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233626A1 -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18233626A1 WO2018233626A1 PCT/CN2018/091987 CN2018091987W WO2018233626A1 WO 2018233626 A1 WO2018233626 A1 WO 2018233626A1 CN 2018091987 W CN2018091987 W CN 2018091987W WO 2018233626 A1 WO2018233626 A1 WO 2018233626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ctrum
- module
- genealogy
- editing
- spectr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rnet spectrum query and a method for repairing and repairing,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word order of the world can be edited and displayed in text
- the steps of generating a single spectrum include,
- the steps of generating a single spectrum include,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pectral modules includ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wo spectral modules of the two family members of the two spectral modules.
- the surnames and genealogy modules are grouped together to generate the Chinese surname, and the source of the lineage is traced back to the ancestor of the civilization before the ancestor of each surname.
- the genealogy module includes a talent library sub-module, and the talent library sub-module includes a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members of the genealogy information of the genealogy module.
- FIG. 7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generating a spectral cloud and a spectral artifact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Chinese n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nam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thnic group; the origin of surnames mainly includes the nam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names of each ethnic group; the origin of surnames, the history of the churches, the history of the tribe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branches respectively include the surnames, the churches, the branches, and Historical data such as the origin of the branch, historical changes, etc.
- the lineage char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ineage of the lineage.
- the lineage chart is a generational table of generations from a generation of ancestors. It reflects the reproductive bl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tions. It is a vertical blood relationship diagram, which needs to be detailed and accurate.
- Source stream is the source of the lineage before the description of a generation of ancestors. Due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family tree and the lack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t is impossible to write the lineage before the ancestor in the form of the lineage chart, and record the source of the lineage in the form of an overview and source map.
- the feature of generating a spectrum is that a single spectrum is created, edited, renewed, and queried independently.
- the rich text editor is used to edit the graphic, video, or edit, resume, and query by attachment uploading;
- the operation interface of the single spectrum is desig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ncluding: guiding the user through the 6-level spectrum to finally create the spectrum book and enter the lineage task, the Chinese surname ⁇ ---> surname ⁇ ---> ⁇ ⁇ ⁇ (or the county spectrum ⁇ )--->Opening the score ⁇ ---> Branch ⁇ ⁇ ---> Long Feng ⁇ / personal account - view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book.
- the lineages of the five generations of the lineages generated the five-generation co-ocean diagram, using the "+"-shaped structure, with the intersection point N minus 2 generations as their own body.
- the graphics are dynamic.
-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the same generation automatically retreats (visible in the genre table), and the generated five-generation map will be iteratively changed.
- a number of sons will be grouped with each son as the highest generation, and so on.
- the formation of the family crowd First, edit the lineage table first, through the generation of the lineage table; second, a family registration account, edit the latest five generations of family relationship at the client to form a five-generation family diagram, and automatically create the fifth generation family .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branch genealogy has the authority to add, delete, modify, and enter the immigration eviction/starting/starting time.
- the steps of generating a single spectrum include,
- the steps of generating a single genealogy include that the family tree ancient books are related to the library at the same level.
- it is an introduction item for the genealogy of ancient books, which needs further inquiry and reading, and enters the library from the entry.
- the immigrants began to move their ancestors through the certification to the "immigrants began to move the ancestral group" as the unit to join the opening essays to start the ancestral group.
- the job sub-module includes the search sub-module operation entry, and the job-seeking conditions include the arrival time, profession, position, treatment, age, and business type.
- Health Archives Database and Operational Portal Establish a health record database and design a new editorial query health record database entry in the client. The steps include:
- Providing value-added services including personal works, editorial work, downloading, and rewarding value-added services.
- the guilty information is not kept confidential and is open; the genre's genre table needs to be kept confidential and confidential.
- the lineage table is divided into historical lineages and contemporary lineages.
- the contemporary lineage involves privacy and needs to be kept strictly confidential; the secularity of the historical lineage is second, and it can be set how many years before the start of today, the secular watch is kept secret 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is kept secr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单个谱牒;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对单个谱牒和/或谱牒云编修续修查询。该方法通过先构建谱牒云,设定谱牒云中各谱牒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先构建一个总的谱牒逻辑体系,然后实现单个谱牒向谱牒云逻辑体系的认证,实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修谱效率。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互联网技术的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
随着互联网在谱牒中的运用,出现了电子家谱、家谱网站、家谱文献数据库。电子家谱是将传统家谱录入计算机或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录入传统家谱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其本质仍然是传统修谱方法,仅仅是表达形式由书本变为了电子文件。
家谱网站是建立一个站点,将电子家谱网页化,通过网站提供家谱相关信息的查询、阅读等功能。
