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108133A1 -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108133A1
WO2020108133A1 PCT/CN2019/111209 CN2019111209W WO2020108133A1 WO 2020108133 A1 WO2020108133 A1 WO 2020108133A1 CN 2019111209 W CN2019111209 W CN 2019111209W WO 2020108133 A1 WO2020108133 A1 WO 202010813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user
face information
fingerprint
ic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1112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徐杰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98909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869364B1/en
Priority to US17/296,852 priority patent/US11500534B2/en
Publication of WO202010813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10813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60Static or dynamic means for assisting the user to position a body part for biometric acquisition
    • G06V40/67Static or dynamic means for assisting the user to position a body part for biometric acquisition by interactive indications to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包括:首先,显示图库应用界面。其中,图库应用界面显示至少一个相册条目,至少一个相册条目与隐藏相册条目不同。然后,接收用户在图库应用界面的滑动操作,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图库应用界面的顶部,滑动操作的趋势为向图库应用界面的底部。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显示隐藏相册条目;或者,若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显示隐藏相册界面;其中,隐藏相册界面包括一张或多张隐藏照片。这样,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在人脸识别通过后,以显示隐藏相册或隐藏照片。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30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811458665.1、发明名称为“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例如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单一的生物特征识别可能会受到几个方面的的影响:(1)使用环境的限制,比如指纹,要求接触式采集;虹膜要求拍摄环境的光强不能太强或太弱;人脸对光照角度和拍摄角度、面部表情都有一定的要求。(2)生物特征的不稳定性:比如指纹容易受到外伤或脏污的影响;人脸识别容易受到光照不均匀、光照过强、脏污等影响;远距离虹膜容易受到可见光影响等。所以,目前的终端一般会提供给用户基于生物特征的多于一种的身份验证方式,例如,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
目前,人脸识别的之前,一般需要用户找到涉及人脸识别的功能控件,点击该功能控件之后,才开始识别。例如,当用户打开隐藏相册时,需要用户打开图库应用,然后在图库中点击更多功能中的隐藏相册功能控件之后,终端才开始人脸识别,操作过程繁杂。
所以,如何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简化了用户触发生物识别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不是锁屏界面,即电子设备解锁后显示的界面。然后,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该第一界面的滑动操作。若确定该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和滑动距离满足设定条件,则开启人脸识别功能,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执行设定的功能。这样,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开启人脸识别的交互步骤,提高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步骤。
其中,第一界面可以是图库应用界面,则该设定的功能可以是显示隐藏相册。第一界面还可以是主屏幕的页面,则该设定的功能可以是显示隐藏应用。第一界面还可以是系统设置界面,则该设定的功能可以是登录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户。第一界面还可以是应用登录界面(例如微信登录界面),则该设定的功能可以是登录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应用账户。第一界面还可以是支付订单的页面,则该设定的功能可以是完成订单的付款过程。除此之外,第一界面还可以是支付类应用的页面(例如支付宝主页面),该设定的功能可以是显示付款码(例如,付款二维码、付款条形码、付款数字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隐藏相册的显示方法,包括:首先,电子设备显示图库应用界面。其中,该图库应用界面显示至少一个相册条目,该至少一个相册条目与隐藏相册条目不同。然后,该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该图库应用界面的滑动操作,该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该图库应用界面的顶部,该滑动操作的趋势为从图库应用界面的顶部向该图库应用界面的 底部。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若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该隐藏相册条目,响应于用户选择该隐藏相册条目,该电子设备显示该隐藏相册界面。或者,若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隐藏相册界面;其中,该隐藏相册界面包括一张或多张隐藏照片。这样,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在人脸识别通过后,以显示隐藏相册或隐藏照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且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才显示该隐藏相册条目或显示该隐藏相册界面。其中,第二距离阈值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且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才显示该隐藏相册条目或显示该隐藏相册界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滑动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阈值,该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若该滑动操作持续的时间大于该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在该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或,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该电子设备在该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这样,可以由滑动操作触发指纹识别图标的显示,防止指纹识别图标对触控屏的持续性遮挡。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当该电子设备检测到该滑动操作中该用户的手指滑动至该指纹识别图标上或该用户触摸该指纹识别图标,该电子设备采集该用户的指纹信息。该电子设备判断该采集到的该指纹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该电子设备在该图库应用界面显示该隐藏相册条目,或该电子设备显示该隐藏相册界面。这样,可以在用户执行滑动操作的过程中,先触发人脸识别后触发指纹识别,减少了用户触发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对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显示正在人脸识别的提示;其中,该正在识别的提示显示在该至少一个相册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这样,在至少一个相册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显示正在识别的提示,可以反馈给用户已进行人脸识别的的提示,提高了交互体验,也减少了对触控屏上非空白区域的遮挡,提高了屏幕利用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该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该用户人脸识别成功;若该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该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该用户人脸识别失败。其中,该第一提示和该第二提示显示在该至少一个相册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这样,在至少一个相册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显示人脸识别结果,提高了交互体验,也减少了对触控屏上非空白区域的遮挡,提高了屏幕利用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之后显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且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显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且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显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前,开启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该电子设备在完成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过程 之后,关闭该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这样,可以避免人脸识别模块一直开启,减小了功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时或之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该电子设备在完成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该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的匹配过程之后,不再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这样,可以防止指纹识别图标对触控屏上显示界面的长时间遮挡,还可以避免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一直开启,减小了功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隐藏应用的显示方法,包括:首先,电子设备显示主屏幕的页面。其中,该主屏幕的页面显示有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该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与隐藏应用的图标不同。然后,该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该主屏幕的页面的滑动操作。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若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该隐藏应用的图标。这样,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在人脸识别通过后,以显示隐藏应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且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才显示该隐藏应用。其中,第二距离阈值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且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才显示该隐藏应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主屏幕的页面为该主屏幕的最右边页面,该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该最右边页面的右侧,该滑动操作的趋势为向左。或,该主屏幕的页面为该主屏幕的最左边页面,该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该最左边页面的左侧,该滑动操作的趋势为向右。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滑动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阈值,该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若该滑动操作持续的时间大于该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该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这样,可以由滑动操作触发指纹识别图标的显示,防止指纹识别图标对触控屏的持续性遮挡。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当该电子设备检测到该滑动操作中该用户的手指滑动至该指纹识别图标上或该用户触摸该指纹识别图标,该电子设备采集该用户的指纹信息。该电子设备判断该采集到的该指纹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该电子设备显示该隐藏应用的图标。这样,可以在用户执行滑动操作的过程中,先触发人脸识别后触发指纹识别,减少了用户触发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对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显示正在人脸识别的提示。其中,该正在识别的提示显示在该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移动后空出的区域。这样,在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移动后空出的区域显示正在识别的提示,可以反馈给用户已进行人脸识别的的提示,提高了交互体验,也减少了对触控屏上非空白区域的遮挡,提高了屏幕利用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该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该用户人脸识别成功。若该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该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该用户人脸识别失败。该第一提示和该第二提示在该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移动后空出的区域。这样,在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移动后空出的区域显示人脸识别结果,提高了交互体验,也减少了对触控屏上非空白区域的遮挡, 提高了屏幕利用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之后显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且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显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且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显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前,开启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该电子设备在完成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过程之后,关闭该采集人脸信息的模板。这样,可以避免人脸识别模块一直开启,减小了功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时或之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该电子设备在完成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该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过程之后,不再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这样,可以防止指纹识别图标对触控屏上显示界面的长时间遮挡,还可以避免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一直开启,减小了功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账号的登录方法,包括:首先,电子设备显示系统设置界面。此时,电子设备尚未登录系统账户,或者登录了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账户之外的其他账户。其中,该系统设置界面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条目。然后,该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该系统设置界面的滑动操作,该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该系统设置界面的顶部,该滑动操作的趋势为向该系统设置界面的底部。