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44638A1 -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44638A1
WO2023044638A1 PCT/CN2021/119775 CN2021119775W WO2023044638A1 WO 2023044638 A1 WO2023044638 A1 WO 2023044638A1 CN 2021119775 W CN2021119775 W CN 2021119775W WO 2023044638 A1 WO2023044638 A1 WO 202304463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layer
emitting unit
light emit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197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Other versions
WO2023044638A9 (zh
Inventor
王仓鸿
黄星维
李春阳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197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44638A1/zh
Priority to CN202180002633.4A priority patent/CN116918487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4463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44638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44638A9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44638A9/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板;像素界定层,位于基板上,像素界定层中开设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间隔分布;多个发光单元,分别对应地位于多个开口处;至少部分相邻发光单元的颜色不同;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功能层;发光功能层包括第一子层,第一子层与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子层延伸至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的背离基板一侧;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且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第一子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比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发光效率高,能满足消费者对显示技术的新需求。
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OLED显示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板;
像素界定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界定层中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间隔分布;
多个发光单元,分别对应地位于所述多个开口处;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的颜色不同;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功能层;
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第一子层,所述第一子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一子层延伸至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且所述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功能层还包括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阳极叠置,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在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子层延伸至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或者,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中,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高于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低于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还延伸至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与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并形成延伸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对应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对应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
所述延伸部还延伸至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范围为1-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范围为1-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范围为1.5-4.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的颜色相同;
颜色相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所在的所述开口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第一间隔距离小于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所在的所述开口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第二间隔距离;
所述第二间隔距离与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差值范围为0.5-2.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的沿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排布方向的尺寸范围为2-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蓝色发光单元;所述蓝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且三者在对应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邻接;
在所述蓝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邻接位置处,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
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 子层和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有效发光区,所述像素界定层中的所述开口限定所述发光单元的有效发光区;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和所述蓝色发光单元中至少之一的所述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或圆角矩形,且满足以下范围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4.9μm×9.4μm~30.9μm×24.62μm;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2.8μm×12.8μm~28.5μm×28.5μm;
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8.2μm×18.2μm~34.8μm×34.8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功能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各层均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二子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和所述电子注入层依次远离所述阳极叠置;
所述第二子层为激子产生辐射跃迁层;所述第一子层为发光辅助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延伸至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空穴传输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且所述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传输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传输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注入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电子传输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电子注入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阴极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功能层还包括空穴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二子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阻挡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阻挡层、所述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阴极在所述像素界定层非开口区对应的厚度均一。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OLED发光器件的发光结构和发光原理示意图。
图2为OLED显示面板中子像素排布的示意图。
