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134184A1 - 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134184A1
WO2011134184A1 PCT/CN2010/073929 CN2010073929W WO2011134184A1 WO 2011134184 A1 WO2011134184 A1 WO 2011134184A1 CN 2010073929 W CN2010073929 W CN 2010073929W WO 2011134184 A1 WO2011134184 A1 WO 201113418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receiving end
mimo
current receiv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39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肖华华
贾晓山
鲁照华
朱登魁
张万帅
刘锟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113418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134184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Definitions

  • the general MIMO system in Figure 1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case where there is only one antenna per sub-array in the MIMO + CDD system and the signal is not cyclically delayed.
  • the properties are similar, so the structure shown in Figure 1 is usually represented.
  • a primary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data transmission mode to solve at least the above problems.
  •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ata transmission mode including: in a decision period, a sender counts weight information of a current receiver, and shapes MIMO from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beams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weight information.
  • Step S602 In the decision period, the sending end collects the weight in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receiving end; wherein, the determining period of the embodiment is a T frame; the weight information may be specifically weight correlation, It can be specifically weighted distance, and its statistical process is as follows:
  • step S714 If the set [Omega] [mu] and the receiving end in the + BF MIMO N5 ⁇ Num, receiving end the MIMO + BF is deleted from the set, and set it to MIMO + CDD [mu] [Omega]; and step S714, the base station according to a receiving end
  • the data transmission m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t is sent, for example, if the receiving end is in the MIMO + CDD set, the data is sent out in the MIMO + CDD mode; if the receiving end is in the MIMO + BF set, the data is pressed MIMO + The mode of BF is sent out; after the current decision period is over, the base station will enter the next decision cycle.
  • the data transmission mode of the receiving end is flexib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 to be MIMO + BF or MIMO + CDD,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link and improves the system. Throughput.
  • Embodiment 3 The transmitting end of the embodiment is described by taking a base station as an example.
  • the base station has N receiving ends, the set of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 , and the receiving end i is denoted by ⁇ , .