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若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该电子设备登录该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这样,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在人脸识别通过后,即可自动登录与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且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才登录该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其中,第二距离阈值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且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才登录该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滑动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阈值,该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若该滑动操作的持续的时间大于该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在该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或,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该电子设备在该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这样,可以由滑动操作触发指纹识别图标的显示,防止指纹识别图标对触控屏的持续性遮挡。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当该电子设备检测到该滑动操作中该用户的手指滑动至该指纹识别图标上或该用户触摸该指纹识别图标,该电子设备采集该用户的指纹信息。该电子设备判断该采集到的该指纹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该电子设备登录该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该系统账号。这样,可以在用户执行滑动操作的过程中,先触发人脸识别后触发指纹识别,减少了用户触发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对采集的人脸信息与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显示正在人脸识别的提示。其中,该正在识别的提示显示在该至少 一个设置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这样,在至少一个设置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显示正在识别的提示,可以反馈给用户已进行人脸识别的的提示,提高了交互体验,也减少了对触控屏上非空白区域的遮挡,提高了屏幕利用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该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该用户人脸识别成功。若该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该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该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该用户人脸识别失败。该第一提示和该第二提示显示在该至少一个设置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这样,在至少一个设置条目的图标移动后空出的区域显示人脸识别结果,提高了交互体验,也减少了对触控屏上非空白区域的遮挡,提高了屏幕利用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之后显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且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显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可以在人脸识别过程完成且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显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前,开启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该电子设备在完成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过程之后,关闭该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这样,可以避免人脸识别模块一直开启,减小了功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在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时或之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该电子设备在完成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该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的匹配过程之后,不再显示该指纹识别图标。这样,可以防止指纹识别图标对触控屏上显示界面的长时间遮挡,还可以避免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一直开启,减小了功耗。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和触控屏。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隐藏相册的显示方法、或上述第二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隐藏应用的显示方法、或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系统账号的登录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隐藏相册的显示方法、或上述第二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隐藏应用的显示方法、或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系统账号的登录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隐藏相册的显示方法、或上述第二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隐藏应用的显示方法、或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系统账号的登录方法。
在第七方面,可将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人脸识别替换为指纹识别,即该滑动操作可只触发指纹识别的一种身份识别方式,不进行人脸识别。例如,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当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显示第一方面中的隐藏相册,或显示第二方面中的隐藏应用,或登录第三方面中的系统账号等。当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备还可以登录应用账号,或完成订单的付款,或显示付款码等。
当然,滑动操作也可以只触发人脸识别,滑动操作也可以即触发人脸识别也触发指纹识别,其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第一、二、三方面中内容。
上述滑动操作触发人脸识别和/或指纹识别可用于登录第三方应用(例如微信、微博等)的场景,该滑动操作是在第三方应用的登录界面滑动。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显示出指纹识别图标,当用户触摸到指纹识别图标,则进行指纹识别。等人脸识别成功和/或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登录第三方应用的账号。
上述滑动操作触发人脸识别和/或指纹识别可用于订单支付的场景,该滑动操作是在订单确认界面或付款界面滑动。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显示出指纹识别图标,当用户触摸到指纹识别图标,则进行指纹识别。等人脸识别成功和/或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完成付款。
上述滑动操作触发人脸识别和/或指纹识别可用于打开付款码的场景,若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该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该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显示出指纹识别图标,当用户触摸到指纹识别图标,则进行指纹识别。等人脸识别成功和/或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完成付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3a-图3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涉及的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藏相册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图5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6a-图6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8a-图8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9a-图9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0a-图10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1a-图11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2a-图1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3a-图1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4a-图1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5a-图15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6a-图16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7a-图17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8a-图1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19a-图1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20a-图20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21a-图21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22a-图22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23a-图23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电子设备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193包括采集人脸识别所需图像的摄像头,如红外摄像头或其他摄像头。该采集人脸识别所需图像的摄像头一般位于电子设备的正面,例如触控屏的上方,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其他摄像头。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点阵发射器(图中未示出),用于发射光线。摄像头采集人脸反射的光线,得到 人脸图像,处理器对人脸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与存储的人脸图像的信息进行比较以进行验证。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功能,指纹识别功能、移动支付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人脸信息模板数据,指纹信息模板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 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其中,该指纹传感器180H可以设置在触控屏下方,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在触控屏上该指纹传感器对应的区域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响应于该触摸操作,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指纹识别通过后打开隐藏相册,指纹识别通过后打开隐藏应用,指纹识别通过后登录账号,指纹识别通过后完成付款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分离。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也可以称为应用)。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界面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在现有技术中,若用户需要打开图库应用中的隐藏相册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过程可以参考如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图3g。如图3a所示,电子设备显示了图库应用界面310,其中,该图库应用界面310包括有相册控件311和其他控件(例如照片控件、发现控件等),当用户点击了相册控件,终端显示相册对应的界面界面。相册控件311对应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册条目312(例如所有照片相册条目、所有视频相册条目、相机相册条目、截屏目录相册条目、最近删除相册条目、微信相册条目、微博相册条目、我的收藏相册条目、其他相册条目等)。图库应用界面310还包括有相册工具栏313,其中,该相册工具栏313包括更多控件314和其他控件(例如搜索控件、新建相册控件等)。如图3b所示,电子设备接收用户针对更多控件314的输入操作315(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315(例如点击),电子设备在图库应用界面310中显示隐藏相册控件316和其他控件(例如设置控件)。如图3c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隐藏相册控件316的输入操作317(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317(例如单击),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3d所示的身份验证界面320,并且开始人脸识别。其中,该身份验证界面320可以包括人脸识别提示 区域321、指纹识别指示图标322、密码认证控件323、取消认证控件324。若人脸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3g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330,其中,隐藏相册界面330中可以包括一张或多张隐藏图片331。若人脸识别不成功,如图3f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指示图标322的输入操作325(例如触摸),响应于输入操作325,电子设备可以进行指纹识别,若指纹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3g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330。
由上述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图3g所示的现有技术可以看出,若用户需要打开隐藏相册,用户需要先点击相册工具栏中的更多控件,以显示隐藏相册控件,然后用户需要点击隐藏相册控件,才能够触发身份识别过程,等认证成功之后,电子设备才开启隐藏相册。这样,用户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够开启隐藏相册,操作过程比较繁杂,影响用户的体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在图库应用界面滑动操作,当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电子设备可以触发人脸识别并显示出指纹识别图标,若人脸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即可显示出隐藏相册。若人脸识别失败,则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对用户进行指纹识别,若指纹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即可显示出隐藏相册。这样,可以快速开启隐藏相册。
应用场景1: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图4所示的生物认证交互方法,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在身份识别通过后,开启隐藏相册。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认证交互方法可以包括:
S401、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S402、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输入,显示图库应用界面,其中,该图库应用界面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册条目,这些条目不包括隐藏相册条目。
第一输入可以是如图5a所示的用户点击页面上的图库图标的输入操作512。其中,不限于图5a中所示的输入操作512,第一输入还可以是用户的语音输入,在此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开启语音助手,接收用户的语音输入。
示例性的,如图5a所示,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显示了主屏幕的界面,该界面显示了一个放置有应用图标页面,该页面包括多个应用图标(例如,图库应用图标511、天气应用图标、股票应用图标、计算器应用图标、设置应用图标、邮件应用图标、支付宝应用图标、脸书应用图标、浏览器应用图标、音乐应用图标、视频应用图标、应用商店图标)。多个应用图标下方还包括页面指示符,以表明当前显示的页面与其他页面的位置关系,页面指示符的下方有多个托盘图标(例如拨号应用图标、信息应用图标、联系人应用图标、相机应用图标),托盘图标在页面切换时保持显示。页面可以包括多个应用图标和页面指示符;页面指示符也可以不是页面的一部分,单独存在。上述的托盘图标也是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图库应用图标511的输入操作512(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512,电子设备可以在触控屏上显示如图5b所示的图库应用界面520。图5b与图3a相同,对图3a的文字说明也适用图5b,此处不再重复。
S403、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图库应用界面的滑动操作。
如图5c所示,标识了电子设备在如图5c的方式放置时,顶部,底部,左侧和右侧的相对位置。这些位置用于说明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的位置,或电子设备显示的界面上的位置。另外,向下是指从顶部往底部,向上是指从底部往顶部,向右是指从左侧往右侧,向左是指 从右侧往左侧。后续附图的描述中,也适用该位置的说明。
