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020394A1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020394A1
WO2011020394A1 PCT/CN2010/075122 CN2010075122W WO2011020394A1 WO 2011020394 A1 WO2011020394 A1 WO 2011020394A1 CN 2010075122 W CN2010075122 W CN 2010075122W WO 2011020394 A1 WO2011020394 A1 WO 201102039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terference
channel quality
inter
re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51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李儒岳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102039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020394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以用于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信道质量信息。该方法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截止到当前时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内的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本发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能够在有多层干扰时获得较准确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反馈给发送端。

Description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 (MIMO ) 系统 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 如果在发送端 (eNB )使用多根天线, 则可以釆取空间 复用的方式来提高传输速率, 即发送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的不同位置天线 发射不同的数据。 在接收端(UE )也使用多根天线, 则在单用户的情况下可 以将所有天线的资源都分配给同一用户。 以上的这种传输形式称之为单用户 MIMO ( SU-MIMO ) 。 另外亦可在多用户的情况下将不同天线空间的资源分 配给不同用户, 这种传输形式叫做多用户 MIMO ( MU-MIMO ) 。
上述单用户 MIMO和多用户 MIMO这两种情况,发送端都需要根据各用 户的信道信息( CSI )来分配资源和决定发射的方法。 在接收端可以通过信道 估计获取出各个收发天线对之间的信道信息, 然后将信息反馈给 eNB。
在实际的情况下, 由于反馈是需要用系统资源的, 一般 UE都将信息进 行量化才作反馈。 在长期演进(Long Time Evolution, LTE ) 系统中, 量化后 的信息的反馈方式, 主要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预编码矩阵索引 (Precoding Matrix Index, PMI )和秩指示 (Rank Indicator, RI )。 另外, 发送端也可以从其它方式来估计信道信息, 例如用信 道互易性从上行的信道信息来估计下行的信道信息。
接收端可以通过信道和干扰估计计算出信干噪比(SINR ) , CQI—般就 是量化后的 SINR, 以下是在 SU-MIMO空间复用 ( Spatial Multiplexing )的场 景下, 用最小均方误差 (MMSE )接收机时 SINR的计算方法。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有 2根天线时, 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道是一个 2x2的矩阵 H , 而在秩为 2的时候, 预编码 也是一个 2x2的矩阵, 预编码 处理后的信道则是: ^ = [/i /2] = ^ 式(1 ) 其中, 为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2为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是一个 2x1的向量 , w也是一个 2x1的向量, 代表 2 根天线接收的干扰和噪音, 而 和 则分别是在不同码子流的数据符号:
y = fxsx + f2s2 + n 式( 2 ) 在使用 MMSE接收机情况下, 码子流(stream ) 1和码子流 2的信干噪 比 (SINR )分别是:
stream 1 式(3 ) stream 2 = f2¾f2 式(4 ) 其中,
R„„^ = ∑ H H * +f,f +NGI , num int表示干 4尤小区的数目;
H,是小区间干扰 (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
Η,是 Η,.的转置矩阵;
N。I是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nn k是对于 k流的干扰和噪声协方差矩阵, 包括码子流之间的同道干 扰 。
对于版本(Release ) 8 的 LTE , 预编码都是从标准的码本预定, 在 SU-MIMO的情况下, SINR计算时可以准确知道码子流之间的干扰, 这样亦 能比较准确计算 CQI。 但是在 Release 9支持的双流波束赋形 ( Beamforming ) 下, 预编码是接收端计算出来的,接收端便不能准确知道码子流之间的干扰, CQI的计算可能与实际发射时会有偏差。
在多用户双流 Beamforming场景下, 当有两个用户做空间复用时, SINR 的计算方式跟 SU-MIMO秩为 2的时候相比, 只是每个码子流是由不同的用 户占有, 干扰就可以说成多用户的干扰。
在用户 1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是:
Figure imgf000004_0001
在用户 1用 MMSE接收机时, 用户 1的信干噪比 (SINR )是:
numlnt
MMSE SINR for User 1 = Α ^1 , 其中 „„,k =∑ K + f k + N0l 。 因为发送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的不同天线位置, 向多用户发射不同的 数据, 各用户都会对其它用户产生干扰。 虽然可以用一些方法(例如破零等) 来降低各用户的干扰, 但在实际的情况下, 因为量化和其它各种误差, 在接 收端都会有一定的多用户干扰存在。 在有多用户干扰的情况下, 因为多用户 的配对是在发送端进行, 接收端一般很难作未来干扰的预测, 所以 CQI的准 确度一般都较低。
在 MU-MIMO的情况下,虽然接收端不可能准确知道未来多用户的干扰, 但是亦可在 CQI计算时粗略考虑多用户带来的干扰。 其中一个方法是把所有 有可能跟自己配对的预编码都来作一个 SINR的计算, 然后作平均。 例如在 Release 8中, 2根天线的码本是:
Figure imgf000005_0002
在每个用户秩为 1的时候, 有 4个码子的选择。 如果发送端容许非正交 配对, 则每个用户便有 3个码子可作配对, 也就是说有 3个不同干扰的可能 性。 在这个情况下, 可以计算每一个可能性然后再作平均:
SINRMU = 其中 = H!H N。I。
Figure imgf000005_0001
其中 S是码子的数量, 即等于 4; ^是干扰的预编码。 这样可以将干扰 作一个大概的估计, 但是这个方法只可以用于有码本的情况, 如果没有码本 的话, 干扰的预编码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那便没法作一个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于需要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 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以用于向发送端或基站反馈信道质量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 量的反馈方法, 用于所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信道质量 信息,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端根据截止到当前时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内的过往干扰估算当前 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 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所述信 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 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过往干扰的平均值并根据所述平均值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 息, 或者通过对所述时间间隔内的多用户干扰进行过滤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 信息。
优选地, 所述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公共导频和解调 导频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所述根据公共导频和解调导频估算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 发射天线数时,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 质量指示符 ;
