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4114163A1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4114163A1
WO2014114163A1 PCT/CN2013/090509 CN2013090509W WO2014114163A1 WO 2014114163 A1 WO2014114163 A1 WO 2014114163A1 CN 2013090509 W CN2013090509 W CN 2013090509W WO 2014114163 A1 WO2014114163 A1 WO 201411416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luster
available
systems
interference
seconda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905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孙晨
Original Assignee
索尼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RU2015136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RU2653826C2/ru
Priority to KR1020157022991A priority patent/KR10219755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索尼公司 filed Critical 索尼公司
Priority to EP20163754.3A priority patent/EP3697121A1/en
Priority to MX2015008650A priority patent/MX355119B/es
Priority to JP2015554026A priority patent/JP2016504886A/ja
Priority to BR112015017342A priority patent/BR112015017342A2/pt
Priority to CA2898521A priority patent/CA2898521C/en
Priority to AU2013375528A priority patent/AU201337552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90509 priority patent/WO2014114163A1/zh
Priority to EP13872947.0A priority patent/EP2950573B1/en
Priority to US14/651,072 priority patent/US9955355B2/en
Priority to EP21155501.6A priority patent/EP3843441A1/en
Publication of WO201411416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4114163A1/zh
Priority to ZA2015/04709A priority patent/ZA201504709B/en
Priority to AU2017202178A priority patent/AU2017202178B2/en
Priority to AU2019202189A priority patent/AU2019202189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用于包括主系统和多个次系统的无线通信场景,且包括:分布估计装置(1901),被配置为估计所述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簇化装置(190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其中每一簇中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均匀;以及资源配置装置(1905),被配置为以簇为单位来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01]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主系统和次系统共存 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02] 随无线通信系统的进化, 用户对高品质、 高速度、 新服务的服务 需求越来越高。无线通信运营商与设备商要不断改进系统以达到用户 的要求。 这需要大量的传输资源(所述传输资源可以是诸如载波、 子 载波等频傳资源或者是诸如时隙等时频资源, 并可以用时间、 频率、 带宽和 /或可容许的最大发射功率等参数来量化) 以支持新服务和满 足高速通信需求。有限的传输资源通常已经分配给固定的运营商和服 务。 新的可用传输资源(如频谱资源)或是非常稀少或是价格非常昂 贵。 在这种情况下, 提出了动态频傳利用的概念, 即动态地利用那些 已经分配给某些服务但是却没有被充分利用的频谱资源。这样的应用 场景通常包括主系统 ( rimary system, PS )和次系统 ( secondary system, SS )„ 这里所述的主系统可以是指那些有频 ^吏用权的系统, 例如电视广播系统或被分配有频傳资源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而次系统 则是没有频 ^吏用权、只能在主系统不使用其所拥有频 i瞽时才能适当 地使用该频谱的系统。 另外, 这里所述的主系统和次系统也可以都是 具有频 吏用权的系统, 但是在频 吏用上有不同的优先级别。 例如 运营商在部署新的基站以提供新服务的时候, 已有基站以及提供的服 务具有频谱使用优先权。 主系统的基站称为主基站 ( rimary base station, PBS ), 主系统的用户称为主用户(primary user, PU)。 次 系统的基站称为次基站 (secondary base station, SBS)。 次系统中的用 户称为次用户 ( secondary user, SU )。 例如, 在主系统为数字电视 广播系统的情况下,次系统可以动态地利用数字电视广播频傳上某些 没有播放节目的频道的频谱或者相邻频道的频谱,在不干扰电视信号 接收的情况下, 进行无线移动通信。 发明内容
[03] 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所提 供的设备和方法能够在主系统和次系统共存的无线通信应用场景下 有效地为次系统配置传输资源。
[04]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 ^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开的某 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 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 概述。 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或重要部分, 也不是意图限定 开的范围。 其目的仅仅是以筒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 以此作为 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5] 才艮据 开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 用 于包括主系统和次系统的无线通信场景。该设备包括:分布估计装置, 被配置为估计所述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簇化装置, 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其 中每一簇中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均匀; 以及资源配置装置, 被配置为以 簇为单位来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 资源信息。
[06] 才艮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用 于包括主系统和次系统的无线通信场景。 该方法包括: 估计所述多个 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才艮据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 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 其中每一簇中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均匀; 以及以 簇为单位来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 资源信息。
[07] 才艮据 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谱管理 器, 用于包括主系统和次系统的无线通信场景。 该频谱管理器包括: 分布估计装置, 被配置为估计所述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簇化 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成一个 或更多个簇, 其中每一簇中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均匀; 以及资源配置装 置,被配置为以簇为单位来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 统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08] 根据 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谱利 用使能器, 用于包括主系统和次系统的无线通信场景。 该频傳利用使 能器包括: 发送装置; 处理装置, 被配置为收集该频傳利用使能器所 控制的次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并控制所述发送装置将系统状态信息 发送到频谱管理器,以便该频谱管理器利用所述系统状态信息将多个 次系统簇化为地理分布密度均勾的次系统簇从而以簇为单位为次系 统配置可用资源; 以及接收装置, 被配置为接收频谱管理器配置的可 用资源信息。所述处理装置控制所述发送装置将所述可用资源信息通 知到所述次系统中的次用户。
[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装置还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发送装置 将有关次系统对所述可用资源的使用情况的信息发送给频谱管理器, 以便频傳管理器确定次系统簇中次系统分布是否均匀,频谱资源使用 是否均匀。 在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为接收频谱管理 器对所述可用资源的更新信息,并且所述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才艮据所 述更新信息来改变所述次系统的资源使用方式,例如增加或减少可选 择频段的个数等。 该频谱利用使能器可以设置在次系统中的接入点 ( AP )或基站处, 作为该接入点或基站的一部分。 或者, 频谱利用 使能器可以设置在次系统的频讲管理器处,作为次系统的频傳管理器 的一部分。
[10] 才艮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 提供了包括上述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
[11] 另外, 本公开还提供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2] 此外, 本公开也提供至少计算机可读介盾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产 品, 其上记录有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附图说明
[13]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 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的、 特点和优点。 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 的, 而只是为了示出^开的原理。 在附图中, 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 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14] 图 1 是示出了根据 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 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法 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3是示出估计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 意性流程图;
图 4示是出次系统簇到主系统的干扰建模的示意图;
图 5是示出了次系统使用不同发射功率时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 扰的示意图;
图 6是示出了计算次系统簇在容纳不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时的可 用频 i普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7是示出可以应用 开的实施例的一种包括主系统和多个次 系统的无线电系统场景的示意图;
图 8是示出了次系统簇的大小与个体次系统容量的关系的示意 图;
图 9是示出了为各次系统簇进行频率资源配置的示意图; 图 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 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11是示出了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的方法的一 个示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12是示出了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的方法的另 一示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 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14是示出了对次系统簇的传输资源进行优化的方法的一个示 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15是示出了次系统使用不同可用频段时的个体信道容量的示 例的示意图;
图 1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对次系统的传输资源进行控制的 方法的示意图;
图 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对次系统的传输资源进行控制的 方法的示意图;
图 1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对次系统的传输资源进行控制的 方法的示意图; 图 19是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的 示意性框图;
图 2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 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 2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 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 2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 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 23是示出能够实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 的示意性框图; 以及