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图库应用界面520的滑动操作523,该滑动操作523的起点可以是图库应用界面520的顶部,例如是相册控件附近,或者是照片控件附近,发现控件附近。示例性的,该滑动输入操作523的滑动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5c所示的位置524。其中,该滑动操作52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平行,例如图5c所示的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左侧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右侧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需要在触控屏的指定位置内,该滑动操作才可以触发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在该触控屏的指定位置外,该触控屏的指定位置之外,该滑动操作不触发人脸或指纹识别。其中,该指定位置可以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输入进行调整,也可以是固定的,在此不做限定。后续附图的描述中,也适用该指定位置的说明。
S404、电子设备判断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05、电子设备开启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
其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524到手指当前位置525的位移。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滑动操作523的滑动距离还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524到手指当前位置525的沿着某一方向的位移(例如沿着触控屏从上往下方向上的位移)。
可以理解,步骤404中也可以替换为:判断滑动操作持续的时间是否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如是,则执行S405。
如图5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525与起始位置524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开启人脸识别模块(如点阵发射器和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528。由于,电子设备在触控屏下设有指纹识别模块,可在用户手指触摸触控屏的固定区域时,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因此,指纹识别图标528的显示位置可以是在指纹识别模块能够采集指纹的区域内(例如在触控屏偏底部中间位置)。在电子设备通过摄像头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将处理后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其中,该人脸信息模板可以是用户在电子设备进行人脸识别之前输入的。本申请实施例对人脸识别的器件和具体算法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人脸识别即可。
S406、电子设备判断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407;若否,则执行步骤S408。
S407、电子设备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显示隐藏相册条目。
其中,第一提示可以是图片和/或文字,例如,第一提示可以是“笑脸表情”图片提示和/或“人脸识别成功”文字提示。
示例性的,如图5e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525与起始位置5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触控屏上可以第一提示526a。
可以理解,在滑动操作的过程中,所有的条目可以实时的随着滑动操作而移动,并在所有的条目移动后的空出区域显示“人脸识别中”的提示或第一提示;所有的条目也可以不实 时的随着滑动操作而移动,而仅在滑动距离到达L1或L2时,顺着滑动操作的方向移动以空出区域显示人脸识别中的提示或第一提示。
当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显示第一提示526a。其中,第二距离阈值(L2)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在人脸识别成功之后(即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电子设备可以在相册控件521对应的显示界面522中显示如图5f所示的隐藏相册条目527,并且该指纹识别图标528消失。其中,该指纹识别图标528的消失过程可以是瞬间消失,也可采用渐变效果,例如由清晰到透明再到无,慢慢地消失,在此不作限定。在指纹识别图标528消失之后,可以关闭屏下指纹识别模块。这样,可以防止指纹识别图标528对触控屏幕上显示界面的长时间遮挡,还可以避免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一直开启,以减小功耗。
可以理解,上述对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也可以替换为判断滑动操作523的持续时间,该持续时间的起点可以是从滑动操作523开始时起算,也可以从滑动操作523的滑动距离到达第一距离阈值或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到达第一时长阈值到达时起算。
如图5f所示,该隐藏相册条目527可以是522界面中从上到下排列的所有条目中最上面的一个条目,也可以是最下面的一个条目,或者是中间的某个条目,在此不作限定。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隐藏相册条目527的输入操作(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例如点击),电子设备可以在触控屏上显示如图5g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530。
如图5g所示,该隐藏相册界面5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隐藏照片531。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操作,从该隐藏相册界面530退出到图库应用界面520之后,该相册控件521对应的显示界面522可以不再显示隐藏相册条目527。若用户需要再次打开隐藏相册,用户可以再次执行在该显示界面522上执行滑动操作523,再次进行身份识别(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身份识别通过(即人脸识别成功或者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再次显示隐藏相册条目527或隐藏照片。这样,可以在用户每次打开隐藏相册之前都进行身份识别,保护了隐藏相册的隐私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图5f的步骤是可选的,当人脸识别成功,可以直接从图5e所示的界面切换到图5g的界面。这样,在人脸识别成功之后,用户可以直接浏览隐藏照片,简化了用户为了浏览隐藏的照片而执行的输入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S408、电子设备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其中,第二提示可以是图片和/或文字,例如,第二提示可以是“难过表情”图片提示和/或“人脸识别失败”文字提示。
示例性的,如图6a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525与起始位置5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触摸屏上可以显示第二提示526b。其中,第二距离阈值(L2)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528的位置处。
S409、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该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
S410、电子设备响应于该触摸操作,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S411、电子设备判断采集指纹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412;若否,则执行步骤S413。
其中,其中,该指纹信息模板可以是用户在电子设备进行指纹识别之前输入的。若人脸识别失败,而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打开隐藏相册。这样,对比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一个输入操作触发人脸识别,当人脸识别失败后,然后,接收用户的另一个输入操作以触发指纹识别的分步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滑动操作触发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可以简化用户的操作。
示例性的,如图6b所示,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528处时,即电子设备就接收到了用户对指纹识别图标528的触摸操作。
S412、电子设备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三提示,用于提示用户指纹特征匹配成功,并显示隐藏相册。
其中,第三提示可以是图片和/或文字,例如,第三提示可以是“笑脸表情”图片提示和/或“指纹识别成功”文字提示。
示例性的,如图6b所示,当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触摸屏上可以显示出第三提示526c。显示在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在相册控件521对应的显示界面522中显示如图6c中所示的隐藏相册条目527或者图6d中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530,并且该指纹识别图标528会消失。其中,该指纹识别图标528的消失过程可以参考前述人脸识别成功之后指纹识别图标528消失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该隐藏相册条目527或者隐藏相册界面530可以在指纹识别成功且用户手抬起后才显示,也可以在识别成功后的过一段时间(例如1秒)才显示。电子设备也可以在指纹识别成功之后显示隐藏相册条目527或隐藏相册界面530,不显示第三提示,在此作限定。
图6c与图5f相同,对图5f的文字说明也适用图6c,此处不再重复。图6d与图5g相同,对图5g的文字说明也适用于图6d,在此不再重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图6d的步骤是可选的,当人脸识别成功,可以直接从图5e所示的界面切换到图5g的界面。这样,在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用户可以直接浏览隐藏照片,简化了用户为了浏览隐藏的照片而执行的输入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S413、电子设备通过触控屏输出第四提示,用于提示用户指纹特征匹配失败。
其中,第四提示可以是图片和/或文字,例如,第四提示可以是“难过表情”图片提示和/或“指纹识别失败”文字提示。
示例性的,如图7a所示,当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不匹配时,触控屏上可以显示第四提示526d。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即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当采集完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就可以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并在触控屏上输出匹配结果。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打开隐藏相册。若人脸识别失败,则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指纹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隐藏相册。这样,可以在用户滑动的过程中不小心抬起手之后依然可以接着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以显示隐藏相册条目或打开隐藏相册,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如图8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523,电子设备可以判断用 户执行该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用户手指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525与起始位置524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若电子设备判断滑动操作的过程过程中用户手指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528。此时,用户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等待电子设备输出人脸识别结果。若采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5f中所示的隐藏相册527,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5g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53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显示隐藏相册527或者隐藏相册界面530之前,电子设备可以输出如图8b所示的第一提示526a,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526a,与显示隐藏相册527或隐藏相册界面530的时间间隔可以相隔一段时间(例如0.5秒、1秒或者更长)。
如图8c所示,若人脸识别失败,触控屏上可以显示第二提示526b。如图8d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52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52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当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显示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5f中所示的隐藏相册条目527,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5g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53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图库应用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快速开启隐藏相册。
示例性的,如图9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图库应用界面520的滑动操作523,其中,该滑动操作523可以参考前述图5c中的滑动操作523,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b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525与起始位置524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不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即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
如图9c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525与起始位置5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电子设备可以在相册控件521对应的显示界面522中显示上述实施例中图5f所示的隐藏相册527,或者上述实施例中图上述图5g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53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即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当采集完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就可以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并在触控屏上输出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其中,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隐藏相册条目或打开隐藏相册。这样,可以在用户滑动的过程中不小心抬起手之后依然可以进行接着进行身份识别,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如图9b和图9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若用户手指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此时,用户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等待电子设备输出人脸识别结果(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若采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 图5f中所示的隐藏相册527,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5g所示的隐藏相册界面53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图库应用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快速开启隐藏相册。
示例性的,如图10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图库应用界面520的滑动操作523,其中,该滑动操作523可以参考前述图5c中的滑动操作523,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b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525与起始位置524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528,不启动人脸识别模块。
如图10c和10d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528的触摸操作,其中,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528的触摸操作可以是如图10c所示的,用户在使用滑动操作523的过程中,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528的位置处。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528的触摸操作还可以是如图10d所示的,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后,触摸该指纹识别图标528。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52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显示在指纹识别成功(即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5f所示实施例中的隐藏相册527,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5g所示实施例中的隐藏相册界面530。
