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141286A1 -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141286A1
WO2018141286A1 PCT/CN2018/075261 CN2018075261W WO2018141286A1 WO 2018141286 A1 WO2018141286 A1 WO 2018141286A1 CN 2018075261 W CN2018075261 W CN 2018075261W WO 2018141286 A1 WO2018141286 A1 WO 201814128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esource
transmission
downlink reference
channel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0752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高秋彬
塔玛拉卡拉盖施
陈润华
苏昕
Original Assignee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Priority to KR1020197024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KR20190107713A/ko
Priority to EP18748276.5A priority patent/EP3579450B1/en
Priority to EP23210580.9A priority patent/EP4300837A3/en
Priority to US16/483,102 priority patent/US11228461B2/en
Priority to JP2019542398A priority patent/JP6888880B2/ja
Publication of WO201814128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141286A1/zh
Priority to US17/541,866 priority patent/US11658849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68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using quasi-colocation [QCL] between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Definitions

  • the step of determining a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related to a transport channel for one or a group of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s includes: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grouping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grouped according to a preset grouping criterion, where the preset packet standard includes: dividing a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with the same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into one Grouping, or divid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that use the same receive beam for reception into one group, or divid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having the same channel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s into one group; and
  • a first process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related to one or a group of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s, and se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to the terminal by using the first signaling,
  •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is a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K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and K is a positive integer;
  •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ncludes number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 a measur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perform measurement on the third transmission resource according to a preset quality indicator, obtain a measurement result, and feed back the measurement result to the base station, so that the base station is in the foregoing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
  •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is determined.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further provides a terminal side device, including: a processor, a memory, and a memory stored on the memory and operable on the processor
  •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when executed by the processor, implements the steps in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s described in the second aspect.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further provides a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a computer program stored thereon, the computer program being executed by a processor The steps in the method of indicating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s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are implemented.
  • the base station activates K CSI-RS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the N CSI-RS resources by using a MAC CE control unit, where K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N.
  • the terminal starts tracking the spatia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activated K CSI-RS transmission resources, and maintains the spatial parameter tracking of the K CSI-RS transmission resources, and saves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 parameters.
  • the second selection sub-module 5022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n associated transmit beam that is in the same beam group as the transmit beam used by the transport channel, and select, in the first transmit resource, a transmission resource that is sent by using the related transmit beam.
  •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resource wherein the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beams whose spatial directivity angle is within a preset range or the same beam group in the same beam group are the same beam group or are received by using the same receive beam are the same beam group.
  • a first process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related to one or a group of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s, and se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to the terminal by using the first signaling,
  •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is a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K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and K is a positive integer;
  • the first determining module 803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ccording to the grouping information, a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of each group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 K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L; determining a large-scale parameter of the transport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esource, so that the terminal can determine a corresponding parameter according to the large-scale parameter of the transport channel. Receiving the beam improves the reception reliability of the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示方法包括: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根据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终端,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Description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在2017年2月6日在中国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号No.201710065797.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涉及通信应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鉴于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对于提高峰值速率与系统频谱利用率的重要作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增强型长期演进)等无线接入技术标准都是以MIMO+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MIMO技术的性能增益来自于多天线系统所能获得的空间自由度,因此MIMO技术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演进方向便是维度的扩展。
