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212913A1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212913A1
WO2023212913A1 PCT/CN2022/091155 CN2022091155W WO2023212913A1 WO 2023212913 A1 WO2023212913 A1 WO 2023212913A1 CN 2022091155 W CN2022091155 W CN 2022091155W WO 2023212913 A1 WO2023212913 A1 WO 202321291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remote terminal
network element
core networ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11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卢飞
杨皓睿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1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12913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321291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21291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Definitions

  •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es:
  • the sending module is also configured to send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to the second core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is used to provide the first core network element with the remote The terminal device performs identity verifica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accept the SIP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initiated by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 Figure 11 is a flow chart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vided by another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terminal equipment 10 may refer to a UE (User Equipment), an access terminal, a user unit, a user station, a mobile station, a mobile station, a remote station, a remote terminal, a mobile device,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 user agent or a user device.
  • the terminal device 10 may also be a cellular phone, a cordless phone, a SIP phone, a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station, a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or a mobile phon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 the interface names between the various network elements in Figures 2 and 3 are just examples. In specific implementations, the names of the interfaces may be other names, which are not specifically limited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is application.
  • the names of various network elements (such as SMF, AF, UPF, etc.) included in Figures 2 and 3 are only examples and do not limit the functions of the network elements themselves.
  • each of the above network elements may also have other names, which are not specifically limited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is application.
  • some or all of the above-mentioned network elements may use the terminology used in 5G, or may adopt other names, etc., which will be described uniformly here and will not be described in detail below.
  • the nam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messages (or signaling) transmitted between various network elements are only examples and do not constitute any limitation on the function of the messages themselves.
  •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200 may include: UE (that is, the "terminal device” introduced above),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AMF, SMF, UPF, UDM, Home Subscriber Server (HSS), PCF, 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P-CSCF), 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S-CSCF) ), technology-related RFS (TAS), Interconnection Border Control Function (IBCF), Border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BGCF),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BGCF) Control Function, MGCF) + media plane function network element, part B.
  • UE that is, the "terminal device” introduced above
  •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AMF
  • SMF 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 S-CSCF 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 TAS technology-related RFS
  • IBCF Interconnection Border Control Function
  • BGCF Border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 BGCF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 MGCF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 Step A8 the UE sends a SIP registration message to the P-CSCF.
  • the message includes the user ID (user identification), and the user ID is IMPI (IMS Private User Identity, IMS private user identity).
  • the 5G ProSe Proximity Service, short-range service
  • ProSe includes NCIS.
  • One of the important scenarios of Prose is the UE-to-network (U2N, terminal to network) relay scenario.
  • U2N relay relays data through a relayUE (relay terminal equipment) for remote UE (remote terminal equipment), so that remote UE (remote terminal equipment)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network.
  • FIG. 6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 a data network for a remote terminal device through a relay terminal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a PC5 link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remote terminal equipment (Remote UE) and the relay terminal equipment (relay UE).
  • the relay terminal equipment uses a PDU session to relay the data from the remote terminal equipment to the remote terminal equipment. data.
  • each PDU session has a type, such as: IPv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Ethernet (Ethernet), Unstructured (messy structure) . Only data using this type can be transmitted using the corresponding PDU session.
  •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does not have its own core network element (such as SMF, UPF, PCF, AMF).
  • the relay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need to obtain necessary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before relay communication.
  • Thes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can come from PCF, application server, pre-configured on the terminal or 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er identity module) card.
  • 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er identity module
  • Step B6 The relay terminal device establishes a new PDU session in the data network.
  • the SIP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also includes second information, where the second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IMPI, SUPI, SUCI (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 user hidden identifier), PEI, GPSI, MSISDN.
  • the SIP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second information, and the second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 the SIP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first information and second information; where the first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struct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to access the network through a relay mode to distinguish it from SIP initiated in a non-relay mode.
  •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the second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 the PCF configures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to the relay terminal device:
  • Step S5. The relay terminal device establishes an emergency PDU session.
  • the third core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second response message from the fourth core network element (UDM), where the secon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 the receiving module 1420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SIP registration response message corresponding to the SIP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from the first core network element.
  •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IMPI, SUPI, SUCI, PEI, GPSI, MSISDN.