应用场景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认证交互方法,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在身份识别通过后,以显示隐藏应用图标或打开隐藏应用。
如图11a所示,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显示了主屏幕的所有页面(不包括容纳隐藏应用图标的界面)中最右边的一个页面1100(或称最后一个页面)。如图11a所示的界面中的页面指示符1101表示了共有三个页面,当前显示的为三个页面中最右的页面。其中,该最右的页面1100包括多个应用图标(例如天气应用图标、股票应用图标、计算器应用图标、设置应用图标、邮件应用图标、音乐应用图标、视频应用图标、应用商店图标)。在页面指示符1101的下方有多个托盘图标1102(例如拨号应用图标、信息应用图标、联系人应用图标、相机应用图标)。托盘图标1102在页面切换时保持显示。该最右的页面1100可以包括多个应用图标和页面指示符1101;页面指示符1101也可以不是页面的一部分,单独存在。上述的托盘图标也是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1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在主屏幕的最右边的一个页面1100的滑动操作1103,该滑动操作1103的起点可以是该最右边的一个页面的右侧区域。示例性的,该滑动输入操作1103的滑动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11a所示的位置1104。其中,该滑动操作110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右侧往左侧,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垂直,例如图11a所示的从触控屏的右侧往左侧靠底部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右侧往左侧靠顶部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电子设备可以判断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若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其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位移。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 式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还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沿着一方向的位移(例如沿着触控屏从左往右方向上的位移)。
示例性的,如图11b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104与起始位置1105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开启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1108。在电子设备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其中,该人脸信息模板可以是用户在电子设备进行人脸识别之前输入的。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显示隐藏应用。
如图11c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出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105与起始位置110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触控屏上可以显示第一提示1106a。当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11d所示的隐藏应用(例如QQ、微信等)。如图11d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显示放置有隐藏应用的图标的页面1130,其中,该页面1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隐藏应用的图标1131(例如QQ、微信等)。当放置有隐藏应用的图标的页面1130显示时,多个托盘图标1132可以仍然显示。其中,在电子设备显示隐藏应用的图标的页面1130时,图11c中的指纹识别图标1108会消失。其中,该指纹识别图标1108可以瞬间消失,也可以采用渐变效果,例如由清晰到透明再到无,慢慢地消失,在此不作限定。在指纹识别图标1108消失之后,可以关闭屏下指纹识别模块。这样,可以防止指纹识别图标1108对触控屏幕上显示界面的长时间遮挡,还可以避免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一直开启,减小功耗。
可以理解,上述对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也可以替换为判断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该持续时间的起点可以是从滑动操作1103开始时起算,也可以从滑动操作1103的距离到达第一距离阈值或滑动操作1103的持续时间到达第一时长阈值到达时起算。
可以理解,显示隐藏应用的图标的方式有多种,除了上述的放置有隐藏应用的图标的界面在页面之外单独显示(类似于一个隐藏的页面),放置有隐藏应用的图标的界面也可以在已显示的页面(如图11a)上叠加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用户设置的隐藏应用只有一个(例如QQ)时,则当人脸识别成功时,电子设备可以直接打开该隐藏应用。这样,可以快速开启唯一的隐藏应用,无需用户点击隐藏应用的图标就开启了该隐藏应用,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否,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11e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105与起始位置110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触摸屏上可以显示第二提示110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识别用户手指的指纹。若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 备可以显示隐藏应用的图标或打开隐藏应用。
示例性的,如图11f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110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其中,该指纹信息模板可以是用户在电子设备进行指纹识别之前输入的。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即指纹识别成功),则触控屏上可以显示隐藏应用。例如,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11g所示的隐藏应用1131,其中,图11d与图11g相同,对图11d的文字说明也适用图11g,此处不再重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即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当采集完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就可以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隐藏应用。若人脸识别失败,则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指纹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隐藏应用。这样,可以只需用户手指在触控屏上滑动一小短距离(L1),就可以触发打开隐藏应用的身份认证的过程,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这样,可以在用户滑动的过程中不小心抬起手之后依然可以接着进行身份识别,以显示隐藏应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如图12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电子设备可以判断用户执行该滑动操作1103的过程中,用户手指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105与起始位置1104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若电子设备判断滑动操作的过程过程中用户手指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1108。此时,用户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等待电子设备输出人脸识别结果。若采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11d中所示的隐藏应用的图标113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显示隐藏应用的图标1131之前,电子设备可以输出如图12b所示的第一提示1106a,当第一提示1106a,其中,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1106a,与显示隐藏应用的图标1131可以有时间差(例如0.5秒、1秒或者更长)。
如图12c所示,若人脸识别失败,触控屏可以显示出第二提示1106b。如图12d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208的触摸操作(非滑动操作1103),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20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当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显示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11d中所示的隐藏应用113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显示隐藏应用的图标1131之前,电子设备可以输出如图12d所示的第三提示1106c,用于提示用户指纹识别成功。其中,电子设备显示第三提示1106c,与显示隐藏应用的图标1131可以有时间差(例如0.5秒、1秒或者更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桌面上主屏幕的最右的页面上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快速开启隐藏应用。
示例性的,如图13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桌面的最后一页用户界面1100的滑动操作1103,如图13b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105与起始位置1104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不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即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在电子设备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
如图13c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105与起始位置110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触控屏上可以显示第一提示1106a或第二提示1106b。当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时,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上述图11d所示实施例中的隐藏应用113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即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当采集完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就可以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并在触控屏上输出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其中,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隐藏应用。这样,可以可以在用户滑动的过程中不小心抬起手之后依然可以进行接着进行身份识别,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如图13b和图13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的过程中,若用户手指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此时,用户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等待电子设备输出人脸识别结果(第一提示或第二提示)。若采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11d所示实施例中的隐藏应用113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主屏幕的最右的页面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快速开启隐藏应用。
示例性的,如图14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主屏幕的最右的页面1100的滑动操作1103,其中,该滑动操作1103可以参考前述图11a所示实施例中对滑动操作1103的文字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b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10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105与起始位置1104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1108,不启动人脸识别模块。
如图14c和14d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触摸操作,其中,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触摸操作可以是如图14c所示的,用户在使用滑动操作1103的过程中,手指可以先向触控屏的左侧方向滑动L1距离之后,然后再斜向触控屏的底部偏左侧的方向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位置处。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触摸操作还可以是如图14d所示的,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后,触摸该指纹识别图标1108。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10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当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显示电子设备 可以显示上述图11d所示的隐藏应用113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滑动操作1103的滑动轨迹的趋势是从右到左,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弧线,也可是斜向下滑动,还可以是不规则的滑动,只要滑动的趋势是从右到左即可,该滑动操作1103的起始位置可以在主屏幕的最右边页面1100的右侧区域也可以在中间位置,只要起始位置到触控屏的左侧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阈值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接收用户针对触控屏上显示的主屏幕所有页面(不包括容纳隐藏应用图标的界面,也不包括如图16a所示的负一屏或智能助理)中最左边一页用户界面的滑动操作,从而触发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当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成功之后,即可显示出隐藏应用的图标。
示例性的,如图15a所示,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显示了主屏幕的所有页面(不包括容纳隐藏应用图标的界面)中最左边的一个页面1500。如图11a所示的界面中的页面指示符1501表示了共有三个页面,当前显示的为是三个页面中最左的页面。其中,其中,该最左边一页页面1500可以包括多个应用图标(例如天气应用图标、股票应用图标、计算器应用图标、设置应用图标、邮件应用图标、音乐应用图标、视频应用图标、应用商店图标)。在页面指示符1501的下方有多个托盘图标1502(例如拨号应用图标、信息应用图标、联系人应用图标、相机应用图标)。托盘图标1502在页面切换时保持显示。该最左的页面1500可以包括多个应用图标和页面指示符1501;页面指示符1101也可以不是页面的一部分,单独存在。上述的托盘图标也是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5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在主屏幕的最右边的页面1500的滑动操作1503,其中,该滑动操作1103的起点可以是该最左边的页面的左侧区域。示例性的,该滑动输入操作1103的滑动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15a所示的位置1504。其中,该滑动操作150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左侧往右侧,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垂直,例如图15a所示的从触控屏的左侧往右侧靠底部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左侧往右侧靠顶部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1503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电子设备可以判断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若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其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位移。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还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沿着一方向的位移(例如沿着触控屏从右往左方向上的位移)。
示例性的,如图15b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50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504与起始位置1505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开启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1108。在电子设备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版进行匹配。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显示隐藏应用(可以参考上述图11d所示实施例)。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否,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15c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50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505与起始位置150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时,触控屏可以输出如图15c所示的第二提示150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识别用户手指的指纹。若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隐藏应用。
