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4735U - 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 - Google Patents

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4735U
TWM654735U TW112205755U TW112205755U TWM654735U TW M654735 U TWM654735 U TW M654735U TW 112205755 U TW112205755 U TW 112205755U TW 112205755 U TW112205755 U TW 112205755U TW M654735 U TWM654735 U TW M6547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light
control element
emitting body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5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念德
紀宣羽
楊承翰
Original Assignee
樹德科技大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樹德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樹德科技大學
Publication of TWM654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4735U/zh

Links

Abstract

本創作揭示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其包含感測發光模組以及一藻類培養器皿,可選擇地設置於感測發光模組上,其中,當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感測發光模組上,可透過感測元件產生感測訊號通知控制元件以啟動發光體,當藻類培養器皿由感測發光模組上移除,可透過感測元件產生另一感測訊號通知控制元件以關閉發光體,其既可保有照明作用,同時能促進藻類光合作用,精簡綠色植栽的室內空間配置,更藉由感測發光模組令使用者得在每次放置藻類培養器皿時同步點亮匹配相對位置的發光體,增加照明裝置的互動性,也可省去的開關電源動作,並節省不必要的用電。

Description

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
本新型涉及一種照明裝置,尤其是具有互動調節功能之照明裝置,更涉及促進植物生長之養殖設備。
藻類是地球上重要的基礎生產者,可以作為食物、生產氧氣、淨化水質、沉積碳酸鈣、協助造礁等多項功用,目前市面上藻類的運用多作為餌食或保健保養品的成分,較少見設置於室內植栽;現今流行的室內植栽中,水生植物逐漸受到人們喜愛,然而現有的栽培裝置中,燈具往往只是輔助水生植物的生長,較少做為環境光線的燈源,且一般水生植物的養殖裝置構件複雜,不易融入融入環境。
按,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號M545438揭露一種水生植物照明養成裝置,尤指是可直接在水中進行照射與有效提供養分,以提升其養成效率之水生植物照明養成裝置;該創作之水生植物照明養成裝置的特點在養成裝置之容置體的容置空間內設置發光組件,且此發光組件利用相互封包之技術使電路板、發光元件、控制元件與供電元件可以具備防水效果,且發光組件係設置於容置空間之中央位置處且向四周圍照射,以對設置於容置空間內的水生植物直接進行照射來達到光合作用的目的。
按,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號M620423揭露一種生長燈與水耕盒組,特別是指一種迷你桌型生長燈與水耕盒組;該本創作之迷你桌型生長燈與水耕 盒組之特點即在運用特殊設計之一體結合之植栽盒與生長燈,其符合水耕種植之所有需求,改良了習知之生長燈與水耕盒組都是分別設置的作法,並使其迷你化,滿足室內水耕植物之需求故本創作為一完全與習知不同之機構。
按,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開號201316898揭露一種LED檯燈,尤其涉及具有可更換光源與透明培育室、導電伸縮支架的組成以供植物培育之實驗用途者;該發明之植物培育用途的LED檯增進了教學實驗的應用,其利用檯燈的可調光LED燈組的操作對透明培育室內置的植物投射,並利用導電伸縮支架調整可調光LED燈組對透明培育室內置的植物投射因應的高度與角度。
綜上,於先前技術中雖已揭露有小型化的室內植物養殖光照裝置,但該些光照裝置與培養裝置缺乏互動機制,且培養裝置構件複雜,將導致植物培養管理上的不便;此外,該些光照裝置缺乏光照強度、光照波長的自動調節機制,須由人員手動調節,對於植物生長狀態的回饋度低;而由於培養裝置的購件較為複雜,使其不易拆卸、組裝、更換或隨機的調整其與光照裝置之間的相對位置,與人員互動性低,無法自然融入人員所處之室內環境。
據此,本創作人基於室內養殖水生植物的概念,並對於上述先前技術所面臨之缺失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本創作具體提供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其結合了感測發光模組及藻類培養器皿,透過可透光的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感測發光模組上,具體實現照明及促進藻類光合作用的功能,並藉由感測元件的匹配設置,使得感測發光模組得以因應藻類培養器皿的數量、對應位置或 對應之吸收光譜進行光照條件的調整,更可讓人員透過藻類培養器皿與照明裝置互動。
具體地,本創作提供了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其包含一感測發光模組,其包括:一支撐體包含一可透光殼體,一發光體,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之第一側;及一光合區,其對應於該發光體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之第二側;一控制元件,與該發光體訊號連接;及一感測元件,與該控制元件訊號連接;以及一藻類培養器皿,可選擇地設置於該光合區上,其包括一可透光容室,其中,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光合區上,該感測元件產生一第一感測訊號,該控制元件讀取該第一感測訊號並產生一第一作動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當該藻類培養器皿由該光合區上移除,該感測元件產生一第二感測訊號,該控制元件讀取該第二感測訊號並產生一第二作動訊號以關閉該發光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元件包括一位置感測器,與該發光體對應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內側,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光合區上,該位置感測器產生對應於該光合區之第一位置訊號,並輸出該第一位置訊號為該第一感測訊號;當該藻類培養器皿由該光合區上移除後,該位置感測器產生一對應之第二位置訊號,並輸出該第二位置訊號為該第二感測訊號。
如前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發光體包含多個子發光體,該光合區包含多個子光合區,該藻類培養器皿包括多個子器皿,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子光合區數量相同,且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子器皿數量相同。
如前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位置感測器包括多個子位置感測器,其數量與該些個子發光體相同。
