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052339A1 -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052339A1
WO2020052339A1 PCT/CN2019/095345 CN2019095345W WO2020052339A1 WO 2020052339 A1 WO2020052339 A1 WO 2020052339A1 CN 2019095345 W CN2019095345 W CN 2019095345W WO 2020052339 A1 WO2020052339 A1 WO 202005233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voice
time slot
talk time
c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0953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方桂成
Original Assignee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005233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05233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首先检测是否接收到各移动终端中目标移动终端的通话请求,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的通话请求后,允许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并为除目标移动终端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分配通话时隙,以使其他移动终端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并发送第二语音。采用本方案,在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的同时,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的其他移动终端能同时发送第二语音,不需等目标移动终端将语音完全发送完成后,才能对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如此,保证了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也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效果如上。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1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061643.1、发明名称为“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种现场指挥调度场合,工作人员之间需要进行即时的交流以解决工作现场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和配合问题。
例如在节目录制现场、从事摄影、灯光、音响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用于解决节目录制现场导演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指挥协作,以共同完成节目录制。如此,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一套便携的通话系统对于内部工作人员协调完成整个节目的录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内部人员所应用的无线内部通信系统只能实现一对一单向通话,例如,当持有主对讲机的人员讲话的时候,持有分对讲机的人员只能听主对讲机讲话,只有当主对讲机讲完之后,持有分对讲机的操作人员才能讲话。如此,对于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信息的传递的即时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工作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内部工作人员之间沟通的即时性和工作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之间沟通的即时性和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包括:
判断各移动终端中是否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
若是,则为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第一通话时隙并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话时隙接收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具体为工作模式处于第一模式的移动终端,所述工作模式处于所述第一模式的移动终端为主机;
对应的,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具体为工作模式处于第二模式的移动终端,所述工作模式处于第二模式的移动终端为分机。
优选的,所述并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判断与所述通话请求对应的分机的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
若否,则为每个所述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每个所述分机独占一个所述第二通话时隙;
若是,则确定所述分机的标识号以为每个所述分机分配与所述标识号对应的第二通话时隙。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通话请求确定所述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通信预先设定的分配规则;
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
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分配规则确定各所述分机中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
为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 话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分配规则确定各所述分机中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
为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个数为一个,各所述分机共用一个所述第二通话时隙。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检测与所述通话请求对应的各所述分机的组别ID,其中,所述组别ID相同的分机为同组别;
为同组别中的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所述同组别中的各所述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均能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同组别中的各所述分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相同。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包括:
用于供用户携带的多个移动终端,各所述移动终端之间无线连接;
当检测到各移动终端中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时,为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第一通话时隙并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目标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话时隙接收所述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所述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
优选的,各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具体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具体为主机;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具体为分机。