图 24是示出了根据^^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频谱利用使能器的示 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开的实施例。在^开的一个附图或一 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 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 应当注意, 为了清楚的目的, 附 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公开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 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16] 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在主系统和次系统共存的无线通信 应用场景下为次系统配置主系统的无线传输资源的设备和方法。在所 述无线通信场景下, 可以包括多个次系统。 这多个次系统分享主系统 的无线传输资源。
[17] 这里提及的无线传输资源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用于信息传输的任 何时频资源, 如载波、 子载波或时隙等。 例如, 在正交频分多址 ( OFDMA ) 系统中, 所述传输资源可以是子载波。 又如, 在时分多 址(TDMA ) 系统中, 所述传输资源可以是时隙。 此外, 本公开中提 及的通信系统并不局限于上述 OFDMA或 TDMA系统, 还可以是其 他类型的通信系统, 这里不——列举。 在这里为次系统分配所述传输 资源以及进行传输功率控制均可被视为为次系统配置无线传输资源。
[18] 另外,这里所述的主系统可以是已经分配有无线传输资源的任何 无线通信系统,如电视广播系统或现有的无线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系统 等, 这里不一一列举。
[19] 图 1 是示出了根据^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 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 1所示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法可以由次系统 中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来实施,所述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例如 可以是对各次系统的传输资源(如频谱)进行管理的频谱管理器。 该 频傳管理器可以设置在网络端服务器,或者设置在某一个负责管理其 他接入点的接入点处。
[20] 如图 1所示, 所述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102、 104和 106。
[21] 具体地, 在步骤 102中, 估计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具体 地, 估计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22] 作为一个示例, 可以采集各个次系统的位置信息, 然后根据指定 的区域、次系统业务模型等来计算出在不同时间段内各个次系统的分 布密度。 例如, 假设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存在一定数量的住户, 并且假 定每一个住户都有一个次系统(例如家庭使用的无线网络或者无线游 戏机等)。 频谱管理器中可以从次系统的运营商处获得各个区域内的 次系统的位置和业务模型等信息, 并存储这些信息(例如, 存储在该 频谱管理器的存储装置(图中未示出) 中), 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来 估计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的分布密度。 例如, 如果某个区域属于住 宅区, 那么, 在白天, 由于大部分住户外出, 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 的个数会比较少, 其地理分布密度会较低。 而在晚上, 大部分住户回 到家中时,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的个数会增多,其分布密度会变高。 因此,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根据各个次系统的位置信息、 次系 统业务模型等来计算出在不同时间段内各个区域的次系统的分布密 度。
[23]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提供在不同区域中的次系统的密度 分布。
[24]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 假设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存在一定数量的住 户, 并且假定每一个住户都有一个次系统(例如家庭使用的无线网络 或者无线游戏机等)。 各用户开关各次系统是随机的, 即在某一时间 内有些用户使用无线网络(其所对应的次系统处于激活状态), 而有 些用户不使用无线网络(其所对应的次系统处于非激活状态)。 可以 假设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随机分布在这个区域内。如果此区域内的 住户分布是均匀的, 那么, 可以假设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在该区域 内的地理分布是均匀的。 这样, 可以通过下式来计算在某一时间内该 区域内次系统的分布密度 λ: 激活的次系统的个数 J )
"次系统所在区域的面积
[25] 激活的次系统的个数可以根据用户业务的分布来计算。 例如, 可 以假定用户业务的分布为一个平均值的泊松分布: ρ(χ = Κ) = ( 1A )
K! 即, 在每天某一时刻存在 K个激活次用户的概率为 Ρ(χ=Κ)。 假设这 些天在此时刻平均有 。个激活次用户。 因此, 我们可以用 、 根据 公式(1 )计算某个区域任意时刻的次系统分布密度。 其他类型的分 布, 如高斯分布也可以同理使用。 或者,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 通过根据激活次系统发送的信号来统计激活次系统的个数。
[26] 以上给出了估计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的示例。应理解, 上述示 例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还可以采用任何其他适当的算法来估 计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这里不作限定。
[27] 然后, 在步骤 104中, 根据所估计的地理分布密度将多个次系统 簇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 使得每一簇中的各次系统是地理分布均匀 的。
[28] 各次系统簇可以采用例如簇中心、 面积、 区域、 半径和 /或角度 范围等参数来描述, 这里不作限定。
[29] 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方法进行簇化,只^ ί吏得各个次系统簇内的 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均匀即可。
[30] 在对各个次系统进行簇化之后, 在步骤 106中, 可以用簇为单位 来确定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也就 是说, 以次系统均匀分布的各个簇为单位为各次系统配置可用传输资 源。
[31] 在图 1所示的实施例中,使得每一次系统簇内的次系统的地理分 布均匀, 这样可以筒化次系统到主系统的干扰计算。 同时也可以使得 簇内各个次系统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均使用最大的传输功率,以便简化 次系统频谱管理。 然后, 在以簇为单位进行次系统的传输资源的配置 和管理时, 可以进一步优化传输资源的利用。
[32]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还可以获得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图 中未示出该步骤, 该步骤可以在簇化步骤 104之前进行)。 这样, 可 以根据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以及各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对 次系统进行簇化, 使得每一簇中不仅各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均匀 的, 而且每一簇中各个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也彼此基本一致。各个 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可以是根据这些次系统所处于的地理区域中 的地形、 房屋分布和结构等信息来估计的。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 以从例如次系统运营商处事先获得这些信息并对所述信道模型进行 估计。 或者,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从次系统运营商处获得有关 各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的信息, 并将该信息存储在其存储装置中。 利 用这样的方法, 在以簇为单位进行次系统的传输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时, 可以进一步优化传输资源的利用。
[33] 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还可以获得每一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 道模型(图中未示出该步骤, 该步骤可以在簇化步骤 104之前进行)。 这样,可以根据每一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及各个次系统的 地理分布密度将次系统簇化,使得每一簇中不仅各个次系统的地理分 布是均匀的,而且每一簇中的各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也彼 此基本一致。次系统到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是指次系统到主系统的 覆盖区域之间的信道模型, 可以根据次系统到主系统覆盖区域的地 形、 房屋分布和结构等来估计。 例如,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从 次系统和主系统的运营商处事先获得这些信息并对所述信道模型进 行估计。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从次系统运营商处获得有关各系 统到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的信息, 并将该信息存储在其存储装置 中。 利用这样的方法, 在以簇为单位进行次系统的传输资源的配置和 管理时, 可以进一步优化传输资源的利用。
[34] 图 7是示出^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的一种包括主系统和多个 次系统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 7所示, 针对次系统, 可以设置频 谱管理器。 另外, 可以设置频谱利用使能器。 在图 7中, 频傳利用使 能器被示出为与频傳管理器和次系统进行交互的独立的装置。如上所 述, 该频谱利用使能器可以设置在次系统的 AP或基站中, 作为 AP 或基站的一部分, 或者设置在频谱管理器中, 作为频谱管理器的一部 分。 如图 7所示, 多个次系统可以被簇化成多个次系统簇。
[35] 每一次系统簇通过例如其中心, 面积, 区域, 半径和 /或角度范 围等参数来描述。
[36] 可以采用各种簇化准则对次系统进行簇化。 例如, 根据一个实施 例, 可以根据次系统的密度估计来簇化次系统以形成次系统簇, 使得 每一簇中的次系统的分布均匀。 又如, 根据另一实施例, 在簇化次系 统时, 可以使得每一簇中不同位置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尽量一 致。 根据另一实施例, 在簇化次系统时, 可以使得每一簇中不同位置 的次系统到主系统的信道模型尽量一致。 在另一实施例中, 在簇化次 系统时, 还可以考虑配置每一簇的半径的大小。 当簇的半径变大时, 个体次系统以及网络容量也会随之增加。图 8示出了簇的大小与个体 次系统容量的关系。如图 8所示,簇的半径 R越大, 个体次系统容量 和网络容量也越大。 但是过大的簇会导致一定区域内簇的个数减少, 也相应地减小了频段复用的次数。 图 9是示出了为各次系统簇进行频 率资源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 9所示, 频段 fl和 B分别被复用两次。 如果簇的面积减小 (簇的半径减小), 可以增加此区域簇的数量同时 相应地增加频段的复用次数。 因此, 在对次系统进行簇化时, 可以根 据实际需求(如次系统的密度、 可用频段个数等)来配置每一簇的半 径。 例如, 如果次系统的密度较大, 可以适当减小簇的半径, 反之, 则可以增加簇的半径。 又如, 在可用频段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 希望减小频段的复用次数, 则可以适当增加簇的半径; 反之, 则可以 适当减小簇的半径。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来设置簇的半径的具体数值, 本公开并不限于某个具体半径数 值。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果各次系统簇之间存在频段复用, 则在 次系统簇形成过程中,可以使得次系统簇与次系统簇之间的同频干扰 尽可能小。 以上给出了对次系统进行簇化的一些准则, 应理解, 可以 采用上述准则中的一个, 或采用其中多个的组合来进行簇化, 这里不 一一描述。
[37] 如上所述, 次系统簇可以用簇的中心和半径来描述。簇的中心可 以使用 GPS (全球定位系统)坐标来表示, 也可以用某一个地址来表 示。 表 1示出了次系统簇的信息的一个示例。 次系统簇的信息
Figure imgf000012_0001
[38] 图 2是示出了根据^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 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与图 1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图 2所 示的实施例中, 在将次系统簇化之后, 还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 的干扰, 并才艮据该干扰为每一次系统簇配置可用传输资源。
[39] 如图 2所示, 所述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202、 204、 208和 206。
[40] 步骤 202和 204可以分别与上文所述的步骤 102和 104的处理相 似, 这里不再重复。
[41] 在步骤 208中, 可以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42]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通过估计次系统簇中每一次系统到主系统覆 盖区域边缘的干扰来获得该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具体地, 可以 估计每一次系统对主系统的干扰, 然后, 计算簇中各个次系统的干扰 的加权和、 平均值或中值, 作为该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43] 图 3是示出估计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 示意性流程图。 [44] 如图 3所示, 在步骤 308-1中, 根据次系统簇的位置以及面积信 息来提取该次系统簇的信道模型。作为一个示例,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 设备可以设置有信道模型数据库(图中未示出), 该信道模型数据库 中存储有与各地理区域中的次系统的信道模型。还可以获得主系统的 传输资源(如频谱)的占用情况的信息和主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干扰 阈值的信息。 具体地, 可以通过通信装置访问主系统基站(如设置在 主系统基站中的频傳数据库), 来获得有关主系统频谱占用情况的信 息(例如, 主系统的覆盖范围, 发射功率, 频段使用情况, 频段使用 时间等)和有关主系统能够允许的最大干扰阈值的信息。
