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65671A1 - 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65671A1
WO2023065671A1 PCT/CN2022/095562 CN2022095562W WO2023065671A1 WO 2023065671 A1 WO2023065671 A1 WO 2023065671A1 CN 2022095562 W CN2022095562 W CN 2022095562W WO 2023065671 A1 WO2023065671 A1 WO 202306567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tected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system
chem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55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昶卓
包云肽
李元景
肖翼
张舜生
王迪
蒋涛
许定点
李璐璐
张琳琳
邱明华
黄以成
徐荏苒
Original Assignee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06567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6567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6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 G01N27/622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Definitions

  •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equipment based on dual-energy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a detection capability limit.
  • the CT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identify and alarm various contraband such as solid explosives, liquid explosives, and drugs, it is limited by technical principles.
  • Fig. 1 schematically shows a block diagram of a fully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 fully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100, including: a first detection device 101, which is used to physically scan an object to be detected; a second detection device 102 , the second detection device 102 is arranged upstream or downstream of the first detection device 101 for chemical detection of the object to be detected; and a transport device 103 for transporting the object to be detected to the first A detection device 101 and a second detection device 102 .
  • the physical scanning may be X-ray scanning, CT scanning and any combination thereof. Any technique that can be used to physically scan an object may be used, which is not limited in the present disclosure.
  • chemical detection is mainly trace detection, and the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is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IMS).
  • the detection system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can simultaneously provide detection results in two dimensions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so that the system or user can make a final conclusion at one tim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results presented on the same scree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Therefor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and detection speed are improv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an be completed automatically.
  • the detection system of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can be used for high-speed real-time online baggage and article scanning in the fields of airports, customs, logistics, etc., especially for passenger hand luggage inspection and checked baggage inspection at civil aviation airports. Cooperate.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be set up on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hannel and run independently. In the food,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biological, semiconductor,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other industrial fields, it can realize high-speed real-time online detection of trace chemical substances of concern.
  • the chemical detection includes using multiple groups of flexible sampling mechanisms to switch between time and time for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全自动探测系统(100)和方法。全自动探测系统(100)包括:第一检测装置(101),用于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扫描;第二检测装置(102),设置在第一检测装置(100)的上游或下游,用于对待检测物体进行化学检测;以及输送装置(103),用于将待检测物体输送至第一检测装置(101)和第二检测装置(102)。第二检测装置(102)包括柔性采样机构,柔性采样机构包括:第一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待检测物体上的微粒样本;和第二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待检测物体上的气体样本。全自动探测系统检测精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且可自动完成。

Description

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双能物质识别技术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存在探测能力极限。虽然CT系统能实现对固体爆炸物、液体爆炸物、毒品等多种违禁品实现自动识别和报警,但受到技术原理限制,一是只能检测到一定质量以上的违禁品,存在确定的检出限,通常在百克级。低于此检出限的违禁品难以检出,如果CT安检机无法检出,将会使威胁被放行,造成安全风险;二是存在日常干扰物,其密度、等效原子序数与违禁品类似,在保证检出率的前提下,难以进一步精准识别,从而造成误报。目前CT技术的违禁品的误报率通常在10-30%,增加安检员复检的压力。
