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099415A1 -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099415A1
WO2018099415A1 PCT/CN2017/113780 CN2017113780W WO2018099415A1 WO 2018099415 A1 WO2018099415 A1 WO 2018099415A1 CN 2017113780 W CN2017113780 W CN 2017113780W WO 2018099415 A1 WO2018099415 A1 WO 201809941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si
transmission point
macro station
collaboration 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137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唐彦波
Original Assignee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78770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550873A4/en
Priority to US16/465,778 priority patent/US10784940B2/en
Publication of WO201809941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09941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Definitions

  • the ultra-dense deployment of wireless access nodes is us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t multiplexing of spectrum resources in space,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system capacity and coverage performance.
  • the coverage radius of a single wireless access node decreases, causing users to switch between very frequent wireless access nodes when moving in the network. For example, when the coverage radius of the wireless access node is 10 meters, assume that the user is 30. The speed of km/h travels, and the user needs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switching from one service node to another in about 1 second. Frequent switching between nodes causes a sharp increase in system signaling overhea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user handover failure increases greatly, thereby damaging the user's business experience.
  • the macro station After receiving the measurement report of the user equipment, the macro station is based on the CSI-RS in the measurement report.
  • RSRP determines a collaboration set of user equipments, and determines a primary transmission point in the collaboration set;
  • the macro station determines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angle of arrival of the detection signal re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user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UE) has access to the cell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macro station and established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Wireless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 the macro station typically needs to send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quipment so that the user equipment can perform the necessary measurements to meet the mobility requirements.
  • the user equipment reports CRS-RSRP (Cell) for the serving cell and the neighboring cell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 Specific Reference -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the received power of the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 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eference signal reception quality).
  • the macro station can roughly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user equipment usually reports a sounding signal so that the base station can know the state of the uplink channel.
  • the macro station can also determine the (general) loc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angle of arrival of the sounding signal (Sounding) re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macro station notifies the virtual cell of the new cooperation set determin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and notifies the virtual cell of the target transmission point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virtual cell will configure the CSI feedback parameters of the user equipment for the new collaboration set.
  • the virtual cell uses a specific parameter originally configured for the user equipment, such as a virtual cell identifier.
  • the present invention further provides a preferred embodiment of a node discovery system for a 5G platform, including:
  • the first resource scheduling unit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real-time resource scheduling according to the CSI evaluation information re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and implement data interaction with the user equipment. Specifically as described above.
  • the present invention fully utilizes the advantage of "almost synchronous" neighboring wireless access nodes in an ultra-dense deployment, implements a user-centric ident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virtual cells, and wireless access nodes and their collaboration sets.
  •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mechanism in the change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and mo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UDN system by the method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macro station After receiving the measurement report of the user equipment, the macro station is based on the CSI-RS in the measurement report.
  • RSRP determines a collaboration set of user equipments, and determines a primary transmission point in the collaboration set;
  • the macro station determines the new loc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target transmission point performs real-time resource scheduling according to the CSI evaluation information re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and implements data interaction with the user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基于测量报告确定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过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用户设备移动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基于测量报告确定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1095608.2、发明名称为“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以小区为中心的无线技术将不再适应超密集网络,随着用户和无线接入节点的超密集部署,网络的收发冗余和重叠覆盖特性使得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技术设计变为可能。另一方面,超密集网络的多重路径特性,为接入和回传的联合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用户为中心的小区虚拟化技术将在超密集无线网络技术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在超密集组网中,是通过无线接入节点的超密集部署来改善频谱资源在空间上高效复用,从而实现系统容量和覆盖性能的大幅提升。随着无线接入节点部署密度的提高,单个无线接入节点的覆盖半径降低,导致用户在网络中移动时,面临非常频繁的无线接入节点之间的切换。例如当无线接入节点的覆盖半径为10米时,假设用户以30 km/h的速度行进,用户在1秒左右的时间里就需完成从一个服务节点切换到另一个服务节点的过程。频繁的节点之间的切换,造成系统信令开销的急剧增加,同时用户切换失败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从而损害用户的业务体验感。另一方面,在超密集组网中无线接入节点之间不但距离缩短而且部署位置极不规则,随机放置的不同类型的无线接入节点之间的干扰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干扰强度的叠加也更加密集。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小区技术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处理方式,其中第一步需要完成的就是虚拟小区节点的发现和识别技术。但现有技术中,还无法有效实现虚拟小区节点的识别。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还无法有效实现虚拟小区节点的识别问题。