[45] 然后, 在步骤 308-2中, 估计次系统簇中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 度。 例如, 可以采用下式来估计簇中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λ: 簇中次系统的个数 2 )
" ^簇的面积 ^
[46] 然后, 在步骤 308-3中, 计算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47] 下面描述计算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的一些示例。
[48] 图 4示是出次系统簇到主系统的干扰建模的示意图。如图 4所示。 簇的中心到主系统覆盖区域最近的距离为 a (例如, 根据次系统簇的 中心和主系统覆盖区域边缘之间的距离计算)。 簇的半径为 R。 所示 示例中, 簇被示意性示出为一个圆。 当然, 簇的区域的形状也可以是 一个给定角度 Φ 的扇形, 或者其他形状, 这里不作限定。 将簇中某 一次系统编号为 0。 簇中其他次系统按照他们与次系统 0的距离从小 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编号, 即次系统 1就是次系统 0的第一个邻居。 次系统 0到次系统 n的距离为 dn。 ί η的分布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XV (n)
[49] 上式中, ( 表示 的分布密度函数, 即次系统 0的第 w个邻 居与次系统 0的距离 为任意给定一数值; C的概率为 fdn (x、, λ表示次 系统的分布密度, Φ表示次系统簇的角度范围。 如果簇是一个圆形, 张角为 2π, JC表示任意给定一个数值, Γ(η)表示 w的阶乘
[50] 从次系统 n (n=l, 2, ..., N)到主系统覆盖区域的距离 ^可以采用 下式来计算:
cn = + dn 2 - 2adn cos » ( 4 )
[51] 其中, Θ表示从次系统 0到他的第 w个相邻次系统方向与次系统 0到主系统覆盖区域方向的夹角, 在 (Κ 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可以假 定次系统 0到主系统覆盖区域的距离 c0=a。
[52] 假定次系统 n的传输功率为 Pn , 从次系统簇到达主系统覆盖区 域边缘的干扰 I可以通过下式来计算:
/ = ( 5 )
[53] 式中, α表示路径衰落指数, 该^:可以通过实际的信号传输环 境,与典型传输环境比较,根据典型传输环境的路径衰落指数来获得。 α=2表示自由空间传输模型。 这里只考虑了传输路径衰落。 其他的参 数例如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也可以添加在此模型中, 这里不作详述。 从式(5 ) 中可以看出, 由于次系统的位置是随机的, c„是动态变化 的, 因此, 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是动态变化的。 另外, ^也有 可能因为次系统采用了动态功率控制而成为变化量。 例如, 图 5是示 出了次系统使用不同发射功率时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的示意图。 在图 5中,假设 a=500, R=100,N=4, 且公式( 5 )中 α=4。 可以看出, 当 ^=16dBm的时候, 次系统簇对主系统干扰超过 -85dB的可能性为 10%。
[54] 作为一个示例, 当考虑到次系统有多个可用频段^:时(即^ 每一次系统动态地在可用频段中选择一个频段以避免与其最近的邻 居使用同样的频段, 某一次系统取其前^:- 7个邻居使用 ^:的不同的 频段。那么, 当簇中存在 个次系统的时候, 同频的邻居次系统数量 所以, 与某一个次系统同频的次系统则是其第 个邻居 ( l=l,2,... ,L; L表示同频的次系统的数量)。 公式(5 )可以改写为
1 SSIPS = Pi ( 6 )
[55] /SS2re表示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56] 以上示出了估计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的方法的示例。 应理 解, 这些示例是示例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可以采用任何其他适当的 方法来估计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本公开不应局限于上述示例。
[57] 在估计得到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之后, 在步骤 206中, 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以簇为单位来确定主系 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每一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58] 具体地,可以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并根据 主系统能够允许的最大干扰阈值或要求(例如, 证次系统簇对主 系统的干扰超过一个给定阈值的概率不超过 5% , 或者主系统在有干 扰的情况下信号强度超过干扰和噪声的概率不低于 95% ), 调节各个 次系统的传输功率使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符合要求,从而为每一 簇配置可用资源信息。
[59] 在图 2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为次系统配置可用传输资源时, 以簇 为单位考虑了各个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从而使 ^一次系统簇 在配置得到传输资源时对主系统的干扰能够符合主系统的要求,进一 步优化了上述资源配置。
[60]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还可以根据主系统的最大干扰阈值, 获得 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不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 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的信息。 具体地, 可以计算出次系统簇在容纳不 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时的可用资源。 具体地, 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不 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 息包括:该次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与该次系统簇中每一次系统 的可用最大传输功率、可用传输资源和传输可用资源个数以及可用时 段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通过获得在次系统簇包括不同个数的激活 次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的信息, 当次系统 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发生变化时,可以直接利用该信息来调整其可 用资源, 使得资源配置和更新更为便捷快速。 [61] 图 6是示出了计算次系统簇在容纳不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时的 可用频傳的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62] 如图 6所示, 在步骤 612中, 获取次系统簇的信息。
[63] 有关次系统簇的信息可以包括下列各项中的一项或更多项: (1 ) 次系统簇区域信息, 例如: 簇的中心位置, 面积, 区域, 半径和 /或 角度等; (2 )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范围、 簇中次系统发射功率范围 以及期望频语使用时间段; (3 )个体次系统的系统参数, 例如功率控 制方式(固定功率, 维持接收端稳定信噪比的动态功率控制等); (4 ) 个体次系统的频傳使用策略。例如次系统在感知到相邻次系统所使用 的频段时可以自动的使用其他频段以避免同频干扰。假设次系统可用 的备选频段的数量为 K, 可以描述当一个次系统感知到相邻次系统使 用的频段时, 该次系统可以使用其他^: -7个频段以避免同频干扰。 上 述次系统簇区域信息可以通过例如上文所表述的次系统簇化而得到, 这里不作详述。 其他有关次系统簇的信息 (2 ) - ( 4 )可以从次系统 运营商处获得, 这里也不作详述。
[64] 在步骤 614中,根据次系统簇的位置以及面积信息来提取该次系 统簇的信道模型。作为一个示例,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设置有 信道模型数据库(图中未示出), 该信道模型数据库中存储有与各地 理区域中的次系统的信道模型。还可以获得主系统的传输资源(如频 谱)的占用情况的信息和主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干扰阈值的信息。 具 体地, 可以通过通信装置访问主系统基站(如设置在主系统基站中的 频傳数据库), 来获得有关主系统频谱占用情况的信息(例如, 主系 统的覆盖范围, 发射功率, 频段使用情况, 频段使用时间等)和有关 主系统能够允许的最大干扰阈值的信息。
[65] 在步骤 616中,根据次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范围, 设定次 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的初始值。 例如, 可以将个数范围的下限 设定为该初始值。
[66] 在步骤 618中,判断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 fci否等于或大于次系 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范围的上限。如果是,则结束处理。如果否, 则进行到步骤 620。
[67] 在步骤 620中, 计算次系统簇中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该步 骤与上文描述的步骤 308-2相似, 这里不再重复。 [68] 在步骤 622中, 假定次系统簇的可用频段为 ^:, 分别计算在次系 统簇使用不同的可用频段个数 k ( k=l,2,..., )下次系统簇对主系统 的干扰, 并在步骤 624中, 根据所估计的干扰, 确定主系统的传输资 源中能够为每一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步骤 622和步骤 624 分别可以与上文描述的步骤 308-3和步骤 206相似, 这里不再重复。
[69] 在步骤 626中将次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¾ 一,并返回到步 骤 618。
[70] 下面的表 2示出了根据图 6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在次系统簇中包含 的激活次系统的个数不同的情况下个体次系统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 带宽的时候次系统的最大传输功率的表格。
次系统簇对应某一备选频段的可用频谱资源表
Figure imgf000017_0001
[71] 在表 1中, 用最大传输功率来表示对次系统的功率控制的参数。 应理解, 这只是一个示例, 可以采用任何其他参数来表示对次系统的 功率公开。 例如, 如果次系统使用了动态功率控制, 可以用其他的参 数(如期望输出恒定信噪比)来描^ "次系统功率控制的限制。 [72] 图 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 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与图 1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图 10 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将次系统簇化之后, 还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内次系 统间的干扰, 并根据该干扰为每一次系统簇配置可用传输资源。
[73] 如图 10所示,所述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1002、 1004、 1010和 1006。
[74] 步骤 1002和 1004可以分别与上文所述的步骤 102和 104的处理 相似, 这里不再重复。
[75] 在步骤 1010中, 估计每一次系统簇的簇内干扰, 即估计簇内各 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76] 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方法来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 扰。
[77] 图 11示出了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的方法的一个 示例。 如图 11所示, 首先在步骤 1110-1中, 估计簇内任一次系统到 其他第 w个次系统的距离 dn。 可以利用上述公式(3 )来产生任一次 系统到其他第 n个次系统的距离 dn.然后, 在步骤 1110-2中, 利用所 估计的距离值来计算各个次系统之间的干扰。 例如, 假定次系统到其 他次系统间的路径衰落指数为 β, 该参数可以通过实际的信号传输环 境,与典型传输环境比较,根据典型传输环境的路径衰落指数来获得。 当与该次系统同频的邻居次系统数量为 L 时,可以采用下式来计
Figure imgf000018_0001
算次系统间的干扰 /SS2SS :
I 1 SS1SS = y / L dul—pp 1 I ( v 7 ' ) '
[78] 上式中, 4表示次系统到该次系统的第 /个同频邻居次系统的距 离, 表示 /个同频邻居次系统的发射功率。 此处可以用通过蒙特卡 罗方法产生 Ji艮从公式(2 )分布的次系统与次系统间的距离, 然后用 公式(7 )计算 /SS2SS。 然后, 可以对 /SS2SS求平均值。
[79] 图 12示出了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的方法的另一 示例。 如图 12所示, 首先, 在步骤 1210-1中, 可以计算簇内各次系 统间距离的平均值。 例如, 可以利用上述公式(2 )求得各个次系统 之间的距离,再求得这些距离的平均值。又如,可以直接利用公式(8 ) 来计算次系统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E(dn ):
Figure imgf000019_0001
[80] 上式中, 示次系统的分布密度, Φ表示次系统簇的角度范围,
Γ(η)表示 w的阶乘。
[81] 然后, 在步骤 1210-2 中, 利用所 巨离的平均值来估计簇内各 个次系统间的干扰。 例如, 可以利用公式(9 )求得次系统间的干扰:
Figure imgf000019_0002
[82] 以上描述了估计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干扰的方法的一些示例。应 理解, 这些示例是说明性的, 而不是限制性的。 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 方法来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干扰, 这里不作限定。
[83] 在估计得到次系统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干扰之后,在步骤 1006 中, 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簇为 单位来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84] 在图 10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为次系统配置可用传输资源时, 以 簇为单位考虑了各个次系统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干扰,从而进一步 优化了上述资源配置。
[85] 图 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 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与图 1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图 13 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将次系统簇化之后, 还估计各个次系统簇之间干 扰, 并根据该干扰为每一次系统簇配置可用传输资源。
