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103577A1 - 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103577A1
WO2024103577A1 PCT/CN2023/080580 CN2023080580W WO2024103577A1 WO 2024103577 A1 WO2024103577 A1 WO 2024103577A1 CN 2023080580 W CN2023080580 W CN 2023080580W WO 2024103577 A1 WO2024103577 A1 WO 202410357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ong line
display screen
line blanking
touch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0805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卫平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10357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103577A1/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旨在减小应用主动笔对显示屏的影响,以提高显示屏的显示、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的性能。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触控显示屏发射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用于检测是否有主动笔对触控显示屏操作。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触控显示屏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以进行主动笔检测。该控制方法可用于控制触控显示屏,以实现主动笔的检测。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1月14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PCT/CN2022/131785、申请名称为“触摸显示屏及驱动电路、触摸显示屏主动笔检测方案”的PCT国际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和显示功能已经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触控显示屏。内嵌式触控显示屏,也称in-cell,其触控电极内嵌于显示屏内,凭借轻薄化、透光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主流的显示屏之一。
显示屏内的触控电极分时序工作,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通过接收公共电压信号,以进行显示驱动;在触控阶段,触控电极接收驱动信号,以进行触控检测,触控检测可包括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
主动笔和显示屏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为了保证两者能配合工作,主动笔需按照协议与显示屏进行双向交互,但是,该协议对主动笔和显示屏的时序关系做出了规定,这会对显示屏的时序(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控制造成限制,进而影响显示屏的显示、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旨在减小应用主动笔对显示屏的影响,以提高显示屏的显示、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包括多个帧周期,每个帧周期包括帧消隐区间和有效工作区间,有效工作区间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显示刷新阶段和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包括第1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m≥2。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用于检测是否有主动笔对触控显示屏操作。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以进行主动笔检测。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内,触控显示屏发射上行信号。在之后的长行消隐阶段内,触控显示屏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以进行主动笔检测。
长行消隐阶段在不同帧周期内的位置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通过控制触控显示屏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不在帧消隐区间发射上行信号,在长行消隐阶段的位置改变的情况下,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的时间宽度,来保证上行信号的发 射位于帧消隐区间内,可避免压缩有效工作区间的时间宽度,避免压缩显示刷新阶段和触控检测阶段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显示刷新阶段包括触控显示屏的多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至少有两个帧周期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有两个帧周期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即通过改变长行消隐阶段在不同帧周期内的位置,使得触控显示屏内栅扫描信号停留在不同移位寄存器的时间大致相同,这样,不同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大致相同,可改善各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的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帧周期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长行消隐阶段在相邻两个帧周期内的位置,可进一步缩短栅扫描信号停留在同一移位寄存器的时长,有利于降低该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改善该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的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帧周期中,多个长行消隐阶段之间间隔的时长不变。
根据主动笔与触控显示屏的协议规定,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相邻两个下行信号之间间隔的时长均具有固定值。在不同的帧周期中,通过同步移动多个长行消隐阶段的位置,保持多个长行消隐阶段之间间隔的时长不变,以保证主动笔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帧周期中,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包括至少三个长行消隐阶段,任意相邻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之间间隔的时长相等,以使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均匀分布于多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长行消隐阶段在不同帧周期内的位置,使得栅扫描信号停留在各级移位寄存器的时间大致相同,这样,各级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大致相同,可改善各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的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相等,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与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任一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不相等。或,第1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相等。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主动笔与触控显示屏的协议,上行信号的时间宽度为a,下行信号的时间宽度为c。触控显示屏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基于下行信号进行主动笔检测。因此,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为a,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均相等,且均为c。
