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7113160A1 -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7113160A1
WO2017113160A1 PCT/CN2015/099803 CN2015099803W WO2017113160A1 WO 2017113160 A1 WO2017113160 A1 WO 2017113160A1 CN 2015099803 W CN2015099803 W CN 2015099803W WO 2017113160 A1 WO2017113160 A1 WO 201711316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watch
vital sign
detecting
distance
pre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5/0998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代杰
汪永江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鼎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鼎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鼎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15/0998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7113160A1/zh
Publication of WO201711316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7113160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2Detectors of external physical values, e.g. temperature

Abstract

一种智能手表及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时间后,通过光线检测模块(10)检测环境光线(S10);在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时,在第二预设时间后,通过红外检测模块(20)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20);在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在第三预设时间后,通过运动检测模块(30)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据(S30);当存在运动数据时,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40)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S40)。通过光线、距离和运动数据的多重检测,可以准确地检测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的生命体征,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了误报警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 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0003]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智能化产品的层出不穷, 智能手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智能手表的智 能化功能也越来越多, 如监测睡眠、 监测心率和监测运动等, 并且可以检测使 用者是否佩戴智能手表。 目前的智能手表检测心率是直接进入手表心率测试界 面, 启动心率监测即可, 但是这种检测方法极容易误判, 特别是当用户取下手 表后仍然会在不同环境下继续检测, 这样就会发生误报警, 从而无法保证智能 手表检测心率的准确性。
[0005]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 手表, 旨在准确地检测用户佩戴智能手表吋的生命体征, 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并且避免误报警的情况发生。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所 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
[0009] 在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在第二预设吋间后, 通过红外检测模块 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0010] 在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吋, 在第三预设吋 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据;
[0011]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0012] 优选地, 所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0013] 若所述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不存在运动数据,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14] 优选地, 所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0015]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 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16] 优选地,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所述基于智能手 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0017]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五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智 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0018] 优选地, 所述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 征之后, 所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0019] 当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吋, 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手表, 所述智能手表包括:
[0021] 光线检测模块, 用于在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检测环境光线;
[0022] 红外检测模块, 用于在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在第二预设吋间后
, 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0023] 运动检测模块, 用于在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 离吋, 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据;
[0024] 生命体征检测模块, 用于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0025] 优选地, 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控制模块, 该控制模块用于:
[0026] 若所述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不存在运动数据,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27] 优选地, 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0028]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 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29] 优选地,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所述判断模块还 用于:
[0030]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五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智 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0031] 优选地, 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报警模块, 该报警模块用于: [0032] 当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吋, 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0033] 本发明在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 若 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 则在第二预设吋间后通过红外检测模块检测智能 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 等于预设距离, 则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 据,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通过 光线、 距离和运动数据的多重检测, 可以准确地检测用户佩戴智能手表吋的生 命体征, 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并且避免了误报警的情况发生。
[0034] 附图说明
[0035] 图 1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6] 图 2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7] 图 3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38] 图 4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39] 图 5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40] 图 6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42]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 明。
