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159246A1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159246A1
WO2021159246A1 PCT/CN2020/074656 CN2020074656W WO2021159246A1 WO 2021159246 A1 WO2021159246 A1 WO 2021159246A1 CN 2020074656 W CN2020074656 W CN 2020074656W WO 2021159246 A1 WO2021159246 A1 WO 202115924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downlink
terminal device
downlink bwp
terminal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746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徐伟杰
王淑坤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0/07465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159246A1/zh
Priority to CN202080077388.9A priority patent/CN114642029A/zh
Priority to EP20919155.0A priority patent/EP4080934A4/en
Publication of WO202115924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159246A1/zh
Priority to US17/874,699 priority patent/US20220368492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保证各终端设备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的初始激活下行BWP,避免各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均相同所导致的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的新空口(new radio,NR)中,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网络设备将给终端设备配置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终端设备可以通过BWP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目前,终端设备在初始接入过程完成之前,是基于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RMSI)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确定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其中,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和带宽位置与RMSI CORESET的带宽大小和带宽位置相同,RMSI CORESET是小区级信息,因此同一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均是相同的。
然而,不同的终端设备的特性不同,因此对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需求也不同,根据RMSI CORESET确定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可能会导致通信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避免根据RMSI CORESET确定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导致的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25至4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25至4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保证各终端设备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的初始激活下行BWP,避免各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均相同所导致的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4-step RACH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step RACH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一种可能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一种可能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对应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对应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带宽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终端设备:可以为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与网络设备配合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或5G之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通信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或5G之后的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也可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RAN设备与终端设备连接,用于接收终端设备的数据并发送给核心网设备。RAN设备在不同通信系统中对应不同的设备,例如,在2G系统中对应基站与基站控制器,在3G系统中对应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在4G系统中对应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在5G系统中对应5G系统,如NR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gNB,集中单元CU,分布式单元DU)。
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是NR中引入的一类时频资源集合,UE在对应的控制资源集进行PDCCH的检测。控制资源集由一组资源粒子组(ResourceElement Group,REG)组成。
搜索空间:LTE系统中搜索空间定义为针对每个聚合等级的一系列需要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资源,包括CCE起始位置和候选资源数目。
公共搜索空间: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CSS),一个公共搜索空间供一个小区内的所有UE共同使用。
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是指终端设备发射随机接入前导码到与网络设备间建立起基本的信令连接之前的过程,是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无线链路,获取或恢复上行同步的过程。随机接入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步骤,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成为可能。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与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也能够通过随机接入实现上行同步。
Preamble:前导,前导码,是终端设备为申请接入网络而发送的一串序列,包括但不限于gold序列、m序列、ZC序列等。前导码的组成除了包括主序列以外,还可能包括循环前缀和保护时间。
子载波: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类型,比如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和/或480kHz等。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uplex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隔类型和OFDM的符号长度成反比,即子载波间隔越大,OFDM符号长度越短。例如,图2中,子载波间隔15kHz所对应的一个OFDM符号的时间长度是子载波间隔60kHz时对应的一个OFDM符号的时间长度的4倍。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中的通信方法所适用的场景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场景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的网络还可以称为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其中,NTN是指终端设备和卫星(还可以称为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技术中,NR是指新一代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可以应用在未来演进网络,如未来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 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对本申请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助力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也迎来了飞速发展,例如3GPP组织推动发展的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增强机器类通信(enhanc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eMTC),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列的标准已经成为5G大容量(Massive)MTC技术的候选技术标准。
其中,上述介绍的技术标准有望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工厂、远程监测、智慧交通等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现有的MTC/eMTC终端设备、NB-IoT终端设备的具有如下技术优势:成本较低、价格便宜、支持超低功耗模式、支持深广大覆盖场景,这些技术优势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初期的快速普及。
然而,这些技术优势也对应的使得MTC/eMTC、NB-IoT具有一些应用场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MTC/eMTC、NB-IoT的设计目标是支持一些低数据速率、较高传输时延的应用,因此针对一些需要具有相对较高速率的物联网场景,例如智能安防中的视频监控、要求相对较低时延的工业应用等物联网场景,则不能应用上述介绍的MTC/eMTC终端设备、NB-IoT终端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直接采用NR终端设备,因为NR终端设备的设计指标,如传输速率、传输时延等方面远超过上述介绍的需要具有相对较高速率的物联网场景的实际需求,因此直接将NR终端设备应用于上述介绍的物联网场景,会使得成本上相对较高,从而导致不利于市场竞争。
基于上述介绍的问题,为了完善5G massive MTC场景的终端体系,当前需要设计一种支持中等传输速率、中等时延要求,同时具有较低成本的NR MTC终端设备,目前,3GPP称这种NR MTC类型的终端设备为NR-light终端设备。
基于上述介绍的内容可以确定的是,NR-light终端设备需要支持中等传输速率、支持中等时延要求、以及具有较低成本,为了使得NR-light终端设备满足这些需求,目前可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减少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通道,以降低终端设备的成本。
具体的,目前NR的终端设备至少需要支持2个接收通道,在某些频段上,NR终端设备需要支持4个接收通道,其中,每一个接收通道均包含接收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模拟至数字(analog to digital,AD)采样器等元器件。
因此,减少NR终端设备需要配备的射频通道(接收通道)的数目可以显著的降低终端设备的成本,有研究结果表明,若将具有两个射频通道的终端设备缩减为具有一个射频通道的终端设备,则该终端设备的芯片模组的成本可降低约1/3,因此,在NR-light终端设备中可以减少接收通道的数量、装配较少的天线数目,以实现降低终端设备的成本。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降低终端设备所支持的传输带宽,以降低NR-light终端设备的成本,以及减少NR-light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
具体的,正常NR终端设备通常支持较宽的传输带宽,例如目前5G频率范围定义包括:FR1(450MHz-6000MHz,又被称为Sub-6GHz)和FR2(24250MHz-52600MHz,又称为Above-6GHz或毫米波),其中,FR1所对应的终端设备需要支持最大100MHz的带宽。
为了降低NR-light终端设备的成本以及降低NR-light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可以设置NR-light终端设备支持较小的终端带宽,例如NR-light终端设备可以在FR1中仅支持5兆赫兹(Mega Hertz,MHz)、或者10MHz、或者20MHz的终端带宽。
针对上述介绍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5G NR中,系统带宽与终端带宽可能都会达到数百MHz甚至数GHz的带宽以支持高速移动数据传输,但是在实际数据传输时,并非时时刻刻都需要如此大的带宽,例如,在仅需支持低数据速率传输的工作场景时(如微信聊天),终端设备仅需要采用较小的工作带宽,例如10MHz的带宽就已经足够。
为了灵活支持上述不同场景的不同带宽需求,5G引入了带宽部分(BWP,bandwidth part)的概念。
