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00292A1 -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00292A1
WO2023000292A1 PCT/CN2021/108069 CN2021108069W WO2023000292A1 WO 2023000292 A1 WO2023000292 A1 WO 2023000292A1 CN 2021108069 W CN2021108069 W CN 2021108069W WO 2023000292 A1 WO2023000292 A1 WO 202300029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protective
protective layer
layer
polarizer
resi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080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宇
杨帆
李会艳
布占场
朱东艳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080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00292A1/zh
Priority to CN202180001949.1A priority patent/CN115917420A/zh
Priority to CN202311378492.3A priority patent/CN117348287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0029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00292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所述偏光片具体包括:基材层;线偏振层,所述线偏振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以及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偏振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本申请实施例的偏光片够将所述线偏振层透出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实现近自然光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相位延迟量较大,所述透明保护层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

Description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一种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显示装置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会议教室领域客户通常要求显示装置具备低蓝光、防止眼疲劳的功能,而户外显示产品客户通常要求显示装置具备近自然光显示的功能。
现有的显示装置中,为了使得显示装置具备防止眼疲劳和近自然光显示的功能,通常采用圆偏振光的显示方案。然而,现有的圆偏振光显示方案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只能将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进行解偏振,转换成圆偏振光,很容易出现偏光不完全,在不同视角下观看时有色偏的问题。
申请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现有的圆偏振光偏光片很容易出现偏光不完全,在不同视角下观看时有色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偏光片、一种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
基材层;
线偏振层,所述线偏振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以及
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偏振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采用光学树脂薄膜通过双向拉伸制备而成;
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拉伸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不同。
可选地,对于可见光,所述第一方向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0.1。
可选地,可见光垂直透过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时的相位延迟量大于8μ m。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80~120μm。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光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和聚碳酸酯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二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和所述线偏振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的一侧设置有背胶层,所述背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背离所述线偏振层的一侧设置有表面硬化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背离所述线偏振层的一侧设置有防眩光层。
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为45度。
可选地,可见光垂直透过所述偏光片后的偏振度小于5%。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将光学树脂薄膜加工形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
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得到复合卷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卷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将光学树脂薄膜加工形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包括:
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
可选地,所述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包括:
沿第一方向拉伸光学树脂薄膜;
沿第二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进行表面硬化处理;
和/或,对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进行防眩光处理。
可选地,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得到复合卷材的步骤包括:
将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
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粘接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远离所述基材层卷材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为45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复合卷材裁切得到偏光片,其中所述偏光片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所述光轴呈45度夹角。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准备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