在LTE Rel-8中,最多可以支持4层的MIMO传输。Rel-9重点对MU-MIMO(Multi-User 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进行了增强,TM(Transmission Mode,传输模式)-8的MU-MIMO传输中最多可以支持4个下行数据层。Rel-10则引入支持8天线端口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信息的空间分辨率,并进一步将SU-MIMO(Single-User MIMO,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能力扩展至最多8个数据层。Rel-13和Rel-14引入了FD-MIMO技术支持到32端口,实现全维度以及垂直方向的波束赋形。
为了进一步提升MIMO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大规模天线技术。对于基站,全数字化的大规模天线可以有高达128/256/512个天线振子,以及高达128/256/512个收发信机,每个天线振子连接一个收发信机。通过发送高达128/256/512个天线端口的导频信号,使得终端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反馈。对 于终端,也可以配置高达32/64个天线振子的天线阵列。通过基站和终端两侧的波束赋形,获得巨大的波束赋形增益,以弥补路径损耗带来的信号衰减。尤其是在高频段通信,例如30GHz频点上,路径损耗使得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极其有限。通过大规模天线技术,可以将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可以实用的范围内。
全数字天线阵列,每个天线振子都有独立的收发信机,将会使得设备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对于收发信机的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功耗降低和性能提升都比较有限。为了降低设备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基于模拟波束赋形的技术方案被提出。为了进一步提升模拟波束赋形性能,数字模拟混合波束赋形收发架构方案被提出,混合波束赋形结构在数字波束赋形灵活性和模拟波束赋形的低复杂度间做了平衡。
模拟波束赋形和数模混合波束赋形都需要调整收发两端的模拟波束赋形权值,以使得其所形成的波束能对准通信的对端。但现有技术中,在数据传输之前,接收端难以确定与下行接收相关的大尺度信道参数,如空间参数,进而不能设置合理的接收波束,降低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收端不能确定与下行接收相关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包括:
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以及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
其中,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三传输资源,并通过第三信令将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
其中,所述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或基站本身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测量结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一排序列表;以及
确定所述排序列表中的前K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最佳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所使用的第一发送波束;
确定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相邻的K个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之差在预设范围内;以及
确定与所述K个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资源,对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进行配置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针对一个或者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的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使用相同发送波束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传输信道使用的发送波束处于同一波束组的相关发送波束,并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使用所述相关发送波束发送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其中,空间指向角处于预设范围内或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或使用同一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MAC控制单元的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
其中,一个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并且
一组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包括: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中的至少两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以及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接收波束。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及所述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以及
根据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信息及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及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组传输资源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其中,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三传输资源,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以及
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反馈给所述基站,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三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以及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 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
其中,上述基站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三传输资源,并通过第三信令将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或基站本身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测量结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一排序列表;以及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排序列表中的前K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最佳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所使用的第一发送波束;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相邻的K个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之差在预设范围内;以及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K个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资源,通过MAC控制单元对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进行配置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针对一个或者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的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使用相同发送波束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选取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传输信道使用的发送波束处于同一波束组的相关发送波束,并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使用所述相关发送波束发送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其中,空间指向角处于预设范围内或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或使用同一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MAC控制单元的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
其中,一个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并且
一组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包括: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中的至少两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四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 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以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其中,上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接收波束。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及所述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以及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信息及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及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组传输资源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其中,上述终端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三传输资源,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以及
测量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反馈给所述基站,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五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 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一个方面中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六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二个方面中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七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一个方面中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八个方面中,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二个方面中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基站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根据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进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相应的接收波束,提高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文本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 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文本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的第一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的第二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的第三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6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的第二结构框图;
