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5117406A1 -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5117406A1
WO2015117406A1 PCT/CN2014/089359 CN2014089359W WO2015117406A1 WO 2015117406 A1 WO2015117406 A1 WO 2015117406A1 CN 2014089359 W CN2014089359 W CN 2014089359W WO 2015117406 A1 WO2015117406 A1 WO 201511740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re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communication station
message
management 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93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星
李岩
苗婷
任龙涛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S14882003T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S2855138T3/es
Priority to EP14882003.8A priority patent/EP3174329B1/en
Publication of WO201511740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511740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Definitions

  • t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When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 satisfies the trigger condition, t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initiates a reconfiguration request, including: t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cquires an actual value of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rigger condition by using measurement or statistics; t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performs network performance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parameter is compared to a pre-configured threshold of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 in the trigger condition; t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initiates the reconfiguration request when the trigger condition is met.
  • Step S602 t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receives the reconfiguration trigger event configuration message.
  • the interference value is higher than the pre-configured threshold
  • Step S804 The BS performs network monitoring according to the reconfiguration trigger event configuration message.
  • BS1 and BS2 send a reconfiguration request to the SC simultaneously or within a predefined period of time (for example, 10s), and the SC perform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decisions for BS1 and BS2, and the SC is predefined.
  • the reconfiguration request messages received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do not distinguish the order.
  • SC can also be independent
  • Each request makes a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 that is, a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 is made upon receiving a reconfiguration request. In this case, the SC will preferentially satisfy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first 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site.
  • the threshold adjustment response message may be pre-configured, or may be a reconfiguration trigger event update message, that is, th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node initiates an update of the reconfiguration trigger event according to the pre-configured threshold adjustment request of t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该重配置请求方法包括:通信站点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所述通信站点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配置请求不规范导致的问题,使得重配置请求更加规范,避免了无用的重配置请求,提升了资源配置合理性;减少了由于资源配置不当所产生的额外信令开销,降低了处理时延。

Description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无线电业务大量涌现,而无线电业务所依托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们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模式下,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这种固定分配给授权系统的频谱分配制度造成了频谱资源极为紧张的局面。而认知无线电技术就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频谱固定分配制度,将频谱在系统间动态分配,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典型的,如随着人们日常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语音数据通信,视频流媒体业务在人们通信生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要求更大的带宽作为支撑,国际移动电话(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简称为IMT)系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频谱紧张局面。
业界提出三个潜在可行的方案:1.动态规划IMT和GSM频谱;2.伺机借用主系统空闲频谱方案;3.授权共享接入方式(Licensed Shared Access,简称为LSA)。
目前,上述三种技术下,各通信站点以各自的标准向配置管理节点发起重配置请求,配置管理节点根据当前的可配置资源情况信息,以及其它通信站点对可配置频谱资源的使用信息,进行决策,为所述发出重配配置请求的通信站点确定配置参数。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规范不同的参数配置请求的发起条件与内容,通信站点以各自的标准发起重配置请求,配置管理节点无法区分不同的请求原因以及各通信站点资源需求的程度。这将会引起如下问题:
1)信令开销大:通信站点大量的资源请求上报,且请求未必达到资源配置的标准,产生不必要的请求上报信令开销;
2)无法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性:无法保证有限的可配置频谱资源分配给最急需频谱的通信站点,也无法保证重配置网络整体性能最优;
3)由于配置管理节点无法准确知道各站点的重配原因或目标,重配置决策没有针对性,导致无效的重配,由于无效的重配,增加了重配交互的次数。因此会大量增加交互的信令开销以及处理时延。
针对相关技术中重配置请求不规范导致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重配置请求不规范导致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配置请求方法,包括:通信站点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所述通信站点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
通信站点接收配置消息包括:所述通信站点通过测量配置消息接收所述通信站点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配置消息;或者,所述通信站点通过专用消息接收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配置消息。
所述配置消息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覆盖空洞;覆盖弱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无线资源利用率或者硬件资源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网络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网络负载高于预配置门限;潜在RRC连接数或者潜在吞吐量需求高于预配置门限;干扰值高于预配置门限;传输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吞吐量低于预配置门限;网络时延高于预配置门限;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或者E-RAB建立成功率、或者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或者无线建立成功率中之一低于预配置门限;异常掉话率高于预配置门限;切换成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各无线接入技术下的负载比例不匹配,或者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实际网络中各业务类型下负载比例不匹配。
所述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为能反映网络运行状态的参量,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覆盖率,参考信号载波干扰噪声比RS-CINR,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干噪比PDCCH  SINR,时间提前量TA,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利用率,硬件处理器占用率,呼叫拥塞率,E-RAB建立阻塞率,潜在RRC连接数,潜在吞吐量需求,话务量,业务量,用户数,干扰值,RRC连接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无线建立成功率,ERAB异常掉话率,RRC异常掉话率,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传输速率,吞吐量,UE从Idle态到Active态转换时延,Attach时延,用户面时延,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延,各业务类型的业务量,各无线接入技术的业务量。
