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9154U - 呼吸器適配接頭 - Google Patents

呼吸器適配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9154U
TWM659154U TW113202137U TW113202137U TWM659154U TW M659154 U TWM659154 U TW M659154U TW 113202137 U TW113202137 U TW 113202137U TW 113202137 U TW113202137 U TW 113202137U TW M659154 U TWM659154 U TW M6591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dapter
chamber
tube
respir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202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宛君
林學儀
Original Assignee
蔡宛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宛君 filed Critical 蔡宛君
Priority to TW113202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9154U/zh
Publication of TWM659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915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呼吸器適配接頭,其包含一T型管、一霧氣腔及一隔板。T型管具有一進氣端、一出氣端及一給藥端,出氣端位於進氣端之相對側,給藥端位於進氣端與出氣端之間,且進氣端、出氣端及給藥端彼此連通。霧氣腔具有一第一接口及一第二接口,第二接口位於第一接口之相對側,且霧氣腔藉由第一接口連接於T型管之給藥端。隔板設置於霧氣腔內。

Description

呼吸器適配接頭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適配接頭,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呼吸器適配接頭。
特定疾病的患者在醫院治療時須使用呼吸器給予氧氣或霧化藥劑進行醫治,但目前實際臨床上會面臨的問題在於,當斷開呼吸器轉接為霧化器並重新接上的過程中,從呼吸器中飛濺出的水氣可能夾帶具傳染性的病菌,從而增加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此外,因為在斷開過程中會使得管路暴露於空氣中,無法維持密閉狀態,故此種斷開過程也會增加病患被感染的風險。
另一方面,於治療過程中,霧化器所噴出的藥霧粒子可能存在沈積於霧氣腔而難以完整地被患者吸入的風險,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呼吸器適配接頭,使患者在使用呼吸器的治療期間可不需斷開呼吸器便完成霧化藥劑的治療,且降低藥霧粒子沈積於霧氣腔內的機率,乃為此一業界亟待解決之問題。
為解決上述之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呼吸器適配接頭,其包含一T型管、一霧氣腔及一隔板。該T型管具有一進 氣端、一出氣端及一給藥端,該出氣端位於該進氣端之相對側,該給藥端位於該進氣端與該出氣端之間,且該進氣端、該出氣端及該給藥端彼此連通;該給藥端銜接該進氣端及該出氣端處具有一給藥端接受部,並於該給藥端設一引流閥結構;該引流閥結構包含一遮蔽片、一頂抵部,於銜接該遮蔽片與該頂抵部之間的一銜接部以及套設於該銜接部外部的一止擋環;該遮蔽片的大小為適配該給藥端的交接口大小;該銜接部為片體型態;該止擋環套設於銜接部外部,其直徑大小略小於該給藥端的內徑;該霧氣腔具有一第一接口及一第二接口,該第二接口位於該第一接口之相對側,且該霧氣腔藉由該第一接口連接於該T型管之該給藥端;及一隔板,可拆卸地設置於該霧氣腔內;及該霧氣腔包含一上艙及一下艙,該上艙及下艙間可拆卸結合。。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所具有的霧氣腔具有自該第一接口朝該第二接口漸縮之一腔室。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所具有的腔室呈現類水滴狀。
為達上述之目的,該上艙及下艙間設有對應之一螺紋或一卡扣結構。。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之該T型管之給藥端設有可開啟關閉之一蓋體。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更包含一定量吸入器轉接座,定量吸入器轉接座可拆卸地設置於霧氣腔之第二接口。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所具有的定量吸入器轉接座或一噴射霧化器轉接頭,可拆卸地設置於該霧氣腔之該第二接口。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所具有的霧氣腔之第二接口具有一止逆閥,止逆閥用以預防霧氣腔內之氣體洩漏。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所具有的T型管用以連通於一呼吸器管路之一吸氣端或一近病人端。
100:呼吸器適配接頭
200:T型管
210:進氣端
220:出氣端
230:給藥端
231:漸縮頸部
232:給藥端接受部
240:蓋體
300:霧氣腔
301:上艙
302:下艙
310:第一接口