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贴合至预制膜片,其中,所述预制膜片包括依次粘接的第二透明保护层、线偏振层以及基材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片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为45度。
可选地,所述准备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步骤包括:
对第一透明层卷材进行裁切,得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所述光轴呈45度夹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能够实现相位延迟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能够将所述线偏振层透出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实现近自然光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相位延迟量较大,所述透明保护层可将可 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此外,所述偏光片还避免了额外增加液晶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的操作,结构简单且易于实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另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自然光透过具有双折射特征的材料时折射率的变化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自然光透过双折射特征的材料后的相位差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过程中的光轴方向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不同拉伸方式拉伸光学树脂薄膜对应的折射率变化趋势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不同拉伸方式拉伸光学树脂薄膜对应的各向异性程度和平面取向度的变化趋势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偏振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三种显示架构不同波长下的偏振度表现示意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三种显示架构亮度随检偏器旋转角度的变化趋势;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架构一RGB三色亮度随检偏器旋转角度的变化趋势;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架构二RGB三色亮度随检偏器旋转角度的变化趋势;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架构三RGB三色亮度随检偏器旋转角度的变化趋势;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三种显示架构白点坐标随检偏器旋转角变化趋势;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偏光片的裁切方式示意图;
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裁切后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材层,11-线偏振层,12-第一透明保护层,13-第二透明保护层,20-液晶涂层,21-透明保护层,30-探测器,31-检偏器,32-显示屏,33-背光源,100-复合卷材,200-偏光片。
具体实施例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先的技术中,通常采用QWP(Quarter wave plate,1/4波片层)的技术方案来将进行圆偏振光的转换。具体的,1/4波片层主要利用液晶或者双折射晶体等具有双折射特征的材料制备而成,1/4玻片层可以将线偏振光进行相位延迟转换成圆偏振光,使出射的光更接近自然光,实现降低人眼疲劳,近自然光显示的效果。在具体的应用中,1/4玻片层可以为液晶涂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偏光片具体可以包括:基材层10、线偏振层11、液晶涂层20以及透明保护层21;其中,液晶涂层20具有双折射率的特征。
具体的,自然光透过线偏振层11后,偏振方向平行于线偏振层11的光可以透过,其他偏振方向的光可以被吸收。由于液晶涂层20具有双折射率的特征,从线偏振层11透过的线偏振光经过液晶涂层20之后,可以发生相位延迟,形成圆偏振光。
参照图2,示出了现有的另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另一种偏光片具体可以包括:基材层10、线偏振层11以及双折射晶体层22;其中,双折射晶体层22可以采用锗、硅、石英、硒化锌、溴化钾等双折射晶体制成,具备双折射率的特征。
具体的,自然光透过线偏振层11后,偏振方向平行于线偏振层11的光可以透过,其他偏振方向的光可以被吸收。由于双折射晶体层22具有双折射率的特征,从线偏振层11透过的线偏振光经过双折射晶体层22之后,可以发生相位延迟,形成圆偏振光。
然而,由于液晶涂层20和双折射晶体层22的双折射率都较小, 厚度较薄,相位延迟量也相应较小,因此,只能将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进行解偏振,转换成圆偏振光,很容易出现偏光不完全,在不同视角下观看时有色偏的问题。
参照图3,示出了自然光透过具有双折射特征的材料时折射率的变化示意图,参照图4,示出了自然光透过双折射特征的材料后的相位差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沿x轴方向入射通过具有双折射率的材料时,分别产生n o和n e两种折射率的光,由于两正交光场的相速度不同,因此当光经过厚度为d的液晶涂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时,会产生相位延迟量δ(phase retardation),相位延迟量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δ=2π△nd/λ       (公式一)
其中,λ=2π=360°,△n=n e-n o,位相差值R 0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R 0=△nd           (公式二)
当o光和e光的周期1/4波长的相位差与o光和e光振幅一样时,一束线偏光入射通过双折射材料后偏振态为由线偏振转为圆偏振,此时△nd=(2m+1)*1/4*λ(m=0,1,2……)。
表1,现有的1/4波片层主要实施方案和差异点对比
Figure PCTCN2021108069-appb-000001
如表1所示,液晶涂层20的折射率可以为0.0625,涂层厚度可以为2μm,位相差=双折射率*涂层厚度=0.0625*2=0.125μm,从而可以根据相位延迟量公式二可以推算该膜片对应的主波长:
λ=△nd*4/(2m+1)       (公式三)
当m=0时,λ=500nm;m=1时,λ=166nm。可见光波段范围 380nm~780nm,所以在可见光范围内液晶涂层20对应的主波长为500nm,也就是说图1所示的偏振片只能将500nm这一个波段的光转化为圆偏振光,其他波段的光则转换为椭圆偏振光。这样会造成在透过偏光镜(太阳镜)观看时,不同角度下观看,R/G/B三色光透过的光强比例不同,而白光是RGB三色混色而成,当三原色的混色比例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色偏的现象,严重影响观看效果。
如表1所示,双折射晶体层22的折射率可以为0.004,涂层厚度可以为25μm。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可以得出双折射晶体层22的主波长为400nm,也就是说图2所示的偏振片只能将400nm这一个波段的光转化为圆偏振光,其他波段的光则转换为椭圆偏振光。同理,不同角度下观看,同样会产生色偏的现象,严重影响观看效果。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具体可以包括:
基材层10;
线偏振层11,线偏振层11设置于基材层10上;以及
