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22333A1 - 一种无线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22022333A1 WO2022022333A1 PCT/CN2021/107389 CN2021107389W WO2022022333A1 WO 2022022333 A1 WO2022022333 A1 WO 2022022333A1 CN 2021107389 W CN2021107389 W CN 2021107389W WO 2022022333 A1 WO2022022333 A1 WO 2022022333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wireless terminal
- circuit board
- antenna
- 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12 dry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47 laser engr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1 phase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9 wet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84 skin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74 skin absorpti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means for shaping the antenna pattern, e.g. in order to protect user against rf expos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Definitions
- FIG. 10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loss reduction structure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12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wireless terminal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s a wearable device
- the length dimensions of the first branch 42 and the second branch 43 are equivalent, that is, the length dimension X1 of the first branch 42 shown in FIG. 9 It is equal to or nearly equal to the length dimension X2 of the second branch 43 .
- the magnitude of the current on the first branch 42 is equal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current on the second branch 43.
- the induced current formed at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branch of the body skin is equal to the corresponding current on the body surface.
- a metal film layer is covered on the second wall surface; and the first branch and the second branch are formed on the metal film layer.
- the first branch can be formed on the metal film by etching or laser engraving.
- the first branch and the second branch can be formed by exposure and develo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终端,涉及天线技术领域。无线终端包括外壳、天线、线路板和降损结构,外壳具有第一侧板;天线和线路板均设置在外壳内,线路板靠近第一侧板且与第一侧板相对布设,线路板为天线的接地端;降损结构由金属材料制得,降损结构包括:连接枝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连接枝节与线路板电连接;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位于连接枝节的两侧,且均与连接枝节连接,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靠近第一侧板,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均沿与第一侧板平行的方向布设。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7月29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0747370.7、发明名称为“一种无线终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终端。
如图1所示,无线终端的外壳01内设置有线路板03、一个甚至多个天线02,线路板03上一般集成芯片、传感器、收发模块(图中未示出)等其他功能模块,天线02通过馈电结构与线路板03上的收发模块连接。
通常,线路板03是由大面积的金属材料制得,所以,通常认为线路板03是天线的接地端(Ground,GND)。当天线02在收发信号时,线路板03会有高频电流通过。
该无线终端在使用时,参照图1,外壳01的与线路板03相对的侧面会靠近或者紧贴体肤04,当线路板03上有高频电流通过时(图1的线条L1示为线路板03上的高频电流),就会使体肤04的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图1的线条L2示为体肤04上的感应电流),由于体肤的电导率很低,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部分就会被体肤吸收,这样导致的技术问题是:一是会导致天线的辐射效率(Total Radiation Power,TRP)下降;二是会导致人体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也较大,对人体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用户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终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体肤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吸收,以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同时降低SAR的无线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终端,包括外壳、天线、线路板和降损结构,外壳具有第一侧板;天线和线路板均设置在外壳内,线路板靠近第一侧板且与第一侧板相对布设,线路板为天线的接地端;降损结构由金属材料制得,降损结构包括:连接枝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连接枝节与线路板电连接;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位于连接枝节的两侧,且均与连接枝节连接,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靠近第一侧板,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均沿与第一侧板平行的方向布设。