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227825A1 -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227825A1
WO2018227825A1 PCT/CN2017/105411 CN2017105411W WO2018227825A1 WO 2018227825 A1 WO2018227825 A1 WO 2018227825A1 CN 2017105411 W CN2017105411 W CN 2017105411W WO 2018227825 A1 WO2018227825 A1 WO 201822782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ock screen
interface
scree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054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朱登奎
宋健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79138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617860B1/en
Priority to EP22193988.7A priority patent/EP4163771A1/en
Priority to CN202110369508.9A priority patent/CN113157368B/zh
Priority to US16/622,685 priority patent/US11550461B2/en
Priority to CN201780008041.7A priority patent/CN108702414B/zh
Publication of WO201822782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227825A1/zh
Priority to US17/986,535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3017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4Tools and structures for managing or administering access 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06F21/6263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dur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e.g. revealing personal data from cook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features or functions of an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15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with means for detec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age stored in the host and the images displayed on the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终端在多屏幕上进行显示时可降低用户隐私被泄露的安全风险。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第一终端(100)向第二终端(200)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第二终端(200)显示第一界面,此时,第一终端(100)中显示有与第一界面不同的第二界面;第一终端(100)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第一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第二终端(200)的屏幕;响应于第一锁屏操作,第一终端(100)向第二终端(200)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6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17/088818、发明名称为“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的国际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与电视、PC显示器等大屏终端建立无线视频显示(Wi-Fi Display)连接,这样,手机可以将其存储或显示的内容投射至大屏终端上显示,使用户可以在大屏终端上享受高画质影像显示效果。
建立Wi-Fi Display连接后,手机相当于拥有了两个显示器,一个是手机自身的显示器,另一个是与其连接的大屏终端的显示器。一般,手机显示器的显示状态与大屏终端显示器的显示状态是同步的,例如,当手机屏幕处于锁屏状态时时,大屏终端的屏幕也处于锁屏状态;当手机屏幕处于解锁状态时时,大屏终端的屏幕也处于解锁状态。
那么,当用户需要在手机上执行阅读短信、拨打电话等私密性较强的操作时,如果没有断开与大屏终端的Wi-Fi Display连接,则手机上显示的这些用户隐私也将会被投射至大屏终端的显示器上,无疑增加了用户隐私被泄露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终端在多屏幕上进行显示时可降低用户隐私被泄露的安全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第二终端显示第一界面,此时,第一终端中显示有与第一界面不同的第二界面;后续,第一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第一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第二终端的屏幕;那么,响应于第一锁屏操作,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这样,在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用户在第一终端上通过第一锁屏操作也可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从而避免第二终端上的显示内容被泄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发送锁屏指示中包括锁屏界面数据,该锁屏界面数据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显示与该锁屏界面数据对应的锁屏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第一界面相同。那么,当后续第二终端的屏幕解除锁定后,可继续从锁屏前的界面开始播放,实现第二终端上显示界面的无缝接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界面中设置有锁定按钮;其中,第一终端获取用 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包括:第一终端获取用户对该锁定按钮执行的第一锁屏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之后,还包括:第一终端显示解锁按钮的图标,该解锁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之前,还包括:第一终端显示用于连接第二终端的连接按钮的图标,该连接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二锁屏操作,第二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第一终端的屏幕;响应于第二锁屏操作,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响应于第二锁屏操作,第一终端显示锁屏界面,使得第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一终端锁屏时,会触发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从而保证在第一终端屏幕锁定的状态下,与第一终端共享屏幕的第二终端也不会泄露用户的相关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屏幕锁定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终端进入息屏状态时,第一终端可获取当前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若此时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为未锁定的状态,则第一终端仍保持息屏状态以节省电量,但此时第一终端不会进入锁屏状态,从而避免第一终端锁屏后触发第二终端也执行锁屏操作,干扰第二终端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屏幕锁定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定时锁屏时间,该定时锁屏时间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的时间;当上述定时锁屏时间到来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在第二终端上实现定时锁屏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呈现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为第一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第二终端显示第二界面;若第一终端呈现第三界面,则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第三界面中包括与第二应用关联的界面元素,第二应用与第一应用不相同。这样,第一终端可在涉及到用户隐私的应用场景下自动对第二终端发起锁屏指示,无需用户手动触发对第二终端的锁屏过程便可使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智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第二界面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界面中显示有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其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之后,还包括:当第一终端停止显示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界面为第二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其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之后,还包括:当第二应用未在第一终端的前台运行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可在不涉及到户隐私的应用场景下自动恢复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无需用户手动触发对第二终端的解锁过程便可使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智能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该解锁请求用于请求第一终端解除第二终端的锁屏状态;响应于该解锁请求,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响应于该解锁请求,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包括:响应于该解锁请求,第一终端向用户提示是否解锁第二终端的屏幕;当检测到用户执行解锁第二终端屏幕的解锁操作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响应于该解锁请求,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包括:响应于该解锁请求,第一终端判断是否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当未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第一终端的屏幕和即第二终端的屏幕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锁屏窗口。