在a≠c的情况下,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与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任一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不相等。在a=c的情况下,第1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均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信号的时长与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基于触控显示屏未接收到下行信号,进行触摸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在触控显示屏未接收到下行信号的情况下,表明主动笔未靠近触控显示屏,主动笔未对触控显示屏进行操作,基于此,可进行触摸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帧消隐区间,进行触摸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帧消隐区间,触控显示屏不进行显示刷新,可利用触控电极进行触摸检测,以检测用户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摸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显示刷新阶段,进行显示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刷新阶段,多个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触控电极与触控显示屏的像素电极形成电场,以驱动触控显示屏内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转动,实现触控显示屏的显示驱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包括多个帧周期,每个帧周期包括帧消隐区间和有效工作区间,有效工作区间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显示刷新阶段和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包括第1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m≥2。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以及,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内,触控显示屏发射上行信号。在之后的长行消隐阶段内,触控显示屏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以进行主动笔检测。
长行消隐阶段在不同帧周期内的位置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通过控制触控显示屏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不在帧消隐区间发射上行信号,在长行消隐阶段的位置改变的情况下,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的时间宽度,来保证上行信号的发射位于帧消隐区间内,可避免压缩有效工作区间的时间宽度,避免压缩显示刷新阶段和触控检测阶段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包括时序控制器、触控驱动电路及设置于触控显示屏内部的多个触控电极。时序控制器通过触控驱动电路与多个触控电极电连接。
时序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向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发射上行信号。
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向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基于多个触控电极接收到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进行主动笔检测。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时序控制器控制触控驱动电路,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触控驱动电路向触控电极传输驱动信号,以驱动多个触控电极发射上行信号。
并且,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在主动笔靠近触控电极的情况下,触控电极感应主动笔,以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通过时序控制器控制触控驱动电路,触控驱动电路可根据触控电极上的下行信号,进行主动笔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向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三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三控制信号,基于多个触控电极未接收到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进行触摸检测。
上述实施例中,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在多个触控电极未接收到下行信号的情况下,表明主动笔未靠近触控显示屏,主动笔未对触控显示屏进行操作。
基于此,在用户触摸触控显示屏的情况下,触控电极生成感应信号。通过时序控制器控制触控驱动电路,触控驱动电路可根据感应信号进行触摸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帧消隐区间,向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四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四控制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进行触摸检测。
上述实施例中,在帧消隐区间,触控显示屏不进行显示刷新。基于此,在用户触摸触控显示屏的情况下,触控电极生成感应信号。通过时序控制器控制触控驱动电路,触控驱动电路可根据感应信号进行触摸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显示刷新阶段,向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五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五控制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进行显示驱动。
上述实施例中,在显示刷新阶段,多个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通过时序控制器控制触控驱动电路,以向多个触控电极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并且,像素电极接收来自像素驱动电路的像素电压信号,像素电极与触控电极形成电场,以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转动,实现触控显示屏的显示驱动。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该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主动笔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主动笔被配置为响应于上行信号,发射至少一个下行信号。触控显示屏还被配置为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号,以检测主动笔。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触控显示屏可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根据主动笔与触控显示屏的协议规定,主动笔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响应于上行信号,发射至少一个下行信号。触控显示屏可在相应的长行消隐阶段接收下行信号,以检测主动笔。
长行消隐阶段在不同帧周期内的位置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触控显示屏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不在帧消隐区间发射上行信号,上行信号的位置改变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有效工作区间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显示刷新阶段和触控检测阶段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的性能。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主动笔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屏。该控制方法包括: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触控显示屏发射上行信号,主动笔接收上行信号。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主动笔响应于上行信号,发射下行信号;触控显示屏接收下行信号,以检测主动笔。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内,触控显示屏发射上行信号,主动笔接收上行信号。根据主动笔与触控显示屏的协议规定,在之后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内,主动笔响应于上行信号发射下行信号,触控显示屏接收下行信号,以检测主动笔。