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终端中包括降损结构,该降损结构由金属材料制得。当天线收发信号时,作为天线的接地端的线路板上具有高频电流,高频电流流经连接枝节,会流向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由于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位于连接枝节的两侧,则第一枝节上的电流方向与第二枝节上的电流方向相反。当外壳的第一侧板与人体靠近或紧贴人体时,因为第一枝节上的电流方向与第二枝节上的电流方向相反,人体的体表的感 应电流也会对应的呈相反方向,则在体表的靠近连接枝节的区域的电流基本会相互抵消。所以,本申请的无线终端的第一侧板与体表靠近或紧贴时,相比现有技术,体表的感应电流会明显减少,进而减少体表对天线的电磁波的吸收,以达到降损的作用,最终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人体比吸收率,进而降低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以提高该无线终端的用户体验度。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关于连接枝节相对称布设。当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相对称布设时,第一枝节的长度尺寸和第二枝节的长度尺寸相当,这样的话,第一枝节上的电流大小和第二枝节上的电流大小相当,相对应的,体表的相对应的第一枝节处所形成的感应电流大小,和体表的相对应的第二枝节处所形成的感应电流大小相当,进而,在体表的靠近连接枝节的区域的电流会相互抵消,并接近完全抵消,以进一步减少体表对天线的电磁波的吸收,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枝节的长度和第二枝节的长度之和等于天线的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的二分之一。将第一枝节的长度和第二枝节的长度之和等于天线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的二分之一时,一是可以使体表的靠近连接枝节的区域的电流会相互抵消,并接近完全抵消,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二是可提高该天线的辐射效果。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位于第一侧板的背离线路板的壁面上。当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位于第一侧板的背离线路板的壁面上时,即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处于外壳的外壁面上,当外壳的第一侧板与人体靠近或紧贴时,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与体表的距离很近,这样会进一步减少体表对天线的电磁波的吸收,以提高该降损结构的降损效果,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上设置有金属通孔,金属通孔贯通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金属通孔形成连接枝节。通过采用金属通孔形成连接枝节,可简化整个降损结构。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的朝向线路板的壁面上开设有凹槽,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位于凹槽内。也就是说,将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外壳的内表面,这样可以提高无线终端的外形美观度。另外,通过在第一侧板的朝向线路板的壁面上开设凹槽,以将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凹槽内,相比直接将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第一侧板的内壁面上,可减小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与体表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减少体表对天线的电磁波的吸收,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同时,还可保障无线终端的外形美观度。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均具有多个,多个第一枝节和多个第二枝节一一对应,任一个第一枝节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枝节位于连接枝节的两侧。该无线终端在使用时,第一侧板与体表接触的面积可能比较大,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枝节和多个第二枝节,可避免部分体表基本没有感应电流,但是部分体表又有感应电流的现象,所以,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枝节和多个第二枝节,会进一步提高该无线终端的天线的辐射效率。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枝节和多个第二枝节连接于一起,以形成以连接枝节为中心的回转体结构。将多个第一枝节和多个第二枝节连接与一起,从制作工艺 上讲,相比多个第一枝节相分离和多个第二枝节相分离,会降低制造工艺难度;从降损效果上讲,会进一步增加与体肤接触的面积,进而会进一步提高该无线终端的天线的辐射效率。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枝节与所述线路板耦合连接。该电连接结构简单,实施也方便。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枝节与所述线路板通过电容连接。该电连接结构简单,实施也方便。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终端为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包括表盘和表带,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表盘的底盖板上。由于穿戴设备经常佩戴在手腕上,人体对天线的辐射效率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本申请通过设置降损结构,会大大减小体表上的感应电流,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降低人体比吸收率,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盖板由金属材料制得,底盖板呈回转体结构,底盖板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连接枝节与底盖板的连接位置处于底盖板的中心。直接利用表盘的且为金属材料制得的底盖板作为降损结构,相比单独设置降损结构,在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的基础上,还简化了整个穿戴设备的结构。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增强现实设备或者虚拟现实设备。
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与体肤靠近时,体现线路板上的高频电流的流向和体表的感应电流的流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与体肤靠近时,体表的感应电流形成的原理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的仿真效果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的仿真效果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的天线辐射效率和系统效率的曲线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为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为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外壳;02-天线;03-线路板;04-体肤;1-外壳;101-第一侧板;A1-第一壁面;A2-第二壁面;2-天线;3-线路板;4-降损结构;41-连接枝节;42-第一枝节;43-第二枝节;5-馈电结构;6-体肤;7-金属通孔;8-穿戴设备;81-表盘;82-表带;9-手 机;10-凹槽;11-模拟块。
