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6971U -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6971U
TWM656971U TW112214329U TW112214329U TWM656971U TW M656971 U TWM656971 U TW M656971U TW 112214329 U TW112214329 U TW 112214329U TW 112214329 U TW112214329 U TW 112214329U TW M656971 U TWM656971 U TW M6569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housing
type floating
floating conn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4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賢昌
張君瑋
Original Assignee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14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6971U/zh
Publication of TWM656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697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揭示一種接觸型浮動連接器,配對連接器於第一方向裝配至此接觸型浮動連接器。此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配置成能夠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於該第一方向移動;及複數個接觸件。每一個接觸件具有被該第一殼體保持的第一保持部、被該第二殼體保持的第二保持部以及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的彈簧部。由於該連接器是以接觸方式與配線基板電連接,故能夠適用於配置在不同高度的配線基板,無需嚴格要求連接器相對於配線基板在高度方向的位置。此外,因為該第二殼體是可浮動的,所以此連接器可被順利的安裝在狹窄的空間。

Description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本新型係關於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尤其是以接觸方式與配線基電連接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台灣發明專利公告第I565163B號案(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通用串列匯流排(USB)A型插座連接器。專利文獻1揭示的連接器是藉由焊接固定在電路板上。在使用這類的USB插座連接器的情況下,電子設備機殼上的對應USB連接孔的開孔位置決定了電路板的位置,或者也可說是電路板的位置決定了電子設備機殼上的對應USB連接孔的開孔位置。一旦設計開發者要變更開孔位置或電路板位置,必須使用不同規格的連接器。因此,連接器的製造商不得不因應不同高度的機殼開孔位置或不同高度的電路板位置提供各式規格的連接器,以供設計開發者依場合選用。
因此,期盼一種泛用性更佳的連接器,能夠通用於在一定高度範圍內的機殼開孔位置或電路板位置,以賦予更多設計彈性及便利性。
本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本新型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能以接觸的方式與配線基板電連接。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藉助於可浮動的殼體,也能夠順利安裝在狹窄的空間。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方案,提供一種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用於使作為第一連接對象物的配對連接器與作為第二連接對象物的配線基板彼此電連接,該配對連接器於第一方向裝配至該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配置成能夠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於該第一方向移動;及複數個接觸件,該複數個接觸件係沿與該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具有用於接觸該配對連接器的一第一接觸部、被該第一殼體保持的第一保持部、被該第二殼體保持的第二保持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的彈簧部以及用於接觸該配線基板的第二接觸部,該第二接觸部係呈直線狀且於第三方向延伸,該第三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垂直,其中該第二殼體係藉由該彈簧部在該第一方向偏置遠離第一殼體。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第一殼體具有本體部及延伸部,該延伸部係自該本體部在該第一方向延伸,該接觸型浮動連接器進一步包括第一金屬外殼,該第一金屬外殼係被固定在該第一殼體,使得該第一金屬外殼至少圍繞該第一殼體的該延伸部並界定用於收容該配對連接器的空間。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接觸型浮動連接器進一步包括第二金屬外殼,該第二金屬外殼係被固定在該第一金屬外殼,該第二金屬外殼包含一對凸緣,每一凸緣係形成有至少一個通孔。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第二殼體係以能夠在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方式由該第二金屬外殼保持。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第二金屬外殼係藉由焊接而被固定至該第一金屬外殼。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第一金屬外殼的後緣包含複數個止擋部,該第一殼體的該本體部係形成有複數個卡合凹口,該複數個止擋部係分別與該複數個卡合凹口卡合,防止該第一金屬外殼脫離該第一殼體。