优选的,各所述移动终端均设置有相同密码的语音加解密模块;
当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目标述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时,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于自身的语音加解密模块对所述第一语音以所述密码加密,得到加密语音;
当所述目标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加密语音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于自身的语音加解密模块以所述密码对所述加密语音进行解密。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具体为头戴式耳机,所述头戴式耳机包括:用于在检测到目标语音后,允许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的声控模块和拨动开关;
所述拨动开关与所述声控模块可通断连接;
当所述拨动开关与所述声控模块接通时,所述声控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当所述拨动开关与所述声控模块未接通时,所述声控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无线中继,所述无线中继与各所述移动终端无线连接。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首先判断各移动终端中是否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如果是,则为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分配第一时隙并根据通话请求为与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目标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采用本方案,在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的同时,与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接收第一语音的同时能发送第二语音,目标移动终端不需等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语音完全发送完成后,才能对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如此,保证了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也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效果如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之间沟通的即时性和工作效率。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101、判断各移动终端中是否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若是,则进入步骤S10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为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中可以嵌入与本发明实施例对应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的芯片将头戴式耳机作为一个整体,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与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对应的芯片放置于腰包中,与头戴式耳机配合使用。发起移动终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发起通话请求,各个移动终端中可以存在主机,也可以存在分机,当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处于第一模式时,为(主叫模式)的主机,也可以为工作模式处于第二模式(分机模式)的任意一个分机。通话请求为可以是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发出的通话连接,也可以是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主机发送的通话请求,如发起移动终端为处于第一模式的主机时,当用户对准移动终端的语音输入模块(如耳麦)说话时,此时,便认为发起通话请求的多个移动终端中有移动终端发出了通话请求。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在发起通话请求时,便占据了一 个通话时隙,因此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通话时隙向与该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各个移动终端的使用场景不同,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可以为主机,当然,分机也可以随时发起通话请求。此外,若各个移动终端不区分主机和分机,则允许任何一个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
S102、将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作为发起移动终端,为发起移动终端分配第一通话时隙并根据通话请求为与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目标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接收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发起移动终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话时隙的个数可以和移动终端的数量相同,即有多少个移动终端便设置多少个通话时隙,当然,通话时隙的数量也可以比移动终端的个数少或多,但是需要保证的是,通话时隙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即为发起移动终端分配一个通话时隙(第一通话时隙),为除与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其他的通话时隙(第二通话时隙),目标移动终端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当为多个目标移动终端时,可以共享一个第二通话时隙,此时,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可以与占用第一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之间双向通话,但是共享第二通话时隙的其他移动终端只能听占用第一通话时隙和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通话,不能讲话。当然,目标移动终端的数量也可以和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相同。如第一通话时隙和第二通话时隙的个数总共可以为9个,将第一个通话时隙的时间为20ms,第二通话时隙中的时间也可以设置为20ms,则9个通话时隙可以组成一个帧,一个帧的时间为180ms。其中,第一通话时隙针对于发起移动终端、第二通话时隙对应于目标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向其他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此外,发起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再通过第二通话时隙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即发起移动终端同时进行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和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语音,此外,对于发起通话请 求的移动终端,第一通话时隙和第二通话时隙均可以作为接收时隙,即发起移动终端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完语音后,目标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和第二通话时隙向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以两个通话时隙为例,其中一个为第一通话时隙,另外一个是第二通话时隙,移动终端的数量为4个,当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时,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向其他3个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其他三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可以随机抢第二通话时隙,抢到第二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可以实时和发起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和第二通话时隙进行对话。