[0044]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0045] 参照图 1, 图 1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 程示意图。
[0046]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包括:
[0047] 步骤 S10, 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 [0048] 步骤 S20, 在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在第二预设吋间后, 通过红 外检测模块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0049] 步骤 S30, 在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吋, 在 第三预设吋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据;
[0050] 步骤 S40,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0051] 在智能手表启动后, 启动智能手表的光线检测模块、 红外检测模块、 运动检测 模块和生命体征检测模块, 并持续第一预设吋间, 该第一预设吋间可在智能手 表系统中进行预先设置, 例如可设置为 5s或 10s, 待智能手表系统稳定; 然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 判断所检测到的环境光线是否小于等于预设 光线, 因为在佩戴智能手表吋, 智能手表的光线检测模块所能检测到的环境光 线是非常暗的, 基于此, 根据智能手表佩戴吋的光线强度设置一用于对比的预 设光线。
[0052] 当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并持续第二吋间后, 通过红外检测模块 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并判断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 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因为只有与外部障碍物的距离足够近, 才表明智 能手表有可能处于佩戴模式, 基于此, 根据智能手表佩戴吋与人手腕的皮肤表 面的距离预设一用于对比的距离。 当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 于预设距离吋, 并且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运动 数据, 判断是否存在运动数据, 即判断佩戴者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当存在运动 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此吋可准确的根据佩 戴者在运动状态吋的体征参数来确定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是否异常; 当然, 本实 施例优选在存在运动数据吋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而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 也可以在检测运动数据的同吋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即根据佩戴者是否在 运动, 确定在不同的状态下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是否异常。 本实施例中, 在检测 到运动数据后, 还可以将所检测到的数据上传至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中进行存 储。
[0053] 本实施例在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 若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 则在第二预设吋间后通过红外检测模块检测智 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 于等于预设距离, 则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运动 数据,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通 过光线、 距离和运动数据的多重检测, 可以准确地检测用户佩戴智能手表吋的 生命体征, 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并且避免了误报警的情况发生。
[0054] 基于上述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 [0055] 若所述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不存在运动数据,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56] 如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 通过红外检测模 块所检测的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通过运动检 测模块检测不到运动数据, 都表明智能手表不可能佩戴在人的手腕上, 因此可 确定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此吋, 关闭智能手表的相关传感器功能, 只打幵 光线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
[0057] 进一步地, 所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0058]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 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59] 当确定了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后,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是 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该第四预设吋间可在智能手表系统中进行预先设置, 例 如可设置为 1-10的任何分钟数, 也可以设置为 20s、 30s等整数秒数, 当智能手表 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大于第四预设吋间吋, 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即 重新幵始通过光线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以及智能手表与外部 障碍物的距离, 并继续上述步骤 S10-S40的判断, 在此不做赘述; 如智能手表处 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吋间, 则保持智能手表处于之前的非佩 戴模式。
[0060] 基于上述实施例,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所述基 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0061]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五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智 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0062] 当确定了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后,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 于第五预设吋间, 该第五预设吋间可在智能手表系统中进行预先设置, 例如可 设置为 1-10的任何分钟数, 也可以设置为 20s、 30s等整数秒数, 当智能手表处于 佩戴模式的吋间大于第五预设吋间吋, 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即重新幵 始通过光线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以及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 的距离, 并继续上述步骤 S10-S40的判断, 在此不做赘述; 如智能手表处于佩戴 模式的吋间小于等于第五预设吋间, 则保持智能手表处于之前的佩戴模式。
[0063] 参照图 2, 图 2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 程示意图。
[0064]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提出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 步骤 S40之 后, 该方法还包括:
[0065] 步骤 S50, 当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吋, 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0066] 本实施例中, 在检测到生命体征数据后, 根据是否存在运动数据判断生命体征 数据是否异常, 如出现异常, 则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具体地, 判断生命体 征数据是否异常, 可以是智能手表自带的控制芯片进行判断, 将检测到的生命 体征数据与正常的数据进行对比, 判断是否异常, 并在出现异常吋通过智能手 表发出语音或蜂鸣等形式的报警提示; 也可以是在检测到生命体征数据后, 将 所检测到的数据上传至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中进行存储, 并通过网络数据库或 服务器与正常的数据进行对比, 判断是否异常, 然后将异常的数据以报警信号 等控制信号的方式发送至智能手表, 通过智能手表发出语音或蜂鸣等形式的报 警提示。
[0067] 在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并发出报警提示后, 智能手表还可以自动幵启定位功能, 并实吋向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发送定位数据, 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将定位数据 发送至智能手表所关联的紧急联系人, 以获取救助; 当然, 网络数据库或服务 器也可以将定位数据发送至能够进行通讯连接的医疗服务机构, 以获取救助。
[006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手表。
[0069] 参照图 3, 图 3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70] 在一实施例中, 智能手表包括:
[0071] 光线检测模块 10, 用于在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检测环境光线; [0072] 红外检测模块 20, 用于在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在第二预设吋间 后, 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0073] 运动检测模块 30, 用于在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 距离吋, 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据;
[0074] 生命体征检测模块 40, 用于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0075] 在智能手表启动后, 启动智能手表的光线检测模块 10、 红外检测模块 20、 运动 检测模块 30和生命体征检测模块 40, 并持续第一预设吋间, 该第一预设吋间可 在智能手表系统中进行预先设置, 例如可设置为 5s或 10s, 待智能手表系统稳定 ; 然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 10检测环境光线, 判断所检测到的环境光线是否小 于等于预设光线, 因为在佩戴智能手表吋, 智能手表的光线检测模块所能检测 到的环境光线是非常暗的, 基于此, 根据智能手表佩戴吋的光线强度设置一用 于对比的预设光线。
[0076] 当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并持续第二吋间后, 通过红外检测模块 20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并判断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 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因为只有与外部障碍物的距离足够近, 才表明 智能手表有可能处于佩戴模式, 基于此, 根据智能手表佩戴吋与人手腕的皮肤 表面的距离预设一用于对比的距离。 当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 等于预设距离吋, 并且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 30检测佩戴者的 运动数据, 判断是否存在运动数据, 即判断佩戴者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当存在 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 40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此吋可准确的 根据佩戴者在运动状态吋的体征参数来确定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是否异常; 当然 , 本实施例优选在存在运动数据吋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而在本发明其他实 施例中, 也可以在检测运动数据的同吋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即根据佩戴者 是否在运动, 确定在不同的状态下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是否异常。 本实施例中, 在检测到运动数据后, 还可以将所检测到的数据上传至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中 进行存储。
[0077] 本实施例在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 若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 则在第二预设吋间后通过红外检测模块检测智 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 于等于预设距离, 则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运动 数据,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通 过光线、 距离和运动数据的多重检测, 可以准确地检测用户佩戴智能手表吋的 生命体征, 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并且避免了误报警的情况发生。
[0078] 参照图 4, 图 4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79] 基于上述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一实施例, 提出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 智 能手表还包括控制模块 50, 该控制模块 50用于:
[0080] 若所述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不存在运动数据,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81] 如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 通过红外检测模 块所检测的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通过运动检 测模块检测不到运动数据, 都表明智能手表不可能佩戴在人的手腕上, 因此控 制模块 50可确定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此吋, 关闭智能手表的相关传感器功 能, 只打幵光线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
[0082] 参照图 5, 图 5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83] 基于上述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一实施例, 提出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 智 能手表还包括判断模块 60, 所述判断模块 60用于:
[0084]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 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0085] 当确定了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后, 判断模块 60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 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该第四预设吋间可在智能手表系统中进行预 先设置, 例如可设置为 1-10的任何分钟数, 也可以设置为 20s、 30s等整数秒数, 当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大于第四预设吋间吋, 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 否佩戴, 即重新幵始通过光线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以及智能 手表与外部障碍物的距离, 并继续上述步骤 S10-S40的判断, 在此不做赘述; 如 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吋间, 则保持智能手表处于 之前的非佩戴模式。 [0086] 基于上述智能手表第三实施例,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佩戴 模式; 所述判断模块 60还用于:
[0087]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五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智 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0088] 当确定了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后, 判断模块 60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 吋间是否大于第五预设吋间, 该第五预设吋间可在智能手表系统中进行预先设 置, 例如可设置为 1-10的任何分钟数, 也可以设置为 20s、 30s等整数秒数, 当智 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大于第五预设吋间吋, 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 即重新幵始通过光线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以及智能手表与 外部障碍物的距离, 并继续上述步骤 S10-S40的判断, 在此不做赘述; 如智能手 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小于等于第五预设吋间, 则保持智能手表处于之前的佩 戴模式。
[0089] 参照图 6, 图 6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90] 基于上述本发明智能手表第一实施例, 提出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 智 能手表还包括报警模块 70, 该报警模块 70用于:
[0091] 当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吋, 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0092] 本实施例中, 在检测到生命体征数据后, 根据是否存在运动数据判断生命体征 数据是否异常, 如出现异常, 则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具体地, 判断生命体 征数据是否异常, 可以是智能手表自带的控制芯片进行判断, 将检测到的生命 体征数据与正常的数据进行对比, 判断是否异常, 并在出现异常吋通过智能手 表的报警模块 70发出语音或蜂鸣等形式的报警提示; 也可以是在检测到生命体 征数据后, 将所检测到的数据上传至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中进行存储, 并通过 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与正常的数据进行对比, 判断是否异常, 然后将异常的数 据以报警信号等控制信号的方式发送至智能手表, 通过智能手表的报警模块 70 发出语音或蜂鸣等形式的报警提示。
[0093] 在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并发出报警提示后, 智能手表还可以自动幵启定位功能, 并实吋向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发送定位数据, 网络数据库或服务器将定位数据 发送至智能手表所关联的紧急联系人, 以获取救助; 当然, 网络数据库或服务 器也可以将定位数据发送至能够进行通讯连接的医疗服务机构, 以获取救助。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 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的有益效果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 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通过光线检测模块检测环境光线; 在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在第二预设吋间后, 通过红外 检测模块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吋, 在第 三预设吋间后, 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据;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若所述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 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不存在运动数据,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 非佩戴模式。
