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244061A1 -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244061A1
WO2020244061A1 PCT/CN2019/102092 CN2019102092W WO2020244061A1 WO 2020244061 A1 WO2020244061 A1 WO 2020244061A1 CN 2019102092 W CN2019102092 W CN 2019102092W WO 2020244061 A1 WO2020244061 A1 WO 202024406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film
display module
fluorescent layer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1020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付琳琳
Original Assignee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608,1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119266B2/en
Publication of WO202024406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244061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Definitions

  •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 a display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which can reduce blue light leakage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module.
  • a fluorescent layer is provided on the first side surface of the optical film.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further provides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display module and a housing, the display module is disposed on the housing, and the display module includes:
  • the vertical thickness of the fluorescent layer is the same as the vertical length of the first side surface
  • the horizontal length of the fluorescent layer is the same as the horizontal length of the first side surface
  • the fluorescent layer is composed of fluorescent powder or fluorescent glue.
  • the optical film is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light incident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adjacent to the light exit surface an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ackplane.
  • the optical film is a diffuser
  • the light emitting direc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is a vertical direction
  • the first side surface is a side surface parallel to the light emitting direc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 optical film the optical film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plate, the optical film has a light incident surface, a light output surface and a first side surface, the first side surfac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ack plate,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The surface is parallel to the back plate, and a quantum dot film is arranged on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 the display modul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ncludes: a back plate; an optical film, the optical film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plate, and the optical film has a light incident surface, a light output surface and a first side surface, The first side surfac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ack plate, the light exit surface is parallel to the back plate, and a quantum dot film is provided on the light exit surface; a light source, the light incident surface of the optical film is provided on the In the light emitting direc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wherein, a fluorescent layer is provided on the first side surface of the optical film. The fluorescent layer neutralizes the blue light leaking from the edge of the optical film, thereby reducing the blue light leaking from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module.
  • a fluorescent layer is provided on the first side surface of the optical film.
  • the fluorescent layer is provided on the second side and the third side opposite to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is adjacent to the light incident surface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back plate.
  • the optical film 20 has a light-incident surface 201, a light-emitting surface 202 perpendicular to the light-incident surface 201, and a first side surface 203 disposed opposite to the light-incident surface 201, which is emitted by the light source 40
  • the light passes through the light incident surface 201 and enters the optical film 20, and the light is exported by the optical film 20 to the light output surface 202, but some of the light is emitted from the first side surface 203 and passes through the housing 300
  • the sidewall reflections or diffuse reflections of ⁇ are emitted from the quantum dot film 30.
  • the optical film 20 is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light incident surface 201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adjacent to the light exit surface 202 an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ack plate 10.
  • the structure of an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is the structure of an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 the display module 400 of FIG. 6 is a direct-type display modu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light source is distributed under the diffuser. Therefore, a fluorescent layer 50 can be provided on the side 203 of the diffuser or on the light guide layer 60. Its function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ide-type display module, so I won’t repeat it he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模组(100)及显示设备(1000),显示模组(100)包括:背板(10);光学膜片(20),光学膜片(20)设置在背板(10)上,光学膜片(20)具有一入光面(201)、出光面(202)及第一侧面(203),第一侧面(203)垂直于背板(10),出光面(202)平行于背板(10),在出光面(202)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30);光源(40),光学膜片(20)的入光面(201)设置在光源(40)的出光方向上;其中,在光学膜片(20)的第一侧面(203)上设置有荧光层(50)。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膝上型计算机及个人数字助理(PDA)之类的显示设备逐渐融入到用户的生活中,其中,电视机更是用户接收外界信息所必备的产品。