在通信站点根据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之前,还包括:所述通信站点向其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发送调整请求消息,所述调整请求消息设置为所述通信站点将根据自身网络状态确定的预配置门限通知给所述配置管理节点。
所述调整请求消息中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调整原因,调整建议,调整目标;其中所述调整建议包括:提高或降低原预配置门限;所述调整目标包括:所述通信站点预期设置的预配置门限值,或者在原配置门限基础上,预期提高或降低的幅度。
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包括:所述通信站点通过测量或统计获取所述触发条件对应的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所述通信站点将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与所述触发条件中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所述重配置请求。
所述重配置请求设置为所述通信站点向其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指示所述通信站点当前网络状态,和/或当前网络存在的问题,和/或重配置目标,所述重配置请求还设置为请求对当前的网络配置参数进行重配置。
所述重配置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触发原因,所述触发原因为所述通信站点满足的所述触发条件;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重配置目标。
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射功率,频点,带宽,覆盖范围,天线高度,天线方向角,天线俯仰角,天线极化方式,带外发射特性,所述通信站点的双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RAT,工作时段,硬件资源,物理小区标识,邻区关系列表,移动性参数。
所述重配置目标为所述通信站点对配置资源的需求或者限制,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频点需求,带宽需求,发射功率需求,信道质量要求,最大干扰容忍限制,邻频发射限制,频域隔离要求,覆盖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配置方法,包括: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接收所述重配置请求,并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包括:所述配置管理节点通过测量配置消息向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所管理的通信站点发送所述配置消息;或者,所述配置管理节点通过专用消息向所述通信站点发送所述配置消息。
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在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对所述配置消息进行更新,并生成配置更新消息;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发送所述配置更新消息给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所管理的通信站点。
所述配置更新消息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更新后的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更新后的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网络性能参数的更新后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所述更新后的预配置门限包括以下之一: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当前的可配置资源情况或者管理策略的变化,改变原预配置门限得到的预配置门限;或者,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接收所述通信站点发送的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并根据所述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为所述通信站点确定的预配置门限值。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包括: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其所管理的通信站点上报的重配置请求,制定网络配置参数的重配置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配置请求装置,位于通信站点,包括:第一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监测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第一发送模块,设置为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发起重配置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重配置装置,位于配置管理节点,包括:第二发送模块,设置为发送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第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重配置请求;决策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通信站点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所述通信站点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配置请求不规范导致的问题,使得重配置请求更加规范,避免了无用的重配置请求,提升了资源配置合理性;减少了由于资源配置不当所产生的额外信令开销,降低了处理时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请求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请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重配置触发方法的整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通信站点运行于伺机使用主系统空闲频谱方式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至三的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LSA技术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通信站点运行于多系统共享频谱方式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预配置门限调整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七的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更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重配置请求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请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通信站点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
步骤S104,所述通信站点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
步骤S106,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通信站点根据接收到的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并在网络性能参数满足配置消息指示的触发条件时,发起重配置请求,从而对发起重配置请求设立了条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配置请求不规范导致的问题,使得重配置请求更加规范,避免了无用的重配置请求,提升了资源配置合理性;减少了由于资源配置不当所产生的额外信令开销,降低了处理时延。
上述配置消息可以是由通信站点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发送给所述通信站点的。其中,所述通信站点接收所述配置消息可以具体如下:所述通信站点通过测量配置消息接收配置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配置消息;或者,所述通信站点通过专用消息接收配置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配置消息。
所述配置消息中可以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覆盖空洞;覆盖弱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无线资源利用率或者硬件资源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其中无线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资源块(PRB),或者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硬件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者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网络拥塞率高于预配置 门限,其中网络拥塞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呼叫拥塞,或者承载建立阻塞;网络负载高于预配置门限,其中网络负载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话务量,或者业务量,或者用户数,或者吞吐量,或者RRC连接数;潜在RRC连接数或者潜在吞吐量需求高于预配置门限;干扰值高于预配置门限;传输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吞吐量低于预配置门限;网络时延高于预配置门限,其中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从空闲态(Idle)到激活态(Active)转换时延,或者附着(Attach)时延,或者用户面时延,或者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延;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或者E-RAB建立成功率、或者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或者无线建立成功率中之一低于预配置门限;异常掉话率高于预配置门限,其中掉话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ERAB异常掉话率,或者RRC异常掉话率;切换成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资源分配不合理,其中资源分配不合理指,当前资源配置不符合实际网络需求,具体的包括: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各无线接入技术下的负载比例不匹配;或者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实际网络中各业务类型下负载比例不匹配。