图3为OLED显示面板中相邻OLED发光器件的第一子层和第一子层边缘对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OLED显示面板中相邻OLED发光器件的第一子层和第一子层边缘搭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发光单元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发光单元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7为显示基板沿图5中AA剖切线和图6中BB剖切线的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显示基板沿图5中AA剖切线和图6中BB剖切线的另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5中C部分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C部分的另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显示基板沿图6中DD剖切线和EE剖切线的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12为图7中显示基板对单色显示色偏的改善曲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发光单元的又一种排布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显示基板沿图13中FF剖切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发光单元的又一种排布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显示基板沿图15中GG剖切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发光单元的又一种排布俯视示意图。
图18为显示基板沿图17中HH剖切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19为显示基板沿图5中AA剖切线和图6中BB剖切线的又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0为显示基板沿图5中AA剖切线和图6中BB剖切线的又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1为显示基板沿图5中II剖切线的又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基板;2、像素界定层;20、开口;21、非开口区;3、发光单元;30、阳极;31、发光功能层;310、第一子层;311、第二子层;32、阴极;300、延伸部;301、第一个发光单元;302、第二个发光单元;303、蓝色发光单元;312、空穴注入层;313、空穴传输层;314、电子传输层;315、电子注入层;316、空穴阻挡层;33、发光层;304、空穴;305、电子;4、子像素;41、红色OLED发光器件;42、绿色OLED发光器件;43、蓝色OLED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但是所示的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公开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性的。
参照图1,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 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器件,其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强度成正比。OLED发光器件的结构可包括:依次叠置的阳极30、空穴传输层313、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14和阴极32。OLED发光器件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30产生的空穴304和阴极32产生的电子305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313和电子传输层314注入,迁移到发光层33;当空穴304和电子305在发光层33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激子辐射跃迁最终产生可见光。
参照图2,OLED显示产品(如OLED显示面板)可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4,每个子像素4采用一个OLED发光器件;多个子像素4位于像素界定层2所界定的区域。OLED发光器件可包括红色OLED发光器件41、绿色OLED发光器件42和蓝色OLED发光器件43,从而实现OLED显示产品的彩色显示。随着OLED显示产品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子像素4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导致相邻的颜色不同的子像素4之间的侧向漏电加剧,从而导致色偏出现。特别是在OLED显示产品显示低灰阶的绿色画面的情况下,显示色偏现象尤为严峻。
参照图3和图4,O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可由叠置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构成,第一子层310相对于第二子层311更靠近阳极30;第一子层310对空穴304的传导更为有利;第二子层311中产生能量激子,激子辐射跃迁最终产生可见光。在OLED显示产品中,相邻的红色OLED发光器件41和绿色OLED发光器件42的第一子层310边缘对接或者边缘区域相互搭接,位于第一子层310上的两OLED发光器件的第二子层311边缘对接或者两OLED发光器件的第二子层311依次叠覆;在单独点亮绿色画面时,绿色OLED发光器件42的第一子层310容易将空穴304传输至红色OLED发光器件41的第一子层310,红色OLED发光器件41的第一子层310将空穴304传输至其第二子层311,由于OLED显示产品中所有OLED发光器件的阴极32整层连续覆盖,所以阴极32产生的电子305会传输至红色OLED发光 器件41的第二子层311,并与第二子层311中的空穴304相遇产生能量激子,激子辐射跃迁发出微弱红光,导致绿色画面显示色度偏移。特别是在单独点亮低灰阶绿色画面时,显示色度偏移现象的视觉效果更为明显。
另外,为了降低OLED显示产品的制备工艺复杂度和制备成本,OLED显示产品中所有OLED发光器件的空穴传输层313整层连续覆盖;在单独点亮绿色画面时,绿色OLED发光器件42的空穴传输层313也容易将空穴304传输至红色OLED发光器件41的空穴传输层313,红色OLED发光器件41的空穴传输层313通过其第一子层310将空穴304传输至其第二子层311,加之,阴极32产生的电子305也会传输至红色OLED发光器件41的第二子层311,并与第二子层311中的空穴304相遇产生能量激子,激子辐射跃迁发出微弱红光,也会导致绿色画面显示色度偏移。
针对上述OLED显示产品显示单色画面时存在的显示色度偏移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参照图5-图7,包括:基板1;像素界定层2,位于基板1上,像素界定层2中开设有多个开口20,多个开口20间隔分布;多个发光单元3,分别对应地位于多个开口20处;至少部分相邻发光单元3的颜色不同;发光单元3包括阳极30、阴极32和位于阳极30和阴极32之间的发光功能层31;阳极30、发光功能层31和阴极32依次远离基板1叠置;发光功能层31包括第一子层310,第一子层310与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且第一子层310延伸至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且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其中,发光单元3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器件,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单元3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其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强度成正比。发光单元3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30 产生的空穴和阴极32产生的电子会发生移动,分别迁移到发光功能层31;当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功能层31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激子辐射跃迁最终产生可见光。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3发出不同颜色的可见光,以实现显示基板的彩色显示。基板1中设置有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以是7T1C、9T1C等的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像素电路为发光单元3的阳极30提供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单元3发光。像素界定层2用于界定发光单元3的设置位置。像素界定层2可采用有机树脂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位于同一水平基准面上;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相对于公开技术图3和图4中的OLED显示面板结构,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不连续、相互间隔开分布,如此能在单独点亮其中一种颜色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的发光单元3时,该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不会将空穴传输至相邻的另一种颜色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的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中,从而改善或避免将另一种颜色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的发光单元3误点亮,进而改善或避免显示基板显示单色画面时出现单色画面显示色度偏移的问题,使得单色画面的色准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发光功能层31还包括第二子层311,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依次远离阳极30叠置,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与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在基板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二子层311延伸至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相对于公开技术图3和图4中的OLED显示面板结构,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不连续、相互间隔开分布。如此设置,能够能在单独点亮其中一种颜色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的发光 单元3时,进一步改善或避免相邻两发光单元3通过第二子层311传输空穴将另一种颜色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的发光单元3误点亮,从而进一步改善或避免显示基板显示单色画面时出现单色画面显示色度偏移的问题,使得单色画面的色准更佳。