如前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包括一第一子發光體及一第二子發光體,其兩兩相鄰設置於該第一側;該些個子光合區包括第一子 光合區及第二子光合區,其分別對應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設置於該第二側;該些個子位置感測器包括第一子位置感測器及第二子位置感測器,其分別與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對應設置於該第一側,其中:當任一該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時,該第一子位置感測器產生對應於該第一子光合區之第一子位置訊號,並輸出該第一子位置訊號為該第一感測訊號以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或當任一該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二子光合區時,該第二子位置感測器產生對應於該第二子光合區之第二子位置訊號,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以啟動該第二子發光體。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元件包括一重量感測器,與該光合區相鄰設置於該支撐體之底部,其中,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光合區上,該重量感測器輸出一重量資訊為該第一感測訊號,並該控制元件判斷該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重量預設值,該控制元件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
如前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發光體包含多個子發光體,該光合區包含多個第一子光合區,該藻類培養器皿包括多個子器皿,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第一子光合區數量相同,且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子器皿數量相同。
如前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包括一第一子發光體及一第二子發光體;該些個子光合區包括一第一子光合區及一第二子光合區,其分別對應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而設置於該第二側;該些個子器皿包括一第一子器皿及一第二子器皿;該重量預設值包括一第一重量預設值及一第二重量預設值,且該第一重量預設值小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該重量資訊包括一第一子重量資訊、一第二子重量資訊及一第三子重量資訊,且該第一子重量資訊小於該第二子重量資訊,該第三子重量資訊小於該第二子重量資訊,其中: 當該第一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時,該重量感測器產生一第一子重量資訊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一子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第一重量預設值以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當該第一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且該第二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二子光合區時,該重量感測器產生一第二子重量資訊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二子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以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當該第二子器皿由該第二子光合區移除後,該重量感測器產生該第三子重量資訊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三子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第一重量預設值但小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以輸出一第三作動訊號以關閉該第二子發光體。
在多個實施例中,該藻類培養器皿包括一透氣開口,設置於該可透光容室之上部以連通該可透光容室之內部空間及外部空間,其上活動設置有一透氣閥;及一穿設部,穿設於該可透光容室(31)中心部,設置以套設該藻類培養器皿於該支撐體上,其包含:一第一穿設區,其一端與該可透光容室(31)上部連接以一第一開口;一第二穿設區,其一端與該第一穿設區之另一端連接以一第二開口;及一第三穿設區,其一端與該第二穿設區之另一端連接以一第三開口,另一端與該可透光容室(31)下部連接以一第四開口,其中,該第一開口之內徑為r1,該第二開口之內徑為r2,該第三開口之內徑為r3,該第四開口之內徑為r4,該支撐體之外徑為R,且r1
Figure 112205755-A0305-02-0006-29
r2=r3=R,r4
Figure 112205755-A0305-02-0006-30
r3=r2=R,且r1相同或不同於r4。
如前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r1>r2且r4>r3,該第一穿設區之內徑由該第一開口朝該第二開口方向漸縮,該第三穿設區之內徑由該第四開口朝該第三開口方向漸縮。
如前所述之照明裝置,其更包括一基座,設置以定為該支撐體,其中,該基座包括一第一外殼;一第二外殼,與該第一外殼相應設置;一底盤,與該第一外殼及該第二外殼相鄰而設置於該基座底部,並與該第一外殼及該第二外殼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間;及一固定支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以固定該支撐體。
在多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電源模組,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與該感測發光模組電性連接。
在多個實施例中,其中,該感測發光模組更包括一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與該控制元件訊號連接,設置以偵測對應於該光合區之二氧化碳濃度並輸出一濃度資訊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更預設有一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濃度資訊大於或等於該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一亮度調節訊號以提高該發光體之亮度,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濃度資訊小於該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二亮度調節訊號以降低該發光體之亮度。
如前所述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其中,該感測發光模組更包括一光學傳感器,與該控制元件訊號連接並與該光合區匹配設置,該控制元件更預設有一第一吸收光頻譜值及一第二吸收光頻譜值,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光合區上時,該光學傳感器偵測一對應於該藻類培養器皿之反射光之波長,並輸出一波長資訊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一吸收光頻譜值時,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一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一第一吸收光,或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二吸收光頻譜值時,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二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一第二吸收光,其中,該第一吸收光之波長不同於該第二吸收光之波長。