技术解决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包括:宏站发送测量信息给用户设备,以使用户设备按照测量信息上报针对服务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CRS-RSRP及 RSRQ;宏站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宏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主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其中,所述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的步骤,包括:
宏站收到测量报告后,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的大小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宏站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当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满足上报条件的CSI-RS资源的个数大于协作集的大小个数N时,宏站会选择RSRP值最大的前N个传输点作为协作集。
其中,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包括:
宏站通知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所确定的协作集,同时通知虚拟小区用户设备的主传输点,以使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配置特定的参数,以便用户设备在与主传输点交互信息时实施加扰;同时虚拟小区也将配置用户设备针对协作集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参数。
其中,所述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宏站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其中,所述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的步骤,还包括:
宏站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探测信号的到达角度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目标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其中,在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采用独立的信令通知源协作集用户设备移动的信息,同时通知源主传输点将用户设备未传输成功的数据转发给目标传输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包括: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宏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主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宏站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目标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的步骤,还包括:
宏站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探测信号的到达角度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在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采用独立的信令通知源协作集用户设备移动的信息,同时通知源主传输点将用户设备未传输成功的数据转发给目标传输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包括:
识别测量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变更识别模块,用于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识别测量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第一协商配置单元,用于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
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
第一测量单元,用于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识别测量模块还包括:
第一协作集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第一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第一反馈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第一评估上报单元,用于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用于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变更识别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第二协商配置单元,用于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第二测量配置参数发送单元,用于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第二测量单元,用于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变更识别模块还包括:
第二协作集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第二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第二反馈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第二评估上报单元,用于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用于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超密集部署中相邻无线接入节点“几乎同步”的优势,实现面向虚拟小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标识管理机制,以及无线接入节点及其在协作集变更过程中的识别测量机制,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UDN系统的传输性能及移动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网络架构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的具体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其包括:
步骤S1、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步骤S2、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本发明中,基于双层异构网络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标识管理机制,来实现识别测量。如图2所示,在双层异构网络架构中,宏站10负责覆盖(宏站10所辖小区称为宏小区11),主要传输控制信令与数据;密集部署的微基站13负责数据传输。本发明的双层网络架构中,多个微小区14可以形成一个虚拟小区12,虚拟小区12中的微基站13可以开展协作处理。在超密集网络中,由于传输节点的超密集部署,使得相邻无线接入节点具有“几乎同步”的特性。因此,本发明充分利用超密集部署中相邻无线接入节点“几乎同步”的优势,实现面向虚拟小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标识管理机制,以及无线接入节点及其在协作集变更过程中的识别测量机制,对于提高UDN系统的传输性能及移动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宏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S12、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
S13、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
S14、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如图3所示,在所述步骤S11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已经接入宏站所辖的小区,建立了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宏站通常需要发送测量信息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能够执行必要的测量满足移动性需求。用户设备按照测量信息上报针对服务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CRS-RSRP(Cell Specific Reference -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宏站可以大致确定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用户设备通常会上报探测信号(Sounding),以便基站能够获知上行信道的状态。宏站也可以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探测信号(Sounding)的到达角来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大致)位置。
在所述步骤S12中,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Channel State Inforam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不同的传输点配置不同的CSI-RS资源。因为宏站已经获得了用户设备的大致位置,因此宏站只需要与该位置区域内的传输点协商CSI-RS资源的配置。
在所述步骤S13中,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用户设备利用这些测量配置参数对传输点所传输的CSI-RS资源进行测量,这些测量配置参数可包括传输点所处的频率信息,不同CSI-RS资源对应的测量配置参数包括时频参数和上报条件等。上报条件可以是测量的CSI-RS资源的RSRP是否超过预定的门限,若满足上报条件,才进行上报。宏站可以通过RRC连接重配置信令完成测量配置参数的配置。