图7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的第三结构框图;
图8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9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二结构框图;以及
图10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三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文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端不能确定与下行接收相关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问题。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步骤101: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
这里,一个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多普勒 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等,一组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包括: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中的至少两个。该第一信令可具体为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的激活信令。K由基站根据系统开销要求和终端的能力确定。上述第一信令为MAC控制单元的信令。
上述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具体是指:第一传输资源和传输信道的同一个大尺度信道参数或同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是相关的。例如,第一传输资源和传输信道的同一空间参数是准共站址QCL的。
上述第一传输资源可具体为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准共站址的资源。
上述配置信息可包括:下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传输的时频资源、序列配置信息等。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包括P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例如,P=1或2,或者其他值。P的取值可以是基站通过信令配置的,即基站为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设置P的取值,并将其取值在该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发送给终端。P的取值也可以是固定值,例如在协议中约定P=1。
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通过一个发送波束发出,不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可以不同。
这里,将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使得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步骤102: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这里的指示信息可具体包括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上述第二信令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DCI。上述传输参数可具体为发送波束或发送的传输点。
该步骤中将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使得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K 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基站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根据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进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相应的接收波束,提高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第二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步骤201: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三传输资源,并通过第三信令将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
具体的,基站通过信令为终端配置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该下行参考信号可具体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一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传输的时频资源,下行参考信号的序列配置信息等。这里的信令为高层信令或者广播消息。
假定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则上述N个CSI-RS资源可以包括用于波束管理过程的所有的CSI-RS传输资源,且上述CSI-RS传输资源替换成CSI-RS端口组,或者CSI-RS端口,后续方法同样适用。
进一步地,每个CSI-RS传输资源包括P个CSI-RS端口。例如,P=1,2,或者其他值。P的取值可以是基站通过信令配置的,即基站为每个CSI-RS传输资源设置P的取值,并将其取值在CSI-RS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发送给终端。P的取值也可以是固定值,例如在协议中约定P=1。
每个CSI-RS传输资源通过一个发送波束发出,不同的CSI-RS资源对应 的发送波束可以不同。
该步骤通过配置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该N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波束管理过程中的所有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使得终端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传输信道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步骤202: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实现方式来实现:
获取所述终端或基站本身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进一步地,可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测量结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一排序列表;确定所述排序列表中的前K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或者,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最佳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所使用的第一发送波束;确定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相邻的K个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之差在预设范围内;确定与所述K个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基站从第三传输资源中,激活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用于进行大尺度信道参数跟踪。该实现方式中,假定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基站基于终端的测量上报或者基站自行进行的测量确定需要激活的CSI-RS传输资源。其中,若某个CSI-RS传输资源被激活,则该CSI-RS传输资源属于第一传输资源,所有激活的CSI-RS传输资源构成第一传输资源。例如,基站为终端配置N个CSI-RS传输资源,每个CSI-RS传输资源所传输的CSI-RS通过一个波束发送。终端测量N个CSI-RS传输资源并选择质量最佳的Q个CSI-RS传输资源,将Q个CSI-RS传输资源的标识以及其质量指标反馈给基站。质量指标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SI)等。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信息,据此确定需要激活 的CSI-RS传输资源。例如,激活终端上报的Q个CSI-RS资源,此时K=Q。或者激活质量最佳的一个CSI-RS传输资源的波束周围相邻的K个波束所传输的CSI-RS资源,此时K由基站根据系统开销要求和终端的能力确定,且相邻波束是指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相邻。空间指向角度相邻是指两者的空间指向角度之差在预设范围内。
另外,上述实现方式中,基站通过MAC CE控制单元激活(Activate)N个CSI-RS资源中的K个CSI-RS传输资源,K小于或者等于N。激活的信令生效后,终端开始根据激活的K个CSI-RS传输资源进行空间参数的跟踪,并维持对K个CSI-RS传输资源的空间参数跟踪,保存相应的空间参数。
K个CSI-RS传输资源是周期性的或者半持续性的。对于半持续性的CSI-RS资源,其CSI-RS的传输可以与激活的信令进行绑定,即CSI-RS在激活之后开始进行传输,去激活之后停止传输。对于半持续性的CSI-RS资源,其CSI-RS的传输也可以独立于激活的信令,即CSI-RS的传输启动与停止通过其他独立的信令进行控制。
激活和去激活(Deactivate)可以采用增量的方式。即假设当前有M1个激活的CSI-RS资源,基站又通过MAC CE激活了M2个资源,则在激活信令生效后激活的CSI-RS资源将包括当前的M1个激活的CSI-RS资源以及新增的M2个CSI-RS资源,共计有M1+M2个(假设两者没有重复)。假设当前有M1个激活的CSI-RS资源,如果基站通过MAC去激活了其中的M3个CSI-RS资源,则在去激活信令生效后的激活的CSI-RS资源,将包括则当前激活的CSI-RS资源除去已经去激活的M3个CSI-RS资源,共计有M1-M3个。
激活和去激活也可以采用绝对量的方式。即在一个激活信令生效后,激活的CSI-RS传输资源将只包括生效的激活信令中指示的CSI-RS传输资源,当前激活的CSI-RS传输资源若不在当前生效的激活信令指示的范围内,则自动进行去激活。
关于CSI-RS传输资源的传输:
A)一个CSI-RS传输资源激活后的传输方式和激活前的传输方式不同,例如周期不同,激活之后采用更小的周期传输;例如子载波间隔不同,激活 之后采用更大的子载波间隔传输;例如在一个周期内传输的次数不同,激活之后在一个周期内进行更多次的传输;
B)一个CSI-RS资源激活后的传输方式和激活前相同。
步骤203: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具体的,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的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使用相同发送波束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传输信道使用的发送波束处于同一波束组的相关发送波束,并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使用所述相关发送波束发送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其中,空间指向角处于预设范围内或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或使用同一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
上述步骤203中,基站从K个用于进行大尺度信道参数(空间参数)跟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如CSI-RS传输资源中,选择L个CSI-RS传输资源,并将L个CSI-RS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DCI发送给终端。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DCI,确定L个CSI-RS传输资源。终端根据这L个CSI-RS传输资源上获得的空间参数确定数据信道或者控制信道的空间参数,从而确定数据信道或者控制信道的接收波束。
