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82451A1 -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082451A1
WO2022082451A1 PCT/CN2020/122260 CN2020122260W WO2022082451A1 WO 2022082451 A1 WO2022082451 A1 WO 2022082451A1 CN 2020122260 W CN2020122260 W CN 2020122260W WO 2022082451 A1 WO2022082451 A1 WO 202208245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waiting time
base station
connection waiting
scaling fa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222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熊艺
杨星
Original Assignee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0/1222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082451A1/zh
Priority to JP2023524207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7080A/ja
Priority to CN202080002885.2A priority patent/CN114651486A/zh
Priority to US18/249,437 priority patent/US20230388876A1/en
Priority to EP20958034.9A priority patent/EP4236486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16935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91136A/ko
Priority to CN202311340346.1A priority patent/CN117676918A/zh
Publication of WO202208245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08245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2Conditional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3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access points is a mov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49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im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用户设备(UE)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Description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5G,5 th Generation)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非地面网络(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s)。在NTN系统中,随着卫星等高空平台的移动,会产生馈线链路更换(Feeder link switch)。这里,高空平台,如天基移动式基站,和服务地面站如:卫星网关、核心网等控制网络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称为馈线链路。卫星在移动过程中将会与不同的控制网络节点建立馈线链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其中,应用于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所属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包括:访问标识(Access Identity)、和/或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和/或第五代服务质量标识(5QI,5G QoS Identity)参数和/或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特性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响应于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在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分别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包括:
将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UE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其中,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超出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为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的最大取值,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范围不超出0至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内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预定连接时刻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包括:
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 接等待时长,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所述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指示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外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其中,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用于供UE结合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UE发送指示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UE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UE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其中,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一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配置为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配置为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所属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配置为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包括:访问标识Access Identity、和/或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和/或第五代服务质量标识5QI参数、和/或服务质量QoS特性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第三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在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分别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配置为将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UE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配置为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其中,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超出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为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的最大取值,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范围不超出0至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
第四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连接子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连接子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内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同步模块,配置为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预定连接时刻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子模块,包括:
连接单元,配置为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子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连接子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六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指示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的指示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外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其中,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配置为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用于供UE结合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配置为向UE发送指示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UE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配置为向UE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配置为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有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有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以及存储介质。UE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如此,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各UE分别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实施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馈线链路更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馈线链路硬更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馈线链路软更换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建立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连接建立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连接建立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实施例。在本公开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若干个终端11以及若干个基站12。
