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137446A1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137446A1
WO2019137446A1 PCT/CN2019/071230 CN2019071230W WO2019137446A1 WO 2019137446 A1 WO2019137446 A1 WO 2019137446A1 CN 2019071230 W CN2019071230 W CN 2019071230W WO 2019137446 A1 WO2019137446 A1 WO 201913744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eam failure
signal
targe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0712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许斌
曹振臻
徐海博
李秉肇
王学龙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97381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736999B1/en
Publication of WO201913744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137446A1/zh
Priority to US16/925,176 priority patent/US11510075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and, more particularly, to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a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ris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determining a cell in which a beam failure occurs;
  • the method further includes: before the sending, by the communications device, the firs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network device, the method further includes:
  •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 An identifier of the cell in which the beam failure occurs a carrier identifier used by the cell in which the beam failure occurs, and an ID of a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the cell in which the beam failure occurs, where the ID of the signal includes The ID of th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ynchronizing signal (SS) block and the ID of the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CSI-RS).
  • SS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ynchronizing signal
  • CSI-RS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 the beam may refer to a precoding vector having a certain energy transmission directivity and can identify the precoding vector by using index information, where the energy transmission directivity refers to receiving the precoding vector in a certain spatial position.
  • the pre-coded signal has better receiving power, such as satisfying the reception demodulation signal-to-noise ratio, etc., and in other spatial locations, the signal received by the pre-coding vector for pre-coding processing has lower power and is not satisfied. Receive demodulation signal to noise ratio.
  •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devices may have different precoding vectors, i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beams. For a configuration or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one communication device may use one or more of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precoding vectors at the same time, ie simultaneously One beam or multiple beams can be formed.
  • the beam can be understood as a spatial resource.
  • the beam failure example refers to a hypothetical PDCCH block error rate (hypothetical PDCCH BLER) higher than a threshold.
  •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send the high layer signaling or the PUCCH signal to the network device, where the high layer signaling or the PUCCH signal may carry the firs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beam 1 to the beam 3 of the cell A are in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target resource #1 to the target resource #3
  • the beam 4 to the beam 6 of the cell B are in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target resource #4 to the target resource #6
  • the cell C The beam 7 to the beam 8 are in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target resource #7 to the target resource #8. If the cell in which the beam failure occurs is the cell A and the cell B, and the target candidate beam determin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is the beam 2 and the beam 5,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separately send an uplink signal to the network device on the target resource #2 and the target resource #5.
  • the terminal device determines the target resource from the randomly accessed resources for perform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on each currently activated BWP; Otherwise, the terminal device switches from the currently activated BWP to the target BWP, and determines the target resource, a target BWP and a target from the random access resources for perform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on the target BWP.
  • the cell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m failure occurs.
  • the network device receives the target signal #5,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cell B has a beam failure, and the target candidate beam of the cell B is the beam 5. Furthermore, the network device can use beam 2 as the current transmit beam of cell A and beam 5 as the current transmit beam of cell B. The cell C does not have a beam failure, and the network device adjusts the transmit beam of the cell C.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oes not limit this.
  • the terminal device does not receive the uplink grant or the downlink scheduling on the PDCCH scrambled by the C-RNTI of the cell in which the beam failure occurs before the beam failure recovery timer expires, the retransmission of the firs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performed. Until the terminal device receives the uplink grant or downlink scheduling on the PDCCH scrambled by the C-RNTI of the cell in which the beam failure occurred, or until the beam recovery timer expires.
  • the retransmission timer can be in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cell, that is, one cell can set a retransmission timer.
  • one cell can set a retransmission timer.
  •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retransmission timer and the cell is not illustrated here.