  • the SIP registration response message is not executed by the first core network element when it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first information that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accesses the network through a relay mode. Directly sent for the identity ver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 the second core network element is PCF.
  • the receiving module 1810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second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a third core network element.
  • the second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request to obtain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a remote terminal device.
  • the second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the Device information of a remote terminal device; wherein the remote terminal device accesses the network through a relay terminal device.
  •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 a chip, which includes programmable logic circuits and/or program instructions. When the chip is run on a relay terminal device, it is used to imp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n the relay terminal device side. method.
  •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th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includes computer instructions.
  • the computer instructions are stored in a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the processor of the relay terminal device obtain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Read and execute the computer instructions to implement the abo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n the relay terminal device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上述方法包括:远端终端设备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该SIP注册请求消息由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其中,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810);第一核心网网元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820)。上述方法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引入了NCIS(Network Controlled Interactive Services,网络控制互动服务)业务。
NCIS业务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形态被引入到标准中进行相关的标准化业务。NCIS业务主要针对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游戏等应用,对速率、时延、丢包率、高速编解码等业务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NCIS业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注册请求消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
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远端终端设备执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中继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二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供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三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报告信息,所述报告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向第四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接收来自所述第四核心网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四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向所述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供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报告信息,所述报告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四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四核心网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中继终端设备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 的无线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中继终端设备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中继终端设备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中继终端设备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5G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5G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5G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网络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第五代通信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非授权频谱,其中,非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共享频谱;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其中,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非共享频谱。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系统,也可应用于地面通信网络(Terrestrial Networks,TN)系统。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接入网设备20和核心网网元30。
终端设备10可以指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S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Pub1ic Land Mobi1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10的数量通常为多个,每一个接入网设备20所管理的小区内可以分布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UE”通常混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
接入网设备20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20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接入网设备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5G 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接入网设备”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设备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接入网设备20,终端设备10和核心网网元30之间可以建立通信关系。示例性地,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接入网设备20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网)或者EUTRAN中的一个或者多个eNodeB;在5G NR系统中,接入网设备20可以是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或者RAN中的一个或者多个gNB。
核心网网元30是部署在核心网中的网元,核心网网元30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例如,5G NR系统中的核心网网元可以包括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和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等网元。另外,核心网网元可以看作是功能实体,一台物理设备上可以部署一个或者多个核心网网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20与核心网网元30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5G NR系统中的NG接口。接入网设备20与终端设备10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5G NR系统”也可称为5G系统或者NR系统,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也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也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还可以适用于诸如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系统等其他通信系统,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载波上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5GS(5th Generation System,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架构200可以包括:UE(也即上文介绍的“终端设备”)、(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Core(核心网)和DN(Data Network,数据网络)。其中,UE、(R)AN、Core是构成架构的主要成分,逻辑上它们可以分为用户面和控制面两部分,控制面负责移动网络的管理,用户面负责业务数据的传输。图中,NG2参考点位于(R)AN控制面和Core控制面之间,NG3参考点位于(R)AN用户面和Core用户面之间,NG6参考点位于Core用户面和数据网络之间。
UE:是移动用户与网络交互的入口,能够提供基本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向用户显示业务窗口,接收用户操作输入。UE会采用下一代空口技术,与(R)AN建立信号连接、数据连接,从而传输控制信号和业务数据到移动网络。