其中,终端11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11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11可以是物联网终端,如传感器设备、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物联网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固定式、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装置。例如,站(Station,STA)、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装置(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无人飞行器的设备。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车载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行车电脑,或者是外接行车电脑的无线通信设备。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路边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路灯、信号灯或者其它路边设备等。
基站12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系统,又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又称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或5G NR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的再下一代系统。其中,5G系统中的接入网可以称为NG-RAN(New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新一代无线接入网)。或者,MTC系统。
其中,基站12可以是4G系统中采用的演进型基站(eNB)。或者,基站12也可以是5G系统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基站12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本公开实施例对基站12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
基站12和终端11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4G)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1之间还可以建立E2E(End to End,端到端)连接。比如车联网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中的V2V(vehicle to vehicle,车对车)通信、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对路边设备)通信和V2P(vehicle to pedestrian,车对人)通信等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含网络管理设备13。
若干个基站12分别与网络管理设备13相连。其中,网络管理设备13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比如,该网络管理设备13可以是演进的数据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该网络管理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核心网设备,比如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或者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等。对于网络管理设备13的实现形态,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实现非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卫星,以及采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进行无线通信的手机终端等用户设备,以及基站等。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为,低地球轨道(LEO,Low-Earth Orbit)卫星(satellite)卫星的馈线链路更换如图2所示,透明传输下的LEO卫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从与网关(GW,Gate Way)1建立的馈线链路更换到与GW2建立的馈线链路,其中,GW1与基站1连接,GW2与基站2连接。即LEO卫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从基站1更换到基站2。如果卫星一次只能通过一条馈线链路提供服务,LEO卫星移动时,由基站1通过网关GW1提供服务的所有UE的RRC连接需要断开,在基站2通过GW2接管后,各UE可能能够找到与基站2对应的参考信号,并接入属于基站2的小区。
馈线链路更换有两种方式:硬更换与软更换。
馈线链路硬更换如图3所示,当透明传输的LEO卫星进行馈线链路硬更换时,即GW转换期间只有一个通过此卫星的馈线链路连接是可用的,LEO卫星服务的小区的信号将在离开旧的GW的时刻T1,到接入新的GW的时刻T2之间的时间段内是不可用的。当新旧GW对应不同的基站时,UE则需要再接入一次LEO卫星提供的服务小区。
馈线链路软更换如图4所示,当透明传输的LEO卫星进行馈线链路硬更换时,即GW转换期间有两个通过此卫星的馈线链路连接是可用的。在GW转换LEO卫星服务的小区的信号将在离开旧的GW的时刻T1,到接入新的GW的时刻T2期间,基站1和基站2均是可以使用的,UE可以在馈线链路更换过程中更换服务小区。
针对馈线链路更换提出了两种可能的UE与基站建立连接的方案,包括:
方案1:基于精确的时间控制的馈线链路硬更换。
由于位于新旧GW的基站不存在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重叠,切换则只能根据准确的时间来控制。图3所示的馈线链路硬更换过程中,切换命令需要在T1之前发送到LEO卫星服务的所有的UE,故可以采用基于时间触 发的条件切换(CHO,Conditional Hand Over)的方式。UE可以在T2之后开始切换过程,因此,切换命令中应该包含一个切换触发时间。
方案2:基于条件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重建的馈线链路硬切换程序。
考虑到NTN的小区较大,在短时间内分别向大量的UEs发送切换(HO,Hand Over)命令可能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
部分UE可能不能及时执行HO,因此可能会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然后UE启动RRC重建程序。重建RRC连接需要时间较长,可能涉及无线链路失败(RLF,Radio Link Failure)检测、小区选择以及可能的重建故障,影响服务连续性。因此,网络可以提供辅助信息,如目标小区的ID和/或重建条件等。辅助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而不是专用信令分别发送到UE,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大量UE造成的信令开销。
对于方案1,考虑到此LEO卫星服务小区内的所有UE的目标基站相同,故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在T1时刻之前这些UE发送相同的切换目标基站和触发时间。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信令开销。但是这会使得大量的UE在同一时刻执行切换,从而会导致网络拥塞。同样,对于方案2,当大量UE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时,启动RRC重建也会面临网络拥塞的问题。
如图5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UE中,包括:
步骤501: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步骤502: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UE可以是采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进行无线通信的手机终端等。UE 可以通过卫星等高空平台与网关GW等卫星地面站之间的馈线连接的透明转发与服务基站建立通信连接。这里高空平台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PCTCN2020122260-appb-000001
在表1中,除GEO卫星以外,其他高空平台在移动过程中,通常都会出现馈线链路的更换。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可以用于但不限于出现馈线链路的更换的NTN通信系统中。
以下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LEO卫星平台的NTN通信系统解释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但并不说明本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仅用于LEO卫星平台的NTN通信系统。
如图2所示,透明传输下的LEO卫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从与网关(GW,Gate Way)1建立的馈线链路更换到与GW2建立的馈线链路,其中,GW1与基站1连接,GW2与基站2连接。即LEO卫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从基站1更换到基站2。这里,基站可以是5G蜂窝移动通信中的gNB。
目标基站是UE在LEO卫星移动过程中,从当前的服务基站切换的基站。例如,如图2所述,在T1时刻,gNB1通过GW1以及LEO卫星与UE 连接,gNB1为UE的服务基站。在LEO卫星移动过程中,即T1到T2时刻,UE连接的基站从gNB1更换到gNB2。gNB2为目标基站。
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可以是一个固定的时长。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可以由通信协议规定,也可以由核心网或基站等基于LEO卫星信号覆盖的UE数量、和/或需要连接到目标基站的UE数量等确定。
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用于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调整UE的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与UE关联,不同UE可以具有不同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这里,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与UE类型关联,也可以与UE当前的业务特性等关联。
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得到各UE的连接等待时长。由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同,各UE的连接等待时长也不同。示例性的,可以将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相乘之积,或将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相除之商确定为连接等待时长,其中,当采用相除方式确定连接等待时长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为0。这里,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是小于或等于1的非负数,也可以是大于1的正数。