所述接收端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 效信道向量;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ACQ/,;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 Δ ρ/,与 Δί¾/2获得信道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以 及
所述接收端将所述 C /^及 Δί¾/反馈给所述发送端;
其中: fmt(k)fmt(k)*)- );
Figure imgf000007_0001
所述 Δί¾/2=ρ( ί2- (έηη+ fmt(k)fmt(km);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算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2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算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优选地,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秩指示 RI。
优选地,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 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 包括: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 发射天线数时,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 质量指示符 ; 所述接收端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 效信道向量;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ACQ/,;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 Δ ρ/,与 Δί¾/2获得信道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 以 及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为 1, 并同时反馈所述 C /^; 或者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为 2, 并同时反馈所述 CQ/^与 所述 ACQ/的差值 CQIE
其中: 所述 fmt(k)fmt(k)*)- );
Figure imgf000008_0001
所述 Δί¾/2=ρ( ί2- (έηη+ fmt(k)fmt(km);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所述 ^¾4=^¾/^- ACQ/;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2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 ∑ Η Η +^ΟΙ;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优选地,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 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 包括: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 质量指示符 ;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没有多用户干扰与有多 用户干扰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以及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为 1 , 并同时反馈所述 C /^; 或者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 为 2 , 并同时反馈 CQITXD -ACQI ; 其中: Δ^¾^ = ρ(ίί¾ΐ— ίί(έηη + fmt(k)fmt(km) ;
1 k=t- (T-l)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 = ∑ Η Η + ^ΟΙ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设 置为, 根据截止到当前时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内的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 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 向基站反馈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计算所述过往干扰的平均值并根据所 述平均值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或者通过对所述时间间隔内的多用户干 扰进行过滤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根据公共导频和解调导频估算所述信 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 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 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Q/^;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 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 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 值 ACQ/,;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 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根据所述 Δ β/,与八^¾/2获得信道 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 将所述 Cg/^及 Δί¾/反馈给所述基站;
其中: 所述 Δ ρ/^ ^ίί^ΐ - ίί(έηη + fmt(k)fmt(k)*)- ) ;
1 k=t- (T-l) 所述 Δί¾/2 = ρ( ί2 - (έηη + fmt(k)fmt(km) ;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2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 = ∑ Η Η + ^ΟΙ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优选地, 所述用户设备还设置为向所述基站反馈秩指示 RI。
优选地,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 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 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Q/^;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 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 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 值 ACQ/,;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 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根据所述 Δ β/,与八^¾/2获得信道 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 向所述基站反馈的所述 RI为 1, 并同时反馈所述 CQI^; 或者向所述基站反馈的所述 RI为 2, 并同时反馈所述 Cg/^与所述 ACQ/的差值 C(¾; 其中: 所述 Δ ρ/^^ίί^ΐ- ίί(έηη+ fmt(k)fmt(k)*)- );
1 k=t- (T-l) 所述 Δί¾/2 = ρ( ί2- (έηη+ fmt(k)fmt(km);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所述 ^¾4=^¾/^- ACQ/;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2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H,.*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优选地,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 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 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 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没有多用户干扰与 有多用户干扰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向所述基站反馈的所述 RI为 1 , 并同时反馈所述 Cg/^; 或者向所述基站反馈的所述 RI 为 2 , 并同时反馈 CQITXD -ACQI ; 其中: Δ^¾^ = ρ(ίί¾ΐ— ίί(έηη + fmt(k)fmt(km) ;