基站在DCI信令生效后使用上述数据或者控制信道的发送波束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控制信号。终端则在DCI信令生效后用确定的接收波束接收数据或者控制信号。如果DCI信令在子帧(或者时隙)n传输,DCI信令的生效 时间是n+l,即DCI信令指示的信息在子帧(时隙)n+l生效,如果l=0,则DCI信令在传输DCI的子帧(时隙)内即生效。l的取值可以在协议中约定为固定值,或者在DCI中进行指示。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上述步骤203的实现过程。
例一
假设基站确定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发送波束是波束A和波束B,则基站应从用于进行空间参数跟踪的K个CSI-RS资源中选择同样使用波束A和波束B发送的CSI-RS资源(记为CSI-RS资源A和CSI-RS资源B),并将CSI-RS资源A和CSI-RS资源B在用于进行空间参数跟踪的K个CSI-RS资源中的编号,通过DCI通知给终端。
例二
假设基站确定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发送波束是波束A,则基站应从用于进行空间参数跟踪的K个CSI-RS资源中选择同样使用波束A发送的CSI-RS资源(记为CSI-RS资源A),并将CSI-RS资源A在用于进行空间参数跟踪的K个CSI-RS资源中的编号,通过DCI通知给终端。
例三
假设基站确定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发送波束是波束A,则基站应从用于进行空间参数跟踪的K个CSI-RS资源中选择波束B发送的CSI-RS资源(记为CSI-RS资源B),且波束B与波束A属于同一个波束组,并将CSI-RS资源B在用于进行空间参数跟踪的K个CSI-RS资源中的编号,通过DCI通知给终端。波束组是基站根据波束的空间指向进行划分,例如将空间指向在一定范围内的波束划分为一个波束组;或者根据终端的反馈信息进行划分,例如终端根据测量确定可以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波束划分一个波束组,并将波束分组的信息反馈给基站。
上述用接收波束A接收数据或者控制信号是指采用接收波束A对应的波束赋形权值对多个天线振子上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一路信号输出再进行后续的处理过程。
同理,用发送波束B发送数据或者控制信号是指采用发送波束B对应的波束赋形权值对一路输入信号(控制或者数据信道的信号)进行加权之后从 多个天线振子上发送出去。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基站通过MAC CE和DCI两级指示信息来指示传输信道的大尺度信道参数,使得终端能够根据两级指示信息来获取传输信道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进而确定传输信道的下行接收波束,且通过两级指示信息来指示传输信道的大尺度信道参数,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达到比较好的折中(tradeoff)。
第三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步骤301: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三传输资源,并通过第三信令将所述第三传输资源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
该步骤与上述步骤20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根据第三传输资源,对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进行配置处理,得到第一传输资源及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并将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配置信息包括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与第三传输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针对一个或者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相关信息。
该相关信息可具体为准共站址QCL信息。
基站确定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用于进行大尺度信道参数跟踪。
假定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基站在MAC CE中对K个CSI-RS传输资源的参数进行配置,包括对CSI-RS的资源的时频资源位置,周期,CSI-RS信号的序列,端口数等。此时这K个CSI-RS资源可以和上述步骤301中的N个CSI-RS资源之间独立。进一步的,K个CSI-RS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空间参数指示信息,即每个CSI-RS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与N个CSI-RS资源中的天线端口关于一个或者多个空间参数是准共站址QCL的。
MAC CE信令生效后,终端开始根据K个CSI-RS传输资源进行空间参 数的跟踪,并维持对K个CSI-RS传输资源的空间参数跟踪,保存相应的空间参数。
K个CSI-RS资源是周期性的或者半持续性的。对于半持续性的CSI-RS传输资源,其CSI-RS的传输可以与MAC CE信令进行绑定,即CSI-RS在MAC CE信令生效之后开始进行传输,失效之后停止传输。对于半持续性的CSI-RS传输资源,其CSI-RS的传输也可以独立于MAC CE,即CSI-RS的传输启动与停止通过其他独立的信令进行控制。
作为一个示例,若上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
此时,终端在进行大尺度信道参数跟踪时,可以基于上述配置信息对具有相同分组信息的传输资源进行联合跟踪,从而能够更加迅速地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下面以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为例进行说明。
对CSI-RS传输资源进行分组,空间参数相同的CSI-RS资源分为一组,例如分为F组。基站在配置信息中将分组信息发送给终端。
或者基站也可以根据终端的反馈信息进行分组,例如终端根据测量确定可以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波束(CSI-RS传输资源)划分一个CSI-RS资源组,并将分组的信息反馈给基站。
或者基站可以按照数据或者控制信道传输的要求进行分组,例如基站要通过两个发送波束,发送波束A和发送波束B进行数据或者控制的信号传输,但是终端只能用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则基站可以将发送波束A对应的CSI-RS传输资源和发送波束B对应的CSI-RS传输资源分为一组,令终端联合进行空间参数的估计,从而确定出可以同时接收发送波束A和发送波束B的一个接收波束。
步骤303: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 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该步骤303与上述步骤2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基站通过MAC CE和DCI两级指示信息来指示传输信道的大尺度信道参数,使得终端能够根据两级指示信息来获取传输信道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进而确定传输信道的下行接收波束,且通过两级指示信息来指示传输信道的大尺度信道参数,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达到比较好的折中(tradeoff)。
第四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步骤401: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
这里的第一传输资源可具体为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准共站址QCL。
终端基于K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所述一个或者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跟踪。
上述配置信息可包括:下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传输的时频资源、序列配置信息等。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包括P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例如,P=1或2,或者其他值。P的取值可以是基站通过信令配置的,即基站为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设置P的取值,并将其取值在该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发送给终端。P的取值也可以是固定值,例如在协议中约定P=1。
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通过一个发送波束发出,不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可以不同。
这里,将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使得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步骤402: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这里的指示信息可具体包括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上述第二信令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DCI。
该步骤中将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使得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步骤403: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具体的,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根据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及所述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根据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信息,及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上述根据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信息可具体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准共站址信息。
如果两个信号针对一个空间参数(空间到达角度均值,或者空间到达角度扩展,或者空间出发角度均值,或者空间出发角度扩展)是QCL的,则可以从一个信号的空间参数推测出另外一个信号的空间参数(例如,两个信号的空间参数相同)。如果发送端通知了接收端其数据或者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与哪些(个)参考信号的端口关于空间参数是QCL的,则接收端可以基于这些参考信号的端口进行空间参数的估计,确定接收波束,并用这些接收波束接收数据或者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403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接收波束。
这里,根据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传输信道的接收波束,提供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作为一个示例,上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
此时,上述步骤403包括: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组传输资源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这里,终端在进行大尺度信道参数跟踪时,可以基于上述配置信息对具有相同分组信息的传输资源进行联合跟踪,从而能够更加迅速地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4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三传输资源,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以及
