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148195A1 -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148195A1
WO2022148195A1 PCT/CN2021/135708 CN2021135708W WO2022148195A1 WO 2022148195 A1 WO2022148195 A1 WO 2022148195A1 CN 2021135708 W CN2021135708 W CN 2021135708W WO 2022148195 A1 WO2022148195 A1 WO 202214819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terminal
wireless
wireless sens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357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谌丽
索士强
Original Assignee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19172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277381A1/en
Priority to US18/259,392 priority patent/US20240064718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214819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148195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Determin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7Determination of target cell based on access point [AP] properties, e.g. AP service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无线感知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上下行频率不对称、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通信覆盖空洞时的组网及通信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1月0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0191371,发明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普及,用户类型多样化,用户数量呈井喷趋势增长,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具有以下特征:1)密集组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组网方式之一,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网络侧节点和用户及终端之间距离很近;2)频率资源紧张,目前已经向太赫兹、可见光等频段研究,但用于3GPP标准内的可用无线通信频率长时间内不会很充足,且由于各国各地频谱政策和频率使用情况,上下行频率资源不对称情况非常普遍。
目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必须有无线通信的上下行频率资源覆盖,以保障上下行可靠传输,对于频谱资源极端不对称的情况,如只有下行载波资源、或下行载波带宽极窄、或只有上行载波资源等情况,不能独立形成可接入小区。
将无线感知融合到无线通信网络中,可以在频率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利用无线感知信号传递通信所需的一些信号,但首先要解决如何将无线感知融合到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合理组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无线 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时不能进行组网以及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控制具有 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使得无线感知技术可以实际融合到无线通信网络中,解决了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上下行频率不对称、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通信覆盖空洞时的组网及通信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于基站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组网场景的示意图之一;
图2-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组网场景的示意图之二;
图2-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组网场景的示意图之三;
图2-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组网场景的示意图之四;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于基站的通信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通信装置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基于电磁波的感知或者称为无线感知,可以对目标对象的位置、形状、尺寸、姿态、颜色、材质及其环境等因素进行感知。常见的无线感知技术 包括雷达技术、成像技术等。其中雷达按照发射与接收方式可分为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两种方式:主动雷达是指发射电磁波的同时接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得信息;而被动雷达自身不产生射频信号,只在被探测目标有电磁波信号辐射或反射其它设备发射的电磁信号时才能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得信息。基于光波的成像技术主要指利用感光材料记录光强度及色彩等信息,形成物体的像,使用者再根据形成的像(照片)进行数字图像处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光波之外、红外线、太赫兹波等均可以用于无线感知,这些是后续研究的重点。同样,不同频率的波都可以采用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方式进行传输。
通常说的无线移动网络,如4G、5G,指3GPP协议规定下的无线蜂窝网络。RAN侧接入点,如基站与终端之间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无线传输分为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基站和终端通过空口传输数据和信令时,需要使用基站侧配置的小区上下行资源,并根据基站配置的无线传输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和信令的传输和接收。
终端在小区驻留或接入小区时,都需要先读取基站在下行方向发送的系统消息,确定该小区有可满足该终端后续工作的上下行频率资源及其他接入条件时,才能接入小区或驻留在该小区。
目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必须有无线通信的上下行频率资源覆盖,以保障上下行可靠传输,对于频谱资源极端不对称的情况,如只有下行载波资源、或下行载波带宽极窄、或只有上行载波资源等情况,不能独立形成可接入小区。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频谱资源不对称时不能组网的问题。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 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 Packet System,EPS)、5G系统(5GS)等。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CN)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公开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由于终端设备与其它网络设备(例如核心网设备、接 入网设备(即基站))一起构成一个可支持通信的网络,在本发明中,终端设备也视为一种网络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多个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更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gNB),也可以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 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公开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在一些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也可以地理上分开布置。
此外,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下面对本公开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于基站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具体的,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具体的,基站指与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传输的RAN节点,具体可以为一般基站、分布式接入点、集成接入回程宿主(IAB donor)、IAB节点、中继(relay)、或V2X中的旁链路(sidelink)调度终端或sidelink发送终端。
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指,终端能够通过无线感知进行信息传输。
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指,支持使用无线感知技术参与无线通信传输,即在通信过程中支持同时使用无线感知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使得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能够同时使用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技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当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时,首先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需要先接入目标小区,以进行后续通信过程。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进行通信,使得无线感知技术可以实际融合到无线通信网络中,解决了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上下行频率不对称、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通信覆盖空洞时的组网及通信问题。
下面针对目标小区为不同场景时的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具体的,目标小区可以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其一,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如图2-1所示,当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时,该基站覆盖区域能够支持下行无线通信和上行无线感知进行融合传输。即可以将该场景下的第一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此时,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时,可以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控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具体的,当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的小区时,基站对于已经接入第一小区的终端,在检测到对应的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可用时,即检测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可以将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分配给终端使用,从而使得能够通过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当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可以控制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例如,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指示,指示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从而使得终端能够在无线通信下行独立覆盖区域通过无线感知技术接入基站并进行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该场景下无法进行组网以及通信的问题。