較佳地,該波長資訊包括一第一波長資訊及一第二波長資訊,且該第一波長資訊與該第二波長資訊之光度比值為x,其為大於0的任意數值,其中,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一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一吸收光頻譜值,且判斷該第二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二吸收光頻譜值時,當該光度比值x大於1時,該控制元件輸出該第一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該第一吸收光,當該光度比值x小於1時,該控制元件輸出該第二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該第二吸收光,當該光度比值等於1時,該控制元件另輸出一第三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該第一吸收光及該第二吸收光。
本創作所提供的結合綠藻養殖之照明裝置,其既可保有照明作用,同時能促進藻類光合作用,解決了綠色植栽於室內空間配置之問題;其更整合了感測發光模組,讓使用者得在每一次放置藻類培養器皿時,透過感測元件感測器皿位置,並提供控制元件作動點亮匹配相對位置的發光體,可以實現一段光照或多段光照,也可在使用者每一次移除藻類培養器皿時,藉由感測元件與控制元件協作而自動熄滅與其位置匹配的發光體;換言之,本創作不僅為室內水生植物的養殖裝置,更為互動式照明裝置,既可省去的開關電源動作,節省不必要的用電,也令室內植栽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及趣味性,增添室內空間的大自然氛圍,提升使用者之生活品質。
100:照明裝置
1:基座
11:第一外殼
12:第二外殼
13:底盤
14:固定支架
15:電源模組
16:鎖固環
2:感測發光模組
21:支撐體
211:可透光殼體
212:發光體
212a:子發光體
212a1:第一子發光體
212a2:第二子發光體
213:光合區
213a:子光合區
213a1:第一子光合區
213a2:第二子光合區
23a1:第一子位置感測器
23a2:第二子位置感測器
21a:第一側
21b:第二側
22:控制元件
23:感測元件
23a:位置感測器
23a’:子位置感測器
23b:重量感測器
24: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
25:光學傳感器
3:藻類培養器皿
3a:子器皿
3a1:第一子器皿
3a2:第二子器皿
31:可透光容室
32:穿設部
32a:第一穿設區
32b:第二穿設區
32c:第三穿設區
33:透氣開口
34:透氣閥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O3:第三開口
O4:第四開口
S:容置空間
1s:第一感測訊號
1n:第一作動訊號
2s:第二感測訊號
2n:第二作動訊號
1p:第一位置訊號
2p:第二位置訊號
1w:第一重量資訊
2w:第二重量資訊
1p1:第一子位置訊號
1p2:第二子位置訊號
1p3:第三子位置訊號
1w2:第二子重量資訊
1w3:第三子重量資訊
11a:環形遮罩
12a:環形外殼
13a:底盤
14a:固定支架
Sa:容置空間
圖1A至1F係爆炸圖、側視圖及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一實施方式;圖2A至2B係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二實施方式; 圖3A至3C係爆炸圖及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三實施方式;圖4A至4B係爆炸圖及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四實施方式;圖5A至5C係爆炸圖及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五實施方式;圖6A至6C係爆炸圖及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六實施方式;圖7A至7B係爆炸圖及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七實施方式;圖8A至8B係爆炸圖及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八實施方式;圖9A至9B係爆炸圖及側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第九實施方式;圖10係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於感測發光模組中的配置方式;及圖11係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光學感測器於感測發光模組中的配置方式。
請參閱圖1A,其係一爆炸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一實施方式,其包含一基座(1)、一感測發光模組(2)及一藻類培養器皿(3)。
於本實施方式中,該基座(1)包括一第一外殼(11)、一第二外殼(12)、一底盤(13)及一固定支架(14),具體來說,該第一外殼(11)與該第二外殼(12)相應設置,底盤(13)與該第一外殼(11)及該第二外殼(12)相鄰而設置於該基座底部(1),並與該第一外殼(11)及該第二外殼(12)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間(S),該固定支架(14)設置於該容置空間(S)中以固定該感測發光模組(2)。
於一些實施例中,請繼續參閱圖1A,該基座(1)更包括一電源模組(15),設置於該容置空間(S)中並與該感測發光模組(2)電性連接,該電源模組(15)可以是蓄電式電源也可以是外接式電源,並該電源模組(15)可以透過任一種形式 固接於該底盤(13)上,例如以熱熔膠黏接、熔接或鎖固等方式;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電源模組(15)藉由一鎖固環(16)固接於該底盤(13)上,然不限於此。
於本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1A至1B,該感測發光模組(2)設置於該基座(1)上,其包括一支撐體(21)、一控制元件(22)及一感測元件(23);請繼續參閱圖1B,在具體實施例中,該支撐體(21)包含一可透光殼體(211)、一發光體(212)及一光合區(213),該發光體(212)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211)之第一側(21a),該光合區(213)對應於該發光體(212)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211)之第二側(21b),該控制元件(22)與該發光體(212)訊號連接,用以控制該發光體(212)之啟動與關閉,具體可以是微晶體電路,並無特別限制,並該控制元件(22)與該感測元件(23)訊號連接,以讀取感測元件(23)於該支撐體(21)內部或外部所感測之環境條件變化,並進一步依據環境條件之變化來控制該發光體(212)之啟動與關閉;具體實施方面,該發光體(212)可以是任意光源,例如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燈、螢光燈或白熾燈,而所謂環境條件變化可列舉如支撐體(21)外部環境之溫度、濕度、光度、氣壓、特定氣體濃度等條件變化,或支撐體(21)本身之重量、位置等條件變化;是以,在該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元件(23)可以是設置於該支撐體(21)內部,也可以是設置於該支撐體(21)之外部,並無特別限制。
於本實施方式中,請繼續參閱圖1A,該藻類培養器皿(3)係可選擇地設置於該支撐體(21)上,較佳地對應設置於該光合區(213)上;具體來說,請參閱圖1C,該藻類培養器皿(3)包括有一可透光容室(31)、一穿設部(32)及一透氣開口(33);該藻類培養器皿(3)為可透光材質所製成,用以養殖藻類生物,較佳地係以可透光材質一體成形而製成;關於藻類生物的種類,於本創作中並無特別限制,可以列舉如紅藻、褐藻、綠藻、矽藻或藍綠藻等;具體實施方面,可以於該可透光容室(31)中注入藻類所需的水分及養分,以實現上述任一種藻類或多種藻 類的養殖;進一步,該穿設部(32)穿設於該可透光容室(31)中心部,設置以使該藻類培養器皿(3)套設於該支撐體(21)上,較佳地係使該藻類培養器皿(3)套設於對應該光合區(213)的支撐體(21)部位,以使對應於該光合區(213)之發光體(212)得以提供藻類培養器皿(3)充足的光線穿透至該可透光容室(31)內,以使其中養殖之藻類生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