那么,当需要锁定第二终端的屏幕时,可以由第一终端控制第二终端加载其锁屏窗口,也可以由第二终端自身为其加载锁屏窗口,从而降低第一终端上显示的用户隐私投射至第二终端造成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当需要解锁第二终端的屏幕时,统一由第一终端授权第二终端的解锁权限后,控制第二终端去除已加载的锁屏窗口,避免第二终端解锁屏幕后发生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显示器,处理器,收发器,通信接口以及输入设备,其中,该通信接口,用于:该终端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该收发器,用于:向该另一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该另一终端显示第一界面,其中,该终端的该显示器中显示有第二界面,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不同;该输入设备,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第一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该另一终端的屏幕;该收发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一锁屏操作,向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发送锁屏指示中包括锁屏界面数据,该锁屏界面数据用于指示该另一终端显示与该锁屏界面数据对应的锁屏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第一界面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界面中设置有锁定按钮;该输入设备,具体用于:获取用户对该锁定按钮执行的第一锁屏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显示器,还用于:显示解锁按钮的图标,该解锁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显示器,还用于:显示用于连接该另一终端的连接按钮的图标,该连接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输入设备,还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二锁屏操作,第二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该终端的屏幕;该收发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二锁屏操作,向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该显示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二锁屏操作,显示锁屏界面,使得该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第一终端进入息屏状态时,获取当前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所述显示器,还用于:若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为未锁定的状态,则保持息屏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所述输入设备,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定时锁屏时间,该定时锁屏时间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的时间;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定时锁屏时间到来时,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显示器,处理器,收发器以及通信接口,其中,该通信接口,用于:该终端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该显示器,用于:呈现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为第一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该收发器,用于:向该另一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该另一终端显示第二界面;若该显示器呈现第三界面,则向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第三界面中包括与第二应用关联的界面元素,第二应用与第一应用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第二界面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界面中显示有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该收发器,还用于:当该显示器停止显示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界面为第二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该收发器,还用于:当第二应用未在该终端的前台运行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第六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以及通信接口,其中,该通信接口,用于:该终端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该收发器,用于:接收该另一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该解锁请求用于请求该终端解除该另一终端的锁屏状态;响应于该解锁请求,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终端还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用于:向用户提示是否解锁该另一终端的屏幕;该收发器,具体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执行解锁该另一终端屏幕的解锁操作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用于:判断是否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该收发器,具体用于:当未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收发器,还用于:向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第七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向该另一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该另一终端显示第一界面,其中,该终端中显示有第二界面,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不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第一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该另一终端的屏幕;锁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锁屏操作,向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发送锁屏指示中包括锁屏界面数据,该锁屏界面数据用于指示该另一终端显示与该锁屏界面数据对应的锁屏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第一界面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界面中设置有锁定按钮;该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用户对该锁定按钮执行的第一锁屏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终端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解锁按钮的图标,该解锁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用于连接该另一终端的连接按钮的图标,该连接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二锁屏操作,第二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该终端的屏幕;该锁定单元,还用于:响应于第二锁屏操作,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响应于第二锁屏操作,显示锁屏界面,使得该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第八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呈现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为第一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通信单元,用于: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向该另一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该另一终端显示第二界面;锁定单元,用于:若该终端呈现第三界面,则向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第三界面中包括与第二应用关联的界面元素,第二应用与第一应用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第二界面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界面中显示有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该终端还包括:解锁单元,用于:当该终端停止显示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界面为第二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该终端还包括:解锁单元,用于:当第二应用未在该终端的前台运行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第九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接收该另一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该解锁请求用于请求该终端解除该另一终端的锁屏状态;解锁单元,用于:响应于该解锁请求,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解锁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该解锁请求,向用户提示是否解锁该另一终端的屏幕;当检测到用户执行解锁该另一终端屏幕的解锁操作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解锁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该解锁请求,判断是否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当未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时,向该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终端还包括:锁定单元,用于:向该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该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第十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器与该存储器通过该总线连接,当 终端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终端执行上述任一项屏幕锁定方法或屏幕解锁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上述任一项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任一项屏幕锁定方法或屏幕解锁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上述任一项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任一项屏幕锁定方法或屏幕解锁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终端的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的功能和本申请的实施例类似,即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源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源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五;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七;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八;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九;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三;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一;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四;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二;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三;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四;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可应用在移动办公等终端在多屏幕上进行显示的应用场景下。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第一终端100可以为手机,第二终端200可以为台式电脑或独立的显示器,其中,如图1中的(a)所示,第一终端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例如,Wi-Fi)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或者,如图1中的(b)所示,第一终端100也可以通过有线通信方式(例如,数据线)与第二终端200建立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第一终端100可以作为主控设备,将第一终端100显示器上的显示内容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在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之间实现屏幕共享。或者,第一终端100也可以将其他显示内容(即与第一终端100显示器上的显示内容不同的显示内容)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使得第一终端100可以在第一终端100的显示器和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分别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第二终端200显示第一终端100内的显示内容时用户隐私被泄露的安全风险,可以在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上设置独立的锁屏窗口。这样,当在第二终端200中运行或显示与用户隐私相关的应用时,可以在第二终端200上加载一个独立的锁屏窗口,避免第一终端100中的用户隐私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从而降低用户隐私被泄露的安全风险。
