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07647A1 -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007647A1
WO2022007647A1 PCT/CN2021/102273 CN2021102273W WO2022007647A1 WO 2022007647 A1 WO2022007647 A1 WO 2022007647A1 CN 2021102273 W CN2021102273 W CN 2021102273W WO 2022007647 A1 WO2022007647 A1 WO 202200764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measurement
relay
terminal
me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022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曹春燕
刘星
Original Assignee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8/004,6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247463A1/en
Priority to EP21838436.0A priority patent/EP4181614A4/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04227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66322A/ko
Priority to JP2023501565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4438A/ja
Publication of WO202200764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00764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8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S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75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to or through Device to Device [D2D] links, e.g. direct-mode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阈值。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减少Relay UE回复无效的响应消息的信令,从而减少网络不必要的信令开销,避免网络干扰和拥塞。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7月0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657310.6、申请名称为“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引入了邻近业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Se)直接通信。用户设备UE A和UE B(可以是多个UE)之间可以通过PC5接口进行直接通信。PC5接口即为UE之间的直接接口。其中,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系统和业务方面(Service and System Aspects,SA)工作组(Work Group,WG2)在研究ProSe直接通信的系统架构时,引入了UE-to-network中继(Relay)通信架构和UE-to-UE Relay通信架构,该UE-to-network Relay架构使得不能直接和基站进行直接通信的UE A可以通过其他UE B(中继用户Relay UE)来中继业务数据以实现直接通信。该UE-to-UE Relay通信架构使得不能直接通过PC5链路进行直接通信的UE A和UE B可以通过其他UE(Relay UE)来中继业务数据以实现直接通信。
对于UE-to-network Relay通信架构和UE-to-UE Relay通信架构来说,想要通过Relay UE进行通信的边缘用户(Remote UE),首先要执行Relay发现过程,即Remote UE发现周围的Relay UE。Relay发现有两种模式:model A和model B。model A模式的原理是:Relay UEs周期性广播Relay发现消息,周围需要Relay服务的Remote UE只需监听广播消息,就能发现自己附近有没有Relay UEs。model B模式的原理是:Remote UE向周围的Relay UEs发送请求消息(Solicitation message),Relay UEs收到后,向Remote UE回复响应消息(Response message)。基于model B模式的Relay发现过程中,Remote UE向附近的Relay UEs发送Solicitation message,如果所有的Relay UEs都回 复Response message,会导致不必要的干扰和拥塞。特别是Remote UE在不同基站间的切换场景下利用model B模式执行Relay发现时,如果所有的Relay UEs都回复Response message,会导致不必要的干扰和拥塞。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减少Relay UE回复的响应消息,进而减少干扰和拥塞。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阈值,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上报消息,所述测量上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 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测量阈值,其他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小于该测量阈值的第二终端设备无需回复响应消息,从而减少了回复响应消息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干扰和网络拥塞。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中继发现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切换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网络”与“系统”表达的是同一概念,通信系统即为通信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名词和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 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指基站(base station,BS),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在2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基地无线收发站(英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3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节点B(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在4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5G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继续演进的节点B(gNB),以及未来新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等。
对于ProSe直接通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通信架构:
UE-to-network Relay通信架构,该架构使得不能直接和基站进行直接通信的UE A可以通过其他UE B(Relay UE)来中继业务数据以实现直接通信。
UE-to-UE Relay通信架构,该架构使得不能直接通过PC5链路进行直接通信的UE A和UE B可以通过其他UE(Relay UE)来中继业务数据以实现直接通信。如图1所示,模式1指的是UE1和UE2直接通信;模式2指的是UE4通过中继UE3与eNB1通信;模式3指的是UE5和UE7通过中继UE6通信。
通过中继用户(Relay UE)进行通信的边缘用户(Remote UE),首先要执行Relay发现过程,此过程的目的是Remote UE发现周围的Relay UE。Relay发现有两种模式:model A和model B。model A模式的原理是:Relay UEs周期性广播Relay发现消息,周围需要Relay服务的Remote UE只需监听广播消息,就能发现自己附近有没有Relay UEs。model B模式的原理是:Remote UE向周围的Relay UEs发送请求消息(Solicitation message),例如通过广播消息发送请求消息,Relay UEs收到后,向Remote 回复响应消息(Response message)。
目前协议中Solicitation message包含:1、Discoverer Info:提供有关发现者用户的信息,具体可指Remote UE的信息;2、Relay Service Code:Remote UE感兴趣的关于连接的信息,在Remote UE中相关连接服务中配置。3、ProSe Relay UE ID:此项是可选的,指的是用于直接通信并与Relay Service Code相关联的UE-to-network的链路层标识。对于每个Relay Service Code,UE-to-network Relay应该有一个不同的ProSe Relay UE ID。
Response message中包含:1、ProSe Relay UE ID:指的是和Relay Service Code关联的直接通信链路层ID。Relay UE针对每一个Relay Service Code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Prose Relay UE ID;2、Discoveree Info:提供有关发现的信息,具体可指Relay UE的信息。
基于model B模式的Relay发现过程中,Remote UE向附近的Relay UEs发送Solicitation message,如果所有的Relay UEs都回复Response message,会导致不必要的干扰和拥塞。如图2所示,UE1向UE2、UE3、UE4、UE5发送请求消息,UE2、UE3等可作为Relay UE的UE向UE1发送响应消息。UE4、UE5可能不是Relay UE对该请求消息不做响应。
相关技术中,基站直接给Relay UE配置一个用作判断回复Response message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阈值,Relay UE将与Remote UE之间实际测得的PC5链路信号强度即RSRP值和这个基站配置的RSRP阈值作比较,如果实际测得的RSRP值大于基站配置的RSRP阈值,则回复Response message,否则不回复。该方案中remote UE和Relay UE处于同一个基站下。如图3所示,但是对于Remote UE在不同基站间的切换场景来说,Remote UE和Relay UE不在同一基站下,Relay UE属于Remote UE待切换的基站下,Relay UE用作判断回复Response message的RSRP阈值是Relay UE所属的基站配置的,而Remote UE用于切换测量的RSRP阈值,是Remote UE所属的基站配置的,两者可能不同,因此后续决策比较困难,而且Remote UE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Relay UE。
如图3所示,在该场景下利用model B模式执行Relay发现时,当Remote UE移动到当前服务基站的覆盖边缘,服务基站或服务基站下的Relay UE不能够为Remote UE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时,服务基站可以通过专有信令(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为不同的Remote UE配不同的RSRP阈值,用于切换测量。Remote UE收到基站的测量配置信令后, 执行Relay发现,去发现能够提供服务的其他基站的Relay UEs,并测量和发现的Relay UEs之间PC5链路的RSRP值,将高于阈值的候选Relay UEs上报服务基站(如通过RRC测量报告上报)。基站根据Remote UE上报的候选Relay UEs,选择一个最优的Relay UE。最后源基站执行和所选Relay UE的所属的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过程。在切换测量上报过程中,Remote UE只会上报满足与候选Relay UEs之间的实际RSRP大于基站配置的RSRP阈值的UE。因此,在Relay发现的过程中,如果所有的Relay UE(满足和不满足RSRP大于阈值)都回复Remote UE,不满足条件的这部份Relay UE实际上是回复了无效的响应信息,因为Remote UE不会上报这些Relay UE,反而造成了网络的干扰和拥塞。
因此,在基站间Relay切换时,Remote UE执行Relay discovery过程中,Remote UE向附近基站的Relay UEs发送Solicitation message,如果所有的Relay UEs都回复Response message,会导致不必要的干扰和拥塞。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响应消息。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接口可以为PC5接口;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接口可以为X2接口。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其他不同的网络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中继网络架构、双链接架构(如5G与LTE双链接架构),车辆到任何物体的通信(Vehicle-to-Everything)架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式技术构思如下:
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中继发现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携带测量阈值,该测量阈值为该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切换的测量阈值,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测量阈值,确定在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测量阈值,发送响应消息,否则无需发送响应消息,减少了不必要的响应消息,进而可以减少干扰和网络拥塞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向附近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 息,请求消息中携带测量阈值。第一终端设备作为Remote UE,第二终端设备可能是候选的Relay UE。
在一实施例中,请求消息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
测量阈值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阈值。
若测量阈值为RSRP阈值,则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为RSRP;
若测量阈值为RSRQ阈值,则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为RSRQ。
在一实施例中,测量阈值可以是该第一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一网络设备(即源基站)给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该测量阈值是该第一终端设备作为切换测量的阈值。
请求消息可以是但不仅限于Solicitation message,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消息名称,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步骤10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测量阈值。
具体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请求消息,并根据该请求消息,测量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无线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例如RSRP值或RSRQ值,若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测量阈值,则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该响应消息包括: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该第二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响应消息,第二终端设备的负载小于最大负载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负载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服务的边缘终端设备的数量,所述最大负载阈值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承载的边缘终端设备的最大数量,即第二终端设备自身的资源能够容许它最多为几个边缘终端设备服务。
具体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测量阈值,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之前,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负载是否较小,是否能够为该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即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负载小于最大负载阈值。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服务的边缘终端设备的数量为3个,第二终端设备支持承载的边缘终端设备的最大数量为6个,即第二终端设备最多可以为6个边缘终端设备提 供服务,则该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为3个第一终端设备服务,说明当前负载较小,则回复响应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不同的Relay UE的负载能力可以不相同,即不同的Relay UE的最大负载阈值可以不同。
响应消息可以是但不限于Response message,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消息名称,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进一步的,接收到响应消息之后,可以选择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中继,建立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作为中继的第二终端设备实现与其他终端设备或该第二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
上述方案中,可减少Relay UE回复无效的响应消息的信令,即减少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小于该测量阈值的第二终端设备回复的响应消息,该些第二终端设备不会作为中继,从而减少网络不必要的信令开销,避免网络干扰和拥塞。
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测量阈值,其他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小于该测量阈值的第二终端设备无需回复响应消息,从而减少了回复响应消息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干扰和网络拥塞。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101之前,还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包括所述测量阈值。
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向连接态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消息,该测量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中继发现的测量阈值。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下属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其中,测量阈值对于不同的第一终端设备来说可以不同。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测量配置消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执行中继发现的第一触发条件、上报候选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触发条件。
测量配置消息中包括但不限于给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用于中继发现的测量阈值、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中继发现的第一触发条件、第一终端设备上报候选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触发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质量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第二质量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后,可以是周期性的上报候选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或基于事件触发上报候选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例如,在满足第二触发条件后,上报候选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如在确定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第二质量阈值时上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所属的网络设备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后,发送所述请求消息。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的执行中继发现的事件,例如服务小区的信号低于配置的第一质量阈值,触发执行中继发现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其他事件触发执行中继发现,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第一终端设备收到测量配置消息,在中继发现过程中请求消息,例如在确定满足执行中继发现的第一触发条件后,发送请求消息。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测量配置消息给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用于中继发现的测量阈值,以及执行中继发现的触发条件、上报候选中继的触发条件等,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测量配置消息中配置的信息进行中继发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确定目标Relay UE并建立与该目标Relay UE的通信连接,步骤102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上报消息;所述测量上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将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的信息通过测量上报消息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该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所有候选中继的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三终端设备所在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第三终端设备,是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响应消息的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候选中继的第三终端设备的信息,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三终端设备作为目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切换请求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满足第二触发条件后,发送测量上报消息。
进一步的,测量上报消息还包括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第一网络设备选择目标中继终端设备的依据可以是选择测量结果较好的第三终端设备,例如将候选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RSRP值降序排序,选择排序第一的第三终端设备,或前N个第三终端设备,N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上报消息之前,还可以执行如下操作:
第一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进行测量,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对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进行测量,得到对应的测量结果。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发生响应消息的全部第二终端设备作为候选的第三终端设备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选择一部分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各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测量阈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
具体的,可以将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测量阈值的第二终端设备,作为候选的第三终端设备。