预定连接时刻可以是服务基站指示的开始切换到目标基站的时刻,也可以是卫星建立与目标基站连接的时刻等。如图2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可以是T2时刻。UE可以基于预定连接时刻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例如,可以在预定连接时刻后间隔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由于每个UE的连接等待时长不同,因此,UE连接目标基站的时刻也不同,如此,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如此,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各UE分别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这里,业务特性参数可以是UE当前传输的数据的类型参数、优先级参数、速率参数、和/或传输质量要求参数等。例如:业务特性参数可以是QoS中的优先级(Priority Level)。不同的业务特性参数关联于不同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UE可以从自身当前的业务特性参数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UE可以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基于预定的选择规则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例如,预定的选择规则可以规定基于UE的信号强度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选择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示例性的,UE通过系统广播获得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和业务特性参数Access Identity的对应关系,当Access Identity=1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Pl_1,Pu_1],其中0≤Pl_1≤Pu_1≤1,当Access Identity=2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Pl_2,Pu_2],其中0≤Pl_2≤Pu_2≤1,Access Identity=11,12,…,等时,设定同上。
若UE中存的Access Identity,分别为1。则此UE对应的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为[Pl_1,Pu_1]。
UE可以在[Pl_1,Pu_1]范围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如此,不同业务特性参数的UE获取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取值范围不同,取得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同,进而可以确定不同的连接等待时长。UE基于不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由于业务特性参数可取值数量较多,因此,可以建立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业务特性参数可取值划分为多个不同的范围,每个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于一个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不同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UE可以基于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示例性的,业务特性参数可以是数据时延(PDB,Packet Delay Budget),可以将所有PDB划分为N个范围,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正数。每个PDB范围对应于一个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UE可以选择与自身PDB对应的PDB范围,进而确定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例如,PDB序列为PDBreference={PDBreference_1,…,PDUeference_n,…,PDBreference_N},其中0<PDBreference_1<,…,<PDBreference_n<,...,<PDBreference_N。并获取每个PDB对应的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将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组成的序列记为P={P_1,…,P_N},其中0<P_1<,…,<P_n<,...,<P_N<1。
UE根据正在进行的业务的5QI,求得QoS(流)Flow对应的PDB。
若0≤PDB≤PDBreference_1,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0,P_1]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若PDBminreference_n-1<PDBmin≤PDBminreference_n,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P_n-1,P_n]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若PDBmin>PDUminreference_N,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P_n,1]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 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所属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示例性的,业务特性参数可以是PDB,可以将所有PDB划分为N个范围,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正数。每个PDB范围对应于一个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UE可以选择自身PDB所属的PDB范围,再确定该PDB范围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进而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这里,UE可以从确定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取值,作为自身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示例性的,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生成一个随机数rand,此随机数可以均匀分布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基于随机生成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结合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确定连接等待时长。
如此,通过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取值,减少取值相同的情况,进而减少连接等待时长取值相同的情况。UE基于不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包括:访问标识Access Identity、和/或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和/或第五代服务质量标识5QI参数和/或服 务质量QoS特性参数。
5G系统应该能够使用相关的限制参数限定UE访问网络的权限,这些限制参数根据Access Identity和Access Category的不同而不同。Access Identity在UE配置,如表2所示。Access Category由与UE相关的条件和访问尝试类型的组合定义,如表3所示。
表2
Figure PCTCN2020122260-appb-000002
表3
Figure PCTCN2020122260-appb-000003
Figure PCTCN2020122260-appb-000004
在5G系统中,QoS模型基于Qos流,QoS流是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中最精细的QoS区分粒度,这就是说两个PDU会话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QoS流不一样;在5G系统中一个QoS流标识(QFI,QoS Flow Identifier)用于标识一条QoS流,QFI可以动态配置或等于5QI。
标准化5QI值用于指定常用的业务,可以与5G QoS特征映射。标准化5QI值与5G QoS特征的映射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PCTCN2020122260-appb-000005
Figure PCTCN2020122260-appb-000006
Figure PCTCN2020122260-appb-00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对应关系。
这里,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服务基站发送给UE。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将对应关系发送给UE。例如,服务基站可以将指示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携带在系统信息中广播。UE接收到系统信息后确定对应关系。
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由通信协议约定,用户设备基于通信协议确定该对应关系。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还可以由服务基站和UE商定的,用户设备基于商定的对应关系,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响应于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在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分别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UE通常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业务的数据传输,多个业务的业务特性参数不同,或者一个业务中不同数据的业务特性参数不同。即UE当前的业务特性参数可以具有多个,多个业务特性参数可以分别对应与一个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这里,UE可以从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示例性的,UE通过系统广播获取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 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其中,业务特性参数可以是PDB。设PDB参考值的序列PDBminreference={PDBminreference_1,…,PDUminreference_n,…,PDBminreference_N},其中0<PDBminreference_1<,…,<PDBmi nreference_n<,...,<PDBminreference_N。并获取每个PDB对应的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将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组成的序列记为P={P_1,…,P_N},其中0<P_1<,…,<P_n<,...,<P_N<1。
UE可以根据正在进行的业务的全部上下行QoS Flow的5QI,并获得其对应的PDB,求得全部QoS Flow对应的PDB中的最小值PDBmin。PD Bmin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UE可以在PDBmin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选择连接等待时长。
若0≤PDBmin≤PDBminreference_1,UE可以在[0,P_1]取值作为连接等待时长。
若PDBminreference_n-1<PDBmin≤PDBminreference_n,UE可以在(P_n-1,P_n]取值作为连接等待时长。
若PDBmin>PDUminreference_N,UE可以在(P_n,1]取值作为连接等待时长。
再例如,UE通过系统广播获取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其中,业务特性参数可以是Access Identity。当Access Identity=1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Pl_1,Pu_1],其中0≤Pl_1≤Pu_1≤1,当Access Identity=2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Pl_2,Pu_2],其中0≤Pl_2≤Pu_2≤1,Access Identity=11,12,…,等时,设定同上。
若UE中存在两个Access Identity,分别为1和2。Pl_1>Pl_2且Pu_1>Pu_2,则Pl_new=Pl_2,Pu_new=Pu_2,即此UE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 系数范围为[Pl_2,Pu_2]。
UE可以在[Pl_2,Pu_2]取值作为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包括:
将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UE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