第一透明保护层12,第一透明保护层12设置于线偏振层11远离基材层10的一侧,第一透明保护层12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且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光轴与线偏振层11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透明保护层12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能够实现相位延迟的功能,因此,第一透明保护层12能够将线偏振层11透出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实现近自然光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相位延迟量较大,第一透明保护层12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此外,所述偏光片还避免了额外增加液晶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的操作,结构简单且易于实施。
具体的,基材层10可以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TAC(三醋酸纤维素)等材料制成,基材层10具有透明的特征,且可以起到支撑整个偏光片的作用。线偏振层11可以采用PVA(聚乙烯醇)制成,主要起到偏光的作用。第一透明保护层12则可以采用PET或者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透明保护层12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 在自然光透过线偏振层11后,从线偏振层11透过的线偏振光经过第一透明保护层12之后,可以发生相位延迟,而且,相位延迟量还较大。因此,第一透明保护层12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而且,第一透明保护层12还可以起到透光并保护所述偏光片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透明保护层12可以采用光学树脂薄膜通过双向拉伸制备而成;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拉伸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不同。
具体的,在加热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过程中,可以分别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通过将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拉伸温度、拉伸速率等拉伸参数进行差异化处理,可以改变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分子取向,使得所述光学树脂薄膜中的分子成定向分布,并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对于可见光,所述第一方向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大于0.1,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80~120μm,可见光垂直透过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时的相位延迟量可以大于8μm。
表2,第一透明保护层和现有的1/4波片层主要实施方案和差异点对比
Figure PCTCN2021108069-appb-000002
如表2所示,在第一透明保护层12在第一方向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的差值为0.105,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厚度为80μm的情况下,第一透明保护层的相位延迟量可以达到8.4μm。
根据公式三λ=△nd*4/(2m+1)可以计算出,在可见光范围内,第一透明保护层12可以将24个波长转换为圆偏振光,这样,就可以达到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以便于沿着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朝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得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透明保护层12。
示例地,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传送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光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具体的,由于第一透明保护层12通过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拉伸而成,因此,通过拉伸参数的设置,可以便于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光轴。
参照图6,示出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过程中的光轴方向示意图,可以将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传送方向作为Y轴方向(第二方向),将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内垂直于所述Y轴方向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第一方向),并将垂直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的方向作为Y方向,其中,nx表示的是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在X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的是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在Y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的是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在Z轴方向的折射率。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分别沿着Y轴方向和Y轴方向拉伸,可以光轴方向为X轴方向或者Y方向的第一透明保护层12。
具体的,折射率是分子可极化的度量,对于同种高分子链而言,在平面内沿某特定方向折射率的增大与其分子链沿该方向有序排列程度的增大有关,垂直于平面方向上的折射率减小则说明分子链沿平面方向取向程度增加。
参照图7,示出了采用不同拉伸方式拉伸光学树脂薄膜对应的折射 率变化趋势图,其中,图7中的a图表示的是沿X轴单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时,nx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急剧增大,ny、nz都是逐渐减小的趋势,ny减小趋势轻微。主要是因为单向拉伸时,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在X轴方向不能自由收缩导致的。图7中的b图表示的是沿X轴和Y轴同时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时,nx、ny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急剧增大,nz急剧减小。主要是因为双向同时拉伸时,拉伸倍率相同,nx和ny基本一致,平面内各向异性不明显;图7中的c图表示的是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逐次拉伸折射率的变化趋势。双向逐次拉伸属于各向异性薄膜的拉伸过程(两次单向拉伸),第二次拉伸使得与第一次拉伸方向垂直方向上的折射率(a中的ny成为c中的nx)随应变速率增大,平行方向(a中nx成为c中ny)则减小,nz在第一次单向拉伸基础上继续降低。
具体的,设定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三个方向分别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如图6所示),其拉伸方向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对应的三个轴向的折射率为nx,ny,nz,则该薄膜的平均折射率n=(nx+ny+nz)/3。薄膜拉伸后各向异性程度为△xy=nx-ny,薄膜的平面取向度△(xy)z=[(nx+ny)/2]-nz。