其中,带宽部分可以是系统带宽(小区载波带宽)的一部分,例如系统带宽为100MHz,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小于100MHz的带宽,例如可以采用20MHz、50MHz的带宽部分在系统带宽内部进行数据传输。该带宽部分也可以叫做“载波带宽部分(carrier bandwidth part)”,也可以叫做“工作带宽(operating bandwidth),或者传输带宽,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带宽部分的名称以及简称不做特别限制。
针对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在5G NR中,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或者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的系统中,都支持BWP。
例如,一个BWP可以包括连续或非连续的K>0个子载波;或者,一个BWP可以为N>0个不重叠的连续或非连续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所在的频域资源;或者,一个BWP为M>0个不重叠的连续或非连续的资源块组(ResourceBlock Group,RBG)所在的频域资源,一个RBG包括P>0个连续的RB,其中,K、N、M、P均为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R终端设备可以被高层信令配置最多4个BWP,其中,终端设备在对应的BWP内只需要采用对应BWP的中心频点和采样率即可。而且,每个BWP不仅仅是频点和带宽不一样,每个BWP可以对应不同的配置。比如,每个BWP的子载波间隔,CP类型,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周期等都可以差异化配置,以适应不同的业务,其中,SSB也可以称为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资源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PBCHblock)。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需求使得终端设备在多个BWP之间进行切换,例如终端设备在进 行较高业务速率的传输时,可以使用较大带宽的BWP;终端设备在进行较小的业务数据速率的传输时,可以使用较小带宽的BWP。
下面结合图2对BWP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介绍,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示意图。
如图2所示,当前存在多个时刻:
假设在第一时刻t1,终端设备的的业务量较大,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一个大带宽(BWP1),可以假设BWP1的频率范围是0KHz~40MKz;
假设在第二时刻t2,终端设备的的业务量较小,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一个小带宽(BWP2),可以假设BWP2的频率范围是0KHz~10MKz,只要BWP2可以满足终端设备的基本的通信需求即可;
假设在第三时刻t3,网络设备发现BWP1所在带宽内有大范围频率选择性衰落,或者,BWP1所在频率范围内资源较为紧缺,此时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新的带宽(BWP3),可以假设BWP3的频率范围是0KHz~20MKz。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合图2对BWP所进行的介绍所展示的是一种示例性的情况,在实际实现过程中,BWP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BWP可以分为下行BWP(Downlink BWP,DL BWP)和上行BWP(Uplink BWP,UL BWP),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DL BWP以及多个UL BWP,并且激活至少一个DL BWP和激活至少一个UL 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处于激活状态的UL BWP上发送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上行控制信令、上行数据、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反馈等等;
以及,终端设备可以在处于激活状态的DL BWP(即active DL BWP)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下行控制信令、下行数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
在上述介绍的内容的基础上,下面对现有技术中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初始激活下行BWP(initial active DL BWP)的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终端设备的初始接入相关的过程均是在NR初始激活下行BWP中进行的,其中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用于但不限于如下方面:终端设备读取系统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寻呼消息,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接收下行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具体应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的初始接入完成之前,终端设备可以是基于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RMSI)CORESET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也就是说,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以及带宽位置与RMSI CORESET所占用的带宽大小与带宽位置完全一致,并且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也与RMSI CORESET的子载波间隔完全一致。
其中,RMSI CORESET的配置信息是在NR PBCH中指示的,需要说明的是,RMSI CORESET是小区级的信息,因此同一小区内的所有终端设备在初始接入完成之前,其对应的初始激活下行BWP是一致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的初始接入完成之后,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配置信令向终端设备配置新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但是,新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需要包含上述介绍的初始接入完成之前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并且二者的子载波间隔完全一致。
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在于:
一方面,不同的NR-light终端的具体的特性可能不同(如支持的带宽大小,支持的天线数目等),因此对初始激活下行BWP相关的需求也可能不同。
然而,在初始接入完成之前,同一个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初始激活下行BWP是相同的,因此各个终端设备在进行初始接入过程时,其对应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必然是相同的,这样会导致大量的终端设备在相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上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会导致通信效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NR-light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相对较窄,例如可以为5MHz或10MHz,因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带宽大小需要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的带宽,因此网络设备向NR-light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带宽大小也将比较小。
例如,对于5MHz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所配置的BWP需要小于或等于5MHz。对应的,5MHz的终端设备的用于初始接入相关过程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也将小于或等于5MHz。
然而,NR-light终端设备将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因此可预见终端设备的数目将会比较多,但是,若初始激活下行BWP较窄(如5MHz),则不能支持大量的终端设备完成初始接入相关的过程的信息的传输。
因此,现有技术的方案无法实现仅具备小带宽但是数目众多的NR-light终端完成NR初始接入过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目前需要一种增强的确定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方案,以满足仅具备小带宽但数目众多的NR-light终端完成NR初始接入过程。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技术构思: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确定自身所需要的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介绍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方法之前,因为本申请所涉及的通信场景可以是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从而发送PRACH,基于此,首先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简单的说明,以便于对本申请所提供的的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随机接入可以包括四步随机接入(还可以称为四步随机接入信道,或者,还可以简称为4-step RACH、竞争随机接入)和两步随机接入(还可以称为两步随机接入信道,或者还可以简称为2-step RACH、非竞争随机接入),而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随机接入主要是两步随机接入,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分别对4-step RACH和2-step RACH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4-step RACH的流程示意图。4-step RACH在现有的协议TS38.300中已经详细定义,本申请只是简单进行了描述。请参见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1。
Msg1还可以称为msg1、或MSG1。
Msg1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前导还可以称为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preamble、或preamble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称作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选择PRACH资源、以及选取一个preamble,并在选择的PRACH资源上发送选取的preamble。若随机接入的方式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则可以由基站指定PRACH资源和preamble,基站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发送的preamble估计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以及终端设备传输Msg3所需的上行授权大小。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广播可用的PRACH资源。
S3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2。
Msg2还可以称为msg2、或MSG2。
其中,Msg2包含了网络设备确定给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净荷(payload)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终端设备发送Msg1之后,可以开启一个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ra-Response Window),在该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内监测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
其中,RA-RNTI与终端设备发送Msg1所使用的PRACH时频资源有关。
在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RA-RNTI加扰的PDCCH之后,终端设备能够获得该PDCCH调度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其中包含了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其中,RAR中可以包括如下信息:
RAR的子头中包含回退指示(back-off indicator,BI),用于指示重传Msg1的回退时间。
RAR中的RAPID:网络响应收到的preamble index。
RAR的净荷(payload)中包含定时提前组(timing advance group,TAG),用于调整上行定时。
上行(up link,UL)grant:用于调度Msg3的上行资源指示。
临时(temporary)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用于加扰Msg4的PDCCH。
如果终端接收到RAR-RNTI加扰的PDCCH,并且RAR中包含了自己发送的preamble index,则终端认为成功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
对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终端成功接收Msg2后,随机接入过程结束。对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终端设备成功接收Msg2后,还需要继续传输Msg3和接收Msg4。