於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請繼續參閱圖1C,該穿設部(32)包含一第一穿設區(32a)、一第二穿設區(32b)及一第三穿設區(32c);該第一穿設區(32a)之一端與該可透光容室(31)上部連接以一第一開口(O1),該第二穿設區(32b)之一端與該第一穿設區(32a)之另一端連接以一第二開口(O2),該第三穿設區(32c)之一端與該第二穿設區(32b)之另一端連接以一第三開口(O3),其另一端與該可透光容室(31)下部連接以一第四開口(O4),具體形成中段部較窄、上段部及下段部較寬的通道結構;於該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開口(O1)之內徑為r1,該第二開口(O2)之內徑為r2,該第三開口(O3)之內徑為r3,該第四開口(O4)之內徑為r4,且r1
Figure 112205755-A0305-02-0011-31
r2=r3並r4
Figure 112205755-A0305-02-0011-33
r3=r2,且r1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於r4;可以理解的是,為了使藻類培養器皿(3)可以穩固的套設於對應之光合區(213),當該支撐體(21)之外徑為R,該第二開口(O2)之內徑r2及該第三開口(O3)之內徑r3須等於或約略小於該支撐體(21)之外徑R;具體而言,當r2及r3略小於R時,該藻類培養器皿(3)利用其可透光材質的彈性應力,在套設於該支撐體(21)上時發生些微形變而緊套於該支撐體(21)上;在該些實施例中,請繼續參閱圖1C至1D,該第一穿設區(32a)之內徑由該第一開口(O1)朝該第二開口(O2)方向漸縮,該第三穿設區(32c)之內徑由該第四開口(O4)朝該第三開口(O3)方向漸縮,由圖1C下半部縱剖面圖的視角而言,該第一穿設區(32a)及該第三穿設區(32c)之縱剖面呈現梯形構造;更佳地,該第一穿設區(32a)及該第三穿設區(32c)之縱剖面呈現喇叭構造。
在該些實施例中,請參閱圖1C至1D,該透氣開口(33)設置於該可透光容室(31)之上部以連通該可透光容室(31)之內部空間及外部空間,該透氣開口(33)上更活動設置有一透氣閥(34),其為單向透氣閥,該透氣閥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制,可例如金屬或塑料;具體而言,該透氣閥(34)為防止可透光容室(31)內部的藻類養殖水分漏出至可透光容室(31)外部,並維持可透光容室(31)內外對流換氣,使藻類獲取光合作用所需之二氧化碳,並排出氧氣以淨化該照明裝置(100)周邊環境之空氣品質。
於本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1E至1F,其係說明該照明裝置(100)的具體使用情境,如圖1E所示,當該藻類培養器皿(3)對應設置於該光合區(213)上,該感測元件(23)產生一第一感測訊號(1s),該控制元件(22)讀取該第一感測訊號(1s)並產生一第一作動訊號(1n)以啟動該發光體(212);如圖1F所示,當該藻類培養器皿(3)由該光合區(213)上移除,該感測元件(23)產生一第二感測訊號(2s),該控制元件(22)讀取該第二感測訊號(2s)並產生一第二作動訊號(2n)以關閉該發光體(212)。
請參閱圖2A至2B,其係側面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二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惟該感測元件(23)包括一位置感測器(23a),與該發光體(212)對應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211)內側;如圖2A所示,當該藻類培養器皿(3)設置於該光合區(213)上,該位置感測器(23a)產生對應於該光合區(213)之第一位置訊號(1p),並輸出該第一位置訊號(1p)為該第一感測訊號(1s);如圖2B所示,當該藻類培養器皿(3)由該光合區(213)上移除後,該位置感測器(23a)產生一對應之第二位置訊號(2p),並輸出該第二位置訊號(2p)為該第二感測訊號(2s)。
請參閱圖3A至圖3C,其係一爆炸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三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惟該控制元件(22)更預設一重量預設值,該感測元件(23)包括一重量感測器(23b),與該光合區(213)相鄰設置於該支撐體(21)之底部,其中,如圖3C所示,當該藻類培養器皿(3)設置於該光合區(213)上,該重量感測器(23b)偵測得該感測發光模組(2)產生重量變化,並依據偵測所得之重量輸出一第一重量資訊(1w)為該第一感測訊號(1s),並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重量資訊(1w)大於或等於該重量預設值,該控制元件(22)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1n);再如圖3C所示,當該藻類培養器皿(3)由該光合區(213)上移除後,該重量感測器(23b)輸出一第二重量資訊(2w)為該第二感測訊號(2s),並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二重量資訊(2w)小於該重量預設值,該控制元件(22)輸出該第二作動訊號(2n);具體來說,於本實施方式中,該藻類培養器皿(3)為模組化製造而成,其具有特定重量,而養殖之藻類依據其種類不同,藻類水溶液的密度將有些許變化,因此該重量預設值是該支撐體(21)、該藻類培養器皿(3)加上藻類水溶液之水體重量的總和,再加上前述總重量的1至5%作為誤差容許區間,以令使用者在放置藻類培養器皿(3)於該照明裝置(100)上時,能夠使控制元件(22)精準的判斷感測發光模組(2)的重量變化,以判別是否需啟動發光體(212)。
請參閱4A至4B,其係爆炸圖及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四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惟該發光體(212)包含至少二子發光體(212a),該光合區(213)包含至少二子光合區(213a),該藻類培養器皿(3)包括至少子器皿(3a),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與該些個子光合區(213a)數量相同,且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與該些個子器皿(3a)數量相同。
請參閱圖5A,其係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五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惟該感測元件(23)包括一位置感測器(23a),其包含至少二子位置感測器(23a’),其數量與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相同。
請參閱圖5B及圖5C,其係透視圖用以說明第五實施方式中感測發光模組(2)的具體作動方式;於較佳實施例中,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包括一第一子發光體(212a1)及一第二子發光體(212a2),其兩兩相鄰設置於該第一側(21a);該些個子光合區(213a)包括第一子光合區(213a1)及第二子光合區(213a2),其分別對應該第一子發光體(212a1)及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設置於該第二側(21b);該些個子位置感測器(23a’)包括第一子位置感測器(23a1)及第二子位置感測器(23a2),其分別與該第一子發光體(212a1)及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對應設置於該第一側(21a),其中:當任一該子器皿(3a)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213a1)時,該第一子位置感測器(23a1)產生對應於該第一子光合區(213a1)之第一子位置訊號(1p1),並輸出該第一子位置訊號(1p1)為該第一感測訊號(1s)至該控制元件(22),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一子位置訊號對應於該第一子發光體(212a1),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1n)以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212a1),或當任一該子器皿(3a)設置於該第二子光合區(213a2)時,該第二子位置感測器(23a2)產生對應於該第二子光合區(213a2)之第二子位置訊號(1p2),並輸出為另一該第一感測訊號(1s)至該控制元件(22),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二子位置訊號對應於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輸出另一該第一作動訊號(1n)以啟動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再請參閱圖5C,當任一該子器皿(3a)由該第二子光合區(213a2)移除後,該第二子位置感測器(23a2)產生一對應之第三子位置訊號(1p3),並輸出該第三子位置訊號(1p3)為該第二感測訊號(2s)至該控制元件(22),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三子位置訊號(1p3)對應於 