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8764U -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8764U
CN213048764U CN202020485247.8U CN202020485247U CN213048764U CN 213048764 U CN213048764 U CN 213048764U CN 202020485247 U CN202020485247 U CN 202020485247U CN 213048764 U CN213048764 U CN 213048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oxygen
medicine
aerosol
storag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52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4852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8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8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8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所述储药体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所述氧气连接管伸出储药体后连接氧气进管,所述储药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所述第一T型管的一端连接口含嘴,第一T型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的一个端口连接有主储气体,所述第二T型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本实用新型具有雾化、吸氧一体化,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便于使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降低了病人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消除病人雾化时由于气流对冲造成的不适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护理领域,病人处于恢复期中,口服药和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治疗方式。雾化器通过氧气或雾化机驱动,使雾化药形成雾气状态利于病人呼吸时吸入肺部达到治疗目的。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用方面,采用吸氧和雾化一体式结构,例如中国公开专利,专利名称《一体化储氧雾化面罩》,专利号:ZL201720628100 .8,公告号:CN207898750U,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化储氧雾化面罩,包括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细连接管、雾化器、直角弯头、粗连接管、储氧面罩和雾化器固定装置,所述细连接管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上部为氧气流量表、下部为湿化瓶,所述细连接管的第一接口连接在氧气流量表和湿化瓶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接口连接雾化器下部的进气口;所述雾化器上部的出气口接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另一端连接粗连接管,所述粗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储氧面罩;所述储氧面罩包括储氧袋和吸氧面罩,所述储氧袋与吸氧面罩之间的氧气进气管连接粗连接管;所述雾化器座设在雾化器固定装置上,所述雾化器固定装置包括上部的夹持装置和下部的固定底座,所述夹持装置包括雾化器固定环和外周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底座为弧形固定座,包括前半弧形座和后半弧形座,所述前半弧形座和后半弧形座下端之间设有弹性连接带,所述弹性连接带至少一端可打开,然而采用以上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面罩式的雾化器,在进行雾化时,大量的药物雾化气体会通过面罩散发到外侧,不能被病人完全的吸入以进行治疗,造成了药物的浪费。
2、在病房中的患者进行雾化时,上述面罩式雾化器,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而气溶胶作为病毒载体,增加了病房内患者的交叉感染及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被感染的风险。
3、只有单独的储氧袋,在对于初始雾化时,由于气流压力大,病人在呼气时,雾化气流与呼出气体气流对冲,对病人造成不适感。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雾化时采用口含嘴的方式,病人雾化时,口吸入雾化气体,鼻子输出,避免了药物的浪费,以及气溶胶的产生,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设置的雾化气体缓冲装置,能够减轻病人在进行雾化时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所述储药体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所述氧气连接管伸出储药体后连接氧气进管,所述储药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所述第一T型管的一端连接口含嘴,第一T型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的一个端口连接有主储气体,所述第二T型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氧和雾化一体式结构,而且体积小,使用起来方便。最主要的是,采用口含式雾化方式,在进行雾化时,病人用嘴含住口含嘴用来吸气,用鼻子呼气,如此能够实现雾化药物的全部利用,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避免的药物的浪费;再次,采用上述方式,还能够减少气溶胶的产生,降低了病人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由于设置主储气体和副储气体,当输出的雾化气体量较大时,可以暂时储存在副储气体内,降低主储气体及雾化气体通道内的压力,避免了由于雾化气流过大、降低了病人在进行雾化时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药体包括本体和盖体,所述本体与盖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本体内部设有氧气分流装置,所述的氧气分流装置与氧气连接管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出药口,所述出药口连接第一T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和盖体