  • FIG. 9 is a structural block diagram of a determining apparatus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mod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apparatus includes a statistic module 90, a determining module 92, and a transmitting module 94, each of which functions as fol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凄 t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 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 (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是在发送端和接 收端分别安置多根天线的通信系统。 如图 1所示, 发送端的 M根物理天线和 接收端的 N才艮物理天线构成一个 MIMO系统。 波束赋形 (Beamforming, BF ) 是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 利用天线阵列 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分别对各物理天线加权处理的一种技术。 如图 2所 示, 信源发送的信号经信道编码处理后, 得到的数据流乘以对应的物理天线 上的权值后发送出去, 所有的物理天线相当于一根虚拟天线。 MIMO和波束 赋形相结合使用时, 叫 MIMO 波束赋形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Beamforming, MIMO + BF ), 如图 3所示的一种 MIMO + BF的发送端示意 图, 发送端的天线被分成 M个子阵列, 每个子阵列^ 波束赋形, 形成一 ^虚 拟天线, 多才艮虚拟天线间构成 MIMO结构。 循环延迟分集( Cyclic Delay Diversity, CDD )是正交频分复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OFDM )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多天线发送分集 方案,它在各个物理天线上发送相同的频域数据并对时域的 OFDM符号进行 不同的循环延迟, 以此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 如图 4所示的 CDD发送端的 示意图,信源经过信道编码、调制后,经过逆傅立叶变换 (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成时域数据, 并用对应物理天线的循环延迟 进行相应的 循环延迟后, 加循环前缀 ( Cyclic Prefix, CP )发送出去。 Γχ为发送端物理 天线数目, 一般为 0, 所以未在图中显示。 整个天线组相当于一根虚拟天 线。 MIMO和循环延迟分集结合, 叫 MIMO循环延迟分集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yclic Delay Diversity, MIMO + CDD )„ ^口图 5所示的一种 MIMO + CDD发送端示意图, 发送端的天线被分成 M个子阵列, 每个子阵 列故 CDD, 形成一才艮虚拟天线, 而虚拟天线间构成 MIMO结构。 由于上述 图 1中一般的 MIMO系统可以看成是 MIMO + CDD系统里每个子阵列只有 一根天线且对信号不进行循环延迟的特殊情况, 性质也比较相似, 所以通常 也将图 1所示结构统一表示为 MIMO + CDD。
MIMO + BF和 MIMO + CDD这两种技术都能提高无线通讯系统的性能 和增加系统的覆盖范围。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MIMO + BF需要用权值来做 波束赋形。权值的获取会受上行信道或者接收端反馈延迟的影响。所以 MIMO + BF的性能会受到权值获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影响。有时会出现长时间没 有信道信息来估计权值而导致权值不准确, 导致性能下降。 也有可能接收端 快速移动时, 出现当前时刻估计出来的权值并不适合下一个时刻。 而 MIMO + CDD不受上行信道或者接收端反馈的影响。 一般来说, 在能选取合适的权 值的情况下, MIMO + BF的性能要比 MIMO + CDD的性能好。 但权值不准 确或者不及时时, MIMO + BF的性能可能没有 MIMO + CDD的性能好。 而 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数据的发送模式, 从而不能最大限度 的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以至 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 包括: 在判决周期内, 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 根据统计的权值信息从 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 MIMO+BF 模式和多输入多输出循环延迟分集 MIMO+CDD模式中确定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以及发送端使 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向当前接收端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装置, 包括: 统计模块, 用于在判决周期内, 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 确定模块, 用 于根据统计模块统计的权值信息从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 MIMO+BF模式和 多输入多输出循环延迟分集 MIMO+CDD模式中确定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 据发送模式; 以及发送模块, 用于使用确定模块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向当前 接收端发送数据。 通过本发明,根据接收端权值信息确定数据发送模式为 MIMO波束赋形 和 MIMO循环延迟分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道环境,解决了不能根据实际情 况适时调整数据的发送模式的问题, 进而达到了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 了系统的吞吐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 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 1是才艮据^!关技术的 MIMO发送端示意图; 图 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 BF发送端示意图; 图 3是才艮据^!关技术的 MIMO + BF发送端示意图; 图 4是才艮据相关技术的 CDD发送端示意图; 图 5是才艮据^!关技术的 MIMO + CDD发送端示意图; 图 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一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 7示出了根据实施例二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 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三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以及 图 9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四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 在 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是用于发 送数据或者信息的设备, 比如宏基站, 微基站等; 接收端是用于接收数据或 者信息的各类终端, 如移动台、 手持设备或数据卡等。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各 个实施例都以该无线通信系统为基础予以实施。 实施例一 图 6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 4聚: 步骤 S602, 在判决周期内, 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 其中, 本实施例的判决周期为 T帧; 上述权值信息可以具体为权值相关性, 也可以具体为权值距离, 其统计 过程分别如下:
1 ) 对于权值信息为权值相关性的情况, 其统计过程为: 步骤 A, 初始化先前权值相关性 RPre=oc , 其中, "为大于 0的常数; 获 取判决周期内第一个权值 Wx; Ns = 0; 步骤 B, 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 计算该当 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相关性 =||^ff *fT2 II , ^为矩阵的共轭转置, II "W2 II 表示矩阵 "W2 的 范数; 更新该先前权值相 关性为 RPre= RPre+(l- )i^„r, 为常量且 0≤ ≤1, 将上述第二个权值 ^的值赋给 Wx; 如果 RPre > Tr , 将统计量 Ns加 1, 7;为第一门限值;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 B, 直至上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Nwm, Nwm为第 二门限值;
2 ) 对于权值信息为权值距离的情况, 其统计过程为: 步骤 Α', 初始化先前权值距离 DPre= , 其中, 为大于 0的常数; 获取 判决周期内第一个权值 Ns = 0; 步骤 Β', 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 计算该当 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距离/)^:^^,^), 其中, i/(^, 2)为以下公式之一: d(Wl,W2) = Am&x(W^H-W2W2 H), 2)
Figure imgf000007_0001
Τχ ,Μ
Ρ
(WXWX H -W2W2 H)表示矩阵 f^f^ -W2W2 H 的最大特征值, Wx = 为当前接收端的波束赋形权值 ,
Figure imgf000007_0002
w , O为当前接收端不同时刻第 m根发送天线到第 /个波束的权值分量; m = l,2,---,Tx , / = 1,2,···, , Γχ为发送端的所有物理天线的个数, Μ为发 送端的所有天线发送的所有波束的个数, ρ为大于 0的常数; 更新先前权值 距萬为 DPre = pDPre + (I— p)DCur , 为常量且 0≤ ≤1, 将第二个权值 2的值赋 给 ; 如 DPre<Dr, 将统计量 N?加 1, 为第三门限值; 重复执行上述步 4聚 Β', 直至上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s≥ Num , Num为第 二门限值; 步骤 S604, 发送端根据统计的权值信息从 MIMO+BF 模式和 MIMO+CDD模式中确定适合于该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当按照步骤 S602 中的方法统计出权值相关性或权值距离后, 可以釆用 下述方法确定数据发送模式, 即如果 Ns≥Nwm, 确定 MIMO + BF 为该当前 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如 Ns<Num , 确定 MIMO + CDD 为该当前接收 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步骤 S606, 发送端使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向该当前接收端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个权值 和第二个权值 2可以根据相关技术获取,例 如根据信道系数矩阵 H(t)获取, 其中, k = \,'",Nc, Ne为用来计算权值的载 波集合的载波个数。 其获取步骤包括, 计算信道系数矩阵 H(t)的相关矩阵
DH =^-^j N k_c i(H(k))H *H(k); 将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 并将前 M个最大 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 W , 作为 MIMO + BF的权值。 这里不再 详述。 本实施例通过统计接收端对应的权值信息, 居统计的结果灵活地选择 该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为 MIMO + BF或 MIMO + CDD, 增加了链路的稳 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下面月艮务的接收端有 N 个 , 其集合表示成 Ω , 接收端 i记为 Μ,.。 其中 MIMO + CDD接收端的集 合记为 QMMOCDD, 初始化为全集, 即 ΩΜΜΟΟ∞=Ω。 MIMO + BF接收端的集合 记为 ΩΜΜΟΒΙΓ, 初始化为空集, 即 QMMSF =W}。 配置判决周期为 Γ帧。 本实施 例的权值信息为权值相关性, 其门限配置为 ; , 统计变量的门限值配置为
Num , 先前权值相关性配置为 RPre = 。 图 7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该方 法判决周期 Γ内, 基站下的每个接收端 = 1,2, 进行如下处理, 直到 遍历完所有的接收端: 步骤 S702, 按帧的时间顺序, 获得该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 ^; Ns = 0; 步骤 S704,根据帧的时间顺序,获取接收端下一个最新权值 W2, f 2在 ^ 的下一帧或者几帧中计算; 步骤 S706,计算该接收端当前权值相关性7^„=||^^*^2||,这里, 表 示矩阵 的范数, 比如 所有元素模平方和的平方根, 即|| ||=∑!∑,1¾ |2 并更新先前权值相关性为^?^= ^ +(1_;0) „ , 为常量且 0≤ ≤l, 更新 权值 =W2 步骤 S708, 比较先前权值相关性 RPre与门限值 ;, 如果 RPre≥ , 则统计 变量 加 1, 如果 RPre <7不更新统计变量^, 直接执行步骤 S710; 步骤 S710, 判断本次判决周期 Γ是否结束, 如果是, 执行步骤 S712, 如 果否, 返回步骤 S704;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本次判决周期: Γ是否结束替换为判断 Ns是否大于 等于 Mm, 其它步骤不变; 步骤 S712, 才艮据统计的结果确定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对于接收端 i = \,2,"',N 进行如下模式选择:
A ) 如果〃在 MIMO + CDD接收端集合 QMMOCDD中且 Ns≥ Num , 将该接 收端从 MIMO + CDD集合中删除, 并将它加到 MIMO + BF集合 ζ∑ 中;
B ) 如果 Μ,.在 MIMO + CDD接收端集合 QMMOCDD中且 N9 < Num , 将该接 收端继续保留在 MIMO + CDD集合 QMMOCDD中; C )如果 Μ,.在 MIMO + BF接收端集合 QMMSF中且 N?≥Nwm , 将该接收端 继续保留在 MIMO + BF集合 Q 中;
D )如果 在 MIMO + BF接收端集合 ΩΜ 中且 N5 < Num , 将该接收端 从 MIMO + BF集合中删除, 并将它加到 MIMO + CDD集合 ΩΜ 中; 步骤 S714, 基站按接收端所在的集合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进行数据发 送, 例如, 如果该接收端在 MIMO + CDD集合中, 将数据按 MIMO + CDD 的模式发送出去; 如果该接收端在 MIMO + BF集合中, 将数据按 MIMO + BF的模式发送出去; 当前判决周期结束后, 基站将进入到下一个判决周期。 本实施例通过统计接收端对应的权值相关性, 才艮据统计的结果灵活地选 择该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为 MIMO + BF或 MIMO + CDD, 增加了链路的 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下面月艮务的接收端有 N 个 , 其集合表示成 Ω , 接收端 i记为 Μ,.。 其中 MIMO + CDD接收端的集 合记为 QMMOCDD, 初始化为全集, 即 ΩΜΜΟΟ∞=Ω。 MIMO + BF接收端的集合 记为 ΩΜΜ,, 初始化为空集, 即 QMMSF=W}。 配置模式切换的判决周期为 Γ 帧。 本实施例的权值信息为权值距离, 权值距离门限配置为 , 统计变量的 门限值配置为 Num。 先前权值距离配置为/) Pre = "。 图 8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该方 法模式切换的判决周期 Γ内,基站下的每个接收端 Μ,. , = 1,2, 进行如下 处理, 直到遍历完所有的接收端: 步骤 S802 , 按帧的时间顺序, 在判决周期内获得该接收端的第一个权值 Wx; Ns = 0; 步骤 S804,根据帧的时间顺序,获得接收端下一个最新权值 f 2, ^2在 的下一帧或者几帧中计算; 步骤 S806, 计算该接收端当前权值的距离为 Z)^:^^,^), 其中, 是 对权值 ^ , f 2的处理, 优选地为以下之一: ά(Ψ^Ψ2) = λ^(ΨΨΗ2Ψ2 Η), 2)
Figure imgf000011_0001
Τχ ,Μ
Ρ
(WXWX H -W2W2 H)表示矩阵 f^f^ -W2W2 H 的最大特征值, Wx = 为当前接收端的波束赋形权值 ,
Figure imgf000011_0002
w , O为当前接收端不同时刻第 m根发送天线到第 /个波束的权值分量; m = l,2,---,Tx , / = 1,2,···, , Γχ为发送端的所有物理天线的个数, Μ为发 送端的所有天线发送的所有波束的个数, ρ为大于 0的常数; 更新先前权值 距萬为 DPre = pDPre + (I— p)DCur , 为常量且 0≤ ≤1, 将第二个权值 2的值赋 给 ; 并更新先前权值距离为/) Pre =yoDPre+(l- )Da^, 为常量且 0≤ ≤1, 更 新权值 ^ =W2; 步骤 S808,比较先前权值 DPre与门限值 ,如果 DPre<Dr ,则统计变量 加 1, 如果 Pre > 不更新统计变量^ , 直接执行步 4聚 S810; 步骤 S810, 判断本次判决周期 Γ是否结束, 如果是, 执行步骤 S8712, 如果否, 返回步骤 S804;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本次判决周期 Γ是否结束替换为判断 Ns是否大于 等于 Num, 其它步骤不变; 步骤 S812 , 居统计的结果确定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对于接收端 , = 1, 2, - · ', Ν , 进行如下模式选择:
Α ) 如果 Μ,.在 MIMO + CDD接收端集合 QMMOCDD中且 N?≥ Num , 将该接 收端从 MIMO + CDD集合中删除, 并将它加到 MIMO + BF集合 ΩΜΜΟΒΡ中;
Β ) 如果 Μ,.在 MIMO + CDD接收端集合 ζΐ 中且 Ns < Num , 将该接 收端继续保留在 MIMO + CDD集合 ΩΜ 中;
C )如果 Μ,.在 MIMO + BF接收端集合 ΩΜ 中且 N?≥ Num , 将该接收端 继续保留在 MIMO + BF集合 Q 中;
D )如果 Μ,.在 MIMO + BF接收端集合 Q 中且 N? < Num , 将该接收端 从 MIMO + BF集合中删除, 并将它加到 MIMO + CDD集合 ζΐ 中; 步骤 S814 , 基站按接收端所在的集合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进行数据发 送, 例如, 如果该接收端在 MIMO + CDD集合中, 将数据按 MIMO + CDD 的模式发送出去; 如果该接收端在 MIMO + BF集合中, 将数据按 MIMO + BF的模式发送出去; 当前判决周期结束后, 基站将进入到下一个判决周期。 本实施例通过统计接收端对应的权值 巨离, 居统计的结果灵活地选择 该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为 MIMO + BF或 MIMO + CDD, 增加了链路的稳 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四 图 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该装置包括统计模块 90、 确定模块 92和发送模块 94 , 各模块功能如下。 统计模块 90, 用于在判决周期内, 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 确定模块 92 , 用于根据统计模块 90统计的权值信息从 MIMO+BF模式 和多 MIMO+CDD模式中确定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以及 发送模块 94, 用于使用确定模块 92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向该当前接收 端发送数据。 优选地, 权值信息包括权值相关性, 统计模块 90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 用于初始化先前权值相关性 WPRE =", 其中, "为大于 0 的常数; 判决周期为 T 帧; 在判决周期内获得该接收端的第一个权值 Ns = 0;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 计算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相关性 =|| WX H^W2 \\ , ^为矩阵的共轭转置, \\W,H "W2 II表示 矩 阵 "W2 的 范数; 更新先 前权值相 关 性为 RPre = RPre +
Figure imgf000013_0001