参照图8,示出了采用不同拉伸方式拉伸光学树脂薄膜对应的各向异性程度和平面取向度的变化趋势图。其中,图8中的a图给出了沿X轴单向拉伸时所述光学树脂薄膜时,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平面内各向异性程度△xy随应变速率急剧增大,而平面取向度△(xy)z总是<△xy;图8中的b图和c图表示的双向拉伸现象则与a图相反,可以发现平面取向度的△(xy)z随应变速率而增大,且△(xy)z明显>△xy,对比b图和c图双向逐次拉伸比双向同时拉伸更有利于形成薄膜内的各向异性。
具体的,取向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沿外力方向平行排列。未取向的材料是各向同性的,即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取向后的材料,在取向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得到加强。取向材料是各向异性的,即方向不同性能不同。一般材料的取向有单轴和双轴取向,在本实施案例中单轴拉伸可以形成薄膜的单轴取向,双向同时/逐次拉伸可以形成薄膜的双轴取向。我们选用的基材为PET薄膜或者PC薄膜,PET和PC皆为半结晶性材料,存在结晶区与无定形区,结晶区结构紧密。经 过取向拉伸后PC薄膜的结晶度会大幅度提高。此外在薄膜拉伸时,与拉伸方向平行的强度随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垂直于拉伸方向的强度则下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拉伸比越大,材料的分子链取向度越大,即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减小,冲击强度、耐折性增大,力学强度提高,模量增大、透气、光泽性表现越好。
基于上述验证可以得出单向拉伸主要可以增大薄膜平面内分子链取向的各向异性程度(面内各向异性),双向拉伸的主要是提高其分子链在薄膜平面内的取向程度(平面取向程度)。即双向拉伸形成双轴取向,使材料发生各向异性,分子链呈双轴取向状态,且取向度越高材料性能越高。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向逐次拉伸的工艺制备第一透明保护层12,拉伸时温度设定范围为95~100℃(PET热变形温度85℃,软化后进行拉伸)。
可选地,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包括:PET薄膜和PC(聚碳酸酯)薄膜中的至少一种。由于PET薄膜和PC薄膜具有透光且拉伸性能较好的特点,在所述光学树脂薄膜为PET薄膜或者PC薄膜的情况下,可以便于将所述光学树脂薄膜进行双向拉伸以形成具有双向异性的折射率特征的第一透明保护层12。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光轴与线偏振层11的透光轴之间的预设夹角可以为45度。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光轴与线偏振层11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的情况下,第一透明保护层12可以将透过线偏振层11的线偏光进行相位的转变,使其满足R=△nd=(2m+1)*λ/4(m=0,1……)的条件,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
参照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偏光片还可以包括:第二透明保护层13,第二透明保护层13设置于第一透明保护层12和线偏振层11之间。
具体的,第二透明保护层13可以采用PET、TAC等材料制成,主要起到保护线偏振层11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基材层10、线偏振层11以及第二透明保护层13可以组成一个普通的偏光片。而通过在第二透明保护层13远离基材层10的一侧设置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的第一透明保护层12,即可将普通的偏光片改制成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能够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的偏光片, 改制工艺和成本都较低。
可选地,第一透明保护层12靠近第二透明保护层13的一侧设置有背胶层,所述背胶层连接于第二透明保护层13,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第一透明保护层12粘接于第二透明保护层13上。这样,在需要将普通的偏光片进行改制成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时,将第一透明保护层12上的背胶层粘接于第二透明保护层13即可,改制工艺极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背胶层可以采用透明的光学胶制成,以使得所述背胶层具备透明的特征。
可选地,第一透明保护层12背离线偏振层11的一侧设置有表面硬化层,以增大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表面硬度,使得第一透明保护层12具备抗划伤的功能。
可选地,第一透明保护层12背离线偏振层11的一侧还设置有防眩光层,以使得第一透明保护层12具备防眩光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以偏振度作为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程度的评价基准,偏振度=(Lmax-Lmin)/(Lmax+Lmin),测试方法如图10所示,如图10所示,偏振度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探测器30、检偏器31、显示屏32以及背光源33。重点说明的是显示屏32指的是带有能够透出圆偏振光的偏光片的显示屏(测试不同偏光片样品时,替换为不同偏光片的显示屏);检偏器31此处用的是线偏振片。测试时,将待测显示屏32搭在背光源33上点亮,0~360°平面内旋转检偏器31,测试不同旋转角下透过检偏器31的亮度,其中亮度的最大值为Lmax,亮度的最小值为Lmin。其原理是背光源33发出光近似的看做是自然光,其透过带有偏光片的显示屏32后为线偏光、圆偏光或者椭圆偏光,或者三者都有。在显示屏32上经过一个线偏光的检偏器31,旋转检偏器31测试经过检偏器31后的亮度。如果透过显示屏32的光为线偏振光,会出现明显由亮到暗的变化,即当检偏器31的透光轴与显示屏32的上偏光片光轴平行时,所有的光全部透过,亮度最高;当检偏器31的透光轴与显示屏32的上偏光片光轴垂直时,无光通过,亮度最低。同理如果旋转检偏器31各个旋转角下测试的亮度全部相同,则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效果最好。即偏振度为0时,表示是圆偏振光;偏振度度为1时表示的线偏振光;偏振度在0~1之间是,表示的是椭圆 偏振光,数值越接近1,偏振光的椭圆性越强。以此可以有效的计算和判定光的偏振态的转换效率
实验验证结果对比:
示例地,可以以55inch和32inch显示屏32为平台,搭建了三种显示方式的样品进行技术验证。架构一为液晶涂层的偏光片的显示屏,架构二为双折射晶体层的偏光片显示屏,架构三是本申请的双向拉伸的光学树脂薄膜的偏光片的显示屏,以图10中测试方法模拟验证透过偏光镜显示使用场景下透过偏光镜后样品的实际表现。
具体的,在白(W),红(R),绿(G),蓝(B)画面下,旋转检偏器31后测试亮度和色坐标的变化。表3给出了三种显示架构偏振度表现架构三<架构一<架构二,架构三的显示屏偏振度最小,说明架构三解偏振效果最好,可以将更多的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透过偏振镜观看各个角度小亮度变化差异小。
表3,三种显示架构透过偏光镜后光色度变化
Figure PCTCN2021108069-appb-000003
参照图11,示出了三种显示架构不同波长下的偏振度表现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可见光范围内,架构一的偏振度从0.5(400nm)逐渐减小到0(505nm)再逐渐增大到1(700nm),从椭圆偏振或部分偏振光→圆偏振→线偏振态的一个周期性变化过程,其中心波长约500nm(505nm),只能将中心波长这一个波长的光转化为圆偏振光,解偏振效率低;架构二的偏振度从0(约400nm)逐渐增大到1(约700nm),其中心波长约400nm,可见光范围内仅一个周期变化,其解偏振效率低于架构一;架构三的偏振度在可见光范围内有24个周期,24波长可以被转换为圆偏振光,解偏效果最好(不同角度下亮度变换差异小,图12)。
在实际应用中,偏振度越小,代表线偏光的占比约低,圆偏光的 占比高。理想值是偏振度=0,代表线偏光的占比为0,但是实际很难达到。按实际产品的表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偏光片中,可见光垂直透过所述偏光片后的偏振度可以小于5%。