320:第二接口
330:止逆閥
400:隔板
410:引流閥結構
411:遮蔽片
412:頂抵部
413:銜接部
414:止擋環
500:定量吸入器轉接座
600:噴射霧化器轉接頭
700:呼吸器管路
710:吸氣端
720:近病人端
C、C’:螺紋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新型的一些示例或實施例,並非絕對用以限定本新型的技術範圍。除非從前後文顯而易見或另做說明,圖中相同標號代表相同結構或操作。其中:圖1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的示意圖。
圖2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的另一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的另一示意透視圖。
圖4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的分解圖。
圖5A、圖5B為本新型該T型管連接該霧氣腔後所形成的氣流通道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與定量吸入器轉接座結合的使用示意圖。
圖7A、7B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與呼吸器管路連通的使用示意圖。
圖8A、8B、8C、8D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連接藥劑流程示意圖。
圖9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連接藥劑後氣流帶動藥物至病患端的流程示意圖。
本新型以下將以數個較佳實施例進行技術詳細的說明與描述,所附圖示僅僅是本新型的一些示例性代表或實施例,對於本新型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進步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將本新型應用於其它類似情形。
以下本新型使用的“系統”、“裝置”、“單元”和/或“模組”是用於區分不同級別的不同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裝配的一種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詞語可實現相同的目的,則可通過其他表達來替換所述詞語。如本新型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確提示例外情形,“一”、“一個”、“一種”和/或“該”等詞並非特指單數,也可包括複數。一般說來,術語“包括”與“包含”僅提示包括已明確標識的步驟和元素,而這些步驟和元素不構成一個排它性的羅列,方法或者設備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驟或元素。
請參閱圖1及圖2,本新型之一種呼吸器適配接頭100包含一T型管200、一霧氣腔300及一隔板400。T型管200具有一進氣端210、一出氣端220及一給藥端230;出氣端220位於進氣端210之相對側,給藥端230位於進氣端210與出氣端220之間,且進氣端210、出氣端220及給藥端230彼此連通。霧氣腔300具有一第一接口310及一第二接口320;第二接口320位於第一接口310之相對側,且霧氣腔300藉由第一接口310連接於T型管200之給藥端230。隔板400設置於霧氣腔300內。
於一實施例中,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所具有的霧氣腔300具有自第一接口310朝第二接口320漸縮之一腔室。此外,於一較佳實施態樣中,前述之腔室係呈現類水滴狀(即:上寬下窄之結構)。如此一來,呈現類水滴狀的腔室結構將有助於讓大多數的藥物霧氣集中靠近於霧氣腔300上方的第一 接口310(換言之,靠近T型管200的給藥端230),降低藥霧粒子殘留於霧氣腔300下方的第二接口320的機會,使自霧化器所噴出的藥物霧氣能夠有效地通過霧氣腔300而被患者所吸收。
如圖2、3所示,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所具有的T型管200之給藥端230可具有一蓋體240。蓋體240可於T型管200未安裝霧氣腔300時閉合T型管200的給藥端230,避免病菌或異物侵入至給藥端230,從而對患者造成傷害。蓋體240的設置也能避免T型管200內夾帶具傳染性病菌的水氣飛濺至外界,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機率。該霧氣腔300可進一步由一上艙301及一下艙302組裝而成,且上艙301及下艙302可藉由螺紋C、C’、扣合、卡扣等方式完成組裝作業。透過上艙301及下艙302的可拆卸組裝設計,當完成相關療程後,使用者在分離上艙301及下艙302後即可輕鬆地針對霧氣腔300內的腔室進行清潔,避免造成後續的污染情況。
請接續參閱圖3、4,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所具有的隔板400係可拆卸地設置於霧氣腔300內。詳細而言,隔板400乃是可拆卸地設置於霧氣腔300的第一接口310內側,且隔板400能夠以螺旋、卡扣(本實施例所示)等方式組裝於霧氣腔300的第一接口310內側。將隔板400改良為可拆卸設計不但利於使用時的拆卸組裝,以單件形式存在的隔板400對於使用後的清潔消毒、以及生產時的射出成形也更為便利,且更可延伸至拔管後銜接面罩或氣切使用。
於本新型中,當將霧氣腔300的第一接口310與T型管200的給藥端230進行組裝時,T型管200的給藥端230內可進一步安裝有多個T型管組配件(將於以下詳細說明),從而分別進行氣道引流與避免藥霧粒子回流等功效。