1 k=t- (T-l)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提出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 法 ,接收端能够在有多层干扰时获得较准确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反馈给发送端 , 而且接收端在没有码本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估算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户 设备, 能够在有多层干扰时获得较准确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反馈给基站, 而且 用户设备在没有码本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估算效果。 附图概述
图 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四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五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传输的流程示 意图;
图 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借此对本发明 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 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 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中接收端在计算及反馈 CQI或 SINR时, 根据过往的干扰来估算 当前干扰对 CQI或 SINR的影响 , 比如对过往截止到当前一个 T时间间隔内 的干扰进行平均, 根据该平均值来估算当前信道质量信息。 获取信道质量信 息后, 将获取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给发送端, 发送端根据该信道质量信息进 行与接收端的传输。
根据过往干扰来估算当前干扰,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导频来测量估算。 LTE的标准中包含一种解调导频(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 , 是发送端 (eNB )对每个接收端 (UE )发射的专用导频, 这种导频在发射时 需要经过预编码处理, 同数据预编码一样。 因此只要 UE知道自己的信道位 于哪几层,就可得知其它层都是干扰,可以从干扰层的 DMRS实现干扰估计。 以下针对 MU-MIMO和 SU-MIMO分别说明通过 DMRS估算 CQI的计 算方法。
对于 MU-MIMO情形
在 MU-MIMO的情况下, 如果共有 M个用户, 则用户 m '的 CQI及 SINR 分别为:
Figure imgf000014_0001
∑ f (k)f (k)*)- , 式(5)
CU (簾 ,) 式(ό) 其中, t表示当前时间, T表示时间间隔;
,)=H m(t); 其中, Λ ∑ ∑ fm„(k)fmu„(l^表示 Τ时间间隔内多用户干扰的平均值。
T
式(6) 中的 ρ(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 fin m( = Hintm(t)wintm(t)是经过预编码处理之后的多用户干扰,可以根 据 DMRS得到。对当前时刻到 T时间段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的干扰进行平均 处理,或者可以用滤波器来过滤当前时刻 T时间段之前的多用户干扰。 当然, T也可以等于 1, 即不做平均, 只根据当前的 DMRS来做干扰估计, 即 T等 于 1时式(5)表示为: siU :' +
Figure imgf000014_0002
DD)*)— ' 式(5-1) 需要说明的是, 通过滤波器进行干扰滤波, 以及 T等于 1表示不做平均 处理, 同样适用于 SU-MIMO情形。
在多用户的场景下, 干扰主要是同小区其他用户产生的同道干扰, 这些 干扰都是经过预编码处理的, 所以干扰的大小与变化都取决于 eNB。 对于不 同 eNB, 釆用不同的配对及预编码处理, 从而产生不同的干扰。 通过对之前 干扰的统计, 可以知道 eNB产生干扰的大概强度, 从而对 CQI的影响作一个 估计。 对于 SU-MIMO情
在 SU-MIMO的情况下, 如果是双层传输的话, 第一层的 CQI及 SINR 的计算可以写成:
S/ ?^, =f;(Rnn +- ∑ fint(k)fmt(k)*)-〗f, 式 (7 ) 丄 k=t-(T-l)
CQIsu,=Q(SINRsui) 式 (8) 其中^ )=11 ( 2 )
∑ fint(k)fmt(l ^表示 T时间间隔内多用户干扰的平均值 (
-(T-1)
其中, H (t)w2(0是通过预编码处理后的层间干扰,可以从 DMRS来得到。 和多用户的场景一样, 对当前时刻到 T时间段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的干 4尤进 行平均处理, 或者可以用滤波器来过滤当前时刻 T时间段之前的多层干扰。
对于第二层, 计算方法同第一层一样, 即: 双层传输中第二层的信干噪比 SIN ',及信道质量指示符 ,分别为:
SINR 577,2 ∑ fmt(k)fmt(k)*)- 'f2 式(7-1 )
1 k=t-(T-l)
CQIsu =Q(SINR^ 式( 8-1 ) 其中:
为层 i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Η Η +^ΐ;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Η,*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其中 fint(t) = H ()Wl(t) , H (t)w,(t)是通过预编码处理后的层间干扰, 可以 从 DMRS来得到。 其中, 丄 fmt(k)fmt(k)'表示 Τ时间间隔内多用户干扰的平均值。
T k=t-(T-i)
当然, T也可以等于 1, 即不做平均, 只根据当前的 DMRS来做干扰估 计, 即 T等于 1时式(7)表示为: SINR^ =f;(Rnn+fmt( fmt( *)"1f1 式( 7-2 ) 式(7-1 )表示为:
S/NR^2=f (Rnn +fmt(t)fmt(t)y 式( 7-3 )
下面利用实施例来说明如何通过解调导频计算信道质量。
第一实施例
在 LTE Release 8中, 基于单天线端口 5的传输, 属于一种单流波束赋形 (Beamforming, BF)技术的应用。 为了增强下行的非码本传输方式的性能, 在 LTE的增强版本 Release 9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传输方式, 属于一种秩为 2 的非码本空间复用方式, 也就是釆用了双流 BF技术的两天线端口的传输。
在单用户双流 BF场景下, 因为不是基于码本的方式, eNB可以自己决 定预编码处理的方法。 虽然 eNB—般都使两层的预编码向量正交化, 但是由 于实际系统的各种误差, 当信号到达 UE的时候, 层间的干扰是很难避免的, 第一层的 CQI是: 簾 ^ =d + ∑ fmt(k)fmt(k)*)"1f1 式( 9 )
1 k=t-(T-l)
CQI^^QiSINR^) 式(10) 其中^ )=11 ( 2 ) 。 第二层的 CQI是: 式(11)
Figure imgf000016_0001
CQIsu = Q(SINRsu 2) 式(12 ) 其中^ ) = 11 (0^ ) 。 在接收端反馈 SINR或者 CQI时(以反馈 CQI为例进行说明 ) , 包含有 以下第一、 第二及第三共三种方式:
第一方式
UE直接反馈两个 CQI , 即 CQI^和 CQI^。
图 1是在公共导频 CRS (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端口 ( port )的数量 不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SU-MIMO系统中接收端反馈信道质量信息给发送端的 第一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1所示, 该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S110, UE根据公共导频 CRS (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估计信道 矩阵 H;
步骤 S120, UE根据该信道矩阵 H获得两个特征向量;
步骤 S130, UE根据该两个特征向量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i和第 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2
步骤 S140, UE根据 DMRS计算层间干扰的平均值;
步骤 S150, UE根据该平均值以及该 和 /2 , 获取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 符 和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 ;
步骤 S 160 , UE将该 CQI^和 反馈给发送端。
第二方式
上述第一方式是基于 UE可以获知所有天线的信道, 这需要 CRS port的 数量不少于发射天线数, 例如在 Release 8中最大 CRS的数量是 4个, 如果 发送端有 8根天线, 此时上述第一方式则不适用。
在 CRS端口 (port ) 的数量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用近似 Release 8端口 5 的传输的发射分集形式来反馈 CQI (我们这里用 CQITXD来代表), 然后基于 平均的层间干扰把 CQI调低,根据 DMRS获取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和第 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2 , 在此分别用 和 表示根据 DMRS估算出来的第一 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和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2 , 所以第一层在有层间干扰 时的 SINR是: 簾 ;(έηη+ fmt(k)fmt(k)*rt 式(13)
1 k=t-(T-l)
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 CQI差值是:
^ QIX =Q( - ( + ∑ fmt(k)fmt(k)*rt) 式( 14 )
1 k=t-(T-l)
运用与第一层一样的过程, 可以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 扰时的第二层 CQI差值为: CQI2=Q(f Rj2-f (Rnn ∑ fmt(k)fmt(k)V2) 式(15)
1 k=t-(T-l)
计算第一层 CQI差值与第二层 CQI差值的 CQI平均值:
ACQI = (ACQI, + ACQI2 )12 式( 16 ) 根据 CQITXD及该 CQI平均值获得 CQI估计值:
CQI^CQI^-ACQI 式( 17 ) 接收端将该 CQI估计值 ^¾/反馈给发送端, 这样便可把估计出来的层间 干扰都反映在 <¾/s计算过程中。 发送端 eNB收到 <¾/后再根据 eNB 自己估 计信道的两个特征向量做不同层之间 CQI的调整。 图 2为本发明上述第二方 式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2所示, 该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S210, UE根据公共导频 CRS估计 Release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 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
步骤 S220, UE根据 DMRS估计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和第二层的等 效信道向量
步骤 S230,UE根据该 计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 层 CQI差值 Δ β/,;
步骤 S240 , UE根据该 计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 层 CQI差值 Δ ρ/2;
步骤 S250, 根据该第一层 CQI差值 ACQ/,与第二层 CQI差值 Δί¾/2获得 CQI平均值 ACQI = (ACQI, + ACQI2 )12 步骤 S260, UE 根据该 CQ/^及 CQI 平均值 ACQ/获得 CQI 估计值 CQIE = CQITXD - ACQI反馈给发送端。
第三方式
与前述的第二方式相比, 第三方式在获得第一层 CQI差值与第二层 CQI 差值之后, 根据第一层 CQI差值与第二层 CQI差值, 以及 CQITXD获得: 第一层 CQI估计值为:
CQI H ACQI 式(18) 第二层 CQI估计值为:
CQI2E = CQITXD - ACQI2 式( 19 ) 接收端将该第一层 CQI估计值 ^¾/^及第二层 CQI估计值 馈给发 送端。
第二实施例
双流 BF也可以支持多用户 MIMO, 每一个用户只占一个流(秩为 1 ) 。 第一实施例要求单用户信道的秩为 2, 如果信道的秩为 1, 则需要多用户 MIMO来做空间复用。 如果信道的秩为 1又没有用户做配对的话, 则需要釆 用单用户的单流 BF。 在这个单流 BF模式, 要支持动态单用户单流 BF和多 用户 BF的切换, 本实施例釆用差分 CQI的反馈方法。
首先计算单流 BF的 CQI:
CQIsu l
Figure imgf000019_0001
式( 20 ) 然后再计算单流 BF和双流 BF之间的差值 h Ql^:
ACQISD=CQISU,-Q(SINR
= CQIsul-Q(f;(Rnn ∑ fmt(k)fmt(k)*)- ) 式(21)
1 k=t- (T-1)
接收端将该
Figure imgf000019_0002
eNB后, eNB如果找到两用户做配对的 话, 可以从 ^和 Δί^/^计算多用户的 C^^^CQ/^-ACQ/^, 如果没有用 户做配对的话就用 CQI^来做单用户的传输。 在接收端反馈 SINR或者 CQI时(以反馈 CQI为例进行说明) , 包含有 以下第四和第五共两种方式: 第四方式
本方式是利用差分的方式反馈 CQI, 支持动态单用户和多用户的切换, 例如在秩为 1的情况下, 因为只有一层, 没有多层的干扰, 单用户无干扰的 CQI是:
CQISUA = Q(SINRSU, ) = Q(KR; ) 式( 22 ) 其与多用户 CQI的差值是:
ACQI^ = CQISU, -Q(SINR
= CQISU, -Qi i + ∑ fmt(k)fmt(k)*)- ) 式( 23 )
1 k=t-(T-l)
因为多用户的 CQI是低于单用户的 CQI, 因此八^¾/^是正数, 在量化 八^¾/^时可以用比 CQI少一点的比特来作反馈, 例如 C /^是用 5比特来量 化, 可以用 3比特来量化。
图 3为本发明上述第四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3所示, 该流程主要包 括如下步骤:
步骤 S310, UE根据公共导频 CRS估计信道矩阵 H;
步骤 S320, UE根据该信道矩阵 H获得一个最强的特征向量;
步骤 S330, UE根据该最强的特征向量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 , 步骤 S340, UE根据 DMRS计算多用户干扰的平均值丄 ^ fmt(k)fmt(k)*;
T k=t— (T-1)
步骤 S350, UE根据该 , 获取单用户无干扰信道质量指示符
步骤 S360, UE根据该平均值以及该 , 获取该单用户无干扰信道质量 指示符 CQI^与多用户 CQI的差值 CQI^;
步骤 S370 , UE将该 CQI^ λ和 反馈给发送端。
第五方式 本方式是在 UE无法从 CRS取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的情况下 (比 如 CRS port的数量不少于发射天线数), 可以根据 DMRS来估计获得第一层 的等效信道向量 , 在此用 来表示根据 DMRS估计出来的量, 所以与单用 户无干扰 C0/OT 1的差值为: ^ QISM = Q(f;R- -f;(Rnn ∑ fmt(k)fmt(k)*rt) 式(24 )
1 k=t-(T-l)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用 Release 8端口 5的传输的发射分 集形式的 CQITXD以及该 。
图 4为本发明上述第五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4所示, 该流程主要包 括如下步骤:
步骤 S410, UE根据公共导频 CRS估计 Release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 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
步骤 S420, UE根据 DMRS估计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
步骤 S430, UE根据该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计算在没有多用户干扰和 有多用户干扰的 CQI差值 ;
步骤 S440 , UE将该 CQITXD以及该
Figure imgf000021_0001
反馈给发送端。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以混用, 图 2即为信道 最高秩为 2时, 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传输的流程示意 图。 如图 5所示, 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混用时, 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 的信道质量进行传输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S510, 接收端 UE计算信道的秩;
步骤 S520, 判断该信道的秩是否为 1 , 是为 1则转步骤 S530, 否则转步 骤 S550;
步骤 S530, UE计算单用户无干扰信道质量指示符 ;
步骤 S540 , UE计算该单用户无干扰信道质量指示符 C0/OT 1与多用户信道 质量指示符的差值 Δί¾/, 并将该单用户无干扰信道质量指示符 以及该 差值 Δ<¾/反馈给发送端 eNB, 转步骤 S560;
步骤 S550, UE计算双层的信道质量,获得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 CQ/^ 以及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 CQ/^2 ,并将该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 CQ/^以及 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 ί¾/^2反馈给发送端, 转步骤 S590;
步骤 S560, 发送端尝试进行多用户配对, 并判断配对是否成功, 成功则 转步骤 S570, 否则转步骤 S580;
步骤 S570, 发送端釆用多用户双流 BF进行信息传输, 结束;
步骤 S580, 发送端釆用单用户单流 BF进行信息传输, 结束;
步骤 S590, 发送端釆用单用户双流 BF进行信息传输, 结束。
第三实施例
LTE的 Release 8的模式 5, 支持基于码本的多用户 MIMO的传输。 在增 强长期演进( LTE-Advanced ) 的 Release 10版本中, UE在反馈 CQI和 PMI 的时候也可以基于码本, 但为了增强 MU-MIMO的性能, eNB传输的时候仍 然可以支持非码本多用户 MIMO的传输。在这个模式下,因为也是应用 DMRS 来解调, 所以多用户双流 BF的实施方式, 也可以同样釆用 DMRS来估计干 扰。 和多用户双流 BF不同之处, 主要是可以复用多于两个用户。 以下就是当 有 M个用户的情况下, 用户 的 CQI计算方法:
t M
讓 Mu m' = ' + ∑ ∑ f (k)f (k)*)-X, 式(25 )
CU (簾 ,) 式(26 ) 其中 fint ) = Hint»intm(0。
其中 Hintm(t (0是通过预编码处理之后的从用户 m产生的干扰, 可以 根据 DMRS获得。把所有用户的干扰加起来,然后再作时间的平均(如式( 25 ) 中丄 ^ 所示即为时间的平均处理) , 获得如式(26 ) 所示的信道质量信
T k=t— (T-1)
息。 时间的平均是通过现在跟 T以前之间的干扰的估计算一个平均, 或者可 以用滤波器来过滤之前的多用户干扰。
当然, 时间间隔 T为 1时, 式( 25 )为: 簾 ' = ( ηη + ifmt (k)fmt (k)*)- ' 式( 25-1 ) 其中 fw, = Hw 是通过预编码处理之后的用户 m'的等效信道向量, 预编 码 W ,是基于码本来选择的。
