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134477A1 -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134477A1
WO2021134477A1 PCT/CN2019/130507 CN2019130507W WO2021134477A1 WO 2021134477 A1 WO2021134477 A1 WO 2021134477A1 CN 2019130507 W CN2019130507 W CN 2019130507W WO 2021134477 A1 WO2021134477 A1 WO 202113447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erminal device
message
uplink synchronization
side up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1305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焦春旭
袁璞
卢磊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800988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5694A/zh
Priority to EP19958601.7A priority patent/EP406102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30507 priority patent/WO2021134477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113447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134477A1/zh
Priority to US17/851,790 priority patent/US20220330186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synchronizing potentially movabl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采用本申请,实现了侧行链路的波束训练,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线通信系统经历了从第一代模拟通信到第五代移动通信(5-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的技术演变。波束管理是5G NR提出的重要技术,波束管理是指5G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获取并维护用于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波束集合的过程。车辆到车辆(vehicle-to-vehicle,V2V)是车辆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的一种特殊场景,V2V通信主要用于车辆和车辆之间的侧行链路(sidelink,SL)通信。但是,在V2V等SL单播场景中,现有技术无法通过侧行链路的同步信号块(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L-SSB)实现SL的波束训练,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实现侧行链路的波束训练,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该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根据第一列表中的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技术效果: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可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SL-SSID,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根据SL-SSID判断哪些SL-SSB来自与第二终端装置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一终端装置,并对接收到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由于使用的SL-SSID不同,避免了SL-SSID的碰撞。并且,通过第一终端装置触发SL-SSB的发送实现SL的波束训练,然后通过波束训练后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通过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进行波束训练,使得第二终端装置可以对不同发射波束方向的SSB进行反馈,保障波束训练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从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通过选取的第 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避免了SL-SSID的碰撞。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该第三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装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通过向第二终端装置通知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使得第二终端装置对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保障波束训练成功。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第四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使得接收到第四消息的所有终端装置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不使用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避免发生SL-SSID的碰撞。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通过触发第一时间窗来接收消息,从而保障消息传输成功,并保障消息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第二终端装置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列表。
技术效果: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可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SL-SSID,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根据SL-SSID判断哪些SL-SSB来自与第二终端装置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一终端装置,并对接收到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由于使用的SL-SSID不同,避免了SL-SSID的碰撞。并且,通过第一终端装置触发SL-SSB的发送实现SL的波束训练,然后通过波束训练后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第三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装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通过向第二终端装置通知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使得第二终端装置对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保障波束训练成功。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通过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进行波束训练,使得第二终端装置可以对不同发射波束方向的SSB进行反馈,保障波束训练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二时间窗内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三消息。通过触发第一时间窗来接收消息,从而保障消息传输成功,并保障消息传输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该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
技术效果: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可用的SL-SSID,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根据SL-SSID判断哪些SL-SSB来自与第一终端装置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二终端装置,并对接收到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由于使用的SL-SSID不同,避免了SL-SSID的碰撞。并且通过第二终端装置触发SL-SSB的发送实现SL的波束训练,然后通过波束训练后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装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通过向第一终端装置通知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使得第一终端装置对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保障波束训练成功。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通过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进行波束训练,使得第一终端装置可以对不同发射波束方向的SSB进行反馈,保证波束训练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通过触发第一时间窗来接收消息,从而保障消息传输成功,并保障消息传输效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该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根据第一列表中的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技术效果: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可用的SL-SSID,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根据SL-SSID判断哪些SL-SSB来自与第一终端装置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二终端装置,并对接收到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由于使用的SL-SSID不同,避免了SL-SSID的碰撞。并且通过第二终端装置触发SL-SSB的发送实现SL的波束训练,然后通过波束训练后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终端装置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通过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 号块集合进行波束训练,使得第一终端装置可以对不同发射波束方向的SSB进行反馈,保证波束训练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终端装置从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通过选取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避免了SL-SSID的碰撞。