相对于发起移动终端,对话具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发起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发送第一语音的同时,其他3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通过第二通话时隙向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发起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话时隙接收第二语音,相对于发起移动终端,第一通话时隙和第二通话时隙一个为发送时隙一个为接收时隙。第二种情况,发起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发送第一语音完成后,其他3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和第二通话时隙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相对于发起移动终端,第一通话时隙和第二通话时隙均为接收时隙,需要说明的是,未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另外两个移动终端均可以接收到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和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语音。
对于移动终端可以具备三种角色,即主机角色、分机角色、自动角色(即自由状态)。
进一步,对于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只有发起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发送第一语音,与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通信的移动终端不发送第二语音,则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为发送状态;第二种情况,目标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和/或第二通话时隙向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发起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和/或第二通话时隙接收第二语音且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不发送第一语音,则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为接收状态;第三种情况,发起通话请求的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发送第一语音,目标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话时隙向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则发起移动终端既处于发送状态又 处于接收状态。进一步,可能还会出现以下冲突情况,第一,在通话时隙的数量比移动终端的数量少时,可能会存在由于通话时隙数量过少而引起的移动终端之间的冲突问题,因此,当通话时隙的被移动终端占满时,另一个移动终端需要发送/接收语音时,则禁止该移动终端发送语音并提示使用用户。第二,在移动终端发送语音时,可能会存在使用用户停顿的瞬间,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随机决定是否发送静音数据(如停顿时间过长时,则发送静音数据),第三,当两个移动终端恰巧同时发送语音,且两个移动终端时刻相隔较近而只有一个通话时隙可用时,以至于无法检测两个移动终端哪个先发送语音,此时,可以先允许两个移动终端都发送语音,但是,在其中一个移动终端的处于间隙静音时段时,可以在静音时段侦听到两个移动终端存在同时发送语音的冲突,及时将其中一方进行退避,避免两个移动终端长时间发生同时发送语音冲突。
此外,各个移动终端中还存在时间同步的问题,从而保证各个移动终端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即时性。关于时间同步,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存在一个或多个发送语音的移动终端(如发送第一语音的目标移动终端和发送第二语音的其他移动终端)时,将移动终端中的ID最小的作为时间同步源,其他移动终端的时间需要和ID最小的移动终端的时间保持同步以精确跟踪同步源的时隙,如果出现新的移动终端发送语音且新的移动终端的ID更小,则将新的移动终端作为新的时间同步源,当新的时间同步源停止发送语音后,则将处于发送语音状态的移动终端的ID号最小的移动终端作为新的同步源。第二种情况,将第一个发送语音的移动终端作为时间同步源,将其它移动终端的时间必须和第一个发送语音的移动终端保持同步,精确的跟踪第一个发送语音的移动终端的时间。以两个通话时隙为例,如果目标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发送语音,则将该目标移动终端作为同步源并将该同步源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若此时另一个移动终端也在发送语音,则另一个移动终端的时间也必须和该目标移动终端的时间保持同步,若目标移动终端停止发送语音,则将另一个移动终端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将在另一个移动终端之后发送语音的移动终端的时间与另一个移动终端的时间进行同步。
进一步,在各移动终端发送语音数据时,可以携带控制数据,同时,在各移动终端发送语音(第一语音和第二语音)时,可以先对语音进行编码、纠错、交织、加密后传输,在其他的移动终端接收到加密语音之后,对加密语音进行解码和解密。关于语音编码、解码以及加解密,可以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语音加解密模块对语音进行加解密。首先,关于语音编码,可以是基于电路板的硬件的编码和解码,也可以是基于软件的编码和解码,基于软件的编码和解码可以为:利用SpeeX、Opus或其他算法对语音进行编码和解码。关于前向纠错是为了减少编码语音在通话时隙(信道)中传输时的纠错能力,可以使用前向纠错算法对编码语音进行传输编码,如采用:RS、BCH、LDPC、Turbo等编码算法,从而提升编码语音的抗信道误码能力。在对编码语音进行传输编码后,对传输编码后的编码语音进行交织,从而降低突发干扰(如噪声干扰)造成的连续错误。在进行编码语音交织之后,对编码语音进行语音加密,语音加密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即移动终端中的加解密算法的密码为同一个,即只有移动终端中的加解密模块中的密码与加密语音的密码相同时才可破解加密语音,不同密码的其他设备则无法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密语音进行破解。
对于向移动终端分配通话时隙的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对于发起移动终端,向发起移动终端分配固定的通话时隙,以9个通话时隙为例,为各个移动终端分配通话时隙则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将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的ID对应于通话时隙0,将目标移动终端的ID对应于通话时隙1-8,移动终端的ID为9个以上时,则绕回继续对应到通话时隙1-8,例如,将移动终端9对应于通话时隙1,将移动终端10对应于通话时隙2,将移动终端11对应于通话时隙3,依次推推,若移动终端的个数比通话时隙的个数少,则对应移动终端的ID为各移动终端分配通话时隙即可,每个移动终端都能独占一个通话时隙。第二种情况:将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的ID对应通话时隙0,目标移动终端的ID不均为多少,则共享8个通话时隙,竞争使用,先抢到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使用即可。
