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3086840A1 - 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3086840A1
WO2013086840A1 PCT/CN2012/076744 CN2012076744W WO2013086840A1 WO 2013086840 A1 WO2013086840 A1 WO 2013086840A1 CN 2012076744 W CN2012076744 W CN 2012076744W WO 2013086840 A1 WO2013086840 A1 WO 201308684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te
conference
voice channe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67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汤龙海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91679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595259B1/en
Priority to KR1020157028013A priority patent/KR101589195B1/ko
Priority to JP2014534924A priority patent/JP5811480B2/ja
Priority to AU2012351201A priority patent/AU2012351201B2/en
Priority to EP12858454.7A priority patent/EP2738999B1/en
Priority to KR1020147008999A priority patent/KR20140069095A/ko
Priority to US13/785,532 priority patent/US9203630B2/en
Publication of WO201308684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3086840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3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participants; by removing participa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38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flo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Definitions

  • SIP is an application layer control protocol used to initiate a session, which can control the establishment and termination of multimedia sessions attended by multiple participants, and can dynamically adjust and modify session attributes.
  • the SIP-based conference system can be used for seamless transfer. That is, a conference site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nference system, and the two parties on the call are seamlessly transferred to the conference site. , and join a third party to the venue.
  • the conference system includes a Conference Application Service (Conference Application Service) and a Contrex Application Service (Contrex AS).
  • the conference control application server is used to create a conference sit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ference.
  • Each terminal sends its own media stream to the central call exchange control server,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ixing of the mix and media streams.
  • Each terminal can initiate a session and accept and respond to the session.
  • Step 102 Create a site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site.
  • the seamless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two-party call forwarding conference in the foregoing embodiment is further limi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且在同时开启所述第一语音通道和所述第二语音通道之后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转接。

Description

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 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 VOIP ( Voice Over IP, 基于 IP的语音通话)业务的飞速发展, 跨 CS ( Circuit Switched Domain, 电路交换 i或)和 PS ( Packet Switched Domain, 分组交换域 ) 以及 P2P ( Peer-to-Peer, 点对点 )呼叫等业务的应用场合也越来 越多。 人们在 VOIP通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需要将两方通话转多方会议的业 务场景。 现有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在客户端实现一个多方通话的 本地会场, 从而实现两方通话转多方通话的业务场景。 还有一种是将现有的 两方呼叫释放, 创建一个新的会场, 将相关的与会者拉入到会场, 以手动实 现将两种呼叫转为会议。
但是第一种方式在终端本地混音的场景下, 主持人每添加一方通话, 就 会多出一路本地带宽, 对于终端本地的网络要求较高, 并且每增加一路终端 就需要多一路混音编解码处理,对于即时性要求较高的 VOIP应用来说, 需要 终端有较高的软件处理能力, 这样就对终端混音的实现方式适应的场合有局 限性。 上述方式的最后一种需要将当前通话切断再创建将对方以及第三方邀 请加入会议的方式, 造成当前通话中断, 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用于避免在两 方通话需加入第三方时能够避免过度增加终端负担或者中断当前会话的缺 陷。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 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处于开启状态的同 时, 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 第三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 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 且在同时开启所述第一语音 通道和所述第二语音通道之后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优选地, 在接收所述第一 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之后, 且在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所述会场之 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对所述第一终端进 行认证, 当认证通过时, 触发执行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所述会场的操 作。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优选地, 所述根据所述创 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手机时,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 手机号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当所述第一终端为个人计算机时,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终端的 IP地址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优选地, 建立所述第一终 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息, 所述响应信息中带 有所述会场的会场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返回的应答信息, 并根据所述应答 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优选地, 所述分别建立并 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三终端、 第二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以及建立第三终端 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三语音通道, 且保持所述第三语音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在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开启所述第三语音通道。