进一步的,可以确认三种显示架构的色度表现。白光是由R/G/B三原色成一定比例混色而成,要求不同架构对R/G/B三色光的解偏效率一致,才能保证解偏后的R/G/B混色成白光。表三给出了三种架构R/G/B三色光对应的偏振度,架构一R/G/B的偏振度分别为31.5%/13.1%/4.7%,架构二R/G/B的偏振度分别为46.5%/35.4%/25.9%,架构三R/G/B的偏振度分别为4.6%/4.3%/4.5%,在三种架构中架构一和架构二的R/G/B三色的偏振度差异都比较大(架构一26.8%,架构二20.6%),架构三R/G/B三色偏振度差异最小(0.3%),说明透过检偏器后色偏的表现架构三<架构二<架构一,架构三色偏表现最好,视觉观察不可见。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确认到三种架构透过检偏器31,并随检偏器31的旋转不同角度下RGB三色比例的变化,以判断RGB混色后是否有变化。如表3和图13~15所示,架构一初始亮度下分别测试了RGB三色画面下亮度,计算三色的亮度比例为R:G:B=1.7:7.4:1。架构二初始亮度比例为R:G:B=1.7:7.4:1。架构三初始亮度比例为R:G:B=3.6:12.4:1。以90°光轴的检偏器31去检测透过该检偏器后RGB三色亮度的变化,和三色混色后白点的坐标变化,发现透过90°光轴的检偏器31后架构一的三色的亮度比例变化为R:G:B=2.13:7.98:1,白点坐标为(0.311,0.36)架构二的三色的亮度比例变化为R:G:B=1.97:7.95:1,白点坐标为(0.282,0.319),架构三的三色的亮度比例变化为R:G:B=3.7:12.9:1,白点坐标为(0.3073,0.3135)。数据说明在透过90°光轴的检偏器31后架构一和架构二的RGB三色比例相较于初始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RG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会导致混色后的白点发生变化.为了确认白点坐标是否漂移,通过将检偏器31旋转到光轴为0°时,测试了三种架构透过0°光轴的检偏器31后RGB三色比例和白点坐标的变化。数据显示透过0°光轴的检偏器31后架构一的三色的亮度比例变化为R:G:B=1.22:6.67:1,白点坐标为(0.226,0.245)架构二的三色的亮度比例变化为R:G:B=1.23:6.45:1,白点坐标为(0.232,0.254),架构三的三色的亮度比例变化为R:G:B=3.6:12.5:1,白点坐标为 (0.3086,0.3178),通过数据可以发现透过0°光轴的检偏器后RGB三色比例的变化相较于透过90°光轴三色比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从测试的白点坐标可直观看到架构一的白点坐标漂移量△(0°-90°)=(-0.085,-0.115),架构一的白点坐标漂移量△(0°-90°)=(-0.05,-0.065),架构三的白点坐标漂移量△(0°-90°)=(-0.0013,-0.0043),通过色度图可以直观看到架构一和二的白点从白偏黄的区域变化到偏蓝的位置,而架构三的白点几乎无变化,如图11所示,随检偏器光轴角度变化白点坐标的变化趋势如图16所示,架构一和架构二白点随检偏器光轴角度变化差异性大,成周期性变化。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能够实现相位延迟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能够将所述线偏振层透出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实现近自然光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相位延迟量较大,所述透明保护层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此外,所述偏光片还避免了额外增加液晶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的操作,结构简单且易于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偏光片的第一透明保护层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能够实现相位延迟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能够将所述线偏振层透出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实现近自然光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相位延迟量较大,所述透明保护层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此外,所述偏光片还避免了额外增加液晶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的操作,结构简单且易于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前述各实施例中的偏光片。
参照图17,示出了本申请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的 步骤流程图,如图17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71:将光学树脂薄膜加工形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光学树脂薄膜进行拉伸加工以形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以使得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
具体的,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PET薄膜或者PC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体的,在加热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过程中,可以分别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通过将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拉伸温度、拉伸速率等拉伸参数进行差异化处理,可以改变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分子取向,使得所述光学树脂薄膜中的分子成定向分布,并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折射率。
可选地,所述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沿第一方向拉伸光学树脂薄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以便于沿着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朝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得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
示例地,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传送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先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
子步骤S12:沿第二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传送方向作为Y轴 方向(第二方向),将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内垂直于所述Y轴方向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第一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沿与所述光学树脂薄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然后,再沿着所述光学树脂薄的传送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即可得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之后,还可以对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以增大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表面硬度,使得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备抗划伤的功能。和/或,对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进行防眩光处理,以使得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备防眩光的显示效果。