如图15d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150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150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50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50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其中,该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可以是用户预先输入的。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上述图11d中所示的隐藏应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接收用户针对触控屏上显示的负一屏上的滑动操作,从而触发身份认证(例如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指纹识别身份认证),当身份认证成功之后,即可打开隐藏相册。其中,该负一屏,又称Hiboard,或者称为智能助理,又或者称为情景助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区域显示负一屏的界面时,可理解为显示负一屏界面,或者,显示负一屏界面,或者,显示智能助理界面,或者显示情景助理界面等。该负一屏在不同的描述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名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名称不应理解为具有限定意义。
示例性的,如图16a所示,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显示了负一屏界面1600。其中,该负一屏界面1600可以包括情景智能显示1601(例如手机使用2小时30分钟等)、新闻信息1602等。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603,其中,该滑动操作1603可以是用户先用手指按住该负一屏界面1600的一个起始位置1604,然后沿着一方向滑动(例如向下滑动)。其中,该起始位置1604可以在该负一屏界面1600的顶部,也可以在触控屏的左侧边缘位置,在此不做限定。其中,该滑动操作150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平行,例如图16a所示的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左侧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右侧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1603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电子设备可以判断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若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其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位移。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还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沿着一方向的位移(例如沿着触控屏从上往下方向的位移)。
示例性的,如图16b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60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604与起始位置1605的距离)大于第 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1608。在电子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显示隐藏应用(可以参考上述图11d的所示实施例)。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否,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16c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60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605与起始位置160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时,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160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识别用户手指的指纹。若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显示隐藏应用。
如图16d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160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160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60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60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11d所示的隐藏应用。
应用场景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认证交互方法,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在身份识别通过后,即可自动登录账号。
示例性的,如图17a所示,触控屏显示了主屏幕的界面。其中,上述图15a所示的页面1100与图17a所示的页面1700相同,对图11a的文字说明,也同样适用于图17a,在此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设置应用图标1701的输入操作1702(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1702,电子设备可以在触控屏上显示如图17b所示的设置界面1720。
如图17b所示,该设置界面1720包括有设置条目页面1721。其中,设置条目页面1721显示包括有系统账号登录设置条目1722和其他设置条目(例如无线和网络设置条目、设备连接设置条目、应用和通知设置条目、电池设置条目、显示设置条目、声音设置条目、存储设置条目、安全和隐私设置条目、用户和账户设置条目、系统设置条目等)。
如图17c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设置条目页面1721的滑动操作1723,其中,该滑动操作1723的起点可以是设置条目页面1721的顶部区域,例如系统账号登录设置条目1722附近等。示例性的,该滑动操作1723的滑动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17c所示的位置1724。其中,该滑动操作172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平行,例如图17c所示的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左侧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右侧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1723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电子设备可以判断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若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其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位移。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还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沿着一方向的位移(例如沿着触控屏从上往下方向的位移)。
示例性的,如图17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72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724与起始位置1725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1728。在电子设备通过摄像头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登录与该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之前,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操作,向电子设备的系统厂家服务器申请账号并设置密码,并在申请到系统账号并设置完密码后,电子设备可以录入用户的人脸信息模板和指纹信息模板并与将该账号以及密码关联。在人脸识别成功和/或指纹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用户的系统账号和密码发送给系统厂家服务器上进行账号登录。在登录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输出登录成功的提示(例如图17f中的系统账号昵称(例如,Alice)和账号头像等)。
如图17e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7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出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725与起始位置17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触控屏显示第一提示1726a,并登录与该人脸特征模板的系统账号。如图17f所示,电子设备登录与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后,该系统账号登录设置条目1722可以显示账号信息(包括账号昵称(例如,Alice)和系统账号头像等。)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否,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17g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7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1725与起始位置17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时,触控屏显示出第二提示172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若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电子设备可以登录与该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存储有多组系统账号和密码,其中,每一组系统账号和密码可以关联一组指纹信息模板,若电子设备中存在有与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匹配成功的指纹信息模板,则电子设备可以登录该匹配成功的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
示例性的,如图17h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172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172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 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72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72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与该以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即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当采集完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就可以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登录与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若人脸识别失败,则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登录与该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这样,可以在用户滑动的过程中不小心抬起手之后依然可以接着进行人识别或指纹识别,以登录系统账号,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设置界面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人脸识别的身份识别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等人脸识别通过后,以快速登录系统账号。其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图17a至图17f中,滑动操作1723触发人脸识别的部分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设置界面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指纹识别的身份识别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快速登录系统账号。其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图17a至图17d以及图17h中,滑动操作1723触发指纹识别的部分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723之前,电子设备可以设置系统账号(或设备账号)关联的人脸特征。其中,系统账号是指用户注册的账号,例如ios的Apple ID,或者华为云账户等,可以用于使用电子设备厂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如云服务等。示例性的,如图18a所示,电子设备显示了系统账号的账户设置界面1810。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登录了系统账号之后,接收用户对系统账户中的设置条目的输入操作(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显示该出该账户设置界面1810。也可以无需用户登录系统账号,电子设备上可以存储有用户的系统账号及密码,电子设备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接收用户操作,显示出如图18a所示的账户设置界面1810,为该用户的系统账号绑定关联的人脸信息模板指纹信息模板。
该账户设置界面1810包括有关联人脸设置条目1811、关联指纹设置条目1812和其他设置条目(例如通知设置条目、聊天设置条目、隐私设置条目、快捷方式设置条目、服务条款设置条目、帮助与客服设置条目、问题与建议设置条目、检查与更新设置条目等)。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关联人脸设置条目1811的输入操作1813(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1813(例如点击),电子设备可以开启人脸识别模块,并显示如图18b所示的人脸录入界面1820。其中人脸录入界面1820包括人脸显示区域1821,该人脸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人脸识别模块捕捉的人脸图像,以帮助用户对准人脸识别模块的摄像头。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录入的人脸图像的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对该人脸图像信息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人脸信息保存为人脸信息模板。电子设备在保存完人脸信息模板之后,可以显示如图18c所示的人脸录入完成界面1830,该人脸录入完成界面1830可以包括更改控件1832,用于用户更改已保存的人脸信息模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1723之前,电子设备可以设置系统 账号关联的指纹特征。示例性的,如图19a所示,电子设备显示了系统账号的账户设置界面1910。上述图18a与图19a相同,对图18a的文字说明同样也适用于提19a,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关联指纹设置条目1912的输入操作1914(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1914(例如点击),电子设备可以开启指纹识别模块,并在如图19b所示的指纹录入界面1920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1921。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1921的触摸操作1922,响应于该触摸操作1922,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保存为指纹信息模板。保存指纹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19c所示的指纹录入完成界面1930,该指纹录入完成界面1930可以包括更改指纹信息模板控件1932,用于用户更改已保存的的指纹信息模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接收用户在应用(例如微信、微博等)的登录界面上的滑动操作,电子设备判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若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电子设备可以在该应用上登录与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应用账号。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则电子设备接收用户针对指纹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指纹图标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则电子设备可以将该该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应用账号及密码自动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对该应用账号和密码验证成功之后,可以发送验证成功的消息给电子设备,并许可该电子设备访问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资源,即电子设备登录应用账号成功。