  • the units described as separate components may or may not be physically separated, and the components displayed as units may or may not be physical units, that is, may be located in one place, or may be distributed to multiple network units. Some or all of the units may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solution of the embodi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能够尽可能保证基站与UE通信的连续性。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月1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027023.X、申请名称为“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往往小区边缘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收到的信号会比较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波束赋形(beam forming,BF)技术来提高边缘UE的信噪比。波束赋形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电磁波的发射能量集中到某个方向,来增加处于这个方向的UE的信噪比,改善用户体验。波束赋形技术大多用于高频场景,由于波束较窄,所以经常会由于遮挡等因素发生波束失败,即波束的信号质量无法满足UE的通信需求,从而造成基站与UE的通信中断。
因此,如何在发生波束失败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以尽可能保证基站与UE通信的连续性,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尽可能保证基站与UE通信的连续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通信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这里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可能是主小区,也可能是辅小区。或者,可能是主基站中的主小区或辅小区,也可能的辅基站中的主小区或辅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的物理层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其中,在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向所述通信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相应地,MAC层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进一步地,若一个小区,例如小区A,当前的两个发送波束中只有一个波束发生波束 失败,且通信设备的物理层认为小区A发生波束失败,那么物理层也可以在向MAC层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相应地,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启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
进一步地,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可以是beamFailureRecoveryTimer定时器,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对此不作特殊限定。比如,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可以是新设置的一个定时器。beamFailureRecoveryTimer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bfr-ResponseWindow的长度。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通信设备通过通知网络设备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有助于网络设备及时调整发送波束,从而能够尽可能避免网络设备与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MAC CE优先级可高于所有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功率余量报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除上行公共控制信息(uplink-common control channel,UL-CCCH)以外的逻辑信道的数据,低于C-RNTI MAC CE和UL-CCCH逻辑信道的数据。
通信设备通过发送MAC CE或RRC信令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而不用预留专门的资源(例如,下述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通过目标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或称为:目标候选信号或目标候选波束),所述目标资源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所述目标信号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应理解,一个目标候选波束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或者,一个目标候选波束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绑定。若通信设备确定出的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那么目标候选波束为多个,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目标候选波束。并且,该多个目标候选波束与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一一对应。每个目标候选波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束,该一个或多个波束为该网络设备向与该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小区预配置的。
还应理解,所述目标候选信号用于辅助网络设备选择后续做下行或者上行调度的波束,即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目标候选信号判断用于后续调度或者通信用的波束。
可选地,该目标候选波束可以是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门限的波束。
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由于目标资源或目标信号与波束一一对应,因此通信设备可通过目标资源或目标信号指示与该目标资源或该目标信号对应的波束为目标候选波束。相应地,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上行信号所在的资源或者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可确定目标候选信号,并且能够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从而,能够节省专门用于通知目标候选波束的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或者,
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通信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上报目标候选波束,可以帮助网络设备做出波束选择,更好的进行波束恢复。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通信设备停止并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向上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发生失败,所述通信设备的上层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指示信息或者发起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过程。
这里,RLF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无线链路失败。
需要说明是,波束恢复定时器可与小区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小区可以设置一个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层可以是MAC层以上的任意一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比如,上层可以是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信设备通过目标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当前激活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上是否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一个当前激活的各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若所述当前激活的BWP上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通信设备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 标资源;和/或
若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未配置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通信设备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切换至目标BWP上,并且从所述目标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一个目标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当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的时候,这种发送方式称为非竞争随机接入,通信设备在发起非竞争随机接入时需要判断基站是否为通信设备配置了专门用于做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随机接入资源,如果没有配置的话,通信设备会选择采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或者采用其他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方法,比如RRC信令,MAC CE或者PUCCH发送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重传定时器;
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通信设备停止并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通信设备重复执行下述操作,直至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或者直至所述波束恢复定时器超时:
所述通信设备复位所述重传定时器,并且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停止所述重传计时器的计时,并且取消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能够节省通信设备的功耗,以及降低信息的冗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标识(identifier,ID)、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所使用的载波标识和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所对应的信号的ID,其中,所述信号的ID包括同步信号块同步信号(synchronous signal,SS)块(block)的ID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的ID。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应理解,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向通信设备上报目标候选波束,使得通信设备可以将发送波束及时调整为质量更好的波束,从而能够避免通信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 制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通过目标资源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目标资源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号,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上行授权或者所述下行调度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请求。