馆藏家谱文献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建有家谱文献数据库,可以查询家谱文献。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家谱管理方法和系统》(专利申请号2015106697536)公开了一种家谱管理方法和系统,但是,它只能解决基于父子关系的有限的家庭成员关系,不能实现家谱文献查询及续修团队、宗亲的社交及通讯,不能有效展示传承家谱文化内容(如谱序、字派、家族史略、世系源流及家风、家教、人文地理等谱牒文化),不能实现同一姓氏单个谱牒之间合谱,不能实现复杂家谱之间逻辑关 系的确定,不能计算各个谱牒占用的互联网服务器空间,不能实现成本计量,不能实现商业化。
现有技术中家谱网站是将电子家谱网页化,提供查询阅读的网站入口;传统家谱、电子家谱、家谱文献数据库、家谱网站都不能解决广泛频繁移民后的续修传承和晦涩难懂的用户体验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互联网家谱均为先生成单个家谱,单个家谱与单个家谱之间进行关联形成一个大的家谱,这种方式下,当家谱数量较多时容易出现逻辑混乱,用户体验较差,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在城镇化公民社会、人口广泛流动的背景下,本发明解决谱牒编修涉及的以下问题:
①多层级家谱之间逻辑关系无法确定,宗亲联系困难,需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家族沟通渠道;
②续修成本巨大:不仅耗费资金,而且消耗大量的人才、时间、精力,还需降低续修成本,提高效率;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单个谱牒;
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
对单个谱牒和/或谱牒云编修续修查询。
其有益效果是单个谱牒同时生成、可以创建、编修、续修每个姓 氏及堂号、始迁祖各层级谱牒,提高工作效率;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建立同一姓氏各级谱牒之间的合谱链接,不同姓氏谱牒生成中华姓氏牒,形成谱牒云,有利于集中展示各族姓氏文化;对单个谱牒和谱牒云编修续修查询,提供一目了然、简明扼要的用户体验,实现构建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谱的关系的目的。通过先构建一个总的家谱逻辑体系,再将各个子家谱向总家谱进行认证各个逻辑结构清晰,用户体验较好。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对谱牒内容、结构、功能进行设计;
谱牒包括内碟和外碟。
其有益效果是便于计算机软件设计,实现简单易懂的效果,满足用户标准化、个性化的需求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对单个谱牒执行独立创建操作,编修操作,续修操作,查询操作。
其有益效果是各个家族同时创建、编修、续修、查询,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实现群众性修谱活动。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采用世系表生成个人账号;
依据注册个人账号生成世系表。
其有益效果是实现世系表与个人账号的信息共享,达到自动化的效果,实现谱牒编修与社交及通讯。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采用最低辈分生成九族图、五世同堂图;
其有益效果算法简单,达到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的效果,实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续修单个谱牒,包括
编撰校对操作;
或/和添丁操作;
或/和联姻操作;
或/和状态变更操作;
或/和祭祀操作;
或/和纪念操作;
或/和殡葬服务操作。
其有益效果是续修活动流程清晰简单,达到续修与生活活动相结合的效果,实现谱牒持续续修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中华姓氏牒中8个文化篇目既可按姓氏谱牒活跃度轮流展播,也可由编辑部根据需要在各姓氏谱牒中进行选编。
其有益效果是提高活跃度,达到姓氏文化交流的效果,实现文化传播、传承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管理员对姓氏、堂号、郡望、开篇立谱始迁祖、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数据库进行新增或/和删除或/和修改权限;
用户新建姓氏谱牒、堂号谱牒、郡望谱牒时,如果姓氏数据库中没有所需要的姓氏、堂号、郡望,提请管理员新建或认证。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世派字序可文字编辑展示;
世派字序存储于姓氏谱牒的世系统派条目和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的世派字序数据表中;
联宗合谱的方法是采用字派首字对应法。
其有益效果是简单易行,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效果,实现合族品辈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生成人才库;
其有益效果自动生成人才库,达到代表性人才传记与普遍性人才登记的效果,实现人才交流服务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家谱古籍篇与本级图书馆关联;
在本篇目中是对古籍家谱的介绍条目可从条目进入图书馆。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各层级谱牒的公益贡献篇与本级谱牒账户的财富值或存钱罐关联,设本级谱牒公益榜,当世系人口向谱牒账户打赏、捐赠时,打赏捐赠者姓名、金额信息进入谱牒公益榜列表显示。
其有益效果是将表彰公示工作自动化、智能化,达到鼓励谱牒公益、家族公益的效果,实现筹集谱牒公益资金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个人与世系表认证;
个人与世系表认证包括,个人与世系表双向申请认证,建立人与谱牒之间链接。
其有益效果是建立个人客户端与世系表的关系,达到建立人与历史的关系的效果,实现续修世系表的目的。
进一步的,
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包括,
谱与谱认证,上下级谱牒之间双向申请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建立两级谱牒之间的链接;
认证包括人与谱认证和/或人与人认证。
其有益效果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谱、谱与谱的联系,达到理清人、谱关系的效果,实现谱牒云数据库的动态更新目的。
其有益效果是建立姓氏人文数据库,方便独立建牒,达到方便查询的效果,实现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在世系表中自动生成佚名世系链。
其有益效果是简单有效解决佚名世系与家谱的衔接问题,达到认祖归宗的效果,实现收纳世系续修家谱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单个谱牒上传附件,计算其存储空间大小。
其有益效果是计量消费,达到控制资源利用的效果,实现计量提供服务的目的。
进一步的,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谱牒的图书馆模块设置外部链接,链接到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的家谱数据库。
图书馆包括数字图书馆,互联网家谱通过互联网接入数字图书 馆,建立数字图书馆中家谱文献与对应谱牒的关联。
其有益效果是整合文化资源,达到共享资源的效果,实现查询文献资料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数据库,包括
家谱数据库和世系表数据库。
其有益效果是对数据库分类管理,达到维护数据库的便利效果,实现数据库的动态维护目的。
进一步的,
数据库包括家谱数据库。
其有益效果是独立建设数据库,达到维护数据库的便利效果,实现数据库的动态维护目的。
进一步的,
数据库包括世系表数据库。
其有益效果是独立建设数据库,达到维护数据库的便利效果,实现数据库的动态维护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世系表生成个人账号,建立单个谱牒社交群组,实现族群内宗亲间和族群与族群宗亲间社交及通讯;
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谱牒社交群组之间的亲情社交及通讯;
不同姓氏的个人和/或社交群账号之间建立陌生人社交及通讯。
其有益效果是建立亲情社交平台,达到增强亲情交流、家庭、家族和睦的效果,实现建设社交平台的目的。
进一步的,
包括:个人APP客户端和群账户客户端的设计。
其有益效果是改善APP客户端的用户体验,达到移动互联网的效果,实现建设社交平台的目的。
进一步的,
个人APP客户端和群账户客户端的设计,其步骤包括:
个人客户端上传专业资质证书;
专业客户端向用户提供专业服务时公示专业资质。
生成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
授权执业医师专业客户端查询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
生成女性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
默认授权配偶查询女性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
向配偶推送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及安全期、排卵期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
社交及通讯包括,
直播和推送服务。
其有益效果是可以主动关注,被动接受,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实现文化交流传承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 修方法的公益体系,提供公益服务。还包括步骤,
亲情众筹步骤;
筹集谱牒公益资金获取步骤。
其有益效果是重建亲情互助,发展家族公益,达到增强家族凝聚力的效果,实现培育公益精神的目的。
进一步的,
还包括步骤,
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其有益效果是以增值服务的经济手段促进文化传承,达到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效果,实现在经济、科技突飞猛进的旋律中,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权限管理,还包括步骤,
产生单个谱牒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步骤;
谱牒系统管理员对谱牒系统的其它角色授权。
其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民间家族组织、修谱团队的松散、换届传承难题,达到民主、自我管理的效果,实现推举更换系统管理员的目的,有效地实现传承。
为了保证上述方法的实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单元,
谱牒云单元,用于总家谱数据库的存储和修改;
谱牒模块,用于子家谱数据库的存储和修改;
认证模块,用于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或
个人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或
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
进一步的,
谱牒云单元包括,姓氏谱牒模块,堂号谱牒模块,开篇立谱牒模块,世系表模块;
姓氏谱牒模块为堂号谱牒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
堂号谱牒模块为开篇立谱牒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
开篇立谱牒模块为世系表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
进一步的,
谱牒模块为姓氏谱牒模块或堂号谱牒模块或开篇立谱牒模块或世系表模块;
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包括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中其上级谱牒模块的关联。
进一步的,
还包括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
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包括,两个谱牒模块的世系表模块成员结婚后两个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
进一步的,
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采用字派首字对应法;
字派首字对应法采用谱牒模块世派字序的首字对应关系完成关联。
进一步的,
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包括,在世系表模块的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中搜索个人或其父亲,认证为本人或父子关系;
个人与谱牒云单元关联包括,若谱牒模块已完成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则谱牒模块中的个人依据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完成个人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
进一步的,
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包括,在谱牒模块中的世系表模块中生成佚名世系链,将个人已知的最高长辈与其父辈的字派认证为父子关系或将已知的个人最高长辈与其自身的字派认证为本人关系;
进一步的,
根据谱牒模块中的家谱信息生成谱牒模块社交关系群;
根据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完成谱牒模块社交关系群之间的关联。