无线终端中,随着功能的多样化,内部设置的天线的数量越来越多。具体使用时,会存在无线终端靠近人体或者紧贴人体的使用场景,而无线终端内的天线靠近人体时,人体会吸收一部分天线辐射的电磁波,进而导致天线的辐射效率降低,影响体验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无线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终端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定。
为了降低人体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吸收,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可降低人体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吸收,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同时,减小人体比吸收率,以降低对人体的影响。
参照图2,该无线终端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天线2、线路板3、收发模块和馈电结构5。
通常,收发模块设置在线路板3上,天线2通过馈电结构5与收发模块电连接。除此之外,线路板3上还设置有无线终端的其他功能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天线2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包括如图2所示的设置位置但不限于该设置位置。
由于线路板3的大部分由金属材料制得,为了简化无线终端内的结构,采用线路板3作为天线2的接地端。这样的话,当天线2收发信号时,线路板3上会有高频电流通过。
参照图2,外壳1具有第一侧板101,线路板3靠近第一侧板101且与第一侧板101相对布设。
线路板3与第一侧板101相对,可以是线路板3与第一侧板101相平行,可以是线路板3与第一侧板101接近平行。
参照图2,该无线终端还包括降损结构4,且降损结构4由金属材料制得,降损结构4包括连接枝节41、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
如图2所示,连接枝节41与线路板3连接,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连接枝节41的两侧,且均与连接枝节41连接,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靠近第一侧板101,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均沿与第一侧板101平行的方向布设。
由于连接枝节41与线路板3连接,当线路板3上具有高频电流通过时,线路板3上的高频电流会通过连接枝节41流入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
该无线终端在使用时,参照图3,第一侧板101会与体肤6靠近或者紧贴。比如,该无线终端为穿戴设备(手表、手环)时,第一侧板101为表盘的底盖板,底盖板与体肤贴近。再比如,该无线终端为手机时,第一侧板101为手机的后盖板,当手机放置在衣服兜里面时,后盖板会与体肤贴近。
如3所示了该降损结构的降损原理。线路板3上的带有箭头的虚线代表线路板3上的高频电流,第一枝节42上的带有箭头的虚线代表第一枝节42上的电流,第二枝节43上的带有箭头的虚线代表第二枝节43上的电流,体肤6上的带有箭头的虚线代表体肤6上的感应电流。
因为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连接枝节41的两侧,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枝节42上的电流方向和第二枝节43上的电流方向相反,这样的话,在体肤6的表面的感应电流朝连接枝节41相对应的区域流动,进而在体肤6的与连接枝节41相对应的区域,感应电流会相互抵消,进而降低体肤6上的感应电流。
由于体肤6上的感应电流在靠近连接枝节41的区域会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这样,体肤的感应电流会非常微弱,若未设置降损结构时,体肤6的对应连接枝节的位置为电流强区,但是增加降损结构后,在这个区域的电流变的很微弱,进而明显的减小人体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降损的效果,同时,还可降低SAR,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图4所示了体肤6上的感应电流朝靠近连接枝节41位置处流动的原理。当连接枝节41上的电流流向第一枝节42时,连接枝节41的位置处聚拢正电荷,第一枝节42的远离连接枝节41的一端(即第一枝节的末端)聚拢负电荷,所以,在体肤6的相对应第一枝节42的末端的位置处聚拢正电荷,而体肤6的相对应连接枝节41的位置处聚拢负电荷。
同理,当连接枝节41上的电流流向第二枝节43时,连接枝节41的位置处聚拢正电荷,第二枝节43的远离连接枝节41的一端(即第二枝节的末端)聚拢负电荷,所以,在体肤6的相对应第二枝节43的末端的位置处聚拢正电荷,而体肤6的相对应连接枝节41的位置处聚拢负电荷.这样的话,在体肤就会具有呈电流相反的感应电流,进而在靠近连接枝节的位置处,呈电流相反的感应电流会相互抵消,降低体肤上的感应电流。
下面通过仿真实验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损结构的降损效果进行分析。
采用一块长度尺寸为80mm、宽度尺寸为80mm,高度尺寸为50mm的模拟块,该模拟块的参数与人体组织的参数相同,即采用该模拟块用于模拟体肤。
图5a为无线终端内未设置降损结构时,模拟块11上的感应电流的仿真图。
图5b为无线终端内设置降损结构时,模拟块11上的感应电流的仿真图。
由图5a可以明显的看出,模拟块11的靠近无线终端的表面存在很强的感应电流。但是,从图5b可以明显的看出,模拟块11的靠近无线终端的表面的感应电流很微弱,所以,当无线终端具有降损结构时,会明显的降低人体对天线的电磁波的吸收,进而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图6所示的是无线终端未设置降损结构和设置降损结构,天线辐射效率和系统效率的对比曲线图。
图6的曲线1A为设置降损结构,天线辐射效率的曲线;图6的曲线2A为设置降损结构,系统效率的曲线;图6的曲线1B为未设置降损结构,天线辐射效率的曲线;图6的曲线2B为未设置降损结构,系统效率的曲线。
由四条曲线可以明显的看出,当设置降损结构后,天线辐射效率和系统效率均提升了3dB以上。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有降损结构的无线终端会有效的提升天线辐射效率系统效率。
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的设置位置具有多种情况,下面通过三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10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面A1和第二壁面A2,第一壁面A1朝向线路板3,第二壁面A2背离线路板3,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第二壁面A2上。
也就是说,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外壳1的外壁面上。这样设计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为:当第一侧板靠近体肤时,由于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第一侧板的外壁面上,这样,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比较靠近体肤,减小人体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吸收会更加明显。另外,由于该降损结构也是由金属材料制得,且可作为天线辐射体,将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外壳的外壁面,会更加天线的净空高度,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第一侧板10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面A1和第二壁面A2,第一壁面A1朝向线路板3,第二壁面A2背离线路板3,第一壁面A1上开设有凹槽10,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凹槽10内。