UE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后,可以将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相乘,将相乘之积确定为连接等待时长。
示例性的,UE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后,UE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生成一个随机数rand,随机数可以在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均匀分布。UE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为:rand*T0,其中,T0为参考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其中,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超出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若基站未广播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则UE可以在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取的随机数作为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这里,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可以预先设置。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为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的最大取值,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范围不超出0至1。
这里,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可以是连接等待时长的最大取值,针对该参考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为:[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这里,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可以由服务基站发送给UE。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将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发送给UE。例如,服务基站可以将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携带在系统信息中广播。
这里,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等。
UE通过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基站、预定连接时刻Te和/或参考连接等待时长T0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内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服务基站可以向UE指示基于时间出发的CHO方式。服务基站可以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基站、预定连接时刻Te和/或参考连接等待时长T0等。处于连接态的UE通过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基站、预定连接时刻Te和/或参考连接等待时长T0等。预定连接时刻Te可以是CHO的触发时刻。UE可以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确定出连接等待时长。并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继续等待连接等待时长后连接目标基站。
如此,处于连接态的UE基于不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如果UE在预定连接时刻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可以设置触发连接时间间隔,该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位于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可以是各UE从服务基站更换到目标基站较频繁的时间段。如果在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内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UE触发连接基站,如需要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则可以在触发连接基站后间隔连接等待时长,再连接目标基站。即当确定需要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可以间隔连接等待时长后再进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指示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这里,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等方式,向UE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这里,基站可以是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UE在连接态时的服务基站,也可以是空闲态或非激活态UE的锚基站等。
示例性的,空闲态UE通过网络广播获得触发连接时间间隔Tx,其中,Tx可以小于或等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T0。当到达预定连接时刻Te时,启动Tx,如果空闲态UE在Tx超时前启动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传输,则启动连接等待时长T,当T超时,UE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连接目标基站。
触发连接时间间隔还可以是通信协议约定的。UE可以基于通信协议确定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触发连接时间间隔还可以由基站和UE商定的,用户设备基于商定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如此,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UE基于不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外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可以是各UE从服务基站更换到目标基站较频繁的时间段,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后从服务基站更换到目标基站的UE减少,不易引起网络堵塞。因此,如果在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后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UE触发连接基站,可以直接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如此,可以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目标基站连接时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预定连接时刻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同步。
在UE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如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需要与目标基站完成同步。UE可以在预定连接时刻与目标基站进行同步,如此,可以提高在连接等待时长建立RRC连接的效率。
示例性的,当到达预定连接时刻时,UE可以启动定时器定时连接等待时长T,同时UE与目标基站的小区。当T超时,发起随机接入,RRC重配置等切换流程。
或者,当到达预定连接时刻时,UE可以启动定时器定时连接等待时长T,当T超时,则触发UE与目标基站的小区同步,发起随机接入,RRC重配置等切换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包括:
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这里,连接目标基站可以包括切换到目标基站,或者向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所述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服务基站可以向UE发送指示信息,指示UE切换到目标小区,还是与目标小区进行重建。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服务基站采用广播指示UE采用切换的方式连接目标基站。UE根据服务基站的目标基站的标识来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后续触发切换。如果未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可以触发重建。
如果服务基站采用广播指示UE采用重建的方式连接目标基站当UE采用重建时,UE根据网络广播的目标基站的标识,向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如图6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中,包括:
步骤601:向UE发送指示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用于供UE结合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UE可以是采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进行无线通信的手机终端等。UE可以通过卫星等高空平台与网关GW等卫星地面站之间的馈线连接的透明转发与服务基站建立通信连接。这里高空平台如表1所示。
在表1中,除GEO卫星以外,其他高空平台在移动过程中,通常都会出现馈线链路的更换。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可以用于但不限于出现馈线链路的更换的NTN通信系统中。
以下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LEO卫星平台的NTN通信系统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方法。但并不说明本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仅用于LEO卫星平台的NTN通信系统。
如图2所示,透明传输下的LEO卫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从与网关(GW,Gate Way)1建立的馈线链路更换到与GW2建立的馈线链路,其中,GW1与基站1连接,GW2与基站2连接。即LEO卫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从基站1更换到基站2。这里,基站可以是5G蜂窝移动通信中的gNB。
目标基站是UE在LEO卫星移动过程中,从当前的服务基站切换的基站。例如,如图2所述,在T1时刻,gNB1通过GW1以及LEO卫星与UE连接,gNB1为UE的服务基站。在LEO卫星移动过程中,即T1到T2时刻,UE连接的基站从gNB1更换到gNB2。gNB2为目标基站。
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可以是一个固定的时长。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可以由通信协议规定,也可以由核心网或基站等基于LEO卫星信号覆盖的UE数量、和/或需要连接到目标基站的UE数量等确定。
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用于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调整UE的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与UE关联,不同UE可以具有不同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这里,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与UE类型关联,也可以与UE当前的业务特性等关联。
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得到各UE的连接等待时长。由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同,各UE的连接等待时长也不同。示例性的,可以将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相乘之积,或将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相除之商确定为连接等待时长,其中,当采用相除方式确定连接等待时长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为0。这里,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可以是小于或等于1的非负数,也可以是大于1的正数。