[86] 如图 13所示,所述无线传输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1302、 1304、 1312和 1306。
[87] 步骤 1302和 1304可以分别与上文所述的步骤 102和 104的处理 相似, 这里不再重复。
[88] 在步骤 1312中, 估计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 可以采用任 何适当的方法来估计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次系统簇与次系统 簇之间的干扰可以描述成一个次系统簇到另外一个次系统簇边缘的 干扰 rare , 与次系统簇到主系统的干扰模型一样。 也就是说, 可以 采用上文描述的估计次系统簇到主系统的干扰的方法来估计次系统 簇到次系统簇之间的干扰, 这里不再重复。
[89] 然后, 在步骤 1306中, 根据所估计的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 扰, 以簇为单位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90] 在图 13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为次系统配置可用传输资源时, 以 簇为单位考虑了各个次系统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干扰,从而进一步 优化了上述资源配置。
[91]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步骤 1306或 1006可以包括: 根据所估计 的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和 /或各次系统簇之间的 相互干扰来获得每一次系统簇的可用资源及其个数固定的情况下该 次系统簇内的激活次系统个数的最大值。
[92] 图 14 示出了对次系统簇的传输资源进行优化的方法的一个示 例。
[93] 如图 14所示, 首先在步骤 1422中, 获得次系统簇在不同次系统 个数以及可用频段个数时次系统的可用频傳信息(例如, 如表 2所示 的信息, 可以采用上文所述方法获得, 这里不再重复)以及簇内各个 次系统间的干扰信息(可以采用上文描述的方法来获得, 这里也不再 重复)。
[94] 然后, 在步骤 1424中, 确定次系统的频谱复用策略。 例如, 如 果次系统有三个可用频段, 分别用 &、 f2和 f3表示。 那么, 可以为次 系统设置这些频段的使用优先权, 例如 f2> >f3 , 即次系统优先使用 频段 f2, 当频段不足时再使用频段 和 。 以此类推, 逐渐增加使用 的频段个数。 不同频段的优先级可以根据各个频段的传输效果、信道 容量、 运营成本和 /或频段使用费用等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 这里不 作详述。
[95] 接下来, 评估在不同可用频段个数的情况下, 次系统频语利用的 最佳策略。
[96] 具体地, 在步骤 1426中, 设置可用频段个数的初始值, 即 K=l。 在步骤 1428中, 判断可用频段个数 K是否超过最大可复用频段的个 数。 若是, 则结束处理。 若否, 则步骤进行到步骤 1430。
[97] 在步骤 1430中, 估计不同次系统个数时次系统的通信质量, 并 根据个体次系统的通信质量需求来设定簇内激活次系统个数的上限
Ν1 β
[98] 可以使用很多种参数对次系统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 例如误码 率, 信道容量等。 此处, 以信道容量为例。 如果在一个频段上只有一 个次系统, 那么次系统的信道容量可以写为: c = iog2 d + g—PPss ) ( 10 )
i i
[99] 此处, g表示一个次系统内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Pss 为次系统在该频段的最大发射功率(例如表 2 )。 另外, ^为主系统 对次系统的干扰。 通过访问主系统频谱数据库, 可以获得主系统发射 功率, 发射机地理位置。 然后根据主系统到次系统的信道传输模型, 可以计算出主系统到次系统的干扰。 表示次系统接收机的高斯白噪 声能量。 当该频段存在 K个次系统的时候, 由于簇内次系统间的干 扰, 第 /个次系统的个体通信质量可以采用下式来计算: c = iog2 (i + , ~~ ) ( 11 )
i i
[100] 其中, 表示第 /个次系统的最大传输功率。 图 15中给出了次系 统使用不同可用频段时的个体信道容量(比特 /秒 /赫兹) 的例子。 从 图 15中可以观察到, 次系统的信t ^量随着簇内次系统个数增多而 降低, 并且随着次系统可用频段数量增加而提升。 实际应用中, 要尽 量减少占用频谱的个数同时保证次系统的通讯质量达到最^^求。假 定次系统信道容量最低要求为 5比特 /秒 /赫兹,从图 15可知, 一个频 段可以容纳 25个次系统。 当次系统个数超过 25, 次系统信道容量将 低于最低要求。 因此系统可以增加可用频段, 即同时使用两个频段同 时容许次系统动态选择可用频段以保证与相邻次系统频段不同。 那 么, 次系统簇可以容纳 40个次系统。 以此类推, 当次系统个! ^过 60 的时候, 次系统应该使用 3个频段以保证次系统的最低要求。 因 此次系统对应不同可用频段个数 K=l,2,3 的最大次系统个数为 ^=25,40,60。 [101] 在步骤 1432中, 计算次系统簇的网络通信质量, 并据此设定簇 中激活次系统个数的上限 N2。 可以利用信道容量参数采用下式来评 估次系统的网络通讯质量 CNET:
Figure imgf000022_0001
[102] 上式中, 表示第 /个次系统内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103] 图 15给出了次系统网络容量的曲线。从图 15中可以观察到, 系 统网络容量随着次系统个数增加现增加后减小。这是因为当次系统个 数不断增加的同时, 次系统间的干扰越来越大(簇中次系统的密度越 来越大)。 因此, 可以根据曲线得出一个从次系统网络容量角度考虑 的次系统个数最大值。 另外, 增加次系统可用频谱个数次系统网络容 量随之增加。 例如, 当只有一个可用频段的时候 K=l, 如果次系统个 过 30, 次系统网络容量下降。 次系统簇应该增加可用频段个数, 容许次系统动态使用可用频段以保证与相邻次系统频段不同。 因此, 从网络容量角度, 在不同可用频段个数 K=l,2,3时, 可容纳次系统最 大个数为 Ν2=30,50,70。
[104] 然后, 在步骤 1434中, 选择 ^和 Ν2中值较大的一个, 作为次 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 在步驟 1436中, 将次系统可用频段个 数 Κ加一, 回到步骤 1428, 重复上式处理。 这样, 对于不同的次系 统可用频段个数, 可以得到相应的激活次系统的个数。 例如, 次系统 可用频段个数 K=l,2,3时, 激活次系统的个数分别为 NQ=25,40,60。
[105] 在上述处理中, 如果使用的参数数值不同, 个体网络容量曲线以 及簇的网络容量曲线形状会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本公开的实施 例同样适用。 利用这种优化方式, 在保证对主系统干扰不超过主系统 容忍的最大干扰的前提下以及在满足次系统的个体通讯质量要求的 同时, 根据簇内次系统的个数, 尽量减少次系统的频段使用个数, 从 而节省了频段资源。
[106] 上文描述了对次系统的无线传输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的一些实 施例和示例。 在后续的处理中, 还可以进一步对次系统的资源使用进 行进一步的控制和更新。
[107] 图 1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对次系统的传输资源进行控制的 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 16所示, 在步骤 1640中, 判断在每一次系统簇 内各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 fcl否均匀。 若否, 则在 1642中, 重 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使得各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数 基本均匀, 即使得各个传输资源(如各频段)上的次系统个 目 同。 例如, 可以建议次系统进行频率调整, 并设置各个频段优先级。 若是, 则不进行所述蜩整。
[108] 图 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对次系统的传输资源进行控制的 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 17所示, 在步骤 1750中, 判断每一可用资源上 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 若否, 则在步骤 1752中, 重新调整 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使得各个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基 本均匀。 例如, 将某些区域中对随机选取的次系统使用的频段进行强 制改变,使得各个可用传输资源上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基本均匀。若是, 则不进行所述调整。
[109] 图 1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对次系统的传输资源进行控制的 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 18所示, 在步骤 1860中, 根据次系统簇对主系 统的干扰,确定在每一次系统簇内能够使用每一可用资源的次系统的 最大个数。 并且, 当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数和地理分布均匀 时, 在步骤 1862中, 根据所述最大个数来重新调整次系统簇中可用 资源的个数。如果次系统簇中的次系统个数超过某一给定频段个数 K 的情况下次系统个数的最大值,则可指示簇中次系统可以增加一个新 的可用频段, 并且进行动态频段选择。 如果频段个数达到最大值, 则 意味着增加簇内次系统个数将导致性能下降。 当次系统簇中的次系统 个数小于比现有 K值小的次系统个数最大值, 则减少频段个数。 例 如上述求得次系统可用频段个数 K=l,2,3时, 激活次系统的个数分别 为 NQ=25,40,60。 当 K=l并且有 30个系统时, 则增加频段个数至 Κ = 2。 当有 30个次系统且 Κ=3时, 则减少频段个数至 Κ = 2。
[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 次系统在次系统簇内可以动态地选择可用频 段, 但是该频段的使用要受到次系统的频傳管理器的管理和控制。 例 如, 次系统可以向频谱管理器发出资源使用请求, 例如利用次系统的 频谱利用使能器来发送其位置信息。 频谱管理器在接收到该请求时, 通知次系统其可用的传输资源 (频谱)。 然后, 次系统可以根据可用 的传输资源, 动态地选择传输资源。 次系统对资源使用进行动态选择 以保证与相邻次系统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不一样。 并且, 次系统向频傳 管理器汇报其选择的传输资源以便频谱管理器确定次系统簇中次系 统分布是否均匀, 频谱资源使用是否均匀。 当接收到次系统的频谱管 理器发送来的控制信息(例如, 改变频段, 增加频段, 功率控制等) 时, 次系统进行系统调节。 例如, 次系统可以判断可用资源的个数是 否发生变化, 若是, 则需要更新可用资源信息并动态地进行可用资源 的选择, 例如增加或加少可选频段个数以及改变次系统传输功率, 若 否, 则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来改变资源使用情况。
[111] 下面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
[112] 图 19是了才艮据^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的 示意性框图。该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例如可以是对次系统的传输资 源(如频讲)进行管理的频 i普管理器。 该频谱管理器可以设置在网络 端服务器, 或者设置在某一个负责管理其他接入点的接入点。
[113] 如图 19所示,所述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 1900包括分布估计装 置 1901、 簇化装置 1903和资源配置装置 1905。
[114] 分布估计装置 1901用于估计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具体 地,估计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分布估计装置 1901 可以采用上文各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描述的方法来估计所述地理分布 密度, 这里不再重复。
[115] 簇化装置 1903用于根据所估计的地理分布密度将多个次系统簇 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 使得每一簇中的各次系统是地理分布均匀的。
[116] 各次系统簇可以采用例如簇中心、 面积、 区域、 半径和 /或角度 范围等参数来描述, 这里不作限定。
[117] 簇化装置 1903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方法进行簇化, 只要使得各 个次系统簇内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均匀即可。 例如, 可以采用上文描 述的各个实施例或示例中的方法进行簇化, 这里也不再重复。
[118] 在簇化装置 1903 对各个次系统进行簇化之后, 资源配置装置 1905 可以用簇为单位来确定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 的可用资源信息。 也就是说, 以均匀分布的各个簇为单位为各次系统 配置可用传输资源。
[119] 在图 19所示的实施例中, 使 ^一次系统簇内的次系统的地理 分布均匀, 这样, 在以簇为单位进行次系统的传输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时, 可以进一步优化传输资源的利用。 [120]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 1900还可以包括 信道模型获得装置(图 19中未示出), 用于获得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 模型。 这样, 簇化装置 1903可以根据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以及 各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对次系统进行簇化,使得每一簇中不仅各 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均匀的,而且每一簇中各个次系统之间的信道 模型也彼此基本一致。各个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可以是根据这些次 系统所处于的地理区域中的地形、 房屋分布和结构等信息来估计的。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从例如次系统运营商处事先获得这些信 息并对所述信道模型进行估计。 或者,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从 次系统运营商处获得有关各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的信息,并将该信息 存储在其存储装置中。 利用这样的实施例, 在以簇为单位进行次系统 的传输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时, 可以进一步优化传输资源的利用。