其中,上述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具体可以为手机、可穿戴设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PDA(个人数字助理)等任意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可以为手机300。下面以手机3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示手机300仅是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手机3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
如图2所示,手机3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101、射频(RF)电路102、存储器103、触摸屏104、蓝牙装置1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06、Wi-Fi装置107、定位装置108、音频电路109、外设接口110以及电源系统1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2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手机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2对手机3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101是手机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3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应用程序(以下可以简称App),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举例来说,处理器101可以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麒麟960芯片。
射频电路1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1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 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1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1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3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1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1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OS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Android操作系统等。
触摸屏104可以包括触控板104-1和显示器104-2。其中,触控板104-1可采集手机3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板104-1上或在触控板1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给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101。虽然在图2中,触控板104-1与显示屏1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板104-1与显示屏104-2集成而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104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板(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板1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104-2之上,并且触控板104-1的尺寸大于显示屏104-2的尺寸,使得显示屏104-2全部覆盖在触控板104-1下面,或者,上述触控板104-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300的正面,也即用户在手机300正面的触摸均能被手机感知,这样就可以实现手机正面的全触控体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板104-1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300的正面,显示屏104-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300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300还可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可以在手机300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头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112,或者在手机300的正面(例如触摸屏104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112。又例如,可以在触摸屏104中配置指纹采集器件112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采集器件112可以与触摸屏104集成在一起来实现手机300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采集器件112配置在触摸屏104中,可以是触摸屏104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104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纹采集器件112的主要部件是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3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105,用于实现手机300与其他短距离的终端(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Wi-Fi装置107,用于为手机3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 300可以通过Wi-Fi装置107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1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终端提供Wi-Fi网络接入。
手机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104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3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3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定位装置108,用于为手机3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1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1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给存储器1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GPS)的接收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1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例如手机300的定位装置1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也可以是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终端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终端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终端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终端的定位装置108中。
音频电路109、扬声器113、麦克风11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3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13,由扬声器1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0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03以便进一步处理。
通信接口1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与鼠标或显示器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IM)卡进行连接,通过Wi-Fi装置107的接口、近场通信(NFC)装置的接口、蓝牙模块的接口等与其他终端实现通信功能。通信接口1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可以通过其通信接口110与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建立连接,使得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之间能够互相通信。
手机3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1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1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1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2未示出,手机3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第一终端可通过蓝牙、Wi-Fi或者ZigBee等通信方式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使得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能够互相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建立连接的具体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第一终端100可以通过同源显示或异源显示的方法,将第一终端100上的显示内容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
其中,同源显示是指不同显示器,例如上述第一终端100的显示器以及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显示界面的信号源是相同的;而异源显示,是指上述第一终端100的显示器中显示界面的信号源,与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显示界面的信号源是独立的。
当第一终端同源地将其安装的应用投射至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上时,如图4所示,在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之前,第一终端100将生成的待显示的显示内容存放在内存的屏幕容器中。这样,第一终端100的显示器通过读取该屏幕容器中的显示内容便可进行相关图像的显示。当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仍如图4所示,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也可以通过读取该屏幕容器中的显示内容显示与第一终端100相同的显示内容,实现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的同步显示。
