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2155513A1 -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2155513A1
WO2012155513A1 PCT/CN2011/084345 CN2011084345W WO2012155513A1 WO 2012155513 A1 WO2012155513 A1 WO 2012155513A1 CN 2011084345 W CN2011084345 W CN 2011084345W WO 2012155513 A1 WO2012155513 A1 WO 201215551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pucch
uplink
primary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843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戴博
喻斌
郝鹏
梁春丽
夏树强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18656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2785128B1/en
Priority to US14/374,578 priority patent/US9374809B2/en
Publication of WO201215551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2155513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Definitions

  • the UE transmits the PUCCH on the selected component carrier.
  • 1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frame structure of an FDD mode in the related art
  • 2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frame structure of a TDD mode in the related art
  • the PUCCH can be transmitted on CC1 and CC2 at the same time. Otherwise, any one of CC1 and CC2 may be selected to transmit PUCCH on subframe 2, or any one of CC1 and CC2 may be selected to transmit PUCCH on subframe 7; on subframes 3 and 8, PUCCH is transmitted on CC2.
  • Example 1 there are 5 component carriers (CC1-CC5) aggregation, where CC1 and CC2 both use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1, CC3, CC4, and CC5 both use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2, if the UE can assist
  • the component carrier and the component carrier 2 are switched to transmit the PUCCH.
  • one of the component carrier 1 and the component carrier 2 can transmit the PUCCH
  • the component carrier 3 and the component carrier 4 and one of the component carriers 5 can transmit the PUCCH.
  • Example 3 there are 5 component carriers (CC1-CC5) aggregation, where CC1 uses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1, CC2 and CC3 both use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2, CC4 and CC5 both use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3, if The user equipment can switch the PUCCH on the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and the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Then, CC1 can transmit the PUCCH. One of the CC2 and CC3 component carriers can transmit the PUCCH, and one of the component carrier 4 and the component carrier 5 can transmit the PUCCH. .
  • the downlink CC1 and the downlink are s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载波聚合场景下,用户设备(UE)根据预定规则,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者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PUCCH;所述UE在选择的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PUCCH。本发明减少了上行控制信息的反馈时延,提高了上行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系统中有两种帧结构。 帧结构 类型 1 ( Type 1 ) 适用于全双工和半双工的频分双工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 。 如图 1所示, 每个无线帧长为 10ms, 由 20个时隙 (slot ) 组成, 每个时隙 0.5ms, 编号从 0到 19。 一个子帧 ( subframe ) 由两个连续 的时隙组成,如子帧 i由两个连续的时隙 2i和 2i+l组成。无论是半双工 FDD 还是全双工 FDD, 上下行都是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 但是对于半双工 FDD, UE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而对于全双工 FDD就没有这个限制, 即在每 10ms间隔内可以有 10个下行和 10个上行子帧。 帧结构 Type 2 适用于时分 双工( Time Division Duplex , TDD )。如图 2所示,一个无线帧长度为 10ms, 由两个长度为 5ms的半帧 (half-frame )组成。 一个半帧由 5个长度为 1ms 子帧组成。 支持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如表 1 所示, 表中" D"表示该子帧为下行 子帧, "U"表示该子帧为上行子帧, "S"表示该子帧为特殊子帧 (special subframe ) 。 特殊子帧由下行导频时隙 (DwPTS ) , 主保护时隙 ( GP ) 以及 上行导频时隙(UpPTS )组成,总长度为 1ms。每个子帧 i由两个长度为 0.5ms ( 15360 Ts ) 的时隙 2i 和 2i+l组成。 帧结构 Type 2 支持 5ms和 10ms两种下行-上行转换周期。 在 5ms的上 下行转换周期中, 两个半帧都有特殊子帧。 在 10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中, 只有第一个半帧有特殊子帧。 子帧 0、 5 和 DwPTS 总是预留为下行传输。
UpPTS 和紧接着特殊子帧的下一个子帧总是预留为上行传输。 因此对 5ms 的上下行转换周期, UpPTS、 子帧 2和子帧 7预留为上行传输; 对 10ms的 上下行转换周期, UpPTS、 子帧 2预留为上行传输; 表 1 : 上下行链路配置.