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终端装置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第二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装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通过向第一终端装置通知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使得第一终端装置对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保障波束训练成功。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第三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使得接收到第三消息的所有终端装置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不使用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避免发生SL-SSID的碰撞。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装置,该第一终端装置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中第一终端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由硬件/软件实现,其硬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装置,该第二终端装置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中第二终端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由硬件/软件实现,其硬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一终端装置的行为相对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是硬件。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提供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二终端装置的行为相对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是硬件。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方面中的第一终端装置和任一方面中的第二终端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L-SSB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图1以具有V2X通信能力的车辆用户设备为例,车辆UE1和车辆UE2可以在不同方式上发射波束。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可以直接通信。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是指提供到用户的语音和/或数据连接的设备,也可以被连接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或台式计算机等的计算设备,或者其可以是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的独立设备。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也可以为用户设备,例如车辆、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程站、接入点、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者车载终端。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均可以也可以为芯片,如处理器等等。
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NR-V2X系统,也可以应用与其他的通信系统中。对于存在多个时隙聚合或者多个载波聚合的场景,都可以应用该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主要用于用户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可以处于同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也可以处于不同小区覆盖范围内,或者处于无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的配置及通信资源可以由用户设备自己进行配置,也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
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或者其他网络。该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5G NR系统,也可以应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例如基站在卫星或者其他飞行设备上的通信网络,或者以卫星、飞行设备等作为中继转发的通信网络。
5G系统定义了第二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 2,FR2),可以实现6GHz以上频段的部署和应用。FR2中的频谱资源丰富,带宽范围大,为需要高容量通信的多种新型业务提供了数据传输通道,如虚拟现实、高清视频传输、V2X等。特别在V2X场景下,FR2可以实现车辆编队(vehicle platooning)、扩展传感器(extended sensor)以及自动驾驶等功能。然而,SL的PC5接口具有很多NR Uu接口不具有的特点,因此需要解决不同 的技术问题。
波束管理是5G NR针对FR2提出的重要技术,波束管理是指5G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和UE获取并维护用于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的波束集合的过程。波束管理包括波束训练和波束失败恢复。波束训练包括发射波束训练和接收波束训练。对NR下行链路波束训练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gNB通过一个发射波束集合发送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发射波束集合内的发射波束对应不同发送方向,UE通过对发射波束进行测量和反馈,选择出gNB的发射波束和UE的接收波束。
步骤2,gNB基于步骤1选择的发射波束集合发送RS,UE通过对发射波束进行测量和反馈,改进gNB的发射波束。
步骤3,gNB使用步骤2改进的发射波束发送RS,UE通过对发射波束进行测量,改进UE的接收波束。
在步骤1中,RS可以是SSB同步信号块。gNB可以配置最多64个发射波束,每个发射波束对应一个SSB和一个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可以用于UE反馈。gNB以扫描的方式依次在各个发射波束上发送SSB,同时UE对SSB进行进行测量得到SSB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并进行反馈。SSB包含两种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两种同步信号的序列是根据同步信号标识(synchronization signal identifier,SSID)生成的。其中,一个SSID对应于一个物理层小区标识(physical-layer cell ID)。该物理层小区标识由下式确定: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1
其中,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2
PSS的序列是根据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3
生成的,SSS的序列是根据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4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5
生成的。UE在接收SSB之后,对PSS和SSS进行盲检获得对应的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6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7
进而得到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8
根据
Figure PCTCN2019130507-appb-000009
或者对应的SSID,UE可以区分各个gNB发送的SSB。
在V2V通信中,现有标准无法提供类似于上述下行链路的波束管理功能。通过V2V通信车辆可以实时获取其他车辆的行驶信息、传感器信息等。在车辆编队业务中,队首车辆以V2V的方式向编队内发送车辆操纵信息,使得后续车辆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对于扩展传感器,某一车辆在感知到其他车辆后,将传感器的信息通过V2V告知其他车辆,解决因车辆自身传感器能力有限而产生环境感知不准确的问题。但是,SL-SSB仅仅用于同步,并不用于SL的波束管理。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L-SSB帧结构的示意图。SL-SSB包括SL-PSS、SL-SSS、物理层侧行链路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和间隔符号(GAP)。与SSB类似,SL-SSB中的SL-PSS的序列有2种,当指定SL-PSS序列时,SL-SSS序列有336种。因此,根据SL-PSS和SL-SSS的序列种类,总共可以确定672个SL-SSID。通过不同的SL-SSID配置SL-SSB,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第一,识别同步源种类。现有标准中的同步源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gNB和参考UE等。通过不同的SL-SSID配置不同的SL-SSB,接收端UE可以识别同步源的种类。例如,SL-SSID为0或336时,可以用于指示同步源 种类为GNSS。
第二,识别同步源覆盖内或覆盖外。小区覆盖内的同步源可以使用1至335整数范围内的SL-SSID,而小区覆盖外的同步源可以使用337至671整数范围内的SL-SSID。
第三,识别发送端UE直接或间接与同步源连接。发送端UE在发送SL-SSB时,可以直接或间接与同步源连接来使用SL-SSID。对于直接与同步源连接的发送端UE,使用的SL-SSID对应的同步优先级较高,对于间接与同步源连接的发送端UE,使用的SL-SSID对应同步优先级较低。
另外,现有技术沿用长期演进车联网(LTE V2X,LTE-V)中的SL-SSB发送方法,SL-SSB的发送可以是gNB或者UE自身触发的,但触发SL-SSB发送的原因均是为了实现同步。发送端UE目前不会因需要与接收端UE进行SL波束训练而触发自身的SL-SSB发送。缺点如下:
第一,发送端UE选择使用的SL-SSID时,没有在SL-SSID中包含发送端UE的标识。另外,SL-SSB中的其他部分也不包含发送端UE的标识。因此,接收端UE无法通过检测SL-SSB中的信息判断该SL-SSB是否来自于需要与它进行波束训练的发送端UE,也无法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波束训练反馈。
第二,在Uu接口上,相邻gNB之间可以通过配置或协商的方式选择使用不同的SSID,因此不会产生碰撞问题。但是,对于SL,多个不同发送端UE之间不存在相互配置或协商来使用不同的SL-SSID。因此,发送端UE使用的SL-SSID与其他UE使用的SL-SSID相同时,将会产生SL-SSID的碰撞,即使接收端UE已知发送端UE使用的SL-SSID,接收端UE也无法判断对哪个SL-SSB进行反馈。
第三,如果发送端UE已经处于同步状态,且没有被gNB触发进行SL-SSB的发送,那么发送端UE不会发送SL-SSB,因此也无法实现基于SL-SSB的波束训练。
