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247687A1 - 一种电芯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247687A1
WO2022247687A1 PCT/CN2022/093279 CN2022093279W WO2022247687A1 WO 2022247687 A1 WO2022247687 A1 WO 2022247687A1 CN 2022093279 W CN2022093279 W CN 2022093279W WO 2022247687 A1 WO2022247687 A1 WO 202224768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pole piece
electrode sheet
content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32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施超
彭冲
孙雷明
谭沐初
王翔
李俊义
Original Assignee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24768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24768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Definitions

  • the electric core is a laminated electric core
  • the laminated electric cor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the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 the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include a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and a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 the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A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is a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a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 the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is a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located at a position outside the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 the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includes a coated metal
  • the element content is greater than the metal element content of the coating layer included in the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 the magnesium content of the coating included in the first pole piece is 1000-3000 ppm
  • the magnesium content of the coating included in the second pole piece is 500-2000 ppm.
  • the first pole piece 11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ttery, and the coating included in the first pole piece 11
  • the content of the metal element is greater than the content of the metal element in the coating included in the second pole piece part 12, that is, the content of the metal element in the coating included in the first pole piece part 11 is relatively high, so that the positive pole piece 10 can be charged and discharged (especially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voltag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have better stability, thereby improving 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battery cell.
  • the metal element of the coating that the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that is positioned a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a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10 comprises is greater than the content of the metal element of the coating that the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that is positioned at a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10 outer positions comprises, can also make The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has better stability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thereby improving 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battery cell. At the same time, the diversity of batteries is also increased.
  • the battery cell is a laminated battery cell
  • the laminated battery cell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10
  • the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10 include a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and a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 the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is a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 the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is a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located at the edge of the plurality of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s
  • the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The metal element content of the coating included in the first pole piece part 11 of a positive pole piece is greater than the metal element content of the coating included in the first pole piece part 11 of the second positive pole piece. In this way, the stability of the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an be further enhanc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battery cel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和电池,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极片部和第二极片部,所述第一极片部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极片部位于所述第一极片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所述金属元素包括铝元素和镁元素。这样,通过使得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即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可以使得正极片在充放电时的稳定性较好,从而改善整个电芯的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和电池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5月2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585395.6、申请名称为“一种电芯和电池”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和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电池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当前电池一般为可充电电池,但是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电池的电芯内部容易形成高温热区,从而使得电芯容易出现过度脱锂现象,导致电芯的充放电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和电池,解决了电芯的充放电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极片部和第二极片部,所述第一极片部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极片部位于所述第一极片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所述金属元素包括铝元素和镁元素。
可选地,所述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4000-9000ppm。
可选地,所述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500-3000ppm。
可选地,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所述第一极片部构成所述卷绕 式电芯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极片部构成与所述中心区域相邻的外部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部和所述第二极片部的折数的比值范围为1/9至9/1。