[121] 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信道模型获得装置可以用于获得每一次系 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 这样, 簇化装置 1903可以根据每一次 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及各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将次系 统簇化, 使得每一簇中不仅各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均匀的, 而且每 一簇中的各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也彼此基本一致。次系统 到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是指次系统到主系统的覆盖区域之间的信 道模型, 可以根据次系统到主系统覆盖区域的地形、 房屋分布和结构 等来估计。 例如,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可以从次系统和主系统的运 营商处事先获得这些信息并对所述信道模型进行估计。无线传输资源 管理设备可以从次系统运营商处获得有关各系统到主系统之间的信 道模型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储在其存储装置中。利用这样的实施例, 在以簇为单位进行次系统的传输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时,可以进一步优 化传输资源的利用。
[122] 根据一个实施例, 簇化装置 1903可以采用各种簇化准则对次系 统进行簇化。 例如, 根据一个实施例, 可以根据次系统的密度估计来 簇化次系统以形成次系统簇, 使得每一簇中的次系统的分布均勾。 又 如, 根据另一实施例, 在簇化次系统时, 可以使得每一簇中不同位置 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尽量一致。根据另一实施例, 在簇化次系统 时,可以使得每一簇中不同位置的次系统到主系统的信道模型尽量一 致。 在另一实施例中, 在簇化次系统时, 还可以考虑配置每一簇的半 径的大小。 当簇的半径变大时, 个体次系统以及网络容量也会随之增 加。 图 8示出了簇的大小与个体次系统容量的关系。 如图 8所示, 簇 的半径 R越大,个体次系统容量和网络容量也越大。但是过大的簇会 导致一定区域内簇的个数减少, 也相应地减小了频度复用的次数。 图
9示出了为各次系统簇进行频率资源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 9所示, 频 段 fl和 B分别被复用两次。 如果簇的面积减小(簇的半径减小), 可 以增加此区 的数量同时相应地增加频段的复用次数。 因此, 在对 次系统进行簇化时,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如次系统的密度、 可用频段 个数等)来配置每一簇的半径。 例如, 如果次系统的密度较大, 可以 适当减小簇的半径, 反之, 则可以增加簇的半径。 又如, 在可用频段 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希望减小频段的复用次数, 则可以适当增 加簇的半径; 反之, 则可以适当减小簇的半径。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应该理解,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簇的半径的具体数值, 本公开 并不限于某个具体半径数值。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果各次系统簇 之间存在频段复用, 则在次系统簇形成过程中, 可以使得次系统簇与 次系统簇之间的同频干扰尽可能小。以上给出了对次系统进行簇化的 一些准则, 应理解, 簇化装置 1903可以采用上述准则中的一个, 或 采用其中多个的组合来进行簇化, 这里不一一描述。。
[123] 图 2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 备的示意性框图。 与图 19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图 20所 示的实施例中, 除了分布估计装置 2001、 簇化装置 2003和资源配置 装置 2005之外,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 2000还包括干扰估计装置 2007„
[124] 分布估计装置 2001、 簇化装置 2003和资源配置装置 2005分别 具有与上述分布估计装置 1901、簇化装置 1903和资源配置装置 1905 相似的功能, 这里不再重复。
[125] 干扰估计装置 2007可以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干 扰估计装置 2007可以采用上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或示例的方法来 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例如, 干扰估计装置 2007可以 通过估计簇中每一次系统到主系统覆盖区域边缘的干扰来获得该簇 对主系统的干扰, 这里不再重复。
[126] 在估计得到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之后, 资源配置装置 2005可以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以簇为单位来 确定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每一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127] 具体地, 资源配置装置 2005可以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对 主系统的干扰并根据主系统能够允许的最大干扰阈值或要求(例如, 要保证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超过一个给定阈值的概率不超过
5%, 或者主系统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信号强度超过干扰和噪声的概率 不低于 95% ), 调节各个次系统的传输功率使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 扰符合要求, 从而为每一簇配置可用资源信息。
[128] 在图 20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为次系统配置可用传输资源时, 以 簇为单位考虑了各个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从而使得每一次系统 簇在配置得到传输资源时对主系统的干扰能够主系统的要求 ,进一步 优化了上述资源配置。
[129]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资源配置装置 2005或 1905还可以根据主 系统的最大干扰阈值,获得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不同个数的激活次系 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的信息。 具体地, 资源 配置装置 2005或 1905可以计算出次系统簇在容纳不同个数的激活次 系统时的可用资源。 具体地, 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不同个数的激活次 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包括:该次系统 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与该次系统簇中每一次系统的可用最大传输 功率、可用传输资源和传输可用资源个数以及可用时段之间的对应关 系的信息。通过获得在次系统簇包括不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的情况下 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的信息, 当次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 的个数发生变化时, 可以直接利用该信息来调整其可用资源, 使得资 源配置和更新更为便捷快速。
[130] 图 2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 备的示意性框图。 与图 19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图 21所 示的实施例中, 除了分布估计装置 2101、 簇化装置 2103和资源配置 装置 2105之外,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 2100还包括簇内干扰估计装 置 2009。
[131] 分布估计装置 2101、 簇化装置 2103和资源配置装置 2105分别 具有与上述分布估计装置 1901、簇化装置 1903和资源配置装置 1905 相似的功能, 这里不再重复。
[132] 簇内干扰估计装置 2009用于估计每一次系统簇的簇内干扰, 即 估计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簇内干扰估计装置 2009可以采 用任何适当的方法来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例如采用 上文描述的各个实施例或示例中的方法来估计簇内干扰,这里不再重 复。
[133] 在估计得到次系统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干扰之后,资源配置装 置 2005可以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簇为单位来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134] 在图 21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为次系统配置可用传输资源时, 以 簇为单位考虑了各个次系统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干扰,从而进一步 优化了上述资源配置。
[135] 在另一实施例中,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 2100还可以包括簇间 干扰估计装置 2011。 簇间干扰估计装置 2011用于估计各次系统簇之 间的相互干扰。 簇间干扰估计装置 2011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方法来 估计簇内各个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次系统簇与次系统簇之间的干 扰可以描述成一个次系统簇到另外一个次系统簇边缘的干扰 /C£tOT£S, 与次系统簇到主系统的干扰模型一样。 也就是说, 簇间干扰估计装置 2011 可以采用上文描述的估计次系统簇到主系统的干扰的方法来估 计次系统簇到次系统簇之间的干扰, 这里不再重复。 这样, 资源配置 装置 2105可以根据所估计的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簇为单 位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在该实施例中, 在为次系统配 置可用传输资源时,以簇为单位考虑了各个次系统簇内各个次系统之 间的干扰, 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上述资源配置。
[136]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资源配置装置 2105还可以根据所估计的 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和 /或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 互干扰来获得每一次系统簇的可用资源及其个数固定的情况下该次 系统簇内的激活次系统个数的最大值。 例如, 可以采用图 14所示的 方法来进行该估计, 这里不再重复。
[137] 图 22是示出了根据 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 备的示意性框图。 与图 19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图 22所 示的实施例中, 除了分布估计装置 2201、 簇化装置 2203和资源配置 装置 2205之外,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 2200还包括优化装置 2213ο
[138] 分布估计装置 2201、 簇化装置 2203和资源配置装置 2205分别 具有与上述分布估计装置 1901、簇化装置 1903和资源配置装置 1905 相似的功能, 这里不再重复。 [139] 优化装置 2213可以判断在每一次系统簇内各可用资源上的次系 统的个数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 使 得各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数基本均匀, 即使得各个传输资源(如 各频段)上的次系统个数基本相同。 例如, 可以建议次系统进行频率 调整, 并设置各个频段优先级。 若是, 则不进行所述调整。
[140] 在另一实施例中, 优化装置 2213还可以判断每一可用资源上的 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 系统, 使得各个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基本均匀。 例如, 将某 些区域中对随机选取的次系统使用的频段进行强制改变,使得各个可 用传输资源上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基本均匀。若是,则不进行所述调整。
[141] 在另一实施例中, 优化装置 2213还可以根据次系统簇对主系统 的干扰,确定在每一次系统簇内能够使用每一可用资源的次系统的最 大个数。并且,当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数和地理分布均匀时, 根据所述最大个数来重新调整次系统簇中可用资源的个数。如果次系 统簇中的次系统个 过某一给定频段个数 K的情况下次系统个数 的最大值, 则可指示簇中次系统可以增加一个新的可用频段, 并且进 行动态频段选择。 如果频段个数达到最大值, 则意味着增加簇内次系 统个数将导致性能下降。 当次系统簇中的次系统个数小于比现有 K 值小的次系统个数最大值, 则减少频段个数。
[142]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次系统的频谱管理的频 谱利用使能器。频谱利用使能器通过访问频谱管理器来为其所控制的 次系统获取可用频谱资源信息。频谱利用使能器根据来自频谱管理器 的控制对次系统作出相应的操作, 例如才艮告次系统频 i瞽使用情况, 改 变频 i普使用, 调节次系统可用频谱个数等。 该频谱利用使能器可以设 置在次系统中的接入点 (AP )或基站处, 作为该接入点或基站的一 部分。 或者, 频讲利用使能器可以设置在次系统的频傳管理器处, 作 为次系统的频 i普管理器的一部分。
[143] 图 24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频谱利用使能器的示意性框 图。如图 24所示, 频谱利用使能器 2400包括发送装置 2411、处理装 置 2413和接收装置 2415。发送装置 2411用于与频谱管理器和该频谱 利用使能器所控制的次系统中的次用户通信连接。 处理装置 2413收 集次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并控制所述发送装置将系统状态信息发送 到频谱管理器, 以便频谱管理器利用所述系统状态信息将多个次系统 簇化为地理分布密度均勾的次系统簇从而以簇为单位为次系统配置 可用资源。所述系统状态信息包括有关该次系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的 信息。作为示例, 所述系统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有关次系统运行 状态的信息,如该次系统的位置或资源利用情况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接收装置 2415也与频谱管理器和各次用户通信连接。 其可以接收频 谱管理器为次系统配置的可用资源信息。 处理装置 2413可以控制发 送装置 2411将可用资源信息通知到次系统中的次用户。
[144]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处理装置 2413还可控制发送装置 2411将 有关次系统对所述可用资源的使用情况的信息发送给频谱管理器,以 便频谱管理器确定次系统簇中次系统分布是否均匀,频傳资源使用是 否均匀。
[145]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 接收装置 2415还可以接收频谱管理器对 所述可用资源的更新信息, 并且处理装置 2413还可以根据所述更新 信息来改变所述次系统的资源使用方式,例如增加或减少可选择频段 的个数等。
[146] 根据 开的一些实施例, 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包括主 系统和多个次系统,并且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或示例的无线传输资源 管理器。