請參考圖4、圖5A、圖5B。詳細而言,T型管200為中空管體並包含向左右平行延伸的進氣端210及出氣端220,以及設置於進氣端210及出氣端220間朝垂直方向延伸的給藥端230,且進氣端210、出氣端220及給藥端230之間彼此相互氣體連通。
於給藥端230銜接進氣端210及出氣端220處具有一漸縮頸部231與一給藥端接受部232,給藥端接受部232的內徑大小略大於漸縮頸部231,並於給藥端230適配有一引流閥結構410。引流閥結構410包含一遮蔽片411、一頂抵部412、銜接遮蔽片411與頂抵部412之間的一銜接部413以及套設於銜接部413外部的一止擋環414。如圖2所示,遮蔽片411的大小為適配給藥端230的交接口大小。該銜接部413為片體型態。於此實施例中,止擋環414套設於銜接部413外部,其直徑大小略小於給藥端230的內徑。
如圖5A所示,當該T型管200未接上該霧氣腔300時,該遮蔽片411會將該給藥端230遮蔽,使T型管200具有一個以進氣端210至出氣端220的連通管道。如圖5B所示,當該T型管200接上該霧氣腔300時,該遮蔽片411被該霧氣腔300以該銜接部413頂抵向上,將該給藥端230形成具有一個以進氣端210至給藥端230至該霧氣腔300再回至該出氣端220的連通管道。
請接續參閱圖6,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可更包含一定量吸入器轉接座500或一噴射霧化器轉接頭600。定量吸入器轉接座500或噴射霧化器轉接頭600可拆卸地設置於霧氣腔300之第二接口320,定量吸入器轉接座500或噴射霧化器轉接頭600相對於霧氣腔300之第二接口320的一端可分別用以卡合一手持式定量吸入器或一噴射霧化器,以為患者提供所需的治療氣霧。需特別說明的是,前述之定量吸入器轉接座500或噴射霧化器轉接頭600可較佳地具有 一人體工學設計,使得當按壓存放治療氣霧的藥罐時,更易於手部的持握與施力。
請再次參閱圖4,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所具有的霧氣腔300之第二接口320可具有一止逆閥330。止逆閥330用以預防患者誤用時霧氣腔300內之氣體洩漏,且同樣具有確保藥霧粒子可被患者有效吸收的效果。
於另一實施例中,呼吸器適配接頭100所具有的T型管200可用以連通於一呼吸器管路700。詳細而言,如圖7A、7B所示,當呼吸器管路700為一Y型管時,可將T型管200接於呼吸器管路700的一吸氣端710,或是如圖7B所示,將T型管200接於呼吸器管路700的一近病人端720。至治療結束後,該T型管200留置於該呼吸器管路700上,並關閉該蓋體240,避免汙染氣體外洩。然上述關於呼吸器適配接頭100的配接設置謹為示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之內容。
最後,請參考圖8A~圖8D與圖9,其為本新型使用一較佳實施例,以連接市售藥品舒沛噴為例。圖8A將該T型管200的該蓋體240打開,將該霧氣腔300推入該T型管200的該給藥端230。圖8B、圖8C將舒沛噴藥劑接頭接上該霧氣腔300並旋轉舒沛噴藥劑瓶身,並依據給藥需求將舒沛噴藥劑噴入該霧氣腔300中。圖9中顯示自左側呼吸器而來的氣流,透過該T型管200的該遮蔽片411以及該隔板400所形成的氣流通到,將舒沛噴藥劑帶往病患端,達成高程度的給藥效果。圖8D為治療結束後,將該霧氣腔300與舒沛噴藥劑退出該T型管200,並蓋緊該蓋體240。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透過使霧氣腔300呈現類水滴狀的設置,其能降低藥霧粒子殘留於霧氣腔300下方的第二接口320的機 會,使多數藥物霧氣能夠散佈於霧氣腔300上方的第一接口310。當患者因為吸氣而使得T型管200與下方的霧氣腔300之間產生壓力差,或因為按壓存放治療氣霧的藥罐而使霧氣腔300具有較大壓力時,皆會使引流閥結構410的遮蔽片411沿垂直方向朝遠離霧氣腔300的方向移動,導致給藥端230開啟而與出氣端220氣體連通,使藥物霧氣能夠由霧氣腔300上方的第一接口310迅速地通過給藥端230來到出氣端220,繼而有效地被患者所吸收。此外,隔板400的可拆卸設計也有利於使用時的拆卸組裝、後續的清潔與前期的生產射出。定量吸入器轉接座500或噴射霧化器轉接頭600具有的人體工學設計則有助於當按壓存放治療氣霧的藥罐時,更易於持握與施力,且位於霧氣腔300之第二接口320的止逆閥330更可用以預防患者誤用時霧氣腔300內之氣體洩漏。
再者,本新型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可以大幅降低斷開呼吸器管路700並重新接上的過程中,從呼吸器管路700中飛濺出的水氣可能夾帶具傳染性病菌的風險,降低相關醫護人員的感染機率。此外,因為藥霧粒子可隨著氣流與水滴狀霧氣腔300的設計,成功地被引導至T型管200的給藥端230,因此藥霧粒子能夠完全或幾乎完全地順利帶往患者方向,從而確保治療效果。
另一方面,本新型呼吸器適配接頭100較佳以具有抗靜電及/或抗菌、抗病毒的材質製成,或也可以所有結構內表面塗布具有抗靜電及/或抗菌、抗病毒的材質。使本新型內部藥物噴霧經過時,不會因為靜電吸附的問題而吸附停滯於管壁,降低給藥的效果。抗菌與抗病毒的效果則可以避免細菌或病毒滋生,導致病患二次感染的問題。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新型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新型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 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
100:呼吸器適配接頭
200:T型管
210:進氣端
220:出氣端
240:蓋體
300:霧氣腔
301:上艙
302:下艙
310:第一接口
320:第二接口