S3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Msg3还可以称为msg3、或MSG3。
其中,Msg3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一个调度传输,发送净荷(payload),例如,RRC连接请求消息、跟踪区域更新消息等。
Msg3可以通知网络设备该RACH过程是由什么事件触发。例如,如果是初始接入随机过程,则在Msg3中会携带UE ID和成立原因(establishment cause);如果是RRC重建,则会携带连接态UE标示和成立原因(establishment cause)。
需要说明的是,若不同的终端设备在S301中选择了相同的preamble并且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该preamble,则该不同的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净荷,进而导致资源使用冲突。
S3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
Msg4还可以称为msg4、或MSG4。
其中,Msg4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成功的接入到该网络设备。
Msg4可以具有如下两个作用:一个是解决竞争冲突。另一个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传输RRC配置消息。竞争冲突解决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如果终端设备在Msg3中携带了C-RNTI,则Msg4用C-RNTI加扰的PDCCH调度。另一种是如果终端设备在Msg3中未携带C-RNTI,比如是初始接入,则Msg4用TC-RNTI加扰的PDCCH调度,冲突的解决是终端设备接收Msg4的PDSCH,通过匹配PDSCH中的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step RACH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A。
MsgA还可以称为msgA、或MSGA。
其中,msgA包含有preamble以及净荷(例如,RRC连接请求消息、跟踪区域更新消息等)。
S4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B。
msgB还可以称为MsgB、或MSGB,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成功的接入到该网络设备。
从以上随机接入的过程可以看出,随机接入的主要目的就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小区)取得上行同步。
在上述介绍的内容的基础上,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侧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一。
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和子载波间隔等,或者,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包括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相关信息,例如寻呼周期等,本实施例对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广播消息,其中,系统广播消息中包括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系统广播消息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
其中,系统广播消息例如可以为RMSI,或者还可为其他系统信息(other system information,OSI),下面以系统广播消息是RMSI为例,对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进行简单介绍,终端设备在需要进行初始接入时,可以进行小区搜索,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搜索到SSB,其中,SSB对应RMSI,RMSI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则终端设备就可以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例如还可以预先约定有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则终端设备可以从本地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本实施例对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均为网络设备单独配置的,其配置信息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部分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502、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终端设备的特性不同,因此不同的终端设备对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需求也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其中,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其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标识、接入能级、业务类型、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功耗模式。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选择需要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避免了各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均相同,所导致的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保证各终端设备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的初始激活下行BWP,避免各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均相同所导致的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进行初步的介绍:
其中,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子载波间隔。
其中,配置信息中的各项内容可以均是不同的;或者,配置信息中的各项内容可以部分内容相同,部分内容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以及,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初始激活下行BWP数量可以是根据当前终端设备的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和/或终端设备的业务需求进行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下面结合图6对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一种可能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为了满足具有不同的需求的终端设备的初始接入过程,以及满足大量的终端的初始接入需求,网络设备例如可以配置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如图6所示,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分别为初始激活下行BWP1、初始激活下行BWP2、初始激活下行BWP3初始激活下行BWP4.
其中,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频带位置互不相同;以及初始激活下行BWP1、初始激活下行BWP2、初始激活下行BWP3的带宽大小是相同的,而初始激活下行BWP1、初始激活下行BWP2、初始激活下行BWP3的带宽大小与初始激活下行BWP4的带宽大小不同;同样的,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互不相同,或者可以部分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下面对不同的配置信息对应于不同的终端设备的几种可能的情况进行说明:
其中,不同带宽大小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针对不同带宽大小的终端设备,例如带宽大小为5MHz终端设备可以配置带宽大小小于5MHz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再例如带宽大小为10MHz的终端设备可以配置带宽大小小于10MHz的初始激活下行BWP。
其中,不同频带位置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用于提升同时进行初始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例如可以将不同的终端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散到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以避免终端设备的数目较多时,在初始接入过程时的所导致的系统拥塞。
其中,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系统灵活配置的需求,例如对于接入时延要求较短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配置子载波间隔较大的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上述介绍的内容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需求,网络设备可以将配置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对应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几种不同的需求下,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情况一:对应初始接入过程的系统扩容的需求
具体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对应不同的终端设备,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一定的规则确定其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在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中进行初始接入过程,通过终端设备确定各自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使得不同的终端设备被分散到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以有效防止由于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较窄所导致的初始激活下行BWP较窄,进而导致的初始接入的系统容量不足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系统扩容的需求。
下面对初始接入过程的系统扩容的需求所包括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其中,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的订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的标识,或者,终端设备的标识例如还可以为预设的终端设备的数字标识,例如可以为1、2、3、4等,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只要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可以唯一的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即可。
以及,本实施例中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例如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所介绍的0、1、2、3等,或者还可以为任意其他的数字,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为数字,其余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一结果相同,其中,第一结果为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与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其中,第一数量为当前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
下面结合图7对当前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一种可能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假设当前存在5个终端设备,其对应的设备标识分别为35、42、27、49、70,以及假设当前存在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其编号分别为0、1、2、3,则第一数量为4。
以其中的终端设备35为例,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一数量进行取模,得到第一结果,则35和4进行取模得到的第一结果为3,接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结果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其中,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和第一结果相同,也就是说,终端设备35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就是编号为3的初始激活下行BWP。
对应的,其余几个终端设备也可以依据上述过程分别确定各自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最终的结果如图7中的编号所示。