谱牒模块接入社交软件服务器向用户发起认证请求,完成用户认证后依据用户社交软件账号信息在社交软件中生成社交关系群。
进一步的,
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采用如下方式生成:
在世系表模块中选择最低辈份为第N代;
获取第N减k代的直系亲属数据。
标记直系亲属数据人员的状态为健在或去世。
当最低辈出生登记入数据库后,自动去除最高辈;
K为管理员预设数值。
进一步的,
选取k值为8生成九族图;
选取k值为4生成五世同堂图。
进一步的,
还包括,郡望谱牒模块;
郡望谱牒模块为开篇立谱牒模块或世系表模块上级谱牒模块;
开篇立谱牒模块、世系表模块以地域为标识与郡望谱牒模块进行认证。
进一步的,
获取郡望谱牒模块成员的登录ip地址信息;
若成员登录ip地址与郡望谱牒模块地域标识不一致则在郡望谱牒模块中对其进行标记。
进一步的,
以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年份为节点生成世系表模块;
世系表模块命名为“移民标记·世系图表”;
世系表模块向后录入移民始迁祖的后裔,向前录入致开篇立谱始迁祖及其所有记录的所有世代;
进一步的,
姓氏谱牒模块集合在一起,生成中华姓氏牒,世系源流追溯到各个姓氏的得姓始祖之前的人文始祖。
进一步的,
谱牒模块包括人才库子模块,人才库子模块包含谱牒模块家谱信息中成员的职业资质证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通过建立谱牒及族群,并认证谱牒,通过“联宗合谱”、“认祖归宗”、“认亲认证”,提高修谱效率,降低续修成本,创造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社会公益价值;以谱牒文化为核心布局生态链,提升用户体验,创造谱牒经济价值,反哺谱牒编修续修,实现谱牒传承;
2互联网谱牒是将在互联网、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跨越时间、空间编修、续修、查询谱牒的系统。
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简明特点是用“牒”去编修续修查询“谱”及世系表当代人口和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交通讯等功能。
3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是一种将谱牒学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高效适应现代生活格局变革的一种编修、续修家谱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为家谱用户提供可拓展的增值服务。
4本发明通过先构建谱牒云,设定谱牒云中各谱牒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先构建一个总的谱牒逻辑体系,然后实现单个谱牒向谱牒云逻辑体系的认证,实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修谱效率。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生成单个谱牒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传统九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新九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五世同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五世同堂直方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生成谱牒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生成谱牒云及谱牒外牒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世系表与客户端相互生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社交及通讯系统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连接关系图。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有益效果、目的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中,“谱牒”指按谱牒规制建立的家谱数据库、世系表数据库。家谱数据库包含家谱文献、当代家谱,世系表数据库包含世系表冷数据(特指去世世系人口)和世系表活跃数据(特指健在世系人口)。
“谱牒”也指在客户端对家谱内容及关系的可视化展现,客户端以数字终端为载体,分为个人客户端和族群客户端,分别命名“家书”和“家书云”,是家谱查询、编修、续修、社交及通讯等服务的载体和入口。
如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互联网谱牒计算机系统中,生成单个谱牒;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对单个谱牒和谱牒云编修续修查询。
谱牒包括内碟和外碟构成。
对单个谱牒的内容、结构、功能进行标准化设计,同时设置自定义,实现不同谱牒的个性化,谱牒内容是指数据库中各级谱牒所包含的内容,标准化设计内容包含姓氏人文、续修平台、家谱篇目和谱牒表或世系表。
世系表是单个谱牒的一种,指家族人口世系繁衍表,包括去世人口、健在人口,健在人口涉及个人隐私,具有保密性。
谱牒内容布局在谱牒结构中,实现谱牒查询、编修、续修的功能。
在谱牒中设档案馆、云邮箱,用于收集储存家谱研究资料、相册、家族动态活动的档案,为编修家谱组织材料,馆藏家族文物、档案等。设家谱图书馆用于馆藏历代出版家谱、姓氏文化类图书。
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堂号(或郡望)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的各层级谱牒的图书馆依次具有包含关系。
中华姓氏牒的图书馆具有外部链接,链接到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的家谱数据库及其它谱牒文化有关的数据库。
档案下设有相册、视频、文献等档案条目。图书馆的图书可以编辑搜索条目,设置付费或免费下载、打赏阅读等功能。
每一级谱牒均包括文化要素篇目子模块,
不同层级谱牒的文化要素篇目子模块各有不同,由编辑部编辑,分别为:
中华姓氏牒谱牒文化要素篇目子模块包括谱牒序言、中华民族、历史源流、世系源流。
姓氏谱牒文化要素篇目子模块包括姓氏谱序、世系统派、姓氏起源、世系源流。
堂号谱牒文化要素篇目子模块包括堂号牒序、世派字序、堂号史略、世系源流。
开篇立谱牒文化要素篇目子模块包括支族谱序、世派字序、支族史略、世系源流。
支系家谱文化要素篇目子模块包括支系谱序、世派字序、支系史略、世系源流。
中华民族主要收录各民族的名称、特色;姓氏起源主要收录各民族姓氏的名称、特色;姓氏起源、堂号史略、支族史略、支系史略分别收录各姓氏、堂号、各支族及支系的起源、历史变迁等历史资料。
历史源流或世系源流:主要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源流及世系源流图;记录各姓氏、各支族及支系的世系源流及源流图。
世系统派或世派字序:主要记录各姓氏的统一标准字派,各堂号、支族世系原用旧字派,各姓氏联宗合谱统一字派衔接表。联宗合谱首先确定统一字派,然后将各支族、支系的字派首字与统一字派的某一代序对应,自动生成字派对应关系,实现从支系家谱、开篇立谱牒、堂号谱牒、姓氏通谱依次联宗合谱,将这种联宗合谱方法称为字派首字对应法。
谱牒序言/姓氏谱序/堂号牒序/支族谱序/支系谱序:主要记录各姓氏家谱、族谱在历代撰修、续修中所撰写的家谱序言,记录家谱的续修、历史变迁情况。
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堂号(或郡望)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中各级架构之间存在层级关系,某一级谱牒联宗合谱后所包容的下一级谱牒列表,便于一目了然地直观表示谱与谱之间的关系,概览联宗合谱的情况。
(1)谱牒表——中华姓氏牒的谱牒表
中华姓氏牒的谱牒表命名为“谱牒云·中华姓氏牒”。中华姓氏牒指各个姓氏的通谱,各个姓氏的通谱是中华姓氏牒的组成分支。
(2)谱牒表——姓氏谱牒的谱牒表
各个堂号的谱牒是姓氏谱牒的组成分支。录入姓氏谱牒的条件:同一堂号的家谱,以堂号为准入籍,如无堂号或忘记堂号,暂归入为“待考证”,只有堂号才具有入籍资格,新命名或考证确立堂号后,从“待考证”资源转移到所属的堂号或新设立“堂号”。
姓氏中的少数民族可以将其使用汉姓前的“少数民族姓氏”或“少数民族名称+姓氏”命名为堂号,如:获赐“祖”姓的满族“喜塔拉氏”后裔,在编辑堂号谱牒时可将堂号命名为“喜塔拉”;苗族的熊姓可将堂号命名为“苗族熊氏”。
(3)谱牒表——堂号谱牒或郡望谱牒的谱牒表
堂号谱牒的谱牒表由开篇立谱始迁祖族谱构成,命名为“开篇立谱始迁祖族谱表”,规范表示为“开篇立谱始迁祖·始迁地·年份”,这样一目了然地表达开篇立谱始迁祖名称·始迁地名称·年份时间。部分家族族谱遗失,无法考证开篇立谱始迁祖名称的,但大多数知道字派,以字派的前三个字入籍,不知道开篇祖字派的,暂归入为“待 考证”,便于查询和宗亲寻亲。
郡望谱牒不是按血缘而是按地域区分,郡望谱牒地域内开篇立谱始迁祖、移民始迁祖的谱牒可以入籍其谱牒表。
(4)谱牒表——开篇立谱牒的谱牒表世系表
开篇立谱牒的谱牒表由移民后相对独立修谱的各门支系家谱列表构成;开篇立谱牒的世系表是以开篇立谱始迁祖世系节点为世系源的世系繁衍表。
世系表、世系图模块及单元包括:
(1)开篇立谱牒的列表中既有谱牒表又有世系表,支系是指创立家谱时的各门支系,其后裔独立续修家谱的分支,以一个世系源的身份与谱牒云关联,作为一个世系图表节点记录该节点以下的世系繁衍表。如果该支系独立修谱,将其“支系家谱”列表在开篇立谱牒的谱牒表中。谱牒表命名为“支系家谱及世系表”,在编辑族谱时支系家谱规范表示为“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年份”,世系表标记各门各房先祖名称,这样一目了然地表达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年份和未移民的各门各房世系。
重大移民的始迁祖的后裔如果独立修谱,可以作为一个支系节点收录在开篇立谱牒的谱牒表中,但不能直接收录在姓氏谱牒。
(2)世系表
从传统家谱中提炼出世系表,是以某一祖代为世系源起点的世代繁衍表,本谱牒系统的世系表在开篇立谱牒中指从开篇立谱始迁祖·始迁地·年份为起点的世系表,起点之前可以在世系源流中编辑,如果 将起点之前延伸编辑,需要将所延伸的先祖姓名列示,如黄帝·熊侣,表示开篇立谱始迁祖熊侣为节点的世系表向上追述到黄帝。
支系家谱世系表中是以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年份为节点的世系表,命名为“移民标记·世系图表”,支系家谱世系图表向后录入移民始迁祖的后裔,向前录入致开篇立谱始迁祖及其所有记录的所有世代。开篇立谱始迁祖、移民始迁祖仅是世系表中标注在谱牒中的节点,便于一目了然看到移民分布情况。
世系表以目录的形式标记于开篇立谱牒和支系家谱的世系表中,当代人续修家谱从个人账户中采集信息自动生成,采用世系图与世系表相结合的方法表示,即点击世系图中的人物,打开其世系信息,输出时可采用传统的家谱方法记录世系繁衍情况及基本信息、简要传记。
世系表生成世系图,即以世系表中的代序、姓名、所在页码为条件生成世系图。
(3)世系图表与世系源流的区别
世系图表不同于世系源流,世系图表是从某一代先祖为起点的各代世系繁衍表,体现的是各代之间的繁衍血缘关系,是纵向的血缘遗传关系图,记载需详实和准确;世系源流是描述某一代先祖之前的世系来源,由于家谱记载的不连续、史料缺乏,无法以世系图表的形式将立谱先祖之前的世系繁衍写详,采取以概述、源流图的形式记载世系来源。
(4)代序
代序是以世系源为起点的世系迭代的次序,以世系源为数字1开始计数递增。一是中华世系代序,以黄帝、炎帝、蚩尤人文始祖为世系源的代序,取关键词Chinese,用字母C表示;二是开篇立谱始迁祖为世系源的代序,取关键词beginning,用字母B表示;三是移民始迁祖为世系源的代序,取关键词ancestors,用字母A表示;四是以得姓始祖为世系源的代序,取关键词surname,用字母S表示。
(5)世系表基本格式
家谱世系表(又称为牒记表)
如图1所示,在总家谱数据库查询创建,首先在总家谱数据库查询单个谱牒,查询结果“是”则直接查询,查询结果“否”则创建单个谱牒。
从谱牒的生成条件看,一是以世系源流血缘遗传关系为生成谱牒依据,同一姓氏生成姓氏谱牒、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龙凤牒(又称为家庭宗谱,隐藏在个人客户端中)六个层级单个谱牒组成,各层级谱牒内容相同,世系源的节点不同,以世系源为轴线形 成依次包含关系。
二是以地域标志为生成条件,历史上出现了郡望,相应有了郡望谱牒,即某地域内的开篇立谱始迁祖支族、移民始迁祖支系以地理地域标志和姓氏归属生成郡望谱牒。
中华姓氏牒在软件设计时独立生成,不同姓氏的谱牒集合在中华姓氏牒的谱牒表中,生成谱牒云外牒。
所以,生成谱牒的特征是单个谱牒独立创建、编修、续修、查询,生成单个谱牒后使用富文本编辑器编辑图文、视频或以附件上传方式编修、续修、查询;生成的不同单个谱牒的操作接口设计相应的图形用户界面,包括:通过6级谱牒引导用户最终创建谱书并录入世系任务,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堂号谱牒(或郡望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龙凤牒/个人账户-查看续修谱书。
中华姓氏牒是对百家姓所有姓氏家谱文化的研究、总结、展示,谱牒表由百家姓各个姓氏谱牒组成。
姓氏谱牒是以某个姓氏为单位编撰的通谱,是对某个姓氏族谱文化的研究、总结、展示,谱牒表由该姓氏的堂号谱牒组成。
堂号谱牒是以堂号为单位编修的族谱,是对某个姓氏的某个支族家谱文化的研究、总结、展示。谱牒表由具有开篇立谱始迁祖地位的开篇立谱牒组成。郡望谱牒是以地域为标志的,其谱牒表可以由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组成。
“堂号”以血缘区分,“郡望”以行政区域的建置区分,均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 “郡望”而为信,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郡望是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以地域为标志,表示某地域的家族。郡望谱牒是以地域为主线的横向联宗合谱,按姓氏和地域二要素划分,与堂号谱牒同级并列。