综上所述,由于无法使用SL-SSB实现SL的波束训练,导致V2V链路中的数据传输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301,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可以是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RMSI)、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PC5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其他定义的消息,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可以是预定义的时间范围、标准定义的时间范围或网络设备 配置的时间范围。其中,预定义的时间范围可以是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出厂设置的时间范围。标准定义的时间范围可以是协议或标准中规定的时间范围。网络设备配置的时间范围可以是5G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通过RRC信令配置的时间范围。所述预设时间范围的单位可以是时隙,也可以是秒或毫秒,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此处不做限定。例如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可以为160*X ms,其中,X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时隙(slot)是传输上行链路信息,或下行链路信息,或侧行链路信息时所使用的时间单位。时隙可以包括多个微时隙,微时隙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可选的,时隙或微时隙是侧行通信或上、下行通信在时域上的最小调度单元。对于不同的子载波间隔,5G通信中一个帧(frame)中包含的时隙个数也不同。一个帧规定为10ms。如果使用常规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NCP),则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10ms的帧内包含10个时隙,单个时隙对应1ms;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10ms的帧内包含20个时隙,单个时隙对应0.5ms;当子载波间隔为60kHz时,10ms的帧内包含40个时隙,单个时隙对应0.25ms;当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时,10ms的帧内包含80个时隙,单个时隙对应0.125ms。如果使用拓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 prefix,ECP),则仅支持子载波间隔为60kHz,10ms的帧内包含40个时隙,单个时隙对应0.25ms。
其中,第一列表可以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且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一个、多个或全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或者第一列表可以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一个、多个或全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或者第一列表可以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一个、多个或全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和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其中,所述源标识和所述目标标识都为高层标识。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根据所述源标识和所述目标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与第二终端装置保存的目标标识相同时,第二终端装置确定需要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响应。然后,第二终端装置根据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确定响应的第一消息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实现在多个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装置可以知道第一消息来自哪一个第一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承载的信道可以是物理层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或者物理层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
可选的,如果第一终端装置以波束形式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以扫描的方式在第一终端装置支持的所有发射波束方向上依次使用各个发射波束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S302,第二终端装置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可选的,所述第二消息对应的PDU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和第二终端装置的目 标标识。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源标识和所述目标标识确定是否对所述第二消息进行响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的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与第一终端装置保存的源标识相同时,第一终端装置确定需要对所述第二消息进行响应。然后,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确定响应的第二消息所对应的第二终端装置。实现在多个第二终端装置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装置可以知道第二消息来自哪一个第二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承载的信道可以是PSCCH或者PSSCH。所述第二消息可以是SCI、RMSI、SIB、MAC CE、PC5-RRC信令或其他定义的消息,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如果第二终端装置以波束形式发送所述第二消息,则第二终端装置以扫描的方式在第二终端装置支持的所有发射波束方向上依次使用各个发射波束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可选的,如果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到来自多个不同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则第二终端装置分别为多个不同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包含不同所述第一列表的第二消息,使得每个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所包含的不同的所述第一列表选择不同的SL-SSID,避免SL-SSID的碰撞。
例如,第二终端装置UE分别接收到第一终端装置UE1和第一终端装置UE2的第一消息,第二终端装置UE分别向第一终端装置UE1和第一终端装置UE2发送包含不同所述第一列表的第二消息。在不影响SL-SSID功能的前提下,第二终端装置UE在第二终端装置UE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SL-SSID中随机选取2N个SL-SSID,其中,N为正整数。第二终端装置UE将2N个SL-SSID中的N个SL-SSID作为一个第一列表发送给第一终端装置UE1,将2N个SL-SSID中的其他的N个SL-SSID作为另一个第一列表发送给第一终端装置UE2。
可选的,第一终端装置在发送第一消息时触发第一时间窗,第一时间窗的单位不做限定。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如果在第一时间窗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可以重新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并触发第一时间窗,直到接收到第二消息。如果第一终端装置重复发送第一消息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但仍未接收到第二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通知高层实体,该高层实体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
S303,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具体实现中,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SL-SSB集合,第一SL-SSB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SL-SSB集合用于波束训练。然后,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一个或多个周期的第一SL-SSB集合,所述第一SL-SSB集合对应于第一终端装置支持的所有发射波束方向的集合。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并测量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周期的第一SL-SSB集合,得到第一SL-SSB集合中每个SL-SSB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进行反馈。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最优的接收波束和最优的发射波束,并进行反馈。最后,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 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波束训练的反馈。
进一步的,如果第一列表中包括一个SL-SSID,则第一终端装置可以将该SL-SSID确定为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如果第一列表中包括多个SL-SSID,第一终端装置可以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然后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可选的,在第一列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SL-SSID情况下,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之后,可以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可选的,当第一列表中仅包括一个SL-SSID时,第一终端装置不需要从所述第一列表进行SL-SSID的选择,因此可以不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三消息对应的PDU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和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源标识和所述目标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三消息。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与第二终端装置保存的目标标识相同时,第二终端装置确定需要对所述第三消息进行响应。然后,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确定响应的第三消息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与上述第一消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承载的信道可以是PSCCH或者PSSCH。所述第三消息可以是SCI、RMSI、SIB、MAC CE、PC5-RRC信令或其他定义的消息,此处不做限定。如果第一终端装置以波束形式发送第三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以扫描的方式在第一终端装置支持的所有发射波束方向上依次使用各个发射波束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可选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时触发第二时间窗,第一时间窗的单位不做限定。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二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三消息。如果在第二时间窗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三消息,则第二终端装置可以重新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并触发第二时间窗,直到接收到第三消息。如果第二终端装置重复发送第二消息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且未接收到第三消息,则第二终端装置通知高层实体(例如RRC)。
