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233224A1 - 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233224A1
WO2020233224A1 PCT/CN2020/080921 CN2020080921W WO2020233224A1 WO 2020233224 A1 WO2020233224 A1 WO 2020233224A1 CN 2020080921 W CN2020080921 W CN 2020080921W WO 2020233224 A1 WO2020233224 A1 WO 202023322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access channel
parameter inform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809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康绍莉
缪德山
孙韶辉
王映民
Original Assignee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7/612,1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974326B2/en
Priority to EP20810414.1A priority patent/EP3975654A4/en
Publication of WO202023322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233224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3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e. for establishing or releasing a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3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e. for establishing or releasing a connection
    • H04B7/18543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e. for establishing or releasing a connection for adapt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本公开包括: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每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根据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根据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基于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在2019年5月21日在中国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号No.201910424589.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应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针对地面5G移动通信系统,在高频段时其单载波带宽按照50MHz的整数倍来进行定义,最小值为50MHz,典型值有100MHz、200MHz、400MHz等多种类型,以子载波间隔120KHz为例,各带宽下的具体参数见表1所示。基于该带宽定义,随机接入信道的设置不受影响。
定义带宽 50MHz 100MHz 200MHz 400MHz
PRB数目 32 66 132 264
有效带宽 46.08MHz 95.04MHz 190.08MHz 380.16MHz
表1
对于采用地面5G制式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高频段情况下地面5G制式的最小带宽定义为50MHz,受限于终端的发送功率,低功率等级的终端其上行发送的带宽难以达到地面5G制式定义的最小带宽,导致不能适用于低功率等级的卫星终端接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用以解决高频段情况下地面5G制式定义的最小带宽大,不能适用于低功率等级的卫星终端接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应用 于接入设备,包括:
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其中,所述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包括:
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其中,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包括: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 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
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其中,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前导码序列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 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处理器执行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的程序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的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
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其中,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其中,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第三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第三选择子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三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 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接入设备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本公开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由于上述参数信息能够保证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卫星接入设备的功率等级匹配,从而能够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时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接入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接入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
以下描述提供示例而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者配置。可以对所讨论的要素的功能和布置作出改变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各种示例可恰适地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规程或组件。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应用于接入设备,该接入设备可以具体为终端或基站或中继relay节点,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是根据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子载波间隔的乘积得到的,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其中,地面通信系统可以具体是指地面5G通信系统,地面5G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包括400MHz、200MHz、100MHz和50MHz。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包括:2MHz,5×nMHz(n<10);50×nMHz(n≤8)。其中,2MHz以及5×nMHz(n<10)为窄带,50×nMHz(n≤8)为宽带。
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随机接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还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参考值。
其中,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参考值具体为地面5G通信系统定义的参考值,如1.25KHz、5KHz、15KHz、30KHz、60KHz和120KHz,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除了可使用地面5G系统定义的参考值外,还可考虑更大的频偏值以及在现有频偏值范围内进一步细化取值,例如240KHz、480KHz、1-30KHz之间细化取值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随机接入信道的结构为一个循环前缀CP加上重复预设次数的前导码序列preamble。
前导码序列preamble是基于ZC(Zadoff Chu)序列或m序列设计的,preamble的长度的典型值为839和139。
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具体的,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也就是说,preamble的长度长,preamble重复次数少;preamble的长度短,preamble 重复次数多;随机接入信道频偏占比小,preamble重复次数少;随机接入信道频偏占比大,preamble重复次数多。其中,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子载波间隔。
步骤102: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这里,接入设备能力可以包括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可以具体是机载终端、船载终端、车载终端(火车)、车载终端(汽车)等。
该目标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目标子载波间隔和目标前导码序列。
步骤103: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这里,确定目标参数信息后,根据目标参数信息选择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
本公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由于上述参数信息能够保证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卫星接入设备的功率等级匹配,从而能够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时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包括:
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包括: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具体为10%,第二预设阈值可以具体为50%。
本公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由于上述参数信息能够保证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卫星接入设备的功率等级匹配,从而能够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时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 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具体包括卫星、地面基站或者信关站,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
步骤202: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是根据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子载波间隔的乘积得到的,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其中,地面通信系统可以具体是指地面5G通信系统,地面5G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包括400MHz、200MHz、100MHz和50MHz。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包括:2MHz,5×nMHz(n<10);50×nMHz(n≤8)。其中,2MHz以及5×nMHz(n<10)为窄带,50×nMHz(n≤8)为宽带。