关于第二方面,可以参照第一方面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在一种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在一种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通信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该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该处理器以及该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代码,当该代码被执行时,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该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该处理器以及该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代码,当该代码被执行时,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的示意性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另一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些概念或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1)波束
一般而言,一个天线面板同时形成一个波束方向,在该波束方向内,可以承载不同的物理信号或者物理信道,对于同一类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号,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或者,一个波束还可以传输用于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该物理信道可能在任意天线端口中传输。例如,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
具体的,波束可以是指具有一定能量传输指向性的预编码向量并且能够通过索引信息去标识该预编码向量,所述能量传输指向性是指在一定空间位置内,接收经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具有较好的接收功率,如满足接收解调信噪比等,而在其他空间位置内,接收经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较低,不满足接收解调信噪比。不同的通信设备可以有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即对应不同的波束,针对通信设备的配置或者能力,一个通信设备在同一时刻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即同时可以形成一个波束或者多个波束。所述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资源。
可以通过一个索引或ID信息去标识波束,所述索引信息可以是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的ID和/或对应的同步信号(synchronous signal,SS)块(block)的ID。或者说,所述波束可以理解为具有特定 参数配置的CSI-RS和/或SS block。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将波束限定为CSI-RS和/或SS block,波束还可以是其他的参考信号、广播信道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和信号可以互用,二者可以理解为相同的概念。或者可以理解为波束标识空间的一个方向,信号以波束的形式发送,因此不同的信号ID可以表示不同的波束方向。信号可以与波束对应或者可以指代波束。
此外,若不作特殊说明或者未作其他限定,本申请中的信号可以是CSI-RS和/或SS block。例如,下文中的目标候选信号可以为具有特定参数配置的CSI-RS和/或SS block。
(2)波束失败
波束失败也可以称为信号失败,某一信号以波束的形式发送时会发生失败,即说明在某一方向的波束上进行通信会发生波束失败,因此这里可以用信号失败指代波束失败。比如,波束1为CSI-RS#1和/或SS block#1,CSI-RS#1和SS block#1中的任一信号失败,均称波束1失败,或者统称为信号失败。
举例来说,若一个波束(或信号)的质量小于一个预设值(例如,记作:第一预设值),或者,终端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接收该波束的成功率小于另一预设值(例如,记作:第二预设值),或者,某个波束上连续检测到的波束失败例(beam failure instance)超过一个预先配置的最大值,则认为该波束失败。其中波束失败例指的是假定的PDCCH误块率(hypothetical PDCCH BLER)高于一个门限值。
应理解,上述确定波束失败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如何确定波束失败不作限定。
(3)发生波束失败的信号
当信号无法以某一波束的形式发送的时候,则可以称该信号发生了波束失败。或者称该信号为发生波束失败的信号。
应理解,信号发生波束失败也可认为对应的波束发生了波束失败。
(4)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若同一小区当前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或信号)均发送失败,或者同一小区当前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均为发生波束失败的信号,则称该小区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另外,若同一小区当前使用的多个波束中只有部分波束发生波束失败,也可将该小区定义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图1是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终端设备102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设备101相连,并且终端设备102位于小区1和小区2的重叠区域中。在小区1中,网络设备101可以通过发送波束1或波束2与终端设备102通信。在小区2中,网络设备101可以通过波束3或波束4与终端设备102通信。其中,波束1和波束3为当前的发送波束,波束2和波束4可作为候选波束。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102可以和网络设备101通过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方式进行通信。例如,网络设备101通过聚合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CC1和CC2(图中未示出),与终端设备102进行通信。其中,CC1属于小区1,CC2属于小区2。小区1可以是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小区2可以是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
应理解,网络设备101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小区,如1中仅示出了两个小区。若终端设备102位于更多个小区的重叠覆盖区域内,且该多个小区为载波聚合的形式,那么终端设备102还可以包括更多个辅小区。
图2是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03、网络设备105和终端设备106。终端设备106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设备103、网络设备105分别相连,并且终端设备位于小区C和小区4的重叠区域中。网络设备103和网络设备105可以同时服务于终端设备106,即网络设备103和网络设备105与终端设备106通过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的方式进行通信。网络设备103可以是主基站,网络设备105可以是辅基站。小区C可以是主小区,也可以是辅小区,小区4可以是主小区,也可以是辅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小区3中,网络设备103可以通过发送波束5或波束6与终端设备106通信。在小区4中,网络设备105可以通过波束7或波束8与终端设备106通信。其中,波束5和波束6为当前的发送波束,波束7和波束8可作为候选波束。
应理解,网络设备103(或者网络设备105)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小区,如2中仅示出了一个小区。若终端设备106位于网络设备103的更多个小区的重叠覆盖区域内,那么终端设备106还可以包括更多个辅小区。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图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和图2只是示意图,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此外,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一个小区可以包括多个波束,该多个波束可以是系统或网络设备预配置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动态配置的,或者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协商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不同小区所包括的波束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此外,在同一小区中,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波束,本申请实施例对同一小区中当前使用的波束的数量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图,以及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下文中,以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另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来具体描述本申请。
S310,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例如,假设终端设备位于小区A、小区B和小区C的覆盖范围内,小区A配置的发送波束为波束1~波束3,小区B配置的发送波束为波束4~波束6,小区C配置的发送波束为波束7~波束8,小区A当前的发送波束为波束1,小区B当前的发送波束为波束4,小区C当前的发送波束为波束7。若波束1和波束4发生波束失败,则可以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为小区A和小区B。若只有波束1发生波束失败,则可以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为小区A。或者,小区A当前的发送波束为波束1和波束2,小区B当前的发送波束为波束4和波束5,小区C当前的发送波束为波束7。若波束1和波束2发生波束失败,且波束3发生波束失败,则可以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为小区A和小区B,或者可以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为小区A。
应理解,小区A可以是图1中的小区1,也可以是小区2,也就是说,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可以是主小区也可以是辅小区。小区A也可以是图2中的小区3,也可以是小区4,也就是说,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可以是主基站的主小区或辅小区,也可以是辅基站的主小区或辅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同样地,小区B也可以是主小区或辅小区。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中,可以由终端设备的物理层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当物理层检测到某个或某些小区发生波束失败后,可以向MAC层发送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向MAC层指示该小区发生波束失败。相应地,MAC层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进一步地,若一个小区,例如小区A,当前的两个发送波束中只有一个波束发生波束失败,终端设备的物理层也认为小区A发生波束失败,那么物理层也可以在向MAC层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
S32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应理解,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
S330,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具体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后,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网络设备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网络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即可以确定哪个或哪些小区的发送波束失败。这样,网络设备可以及时调整发送波束,尽可能避免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通知网络设备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有助于网络设备及时调整发送波束,从而能够尽可能避免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提高用户体验。