为常量且 O≤ ≤I, 将第二个权值 ^的值赋给 ; 如果 RPre≥ , 将统计量 加 1, 7;为第一门限值; 第一重复启动单元, 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启动第二计算单元, 直至 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 Num , Num为第二门限值。 优选地, 权值信息包括权值距离, 统计模块 90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 用于初始化先前权值 巨离 DPre=", 其中, "为大于 0的 常数; 上述判决周期为 T帧; 在第一帧中根据信道系数矩阵计算得到第一个 权值^; Ns = 0;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在当前帧中计算第二个权值 f 2; 计算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距离
Figure imgf000013_0002
, 是对权值 ,f 2的处理, 优选地为以下之一:
„ 2) = ( K ), ,7¾
P
(WXWX H -W2W2 H)表示矩阵 f^f^ -W2W2 H 的最大特征值,
(
为当前接收端的波束赋形权值 ,
Figure imgf000014_0001
w , O为当前接收端不同时刻第 m根发送天线到第 /个波束的权值分量; m = l,2,---,Tx , / = 1,2,···, , Γχ为发送端的所有物理天线的个数, Μ为发 送端的所有天线发送的所有波束的个数, ρ为大于 0的常数; 更新先前权值 距萬为 DPre = pDPre + (I— p)DCur , 为常量且 0≤ ≤1, 将第二个权值 2的值赋 给 ^; 如果 DPre < Dr , 将统计量 Ns加 1, 为第三门限值; 第二重复启动单元, 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启动第四计算单元, 直至 该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s≥ Num , Num为第二门限值。 相应地, 确定模块 92 包括: 比较单元, 用于比较 N?与 Nwm的大小; 第 一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 N?≥Nwm, 确定 MIMO + BF 为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比较单元的比较结 果为 Ns < Num , 确定 ΜΙΜΟ + CDD为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本实施例通过统计模块 90 统计接收端对应的权值信息, 例如权值相关 性或权值距离, 并由确定模块 92 根据统计的结果灵活地选择该接收端的数 据发送模式为 MIMO + BF或 MIMO + CDD, 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 系统的吞吐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统计接收 端对应的权值信息, 根据统计的结果灵活地选择该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为 MIMO + BF或 MIMO + CDD, 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 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 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 或者分布 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可选地, 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 序代码来实现, 从而, 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 并 且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或者 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 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 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 这样, 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 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 ^"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一种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判决周期内, 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 根据统计的所 述权值信息从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 MIMO+BF模式和多输入多输出循 环延迟分集 MIMO+CDD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 模式; 以及
所述发送端使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向所述当前接收端发送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权值信息包括权值相关 性, 所述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包括:
步骤 A: 初始化先前权值相关性 RPre=oc , 其中, "为大于 0的常数; 所述判决周期为 T帧; 获得所述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 Wx\ Ns = 0; 步骤 B: 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 计算 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相关性7^„=||^^*^2||, 其中, ^为矩阵的 共轭转置, II ff * fT2 II表示矩阵 * W2的范数; 更新所述先前权值相关 性为 RPre = pRPre + (1 _ )Rcur , ρ为常量且 0≤ ≤ 1 ,将所述第二个权值 W2的 值赋给所述 ; 如果 RPre > Tr , 将统计量 N?加 1 , 7;为第一门限值; 重复执行所述步骤 Β ,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s≥ Num , Num为 第二门限值。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权值信息包括权值距离, 所述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包括:
步骤 Α': 初始化先前权值距萬 DPre = a , 其中, 为大于 0的常数; 所述判决周期为 Τ帧; 获得所述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 Wx\ Ns = 0; 步骤 Β': 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 计算 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距离 Ζ)^:^^,^), 其中, i/(^, 2)为以下 公式之一: ά(Ψ^Ψ2) = λ^(ΨΨΗ2Ψ2 Η), „2)=∑:∑: - i
,M d{Wx,W2) = max{| - ) \P,-,\ M - M Π, 其中, 皿 - w2w2 H )表示矩阵 - w2w2 H的最大特征值 为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波束赋
Figure imgf000017_0001
形权值, w , wm(2为所述当前接收端不同时刻第 根发送天线到第 /个 波束的权值分量; m = l,2,'.',Tx, 1 = \,2,···,Μ , Γχ为所述发送端的所有 物理天线的个数, Μ为所述发送端的所有天线发送的所有波束的个数, ρ为大于 0的常数; 更新所述先前权值距离为 DPre = pDPre + (1 _ p)DCur , ρ 为常量且 0≤ ≤ 1 ,将所述第二个权值 W2的值赋给所述 ^;如果 DPre≤ Dr , 将统计量 Ns加 1 , 为第三门限值; 重复执行所述步 4聚 Β ' , 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 Num , Num 为第二门限值。
4. 居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据统计的所述权 值信息从 MIMO+BF模式或 MIMO+CDD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所述当前接 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包括:
如 Ns>Num , 确定 MIMO + BF 为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 式;
如 Ns< Num , 确定 ΜΙΜΟ + CDD为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 模式。
5. —种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统计模块, 用于在判决周期内, 统计当前接收端的权值信息; 确定模块, 用于才艮据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所述权值信息从多输入多 输出波束赋形 MIMO+BF 模式和多输入多输出循环延迟分集 MIMO+CDD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以及 发送模块, 用于使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向所述当前 接收端发送数据。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权值信息包括权值相关 性, 所述统计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 用于初始化先前权值相关性 ?Pre=", 其中, "为大 于 0的常数; 所述判决周期为 T帧; 获得所述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 Wx Ns = 0; 第二计算单元, 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 值 W2; 计算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相关性 =|| W^W2 II , ^为矩 阵的共轭转置, II "W2 II表示矩阵 ff "W2的范数; 更新所述先前权值 相关性为 RPre = pRPm + (1 _ p)^ , ρ为常量且 0≤ ≤ 1 ,将所述第二个权值 ^的值赋给所述 如 RPre≥Tr, 将统计量 N?加 1, 7;为第一门卩艮值; 第一重复启动单元, 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启动所述第二计算单 元, 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s≥ Num , Num为第二门限值。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权值信息包括权值距离, 所述统计模块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 用于初始化先前权值距离 DPre=", 其中, "为大于 0的常数; 所述判决周期为 T帧; 获得所述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 ^; Ns = 0;
第四计算单元, 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 值 计算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距离
Figure imgf000018_0001
, 其中, d(W, , f 2 )为以下公式之一: ( K
d{Wx,W2) = max{| - ) \P,-,\ M - M Π, 其中, 皿
Figure imgf000019_0001
- 2 H )表示矩阵 - w2w2 H的最大特征值 为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波束赋
Figure imgf000019_0002
形权值, , w m^j)为所述当前接收端不同时刻第 根发送天线到第 I个 波束的权值分量; m = l,2,'.',Tx, / = 1,2,···, , Γχ为所述发送端的所有 物理天线的个数, Μ为所述发送端的所有天线发送的所有波束的个数, ρ为大于 0的常数; 更新所述先前权值距离为 DPre = pDPre + (1 _ p)DCur , ρ 为常量且 0≤ ≤ 1 ,将所述第二个权值 W2的值赋给所述 ^;如果 DPre≤ Dr , 将统计量 Ns加 1 , 为第三门限值; 第二重复启动单元, 用于按照帧的时间顺序, 启动所述第四计算单 元, 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 Ns≥ Num , Num为第二门限值。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 用于比较 N?与 Nwm的大小;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 Ns≥Nwm, 确 定 MIMO + BF为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 Ns<Nw , 确 定 MIMO + CDD为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PCT/CN2010/073929 2010-04-28 2010-06-13 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1134184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7983.1A CN102237910B (zh) 2010-04-28 2010-04-28 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201010157983.1 2010-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34184A1 true WO2011134184A1 (zh) 2011-11-03