开篇立谱牒是从属于堂号谱牒的族谱,世系人口从属于堂号,开篇立谱的始迁祖从故土分离出来,因迁徙移民或支族意愿相对独立编修的家谱,支族是指堂号世系的分支,是对某个姓氏的某个支族族谱文化的研究、总结、展示。开篇立谱始迁祖世系表指本支族自开篇立谱始迁祖为世系源的世系繁衍表,包含移民始迁祖支系世系表。
支系家谱是从属于开篇立谱牒的移民始迁祖家谱,世系人口源于开篇立谱始迁祖。移民始迁祖从开篇立谱始迁祖故土分离出来,因迁徙移民或支族意愿相对独立编修家谱,形成支系,是对某个姓氏的某个支族支系家谱文化的延伸,对移民始迁祖为世系源的家谱的研究、总结、展示。世系表指本支系自移民始迁祖为世系源的世系繁衍表。
龙凤牒是指最新九代或五代人口世系表的简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龙凤牒是世系表的一种,以最高长辈为世系节点形成动态的世系群组和世系表,以最低辈(代序最大值)为N代(代序为中华世系代序A或开篇立谱始迁祖代序B或移民始迁祖代序C或得姓始祖代序S之一,A、B、C、S代序的世系起点不同,数值不同,但其最大值都是最低辈,属于同一辈),则N、N减1、N减2、N减3、N减4、 N减5、N减6、N减7、N减8中的九世或五世生成龙凤牒,以九族图、五世同堂图的图形用户界面展示,无论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为何种外观,都要实现家庭宗谱的用户体验功能,表达宗谱、九族、三亲六戚关系人的架构及逻辑关系。
新建姓氏谱牒时引用数据库姓氏,姓氏数据库由中华姓氏牒编辑部新增、删除、修改;新建堂号谱牒或郡望谱牒时引用数据库堂号或郡望,堂号或郡望数据库由姓氏谱牒编辑部新增、删除、修改;在开篇立谱牒中编辑开篇立谱始迁祖(世系节点)·始迁地·年份,自动形成数据库;在支系谱牒中编辑移民始迁祖(世系节点)·始迁地·年份,自动形成数据库。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世系表生成个人账号;注册个人账号生成世系表。
编辑世系表,查询状态“是否健在”,“是”生成个人账号。在系统中编写世系表生成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龙凤牒的外牒(世系表),编辑世系表,查询状态“是否健在”,“是”生成个人账号。
注册个人账号后,个人账户的基本信息生成世系表家谱信息、生日影像志信息生成世系表“我的影像”,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民族、生日等,生日影像志包括出生时一张,每到生日当天,系统自动提醒账户主人上传一张生日当天照片;存储数量为出生时1张,每年生日1张,有严格数量限制,不同于相册,是长期保存的家谱影像数据。
下面对本发明一实施例人机交互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龙 凤牒、郡望谱牒用户界面要素展示其内容、结构及功能,是编辑部编辑和用户查询的操作环境接口,编辑后保存形成数据库,供用户查询。用于运行程序,社交及通讯;图文视频编辑存储,编修中华姓氏牒、姓氏通谱、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郡望谱牒、支系谱牒、龙凤牒各级谱牒,记载谱志信息;建立、编辑、查询百家姓谱牒云数据库。
客户端除图形用户界面外,其余载体的设计为惯常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在产品中的区域处于数字终端(如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的显示屏,是软件客户端的操作环境用户接口。人机交互方式:可以点击(或触摸)显示屏和操作数字终端来实现人机交互,点击姓氏按钮,链接姓氏,用内牒的界面菜单编修查询各级谱牒,外牒分布有多个格按钮(每个格按钮对应一个姓氏或堂号或开篇立谱始迁祖或郡望或移民始迁祖),点击格按钮,链接谱牒云数据库及社交群组,实现对各级谱牒数据库的新建、编辑、存储、查询及相应群组亲情社交、通讯等功能。
如图2所示,九代世系表的世系宗亲生成传统九族图,传统九族图是采用“+”形结构,以交叉点N减4代为己身生成。
编辑9代关系人同样可以生成九族图。
如图3所示,九代世系表的世系宗亲生成新九族图,新九族图是采用垂直结构,以N减8代为世系源,N代为辈分最低代生成。
图2和图3是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型图。
新九族图和传统九族图本质上都是展示N-8代的所有后裔,在计算机系统中生成传统九族图和新九族图的设计和算法包括:
(1)采用世系表中的世系人口大数据,以任意代序为己身都可以生成传统九族图,但是去世世系九族图并无亲情社交及通讯价值,所以采用最低辈分(代序最大值)生成九族图法,即选择最低辈份代序第N代,找代序最大值N,N的最大值取A、B、C、S的最大值之一。
(2)第N减8代的直系亲。
(3)所有人的状态为健在或去世。
(4)图形是动态的,当最低辈出生上谱后,九族图最高辈自动隐退(在世系表可见),生成的九族图就会发生迭代变化,最高辈如有多个儿子,将会以每个儿子为最高辈分群,依次类推。N至N减4代多数为健在,N减5、N减6、N减7、N减8代多数为去世,但有利于当代人认亲。九族群形成途径:一是先编辑世系表,通过世系表生成;二是某一个家人注册账号,在客户端编辑最新九代宗亲关系人形成九族图,同时自动创建九族宗亲群。
(5)算法:以最低辈份代序的最大值第N代为计算原点,向上倒推N减1、N减2、N减3、N减4、N减5、N减6、N减7、N减8自动生成九族图。
五世同堂图的特征包括:
世系表或编辑关系人生成五世同堂图。
如图4所示,五代世系表的世系宗亲生成五世同堂图,采用“+”形结构,以交叉点N减2代为己身生成。
如图5所示,五代世系表的世系宗亲生成五世同堂图,采用垂直结构,以N减4代为世系源,N代为辈分最低代生成。
图4和图5是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型图。
五世同堂图本质上都是展示N-4代的所有后裔和配偶,在计算机系统中生成五世同堂图的设计和算法包括:
(1)健在的最低辈者为计算点,最低辈分的代序为最大值N。
(2)第N减4代的直系亲和姻亲。
(3)群里所有人的状态为健在或去世。
(4)图形是动态的,当最低辈出生上谱后,五世同堂图最高辈自动隐退(在世系表可见),生成的五世同堂图就会发生迭代变化,最高辈如有多个儿子,将会以每个儿子为最高辈分群,依次类推。家人群形成途径:一是先编辑世系表,通过世系表生成;二是某一个家人注册账号,在客户端编辑最新五代家庭关系人形成五世同堂图,同时自动创建五世同堂家人群。
(5)算法:以最低辈份代序的最大值第N代为计算原点,向上倒推N减1、N减2、N减3、N减4自动生成五世同堂图。
注册个人账号生成世系表,注册个人账号,个人账号与谱牒世系表认证,个人基本信息生成世系表家谱信息。
续修单个谱牒,包括编撰校对操作、或/和添丁操作、或/和联姻操作、或/和状态更迭操作、或/和祭祀操作、或/和纪念操作、或/和殡葬服务操作。
编撰校对操作由单个谱牒的编辑部新增、校对家谱信息。
添丁操作是实现跨时间、空间续修世系表的功能,由谱牒世系表中的个人、家庭添加人口,相应在世系表中生成家谱世系。生成龙凤 牒后,在客户端的九族图、五世同堂图模块设计“添丁”功能,后代出生后及时添加,每添加一代最低辈人口,九族图和五世同堂图相应迭代最高辈认可减少一代。
联姻操作:恋爱双方恋爱期间以加好友的形式建立恋爱关系(订婚)。结婚时,一方向另一方发出求婚信息,对方接受求婚即在谱牒系统中建立夫妻关系。在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中建立了两个大家庭的姻亲关系。双方均能看到对方的三亲六戚,并能够与之建立社交及通讯。
配偶信息的自动生成方法:结婚关联后,夫妻双方个人信息自动进入对方家谱世系表其本人的配偶栏。如离婚,点击“离婚”选项以后,原有资料在本人账户可以设为隐藏,在对方家谱世系表中则成为历史,可以查询。
设立婚姻类型选项:逐渐出现原配、再婚、三婚,即选择离婚,自动出现再婚,再婚离婚,自动出现三婚,依此类推,就会分别出现第二任、第三任配偶的信息选项,避免配偶没有出现离婚情况时,就排着更多的配偶选项,产生负面心理感受,影响用户体验。
状态更迭操作:在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的世系表中,世系人口的状态会发生更迭,当人口死亡时,其状态由健在变更为去世。
祭祀操作: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世系表中的直系亲在客户端操作,将去世亲人的状态由健在变更为去世时跳转到祭祀页面,出现讣告、祭文、墓志铭撰写子模块,为去世亲人写作讣告,祭文、墓志铭,选择推送对象、范围,并自动生成或关联到世系表中去世者世系表家 谱信息中。
纪念操作:将原账号整理转换为纪念版,供其亲友缅怀之用,并载入家谱,转换为家谱信息。
殡葬服务操作:当家庭成员状态更迭变化,由健在变更为去世时,链接殡葬服务客户端,查询获取墓地、殡葬礼仪等服务。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中华姓氏牒中8个文化篇目既可按姓氏通谱活跃度轮流展播,也可由编辑部根据需要在各姓氏谱牒中进行选编。
中华姓氏牒的要素篇目(谱牒序言、中华民族、历史源流、世系源流)由本级编辑部编修。展播或选编的8个文化篇目包含礼仪文化篇、诗词文存篇、人文地理篇、人才传记篇、公益贡献篇、家谱古籍篇、祭祀祠墓篇、年鉴附录篇。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编辑部具有姓氏、堂号、郡望、开篇立谱始迁祖、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数据库的新增、删除、修改权限,在新建姓氏谱牒、堂号谱牒、郡望谱牒时,如果姓氏数据库中没有所需要的姓氏、堂号,应提请中华姓氏牒编辑部新建或认证。
中华姓氏牒编辑部具有新增、删除、修改姓氏数据库的权限,供姓氏谱牒编辑部调用;
姓氏谱牒编辑部具有新增、删除、修改堂号、郡望数据库的权限,供姓氏谱牒、郡望谱牒编辑部调用;
堂号谱牒、郡望谱牒编辑部具有新增、删除、修改、认证开篇立谱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的权限, 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编辑部可以调用或自行录入;
开篇立谱牒编辑部具有新增、删除、修改、认证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的权限,支系谱牒编辑部可以调用或自行录入;
开篇立谱牒编辑部具有新增、删除、修改、录入开篇立谱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的权限。
支系谱牒编辑部具有新增、删除、修改、录入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的权限。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世派字序除可文字编辑展示外,还需存储在姓氏谱牒的世系统派条目和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的世派字序数据表中;联宗合谱的方法是采用字派首字对应法。
世派字序除可文字编辑展示外,还需存储在姓氏谱牒的世系统派和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的世派字序数据表中。
联宗合谱的方法:采用字派首字对应法,即各层级谱牒字派填入数据表,合谱时将首字世派字序一一对应,其余字派自动对应生成。合谱程序是编修谱牒时,开篇立谱牒或支系谱牒的字派是已经确定或新编的,再将姓氏谱牒的字派确定或新编,家族合议制定合谱规则,采用首字对应法实现合谱品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
举例:将堂号T合谱到姓氏谱牒中,其所属开篇立谱牒B、支系谱牒A合谱。堂号字派首字T1对应姓氏87代,中华世系代序122代,其余字派对应关系自动生成;开篇立谱始迁祖B字派首字B1对应姓 氏91代,中华世系代序126代,其余字派对应关系自动生成;移民始迁祖A字派首字A1对应姓氏98代,中华世系代序133代,其余字派对应关系自动生成。
首字对应后,其余各代字派按顺序依次生成数据表,见世系统派数据表所示。
姓氏谱牒、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联宗合谱世系统派数据库表。
中华姓氏(姓氏名称):某姓氏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人才库的生成和编辑;
人才传记篇是撰写本级谱牒世系表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才,记录其生平、功勋等,除此之外,设有人才库,采用家谱世系表中文化程度、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职称、工作单位、职务等设置检索条件生成相应人才库,提供人才信息、人才交流服务。人才库模块设计在档案馆中,谱牒编辑有查询权限,以此为基础,提供增值服务。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家谱古籍篇与本级图书馆有关,在本篇目中是对古籍家谱的介绍条目,需要进一步查询阅读,从条目进入图书馆。
将谱牒古籍扫描件以附件方式上传,在图书馆建立检索条目,同时家谱古籍篇编写简介、条目,实现从条目进入图书馆查阅。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
各层级谱牒的公益贡献篇与本级谱牒账户的财富值或存钱罐有关,设本级谱牒公益榜,当世系人口向谱牒账户打赏、捐赠时,打赏捐赠者姓名、金额信息自动进入谱牒公益榜列表显示。
在公益贡献篇中设置谱牒公益榜,当本级谱牒账户的财富值或存钱罐收到打赏、捐赠时,付款方信息自动生成列表,付款方信息是否 实名,由付款方自行设置。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个人与世系表认证;个人与世系表认证包括,个人与世系表双向申请认证,建立人与谱牒之间链接。
个人与世系表认证简称认祖归宗,是实现龙凤牒世系表与家谱文献世系表链接的功能键,只有通过认祖归宗,才能实现谱牒续修。
当龙凤牒录入世系关系人后,建立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从家谱文献世系表搜索(A减8)或(A减4)代本人或其父亲,认证为本身或父子关系。如未完整编辑所有世系,需要在开篇立谱牒或支系家谱世系表中补充人口信息。
龙凤牒设认祖归宗按钮实名认证到支系谱牒或开篇立谱牒的世系表中,前提是已建立支系谱牒或开篇立谱牒,如其先辈已经认祖归宗,则自动完成与世系表的链接,无需再认祖归宗。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利用计算机程序在世系表中自动生成佚名世系链。