现有痕量探测设备的使用流程是通过人工操作来提取检测样品,耗时耗力。一般是采用手持拭纸(戴手套)或取样器直接在人员、行李表面擦拭获取样品,之后将采集到样品的拭纸插入进样口,等待检测结果,整个过程都需要人工操作完成。不仅浪费人工,而且需要额外培训操作人员如何操作拭纸。其次,爆炸物检测基于拭纸采样,采样拭纸属于耗材,当旅客流量增加时,耗材用量相应提高。从人工采样、进样、分析至等待下一次检测,整个流程衔接所花费的时间至少大于1分钟,旅客等待安检时间较长,不利于现场正常通行,致使通过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探测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扫描;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上游或下游,用于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化学检测;以及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待检测物体输送至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射线源,用于发射射线以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扫描;和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射线源的下游,用于接收所述射线以形成对所述待检测物体的扫描图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CT系统。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柔性采样机构,所述柔性采样机构包括:第一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微粒样本;和第二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气体样本。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采样机构包括采样卷帘,所述采样卷帘与所述待检测物体接触、摩擦,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所述微粒样本。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采样机构包括采样管,所述采样管用于抽吸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所述气体样本。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多组柔性采样机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组柔性采样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组柔性采样机构分时切换工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系统还包括感应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和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待检测物品进入检测区域时,控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开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用于感应待检测物体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探测方法,应用于上述探测系统,包括:利用所述输送装置将待检测物体运输至检测区域;通过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扫描;通过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化学检测;同时获得所述待检测物体的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物理扫描包括使用射线源和探测器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扫描成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学检测包括使用柔性采样机构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微粒和气体的痕量检测。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学检测包括使用多组柔性采样机构分时切换进行检测。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探测系统对物品进行检测,获 得物品的历史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对所述历史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进行训练,以得到预测模型;基于所述预测模型,获得待检测物品的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方法还包括:所述预测模型根据每次检测结果更新预测模型。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精度低、操作复杂、对人工要求高以及耗时长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的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能够以实时高速在线的方式自动完成痕量违禁品探测、固体爆炸物、液体爆炸物等威胁探测,从化学气味和物理成像不同的维度,同时呈现被检行李的扫描特征,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同时操作简单且可自动完成。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全自动探测系统的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全自动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全自动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 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根据本公开的基本构思,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高速在线全自动痕量探测系统,即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全自动探测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探测系统100,包括:第一检测装置101,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01用于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扫描;第二检测装置102,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02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01的上游或下游,用于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化学检测;以及输送装置103,用于将所述待检测物体输送至第一检测装置101和第二检测装置102。示例性的,物理扫描可以是X光扫描和CT扫描及其任意组合,凡是可以用于对物体进行物理扫描的技术都可以,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此外,化学检测主要是痕量检测,常用的技术是离子迁移谱(IMS)。
[根据细则91更正 07.06.2022] 
离子迁移谱(IMS)作为快速检测爆炸物、毒品、工业毒气、化学战剂的痕量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机场、海关、地铁、政府机构等安检领域。应用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离子迁移检测器主要包含三个部件:用于离子分析的迁移管,汽化样品的进样口(或称解析器),收集/采集痕量样品的拭纸(或气体收集装置)。对于用于爆炸物/毒品检测的离子迁移检测器,由于待测样品的饱和蒸气压极低(ppb至ppt量级)或者不挥发,因此通常是工作人员使用拭纸采集残留在物品表面的痕量样品,一般是手持拭纸(戴手套)直接在物品表面擦取,或者是将拭纸固定在取样器上,手持取样器采集样品,然后把采集到样品的拭纸插入进样口进行检测,等待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检测装置102可以设置在第一检测装置101的上游或下游。由于第一检测装置101与第二检测装置102的检测相互独立,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因此二者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第二检测装置全自动痕量探测系统架设在自动托盘回传系统上,位于CT系统入口或出口。