示例性的,以微信应用账号登录为例,如图20a所示,电子设备在触控屏上显示了主屏幕的最后一页的页面2000。该最后一页的页面中包括有微信应用图标2011。其中,图20a未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考前述图5a所示实施例文字说明部分,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微信应用图标2011的输入操作2012(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2012,电子设备可以在触控屏上显示如图20b所示的微信登录界面2010。如图20b所示,该微信登录界面2020包括有账号输入框2021和密码输入框2022等。
如图20c所示,电子设备接收用户针对该微信登录界面2020的滑动操作2023,其中,该滑动操作2023的起点可以是该微信登录界面2020的顶部。示例性的,该滑动输入操作2023的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20c所示的位置2024。其中,该滑动操作202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2023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平行,例如,图20c所示的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左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右侧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2023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如图20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02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024与起始位置2025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2028。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登录与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应用账号。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存储有多组微信账号及密码,其中,每一组微信账号和密码可以关联一组人脸信息模板,若电子 设备中存在有与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匹配的人脸信息模板,则电子设备可以登录该匹配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微信账号。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登录了微信应用账号之后,接收用户对微信应用中的账户设置的输入操作(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为该微信账号及密码设置关联的人脸识别信息模板和指纹识别信息模板。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也可以无需用户登录微信账号,直接在电子设备的系统设置中为已存储的微信账号及密码,绑定关联的人脸信息模板和指纹信息模板,绑定人脸信息模板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18a至图18c所示实施例,绑定指纹信息模板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19a至图19c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0e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0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出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025与起始位置20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触控屏可以显示第一提示2026a。在人脸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登录与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微信账号。如图20f所示,人脸识别成功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微信账号和微信密码分别填入账号输入框2021和密码输人框2022,并登录。
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则触控屏显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20g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0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025与起始位置20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当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时,触控屏显示第二提示202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电子设备可以登录与该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微信账号。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存储有多组微信账号及密码,其中,每一组微信账号及密码可以关联一组指纹信息模板,若电子设备中存在有与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匹配的指纹信息模板,则电子设备可以登录该匹配的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微信账号。
示例性的,如图20h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202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202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02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02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将该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微信账号和微信密码分别填入账号输入框2021和密码输人框2022,以登录微信账号。其中,登录微信账号的界面可以参考上述图20f所示实施例。
应用场景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认证交互方法,可以快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在身份识别通过后,以完成移动支付。
示例性的,如图21a所示,电子设备在触控屏上显示了订单确认界面2110。其中,该订单确认界面2110可以包括订单显示界面2111。其中,该订单显示界面2111显示订单的相关信息(例如电影名称、电影院地址、电影票价等内容)。该订单确认界面2110可以是亚马逊应用,淘宝应用、京东应用、微信应用程支付宝应用中的订单确认界面,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21b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订单显示界面2111的的滑动操作2113。其中,该滑动操作2113的起点可以是订单显示界面2111的顶部区域。示例性的,该滑动操作2113的滑动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21b所示的位置2114。其中,该滑动操作211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滑动,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平行,例如图21b所示的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左侧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右侧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2113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电子设备可以判断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一距离阈值,若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其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位移。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还可以指用户手指接触触控屏之后从起始位置到手指当前位置的沿着一方向的位移(例如沿着触控屏从上往下方向的位移)。
示例性的,如图21c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11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114与起始位置2115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2118。在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其中,该人脸信息模板可以是在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前用户输入的。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完成订单的支付。
如图21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11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出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115与起始位置211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触控屏显示第一提示2116a,电子设备执行订单的支付相关操作。其中,电子设备在支付完成之后的可以显示如图21g所示的付款完成界面21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人脸识别成功或指纹识别成功后,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支付类应用(例如微信、支付宝等)向支付类应用的服务器发付款请求,支付类应用的服务器在接收到付款请求之后,可以将该用户的支付类应用账户(或银行卡账户)中的订单金额转移到该订单商家的支付类应用账户中(或银行卡账户)中,并反馈支付完成消息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反馈的支付完成消息后,可以显示出如图21g所示的付款完成界面2120。
其中,在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或指纹信息之前,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在支付类应用中的输入操作,响应于该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将支付类应用的支付功能与用户录入的人脸信息模板和/或指纹信息模板绑定。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否,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21e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11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115与起始位置211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时,触控屏可以显示第二提示211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 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模板匹配成功,电子设备可以完成订单的支付。
示例性的,如图21f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211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211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11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11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模板进行匹配。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完成订单的支付。电子设备在支付完成之后的可以显示如图21g所示的付款完成界面212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即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当采集完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就可以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完成订单的支付。若人脸识别失败,则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完成订单的支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订单显示界面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人脸识别的身份识别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等人脸识别通过后,以快速完成订单支付。其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图21a至图21d中,滑动操作2113触发人脸识别的部分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订单显示界面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指纹识别的身份识别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等指纹识别通过后,以快速完成订单支付。其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图21a至图21c以及图21e和图21f中,滑动操作2113触发指纹识别的部分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滑动操作2113的滑动轨迹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弧线,也可是斜向下滑动,还可以是不规则的滑动,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付款界面上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以触发用户的身份识别或验证(例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身份识别通过后,即可完成付款,减化了用户的付款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如图22a所示,电子设备在触控屏上显示了订单确认界面2210。其中,该订单确认界面2210可以包括订单显示界面2211和立即付款控件2212。其中,该订单显示界面2211显示订单的相关信息(例如电影名称、电影院地址、电影票价等内容)。该订单确认界面2210可以是淘宝应用、京东应用、微信应用程支付宝应用中的订单确认界面,在此不作限定。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立即付款控件2212的输入操作2213(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2213,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22b所示的付款界面2220。如图22b所示,该付款界面2220可以显示包括支付账户2221和付款方式2222(例如银行卡)和付款金额(例如43.9人民币)。
如图22c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该付款界面2220的的滑动操作2223。其中,该滑动操作2223的起点可以是该付款界面2220的顶部区域。示例性的,该滑动操作2223的 滑动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22c所示的位置2224。其中,该滑动操作2223的趋势可以是从付款界面2220的顶部往底部方向上滑动,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屏下,例如图22c所示的从付款界面2220的顶部往底部靠左侧方向滑动,或者从付款界面2220的顶部往底部靠右侧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2223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如图22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22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224与起始位置2225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2228。在电子设备通过摄像头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完成付款。其中,电子设备的付款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图21d所示实施例的文字说明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2e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2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出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225与起始位置22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触控屏可以显示第一提示2226a,并完成订单的支付。其中,电子设备在支付完成之后的可以显示如图22h所示的付款完成界面2230。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否,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22f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2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225与起始位置22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时,触控屏显示第二提示222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若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完成付款。