可选地,所述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多个所述正极片,多个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正极片和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一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中间位置的正极片,所述第二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外部位置的正极片,且所述第一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
可选地,沿着从所述第一正极片至所述第二正极片的方向,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的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6000-9000ppm,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5000-8000ppm。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1000-3000ppm,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500-2000pp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极片部和第二极片部,所述第一极片部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极片部位于所述第一极片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所述金属元素包括铝元素和镁元素。这样,通过使得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即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可以使得正极片在充放电时的稳定性较好,从而改善整个电芯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申请,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申请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申请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参见图1-3,图2和图3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电芯,包括:正极片10、负极片20和隔膜30,所述隔膜30位于所述正极片10和所述负极片20之间,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述正极片10包括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所述第一极片部11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极片部12位于所述第一极片部11的外侧,所述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所述金属元素包括铝元素和镁元素。
本申请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质量含量,ppm的含义是part per million(百万分之一)。在电池产品中,可以将正极片上的涂层刮下后经ICP检测获得金属元素的含量。
其中,正极片10包括集流体(该集流体可以为铝箔)和位于集流体表面的涂层,同时,正极片10包括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因此,可理解为第一极片部11包括第一集流体部和第一涂层部,第二极片部12包括第二集流体部和第二涂层部,而第一集流体部和第二集流体部构成上述集流体,第一涂层部和第二涂层部构成上述涂层,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可以理解为第一涂层部,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可以理解为第二涂层部。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以下表述:
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电芯的中间位置容易形成高温热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片部11位于电芯的中间位置,且通过使得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即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从而可以使得正极片10在充放电(特别是高温高电压充放电)时的稳定性较好,从而改善整个电芯的循环性能。同时,由于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相当于只增加了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减少了正极片10克容量的损失等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电芯的能量密度的损失,即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同时兼顾电芯的循环性能较好以及能量密度较好。
其中,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可以相邻设置,即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可以相互连接,例如: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可以位于同一水平面(该水平面可以认为是正极片10所在的平面)上,而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所在的区域可以分别为该水平面的两个不同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极片部11位于电芯的中间位置时,可以理解为正极片10位于电芯的中间位置,而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可以均位于电芯的中间位置,例如:第一极片部11可以位于电芯的中间偏左位置,而第二极片部12可以位于电芯的中间偏右位置。
另外,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也可以间隔设置,例如: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可以通过中间极片部连接。这样,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可以分别位于正极片10的相对两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正极片10的正极材料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掺杂或者包覆得到的。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片10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和镁元素的具体含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片 10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4000-9000ppm。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片10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500-3000ppm。这样,通过上述方式,既可以增强电芯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又可以增强铝元素和镁元素含量设置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其中,上述ppm可以指的是百万分之一,且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可以通过百分比来表示,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片10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5500-7500ppm;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片10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1000-2000ppm。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铝元素和镁元素含量设置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当然,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和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和镁元素的含量也可以不同,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6000-9000ppm;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5000-8000ppm。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6500-8500ppm;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5500-7500ppm。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1000-3000ppm;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500-2000ppm。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1500-2500ppm;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极片部12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700-1500ppm。
这样,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铝元素和镁元素含量设置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电芯可以为卷绕式电芯或者叠片式电芯。其中,卷绕式电芯可以指的是将一整块正极片10、负极片20和隔膜30经过多次弯折,从而构成多层结构(每一层结构中可以包括一部分正极片10、一部分负极片20和一部 分隔膜30,上述一部分正极片10、一部分负极片20和一部分隔膜30可以被称作为一层电芯结构)。而叠片式电芯可以认为是由多块正极片10、多块负极片20和多块隔膜30叠加形成,而每一块正极片10、与对应的负极片20和对应的隔膜30可以被称为一组叠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所述第一极片部11构成所述卷绕式电芯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极片部12构成与所述中心区域相邻的外部区域。这样,由于第一极片部11位于电芯的中心区域,通过使得中心区域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从而可以使得正极片10在充放电(特别是高温高电压充放电)时的稳定性较好,从而改善整个电芯的循环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区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中间位置存在区别:中间位置可以指的是位于电芯的中间的一个水平面上所有的位置,而中心区域则可以指的是该水平面的中心位置所在的区域。
而第二极片部12位于外部区域可以指的是除中心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例如:第二极片部12可以围绕第一极片部11设置。