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反馈给所述基站,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这里,假定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终端测量N个CSI-RS传输资源并选择质量最佳的Q个CSI-RS传输资源,将Q个CSI-RS传输资源的标识以及其质量指标反馈给基站。质量指标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SI)等。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信息,据此确定需要激活的CSI-RS传输资源。例如,激活终端上报的Q个CSI-RS资源,此时K=Q。或者激活质量最佳的一个CSI-RS传输资源的波束周围相邻的K个波束所传输的CSI-RS资源,此时K由基站根据系统开销要求和终端的能力确定,且相邻波束是指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相邻。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 数相关,K为正整数;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进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相应的接收波束,提高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第五实施例
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5所示,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501,用于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以及
第二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
如图6所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还可以包括:
配置模块500,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三传输资源,并通过第三信令将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1用于在所述第三 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1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5011,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或基站本身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
第一确定子模块5012,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5012包括:
排序单元50121,用于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测量结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一排序列表;以及
第一确定单元50122,用于确定所述排序列表中的前K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5012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50123,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最佳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所使用的第一发送波束;
第三确定单元50124,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相邻的K个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之差在预设范围内;以及
第四确定单元50125,用于确定与所述K个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资源,对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进行配置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针对一个或者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相关信息。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502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502包括:
第一选取子模块5021,用于在所述的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使用相同发送波束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502包括:
第二选取子模块5022,用于确定与所述传输信道使用的发送波束处于同一波束组的相关发送波束,并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使用所述相关发送波束发送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其中,空间指向角处于预设范围内或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或使用同一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所述第一信令为MAC控制单元的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一个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
一组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包括: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中的至少两个。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基站,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基站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根据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进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相应的接收波束,提高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第六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如图7所示,本公开文本的第六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处理器700;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700 相连接的存储器720,以及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700相连接的收发机710;所述存储器720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通过所述收发机710发送数据信息或者导频,还通过所述收发机710接收上行控制信道;当处理器700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720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实现如下的功能模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以及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处理器700用于读取存储器7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收发机710,用于在处理器7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7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7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7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20可以存储处理器7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基站,处理器700用于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根据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进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相应的接收波束,提高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第七实施例
如图8所示,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802,用于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以及
第一确定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如图9所示,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804,用于根据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接收波束。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03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803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第二获取子模块803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及所述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 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以及
第三确定子模块8033,用于根据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信息及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及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组传输资源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805,用于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三传输资源,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以及
测量模块806,用于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反馈给所述基站,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终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进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相应的接收波束,提高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第八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如图10所示,本公开文本的第八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000;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1000相连接的存储器1020,以及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1000相连接的收发机1010;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通过所述收发机1010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当处理器1000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1020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实现如下的功能模块: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以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处理器1000用于读取存储器10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1010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收发机1010,用于在处理器10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 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0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0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处理器10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文本实施例的终端,处理器1000用于通过收发机1010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进而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相应的接收波束,提高了终端的接收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文本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文本,凡在本公开文本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文本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2)