长行消隐阶段在不同帧周期内的位置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触控显示屏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不在帧消隐区间发射上行信号,上行信号的位置改变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有效工作区间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显示刷新阶段和触控检测阶段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检测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触控显示屏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触控显示屏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时序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各行子像素的行扫描信号的波形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检测阶段与行扫描时段的时序关系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相关技术中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时序关系图;
图9为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2~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多种流程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地”或“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触控显示屏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触控显示屏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参见图1,触控显示设备1包括触控显示屏2和主动笔3。
上述触控显示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参见图2,触控显示屏2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触控显示屏2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0、背光模组21以及盖板玻璃22,背 光模组21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20提供光源。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阵列基板23、对盒基板24、设置于阵列基板23与对盒基板24之间的液晶层25,以及设置于对盒基板24与液晶层25之间的触控电极26。
其中,阵列基板23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包括多行和多列,每行子像素通过一条栅线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栅线向每行子像素传输栅扫描信号,每行子像素可在栅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开启,以进行行扫描。每列子像素与一条数据线电连接,数据线可将显示数据信号传输至对应的一列子像素中。
参见图2,每个子像素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23的第一衬底230上的像素驱动电路231,及与像素驱动电路231电连接的像素电极232。像素驱动电路231包括薄膜晶体管T(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薄膜晶体管T包括有源层A、源极S、漏极D和栅极G,源极S和漏极D分别与有源层A接触,像素电极232与薄膜晶体管T的漏极D电连接。像素电极232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
参见图2,对盒基板24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40上的彩色滤光层241,在此情况下,对盒基板24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Color Filter,简称CF)。其中,彩色滤光层241至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23上的子像素一一正对。对盒基板24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40上的黑矩阵图案242,黑矩阵图案242用于将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间隔开。
参见图2,触控显示屏2还可包括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0与盖板玻璃22之间的第一光学膜片27,以及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0与背光模组21之间的第二光学膜片28。
上述触控电极26内嵌于触控显示屏2内,因此,触控显示屏2可称为内嵌式触控显示屏,也称in-cell。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凭借其轻薄化、透光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主流的液晶显示屏之一。
参见图2,触控电极26分时序工作,在显示刷新阶段,触控电极26复用为公共电极,每行子像素进行行扫描,像素电极232接收来自像素驱动电路231的像素电压信号,触控电极26接收公共电压信号,像素电极232与触控电极26形成电场,以驱动液晶层25中的液晶分子转动,进而调节触控显示屏2的光线出射率。
参见图3,触控电极26可设置于对盒基板24上,触控显示屏2还包括触控走线L和触控驱动电路29,触控走线L和触控驱动电路29均可设置于对盒基板24的第二衬底240上,触控电极26可通过触控走线L与触控驱动电路29电连接。
在触控检测阶段,触控电极26接收来自触控驱动电路29的驱动信号,在用户触摸触控显示屏2或使用主动笔3的情况下,触控电极26生成感应信号,触控驱动电路29可根据感应信号进行触控检测(触摸检测或主动笔检测)。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时序图。
参见图4,触控显示屏2的控制信号包括帧同步信号(Vsync),帧同步信号包括多个帧周期T,触控显示屏2在每个帧周期T内显示一幅画面。每个帧周期T包括帧消隐区间(Vblank)T1和有效工作区间T2,每个有效工作区间T2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显示刷新阶段T21和多个触控检测阶段T22。
可以理解的是,在帧消隐区间T1,触控显示屏2不进行显示刷新,每行子像素在 栅线的控制下关闭行扫描,且每列子像素所连接的数据线上也不更新显示数据信号。
因此,在帧消隐区间T1,触控电极26不用于显示刷新,可利用触控电极26进行触控检测。即,触控显示屏2可在帧消隐区间T1进行触控检测。
由于“有效工作区间T2”包括显示刷新阶段T21和触控检测阶段T22,因此,“有效工作区间T2”是指,触控显示屏2进行显示刷新和触控检测的时间段。
示例性地,参见图4,帧同步信号(Vsync)在帧消隐区间T1为低电平,在有效工作区间T2为高电平。
通常,根据用户的使用体验,设置触控显示屏2的触控检测频率(也称报点率),大于显示刷新频率。在内嵌式触控显示屏中,触控电极26分时序工作,即触控检测和显示刷新分时序进行,为保证二者的时序相互协同配合,可设置触控检测频率为显示刷新频率的整数倍。
示例性地,触控检测频率可为显示刷新频率的一倍,即每个帧周期T内,触控检测与显示刷新的帧数相同。例如,显示刷新频率为60Hz、90Hz或120Hz,与之对应的,触控检测频率为60Hz、90Hz或120Hz。
示例性地,触控检测频率可为显示刷新频率的两倍,即每个帧周期T内,触控检测的帧数为显示刷新的帧数的两倍。例如,显示刷新频率为60Hz、90Hz或120Hz,与之对应的,触控检测频率为120Hz、180Hz或240Hz。
继续参见图4,在显示刷新频率为60Hz,触控检测频率为120Hz的情况下,每个帧周期T包括一帧显示刷新和两帧触控检测,并且,一帧触控检测需要分4个触控检测阶段T22完成,因此,一帧显示刷新内需要插入8个触控检测阶段T22,例如,8个触控检测阶段T22的间隔相等,均匀分布于有效工作区间T2内。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各行子像素的行扫描信号的波形图。
参见图5,多个显示刷新阶段T21包括多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t1、t2……t(n)),其中,n≥2。