另外,折次可以理解为: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的折叠次数,第一极片部11的折叠次数可以用m表示,第二极片部12的折叠次数可以用n表示,其中,m和n的比值在此不做限定,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n/m的范围可以为1/9~9/1,即所述第一极片部11和所述第二极片部12的折叠次数的比值范围为1/9至9/1。这样,增强了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的折叠次数的灵活性,当然,第一极片部11和第二极片部12的折叠次数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多个所述正极片10,多个所述正极片10包括第一正极片和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一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中间位置的正极片,所述第二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外部位置的正极片,且所述第一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
这样,由于位于多个正极片10中间位置的第一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大于位于多个正极片10外部位置的第二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同样可以使得正极片在充放电时的稳定性较好,从而改善整个电芯的循环性能。同时,还增加了电芯的多样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部位置可以指的是除中间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沿着从所述第一正极片至所述第二正极片的方向,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的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即从电芯的中间位置至电芯的外部位置,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呈梯度下降,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电芯充放电时的稳定性。上述梯度的具体取值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多个所述正极片10,多个所述正极片10包括第一正极片和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一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中间位置的正极片,所述第二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边缘位置的正极片,且所述第一正极片的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正极片的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正极片在充放电时的稳定性较好,从而改善整个电芯的循环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边缘位置指的是靠近电芯上下两个表面的位置,即顶层和底层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芯,因而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芯相同的有益技术效果,而电芯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述实施方式的相应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举例说明本申请。
叠片式电芯的加工步骤可以参见以下步骤:
步骤401、将正极活性物质1、粘结剂PVDF、导电剂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质量比的具体取值在此不做限定,例如:质量比可以为 97.8:1.1:1.1)混合,然后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分散制成适当固含量的正极浆料1,将其涂覆到集流体上,经烘干、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得到正极片1;
步骤402、将正极活性物质2、粘结剂PVDF、导电剂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质量比的具体取值在此不做限定,例如:质量比可以为97.8:1.1:1.1),然后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分散制成适当固含量的正极浆料2,将其涂覆到集流体上,经烘干、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得到正极片2;
步骤403、在96.9wt%负极活性物质中加入0.5wt%导电炭、1.3wt%丁苯橡胶、1.3wt%羧甲基纤维素,然后用水调节制成负极浆料。经烘干、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得到负极片。
步骤404、将得到的正极片和负极片20与隔膜30一起堆叠,再用铝塑膜封装成电芯,然后经过注液、化成、二次封装、分选、老化等工序,最后对电池进行电性能测试。
电池性能测试包括高温充放电测试和能量密度两个参数,而高温充放电测试参见以下表述:在环境温度45±2℃条件下搁置2h后,将电芯进行充放电:3C倍率下恒流充电至4.25V,在4.25V电压下恒压充电至2.5C,在2.5C倍率下恒流充电至4.35V,在4.35V电压下恒压充电至2C,在2C倍率下恒流充电至4.4V,在4.4V电压下恒压充电至1.5C,在1.5C倍率下恒流充电至4.48V,在4.48V电压下恒压充电至0.025C,搁置5min,然后进行0.7C放电,截止电压3.0V,搁置5min。以此步骤循环,监控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池的容量保持率。
能量密度为体积能量密度,能量密度(wh/L)=常温下台容量(Ah)×体系平台电压(V)/电芯体积(L)。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调节正极片1和正极片2的层数、铝的含量、镁的含量的不同,然后观察每个实施例的性能。具体参见表1。
Figure PCTCN2022093279-appb-000001
Figure PCTCN2022093279-appb-000002
表1
从表1中的实施例1-3可以看出,随着正极片1层数的增大,电池循环300cls的保持率逐渐升高,相应的能量密度损失增大。
从表1中的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对比可以看出,正极片1中Al含量增加,循环保持率有提升,相应的能量密度有损失。
从表1中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4对比可以看出,正极片1中Mg含量增加,循环保持率有提升,相应的能量密度有损失。
卷绕式电芯的加工步骤可以参见以下步骤:
步骤501、将正极活性物质1、粘结剂PVDF、导电剂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质量比的具体取值在此不做限定,例如:质量比可以为97.8:1.1:1.1)混合,然后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分散制成适当固含量的正极浆料1,将其涂覆到集流体上,经烘干、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得到正极片1;
步骤502、将正极活性物质2、粘结剂PVDF、导电剂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质量比的具体取值在此不做限定,例如:质量比可以为97.8:1.1:1.1),然后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分散制成适当固含量的正极浆料2,将其涂覆到集流体上,经烘干、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得到正极片2;
步骤503、将浆料1和浆料2依次涂覆到正极集流体上,浆料1涂覆的位置为区域1,浆料2涂覆的位置为区域2。区域1和区域2的面积比为1:1。经烘干、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得到正极片。
步骤504、在96.9wt%负极活性物质中加入0.5wt%导电炭、1.3wt%丁苯橡胶、1.3wt%羧甲基纤维素,然后用水调节制成负极浆料。经烘干、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得到负极片。
步骤505、将得到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与隔膜30一起卷绕成卷芯,再用铝塑膜封装成电芯,然后经过注液、化成、二次封装、分选、老化等工序,最后对电池进行电性能测试。
同样,电性能测试可以参见上述叠片式电芯的相应表述,而同样可以调节正极片区域1(本实施例的区域1指的可以是第一极片部11)和区域2(本实施例的区域2指的可以是第二极片部12)的折叠次数、铝元素的含量、镁元素的含量,然后观察每个实施例的性能。具体参见表2。
Figure PCTCN2022093279-appb-000003
表2
从表2中实施例5-7可以看出,随着正极片区域1折叠次数的增大,电池循环300cls的保持率逐渐升高,相应的能量密度损失增大。
从表2中实施例5-7和对比例2对比可以看出,正极片区域1中Al含量增加,循环保持率有提升,相应的能量密度有损失。
从表2中实施例6和实施例8对比可以看出,正极片区域1中Mg含量增加,循环保持率有提升,相应的能量密度有损失。
因此,综合表1和表2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提高电池的中间位置的正极片(或者极片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在高温高电压下循环性能,同时还可以兼顾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E1指的是对比例1的电池的能量密度,表2中的E2指的是对比例2的电池的能量密度。
以上,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 一种电芯,其中,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极片部和第二极片部,所述第一极片部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极片部位于所述第一极片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所述金属元素包括铝元素和镁元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4000-9000pp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氯元素的含量为5500-7500ppm。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500-3000ppm。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1000-3000ppm。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所述第一极片部构成所述卷绕式电芯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极片部构成与所述中心区域相邻的外部区域。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极片部和所述第二极片部的折叠次数的比值范围为1/9至9/1。