該第二子光合區(213a2)已空出,即產生該第二作動訊號(2n)以關閉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
請參閱圖6A,其係一爆炸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六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惟該控制元件(22)更預設一重量預設值,其包括一第一重量預設值及一第二重量預設值,且該第一重量預設值小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且該感測元件(23)包括一重量感測器(23b),與該光合區(213)相鄰設置於該支撐體(21)之底部。
請繼續參閱圖6B至6C,其說明本實施方式利用感測發光模組(2)重量變化以控制發光體(212)明滅之作動原理;具體而言,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包括一第一子發光體(212a1)及一第二子發光體(212a2);該些個子光合區(213a)包括一第一子光合區(213a1)及一第二子光合區(213a2),其分別對應該第一子發光體(212a1)及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而設置於該第二側(21b);該些個子器皿(3a)包括一第一子器皿(3a1)及一第二子器皿(3a2);該重量資訊(1w)包括一第一子重量資訊、一第二子重量資訊(1w2)及一第三子重量資訊(1w3),且該第一子重量資訊小於該第二子重量資訊(1w2),該第三子重量資訊(1w3)小於該第二子重量資訊(1w2),其中,當該第一子器皿(3a1)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213a1)時,該重量感測器(23b)偵測到該感測發光模組(2)總體重量增加了該第一子器皿(3a1)之重量,而產生第一子重量資訊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1s)至該控制元件(22),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一子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第一重量預設值以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1n)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212a1);當該第一子器皿(3a1)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213a1)且該第二子器皿(3a2)設置於該第二子光合區(213a2)時,該重量感測器(23b)產生一第二子重量資訊(1w2)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1s)至該控制元件 (22),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二子重量資訊(1w2)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以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1n)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212a1)及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再請繼續參閱圖6C,當該第二子器皿(3a2)由該第二子光合區(213a2)移除後,該重量感測器(23b)偵測到該感測發光模組(2)總體重量減少了該第二子器皿(3a2)之重量,而產生該第三子重量資訊(1w3)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1s)至該控制元件(22),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三子重量資訊(1w3)大於或等於該第一重量預設值但小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並輸出一第三作動訊號(3n)以關閉該第二子發光體(212a2)。
於本實施方式中,該該些個子器皿(3a)之重量可以是相同或約略相同的,其誤差區間不超過1至5%,該些個子器皿(3a)之重量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端視使用者對於子器皿(3a)之設計,可以是第一子器皿(3a1)之重量為第二子器皿(3a2)之1至5倍,或第二子器皿(3a2)之重量為第一子器皿(3a1)之1至5倍,並無特別限制;另一方面,該第一重量預設值是該支撐體(21)、該第一子器皿(3a1)加上藻類水溶液之水體重量的總和,再加上前述總重量的1至5%作為誤差容許區間,而該第二重量預設值為該第一重量預設值再加上該第二子器皿(3a2)及其所附藻類水溶液之水體重量的總和,同樣再加上前述總重量的1至5%作為誤差容許區間,前述設定可以令使用者在放置第一子器皿(3a1)於該照明裝置(100)上時,使控制元件(22)藉由重量變化判斷感測發光模組(2)上已放上第一子器皿(3a1),並判別啟動匹配其位置之第一子發光體(212a1);依此類推,當使用者在放置第一子器皿(3a1)及第二子器皿(3a2)於該照明裝置(100)上時,使控制元件(22)判斷感測發光模組(2)上已放上該第一子器皿(3a1)及該第二子器皿(3a2),即判別啟動匹配其位置之第一子發光體(212a1)及第二子發光體(212a2)。
請參閱圖7A至7B,其係爆炸圖及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七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及具體作動方式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惟該發光體(212)包含多個子發光體(212a),該光合區(213)包含多個子光合區(213a),該藻類培養器皿(3)包括多個子器皿(3a),該感測元件(23)包含多個子位置感測器(23a’),其數量與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相同,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與該些個子光合區(213a)數量相同,且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與該些個子器皿(3a)數量相同。於本實施方式中,使用者可以藉由移除子器皿(3a)來控制對應區域的子發光體(212a)之明滅。
請參閱圖8A至8B,其係爆炸圖及透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八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及具體作動方式與第六實施方式相同,惟該發光體(212)包含多個子發光體(212a),該光合區(213)包含多個子光合區(213a),該藻類培養器皿(3)包括多個子器皿(3a),該感測元件(23)包含多個子位置感測器(23a’),其數量與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相同,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與該些個子光合區(213a)數量相同,且該些個子發光體(212a)與該些個子器皿(3a)數量相同。