可以理解的是,多行子像素包括第1行~第n行子像素,第1行~第n行子像素与n条栅线(G1、G2……G(n))一一对应并连接,n条栅线(G1、G2……G(n))分别传输行扫描信号,且行扫描时段(t1、t2……t(n))依次进行,使得第1行~第n行子像素逐行扫描。
以下各实施例以触控显示屏2的分辨率为1200×1920为例,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包括1200列×1920行,在每个帧周期T内,1920行子像素逐行扫描,以向1200列子像素传输1200个显示数据信号。
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二者间隔的时间称为“行消隐阶段”(Hblank),通常行消隐阶段的时间较短,其时间单位为微秒量级。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检测阶段与行扫描时段的时序关系图。
参见图6,触控检测阶段T22插设于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即触控检测阶段T22属于行消隐阶段,且由于触控检测阶段T22的时间设置的较长,触控检测阶段T22也称为“长行消隐阶段LH(Long Hblank)”。
示例性地,在一帧显示刷新内插入8个触控检测阶段T22的情况下,8个触控检测阶段T22依次命名为LH1~LH8,LH1~LH8均匀分布于第1行~第1920行子像素的 行扫描时段(t1~t1920)之间。
例如,LH1~LH8可分别位于t1与t2之间、t241与t242之间、t481与t482之间、t721与t722之间、t961与t962之间、t1201与t1202之间、t1441与t1442之间、t1681与t1682之间。
又例如,LH1~LH8可分别位于t240与t241之间、t480与t481之间、t720与t721之间、t960与t961之间、t1200与t1201之间、t1440与t1441之间、t1680与t1681之间、t1920与t1921之间。
图6示出了LH2位于t241与t242之间,或位于t480与t481之间的情形。再例如,LH2可位于t(a)与t(a+1)之间,其中,241<a<480。
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移位寄存器,多级移位寄存器与多条栅线一一对应并连接。每级移位寄存器向对应的栅线输出栅扫描信号,并将该栅扫描信号传输至下一级移位寄存器作为输入信号。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长行消隐阶段LH的插入,会延缓移位寄存器向下一级传输栅扫描信号,使得栅扫描信号停留在某一移位寄存器的时间延长,导致该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加快,进而导致对应的一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降低显示画面的质量。
并且,在触控显示屏2为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简称LTPS)显示屏的情况下,移位寄存器发生驱动力下降的现象较轻。在触控显示屏2为非晶硅(α-Si)显示屏的情况下,移位寄存器发生驱动力下降的现象较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参见图7,可通过改变每个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示例性地,在第i个帧周期和第j个帧周期内(i≠j),LH1~LH8的位置均发生变化。
例如,在第i个帧周期和第j个帧周期内,LH1在t1~t241之间移动,LH2在t241~t481之间移动,LH3在t481~t721之间移动,LH4在t721~t961之间移动,LH5在t961~t1201之间移动,LH6在t1201~t1441之间移动,LH7在t1441~t1681之间移动,LH8在t1681~t1921之间移动,使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是指,两个不同的帧周期内,排序相同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例如,第i个帧周期内的LH1与第j个帧周期内的LH1相对应,第i个帧周期内的LH2与第j个帧周期内的LH2相对应……第i个帧周期内的LH8与第j个帧周期内的LH8相对应。
采用上述控制方法,改变每个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使得栅扫描信号停留在不同移位寄存器的时间大致相同,这样,不同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大致相同,可改善各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的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目前,在触控显示设备1中应用主动笔3逐渐流行起来,主动笔3具有性能好、成本低等特点。具体地,主动笔3可主动发射信号以被触控显示屏2检测到笔尖,其检测精度高。主动笔3还支持悬空识别、支持笔的倾斜角检测、支持压力检测等功能, 以便更好地还原书写笔迹。并且,主动笔3上还设有多个控制按键,分别对应橡皮擦、高亮等功能。
主动笔3和触控显示屏2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为了保证两者能配合工作,主动笔3需按照协议与触控显示屏2进行双向交互,触控显示屏2可发射上行(uplink)信号,主动笔3可接收上行信号;主动笔3可发射下行(downlink)信号,触控显示屏2可接收下行信号,以实现二者之间更灵活的控制。
图8为相关技术中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时序关系图。
参见图8,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的频率与显示刷新频率相同,且触控显示屏2在帧消隐区间T1发射uplink信号,up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为a。主动笔3接收uplink信号后,在每个长行消隐阶段LH发射一次downlink信号,共发射n次downlink信号。并且,uplink信号与第1个downlink信号、相邻两个downlink信号之间间隔的时长均为b,down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为c。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显示屏2在帧消隐区间T1不做显示刷新,触控电极26不用于显示刷新,可利用触控电极26发射uplink信号。
在长行消隐阶段LH,触控电极26可用于触摸检测或主动笔检测,因此,主动笔3可在长行消隐阶段LH发射downlink信号,以利用触控电极26接收downlink信号。
通常,up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a具有固定设计值,间隔时长b、down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c及次数n具有设计范围值,可根据帧消隐区间T1与长行消隐阶段LH的时序关系,来设定间隔时长b、down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c及次数n。但是,这些参数一旦设定不能频繁更改,仅在有重大场景切换(例如,显示刷新频率的切换)的情况下才做更改,以避免参数更改的过程会影响主动笔3的检测。
继续参见图8,触控显示屏2开始发射uplink信号的时刻,与帧消隐区间T1开始的时刻之间间隔的时长为X,X也具有固定设计值,使得uplink信号的位置相对帧消隐区间T1的位置固定,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downlink信号的位置也固定。
但是,主动笔3在长行消隐阶段LH发射downlink信号,downlink信号的位置固定意味着长行消隐阶段LH的位置也需要固定,易导致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加快,进而导致对应的一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降低显示画面的质量。
基于此,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图9为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参见图9,通过改变每个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以调整downlink信号的位置,例如,downlink1信号和downlink2信号的位置不同,使得栅扫描信号停留在不同移位寄存器的时间大致相同,使得不同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大致相同。
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downlink信号的位置调整,uplink信号的位置也需要同步调整,例如,uplink1信号和uplink2信号的位置不同,以保证uplink信号与第1个downlink信号的间隔时长b不变。
继续参见图9,通过增加帧消隐区间T1的时间宽度,保证uplink信号的位置调整 后仍位于帧消隐区间T1内,可避免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的时间与显示刷新阶段重叠,避免对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刷新造成影响。
示例性地,帧消隐区间T1增加的时间宽度为每个LH调整的时间宽度。
例如,LH1~LH8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LH中,前一个LH开始的时刻与后一个LH开始的时刻间隔时长t约为1.8ms,每个LH调整的时间宽度可为1.8ms,帧消隐区间T1增加的时间宽度可为1.8ms。