  8.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多个所述正极片,多个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正极片和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一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中间位置的正极片,所述第二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外部位置的正极片,且所述第一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其中,沿着从所述第一正极片至所述第二正极片的方向,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的正极片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10.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所述叠片式电芯包含多个所述正极片,多个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正极片和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一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中间位置的正极片,所述第二正极片为位于多个所述正极片边缘位置的正极片,且所述第一正极片的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正极片的第一极片部11包括的涂层的金属元素的含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6000-9000ppm,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5000-8000ppm。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6500-8500ppm。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铝元素的含量为5500-7500ppm。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1000-3000ppm,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500-2000ppm。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1500-2500ppm。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二极片部包括的涂层的镁元素的含量为700-1500ppm。
  17. 一种电池,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PCT/CN2022/093279 2021-05-27 2022-05-17 一种电芯和电池 WO2022247687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5395.6 2021-05-27
CN202110585395.6A CN113314697A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电芯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7687A1 true WO2022247687A1 (zh) 2022-12-01

Family

ID=77375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3279 WO2022247687A1 (zh) 2021-05-27 2022-05-17 一种电芯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4697A (zh)
WO (1) WO20222476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4697A (zh) * 2021-05-27 2021-08-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和电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5460A1 (en) * 2010-11-30 2013-11-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Alkaline storage battery
CN205846146U (zh) * 2016-06-08 2016-12-28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体
CN111312992A (zh) * 2020-02-26 2020-06-19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用多功能复合正极片、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11370644A (zh) * 2020-05-27 2020-07-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极片及其加工方法、电芯结构、电池
CN111816841A (zh) * 2020-07-23 2020-10-2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1916665A (zh) * 2020-09-14 2020-11-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及包括该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151851A (zh) * 2020-10-30 2020-12-2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内部温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用叠芯
CN112186273A (zh) * 2020-10-29 2021-01-0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内部温升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用卷芯
CN113314697A (zh) * 2021-05-27 2021-08-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和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150663U (zh) * 2019-12-10 2020-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1455865U (zh) * 2020-03-31 2020-09-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
CN112531151B (zh) * 2020-10-28 2022-0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5460A1 (en) * 2010-11-30 2013-11-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Alkaline storage battery
CN205846146U (zh) * 2016-06-08 2016-12-28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体
CN111312992A (zh) * 2020-02-26 2020-06-19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用多功能复合正极片、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11370644A (zh) * 2020-05-27 2020-07-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极片及其加工方法、电芯结构、电池
CN111816841A (zh) * 2020-07-23 2020-10-2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1916665A (zh) * 2020-09-14 2020-11-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及包括该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186273A (zh) * 2020-10-29 2021-01-0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内部温升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用卷芯
CN112151851A (zh) * 2020-10-30 2020-12-2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内部温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用叠芯
CN113314697A (zh) * 2021-05-27 2021-08-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和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697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70726B2 (ja) 電極組立体、これを含む電池セル及びデバイス
CN112186273B (zh) 一种能够降低内部温升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用卷芯
CN111916667A (zh)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503926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3258031B (zh) 电池
CN108604667B (zh) 包括电极保护层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
CN113594408B (zh) 负极片及电池
CN112151851B (zh) 一种能够降低内部温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用叠芯
CN113097427A (zh)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CN113066954B (zh)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US20240128601A1 (en) Electrode piece, rolled core and battery
US11456489B2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11658283B2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WO2022247687A1 (zh) 一种电芯和电池
CN113140696A (zh) 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13555522A (zh) 极片及电池
WO2013014827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214956955U (zh)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CN114242936A (zh)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应用
CN113036076A (zh) 一种正极片及电池
CN105355847A (zh) 一种电化学电池电极、含有该电极的电化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6187677B2 (ja) 扁平型二次電池
CN107799799A (zh) 电池包
CN115483365A (zh) 一种正极片、卷芯和电池
CN114242935A (zh)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104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