  1.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包括:
    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以及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三传输资源,并通过第三信令将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所述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或基站本身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测量结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一排序列表;以及
    确定所述排序列表中的前K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最佳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所使用的第一发送波束;
    确定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相邻的K个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之差在预设范围内;以及
    确定与所述K个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资源,对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进行配置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针对一个或者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相关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 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的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使用相同发送波束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传输信道使用的发送波束处于同一波束组的相关发送波束,并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使用所述相关发送波束发送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其中,空间指向角处于预设范围内或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或使用同一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MAC控制单元的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其中,一个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多普勒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并且
    一组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包括: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中的至少两个。
  15.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 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以及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接收波束。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及所述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以及
    根据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信息及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及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组传输资源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19.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 其中,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三传输资源,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以及
    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反馈给所述基站,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20. 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的第一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K为正整数;以及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第二传输资源,并将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
  23. 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三传输资源,并通过第三信令将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或基站本身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的测量结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一排序列表;以及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排序列表中的前K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最佳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所使用的第一发送波束;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相邻的K个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与所述第一发送波束的空间指向角度之差在预设范围内;以及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K个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28.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传输资源,对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进行配置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的天线端口,针对一个或者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相关信息。
  29. 根据权利要求20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参数相同或相关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的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与所述传输信道的使用相同发送波束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选取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传输信道使用的发送波束处于同一波束组的相关发送波束,并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使用所述相关发送波束发送的传输资源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其中,空间指向角处于预设范围内或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或使用同一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多个发送波束为同一波束组。
  32. 根据权利要求20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MAC控制单元的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为下行控制信息DCI。
  33. 根据权利要求2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一个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为: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并且
    一组所述大尺度信道参数包括:空间参数、时延扩展、平均时延、Doppler频偏、Doppler扩展或平均增益中的至少两个。
  34. 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为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与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K为正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选取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为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L为正整数,且K大于或者等于L;以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及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接收波束。
  36.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所传输的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编号信息及所述K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获取K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的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以及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与所述传输信道针对一个或一组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关信息及所述L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确定所述传输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按照预设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所述预设分组标准包括:将大尺度信道参数相同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者将使用同一个接收波束进行接收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或将具有相同信道传输要求的传输资源划分为一组;及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中的每组传输资源的大尺度信道参数。
  38. 根据权利要求34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第三传输资源,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为N个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且N大于或者等于K;以及