预定连接时刻可以是服务基站指示的开始切换到目标基站的时刻,也 可以是卫星建立与目标基站连接的时刻等。如图2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可以是T2时刻。UE可以基于预定连接时刻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例如,可以在预定连接时刻后间隔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由于每个UE的连接等待时长不同,因此,UE连接目标基站的时刻也不同,如此,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如此,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各UE分别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这里,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可以由服务基站发送给UE。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将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发送给UE。例如,服务基站可以将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携带在系统信息中广播。
这里,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等。
UE通过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基站、预定连接时刻Te和/或参考连接等待时长T0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602:向UE发送指示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UE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这里,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服务基站发送给UE。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将对应关系发送给UE。例如,服务基站可以将指示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携带在系统信息中广播。UE接收到系统信息后确定对应关系。
UE可以从确定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取值,作为自身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示例性的,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生成一个随机数rand,此随机数可以均匀分布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基于随机生成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结合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确定连接等待时长。
如此,通过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取值,减少取值相同的情况,进而减少连接等待时长取值相同的情况。UE基于不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由于业务特性参数可取值数量较多,因此,可以建立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业务特性参数可取值划分为多个不同的范围,每个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于一个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不同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UE可以基于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示例性的,业务特性参数可以是数据时延(PDB,Packet Delay Budget),可以将所有PDB划分为N个范围,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正数。每个PDB范围对应于一个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UE可以选择与自身PDB对应的PDB范围,进而确定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例如,PDB序列为PDBreference={PDBreference_1,…,PDUeference_n,…,PDBreference_N},其中0<PDBreference_1<,…,<PDBreference _n<,...,<PDBreference_N。并获取每个PDB对应的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将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组成的序列记为P={P_1,…,P_N},其中0<P_1<,…,<P_n<,...,<P_N<1。
UE根据正在进行的业务的5QI,求得QoS(流)Flow对应的PDB。
若0≤PDB≤PDBreference_1,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0,P_1]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若PDBminreference_n-1<PDBmin≤PDBminreference_n,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P_n-1,P_n]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若PDBmin>PDUminreference_N,UE可以在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P_n,1]内确定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UE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这里,连接目标基站可以包括切换到目标基站,或者向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服务基站可以向UE发送指示信息,指示UE切换到目标小区,还是与目标小区进行重建。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服务基站采用广播指示UE采用切换的方式连接目标基站。UE根据服务基站的目标基站的标识来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后续触发切换。如果未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可以触发重建。
如果服务基站采用广播指示UE采用重建的方式连接目标基站当UE采用重建时,UE根据网络广播的目标基站的标识,向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如果UE在预定连接时刻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可以设置触发连接时间间隔,该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位于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可以是各UE从服务基站更换到目标基站较频繁的时间段。如果在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内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UE触发连接基站,如需要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则可以在触发连接基站后间隔连接等待时长,再连接目标基站。即当确定需要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可以间隔连接等待时长后再进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发送。
这里,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广播等方式,向UE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空闲态UE通过网络广播获得触发连接时间间隔Tx,其中,Tx可以小于或等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T0。当到达预定连接时刻Te时,启动Tx,如果空闲态UE在Tx超时前启动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传输,则启动连接等待时长T,当T超时,UE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连接目标基站。
如此,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UE基于不同连接等待时长,连接目标基站,减少同一时刻连接目标基站的UE数量,缓解网络拥堵的情况。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示例:
本发明示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完整内容包括:
1、UE通过系统广播获得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如目标gNB标识、预定连接时刻Te和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如最长等待时长T0。
2、网络配置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和业务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UE根据自身业务特性参数选择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其中,业务特性参数可以通过Access Identity,Access Category,5QI,QoS特性参数,等来指示。
3、若网络未广播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与业务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则UE生成0到1之间的随机数作为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4、UE缩放T0得到连接等待时长定时器T,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由2,3确定。
5、网络可以通过广播指示连接态UE进行重建或切换。
6、当UE采用切换时,UE根据网络广播的gNB标识来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后续触发切换。若未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则后续触发重建。
7、当UE采用重建时,UE根据网络广播的gNB标识,向目标gNB发起重建。
8、当到达Te时刻时,启动T,当T超时,触发切换或者重建流程。
9、基于8,UE可以在Te时刻到达时与目标小区进行同步。
10、空闲态UE通过网络广播获得定时器时长Tx。
11、当到达Te时刻时,空闲态UE启动Tx,如果在Tx超时前启动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传输,则启动T,当T超时,UE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实施例1:
1、UE通过系统广播获得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如目标gNB标识、预定连接时刻Te和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如最长等待时长T0。
2、UE通过系统广播获取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和业务特性参数PD B的对应关系:设PDB的序列PDBminreference={PDBminreference_1,…,PDUminreference_n,…,PDBminreference_N},其中0<PDBminreference_1<,…,<PDBminreference_n<,...,<PDBminreference_N。并获取每个P DB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将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组成的序列记为P={P_1,…,P_N},其中0<P_1<,…,<P_n<,...,<P_N<1。