最后,内部无线通话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指挥调度模式,第二种为团队协作模式。对于指挥调度模式:即现场工作过程中,需要有 一位指挥者,该指挥者能统领全局(对应于主机),其他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指挥者的指挥调度指令工作(对应于分机),指挥调度模式中,主机(角色为MASTER)只能为一个,其他的移动终端均为分机(角色为SLAVE),主机占用一个通话时隙(第一通话时隙),其他分机可以共享其他的通话时隙(第二通话时隙)。以两个通话时隙,多个分机为例,主机独用一个通话时隙(第一通话时隙),多个分机共用一个通话时隙(第二通话时隙),主机可以和多个分机中的任意一个分机实现同时发送第一语音并接收分机发送的第二语音。除了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外的其他分机可以接收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和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发送的第二语音,只有当前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释放第二通话时隙后,其他分机才能与主机对话(即发送第二语音)。
对于团队协作模式,应用于现场没有指挥者的场景,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可以作为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除该移动终端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可以使用除发起请求的移动终端占用的通话时隙(第一通话时隙)外的其他通话时隙(第二通话时隙),当目标移动终端释放第一通话时隙或者除目标移动终端占用的通话时隙(第二通话时隙)被释放后,其他移动终端便可以利用被释放的通话时隙进行全双工双向通话。以两个通话时隙为例,当任意一个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后占用一个通话时隙(第一通话时隙),其他移动终端均能接收到该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此时,其他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占用另一个通话时隙(第二通话时隙)后,与占用第一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进行双向通话,除了通话的两个移动终端能互相对话,其余的移动终端只能听通话的两个移动终端对话,当处于通话中的两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释放通话时隙(第一通话时隙或第二通话时隙)后,则其他的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可占用释放后的通话时隙未释放通话时隙的移动终端对话(同时发送语音)。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首先判断各移动终端中是否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如果是,则为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分配第一时隙并根据通话请求为与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 第二通话时隙,以使目标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采用本方案,在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的同时,与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接收第一语音的同时能发送第二语音,目标移动终端不需等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语音完全发送完成后,才能对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如此,保证了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也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基于以上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发起移动终端具体为工作模式处于第一模式的移动终端,工作模式处于第一模式的移动终端为主机。对应的,目标移动终端具体为工作模式处于第二模式的移动终端,工作模式处于第二模式的移动终端为分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即第一模式(对应为主机)、第二模式(对应于分机),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有自动模式(即不区分主机分机)。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根据通话请求为与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判断与通话请求对应的分机的数量是否大于通话时隙的数量;
若是,则确定分机的标识号以为每个分机分配与标识号对应的通话时隙。
若否,则为每个分机分配通话时隙以使每个分机独占一个通话时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分机的标识号即可以是每个分机的编号或者ID号,以下为例,以10个分机、8个通话时隙为例;10个分机对应的标识号分别为1-10。8个通话时隙对应编号为1-8,则为10个分机分配通话时隙时,为1标识号为1-8的分机依次分配编号为1-8的通话时隙,将标识号为9的分机再顺序分配至编号为1的通话时隙,将标识号为10的分机再顺序分配至编号为2的通话时隙。此时,编号为1和2的通话时隙中分别存在两个分机共享通话时隙1和2,共享通话时隙1和2中的分机,哪个分机先占用了通话时隙, 哪个分机则优先使用。对于通话时隙多余分机的情况,则只需按照移动终端的标识号和通话时隙的编号分配即可。每个移动终端都可以独占一个通话时隙,此外,各个分机也可以以竞争模式抢占通话时隙,先到先得,无须按照标识号统一分配。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通话请求确定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预先设定的分配规则;
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例,
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分配规则确定各分机中被主机选中的分机,为被主机选中的分机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其中,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相同。以使被主机选中的分机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发送第二语音,且被主机选中的分机之间接收各分机发送的第三语音且能发送第四语音,未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不能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且不能发送第二语音。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分配规则确定各分机中被主机选中的分机,为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个数为一个,各所述分机共用一个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且被主机选中的分机之间不能接收各分机发送的第三语音且不能发送第四语音,未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不能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且不能发送第二语音。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语音为主机发送至分机的,第二语音为分机发送至主机的,第三语音为各个分机发送至别的分机的语音,第四语音为其他分机发送至发送第三语音的分机的回复语音。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检测与所述通话请求对应的各所述分机的组别ID,其中,所述组别ID相同的分机为同组别;