但是,在帧周期T的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帧消隐区间T1的时间宽度会压缩有效工作区间T2的时间宽度,压缩显示刷新阶段T21和触控检测阶段T22的时间宽度,进而会影响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3检测的性能。在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刷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前述问题尤为明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参见图10,多个长行消隐阶段LH包括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m≥2。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是改变的。
参见图11,触控显示屏2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S10~S20:
S10: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触控显示屏2发射上行(uplink)信号,该上行信号用于检测是否有主动笔3对触控显示屏2操作。例如,检测主动笔3对触控显示屏2的触控、书写等操作。
根据前文所述,在显示刷新频率为60Hz,触控检测频率为120Hz的情况下,一帧显示刷新内需要插入8个触控检测阶段T22。
参见图10,触控显示屏2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发射uplink信号,不进行触控检测,因此,多个长行消隐阶段LH包括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第9个长行消隐阶段LH9,触控显示屏2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9个长行消隐阶段LH9进行触控检测。
基于此,触控显示屏2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减小帧消隐区间T1的时长,以增加有效工作区间T2的时长,从而可在有效工作区间T2内增加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
示例性地,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的时长与up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a相同,因此,帧消隐区间T1的时长可减小a,以给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的增设提供时间宽度。
S20: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触控显示屏2接收来自主动笔3的下行(downlink)信号,以进行主动笔3检测。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内,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在之后的长行消隐阶段LH内,触控显示屏2接收来自主动笔3的downlink信号,以进行主动笔3检测。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控制触控显示屏2在帧消隐区间T1发射uplink信号,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将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的时间从帧消隐区间T1移动至长行消隐阶段LH内,这样,在长行消隐阶段LH的位置改变的情况下,downlink信号的位置改变,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uplink信号的 位置也需要改变,由于触控显示屏2不在帧消隐区间T1发射uplink信号,因此,uplink信号的位置改变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T1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有效工作区间T2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显示刷新阶段T21和触控检测阶段T22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3检测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至少有两个帧周期T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即,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不同。
示例性地,在第i个帧周期和第j个帧周期内(i≠j),uplink1信号和uplink2信号的位置不同,downlink1信号和downlink2信号的位置不同,即LH1~LH(m)的位置均发生变化。第i个帧周期和第j个帧周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帧周期T,也可以是不相邻的两个帧周期T。
“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是指,两个不同的帧周期内,排序相同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例如,第i个帧周期内的LH1与第j个帧周期内的LH1相对应,第i个帧周期内的LH2与第j个帧周期内的LH2相对应……第i个帧周期内的LH(m)与第j个帧周期内的LH(m)相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有两个帧周期T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通过改变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使得栅扫描信号停留在不同移位寄存器的时间大致相同,这样,不同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大致相同,可改善各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的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帧周期T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长行消隐阶段LH在相邻两个帧周期T内的位置,可进一步缩短栅扫描信号停留在同一移位寄存器的时长,有利于降低该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改善该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的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在不同的帧周期T中,多个长行消隐阶段LH之间间隔的时长不变。
根据前文所述,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uplink信号与第1个downlink信号、相邻两个downlink信号之间间隔的时长均具有固定值(b)。根据该协议,在不同的帧周期T中,通过同步移动多个长行消隐阶段LH的位置,保持多个长行消隐阶段LH之间间隔的时长不变(恒为b),以保证主动笔3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在每个帧周期T中,多个长行消隐阶段LH包括至少三个长行消隐阶段LH,任意相邻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之间间隔的时长相等,以使多个长行消隐阶段LH均匀分布于多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使得栅扫描信号停留在各级移位寄存器的时间大致相同,这样,各级移位寄存器发生老化、驱动力下降的速度大致相同,可改善各行子像素显示“亮线”或者“暗线”的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示例性地,任意相邻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LH之间间隔的时长相等,且间隔的时长均为b,以满足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up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为a,downlink信号的时间宽度为c。
触控显示屏2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发射uplink信号,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基于downlink信号进行主动笔3检测。因此,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的时长为a,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的时长均相等,且均为c。
在a≠c的情况下,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的时长,与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中任一个长行消隐阶段LH的时长不相等。