例如可以对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进行排序,选择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测量阈值的第二终端设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选择目标中继终端设备,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无需执行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的过程,直接进行切换请求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上报了一个候选的第三终端设备,则第一网络设备也无需再进行决策,直接进行切换请求过程。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将候选中继的第三终端设备的信息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选择目标中继终端设备,无需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决策,减少了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 执行主体为第二终端设备,即Relay UE。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步骤202、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得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步骤203、若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测量阈值,则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本实施例的方法,与第一终端侧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第一网络设备,即第一终端设备(Remote UE所属的网络设备)。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上报消息,测量上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各个第三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
步骤302、第一网络设备从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上报消息还包括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测量结果最大的第三终端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的方法,与第一终端侧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 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目标中继终端设备所属的网络设备,即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但不限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目标中继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切换请求消息后,获得目标中继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然后向该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发送切换确认请求消息,该切换确认请求消息中包含但不限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如果同意为第一终端设备服务,即同意作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中继,则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确认ACK消息。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确认ACK消息,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确认消息。该切换确认消息中可以包含但不限于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配置信息。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切换确认消息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切换配置消息,例如RRC重配置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切换配置消息,与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即切换到第二网络设备的Relay UE,切换完成。本实施例中,目标中继终端设备为发送响应消息的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测量阈值,其他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小于该测量阈值的第二终端设备无需回复响应消息,从而减少了回复响应消息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干扰和网络拥塞,第一终端设备最终与作为中继的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建立连接,该目标中继终端设备为回复响应消息的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实现了与第二网络设备,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的通信。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801,用于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接收模块802,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 所述测量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802,还用于:
在发送模块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包括所述测量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配置消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执行中继发现的第一触发条件、上报候选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触发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质量阈值;
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第二质量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801,具体用于:
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后,发送所述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801,还用于:
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上报消息;所述测量上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上报消息还包括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
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进行测量,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根据各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测量阈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本实施例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处理模块902,用于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终端设 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发送模块903,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阈值,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本实施例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上报消息,所述测量上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
处理模块111,用于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上报消息还包括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处理模块111,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11,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测量结果最大的第三终端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包括所述测量阈值。
本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该第一终设备包括:
处理器1101,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1101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102。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接口1103,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上述部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
其中,处理器1101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前述第一终端设备侧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1201,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1201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202。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接口1203,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上述部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
其中,处理器1201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前述第二终端设备侧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1301,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1301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302。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接口1303,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上述部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
其中,处理器1301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前述第一网络设备侧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与第一网络设备类似。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通信方法可以是由芯片或芯片模组来执行。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包含的各模块,其可以是软件模块,也可以是硬件模块,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部分是硬件模块。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 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7)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阈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包括所述测量阈值。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消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执行中继发现的第一触发条件、上报候选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触发条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质量阈值;