也就是说,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外壳1的内壁面,这样会提高无线终端的外形美观度。另外,在第一壁面A1上开设凹槽,将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设置在凹槽内,相比直接将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第一壁面上,会减小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到体肤的距离,减小人体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吸收会更加明显。另外,由于该降损结构也是由金属材料制得,且可作为天线辐射体,将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设置在凹槽内,会更加天线的净空高度,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实施例三
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第一壁面A1上。
当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位于第二壁面A2上时,连接枝节41具有多种可实现的方式。
示例的,参照图7,在第一侧板101上设置有金属通孔7,金属通孔7贯通于第一壁面A1和第二壁面A2,金属通孔7形成连接枝节。
再示例的,在第一侧板101上设置有通孔,通孔贯通于第一壁面A1和第二壁面A2,连接枝节位于通孔内,该连接枝节为金属片。
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金属通孔形成连接枝节,结构简单,实施也方便,所以,本申请优选采用金属通孔形成连接枝节。
为了进一步减小人体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吸收,参照图9,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关于连接枝节41相对称布设。
当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关于连接枝节41相对称布设时,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的长度尺寸相当,即图9所示的第一枝节42的长度尺寸X1与第二枝节43的长度尺寸X2相等或接近相等。这样的话,第一枝节42上的电流大小和第二枝节43上的电流大小相等,相对应的,体肤的相对应的第一枝节处所形成的感应电流,和体表的相对应的第二枝节处所形成的感应电流相等,进而,在体肤的靠近连接枝节的区域的电流会相互抵消,并接近完全抵消,所以会进一步减少体表对天线的电磁波的吸收,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为了进一步减小人体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吸收,第一枝节42的长度和第二枝节43的长度之和等于天线的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的二分之一。参照图9,第一枝节42的长度尺寸X1和第二枝节43的长度尺寸X2之和等于天线的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的二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是指:电磁波在介质(比如人体)中的传播波长。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枝节42的长度和第二枝节43的长度之和接近天线的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的二分之一,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第一枝节42的长度和第二枝节43的长度之和等于天线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的二分之一时,不仅在体肤的靠近连接枝节的区域的电流接近完全抵消,还可提高该天线的辐射效果。因为该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也作为天线的辐射体,当天线的辐射体的长度等于或接近天线的频段的四分之一时,可提高天线的辐射效果。
连接枝节41、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是由金属材料制得,可选的金属材料具有多种,例如,铜、铝、锌等等。本申请对连接枝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的材料不做限定。
另外,当在第二壁面上设置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时,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可以采用下述的制作方法进行制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壁面上覆盖金属膜层;再在金属膜层上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例如,可通过刻蚀或者镭雕的方式在金属膜层上制作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再例如,可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壁面上转印、丝印、喷涂或者曝光显影,以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
另外,当在第一壁面的凹槽内设置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时,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可采用下述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壁面上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形成凹槽;再在凹槽内覆盖金属膜层;再在金属膜层上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例如,可通过刻蚀或者镭雕的方式在金属膜层上制作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再例如,可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壁面上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形成凹槽;在凹槽内转印、丝印、喷涂或者曝光显影,以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
连接枝节与线路板具有多种电连接方式,下面列举了三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
连接枝节41与线路板3通过电容电连接。因为线路板3流通的是高频电流,电容为通高频,阻低频元件,所以,通过电容将连接枝节41与线路板3电连接,结构简单,且整个降损结构的阻抗小。
实施例二
连接枝节41与线路板3耦合电连接。耦合电连接为不接触电连接,结构简单,实施也方便。
实施例三
连接枝节41与线路板3通过焊接结构连接。
当然,连接枝节41也可以采用其他电连接结构与线路板连接,本申请对具体的连接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0,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均具有多个,多个第一枝节42和多个第二枝节43一一对应,任一个第一枝节42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枝节43位于连接枝节41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枝节42和多个第二枝节43一一对应是指:第一枝节42的数量和第二枝节43的数量相等,且在布设位置上,任一个第一枝节42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枝节43位于连接枝节41的两侧。