在确定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之后,则在图7的示例下,各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就如图8中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从图8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终端设备被分散至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7和图8所给出的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以及第一数量均为示例性的表示,在实际实现过程中,设备标识、编号以及第一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能够将各个终端设备分散至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以进行初始接入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实现系统扩容的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终端设备的UE接入能级,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其中,终端设备的UE接入能级是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优先级,其中,UE接入等级可以为运营商为用户分配的,例如SIM卡出厂时设置有接入网络的优先级,当系统容量受限时,高优先级的SIM卡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优先接入网络。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二结果相同,其中,第二结果为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与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其中,第一数量为当前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
其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和第一数量进行取模,得到第二结果,接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结果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其中,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和第二结果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这种实现方式与上述介绍的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实现方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结果是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和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此次不再赘述。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和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能够将各个终端设备分散至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以进行初始接入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实现系统扩容的目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终端设备的UE接入能级。
则根据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接入能级和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下面结合图9对第一对应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进行说明,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对应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示意图。
参见图9,假设当前配置有3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分别是初始激活下行BWP0、初始激活下行BWP1和初始激活下行BWP2,其中,初始激活下行BWP0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为1级和2级,以及初始激活下行BWP1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为3级、4级和5级,以及初始激活下行BWP2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为6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预设的。
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自身的接入能级,确定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参见图9,假设当前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为4级,则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就是初始激活下行BWP1,。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第一对应关系仅为示例性的说明,并非对第一对应关系的限定,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第一对应关系的实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其中,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采用编号进行表示,或者,还可以采用初始激活下行BWP的BWP标识来进行表示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能够将各个终端设备分散至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以进行初始接入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实现系统扩容的目的。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
则根据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其中,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指示业务类型和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其中,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例如可以包括:语音业务、数据流业务、网页浏览业务、视频下载业务等,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的分类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实现,此次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0对第二对应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进行说明,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对应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示意图。
参见图10,假设当前配置有3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分别是初始激活下行BWP0、初始激活下行BWP1和初始激活下行BWP2,其中,初始激活下行BWP0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为语音业务,以及初始激活下行BWP1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数据流业务,以及初始激活下行BWP2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为网页浏览业务。
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自身的业务类型,确定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参见图10,假设当前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为语音业务,则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就是初始激活下行BWP0,。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第二对应关系仅为示例性的说明,并非对第二对应关系的限定,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第二对应关系的实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其中,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采用编号进行表示,或者,还可以采用初始激活下行BWP的BWP标识来进行表示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能够将各个终端设备分散至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以进行初始接入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实现系统扩容的目的。
上述介绍的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均可以有效实现将终端设备分散至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以分别在不同的带宽部分上实现初始接入过程,从而能够实现有效实现系统扩容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用于支持不同的终端带宽的终端设备的需求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情况二:对应支持不同的终端带宽的终端设备的需求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将配置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对应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以支持具有不同终端带宽大小的终端设备,从而可以使得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初始接入过程,不因终端带宽的大小不同而相互影响,例如终端带宽较大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大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完成初始接入,从而加快初始接入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 息还包括其所支持的第一带宽。
其中,终端带宽是指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带宽,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带宽等于第一带宽,可以理解为,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等于第一带宽的带宽大小。
下面结合图11对第一带宽进行说明,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带宽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中包括其所支持的第一带宽,也就是说,其允许哪一种终端带宽的终端设备使用该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参见图11,假设当前配置有初始激活下行BWP0、初始激活下行BWP1、初始激活下行BWP2、初始激活下行BWP3,其对应的支持的带宽分别为10MHz、5MHz、10MHz以及20MHz。
则对应的,终端带宽为5MHz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初始激活下行BWP1上进行初始接入过程的信息的接收;终端带宽为10MHz的终端设备仅可以使用初始激活下行BWP0或者初始激活下行BWP2,而无法使用初始激活下行BWP1进行信息的接收。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和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带宽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将配置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对应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以支持具有不同终端带宽大小的终端设备,使得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初始接入过程,不因终端带宽的大小不同而相互影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根据终端带宽,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确定将哪一个作为自己使用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其中,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选择带宽大小不大于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作为自己使用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下面结合图12对根据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和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的介绍,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假设当前配置有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分别是初始激活下行BWP0、初始激活下行BWP1、初始激活下行BWP2和初始激活下行BWP3,其对应的带宽大小如图12所示,分别为2MHz、3MHz、2MHz以及4MHz。
