递到网络控制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把主叫方通信装置连接到初始访问交换机的步骤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一个第一电话线,一个第一本地交换局和一个第二电话线;
通过上述第一电话线连接上述主叫方通信设备和第一本地交换局;并
通过上述第二电话线连接上述第一本地交换局和初始访问交换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转接呼叫的步骤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一个终接访问交换机;
从上述初始访问交换机把上述呼叫接至上述终接访问交换机;并
从上述终接访问交换机把上述呼叫接至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把呼叫从上述终接访问交换机接至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的步骤包括:
提供一个第三电话线,一个第二本地交换局和一个第四电话线;
通过上述第三电话线连接上述终接访问交换机和第二本地交换局;并
通过上述第四电话线连接上述第二本地交换局的被叫方通信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把呼叫接至一个网络控制点的步骤还包括:
把上述呼叫连接至一个语音响应单元;
在上述语音响应单元收集一或多个同步输入的数字;并
把上述用户输入的数字传递给上述网络控制点以用于处理上述呼叫。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把呼叫接至一个被叫方通信设备的步骤包括:
根据上述用户输入的数字考察上述呼叫以确定上述呼叫是否应被接至一个与上述转移号码对应的被叫方通信装置或接至一个可选的处理;并
根据上述考察的结果来接通上述呼叫。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其中上述把呼叫接至一个被叫方通信装置的步骤包括:
确定一个主叫方通信装置标识号;
根据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标识号考察上述呼叫以确定是否应把上述呼叫接至一个与上述转移号码对应的被叫方通信装置或接至一个可选的处理;并
根据上述考察的结果来接通呼叫。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立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其中从一个寻呼机向一个用户路由点发送转移号码的步骤包括:
从上述双向寻呼机向一个寻呼服务收发器发送上述修改信号;
从上述收发器向一个寻呼服务卫星发送上述修改信号;
从上述卫星广播上述转移号码以便一个寻呼服务卫星站来接收;并
从上述卫星站向一个用户路由点发送上述转移信号。
20.一个通信系统,包括:
a)一个主叫方通信装置用于使用与上述被叫方唯一对应的个人电话号来启始到被叫方的呼叫;
b)一个上述呼叫被转移到的被叫方通信装置,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与一个转移号码对应;
c)一个由上述被叫方用于发送修改信号的寻呼机,上述修改信号包含上述转移号码;
d)一个接收上述修改信号,取出转移号码并存储上述转移号码的用户路由点;和
e)一个接收来自上述主叫方通信装置的呼叫,从上述用户路由点检索上述转移号码并把上述呼叫转移到上述被叫方通信装置的附件。
CN 96100685 1995-01-27 1996-01-24 在一个网络上建立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477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943095A 1995-01-27 1995-01-27
US379430 1995-0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49A true CN1147749A (zh) 1997-04-16

Family

ID=2349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00685 Pending CN1147749A (zh) 1995-01-27 1996-01-24 在一个网络上建立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0724350A3 (zh)
JP (1) JPH08251297A (zh)
CN (1) CN1147749A (zh)
CA (1) CA2166433C (zh)
MX (1) MX96003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140B (zh) * 2004-06-11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交换机用户属性变换号码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25367B1 (ko) * 1997-12-30 2005-1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셀룰라폰 교환장치
DE10316160A1 (de) * 2003-04-09 2004-11-04 Tenovis Gmbh & Co. Kg Endgerät, Vermittlungseinrichtung, Mobileinheit und Verfahren zum Weiterleiten eines Anrufes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netz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009A (en) * 1982-11-18 1984-10-02 Elliot Rais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telephone call forwarding
US5375161A (en) * 1984-09-14 1994-12-20 Accessline Technologies, Inc. Telephone control system with branch routing
US5315636A (en) * 1991-06-28 1994-05-24 Network Access Corporation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A2076434C (en) * 1991-10-09 1996-07-02 Gary Joe Grimes Incoming communications forwarding technique utilizing a called party location indicator
DE4314113A1 (de) * 1993-04-29 1994-11-03 Sel Alcatel Ag Verfahren zur Anruflenkung und Fernmeldeendgerät dafü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140B (zh) * 2004-06-11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交换机用户属性变换号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166433A1 (en) 1996-07-28
CA2166433C (en) 1999-07-13
JPH08251297A (ja) 1996-09-27
EP0724350A3 (en) 1999-01-27
EP0724350A2 (en) 1996-07-31
MX9600344A (es) 199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77841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sequence calling
US6192115B1 (en)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a called telecommunications party
US793339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calls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lling party or calling line
AU683705B2 (en) Caller name and identifi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aller screening option
US5724411A (en) Method for selectively alerting multiple telephones of an incoming call
US6404858B1 (en) Personal dial tone service with personalized call waiting
CN1582596B (zh) 电信网络中控制及启用移动电话中高级服务和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配置
US703538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reening calls during voicemail messaging
US5627875A (en) Method in a telephone system for reaching a subscriber under busy/no answer conditions and ring/no answer conditions
JPH08307538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呼出転送
JPH10224477A (ja) 先行通話中着信およびメッセージ伝達システム
JPH07154482A (ja) 電話呼処理方法
EP1890473B1 (en)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the universal personal number ring back tone service
JPH11284736A (ja) 発呼者制御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862209A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caller directive announcements in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014549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wo-way paging to provide call control
CN1147747A (zh) 建立与一个移动用户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47749A (zh) 在一个网络上建立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JPH1127391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発呼者が呼取り扱いを制御出来るように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155215A (zh) 电话交换系统以及用在该系统中的服务提供方法
US2002007709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ual ringing of a centrex line and a wireless extension of the centrex line
JP2003348239A (ja) 電話交換接続システムおよび電話交換接続方法
JP3376339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を利用した通話モニタ方式
KR100251721B1 (ko) 착신서비스를제공하기위한씨티-2착신정합교환시스템및그제어방법
JPH09130476A (ja) 複数端末利用者への接続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