佚名世系链是输入字派,在世系表中自动生成字派世系图,用于收纳当代龙凤牒先辈佚名时认祖归宗,利用计算机程序在世系表中自动生成。当部分同宗同族的宗亲的先辈佚名,在世系表信息中断,无法完成当代龙凤蝶与世系表的认祖归宗时,将已知的最高长辈与其父辈的字派认证为父子关系或将已知的最高长辈与其己身的字派认证为本身关系,便可完成认祖归宗。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单个谱牒上传附件,计算出其存储空间大小。
用单个谱牒包含文件的大小计算占用云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大小,新增、删除文件后占用云服务器存储空间相应变化。单个谱牒分布储存在云服务器中,根据谱牒占用空间大小租用服务器。
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谱牒的图书馆模块具有外部链接,链接到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的家谱数据库。
在单个谱牒的“网站”接口中建立与外部网站的链接,尤其建立与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的链接,通过接口访问外部链接。
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包括,谱与谱认证,上下级谱牒之间双向申请认证,认证通过建立两级谱牒之间的链接。包括人与谱认证,人与人认证。
单个谱牒生成谱牒云,基于云平台的家谱大数据建立、编辑、查询谱牒云数据和实现社交等各类服务,其后端基于云计算平台以满足大规模用户的访问和使用要求。
如图6所示,个人客户端之间通过认证建立关系人实现人与人认证;个人客户端与世系表认证,实现人与谱认证;上下级谱牒之间双向申请认证,认证通过建立两级谱牒之间的链接,实现谱与谱认证,认证后计算机系统建立个人客户端、世系表、谱之间的联系,生成谱牒云。
认证是建立各层级谱牒之间的关系的技术手段,认证包含谱与谱认证、人与谱认证、人与人认证,分别简称为联宗合谱、认祖归宗、认亲。
联宗合谱是谱与谱认证,具有包含逻辑关系的下一级谱牒或族群 加入上一级谱牒或族群,并在上一级谱牒的谱牒表中列表显示。
认祖归宗是人与谱认证,链接人到谱牒世系表中,通过客户端认证当代世系人口与谱牒中记载的历史人物之间的亲属遗传关系,建立家谱世系源流与当代人之间的世系关系,实现续修;将龙凤牒中最高长辈与支系家谱或开篇立谱牒中的其本人或父亲实名认证为本身或父子关系人,认证后,龙凤牒中的家庭关系人信息自动在谱牒世系表中补充生成或更新。
在认证时,从世系表中搜索出的最高长辈本人或父亲会自动显示其以上的两代或两代以上世系,用于区分同名同姓的情形。如果无法从世系表中搜索出龙凤牒最高长辈本人或父亲,是因为数据库中没有本家族的谱牒或谱牒不完整,需要新建谱牒或完善世系表后再认证。
认亲是通过个人客户端建立关系人的技术手段,如果家庭关系人的配偶姻亲家庭都已经建立谱牒数据并认祖归宗,会自动形成三亲六戚亲友团,如果数据尚未建立,需要认亲加入亲友团。认亲是人与人认证,通过认亲(三亲六戚)建立当代人口之间横向亲属关系的亲情、友情关系。
认证机会——联宗合谱、认祖归宗只需要一次认证,且只有一次认证机会,家谱编辑中的校对才有对错误认证修改的权限。
各级谱牒逐级查询,并非逐级创建;各级独立创建、编修、续修,以认证的方式建立各级谱牒之间的关系。各级谱牒创建后,向上下级谱牒之间双向申请认证,认证通过才可建立两级谱牒之间的链接。其中姓氏牒是由在软件设计中直接创建、指定账号。
认证的依据是世系源和地域。
一是以血缘遗传关系建立各层级谱牒之间的关系。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龙凤牒六级谱牒同时独立编修,编修完毕后,以世系源流为归宗依据双向认证,建立各层级谱牒间的世系节点亲属关系,实现联宗合谱。
龙凤牒、支系谱牒、开篇立谱牒的世系源节点通过认证依次建立世系关系,称为认祖归宗,开篇立谱牒、堂号谱牒、姓氏谱牒依次联宗合谱,最终归属于中华姓氏牒。
二是以地域标志建立各层级谱牒之间的关系。以地域为划分依据,历史上出现了郡望,相应有了郡望谱牒。郡望谱牒里有开篇立谱牒及以开篇立谱始迁祖、始迁地、始迁年份为世系源的族群和支系谱牒及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始迁年份为世系源的族群,所以,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可以加入郡望谱牒,形成血缘遗传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谱牒体系,郡望与堂号同级,可以加入姓氏谱牒。
如图7所示,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龙凤牒独立注册创建,在客户端编修完成后,依次双向认证;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可以并列双向认证到郡望谱牒中,郡望谱牒与姓氏谱牒双向认证;通过认证实现联宗合谱,认证后,下一级谱牒或世系表列示在上一级谱牒表或世系表中,点击双向查询。
谱牒客户端是编修、查询、认证的入口,设计各层级谱牒客户端并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形式展现各级谱牒及其之间的架构关系,是查询、编辑、认证、用户体验的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数据库,包括家谱数据库和世系表数据库。
在系统中建立谱牒云数据库,包含家谱数据库、世系表数据库。家谱数据库包含家谱文献、当代家谱,世系表数据库包含世系表冷数据库(特指去世世系人口)、世系表活跃数据库(特指健在世系人口)。
谱牒客户端可实现对谱牒数据库的新建、编辑、存储、查询等操作。
数据库包括家谱数据库。
家谱数据库对各类谱中的要素篇目中凡通过富文本编辑器录入/编辑的内容均以XML格式数据存放于数据表相应字段中,对于“世派字序”则在各类谱中以数据表形式(谱ID,世派字,对应代),便于快速检索、联宗合谱时对应和汇总。
对各类谱中文化篇目中的礼仪文化篇、诗词文存篇、人文地理篇、公益贡献篇、家谱古籍篇、祭祀祠墓篇、年鉴附录篇等内容均以XML格式数据存放于数据表相应字段中;对于人才传记篇,则将各谱中的以人才传记记录方式存入人才表(包括才人的基本信息、简介/传记、经历等)
对各类谱中文化篇目中的自定义篇,用户可定义的篇目名称和内容均以XML格式数据存放于数据表相应字段中。
数据库包括世系表数据库。
世系表数据库用于开篇立祖谱和支系谱牒,需建立相应的世系表数据库,数据库中每条记录存储世系人物的代数、相关信息、状态(健 在/去世),并通过建立记录之间的关系实现在人物之间建立宗亲关系,如父子、夫妻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包括:世系表生成个人账号,建立单个谱牒社交群组,实现族群内宗亲间和族群与族群宗亲间社交及通讯;注册个人账号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谱牒社交群组之间的亲情社交及通讯;不同姓氏的个人和社交群账号之间建立陌生人社交及通讯。
如图9所示,本发明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亲情社交平台,建立单个谱牒社交群组,实现族群内宗亲间和族群与族群宗亲间社交及通讯。
如图8所示,编修世系表,查询状态“是否健在”,“是”生成账号,由编辑部发送给世系人口下载客户端实名认证登录使用。
如图9所示,在龙凤牒的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世系表中查询“是否健在”,“是”生成九族群或五世同堂亲族群。
在支系谱牒世系表中查询“是否健在”,“是”生成独立的移民始迁祖族群。
在开篇立谱牒世系表中查询“是否健在”,“是”生成独立的开篇立谱始迁祖族群。
移民始迁祖族群通过认证以“移民始迁祖族群”为单位加入开篇立谱始迁祖族群。
堂号谱牒社交群组与开篇立谱始迁祖族群双向认证,以“开篇立谱始迁祖族群”为单位加入堂号族群,形成堂号族群。
郡望谱牒社交群组与地域内开篇立谱始迁祖族群、移民始迁祖族群双向认证,以“开篇立谱始迁祖族群”和“移民始迁祖族群”为单位加入郡望族群,形成郡望族群。
在姓氏谱牒中社交群组设计为传承联盟,是与姓氏谱牒对应的社交及通讯,子模块如下:
编辑部联盟子模块:由堂号谱牒编辑部为单位构成,姓氏谱牒所属编辑部里的成员有管理权限,下级菜单设寻根问祖、编辑部人员信息、凡例、谱牒规制、图文视频教程等模块构成。本姓氏服务号联盟子模块:由本姓氏的谱牒文化社团、机构服务号构成。
在中华姓氏牒中社交群组设计为姓氏联盟,是中华姓氏牒对应的社交及通讯,子模块如下:
姓氏编辑部联盟子模块:由姓氏谱牒编辑部为单位构成,中华姓氏牒所属编辑部里的成员有管理权限,下级菜单设寻根问祖、编辑部人员信息、凡例、谱牒规制、图文视频教程等模块构成。姓氏服务号联盟子模块:由所有姓氏谱牒文化社团、机构服务号构成。
注册账号除了生成世系表编修续修谱牒外,注册个人账号通过账号间的认证、账号与谱的认证,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谱牒社交群组之间的亲情社交及通讯。
不同姓氏的个人和社交群账号之间建立陌生人社交及通讯。通过加好友认证方式实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个人APP客户端包含信息、谱牒、服务、健康、个人中心模块,其中信息是社交及通讯的信息列表;谱牒是编 修、续修、查询谱牒接口;服务是提供或使用服务的接口;健康是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服务的接口;个人中心包括:
①个人信息(含生日影像志、落业联系信息):基本信息用于账号及为家谱世系表提供基础数据,生日影像志用于在生日当天,系统自动提醒账户主人上传一张生日照片;存储数量为出生时1张,每年生日1张,有严格数量限制,不同于相册,是长期保存的家谱影像数据。
②专业资质:上传个人专业资格或资质文件扫描件。
包含谱牒模块家谱信息中个人客户端的教育简历、职业档案、找工作子模块;
个人客户端教育简历子模块,包括学校、校区(院系)、年级、专业,毕业时间,上传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个人客户端职业档案子模块,包括职业简介,并选择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执业许可证书的类别、专业、等级,上传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执业许可证书。
找工作子模块包括找工作子模块操作入口,设置求职条件包括到岗时间,专业,岗位,待遇、年龄、企业类型。
专业客户端向用户提供专业服务时公示个人客户端职业档案子模块的执业许可证,授权查阅。
各级谱牒编辑部搜索教育简历、职业档案子模块的条件,生成谱牒世系人口人才库,其中的优秀人才关联到人才传记篇,为人才交流提供增值服务。
进一步的,系统生成人才招聘模块包括招聘条件、招聘岗位、应聘管理。招聘条件设置到岗时间,专业,岗位,待遇、年龄。
所述求职条件与招聘条件在系统中自动匹配,个人客户端与人才招聘模块相互推送匹配的求职或招聘信息,发起面试请求,确认人才交流成功或不成功。
③存钱罐:收付结算,其中,在谱牒客户端或/和族群客户端账户中,包括出纳、会计、审批角色,支付时,出纳角色在其客户端中录入支付信息,会计客户端在其客户端中点击复核确认,审批角色在其客户端中点击审批确认,存钱罐中的财富值完成支付。个人客户端具有个人存钱罐财富值使用权限。
④阅历:动态、相册;
⑤教育:写作、作品等。用于记录账号本人的教育及创新作品,特别鼓励青少年学生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个人账户中存储,可以发表,点击发表,填写发表事项——题名、作者、摘要、字数、下载价格或打赏阅读等,点击发表于知识产权库中,可以供有偿或免费阅读。
⑥健康档案数据库及操作入口:建立健康档案数据库,并在客户端中设计新建编辑查询健康档案数据库的入口。其步骤包括:
生成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数据库和谱牒客户端或族群客户端健康数据库。
所述生成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数据库包括自我体检、体检医嘱、门诊医嘱、住院医嘱、保健医嘱单元。
自我体检包括测试视力、身高、体重、体温、血压、血糖等用户自己关注并能够自我检测的健康参数,并将测试结果在客户端录入,或接受人工智能设备上传的健康参数,建立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数据库。
体检医嘱、门诊医嘱、住院医嘱、保健医嘱是接受专业机构(体检、门诊、住院、专属保健医生)服务而获得的医嘱单,并将测试结果在客户端录入,或接收服务机构互联网或人工智能上传的健康参数及医嘱,形成健康数据库单元。
如果用户客户端拥有专属保健医生客户端的服务,可以接收、查阅、咨询专属保健医生医嘱,医嘱单从保健医生客户端发送到健康档案和用户客户端,系统自动提醒用户查阅,自动存入健康档案数据库单元。
设计健康档案数据库标准接口并对外开放,与人工智能设备接口、专业服务机构数据库接口连接,接收数据,生成健康档案数据库。
个人客户端授权执业医师专业客户端查询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
当关系人的健康参数为非正常值时,系统自动向父母、子女、配偶、专属保健医生推送警示信息,引起亲人或/和专属保健医生的关注。
进一步的,所述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数据库还包括:女性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
在用户中心数据库中,查询性别“是否女性”,如果否,不显示;如果“是”,跳转月经台历,即显示月历界面,女性用户点击月经开 始日,开始标记,点击月经结束日,结束标记,使用色标标记,从开始日到结束日自动标记为色标的颜色。
女性用户生成女性月经台历,月经趋势图,女性用户客户端录入月经开始结束日期,生成女性月经台历,再生成月经趋势图。
在月经台历上自动标记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后安全期,用色标表示。
排卵后安全期包括排卵后安全期预测日期、排卵后安全期实际日期(在月经开始日前)、排卵前安全期(在月经结束日后),均标记在台历中,生成月经台历。
月经台历生成月经趋势图,以最近连续数月(如12个月)为横坐标(或纵坐标),以1-31日为纵坐标(或横坐标),将月经开始日与结束日连成一个线段或方块图,用色标表示,色标与月经台历色标相同,方块图的平行或波动幅度表示月经规律性趋势。
在月经趋势图中生成与月经台历一致的排卵后预测安全期、排卵后安全期(实际日期)、排卵前安全期。
个人客户端默认授权配偶客户端查询女性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
向配偶或特定对象推送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及安全期、排卵期。