Figure imgf000004_0001
LTE 中定义了如下三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CFICH ) ;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指示信道 (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 。
其中, PCFICH承载的信息用于指示在一个子帧里传输 PDCCH的正交 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符号的数目, 在子帧的第一个 OFDM符号上发送,所在频率位置由系统下行带宽与小区标 识(Identity, ID )确定。 PHICH用于承载上行传输数据的肯定应答 /否定应 答( ACK/NACK )反馈信息。 PHICH的数目、 时频位置可由 PHICH所在的 下行载波的物理广播信道 (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 中的系统消 息和小区 ID 确定。 PDCCH 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 ,包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 的调度信息、 下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 的调度信息, 以及上行功率控制信息。
由于增强 LTE ( LTE-Advanced ) 网络需要能够接入 LTE用户, 所以其 操作频带需要覆盖目前 LTE 频带, 在这个频段上已经不存在可分配的连续 100MHz的频谱带宽了, 所以 LTE-Advanced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是将几个 分布在不同频段上的连续分量载波(频谱) ( Component Carrier, CC )釆用 载波聚集聚合 ( Carrier Aggregation, CA )技术聚合起来,形成 LTE-Advanced 可以使用的 100MHz带宽。 一个分量载波也可以看作一个小区 (Cell ) 。 在 终端聚合的多个分量载波中, 高层会配置其中一对上行 /下行分量载波为主上 行 /下行分量载波(PCell 或 PCC ) 。 其它分量载波称为辅分量载波(SCell 或 SCC )。 在 LTE R10标准中规定,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仅能在主上行分量载 波上发送。
发明内容
对于 TDD 系统,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 时, 存在一个混合子帧, 在混合子帧上同时存在上行分量载波和下行分量载 波, 如表 1所示, 子帧 3和子帧 4、 子帧 7、 子帧 8、 子帧 9可能为混合子帧。 为了提高频谱效率, TDD终端可能支持同时收发, 此时, 为减少上行控制信 息的反馈时延, 提高上行资源的利用率,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可在辅分量载波 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因此,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灵活的选择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分量载波, 实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包括:
载波聚合场景下, 用户设备(UE )根据预定规则, 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 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 或者仅在主分量载波 上传输所述 PUCCH;
所述 UE在选择的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 PUCCH。
可选的,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根据网络侧发送的指示信令, 确定是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 传输所述 PUCCH, 还是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或者 对于时分双工(TDD ) 系统,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 不完全相同时,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 当聚 合的分量载波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完全相同时,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0 可选的,所述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包括: 当子帧 N上有 PUCCH需要传输时, 当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仅有辅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传 输所述 PUCCH, N为子帧号; 或者,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 行分量载波, 且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都有对应的 PUCCH 需要传输时, UE选择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上同时 传输相应的 PUCCH。 可选的,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如果 UE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每一个上下行链 路配置对应一个可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可选的, 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一个上下行链路配置对应的一个可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如果有主分量载波, 则主分量 载波为其中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如果没有主分量载波, 则釆用 如下任意一种方式从中选择一个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根据网络侧在高层信令中配置的可用来发送 PUCCH 的辅分量载波确 定; 或者,
将发送 PRACH的辅分量载波确定为可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或 者,
将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最先激活的辅分量载波确定 为可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或者, 将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配置的分量载波中索引最小的辅分量载波确定为可 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可选的, 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对应的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 ) 的 PUCCH资源根据控制信道单元(CCE ) 映射获得, 或者, 根据高层配置 和正确 /错误应答资源指示( ARI )信令获得,其他分量载波对应的 ACK/NACK 资源根据高层配置和 ARI信令获得。
可选的, 当有 m个下行分量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 (CSI ) 4艮告需要同时 传输, 且仅能发送 n个下行分量载波的 CSI报告时, 按照预定的优先级, 发 送优先级最高的 n个下行分量载波的 CSI报告,其中, m为大于 1的正整数, n为大于等于 1且小于等于 m的正整数。
可选的, 根据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优先级: 先根据 CSI报告的类型确定优 先级, 对于相同类型的 CSI报告, 再根据 CSI报告对应的分量载波确定优先 级, 为: 主分量载波的优先级高于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的优先级, 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的优先级高于不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 载波的优先级, 对于同属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和同属不可以发送 PUCCH 的辅分量载波, 再分别根据分量载波的索引值确定最终优先级, 索 引值越小的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调度 请求(SR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发送,或者,在主分量载波和可以发送 PUCCH 的辅分量载波上传输。
可选的,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下行 分量载波的 CSI报告在该下行分量载波所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所对应的可 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上传输; 或者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或者在辅 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 包括:
选择单元, 用于在载波聚合场景下, 根据预定规则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 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 或者仅在主分量载波 上传输所述 PUCCH; 以及 发送单元, 用于在选择单元选择的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 PUCCH。
可选的,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根据网络侧发送的指示信令, 确定是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 传输所述 PUCCH, 还是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或者 对于时分双工(TDD ) 系统,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 不完全相同时,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 当聚 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完全相同时,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 述 PUCCH。 可选的,所述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包括: 当子帧 N上有 PUCCH需要传输时, 当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仅有辅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传 输所述 PUCCH, N为子帧号; 或者,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 行分量载波, 且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都有对应的 PUCCH 需要传输时, UE选择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上同时 传输相应的 PUCCH。 可选的,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如果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每一个上下行链路配置 对应一个可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上述方案灵活的选取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分量载波, 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从而减少了上行控制信息的反 馈时延, 提高了上行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概述
图 1为相关技术中的 F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 2为相关技术中的 T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 1的方法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 2的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需 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 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用户设备(UE )根据预定规则, 选择在辅分量载 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 或者仅在主分量 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 PUCCH; 然后, UE在选择的分量载波上 发送所述 PUCCH。
实施例 1
上述预定义规则可以为: 载波聚合场景下, UE根据从网络侧接收的指 示信令, 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还是仅在主分量载波 上传输。 如图 3所示,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 101 : UE从网络侧接收指示信令, 若指示信令指示 PUCCH在辅分 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执行步骤 102 , 若指示信令指示 PUCCH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执行步骤 103 ;
步骤 102: UE 选择在子帧 N 的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N为子帧号;
所述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是指,当子帧 N上有 PUCCH 需要传输时, 若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仅有辅上行分量载波, 则在 子帧 N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若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则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步骤 103: UE选择仅在子帧 N的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步骤 104: UE在子帧 N上选择的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例如, 有 2个分量载波( CC1和 CC2 )聚合,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2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1 , 其中, CC1为主分量载波, CC2为辅分量载 波, 如表 1所示, 在子帧 2和 7上 CC1和 CC2都为上行分量载波, 在子帧 3 和 8上 CC2为上行分量载波, CC1为下行分量载波, 则:
当指示信令指示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时, PUCCH仅能在 CC1 的上行子帧 2和 7上发送;
当指示信令配置为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时, 在子帧 2 和子帧 7中, 在 CC1上传输 PUCCH, 在子帧 3和子帧 8中, 在 CC2上传输 PUCCH。
实施例 2
在本实施例中, 预定规则为: 对于 TDD 系统,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 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完全相同时,仅在主分量 载波上传输 PUCCH。 如图 4所示,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 201 : TDD系统中, 判断聚合的分量载波是否釆用了完全相同的上 下行链路配置, 若不完全相同, 执行步骤 202, 若完全相同, 执行步骤 203; 步骤 202: UE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步骤 203: UE选择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步骤 204: UE在选择的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其中, 所述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是指, 当子帧 N上有 PUCCH需要传输时, 若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仅有辅上行分量载 波的, 则在子帧 N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若子帧 N上有主上行 分量载波, 则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 N为子帧号。 例如, 有 2个分量载波 (CC1和 CC2)聚合,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4, CC2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3 , 其中, CC1为主分量载波, CC2为辅分量载波, 如表 1所示, 在子帧 2、 子帧 3上 CC1和 CC2都为上行分量载波, 在子帧 4 上 CC2为上行分量载波, CC1为下行分量载波, 则, 在子帧 2和子帧 3中, 在 CC1上传 PUCCH, 在子帧 4中, 在 CC2上传输 PUCCH。
如果有 2个分量载波( CC1和 CC2 )聚合, CC1和 CC2釆用相同上下 行配置 1 , 其中, CC1为主分量载波, 则, PUCCH仅在 CC1上传输。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实施例 1大致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PUCCH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时, 在有主上行分量载 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 且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都有对应的 PUCCH 需要传输时, 在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上同时传输相应 的 PUCCH。