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第一金屬外殼包含一對定位凹口,該第一殼體包含一對定位凸部,該對定位凸部分別嵌入該對定位凹口。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複數個接觸件係藉由嵌入射出成形而與該第一殼體一體化。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第二殼體包含至少一個導引凸部,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係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上表面,該第二金屬外殼係形成有至少一個導引開口,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係定位在該至少一個導引開口中,該至少一個導引開口的尺寸係設定成允許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在該至少一個導引開口中沿該第一方向移動,但阻止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在該至少一個導引開口中沿該第二方向移動。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第二殼體包含一對楔形凸部,該對楔形凸部係分別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兩個側表面,該第二金屬外殼包含在該第三方向延伸的一對勾部,該對勾部分別與該對楔形凸部卡合。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能夠適用於配置在不同高度的配線基板,無需嚴格要求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相對於配線基板在高度方向的位置。這意味著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相對於配線基板的安裝位置具有一定的彈性。
此外,因為第二殼體係配置成能夠相對於第一殼體於第一方向移動,所以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能夠被安裝於狹窄的空間。
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閱本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後,將可最佳地理解本新型之技術特點以及其他目的與優點。
10: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11:第一殼體
110:本體部
1101:定位凸部
1102:定位溝槽
1103:上方卡合凹口
1104:下方卡合凹口
111:延伸部
12:第二殼體
121:導引凸部
122:楔形凸部
13:第一金屬外殼
131:定位凹口
132:上方止擋部
133:下方止擋部
134:上方接觸臂
135:下方接觸臂
136:側接觸臂
14:第二金屬外殼
140:本體部
1401:導引開口
141:凸緣
1411:固定孔
1412:定位孔
142:勾部
15:接觸件
151:第一接觸部
152:第一保持部
153:彈簧部
154:第二保持部
155:第二接觸部
20:機殼
201:連接孔
202:台座
30:配線基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間距
圖1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3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金屬外殼未被顯示。
圖4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局部剖面側視圖,其中第一金屬外殼及第二金屬外殼未被顯示。
圖5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第一金屬外殼的立體圖。
圖6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第一殼體的立體圖。
圖7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第一殼體的另一立體圖。
圖8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側視圖。
圖9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10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實際使用時的示意圖。
圖11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安裝流程圖。
以下將參照附圖說明本新型實施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在各圖式中,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係以相同的元件符號標示。圖式並未依照比例繪製。
在下文中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係以USB 3.2 Gen2的A型插座連接器的型態而具體實施。應了解的是,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可向下相容USB 3.1/3.0/2.0/1.1的規格,亦能以USB 3.1/3.0/2.0/1.1的插座連接器的型態來具體實施。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並非僅侷限於USB3.2 Gen2的A型插座連接器,而是可適用於其他類型的連接器。因為USB 3.2 Gen2的插座連接器的 腳位的定義及其規範並非本新型的重點且可自其他已公開的文獻取得,故省略其說明。
圖1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參照圖1及圖2,說明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主要構成元件,接觸型浮動連接器整體以元件符號10標示。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包含第一殼體11、第二殼體12、第一金屬外殼13、第二金屬外殼14及複數個接觸件15。