在a=c的情况下,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的时长均相等。
图12~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多种流程图。
参见图12,触控显示屏2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S21:
S21: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基于触控显示屏2未接收到downlink信号,进行触摸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在触控显示屏2未接收到downlink信号的情况下,表明主动笔3未靠近触控显示屏2,主动笔3未对触控显示屏2进行操作,基于此,可利用多个触控电极26进行触摸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3,触控显示屏2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S30:
S30:在帧消隐区间T1,进行触摸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帧消隐区间T1,触控显示屏2不进行显示刷新,可利用触控电极26进行触摸检测,以检测用户对触控显示屏2的触摸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4,触控显示屏2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S40:
S40:在显示刷新阶段T21,进行显示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刷新阶段T21,多个触控电极26复用为公共电极,像素电极232与触控电极26形成电场,以驱动液晶层25中的液晶分子转动,实现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驱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图。
参见图15,触控显示屏2被配置为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uplink,以及,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接收来自主动笔的downlink。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内,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在之后的长行消隐阶段LH内,触控显示屏2接收来自主动笔3的downlink信号,以进行主动笔3检测。
长行消隐阶段在不同帧周期内的位置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将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的时间从帧消隐区间T1移动至长行消隐阶段LH内,这样,在长行消隐阶段LH的位置改变的情况下,downlink信号的位置改变,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uplink信号的位置也需要改变,由于触控显示屏2不在帧消隐区间 T1发射uplink信号,因此,uplink信号的位置改变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T1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有效工作区间T2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显示刷新阶段T21和触控检测阶段T22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3检测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触控显示屏2包括时序控制器31、触控驱动电路29及设置于触控显示屏2内部的多个触控电极26。
示例性地,触控显示屏2还包括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32,时序控制器31可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2上。
继续参见图15,时序控制器31通过触控驱动电路29与多个触控电极26电连接,时序控制器31被配置为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向触控驱动电路29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29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26发射uplink信号。
时序控制器31还被配置为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向触控驱动电路29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29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基于多个触控电极26接收到来自主动笔的downlink信号,进行主动笔3检测,以实现主动笔3和触控显示屏2之间灵活的控制。
示例性地,时序控制器31与触控驱动电路29之间可通过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30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时序控制器31控制触控驱动电路29,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触控驱动电路29向触控电极26传输驱动信号,以驱动多个触控电极26发射uplink信号。
并且,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在主动笔3靠近触控电极26的情况下,触控电极26感应主动笔3,以接收来自主动笔3的downlink信号。通过时序控制器31控制触控驱动电路29,触控驱动电路29可根据触控电极26上的downlink信号,进行主动笔3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时序控制器31还被配置为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向触控驱动电路29发送第三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29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三控制信号,基于多个触控电极26未接收到来自主动笔3的downlink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26进行触摸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在多个触控电极26未接收到downlink信号的情况下,表明主动笔3未靠近触控显示屏2,主动笔3未对触控显示屏2进行操作。
基于此,在用户触摸触控显示屏2的情况下,触控电极26生成感应信号。通过时序控制器31控制触控驱动电路29,触控驱动电路29可根据感应信号进行触摸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时序控制器31还被配置为在帧消隐区间T1,向触控驱动电路29发送第四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29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四控制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26进行触摸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帧消隐区间T1,触控显示屏2不进行显示刷新。基于此,在用户触摸触控显示屏2的情况下,触控电极26生成感应信号。通过时序控制器31控制 触控驱动电路29,触控驱动电路29可根据感应信号进行触摸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时序控制器31还被配置为在显示刷新阶段T21,向触控驱动电路29发送第五控制信号。触控驱动电路29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五控制信号,使多个触控电极26进行显示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刷新阶段T21,多个触控电极26复用为公共电极,通过时序控制器31控制触控驱动电路29,以向多个触控电极26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并且,像素电极232接收来自像素驱动电路231的像素电压信号,像素电极232与触控电极26形成电场,以驱动液晶层25中的液晶分子转动,实现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驱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1,触控显示屏2被配置为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发射uplink信号。主动笔3被配置为响应于uplink信号,发射至少一个downlink信号。触控显示屏2还被配置为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LH,接收至少一个downlink信号,以检测主动笔3。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1,触控显示屏2可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发射uplink信号。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主动笔3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LH响应于uplink信号,发射至少一个downlink信号。触控显示屏2可在相应的长行消隐阶段LH接收downlink信号,以检测主动笔3。