当第一终端100异源地将其安装的应用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时,如图5所示,在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之前,第一终端100将生成的待显示的显示内容1存放在内存的屏幕容器1中,这样,第一终端100的显示器通过读取屏幕容器1中的显示内容1便可进行相关图像的显示。
当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第一终端100可以识别出与其连接的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的相关规格信息,例如,第二终端200显示器的分辨率以及每英寸点数(Dots Per Inch,DPI)等。此时,第一终端100可按照第二终端200显示器的规格信息,在自身的内存中为第二终端200建立一个独立的屏幕容器,即图5中的屏幕容器2,其中,屏幕容器2与屏幕容器1可以通过不同的显示标识(Display ID)区分。
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仍如图5所示,第一终端100可以对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进行初始化,将第一终端100内的应用图标等信息转化成与第二终端200的规格信息匹配的应用图标、图标布局以及状态栏等桌面显示内容存放至屏幕容器2中,并将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发送给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这样,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通过读取屏幕容器2中的存放的桌面显示内容,便可将第一终端100上安装的各个应用独立的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完成第二终端200 显示器的初始化过程。后续,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通过读取各自的屏幕容器中的显示内容,便可以在同一操作系统下独立的运行两个显示界面。
当然,在图5所示的异源投射系统中,屏幕容器1中的显示内容还可以与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相同(例如,屏幕容器1中的显示内容和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均为正在播放的视频画面),或者,第一终端100可以将屏幕容器1中的显示内容转换为与第二终端200的规格信息匹配的显示内容,进而存放在屏幕容器2中(例如,将屏幕容器1中照片A的分辨率取值调整为与第二终端200显示器匹配的分辨率取值,并将转换后的照片A存放在屏幕容器2中)。这样,基于上述异源显示原理,也可以将第一终端100的显示器中的显示内容同步显示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屏幕容器具体可以是终端(例如第一终端)在运行一个应用时建立的应用栈,通常,应用栈栈顶的内容即为当前终端正在运行和显示的内容。例如,应用A在运行时会在应用A的应用栈中生成多个任务(task),终端从栈顶开始执行每一个task,并将每一个task的执行结果输出在终端的显示器中进行显示。
另外,第二终端200在第二显示界面上显示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时,第一终端100可以根据第二终端200的屏幕分辨率、用户使用第二终端200时的操作习惯等参数,调整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以及该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界面内的显示布局,例如,调整上述显示内容的大小、位置以及图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302、第二终端获取用户在第二终端上触发的锁屏操作。
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后,基于图4所示的同源显示原理,第一终端可以将自身显示器中的显示内容投射至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中。或者,基于图5所示的异源显示原理,第一终端可以将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投射至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中。那么,如果用户需要对第二终端锁屏时,例如,用户暂时需要离开第二终端,且不希望第二终端上的显示内容被其他人看到时,可在第二终端上触发锁屏操作。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二终端200为台式电脑,当第二终端200处于解锁状态时,可以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设置锁屏按钮21,该锁屏按钮21用于触发锁定第二终端的屏幕。那么,如果检测到用户通过鼠标等方式点击该锁屏按钮21,则第二终端200获取到用户在第二终端200上触发的锁屏操作。
其中,上述锁屏按钮2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终端200的状态栏或其他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又或者,当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具有触控功能时,上述锁屏操作还可以为点击、滑动或者悬浮触控等手势。
303、响应于上述锁屏操作,第二终端加载覆盖当前显示窗口的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中设置有独立的锁屏窗口。因此,在第二终端200获取到上述锁屏操作后,可在第二终端200当前的显示窗口上加载一个锁屏窗口,该锁屏窗口会覆盖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此时,第二终端200上呈现锁屏界面。
其中,上述锁屏窗口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200内任意应用的优先级,也就是说,加载的锁屏窗口会覆盖正在显示的应用窗口,并且,当第二终端200上启动新的应用 窗口时,也会被该锁屏窗口屏蔽掉,直到用户解锁后去除该锁屏窗口。
这样,在第一终端100处于解锁状态时,用户在第二终端200上触发锁屏操作也可以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此时,在图4所示同源显示场景下,第一终端100上运行的应用中的显示内容不会被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屏幕上,从而避免第一终端100上显示的用户隐私射至第二终端200后被泄露。在图5所示的异源显示场景下,第二终端200中原本呈现的第一终端100中屏幕容器2内的显示内容也不会被泄露。
示例性的,如图7中的(a)所示,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后可以显示一个解锁界面,如果用户输入正确的解锁密码则可以对第二终端200的屏幕解锁,否则,第二终端200上无法显示第一终端100投射的显示内容。又或者,如图7中的(b)所示,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后可以触发杂志锁屏的功能,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展示不同的锁屏图案,同样,在第二终端200的屏幕没有解锁之前,第二终端200上无法显示第一终端100投射的显示内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可参见上述步骤301的相关描述,故此处不再赘述。
建立连接后,第一终端可以将上述屏幕容器2中的待显示的显示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使得第二终端在其显示器中呈现第一界面,此时,第一终端的显示器通过读取上述屏幕容器1中的显示内容,可在其显示器中呈现第二界面,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终端的显示器中在运行微信应用的界面,而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中运行视屏应用的界面。
402、当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获取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
403、响应于第一锁屏操作,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其中,上述第一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第二终端的屏幕。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当第一终端100处于解锁状态时,可以在第一终端100的显示界面上设置用于锁定第二终端200屏幕的锁定按钮22。此时,上述第一锁屏操作具体可以为单击锁定按钮22、双击锁定按钮22、拖拽锁定按钮22至指定区域或者悬浮触控手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当然,也可以预先在第一终端100内设置指定手势,例如,滑动操作,与锁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无需在第一终端100的显示界面上设置上述锁定按钮22,一旦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终端100上执行了上述指定手势,则第一终端100向第二终端200发送锁屏指示。
示例性的,如图10中的(a)所示,上述锁定按钮22可以设置在第一终端100的桌面上,或者,如图10中的(b)所示,上述锁定按钮2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终端100的下拉或上拉菜单中,又或者,如图10中的(c)所示,当用户点击第一终端100上的悬浮按钮后,可以在该悬浮按钮触发的悬浮菜单中设置上述锁定按钮22,并且,用 户可以在设置界面中自定义上述第一锁屏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具有加载锁屏窗口的功能,那么,第二终端200接收到上述锁屏指示后,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可在其显示界面中加载覆盖当前显示窗口的锁屏窗口,此时,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呈现一个锁屏界面,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100发送的锁屏指示中携带有锁屏界面数据,这样,第二终端200接收到该锁屏指示后,可将按照该锁屏指示中携带的锁屏界面数据在其显示界面中加载覆盖当前显示窗口的锁屏窗口,此时,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呈现一个锁屏界面,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
示例性的,结合图5所示的异源显示原理,如图11所示,第一终端100得显示器中显示显示内容1,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显示显示内容2。当第一终端100检测到上述第一锁屏操作后,如图11所示,可触发第一终端100在屏幕容器2中加载一个锁屏窗口,该锁屏窗口覆盖了屏幕容器2中正在显示的显示内容1。例如,当屏幕容器2为一个应用栈时,可以在该应用栈的栈顶加载该锁屏窗口,这样,如图11所示,第一终端100首先会将位于栈顶的锁屏窗口作为锁屏界面数据携带在上述锁屏指示中发送给第二终端200,从而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加载覆盖当前显示界面的锁屏窗口。
其中,上述锁屏窗口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200内任意应用的优先级,也就是说,加载的锁屏窗口会覆盖正在显示的应用窗口,并且,当第二终端200上启动新的应用窗口时,也会被该锁屏窗口屏蔽掉,直到用户解锁后去除该锁屏窗口。而此时如图12所示,第一终端100仍处于解锁状态,用户仍可以在第一终端100上进行操作,第一终端100显示的用户隐私等显示内容也不会被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前,第一终端可呈现第一应用运行时的第一界面(例如,阅读文档A时的界面),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上述屏幕容器2中待显示的显示内容,以使得第二终端呈现第二界面,此时,第二界面可以与第一界面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后续,当第一终端从上述第一界面跳转至包含与第二应用关联的界面元素的第三界面时,例如,第一终端从文档A的显示界面跳转至微信应用(第二应用)的聊天界面,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到新的短信(第二应用),并在文档A的显示界面中显示该短信的通知栏时,由于第二应用的相关内容可能会同步显示在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中,而这些内容中可能包含用户隐私或者用户不希望其他人看到的内容,因此,第一终端可自动向第二终端发送上述锁屏指示,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这样,第一终端可在涉及到用户隐私的应用场景下自动锁定第二终端的屏幕,无需用户手动触发对第二终端的锁屏过程便可使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智能性。