[147]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例如, 可以用于 动态接入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 次系统频谱管理器根据通讯系统业务 需求, 例如根据在某一时间段某一个地区的无线用户数量和业务需 求, 来建立其所管理的次系统簇。 簇内可以容许一定数量的次系统, 包括局域网, 端对端通讯等。 次系统频谱管理器计算出当使用不同数 量的频段时簇内次系统的最大数量。 然后动态地检测簇中次系统数 量, 并通过次系统频谱利用使能器对次系统频 吏用进行管理, 以便 达到频谱利用最大化, 从而实现次系统频谱的接入管理。 又如, 本公 开的上述以及下述实施例还可以用于频谱划分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 当有多个次系统需要利用主系统频谱时,次系统频谱管理器根据次系 统的个数以及他们的区域分布直接计算出该数量的次系统应该使用 的频段个数, 从而达到频谱利用最大化。 利用上述或下述实施例, 还 可以根据时间来预测次系统的数量。例如,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 无线业务流量会发生很大变化。 例如在白天, 城市金融中心的业务流 量增大, 而在晚上居民区业务流量增大。 因此, 可以根据业务统计模 型,计算出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次系统密度以及激活次系统个数。 可以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频段使用事先进行优化。 当次系统询问 可用频傳资源的时候, 次系统频傳管理器可以依据当时的时间、 次系 统的位置直接将频段控制信息发送给次系统。这种根据业务模型进行 的事前长期规划, 降低了实时频傳管理, 减轻了所需的系统负担。
[148] 另外, 应理解, 上述实施例或示例中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都是 示例性的。 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还可以包括上文 中省略的步骤、 元素或部件。
[149] 根据 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资源管理设备的无 线电通信系统。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可以设置在频谱管理器或次基站 处, 并可以被设置作为次基站或频傳管理器的一部分。
[150] 应理解, 上述实施例和示例是示例性的, 而不是穷举性的, 本公 开不应被视为局限于任何具体的实施例或示例。 另夕卜, 在上述实施例 和示例中, 采用数字标记来表示方法的步骤或设备的模块。 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数字标记只是为了对这些步骤或模块作文 字上的区分, 而并非表示其顺序或任何其他限定。
[151] 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以及上述设备的各个组成模 块和 /或单元可以实施为软件、 固件、 硬件或其组合。 作为一个示例, 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可以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 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 23所示的通用计算机 2300 )安装构成用 于实施上述方法的软件的程序, 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 能够 执行各种功能等。
[152] 在图 23中,中央处理单元 (CPU)2301根据只读存储器 (ROM)2302 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 23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2303 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 RAM 23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 CPU 2301 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 CPU 2301、 ROM 2302和 RAM 2303 经由总线 2304彼此连接。 输入 /输出接口 2305也连接到总线 2304。
[153]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 /输出接口 2305:输入部分 2306 (包括键盘、 鼠标等等)、 输出部分 2307 (包括显示器, 比如阴极射线管 (CRT)、 液晶显示器 (LCD)等, 和扬声器等)、 存储部分 2308 (包括硬盘等)、 通信部分 2309 (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 LAN卡、 调制解调器等)。 通 信部分 23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 驱动器 2310也可连接到输入 /输出接口 2305。可拆卸介质 2311比如磁盘、光 盘、 磁光盘、 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 2310上, 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 呈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 2308中。
[154]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 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 23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15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 23所示 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 介质 2311。 可拆卸介质 2311的例子包含磁盘 (包含软盘 (注册商标))、 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和数字通用盘 (DVD))、 磁光盘 (包含迷你盘 (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 或者, 存储介质可 以是 ROM 2302、存储部分 23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 其中存有程序, 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156] ^开还提出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所 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 法。
[157]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 的存储介盾也包括在本公开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 盘、 光盘、 磁光盘、 存储卡、 存储棒等等。
[158] 在上面对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 /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 式中使用, 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 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 的特征。
[159] 应该强调, 术语"包括 /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 要素、 步骤 或组件的存在, 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 要素、 步骤或组 件的存在或附加。
[160] 此外, 本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按照说明书中描述的时间顺序来执 行, 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时间顺序地、 并行地或独立地执行。 因此, 本 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的执行顺序不对本公开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
[161]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公开进行 了披露, 但是, 应该理解,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 神和范围内设计对 开的各种修改、 改进或者等同物。 这些修改、 改进或者等同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 用于包括主系统和多个次系统 的无线通信场景, 且包括:
分布估计装置, 被配置为估计所述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簇化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 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 其中每一簇中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均匀; 以及 资源配置装置,被配置为以簇为单位来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 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还包括:
信道模型获得装置, 被配置为获得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 其中, 所述簇化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 模型以及所 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每一簇中的次系 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彼此基本一致。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还包括:
信道模型获得装置,被配置为获得每一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 道模型,
其中, 所述簇化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每一次系统与主系统 之间的信道模型以及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 其 中, 每一簇中的各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彼此基本一致。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还包括:
干扰估计装置, 被配置为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其 中
所述资源配置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 对主系统的干扰,以簇为单位来确定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每一 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资源配置装置进一 步被配置为:
根据主系统的最大干扰阈值,获得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不同个数 的激活次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的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设备, 其中, 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不 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 息包括:该次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与该次系统簇中每一次系统 的可用最大传输功率、可用传输资源和可用传输资源个数以及可用时 段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干扰估计装置被配 置为:
通过估计簇中每一次系统到主系统覆盖区域边缘的干扰来获得 该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还包括:
簇内干扰估计装置,被配置为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 的相互干扰; 并且 所述资源配置装置还被配置为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内各 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来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设备, 还包括:
簇间干扰估计装置, 被配置为估计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 并且
所述资源配置装置还被配置为根据所估计的各次系统簇之间的 相互干扰来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资源配置装置还被 配置为通过以下来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和 /或各 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来获得每一次系统簇的可用资源及其个数 固定的情况下该次系统簇内的激活次系统个数的最大值。
11. 根据权利要求 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还包括: 优化装置,被配置为判断在每一次系统簇内各可用资源上的次系 统的个数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优化装置还被配置为:判断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地理 分布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优化装置还被配置为: 根据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确定 在每一次系统簇内能够使用每一可用资源的次系统的最大个数; 以及 当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数和地理分布均匀时,根据所述最大 个数来重新调整次系统簇中可用资源的个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0 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分布 估计装置被配置为:估计区域内单位面积中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的 个数, 作为该区域内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1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用于包括主系统和多个次系 统的无线通信场景, 且包括:
估计所述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根据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成一个或更多个 簇, 其中每一簇中的次系统地理分布均匀; 以及
以簇为单位来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 的可用资源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获得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