例如, 有 2个分量载波( CC1和 CC2 )聚合,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2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1 , 其中, CC1为主分量载波, CC2为辅分量载 波, 如表 1所示, 在子帧 2和 7上 CC1和 CC2都为上行分量载波, 在子帧 3 和 8上 CC2为上行分量载波, CC1为下行分量载波, 则,
当指示信令指示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PUCCH时, PUCCH仅能在 CC1 的上行子帧上发送;
当指示信令指示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时, 在子帧 2和 7上, 若 CC1和 CC2都有对应的 PUCCH可以传输, 则可以同时在 CC1和 CC2上传输 PUCCH, 否则, 可在子帧 2上选择 CC1和 CC2中任意一个传输 PUCCH, 或者, 在子帧 7上选择 CC1和 CC2中任意一个传输 PUCCH; 在 子帧 3和 8上, 在 CC2上传输 PUCCH。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实施例 2大致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PUCCH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时, 在有主上行分量载 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 且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都有对应的 PUCCH 需要传输时, 在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上同时传输相应 的 PUCCH。
例如, 有 5个分量载波(CC1-CC5 )聚合, CC1釆用上下行配置 1 , CC2 和 CC3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4和 CC5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3 , 其中,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则,
在子帧 2上, 在 CC1、 CC2和 CC4上都有对应 PUCCH需要传输时, 可 在 CC1、 CC2和 CC4上同时传输 PUCCH, 否则, 可在三者中任意一个或三 者中任意两个上传输 PUCCH;
在子帧 3上,在 CC1和 CC4上都有对应 PUCCH需要传输时,可以同时 在 CC1和 CC4上传输 PUCCH,否则,可以在二者中任意一个上传输 PUCCH; 在子帧 4上, 在 CC4上传输 PUCCH;
在子帧 7上,在 CC1和 CC2上都有对应 PUCCH需要传输时,可以同时 在 CC1和 CC4上传输 PUCCH,否则,可以在二者中任意一个上传输 PUCCH; 在子帧 8上, 在 CC1上传输 PUCCH。
如果有 5个分量载波(CC1-CC5 )聚合, 各分量载波都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其中, CC1为主分量载波,其他分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则, PUCCH 仅在 CC1的上行子帧上传输。
实施例 5
根据实施例 2和 4的方法,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 完全相同时, UE可以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在本 实施例中, 给出了一种选择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的方法: 每个上下 行链路配置对应了一个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即在釆用相同的上下 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选择一个作为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例 1 , 有 5个分量载波(CC1-CC5 )聚合, 其中, CC1和 CC2都釆用上 下行链路配置 1 , CC3、 CC4和 CC5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如果 UE可 以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 分量载波 1和分量 载波 2中有一个分量载波可以发送 PUCCH, 分量载波 3和分量载波 4、 分量 载波 5中有一个分量载波可以发送 PUCCH。
例 2, 有 2个分量载波聚合(CC1和 CC2 ) ,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 路配置 1 , CC2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如果 UE可以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 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 CC1和 CC2都可以发送 PUCCH;
例 3 , 有 5个分量载波(CC1-CC5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都釆用上下行配置 2, CC4和 CC5都釆用上下行配置 3 , 如果用户设备可以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 CC1 可以发送 PUCCH, CC2和 CC3中有一个分量载波可以发送 PUCCH, 分量 载波 4和分量载波 5中有一个分量载波可以发送 PUCCH。
实施例 6
基于实施例 5的方法,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 相同时, 每个上下行链路配置对应了一个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即 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有一个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 波。 本实施例可以釆用如下方式确定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 中可以发送 PUCCH的那个分量载波: 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如果有主分量载波, 则主分量 载波为其中可以发送 PUCCH的那个分量载波; 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如果没有主分量载波, 则可釆 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从中选择一个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方式一: 根据网络侧在高层信令所做的配置进行选择
例如, 有 4个分量载波(CC1-CC4 )聚合, 其中, CC1和 CC2都釆用上 下行链路配置 1 , CC3和 CC4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若高层信令配置分量载波 3为可以发送 PUCCH 的分量载波, 则 CC1和 CC3为分别对应上下行链路配置 1和 2的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方式二: 将发送 PRACH的辅分量载波确定为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 量载波
例如, 有 5个分量载波(CC1-CC5 )聚合, 其中, CC1和 CC2都釆用上 下行链路配置 1 , CC3、 CC4和 CC5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 CC1为主分 量载波,其他分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若 CC1和 CC4为发送 PRACH的分量 载波,则, CC1和 CC4为分别对应上下行链路配置 1和 2的可以发送 PUCCH 的分量载波。
方式三: 在一上下行链路配置对应的辅分量载波中, 最先激活的辅分量 载波确定为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例如, 有 3个分量载波(CC1-CC3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其中,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若各分量载波的激活顺序为 CC1、 CC2、 CC3 , 则, CCl和 CC2为分别对应上下行链路配置 1和 2的可以发送 PUCCH的分 量载波。
方式四: 在一上下行链路配置对应的辅分量载波中, 索引最小的辅分量 载波确定为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例如, 有 5个分量载波(CC1-CC5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4和 CC5都釆用上下行链 路配置 3 ,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则, CC1、 CC2 和 CC4为分别对应上下行链路配置 1、 2和 3的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 波。
实施例 7
在选择了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之后, 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对应 的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 )的 PUCCH资源根据控制信道单元( Control Channel Element, CCE ) 映射获得, 或者, 根据高层配置和 ACK/NACK资 源指示( ACK/NACK Resource Indicator ,ARI ) ARI信令获得, 其他分量载波 对应的 ACK/NACK资源根据高层配置和 ACK/NACK资源指示( ACK/NACK Resource indicator ,ARI ) ARI信令获得。其中,所述 PUCCH为 PUCCH Format la/lb。