其二,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如图2-2所示,当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时,该基站覆盖区域能够支持上行无线通信和下行无线感知进行融合传输。即可以将该场景下的第二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此时,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时,可以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具体的,当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的小区时,基站对于已经接入第二小区的终端,在检测到对应的无线感知下行频率可用时,即检测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可以将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分配给终端使用,从而使得能够通过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其三,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 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如图2-3所示,当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时,该基站覆盖区域能够支持上行无线通信、下行无线通信和下行无线感知进行融合传输。即可以将该场景下的第三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其四,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如图2-4所示,当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时,该基站覆盖区域能够支持上行无线通信、下行无线通信和上行无线感知、下行无线感知进行融合传输。即可以将该场景下的第四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其中,当目标小区为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且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具体的,当目标小区为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时,基站控制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时,可以直接向终端发送通知,以通知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实现该场景下的无线感知与无线通信的组网过程。
这样,本实施例将无线感知融合到无线通信网络中形成上述四种组网场景,使得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能够接入上述任一组网场景且与任一组网场景中的小区进行通信,实现了无线感知技术可以实际融合到无线通信网络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其中,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无线感知方向为上行无线感知或下行无线感知,无线感知类型为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指对应无线通信哪类信号或传输。
具体的,系统消息为系统信息块(SIB)消息;此外,下行消息可以为下 行信息传输(DL Information Transfer)。即基站可以通过系统消息SIB或下行消息如DL Information Transfer,通知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从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明确当前基站或小区的无线感知方面的情况,使得终端能够确定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的融合传输,为终端接入且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提供了基础。
当然,基站可以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无线感知接入指示进行终端的接入控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还需要接收终端上报的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具体的,终端可以在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时上报无线感知能力,也可以在检测到无线感知可用时上报无线感知能力,从而使得基站能够在需要时进行调用,并参考终端的无线感知参数与终端进行通信。
此外,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可以将所述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具体的,基站确定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可以是检测到终端进行无线感知的情况发生变化,或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无线感知能力变化指示。
此外,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可以为该终端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的无线感知,例如超出无线感知的范围,此时可以将该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该终端的连接。
此外,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将终端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可以通过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具体的,在基站将终端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可以在重定向消息中指示可以重选到融合了无线感知的小区的信息。此时,终端根据从连接态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重定向消息,在满足信道质量条件的小区中,根 据自身的能力和使用无线感知信号的需求,选择支持无线感知的小区,按照无线通信的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过程进行小区驻留。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进行通信,解决了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上下行频率不对称、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通信覆盖空洞问题时的组网以及通信问题。
如图3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其中,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这样,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进行通信,解决了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上下行频率不对称、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通信覆盖空洞问题时的组网以及通信问题。
下面针对目标小区为不同场景时的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具体的,目标小区可以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其一,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具体的,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时,可以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
其二,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具体的,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时,可以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其三,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其四,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具体的,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时,可以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时,所述终端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发送,且用于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进行通信。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目标小区的各种场景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见基站侧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对此进行具体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还需要接收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此外,终端还需要向终端所接入基站上报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实施例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见基站侧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对此进行具体赘述。
此外,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可以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另外,当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可以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这样,本公开通过上述实施例实现了无线感知技术实际融合到无线通信 网络中,解决了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上下行频率不对称、或上行或下行无线通信覆盖空洞时的组网及通信问题。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针对第三小区和第四小区的场景:
首先,基站在系统消息SIB中指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的协调传输,并指示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然后,终端接收基站的小区系统消息,确定该小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的协调传输,以及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在满足接入条件(如信道质量条件)时,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再然后,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从终端的连接建立请求中获取终端身份信息,并从核心网或基站存储中获取终端能力信息,确定该终端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支持的第二无线感知参数。
在检测到终端可以执行无线感知过程时(如检测到距离、信号强度等满足无线感知条件),或接收到终端侧发送的无线感知能力指示该终端当前可以通过无线感知信号辅助通信传输,发送通知给终端指示该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参与无线通信传输过程,该通知可以包含具体过程和/或过程哪个步骤,以及对应哪类无线通信信令的具体参数。
最后,终端接收基站指示的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参与无线通信传输过程的通知,即接收指示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进行通信的通知;在检测到终端可以执行无线感知过程时,执行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的融合传输。在此之前,可选地,终端可以向基站上报终端侧无线感知能力指示该终端当前可以通过无线感知信号辅助通信传输。
第二实施例,针对第一小区的场景:
首先,基站在系统消息SIB中指示当前小区是仅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并指示本小区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支持的无线感知参数。
然后,终端接收基站的系统消息,判断当前本终端是否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所需的无线感知过程,如果能,通过无线感知信号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 请求。
再然后,基站接收终端通过无线感知信号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发送下行信令通知终端连接建立完成并配置传输参数。
再然后,终端接收基站的连接建立指示并完成基站配置所对应的过程。
可选地,基站检测终端进行无线感知传输的情况变化,或,接收终端发送的无线感知能力变化通知,如果该终端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的无线感知,如超出无线感知的范围,将该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该终端的连接。
对应的,终端根据基站指示切换或释放与当前小区的连接;如果自行检测到本终端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所需的无线感知过程,可以向基站上报无线感知能力变更或自行释放小区连接。
第三实施例,针对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的场景:
首先,基站与终端通过其他RAT或其他小区建立连接,获取终端能力,确定终端是否支持上行或下行的无线感知及其对应的参数。当基站检测到终端当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的对应的无线感知过程,包括基站自行检测或终端发送无线感知能力指示时,将无线通信下行频段或无线通信上行频段配置给终端,并配置对应的无线感知过程所需的参数。并通过无线感知辅助进行数据和信令的传输。