其中, 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包括: 根据各次 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以及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 每一簇中的次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彼此基本一致。
17.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获得每一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
其中, 将所述多个次系统簇化成一个或更多个簇包括: 根据每一 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以及所述地理分布密度将所述多个 次系统簇化, 其中, 每一簇中的各次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信道模型彼 此基本一致。
18.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 其中, 以簇为单位来确定所 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包括: 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及
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以簇为单位来确定 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每一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 其中, 确定能够为每一次系 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包括:
根据主系统的最大干扰阈值,获得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不同个数 的激活次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的信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每一次系统簇包括 不同个数的激活次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为该次系统簇使用的可用资源 信息包括:该次系统簇中激活次系统的个数与该次系统簇中每一次系 统的可用最大传输功率、可用传输资源和可用传输资源个数以及可用 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21.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 其中, 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对 主系统的干扰包括:
通过估计簇中每一次系统到主系统覆盖区域边缘的干扰来获得 该簇对主系统的干扰。
22.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估计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及 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来优化 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估计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及
根据所估计的各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来优化能够为次系统 使用的可用资源。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中, 优化能够为次系统使 用的可用资源包括:
根据所估计的每一次系统簇内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和 /或各 次系统簇之间的相互干扰来获得每一次系统簇的可用资源及其个数 固定的情况下该次系统簇内的激活次系统个数的最大值。
25. 根据权利要求 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判断在每一次系统簇内各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 fcl否均匀, 若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判断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 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根据次系统簇对主系统的干扰,确定在每一次系统簇内能够使用 每一可用资源的次系统的最大个数; 以及
当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数和地理分布均勾时,根据所述 最大个数来重新调整次系统簇中可用资源的个数。
28. 根据权利要求 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 估计所述 多个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包括:
估计区域内单位面积中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系统的个数,作为该区 域内次系统的地理分布密度。
29. 一种频谱利用使能器, 用于包括主系统和多个次系统的无线 通信场景, 包括:
发送装置;
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收集该频讲利用使能器所控制的次系统的系 统状态信息, 并控制所述发送装置将系统状态信息发送到频谱管理 器,以便该频讲管理器利用所述系统状态信息将多个次系统簇化为地 理分布密度均匀的次系统簇从而以簇为单位为次系统配置可用资源; 及
接收装置, 被配置为接收该频谱管理器配置的相应可用资源信 息,
并且其中,所述处理装置控制所述发送装置将所述可用资源信息 通知到所述次系统中的次用户。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频傳利用使能器, 其中, 所述处理 装置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发送装置将有关次系统对所述可用资源的 使用情况的信息发送给所述频谱管理器。
31. 根据权利要求 29或 30所述的频傳利用使能器, 其中, 所述 接收装置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频谱管理器对所述可用资源的更新信 息,并且所述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更新信息来改变所述次系 统的资源使用方式。
32.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 用于包括主系统和多个次系统 的无线通信场景, 且包括:
干扰估计装置, 被配置为估计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及 资源配置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 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信息,以及根据所述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确 定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最大个数。
33.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资源配置装置还被 配置为判断当前各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数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 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
34. 根据权利要求 32或 33所述的设备, 其中, 所述资源配置装 置还被配置为判断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若 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 用资源上的次系统。
35.根据权利要求 34的所述设备, 其中:
所述资源配置装置还被配置为当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系统的个 数和地理分布均勾时, 根据所述最大个数来重新调整可用资源的个 数。
36.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用于包括主系统和多个次系 统的无线通信场景, 包括:
估计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及
确定所述主系统的传输资源中能够为次系统使用的可用资源信 息,以及根据所述各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确定每一可用资源上的次 系统的最大个数。
37.根据权利要求 36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判断当前各可用资源 上的次系统的个数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用资源上的次 系统。
38. 根据权利要求 36或 37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判断每一可用 资源上的次系统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 若否, 则重新调整相关可用资 源上的次系统。
39.根据权利要求 38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每一可用资源上的 次系统的个数和地理分布均匀时,才艮据所述最大个数来重新调整可用 资源的个数。
4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 其上记录有计算机可读取的计算机程 序代码, 所述计算 序代码当由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 使得所述计 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 15-28以及 36-3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中的方法。
4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 包括存储器与处理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储存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 中的该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 15-28以及 36-39中任一项所述 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PCT/CN2013/090509 2013-01-28 2013-12-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WO201411416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90509 WO2014114163A1 (zh) 2013-01-28 2013-12-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AU2013375528A AU2013375528A1 (en) 2013-01-28 2013-12-26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163754.3A EP3697121A1 (en) 2013-01-28 2013-12-26 Secondar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0157022991A KR102197559B1 (ko) 2013-01-28 2013-12-26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15554026A JP2016504886A (ja) 2013-01-28 2013-12-2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BR112015017342A BR112015017342A2 (pt) 2013-01-28 2013-12-26 sistema, e, míd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P13872947.0A EP2950573B1 (en) 2013-01-28 2013-12-26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015136594A RU2653826C2 (ru) 2013-01-28 2013-12-26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системы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MX2015008650A MX355119B (es) 2013-01-28 2013-12-26 Aparato y metodo para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CA2898521A CA2898521C (en) 2013-01-28 2013-12-26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4/651,072 US9955355B2 (en) 2013-01-28 2013-12-26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155501.6A EP3843441A1 (en) 2013-01-28 2013-12-26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ZA2015/04709A ZA201504709B (en) 2013-01-28 2015-06-30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7202178A AU2017202178B2 (en) 2013-01-28 2017-04-03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9202189A AU2019202189B2 (en) 2013-01-28 2019-03-29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299.2A CN103974261B (zh) 2013-01-28 2013-01-28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CN201310031299.2 2013-01-28
PCT/CN2013/090509 WO2014114163A1 (zh) 2013-01-28 2013-12-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4163A1 true WO2014114163A1 (zh) 2014-07-31

Family

ID=5122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3/090509 WO2014114163A1 (zh) 2013-01-28 2013-12-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2) EP2950573B1 (zh)
JP (1) JP2016504886A (zh)
KR (1) KR102197559B1 (zh)
CN (1) CN103974261B (zh)
AU (3) AU2013375528A1 (zh)
CA (1) CA2898521C (zh)
MX (1) MX355119B (zh)
WO (1) WO2014114163A1 (zh)