    测量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质量指标,对所述第三传输资源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反馈给所述基站,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三传输资源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39. 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40. 一种终端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41.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42.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度信道参数的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PCT/CN2018/075261 2017-02-06 2018-02-05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814128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7024524A KR20190107713A (ko) 2017-02-06 2018-02-05 대규모 채널 파라미터의 지시, 확정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기
EP18748276.5A EP3579450B1 (en) 2017-02-06 2018-02-05 Method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ing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EP23210580.9A EP4300837A3 (en) 2017-02-06 2018-02-05 Method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ing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16/483,102 US11228461B2 (en) 2017-02-06 2018-02-05 Methods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ation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19542398A JP6888880B2 (ja) 2017-02-06 2018-02-05 大規模なチャネルパラメータの指示方法、特定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US17/541,866 US11658849B2 (en) 2017-02-06 2021-12-03 Methods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ation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5797.7A CN108400852B (zh)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CN201710065797.7 2017-02-0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6/483,102 A-371-Of-International US11228461B2 (en) 2017-02-06 2018-02-05 Methods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ation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17/541,866 Continuation US11658849B2 (en) 2017-02-06 2021-12-03 Methods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ation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41286A1 true WO2018141286A1 (zh) 2018-08-09

Family

ID=6303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075261 WO2018141286A1 (zh) 2017-02-06 2018-02-05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228461B2 (zh)
EP (2) EP3579450B1 (zh)
JP (1) JP6888880B2 (zh)
KR (1) KR20190107713A (zh)
CN (1) CN108400852B (zh)
WO (1) WO2018141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852B (zh) * 2017-02-06 2020-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151847B (zh) * 2017-06-16 2020-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699082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536423A (zh) * 2018-08-08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监听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13477B (zh) * 2018-09-14 2023-01-06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535592B (zh) * 2018-09-28 2023-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489562B2 (en) * 2019-08-02 2022-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o assist waveform selection
JP2023525703A (ja) * 2020-05-15 2023-06-19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Ofdmベースの圧縮データ拡散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6998174A (zh) * 2022-03-02 2023-1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458A (zh) * 2010-02-12 2012-10-2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协作多点网络实现的参考信号
CN103840907A (zh) * 2012-11-20 2014-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导频信号和信号测量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150207600A1 (en) * 2012-07-31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aperiodic channel information in multi 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5471559A (zh) * 2014-09-05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准共位置的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6335B2 (ja) 2012-02-11 2016-10-1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報告するための方法、これ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らの方法のための装置
WO2013157892A1 (en) 2012-04-19 2013-10-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si co-lo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symbol por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456358B2 (en) 2012-08-13 2016-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ctiv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configurations
CN103684676B (zh) * 2012-09-26 2018-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端口位置关系的通知和确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KR102071372B1 (ko) * 2013-09-16 2020-01-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을 고려한 drx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8400852B (zh) * 2017-02-06 2020-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458A (zh) * 2010-02-12 2012-10-2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协作多点网络实现的参考信号
US20150207600A1 (en) * 2012-07-31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aperiodic channel information in multi 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3840907A (zh) * 2012-11-20 2014-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导频信号和信号测量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471559A (zh) * 2014-09-05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准共位置的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579450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79450A1 (en) 2019-12-11
EP4300837A2 (en) 2024-01-03
KR20190107713A (ko) 2019-09-20
CN108400852A (zh) 2018-08-14
US20200067735A1 (en) 2020-02-27
JP6888880B2 (ja) 2021-06-16
EP4300837A3 (en) 2024-03-20
US11228461B2 (en) 2022-01-18
EP3579450B1 (en) 2024-01-10
CN108400852B (zh) 2020-10-30
EP3579450A4 (en) 2020-01-15
US11658849B2 (en) 2023-05-23
JP2020509659A (ja) 2020-03-26
US20220094574A1 (en)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41286A1 (zh) 一种大尺度信道参数的指示、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667496B (zh) 一种获取、反馈发送波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1843554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CN107888245B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US2019025321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6648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ining downlink beams
CN110838862B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JP6972162B2 (ja) 機器ビーム相反性特定方法、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838860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18059112A1 (zh) 一种天线波束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83885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7888243B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044002B2 (en) Beam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996878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7482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5423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70245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7482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