然后,终端接收基站配置的无线通信下行频段或无线通信上行频段配置,以及对应的无线感知过程所需参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辅助进行数据和信令的传输。在此之前,可选地,终端向基站上报终端当前的无线感知能力。
此外,可选地,基站检测终端进行无线感知传输的情况变化,或,接收终端发送的无线感知能力变化通知,如果该终端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的无线感知,如超出无线感知的范围,将该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该终端的连接。
对应的,终端根据基站指示切换或释放与当前小区的连接;如果自行检测到本终端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所需的无线感知过程,可以向基站上报无线感知能力变更或自行释放小区连接。
第四实施例,针对第三小区的场景,且下行无线通信资源频段很窄:
首先,基站在系统消息SIB中指示当前小区是的下行带宽,并指示本小区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支持的无线感知参数。
然后,终端接收基站的系统消息,判断当前本终端是否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所需的无线感知过程,如果能,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再然后,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发送下行信令通知终端连接建立完成并配置传输参数,其中包括后续下行传输可以通过无线感知信号进行的具体配置信息。
再然后,终端接收基站的连接建立指示并完成基站配置所对应的过程。
此外,可选地,基站检测终端进行无线感知传输的情况变化,或,接收终端发送的无线感知能力变化通知,如果该终端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的无线感知,如超出无线感知的范围,将该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该终端的连接。
对应的,终端根据基站指示切换或释放与当前小区的连接;如果自行检测到本终端不能执行辅助无线通信所需的无线感知过程,可以向基站上报无线感知能力变更或自行释放小区连接。
第五实施例,针对第三小区和第四小区的场景:
基站在系统消息SIB中指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的协调传输,并指示支持的无线感知参数;或,在基站将终端释放到空闲(idle)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时,在重定向(redirection)消息中指示可以重选到融合了无线感知的小区的信息。
终端接收基站侧的系统消息,或者根据从连接态释放到idle态或inactive态时的redirection消息中的信息,在满足信道质量条件的小区中,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使用无线感知信号的需求,选择支持无线感知的小区,按照无线通信的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过程进行小区驻留。
本公开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实现了将无线感知技术实际融合到无线通信网络中。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存储器420,收发机400,处理器410。
其中,在图4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4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4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4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20可以存储处理器4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4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存储器4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40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41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可选地,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可选地,所述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控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且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还包括:当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可选地,还包括:当将终端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通过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可选地,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图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 由处理器5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5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5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20可以存储处理器5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存储器5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50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510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下述步骤:
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可选地,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可选地,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时,所述终端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发送,且用于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进行通信。
可选地,还包括:当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可选地,还包括:当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可选地,还包括:接收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可选地,还包括:向终端所接入基站上报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 无线感知类型。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基站的通信装置的模块框图,该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601,用于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可选地,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控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且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可选地,还包括:
重选模块,用于当将终端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通过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可选地,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过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可选地,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模块框图,该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701,用于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可选地,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时,所述终端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发送,且用于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进行通信。
可选地,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可选地,还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向终端所接入基站上报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 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通信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 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0)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控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且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将终端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通过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9.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时,所述终端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发送,且用于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进行通信。
  13. 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14. 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15. 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16. 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终端所接入基站上报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17.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控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 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且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21.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22.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将终端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通过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23.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24.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25.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 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时,所述终端接收终端所接 入基站发送的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发送,且用于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进行通信。