請參閱圖9A至9B,其係爆炸圖及側視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之第九實施方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其基本構件及具體作動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惟該基座(1)包括一環形遮罩(11a)、環形外殼(12a)、一底盤(13a)及一固定支架(14a);該環形遮罩(11a)設置於該環形外殼(12a)上,該環形外殼(12a)設置於該底盤(13a)上,其中該環形遮罩(11a)及該環形外殼(12a)之中心部相連通形成一容置空間(Sa),該固定支架(14a)設置於該容置空間(Sa)中用以固定該支撐體(21);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底盤(13a)更設有 多個鎖固孔(131)以令使用者得以相匹配之鎖件(未繪示)將該照明裝置(100)鎖固於牆壁、地面或天花板上,以達到室內照明的效果。
於上述各實施方式中,較佳地,請參閱圖10,該感測發光模組(2)更包括一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24),與該控制元件(22)訊號連接,設置以偵測對應於該光合區(213)之二氧化碳濃度並輸出一濃度資訊至該控制元件(22),該控制元件(22)更預設有一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當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濃度資訊大於或等於該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該控制元件(22)輸出一第一亮度調節訊號以提高該發光體(212)之亮度,當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濃度資訊小於該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該控制元件(22)輸出一第二亮度調節訊號以降低該發光體(212)之亮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24)可以是設置於基座(1)中,或是與光合區(213)匹配設置以感測照明裝置(100)周邊二氧化碳濃度之變化;可以理解的是,當藻類培養器皿(3)當中的藻類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後,由於藻類生物質量的增加而導致對於照明裝置(100)周邊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增加,控制元件(22)由二氧化碳濃度之變化可以判端藻類生物質量是否增加,從而降低了藻類培養器皿(3)的透光度,而為了使照明裝置(100)維持足夠的光照效果,當濃度資訊小於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時,進一步的提高發光體(212)的光照亮度,同時也提供藻類培養器皿(3)足夠的光照以維持其內部藻類的生存。
於上述各實施方式中,較佳地,該感測發光模組(2)更包括一光學傳感器(25),與該控制元件(22)訊號連接並與該光合區(213)匹配設置,該控制元件(22)更預設有一第一吸收光頻譜值及一第二吸收光頻譜值,當該藻類培養器皿(3)設置於該光合區(213)上時,該光學傳感器(25)偵測一對應於該藻類培養器皿(3)之反射光之波長,並輸出一波長資訊至該控制元件(22),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一吸收光頻譜值時,該控制元件(22)輸出一第一波長調節訊號 以啟動該發光體(212)發射一第一吸收光,或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二吸收光頻譜值時,該控制元件(22)輸出一第二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212)發射一第二吸收光,其中,該第一吸收光之波長不同於該第二吸收光之波長。
一般而言,不同藻類的光合作用主要仰賴不同種類的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較為常見的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光合色素,分別為葉綠素(Chlorophyll)、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和藻膽素(Phycobilin),由於葉綠素並非是光合作用唯一有作用的色素,須同時考量其它色素在光合作用效能上的貢獻,且不同藻類所具有的光合色素種類、比例不同,因此光合作用效率不能僅考慮葉綠素的吸收光譜;舉例來說,綠藻中含有較多的葉綠素包含葉綠素a及/或葉綠素b,其中,葉綠素a的吸收光波長為400至450nm或630至660nm,葉綠素b的吸收光波長為450至480nm;紅藻及褐藻分別具有較多的藻膽素包含藻紅素(phycoerythrins,PEs)、藻紅藍素(phycoerythrocyanins,PECs)、藻藍素(phycocyanins,PC)及/或異藻藍素(allophycocyanins,APC),其中,藻紅素的吸收光波長為480至580nm,藻紅藍素的吸收光波長為480至580nm,藻藍素的吸收光波長為600至640nm,異藻藍素的吸收光波長為620至660nm;矽藻中含有葉綠素包含葉綠素a及/或葉綠素c、以及類胡蘿蔔素包含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及/或葉黃素,其中,葉綠素c的吸收光波長為440至520nm,α-胡蘿蔔素的吸收光波長為400至500nm,β-胡蘿蔔素的吸收光波長為450至475nm,葉黃素的吸收光波長為440至450nm。
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感測發光模組(2)啟動發光體(212)發光後,藉由光學傳感器(25)偵測藻類培養器皿(3)之反射光,經由控制元件(22)比對吸收光頻譜值以判別藻類培養器皿(3)中的藻類種類,再發布對應的波長調節訊號來調整發光體(212)之發射光波長;舉例來說,當藻類培養器皿(3)中培養的是綠藻,光學傳感器(25)偵測其反射光主要為藍綠色,其輸出波長資訊介於450至520nm之間,控制元件(22)比對該波長資訊後,抓取對應的光合色素為葉綠素a,並輸出對應的第一波長調節訊號,以指示發光體(212)發射波長為400至450nm或630至660nm的葉綠素a吸收光,或光學傳感器(25)偵測其反射光主要為黃綠色,其輸出波長資訊介於520至580之間,控制元件(22)比對該波長資訊後,抓取對應的光合色素為葉綠素b,並輸出對應的第二波長調節訊號發射波長為450至480nm的葉綠素b吸收光,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波長資訊包括一第一波長資訊及一第二波長資訊,且該第一波長資訊與該第二波長資訊之光度比值為x,其為大於0的任意數值,該控制元件(22)判斷該第一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一吸收光頻譜值,且判斷該第二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二吸收光頻譜值時,當該光度比值x大於1時,該控制元件(22)輸出該第一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212)發射該第一吸收光,當該光度比值x小於1時,該控制元件(22)輸出該第二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212)發射該第二吸收光,當該光度比值等於1時,該控制元件(22)另輸出一第三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212)發射該第一吸收光及該第二吸收光;舉例來說,當藻類培養器皿(3)中培養的是矽藻,光學傳感器(25)偵測其反射光為藍綠色及橙黃色,其輸出第一波長資訊介於450至520nm及第二波長資訊介於590至630nm之間,控制元件(22)比對該波長資訊後,抓取對應的光合色素分別為葉綠素a及類胡蘿蔔素,當控制元件(22)判斷其光度比值大於1,其判斷葉綠素a含量較類胡蘿 蔔素大,即輸出對應的第一波長調節訊號以指示發光體(212)發射波長為400至450nm或630至660nm的葉綠素a吸收光,或當控制元件(22)判斷其光度比值小於1,其判斷葉綠素a含量較類胡蘿蔔素小,即輸出對應的第二波長調節訊號以指示發光體(212)發射波長400至500nm、450至475nm或440至450nm的類胡蘿蔔素吸收光,又或當控制元件(22)判斷其光度比值等於1,其判斷葉綠素a含量與類胡蘿蔔素相同或相近,即輸出對應的第三波長調節訊號以指示發光體(212)發射同時發射葉綠素a及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光,其可列舉如400至450nm搭配450至480nm、400至450nm搭配450至475nm、400至450nm搭配440至450nm、630至660nm搭配450至480nm、630至660nm搭配450至475nm、630至660nm搭配440至450nm的葉綠素b吸收光,但不以此為限。