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层310为发光单元3的发光辅助层,第二子层311为发光单元3的激子产生辐射跃迁层;第一子层310对空穴的传导更为有利;第二子层311中产生能量激子,激子辐射跃迁最终产生可见光;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依次远离阳极30叠置构成发光单元3的发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至少部分发光单元3中,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子层31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子层31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且第一子层31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子层31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s1范围为1-5μm。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s1是通过使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沿该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排布方向L内缩而形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s2范围为1-5μm。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s2是通过使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沿该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排布方向L内缩而形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 3的第二子层311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s2范围为1.5-4.5μm。此种情况下,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可包覆其第一子层310边缘端面的部分或全部;或者,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也可不包覆其第一子层310边缘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11,至少部分相邻发光单元3的颜色相同;颜色相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所在的开口2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第一间隔距离m1小于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所在的开口2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第二间隔距离m2;第二间隔距离m2与第一间隔距离m1的差值范围为0.5-2.5μm。其中,由于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都沿该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排布方向L内缩了一定的尺寸,这使得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与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的搭接尺寸减小,通过使第二间隔距离m2相对于第一间隔距离m1(通常设置任意相邻开口2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间隔距离为该第一间隔距离m1)增大一定尺寸,即对应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开口20尺寸减小(即开口20内缩),相应地,对应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开口20之间的间距增大,能够确保在相同工艺条件和相同工艺难度下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内缩后不会出现相应开口20的边缘区域未蒸镀上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的制备缺陷,确保该显示基板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是对应该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开口20内缩尺寸的两倍。即在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内缩x尺寸的情况下,对应该发光单元3的开口20的内缩尺寸为x/2,如此即可确保在相同工艺条件和相同工艺难度下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内缩后不会出现相应开口20的边缘区域未蒸镀上第一子层310和 第二子层311的制备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开口20是否内缩以及具体内缩尺寸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发光单元3的寿命以及蒸镀工艺中出现的边缘缺陷的情况选择性确定。
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所在的开口2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第二间隔距离m2由原来的17.3μm增大至18.3μm。即对应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开口20尺寸内缩1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高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第一个发光单元301包括绿色发光单元;第二个发光单元302包括红色发光单元。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2,通过采用图7中的显示基板,即将相邻的绿色发光单元3和红色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的相邻边界拉开一定间距,对该显示基板显示绿色画面时的光谱扫描发现,红色发光单元3对绿色发光单元3的颜色混色干扰由原先的8.4%降低至5.3%,该显示基板显示绿色画面时的红色混色干扰明显改善,在采用该显示基板的显示模组的最终测试结果中显示,本实施例中图7中的显示基板方案下,显示基板显示纯绿色画面的色准提升37.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发光单元3包括有效发光区Q,像素界定层2中的开口20限定发光单元3的有效发光区Q;第一个发光单元301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中至少之一的有效发光区Q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或圆角矩形;且满足以下范围的至少之一: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14.9μm×9.4μm~30.9μm×24.62μm;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12.8μm×12.8μm~28.5μm×28.5μm。其中,发光单元3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在像素界定层2的开口20内缩后稍有减小,或者,在一定的制备工艺条件下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19.9μm×14.4μm~22.9μm×16.62μm;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17.8μm×17.8μm~20.5μm×20.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14.9μm×9.4μm~17.9μm×11.62μm;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12.8μm×12.8μm~15.5μm×15.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27.9μm×22.4μm~30.9μm×24.62μm;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范围为25.8μm×25.8μm~28.5μm×28.5μm。
其中,有效发光区Q的尺寸为发光单元3所在的像素界定层2的开口20经内缩后的最小开口尺寸,该最小开口尺寸通常为开口20底部的尺寸;因为采用传统构图工艺(包括成膜、曝光、显影、刻蚀等步骤)制备形成的像素界定层2中开口20的垂直于像素界定层2所在平面的截面形状通常为倒梯形。由于只有该有效发光区Q内的位于阳极30上的膜层与阳极30直接接触,所以阳极30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空穴通常只在有效发光区Q内正常传输,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通常只在对应有效发光区Q的区域正常发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有效发光区Q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有效发光区Q的最小尺寸对应显示基板的分辨率为2376×1080;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有效发光区Q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有效发光区Q的最大尺寸对应显示基板的分辨率为3216×14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和图14,发光单元3的第二子层311延伸至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的背离基板1一侧;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高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的载流子迁移率低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 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还延伸至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并形成延伸部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位于同一水平基准面上;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延伸至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的相邻边界之间。