  29.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30.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31.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32.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终端所接入基站上报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33.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基站控制具有无线感知能力的终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控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检测到已接入所述基站的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将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分配给所述终端,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36.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且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37.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38.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重选模块,用于当将终端释放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通过重定向消息 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39.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过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40.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41.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42.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小区。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包括下述任意一项: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覆盖的第一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二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下行频率覆盖的第三小区;
    基站覆盖区域中存在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以及无线感知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覆盖的第四小区。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是独立工作小区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无线感知传输上行接入相关消息;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上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下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上行无线感知和下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一小区进行通信;或者,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不是独立工作小区,且所述终端支持下行无线感知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分配的所述无线通信上行频率,并通过所述下行无线感知和上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45.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终端具有无线感知能力时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时,所述终端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支持无线感知时发送,且用于通知所述终端通过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与所述第三小区或第四小区进行通信。
  46.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无线感知能力发生变化时,切换到其他小区或释放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感知能力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再支持无线感知。
  47.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接收终端所接入基站发送的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指示所述终端重选到支持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融合传输的其他小区。
  48.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或下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终端当前基站或小区是否支持无线感知以及所支持的第一无线感知参数;
    所述第一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49.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终端所接入基站上报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感知参数包括无线感知方向、无线感知信号类型、无线感知范围、无线感知类型。
  50. 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9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1/135708 2021-01-07 2021-12-06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14819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917236.8A EP4277381A1 (en) 2021-01-07 2021-12-06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18/259,392 US20240064718A1 (en) 2021-01-07 2021-12-06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137.1 2021-01-07
CN202110019137.1A CN114745755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8195A1 true WO2022148195A1 (zh) 2022-07-14

Family

ID=82274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35708 WO2022148195A1 (zh) 2021-01-07 2021-12-06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4718A1 (zh)
EP (1) EP4277381A1 (zh)
CN (1) CN114745755B (zh)
WO (1) WO2022148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1288A1 (zh) * 2022-08-08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9105A1 (en) * 2009-02-17 2010-08-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466798A (zh) * 2011-11-25 2012-05-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脉冲雷达远程高效数据传输技术
CN103716908A (zh) * 2013-12-30 2014-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融合网络系统及通信接入方法
CN104823391A (zh) * 2012-12-01 2015-08-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可见光通信信令结合无线式无线电信令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341186A (zh) * 2016-11-08 2017-01-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VLC‑WiFi融合网络并行传输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211C (zh) * 2004-07-06 2006-09-13 慕丰浩 动态无线红外双模式智能交通车辆监管系统
JP2006352291A (ja) * 2005-06-14 2006-12-28 Daii Sai 赤外線データ放送と無線電波通信によるハイブリッド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とシステム
EP2696649A4 (en) * 2011-04-26 2014-09-03 Huawei Tech Co Ltd PROCESS, BASIC STATION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002501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275147A (zh) * 2017-07-17 2019-01-25 南京海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感知频谱切换方法
CN108989829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双层驱动干扰协调的视频直播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9105A1 (en) * 2009-02-17 2010-08-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466798A (zh) * 2011-11-25 2012-05-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脉冲雷达远程高效数据传输技术
CN104823391A (zh) * 2012-12-01 2015-08-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可见光通信信令结合无线式无线电信令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3716908A (zh) * 2013-12-30 2014-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融合网络系统及通信接入方法
CN106341186A (zh) * 2016-11-08 2017-01-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VLC‑WiFi融合网络并行传输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5755A (zh) 2022-07-12
CN114745755B (zh) 2023-12-26
EP4277381A1 (en) 2023-11-15
US20240064718A1 (en)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65326B2 (ja) マスター基地局デバイス及びセカンダリー基地局デバイス
US10652725B2 (en) Obtaining and using D2D related information to perform mobility operation(s)
TWI583236B (zh) 裝置對裝置(d2d)通訊技術
US95605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KR102319800B1 (ko) Eps와 5gs 간의 시스템 정보의 해결
KR101601915B1 (ko) Mbms 기능에 따른 셀 선택
JP595872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22067643A1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寻呼方法及装置
US20230209450A1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392607A1 (en) First wireless device,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determining a status of a cell
US20240147326A1 (en) Link Management for a Connected User Equipment
WO202214819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68170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22543977A (ja) 無線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US1054247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easing at least one resource allocated to a user equipment device
WO202313824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213324A1 (zh) 降低定位功耗的方法、网元、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138352A1 (zh) 一种用于系统间互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72014A1 (zh) 相对定位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6586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2032687A1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KR20230117620A (ko) 구성 리셋 방법 및 장치, 단말 기기
WO202405707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enabling adaptive ue configuration at incoming handover based on incoming service(s)
CN115734247A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172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2593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9172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