ZA (1) ZA2015047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4270A1 (en) 2013-07-30 2015-02-05 Sony Corporation Frequency spectr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geographical location database and secondary system apparatus
EP3220682A4 (en) * 2014-11-14 2018-06-20 Sony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TWI756382B (zh) * 2017-03-23 2022-03-01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管理裝置、通訊管理方法及記錄媒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596B (zh) * 2014-11-17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7371165A (zh) 2016-05-13 2017-11-21 索尼公司 频谱管理装置和方法、电子装置和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396369A (zh) 2016-05-17 2017-11-24 索尼公司 频谱管理装置、方法、地理位置数据库和次系统
CN107666717A (zh) 2016-07-29 2018-02-06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KR101877243B1 (ko) * 2017-04-25 2018-07-11 한국과학기술원 강화학습 기반의 신경망을 이용한 ap 장치 클러스터링 방법 및 강화학습 기반의 신경망을 이용한 협력 통신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62785A1 (en) * 2008-09-11 2010-03-11 Hwang Chan Soo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operation signal provided by another system
WO2010043270A1 (en) * 2008-10-17 2010-04-2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pectrum sharing
CN101909303A (zh) * 2009-06-04 201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蜂窝网络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65544A (zh) * 2009-11-17 2011-05-18 索尼株式会社 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2238549A (zh) * 2010-04-30 2011-11-09 索尼公司 在异构网络中管理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WO2012062364A1 (en) * 2010-11-11 2012-05-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coexisting radio systems
CN10275275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道状态表示的动态频谱共享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4495B (en) * 1995-08-15 1999-12-29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adio resource sharing
GB0725052D0 (en) * 2007-12-21 2008-01-30 Fujitsu Lab Of Europ Lt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060104B2 (en) * 2008-05-30 2011-11-1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Coexistence and incumbent protection in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CN101960908B (zh) * 2008-07-24 2014-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中继器以及中继方法
US8498647B2 (en) * 2008-08-28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framework
CN101742677B (zh) * 2008-11-25 2014-05-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分布控制式频谱共享方法和装置
JP5660426B2 (ja) * 2010-03-17 2015-01-28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494540B2 (en) * 2010-04-08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election in a peer to peer network
US20120106464A1 (en) * 2010-10-27 2012-05-03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trum sharing with implicit power control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JP2012114824A (ja) * 2010-11-26 2012-06-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コグニティブ無線通信方法
JP5747577B2 (ja) * 2011-03-14 2015-07-15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コグニティブ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368910B (zh) * 2012-03-31 2016-05-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虚拟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CN102711115B (zh) * 2012-05-24 2015-08-19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网络中机会频谱资源的多用户分布式接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62785A1 (en) * 2008-09-11 2010-03-11 Hwang Chan Soo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operation signal provided by another system
WO2010043270A1 (en) * 2008-10-17 2010-04-2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pectrum sharing
CN101909303A (zh) * 2009-06-04 201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蜂窝网络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65544A (zh) * 2009-11-17 2011-05-18 索尼株式会社 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2238549A (zh) * 2010-04-30 2011-11-09 索尼公司 在异构网络中管理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WO2012062364A1 (en) * 2010-11-11 2012-05-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coexisting radio systems
CN10275275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道状态表示的动态频谱共享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950573A4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4270A1 (en) 2013-07-30 2015-02-05 Sony Corporation Frequency spectr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geographical location database and secondary system apparatus
EP3028490A4 (en) * 2013-07-30 2017-03-15 Sony Corporation Frequency spectr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geographical location database and secondary system apparatus
US11737071B2 (en) 2013-07-30 2023-08-2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Frequency spectr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geographical location database and secondary system apparatus
EP3220682A4 (en) * 2014-11-14 2018-06-20 Sony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TWI756382B (zh) * 2017-03-23 2022-03-01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管理裝置、通訊管理方法及記錄媒體
US11546776B2 (en) 2017-03-23 2023-01-03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frequency and network resour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202189A1 (en) 2019-04-18
CA2898521A1 (en) 2014-07-31
MX355119B (es) 2018-04-06
EP3843441A1 (en) 2021-06-30
EP2950573A1 (en) 2015-12-02
MX2015008650A (es) 2015-10-05
KR20150111985A (ko) 2015-10-06
AU2013375528A1 (en) 2015-07-02
ZA201504709B (en) 2015-12-23
JP2016504886A (ja) 2016-02-12
AU2017202178B2 (en) 2019-04-18
AU2019202189B2 (en) 2021-03-25
CA2898521C (en) 2018-11-20
EP2950573A4 (en) 2016-09-14
KR102197559B1 (ko) 2020-12-31
CN103974261B (zh) 2020-02-18
EP2950573B1 (en) 2021-04-21
CN103974261A (zh) 2014-08-06
AU2017202178A1 (en)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0218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59799B (zh) 無線傳輸資源管理設備和方法
KR10219755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장치 및 방법
US894275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uster based opportunistic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550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5535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314957B1 (en) Jointly managed access point transmit power control
KR101630563B1 (ko) 스펙트럼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Sadr et al. Hierarch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femtocell networks using graph algorithms
Wang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subcarrier exchange in multiuser OFDM system
Apurva et al. Design of clustered architecture for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with optimization of number of clus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38729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46510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38729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33755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AU

Date of ref document: 20131226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MX/A/2015/0086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MX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555402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8985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REG Reference to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BR

Ref legal event code: B01A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50173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IDP002015051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ID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570229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51365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RU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50173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2

Effective date: 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