进一步的,还包括谱牒客户端或/和族群社交客户端的健康档案数据库,主要用于建立家族病、遗传病的病史、诊疗、遗传及生理学数据库,便于对家族开展健康服务。
进一步的,还包括郡望谱牒客户端或/和郡望族群社交客户端的健康档案数据库,主要用于建立地方病的病史、诊疗数据库,便于对地方病开展健康服务。
⑦祭祀纪念功能键:点击修改直系亲的状态,当状态变更为去世时,跳转祭祀页面实现祭祀纪念功能。
⑧扩展接口:预设扩展接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谱牒客户端或/和族群社交客户端的设计包括谱牒公益财富值(谱牒公益存钱罐)、公告、谱牒族群健康档案等子模块,其中谱牒公益财富值设置出纳、会计、审核管理角色。公告发布后,点击推送,将公告推送到本级谱牒全体宗亲APP客户端,谱牒族群健康档案建立家族遗传和/或地方病档案数据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将家谱内容编排设计成“牒”,以“牒”作为载体编排记载家谱内容,是族群客户端的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由“内牒”和“外牒”组成,“内牒”主要包含家谱文化,是家谱查询及编修续修的界面入口,用“内牒”的界面菜单实现新建、编辑、存储、查询家谱,核心是家谱文化,公开发表,具有开放性;“外牒”表达各层级家谱的结构,是谱牒表、世系表的界面入口,世系表还是族群社交和通讯的入口,在“外牒”新建、编辑、存储、查询所包容的谱牒表或世系图表,其中世系图表由历史世系和当代世系构成,当代世系图表不能公开发表,具有私密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堂号(或郡望)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龙凤牒(又称家庭宗谱,隐藏在个人 客户端中)六个层级中,同一姓氏的新闻、直播在各层级谱牒间依次双向推送共享;但只有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的新闻、直播可以设置为向世系表中个人账号推送;个人账号向谱牒族群账号不能直接推送新闻直播,只能将素材提供给编辑部,但可以在族群自己的账号中发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公益体系,提供公益服务。还包括步骤,
亲情众筹;
谱牒公益资金。
在谱牒族群社交圈中建立互助体系,宗亲出现困难,经谱牒编辑部审核属实,申请人可发起“亲情众筹”互助。
建立谱牒公益资金,个人账户捐赠时将个人账户存钱罐中的财富值支付到谱牒族群客户端的账户中,或者编辑部的作品获得的打赏、下载、增值服务收益存入谱牒族群客户端的账户中,形成谱牒公益资金。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提供增值服务包括基于人才库,提供人才交流增值服务。
提供增值服务包括个人作品、编辑部的著作提供下载、打赏增值服务。
提供增值服务包括个人客户端作品、谱牒编辑部作品打赏阅读;
谱牒编辑部的家谱电子版、家谱古籍的影印版在图书馆中,付费下载,谱牒客户端获得收益;
个人客户端、谱牒族群客户端通过增值服务获得收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权限管理,还包括产生单个谱牒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步骤,谱牒系统管理员对谱牒系统的其它角色授权。
谱牒系统管理员的产生:单个谱牒的建牒者为首位系统管理员,具有最大权限,约束其网络权限是适当履职的保证。在单个谱牒传承人的账户设置免职(或退职)、推荐功能按钮,由传承人点击投票,2/3以上(含)同意有效,即2/3以上(含)传承人点击免职,原系统管理员自动失去系统管理员最高权限,2/3以上(含)传承人点击推荐,推荐新人,被推荐人自动获得系统管理员最高权限。谱牒系统管理员对谱牒系统的其它角色授权。
单个谱牒的管理编修团队由群主、宗正(群管理员),主编、编辑、校对组成。群主、管理员客户端角色的网络权限是管理世系表当代人口、谱牒族群、组织开展家族活动,本谱牒宗亲身份的鉴别审核、认证。
主编、副主编、编辑、校对的网络权限是编修、续修谱牒、完善世系表,建立历代家谱数据库,并负责当代宗亲个人客户端与世系表的实名认证审核。群主、宗正(群管理员),主编、编辑、校对的网络身份角色统称为传承人。
客户端账号具有改变九族图、五四同堂图中直系亲的状态权限,即修改直系亲的健在或去世状态的权限。
内牒信息不保密,处于开放状态;外牒的世系表需要保密,具有 保密性。世系表又分为历史世系、当代世系。当代世系涉及隐私,需要严格保密;历史世系保密性次之,可以设置今日起之前多少年的世系表保密或当代最小代以前多少代保密。
通过客户端家书账号,宗亲间可以通讯,但电话通讯时看不到对方号码,只有取得互信后自行决定是否交换号码及其它信息。
谱牒账户财富值的管理权限与控制包括,谱牒账户财富值来源于宗亲公益捐赠、自有资金充值、增值服务收益、积分兑换等途径,系统管理员应设置出纳、会计、审核角色管理财富值,出纳在客户端录入支付信息,会计复核,审核批准,财富值才能发生转移。
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是融合谱牒学和信息技术,形成一个“互联网+谱牒学及世系表中当代人口亲情社交平台”,通过认证谱牒,高度融合人与人、人与谱、谱与谱之间的关系,形成三亲六戚亲情社交族群,通过客户端的人机交互,实现社交和通讯,解决族群社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家谱续修、文化传承、亲情救助、用户体验等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供简单易懂、一目了然、信手拈来的全新用户体验。
当关系人处于危险或需要紧急救助时,向父母、子女、配偶、专属安保人员、110、119、120等快速发送警报信息。当关系人的健康参数为非正常值时,系统自动向父母、子女、配偶、专属保健医生推送警示信息,引起亲人和/专属保健医生的关注。
以家谱文化为核心内涵提供文化服务,使用户体验到有效的文化信息和服务。
以家谱文化为核心建立生态链,提供与用户密切相关的服务体验。
下面对本发明六步修谱法进行说明,
创立“六步修谱法”,即一步注册(账号),二步添加(家庭关系人),三步编修(谱牒),四步认证(谱牒),五步续修(家谱),六步查询(谱牒);
(1)注册账号,当代人口下载客户端软件,一是个人账号注册,二是通过谱牒客户端建立族群账号,联系宗亲,将谱牒世系宗亲邀请入族群,建立社交、通讯;三是扫描个人账号、族群账号弘扬码产生账号。
(2)添加关系人,用个人账号在客户端登录后编辑家庭关系人,形成家庭宗谱,自动生成家庭关系人账号,发送给关系人使用即可,家庭关系人不需再注册。
(3)编修方法:以百家姓谱牒、姓氏谱牒、堂号(或郡望)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家庭宗谱六个层级为单位,编修各层级谱牒及世系表,即用谱牒族群账号客户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编修谱牒。
(4)认证方法:通过前述方法进行认证,即联宗合谱法、认祖归宗、认亲认证。
(5)续修方法:家庭宗谱认证后,新添家庭人口时在客户端账号自行添加,家庭人口的信息变化时,家谱世系表中的相应信息自动更新,实现续谱。去世关系人信息在家庭关系人中可以设为隐藏并自 动进入家谱世系表。
(6)查询方法:谱牒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将谱牒文献和当代谱牒建立谱牒大数据库,通过客户端查询,为当代世系人口提供文化需求和服务。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发明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内容。
以百家姓-熊氏-三礼堂-温玉良玉二公(开篇立谱始迁祖,温玉良玉二公·安乡·1368年)-之仲(移民始迁祖,之仲·垫江·1727年,[注]湖广填四川移民)-“宜”字辈家庭关系人(当代)的六级谱牒为例证,采用六步修谱法实施。
家族史简介:家谱载,公元911年三礼堂远祖念公起,世系为念公—仕光—德统—翼飞—国瑛—均远—温玉、良玉。至均远公,1378年世居江西南昌县花(画)门楼的熊均远有两个儿子,长子良玉,次子温玉跟随朱元璋起兵,负责运输军粮。攻破湖南岳阳后,在华容县驻军屯田。在此前元朝末年,他们两人有一堂兄,熊湘玉,字义山,任元朝常德府同知,负责辖区治安工作。此时正值各地农民暴动,其中武汉以徐寿辉为首,其下有一大将名倪文俊率部攻打安乡。熊湘玉率领全县人民在黃山头进行顽强阻击,保障全县人民安全达二年之久。后倪文俊采取偷袭,抓住了熊湘玉,要他投降。他不从,破口大骂倪文俊,当即被剖腹杀害。熊良玉在华容知道此事后,便派人在安乡县安造古田岗找到了湘玉公的儿子熊质,后在安乡东北、西北购买了大量土地,并和温玉公一起两兄弟全部迁来安乡。
良玉、温玉二公在元末随明太祖朱元璋参军,因军运有功,良玉公被加封二品。1368年,开篇立谱始迁祖良玉、温玉二公同议换谱,良玉公有七个儿子,温玉公有一个儿子,号称八门八子,从良玉温玉二公的孙子开始立字派,字派为“惟有水玉邦,一自继尚之;世代立方宗,常际荣兴宜;吉兆光士业,永镇在家齐;(续派)绍前因卜后,如以敬所其;可传学与守,大本豫于斯”,共50代,自开篇立谱始迁祖起,当代已传至24代“兆”字辈,公元911-1368年远祖世系、1807年、1910年续修谱牒版本,均有活字本藏书。
采用六步修谱法实施上述家族的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
第一步:注册账号:当代“宜”字辈世系下载客户端,注册账户。
第二步:添加关系人:当代“宜”字辈世系编辑关系人,向上至“常”字辈,形成五世同堂图。将自动生成的关系人账号发给亲人使用。
第三步:编修谱牒:百家姓-熊氏-三礼堂-良玉温玉二公(开篇立谱始迁祖,良玉温玉二公·安乡·1368年)-之仲(移民始迁祖,之仲·垫江·1727年)对应的谱牒是百家姓谱牒——姓氏谱牒(熊氏)、堂号谱牒(三礼堂)——开篇祖族谱(温玉良玉二公·安乡·1368年)——支系家谱(之仲·垫江·1727年),在开篇立谱牒的世系源流中录入1368年上溯到公元911年的世系或在世系表中向上延伸录入,在堂号谱牒中世系源流介绍三礼堂。在家谱古籍篇目中介绍谱牒古籍,将谱牒古籍影印件收录在开篇祖族谱图书馆中,注明传承人 及原件收藏人和地址。在开篇立谱牒、支系家谱中录入世系。编辑录入家谱文化的所有篇目。
第四步:认证谱牒
联宗合谱——中华姓氏牒——姓氏谱牒(熊氏)、堂号谱牒(三礼堂)——开篇立谱牒(温玉良玉二公·安乡·1368年)——支系家谱(之仲·垫江·1727年)从小到大依次认证,并在上一级谱牒表中显示。
认祖归宗——当代人“宜”字辈世系将五世同堂图中的最高长辈“常”字辈与支系家谱世系表中的“常”字本人认证为“本人关系”或与其“宗”字辈父亲认证为“父子”关系,这样就建立了当代家庭的人、世系表、家谱的关系,并自动加入了开篇立谱牒(温玉良玉二公·安乡·1368年)族群和支系家谱(之仲·垫江·1727年)族群。
认亲认证——当代人“宜”字辈世系与三亲六戚认证为横向关系人。
第五步:续修家谱,当代人“宜”字辈世系向下将出生的“吉”字辈、“兆”字辈后代添加到关系人中,后代信息自动进入家谱世系表,完成谱牒续修和世系表迭代。
第六步:查询使用:各级谱牒建立后,形成谱牒文献,是本家族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客户端查询使用,获得文化需求和服务。
认证谱牒后建立了族群和亲人社群,可以互动社交及通讯,邀请同宗同族宗亲入群,所有当代宗亲按此六步修谱法完成家谱续修。
需要说明的是共享谱牒和佚名链的运用:
①谱牒共享:第三步谱牒编修只需要各层级谱牒编辑部人员编辑,其余宗亲共享使用即可,中华姓氏牒由运营商建牒编辑,所有姓氏共享使用。
②使用佚名链让佚名世系家庭认祖归宗,输入字派“惟有水玉邦,一自继尚之;世代立方宗,常际荣兴宜”,自动生成“惟-有-水-玉-邦-一-自-继-尚-之-世-代-立-方-宗-常-际-荣-兴-宜”字派世系链,当部分同宗同族的宗亲的先辈佚名,世系表信息中断,无法完成当代家庭小宗谱与世系表的认祖归宗时,将已知的最高长辈与其父辈的字派认证为父子关系,完成认祖归宗,例如某家庭的最高长辈只能记录到“际”字辈,之上先祖佚名,将其与“常”字辈认证为“父子”关系,完成认祖归宗并续谱。
修谱的基本原则是远略近详,重在当代,当代世系人口是本发明的使用者。
如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包括,
谱牒云单元,用于总家谱数据库的存储和修改;
谱牒模块,用于子家谱数据库的存储和修改;
认证模块,用于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或
个人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或
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
总家谱数据库包括姓氏谱牒模块,堂号谱牒模块,开篇立谱牒模块,世系表模块,以及根据各模块的逻辑对应关系生成的由各模块 所包含的家谱数据形成的总家谱数据库。
子家谱数据库指一个存储一个姓氏的家谱信息数据库,或存储一个堂号的家谱信息数据库,或存储一个开篇立谱的家谱信息数据库,或存储一个家族的世系表家谱信息数据库。
本发明中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指,将谱牒模块认证到谱牒云单元的逻辑结构体系中,将谱牒模块的家谱数据库加入到总家谱数据库中。
本发明中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指将个人认证到谱牒模块中世系表的逻辑结构体系中,将个人信息加入到世系表家谱数据库中。
进一步的,
谱牒云单元包括,姓氏谱牒模块,堂号谱牒模块,开篇立谱牒模块,世系表模块;
姓氏谱牒模块为堂号谱牒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
堂号谱牒模块为开篇立谱牒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
开篇立谱牒模块为世系表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
进一步的,
谱牒模块为姓氏谱牒模块或堂号谱牒模块或开篇立谱牒模块或世系表模块;
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包括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中其上级谱牒模块的关联。
进一步的,
还包括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
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包括,两个谱牒模块的世系表模块成员结婚后两个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
进一步的,
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采用字派首字对应法;