相关技术中,电视机中的高色域样机的实现方案一般通过可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LED)通过量子点薄膜射出红、绿及蓝色的光线,三者混合形成白光,但高色域样机中的显示模组的边缘都会有漏蓝光的情况。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可以降低显示模组边缘漏蓝光的情况。
技术解决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光学膜片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荧光层,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楔形。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荧光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导光层。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及壳体,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所述光学膜片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在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荧光层,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楔形。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在所述荧光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导光层。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设备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通过所述荧光层将光学膜片边缘漏出的蓝光进行中和,从而减少显示模组边缘漏蓝光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电视机中的高色域样机的实现方案一般通过可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LED)通过量子点薄膜射出红、绿及蓝色的光线,三者混合形成白光,但高色域样机中的显示模组的边缘都会有漏蓝光的情况。
无论是直下式显示模组还是侧入式显示模组,其边缘都会有漏蓝光的情况出现,主要原因来自与两个方面:量子点薄膜边缘失效,量子点无法被激发,蓝光直接出射;LED光源为朗伯发光,除去大部分直接入射到导光板或是扩散板,还有一部分光会打到壳体侧壁,光经壳体侧壁漫反射透过膜片出射。因蓝光相较于白光色差较大,较易被区分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及壳体,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
其中,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
其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
其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荧光层,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楔形。
其中,在所述荧光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导光层。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设备100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00、控制电路200、以及壳体300。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1000并不限于以上内容,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比如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天线结构、纹解锁模块等。
其中,显示模组100设置于壳体2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可以固定到壳体300上,显示模组100和壳体300形成密闭空间,以容纳控制电路200等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0可以为由柔性材料制成,比如为塑胶壳体或者硅胶壳体等,壳体300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两侧,以使显示模组100发出的光不会向外界漏出。
其中,该控制电路200安装在壳体300中,该控制电路200可以为显示设备1000的主板,控制电路200上可以集成有电池、天线结构、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受话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
其中,该显示模组100安装在壳体300中,同时,该显示模组100电连接至控制电路200上,以形成显示设备1000的显示面。该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可以用来显示显示设备1000的画面或者供用户进行触摸操控等。该非显示区域可用于设置各种功能组件。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
背板10;
光学膜片20,所述光学膜片20设置在所述背板10上,所述光学膜片20具有一入光面201、出光面202及第一侧面203,所述第一侧面203垂直于所述背板10,所述出光面202平行于所述背板10,在所述出光面202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30;
光源40,所述光学膜片20的入光面201设置在所述光源40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20的第一侧面203上设置有荧光层50。
具体的,如图2所示,光学膜片20具有一入光面201、与入光面201垂直的出光面202及与所述入光面201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03,由光源40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入光面201射入光学膜片20内,并由光学膜片20将光线导出至出光面202,但会有部分光线从第一侧面203出射,经所述壳体300的侧壁反射或漫反射从量子点薄膜30射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20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201与所述出光面202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10。具体的,这里为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40一般为可发出蓝光的LED,其可以设置在所述背板10上,也可以相对于所述入光面201设置在所述入光面201的上方或下方,这里不做限定,所述量子点薄膜30一般为与可发出蓝光的LED配套的量子点薄膜(QD film),所述量子点薄膜30用于被所述LED光源发出的蓝光光线激发,所述蓝光光线经过所述光学膜片20射入所述量子点薄膜30产生红光、绿光及蓝光,三者混合形成白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荧光层50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导光层60。
可以理解,所述导光层60用于导光,并且蓝光光线被所述壳体300的侧壁反射或漫反射后,射入所述导光层60,所述导光层60还可将所述蓝光光线反射或折射到所述量子点薄膜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荧光层50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
具体的,荧光层50的形成方式有两种,若所述荧光层50由荧光粉组成,则可以为光学膜片20的第一侧面203涂布一层导光层60之后,烘干,再进行一次荧光粉的涂布;若所述荧光层50由荧光胶组成,则可以为光学膜片20的第一侧面203涂布一层导光层60之后,烘干,再贴附一层荧光胶。具体的,所述荧光层50颜色可以是黄色的,其作用在于:蓝光光线在经过壳体300的侧壁反射或漫反射到所述荧光层50时,通过蓝光光线激发荧光层50产生黄色光线,所述黄色光线与所述蓝色光线混合形成曝光,减弱其出射到所述量子点薄膜30造成的边缘漏蓝光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所述荧光层50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203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50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203的水平长度相同。
可以理解,为了使光学膜片20边缘漏出的蓝光光线可以全部被荧光层50中和,需保持所述荧光层50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203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50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203的水平长度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在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204及第三侧面205上设置有所述荧光层50,所述第二侧面204与所述入光面201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10。
可以理解,所述光源40经所述导光板发出的光线不仅仅是在所述第一侧面203漏出,还会在所述第二侧面204及所述第三侧面205漏出,这里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面204及所述第三侧面205设置荧光层50,其原理与在所述第一侧面203设置荧光层50的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中,在所述第二侧面204与所述荧光层50之间也同样设置有导光层60,在所述第三侧面205与所述荧光层50之间也同样设置有导光层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楔形,可以理解,侧入式显示模组中的导光板一般有矩形或楔形两种形状,所述荧光层50的形状随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203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光学膜片20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40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203为平行于所述光源40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可以理解,图6的显示模组400为直下式显示模组,其特点在于光源分布在所述扩散板的下方,因此,可在扩散板的侧面203上或导光层60上设置荧光层50,其作用与侧入式显示模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背板10;光学膜片20,所述光学膜片20设置在所述背板10上,所述光学膜片20具有一入光面201、出光面202及第一侧面203,所述第一侧面203垂直于所述背板10,所述出光面202平行于所述背板10,在所述出光面202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30;光源40,所述光学膜片20的入光面201设置在所述光源40的出光方向上;其中,在所述光学膜片20的第一侧面203上设置有荧光层50。通过所述荧光层50将光学膜片20边缘漏出的蓝光进行中和,从而减少显示模组100边缘漏蓝光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其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荧光层,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楔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在所述荧光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导光层。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10. 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模组及壳体,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荧光层,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且垂直于所述背板。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楔形。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荧光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导光层。