(R)AN:类似于传统网络里面的基站,部署在靠近UE的位置,为特定区域的授权用户提供入网功能,并能够根据用户的级别,业务的需求等使用不同质量的传输隧道传输用户数据。(R)AN能够管理自身的资源,合理利用,按需为UE提供接入服务,把控制信号和用户数据在UE和核心网之间转发。
Core:负责维护移动网络的签约数据,管理移动网络的网元,为UE提供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策略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在UE注册的时候,为UE提供入网认证;在UE有业务请求时,为UE分配网络资源;在UE移动的时候,为UE更新网络资源;在UE空闲的时候,为UE提供快恢复机制:在UE去注册的时候,为UE释放网络资源;在UE有业务数据时,为UE提供数据路由功能,如转发上行数据到DN:或者从DN接收UE下行数据,转发到(R)AN,从而发送给UE。
DN:是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的数据网络,一般客户端位于UE,服务端位于数据网络。数据网络可以是私有网络,如局域网,也可以是不受运营商管控的外部网络,如Internet,还可以是运营商共同部署的专有网络,如为了配置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
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确定的详细架构,其中核心网用户面包括UPF;核心网控制面包括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认证服务器功能网元)、AMF、SMF、NSSF(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网络切片选择功能网元)、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网元)、NRF(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网络存储功能网元)、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网元)、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网元)、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网元)。
在图3所示架构中,UE通过Uu口与(R)AN进行AS(Access Stratum,接入层)连接,交互AS消息及无线数据传输,UE通过N1口与AMF进行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连接,交互NAS消息。AMF是核心网中的移动性管理功能,SMF是核心网中的会话管理功能,AMF在对UE进行移动性管理之外,还负责将会话管理相关消息在UE和SMF之间的转发。PCF是核心网中的策略管理功能,负责制定对UE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计费等相关的策略。UPF是核心网中的用户面功能,通过N6接口与外部数据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N3接口与(R)AN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称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接口的名称可能为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图2和图3中包括的各个网元(比如SMF、AF、UPF等)的名称也仅是一个示例,对网元本身的功能不构成限定。在5GS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上述各个网元也可以是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6G网络中,上述各个网元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沿用5G中的术语,也可能采用其他名称,等等,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此外,应理解,上述各个网元之间的所传输的消息(或信令)的名称也仅仅是一个示例,对消息本身的功能不构成任何限定。
在介绍本申请技术方案之前,先对本申请涉及的一些背景技术知识进行介绍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5G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接入数据网络使用IMS业务,该系统架构200可以包括:UE(也即上文介绍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AMF、SMF以及UPF、UDM、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PCF、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P-CSCF)、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S-CSCF)、技术相关的RFS(TAS)、互连边界控制功能网元(Interconnection Border Control Function,IBCF)、边界网关控制功能网元(Border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B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网元(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MGCF)+媒体面功能网元、B部分。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UDM/HSS通过Sh接口可连接至TAS,TAS通过ISC接口可连接至S-CSCF,UDM/HSS通过Cx接口可连接至S-CSCF,H-PCF可通过Rx或N5接口连接至P-CSCF,P-CSCF可通过Mw连接至S-CSCF,归属地网络的UOF可通过N6接口连接至互连边界控制功能网元(IBCF)/边界网关控制功能网元(B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网元(MGCF)+媒体面功能网元。此外,在图4中,控制面可 以是如图3所示的经过P-CSCF和S-CSCF的虚线,媒体面可以是不经过P-CSCF和S-CSCF的虚线。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A1~A11)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步骤A1,终端设备在数据网络中进行注册。
步骤A2,终端设备向AMF发送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建立请求(紧急)。
UE向AMF发送UL NAS Transport消息,消息中包括请求类型(设为initial emergency request,初始紧急请求),PDU Session ID(PDU SessionIdentity,PDU会话标识),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A3,AMF从UDM获取终端设备的GPSI(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通用公共用户标识,等同于4G(4th-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的MSISDN(The Mobile Station ISDN number,移动台国际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这边GPSI就是MSISDN)。
步骤A4,AMF向SMF发送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Request。
消息中携带PDU session ID、DNN(Data Network Name,数据网络名称)、S-NSSAI(Single-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单一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及请求类型、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用户永久标识符)、PEI(Permanent Equipment Identifier,永久设备标识符)、GPSI。
步骤A5,SMF向PCF发送Npcf_SMPolicyControl_Create,并将终端设备的SUPI、PEI、GPSI发送至PCF。
步骤A6,SMF接收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并向AMF发送Namf_Communication_N1N2MessageTransfer。
该消息中包括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Accept(PDU会话建立接受)消息,PDU会话建立接受消息中包括QoS rule(Quality of Service rule,服务质量规则)、QoS flow(服务质量流动)参数、DNN、S-NSSAI、PCO(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协议配置选项);PCO中可以携带P-CSCF(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的地址或者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全限定域名);如果PCO中没有携带P-CSCF的地址,UE可以使用预配置的P-CSCF地址,也可以使用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去获取P-CSCF地址。
步骤A7,AMF向UE发送DL NAS Transport消息,消息中包括PDU会话建立接受消息、PDU会话标识。
步骤A8,UE向P-CSCF发送SIP注册消息,消息中包括user ID(用户标识),user ID为IMPI(IMS Private User Identity,IMS私有用户身份)。
步骤A9-10,P-CSCF根据UE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去PCF获取SUPI、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GPSI。
步骤A11,P-CSCF向终端设备返回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3GPP R17中,使用5G ProSe(Proximity Service,近距离业务)课题来进行对近距离业务通信的方案设计。ProSe包含NCIS。Prose其中一个重要场景就是UE-to-network(U2N,终端到网络)relay(中继)的场景。U2N relay(中继)是通过一个relayUE(中继终端设备)为remoteUE(远端终端设备)中继传输数据,从而使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实现通信。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向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远端终端设备(Remote UE)和中继终端设备(relay UE)之间建立PC5链路,中继终端设备使用PDU会话为远端终端设备中继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因为每个PDU会话都有一个类型,例如: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网际协议版本4)、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网际协议版本6)、Ethernet(以太网)、Unstructured(结构乱的)。只有使用该类型的数据才能使用对应的PDU会话来传输。在图6的架构图中,远端终端设备并没有自身的核心网网元(如SMF,UPF,PCF,AMF)。为了实现中继通信,在进行中继通信之前,中继终端设备和远端终端设备需要获得必须的配置参数。这些配置参数可以来自PCF,应用服务器,预配置在终端上或者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中。远端终端设备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先发现合适的中继终端设备,并与其建立PC5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C5接口是一种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接口。PC5是一种直连通信接口,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即车、人、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短距离直接通信接口;其特点是:通过直连、广播、网络调度的形式实现低时延、高容量、高可靠的通信。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终端设备接入数据网络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 于图6所示的系统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B1~B10)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步骤B1,通过数据网络对L3(Layer-3,层3)中继终端设备进行授权和配置。