应理解,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在S310中,终端设备向确定出的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比如,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是图2中的小区3,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103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此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小区3发生波束失败。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是图2中的小区4,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105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此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小区4发生波束失败。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候选波束的测量结果。
这里的候选波束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所配置的波束中,除发生失败的波束外的其他一个或多个波束。候选波束的测量结果可以是SS block中的任一SS的测量结果,或者可以是CSI-RS的测量结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S320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312,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候选波束(或,目标候选信号)。
在此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波束。相应地,在S330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该目标候选波束。
其中,一个目标候选波束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或者,一个目标候选波束与 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绑定。若在S310中确定出的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多个小区,那么S312中确定出的目标候选波束为多个,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目标候选波束。并且,该多个目标候选波束与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一一对应。每个目标候选波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束,该一个或多个波束为该网络设备向与该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小区预配置的。
具体来讲,若终端设备确定小区发生波束失败,终端设备可以从该小区预配置的其他波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目标候选波束,该一个或多个波束为终端设备所期望的发送波束。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知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候选波束后,可从目标候选波束中选择一个波束作为当前的发送波束。当然,本申请也不排除网络设备不从终端设备上报的目标候选波束中选择信号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网络设备也可以选择与该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中的其他波束作为当前发送波束。至于网络设备如何从目标候选波束中选择作为当前发送波束的波束,或者从非目标候选波束中的其他波束中选择作为当前发送波束的波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比如,网络设备可以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或者接收功率最大的波束作为当前发送波束。
作为一个S312的一个示例,终端设备的MAC层可以根据物理层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在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后,从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其他波束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波束作为目标候选波束。然后,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网络设备指示该目标候选波束。
进一步地,该目标候选波束可以是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门限的波束。这里,所述信号质量可以是同步信号S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CSI-RS的RSRP。
可选地,作为第一指示信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ID、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所对应的载波的ID、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的ID。
可选地,作为第一指示信息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可以是若干个位图(bitmap)的形式。
比如,若覆盖终端设备的所有小区的所有波束的ID不同,一个bitmap可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每个比特位用于指示该小区中的一个波束,其中比特为置1表示该波束高于某个门限值或者可以用于通信,反之,则置0。比特位的排列顺序可以按照波束的ID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那么,这些置1的比特位所对应的波束构成目标候选波束。例如,该小区有4个波束,其中第一个波束失败了,第三个波束信号最好被选为了目标候选波束,则bitmap可以是0010。
应理解,上述比特位置0或置1的含义仅示示例性说明,置0的比特位的含义可以和上述所描述的含义相反,相应地,置1的比特位的含义可以和上述所描述的含义相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在指示目标候选波束时隐式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比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目标候选波束为波束D,波束D为小区A所配置的发送波束,那么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确定终端设备期望的信号为波束D的同时,也可以确定小区A发生波束失败。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指示目标候选波束,网络设 备若能够确定目标候选波束,也就可以确定与该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小区发生波束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上报目标候选波束,可以帮助网络设备做出波束选择,更好的进行波束恢复,从而能够避免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320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对这多种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方式一
终端设备可向网络设备发送通过高层信令或PUCCH信号,该高层信令或该PUCCH信号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该高层信令可以是MAC CE或RRC信令。
应理解,该MAC CE对应的MAC子头包含逻辑信道标识域(logical channel identity,LCID)域,其中LCID的值可以是100001(二进制)~110110(二进制)之间任意一个数值。100001(二进制)~110110(二进制)为预留的数值,可作为新定义的MAC CE的LCID值。
作为一个示例,该MAC CE优先级可高于所有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功率余量报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和除上行公共控制信息(uplink-common control channel,UL-CCCH)以外的逻辑信道的数据,低于C-RNTI MAC CE和UL-CCCH逻辑信道的数据。
示例性的,该MAC CE可以包括指示载波的ID、小区的ID、或者波束的ID的域(例如,记作:域#1)。也就是说,域#1中的信息表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载波的ID、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ID、或者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的ID。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MAC CE中的域#1中的信息,可以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应理解,信号的ID可以是SS block的ID或者CSI-RS的ID。
容易理解,若各小区的波束的ID分别不同,网络设备根据波束的ID能够区别波束所对应的小区,那么MAC CE中可以只包括指示波束的ID的域。比如,小区A的波束的ID属于[1,5],小区B中的ID属于[6,10],那么可以通过载波的ID、小区的ID、或者波束的ID表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若不同小区的波束的ID部分或全部相同,网络设备根据波束的ID不能够区别波束所对应的小区。比如,小区A的波束的ID属于[1,5],小区B中的ID属于[1,5],那么MAC CE中可以只包括指示载波的ID或小区的ID的域,或者,MAC CE中可以同时包括指示波束的ID的域和指示载波的ID的域,或者,MAC CE中可以同时包括指示波束的ID的域和指示小区的ID的域。
另外,若域#1中的信息包括波束的ID,那么也可以通过域#1仅携带目标候选波束的ID。即,域#1中的信息表示的是目标候选波束的ID,而不是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的ID。这样,网络设备根据域#1中的信息可确定出目标候选波束,同时可确定与该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小区发生波束失败。因不需要通过MAC CE同时携带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的信息,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方式二
终端设备可通过目标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其中,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波束(即,上述中的目标候选波束),该目标资源用于网络设备 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目标候选波束。
具体来讲,对于不同小区的不同波束,均可预先配置与其绑定的一份资源(即,目标资源)。也就是说,波束与目标资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波束对应的目标资源不同。那么,终端设备在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后,再确定目标候选波束,然后可通过与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目标资源发送上行信号。网络设备若在目标资源上接收到上行信号,就可以确定与该目标资源对应的波束为目标候选波束,并可以确定与该目标资源对应的小区发生波束失败。