可选的,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之后,第一终端装置可以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四消息对应的PDU可以不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和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所述第四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其中,第四消息为多播消息或广播消息,在多播或广播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均可以接收所述第四消息,第二终端装置也可以接收所述第四消息,使得接收到第四消息的所有终端装置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不再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生成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从而避免SL-SSID的碰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可用的SL-SSID,第二终端装置有能力根据SL-SSID判断哪些SL-SSB来自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一终端装置,并对接收到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由于使用的SL-SSID不同,避免了SL-SSID的碰撞。并且,通过第一终端装置触发SL-SSB的发送实 现SL的波束训练,然后通过波束训练后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401,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可以是SCI、RMSI、SIB、MAC CE、PC5-RRC信令或其他定义的消息,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可以是预定义的时间范围、标准定义的时间范围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时间范围。其中,预定义的时间范围可以是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出厂设置的时间范围。标准定义的时间范围可以是协议或标准中规定的时间范围。网络设备配置的时间范围可以是5G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的时间范围。所述预设时间范围的单位可以是时隙,也可以是秒或毫秒,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此处不做限定。例如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可以为160*X ms,其中,X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其中,第一列表可以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且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一个、多个或全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或者第一列表可以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一个、多个或全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或者第一列表可以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一个、多个或全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PDU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和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其中,所述源标识和所述目标标识都为高层标识。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根据所述源标识和所述目标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与第二终端装置保存的目标标识相同时,第二终端装置确定需要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响应。然后,第二终端装置根据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确定响应的第一消息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实现在多个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装置可以知道第一消息来自哪一个第一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承载的信道可以是PSCCH或者PSSCH。
S402,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
具体实现中,如果第一终端装置以波束形式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以扫描的方式在第一终端装置支持的所有发射波束方向上依次使用各个发射波束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装置进行SL-SSB的发送以便进行SL的波束训练。
可选的,第一终端装置可以分别为多个不同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包含不同所述第一列表的第一消息,使得每个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所包含的不同的所述第一列 表选择不同的SL-SSID,避免SL-SSID的碰撞。
S403,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具体实现中,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SL-SSB集合,第一SL-SSB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SL-SSB集合用于波束训练。然后,第二终端装置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一个或多个周期的第一SL-SSB集合,所述第一SL-SSB集合对应于第二终端装置支持的所有发射波束方向的集合。第一终端装置接收并测量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周期的第一SL-SSB集合,得到第一SL-SSB集合中每个SL-SSB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最优的接收波束和最优的发射波束,并进行反馈。最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波束训练的反馈。
进一步的,如果第一列表中包括一个SL-SSID,则第二终端装置可以将该SL-SSID确定为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如果第一列表中包括多个SL-SSID,第二终端装置可以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然后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可选的,在第一列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SL-SSID情况下,第二终端装置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之后,可以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可选的,当第一列表中仅包括一个SL-SSID时,第二终端装置不需要从所述第一列表进行SL-SSID的选择,因此可以不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消息对应的PDU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和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源标识和所述目标标识确定是否响应所述第二消息。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的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与第二终端装置保存的源标识相同时,第一终端装置确定需要对所述第二消息进行响应。然后,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确定响应的第二消息所对应的第二终端装置。与上述第一消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承载的信道可以是PSCCH或者PSSCH。所述第二消息可以是SCI、RMSI、SIB、MAC CE、PC5-RRC信令或其他定义的消息,此处不做限定。如果第二终端装置以波束形式发送第二消息,则第二终端装置以扫描的方式在第二终端装置支持的所有发射波束方向上依次使用各个发射波束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时触发第一时间窗,第一时间窗的单位不做限定。第一终端装置可以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如果在第一时间窗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可以重新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并触发第一时间窗,直到接收到第二消息。如果第一终端装置重复发送第一消息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且未接收到第二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通知高层实体(例如RRC)。