步骤B2,通过数据网络对L3远端终端设备进行授权和配置。
步骤B3,中继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建立PDU会话。
中继终端设备与远端终端设备的连接建立之前先建立一个PDU会话来中继以后的数据。
步骤B4,远端终端设备的发现流程。
远端终端设备执行发现流程来发现符合远端终端设备需求的中继终端设备。在此过程中,远端终端设备得知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提供的连接业务。
步骤B5,在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远端终端设备选择一个中继终端设备,并和中继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B6,中继终端设备在数据网络中建立新的PDU会话。
如果没有符合要求的已经建立的PDU会话,在完成PC5连接建立之前,中继终端设备向网络发起一个新的PDU会话建立流程。
步骤B7,中继终端设备对远程终端设备进行IP地址/前缀分配。
对于IP类型的PDU会话和PC5接口上的IP流量,相应的IP地址被分配到远端终端设备上。
步骤B8,L2(Layer-2,层2)链路修改。
远端终端设备可能在L2链路修改流程中向中继终端设备提供PC5的QoS info(服务质量信息),中继终端设备基于PC5的QoS info(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新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参数,并发起PDU会话修改流程。
步骤B9,中继终端设备为了中继而修改已有的PDU会话。
步骤B10,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远程终端设备报告(包括远程终端设备标识(Remote User ID)、远程终端设备信息(Remote UE info))。
远程终端设备标识在步骤B5成功建立连接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程终端设备信息为辅助标识,用来标识其通过中继建立的PDU会话类型。如对于IP类型的PDU会话,为远程终端设备的IP信息(Remote UE IP info)。
上述实施例中,针对非中继场景,提供了SIP注册流程,但是对于中继场景下并未给出SIP注册流程。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提供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流程,以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6所示的网络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810~820)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步骤810,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给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其中,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SIP注册请求消息由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核心网网元。中继终端设备接收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SIP注册请求消息之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该SIP注册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接收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SIP注册请求消息是终端设备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用于SIP注册的消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中继场景,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该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通过该第一信息来指示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以区别于非中继方式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SIP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用户隐藏标识符)、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方式是层3(Layer-3,简称L3)中继方式,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通过层3中继方式接入网络。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的示意图。在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900中,层1中继方式是指物理层的中继,物理层的中继是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中最低的一层,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物理层的传输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层2中继方式是指数据链路层的中继,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层3中继方式是指在网络层的中继,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 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对的数据传送服务。本申请针对L3中继场景,提出了一种远端终端设备实现SIP注册的技术方案。
步骤820,第一核心网网元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中继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核心网网元的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该SIP注册响应消息。相应地,远端终端设备从中继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核心网网元的SIP注册响应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SIP注册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SIP注册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由远端终端设备通过DHCP请求获得;或者,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是P-CSCF。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信息确定SIP注册请求消息由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发起的情况下,第一核心网网元不执行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直接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响应消息。也就是说,SIP注册响应消息由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根据第一信息确定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发起的情况下,未执行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而直接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中继终端设备将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一核心网网元,第一核心网网元可以直接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针对中继场景,提供了一种简化的SIP注册流程,即第一核心网网元不需要对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直接确认其注册通过,该实施方式较为简单高效。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除了可以提供简化的SIP注册流程,为了提升中继场景下SIP注册的安全性,避免一些非法或恶意终端设备进行SIP注册,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通过之后再注册通过的SIP注册流程。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6所示的网络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010~1040)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步骤1010,远端终端设备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给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以区别于非中继方式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表征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也即,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以下至少一项身份信息: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由远端终端设备通过DHCP请求获得;或者,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是P-CSCF。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继方式是层3(Layer-3)中继方式。
步骤1020,第一核心网网元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相应地,第二核心网网元接收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号和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第二核心网网元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之后,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例如,第二核心网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三信息,确定该请求是为了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然后根据该请求中携带的远端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从存储的映射信息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映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身份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核心网网元为中继终端设备的PCF。也即,第一核心网网元向中继终端设备的PC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步骤1030,第二核心网网元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第一核心网网元接收到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的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之后,检测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若检测结果为一致,则执行下述步骤1040。