为同组别中的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所述同组别中的各所述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均能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同组别中的各所述分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相同,且同组别中的各分机之间能接收同组别中的各分机发送的第三语音且能发送第四语音。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所有的分机进行编组,对于同一个组别中的分机具有同一个组别ID,对于同一个组别中的分机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即同一个组别中的每个分机都独占有一个通话时隙,同组别中的各个分机均能和主机对话,同组别中的各个分机之间也能互相对话。但是不同组别之间的分机不能互相对话。此外,也可以由主机选择与其进行对话的组别,被主机选中的组别内的各分机可以和主机对话且组别内的各分机也可以互相对话,未被主机选中的组别内的各分机不被允许与主机对话,但是未被主机选中的组别的分机之间互相可以对话(主机可以选择多个组别,同时对各组别中的分机说话,但是被选中的组别之间不能对话),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话具体为;主机向分机发送语音的同时能接收到分机发送至主机的语音或者某一分机向另外的分机发送语音的同时能接收到另外的分机向某一分机发送的语音。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组别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主机可以选择与其中的一个组别中的分机对话,也可以选择几个组别一起通话。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此外,同组别中的分机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不同,分机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与主机之间或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之间均可以通话。未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可以听到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与主机之间或占用第二通话时隙的分机之间的对话,但是不可以讲话。进一步,主机也可以进行选择性通话,即主机接收到主控面板发送的命令时,根据主控面板的命令选择通话对象。 如,允许所有的分机与主机对话,但是分机之间不能互相听见,选择多个分机中的几个分机与主机一起通话(分机之间可以互相听见,互相之间也可以听不见),屏蔽其他的分机,以使其他的分机暂时听不见。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包括:
用于供用户携带的多个移动终端,各所述移动终端之间无线连接;
当检测到各移动终端中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时,将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作为发起移动终端并为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分配第一通话时隙,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目标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话时隙接收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所述发起移动终端。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首先判断各移动终端中是否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如果是,则为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分配第一时隙并根据通话请求为与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目标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话时隙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采用本方案,在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的同时,与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接收第一语音的同时能发送第二语音,目标移动终端不需等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语音完全发送完成后,才能对发起通话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如此,保证了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也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基于以上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各移动终端101的工作模式具体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当移动终端101的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时,移动终端101具体为主机,当移动终端101的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时,移动终端101具体为分机。
基于以上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各移动终端101均设置有相同 密码的语音加解密模块,当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向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时,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于自身的语音加解密模块对所述第一语音以所述密码加密,得到加密语音;
当所述目标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加密语音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于自身的语音加解密模块以所述密码对所述加密语音进行解密。
基于以上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移动终端101具体为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包括:用于在检测到目标语音后,允许移动终端101进入通话模式的声控模块和拨动开关;
拨动开关与声控模块可通断连接,当拨动开关与声控模块接通时,声控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当拨动开关与声控模块未接通时,声控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1除了用头戴式耳机外,还可以为手持平板、手持对讲机等,以头戴式耳机为例,头戴式耳机上具有语音发送按键,当语音发送按键按下时,便允许头戴式耳机发送语音。语音发送按键具有以下几种使用情况,第一种,当语音发送按键被按下时,表明头戴式耳机将该语音发送,当语音发送按键释放后,则头戴式耳机停止发送语音。第二种,当语音发送按键按一下后,头戴式耳机有第一提示音(如“嘀”),此时,说明头戴式耳机进入持续锁定状态,此后,不必再按该语音发送按键便可一直说话,当再按一下语音发送按键后,头戴式耳机发出第二提示音(如“咚”),表示退出锁定状态,停止发送语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语音发送按键可以为任意一种类型,当然,也可以没有语音发送按键,只要保证头戴式耳机能发送语音即可。
此外,头戴式耳机上还可以设置拨动开关,拨动开关可以有以下几种使用方法,其一,拨动开关拨至持续通话位置,头戴式耳机进入持续通话状态,当拨动开关拨回到关闭位置,头戴式耳退出持续通话的状态。其二,头戴式耳机的拨动开关拨至声控通话的位置,头戴式耳机进入声控状态,检测到有效声音输入后,则开始发送语音(通话模式),如果持续有一段时间不再有声音输入,则自动停止发送语音。当头戴式耳机的波动开关拨动 至关闭位置后,则退出声控状态模式。拨动开关也并非必须要设置,只需要保证头戴式耳机能进入通话模式即可。声控模块可以由硬件电路板或者声音传感器构成,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可以在声控模块中设置门限值,当检测到的声音的音高超出该门限值后,则自动发送声音,此外,也可以在声控模块中添加智能识别模块,在检测到人声之后(声音包括背景噪声和人声)之后,自动发送声音。
此外,头戴式耳机中也可以设置去噪模块(可以为去噪芯片)将背景声进行弱化和消除,从而增强说话者的声音。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头戴式耳机存在静音间隙时,可以随机性的不发语音数据,并转换为侦听状态,除了能检测冲突,还具有省电的作用。进一步,可以在头戴式耳机中增加AGC功能(自动增益控制),当使用者说话声音较小时,可以使用AGC功能将声音提高,从而增加声音的分贝值。
基于以上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与各移动终端101连接的中继台,中继台与各移动终端101均无线连接,