3、UE根据正在进行的业务的全部上下行QoS流(Flow)的5QI,并获得其对应的PDB,求得全部QoS Flow对应的PDB中的最小值PDBmin。
4、基于最小值PDBmin确定T:
4.1、若0≤PDBmin≤PDBminreference_1,UE生成一个随机数rand,此随机数均匀分布在[0,P_1]之间,则此UE对应的T时长为:rand*T0。
4.2、若PDBminreference_n-1<PDBmin≤PDBminreference_n,UE生成一个随机数rand,此随机数均匀分布在范围(P_n-1,P_n]之间,则此UE对应的T时长为:rand*T0。
4.3、若PDBmin>PDUminreference_N,UE生成一个随机数rand,此随机数均匀分布在范围(P_n,1]之间,则此UE对应的T时长为:rand*T0。
5、网络根据广播指示此连接态UE采用切换,则UE根据网络广播的gNB标识来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后续触发切换。
6、当到达Te时刻时,
6.1、启动T。当T超时,触发UE与目标小区同步,发起随机接入,R RC重配置等切换流程。
或者,
6.2、UE与目标小区同步,启动T。当T超时,发起随机接入,RRC重配置等切换流程。
实施例2:
1、UE通过系统广播获得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如目标gNB标识、预定连接时刻Te和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如最长等待时长T0。
2、UE通过系统广播获得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和业务特性参数Acce ss Identity的对应关系,当Access Identity=1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Pl_1,Pu_1],其中0≤Pl_1≤Pu_1≤1,当Access Identity=2时,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Pl_2,Pu_2],其中0≤Pl_2≤Pu_2≤1,Access Identity=11,12,…,等时,设定同上。
3、若UE中存在两个Access Identity,分别为1和2。Pl_1>Pl_2且Pu_1>Pu_2,则Pl_new=Pl_2,Pu_new=Pu_2,即此UE对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为[Pl_2,Pu_2]。
4、UE生成一个随机数rand,此随机数均匀分布在[Pl_2,Pu_2]之间, 则此UE对应的T时长为:rand*T0。
5、网络根据广播指示此连接态UE采用切换,则UE根据网络广播的gNB标识来找到CHO中对应的配置,后续触发切换。
6、当到达Te时刻时,
6.1、启动T。当T超时,触发UE与目标小区同步,发起随机接入,R RC重配置等切换流程。
或者,
6.2、UE与目标小区同步,启动T。当T超时,发起随机接入,RRC重配置等切换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应用于UE中,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建立装置10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010和第一连接模块1020,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10,配置为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1020,配置为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030,配置为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030,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1031,配置为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所 属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030,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1032,配置为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包括:访问标识Access Identity、和/或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和/或第五代服务质量标识5QI参数、和/或服务质量QoS特性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接收模块1040,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第三确定模块1050,配置为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030,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1033,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在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分别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10,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1011,配置为将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UE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
选择模块1060,配置为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其中,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超出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为所述连接等待时长 的最大取值,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范围不超出0至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接收模块1070,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1080,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
第四接收模块1090,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1020,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连接子模块1021,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连接子模块1022,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内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
同步模块1100,配置为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预定连接时刻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子模块1021,包括:
连接单元10211,配置为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1110,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所述连接单元10211,包括:
第一连接子单元102111,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连接子单元102112,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六接收模块1120,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1130,配置为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
第一连接模块1140,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外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应用于基站中,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建立装置200包括:第一发送模块210,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配置为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用于供UE结合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2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220,配置为向UE发送指示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UE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 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2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230,配置为向UE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200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240,配置为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010、第一连接模块1020、第二确定模块1030、第一接收模块1040、第三确定模块1050、选择模块1060、第二接收模块1070、第三接收模块1080、第四接收模块1090、同步模块1100、第五接收模块1110、第六接收模块1120、第四确定模块1130、第一连接模块1140、第一发送模块210、第二发送模块220、第三发送模块230和第四发送模块240等可以被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基带处理器(BP,baseband processor)、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连接建立的装置3000的框图。例如,装置3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0,装置3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3002,存储器3004,电源组件3006,多媒体组件3008,音频组件3010,输入/输 出(I/O)的接口3012,传感器组件3014,以及通信组件3016。
处理组件3002通常控制装置3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3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3008和处理组件3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3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3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3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3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3006为装置3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3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3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3008包括在装置3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3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3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 