本公开实施例中,随机接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还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参考值。
其中,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参考值具体为地面5G通信系统定义的参考值,如1.25KHz、5KHz、15KHz、30KHz、60KHz和120KHz,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除了可使用地面5G系统定义的参考值外,还可考虑更大的频偏值以及在现有频偏值范围内进一步细化取值,例如240KHz、480KHz、1-30KHz之间细化取值等。
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 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具体的,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进一步地,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本公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由于上述参数信息能够保证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卫星接入设备的功率等级匹配,从而能够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时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公开进行说明。
以接入设备为终端为例,地面5G系统定义了频率范围FR1(<6GHz)和频率范围FR2(>6GHz)两种载波类型。对应于业务信道,FR1的单载波带宽按照20MHz的整数倍来进行定义,最大值为100MHz,主要采用15KHz、30KHz、60KHz三种子载波间隔,FR2的单载波带宽按照50MHz的整数倍来进行定义,最大值为400MHz,主要采用120KHz及以上的子载波间隔。对应于随机接入信道,如图2所示,其基本形式为一个CP加上重复多次的前导码序列preamble,其中FR1的preamble采用的码长与子载波间隔主要有839*1.25KHz、839*5KHz、139*15KHz、139*30KHz,FR2采用的码长与子载波间隔主要有139*60KHz、139*120KHz。可以看出,FR1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在1.05MHz~4.17MHz,小于最小单载波带宽20MHz,意味着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不受限;同理,FR2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在8.34MHz~16.68MHz,小于最小单载波带宽50MHz,意味着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也不受限。
以接入设备为终端为例,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终端的成本与最大发送功率相关,低成本的终端对应着较低的最大发射功率,因功率和带宽都是系统的资源,因此低发射功率就意味着低发送带宽。以使用Ka频段的LEO系统为例,参照地面5G系统的带宽设计,虽然能定义卫星发送的单载波带宽为 400MHz,但是小口径终端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值较低,如果使用大带宽发送,必然导致接收端的信噪比很低,难以进行信号解调,因此,终端实际能够发送的最大带宽通常与EIRP最大值相对应。表2给出了一种终端发送能力的示例。可以看出,除1m口径的终端能够满足地面5G系统定义的最小50MHz发送带宽外,其余3种口径的终端的最大发送带宽均小于地面5G系统的定义值,可能会不满足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要求。例如,此处0.45m口径终端的最大发送带宽为15MHz,小于使用139*120KHz preamble序列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16.68MHz,而0.3m口径终端的最大发送带宽为5MHz,小于使用139*60KHz preamble序列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8.34MHz。因为终端支持的最大发送带宽小于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因此需要针对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重新设计,主要包括preamble序列的码长、子载波间隔、重复发送次数等。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1
表2
Preamble序列的设计与抗频偏能力、同时并发的用户数、系统开销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频偏越大,意味着preamble需要更大的子载波间隔;并发的用户数越多,意味着preamble码需要具有更好的抗多用户干扰能力,更适宜长码;系统开销越大,意味着能用于随机接入的时频资源增大,preamble可更多次重复发送。因此,Preamble序列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检测来看,通常系统对频偏的最大容忍能力为1倍的子载波间隔,由此可优先考虑preamble序列子载波间隔的设置。
不失一般性,以参照地面5G系统来设计的高频段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例,其随机接入信道设计包括如下一些过程:
设计随机接入信道能够支持的最大带宽。通常,随机接入信道的设计带宽小于等于业务信道的最大带宽,即BWRACH≤BWdata。对于大口径终端,因业务信道的带宽明显大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则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可 参照地面5G系统设置;对于小口径终端,为了让发送的功率能够充分利用,或者说为了让业务信道和接入信道在带宽上能够尽量平衡,因此随机接入信道的设计带宽可直接定义为业务信道的最大带宽。针对表2,各类型终端的随机接入带宽设置如表3所示。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2
表3
设计随机接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通常,子载波间隔SCS应该小于等于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即SCS≤Δf。随机接入过程中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通常至少包括2部分,其一来自于卫星运动引起的频偏但系统进行了抵消后的残留,其二来自于终端自身的运动。针对表2,各类型终端的频偏估计以及子载波间隔设置如表4所示。
终端类型 机载 船载 车载(火车) 车载(汽车)
运动速率 1000km/h 60km/h 300km/h 120km/h
终端运动的频偏 27.8KHz 1.7KHz 8.3KHz 3.3KHz
系统的残留频偏 ≈1KHz ≈1KHz ≈1KHz ≈1KHz
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 ≈30KHz ≈3KHz ≈10KHz ≈5KHz
子载波间隔 30KHz 3KHz 10KHz 5KHz
表4
设计preamble码。可先依据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和子载波间隔来确定码长的最大值,然后参照地面5G系统定义的码(采用Zadoff-Chu序列产生,有839和139两种前导码序列长度)来进行选择,保证所选择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小于等于码长的最大值即可。针对表2,各类型终端的preamble码如表5所示。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3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4
表5
进行子载波间隔的调整以及preamble发送次数的设计。考虑到子载波间隔相对于频偏的冗余度越大,系统的抗频偏能力越强,由此可以针对所选择的preamble码来进行子载波间隔的进一步调整,如可以尽量增大子载波间隔,也可以尽量选用地面5G系统定义的子载波间隔,最终满足调整后的带宽小于设计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即可。此外,依据preamble的抗频偏百分比,设计合适的preamble发送次数,需要考虑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接收端的检测性能,又要尽量降低系统开销。通常139的Zadoff-Chu序列抗50%以上频偏需要重复4次以上,839的Zadoff-Chu序列抗90%频偏不需要重复。对应于前述的表3-5,最终设计的各类型终端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如表6所示。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5
表6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能够很容易地设计出参照地面5G制式又能反映高 频段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特定需求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汇总表。表7给出了一个示例,可以看出,该表包括了不同长度的前导码序列,以及各前导码序列包括了不同细粒度的子载波间隔,既纳入了地面5G定义的典型格式,又新增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格式,因此,基于该表格的随机接入信道,能够反映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各类终端的接入需求。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6
表7
针对设计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表,可以作为系统的约定参数,从而利于终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格式来进行接入。不失一般性,以上述高频段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例,终端对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选择包括如下一些过程:
选择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要求支持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等于业务信道最大发送带宽。对应于表2,各类型终端的潜在随机接入信道格式如表8所示。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7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8
表8
选择随机接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要求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大于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对应于表2,在表8的基础上,各类型终端的潜在随机接入信道格式如表9所示。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09
表9
选择随机接入信道的同根序列唯一值。若存在多个同根序列格式,则针对各根序列选择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格式。对应于表2,在表9的基础上,各类型终端的潜在随机接入信道格式如表10所示。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10
表10
选择随机接入信道的不同根序列唯一值。若存在不同根序列格式,则依据最短序列(此处为139序列)的频偏占比来进一步判断。若频偏占比≤10%,选择139序列的格式;若频偏占比≥50%,选择839序列的格式;若10%<频偏占比<50%,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最小的格式。对应于表2,在表10的基础上,各类型终端最终所选择的随机接入信道格式如表11所示。可以看出, 针对1m口径和0.75m口径的终端,可以选择格式4来作为随机接入信道的参数设计;针对0.45m口径的终端,可以选择格式3来作为随机接入信道的参数设计;针对0.3m口径的终端,可以选择格式2来作为随机接入信道的参数设计。
Figure PCTCN2020080921-appb-000011
表11