例如, 有 2个分量载波(CC1-CC2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1为主分量载波, CC2为辅分量载 波, CC1和 CC2为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则, 下行 CC1上物理下 源根据 PDCCH所在的 CCE映射获得,当没有相应 PDCCH时,所述 PUCCH 资源根据高层配置和 ARI信令获得,下行 CC2的 PDCCH对应的 ACK/NACK 在上行 CC2对应的 PUCCH资源也根据 PDCCH所在的 CCE映射获得,当没 有相应 PDCCH时, 所述 PUCCH资源根据高层配置和 ARI信令获得;
例如, 有 3个分量载波(CC1-CC3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量 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CC1和 CC2为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则, 下行 PDCCH所在的 CCE映射获得, 当没有相应 PDCCH时, 所述 PUCCH资源 根据高层配置和 ARI 信令获得, 下行 CC2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 ACK/NACK在上行分量载波 2对应的 PUCCH资源也根据 PDCCH所在的 CCE映射获得, 当没有相应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 所述 PUCCH资源根据高 层信令和 ARI信令获得, 下行 CC3的 PDCCH对应的 ACK/NACK在上行 CC3对应的 PUCCH资源根据高层配置和 ARI指示获得。
其中,根据 CCE映射获得 PUCCH资源的方法可以参考 LTE R8标准( TS 36.213 V910 ) 中描述, 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根据高层配置和 ARI信令获得, 是指: 高层配置 n个 PUCCH资源 给目标 UE, 然后, 再通过 ARI信令指示用户在 n个 PUCCH资源中选择哪 一个 PUCCH资源传输。
实施例 8
在发送 PUCCH时,当 m个下行分量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报告同时传输时, 当仅能发送 n个分量载波的 CS I报告 时, 则按照预定优先级,发送优先级最高的 n个分量载波的 CSI报告, 其中, m为大于 1的正整数, n为大于等于 1且小于等于 m的正整数。
确定优先级的方式为:
首先根据 CSI报告的类型确定优先级, 对于相同类型的 CSI报告, 再根 据分量载波优先级确定优先级, 所述分量载波优先级为主分量载波高于可以 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高于不可以发 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当分量载波优先级相同时, 再按照分量载波的索 引确定最终的优先级, 索引越小的优先级越高。
例如, 有 3个分量载波(CC1-CC3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量 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CC1和 CC2为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则, 下行 CC1优先级高于下行 CC2, 下行 CC2优先级高于下行 CC3。
在子帧 3上同时有下行 CC1、 下行 CC2和下行 CC3的 CSI需要反馈且 反馈的 CSI报告类型相同时,
如果可以同时发送两个分量载波的 CSI信息, 则,发送下行 CC1和下行
CC2的 CSI信息;
如果仅能发送一个分量载波的 CSI信息,则,发送下行 CC1的 CSI信息。
实施例 9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调度请求
( Scheduling Request, SR )发送方法为: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发送, 或者, 在 主分量载波和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上发送。 分量载波的选择可以 釆用实施例 1-6中任意一种方法, 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 10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下行分量载波 的 CSI 4艮告的发送方法为:
方式 1 : 在该下行分量载波所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所对应的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上传输
例如, 有 3个分量载波(CC1-CC3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 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CC1和 CC2为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则, 下 行 CC1的 CSI在上行 CC1上发送,下行 CC2和下行 CC3的 CSI信息在上行 CC2上发送。
方式 2: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例如, 有 3个分量载波(CC1-CC3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 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则, 下行 CC1、 下行 CC2和下行 CC3的 CSI信息都 在上行 CC1上发送。
方式 3: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例如, 有 3个分量载波(CC1-CC3 )聚合, 其中, CC1釆用上下行链路 配置 1 , CC2和 CC3都釆用上下行链路配置 2, CC1为主分量载波, 其他分 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 CC1和 CC2为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则, 下行 CC1、下行 CC2和下行 CC3的 CSI信息可以在上行 CC1上,或者, 在上行 CC2上发送, 或者, 在上行 CC1和上行 CC2上同时发送。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包括:
选择单元, 用于在载波聚合场景下, 根据预定规则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 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 或者仅在主分量载波 上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PUCCH ) ; 以及 发送单元, 用于在选择单元选择的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 PUCCH。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根据网络侧发送的指示信令, 确定是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 传输所述 PUCCH, 还是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或者 对于时分双工(TDD ) 系统,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 完全相同时,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 当聚合 的分量载波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完全相同时,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所述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包括: 当子帧
N上有 PUCCH需要传输时, 当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有辅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 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或者 当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有辅上行分量载波的时, UE在子帧