步骤1040,第一核心网网元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SIP注册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SIP注册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检测结果为不一致,则不执行步骤1040,即第一核心网网元不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或者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失败消息,该SIP注册失败消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SIP注册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核心网网元还可以针对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在检测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一致时,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通过对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提升了中继场景下SIP注册的安全性,避免一些非法或恶意终端设备进行SIP注册。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6所示的网络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S1~S9)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步骤S1.PCF对层3中继终端设备进行授权和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PCF向中继终端设备配置如下参数:
-允许作为relay UE的PLMN ID(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
-Relay发现策略及参数,包括:
■U2N Relay发现参数:User Info ID,Relay Service Code(s);
■发送及接收U2N发现消息的缺省目的Layer-2(层2)ID;
■与Relay Service code(中继服务码)对应的PDU session(PDU会话)参数:PDU Session type(PDU会话类型),DNN,SSC Mode(SSC模式),S-NSSAI;
■能够提供紧急业务的Relay Service code(中继服务码)。
步骤S2.PCF对层3远端终端设备进行授权和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PCF向远端终端设备配置如下参数:
-是否允许作为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
-Relay(中继)发现策略及参数,包括:
■U2N Relay(中继)发现参数:User Info ID用户信息标识),Relay Service Code(s)(中继服务码);
■发送及接收U2N发现消息的缺省目的Layer-2(层2)ID;
■与Relay Service code(中继服务码)对应的PDU session(PDU会话)参数:PDU Session type(PDU会话类型),DNN,SSC Mode(SSC模式),S-NSSAI;
■能够提供紧急业务的Relay Service code(中继服务码)。
步骤S3.远端终端设备的发现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发现过程,这边发现过程可以是model A(模式A)发现过程,也可以是Model B(模式B)发现过程;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选择合适的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为其服务。
步骤S4.在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建立PC5链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向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发起PC5link(链接)建立过程,建立单播通信通道;在PC5link(链接)建立过程中,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向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提供relayservicecode(中继服务码);这边因为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想使用emergencyservice(紧急服务),所以relayservicecode(中继服务码)也是与emergencyservice(紧急服务)对应。
步骤S5.中继终端设备建立紧急PDU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如果还没有建立emergency PDUSession(紧急PDU会话),则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发起建立emergency PDU session(紧急PDU会话)。
步骤S6.IP地址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设备向远程终端设备分配IP地址。
步骤S7.中继终端设备向SMF发送报告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设备向SMF(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报告信息。报告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 备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SUPI、SUCI。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告信息中包括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SUCI或者SUPI,IP地址及portnumber(端口号)。
步骤S8.远端终端设备向P-CSCF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向第一核心网网元(P-CSCF)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进行P-CSCF discovery(P-CSCF发现);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可以使用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请求的方式进行P-CSCF发现,也可以使用预配置的P-CSCF;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向P-CSCF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user ID(用户标识),user ID(用户标识)为IMPI;消息中也可以携带SUPI,PEI,MSISDN;消息中也携带accessvia L3relay(通过L3中继访问),用于指示P-CSCF不去PCF处获取remote UE(远程终端设备)的SUPI,PEI及MSISDN。
步骤S9.P-CSCF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P-CSCF不去PCF处获取SUPI、PEI及MSISDN,这样避免检查一致性;P-CSCF向远端终端设备返回SIP注册响应。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6所示的网络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G1~G14)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步骤G1.PCF对层3中继终端设备进行授权和配置。
步骤G2.PCF对层3远端终端设备进行授权和配置。
步骤G3.远端终端设备的发现过程。
步骤G4.在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建立PC5链接。
步骤G5.中继终端设备建立紧急PDU会话。
步骤G6.IP地址分配。
步骤G7.中继终端设备向SMF发送报告信息。
步骤G1~G7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解释,在次对步骤G1~G7不作赘述。
步骤G8.SMF向UDM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第三核心网网元(SMF)向第四核心网网元(UDM)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第四核心网网元(UDM)接收第三核心网网元(SMF)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的SMF获取到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SUPI,则SMF向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UDM发送消息Nudm_SDM_Get,消息中携带SUPI、GPSI获取指示(第四信息);如果SMF获取到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SUCI,则SMF向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UDM发送消息Nudm_SDM_Get,消息中携带SUCI、GPSI获取指示(第四信息)。
步骤G9.UDM向SMF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第三核心网网元(SMF)接收来自第四核心网网元(UDM)的第二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UDM向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的SMF返回SUPI及GPSI(MSISDN)。
步骤G10.SMF向PCF发送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第三核心网网元(SMF)向第二核心网网元(PCF)发送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的SMF通过Npcf_SMPolicyControl_Update(NPCF会话管理策略控制更新)过程将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SUPI、GPSI、PEI发送至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的PCF。
步骤G11.远端终端设备向P-CSCF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进行P-CSCF discovery(P-CSCF发现);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可以使用DHCP请求的方式进行P-CSCF发现,也可以使用预配置的P-CSCF;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向P-CSCF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user ID(用户标识),user ID(用户标识)为IMPI;消息中也可以携带SUPI、PEI、MSISDN,消息中也携带accessvia L3relay(中继指示信息)。
步骤G12.P-CSCF向PC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P-CSCF向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的PCF获取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信息,P-CSCF向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的PCF发送Npcf_PolicyAuthorization_Create Request(NPCF策略授权创建请求)消息中携带UE IP address(终端IP地址,relay UE(中继终端设备),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可能使用相同的IP地址),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上报的Port number(端口号),获取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信息指示。
步骤G13.PCF向P-CSCF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relay UE的PCF向P-CSCF返回Npcf_PolicyAuthorization_Create Response(NPCF策略授权创建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的SUPI、PEI、MSISDN。