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射线源,用于发射射线以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扫描;和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射线源的下游,用于接收所述射线以形成对所述待检测物体的扫描图像。其中所述射线源可以发射X射线。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CT系统。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柔性采样机构,所述柔性采样机构包括:第一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微粒样本;和第二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气体样本。示例性的,所述采样机构可以是采样卷帘或采样管等,由于采样机构是柔软的,因此在采样时能够快速接近、适应运动中待检测物体的形状、姿态,同时不伤害待检测物体的表面,可以更好地贴合待检测物品的表面形貌,从而可提高采样后获得的样本质量。凡是可以柔性贴合样品表面并可进行采样的柔性采样机构均可使用,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根据细则91更正 07.06.2022]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检测中,可能存在被检测物品表面附有需要检测的微粒的情况,如违禁品化学物质微粒;也可能虽然表面没有微粒,但是有违禁品化学物质的蒸气从待检测物品内部散发出来的情况。因此,这需要采样机构能够对微粒和蒸气都进行采样,以提高检测效率,尽可能降低漏检概率。针对微粒和蒸气两种样本形态,可以利用采样卷帘采集待检测物体上的微粒样本,利用采样管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气体样本的形式,也可以只利用采样管同时采集微粒样本和气体样本,此外也可以使采样卷帘上具备采样介质材料以及吸气通道,通过接触擦拭及吸入式采样,提取被测物品表面及附近的违禁品化学物质微粒和蒸气。对于采集到的微粒样本和气体样本,由与柔性采样机构对应设置的痕量探测器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全自动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采样机构包括采样卷帘1,所述采样卷帘1与所述待检测物体接触、摩擦,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所述微粒样本。
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采样机构包括采样管2,所述采样管2用于抽吸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所述气体样本。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采样管2也可同时用于采集微粒样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多组柔性采样机构。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组柔性采样机构可以对应设置有一组痕量探测器,以对采样结果进行检测;也可以统一调配所有的痕量探测器,将采样样本送入到当前空闲可用的痕量探测器中进行 检测;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使几组柔性采样机构共用一组痕量探测器,以对采样结果进行混检,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柔性采样机构及对应的痕量探测器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组柔性采样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组柔性采样机构分时切换工作。示例性的,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电机,即每一组柔性采样机构都有对应的电机对其进行控制,以控制其开始采样或停止采样。
由于在实际使用时,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可能需要同时对多个物品进行检测。当多个物品同时传送到第二检测机构时,需要通过控制装置对多组柔性采样结构进行调控。例如可以先利用图像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对物品形状和位置进行识别,然后根据物品形状调用对应位置的柔性采样机构进行采样。此外,柔性采样机构将采样样本送入痕量探测器检测后,痕量探测器会对采样样本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结果,之后痕量探测器会进行离线清洁,以便恢复性能,在痕量探测器进行离线清洁时是不可用的。因此,通过控制装置的调配,可以合理分配柔性采样机构和痕量探测器,保证每一个待测物品至少有一组柔性采样机构可以对其进行采样并进行检测,以适应多个物品高速实时连续检测的要求。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探测系统还包括感应装置105和处理装置104,所述感应装置105和处理装置104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01和第二检测102装置电连接。所述处理装置104被配置为:在所述感应装置105感应到所述待检测物品进入检测区域时,控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01和第二检测装置102开启。这样可以在探测系统不用时可以处于待机状态,以降低能源消耗。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105包括用于感应待检测物体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示例性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可以利用运动相机或者雷达等确定物体位置,感知所设定距离内是否存在可检测行李。当检测到物品进入检测区域后,自动开启对应位置的采样机构,以及探测器单元。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探测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106,所述显示装置106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01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02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01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02的检测结果。如检出物质信息、离子迁移谱谱图,将直接经过通信接口传输给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显示在显示屏上,使得安检员在审查行李或物品的扫描图像时,可同步知晓痕量探测系统的检出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探测系统能够同时提供化学、物理两个维度的检出结果,使得系统或用户能够根据化学、物理多维度的同屏呈现的综合检测结果,一次性做出最终结论,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同时操作简单且可自动完成。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探测系统提供的化学信息与物理辐射成像信息,可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方法,不断在积累的标准化数据上,对算法进行迭代,进一步提高检出率,降低误报率,同时也可提高系统做出的结论的准确度。此外,该探测系统可以支持远程集中判图,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要求。人工智能可自适应地调整痕量探测系统检测结果在最终结论中所占的权重。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探测系统的探测对象可以进行扩展。全自动痕量探测系统除了可探测爆炸物,还可通过扩展特征数据库新增毒品、有毒有害气体、爆炸物前体、易制毒化学品等违禁品,不断增强系统的查验能力。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探测系统循开放架构(Open Architecture),可进一步集成小型质谱分析器、非对称场离子迁移谱(FAIMS)、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光声光谱传感器、QCL红外光谱系统、荧光猝灭检测器、石英晶体微天平检测器等技术原理的痕量探测器,实现痕量化学物质的快速检测。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探测系统可以用于机场、海关、物流等领域的高速实时在线行李、物品扫描,特别是民航机场的旅客手提行李检查和托运行李检查,与现有的智能旅检通道相配合。此外,也可以单独架设在自动传输的通道上独立运行,在食品、化工、医药、生物、半导体、机电设备制造等工业领域,可实现高速实时在线探测关注的痕量化学物质。