本創作所提供的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100)設有感測元件(23),以對應每次放置之藻類培養器皿(3)自動點亮位置匹配之發光體,實現了互動式照明裝置,省去了開關電源的動作及減少不必要的用電;當發光體亮起時,光線透過半透明的藻類溶液,在環境中產生折射效果,使環境中光線更加柔和。
本創作所提供的照明裝置(100)中,藻類培養器皿(3)為模組化設計,可以依據使用者需求在照明裝置(100)自由增減藻類培養器皿(3)的數量,並可做為落地燈、桌燈、壁燈或吸頂燈,使得在有限的空間下可保留室內植栽所帶來的療癒氛圍,提高室內環境如居家或辦公空間中自然氣氛。
本創作所提供的照明裝置(100)藉由在室內擺放藻類溶液,更可利用藻類的光合作用來淨化空間,提高空間環境中的氧氣濃度,更可透過氣體濃度的變化調節發光體(212)之照射強度,維持藻類的光合作用效率以及環境照明效果;此外,可透光的藻類培養器皿(3)便於人們觀察藻類的生長變化,串連起使用者、照明裝置(100)以及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
100:照明裝置
2:感測發光模組
1:基座
3:藻類培養器皿
11:第一外殼
S:容置空間
12:第二外殼
13:底盤
14:固定支架
15:電源模組
16:鎖固環

Claims (17)

  1. 一種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其包含:一感測發光模組,其包括:一支撐體包含:一可透光殼體;一發光體,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之第一側;及一光合區,其對應於該發光體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之第二側;一控制元件,與該發光體訊號連接;及一感測元件,與該控制元件訊號連接;以及一藻類培養器皿,可選擇地設置於該光合區上,其包括一可透光容室,其中,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光合區上,該感測元件產生一第一感測訊號,該控制元件讀取該第一感測訊號並產生一第一作動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當該藻類培養器皿由該光合區上移除,該感測元件產生一第二感測訊號,該控制元件讀取該第二感測訊號並產生一第二作動訊號以關閉該發光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感測元件包括一位置感測器,與該發光體對應設置於該可透光殼體內側,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光合區上,該位置感測器產生對應於該光合區之第一位置訊號,並輸出該第一位置訊號為該第一感測訊號;當該藻類培養器皿由該光合區上移除後,該位置感測器產生一對應之第二位置訊號,並輸出該第二位置訊號為該第二感測訊號。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發光體包含多個子發光體,該光合區包含多個子光合區,該藻類培養器皿包括多個子器皿,該位置感測器包 括多個子位置感測器,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子光合區數量相同,且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子器皿數量相同。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位置感測器包括多個子位置感測器,其數量與該些個子發光體相同。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包括一第一子發光體及一第二子發光體,其兩兩相鄰設置於該第一側;該些個子光合區包括第一子光合區及第二子光合區,其分別對應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設置於該第二側;該些個子位置感測器包括第一子位置感測器及第二子位置感測器,其分別與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對應設置於該第一側,其中:當任一該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時,該第一子位置感測器產生對應於該第一子光合區之第一子位置訊號,並輸出該第一子位置訊號為該第一感測訊號以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或當任一該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二子光合區時,該第二子位置感測器產生對應於該第二子光合區之第二子位置訊號,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以啟動該第二子發光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感測元件更預設一重量預設值,該感測元件包括一重量感測器,與該光合區相鄰設置於該支撐體之底部,其中,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置於該光合區上,該重量感測器輸出一重量資訊為該第一感測訊號,並該控制元件判斷該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重量預設值,該控制元件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發光體包含多個子發光體,該光合區包含多個第一子光合區,該藻類培養器皿包括多個子器皿,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第一子光合區數量相同,且該些個子發光體與該些個子器皿數量相同。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些個子發光體包括一第一子發光體及一第二子發光體;該些個子光合區包括一第一子光合區及一第二子光合區,其分別對應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而設置於該第二側;該些個子器皿包括一第一子器皿及一第二子器皿;該重量預設值包括一第一重量預設值及一第二重量預設值,且該第一重量預設值小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該重量資訊包括一第一子重量資訊、一第二子重量資訊及一第三子重量資訊,且該第一子重量資訊小於該第二子重量資訊,該第三子重量資訊小於該第二子重量資訊,其中:當該第一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時,該重量感測器產生一第一子重量資訊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一子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第一重量預設值以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或當該第一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一子光合區且該第二子器皿設置於該第二子光合區時,該重量感測器產生一第二子重量資訊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至 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二子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以輸出該第一作動訊號啟動該第一子發光體及該第二子發光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當該第二子器皿由該第二子光合區移除後,該重量感測器產生該第三子重量資訊並輸出為該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三子重量資訊大於或等於該第一重量預設值但小於該第二重量預設值以輸出一第三作動訊號以關閉該第二子發光體。