在所述步骤S14中,用户设备接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如果有CSI-RS资源满足上报条件,用户设备需要上报测量报告。在该测量报告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满足上报条件的CSI-RS资源。
进一步,所述步骤S1还包括:
S15、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S16、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S17、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S18、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S19、主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如图3所示,在所述步骤S15中,宏站收到测量报告后,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的大小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宏站可以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Master Transport Point)。协作集的大小需依据主传输点的处理能力而定。假定协作集的大小为3,而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满足上报条件的CSI-RS资源有6个,通常宏站会选择RSRP值最大的前三个传输点作为协作集,而其他的三个CSI-RS资源所对应的传输点对于该用户设备来说就是干扰源。
在所述步骤S16中,宏站通知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所确定的协作集,同时通知虚拟小区该用户设备的主传输点。虚拟小区在处理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为该用户设备配置特定的参数,如虚拟小区标识,以便用户设备在与主传输点交互信息时实施加扰。虚拟小区也将配置用户设备针对协作集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参数。
在所述步骤S17中,宏站通知用户设备针对协作集的CSI反馈配置参数,和/或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特定的参数。
在所述步骤S18中,UE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施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还可在特定的子帧将CSI信息上报给主传输点。
在所述步骤S19中,主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信息,实施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因为用户设备会上报针对协作集内不同传输点的CSI,因此主传输点可以在协作集内实施集中式调度以获得良好的协作效果以及干扰抑制效果,提高传输的频谱效率。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S22、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S23、宏站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S24、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如图4所示,步骤S21的原理与前述的步骤S11的原理相同,只是用户设备移动之后会有新的位置,而宏站可以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如探测信号的到达角度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在所述步骤S22中,在确定了位置之后,即可与该位置区域内的传输点协商CSI-RS资源的配置。
在所述步骤S23中,宏站依据用户设备的移动修改测量配置参数,如增加或删除不同传输点的CSI-RS资源,宏站只需始终将用户设备周边的传输点所传输的CSI-RS资源通知用户设备。
在所述步骤S24中,用户设备根据新的测量配置参数重新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并评估所测量的CSI-RS资源是否满足上报条件,如果满足,则上报测量报告。
进一步,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5、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S26、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S27、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S28、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S29、目标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如图4所示,在所述步骤S25中,宏站收到测量报告后,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RS RSRP,确定新的协作集,同时还可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此目标传输点也可称目标主传输点,而原来的主传输点可称为源主传输点)。
在所述步骤S26中,宏站通知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同时通知虚拟小区该用户设备的目标传输点。虚拟小区将配置用户设备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反馈参数。为了确保用户设备在协作集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平滑“切换”,虚拟小区沿用原来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特定的参数,如虚拟小区标识。
在所述步骤S27中,宏站通知用户设备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反馈配置参数。宏站在步骤S26之后,可以采用独立的信令通知源协作集该用户设备移动的信息,同时通知源主传输点将用户设备未传输成功的数据转发给目标传输点。
在所述步骤S28中,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施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还可在特定的子帧将CSI信息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在所述步骤S29中,目标传输点依据用户数设备上报的CSI信息,实施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由于目标传输点依然使用原来为用户设备配置的特定的参数,因此用户设备在协作集的变更过程中不会有现有切换过程产生的数据传输的中断。
在现有的切换过程中,需要引入随机接入来获取用户设备针对目标小区的上行提前(Time Advance,TA)。在超密集网络中,用户设备距离源主传输点和目标主传输点的距离相差不大,因此原来的TA值可以继续使用;或者主传输点提前获知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探测(Sounding)信号,以便在上述步骤S26中将用户设备针对主传输点的TA告诉宏站,由宏站通知用户设备。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较佳实施例,其包括:
识别测量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具体如上所述。
变更识别模块,用于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具体如上所述。
进一步,所述识别测量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协商配置单元,用于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测量单元,用于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具体如上所述。
进一步,所述识别测量模块还包括:
第一协作集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反馈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评估上报单元,用于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用于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具体如上所述。
进一步,所述变更识别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协商配置单元,用于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测量配置参数发送单元,用于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测量单元,用于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具体如上所述。
进一步,所述变更识别模块还包括:
第二协作集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反馈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评估上报单元,用于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用于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具体如上所述。
关于上述模块单元的技术细节在前面的方法中已有详述,故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充分利用超密集部署中相邻无线接入节点“几乎同步”的优势,实现面向虚拟小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标识管理机制,以及无线接入节点及其在协作集变更过程中的识别测量机制,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UDN系统的传输性能及移动性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面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宏站)。请参阅图5,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以及存储器602。其中,处理器601与存储器602电性连接。
所述处理器601是电子设备6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600的各种功能并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600进行整体监控。
所述存储器6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6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2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6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计算机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6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601对存储器602的访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0中的处理器601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602中,并由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如下: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包括:宏站发送测量信息给用户设备,以使用户设备按照测量信息上报针对服务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CRS-RSRP及 RSRQ;宏站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宏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主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的步骤,包括:
宏站收到测量报告后,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的大小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宏站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当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满足上报条件的CSI-RS资源的个数大于协作集的大小个数N时,宏站会选择RSRP值最大的前N个传输点作为协作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包括:
宏站通知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所确定的协作集,同时通知虚拟小区用户设备的主传输点,以使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配置特定的参数,以便用户设备在与主传输点交互信息时实施加扰;同时虚拟小区也将配置用户设备针对协作集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宏站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的步骤,还包括:
宏站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探测信号的到达角度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目标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采用独立的信令通知源协作集用户设备移动的信息,同时通知源主传输点将用户设备未传输成功的数据转发给目标传输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充分利用超密集部署中相邻无线接入节点“几乎同步”的优势,实现面向虚拟小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标识管理机制,以及无线接入节点及其在协作集变更过程中的识别测量机制,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UDN系统的传输性能及移动性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 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包括:宏站发送测量信息给用户设备,以使用户设备按照测量信息上报针对服务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CRS-RSRP及 RSRQ;宏站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宏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主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的步骤,包括:
    宏站收到测量报告后,依据用户设备所上报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的大小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宏站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当用户设备所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满足上报条件的CSI-RS资源的个数大于协作集的大小个数N时,宏站会选择RSRP值最大的前N个传输点作为协作集。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包括:
    宏站通知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所确定的协作集,同时通知虚拟小区用户设备的主传输点,以使虚拟小区为用户设备配置特定的参数,以便用户设备在与主传输点交互信息时实施加扰;同时虚拟小区也将配置用户设备针对协作集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参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宏站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的步骤,还包括:
    宏站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探测信号的到达角度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目标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采用独立的信令通知源协作集用户设备移动的信息,同时通知源主传输点将用户设备未传输成功的数据转发给目标传输点。
  9.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包括: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宏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主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宏站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宏站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宏站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用户设备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目标传输点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所述宏站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的步骤,还包括:
    宏站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探测信号的到达角度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其中,在所述宏站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采用独立的信令通知源协作集用户设备移动的信息,同时通知源主传输点将用户设备未传输成功的数据转发给目标传输点。
  16.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包括:
    识别测量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以及所述协作集的主传输点,通过所述协作集和主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变更识别模块,用于当用户设备移动时,宏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并基于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以及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通过所述新的协作集和目标传输点实时资源调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识别测量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
    第一协商配置单元,用于与虚拟小区协商配置CSI-RS资源;
    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参数;
    第一测量单元,用于收到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CSI-RS资源的测量。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识别测量模块还包括:
    第一协作集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的协作集,同时确定协作集中的主传输点;
    第一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协作集以及主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第一反馈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第一评估上报单元,用于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主传输点;
    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用于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变更识别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户设备新的位置;
    第二协商配置单元,用于与虚拟小区协商重新配置CSI-RS资源;
    第二测量配置参数发送单元,用于依据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对测量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向用户设备发送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
    第二测量单元,用于收到修改的测量配置参数后,实施针对重新配置的CSI-RS资源的测量。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系统,其中,所述变更识别模块还包括:
    第二协作集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依据测量报告中的CSI-RS RSRP确定用户设备新的协作集,同时确定新的协作集中的目标传输点;
    第二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新的协作集以及目标传输点通知给虚拟小区;
    第二反馈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CSI反馈配置参数;
    第二评估上报单元,用于依据CSI反馈配置参数实时针对新的协作集的CSI评估,并上报给目标传输点;
    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用于依据用户设备上报的CSI评估信息实时资源调度,实现与用户设备的数据交互。
PCT/CN2017/113780 2016-12-02 2017-11-30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WO201809941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877026.9A EP3550873A4 (en) 2016-12-02 2017-11-30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COVERING NODES ALIGNED ON 5G PLATFOR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465,778 US10784940B2 (en) 2016-12-02 2017-11-30 5G platform-oriented node discovery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5608.2 2016-12-02
CN201611095608.2A CN106792887B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99415A1 true WO2018099415A1 (zh) 2018-06-07

Family

ID=58884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113780 WO2018099415A1 (zh) 2016-12-02 2017-11-30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4940B2 (zh)