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优选地, 在释放所述双方 语音通道之后, 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释放命令, 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释放命令 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呼叫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 会场创建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 通道建立模块, 用于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双方语音通 道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 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三终端、 第二终 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第三语音通道和第二语音通道; 通道释放模块, 用于在同时开启所述第一语音通道和所述第二语音通道 之后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优选地, 还包括: 身份认证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标 识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当认证通过时, 触发执行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 求创建所述会场的操作。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优选 地, 所述通道建立模块包括: 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 第三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 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的第一建立单元、 第二建立单 元和第三建立单元, 所述第一建立单元包括: 信息通知子单元, 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 息, 所述响应信息中带有所述会场的会场标识; 通道建立子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返回的应答 信息, 并根据所述应答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 道。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优选地, 所述通道建立模 块还包括: 关闭保持单元, 用于保持所述第三语音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通道开启单元, 用于在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开启所述第三语音 通道。 如上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优选地, 还包括: 命令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释放命令, 以指示所述第一终 端根据所述释放命令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呼叫腿。
根据本发明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能够在避免中断 当前通话的情况下, 将两方呼叫转为三方的会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筒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的流程示 意图;
图 2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图 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图 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 附图均采 用非常筒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 仅用以方便、 清晰地辅助说明本 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该两方呼叫转 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适用于基于 SIP (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的会议系统。
SIP是应用层控制协议, 用于发起会话, 其能控制多个参与者参加的多媒体会 话的建立和终结, 并能动态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 在两方呼叫时需要转为三 方甚至是多方的会议, 可使用该基于 SIP的会议系统实现无缝转移, 即通过该 会议系统建立一个会场, 将正在通话的两方无缝转接到该会场中, 并将第三 方加入该会场。 该会议系统包括会议控制应用服务器( Conference Application Service, 筒称 Conference AS )和中心呼叫交换控制服务器( Contrex Application Service, 筒称 Contrex AS ), 会议控制应用服务器用于根据创建会场请求创建 会场, 参加会议的各终端发送自己的媒体流到中心呼叫交换控制服务器, 由 该中心呼叫交换控制服务器负责混音和媒体流的转发。 各终端既能发起会话, 又能接受和响应会话。
如图 1所示, 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线实现方法的流程示 意图。
步骤 101 ,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
该步骤 101中的会场指的是会议控制单元, 可以在会议系统中进行创建。 该会议控制单元可以将来自各终端的信息流, 经过同步分离后, 抽取出音频、 视频、 数据等信息和信令,再将各会议场点的信息和信令, 送入同一种处理模 块, 完成相应的音频混合或切换、 视频混合或切换、 数据广播和路由选择, 以 及定时和会议控制等过程, 最后将各终端所需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起来, 送 往各相应的终端系统设备。 第一终端可以是正在通话的两方中的任何一方, 即为主呼叫方或者是被呼叫方均可。 与第一终端正在通话的另一方在下文中 为第二终端。 创建会场请求为请求会议控制应用服务器为第一终端建立会场 的请求。
步骤 102, 根据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
在接收到创建会场请求后, 根据该创建会场请求中的信息创建相应的会 场, 即建立相应的会场控制单元。 步骤 103, 在保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处于开启状态 的同时, 分别建立并开启第一终端、 第三终端、 第二终端与会场之间的第一 语音通道、 第三语音通道和第二语音通道, 且在同时开启第一语音通道和第 二语音通道之后释放双方语音通道。
与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即为第一终端与会场控制单元之间建立起来 的语音通道, 并通过该语音通道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语音信息或者向第一终 端发送语音信息, 对于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也是如此。 而第一终端 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 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通语音通 道, 双方可以通过该语音通道直接接收对方的信息, 而不需要中转。 语音通 道的打开意味着用于通过与该会场连接的终端用户所说的话都可以被其它终 端听到, 其也可以听到其它用户通过其它连接入该会场的终端的所说的话。 而通道的关闭意味着该会场的其它终端听不到语音通道被关闭的终端用户所 说的话, 同时该终端用户所说的话也不能被其它终端听到。 同时开启第一语 音通道和第二语音通道能够保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语音交流不中 断。