假设当前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为5MHz,则终端设备需要在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选择一个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5MHz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作为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结合图12可以确定的是,图12中的4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均满足此条件,则当存在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时,终端设备需要在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进行选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带宽大小与终端带宽最接近的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作为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也就是说,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为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中与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距离差值最小的。
则图12中的示例中,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就是带宽大小为4MHz的初始激活下行BWP3,因为4MHz与5MHz的差值最小。
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满足上述带宽条件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随机选择一个。
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在满足条件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选择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只要其能够选择出一个即可。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和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将配置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对应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以支持具有不同终端带宽大小的终端设备,使得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初始接入过程,不因终端带宽的大小不同而相互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用于支持不同的天线数量的终端设备的需求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情况三:对应支持不同的终端带宽的天线数量的需求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将配置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分别对应不同的终端设备,以支持不同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的终端设备。
通过配置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以支持具有不同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的终端设备,从而可以使得网络设备针对不同天线数目的设备,在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设置最优化的下行数据传输,例如针对4接收器(Rx)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高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针对1Rx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低的MCS,从而保证这些终端的覆盖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与第一天线数量相同;和/或
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与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相同。
其中,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实现方式与上述介绍的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的实现方式类似,此次不再赘述。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以及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有效实现针对不同天线数目的终端设备在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设置最优化的下行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
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
此处需要说明对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的覆盖进行说明,以天线数量为例,可以理解的是,天线数量越少,对应的小区覆盖能力就越强,假设当前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是4天线,则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进行数据的发送时,2天线的终端设备不一定能够接收到网络设备所发送的全部信息,从而造成影响覆盖性能。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小区覆盖。
以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假设当前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为4,则终端设备需要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选择一个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4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作为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理解的是,当存在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天线数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天线数量时,终端设备需要在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进行选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与终端天线数量最接近的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作为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也就是说,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为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数量中与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差值最小的。
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满足上述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随机选择一个。
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在满足条件的多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选择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只要其能够选择出一个即可。
通过根据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带宽和/或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以及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带宽和/或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有效实现针对不同天线数目的终端设备在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设置最优化的下行数据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用于支持不同的支持不同的功耗需求的终端设备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情况四:对应支持不同的功耗需求的终端设备的需求
其中,有的终端设备要求较低的功耗,但对业务时延相对不敏感,如某些监测类的物联网设备;有些终端设备对功耗没有严格要求,但对业务时延要求相对较严格,因此不同功耗类型的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
其中,对于要求节能的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使得该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的初始接入相关的配置较有利于节能,如较长的寻呼周期;
对于对节能没有要求的终端设备,可以配置另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使得该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的初始接入相关的配置较有有利于减少接入时延,如配置较短的寻呼周期。
通过针对不同功耗和业务要求的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满足相应的终端设备的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寻呼周期。
其中,功耗模式例如可以包括高功耗模式和低功耗模式,则例如可以设置高功耗模式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小于低功耗模式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
其中,较长的寻呼周期以及较短的寻呼周期具体设置为多少,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或者,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功耗模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包括高功耗模式、中等功耗模式、低功耗模式以及正常功耗模式等,或者还可以为其余方式的划分,此次不再赘述。
以及,各种功耗模式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只要遵循如下原则即可:功耗模式对应的功耗越低,寻呼周期越长,其余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扩展,此次不再赘述。
通过针对不同功耗和业务要求的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满足相应的终端设备的要求,保证不同的终端设备可以对应各自适配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提升通信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向NR-light终端设备所配置的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可以包含针对现有的正常的NR终端设备所配置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也就是说,某些NR-light终端设备是可以采用针对现有正常NR终端设备所配置的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其中,具体的对应关系依旧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此次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CSS配置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中,向NR-light终端设备所配置的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寻呼消息、和/或接收系统系统广播消息、和/或接收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消息(如随机接入过程中的RAR消息、冲突解决消息)等。
其中,在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终端设备具体是在CSS中接收调度上述消息的PDCCH。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的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CSS)CSS配置,下面对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CSS配置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在需要进行初始接入时,可以进行小区搜索,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搜索到SSB,其中,SSB对应RMSI,终端设备根据RMSI可以确定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其中,根据RMSI确定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对应有第一PDCCH search space,其中,第一PDCCH search space例如可以包括:type 0 PDCCH search space,type 0APDCCH  search space,type 1 PDCCH search space,type 2 PDCCH search space。