示例性的,如图22g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222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222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22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22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并完成订单的支付。电子设备在支付完成之后的可以显示如图22h所示的付款完成界面223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滑动操作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之后,用户即可以将手抬起(即手指离开触控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当采集完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就可以将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若人脸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完成付款。若人脸识别失败,则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 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指纹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完成订单的支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付款界面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人脸识别的身份识别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等人脸识别通过后,以快速完成付款。其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图22a至图22e中,滑动操作2223触发人脸识别的部分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付款界面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只触发指纹识别的身份识别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等指纹识别通过后,以快速完成付款。其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图22a至图22d以及图22g中,滑动操作2223触发指纹识别的部分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在移动支付类应用(例如微信应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中,可以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以触发身份认证(例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在身份认证通过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快速打开付款码(例如付款条形码、付款二维码),供用户向商家付款。
示例性的,如图23a所示,电子设备显示了主屏幕的最右的页面2310。该最右一页的页面中包括有支付宝应用图标2311。其中,图23a未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考前述图5a所示实施例文字说明部分,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设备可以用户针对该支付宝应用图标2311的输入操作2312(例如点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2312,电子设备可以在触控屏上显示如图23b所示的支付宝首页2320。如图23b所示,该支付宝首页2320可以包括功能显示界面2321。该功能显示界面2321可以显示包括扫一扫功能、付钱功能、收钱功能、卡包等。
如图23c所示,电子设备接收用户针对该功能显示界面2321的滑动操作2323,其中,该滑动操作2323的起点可以是该功能显示界面2321的顶部。示例性的,该滑动输入操作2323的起始位置可以是如图23c所示的位置2324。其中,该滑动操作2323的趋势可以是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并不要求该滑动操作2323与触控屏左右两侧大致平行,例如,图23c所示的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左方向滑动,或者从触控屏的顶部往底部靠右侧方向滑动。除了前述的滑动操作举例,该滑动操作2323可以是单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双指滑动操作等。
如图23d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323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324与起始位置2325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L1)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并在触控屏上显示指纹识别图标2328。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成功,并打开付款码(例如付款条形码、付款二维码)。
示例性的,如图23e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3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判断出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325与起始位置23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成功时,触控屏可以显示出第一提示2326a,并打开如图23g所示的付款界面2330,其中,该付款界面2330包括付款条形码、付款二维码、付款数字码、付款方式设置条目等。
在采集到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该人脸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若否,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屏输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示例性的,如图23f所示,在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2323的过程中,若电子设备 判断用户手指的滑动距离(可以指用户手指的当前位置2325与起始位置2024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L2)时,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失败时,触控屏可以显示出第二提示2326b。
当人脸识别失败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的输入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若指纹识别成功,电子设备可以打开付款码(例如付款条形码、付款二维码)。
示例性的,如图23g所示,在人脸识别失败之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继续滑动一直滑动到指纹识别图标2328的位置处。当手指滑动到该指纹识别图标2328处时,即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028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针对指纹识别图标2328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并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识别成功),则电子设备可以打开如图23h所示的付款界面2330。其中,该付款界面2330可以包括付款条形码、付款二维码、付款数字码、付款方式设置条目等。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 一种隐藏相册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显示图库应用界面;其中,所述图库应用界面显示至少一个相册条目,所述至少一个相册条目与隐藏相册条目不同;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图库应用界面的滑动操作,所述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所述图库应用界面的顶部,所述滑动操作的趋势为从所述图库应用界面的顶部向所述图库应用界面的底部;
    若所述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所述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
    若所述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隐藏相册条目,响应于用户选择所述隐藏相册条目,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隐藏相册界面;或者,
    若所述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隐藏相册界面;其中,所所述隐藏相册界面包括一张或多张隐藏照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滑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
    若所述滑动操作持续的时间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或,
    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滑动操作中所述用户的手指滑动至所述指纹识别图标上或所述用户触摸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所述电子设备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判断所述采集到的所述指纹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图库应用界面显示所述隐藏相册条目,或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隐藏相册界面。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对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显示正在人脸识别的提示;其中,所述正在识别的提示显示在所述至少一个相册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所述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人脸识别成功;
    若所述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所述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所述第一提示和所述第二提示显示在所述至少一个相册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前,开启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在完成所述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过程之后,关 闭所述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时或之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在完成所述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所述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的匹配过程之后,不再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
  8. 一种隐藏应用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显示主屏幕的页面;其中,所述主屏幕的页面显示有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与隐藏应用的图标不同;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主屏幕的页面的滑动操作;
    若所述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所述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
    若所述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隐藏应用的图标。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屏幕的页面为所述主屏幕的最右边页面,所述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所述最右边页面的右侧,所述滑动操作的趋势为向左;或,
    所述主屏幕的页面为所述主屏幕的最左边页面,所述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所述最左边页面的左侧,所述滑动操作的趋势为向右。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滑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
    若所述滑动操作持续的时间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
    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所述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
  11.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滑动操作中所述用户的手指滑动至所述指纹识别图标上或用户触摸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所述电子设备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判断所述采集到的所述指纹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隐藏应用的图标。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对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显示正在人脸识别的提示;其中,所述正在识别的提示显示在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移动后空出的区域。
  13. 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所述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人脸识别成功;
    若所述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所述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所述第一提示和所述第二提示在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移动后空出的区域。
  14. 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前,开启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在完成所述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所述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过程之后,关闭所述采集人脸信息的模板。
  15.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时或之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在完成所述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所述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过程之后,不再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
  16. 一种系统账号的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显示系统设置界面;其中,所述系统设置界面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条目;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系统设置界面的滑动操作,所述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系统设置界面的顶部,所述滑动操作的趋势为向所述系统设置界面的底部;
    若所述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或所述滑动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
    若所述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所述电子设备登录所述人脸信息模板关联的系统账号。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滑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指纹识别图标;或,
    若所述滑动操作的持续的时间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或,
    若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区域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滑动操作中所述用户的手指滑动至所述指纹识别图标上或所述用户触摸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所述电子设备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判断所述采集到的所述指纹信息是否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若是,则所述电子设备登录所述指纹信息模板关联的所述系统账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对采集的人脸信息与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显示正在人脸识别的提示;其中,所述正在识别的提示显示在所述至少一个设置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
  20. 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所述人脸信息模板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提示,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人脸识别成功;
    若所述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所述人脸信息模板不匹配,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提示,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人脸识别失败;
    所述第一提示和所述第二提示显示在所述至少一个设置条目向下移动后空出的区域。