N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和 辅上行分量载波, 且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都有对应的 PUCCH需要传输时, UE选择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 上同时传输相应的 PUCCH。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如果在辅分量 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每一个上下行链路配置对应一个 可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 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 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釆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釆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 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 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 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 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工业实用性 y^^ ii ^。」以天' 的远取反逸物 上4丁控制信 道的分量载波, 实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 输, 从而减少了上行控制信息的反馈时延, 提高了上行资源的利用率。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其包括: 载波聚合场景下, 用户设备(UE )根据预定规则, 选择在辅分量载波和 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 或者仅在主分量载波 上传输所述 PUCCH; 以及 所述 UE在选择的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 PUCCH。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根据网络侧发送的指示信令, 确定是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 传输所述 PUCCH, 还是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或者 对于时分双工(TDD ) 系统,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 不完全相同时,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 当聚 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完全相同时,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 述 PUCCH。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 切换传输所述 PUCCH的步骤包括: 当子帧 N上有 PUCCH需要传输时, 当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仅有辅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传 输所述 PUCCH, N为子帧号; 或者,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 行分量载波, 且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都有对应的 PUCCH 需要传输时, UE选择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上同时 传输相应的 PUCCH。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如果 UE选择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每一个上下行链路配置 对应一个可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中, 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一个上下行链路 配置对应的一个可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如果有主分量载波, 则主分量 载波为其中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如果没有主分量载波, 则釆用 如下任意一种方式从中选择一个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根据网络侧在高层信令中配置的可用来发送 PUCCH 的辅分量载波确 定; 或者,
将发送 PRACH的辅分量载波确定为可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或 者,
将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最先激活的辅分量载波确定 为可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或者, 将釆用相同的上下行链路配置的分量载波中索引最小的辅分量载波确定 为可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对应的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 )的 PUCCH 资源根据控制信道单元(CCE )映射获得, 或者, 根据高层配置和正确 /错误 应答资源指示 ( ARI )信令获得, 其他分量载波对应的 ACK/NACK资源根据 高层配置和 ARI信令获得。
7、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当有 m个下行分量载波的信道状 态信息 (CSI )报告需要同时传输, 且仅能发送 n个下行分量载波的 CSI报 告时,按照预定的优先级,发送优先级最高的 n个下行分量载波的 CSI报告, 其中, m为大于 1的正整数, n为大于等于 1且小于等于 m的正整数。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中, 根据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优先级: 先根据 CSI报告的类型确定优先级, 对于相同类型的 CSI报告, 再根据 CSI对应的分量载波确定优先级, 分量载波的优先级为:
主分量载波的优先级高于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的优先级, 可 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的优先级高于不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 波的优先级, 对于同属可以发送 PUCCH 的辅分量载波和同属不可以发送 PUCCH 的辅分量载波, 再分别根据分量载波的索引值确定最终优先级, 索 引值越小的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越高。
9、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中: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 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调度请求(SR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发送, 或者, 在主 分量载波和可以发送 PUCCH的辅分量载波上传输。
10、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中: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 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下行分量载波的 CSI报告在该下行分量载波所釆用 的上下行链路配置所对应的可以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上传输; 或者仅在 主分量载波上传输; 或者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11、 一种用户设备, 其包括:
选择单元, 其设置为在载波聚合场景下, 根据预定规则选择在辅分量载 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 或者仅在主分量 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以及 发送单元, 其设置为在选择单元选择的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 PUCCH。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以如 下方式制定所述预定规则:
根据网络侧发送的指示信令, 确定是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 传输所述 PUCCH, 还是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或者 对于时分双工(TDD ) 系统,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 不完全相同时, 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 当聚 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完全相同时, 仅在主分量载波上传输所 述 PUCCH。
13、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以如 下方式在辅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所述 PUCCH: 当子帧 N上有 PUCCH需要传输时, 当子帧 N上没有主上行分量载波, 仅有辅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辅上行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 PUCCH;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时, UE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传 输所述 PUCCH, N为子帧号; 或者, 当子帧 N上有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 行分量载波, 且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都有对应的 PUCCH 需要传输时, UE选择在子帧 N的主上行分量载波和辅上行分量载波上同时 传输相应的 PUCCH。