当各个移动终端101距离较远时,无线信号可能会比较弱,此时,则需要一个中间设备将无线信号进行转播放大,即中继台,中继台将各个移动终端101发送的语音信号进行接收,并再发送至其他的移动终端101,保证了语音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无线中继,所述无线中继与各所述移动终端无线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无线中继可以为多个,目的是通过无线中继保证各个移动终端101之间的通信顺畅。本发明实施例中以9个通话时隙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无线中继对应有一个通话时隙,移动终端101可以占用其余8个通话时隙中的4个通话时隙(1234通话时隙),当移动终端101通过1234通话时隙发送语音后,其他移动终端通过与无线中继对应的另外4个通话时隙(5678通话时隙)接收移动终端101发送的语音。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网中继的方式对移动终端101的语音进行发送和接收,对于组网中继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组网中继中只包含有线中继,组网 中继中包含有线中继和无线中继的组合。对于有线中继(有线中继可以为多个),以9个通话时隙为例进行说明,有线中继使用一个通话时隙,各移动终端101通过通话时隙12345678发送语音,各移动终端101通过通话时隙12345678发送的语音通过IP网络传送至其他的有线中继。
对于无线中继和有线中继的组合形式,还是以9个通话时隙为例进行说明,无线中继和有线中继使用一个通话时隙,各移动终端使用通话时隙1234发送语音,通过与无线中继和有线中继对应的通话时隙5678接收移动终端101使用通话时隙1234发送的语音,同时通过IP网络传送至其他的无线中继和有线中继。移动终端101通过通话时隙5678接收语音。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2)

  1.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各移动终端中是否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
    若是,则将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作为发起移动终端,为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分配第一通话时隙并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话时隙接收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所述发起移动终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具体为工作模式处于第一模式的移动终端,所述工作模式处于所述第一模式的移动终端为主机;
    对应的,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具体为工作模式处于第二模式的移动终端,所述工作模式处于第二模式的移动终端为分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判断与所述通话请求对应的分机的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
    若否,则为每个所述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每个所述分机独占一个所述第二通话时隙;
    若是,则确定所述分机的标识号以为每个所述分机分配与所述标识号对应的第二通话时隙。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通话请求确定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预先设定的分配规则;
    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分配规则确定各所述分机中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
    为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分配规则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分配规则确定各所述分机中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
    为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被所述主机选中的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个数为一个,各所述分机共用一个所述第二通话时隙。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与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包括:
    检测与所述通话请求对应的各所述分机的组别ID,其中,所述组别ID相同的分机为同组别;
    为同组别中的各分机分配所述第二通话时隙以使所述同组别中的各所述分机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均能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其中,同组别中的各所述分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话时隙的数量相同。
  8.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供用户携带的多个移动终端,各所述移动终端之间无线连接;
    当检测到各移动终端中有移动终端发起通话请求时,将发起通话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作为发起移动终端并为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分配第一通话时隙,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为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信的目标移动终端分配第二通话时隙以使目标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话时隙接收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语音并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通话时隙发送第二语音至所述发起移动终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具体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具体为 主机;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具体为分机。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移动终端均设置有相同密码的语音加解密模块;
    当所述发起移动终端向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时,所述发起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于自身的语音加解密模块对所述第一语音以所述密码加密,得到加密语音;
    当所述目标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加密语音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于自身的语音加解密模块以所述密码对所述加密语音进行解密。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具体为头戴式耳机,所述头戴式耳机包括:用于在检测到目标语音后,允许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的声控模块和拨动开关;
    所述拨动开关与所述声控模块可通断连接;
    当所述拨动开关与所述声控模块接通时,所述声控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当所述拨动开关与所述声控模块断开时,所述声控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12. 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内部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中继,所述无线中继与各所述移动终端无线连接。
PCT/CN2019/095345 2018-09-12 2019-07-10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WO2020052339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1643.1A CN109151813A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CN201811061643.1 2018-09-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2339A1 true WO2020052339A1 (zh) 2020-03-19