其中,RMSI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其中RMSI指示的每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均对应有各自的第二PDCCH search space。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PDCCH search space可以与第一PDCCH search space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及,本实施例中,第一PDCCH search space所关联的PDCCH CORESET与第二PDCCH search space所关联的PDCCH CORESET,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同步信号的配置进行说明。
当网络设备配置有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时,其中部分初始激活下行BWP或所有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可以配置同步信号,当初始激活下行BWP上配置有同步信号时,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初始激活下行BWP中进行下行时频同步。
其中,同步信号可以是SS/PBCH block,或者也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当初始激活下行BWP上配置有同步信号时,当同步信号为SS/PBCH block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S/PBCH block可以在非同步栅格上,其中,当SS/PBCH block可以在非同步栅格上时,可以有效避免其他的终端设备在小区搜索的时候搜索到该SS/PBCH block,以避免终端设备不必要的功耗浪费,提升系统效率。
或者,当同步信号为SS/PBCH block时,SS/PBCH block也可以在同步栅格(sync-raster)上,其同样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方案。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当初始激活下行BWP上未配置同步信号时,终端设备在需要进行同步时,发现当前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上没有同步信号,可以调频至基于现有机制(由RMSI CORESET)确定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并基于现有机制确定的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的SS/PBCH block完成同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初始激活下行BWP,进而满足提升系初始接入容量的需求,或者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能力或特征所对应的数据传输的需求,从而最优化系统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接收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终端设备在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时,可以基于如下流程进行获取:
终端设备进行小区搜索,例如可以搜索到SSB,其中,SSB指示有RMSI CORESET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RMSI CORESET配置获取RMSI,其中,RMSI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则终端设备就可以根据RMSI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接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方法。
基于上述介绍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的是,网络设备同样需要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能够保证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能够正确接收到上述信息,下面结合图13对网络设备侧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
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1301、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进行初始接入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从而可以保证各终端设备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的初始激活下行BWP,避免各终端设备的初始激活下行BWP均相同所导致的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其中,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实现方式相同,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是基于相同的方法确定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则两者确定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也是相同的,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第一信息。
根据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终端设备侧的各实施例的介绍,此次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见图14,该通信装置14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401以及确定模块1402,其中,
获取模块1401,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1402,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14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标识、接入能级、业务类型、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功耗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子载波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为第一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一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二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能级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业务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业务类型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第一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等于所述第一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中与所述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差值最小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天线数量和/或所述天线端口数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相同;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差值最小的;和/或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的差值最小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功耗模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寻呼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低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一寻呼周期;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高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二寻呼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同步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信号位于非同步栅格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1401,具体用于: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系统广播消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见图15,该通信装置150可以包括发送模1501,其 中:
发送模块15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确定模块1502;
所述确定模块1502,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标识、接入能级、业务类型、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功耗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子载波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为第一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一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二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能级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业务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业务类型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第一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等于所述第一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中与所述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差值最小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天线数量和/或所述天线端口数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相同;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差值最小的;和/或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的差值最小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功耗模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寻呼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低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一寻呼周期;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高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二寻呼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同步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信号位于非同步栅格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 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1501具体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6,终端设备20可以包括:收发器21、存储器22、处理器23。收发器21可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发射器还可称为发送器、发射机、发送端口或发送接口等类似描述,接收器还可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端口或接收接口等类似描述。示例性地,收发器21、存储器22、处理器23,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24相互连接。
存储器2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2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以使得终端设备20执行上述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
其中,收发器21的接收器,可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功能。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7,网络设备20可以包括:收发器31、存储器32、处理器33。收发器31可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发射器还可称为发送器、发射机、发送端口或发送接口等类似描述,接收器还可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端口或接收接口等类似描述。示例性地,收发器31、存储器32、处理器33,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34相互连接。
存储器3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3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以使得终端设备20执行上述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