  21. 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之前,开启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在完成所述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匹配过程之后,关闭所述采集人脸信息的模块。
  22.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时或之前,开启指纹识别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在完成所述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所述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的匹配过程之后,不再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图标。
  23.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多个应用程序,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至15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6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至15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6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至15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6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19/111209 2018-11-30 2019-10-15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WO202010813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890912.9A EP3869364B1 (en) 2018-11-30 2019-10-15 Biological recognition interaction method, graphical interaction interface,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17/296,852 US11500534B2 (en) 2018-11-30 2019-10-15 Biometric recognition interaction method, graphics interaction interface, and relate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8665.1A CN109635542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CN201811458665.1 2018-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8133A1 true WO2020108133A1 (zh) 2020-06-04

Family

ID=66070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111209 WO2020108133A1 (zh) 2018-11-30 2019-10-15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0534B2 (zh)
EP (1) EP3869364B1 (zh)
CN (1) CN109635542B (zh)
WO (1) WO202010813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050A (zh) * 2020-10-28 2021-02-26 浙江中之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卓盒子的安全看板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282364A (zh) * 2021-06-07 2021-08-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87653S1 (en) * 2016-04-26 2023-05-30 Facetec, In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N109635542B (zh) * 2018-11-30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CN110348186B (zh) * 2019-05-28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身份识别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42294A (zh) * 2019-07-10 2019-11-12 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面板的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427842A (zh) * 2019-07-18 2019-11-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模组、显示面板
CN112307451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态身份识别方法及设备
CN110598441B (zh) * 2019-09-06 2021-07-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1027643B (zh) * 2019-12-26 2024-03-08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人机交互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3475A (zh) * 2020-06-30 2020-10-23 中天掌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一屏结合人脸识别的动态信息展示方法
CN115167741A (zh) * 2021-04-06 2022-10-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展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5509A (zh) * 2016-12-20 2017-06-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文件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317926A (zh) * 2017-06-21 2017-11-03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隐藏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01000A (zh) * 2017-05-02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通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635542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4318B2 (en) 2010-09-01 2014-10-07 Nokia Corporation Mode switching
US9280282B2 (en) * 2012-05-30 2016-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ouch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750090A (zh) 2012-06-06 2012-10-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在触摸屏设备处于锁屏状态下的滑动解锁方法
KR101908420B1 (ko) * 2012-07-06 2018-1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CN103076966B (zh) * 2012-11-02 2015-07-2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通过在触摸屏上执行手势来解锁菜单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46836A (zh) * 2013-04-03 2013-08-14 李健 触摸屏手指滑动身份识别解锁方法
KR102080183B1 (ko) * 2013-04-18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잠금 해제 방법
KR20150034832A (ko) * 2013-09-24 2015-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인식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및 지문인식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의 사용자 인증 수행 및 사용자 지문 이미지 등록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되어 있는 비휘발성 기록매체
TWI566166B (zh) * 2013-11-13 2017-0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畫面控制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3888607B (zh) * 2014-03-13 2016-07-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私密短信查看方法及系统
CN104598792A (zh) 2014-12-29 2015-05-0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US9305155B1 (en) 2015-02-12 2016-04-05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Toggl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N104793867A (zh) * 2015-03-27 2015-07-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虚拟边框区域的滑动识别方法
CN105573643A (zh) * 2015-05-29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推荐方法、用户终端及应用服务器
US9996254B2 (en) 2015-09-23 2018-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dden application icons
CN105160274B (zh) 2015-09-24 2017-10-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的保护方法及终端
CN105468281B (zh) * 2015-11-17 2019-02-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设置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09620B (zh) * 2015-12-15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和指纹识别方法
CN106570370A (zh) 2016-03-18 2017-04-19 深圳市全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168891B (zh) * 2016-06-30 2020-06-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内容切换装置、双屏终端及屏幕内容切换方法
CN106209805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广州云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的登录方法、终端及系统
US11210377B2 (en) * 2016-12-14 2021-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6843637A (zh) * 2016-12-22 2017-06-13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分屏方法、终端的用户界面和终端
CN107193471B (zh) * 2017-04-28 2020-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KR102185854B1 (ko) * 2017-09-09 2020-12-02 애플 인크. 생체측정 인증의 구현
CN107748648A (zh) * 2017-10-27 2018-03-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止指纹传感器误触发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8171034A (zh) * 2017-12-20 2018-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隐私的方法及终端
CN108052819B (zh) * 2017-12-29 2020-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5509A (zh) * 2016-12-20 2017-06-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文件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701000A (zh) * 2017-05-02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通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317926A (zh) * 2017-06-21 2017-11-03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隐藏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35542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869364A4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050A (zh) * 2020-10-28 2021-02-26 浙江中之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卓盒子的安全看板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282364A (zh) * 2021-06-07 2021-08-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82364B (zh) * 2021-06-07 2023-10-1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19325A1 (en) 2022-01-20
US11500534B2 (en) 2022-11-15
CN109635542A (zh) 2019-04-16
EP3869364B1 (en) 2023-03-01
EP3869364A4 (en) 2021-12-15
EP3869364A1 (en) 2021-08-25
CN109635542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08133A1 (zh)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KR102627244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홍채 인식을 위한 이미지 표시 방법
US20220413695A1 (en) Split-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9717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7408168B (zh) 使用显示信息的虹膜认证方法和装置
US20160171280A1 (en) Method of updating biometric feature pattern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ame
EP3779825A1 (en) Face recognition-based payment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US20220269800A1 (en)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6265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uthentication
KR102250780B1 (ko) 보안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20160147515A (ko)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장치
KR102266882B1 (ko) 전자장치의 화면 표시 방법
US20230021413A1 (en) Voice Pay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91475A (zh) 具有双面显示器的电子设备和用于控制应用的方法
EP4047495A1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user identit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00222A1 (zh) 信息检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98756A (zh) 用户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00127928A (ko) 전자장치에서 이미지 내의 특정 객체를 인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279830A1 (zh) 指纹录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519891A (zh) 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40020367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Biometric Feature Authentication When Multiple Application Interfaces are Simultaneously Displayed
CN113204308B (zh) 一种基于扭曲指纹的触控方法与电子设备
WO2024037056A1 (zh)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EP4325356A1 (en) Desktop sha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236801A1 (zh) 识别图形码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8909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8909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10520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