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3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3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3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3004或经由通信组件3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3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3012为处理组件3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30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3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3014可以检测到装置3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装置3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3014还可以检测装置3000或装置3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3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3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3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3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3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3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30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3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3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3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3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 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30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3000的处理器3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实施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48)

  1.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其中,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所属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包括:访问标识Access Identity、和/或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和/或第五代服务质量标识5QI参数和/或服务质量QoS特性参数。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对应关系。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包括:
    响应于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在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分别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包括:
    将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UE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其中,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超出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为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的最大取值,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范围不超出0至1。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内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预定连接时刻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同步。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包括:
    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所述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指示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外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19.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其中,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用于供UE结合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UE发送指示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UE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UE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23.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24. 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其中,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一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参考连接等待时长和所述UE关联的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所述UE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配置为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基于所述连接等待 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关联的业务特性参数所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配置为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所属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范围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配置为从所述UE关联的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对应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29.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包括:访问标识Access Identity、和/或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和/或第五代服务质量标识5QI参数、和/或服务质量QoS特性参数。
  30.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第三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对应关系。
  31.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 参数,在所述UE关联的至少两个所述业务特性参数分别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中,具有较小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内,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32.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配置为将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UE的所述连接等待时长。
  33.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配置为随机选择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其中,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不超出预设时长缩放系数范围。
  34.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响应于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为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的最大取值,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的范围不超出0至1。
  35. 根据权利要求24至3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
    第四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36. 根据权利要求24至3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连接子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连接子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 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内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同步模块,配置为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预定连接时刻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同步。
  38.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子模块,包括:
    连接单元,配置为所述响应于所述UE处于连接态,在所述预定连接时刻之后间隔所述连接等待时长,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或者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子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连接子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起重建。
  40.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六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指示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通信协议的约定,确定所述触发连接时间间隔。
  41.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UE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并且在 所述预定连接时刻后的触发连接时间间隔之外触发连接,在触发连接后连接所述目标基站。
  42. 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其中,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配置为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的指示信息,和/或指示预定连接时刻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参考连接等待时长,用于供UE结合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确定在预定连接时刻之后连接目标基站的连接等待时长。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配置为向UE发送指示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UE确定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特性参数与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包括:
    业务特性参数范围与所述连接等待时长缩放系数范围的对应关系。