所述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为能反映网络运行状态的参量,可以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覆盖率,参考信号载波干扰噪声比(RS-CINR),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干噪比(PDCCH SINR),时间提前量(TA),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利用率,硬件处理器占用率,呼叫拥塞率,E-RAB建立阻塞率,潜在RRC连接数,潜在吞吐量需求,话务量,业务量,用户数,干扰值,RRC连接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无线建立成功率,E-RAB异常掉话率,RRC异常掉话率,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传输速率,吞吐量,UE从空闲(Idle)态到激活(Active)态转换时延,Attach时延,用户面时延,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延,各业务类型的业务量,各无线接入技术的业务量。
在通信站点根据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之前,所述通信站点向其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发送调整请求消息,所述调整请求消息设置为所述通信站点将根据自身网络状态确定的预配置门限通知给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其中,所述调整请求消息中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调整原因,调整建议,调整目标;其中所述调整建议包括:提高或降低原预配置门限;所述调整目标包括:所述通信站点预期设置的预配置门限值,或者在原配置门限基础上,预期提高或降低的幅度。
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具体可以包括:所述通信站点通过测量或统计获取所述触发条件对应的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 所述通信站点将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与所述触发条件中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所述重配置请求。
所述重配置请求设置为所述通信站点向其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指示所述通信站点当前网络状态,和/或当前网络存在的问题,和/或重配置目标,所述重配置请求还设置为请求对当前的网络配置参数进行重配置。
所述重配置请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触发原因,所述触发原因为所述通信站点满足的所述触发条件;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重配置目标。
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射功率,频点,带宽,覆盖范围,天线高度,天线方向角,天线俯仰角,天线极化方式,带外发射特性,所述通信站点的双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RAT),工作时段,硬件资源,物理小区标识,邻区关系列表,移动性参数。
所述重配置目标为所述通信站点对配置资源的需求或者限制,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频点需求,带宽需求,发射功率需求,信道质量要求,最大干扰容忍限制,邻频发射限制,频域隔离要求,覆盖需求。
对应于上述重配置请求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重配置请求装置,位于通信站点,该装置设置为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请求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22、监测模块24和第一发送模块26,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接收模块22,设置为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监测模块24,与第一接收模块22相连,设置为根据第一接收模块22接收的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第一发送模块26,与监测模块24相连,设置为当监测模块24监测到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发起重配置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重配置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
步骤S304,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接收所述重配置请求,并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使得通信站点可以根据配置消息指示的触发条件发起重配置请求,从而对发起重配置请求设立了条件,并且配置管理节点还根据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能够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配置请求不规范导致的问题,使得重配置请求更加规范,减少了信令开销,提升了资源配置合理性,降低了处理时延。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向所述通信站点发送所述配置消息可以具体如下:所述配置管理节点通过测量配置消息向所述通信站点发送所述配置消息;或者,所述配置管理节点通过专用消息向所述通信站点发送所述配置消息。
所述配置消息中可以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在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之后,所述配置管理节点还可以对所述配置消息进行更新,并生成配置更新消息;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发送所述配置更新消息给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所管理的通信站点。
所述配置更新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更新后的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更新后的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网络性能参数的更新后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所述更新后的预配置门限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当前的可配置资源情况或者管理策略的变化,改变原预配置门限得到的预配置门限;或者,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接收所述通信站点发送的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并根据所述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为所述通信站点确定的预配置门限值。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可以是根据其所管理的通信站点上报的重配置请求,制定网络配置参数的重配置方案。
对应于上述重配置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重配置装置,位于配置管理节点,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42、第二接收模块44和决策模块46,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发送模块42,设置为发送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接收模块44,设置为接收所述重配置请求;决策模块46,与接收模块44相连,设置为根据接收模块44接收的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重配置系统,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配置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如图2所示的重配置请求装置20和如图4所示的重配置装置40。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重配置触发方法与系统,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重配置触发方法的整体示意图,如图6所示,下面对重配置触发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602,通信站点接收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步骤S604-S606,所述通信站点执行配置消息指定的网络性能参数监测,当实际性能参数值满足重配置触发事件时,发起重配置请求。
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由所述通信站点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发送,设置为向所述通信站点配置触发重配置时网络性能参数所需满足的条件。该消息可以复用现有配置管理节点向通信站点发送的测量配置消息,或者通过专用消息发送。
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中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的一项或多项:
1)覆盖空洞;
2)覆盖弱场;
3)越区覆盖;
4)导频污染;
5)无线资源利用率,或者硬件资源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其中无线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资源块(PRB),或者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硬件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者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6)网络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其中网络拥塞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呼叫拥塞,或者承载建立阻塞;
7)网络负载高于预配置门限;网络负载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话务量,或者业务量,或者用户数,或者吞吐量,或者RRC连接数;
8)潜在RRC连接数,或者潜在吞吐量需求高于预配置门限;
9)干扰值高于预配置门限;
10)传输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
11)吞吐量低于预配置门限;
12)网络时延高于预配置门限;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从空闲态(Idle)到激活态(Active)转换时延,或者附着(Attach)时延,或者用户面时延,或者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延;
13)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或者E-RAB建立成功率,或者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或者无线建立成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
14)异常掉话率高于预配置门限;掉话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ERAB异常掉话率,或者RRC异常掉话率;
15)切换成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切换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系统内切换,或系统间切换;