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全自动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当待输送装置103自动将待检测物品运送至第二检测装置102时,通过痕量探测系统获得化学维度的检测结果,然后输送装置103继续将待检测物品运送至第一检测装置101,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获得物理维度的检测结果,然后两个检测结果同时显示在显示屏上供安检员参考。同时,系统也可根据检测结果给出最终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难以检出的痕量物质,或难以准确识别的化学气味,利用痕量探测系统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使得安检员根据物理、化学多维度的检测结果,做出是否实施进一步检查的决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探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所述输送装置将待检测物体运输至检测区域;通过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对所 述待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扫描;通过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化学检测;同时获得所述待检测物体的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需要说明的是,物理扫描可以是X光扫描和CT扫描及其任意组合,凡是可以用于对物体进行物理扫描的技术都可以,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此外,化学检测主要是痕量检测,常用的技术是离子迁移谱(IMS)。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物理扫描包括使用射线源和探测器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扫描成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化学检测包括使用柔性采样机构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微粒和气体的痕量检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化学检测包括使用多组柔性采样机构分时切换进行检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探测系统对物品进行检测,获得物品的历史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对所述历史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进行训练,以得到预测模型;基于所述预测模型,获得待检测物品的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方法还包括:所述预测模型根据每次检测结果更新所述预测模型。根据每次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不断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使得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还能提高系统根据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做出的判断结论的准确率,使检测过程更加智能、方便和快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 一种全自动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扫描;
    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上游或下游,用于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化学检测;以及
    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待检测物体输送至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
    射线源,用于发射射线以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扫描;和
    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射线源的下游,用于接收所述射线以形成对所述待检测物体的扫描图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CT系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柔性采样机构,所述柔性采样机构包括:
    第一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微粒样本;和
    第二柔性采样机构,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气体样本。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采样机构包括采样卷帘,所述采样卷帘与所述待检测物体接触、摩擦,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所述微粒样本。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采样机构包括采样管,所述采样管用于抽吸所述待检测物体上的所述气体样本。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多组柔性采样机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组柔性采样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组柔性采样机构分时切换工作。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系统还包括感应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和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
    在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待检测物品进入检测区域时,控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开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用于感应待检测物体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
  12. 一种全自动探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所述输送装置将待检测物体运输至检测区域;
    通过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扫描;
    通过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化学检测;
    同时获得所述待检测物体的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扫描包括使用射线源和探测器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扫描成像。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检测包括使用柔性采样机构对所述待检测物体进行微粒和气体的痕量检测。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检测包括使用多组柔性采样机构分时切换进行检测。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探测系统对物品进行检测,获得物品的历史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
    对所述历史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进行训练,以得到预测模型;
    基于所述预测模型,获得待检测物品的物理扫描和化学检测结果。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方法还包括:
    所述预测模型根据每次检测结果更新所述预测模型。
PCT/CN2022/095562 2021-10-18 2022-05-27 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WO202306567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7668.X 2021-10-18
CN202111207668.XA CN114034724B (zh) 2021-10-18 2021-10-18 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671A1 true WO2023065671A1 (zh) 2023-04-27