Claims (8)

  1. 一種呼吸器適配接頭,包含:一T型管,具有一進氣端、一出氣端及一給藥端,該出氣端位於該進氣端之相對側,該給藥端位於該進氣端與該出氣端之間,且該進氣端、該出氣端及該給藥端彼此連通;該給藥端銜接該進氣端及該出氣端處具有一給藥端接受部,並於該給藥端設一引流閥結構;該引流閥結構包含一遮蔽片、一頂抵部,於銜接該遮蔽片與該頂抵部之間的一銜接部以及套設於該銜接部外部的一止擋環;該遮蔽片的大小為適配該給藥端的交接口大小;該銜接部為片體型態;該止擋環套設於銜接部外部,其直徑大小略小於該給藥端的內徑;一霧氣腔,具有一第一接口及一第二接口,該第二接口位於該第一接口之相對側,且該霧氣腔藉由該第一接口連接於該T型管之該給藥端;及一隔板,可拆卸地設置於該霧氣腔內;及該霧氣腔包含一上艙及一下艙,該上艙及下艙間可拆卸結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器適配接頭,其中該霧氣腔具有自該第一接口朝該第二接口漸縮之一腔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呼吸器適配接頭,其中該腔室呈現類水滴狀。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器適配接頭,其中該上艙及下艙間設有對應之一螺紋或一卡扣結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器適配接頭,其中該T型管之給藥端設有可開啟關閉之一蓋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器適配接頭,其進一步包含一定量吸入器轉接座或一噴射霧化器轉接頭,可拆卸地設置於該霧氣腔之該第二接口。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器適配接頭,其中該霧氣腔之該第二接口具有一止逆閥,該止逆閥用以預防該霧氣腔內之氣體洩漏。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器適配接頭,其中該T型管用以連通於一呼吸器管路之一吸氣端或一近病人端。
TW113202137U 2024-03-01 2024-03-01 呼吸器適配接頭 TWM659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2137U TWM659154U (zh) 2024-03-01 2024-03-01 呼吸器適配接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2137U TWM659154U (zh) 2024-03-01 2024-03-01 呼吸器適配接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9154U true TWM659154U (zh) 2024-08-11

Family

ID=93260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202137U TWM659154U (zh) 2024-03-01 2024-03-01 呼吸器適配接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9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05609A (en) Pressurized ventilation system for patients
US6470882B1 (en) Pernasal application of aerosol medication
US20070137648A1 (en) Intraoral Nebulizer Providing Air Curtains
US20130118485A1 (en) Means and method for administering medicaments to infants
US20100095958A1 (en) Pre-filled, single-use, disposable small volume medication nebulizer
WO2021185054A1 (zh) 一种雾化器储雾罐
CA3133664C (en) Precise insulin aerosolization and respiratory system aerosolization device
CN210583295U (zh) 一种减少药物流失的雾化器
TWM659154U (zh) 呼吸器適配接頭
WO20080709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 fluid to a patient
CN209437820U (zh) 一种用于卧位雾化吸入的装置
CN218305730U (zh) 机械通气雾化给药装置
CN217040975U (zh) 新型雾化装置
CN209984730U (zh) 人工气道雾化器
CN211611164U (zh) 一种防止药液遗漏的雾化装置
CN114558208A (zh) 低药液残留便携式微网雾化器
CN213048764U (zh)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CN214485246U (zh) 一种具有双通道t型管的药物射流雾化吸入装置
CN221866940U (zh) 一种医用雾化吸入装置
CN218356888U (zh) 定量雾化连接装置及呼吸机
CN211327621U (zh) 一种吸氧超声雾化面罩
CN217697547U (zh) 一种雾化吸入器及雾化吸入装置
CN222917911U (zh) 供氧雾化装置
CN217245984U (zh) 一种防气溶胶污染的医用雾化器装置
CN221964244U (zh) 一种可密封回收的一体式医用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