另外, 建立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的先后顺序并 不做限定, 可以是任意顺序, 而开启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 音通道的先后顺序同样不做限定, 也可以是任意顺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此时,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语音交流并未停止, 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仍保持通话。该操作可以通过 SIP协议中的 REINVEINT 请求来实现。
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建立会场后, 在建立 第一语音通道、 第三语音通道和第二语音通道的同时,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 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并未中断, 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持续进行 中, 而在开启第二语音通道之后释放双方语音通道。 这些操作均为后台操作, 且所耗费的时间非常短, 第二终端并不会知道自己的语音通道已经被转移到 与会场的第二语音通道, 从而实现了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转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做进一步改进。 本实施例中, 在步骤 101之后且在步骤 102之前, 即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 的创建会场请求之后, 且在根据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之前, 还包括:
根据创建会场请求中的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对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当认 证通过时, 触发执行根据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的操作。
该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的号码和 /或第一终端的用户名 等。 例如, 当第一终端为手机时, 第一终端的号码可以是使用第一终端的机 主的姓名, 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会存在同名同姓的情况, 因此优选地是第一 终端的号码可以为手机号。 当第一终端为 PC (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机时, 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 IP ( Internet Protocol )地址进行验证。
本实施例中, 通过对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进行认证, 当认证通过时再进 行后续的操作, 能够避免非法终端或恶意终端创建非法会场, 避免了会议系 统的过多负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对上述实施例#文进一步限定。
本实施例仅对步骤 103做进一步限定, 其它步骤均与上述实施例的一致, 在此不再进行赞述。
步骤 103中, 建立第一终端与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包括:
步骤 1031 , 向第一终端发送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息, 响应信息中带有 会场的会场标识。
具体地,可以通过向第一终端返回 SIP协议中的 200 0K的响应信息来告知 第一终端会场已经创建。 第一终端接收响应信息之后, 通过响应信息中的会 场标识, 例如 SIP协议中的 From主叫头域, 判断是否为自己创建的会场, 如果 是, 则默认后台接听, 并返回应答信息。
步骤 1032, 接收第一终端根据响应信息返回的应答信息, 并根据应答信 息建立第一终端与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通过向第一终端返回 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息, 再由第一终端根据响应信息返回应答信息, 然后 再建立第一终端和会场之间的通道, 可以使第一终端直接连接入自己发起请 求创建的会场, 而不需要再通过其它的手动方式进入会场, 即连接操作是在 后台完成的, 第一终端无需手动操作, 非常方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对上述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做进一步限 定。
本实施例仅对步骤 103中的分别建立并开启第一终端、 第三终端、 第二终 端与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进行限定, 其 它步骤均与上述实施例一致, 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中, 分别建立并开启第一终端、 第三终端、 第二终端与会场之 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包括:
建立第一终端与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以及建立第三终端与会场之 间的第三语音通道, 且保持第三语音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在释放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第三语音通道。
具体地, 可在建立第一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之后, 向第一终端发送 建立信息,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建立信息之后发送邀请第二终端加入到该会场 的邀请信息, 以将第二终端加入到该会场中。 邀请可以为基于 SIP协议的 INVITE请求,第二终端在接收到 INVITE请求之后可以回复 ACK请求来告知第 一终端已经接收到该 INVITE请求。 当然, 如果第二终端不想参加这个请求, 则其发送一个 BYE请求来代替 ACK请求。 第一终端也可以基于上述的请求要 求第三终端加入该会场。 另外, 第一终端也可以向中心呼叫交换控制服务器 发送基于 SIP协议的 REFER消息, 中心呼叫交换控制服务器接收到 REFER消息 后先发送基于 SIP协议的 INVITE请求到会议控制应用服务器创建第二语音通 道, 会议控制应用服务器在向中心呼叫交换控制服务器返回携带会场的 SDP (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会话描述协议) 的基于 SIP协议的 200OK中, 然后中心呼叫交换控制服务器通过基于 SIP协议的 REINVEITE请求发送会场 SDP到第二终端, 第二终端接收到 REINVEITE请求后可以向中心呼叫交换控 制服务器发送基于 SIP协议的 200OK消息以加入该会场。
可选地, 在释放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还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释放命令, 以指示第一终端根据释放命令释放第一终端 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呼叫腿(Call Leg )。 这样, 就可以释放掉已经不需要再使 用的呼叫腿, 减轻网络的负担。 此处的呼叫腿即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 持续一段时间的点对点 SIP关系。
根据本实施例, 在释放双方通道之前不打开第三语音通道, 即使用第三 终端的用户并不能听到使用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话语, 使用第一终端的用户也 不能听到使用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话语, 以避免使用第三终端的用户对使用第 一终端的用户造成影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可用户执行实施例 一中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如图 2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 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 201、 会场创建模 块 202、 通道建立模块 203和通道释放模块 204。