步骤172: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得到复合卷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卷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分别以卷材入料,并且,相邻的两层之间粘接连接,以得到复合卷材。其中,子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和所述线偏振层卷材入料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卷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具体的,所述基材层卷材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PET薄膜卷材、TAC薄膜卷材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线偏振层卷材具体可以为PVA薄膜卷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光轴与线偏振层11的透光轴之间的预设夹角可以为45度。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透明保护层12的光轴与线偏振层11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的情况下,第一透明保护层12可以将透过线偏振层11的线偏光进行相位的转变,使其满足R=△nd=(2m+1)*λ/4(m=0,1……)的条件,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得到复合卷材的步骤可以包括:
子步骤S21:将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线偏振层卷材上涂覆光学胶或者水胶, 并将基材层卷材粘接在所述线偏振层卷材上,以实现所述线偏振层卷材和所述基材层卷材的复合粘接。
子步骤S22: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粘接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远离所述基材层卷材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线偏振层卷材远离所述基材层卷材的一侧涂覆光学胶或者水胶,并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粘接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远离所述基材层卷材的一侧,以实现所述线偏振层卷材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之间的复合粘接。
可选地,在得到所述复合卷材之后,还可以对所述复合卷材裁切得到偏光片,其中所述偏光片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所述光轴呈45度夹角。
参照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偏光片的裁切方式示意图,参照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裁切后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为100,偏光片为200,L为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100的宽幅,H为裁切的偏光片200的长度方向,W为裁切的偏光片200的宽度方向,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100的光轴为A,线偏振层卷材的透光轴为B。如图18所示,偏光片200的长度方向H与宽度方向W皆为与光轴A成45度夹角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100的拉伸方向与光轴A相同,而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100的光轴A与线偏振层卷材的透光轴B成45度夹角设置。在偏光片200的长度方向H和宽度方向W皆与光轴A成45度夹角设置的话,可以便于参照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100的拉伸方向定位偏光片200的长度方向H和宽度方向W,从而,便于偏光片200在裁切时进行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能够实现相位延迟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能够将所述线偏振层透出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实现近自然光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相位延迟量较大,所述透明保护层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此外,所述偏光片还避免了额外增加液晶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的操作,结构简单且易于实施。
参照图20,示出了本申请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的步骤流程图,如图20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准备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制备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能够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
可选地,准备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对第一透明层卷材进行裁切,得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光轴呈45度夹角。
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皆与光轴成45度夹角设置的话,可以便于参照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拉伸方向定位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从而,便于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在裁切时进行定位。
步骤202: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贴合至预制膜片,其中,所述预制膜片包括依次粘接的第二透明保护层、线偏振层以及基材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片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贴合至预制膜片,其中,所述预制膜片包括依次粘接的第二透明保护层、线偏振层以及基材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片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可以采用PET、TAC等材料制成,主要起到保护所述线偏振层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基材层、所述线偏振层以及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可以组成一个普通的偏光片,即预制膜片。而通过在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设置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的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即可将普通的偏光片改制成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能够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的偏光片,改制工艺和成本都较低。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靠近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的一侧设置有背胶层,所述背胶层连接于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上。这样,在需要将普通的偏光片进行改制成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时,将 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上的背胶层粘接于第二透明保护层即可,改制工艺极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背胶层可以采用透明的光学胶制成,以使得所述背胶层具备透明的特征。