Family

ID=80141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5562 WO2023065671A1 (zh) 2021-10-18 2022-05-27 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4724B (zh)
WO (1) WO2023065671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13839A1 (en) * 1994-10-31 1996-05-09 Lockheed Martin Specialty Components, Inc. Inspection system and spatial resolution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explosives using combined neutron interrogation and x-ray imaging
CN101231254A (zh) * 2007-01-24 2008-07-30 清华大学 双源三维立体成像系统和成像方法
CN101900695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清华大学 伪双能欠采样物质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2519989A (zh) * 2009-05-27 2012-06-27 清华大学 伪双能欠采样物质识别系统和方法
GB2519692A (en) * 2012-07-26 2015-04-29 Univ Tsinghua Combined r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4865279A (zh) * 2014-02-26 2015-08-26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海关监管物项的快速检查设备和方法
CN105486743A (zh) * 2015-12-29 2016-04-1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检设备和方法
CN205263028U (zh) * 2015-12-29 2016-05-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检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78002A1 (en) * 2007-05-09 2012-11-01 Charles Call Mail Parcel Screening Using Multipl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DE102008015001B4 (de) * 2008-03-19 2010-09-02 Bruker Daltonik Gmbh Verfahren für den Transfer und Nachweis von Substanzen von einer Oberfläche in einem Nachweisgerät
CN105277577B (zh) * 2015-11-18 2019-02-19 清华大学 暗室式安检设备以及方法
CN108198227A (zh) * 2018-03-16 2018-06-22 济南飞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x光安检机图像的违禁品智能识别方法
CN109901231A (zh) * 2019-04-10 2019-06-18 杭州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安检装置和方法
CN111443125A (zh) * 2020-04-13 2020-07-24 上海孚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离子迁移谱检测危险物质残留的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13839A1 (en) * 1994-10-31 1996-05-09 Lockheed Martin Specialty Components, Inc. Inspection system and spatial resolution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explosives using combined neutron interrogation and x-ray imaging
CN101231254A (zh) * 2007-01-24 2008-07-30 清华大学 双源三维立体成像系统和成像方法
CN101900695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清华大学 伪双能欠采样物质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2519989A (zh) * 2009-05-27 2012-06-27 清华大学 伪双能欠采样物质识别系统和方法
GB2519692A (en) * 2012-07-26 2015-04-29 Univ Tsinghua Combined r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4865279A (zh) * 2014-02-26 2015-08-26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海关监管物项的快速检查设备和方法
CN105486743A (zh) * 2015-12-29 2016-04-1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检设备和方法
CN205263028U (zh) * 2015-12-29 2016-05-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检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4724A (zh) 2022-02-11
CN114034724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4980B2 (ja) セキュリティスクリーニ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7253727B2 (en) Security checkpoint
RU2399955C2 (ru) Система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угроз
US8047053B2 (en) Mail parcel screening using multipl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US7047829B2 (en) Device for testing traces of explosives and/or drugs
EP256134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 in performing security screening
US20060081073A1 (en) Multi-zonal detection of explosives, narcotics, and other chemical substances
US9696288B2 (en) Attached matter testing device and testing method
WO2022052426A1 (zh) 安检装置及方法
JP4854777B2 (ja) 危険物検査装置
US20120278002A1 (en) Mail Parcel Screening Using Multipl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WO2020140979A1 (zh) 移动式检查系统和检查方法
WO2023115846A1 (zh) 痕量气体采样设备及探测系统
CN203870040U (zh) 一种用于海关监管物项的快速检查设备
WO2023065671A1 (zh) 全自动探测系统和方法
JP5044530B2 (ja) 付着物検査装置及び付着物検査方法
CN210401707U (zh) 一种适用于机场入口的爆炸物检测系统
JP4714257B2 (ja) 付着物検査装置
CN114236628A (zh) 一种通道式安检设备及其检查方法
CN207908362U (zh) 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
CN102590236B (zh) 一种人员安全检查系统
Yondri et al. Dry Cannabis Detection by Using Portable Electronic Nose
Kurup Novel technologies for sniffing soil and ground water contaminants
CN216956390U (zh) 一种通道式安检设备
US2022012067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biological substance by hyperspectral ima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8229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