其中,上述第三界面是指:界面中呈现了与第二应用(该第二应用与上述第一应用不同)关联的界面元素的显示界面,例如,该界面元素具体可以为第二应用(例如 文档应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信息,也可以是第二应用(例如即时通讯应用)接收到的通知消息、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信息,还可以是第二应用运行时的程序图标(例如来电显示图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原本运行第一应用的第一终端可能切换为运行第二应用,此时,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从上述第一界面跳转至第三界面,此时第三界面中仅呈现第二应用的界面元素,例如,第三界面为来电显示界面,微信中的聊天界面等。由于第三界面中呈现的第二应用的界面元素可能会同步显示在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中,而这些内容中可能包含用户隐私或者用户不希望其他人看到的内容,因此,第一终端可自动向第二终端发送上述锁屏指示,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从运行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跳转至第三界面时,第三界面中可能仅有部分区域呈现第二应用的界面元素。例如,第一终端在运行第一应用的同时接收到短信(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以消息通知栏的形式叠加在第一应用的运行界面上。同样的,该通知消息也可能会同步显示在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中,而这些内容中可能包含用户隐私或者用户不希望其他人看到的内容,因此,第一终端可自动向第二终端发送上述锁屏指示,使得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示例性的,如图13中的(a)所示,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可以将正在显示的文档A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同步显示。当然,基于图5所示的异源显示原理,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也可以显示除文档A之外的其他界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13中的(b)所示,第一终端100可能会接收到新的短信,那么,如果第一终端100检测到文档A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有该新短信的通知消息(例如,新短信的消息通知栏)时,由于该短信应用的相关界面元素可能同步显示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因此,为避免用户的隐私泄露,可触发第一终端100自动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加载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
此时,如图13中的(c)所示,第二终端200可以将正在显示的文档A的图像作为锁屏界面,而用户此时可在第一终端上查看收到的新短信。
后续,当用户在第一终端100中退出短信应用,或者,该短信的通知消息在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中停止显示时,第一终端可重新切换至文档A的界面,此时,可触发第一终端100去除在第二终端200上加载的锁屏窗口,这样,在避免用户隐私通过第二终端200泄露的同时,实现了文档A在第二终端200上的无缝显示过程,提高了用户在屏幕共享时的用户体验。
又例如,如图14中的(a)所示,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可以在第一终端100的显示界面中运行短信应用,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文档A的界面。进一步的,如图14中的(b)所示,当第一终端100接收到新的来电时,其显示界面会自动跳转到来电显示界面,该来电显示界面中可能包含用户联系人或电话号码等用户隐私,如果该来电显示界面同步显示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中,会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因此,在第一终端显示该来电显示界面的同时,可触发第一终端100自动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加载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而当第一终端退出该来电显示界面后,例如,如图14中的(c)所示,当第一终 端重新切换回短信应用,显示该短信应用的界面时,可触发第一终端100自动向第二终端200发送解锁指示,以去除在第二终端200上加载的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解锁状态。
这样,在涉及到用户隐私的应用场景下,第一终端可自动锁定第二终端的屏幕,而在不涉及用户隐私的应用场景下,第一终端可自动解锁第二终端的屏幕,避免用户隐私泄露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智能性。
其中,上述第二应用可以由用户在第一终端内手动设置,也可以由第一终端根据应用的读取权限自动设置,例如,将允许读取用户短信或照片的应用设置为第二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当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如果第一终端100获取到用户触发的用于锁定自身屏幕的第二锁屏操作,例如,按压电源键,那么,如图15所示,第一终端100在自身显示界面上加载锁屏窗口的同时,还触发第一终端100向第二终端200发送锁屏指示,从而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加载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一终端100锁屏时,会触发第二终端200也执行锁屏操作,从而保证在第一终端100屏幕锁定的状态下,与第一终端100共享屏幕的第二终端200也不会泄露第一终端100内的信息。
示例性的,以手机作为第一终端100举例,当用户长时间未操作手机时,手机会自动进入息屏状态,在息屏状态下,手机可关闭其背光、息灭屏幕,从而节省电量,但此时手机屏幕并未锁定,当后续手机接收到用户操作时无需解锁便可正常操作手机。当手机处于息屏状态的一定时间内也未接收到用户操作时,手机可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手机进入息屏状态时,可获取当前第二终端200的屏幕状态,如果第二终端200此时没有进入锁屏状态而是在正常运行,则手机可继续保持息屏状态以节省电量,但此时手机不会进入锁屏状态,从而避免手机锁屏后触发第二终端200也执行锁屏操作,干扰第二终端200的正常运行。
当然,如果手机获取到当前第二终端200已经进入锁屏状态,则手机可继续沿用现有的锁屏机制,如果手机在息屏状态下的一定时间内也未接收到用户操作时,则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在第一终端100上为第二终端200设置一个定时锁屏的时间。例如,如图24所示,用户可在第一终端100上设置第二终端200的关机时间为18点50分,那么,当18点50分到来时,第一终端100可向第二终端200发送锁屏指示,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
又或者,用户还可以在第二终端200上为自身设置一个定时锁屏的时间。例如,如图25所示,用户可在第二终端200的定时锁屏功能中设置第二终端200在半小时后锁屏。那么,第二终端200响应于用户的本次设置操作,可启动一个半小时时长的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超时时可触发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如图16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当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终端获取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触发的第一解锁操作。
其中,上述第一解锁操作用于指示解锁第二终端的屏幕。如图17所示,当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而第一终端100处于解锁状态时,可在第一终端100的显示界面上设置一个用于解锁第二终端200屏幕的解锁按钮23。此时,上述第一解锁操作具体可以为单击解锁按钮23、双击解锁按钮23、按压解锁按钮23、拖拽解锁按钮23至指定区域或者悬浮触控手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502、响应于第一解锁操作,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使得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具体的,当检测到在第一终端100上触发的第一解锁操作后,仍如图17所示,第一终端100可去除锁定第二终端200的屏幕时为其加载的锁屏窗口,此时,如图18所示,使得第二终端200内原来被覆盖在锁屏窗口下的应用窗口显示在当前显示界面中,第二终端200进入解锁状态。
示例性的,仍以图11中的示例进行说明,当获取到用户在第一终端100上触发的第一解锁操作时,第一终端100可以删除在锁定第二终端200屏幕时在屏幕容器2中加载的锁屏窗口,这样,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通过读取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可以将原来被覆盖在锁屏窗口下的应用窗口显示在当前显示界面中。
进一步地,在删除屏幕容器2中加载的锁屏窗口之后,第一终端100还可以更新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例如,将当前屏幕容器1中的显示内容同步至屏幕容器2中,这样,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通过读取屏幕容器2中的显示内容可实现与第一终端100的同步显示过程。
进一步地,当第二终端200进入解锁状态后,仍如图18所示,可以在第一终端100的显示界面上重新显示用于锁定第二终端200屏幕的锁屏按钮22,这样,在用户再次需要锁定第二终端200屏幕的时候,可通过触发该锁屏按钮22(即上述第一锁屏操作)使第二终端200再次进入锁屏状态。
又或者,当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后,如图17所示,如果第二终端200上显示了一个解锁界面,那么,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密码、指纹等身份验证信息,触发第二终端200去除当前显示界面中的锁屏窗口。其中,用户在第二终端200的解锁界面内输入的密码可以与第一终端100的解锁密码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相应的,当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如果第一终端也处于锁屏状态,那么,第一终端可能会获取到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触发的第二解锁操作,该第二解锁操作用于指示解锁第一终端的屏幕。
此时,响应于该第二解锁操作,第一终端去除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中的锁屏窗口,无需触发第一终端去除第二终端当前显示界面中的锁屏窗口。这样,可以避免同时去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锁屏窗口后,第一终端内显示的用户隐私等信息同步投射至第二终端的显示器上,造成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当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如图19所示,该方法包括:
601、第二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解锁操作,该解锁操作用于指示解锁第二终端的屏幕。
示例性的,如图20所示,当第二终端200处于锁屏状态时,可以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设置解锁按钮24,该锁屏按钮24用于触发解锁第二终端200的屏幕。那么,如果检测到用户通过鼠标等方式点击该解锁按钮24,则第二终端200获取到用户触发的解锁操作。
602、响应于上述解锁操作,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解锁请求。
603、响应于上述解锁请求,第一终端确定是否允许第二终端解锁。
604、若允许第二终端解锁,则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使得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仍如图20所示,获取到用户在第二终端200上触发的解锁操作后,第二终端200不会立即执行解锁操作,而是向第一终端100发送解锁请求,由第一终端100确定是否允许第二终端200解锁其屏幕。
这是因为,如果任意用户在第二终端200上点击解锁按键24都可以触发第二终端200解锁其屏幕,则意味着任意用户都可以解锁第二终端200的屏幕,那么,解锁后第二终端200仍然可能同步显示第一终端100正在显示的用户隐私等信息,使得用户隐私泄露。因此,解锁第二终端200时需要得到发起屏幕共享的第一终端100的授权,当第一终端100确定允许第二终端200解锁屏幕后,如图20所示,第一终端100向第二终端200发送允许解锁消息,以便于第二终端200根据该允许解锁消息去除当前显示界面中的锁屏窗口。
其中,第一终端100确定是否允许第二终端200解锁其屏幕时,如图20所示,可以在第一终端100上通过一个提示框向提示用户是否解锁上述第二终端200的屏幕,如果用户确认解锁第二终端200的屏幕,即获得用户解锁第二终端屏幕的授权,此时,第一终端100向第二终端200发送允许解锁消息。