字派首字对应法采用谱牒模块世派字序的首字对应关系完成关联。
进一步的,
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包括,在世系表模块的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中搜索个人或其父亲,认证为本人或父子关系;
个人与谱牒云单元关联包括,若谱牒模块已完成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则谱牒模块中的个人依据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完成个人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
进一步的,
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包括,在谱牒模块中的世系表模块中生成佚名世系链,将个人已知的最高长辈与其父辈的字派认证为父子关系或将已知的个人最高长辈与其自身的字派认证为本人关系;
进一步的,
根据谱牒模块中的家谱信息生成谱牒模块社交关系群;
如图9所示,根据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完成谱牒模块社交关系群之间的关联。
谱牒模块接入社交软件服务器向用户发起认证请求,完成用户认证后依据用户社交软件账号信息在社交软件中生成社交关系群。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谱牒模块接入社交软件微信服务器,获取用户授权认证后获取用户的微信账号信息,自动生成各模块对应的社交群组并将用户添加至群组中,既,姓氏群,堂号群,开篇立谱牒群,世系表群,方便亲友之间联系,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
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采用如下方式生成:
在世系表模块中选择最低辈份为第N代;
获取第N减k代的直系亲属数据。
标记直系亲属数据人员的状态为健在或去世。
当最低辈出生登记入数据库后,自动去除最高辈;
K为管理员预设数值。
进一步的,
选取k值为8生成九族图;
选取k值为4生成五世同堂图。
进一步的,
还包括,郡望谱牒模块;
郡望谱牒模块为开篇立谱牒模块或世系表模块上级谱牒模块;
开篇立谱牒模块、世系表模块以地域为标识与郡望谱牒模块进行认证。
进一步的,
获取郡望谱牒模块成员的登录ip地址信息;
若成员登录ip地址与郡望谱牒模块地域标识不一致则在郡望 谱牒模块中对其进行标记。
郡望谱牒模块家谱数据库中的成员登录地点一般都在地域标识地,若其登录IP地址与地域标识不符,则表明可能不是该郡望谱牒家谱数据库所包含的成员,对其进行标记可以避免诈骗人员混入郡望谱牒群对群成员实施诈骗。
进一步的,
以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年份为节点生成世系表模块;
世系表模块命名为“移民标记·世系图表”;
世系表模块向后录入移民始迁祖的后裔,向前录入致开篇立谱始迁祖及其所有记录的所有世代;
进一步的,
姓氏谱牒模块集合在一起,生成中华姓氏牒,世系源流追溯到各个姓氏的得姓始祖之前的人文始祖。
进一步的,
谱牒模块包括人才库子模块,人才库子模块包含谱牒模块家谱信息中成员的职业资质证书。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服务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 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或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模块或单元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数据库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模块或单元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Claims (45)
-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生成单个谱牒;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对单个谱牒和/或谱牒云编修续修查询。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对谱牒内容、结构、功能进行设计;谱牒包括内碟和外碟。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对单个谱牒执行独立创建操作,编修操作,续修操作,查询操作。
-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采用世系表生成个人账号;依据注册个人账号生成世系表。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采用最低辈分生成九族图、五世同堂图;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续修单个谱牒,包括编撰校对操作;或/和添丁操作;或/和联姻操作;或/和状态变更操作;或/和祭祀操作;或/和纪念操作;或/和殡葬服务操作。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中华姓氏牒中8个文化篇目既按姓氏谱牒活跃度轮流展播或由编辑部根据需要在各姓氏谱牒中进行选编。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管理员获取对姓氏、堂号、郡望、开篇立谱始迁祖、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始迁时间数据库进行新增或/和删除或/和修改权限;用户新建姓氏谱牒、堂号谱牒、郡望谱牒时,如果姓氏数据库中没有所需要的姓氏、堂号、郡望,提请管理员新建或认证。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世派字序可文字编辑展示;世派字序存储于姓氏谱牒的世系统派条目和堂号谱牒、开篇立谱牒、支系谱牒的世派字序数据表中;联宗合谱的方法是采用字派首字对应法。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生成人才库。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家谱古籍篇与本级图书馆关联;在本篇目中是对古籍家谱的介绍条目可从条目进入图书馆。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各层级谱牒的公益贡献篇与本级谱牒账户的财富值或存钱罐关联,设本级谱牒公益榜,当世系人口向谱牒账户打赏、捐赠时,打赏捐赠者姓名、金额信息进入谱牒公益榜列表显示。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个人与世系表认证;个人与世系表认证包括,个人与世系表双向申请认证,建立人与谱牒之间链接。
-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谱牒与谱牒云进行认证包括,谱与谱认证,上下级谱牒之间双向申请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建立两级谱牒之间的链接;认证包括人与谱认证和/或人与人认证。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在世系表中自动生成佚名世系链。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单个谱牒上传附件,计算其存储空间大小。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个谱牒步骤包括,谱牒的图书馆模块设置外部链接,链接到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的家谱数据库。
- 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数据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家谱数据库和世系表数据库。
-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数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包括家谱数据库。
-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数据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库包括世系表数据库。
- 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世系表生成个人账号,建立单个谱牒社交群组,实现族群内宗亲间和族群与族群宗亲间社交及通讯;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谱牒社交群组之间的亲情社交及通讯;不同姓氏的个人和/或社交群账号之间建立陌生人社交及通讯。
-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个人APP客户端和群账户客户端的设计。
-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APP客户端和群账户客户端的设计包括:个人客户端上传专业资质证书;专业客户端向用户提供专业服务时公示专业资质。
-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APP客户端和群账户客户端的设计,其步骤包括:生成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授权执业医师专业客户端查询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
-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客户端健康档案,其步骤包括:生成女性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默认授权配偶查询性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向配偶推送月经台历和月经趋势图及安全期、排卵期信息。
- 如权利要求21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社交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社交及通讯包括,直播和推送服务。
- 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公益体系,提供公益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亲情众筹步骤;谱牒公益资金获取步骤。
- 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增值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 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权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产生单个谱牒计算机系统管理员步骤;谱牒系统管理员对谱牒系统的其它角色授权步骤。
-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的权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单个谱牒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步骤包括,单个谱牒传承人的账户设置免职或退职、推荐功能按钮,由传承人点击投票,2/3以上同意有效,即2/3以上传承人点击免职,原系统管理员自动失去系统管理员最高权限,2/3以上传承人点击推荐,推荐新人,被推荐人自动获得系统管理员最高权限,谱牒系统管理员对谱牒系统的其它角色授权。
-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谱牒云单元,用于总家谱数据库的存储和修改;谱牒模块,用于子家谱数据库的存储和修改;认证模块,用于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或个人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或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谱牒云单元包括,姓氏谱牒模块,堂号谱牒模块,开篇立谱牒模块,世系表模块;姓氏谱牒模块为堂号谱牒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堂号谱牒模块为开篇立谱牒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开篇立谱牒模块为世系表模块的上级谱牒模块。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谱牒模块为姓氏谱牒模块或堂号谱牒模块或开篇立谱牒模块或世系表模块;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包括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中其上级谱牒模块的关联。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包括,两个谱牒模块的世系表模块成员结婚后两个谱牒模块之间的关联。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进行关联采用字派首字对应法;字派首字对应法采用谱牒模块世派字序的首字对应关系完成关联。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包括,在世系表模块的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中搜索个人或其父亲,认证为本人或父子关系;个人与谱牒云单元关联包括,若谱牒模块已完成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则谱牒模块中的个人依据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完成个人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个人与谱牒模块关联包括,在谱牒模块中的世系表模块中生成佚名世系链,将个人已知的最高长辈与其父辈的字派认证为父子关系或将已知的个人最高长辈与其自身的字派认证为本人关系。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谱牒模块中的家谱信息生成谱牒模块社交关系群;根据谱牒模块与谱牒云单元的关联完成谱牒模块社交关系群之间的关联;谱牒模块接入社交软件服务器向用户发起认证请求,完成用户认证后依据用户社交软件账号信息在社交软件中生成社交关系群。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九族图或五世同堂图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在世系表模块中选择最低辈份为第N代;获取第N减k代的直系亲属数据;标记直系亲属数据人员的状态为健在或去世;当最低辈出生登记入数据库后,自动去除最高辈;K为管理员预设数值。