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地面5G制式来进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保证了设计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终端的功率等级相匹配,从而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随机接入信道设计的参数选择上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如图3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 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3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3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3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3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320可以存储处理器3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300执行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300执行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 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300执行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的,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处理器300执行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的程序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可选的,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该程序被处理器300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接入设备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 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接入设备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第一选择模块402,用于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第二选择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第三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所述第三选择子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 前导码序列集合;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三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接入设备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参数 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由于上述参数信息能够保证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卫星接入设备的功率等级匹配,从而能够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时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能实现上述应用于接入设备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具体为基站,包括存储器520、处理器500、收发机510、总线接口及存储在存储器520上并可在处理器500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500用于读取存储器5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
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其中,在图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20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可选的,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可选的,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可选的,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由于上述参数信息能够保证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卫星接入设备的功率等级匹配,从而能够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时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该程序被处理器500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设备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
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设备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配置模块601,用于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
通知模块602,用于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由于上述参数信息能够保证随机接入信道带宽能够与卫星接入设备的功率等级匹配,从而能够满足系统工作的信噪比要求,此外,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时尽量和地面5G系统靠近,也便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地面5G系统的产业优势来发展。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能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设备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是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32)

  1.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应用于接入设备,包括:
    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包括:
    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包括: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7.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
    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其中,不同的随机 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其中,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12. 一种接入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 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的程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处理器执行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的程序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18.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方法的步骤。
  19.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
    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成反比;
    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成正比。
  23.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包括地面通信系统定义的带宽和卫星系统支持的带宽。
  24.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 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25. 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的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能力、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与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参数信息;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参数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并基于所述时频资源分配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的能力,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小于或者等于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的目标随机接入信道带宽;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大于接入设备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目标子载波间隔;
    第三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在所述参数信息中选择目标前导码序列。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选择子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参数信息中存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在多个相同前导码序列中选择出具有最小频偏占比的前导码序列,得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确定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不存在不同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的前导码序列确定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短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长根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
    第三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前导码序列集合中最短前导码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目标前导码序列,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29.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入设备,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所述接入设备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数信息,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
  30. 一种网络设备,其中,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两种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时频资源分配信息通知接入设备;
    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前导码序列,且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得到的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卫星接入设备最大发送带宽,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卫星系统需要抵抗的最大频偏的参考值。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对应参数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长度和/或子载波间隔不同。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每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参数信息还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且所述随机 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前导码序列的长度和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占比相关。