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为45度。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的情况下,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可以将透过所述线偏振层的线偏光进行相位的转变,使其满足R=△nd=(2m+1)*λ/4(m=0,1……)的条件,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能够实现相位延迟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能够将所述线偏振层透出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实现近自然光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相位延迟量较大,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可将可见光内多个波段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实现全视角无色偏的显示。此外,所述偏光片还避免了额外增加液晶层或者双折射晶体层的操作,结构简单且易于实施。而且,在需要将普通的偏光片进行改制成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时,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上的背胶层粘接于第二透明保护层即可,改制工艺极为简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此外,请注意,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词语例子不一定全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 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5)

  1. 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
    基材层;
    线偏振层,所述线偏振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以及
    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偏振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采用光学树脂薄膜通过双向拉伸制备而成;
    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拉伸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不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对于可见光,所述第一方向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0.1。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可见光垂直透过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时的相位延迟量大于8μm。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80~120μm。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的光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和聚碳酸酯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二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和所述线偏振层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的一侧设置有背胶层,所述背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背离所述线偏振层的一侧设置有表面硬化层。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背离所述线偏振层的一侧设置有防眩光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为45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可见光垂直透过所述偏光片后的偏振度小于5%。
  15.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16. 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将光学树脂薄膜加工形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
    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得到复合卷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卷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光学树脂薄膜加工形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包括:
    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包括:
    沿第一方向拉伸光学树脂薄膜;
    沿第二方向拉伸所述光学树脂薄膜,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与所述光学树脂薄膜的平面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将光学树脂薄膜拉伸成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进行表面硬化处理;
    和/或,对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进行防眩光处理。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 透明保护层卷材、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得到复合卷材的步骤包括:
    将线偏振层卷材以及基材层卷材复合粘接;
    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卷材粘接于所述线偏振层卷材远离所述基材层卷材的一侧。
  21.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为45度。
  22.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复合卷材裁切得到偏光片,其中所述偏光片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所述光轴呈45度夹角。
  23. 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准备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