EP (1) EP3550873A4 (zh)
CN (1) CN106792887B (zh)
WO (1) WO201809941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375A (zh) * 2018-10-10 2018-12-2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基于uudn的动态ap分组方法
US10784940B2 (en) * 2016-12-02 2020-09-22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5G platform-oriented node discovery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7689B (zh) * 2017-12-27 2021-05-0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传输中波束赋形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63394B (zh) * 2018-12-17 2022-07-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资源测量方法及终端
US20210410028A1 (en) * 2020-06-24 2021-12-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handover rate control
US11539830B2 (en) * 2020-10-29 2022-12-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display of 5G icons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cons
CN114205865B (zh) * 2021-12-10 2024-05-1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629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7660A (zh) * 2012-01-26 2014-09-2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WO2015199414A1 (en) * 2014-06-23 2015-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 active antenna systems
WO2016021993A2 (ko) * 2014-08-08 2016-02-1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60142189A1 (en) * 2014-11-07 2016-05-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same
CN106165314A (zh) * 2014-04-07 2016-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2887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47811B1 (en) * 2007-01-22 2018-03-0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 Co. KG Discovery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a network node
US8131839B2 (en) * 2007-08-01 2012-03-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ssignment in a sensor network
US20130336193A1 (en) * 2012-06-19 2013-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information for assisting user equipment
EP2457342A1 (en) * 2009-07-22 2012-05-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of coordinating the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iv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464187A3 (en) * 2009-08-14 2013-11-06 BlackBerry Limited Frame structure and control signaling for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transmission
JP5413964B2 (ja) * 2009-09-14 2014-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196504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协作集配置方法及装置
US8599763B2 (en) * 2010-08-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control in a multi-point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network
WO2012102510A2 (ko) * 2011-01-26 2012-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600401B2 (en) * 2011-08-29 2013-12-03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er equipment localization
GB2493224B (en) * 2011-11-07 2013-07-03 Renesas Mobile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RU2014129460A (ru) * 2012-01-26 2016-02-10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8953478B2 (en) * 2012-01-27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US9094855B2 (en) * 2012-05-30 2015-07-28 Intel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of node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systems
KR102008331B1 (ko) * 2012-05-31 2019-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기지국이 협동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91637B (zh) * 2012-06-12 2017-03-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pdsch传输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510339B2 (en) * 2012-06-19 2016-1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signal via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operative base station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735933B2 (en) * 2012-07-09 2017-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TWI544229B (zh) * 2012-07-17 2016-08-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
US10863313B2 (en) * 2014-08-01 2020-12-08 Polte Corporatio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 services
CN110417527B (zh) * 2012-10-19 2022-07-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测量信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US20150318966A1 (en) * 2012-12-05 2015-11-05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923684B2 (en) * 2013-01-09 2018-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support inter-eNodeB CoMP
JP6348517B2 (ja) * 2013-02-12 2018-06-27 アルティオスター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
US9538456B2 (en) * 2013-02-18 2017-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52143B (zh) * 2013-03-20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多点协作通信系统及方法
US10136337B2 (en) * 2013-03-28 2018-11-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ntenna array
US10263741B2 (en) * 2013-05-10 201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and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cancellation
WO2015005609A1 (en) * 2013-07-09 2015-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673957B2 (en) * 2013-09-19 2017-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O2015194810A1 (ko) * 2014-06-15 2015-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중심 가상 셀을 구성하여 제어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37813B (zh) * 2014-07-15 2019-05-03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操作为中继节点的通信设备、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US9820205B2 (en) * 2014-07-29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virtual cell ID sets
WO2016021880A1 (ko) * 2014-08-04 2016-02-1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omp 동작을 위한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397921B2 (en) * 2014-09-10 2019-08-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584388A (zh) * 2014-11-28 2021-03-30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设备和控制方法、通信设备