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打开进行加入药物,氧气分流装置对输入的氧气进行曝气,与药液进行充分混合,形成药物雾化气体,这样结构可以实现吸氧和雾化治疗的一体化,使用方便,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氧气分流装置呈圆球形或喇叭形,其上设有若干曝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氧气机输送过来的氧气,经过氧气分流装置进行曝气,使氧气与药物或药液进行充分的混合,曝气孔能够使氧气能够更为细化,使其与药物的混合更为充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T型管与第二T型管螺纹连接,也可采用相互插接的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方式简单,便于第一T型管与第二T型之间的快速配合连接,降低了操作难度,使对病人进行雾化前的准备更为快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药口与第一T型管螺纹连接,也可采用相互插接的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储药体与第一T型管的快速配合连接,降低了操作难度,使对病人进行雾化前的准备更为快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储气体以及副储气体与第二T型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一T型管与口含嘴的连接端设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副储气体的方式,可以降低雾化气体通道的压力,减轻病人在进行雾化时的不适感,同时采用密封的方式连接,可以防止雾化气体的泄露,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单向阀的开通方向,病人吸气时的流通方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储气体为气袋,所述副储气体为气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袋主要起到存储雾化气体的作用,气囊可采用类似气球性质的囊体,主要用来暂时存储过量的雾化气体,降低雾化气体通道内的压力,减轻病人在进行雾化时产生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T型管与口含嘴之间螺纹连接,也可采用相互插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更换口含嘴,避免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了医护病人的护理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T型管与副储气体连接的分管上设有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雾化气体压力达到安全阀的预设压力时,安全阀自动打开,雾化气体进入副储气体临时储存,此时第二T型管与副储气体处于连通状态,通过副储气体对雾化器通道减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雾化器,实现了雾化、吸氧一体化,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便于使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
2、雾化采用口含嘴的方式,病人在进行雾化时,通过口吸入雾化气体,鼻子呼出气体,避免了药物的浪费,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再次,采用上述方式,还能够减少气溶胶的产生,降低了病人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3、增设副储气体,当主储气体内的雾化气体压力较大时,会充入储气体,减小雾化气体压力,消除病人雾化时由于气流对冲造成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储药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如下:
1、储药体,2、氧气连接管,3、氧气进管,4、第一T型管,5、口含嘴,6、第二T型管,7、主储气体,8、副储气体,9、单向阀,10、安全阀;
101、本体,102、盖体,103、氧气分流装置,104、出药口,105、曝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1,所述储药体1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2,所述氧气连接管2伸出储药体1后连接氧气进管3,所述储药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4,所述第一T型管4的一端连接口含嘴5,第一T型管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6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6的一个端口连接有主储气体7,所述第二T型管6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8,所述第一T型管4与口含嘴5的连接端设有单向阀9, 单向阀9的开通方向,病人吸气时的流通方向。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主储气体7以及副储气体8与第二T型管6密封连接,第一T型管4与口含嘴5之间螺纹连接。
其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主储气体7为气袋,所述副储气体8为气囊,气囊具有一定的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吸氧和雾化一体化操作,而且体积小,使用起来方便。最主要的是,采用口含式雾化方式,在进行雾化时,病人用嘴含住口含嘴5用来吸气,用鼻子呼气,如此能够实现雾化药物的全部利用,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避免的药物的浪费;再次,采用上述方式,还能够减少气溶胶的产生,降低了病人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能够实现便于加药、以及氧气与药物充分雾化的目的,所述储药体1包括本体101和盖体102,所述本体101与盖体102之间螺纹连接,便于拆卸进行加药,所述的本体101内部设有氧气分流装置102,能够将输送进来的氧气进行充分的曝气、细流化,以便于药物进行充分的混合,所述的氧气分流装置103与氧气连接管2连接,所述盖体102上设有出药口104,所述出药口104连接第一T型管4,将雾化后气体输送出去,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出药口10与第一T型管4螺纹连接。