步骤G14.P-CSCF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P-CSCF根据G13中获取的信息决定接受注册请求,并向remote UE(远端终端设备)返回SIP注册响应消息。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执行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第一核心网网元,或者,实现成为第一核心网网元中的一部分。如图13所示,该装置13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310和发送模块1320。
所述接收模块1310,用于接收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所述发送模块1320,用于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不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直接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1330和确定模块1340。
所述检测模块1330,用于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确定模块1340,用于若一致,则确定接受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通过所述发送模块1320执行所述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响应消息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132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131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号和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为所述中继终端设备的PCF。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网元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DHCP请求获得;或者,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为P-CSCF。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执行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远端终端设备,或者,实现成为远端终端设备中的一部分。如图14所示,该装置14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410和接收模块1420。
所述发送模块1410,用于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所述接收模块142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未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而直接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还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为所述中继终端设备的PCF。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DHCP请求获得;或者,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中继终端设备侧执行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中继终端设备,或者,实现成为中继终端设备中的一部分。如图15所示,该装置15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510和发送模块1520。
所述接收模块1510,用于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1520,用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所述接收模块15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1520,还用于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未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而直接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6,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执行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第二核心网网元,或者,实现成为第二核心网网元中的一部分。如图16所示,该装置16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610和发送模块1620。
所述接收模块1610,用于接收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所述发送模块1620,用于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供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端口号和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核心网网元为PCF。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7,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执行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第三核心网网元,或者,实现成为第三核心网网元中的一部分。如图17所示,该装置17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710和发送模块1720。
所述接收模块1710,用于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报告信息,所述报告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所述发送模块1720,用于向第四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17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四核心网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1720,还用于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SUPI、SUC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核心网网元为SMF。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执行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实现成为第四核心网网元,或者,实现成为核心网网元中的一部分。如图18所示,该装置1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810和发送模块1820。
所述接收模块1810,用于接收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所述发送模块1820,用于向所述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SIP注册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SUPI、SUC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PI、SUPI、SUCI、PEI、GPSI、MSISDN。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核心网网元为UD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中继场景,实现了远端终端设备的SIP注册,从而确保该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成功传输,提升了针对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如紧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1900可以包括:处理器1901、收发器1902以及存储器1903。
处理器19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9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 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收发器1902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比如,该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实现为同一个无线通信组件,该无线通信组件可以包括一块无线通信芯片以及射频天线。
存储器1903可以与处理器1901以及收发器1902相连。
存储器1903可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901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设备或者中继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903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对于本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细节,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考图2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网元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网元20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01、收发器2002以及存储器2003。
处理器20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20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收发器2002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比如,该收发器2002可以包括一个有线通信组件,该有线通信组件可以包括一块有线通信芯片以及有线接口(比如光纤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收发器2002还可以包括一个无线通信组件,该无线通信组件可以包括一块无线通信芯片以及射频天线。
存储器2003可以与处理器2001以及收发器2002相连。