第一殼體11及第二殼體12係由樹脂材料或聚合物材料以射出成型方式製成。第一金屬外殼13、第二金屬外殼14係藉由衝壓並彎折金屬片而製成。接觸件15係由銅或銅合金製成。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是用於使作為第一連接對象物的配對連接器與作為第二連接對象物的配線基板彼此電連接。配對連接器(未圖式)係在第一方向D1裝配至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換言之,第一方向平行於配對連接器的裝配方向。複數個接觸件15係沿與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排列且由第一殼體11及第二殼體12保持。
圖3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金屬外殼14未被顯示。如圖3所示,第一金屬外殼13係被固定在第一殼體11,且第一殼體11的主要部分係被第一金屬外殼13包覆。第二殼體12係在第一方向D1配置於第一殼體11的後側且與第一殼體11隔開。第二殼體12的一部分係滑動地插入第一金屬外 殼13,使得第一金屬外殼13具有在第一方向導引第二殼體12的功能。
在第二殼體12的上表面形成有一對導引凸部121,在在第二殼體12的相對的側表面分別形成有一對楔形凸部122。該對導引凸部121及該對楔形凸部122會與第二金屬外殼14協作,使得第二殼體12係藉由第二金屬外殼14在規定的移動範圍內可移動地保持。
圖4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局部剖面側視圖,其中第一金屬外殼13及第二金屬外殼14未被顯示,且僅第二殼體12以剖面顯示。
如圖4所示,每一接觸件15包含第一接觸部151、第一保持部152、彈簧部153、第二保持部154及第二接觸部155。應了解的是,根據本新型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所具備的接觸件並非限於單一種造型的接觸件。為了便於說明本新型的內容,謹對一種造型的接觸件15進行說明。不意味著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只具有單一種造型的接觸件。依需求,一部分接觸件可以被作成與另一部分的接觸件不同的造型,但原則上,這些接觸件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第二接觸部方面是被作成相同的造型。如可見於圖2的立體分解圖,不同的接觸件具有不同造型的第一接觸部及第一保持部,但在本實施例中,這些接觸件的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第二接觸部都具備共同的造型。
第一接觸部151係用於接觸配對連接器。第一保持部152係由第一殼體11保持。具體而言,接觸件15的第一保持部152係 藉由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而與第一殼體11一體化。第二保持部154係以干涉配合的方式沿第三方向插入對應形成於第二殼體12後側的保持槽。第二接觸部155係藉由衝壓以撕裂的方式相對第二保持部154偏移,但與第二接觸部155平行。第二接觸部155係被作成直線狀且在第三方向延伸。當第二保持部154插入第二殼體12後側的保持槽時,第二接觸部155係自保持槽的狹縫開口稍微突出,以便能與配線基板的電極接觸。為了增加附著力,可在第二保持部154形成倒刺結構。
如圖4清楚所示,彈簧部153係被作成S形。當第二殼體12被朝向第一殼體11推壓時,彈簧部153會被壓縮。此時,彈簧部153會使第二殼體12偏置遠離第一殼體11。在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已組裝完成的狀態下,彈簧部153是被預壓的,使得第二殼體12在第一方向D1恆常地偏置遠離第一殼體11。
以下將請參照圖5至圖7說明第一金屬外殼13及第一殼體11的構成,其中圖5為第一金屬外殼13的立體圖,圖6為第一殼體11的立體圖,圖7為第一殼體11的另一立體圖。
第一金屬外殼13係藉由衝壓並彎折金屬片而製成。第一外殼13界定用於收容配對連接器的空間。一對定位凹口131係形成在第一金屬外殼13的兩個側表面後緣。一對上方止擋部132係形成在第一金屬外殼13的上表面的後緣,一個下方止擋部133係形成在第一金屬外殼13的下表面的後緣。第一金屬外殼13係借助定位凹口131、上方止擋部132及下方止擋部133而固定在第一殼體11。
第一金屬外殼13的上表面係形成有兩個上方接觸臂134,第一金屬外殼13的下表面係形成有三個下方接觸臂135。第一金屬外殼13的兩個側表面各形成有一個側接觸臂136。當配對連接器裝配至接觸型浮動連接器時,這些接觸臂會與配對連接器的金屬外殼接觸。一般而言,基於接地連接的目的或增加對配對連接器的保持力的目的而提供這些接觸臂。
第一殼體11係由樹脂材料或聚合物材料以射出成型方式製成。較佳地,第一殼體11及接觸件15係藉由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而一體成形。
第一殼體11包含本體部110及延伸部(即舌片)111。延伸部111係在第一方向D1自本體部110延伸。第一金屬外殼13圍繞第一殼體11的延伸部111。本體部110係每一個側表面上形成有定位凸部1101,定位溝槽1102係形成於本體部110與定位凸部1101之間。在本體部110的上緣形成有一對上方卡合凹口1103,在本體部110的下緣形成有一個下方卡合凹口1104。
當第一金屬外殼13被裝配至第一殼體11時,第一金屬外殼13的上方止擋部132會與第一殼體11的上方卡合凹口1103卡合,且第一金屬外殼13的下方止擋部133會與第一殼體11的下方卡合凹口1104卡合。同時,第一金屬外殼13的定位凹口131的內邊緣會嵌入形成在第一殼體11的定位溝槽1102。以此方式,將第一金屬外殼13穩固地固定在第一殼體11上。
請再次參照圖2。將參照圖2說明第二金屬外殼14的構成。
第二金屬外殼14包含本體部140、一對凸緣141及一對勾部142。在第二金屬外殼14的本體部140形成有兩個導引開口1401。該對凸緣141係形成於與第三方向垂直的平面。每一凸緣141係形成有固定孔1411及定位孔1412。該對勾部142係自本體部140的後緣向下延伸。固定孔1411係設置成供作為緊固手段的螺絲或螺栓的桿部穿過,以便將第二金屬外殼14鎖固在形成於機殼的台座202上。定位孔1412將與形成在機殼的定位銷協作,以便在將第二金屬外殼14鎖固在台座202前準確地將接觸型浮動連接器放置在規定的位置。