第四实施例
在单用户 BF的场景下, 另一种反馈方式是重用 LTE Release 8中模式 3 的反馈模式, 对模式 3中原来的格式作出调整。
在模式 3中, UE反馈的数据是有 RI和 CQI, 当 RI是 1的时候, UE的 建议传输模式是发射分集( Transmit diversity ) , 当 RI是 2的时候, UE的建 议传输模式是开环空间复用 ( Open 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 , UE无论在任 何 RI都是反馈一个 CQI。
在单用户双流 BF场景下, 如果要支持动态单流 BF和双流 BF的切换, eNB最好有 CQITXD及 CQIE ,其中 CQIE = CQITXD - ACQI是用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第 二方式来计算获得的。 通过重用模式 3的格式, UE在不同的时间反馈 CQ/^ 或 CQIE , 然后用 RI来通知 eNB这个是 <¾/^或者 (¾/s。 当 RI=1的时候, UE 反馈的是 CQ/^; 当 RI=2的时候, UE反馈的就是 CQ/S。 这样 eNB就可以有 单流 BF和双流 BF相对的两个 CQI, 然后 eNB可以根据这两个 CQI和 eNB 估计的信道特征值一起做秩自适应 (rank adaptation )处理, 然后再选择单流 BF或双流 BF的传输模式。
图 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6所示, 本发明第四实施 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S610 , UE根据公共导频 CRS估计 Release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 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g/^;
步骤 S620 , UE根据 DMRS估计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和第二层的等 效信道向量
步骤 S630 , UE根据该 计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 层 CQI差值 Δ ρ/, ;
步骤 S640 , UE根据该 计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 层 CQI差值 Δ ρ/2 ;
步骤 S650 , 根据该第一层 CQI差值 ACQ/,与第二层 CQI差值 Δί¾/2获得 CQI平均值 ACQI = (ACQI, + ACQI2 )12; 步骤 S660, UE根据该 <¾/^反馈给发送端, 同时也反馈 RI=1通知 eNB 该 CQITXD是单流 BF的 CQI;
步骤 S670, 在另外一个时间(例如下一个反馈周期), UE根据该 CQ/^ 及 CQI平均值 Δ(¾/获得 CQI估计值 CQIE = CQITXD - ACQI ,将该 CQIE反馈给发 送端 , 同时也反馈 RI=2 , 通知 eNB该 CQIE是双流 BF的 CQI;
步骤 S680, eNB根据 eNB自己估计的信道数据 (例如信道特征值 ) , 以 及 CQ/^或者 CQ/S选择实际传输的秩和调制编码方案 (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MCS ) 。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反馈方式釆用新的反馈模式, UE同时反馈 <¾/^和 Δ<¾/。 图 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7所示,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主 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S710, UE根据公共导频 CRS估计 Release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 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
步骤 S720, UE根据 DMRS估计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和第二层的等 效信道向量
步骤 S730 , UE根据该 计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 层 CQI差值 Δ ρ/, ;
步骤 S740 , UE根据该 计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 层 CQI差值 Δ<¾/2 ;
步骤 S750, 根据该第一层 CQI差值 ACQ/,与第二层 CQI差值 Δί¾/2获得 CQI平均值 ACQI = (ACQI, + ACQI2 )12
步骤 S760 , UE将该 和 反馈给 eNB;
步骤 S770, eNB可以根据 <¾/^、 Δ<¾/和 eNB自己估计的信道数据 (例 如信道特征值 )选择实际传输的秩和 MCS。
第六实施例
前述第四实施例也可以用在多用户的场景,同样重用 LTE Release 8 中模 式 3的反馈模式。 当 RI=1的时候, UE反馈的就是 ; 当 RI=2的时候, UE反馈的就是 CQ/^ - , ACQ/ 代表多用户干扰对 CQI带来的影响, 是用第二实施例第五方式的同样计算方式获得。
图 8为本发明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8所示, 本发明第六 实施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S810 , UE根据公共导频 CRS估计 Release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 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
步骤 S820 , UE根据 DMRS估计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
步骤 S830 , UE根据该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计算在没有多用户干扰和 有多用户干扰的 CQI差值 ;
步骤 S840 , UE将该 CQ/^反馈给发送端, 同时也反馈 RI=1 , 通知 eNB 这个 C^/^是单用户单流 BF的 CQI;
步骤 S850 , 在另外一个时间 (例如下一个反馈周期) , UE 将该 CQITXD - ACQI^反馈给发送端,同时也反馈 RI=2 ,通知 eNB这个 - ACQI^ 是多用户的 CQI;
步骤 S860 , eNB可以根据自己估计的信道数据(例如信道特征值) , 以 lCQ TXD或者 CQ - CQI^选择实际传输的秩和 MCS。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 上述用户设备设置为, 根据截止到当前 时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内的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上 述信道质量信息, 向基站反馈上述信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上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计算上述过往干扰的平均值并根据上 述平均值来估算上述信道质量信息, 或者通过对上述时间间隔内的多用户干 扰进行过滤来估算上述信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上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根据公共导频和解调导频估算上述信 道质量信息。
优选地, 上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 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根据上述公共导频估计版 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Q/^;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 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根据上述第一层的等效信 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 值 ACQ/,;根据上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 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根据上述 ACQ/,与八^¾/2获得信道 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 ; 将上述 CQ/^及 Δί¾/反馈给上述基站;
其中: fmt(k)fmt(k )- ) ;
Figure imgf000026_0001
上述 Ac¾/2 =e( 2 2 - (έηη + fmt(k)fmt(k)*)- 丄 k=t— (T-l)
上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T为上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估算获得的上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估算获得的上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 H H + N i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优选地, 上述用户设备还设置为向上述基站反馈秩指示 RI。