可选的,第二终端装置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之后,第二终端装置可以发 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对应的PDU可以不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的源标识和第二终端装置的目标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其中,第三消息为多播消息或广播消息,在多播或广播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均可以接收所述第三消息,第一终端装置也可以接收所述第三消息,使得接收到第三消息的所有终端装置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不再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生成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从而避免SL-SSID的碰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可用的SL-SSID,第一终端装置有能力根据SL-SSID判断哪些SL-SSB来自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二终端装置,并对接收到的SL-SSB进行波束训练反馈。由于使用的SL-SSID不同,避免了SL-SSID的碰撞。并且通过第二终端装置触发SL-SSB的发送实现SL的波束训练,然后通过波束训练后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终端装置可以包括发送模块501、接收模块502和处理模块503,其中,各个模块的详细描述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模块501,用于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处理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模块5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模块503,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可选的,发送模块5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可选的,发送模块501,还用于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四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可选的,接收模块502,还用于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处理模块503,还用于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发送模块501,用于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接收模块,502还用于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模块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3或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终端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601、发送模块602和处理模块603,其中,各个模块的详细描述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发送模块60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可选的,接收模块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接收模块601,还用于在第二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第 三消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处理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模块6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模块603,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可选的,发送模块60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可选的,发送模块602,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模块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3或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
请继续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702,至少一个存储器7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704。
其中,处理器7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总线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7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7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7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挥发性动态随机存取内存(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相变化随机存取内存(phase change RAM,P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magetoresistive RAM, MRAM)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器件,例如反或闪存(NOR flash memory)或是反及闪存(NAND flash memory)、半导体器件,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存储器7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7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703中可选的还可以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701可选的还可以执行存储器703中所执行的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
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可选的,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可选的,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四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可选的,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可选的,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进一步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装置的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802,至少一个存储器8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804。
其中,处理器801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处理器。通信总线8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8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8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803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存储器8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8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80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801执行存储器803中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在第二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三消息。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进一步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装置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的任意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的任意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的任意方法和功能。其中,所述存储器可以是属于这个通信装置内部的,也可以是外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2)

  1.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包括: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四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 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7.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三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二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三消息。
  11.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14.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15.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包括: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17.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19.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 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20. 一种第一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22. 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24. 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四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25. 如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26. 一种第二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一列表, 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2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29. 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三消息。