又或者,第一终端100还可以根据正在运行的具体应用确定是否允许第二终端200解锁其屏幕。例如,如果第一终端100当前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那么,如果允许第二终端200解锁其屏幕,则第一终端100显示的用户隐私也将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上,使得用户的隐私泄露,因此,第一终端此时不允许第二终端解锁。具体的,第一终端100此时可以向第二终端200发送不允许解锁消息,第二终端200接收到该不允许解锁消息后仍然保持锁屏状态。
相应的,如果第一终端100当前未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那么,第一终端100此时可允许第二终端200解锁其屏幕,此时,与步骤502类似的,第一终端100向第二终端200发送解锁指示,以去除在第二终端200中加载的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解锁状态。
其中,上述隐私应用可以由用户在第一终端内手动设置,也可以由第一终端根据应用的读取权限自动设置,例如,将允许读取用户短信或照片的应用设置为隐私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示例性的,如图21中的(a)所示,在第一终端100的下拉菜单中设置有投屏功能的快捷按钮。当第一终端100检测到用户点击该投屏功能的快捷按钮时,可以触发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例如,可参见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同源显示或异源显示的方法,将第一终端100上的显示内容投射至第二 终端200的显示器上。
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建立连接后,如图21中的(b)所示,上述下拉菜单中原本显示投屏功能快捷按钮的位置此时可以显示上述锁定按钮22,锁定按钮22用于锁定第二终端200的屏幕。那么,当检测到用户点击该锁定按钮22时,如步骤403所述,第一终端100可在第二终端200的显示界面中加载覆盖当前显示窗口的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而此时第一终端100仍处于解锁状态,因此可以避免第一终端100在解锁状态下显示的用户隐私被投射至第二终端200的显示器后被泄露。
当第二终端200进入锁屏状态后,如图21中的(c)所示,上述下拉菜单中原本显示上述锁定按钮22的位置此时可以显示上述解锁按钮23,解锁按钮23用于解锁第二终端200的屏幕。那么,当检测到用户点击该解锁按钮23时,如步骤502所述,第一终端100可去除在第二终端200中加载的锁屏窗口,使得第二终端200进入解锁状态,此时,第二终端200中原来被覆盖在锁屏窗口下的应用窗口显示在当前显示界面中。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主控设备(即第一终端)的屏幕和从设备(即第二终端)的屏幕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锁屏窗口。那么,当需要锁定第二终端的屏幕时,可以由第一终端控制第二终端加载其锁屏窗口,也可以由第二终端自身为其加载锁屏窗口,从而降低第一终端上显示的用户隐私投射至第二终端造成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当需要解锁第二终端的屏幕时,统一由第一终端授权第二终端的解锁权限后,控制第二终端去除已加载的锁屏窗口,避免第二终端解锁屏幕后发生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终端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终端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2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例如,上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获取单元1101、通信单元1102、锁定单元1103以及解锁单元1104。
获取单元1101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3中的过程302,图8中的过程402,图16中的过程501以及图19中的过程601;通信单元1102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3中的过程301,图8中的过程401,图16中的过程502以及图19中的过程602;锁定单元1103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3中的过程303,图8中的过程403;解锁单元1104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16中的过程503以及图19中的过程603-604。
进一步地,仍如图22所示,该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105,用于显示解锁按钮的图标,该解锁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或者,该显示单元1105,也可用于显示用于连接上述第二终端的连接按钮的图标,该连接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该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发明内容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2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例如,上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模块1302和通信模块1303。处理模块1302用于对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模块1303用于支持终端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301,用于存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3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3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3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302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303为RF收发电路,存储模块13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可以为图2所示的手机100。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的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出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中显示有第二界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不同;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所述第一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
    响应于所述第一锁屏操作,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锁屏指示中包括锁屏界面数据,所述锁屏界面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显示与所述锁屏界面数据对应的锁屏界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所述第一界面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中设置有锁定按钮;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用户对所述锁定按钮执行的第一锁屏操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显示解锁按钮的图标,所述解锁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所述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显示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按钮的图标,所述连接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所述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二锁屏操作,所述第二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所述第一终端的屏幕;
    响应于所述第二锁屏操作,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响应于所述第二锁屏操作,所述第一终端显示锁屏界面,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进入息屏状态时,所述第一终端获取当前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
    若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为未锁定的状态,则所述第一终端保持所述息屏状态。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定时锁屏时间,所述定时锁屏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 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的时间;
    当所述定时锁屏时间到来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10.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呈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为所述第一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
    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显示第二界面;
    若所述第一终端呈现第三界面,则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所述第三界面中包括与第二应用关联的界面元素,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不相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相同。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界面中显示有所述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停止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界面为所述第二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应用未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前台运行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16.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所述解锁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终端解除所述第二终端的锁屏状态;
    响应于所述解锁请求,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解锁请求,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包括:
    响应于所述解锁请求,所述第一终端向用户提示是否解锁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
    当检测到用户执行解锁所述第二终端屏幕的解锁操作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解锁请求,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解锁指示,包括:
    响应于所述解锁请求,所述第一终端判断是否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
    当未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解锁 指示。
  19. 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20.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显示器,处理器,收发器,通信接口以及输入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终端的所述显示器中显示有第二界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不同;