圖8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側視圖。第二金屬外殼14係自上方裝配至第一金屬外殼13,並藉由焊接,例如雷射焊接,固定在第一金屬外殼13的上表面。在第二金屬外殼14係自上方裝配至第一金屬外殼13的過程中,勾部142沿著楔形凸部122的斜面滑動,接著越過楔形凸部122。勾部142會與楔形凸部卡合,防止第二金屬外殼14在第三方向D3移動,尤其在第三方向D3向下移動。
圖9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俯視圖。第二殼體12的導引凸部121係被定位在第二金屬外殼14的導引開口1401。導引開口1401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係被設定成等於或略大於導引凸部121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故可防止第二殼體 12在第二方向D2向上移動。導引開口1401的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係被設定大於導引凸部121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使得在導引開口1401與導引凸部121之間於第一方向上存在間距d。因此,允許導引凸部121在第一方向相對於第二金屬外殼14或第一殼體11移動。
圖10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實際使用時的示意圖。在圖10中,機殼20具有連接孔201及用於固定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的台座202。第二金屬外殼的凸緣會被放置在台座202上,接著藉由未圖示的螺絲將第二金屬外殼固定在台座202上。以此方式固定接觸型浮動連接器。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的第二接觸部係以接觸的方式與形成在配線基板30邊緣的電極接觸。
圖11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的安裝流程圖。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的安裝過程包含步驟S1至S4。在步驟S1中,將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保持傾斜,使得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的前端對準機殼20的連接孔201。在步驟S2中,將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朝向連接孔201移動,使得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的前端上緣抵達連接孔201。在步驟S3中,使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大致繞連接孔201的上緣在順時鐘方向旋轉,直到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的前端接觸到配線基板30為止。在步驟S4中,一邊推壓第二殼體12,一邊使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大致繞連接孔201的上緣在順時鐘方向旋轉,直到將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定位在預定的安裝位置為止。因為第二殼體 12是可浮動的,所以即使在狹窄的空間,也能夠順利安裝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
因為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的接觸件15不是如傳統以焊接方式固定至配線基板,所以允許配線基板的位置高度可在一定範圍內變動。因此,不需要嚴格要求機殼上的開孔與配線基板的相對位置。此外,接觸型浮動連接器10能以簡便的方式拆裝,大幅簡化更換連接器的難度,可降低維修成本及時間。
雖然本新型參照較佳實施例而進行說明示範,惟應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及範疇內,對於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仍得有許多變化及修飾。因此,本新型並不受限於所揭露的實施例,而是以後附申請專利範圍之文字記載為準,即不偏離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應仍屬本新型之涵蓋範圍。
10: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11:第一殼體
12:第二殼體
13:第一金屬外殼
14:第二金屬外殼
15:接觸件

Claims (10)

  1. 一種接觸型浮動連接器,用於使作為第一連接對象物的配對連接器與作為第二連接對象物的配線基板彼此電連接,該配對連接器於第一方向裝配至該接觸型浮動連接器,該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配置成能夠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於該第一方向移動;及複數個接觸件,該複數個接觸件係沿與該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具有用於接觸該配對連接器的一第一接觸部、被該第一殼體保持的第一保持部、被該第二殼體保持的第二保持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的彈簧部以及用於接觸該配線基板的第二接觸部,該第二接觸部係呈直線狀且於第三方向延伸,該第三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垂直,其中該第二殼體係藉由該彈簧部在該第一方向偏置遠離第一殼體。
  2. 如請求項1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殼體具有本體部及延伸部,該延伸部係自該本體部在該第一方向延伸,該接觸型浮動連接器進一步包括第一金屬外殼,該第一金屬外殼係被固定在該第一殼體,使得該第一金屬外殼至少圍繞該第一殼體的該延伸部並界定用於收容該配對連接器的空間。
  3. 如請求項2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第二金屬外殼,該第二金屬外殼係被固定在該第一金屬外殼,該第二金屬外殼包含一對凸緣,每一凸緣係形成有至少一個通孔。