PCT/CN2020/080921 2019-05-21 2020-03-24 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233224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612,198 US11974326B2 (en) 2019-05-21 2020-03-24 Methods for selecting and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acces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20810414.1A EP3975654A4 (en) 2019-05-21 2020-03-24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ACCES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4589.0 2019-05-21
CN201910424589.0A CN111988862B (zh) 2019-05-21 2019-05-21 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3224A1 true WO2020233224A1 (zh) 2020-11-26

Family

ID=73436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80921 WO2020233224A1 (zh) 2019-05-21 2020-03-24 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4326B2 (zh)
EP (1) EP3975654A4 (zh)
CN (1) CN111988862B (zh)
WO (1) WO20202332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42546B1 (ko) * 2020-06-30 2024-03-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초저전력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31431A1 (en) * 2022-08-10 2024-02-15 Apple Inc.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port enhancemen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8136A (zh) * 2012-02-29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EP3313015A1 (en) * 2015-06-22 2018-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and nb-iot device
CN109479331A (zh) * 2016-07-15 2019-03-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9944B2 (en) * 2002-10-25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for wireless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098218B (zh) * 2006-06-27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1888360A (zh) * 2009-05-15 201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装置及相关系统
CN101938441B (zh) * 2009-06-29 2014-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实现同步接入的同步序列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CN102209052B (zh) * 2010-03-31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频偏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02859900B (zh) * 2010-04-22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85685A (zh) * 2011-05-11 2011-09-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发射随机接入信号方法及系统
US8369280B2 (en) * 2011-07-01 2013-02-05 Ofinno Techologies, LLC Control channels in multicarrier OFDM transmission
US8582527B2 (en) * 2011-07-01 2013-11-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CN103200694B (zh) * 2012-01-09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3716895B (zh) * 2012-09-29 202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ES2791352T3 (es) * 2014-06-09 2020-11-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ogramación del mismo recurso en redes de acceso a la radio
CN105635016B (zh) * 2014-10-29 2019-06-2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工数据采集业务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6301527B (zh) * 2015-06-09 2020-02-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961709B (zh) * 2016-01-11 2021-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4944897A (zh) * 2016-03-30 2022-08-26 Idac控股公司 使用签名的初始接入方法
KR20190017994A (ko) * 2016-06-15 2019-02-20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새로운 라디오를 위한 업로드 제어 시그널링
US10721774B2 (en) * 2017-04-24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configuration for a multi-ton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
WO2018221882A1 (ko) * 2017-06-01 2018-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임의 접속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392181B (zh) * 2017-08-11 2022-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和装置
EP3698595A4 (en) * 2018-01-11 2020-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QUENCY DOMAIN OFFSET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PROCESS, USER EQUIPMENT (EU),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RANDOM ACCESS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UPPOR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8136A (zh) * 2012-02-29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EP3313015A1 (en) * 2015-06-22 2018-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and nb-iot device
CN109479331A (zh) * 2016-07-15 2019-03-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TOROLA MOBILITY ET AL.: "PRACH for an NR carrier supporting multiple numerologi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R1-1703045, 17 February 2017 (2017-02-17), XP051210184, DOI: 20200609181137X *
NTT DOCOMO, INC.: "Design for RACH Procedure for N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7378, 26 August 2016 (2016-08-26), XP051125874, DOI: 20200609181620A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8862B (zh) 2022-07-19
EP3975654A1 (en) 2022-03-30
US20220248470A1 (en) 2022-08-04
CN111988862A (zh) 2020-11-24
US11974326B2 (en) 2024-04-30
EP3975654A4 (en)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33224A1 (zh) 随机接入信道的选择、配置方法、接入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7028051A1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US20230040934A1 (en) Method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40025435A (ko) 기지국을 위한 스펙트럼 할당
WO2021088740A1 (zh)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271261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9192287A1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30164827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029070B (zh) 一种信道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WO2019095925A1 (zh) 一种通讯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20238797A1 (zh) 数据复用传输方法、基站、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9479235B (zh) 接入信号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20227869A1 (zh) 一种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和终端、网络设备
CN104509133A (zh) 设备到设备临近服务中传输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0351843B (zh) 资源分配指示方法、资源分配获取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9803397B (zh) 确定用于免授权传输的时域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02095A1 (zh)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9152084B (zh) 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5637960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传输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9474404A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15932A1 (zh) 一种信道占用方法及系统
CN110062473B (zh)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1068259A1 (zh) 联合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US10972883B2 (en) Terminal and data transmission to perform terminal to terminal data transmission in an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system
CN116636272A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104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8104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