优选地, 上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 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根据上述公共导频估计版 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Q/^;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 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根据上述第一层的等效信 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 值 AC^;根据上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 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根据上述 ACQ/,与 Δί¾/2获得信道 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 向上述基站反馈的上述 RI为 1, 并同时反馈上述 COITXD; 或者向上述基站反馈的上述 RI为 2, 并同时反馈上述 Cg/^与上述 Δ( /的差值 其中: 上述 fmt(k)fmt(k)*)- ;
Figure imgf000027_0001
上述 Δί¾/2 = ρ( ί2_ ;(έηη+ ± fmt(k)fmt(km);
丄 k=t— (T-l)
上述 ACQI = (ACQI, + ACOI2 )12 ci^CQIE=CQITXD -ACQI;
T为上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估算获得的上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2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估算获得的上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 HH +Ni; num int表示干 4尤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mt (k)表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Q(x)表示对 JC进行量化运算。
优选地, 上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根据上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 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 根据上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 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根据上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没有多用户干扰与 有多用户干扰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向上述基站反馈的上述 RI为 1 , 并同时反馈上述 CQ/^; 或者向上述基站反馈的上述 RI 为 2 , 并同时反馈 CQITXD -ACQI ; 其中: Δ^¾^ = ρ(ίί¾ΐ— ίί(έηη + fmt(k)fmt(km) ;
1 k=t- (T-l)
T为上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上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该用户设备与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端的功能一样, 在此不详述。
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 能够在有多层干扰时获得较准确的信道质量信 息并反馈给基站,而且用户设备在没有码本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估算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 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 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如只读 存储器、 磁盘或光盘等。 可选地, 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 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 相应地,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 /单元可以釆用 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釆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本发明不限制于任 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 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 发明而釆用的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 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可以在实施的 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 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仍须以所 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 备, 使得接收端或用户设备能够在有多层干扰时获得较准确的信道质量信息 并反馈给发送端或基站, 而且在没有码本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估算效果。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用于所述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中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端根据截止到当前时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内的过往干扰估算当前 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所述信 道质量信息。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 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过往干扰的平均值并根据所述平均值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 息, 或者通过对所述时间间隔内的多用户干扰进行过滤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 信息。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公共导频和解调导频估算 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根据公共导频和解调导频估算 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 发射天线数时,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 质量指示符 ;
所述接收端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 效信道向量;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ACQ/,;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 Δ ρ/,与 Δί¾/2获得信道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以 及
所述接收端将所述 C /^及 Δί¾/反馈给所述发送端;
其中: 所述 Δ ρ/^^ίί^ΐ- ίί(έηη+ fmt(k)fmt(k)*)- );
1 k=t- (T-l) 所述 Δί¾/2=ρ( ί2- (έηη+ fmt(k)fmt(km);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5、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秩指示 RI。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过往干扰估算 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传输, 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 发射天线数时,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 质量指示符 ;
所述接收端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 效信道向量;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ACQ/,;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 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 Δ ρ/,与 Δί¾/2获得信道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 以 及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为 1, 并同时反馈所述 C /^; 或者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为 2, 并同时反馈所述 CQ/^与 所述 ACQ/的差值 CQIE; 其中: 所述 fmt(k)fmt(k)*)- );
Figure imgf000032_0001