举例来讲,小区A的波束1~波束3与目标资源#1~目标资源#3一一对应,小区B的波束4~波束6与目标资源#4~目标资源#6一一对应,小区C的波束7~波束8与目标资源#7~目标资源#8一一对应。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为小区A和小区B,终端设备确定的目标候选波束为波束2和波束5,那么终端设备可在目标资源#2和目标资源#5上向网络设备分别发送上行信号。网络设备若在目标资源#2上接收到上行信号,可确定小区A发生波束失败,且小区A的目标候选波束为波束2。同样地,网络设备若在目标资源#5上接收到上行信号,可确定小区B发生波束失败,且小区B的目标候选波束为波束5。进而,网络设备可将波束2作为小区A当前的发送波束,将波束5作为小区B当前的发送波束。小区C没有发生波束失败,网络设备是否调整将小区C的发送波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目标资源可以随机接入资源,即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资源,或者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相应地,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当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的时候,这种发送方式称为非竞争随机接入,终端设备在发起非竞争随机接入事需要判断网络设备是否为终端设备配置了专门用于做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随机接入资源,如果没有配置的话,终端设备会选择采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或者采用其他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方法,比如RRC信令,MAC CE或者PUCCH发送方式。
作为另一示例,所述目标资源为PUCCH资源。相应地,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终端设备通过目标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激活的BWP上是否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一个当前激活的各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若当前激活的BWP上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终端设备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否则,终端设备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切换至目标BWP上,并且从所述目标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一个目标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举例来说,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首选确定小区A当前激活的BWP上是否配置了与该小区的各波束一一对应的目标资源,若没有,则从当前激活的BWP上切换至另一个配置了所述目标资源的BWP上,然后通过该另一个BWP上的目标资源 发送上行信号。或者,如果小区A所有的BWP上都没有配置所述目标资源,或者配置的目标资源不足,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MAC或RRC信令等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方式三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目标信号。其中,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即,上述中的目标候选波束)对应,该目标信号用于网络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波束(或者候选信号)。
具体来讲,对于不同小区的不同波束,均可预先配置与其绑定的一个目标信号。也就是说,波束与目标信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波束对应的目标信号不同。那么,终端设备在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后,再确定目标候选波束,然后可向网络设备发送与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目标信号。网络设备接收到目标信号,就可以确定与该目标信号对应的信号为目标候选波束,并可以确定与该目标信号对应的小区发生波束失败。
举例来讲,小区A的波束1~波束3与目标信号#1~目标信号#3一一对应,小区B的波束4~波束6与目标信号#4~目标信号#6一一对应,小区C的波束7~波束8与目标信号#7~目标信号#8一一对应。若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为小区A和小区B,终端设备确定的目标候选波束为波束2和波束5,那么终端设备可向网络设备分别发送目标信号#2和目标信号#5。网络设备若接收到目标信号#2,可确定小区A发生波束失败,且小区A的目标候选波束为波束2。同样地,网络设备若接收到目标信号#5,可确定小区B发生波束失败,且小区B的目标候选波束为波束5。进而,网络设备可将波束2作为小区A当前的发送波束,将波束5作为小区B当前的发送波束。小区C没有发生波束失败,网络设备是否调整将小区C的发送波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目标信号可以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与目标候选波束绑定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向网络设备指示目标候选波束,并隐式指示与该目标候选波束对应的小区发生波束失败。
因此,通过上述方式一~方式三中的任一种,终端设备可向网络设备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或者同时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和与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的目标候选波束。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的MAC层接收到物理层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可启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启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后,由物理层监测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若终端设备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终端设备停止并复位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并且可以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即,终端设备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未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终端设备的MAC层向上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发生失败。终端设备的上层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发起RRC重建立过程。
可选的,UE需要判断当前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是主小区,或者辅基站的主小区还是辅小区,如果这个小区是主小区,则发送RLF指示或者进行RRC重建;如果这个小区是 主基站的辅小区,则向主基站发送SCG-RLF(secondary cell group-RLF)指示;如果这个小区是主基站的辅小区,则向基站发送MgNB SCell-RLF指示,指示主基站的辅小区发生了RLF;如果这个小区是辅基站的辅小区,则向基站发送SgNB SCell-RLF指示,指示辅基站的辅小区发生了RLF。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以上指示名称做具体限定,以上名称只用于区分发生不同RLF的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可以是beamFailureRecoveryTimer定时器,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比如,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可以是新设置的一个定时器。beamFailureRecoveryTimer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bfr-ResponseWindow的长度。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层可以是MAC层以上的任意一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比如,上层可以是RRC层、PDCP层等。
需要说明是,波束恢复定时器可与小区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小区可以设置一个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举例来讲,若终端设备在与小区A对应的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A超时前检测到小区A发送的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则停止并复位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A,并且可以确定小区A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若终端设备在与小区B对应的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B超时前未检测到小区B发送的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则终端设备的MAC层向上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小区B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发生失败。终端设备的上层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发起RRC重建立过程。该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小区B的无线链路失败。该RRC重建立过程用于重建立网络设备与小区B的RRC连接。这里,应理解,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A由MAC层接收到小区A发生波束失败的指示后启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B可以由MAC层接收到小区B发生波束失败的指示后启动。
进一步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启动重传定时器。在此情况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终端设备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终端设备停止并复位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终端设备重复执行下述操作,直至在由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或者直至波束恢复定时器超时:
终端设备复位重传定时器,并且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也就是说,只要终端设备没有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就进行第一指示信息的重传,直至终端设备在由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或者,直至波束恢复定时器超时。
应理解,一般情况下,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的时长大于重传定时器,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是,重传定时器可与小区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小区可以设置一个重传定时器。具体地可以参照上文中关于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的描述,这里不再对重传定时器与小区的对应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另外,还可以针对每个重传定时器设置一个计数器,计数器用于设置重传的次数,若 重传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达到重传次数、或者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则停止重传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上述中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法,下文中结合图4至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通信设备400包括:处理单元410、发送单元420。可选地,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430。
处理单元410,用于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发送单元420,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410具体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410具体用于:
通过目标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所述目标资源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或者,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所述目标信号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可选地,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或者,
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420具体用于:
在物理层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410还用于:
在物理层向所述通信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所述处理单元420具体用于:
在MAC层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启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
可选地,若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所述接收单元430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处理单元420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发送单元410在MAC层向上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 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发生失败,并且所述发送单元410在上层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发起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过程。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420还用于:
确定当前激活的部分带宽BWP上是否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一个当前激活的各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若确定所述当前激活的BWP上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和/或
若确定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未配置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切换至目标BWP上,并且从所述目标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一个目标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420还用于:
在所述发送单元410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重传定时器;
可选地,若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所述接收单元430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处理单元420具体用于停止并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处理单元420和所述发送单元410重复执行下述操作,直至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或者直至所述波束恢复定时器超时:
所述处理单元420复位所述重传定时器,并且所述发送单元410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应理解,这里的通信设备4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信设备4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通信设备9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通信设备500包括接收单元510和处理单元520。可选地,该通信设备500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530。
接收单元51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5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510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510具体用于:
通过目标资源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5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资源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可选地,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510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5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信号,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510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510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请求;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530,用于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上行授权或者所述下行调度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
应理解,这里的通信设备5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信设备5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通信设备5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通信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时,可以参照图6所示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601,应用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以及其他一些元件(包括未示出的电源等设备)。在图6中,上述处理单元可以是所述处理器601,并完成相应的功能。所述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可以是图中的无线收发器603,其通过天线完成相应的功能。可以理解图中所示的各个元件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完成本实施例必须的元件。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时,可以参照图7所示的设备。作为一个例子,该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6中处理器的功能。在图7中,该设备包括处理器701、发送数据处理器703和接收数据处理器705。在图7中,上述处理单元可以是所述处理器701,并 完成相应的功能。所述发送单元可以是图7中发送数据处理器703,所述接收单元可以是图7中接收数据处理器705。虽然图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处理装置8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作为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的,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803,接口804。其中处理器803完成上述处理单元的功能,接口804完成上述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806、处理器803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实施例一至五之一所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器806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800中,只要该存储器806可以连接到所述处理器803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可以参照图9所示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901,应用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以及其他一些元件(包括未示出的电源等设备)。在图9中,上述处理单元可以是所述处理器901,并完成相应的功能。所述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可以是图中的无线收发器903,其通过天线完成相应的功能。可以理解图中所示的各个元件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完成本实施例必须的元件。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可以参照图10所示的设备。作为一个例子,该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2中处理器的功能。在图10中,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001、发送数据处理器1003和接收数据处理器1005。在图10中,上述处理单元可以是所述处理器1001,并完成相应的功能。所述发送单元可以是图10中发送数据处理器1003,所述接收单元可以是图10中接收数据处理器1005。虽然图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图11示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处理装置11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作为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的,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1103,接口1104。其中处理器1103完成上述处理单元的功能,接口1104完成上述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1106、处理器1103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实施例一至四、六之一所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器1106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1100中,只要该存储器1106可以连接到所述处理器1103即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 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4)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通过目标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所述目标资源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所述目标信号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或者,
    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的物理层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其中,在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向所述通信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启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通信设备停止并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 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向上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发生失败,所述通信设备的上层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发起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过程。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通过目标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当前激活的部分带宽BWP上是否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一个当前激活的各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若所述当前激活的BWP上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通信设备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和/或