  18.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19. 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
    背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一入光面、出光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出光面平行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量子点薄膜;
    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荧光层,所述荧光层的竖直厚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竖直长度相同,所述荧光层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荧光层由荧光粉或荧光胶组成,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且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侧面为平行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侧面。
PCT/CN2019/102092 2019-06-05 2019-08-22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WO202024406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608,142 US11119266B2 (en) 2019-06-05 2019-08-22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4019.0 2019-06-05
CN201910484019.0A CN110264868A (zh) 2019-06-05 2019-06-05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4061A1 true WO2020244061A1 (zh) 2020-12-10

Family

ID=6791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102092 WO2020244061A1 (zh) 2019-06-05 2019-08-22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4868A (zh)
WO (1) WO2020244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229384U (zh) 2020-06-10 2020-12-2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2526787A (zh) * 2020-12-10 2021-03-19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防蓝光边缘泄露的背光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57665A (ko) * 2002-12-26 2004-07-0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 라이트
CN106597749A (zh) * 2017-01-04 2017-04-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340647A (zh) * 2017-09-01 2017-11-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应用荧光膜的背光模组边缘偏色的方法
CN107407832A (zh) * 2015-03-09 2017-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8224670U (zh) * 2018-03-19 2018-12-11 南通天鸿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防漏光手机用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696A (zh) * 2005-02-08 2008-02-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光板、使用该导光板的面状照明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
CN203204189U (zh) * 2013-05-13 2013-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导光膜材及显示装置
KR102524429B1 (ko) * 2017-10-31 2023-04-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8297888U (zh) * 2017-11-09 2018-12-28 深圳市镭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背光源及具有它的液晶显示屏
TWI649795B (zh) * 2018-02-13 2019-0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09064986B (zh) * 2018-08-29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57665A (ko) * 2002-12-26 2004-07-0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 라이트
CN107407832A (zh) * 2015-03-09 2017-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6597749A (zh) * 2017-01-04 2017-04-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340647A (zh) * 2017-09-01 2017-11-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应用荧光膜的背光模组边缘偏色的方法
CN208224670U (zh) * 2018-03-19 2018-12-11 南通天鸿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防漏光手机用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4868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9418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illumination unit
US1018507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22180372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8864358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frame used therein
US1030285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5016863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13093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200719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244061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TW201643485A (zh) 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US20090296022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6206146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937330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8112994A1 (zh)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JP2014225379A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24020648A (ja) 発光装置
WO2015165010A1 (zh) 导光板、液晶显示器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WO2016183879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US20150301406A1 (en) Dimming Unit, Backlight Module Group and Display Device
TW200842444A (en) Backlight module
WO2023130836A1 (zh) 显示屏
WO2021104350A1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4075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788612B2 (en) Light-emitting unit,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11119266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9319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99319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