所述 Δί¾/2=ρ( ί2- (έηη+ fmt(k)fmt(km);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所述 ^¾4=^¾/^- ACQ/;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2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H,.*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7、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过往干扰估算 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 质量指示符 ;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没有多用户干扰与有多 用户干扰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以及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为 1 , 并同时反馈所述 C /^; 或者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的所述 RI 为 2 , 并同时反馈 CQITXD -ACQI ; 其中: Δ^¾^ = ρ(ίί¾ΐ— ίί(έηη + fmt(k)fmt(km) ;
1 k=t- (T-l)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8、 一种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设置为, 根据截止到当前时间的一个时 间间隔内的过往干扰估算当前干扰对信道质量的影响并获得所述信道质量信 息, 向基站反馈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计算所述过 往干扰的平均值并根据所述平均值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或者通过对所 述时间间隔内的多用户干扰进行过滤来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根据公共 导频和解调导频估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11、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对于单用 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传输,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 端口 5 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QI^; 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效信道 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 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ACQ/,;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 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 根据所述 Δί^/,与 Δί¾/2获得信道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 将所述 Cg/^及 Δί¾/反馈给所述基站; 其中: 所述 Δ ρ/^ ^ίί^ΐ - ίί(έηη + fmt(k)fmt(k)*)- ) ;
1 k=t- (T-l) 所述 Δί¾/2 = ρ( ί2 - (έηη + fmt(k)fmt(km) ;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β(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12、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还设置为向所述基站 反馈秩指示 RI。
13、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对于单用 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双层传输,在公共导频端口的数量少于发射天线数时, 根据所述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 端口 5 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QI^; 根据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和第二层的等效信道 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得第一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 干扰的第一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ACQ/,;根据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获 得第二层在没有层间干扰和有层间干扰的第二层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Δί¾/2; 根据所述 AC /,与 Δί¾/2获得信道质量指示符平均值 Δί¾/;向所述基站反馈的 所述 RI为 1, 并同时反馈所述 Cg/^; 或者向所述基站反馈的所述 RI为 2, 并同时反馈所述 Cg/^与所述 Q1的差值 CQIE; 其中: fmt(k)fmt(k)*)- );
Figure imgf000035_0001
所述 Δί¾/2=ρ( ί2- (έηη+ fmt(k)fmt(km);
丄 k=t— (T-l)
所述 ACQI = (ACQI, + ACQI2 )12; 所述 ^¾4=^¾/^- ACQ/;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ΐ,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f2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的所述第二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R„„= ∑ H H +N i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ρ(χ)表示对 X进行量化运算。
14、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是设置为, 根据所述 公共导频估计版本 8端口 5的发射分集形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Q/^; 根据 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层的等效信道 向量获得没有多用户干扰与有多用户干扰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差值 ; 向 所述基站反馈的所述 RI为 1 , 并同时反馈所述 Cg/^; 或者向所述基站反馈 的所述 RI为 2 , 并同时反馈 CQITXD - ACQI^; 其中: Δ^¾^ = ρ(ίί¾ΐ— ίί(έηη + fmt(k)fmt(km) ;
1 k=t- (T-l)
T为所述时间间隔, t为当前时间;
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估计获得第一层的等效信道向量;
num int
„„ = ∑ Η Η + ^ΟΙ ; num int表示干扰小区的数目;
Η,.表示小区间干扰; H表示 Η,.的转置矩阵;
N。I表示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fint (k)表示根据所述解调导频得到的层间干扰; Q(x)表示对 进行量化运算。
PCT/CN2010/075122 2009-08-20 2010-07-13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1020394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7122.9 2009-08-20
CN200910167122.9A CN101630966B (zh) 2009-08-20 2009-08-20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0394A1 true WO2011020394A1 (zh) 2011-02-24

Family

ID=4157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0/075122 WO2011020394A1 (zh) 2009-08-20 2010-07-13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0966B (zh)
WO (1) WO20110203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2287A (zh) * 2020-12-21 2021-04-23 比科奇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用于信道估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967B (zh) * 2009-08-12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获取方法
CN101630966B (zh) * 2009-08-20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CN102158302B (zh) * 2010-02-11 2013-09-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37961A (zh) * 2010-05-04 2011-11-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相关信息传输方法