    所述输入设备,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一锁屏操作,所述第一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所述另一终端的屏幕;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锁屏操作,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锁屏指示中包括锁屏界面数据,所述锁屏界面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另一终端显示与所述锁屏界面数据对应的锁屏界面。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所述第一界面相同。
  23. 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中设置有锁定按钮;
    所述输入设备,具体用于:获取用户对所述锁定按钮执行的第一锁屏操作。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还用于:显示解锁按钮的图标,所述解锁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所述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还用于:显示用于连接所述另一终端的连接按钮的图标,所述连接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与所述锁定按钮的图标所在的位置相同。
  26. 根据权利要求20-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设备,还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第二锁屏操作,所述第二锁屏操作用于指示锁定所述终端的屏幕;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锁屏操作,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所述显示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锁屏操作,显示锁屏界面,使得所述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27. 根据权利要求20-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进入息屏状态时,获取当前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
    所述显示器,还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状态为未锁定的状态,则保持所述 息屏状态。
  28. 根据权利要求20-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设备,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定时锁屏时间,所述定时锁屏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的时间;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定时锁屏时间到来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29.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显示器,处理器,收发器以及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显示器,用于:呈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为所述第一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待显示数据,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显示第二界面;若所述显示器呈现第三界面,则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所述第三界面中包括与第二应用关联的界面元素,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不相同。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后的锁屏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相同。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界面中显示有所述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显示器停止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时,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32.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界面为所述第二应用运行时呈现的界面;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应用未在所述终端的前台运行时,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33.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总线连接处理器,收发器以及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终端与另一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所述另一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所述解锁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解除所述另一终端的锁屏状态;响应于所述解锁请求,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进入解锁状态。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显示器,
    所述显示器,用于:向用户提示是否解锁所述另一终端的屏幕;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执行解锁所述另一终端屏幕的解锁操作时,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判断是否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当未显示有包含用户隐私的显示内容时,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解锁指示。
  36. 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另一终端发送锁屏指示,以使得所述另一终端进入锁屏状态。
  3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锁定方法。
  38.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锁定方法。
  3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解锁方法。
  40.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锁定方法。
  41.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锁定方法。
  42.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解锁方法。
PCT/CN2017/105411 2017-06-16 2017-10-09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 WO201822782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913827.6A EP3617860B1 (en) 2017-06-16 2017-10-09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2193988.7A EP4163771A1 (en) 2017-06-16 2017-10-09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2110369508.9A CN113157368B (zh) 2017-06-16 2017-10-09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
US16/622,685 US11550461B2 (en) 2017-06-16 2017-10-09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1780008041.7A CN108702414B (zh) 2017-06-16 2017-10-09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7/986,535 US20230073017A1 (en) 2017-06-16 2022-11-14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088818 2017-06-16
CNPCT/CN2017/088818 2017-06-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6/622,685 A-371-Of-International US11550461B2 (en) 2017-06-16 2017-10-09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986,535 Continuation US20230073017A1 (en) 2017-06-16 2022-11-14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27825A1 true WO2018227825A1 (zh) 2018-12-20

Family

ID=6466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105411 WO2018227825A1 (zh) 2017-06-16 2017-10-09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50461B2 (zh)
EP (2) EP3617860B1 (zh)
CN (2) CN113157368B (zh)
WO (1) WO2018227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874A (zh) * 2020-09-09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18928A (zh) * 2022-02-18 2022-05-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498A (zh) * 2011-12-06 2012-06-27 深圳市同洲视讯传媒有限公司 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锁屏方法及系统
CN103728894A (zh) * 2014-01-22 2014-04-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020937A (zh) * 2013-03-01 2014-09-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20094A (zh) * 2015-08-28 2015-12-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锁屏与解锁装置及方法
CN105376701A (zh) * 2015-11-24 2016-03-02 裴兆欣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及系统
US20160364574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ent projection over device lock scre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7443A (en) * 1988-09-07 1992-04-21 Xerox Corporation Private regions within a shared workspace
US6005533A (en) * 1995-10-16 1999-12-21 Packard Bell Nec Remote occlusion region
US20050091610A1 (en) * 2003-10-22 2005-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display of windows on an auxiliary output device
US20060031779A1 (en) * 2004-04-15 2006-02-09 Citrix Systems, Inc. Selectively sharing screen data
US20060129948A1 (en) * 2004-12-14 2006-06-15 Hamzy Mark J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a window level security screen-saver
US20070277127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Carlson Michael P Screensaver for individual application programs
US20080034435A1 (en) * 2006-08-03 2008-02-07 Ib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and managing viewability of screens, windows and like media