存储器2003可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01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第二核心网网元、第三核心网网元、第四核心网网元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2003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对于本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细节,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第一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远端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中继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中继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第二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第三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第四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或光盘等。其中,随机存取记忆体可以包括ReRAM(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电阻式随机存取记忆体)和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第一核心网网元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远端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中继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中继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第二核心网网元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第三核 心网网元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第四核心网网元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第一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远端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远端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中继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中继终端设备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第二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第三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第四核心网网元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侧的无线通信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预定义的”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核心网网元)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比如预定义的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本文中描述的步骤编号,仅示例性示出了步骤间的一种可能的执行先后顺序,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也可以不按照编号顺序来执行,如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同时执行,或者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按照与图示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2)

  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
    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不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直接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确定接受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执行所述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响应消息的步骤。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端口号和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9.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为所述中继终端设备的策略控制功能网元PCF。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请求获得;
    或者,
    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为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P-CSCF。
  12.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远端终端设备执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未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而直接发送。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还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发送。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为所述中继终端设备的PCF。
  19.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请求获得;
    或者,
    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
  20.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中继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未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而直接发送。
  23. 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发送。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26.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二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供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端口号和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29. 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为策略控制功能网元PCF。
  30.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三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报告信息,所述报告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向第四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接收来自所述第四核心网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 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
  33. 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34. 根据权利要求30至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核心网网元为会话管理功能网元SMF。
  35.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网络中的第四核心网网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向所述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37. 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
  38. 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39. 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核心网网元为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DM。
  40.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不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直接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43. 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确定模块,用于若一致,则确定接受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并通过所述发送模块执行所述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IP注册响应消息的步骤。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端口号和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47. 根据权利要求43至4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48. 根据权利要求44至4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为所述中继终端设备的策略控制功能网元PCF。
  49. 根据权利要求40至4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核心网网元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请求获得;
    或者,
    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
  50. 根据权利要求40至4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为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P-CSCF。
  51.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由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中的第一核心网网元,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53. 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未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而直接发送。
  54. 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还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发送。
  56. 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57.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网元为所述中继终端设备的PCF。
  58. 根据权利要求51至5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由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请求获得;
    或者,
    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是预配置的。
  59.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网络;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的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对应的SIP注册响应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
  60.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方式为层3中继方式。
  61. 根据权利要求59或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的情况下,未执行针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流程而直接发送。
  62. 根据权利要求59至6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63.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P注册响应消息由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在检测所述SIP注册请求消息中指示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从第二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发送。