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触控显示屏2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发射uplink信号,不在帧消隐区间T1发射uplink信号,uplink信号的位置改变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T1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有效工作区间T2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显示刷新阶段T21和触控检测阶段T22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3检测的性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16,触控显示设备1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S50~S60:
S50: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主动笔3接收uplink信号。
示例性地,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主动笔3靠近触控显示屏2,以接收触控显示屏2发射的uplink信号。
S60:在第2个长行消隐阶段LH2~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LH(m)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LH,主动笔3响应于uplink信号,发射downlink信号。触控显示屏2接收downlink信号,以检测主动笔3。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内,触控显示屏2发射uplink信号,主动笔3接收uplink信号。根据主动笔3与触控显示屏2的协议规定,在之后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LH内,主动笔3响应于uplink信号发射downlink信号,触控显示屏2接收downlink信号,以检测主动笔3。
长行消隐阶段LH在不同帧周期T内的位置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触控显示屏2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LH1发射uplink信号,不在帧消隐区间T1发射uplink信号, uplink信号的位置改变不需要增加帧消隐区间T1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有效工作区间T2的时间宽度,避免了压缩显示刷新阶段T21和触控检测阶段T22的时间宽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显示屏2的显示刷新、触摸检测和主动笔3检测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 一种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包括多个帧周期,每个所述帧周期包括帧消隐区间和有效工作区间,所述有效工作区间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显示刷新阶段和多个长行消隐阶段,所述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包括第1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m≥2;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
    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显示刷新阶段包括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多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
    至少有两个所述帧周期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帧周期中,相对应的两个长行消隐阶段分别位于不同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行扫描时段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同的所述帧周期中,所述多个长行消隐阶段之间间隔的时长不变。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包括至少三个所述长行消隐阶段,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长行消隐阶段之间间隔的时长相等。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相等;所述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与所述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任一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不相等;或,
    所述第1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相等。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号的时长与所述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的时长相等。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基于所述触控显示屏未接收到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触摸检测。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帧消隐区间,进行触摸检测。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显示刷新阶段,进行显示驱动。
  11. 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包括多个帧周期,每个所述帧周期包括帧消隐区间和有效工作区间,所述有效工作区间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显示刷新阶段和多个长行消隐阶段,所述多个长行消隐阶段包括第1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m≥2;
    所述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在所述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以及,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接收来自主动笔的下行信号。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时序控制器、触控驱动电路及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屏内部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触控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时序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发射上行信号;
    所述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基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接收到来自所述主动笔的下行信号,进行主动笔检测。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三控制信号;
    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基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未接收到来自所述主动笔的下行信号,驱动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进行触摸检测。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帧消隐区间,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进行触摸检测。