16)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合理指,当前资源配置不符合实际网络需求,具体的包括: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各无线接入技术下的负载比例不匹配;或者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实际网络中各业务类型下负载比例不匹配。
上述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指能反映网络运行状态的参量;包括以下参数的一项或多项: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覆盖率,参考信号载波干扰噪声比(RS-CINR),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干噪比(PDCCH SINR),时间提前量(TA),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利用率,硬件处理器(DSP,或FPGA,或CPU,或MPU)占用率,呼叫拥塞率,E-RAB建立阻塞率,潜在RRC连接数,潜在吞吐量需求,话务量,业务量,用户数,干扰值,RRC连接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无线建立成功率,ERAB异常掉话率,RRC异常掉话率,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传输速率,吞吐量,UE从Idle态到Active态转换时延,Attach时延,用户面时延,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延,各业务类型的业务量,各无线接入技术的业务量。
上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值由配置管理节点设置,通信站点可以根据自身网络状态向配置管理节点发出调整请求。其中,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调整原因,调整建议,调整目标;其中所述调整建议包括:提高或降低原预配置门限;所述调整目标指,所述通信站点预期设置的预配置门限值,或者在原配置门限基础上,预期提高或降低的幅度。
所述通信站点执行配置消息指定的网络性能参数监测,当实际性能参数值满足重配置触发事件时,发起重配置请求。指所述通信站点通过测量或统计获取配置消息中指定的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将实际网络性能参数值与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当满足重配置触发事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向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重配置请求消息,设置为所述通信站点向配置管理节点指示当前网络状态,和或现有网络问题,和/或重配目标,并请求网络配置参数重配置。所述重配置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触发原因,即网络满足的重配置触发事件;网络性能参数实际监测结果;重配目标。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功率,频点,带宽,覆盖范围,天线高度,天线方向角,天线俯仰角,天线极化方式,带外发射特性,通信站点的双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RAT),工作时段,硬件资源,物理小区标识,邻区关系列表,移动性参数。
所述重配目标,指通信站点对配置资源的需求或者限制;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频点需求,带宽需求,发射功率需求,信道质量要求,最大干扰容忍限制,邻频发射限制,频域隔离要求,覆盖需求。
如图6所示,从配置管理节点一侧进行描述,则上述触发方法包括:
步骤S602,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步骤S608,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接收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中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
所述方法还包括,配置管理节点可以对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进行更新,生成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更新消息,并发送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更新消息给所述通信站点。
其中,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更新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新的重配置触发事件,新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新的预配置门限,新的监测周期,新的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新的预配置门限值,可以是配置管理节点根据当前的可配置资源情况或者管理策略变化,改变原预配置门限;或者,配置管理节点接收通信站点发送的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根据所述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为所述通信站点确定新的预配置门限值。
所述重配置决策指,配置管理节点根据通信站点上报的重配置请求消息,制定网络配置参数重配置方案。
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配置管理节点对通信站点进行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规范了通信站点资源重配置的触发条件,各通信站点基于对重配置触发事件规定的参数进行监测,并在满足触发事件时发起重配置请求。上述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保证有限的可配置频谱资源分配给最急需频谱的通信站点;减小了由于不必要的重配置请求上报所产生的信令开销;配置管理节点能够做出更符合各站点需求的配置决策,提高频谱效率,减少由于配置决策无效所增加的信令交互开销及处理时延。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通信站点运行于伺机使用主系统空闲频谱方式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基于图7所示架构,以下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至四,将针对这种工作方式进行详细具体描述,如图7所示的架构中的功能实体具体介绍如下:
配置管理节点指负责次级系统频谱资源配置管理的功能实体,可以是以下功能实体中的任一项:频谱协调器(SC,Spectrum Coordinator),中心控制节点(CCP,Central Control Point),重配管理模块(Re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module)、重配功能模块(Reconfiguration Function module)、重配实体(Reconfiguration Entity)、先进的定位实体、先进的定位功能、共存功能。
典型的主系统空闲频谱资源,如TVWS频谱,即470MHz-790MHz范围内主系统未使用的频谱资源。以下优选实施例中,以TVWS频谱为例进行描述。主用户保护管理节点以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库(GLDB,Geo-Location Database)为例,次级系统间干扰共存的配置管理节点以SC为例。TVWS频段CR技术的架构,介绍如下:
GLDB负责主系统保护,为通信站点或次级系统管理节点提供主系统频谱使用情况,避免主系统受到次级系统的干扰。具体的,为通信站点提供其所在位置上的空闲频谱资源,并根据主用户保护准则,计算通信站点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SC为次级系统频谱资源重配置管理节点,负责各次级用户设备间的共存管理,优先级管理,及测量管理。
BS为通信站点,其可代表LTE,3G系统,2G系统等蜂窝网系统下的基站,接入点等,或者WLAN,WRAN,Wimax等IEEE802系统下的接入点。
实施例一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至三的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示意图,BS运行于空闲频谱f1,由于覆盖原因触发次级用户设备空闲频谱重配置请求场景下,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如图8所示,下面做具体描述:
步骤S802:SC向次级用户设备BS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
BS可选的回复配置响应消息,向SC确认已正确收到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具体如下表:
表1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1
其中,覆盖空洞相关参数及预配置门限的含义为:在某一预定义的区域范围内,当测量得到RSRP值小于预定义门限(如-119dBm)的用户数量占区域内总用户数量的比例大于预定义比例(如30%)时,认为网络在对应位置上出现覆盖空洞;
覆盖弱场相关参数及预配置门限的含义为:在某一预定义的区域范围内,当测量得到RSRP值小于预定义门限(-105dBm)的用户数量占区域内总用户数量的比例大于预定义比例(如30%)时,认为网络在对应位置出现覆盖弱场;
越区覆盖相关参数及预配置门限的含义为:测量统计用户TA值,小区内超过TA门限的用户比例,以及计算超过TA门限的用户下行平均接收功率,则超过TA门限的用户比例大于预定义比例(如30%),且超过TA门限的用户下行平均接收功率大于预定义门限(如-75dBm)时,认为小区处于越区覆盖状态。
导频污染相关参数及预配置门限的含义为:当测量得到RSRP值超过预定义门限(如-90dBm)时认为是强导频,强导频数目大于等于预定义数目(如4个),且最强导频场强值与非强导频中场强最大的场强值的差小于等于预定义门限(如6dB),则认为导频污染。
步骤S804:BS根据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进行网络监测;
根据重配置触发配置消息中给出的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网络实际值的测量与统计,并与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
具体测量过程为,BS向下属UE发送测量配置,并接收UE的测量报告。处在小区边缘处UE测量报告显示,某一区域内(如坐标(X,Y)为圆心50米为半径的圆内)100个用户测量值中40个用户的RSRP值在为-105dBm以下,低于-119dBm的用户数为5个,则落在覆盖弱场门限内的用户数比例为40%,满足覆盖弱场触发事件。
步骤S806: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
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其中包括:触发原因:覆盖弱场;-105dBm>X>-119dBm内用户比例为40%,覆盖弱场区域为:坐标(X,Y)为圆心50米为半径的圆内;
SC可选的回复重配置响应消息,向BS确认已正确接收重配置请求消息。
步骤S808:SC收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SC运行重配置算法,如基于主用户保护及次级用户设备间共存,计算BS所允许增大的发射功率值,确定BS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射功率,以实现对覆盖弱场的消除,通过计算得到发射功率由30dBm增大到40dBm。
注:1、当存在多个SC时,为防止不同SC下的BS间相互干扰,SC为BS计算所允许增大的发射功率值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与相邻SC下属BS间的干扰。
2、与RSRP相似,参考信号信干噪比RS-CINR,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干噪比PDCCH SINR也可以作为评估小区覆盖状况的参数。
3、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与重配置请求消息不一定要成对出现,即SC完成对通信站点的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后,通信站点后续的多次性能监测、触发上报可能都基于这一次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实施例二