为了能够更充分的对输送进来的氧气进行曝气,所述氧气分流装置103呈圆球形或喇叭形,其上设有若干曝气孔105,氧气分流装置103内部中空,曝气孔105设置在氧气分流装置103的顶端,输入的氧气通过曝气孔105曝气后与药物进行充分融合,形成雾化气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雾化前,打开储药体1的盖体102,向本体101内加入雾化药物,然后再拧紧盖体102,将氧气连接管2与氧气进管3进行连接,打开外设的送氧设备,氧气进入储药体1内,经过氧气分流装置103进行曝气,使氧气与药物充分混合、雾化后,通过第一T型管4与第二T型管6进入气袋进行存储,如雾化气体量过大,多余雾化气体进入气囊内进行存储,降低雾化气体的压力,减轻对病人雾化时造成的不适感,然后病人口含住口含嘴5进行吸气雾化,呼气通过鼻子,提高了雾化气体、药物的利用率,避免药物浪费,同时还能够避免气溶胶的产生,降低了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以及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传染风险,整体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1,所述储药体1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2,所述氧气连接管2伸出储药体1后连接氧气进管3,所述储药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4,所述第一T型管4的一端连接口含嘴5,第一T型管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6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6的一个端口连接有主储气体7,所述第二T型管6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8,所述第一T型管4与口含嘴5的连接端设有单向阀9, 单向阀9的开通方向为病人吸气时雾化气体的流通方向。
为了进一步控制雾化气体压力,在第二T型管6与副储气体8连接的分管上设有安全阀10,当雾化气体压力达到安全阀10的预设压力时,安全阀10自动打开,雾化气体进入副储气体8临时储存,此时第二T型管6与副储气体8处于连通状态,通过副储气体8对雾化器通道减压。
其余同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体(1)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2),所述氧气连接管(2)伸出储药体(1)后连接氧气进管(3),所述储药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4),所述第一T型管(4)的一端连接口含嘴(5),第一T型管(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6)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6)的一个端口连接有主储气体(7),所述第二T型管(6)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体(1)包括本体(101)和盖体(102),所述本体(101)与盖体(10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本体(101)内部设有氧气分流装置(103),所述的氧气分流装置(103)与氧气连接管(2)连接,所述盖体(102)上设有出药口(104),所述出药口(104)连接第一T型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分流装置(103)上设有若干曝气孔(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述氧气分流装置(103)的截面呈喇叭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管(4)与第二T型管(6)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药口(104)与第一T型管(4)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储气体(7)以及副储气体(8)与第二T型管(6)密封连接,所述第一T型管(4)与口含嘴(5)的连接端设有单向阀(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储气体(7)为气袋,所述副储气体(8)为气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管(4)与口含嘴(5)之间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型管(6)与副储气体(8)连接的分管上设有安全阀(10)。
CN202020485247.8U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Active CN213048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5247.8U CN213048764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5247.8U CN213048764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8764U true CN21304876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2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5247.8U Active CN213048764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8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31091A1 (en) Non-rebreathing oxygen face mask with nebulizer attachment
US9199052B2 (en) Universal medical gas delivery system
US20070137648A1 (en) Intraoral Nebulizer Providing Air Curtains
CN206167562U (zh) 一种多功能吸氧装置
CN203107937U (zh) 呼吸内科用医疗送药罩
CN111214735A (zh) 一种雾化器储雾罐
CN214762722U (zh) 一种用于麻醉机的雾化吸入器
Fink et al. Nebulizers
CN213048764U (zh)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CN219307614U (zh) 一种带咳痰功能的呼吸机系统及呼吸机
EP1364671B1 (en) Breathing device with nebuliser
US20190076612A1 (en) Nasal inhaler for use with nebulizer system
CN210494811U (zh) 一种雾化给药装置
CN111672005A (zh) 一种改良型氧气驱动雾化装置
CN2627861Y (zh) 按需吸氧排毒面罩
CN215194638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
CN210992367U (zh) 一种气味疗法装置
CN217697547U (zh) 一种雾化吸入器及雾化吸入装置
CN215690705U (zh) 医用雾化器
CN217067286U (zh) 一种避免交叉感染的雾化装置
CN212699998U (zh) 一种改良型氧气驱动雾化装置
CN212679792U (zh) 一种药物吸入辅助装置
CN208852171U (zh) 一次性舒适性口含新型可拆卸雾化管道
CN215504912U (zh) 一种药物雾化吸入用口含器
CN2452525Y (zh) 一种给药吸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