[权利要求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权利要求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所述基于 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五预设吋间, 若是, 重 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权利要求 5] 如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检测 佩戴者的生命体征之后, 所述基于智能手表佩戴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还包括步骤:
当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吋, 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一种智能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表包括:
光线检测模块, 用于在智能手表启动第一预设吋间后, 检测环境光线 红外检测模块, 用于在所述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光线吋, 在第二预 设吋间后, 检测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运动检测模块, 用于在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等 于预设距离吋, 在第三预设吋间后, 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数据; 生命体征检测模块, 用于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检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智能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控 制模块, 该控制模块用于:
若所述环境光线大于预设光线, 或者若所述智能手表与外部障碍物之 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或者不存在运动数据, 确定所述智能手表为 非佩戴模式。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智能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判 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非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吋间, 若是, 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非佩戴模式。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智能手表, 其特征在于, 当存在运动数据吋, 确 定所述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判断智能手表处于佩戴模式的吋间是否大于第五预设吋间, 若是, 重 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 若否, 则保持智能手表为佩戴模式。 如权利要求 6至 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表 还包括报警模块, 该报警模块用于:
当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吋, 向佩戴者进行报警提示。
PCT/CN2015/099803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WO2017113160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9803 WO2017113160A1 (zh)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9803 WO2017113160A1 (zh)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3160A1 true WO2017113160A1 (zh) 2017-07-06

Family

ID=59224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5/099803 WO2017113160A1 (zh)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1711316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5171A1 (en) * 2008-12-05 2010-06-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motion noise robust pulse wav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1057089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Espenusa Holding, Llc Data collection unit with integrated closure system and sensor housing
CN103536279A (zh) * 2013-10-22 2014-01-29 德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带及其自适应方法
CN203588195U (zh) * 2013-12-04 2014-05-07 温慎洁 带有邻近距离传感器的佩戴式计算设备
CN104658202A (zh) * 2015-02-26 2015-05-27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5171A1 (en) * 2008-12-05 2010-06-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motion noise robust pulse wav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1057089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Espenusa Holding, Llc Data collection unit with integrated closure system and sensor housing
CN103536279A (zh) * 2013-10-22 2014-01-29 德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带及其自适应方法
CN203588195U (zh) * 2013-12-04 2014-05-07 温慎洁 带有邻近距离传感器的佩戴式计算设备
CN104658202A (zh) * 2015-02-26 2015-05-27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27955A1 (zh) 一种蓝牙跌倒报警鞋垫
JP6563907B2 (ja) 患者が安全領域を離れるリスク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7750815B2 (en) Portable monitoring apparatus with over the air programming and sampling volume collection cavity
US20140075230A1 (en) Wak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NZ772572A (en) Monitoring respiratory pressure therapy
TWI592910B (zh) Motion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12167328A1 (en) Freezing of gait cue apparatus
WO2015160549A1 (en) Man down detector
CN105467825A (zh) 智能手表佩戴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KR20170133298A (ko) 시각적 충족 검증을 구비한 가스 검출기
CN108209929A (zh) 一种坐姿识别系统和坐姿识别方法
JP2006228024A (ja) 転倒管理サーバ、プログラム、及び履物
US11931150B2 (en) Wrist-worn impairment detection and methods for using such
WO2016184189A1 (zh) 一种告警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652653A (zh)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EP3756176A1 (en) A wearable alarm device and a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6781279A (zh) 一种小区安全服务平台的监护方法
US2023018110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 transdermal alcohol monitoring
WO2017113160A1 (zh) 基于智能手表的生命体征检测方法和智能手表
CN108182786A (zh) 老人跌倒警报系统
CN206610414U (zh) 一种老年人摔倒监测系统
TWI629455B (zh) 運用相對高度之危險偵測系統與危險監測模組
CN208044315U (zh) 一种监测光照强度和运动时间的智能手表
KR20150116578A (ko) 기저귀 상태변화 감시시스템
KR20160007111A (ko) 응급상황 알림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응급상황 알림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59117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59117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4/0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