-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选取k值为8生成九族图;选取k值为4生成五世同堂图。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郡望谱牒模块;郡望谱牒模块为开篇立谱牒模块或世系表模块上级谱牒模块;开篇立谱牒模块、世系表模块以地域为标识与郡望谱牒模块进行认证。
- 如权利要求41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郡望谱牒模块成员的登录ip地址信息;若成员登录ip地址与郡望谱牒模块地域标识不一致则在郡望谱牒模块中对其进行标记。
-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移民始迁祖·始迁地·年份为节点生成世系表模块;世系表模块命名为“移民标记·世系图表”;世系表模块向后录入移民始迁祖的后裔,向前录入致开篇始迁祖及其所有记录的所有世代;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姓氏谱牒模块集合在一起,生成中华姓氏牒,世系源流追溯到各个姓氏的得姓始祖之前的人文始祖。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系统,其特征在于,谱牒模块包括人才库子模块,人才库子模块包含谱牒模块家谱信息中成员的职业资质证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76320 | 2017-06-21 | ||
CN201710476320.8 | 2017-06-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233626A1 true WO2018233626A1 (zh) | 2018-12-27 |
Family
ID=64421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18/091987 WO2018233626A1 (zh) | 2017-06-21 | 2018-06-20 |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20557A (zh) |
WO (1) | WO20182336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80463A (zh) * | 2020-11-09 | 2021-02-19 | 恒瑞通(福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人物关系图谱的快速生成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9196A (zh) * | 2015-04-24 | 2015-07-29 | 福建诚成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华族谱管理方法与系统 |
CN106204291A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宋晓亮 | 一种家谱管理系统及方法 |
US20180063067A1 (en) * | 2016-08-29 | 2018-03-01 | Hunan Kaopu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Company | Quinquelateral relationship-based kinship network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2114A (zh) * | 2012-05-11 | 2012-09-19 | 广州家族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家谱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03678722A (zh) * | 2014-01-03 | 2014-03-26 | 杨海 | 电子视频家谱的应用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05326318A (zh) * | 2014-08-17 | 2016-02-17 | 陈中文 | 一种数字公墓及网络祭祀系统 |
CN104615698B (zh) * | 2015-01-27 | 2017-11-28 | 武汉聚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脉网络系统及其数据整合方法 |
CN105550852A (zh) * | 2015-12-20 | 2016-05-04 | 北京民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线上差旅系统及其增值服务管理系统 |
CN106845102A (zh) * | 2017-01-18 | 2017-06-13 |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社区医疗健康档案授权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06-20 CN CN201810635956.7A patent/CN108920557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6-20 WO PCT/CN2018/091987 patent/WO201823362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9196A (zh) * | 2015-04-24 | 2015-07-29 | 福建诚成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华族谱管理方法与系统 |
CN106204291A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宋晓亮 | 一种家谱管理系统及方法 |
US20180063067A1 (en) * | 2016-08-29 | 2018-03-01 | Hunan Kaopu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Company | Quinquelateral relationship-based kinship network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IANG, YANG ET AL.: "Online pedigree editing system based on graph database",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35, no. 1, 10 January 2015 (2015-01-10), pages 125 - 130, XP055651491, ISSN: 1001-9081,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5.01.012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20557A (zh) | 2018-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chneider et al. | Eurocrops: The largest harmonized open crop dataset across the european union | |
US20060224631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graphic and text data of Korean American families to enhance Korean American networking | |
Ford et al. | Information needs of public health practitione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
Liu et al. | Strengthening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roug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participation: An evaluation of my Google Map and service coordination | |
Neville et al. | The influence of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 on health and well-being for older Pacific People | |
KR101343442B1 (ko) | 생명체의 라이프 싸이클(Life Cycle)개념을 적용한 인맥관리 및 오프라인 활동과 연계하는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SNS) 제공방법 및 시스템 | |
Lynch et al. | Benefits of crowdsourcing for libraries: A case study from Africa | |
Thorpe et al. | Discovering Indigenous Australian culture: Building trusted engagement in online environments | |
Dumpawar | Open government data intermediaries: Mediating data to drive change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 |
Vissers et al. | Scientific user requirements for a herbarium data portal | |
Nétek et al. | Innovation of botany education by cloud-based geoinformatics system | |
WO2018233626A1 (zh) | 一种互联网谱牒查询及编修续修方法及系统 | |
Paymanfar et al. | A paradigm model of traditional iranian neighborhood (mahalleh):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 |
Jarusawat et al. | Community-driven care of Lanna palm-leaf manuscripts | |
Gorichanaz | A gardener's experience of document work at a historic landscape site | |
Kollatz | 18 EPIDAT–research platform for Jewish epigraphy | |
Tosti Croce et al. | Thematic portals: Tools for research and making the archival heritage known | |
Blundell et al. | Spatial humanit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spatiotemporal research | |
Ali et al. | ClimInonda: A Web Application for Climate Data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Bayech Basin (Southwestern Tunisia) | |
Pillatt et al. | Discovering England’s burial spaces: Supporting community heritage | |
Wiemer | THE KEY TO ARCHAEOLOGICAL DATA QUALITY | |
Agung et al. | Lesson from rote’s palm tree to unlock the global harmony | |
Cambrice | Reimagining HBCU Sociology in the Post Floyd-era | |
Sarfraz et al. | An Automat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udent e-Services | |
Richert | Authors in the Mathematical Reviews/MathSciNet Databas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188203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
|
122 |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
Ref document number: 188203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