US8516393B2 (en) * 2006-12-18 2013-08-20 Robert Pedersen, II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images in a multiple display environment
US10091345B2 (en) * 2007-09-04 2018-10-02 Apple Inc. Media out interface
KR101574117B1 (ko) * 2009-05-22 2015-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콜 기능 수행 방법
US20110004888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Sudharshan Srinivasan Screen sharing method with selective access to both data and logic of a shared application using a helper application
US20110029915A1 (en) * 2009-08-02 2011-02-03 Harris Technology, Llc Layered desktop system
CN105912291B (zh) 2010-08-13 2019-02-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便携式终端、用于显示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48353B (zh) * 2010-10-06 2016-07-06 西里克斯系统公司 基于移动设备的物理位置对资源访问进行中介调节
US20120297305A1 (en) * 2011-05-17 2012-11-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esenting or sharing state in presence
US9008177B2 (en) * 2011-12-12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mirroring of media output
US20130309648A1 (en) 2012-05-21 2013-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ractive class support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US9665178B2 (en) * 2012-08-01 2017-05-30 Blackberry Limited Selective inbox access in homescreen mode on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8875268B2 (en) * 2012-08-09 2014-10-28 Google Inc. Browser session privacy lock
CN102866834B (zh) 2012-09-11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显控装置、移动终端及其显示状态控制方法
CN102999251B (zh) 2012-10-31 2016-02-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设备连接管理方法
BR112014028434A2 (pt) * 2012-12-07 2017-06-27 Yota Devices Ipr Ltd método para autenticar o lançamento de dados para um driver de dispositivo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KR102068564B1 (ko) 2013-03-15 2020-0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40140957A (ko) 2013-05-30 2014-1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면 데이터의 미러링 방법,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KR102124476B1 (ko) * 2013-06-03 2020-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3345607A (zh) 2013-06-03 2013-10-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信息的智能显示方法和装置
EP3005649B1 (en) 2013-06-06 2019-03-13 Google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presenting media content
US8819268B1 (en) * 2013-06-19 2014-08-26 Goog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tification of device mirroring
US9454251B1 (en) * 2013-06-26 2016-09-27 Google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controlling a remote device using a touch screen of a mobile device in a display inhibited state
US9104886B1 (en) * 2013-06-26 2015-08-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privacy control
CN103607510A (zh) 2013-11-25 2014-02-2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使用终端的方法、终端及通讯系统
US8856948B1 (en) * 2013-12-23 2014-10-07 Google Inc. Displaying private information on personal devices
CN106464965B (zh) 2014-02-28 2020-0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显示应用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78156B (zh) 2014-04-02 2021-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屏显示方法及多屏显示处理装置
CN105100907B (zh) * 2014-04-28 2018-05-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选择性投屏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38986A (zh) 2014-09-26 2014-12-24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GB2532038B (en) * 2014-11-06 2018-08-29 Displaylink Uk Lt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display device
CN105653301B (zh) * 2014-11-13 2019-02-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锁屏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729522B2 (en) 2014-12-08 2017-08-08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CN106161763B (zh) 2015-04-24 2020-0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902075B (zh) 2015-04-29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系统
CN105574426A (zh) 2015-05-29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投影输出方法及终端
CN105554750B (zh) 2015-07-31 2019-03-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帧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US11150798B2 (en) * 2016-03-28 2021-10-19 Apple Inc. Multifunction device control of another electronic device
CN105898044B (zh) 2016-03-31 2019-07-3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与车载终端连接时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203163A (zh) * 2016-06-30 2016-12-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180053003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ly obfuscating a portion of a stream of visual media that is streamed to at least one sink during a screen-sharing session
CN107943439B (zh) * 2016-10-13 2021-09-07 斑马智行网络(香港)有限公司 界面移动方法、装置、智能终端、服务器和操作系统
CN106657651B (zh) 2016-12-29 2019-08-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498A (zh) * 2011-12-06 2012-06-27 深圳市同洲视讯传媒有限公司 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锁屏方法及系统
CN104020937A (zh) * 2013-03-01 2014-09-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28894A (zh) * 2014-01-22 2014-04-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160364574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ent projection over device lock screen
CN105120094A (zh) * 2015-08-28 2015-12-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锁屏与解锁装置及方法
CN105376701A (zh) * 2015-11-24 2016-03-02 裴兆欣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617860A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3771A1 (en) 2023-04-12
US20200117350A1 (en) 2020-04-16
CN113157368B (zh) 2023-04-28
EP3617860A4 (en) 2020-08-12
CN113157367A (zh) 2021-07-23
EP3617860A1 (en) 2020-03-04
EP3617860B1 (en) 2023-05-17
CN113157368A (zh) 2021-07-23
US20230073017A1 (en) 2023-03-09
US11550461B2 (en)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414B (zh) 一种屏幕锁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81235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AU2018421189B2 (en) Method for quickly opening application or application function, and terminal
US20210204127A1 (en) Image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740851B2 (e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684206B (zh) 一种搜索方法及装置
WO2019000287A1 (zh)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及装置
US20230073017A1 (en)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734267A (zh) 基于连接触发的设备之间的连接会话
CN109815678B (zh) 一种权限配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084004B (zh) 一种权限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9138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79138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191129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