  64. 根据权利要求62或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65.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供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66. 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端口号和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67. 根据权利要求65或6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68. 根据权利要求65至6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核心网网元为策略控制功能网元PCF。
  69.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报告信息,所述报告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四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四核心网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70. 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71. 根据权利要求69或7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
  72. 根据权利要求69至7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73. 根据权利要求69至7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核心网网元为会话管理功能网元SMF。
  74.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用于提供给第一核心网网元对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确定是否接受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起的会话初始协议SIP注册请求消息。
  75. 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
  76. 根据权利要求74或7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
  77. 根据权利要求74至7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MS私有用户身份IMPI、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永久设备标识符PEI、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PSI、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78. 根据权利要求74至7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核心网网元为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DM。
  79. 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0至2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6至2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0至3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 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5至3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8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0至2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6至2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0至3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5至3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81.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0至2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6至2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0至3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5至3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82.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0至2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6至2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0至3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5至3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PCT/CN2022/091155 2022-05-06 2022-05-06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21291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1155 WO2023212913A1 (zh) 2022-05-06 2022-05-06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1155 WO2023212913A1 (zh) 2022-05-06 2022-05-06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12913A1 true WO2023212913A1 (zh) 2023-11-09

Family

ID=8864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1155 WO2023212913A1 (zh) 2022-05-06 2022-05-06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321291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4508A (zh) * 2019-02-13 2021-09-21 苹果公司 接入网络比特率推荐(ANBR)能力信令的会话发起协议(SiP)注册过程的装置和方法
WO2022036555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
WO2022048394A1 (zh) * 2020-09-04 2022-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去连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286325A (zh) * 2020-10-01 2022-04-05 苹果公司 针对非蜂窝覆盖范围的紧急通信路由
CN114365466A (zh) * 2019-09-05 2022-04-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不同5gc切片上的多个ims pdu会话支持ims路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4508A (zh) * 2019-02-13 2021-09-21 苹果公司 接入网络比特率推荐(ANBR)能力信令的会话发起协议(SiP)注册过程的装置和方法
CN114365466A (zh) * 2019-09-05 2022-04-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不同5gc切片上的多个ims pdu会话支持ims路由
WO2022036555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
WO2022048394A1 (zh) * 2020-09-04 2022-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去连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286325A (zh) * 2020-10-01 2022-04-05 苹果公司 针对非蜂窝覆盖范围的紧急通信路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311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ssing a network
US10080255B2 (en) Mobile router in EPS
TWI699137B (zh) 鄰近性服務訊號傳遞協定
EP3989675A1 (en) Method for relaying unstructured traffic, and relay ue
CN110463270A (zh) 用于动态数据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0404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essions between endpoints
TW202306401A (zh) 通信方法和裝置
WO2018014539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融合网关及系统
WO201904719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FIXED ACCESS IN A CONVERGED 5G HEART
WO2012130085A1 (zh) 与网管系统建立连接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6470465B (zh) Wifi语音业务发起方法、lte通信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WO2022159725A1 (en) Federated identity management in fifth generation (5g) system
US20220287116A1 (en) Communication related to 3gpp ps data off
CN112188608B (zh) 一种同步pdu会话状态的方法、装置、系统及芯片
WO2012130133A1 (zh) 一种接入点及终端接入方法
CN114557031A (zh) 用于将非3gpp上的pdu会话移动到3gpp接入的方法
TW202234940A (zh) 與第三層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到網路相關認證及授權
WO2014075534A1 (zh) 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切换处理装置及系统
CN115462123A (zh) 扩展的5g局域网与家庭网络的互通以及对5g lan连接设备的接入网络的改变
US20230171824A1 (en) Multi rat d2d, extending d2d to include 3gpp and other non-3gpp rat / devices
WO202321291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24004042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 with an iab mec
CN110495244A (zh) 控制用户设备的网络接入
CN101938735B (zh) 终端通过WiFi网络接入WiMAX核心网的方法及互通网络
WO2024105650A1 (en)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provisioning servers to user equipment (ue) during onboarding proced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406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