Family

ID=4486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0/073929 WO2011134184A1 (zh) 2010-04-28 2010-06-13 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7910B (zh)
WO (1) WO201113418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8410A (zh) * 2005-12-23 2007-06-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无线传输方法
CN101272226A (zh) * 2007-03-23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内覆盖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CN101371481A (zh) * 2006-01-11 2009-02-18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利用不对等调制和编码方案实现空时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9748A (zh) * 2006-02-10 2009-03-04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在多输入多输出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8410A (zh) * 2005-12-23 2007-06-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无线传输方法
CN101371481A (zh) * 2006-01-11 2009-02-18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利用不对等调制和编码方案实现空时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72226A (zh) * 2007-03-23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内覆盖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910A (zh) 2011-11-09
CN102237910B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8880B1 (ko) 다단 빔포밍 시스템을 위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7333413B2 (ja) 複数の送信/受信ポイント(trp)上でトランスポートブロック(tb)を繰り返す方法
JP514997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90064582A (ko) 하위 공간 선택을 전송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661120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マルチユーザーmimo送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053759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140788A1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TW201249129A (en) Model-based channel estimator for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4101170A1 (zh) Fdd系统中信道互易性补偿方法和装置
WO2022009178A1 (en) Signaling to aid enhanced nr type ii csi feedback
EP3794760B1 (en) Cost efficient prach detection
EP3479503B1 (en) Over the air testing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11091589A1 (zh) 协作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的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WO2012088842A1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4788198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823478A (zh) 基于对基于码本的dl mu-mimo的相对波束功率的多用户配对和sinr计算
US20220321176A1 (en) Approaches for beam measurements
WO2011075978A1 (zh) 波束赋形和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WO2011134184A1 (zh) 数据发送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2159410A1 (zh) 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US11342982B2 (en) Determination of directional beamforming weights
WO2018126803A1 (zh) 波束信息、配置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TWI846264B (zh) 基於量子通道估測的通信方法及基地台
WO2011134190A1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1134186A1 (zh)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085051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5051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