CN102244564B (zh) * 2010-05-11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2457361B (zh) * 2010-10-27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种发射方式的方法和基站
CN102523074B (zh) * 2011-12-22 2015-04-0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与装置
CN102595385B (zh) * 2012-03-02 2014-06-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061700B1 (ko) 2012-11-02 2020-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인지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579544B (zh) * 2013-10-25 2018-03-06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Lte tm3模式下的cqi或ri选择方法及系统
EP3267753B1 (en) 2015-04-22 2020-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 users in mimo system
CN106888062B (zh) * 2015-12-10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127987A1 (zh) * 2016-01-25 2017-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7370556A (zh) * 2016-05-12 2017-11-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道质量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09428639B (zh) * 2017-08-24 2021-04-0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690A (zh) * 2007-01-23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综合应用双向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70240A (zh) * 2007-08-15 2009-02-1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中基于用户反馈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630966A (zh) * 2009-08-20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CN101630967A (zh) * 2009-08-12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获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281B (zh) * 2007-08-30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690A (zh) * 2007-01-23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综合应用双向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70240A (zh) * 2007-08-15 2009-02-1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中基于用户反馈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630967A (zh) * 2009-08-12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获取方法
CN101630966A (zh) * 2009-08-20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2287A (zh) * 2020-12-21 2021-04-23 比科奇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用于信道估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2702287B (zh) * 2020-12-21 2022-07-05 比科奇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用于信道估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966A (zh) 2010-01-20
CN101630966B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20394A1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Love et al. An overview of limited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248301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quantizing beam phases for a precoder
Wang et al. Worst-case robust MIMO transmission with imperfect channel knowledge
US8934565B2 (en) Reference signaling scheme using compressed feedforward codebooks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U-MIMO) systems
EP2891260B1 (en) Method and wireless terminal for mitigating downlink interference
US844213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US85826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with incomplete channel information
WO2010053664A2 (en) Employing cell-specific and user entity-specific reference symbol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O2011017988A1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获取方法和接收端
DK2932621T3 (en) DISTRIBUTION OF TRANSMISSION EFFECT TO MIMO COMMUNICATIONS AT LIMITED MULTIPLICATIVE NOISE
Nguyen et al. MMSE precoding for multiuser MISO downlink transmission with non-homogeneous user SNR conditions
JP2012531780A (ja) 協調ビーム成形のためのアンテナ設定
Schwarz et al. Single-user MIMO versus multi-user MIMO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with limited feedback
EP226621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ilot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428354A (zh) 使用角度和延迟互易性的增强型新无线电(nr)ii型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
CN105515725A (zh) 导频发送方法、信道信息测量反馈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TW200913537A (en)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IMO context
KR20100110196A (ko) 다중 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가장자리 사용자의 에러를 최소화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05975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102013906A (zh) 基于每用户归一化波束成型与速率控制的多模传输方法
KR20110091999A (ko)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널 코드북 기반의 프리코딩 장치 및 방법
Huang et al. Multiuser MIMO
CN117678163A (zh) 用于端口选择码本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6731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95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95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