BS运行于空闲频谱f1,由于现有频谱资源无法满足网络需求触发重配置的场景下,触发事件配置流程如图8所示,下面做具体描述:
步骤S802:SC向次级用户设备BS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其中,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指当多个触发事件同时满足时,优先上报的事件,即优先级高的事件优先上报,SC也会优先考虑通过重配置满足对应的需求;表2中,物理资源块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的优先级为2,呼叫拥塞率的优先级为1,呼叫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的优先级更高;具体如下表:
表2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2
步骤S804:BS根据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进行网络监测;
根据重配置触发配置消息中给出的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对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呼叫拥塞率进行网络实际值的统计,并与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
具体测量过程为,BS网管侧统计网络资源利用状态(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及UE呼叫拥塞的概率。得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为95%,满足了物理资源块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触发事件。且呼叫拥塞率为10%,也满足了呼叫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触发事件。
步骤S806: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
根据优先级定义,BS选择在重配置请求中上报呼叫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其中包括:触发原因:呼叫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达到了10%;
注:BS也可以选择上报网络满足的所有触发事件,即触发原因:呼叫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达到了10%;物理资源块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达到了95%;
步骤S808:SC收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SC运行重配置算法,为BS增加空闲频谱资源配置,通过BS所在位置上空闲频谱资源的获取,以及与其他次级用户设备的共存考虑,确定为BS配置空闲频谱资源f2,发射功率为30dBm。
注:与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呼叫拥塞率相似,能够反映网络资源不能满足需求、负载过载的网络性能参数还包括:PDCCH利用率,硬件处理器(DSP,或FPGA,或CPU,或MPU)占用率,ERAB建立阻塞率,潜在RRC连接数,潜在吞吐量需求,话务量,业务量,用户数。当上述参数满足配置管理节点配置的触发事件要求时,同样可以触发重配置请求。其中潜在RRC连接数,潜在吞吐量需求反映了网络下一时刻网络的负载状态情况,该信息可以是通过对网络RRC连接数随时间变化规律,或吞吐量需求随时间变化规律得出,此时可以根据历史时刻的RRC连接数或吞吐量需求作为对潜在RRC连接数或潜在吞吐量需求的预估值;也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用户状态得出,例如BS某小区下驻留用户设备(UE)数目较多,虽然此时没有发起业务建立RRC连接,但潜在的可能需要建立大量的RRC连接,同时说明潜在吞吐量需求较大,此时可以以当前网络用户的数目来代表潜在RRC连接数或潜在吞吐量需求值。
所述优先级也适用于其他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思想与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相同。
实施例三
BS运行于空闲频谱f1,由于频谱上的干扰值高于预配置门限触发重配置的场景下,触发事件配置流程如图8所示,下面做具体描述:
步骤S802:SC向次级用户设备BS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具体如下表:
表3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3
步骤S804:BS根据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进行网络监测;
根据重配置触发配置消息中给出的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对RSSI、RSRP进行测量,并计算频谱上的干扰值,与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
具体测量过程为,BS测量RSSI、RSRP值,两者在相同带宽上测量,因此N为1,测量并计算得到:RSSI-RSRP=-102dBm>-104dBm。满足重配置触发事件。
步骤S806: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
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其中包括:触发原因:频谱上的干扰值高于预配置门限;以及在当前干扰水平下,要实现对下属用户的正常通信,所需的发射功率为40dBm(当前功率为30dBm)。
步骤S808:SC收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SC运行重配置算法,首先考察BS当前工作的空闲频谱是否允许增加发射功率,以满足当前信道条件下的正常通信;SC访问GLDB查询当前BS所在位置上空闲频谱信息,存在f1、f2、f3三段空闲频谱资源,对应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为:40dBm、30dBm、30dBm。从主用户保护的角度看,允许BS提高发射功率至40dBm,SC进一步考虑次级系统间共存,通过各次级用户设备与BS间的位置关系,频率隔离,传播模型,计算当BS以40dBm发射时,是否会对其他次级用户设备造成干扰,结论为不会造成干扰;因此SC判决可以通过重配置BS发射功率的方法解决目前干扰过高的问题。
注:如果在主用户保护的要求下,无法满足BS提高发射功率的需求,则BS无法继续使用所述空闲频谱f1,SC可进一步考虑为BS重配置空闲频谱至f2或f3,来实现BS的正常通信。具体过程与实施例二的步骤S808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BS工作频谱上干扰过大,会造成BS网络通信质量的下降,因此网络通信性能的下降,也可以间接反应工作频谱上的干扰过大。例如,通过对SINR的监测可以获得当前服务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当SINR低于预配置门限时,进而可以判断频谱上的干扰过大,这也是一种发现干扰过大触发重配置的方式,类似的参数还包括:传输速率,吞吐量,时延(终端从空闲态(Idle)到激活态(Active)转换时延,或者附着(Attach)时延,或者用户面时延,或者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延),RRC连接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无线建立成功率,ERAB异常掉话率,RRC异常掉话率,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传输速率,吞吐量。当上述参数满足配置管理节点配置的重配置事件时,同样可以触发重配置请求。流程与本优选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示意图,当存在多个次级用户设备申请空闲频谱资源,SC根据触发事件协调分配频谱资源的实施例流程如图9所示,存在BS1、BS2两个次级用户设备,同属于SC的管理。下面做具体描述:
步骤S902:SC向次级用户设备BS1、BS2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具体如下表:
表4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4
步骤S904:BS1、BS2根据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进行网络监测;
根据重配置触发配置消息中给出的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对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呼叫拥塞率进行网络实际值的统计,并与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
具体测量过程为,BS网管侧统计网络资源利用状态(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及UE呼叫拥塞的概率。得到BS1、BS2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分别为95%、100%,都满足了物理资源块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触发事件。
步骤S906:BS1、BS2分别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
BS1、BS2分别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其中包括:触发原因:物理资源块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BS1:95%;BS2:100%;
步骤S908:SC收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SC运行重配置算法,由于BS1、BS2频谱资源紧张,预计为其配置空闲频谱资源;SC访问GLDB获取BS1、BS2所在位置上的空闲频谱资源信息,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
设备 位置 频率MHz 带宽MHz 最大允许发射功率
BS1 L1 f1=530 8 40dBm
BS2 L2 f1=530 8 40dBm
由上表可以看出,BS1与BS2都只有空闲频谱f1可以配置,可以保证两基站同时以40dBm的发射功率发射不干扰主用户,但彼此间可能存在同频干扰,SC在决策BS间资源分配时,考虑BS上报的触发原因,BS2物理资源利用率更高一些,因此,对资源需求更加急迫,优先满足BS2的频谱配置需求,将空闲频谱分配给BS2。
SC向BS2发送空闲频谱分配决策结果,即空闲频谱f1=530MHz,带宽8MHz,最大允许发射功率为40dBm。供BS2选择确定其最终的运行参数,BS2根据自身需求,确定发射功率为30dBm。将配置结果反馈给SC。
SC根据BS2的配置结果,进一步对BS1进行资源分配决策,为保证BS1在f1上发射不干扰BS2,则需要将发射功率限制到20dBm,因此BS1的空闲频谱配置结果为空闲频谱f1=530MHz,带宽8MHz,最大允许发射功率为20dBm。发送给BS1。
注:在本优选实施例中,BS1与BS2同时或在预定义的一段时间内(例如10s),向SC发送了重配置请求,SC为BS1、BS2统一进行资源配置决策,SC对于在预定义的一段时间内收到的重配置请求消息并不区分先后顺序。当然SC也可以独立的为 每一个请求进行资源分配决策,即收到重配置请求就进行资源分配决策,这种情况下,SC将优先满足先申请通信站点的资源配置需求。
上述实施例一至四所述的方案也适用于授权共享接入(LSA,License Share Access)技术下的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
LSA(Licensed Shared Access,授权共享接入)技术就给出了在监管框架下,LSA主系统和LSA次级系统共享使用同一频谱资源的方法。所述同一频谱资源称之为LSA频谱资源,也就是授权系统和LSA系统共享使用的频谱资源;授权系统是指LSA频谱资源的原有授权用户;LSA系统是指被监管机构授权,可以与授权系统共享使用LSA频谱资源的用户。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LSA技术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LSA的网络架构介绍如下:
LSA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授权系统保护,为配置管理节点提供主系统频谱使用情况,避免授权系统受到次级系统的干扰。具体的,为配置管理节点提供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授权系统频谱使用情况信息,并提供授权用户在该区域上的保护准则;