其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的载流子迁移率低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的载流子迁移率,即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的能级高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的能级,在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所在的同一水平基准面的能级相等的情况下,水平基准面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之间的能级差大于水平基准面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之间的能级差,这使得在单独点亮第一个发光单元301时,由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阳极30传输至水平基准面处的空穴难以跨越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到达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乃至第二子层311,从而改善或避免第二个发光单元302被误点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和图14,延伸部300对应位于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延伸部30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和图16,延伸部300对应位于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延伸部300还延伸至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与像素界定层2之间;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延伸部30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其中,延伸部300进一步延伸至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的下方(即第一子层310靠近像素界定层2的一侧),如此使得在单独点亮第一个发光单元301时, 能够进一步阻隔由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阳极30传输至水平基准面处的空穴跨越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到达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乃至第二子层311,从而进一步改善或避免第二个发光单元302被误点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和图16,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二子层31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延伸部30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和图16,延伸部300的沿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排布方向L的尺寸m3范围为2-5μm。其中,参照图14,延伸部300可以是位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的相邻边界之间的部分。参照图16,延伸部300也可以是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的延伸至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相邻边界之间的部分以及延伸至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与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之间且位于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区域内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发光单元301包括绿色发光单元;第二个发光单元302包括红色发光单元。即第一发光单元301的发光层中激子辐射跃迁发出绿光,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发光层中激子辐射跃迁发出红光。由于显示基板显示低灰阶绿色画面时,显示色度偏移现象的视觉效果更为明显,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改进方案重点适用于相邻设置的绿色发光单元3和红色发光单元3。当然,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显示基板中任意相邻的颜色不同的发光单元3之间存在单色显示时显示色度偏移现象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均可改善或避免显示色度偏移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图13-图16中的显示基板,即将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延伸至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之间,并形成延伸部300,对该显示基板显 示绿色画面时的仿真模拟结果显示,该显示基板显示绿色画面时的红色混色干扰明显改善,在采用该显示基板的显示模组的最终测试结果中显示,本实施例中图13-图16中的显示基板方案下,显示基板显示纯绿色画面的色准在图7中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2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7和图18,显示基板还包括蓝色发光单元303;蓝色发光单元303、第一个发光单元301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中任意两个相邻,且三者在对应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的背离基板1一侧邻接;在蓝色发光单元303、第一个发光单元301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邻接位置P处,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依次远离像素界定层2叠置;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依次远离像素界定层2叠置;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依次远离像素界定层2叠置;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一子层310、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依次远离像素界定层2叠置。
其中,由于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的载流子迁移率都远低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以及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所以蓝色发光单元303中阳极30产生的空穴基本不会跨越其自身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传输至第一个发光单元301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即显示基板在显示蓝色画面时,基本不会导致显示色度偏移问题;因此在蓝色发光单元303、第一个发光单元301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邻接位置P处,将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设置于最靠近像素界定层2的底层;同时,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介于其第一子层310和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之间,可改善或避免由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阳极30产生的空穴难以跨越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到达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乃至第 二子层311,从而改善或避免第二个发光单元302被误点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色发光单元303的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8.2μm×18.2μm~34.8μm×34.8μm。其中,蓝色发光单元303的有效发光区的最小尺寸对应显示基板的分辨率为2376×1080;蓝色发光单元303的有效发光区的最大尺寸对应显示基板的分辨率为3216×1440。由于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一子层310可不用内缩,所以蓝色发光单元303对应的像素界定层2中的开口20可不用内缩,蓝色发光单元303的有效发光区的尺寸没有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色发光单元303的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23.2μm×23.2μm~26.8μm×26.8μm。在一些实施例中,蓝色发光单元303的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8.2μm×18.2μm~21.8μm×21.8μm。在一些实施例中,蓝色发光单元303的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31.2μm×31.2μm~34.8μm×34.8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6和图19,发光功能层31还包括空穴注入层312、空穴传输层313、电子传输层314和电子注入层315;各层均有至少部分位于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背离基板1的一侧;空穴注入层312、空穴传输层313、第一子层310、第二子层311、电子传输层314和电子注入层315依次远离阳极30叠置;第二子层311为激子产生辐射跃迁层;第一子层310为发光辅助层。