请求接收模块 201与第一终端 230连接, 用于接收第一终端 230发送的创建 会场请求; 会场创建模块 202与请求接收模块 201连接, 用于根据创建会场请 求创建会场; 通道建立模块 203用于在保持第一终端 230与第二终端 231之间的 双方语音通道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 分别建立并开启第一终端 230、 第二终端 231、 第三终端 232与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第三语音通道和第二语音通 道, 即在识别到会场创建模块 202创建会场后或者结婚搜到会场创建模块 202 发送的会场已经创建的信息后, 分别建立并开启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 道和第三语音通道; 通道释放模块 204用于在同时开启第一语音通道和第二语 音通道之后释放双方语音通道。 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建立会场后, 在建立 第一语音通道、 第三语音通道和第二语音通道的同时, 第一终端 230与第二终 端 231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并未中断, 即第一终端 230和第二终端 231之间的通 话持续进行中, 而在开启第二语音通道之后释放双方语音通道。 这些操作均 为后台操作, 且所耗费的时间非常短, 第二终端 231并不会知道自己的语音通 道已经被转移到与会场的第二语音通道, 而且由于第一语音通道和第二语音 通道是同时开启而保证了第一终端 230和第二终端 231语音交流的连续性, 从 而实现了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转接。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五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做进一步限定。 如图 3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本实施例中的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还包括身份认证模块 301 , 其 它模块均与实施例五中的一致, 在此不再进行赞述。
该身份认证模块 301用于根据创建会场请求中的第一终端 230的身份标识 对第一终端 230进行认证, 当认证通过时, 触发执行根据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 场的操作。 该第一终端 230的身份标识可以包括第一终端 230的号码和 /或第一 终端 230的用户名等。
本实施例中, 通过身份认证模块 301对第一终端 230的身份标识进行认证, 当认证通过时再进行后续的操作, 能够避免非法终端或恶意终端创建非法会 场, 避免了对该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过多负荷。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七对上述实施例 #文进一步限定。
如图 4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本实施例仅对通道建立模块 203进行限定, 其它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的一 致, 在此不再进行赞述。
本实施例中的通道建立模块 203包括: 分别建立并开启第一终端 230、 第 二终端 231、 第三终端 232与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 语音通道的第一建立单元 440、 第二建立单元 441和第三建立单元 442。
其中, 第一建立单元 440包括信息通知子单元 451和通道建立子单元 452。 信息通知子单元 451用于向第一终端 230发送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息, 响应信息中带有会场的会场标识; 通道建立子单元 45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 230 根据响应信息返回的应答信息, 并根据应答信息建立第一终端 230与会场之间 的第一语音通道。
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通过向第一终端 230返回 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息, 再由第一终端 230根据响应信息返回的应答信息, 可以使第一终端 230自行决定何时与会场连接, 即第一终端 230可以自行设定 返回应答信息的时间, 以确定何时加入第三终端 232到其与第二终端 231之间 的谈话。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的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做进一步限定。 如图 5所示, 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本实施例仅对通道建立模块 203做进一步限定, 其它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 中的一致, 在此不再进行赞述。
本实施例的通道建立模块 203包括关闭保持单元 501和通道开启单元 502。 其中, 关闭保持单元 501用于保持第三语音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通道开启 单元 502用于在释放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开启第三语音通道。
可选地, 本实施例的两方呼叫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还包括命令发送模块
503。 该命令发送模块 503用于向第一终端 230发送释放命令, 以指示第一终端
230根据释放命令释放第一终端 230与第二终端 231之间的呼叫腿( Call Leg )。
根据本实施例, 在释放双方通道之前不打开第三语音通道, 即使用第三 终端 232的用户并不能听到使用第一终端 230的用户的话语, 使用第一终端 230 的用户也不能听到使用第三终端 232的用户的话语, 以避免使用第三终端 232 的用户对使用第一终端 230的用户造成影响。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 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 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 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
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处于开启状态的同 时, 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 第三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 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 且在同时开启所述第一语音通道 和所述第二语音通道之后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之后, 且在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 建所述会场之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 认证, 当认证通过时, 触发执行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所述会场的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 认证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手机时,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手 机号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当所述第一终端为个人计算机时, 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 端的 IP地址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息, 所述响应信息中带有 所述会场的会场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返回的应答信息, 并根据所述应答信 息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 1或 3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三终端、 第二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 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以及建立第三终端与 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三语音通道, 且保持所述第三语音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在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开启所述第三语音通道。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释放命令, 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释放命令释 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呼叫腿。
7、 一种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会场请求;
会场创建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建会场;
通道建立模块, 用于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双方语音通道 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 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三终端、 第二终端与 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第三语音通道和第二语音通道;