14、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中:
当聚合的分量载波釆用的上下行链路配置不完全相同时, 如果在辅分量 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上切换传输 PUCCH, 则每一个上下行链路配置对应一个 可发送 PUCCH的分量载波。
PCT/CN2011/084345 2011-09-30 2011-12-21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215551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865651.1A EP2785128B1 (en) 2011-09-30 2011-12-21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14/374,578 US9374809B2 (en) 2011-09-30 2011-12-21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3484.X 2011-09-30
CN201110293484.XA CN102355733B (zh) 2011-09-30 2011-09-30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5513A1 true WO2012155513A1 (zh) 2012-11-22

Family

ID=4557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1/084345 WO2012155513A1 (zh) 2011-09-30 2011-12-21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74809B2 (zh)
EP (1) EP2785128B1 (zh)
CN (1) CN102355733B (zh)
WO (1) WO20121555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81140A4 (en) * 2013-03-27 2016-12-07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IC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CN115225220A (zh) * 2021-04-16 2022-10-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切换的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715B (zh) * 2012-03-28 2017-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JP6045808B2 (ja) * 2012-04-06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391172B (zh) * 2012-05-09 2017-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获取、传输方法及反馈获取、传输装置
CN103391178B (zh) * 2012-05-10 2017-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cch资源映射、配置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WO2014026381A1 (zh) * 2012-08-17 2014-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4041156B (zh) * 2012-11-15 2018-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
US9237490B2 (en) * 2013-01-30 2016-01-12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staggered device handovers
US9642140B2 (en) 2013-06-18 2017-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of UL TDM for inter-enodeb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426639A (zh) 2013-08-27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812040B (zh) * 2014-01-27 2018-11-1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与设备
WO2015113293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5123834A1 (en) * 2014-02-20 2015-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OMAIN DUPLEXING CONFIGURATION FOR eIMTA
CN105323849B (zh) * 2014-06-30 2020-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的配置和发送方法、装置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1962775B1 (ko) 2014-06-30 2019-03-2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물리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리소스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5991209B (zh) * 2015-01-27 2018-04-1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的ca中的pucch方法和装置
CN104661316A (zh) * 2015-01-28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下调度请求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终端
US9860029B2 (en) * 2015-03-09 2018-01-0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Modification of secondary cell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6161589A1 (zh) * 2015-04-09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和激活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
AU2015395543B2 (en) * 2015-05-15 2019-04-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6183733A1 (zh) * 2015-05-15 2016-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及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WO2016195585A1 (en) 2015-06-05 2016-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sending and decoding, respectively, downlink information
WO2016195583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nding a configuration message and repor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on pucch in pcell and in scell
CN107277918A (zh) * 2016-04-06 2017-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14423082A (zh) * 2016-09-20 2022-04-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用于多上行链路载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89223B (zh) * 2016-09-29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812418B2 (en) * 2020-07-16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elay sensitive uplink control on secondary carrier
WO2022083671A1 (en) * 2020-10-21 2022-04-2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dynamic and static cross-carrier pucch signaling and configur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22151419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225221A (zh) * 2021-04-16 2022-10-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切换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30038855A1 (en) * 2021-08-05 2023-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 across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2823A (zh) * 2009-11-04 2010-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控制命令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CN101778416A (zh) * 2010-02-10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上升空间的测量和报告方法及终端