  4. 如請求項3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殼體係以能夠在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方式由該第二金屬外殼保持。
  5. 如請求項3或4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金屬外殼係藉由焊接而被固定至該第一金屬外殼。
  6.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第一金屬外殼的後緣包含複數個止擋部,該第一殼體的該本體部係形成有複數個卡合凹口,該複數個止擋部係分別與該複數個卡合凹口卡合,防止該第一金屬外殼脫離該第一殼體。
  7.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第一金屬外殼包含一對定位凹口,該第一殼體包含一對定位凸部,該對定位凸部分別嵌入該對定位凹口。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複數個接觸件係藉由嵌入射出成形而與該第一殼體一體化。
  9. 如請求項3或4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殼體包含至少一個導引凸部,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係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上表面,該第二金屬外殼係形成有至少一個導引開口,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係定位在該至少一個導引開口中,該至少一個導引開 口的尺寸係設定成允許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在該至少一個導引開口中沿該第一方向移動,但阻止該至少一個導引凸部在該至少一個導引開口中沿該第二方向移動。
  10. 如請求項3或4的接觸型浮動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殼體包含一對楔形凸部,該對楔形凸部係分別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兩個側表面,該第二金屬外殼包含在該第三方向延伸的一對勾部,該對勾部分別與該對楔形凸部卡合。
TW112214329U 2023-12-28 2023-12-28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TWM656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4329U TWM656971U (zh) 2023-12-28 2023-12-28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4329U TWM656971U (zh) 2023-12-28 2023-12-28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6971U true TWM656971U (zh) 2024-06-21

Family

ID=9254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14329U TWM656971U (zh) 2023-12-28 2023-12-28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6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3045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7670150B2 (en) Low profile board-mounted connector
US7828574B2 (en) Edge connector for reverse insertion of daughter board
US707767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board hold down
JP423165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WO2005096445A1 (ja) コネクタ
JP2007018785A (ja) コネクタ
WO2007094149A1 (ja) コネクタ
US20080108237A1 (en) Ball grid array socket having a positioning device
US8550854B2 (en) Edge connector
US20220181811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system
US5256078A (en) Electrical socket
US7789693B2 (en) Socket assembly with easily assembled loading mechanism
US2007006610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466452B2 (en) Socket
US547824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39529B1 (en) Fixing member for auxiliary circuit board
US6132247A (en) Metallic one-piece hold-down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he hold-down
US10439312B2 (en) Flat-conductor connector having flat-conductor retaining structure in housing itself
TWM656971U (zh) 接觸型浮動連接器
JP2513433B2 (ja) プリント基板搭載用ガイドレ―ル
US20050003713A1 (en) Catchable plug
EP1158615A2 (en)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CN221708972U (zh) 接触型连接器
US7403398B2 (en) Positioning member for securing in position add-on 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