通道释放模块, 用于在同时开启所述第一语音通道和所述第二语音通道之 后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身份认证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中的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标识 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当认证通过时, 触发执行根据所述创建会场请求创 建所述会场的操作。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建立模块包括:
分别建立并开启所述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 第三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 一语音通道、 第二语音通道和第三语音通道的第一建立单元、 第二建立单元和 第三建立单元, 所述第一建立单元包括:
信息通知子单元, 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会场创建成功的响应信息, 所述响应信息中带有所述会场的会场标识;
通道建立子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返回的应答信 息, 并根据所述应答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会场之间的第一语音通道。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建立模块还包括:
关闭保持单元, 用于保持所述第三语音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通道开启单元, 用于在释放所述双方语音通道之后, 开启所第三语音通道。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命令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释放命令, 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 根据所述释放命令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呼叫腿。
PCT/CN2012/076744 2011-12-16 2012-06-12 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3086840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67910.9A EP3595259B1 (en) 2011-12-16 2012-06-12 Seamlessly implementing transferring a dual-party call into a conference
KR1020157028013A KR101589195B1 (ko) 2011-12-16 2012-06-12 양자간 통화로부터 컨퍼런스로의 끊김 없는 전환을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534924A JP5811480B2 (ja) 2011-12-16 2012-06-12 二者間呼から会議へのシームレスな切り替えを実現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AU2012351201A AU2012351201B2 (en) 2011-12-16 2012-06-1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ly implementing transferring dual-party call into conference
EP12858454.7A EP2738999B1 (en) 2011-12-16 2012-06-12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a seamless switch from a two-party call to a conference
KR1020147008999A KR20140069095A (ko) 2011-12-16 2012-06-12 양자간 통화로부터 컨퍼런스로의 끊김 없는 전환을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3/785,532 US9203630B2 (en) 2011-12-16 2013-03-0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ly implementing transferring dual-party call into confere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42701A CN102571758A (zh) 2011-12-16 2011-12-16 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CN201110424270.1 2011-12-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3/785,532 Continuation US9203630B2 (en) 2011-12-16 2013-03-0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ly implementing transferring dual-party call into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86840A1 true WO2013086840A1 (zh) 2013-06-20

Family

ID=46416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2/076744 WO2013086840A1 (zh) 2011-12-16 2012-06-12 两方呼叫转会议的无缝实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03630B2 (zh)
EP (2) EP2738999B1 (zh)
JP (1) JP5811480B2 (zh)
KR (2) KR101589195B1 (zh)
CN (1) CN102571758A (zh)
AU (2) AU2012351201B2 (zh)
WO (1) WO20130868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6013529A1 (ja) * 2014-07-22 2017-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2111B (zh) * 2014-03-06 2019-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eb RTC多方通话建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632772B (zh) * 2017-03-20 2022-10-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路通话的实现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KR20190018934A (ko) 2017-08-16 2019-02-26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실시간 커뮤니케이션 전환 유도 장치 및 방법
CN111970295B (zh) * 2020-08-25 2022-08-02 浙江同花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终端的通话事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416011B8 (zh) * 2021-11-12 2024-04-0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音频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3496A1 (en) * 2007-06-29 2009-01-08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provision of communication session control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CN101771767A (zh) * 2008-12-31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方通话转会议的系统及方法
CN102307269A (zh) * 2011-08-25 2012-01-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将两方通话转为电话会议的方法、应用服务器和系统
CN102316228A (zh) * 2011-09-21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总机业务中实现话务员插入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0745B1 (en) * 1999-06-10 2003-11-18 Avaya Technologie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exchanging data among participants to a conference call
US6785246B2 (en) * 2001-01-09 2004-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party conferencing method
JP2003037676A (ja) * 2001-07-25 2003-02-07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会議通話システム