    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第二质量阈值。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后,发送所述请求消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上报消息;所述测量上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消息还包括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上报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进行测量,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各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测量阈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
  8.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9.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测量阈值;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
    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测量阈值,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1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上报消息,所述测量上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作为候选中继的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消息还包括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各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结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中继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测量结果最大的第三终端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 终端设备。
  14. 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5. 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6. 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9-10、11-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PCT/CN2021/102273 2020-07-09 2021-06-25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0764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004,675 US20230247463A1 (en) 2020-07-09 2021-06-25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1838436.0A EP4181614A4 (en) 2020-07-09 2021-06-25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0237004227A KR20230066322A (ko) 2020-07-09 2021-06-25 통신 방법, 기기 및 저장매체
JP2023501565A JP2023534438A (ja) 2020-07-09 2021-06-25 通信方法、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7310.6A CN113923795A (zh) 2020-07-09 2020-07-09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2010657310.6 2020-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7647A1 true WO2022007647A1 (zh) 2022-01-13

Family

ID=7923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02273 WO2022007647A1 (zh) 2020-07-09 2021-06-25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7463A1 (zh)
EP (1) EP4181614A4 (zh)
JP (1) JP2023534438A (zh)
KR (1) KR20230066322A (zh)
CN (1) CN113923795A (zh)
WO (1) WO20220076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296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2252A (zh) * 2022-03-08 2023-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5398964A (zh) * 2022-05-31 2022-1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发测量上报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4992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中继终端设备的方法、相应的远程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
WO2018059983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347737A (zh) * 2017-01-25 2018-07-3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8541383A (zh) * 2015-02-16 2018-09-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触发用户设备(ue)到网络中继指示的传输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11B (zh) * 2015-04-08 2020-01-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CN109479189B (zh) * 2016-07-21 2022-04-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中通过侧链路发现用户设备(ue)的系统和方法
US10063943B2 (en) * 2016-10-27 2018-08-28 Itron, Inc. Events and scheduling fo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9391925A (zh) * 2017-08-10 2019-02-2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567635B (zh) * 2018-12-28 2022-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1383A (zh) * 2015-02-16 2018-09-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触发用户设备(ue)到网络中继指示的传输的方法
CN106454992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中继终端设备的方法、相应的远程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
WO2018059983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347737A (zh) * 2017-01-25 2018-07-3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181614A4
ZTE: "Discussions on Relay UE selection and discovery", 3GPP DRAFT; R1-152966 RELAY UE SELECTION AND DISCOVERY, vol. RAN WG1, 16 May 2015 (2015-05-16), Fukuoka, Japan, pages 1 - 5, XP05097216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296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795A (zh) 2022-01-11
EP4181614A1 (en) 2023-05-17
KR20230066322A (ko) 2023-05-15
US20230247463A1 (en) 2023-08-03
EP4181614A4 (en) 2024-01-03
JP2023534438A (ja) 2023-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07647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090173A1 (en) Service message send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616817B2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cell access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reconfigur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to communicate with a secondary cell
US10111135B2 (en) Offloading traffic of a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ession from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11399361B2 (en) V2X sidelink communication
JP2019531013A (ja) 動的カバレッジモード切り替え及び通信帯域幅調整
WO2022012426A1 (zh) Uu路径到直接通信路径的切换及候选中继UE指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WO2014110777A1 (en)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cellular non-cellular interworking
EP3017639B1 (en)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cellular and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9391998B (zh) 一种邻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1213217A1 (zh) 一种放松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249001A1 (zh)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US1071599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23019961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98601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ggregated connec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887309A (zh) 发送成功切换报告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10392607A1 (en) First wireless device,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determining a status of a cell
WO2017210907A1 (zh) 多链接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2120888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KR20230008758A (ko) 멀티캐스트 하향 서비스의 알림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US20220386161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2208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160013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WO2021248391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258058A (zh) 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8384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35015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384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209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