  30. 一种第一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33. 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消息。
  34. 一种第二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使用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装置未使用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用于波束训练。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确定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中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集合用于波束训练。
  36. 如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列表中选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为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的。
  38. 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装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标识已被使用。
  39.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6或7-10或11-14或15-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4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6或7-10或11-14或15-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41.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或7-10或11-14或15-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42.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0-25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装置和权利要求26-29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装置、或权利要求30-33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装置和权利要求34-38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装置。
PCT/CN2019/130507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13447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80098841.1A CN114175694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EP19958601.7A EP4061026A4 (en) 2019-12-31 2019-12-31 RADIATION TRA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PCT/CN2019/130507 WO2021134477A1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7/851,790 US20220330186A1 (en) 2019-12-31 2022-06-28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30507 WO2021134477A1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851,790 Continuation US20220330186A1 (en) 2019-12-31 2022-06-28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4477A1 true WO2021134477A1 (zh) 2021-07-08

Family

ID=76687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130507 WO2021134477A1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0186A1 (zh)
EP (1) EP4061026A4 (zh)
CN (1) CN114175694A (zh)
WO (1) WO20211344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7657A3 (en) * 2022-06-24 2024-0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delink beam manage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6770A (zh) * 2014-08-29 2016-03-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70280406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2x communications
CN109246659A (zh) * 2017-06-15 2019-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9295B (zh) * 2017-02-10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KR20190108121A (ko) * 2017-02-10 2019-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단말이 통신 장치와 통신 링크를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330566B2 (en) * 2017-10-19 2022-05-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beams
CN109981155B (zh) * 2017-12-27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418307B (zh) * 2018-04-26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6770A (zh) * 2014-08-29 2016-03-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70280406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2x communications
CN109246659A (zh) * 2017-06-15 2019-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061026A4 *
VIVO: "NR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3GPP DRAFT; R1-1810390_NR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1, no. Chengdu, China; 20181008 - 20181012, 29 September 2018 (2018-09-29),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XP05151779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7657A3 (en) * 2022-06-24 2024-0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delink beam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61026A4 (en) 2022-11-30
EP4061026A1 (en) 2022-09-21
CN114175694A (zh) 2022-03-11
US20220330186A1 (en)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91769A1 (zh) 传输侧行信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713166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21027934A1 (zh) 反馈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9136720A1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1259362B2 (en) Method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data and device
US2022015969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18287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overhead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TW202019205A (zh) 一種資源配置方法及裝置、終端
WO202105136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EP4333489A1 (en) Sdt failure report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330186A1 (en)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11892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resource re-evaluation
WO2021103026A1 (zh) 在带宽部分上进行通信的方法
US2023018929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WO2020258051A1 (zh) 小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33034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455559B2 (en) License assisted listen-before-talk
CN11347359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322221A1 (en) D2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1003596A1 (en) Reducing unsuccessful paging
WO2020206622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460048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TW202008817A (zh) 一種訊號傳輸方法及適用該方法的裝置、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US20220217699A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40097858A1 (en) Resourc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9586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9586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20615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