    若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未配置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通信设备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切换至目标BWP上,并且从所述目标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一个目标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重传定时器;
    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通信设备停止并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通信设备重复执行下述操作,直至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或者直至所述波束恢复定时器超时:
    所述通信设备复位所述重传定时器,并且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0.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目标资源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资源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
  14. 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号,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16. 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17.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上行授权或者所述下行调度用于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请求。
  18. 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0. 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目标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所述目标资源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或者,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所述目标信号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 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或者,
    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22. 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23. 如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物理层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物理层向所述通信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通信设备的MAC层指示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MAC层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启动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
    以及,若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所述接收单元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处理单元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发送单元在MAC层向上层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发生失败,并且所述发送单元在上层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发起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过程。
  25.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当前激活的部分带宽BWP上是否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一个当前激活的各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若确定所述当前激活的BWP上配置了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和/或
    若确定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未配置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从所述当前激活的各BWP上切换至目标BWP上,并且从所述目标BWP上的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确定所述目标资源,一个目标BWP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发送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重传定时器;
    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以及,
    若在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超时前,所述接收单元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 下行调度,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停止并复位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定时器,以及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否则,
    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发送单元重复执行下述操作,直至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C-RNTI加扰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或者直至所述波束恢复定时器超时:
    所述处理单元复位所述重传定时器,并且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7.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所述MAC CE、所述RRC信令或所述PUCCH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9. 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目标资源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一个目标资源对应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资源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为随机接入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且所述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
  31. 如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目标信号,一个目标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对应;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信号,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以及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候选信号。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号为随机接入前导码。
  33. 如权利要求27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目标候选信号,一个目标候选信号与一个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对应,每个目标候选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
  34. 如权利要求27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请求;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由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上行授权或者下行调度,所述上行授权或者所述下行调度用于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发生波束失败的小区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流程完成。
PCT/CN2019/071230 2018-01-11 2019-01-10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913744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738157.7A EP3736999B1 (en) 2018-01-11 2019-01-10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6/925,176 US11510075B2 (en) 2018-01-11 2020-07-0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7023.X 2018-01-11
CN201810027023.XA CN110034799B (zh) 2018-01-11 2018-01-11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6/925,176 Continuation US11510075B2 (en) 2018-01-11 2020-07-0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7446A1 true WO2019137446A1 (zh) 2019-07-18

Family

ID=67219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071230 WO2019137446A1 (zh) 2018-01-11 2019-01-10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0075B2 (zh)
EP (1) EP3736999B1 (zh)
CN (1) CN110034799B (zh)
WO (1) WO201913744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3575B (zh) * 2019-09-30 2022-01-21 大陸商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波束失敗恢復請求的發送、接收方法、終端及基地台
WO2022057445A1 (en) * 2020-09-15 2022-03-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EP3993503A4 (en) * 2019-07-29 2022-08-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ONNECTION RECOVERY
EP4040888A4 (en) * 2019-11-08 2022-09-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V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4069B (zh) * 2018-03-28 2021-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U2018432105A1 (en) * 2018-07-13 2021-02-1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857731A4 (en) * 2018-09-27 2022-05-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BEAM FAILURE RESTORE FOR SERVICE CELL
CN111278121B (zh) * 2019-01-25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传输方法及终端