配置管理节点,负责各授权接入系统的授权共享资源配置,即根据LSA Controller提供的相关区域上的授权系统频谱使用信息,确定LSA系统下属通信站点可进行授权共享接入频谱(本优选实施例中将授权共享接入频谱与主系统空闲频谱都称为可配置频谱),再根据授权系统保护准则确定相关通信站点的发射参数限制。
BS为通信站点,其可代表LTE,3G系统,2G系统等蜂窝网系统下的基站,接入点(AP,Access Point)如relay,pico,femto等,或者WLAN,WRAN,Wimax等IEEE802系统下的接入点。
实施例五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通信站点运行于多系统共享频谱方式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通信站点运行于多系统共享频谱方式下的系统架构,本优选实施例将针对这种工作方式进行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架构中的功能实体具体介绍如下:
配置管理节点以多无线接入技术协调器(Multi-Rat Coordinator)为例描述,其具体功能包括簇的划分;簇间频率规划;不同簇间各通信站点的共存管理;
BS为通信站点,其可代表LTE,3G系统,2G系统等蜂窝网系统下的基站,接入点(AP,Access Point)如relay,pico,femto等,或者WLAN,WRAN,Wimax等IEEE802系统下的接入点。
本实施例针对同一区域范围内,各RAT频谱资源数量比例与各RAT下业务量比例不匹配触发重配置,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触发事件配置及决策流程示意图,流程如图12所示,其中BS为一多模基站,同时支持GSM和LTE网络,即可以同时服务GSM用户和LTE用户。当前资源分配状态为:GSM网络10MHz,LTE网络10MHz。下面做具体描述:
步骤S1202:SC向次级用户设备BS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具体如下表:
表6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5
步骤S1204:BS根据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进行网络监测;
根据重配置触发配置消息中给出的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GSM、LTE网络业务量,这里业务量反应用户对频谱资源的需求的量,可以用各RAT下用户数与对应权值的乘积表示;本实施例中,按如下预置权值:一个GSM用户对频谱的需求为一个LTE用户对频谱的需求的1/5。因此GSM对应权值为1,LTE对应权值为5,则根据统计结果,GSM网络下有100个用户,LTE网络下有60个用户,则业务量比例V=100/(60*5)=1/3,与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V<1/2,满足重配置触发事件,且LTE业务量较大。
步骤S1206: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
BS向SC发送重配置请求消息,其中包括:触发原因:RAT间频谱资源比例与网络负载比例不匹配;以及在当前RAT间业务量比例1:3。
步骤S1208:SC收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SC调整RAT间资源分配,以匹配负载状态。确定BS总频谱资源20MHz不变,GSM网络频谱资源调整为5MHz;LTE网络频谱资源调整为15MHz。
注:实施例一至四所述流程同样适用于通信站点运行于多系统共享频谱方式(比如IMT GSM频段共享),区别在于,通信站点运行于伺机使用主系统空闲频谱方式下,由于通信站点使用的频谱资源为主系统空闲频谱,因此使用的前提是满足主系统保护要求,配置管理节点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空闲频谱上的发射参数限制,以保证不干扰主系统用户;而多系统共享频谱方式下,使用运营商授权频谱,在不同RAT间共享,不存在主系统,因此配置管理节点做决策时无需考虑主系统用户保护,只需在可配置频谱范围内考虑与其他通信站点间的共存。因此两种动态频谱共享的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考虑通信站点间的共存。
实施例六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预配置门限调整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优选实施例重配置触发事件以干扰高于预配置门限为例进行示例叙述,下面做具体描述:
步骤S1302:SC向次级用户设备BS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具体如下表:
表7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6
步骤S1304:BS根据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进行网络监测;
根据重配置触发配置消息中给出的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对RSSI、RSRP进行测量,并计算频谱上的干扰值,与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
具体测量过程为,BS测量RSSI、RSRP值,两者在相同带宽上测量,因此N为1,测量并计算得到:RSSI-RSRP=-104dBm<-100dBm。未满足重配置触发事件,但BS下属网络性能已经无法满足QoS要求。
步骤S1306:BS向SC发送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
BS向SC发送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其中包括:门限调整原因:门限设置过低,干扰值未到门限要求时,所述频谱已经无法满足BS服务质量要求;门限调整建议:降低预配置干扰门限值;门限调整目标:频谱上的干扰值门限修改为-105dBm。
步骤S1308:SC收到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进行新门限值的确定。
SC通过门限调整原因判断,降低预配置干扰值门限值至-105dBm为合理要求,确定将新门限值配置为-105dBm。
步骤S1310:SC向BS发送预配置门限调整响应消息,将新预配置门限配置给BS。
注:步骤S1304为可选步骤,即当BS收到SC的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后,可以不经过网络监测,出于网络规划经验判断,预配置门限是否符合自身网络要求,如果通过判断,发现当网络性能无法满足QoS要求时,对应的监测参数值仍不能达到预配置门限要求,即网络状态满足重配置触发事件之前,已经无法正常为网络下属终端服务,则可以发起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
步骤S1306中预配置门限调整响应消息,也可以是重配置触发事件更新消息,即配置管理节点根据通信站点的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发起对重配置触发事件的更新。
通过本次BS与SC协商调整预配置门限的过程后,SC可以保存BS新的预配置门限值,供再次为这个BS配置重配置触发事件时参考。
实施例七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七的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更新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优选实施例重配置触发事件以现有频谱资源无法满足网络需求为例进行示例叙述,下面做具体描述:
步骤S1402:SC向次级用户设备BS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配置消息;
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重配置触发事件,与触发事件相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具体如下表:
表8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7
步骤S1404:一段时间后,SC根据当前可配置资源情况决定调整预配置门限,确定新的预配置门限值,生成重配置触发事件更新消息;
当前可配置频谱资源数量增加,可以更好的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因此,SC确定将预配置门限分别降低为80%,3%,如表9所示;即与之前的预配置门限设置相比,更新后,通信站点更容易获得可配置频谱资源。
表9
Figure PCTCN2014089359-appb-000008
步骤S1406:SC向BS发送重配置触发事件更新消息,以将更新需监测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值通知给BS;
消息中包括:相关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为:物理资源利用率,呼叫拥塞率;预配置门限修改为80%、3%。
步骤S1408:BS保存新的预配置门限值,并向SC回复重配置触发事件更新响应消息。
BS后续的网络性能监测时将以更新的重配置触发事件作为触发标准。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设置为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配置请求不规范导致的问题,使得重配置请求更加规范,避免了无用的重配置请求;提升了资源配置合理性;减少了由于资源配置不当所产生的额外信令开销,降低了处理时延。

Claims (21)

  1. 一种重配置请求方法,包括:
    通信站点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
    所述通信站点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
    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信站点接收配置消息包括:
    所述通信站点通过测量配置消息接收所述通信站点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配置消息;或者,
    所述通信站点通过专用消息接收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配置消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消息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覆盖空洞;覆盖弱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无线资源利用率或者硬件资源利用率高于预配置门限;网络拥塞率高于预配置门限;网络负载高于预配置门限;潜在RRC连接数或者潜在吞吐量需求高于预配置门限;干扰值高于预配置门限;传输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吞吐量低于预配置门限;网络时延高于预配置门限;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或者E-RAB建立成功率、或者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或者无线建立成功率中之一低于预配置门限;异常掉话率高于预配置门限;切换成功率低于预配置门限;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各无线接入技术下的负载比例不匹配,或者各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比例与实际网络中各业务类型下负载比例不匹配。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为能反映网络运行状态的参量,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覆盖率,参考信号载波干扰噪声比RS-CINR,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干噪 比PDCCH SINR,时间提前量TA,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利用率,硬件处理器占用率,呼叫拥塞率,E-RAB建立阻塞率,潜在RRC连接数,潜在吞吐量需求,话务量,业务量,用户数,干扰值,RRC连接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率,无线建立成功率,ERAB异常掉话率,RRC异常掉话率,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传输速率,吞吐量,UE从Idle态到Active态转换时延,Attach时延,用户面时延,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延,各业务类型的业务量,各无线接入技术的业务量。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通信站点根据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之前,还包括:
    所述通信站点向其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发送调整请求消息,所述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所述通信站点将根据自身网络状态确定的预配置门限通知给所述配置管理节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整请求消息中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调整原因,调整建议,调整目标;
    其中所述调整建议包括:提高或降低原预配置门限;
    所述调整目标包括:所述通信站点预期设置的预配置门限值,或者在原配置门限基础上,预期提高或降低的幅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重配置请求包括:
    所述通信站点通过测量或统计获取所述触发条件对应的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
    所述通信站点将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与所述触发条件中的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进行比较;
    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所述通信站点发起所述重配置请求。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请求用于所述通信站点向其所属的配置管理节点指示所述通信站点当前网络状态,和/或当前网络存在的问题,和/或重配置目标,所述重配置请求还用于请求对当前的网络配置参数进行重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触发原因,所述触发原因为所述通信站点满足的所述触发条件;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实际值;重配置目标。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发射功率,频点,带宽,覆盖范围,天线高度,天线方向角,天线俯仰角,天线极化方式,带外发射特性,所述通信站点的双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RAT,工作时段,硬件资源,物理小区标识,邻区关系列表,移动性参数。
  12.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目标为所述通信站点对配置资源的需求或者限制,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
    频点需求,带宽需求,发射功率需求,信道质量要求,最大干扰容忍限制,邻频发射限制,频域隔离要求,覆盖需求。
  13. 一种重配置方法,包括:
    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接收所述重配置请求,并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包括: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通过测量配置消息向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所管理的通信站点发送所述配置消息;或者,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通过专用消息向所述通信站点发送所述配置消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配置管理节点发送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对所述配置消息进行更新,并生成配置更新消息;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发送所述配置更新消息给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所管理的通信站点。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更新消息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更新后的重配置触发事件,与所述更新后的重配置触发事件对应的需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网络性能参数的更新后的预配置门限,监测周期,所述重配置触发事件的优先级。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更新后的预配置门限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当前的可配置资源情况或者管理策略的变化,改变原预配置门限得到的预配置门限;或者,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接收所述通信站点发送的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并根据所述预配置门限调整请求消息为所述通信站点确定的预配置门限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包括:
    所述配置管理节点根据其所管理的通信站点上报的重配置请求,制定网络配置参数的重配置方案。
  20. 一种重配置请求装置,位于通信站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
    监测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
    第一发送模块,设置为当网络性能参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发起重配置请求。
  21. 一种重配置装置,位于配置管理节点,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设置为发送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消息设置为指示发起重配置请求的触发条件;
    第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重配置请求;
    决策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重配置请求进行重配置决策。
PCT/CN2014/089359 2014-07-25 2014-10-23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511740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S14882003T ES2855138T3 (es) 2014-07-25 2014-10-23 Método de solicitud de reasignación, y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reasignación
EP14882003.8A EP3174329B1 (en) 2014-07-25 2014-10-23 Re-allocation request method, and re-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1196.7A CN104244276A (zh) 2014-07-25 2014-07-25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CN201410361196.7 2014-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7406A1 true WO2015117406A1 (zh) 2015-08-13

Family

ID=5223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4/089359 WO2015117406A1 (zh) 2014-07-25 2014-10-23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74329B1 (zh)
CN (1) CN104244276A (zh)
ES (1) ES2855138T3 (zh)
WO (1) WO201511740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37657A1 (en) * 2017-01-24 2018-08-02 Mediatek Inc. Blockage detection in millimeter wave radio communications
CN108810921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下倾角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2566195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765577A (zh) * 2021-01-14 2022-07-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测量配置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62117A (zh) * 2023-07-10 2023-11-14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0071B2 (en) * 2014-12-10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lligent skipping of interfering frequency measurements in UE measurement gaps
CN105873070B (zh) * 2015-01-20 2020-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授权共享接入系统干扰自适应发现方法与装置
US10021705B2 (en) * 2015-07-08 2018-07-10 Intel IP Corporation Carrier measurements for multi-carrier devices
CN106851725B (zh) * 2015-12-07 2020-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8616907B (zh) * 2016-12-28 2022-08-1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te用户的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16669122A (zh) 2017-03-22 2023-08-2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分阶段重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KR102475109B1 (ko) * 2017-04-28 2022-12-07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혼잡 처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기기
US10681072B2 (en) * 2017-08-31 2020-06-0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plan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and network security
CN107613549A (zh) * 2017-09-26 2018-01-19 南京哈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无线蜂窝网数据速率与发射功耗自适应方法
CN109673054B (zh) * 2018-02-11 2020-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率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8924940B (zh) * 2018-08-24 2023-03-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用户优先级及多属性判决的频谱分配和切换方法