其中,空穴注入层312和空穴传输层313用于将阳极30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空穴向第一子层310和第二子层311传输;电子传输层314和电子注入层315用于将阴极32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电子向第二子层311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9,空穴传输层313延伸至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的背离基板1一侧;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且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9,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位于同一水平基准面上;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相对于公开技术图3和图4中的OLED显示面板结构,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不连续、相互间隔开分布,如此能在单独点亮其中一种颜色的空穴传输层313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的发光单元3时,该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不会将空穴传输至相邻的另一种颜色的空穴传输层313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的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中,从而进一步改善或避免将另一种颜色的空穴传输层313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的发光单元3误点亮,进而进一步改善或避免显示基板显示单色画面时出现单色画面显示色度偏移的问题,使得单色画面的色准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16,多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分别向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其中,由于颜色不同的相邻发光单元3之间因为空穴误传输所导致的该相邻两发光单元3之间的颜色串扰主要是因为相邻两发光单元3的第一子层310对空穴的误传输所导致的,而颜色不同且载流子迁移率不同的相邻两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之间的空穴误传输量很少,所以多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传输层313也可以是一整层连续设置,如此能够降低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复杂度和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16和图19,多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注入层312分别向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多个发光单元3的电子传输层314分别向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多个发光单元3的电子注入层315分别向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多个发光单元3的阴极32分别向像素 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即多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注入层312、电子传输层314、电子注入层315都是一整层连续设置,如此能够降低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复杂度和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发光功能层31还包括空穴阻挡层316,位于第二子层311和电子传输层314之间;多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阻挡层316分别向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背离基板1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空穴阻挡层316能够阻挡空穴向电子传输层314传输,提高发光单元3的发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1,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一子层310的厚度大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的厚度;和/或,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一子层310的厚度大于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一子层310的厚度;和/或,第二个发光单元302的第二子层311的厚度大于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的厚度;和/或,第一个发光单元301的第二子层311的厚度大于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二子层311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注入层312、空穴传输层313、空穴阻挡层316、电子传输层314、电子注入层315和阴极32在像素界定层2的非开口区21对应的厚度均一。各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注入层312、空穴传输层313、空穴阻挡层316、电子传输层314、电子注入层315和阴极32在像素界定层2的开口20处对应的厚度均一。其中,各个发光单元3的空穴注入层312、空穴传输层313、空穴阻挡层316、电子传输层314、电子注入层315和阴极32在像素界定层2的开口20处和非开口区21对应的厚度可能由于工艺偏差会有微小波动,但各膜层的厚度差值不大于对应层厚度的10%。
其中,发光功能层31中各膜层的厚度设置,能使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3具有不同的振动腔长(振动腔长为发光单元3的阳极30与阴极32的相面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3所发出的光具有与其 发光物质的固有振动数相同的共振频率,进而提高光效率,改善显示基板的光学特性或画质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个发光单元302为红色发光单元,第一个发光单元301为绿色发光单元。红色发光单元的第一子层310的厚度为800埃,第二子层311的厚度为450埃;绿色发光单元的第一子层310的厚度为400埃,第二子层311为350埃;蓝色发光单元303的第一子层310的厚度为50埃,第二子层311的厚度为200埃。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穴注入层312的厚度为100埃;空穴传输层313的厚度为1000埃;空穴阻挡层316的厚度为50埃;电子传输层314的厚度为300埃;电子注入层315的厚度为100埃;阴极32的厚度为150埃。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穴注入层312、空穴传输层313、空穴阻挡层316、电子传输层314、电子注入层315和阴极32的厚度也可以不均一。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面板、OLE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板;
    像素界定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界定层中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间隔分布;
    多个发光单元,分别对应地位于所述多个开口处;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的颜色不同;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功能层;
    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第一子层,所述第一子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一子层延伸至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且所述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还包括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阳极叠置,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在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子层延伸至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或者,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中,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高于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低于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还延伸至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与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并形成延伸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延伸部对应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延伸部对应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
    所述延伸部还延伸至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 的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范围为1-5μm。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范围为1-5μm。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范围为1.5-4.5μm。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的颜色相同;
    颜色相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所在的所述开口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第一间隔距离小于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所在的所述开口的相邻边界之间的最近的第二间隔距离;
    所述第二间隔距离与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差值范围为0.5-2.5μm。
  12.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延伸部的沿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排布方向的尺寸范围为2-5μm。
  13. 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个 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还包括蓝色发光单元;所述蓝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且三者在对应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邻接;