该降损结构具有多组枝节,每一组枝节包括第一枝节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枝节。设置多组枝节的好处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一侧板会与体肤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枝节和多个第二枝节,可避免体肤的表面部分具有较大的感应电流,部分感应电流较小的现象,所以,通过设置多组枝节,会进一步的减少体肤表面的感应电流,以进一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多组枝节的布设方式具有两种,下面对两种布设方式分别进行解释。
第一种:参照图10,每相邻两个枝节之间具有间距。也就是说,每相邻两个枝节相分离。
第二种,参照图11,每相邻两个枝节之间连接呈一体。这样的话,所有的枝节连接呈一体,以形成以连接枝节41为中心的回转体结构。
在第二种布设方式中,当无线终端为穿戴设备时,例如,无线终端为手表、手环时,参照图12,该手表8或者手环包括表盘81和表带82。
参照图13,第一侧板为表盘的底盖板,第一侧板呈回转体结构,第一侧板由金属材料制得,连接枝节与第一侧板的连接位置处于第一侧板的中心,第一侧板形成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也就是说,直接利用表盘的底盖板作为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这样相比再单独设置降损结构,可简化整个手表的结构。
图13中的带有箭头的虚线代表,当表盘的底盖板作为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时,且天线在收发信号时,底盖板上的高频电流的流向。
图12所示的是在表盘81的底盖板上设置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即未利用底盖板作为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该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4所示的是,无线终端为手机9,第一枝节42和第二枝节43设置在手机9的后盖板上。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 一种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第一侧板;天线和线路板,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线路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且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布设,所述线路板为所述天线的接地端;降损结构,由金属材料制得,所述降损结构包括:连接枝节,与所述线路板连接;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位于所述连接枝节的两侧,且均与所述连接枝节连接,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均沿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的方向布设。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关于所述连接枝节相对称布设。
-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枝节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天线的频段的电磁波的传导波长的二分之一。
-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朝向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二壁面背离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位于所述第二壁面上。
-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金属通孔,所述金属通孔贯通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所述金属通孔形成所述连接枝节。
-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朝向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二壁面背离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一壁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位于所述凹槽内。
-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枝节和多个所述第二枝节一一对应,任一个所述第一枝节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枝节位于所述连接枝节的两侧。
-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枝节和多个所述第二枝节连接于一起,以形成以所述连接枝节为中心的回转体结构。
-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枝节与所述线路板耦合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终端为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表盘和表带,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设置在所述表盘的底盖板上。
-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板由金属材料制得,所述底盖板呈回转体结构,所述底盖板形成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所述连接枝节与所述底盖板的连接位置处于所述底盖板的中心。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8/007,100 US20230275984A1 (en) | 2020-07-29 | 2021-07-20 | Wireless Terminal |
EP21849499.5A EP4181317A4 (en) | 2020-07-29 | 2021-07-20 | WIRELESS TERMINAL |
CN202180062955.8A CN116114118A (zh) | 2020-07-29 | 2021-07-20 | 一种无线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47370.7A CN114095050B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一种无线终端 |
CN202010747370.7 | 2020-07-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22333A1 true WO2022022333A1 (zh) | 2022-02-03 |
Family
ID=8003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21/107389 WO2022022333A1 (zh) | 2020-07-29 | 2021-07-20 | 一种无线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75984A1 (zh) |
EP (1) | EP4181317A4 (zh) |
CN (2) | CN114095050B (zh) |