US10003979B2 (en) * 2014-12-10 2018-06-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generating signal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user-centralized virtual cell in cloud wireless connec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811228B (zh) * 2015-03-23 2018-11-06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协作集合的方法、无线节点及服务基站
TWI750136B (zh) * 2015-09-23 2021-12-2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以無線傳送/接收單元(wtru)為中心傳輸
WO2017063779A1 (en) * 2015-10-16 2017-04-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aligned scheduling
US11121744B2 (en) * 2015-11-04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135512B2 (en) * 2016-04-06 2018-11-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s
US10057787B2 (en) * 2016-04-06 2018-08-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s
US10485054B2 (en) * 2016-05-26 2019-11-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ighbor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US20170367097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01113A1 (zh) * 2016-06-29 2018-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040057A1 (en) * 2016-09-01 2018-03-08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 Methods for plant state data transmission and associated sensing and control devices
CN108282206A (zh) * 2017-01-06 2018-07-13 索尼公司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841805B2 (en) * 2017-10-10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operator coordination for channel access in shared spectrum
CN109803289B (zh) * 2017-11-17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si上报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0841934B2 (en) * 2017-11-27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y rule for signal repetition collisions
US10979132B2 (en) * 2018-08-10 2021-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 of inter-relay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629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7660A (zh) * 2012-01-26 2014-09-2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6165314A (zh) * 2014-04-07 2016-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99414A1 (en) * 2014-06-23 2015-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 active antenna systems
WO2016021993A2 (ko) * 2014-08-08 2016-02-1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60142189A1 (en) * 2014-11-07 2016-05-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same
CN106792887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Hybrid CSI Reporting Design Targets", 3GPP TSG-RAN WGL#84BIS R1-163081, 15 April 2016 (2016-04-15), XP051080523 *
INTEL CORPORATION: "CSI Enhancements for Hybrid FD-MIMO",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S R1-163187, 15 April 2016 (2016-04-15), XP051080585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550873A4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4940B2 (en) * 2016-12-02 2020-09-22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5G platform-oriented node discovery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068375A (zh) * 2018-10-10 2018-12-2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基于uudn的动态ap分组方法
CN109068375B (zh) * 2018-10-10 2020-12-2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超密集网络uudn的动态ap分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2887A (zh) 2017-05-31
EP3550873A1 (en) 2019-10-09
US20190319690A1 (en) 2019-10-17
US10784940B2 (en) 2020-09-22
CN106792887B (zh) 2020-12-15
EP3550873A4 (en) 202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9415A1 (zh) 一种面向5g平台的节点发现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WO2018009021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26345A1 (en) Mobile terminal handover in an lte network
WO2018016853A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network interconnectivity
WO20160032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load bala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42527A1 (en) Multi-cel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a mobile terminal, a micro base station, and a macro base station
WO2013032259A2 (ko)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직접 통신 중인 장치가 모드변경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020449A1 (ko) 듀얼 커넥티비티 지원을 위한 pdcp 분산 구조의 보안 키 생성 및 관리 방안
WO20161179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local breakout in a dual-connectivity architecture
WO2015023067A1 (ko) 다중 기지국 연결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링크 실패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1136565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ndover support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49958A1 (en) Session setup and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EP3759962A1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and corresponding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node
WO2015032188A1 (zh) 小区的切换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18004278A1 (ko) 이중 연결 상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8045679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终端
WO2014077547A1 (en) Mobile terminal handover in an lte network
WO201406563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security key for communication authentication of subscriber station used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of multiple base st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10394A1 (ko) 핸드오버 성공률을 높이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206883A1 (zh) 一种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5016576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접속점 간 조직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1375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27381A1 (zh) 无线链路故障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9245339A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노드 간 패킷 복제 동작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96095A2 (ko) 단말의 듀얼 커넥티비티 구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87702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787702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