    在所述蓝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邻接位置处,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
    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依次远离所述像素界定层叠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有效发光区,所述像素界定层中的所述开口限定所述发光单元的有效发光区;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和所述蓝色发光单元中至少之一的所述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或圆角矩形,且满足以下范围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4.9μm×9.4μm~30.9μm×24.62μm;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2.8μm×12.8μm~28.5μm×28.5μm;
    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有效发光区的尺寸范围为18.2μm×18.2μm~34.8μm×34.8μm。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各层均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二子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和所述电子注入层依次远离所述阳极叠置;
    所述第二子层为激子产生辐射跃迁层;所述第一子层为发光辅助层。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延伸至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空穴传输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且所述至少部分颜色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传输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传输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注入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电子传输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电子注入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阴极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 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还包括空穴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二子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阻挡层分别向所述像素界定层的非开口区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并互相连接为一体。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一子层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各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阻挡层、所述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阴极在所述像素界定层非开口区对应的厚度均一。
  23. 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2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PCT/CN2021/119775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WO2023044638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9775 WO2023044638A1 (zh)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CN202180002633.4A CN116918487A (zh)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9775 WO2023044638A1 (zh)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4638A1 true WO2023044638A1 (zh) 2023-03-30
WO2023044638A9 WO2023044638A9 (zh) 2023-06-01

Family

ID=8571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19775 WO2023044638A1 (zh)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8487A (zh)
WO (1) WO202304463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6515B2 (en) * 2013-01-30 2016-11-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S20170054101A1 (en) * 2015-08-18 2017-02-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816538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7768401A (zh) * 2016-08-15 2018-03-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显示装置
CN111200068A (zh) * 2018-11-19 2020-05-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6515B2 (en) * 2013-01-30 2016-11-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S20170054101A1 (en) * 2015-08-18 2017-02-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816538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7768401A (zh) * 2016-08-15 2018-03-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显示装置
CN111200068A (zh) * 2018-11-19 2020-05-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4638A9 (zh) 2023-06-01
CN116918487A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5603B2 (en) Pixel structure of a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US9065079B2 (en) Fabrication method of a pixel structure of a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CN1046590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8946735B2 (en) Pixel stru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KR20000047778A (ko) 컬러 el 표시 장치
CN1095994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66000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11594579B2 (en)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display substrates and devices
WO2019196336A1 (zh) Oled面板
US20180286932A1 (en) OLED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OLED Display Panel
US10964758B2 (en)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ixel unit
US10810925B2 (en) Pixel unit,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substrate
CN110335953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WO2016132954A1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US20230049993A1 (en) Pixe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7714503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11592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40091103A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선스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3089444A (ja) 有機発光装置、有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WO2023044638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US20240049548A1 (en) Display panel
US20220029119A1 (en) 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ing base plate and displaying device
CN215008278U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8458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4006362A (ja) カラーel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000263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7895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