Family

ID=6482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095345 WO2020052339A1 (zh) 2018-09-12 2019-07-10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1813A (zh)
WO (1) WO20200523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813A (zh) * 2018-09-12 2019-01-04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CN110351611B (zh) * 2019-08-19 2021-04-06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系统
JP2022015268A (ja) * 2020-07-08 2022-0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316090A (zh) * 2021-05-27 2021-08-27 深圳市航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讯系统及无线通讯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6304A (zh) * 2012-10-10 2013-02-27 广州海格天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对讲机的时分双工传输方法
US20130322414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rming delivery of group data to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207764A (zh) * 2014-06-23 2015-12-30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9151813A (zh) * 2018-09-12 2019-01-04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1980B1 (en) * 2008-12-12 2014-07-23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adiophone based conference call and dynamic grouping
CN202841294U (zh) * 2012-08-17 2013-03-27 张家华 一种通话装置及系统
CN102946572A (zh) * 2012-10-10 2013-02-27 广州海格天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中转台的无线对讲机信号传输方法
US10080000B2 (en) * 2015-08-06 2018-09-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tercom system
CN107466018B (zh) * 2016-06-02 2021-08-2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数据传送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6535141B (zh) * 2016-11-15 2017-09-29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面向智能巡查系统的poc实时对讲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2414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rming delivery of group data to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46304A (zh) * 2012-10-10 2013-02-27 广州海格天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对讲机的时分双工传输方法
CN105207764A (zh) * 2014-06-23 2015-12-30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9151813A (zh) * 2018-09-12 2019-01-04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1813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52339A1 (zh) 一种无线内部通话方法和系统
US4646345A (en) Automatic unit ID for quasi-transmission trunked systems
JP3087966B2 (ja) トランク無線中継方式
US720659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t room system and method
US9516476B2 (en) Teleconferencing system,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aster communication device
JPH06188912A (ja) 少なくとも1個のデータパケットを受信装置で受信する方法
WO2014187061A1 (zh) 一种远程会议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08034367A1 (fr)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pour mettre en oeuvre un service de messagerie vocale instantanée
US20080125158A1 (en) Heterogeneous device chat room system and method
JP573928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723555B1 (ko) 일반 전화단말을 이용한 피티티(ptt) 수행 시스템
US20240013010A1 (en)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that perform voice translation in group communication
JP2006504285A (ja) 待ち時間が低減されたアービトレート型オーディオ通信
US2015031958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trolled talk privilege in a push to talk communication session
WO202015493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111289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udio processing in a converge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6139952A (ja) ハイブリッド端末
JP698445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中継装置、中継プログラム
JP5966917B2 (ja) 中継装置
CN10166284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对讲通信中话权切换的方法
JP6015349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06108346A1 (fr)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requete d'acces de liaison montante par un utilisateur dans un groupe a ressources partagees
WO2017000762A1 (zh) 一种共线电话系统中传输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KR100630125B1 (ko) Ptt콜 중재방법
JP6004480B2 (ja) 消防指令システム、無線指令管制方法および無線指令管制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8603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98603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