其中,收发器31的接收器,可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由处理器执行,在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所示的终端设备执行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上述终端设备执行的通信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2)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标识、接入能级、业务类型、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功耗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子载波间隔。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为第一数量。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一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二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能级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10.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业务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业务类型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11.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第一带宽。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等于所述第一带宽。
  13.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中与所述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差值最小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天线数量和/或所述天线端口数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相同;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相同。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差值最小的;和/或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的差值最小的。
  19.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功耗模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寻呼周期。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低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一寻呼周期;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高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二寻呼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
  21. 根据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同步信号。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位于非同步栅格上。
  23. 根据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
  24. 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系统广播消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25.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28. 根据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标识、接入能级、业务类型、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功耗模式。
  29. 根据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子载波间隔。
  30. 根据权利要求25-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为第一数量。
  31. 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一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二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34.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能级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35. 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业务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业务类型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36. 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第一带宽。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等于所述第一带宽。
  38. 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中与所述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差值最小的。
  40. 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天线数量和/或所述天线端口数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相同; 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相同。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差值最小的;和/或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的差值最小的。
  44. 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功耗模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寻呼周期。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低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一寻呼周期;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高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二寻呼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
  46. 根据权利要求25-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同步信号。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位于非同步栅格上。
  48. 根据权利要求25-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
  49. 根据权利要求25-4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50.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52. 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标识、接入能级、业务类型、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功耗模式。
  53. 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子载波间隔。
  54. 根据权利要求50-5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为第一数量。
  55. 根据权利要求50-5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56.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一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57.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二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58.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能级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59. 根据权利要求50-5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业务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业务类型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60. 根据权利要求50-5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第一带宽。
  61. 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等于所述第一带宽。
  62. 根据权利要求50-5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63.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中与所述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差值最小的。
  64. 根据权利要求50-5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天线数量和/或所述天线端口数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65.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相同;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相同。
  66.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
  67.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差值最小的;和/或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的差值最小的。
  68. 根据权利要求50-5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功耗模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寻呼周期。
  69.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低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一寻呼周期;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高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二寻呼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
  70. 根据权利要求50-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同步信号。
  71. 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位于非同步栅格上。
  72. 根据权利要求50-7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
  73. 根据权利要求50-7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系统广播消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7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75. 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76.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77. 根据权利要求74-7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标识、接入能级、业务类型、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或天线端口数量、功耗模式。
  78. 根据权利要求74-7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带宽大小、频带位置、子载波间隔。
  79. 根据权利要求74-7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数量为第一数量。
  80. 根据权利要求74-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
  81.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一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82.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编号与第二结果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与所述第一数量取模得到的结果。