  45.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配置为向UE发送的指示进行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进行重建的指示信息。
  46.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配置为发送指示触发连接时间间隔的指示信息。
  47. 一种通信设备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有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或19至23任一项所述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48. 一种通信设备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有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或19至23任一项所述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PCT/CN2020/122260 2020-10-20 2020-10-2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8245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2260 WO2022082451A1 (zh) 2020-10-20 2020-10-2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23524207A JP2023547080A (ja) 2020-10-20 2020-10-20 接続確立方法、装置、通信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202080002885.2A CN114651486A (zh) 2020-10-20 2020-10-2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8/249,437 US20230388876A1 (en) 2020-10-20 2020-10-20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0958034.9A EP4236486A1 (en) 2020-10-20 2020-10-20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0237016935A KR20230091136A (ko) 2020-10-20 2020-10-20 연결 구축 방법, 장치, 통신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CN202311340346.1A CN117676918A (zh) 2020-10-20 2020-10-2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2260 WO2022082451A1 (zh) 2020-10-20 2020-10-2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2451A1 true WO2022082451A1 (zh) 2022-04-28

Family

ID=8129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22260 WO2022082451A1 (zh) 2020-10-20 2020-10-2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8876A1 (zh)
EP (1) EP4236486A1 (zh)
JP (1) JP2023547080A (zh)
KR (1) KR20230091136A (zh)
CN (2) CN114651486A (zh)
WO (1) WO202208245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353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及源网络侧设备
WO2024031072A1 (en) * 2022-08-05 2024-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nd availability signalling for feeder link switch over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6471A1 (en) * 2012-01-10 2013-07-18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sumption management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N103929823A (zh) * 2014-05-07 2014-07-16 重庆大学 基于业务分类的电力无线专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
US20160309518A1 (en) * 2015-04-14 2016-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for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6793132A (zh) * 2016-11-21 2017-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网络通信系统
CN109565356A (zh) * 2016-08-11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中的稳健通信的自适应资源管理
CN111149414A (zh) * 2017-09-28 2020-05-1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参与优先的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6471A1 (en) * 2012-01-10 2013-07-18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sumption management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N103929823A (zh) * 2014-05-07 2014-07-16 重庆大学 基于业务分类的电力无线专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
US20160309518A1 (en) * 2015-04-14 2016-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for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565356A (zh) * 2016-08-11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中的稳健通信的自适应资源管理
CN106793132A (zh) * 2016-11-21 2017-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网络通信系统
CN111149414A (zh) * 2017-09-28 2020-05-1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参与优先的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353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及源网络侧设备
WO2024031072A1 (en) * 2022-08-05 2024-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nd availability signalling for feeder link switch over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1486A (zh) 2022-06-21
JP2023547080A (ja) 2023-11-09
CN117676918A (zh) 2024-03-08
US20230388876A1 (en) 2023-11-30
EP4236486A1 (en) 2023-08-30
KR20230091136A (ko)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56788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ue及存储介质
WO2022016431A1 (zh) 切换小区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36649A1 (zh) 扩展非连续接收参数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77460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30974A1 (zh) 寻呼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31216A1 (zh) 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0077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adio link failur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22052024A1 (zh)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55835A1 (zh) 切换配置确定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装置
WO2021012130A1 (zh) 监听处理、策略下发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
WO2022082451A1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59277A1 (zh)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75099A (zh) 定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14271A1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06759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21271A1 (zh)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036597A1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98389A1 (zh) 侧行链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227081A1 (zh) 转移业务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32482A1 (zh) 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77266A1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81740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WO2022178728A1 (zh) Drx周期的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84121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04872A1 (zh) 确定寻呼分组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580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2494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35242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REG Reference to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BR

Ref legal event code: B01A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230073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370169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9580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522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230073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2

Effective date: 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