CN110381536B (zh) * 2019-06-25 2020-08-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lwip架构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WO2021126027A1 (en) * 2019-12-18 2021-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node, second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configuration of resources
EP3944659A1 (en) 2020-07-24 2022-01-26 Aspire Technolog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d managing maximum number of sellable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in a fix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954237B (zh) * 2020-08-19 2021-04-16 瀚一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快速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US11564117B2 (en) * 2020-11-30 2023-01-2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User equipment based network capability scoring for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management
US11950123B2 (en) 2021-12-27 2024-04-02 T-Mobile Usa, Inc. Automated network state audi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989A (zh) * 2012-01-13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调整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05333A (zh) * 2011-07-29 2013-01-3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长期演进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方法及相应的eNB节点
CN103167423A (zh) * 2011-12-16 2013-06-1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系统中监听用户终端的小区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428748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带测量方法、设备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8592A1 (en) * 2007-07-06 2009-01-15 Lg Electronics Inc. Radio measurement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59180B (zh) * 2009-07-13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硬件重配置的通信实现方法及基站
US9055493B2 (en) * 2009-08-25 2015-06-09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958174A (zh) * 2011-08-26 2013-03-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重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880913B1 (en) * 2012-08-03 2019-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bility procedur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5333A (zh) * 2011-07-29 2013-01-3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长期演进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方法及相应的eNB节点
CN103167423A (zh) * 2011-12-16 2013-06-1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系统中监听用户终端的小区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572989A (zh) * 2012-01-13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调整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28748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带测量方法、设备与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37657A1 (en) * 2017-01-24 2018-08-02 Mediatek Inc. Blockage detection in millimeter wave radio communications
US10623149B2 (en) 2017-01-24 2020-04-14 Mediatek Inc. Blockage detection in millimeter wave radio communications
CN108810921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下倾角调整方法和装置
EP3618484A4 (en) * 2017-04-28 2021-02-24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 DOWN TILT ANGLE OF AN ANTENNA
CN112566195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765577A (zh) * 2021-01-14 2022-07-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测量配置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65577B (zh) * 2021-01-14 2024-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测量配置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62117A (zh) * 2023-07-10 2023-11-14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4276A (zh) 2014-12-24
ES2855138T3 (es) 2021-09-23
EP3174329A1 (en) 2017-05-31
EP3174329A4 (en) 2017-07-26
EP3174329B1 (en) 202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17406A1 (zh)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000599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frequencies in a wireless access solution based on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CN109891829B (zh) 网络切片中的sla处理
WO2015117398A1 (zh) 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JP6389263B2 (ja) セル間でのモビリティ及び/又はアクセス選択のステアリング
EP3146779B1 (en)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EP2989832B1 (en) Conditional offloading from wlan to cellular network
US88921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US93449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neighbor networ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373672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managing backhaul resources
EP3044997B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network based on carrier aggregation information
US10979948B2 (en) Hand-in with topology hiding
WO2015109841A1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频谱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IL224332A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to integrate the operation of cellular and wi-fi systems
US9907013B2 (en) Interworking between networks operat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WO2016059063A1 (en) Selecting the qci of a connection of an aggregator device
WO2016121676A1 (ja)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80213A1 (zh) AP组信息处理方法及eNB
EP2790430B1 (en) Picocell range expansion configuration on Authorized Shared Access (ASA)
EP3207758B1 (en) Selecting the qci of a connection of an aggregator device
US20230388095A1 (en) Tdd configuration coordination for networks using adjacent bands
EP3412062B1 (en) Low power node which preferably allocates pcell on carrier in frequency band shared with macro node
US20120295603A1 (en) Accessing a Base Station
US1029217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aptive discovery of licensed-shared-access system interference
Pecorella et al. Application driven S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48820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8820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8820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