  15. 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显示刷新阶段,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发送第五控制信号;
    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五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进行显示驱动。
  16. 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笔以及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所述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在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发射上行信号;
    所述主动笔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上行信号,发射至少一个下行信号;
    所述触控显示屏还被配置为,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号。
  17. 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主动笔以及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1个长行消隐阶段,所述触控显示屏发射上行信号,所述主动笔接收所述上行信号;
    在第2个~第m个长行消隐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长行消隐阶段,所述主动笔响应于所述上行信号,发射下行信号;所述触控显示屏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PCT/CN2023/080580 2022-11-14 2023-03-09 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103577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31785 2022-11-14
CNPCT/CN2022/131785 2022-1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03577A1 true WO2024103577A1 (zh) 2024-05-23

Family

ID=9108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3/080580 WO2024103577A1 (zh) 2022-11-14 2023-03-09 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410357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7429A1 (en) * 2002-06-06 2003-12-11 Fumikazu Shimoshikiry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50355762A1 (en) * 2014-06-04 2015-12-10 Apple Inc. Mid-frame blanking
CN10958217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电路、笔、触摸系统和多笔感测方法
CN111352520A (zh) * 2018-12-20 2020-06-30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高分辨率的触摸感测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显示设备
CN111427463A (zh) * 2018-12-20 2020-07-1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笔和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13377235A (zh) * 2016-10-25 2021-09-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有源笔和触摸系统
US20220187941A1 (en) * 2020-12-10 2022-06-16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riving circuit,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riv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7429A1 (en) * 2002-06-06 2003-12-11 Fumikazu Shimoshikiry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50355762A1 (en) * 2014-06-04 2015-12-10 Apple Inc. Mid-frame blanking
CN113377235A (zh) * 2016-10-25 2021-09-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有源笔和触摸系统
CN10958217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电路、笔、触摸系统和多笔感测方法
CN111352520A (zh) * 2018-12-20 2020-06-30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高分辨率的触摸感测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显示设备
CN111427463A (zh) * 2018-12-20 2020-07-1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笔和触摸屏显示装置
US20220187941A1 (en) * 2020-12-10 2022-06-16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riving circuit,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riv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0245B2 (ja) 感知素子を内装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74776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12981B (zh) 顯示面版、顯示元件以及其觸控與近接感測方法
TWI588725B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相關的驅動電路及驅動方法
US8106872B2 (en) Image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JP479906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1073988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EP3291220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060176285A1 (en) Touch sensing display panel
US2016025301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Array Substr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KR2015006689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60041438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16539365A (ja) 液晶パネルの駆動回路、駆動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697822B (zh) 觸控顯示方法與觸控顯示裝置
JP2006235602A (ja) 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0216321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JP2014032314A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122309A (ja) 表示装置
WO2024103577A1 (zh) 触控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H11271709A (ja) 表示装置
WO2014041975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US20190146620A1 (en) Display device
JP377927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090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H11311981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