    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贴合至预制膜片,其中,所述预制膜片包括依次粘接的第二透明保护层、线偏振层以及基材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层片材的光轴与所述线偏振层的透光轴呈预设夹角设置。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为45度。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步骤包括:
    对第一透明层卷材进行裁切,得到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片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所述光轴呈45度夹角。
PCT/CN2021/108069 2021-07-23 2021-07-23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WO202300029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8069 WO2023000292A1 (zh) 2021-07-23 2021-07-23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CN202180001949.1A CN115917420A (zh) 2021-07-23 2021-07-23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CN202311378492.3A CN117348287A (zh) 2021-07-23 2021-07-23 偏光片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8069 WO2023000292A1 (zh) 2021-07-23 2021-07-23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0292A1 true WO2023000292A1 (zh) 2023-01-26

Family

ID=8498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08069 WO2023000292A1 (zh) 2021-07-23 2021-07-23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5917420A (zh)
WO (1) WO202300029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29732A1 (en) * 2009-11-12 2012-09-13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improving visibilit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20120250142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Nobuyuki Kobuchi Polarization optical article in which uneven coloring by polarization color has been improved
JP2015072376A (ja) * 2013-10-03 2015-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を含む円偏光板
WO2018008523A1 (ja) * 2016-07-08 2018-01-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241589A1 (ja) * 2019-05-31 2020-12-03 東洋紡株式会社 指紋認証センサー付き画像表示装置の表面保護フィルム用基材フィルム、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29732A1 (en) * 2009-11-12 2012-09-13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improving visibilit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20120250142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Nobuyuki Kobuchi Polarization optical article in which uneven coloring by polarization color has been improved
JP2015072376A (ja) * 2013-10-03 2015-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を含む円偏光板
WO2018008523A1 (ja) * 2016-07-08 2018-01-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241589A1 (ja) * 2019-05-31 2020-12-03 東洋紡株式会社 指紋認証センサー付き画像表示装置の表面保護フィルム用基材フィルム、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8287A (zh) 2024-01-05
CN115917420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8764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visibilit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562144B2 (ja) Lcd用補償フィルム
US1160437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olarizing plate
WO2010058633A1 (ja)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TWI519831B (zh) 圓形偏光板及包含其之反射式液晶顯示器
KR20150113907A (ko) 광학 부재, 편광판 세트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529455B (zh) 圓形偏光板及包含其之反射液晶顯示器
TW200411250A (en) Optical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2090769A1 (ja) 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728296B (zh) 液晶顯示器及其製造彼之方法
TW201903443A (zh) 偏光板、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偏光板之透光率改善方法
TWI690414B (zh) 層壓板及含彼之液晶顯示器
JP6263860B2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表示品質改善方法
WO2015149377A1 (zh) 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205216A (zh) 一种高透光液晶显示屏
TWI495911B (zh) 耦合偏光板組及包含該耦合偏光板組的藍相液晶模式液晶顯示器
WO2016070450A1 (zh) 液晶面板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816434A (zh) 光學構件
TW202013029A (zh) 液晶顯示器
WO2015149379A1 (zh) 用于液晶面板的单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065659A1 (zh) 液晶面板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186048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23000292A1 (zh) 偏光片、显示装置以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WO2014107886A1 (zh) 用于液晶面板的补偿系统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287423B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505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