  83.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接入能级;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 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能级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能级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84. 根据权利要求74-7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业务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业务类型和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
  85. 根据权利要求74-7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第一带宽。
  86. 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等于所述第一带宽。
  87. 根据权利要求74-7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终端带宽,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带宽。
  88.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带宽大小中与所述终端带宽的带宽大小的差值最小的。
  89. 根据权利要求74-7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天线数量和/或所述天线端口数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数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
  90.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相同;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相同。
  91.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和/或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
  92. 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数量的差值最小的;和/或
    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所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为各所述初始激活下行BWP的第一天线端口数量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天线端口数量的差值最小的。
  93. 根据权利要求74-7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功耗模式,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寻呼周期。
  94. 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低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一寻呼周期;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模式为高功耗模式,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的寻呼周期为第二寻呼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
  95. 根据权利要求74-9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BWP包括同步信号。
  96. 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位于非同步栅格上。
  97. 根据权利要求74-9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激活下行BWP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信息、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下行信号。
  98. 根据权利要求74-9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初始激活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
  99.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00.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25至4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01.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02.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25至4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PCT/CN2020/074656 2020-02-10 2020-02-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15924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4656 WO2021159246A1 (zh) 2020-02-10 2020-02-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080077388.9A CN114642029A (zh) 2020-02-10 2020-02-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0919155.0A EP4080934A4 (en) 2020-02-10 2020-02-10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874,699 US20220368492A1 (en) 2020-02-10 2022-07-27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4656 WO2021159246A1 (zh) 2020-02-10 2020-02-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874,699 Continuation US20220368492A1 (en) 2020-02-10 2022-07-27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59246A1 true WO2021159246A1 (zh) 2021-08-19

Family

ID=7729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74656 WO2021159246A1 (zh) 2020-02-10 2020-02-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8492A1 (zh)
EP (1) EP4080934A4 (zh)
CN (1) CN114642029A (zh)
WO (1) WO2021159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5356B (zh) * 2018-11-09 2023-08-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8580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Rrc连接重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CN109802781A (zh) * 2017-11-16 2019-05-24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载波激活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168972A (zh) * 2017-01-04 2019-08-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系统信息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305916A1 (en) * 2018-04-02 2019-10-03 Mediatek Inc. Efficient Bandwidth Adaptation Ope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3169B (zh) * 2018-02-15 2023-06-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8972A (zh) * 2017-01-04 2019-08-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系统信息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88580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Rrc连接重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CN109802781A (zh) * 2017-11-16 2019-05-24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载波激活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190305916A1 (en) * 2018-04-02 2019-10-03 Mediatek Inc. Efficient Bandwidth Adaptation Ope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Further Clarification on BWP Configuration in RRC", 3GPP DRAFT; R2-1800648 FURTHER CLARIFICATION ON BWP CONFIGURATION IN RRC,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2, no. Vancouver, Canada; 20180122 - 20180126, 12 January 2018 (2018-01-12),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XP05138627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0934A4 (en) 2022-12-14
EP4080934A1 (en) 2022-10-26
US20220368492A1 (en) 2022-11-17
CN114642029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3898B (zh) 宽带载波的有效带宽适应方法
WO2020169071A1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76539B (zh) 在物联网环境中考虑覆盖等级和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多频配置的随机接入方法
US2019012463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469974B1 (ko) 시간-주파수 자원의 송신 방향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723552B (zh) 判斷對話前監聽和通道存取優先級等級之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CN110932833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06636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载波聚合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2189367B (zh) 在新无线电非授权网络中配置备用寻呼机会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20150280894A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half-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TWI640215B (zh) 經由錨定載波的小區存取方法和裝置
KR20200032530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379977A1 (en) Random access channel message repetition indication for retransmission
WO2021159246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00090246A (ko)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EP3454624B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bandwidth parts an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US2022035392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623605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20124821A1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iggered in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procedure
WO2022217459A1 (en) Symbol puncturing during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procedure
CN116569512A (zh) 方法、通信设备和基础设施设备
EP4282214A1 (en) Techniques for channel repetition counting
WO2022159734A1 (en) Techniques for channel repetition counting
CN117461277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803192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191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9191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20722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