CN101932005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预留与索引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21814A2 (ko) * 2009-08-21 2011-02-24 (주)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81711C2 (ru) * 2007-08-13 2013-05-1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расширения ответного сигнала
CN102474495B (zh) * 2009-08-17 2016-01-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US8848643B2 (en) * 2010-01-08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arriers
US8917593B2 (en) * 2010-03-18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design in a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20491B2 (en) * 2010-04-01 2013-08-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ignaling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9955431B2 (en) * 2010-08-17 2018-04-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during multi-carrier operation
WO2012074449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itigating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o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2075949B (zh) 2010-12-22 2013-03-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0085164B2 (en) * 2011-04-28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valid reference subfram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005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预留与索引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21814A2 (ko) * 2009-08-21 2011-02-24 (주)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702823A (zh) * 2009-11-04 2010-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控制命令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CN101778416A (zh) * 2010-02-10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上升空间的测量和报告方法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785128A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81140A4 (en) * 2013-03-27 2016-12-07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IC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CN115225220A (zh) * 2021-04-16 2022-10-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切换的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74809B2 (en) 2016-06-21
CN102355733A (zh) 2012-02-15
EP2785128B1 (en) 2017-03-29
US20150305016A1 (en) 2015-10-22
EP2785128A4 (en) 2015-06-17
EP2785128A1 (en) 2014-10-01
CN102355733B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6253B2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t request-acknowledgment (HARQ-ACK) index mapping and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hannel selection transmission in inter-band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user equipment to transmit HARQ-ACK, and eNODE-B to receive HARQ-ACK
WO2012155513A1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210266114A1 (en) Node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JP6039652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伝送タイミングを調整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101911254B1 (ko)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4859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signal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me
US20160198520A1 (en)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Control Timing Configuration Assignment in a Multiple Cel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406889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RU2625319C9 (ru) Способ отправки восходящей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TWI691194B (zh) 上行鏈路傳送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JP201552904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端末によりharq−ack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を転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13131435A1 (zh)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2155514A1 (zh) Tdd系统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站、终端、系统及方法
CN105207757B (zh) 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WO2013113272A1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KR2015000553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의 동적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4173333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212994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2155508A1 (zh)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176979B (zh) 一种频谱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56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18656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18656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437457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