JP3726724B2 (ja) * 2001-07-30 2005-1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
JP2005167903A (ja) * 2003-12-05 2005-06-23 Ntt Comware Corp 会議システム、及び会議室要求受付方法
CN100417220C (zh) * 2004-09-28 2008-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终端拨号召开多点视频会议的方法
EP2020813B1 (en) * 2006-05-24 2013-04-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session service
CN101177176A (zh) * 2006-11-06 2008-05-14 嘉力士有限公司 负载性能好的周转货箱
JP2011523239A (ja) * 2008-03-17 2011-08-04 ノーテル・ネットワークス・リミテッド パケット交換マルチメディア加入者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アーキテクチャにより規定された機能との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有する移動交換センタ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JP5582278B2 (ja) * 2008-07-29 2014-09-03 BizMobile株式会社 通話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通話制御方法
JP5614798B2 (ja) * 2010-03-18 2014-10-29 BizMobile株式会社 電話会議システム、通信サーバー、通信端末及び電話会議方法。
US20130024196A1 (en) * 2011-07-21 2013-01-24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 mobile device to deliver speech with speaker identification
CN110177176B (zh) 2019-05-27 2021-06-08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提升通话音质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3496A1 (en) * 2007-06-29 2009-01-08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provision of communication session control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CN101771767A (zh) * 2008-12-31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方通话转会议的系统及方法
CN102307269A (zh) * 2011-08-25 2012-01-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将两方通话转为电话会议的方法、应用服务器和系统
CN102316228A (zh) * 2011-09-21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总机业务中实现话务员插入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738999A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6013529A1 (ja) * 2014-07-22 2017-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26039A (ko) 2015-11-10
EP2738999A4 (en) 2014-11-12
JP5811480B2 (ja) 2015-11-11
AU2012351201A1 (en) 2014-03-20
CN102571758A (zh) 2012-07-11
EP2738999A1 (en) 2014-06-04
JP2014533458A (ja) 2014-12-11
US9203630B2 (en) 2015-12-01
KR101589195B1 (ko) 2016-01-28
US20130182617A1 (en) 2013-07-18
EP3595259B1 (en) 2021-06-02
AU2016201286A1 (en) 2016-03-17
AU2012351201B2 (en) 2015-12-10
KR20140069095A (ko) 2014-06-09
EP3595259A1 (en) 2020-01-15
EP2738999B1 (en) 2019-08-07
AU2016201286B2 (en)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5172B2 (ja) セッション・コントロール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TWI270281B (e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based user initiated handoff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2000347A1 (zh)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2508993A5 (zh)
AU20162012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ly implementing transferring dual-party call into conference
TW200427268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 communications
WO2012034324A1 (zh) 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2008028548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full duplex services over multiple simplex media paths and sessions
WO2009018755A1 (fr) Procédé de session multi-terminal,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et dispositifs associés
WO2010075696A1 (zh) 一种支持手机电视节目共享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017889A1 (zh) 一种多媒体会议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07137485A1 (fr) Procédés et systèmes pour mise en oeuvre de transfert d'appel et réseau domestique de terminal d'utilisateur
WO2012113193A1 (zh)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WO2012037790A1 (zh) 数字电视终端进行即时通讯的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WO2013167001A2 (zh) 一种通话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
US8250147B2 (en) Remote call control and conferencing using paired devices
WO2007095855A1 (fr) Procédé et entité réseau de négociation d'un paramètre de type média
WO2010075697A1 (zh) 一种实现多方通话转会议的系统及方法
US20070047699A1 (en) Separation of session and session control
CN101877708A (zh) 一种ims网络中实现多媒体会议的方法和系统
WO2010091567A1 (zh) 一种点击拨号业务到多媒体会议业务的切换系统及方法
WO2011140744A1 (zh)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的多媒体会议系统及实现方法
JP5579660B2 (ja) 多地点接続テレビ会議装置
WO2012163098A1 (zh) 一种用应用服务器实现子会议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WO2013091310A1 (zh) 终端实现呼叫等待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28584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23512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AU

Date of ref document: 20120612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70089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5349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