WO (1) | WO2022022333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25566A1 (en) * | 2009-07-31 | 2011-02-03 | Seong-Youp Suh | Near-horizon antenna structur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structure |
CN106159431A (zh) * | 2015-03-25 | 2016-11-23 |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耦合式栅栏天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12871B2 (ja) * | 2009-02-24 | 2014-02-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その放射パターン切替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CN101719584B (zh) * | 2009-12-24 | 2013-08-2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可重构手机内置天线及其实现方法 |
KR20130038515A (ko) * | 2011-10-10 | 2013-04-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기, 및 휴대단말기의 안테나 방사성능 및 전자파흡수율 개선방법 |
CN103367891A (zh) * | 2013-05-10 | 2013-10-23 |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重构低sar值无线终端天线及其无线终端 |
KR102352448B1 (ko) * | 2015-08-12 | 2022-01-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8666757B (zh) * | 2017-03-27 | 2021-07-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低剖面天线及终端 |
CN107565209B (zh) * | 2017-07-31 | 2020-10-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 |
CN110556618A (zh) * | 2018-05-31 | 2019-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装置及终端 |
-
2020
- 2020-07-29 CN CN202010747370.7A patent/CN114095050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20 CN CN202180062955.8A patent/CN11611411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7-20 WO PCT/CN2021/107389 patent/WO2022022333A1/zh unknown
- 2021-07-20 US US18/007,100 patent/US2023027598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7-20 EP EP21849499.5A patent/EP4181317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25566A1 (en) * | 2009-07-31 | 2011-02-03 | Seong-Youp Suh | Near-horizon antenna structur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structure |
CN106159431A (zh) * | 2015-03-25 | 2016-11-23 |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耦合式栅栏天线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 YUNHUI: "Research on Wearable Antennas Equipped with 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 CHINES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FULL-TEXT DATABASE (ELECTRONIC JOURNAL), 31 December 2015 (2015-12-31), XP055891349 *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181317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81317A4 (en) | 2023-12-06 |
US20230275984A1 (en) | 2023-08-31 |
EP4181317A1 (en) | 2023-05-17 |
CN114095050A (zh) | 2022-02-25 |
CN114095050B (zh) | 2022-12-27 |
CN116114118A (zh) | 2023-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52158A1 (zh) |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 |
CN106921030A (zh) | 用于金属外壳的天线组件和智能穿戴设备 | |
WO2021238347A1 (zh) | 天线和电子设备 | |
WO2021063255A1 (zh) | 可穿戴设备 | |
US7030819B2 (en) | Re-radiating antenna system | |
WO2024078533A1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2582779A (zh) | 一种天线及蓝牙无线耳机 | |
WO2022022333A1 (zh) | 一种无线终端 | |
CN206834328U (zh) | 用于金属外壳的天线组件和智能穿戴设备 | |
CN206040954U (zh) | 一种耳机天线以及无线耳机 | |
CN110581361B (zh) | 一种小型化多频多天线装置 | |
JP2002152353A (ja) | 携帯端末機 | |
CN112886232B (zh) | 电子设备 | |
WO2022227735A1 (zh) | 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 |
WO2021104076A1 (zh) | 天线和终端设备 | |
JP3272650B2 (ja) | 移動体通信機 | |
CN205069861U (zh) | 一种应用于体域网通信可集成于衣物的双频纽扣天线 | |
TWM541191U (zh) | 無線通訊電子裝置 | |
CN106058452A (zh) | 一种耳机天线 | |
CN105261831A (zh) | 一种应用于体域网通信可集成于衣物的双频纽扣天线 | |
WO2016029463A1 (zh) | 一种天线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3636283U (zh) | 一种穿戴设备 | |
WO2024198676A1 (zh) | 一种天线结构、电子设备 | |
KR20000026248A (ko) | 다이버시티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이동전화용 단말기 | |
WO2024055868A1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218494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ENP |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494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209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