  10. 如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藻類培養器皿包括:一透氣開口,設置於該可透光容室之上部以連通該可透光容室之內部空間及外部空間,其上活動設置有一透氣閥;及一穿設部,穿設於該可透光容室中心部,設置以套設該藻類培養器皿於該支撐體上,其包含:一第一穿設區,其一端與該可透光容室上部連接以一第一開口;一第二穿設區,其一端與該第一穿設區之另一端連接以一第二開口;及一第三穿設區,其一端與該第二穿設區之另一端連接以一第三開口,另一端與該可透光容室下部連接以一第四開口,其中,該第一開口之內徑為r1,該第二開口之內徑為r2,該第三開口之內徑為r3,該第四開口之內徑為r4,該支撐體之外徑為R,且r1
    Figure 112205755-A0305-02-0028-34
    r2=r3=R,r4
    Figure 112205755-A0305-02-0028-35
    r3=r2=R,且r1相同或不同於r4。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r1>r2且r4>r3,該第一穿設區之內徑由該第一開口朝該第二開口方向漸縮,該第三穿設區之內徑由該第四開口朝該第三開口方向漸縮。
  12. 如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之照明裝置,其更包括一基座,設置以定位該支撐體,其中,該基座包括:一第一外殼;一第二外殼,與該第一外殼相應設置;一底盤,與該第一外殼及該第二外殼相鄰而設置於該基座底部,並與該第一外殼及該第二外殼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間;及一固定支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以固定該支撐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電源模組,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與該感測發光模組電性連接。
  14. 如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感測發光模組更包括一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與該控制元件訊號連接,設置以偵測對應於該光合區之二氧化碳濃度並輸出一濃度資訊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更預設有一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濃度資訊大於或等於該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一亮度調節訊號以提高該發光體之亮度,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濃度資訊小於該二氧化碳濃度預設值,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二亮度調節訊號以降低該發光體之亮度。
  15. 如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發光體包括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燈、螢光燈或白熾燈。
  16. 如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感測發光模組更包括一光學傳感器,與該控制元件訊號連接並與該光合區匹配設置,該控制元件更預設有一第一吸收光頻譜值及一第二吸收光頻譜值,當該藻類培養器皿設 置於該光合區上時,該光學傳感器偵測一對應於該藻類培養器皿之反射光之波長,並輸出一波長資訊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一吸收光頻譜值時,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一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一第一吸收光,或該控制元件判斷該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二吸收光頻譜值時,該控制元件輸出一第二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一第二吸收光,其中,該第一吸收光之波長不同於該第二吸收光之波長。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照明裝置,其中,該波長資訊包括一第一波長資訊及一第二波長資訊,且該第一波長資訊與該第二波長資訊之光度比值為x,其為大於0的任意數值,其中:該控制元件判斷該第一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一吸收光頻譜值,且判斷該第二波長資訊等於該第二吸收光頻譜值時,當該光度比值x大於1時,該控制元件輸出該第一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該第一吸收光,當該光度比值x小於1時,該控制元件輸出該第二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該第二吸收光,當該光度比值等於1時,該控制元件另輸出一第三波長調節訊號以啟動該發光體發射該第一吸收光及該第二吸收光。
TW112205755U 2023-06-07 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 TWM65473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4735U true TWM654735U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0790B2 (ja) 本物の炎を模倣して発光する照明装置
EP1639292B1 (en) Lamp and bulb for illumination and ambiance lighting
EP1419345B1 (en) Imitation candle
US9341342B2 (en) Colored lens LED simulated wick flameless candle
US20100013414A1 (en) Lamp and Bulb For Illumination and Ambiance Lighting
US2004011603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inflatable devices
CN207514660U (zh) 一种智能植物照明台灯
US20170128973A1 (en) Electronic Candle Fountain
TWM654735U (zh) 結合藻類培養之照明裝置
KR102024814B1 (ko) 조명 기능을 갖는 테라리움
JP5852283B1 (ja) 行灯
JP2000262624A (ja) 視覚療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1319504A (ja) 庭園灯
JP2003187615A (ja) 電子キャンドル
CN217685687U (zh) 一种具有炫彩灯的香薰盒
JP3226804U (ja) 照明器具
JP3239414U (ja) 3次元立体造景を有する新型装飾ランプ
CN217482551U (zh) 一种可加湿的led植物香薰灯
JP2018181498A (ja) 照明器具
KR100444634B1 (ko) 변색등
KR20220170196A (ko) 빛과 물의 난반사와 무작위 굴절을 이용한 무드등
KR101561489B1 (ko) 물병을 구비한 조명기구
TWM499522U (zh) 多功能燈具構造
KR20240017508A (ko) 다용도 led 랜턴
TWM647581U (zh) 具有電子燭光的祈福燈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