EP4007395A4 (en) * 2019-07-25 2022-08-1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302420A (zh) * 2019-07-30 2022-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022429A1 (zh) * 2019-08-02 2021-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312441B (zh) * 2019-08-02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351451B (zh) * 2019-08-09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装置
US20220294512A1 (en) * 2019-08-15 2022-09-15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399430A (zh) * 2019-08-15 2021-02-2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21035452A1 (en) * 2019-08-23 2021-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request for cell-specific resources
WO2021056336A1 (zh) * 2019-09-26 2021-04-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小区波束故障恢复完成状况的方法及装置
EP3799518A1 (en) * 2019-09-27 2021-03-31 Apple Inc. Secondary cell link recovery request transmission
CN112584443A (zh) * 2019-09-27 2021-03-30 苹果公司 辅助小区链路恢复请求传输
US20230021967A1 (en) * 2020-02-28 2023-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a mac-ce bitmap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CN113766643A (zh) * 2020-06-02 2021-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006696A1 (en) * 2020-07-06 2022-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headroom report triggering by dormant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CN115021874A (zh) * 2021-03-03 2022-09-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20754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重配置消息的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858A (zh) * 2015-02-13 2017-08-0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MmW系统中间歇性断开的处理
CN107453794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211388A1 (en) * 2016-06-07 2017-1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ppler shift or doppler spread as input for beam-switching or node-switch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7612602A (zh) * 2017-08-28 2018-01-19 清华大学 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波束恢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81021A1 (en) * 2016-04-26 2020-09-03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signaling of xprach
US10687335B2 (en) * 2016-06-10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forming base station regarding user equipment's reception of beam change instruction
US11134492B2 (en) * 2017-04-12 2021-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US11159979B2 (en) * 2017-04-26 2021-10-2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resource for control elemen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201457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WO2019032882A1 (en) * 2017-08-09 2019-02-14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OVERING AND BEAM MANAGEMENT
CN111466087A (zh) * 2017-09-27 2020-07-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和传输波束跟踪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N116095872B (zh) * 2017-12-22 2023-09-08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
CN111567119B (zh) * 2017-12-22 2024-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波束故障恢复的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10939442B2 (en) * 2018-04-06 2021-03-02 Mediatek Inc. Beam sele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beam-form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858A (zh) * 2015-02-13 2017-08-0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MmW系统中间歇性断开的处理
CN107453794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211388A1 (en) * 2016-06-07 2017-1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ppler shift or doppler spread as input for beam-switching or node-switch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7612602A (zh) * 2017-08-28 2018-01-19 清华大学 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波束恢复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93503A4 (en) * 2019-07-29 2022-08-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ONNECTION RECOVERY
TWI753575B (zh) * 2019-09-30 2022-01-21 大陸商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波束失敗恢復請求的發送、接收方法、終端及基地台
EP4040888A4 (en) * 2019-11-08 2022-09-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V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57445A1 (en) * 2020-09-15 2022-03-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799B (zh) 2023-09-01
EP3736999A4 (en) 2021-02-24
EP3736999B1 (en) 2023-03-22
EP3736999A1 (en) 2020-11-11
US11510075B2 (en) 2022-11-22
CN110034799A (zh) 2019-07-19
US20200344621A1 (en)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37446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1626918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and related device
US11122523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832806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link failure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20147615A1 (zh)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及基站
US20200187266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82456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beam recovery in the secondary cell
US20230144010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directed to beam mana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multiple cells and/or multiple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s
US9706578B2 (en) Scheduling signa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U2022241626B2 (en) Link re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617209B2 (en) Timer control in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WO2020191751A1 (zh)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1723083B2 (en)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
US2022041777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WO2018173677A1 (ja) 通信制御方法、無線端末、及び基地局
US11617203B2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triggered by random access message 2 for random access message 4 quasi co-location
US20210136833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ata reception method, apparatuses thereof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92369A1 (zh) 一种波束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4093246A1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s
US20240129767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276900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0164031A1 (zh) 上行配置方法、上行选择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WO2020199022A1 (zh) 选择随机接入类型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92011A1 (en) Backup configurat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8044264A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7381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7381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