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4264U - 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4264U
TWM654264U TW112207054U TW112207054U TWM654264U TW M654264 U TWM654264 U TW M654264U TW 112207054 U TW112207054 U TW 112207054U TW 112207054 U TW112207054 U TW 112207054U TW M654264 U TWM654264 U TW M6542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opening
fluid
discharge
nozzle h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7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博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4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4264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噴嘴頭具備有:主體(40)、可動構件(41);在主體形成有:可讓從流體排出部排出的流體流入的第1開口部(42A)、及可將從第1開口部流入的流體排出的第2開口部(42B);在可動構件具備有:用來以第1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1貫穿孔(44A)、及用來以第2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2貫穿孔(44B);且藉由讓可動構件移動,來切換成:經由第1貫穿孔讓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與經由第2貫穿孔讓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

Description

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
本新型是關於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
已知的壓縮流體排出裝置,可排出壓縮空氣等的高壓的流體(國際公開第2019/073834號)。壓縮流體排出裝置例如能夠快速去除堆積在工件等上的切屑、水滴等。
[新型欲解決的課題]
近年來,期望進一步提高便利性。
本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有助於提升便利性。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實施方式的一種型態的噴嘴頭,是可安裝於用來排出流體的流體排出部的噴嘴頭;上述噴嘴頭具備有:主體、及上述主體所具備的可動構件;在上述主體形成有:可讓從上述流體排出口排出的上述流體流入的第1開口部、及可將從上述第1開口部流入的上述流體排出的第2開口部;在上述可動構件具備有:用來以第1型態將上述流體排出的貫穿孔也就是第1貫穿孔、及用來以與上述第1型態不同的第2型態將上述流體排出的貫穿孔也就是第2貫穿孔;且藉由讓上述可動構件移動,來切換成:經由上述第1貫穿孔讓上述第1開口部與上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與經由上述第2貫穿孔讓上述第1開口部與上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
實施方式的其他觀點的噴嘴,具備有:上述的噴嘴頭、及安裝有上述噴嘴頭的噴嘴管。
實施方式的其他型態的流體排出裝置,具備有上述噴嘴頭。
實施方式的其他型態的流體排出裝置,具備有上述噴嘴。
藉由本新型,可提供一種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可簡易地切換第1型態排出流體與以第2型態排出流體。
透過下述結合附圖對適合實施例的描述,明確揭示上述目的、特徵及優點。
例如,可能需要在一個工作場所以不同的型態排出流體。更具體來說,有的情況需要進行:高壓排出(高排出壓力噴吹)、與連續噴吹。在該情況,例如有的情況需要準備:高壓排出用流體排出裝置、與連續噴吹用流體排出裝置。也有的情形藉由更換高壓排出用噴嘴頭、連續噴吹用噴嘴頭,來分別進行高壓排出與連續噴吹。可是在準備有高壓排出用流體排出裝置、與連續噴吹用流體排出裝置的情況,會導致成本上升。而且在要更換高壓排出用噴嘴頭、與連續噴吹用噴嘴頭的情況,會導致作業效率降低。
[第1實施方式] 針對第1實施方式的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使用圖面來說明。圖1是顯示具備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流體排出裝置的分解圖。圖2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分解立體圖。圖3A及圖3B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側視圖。圖3A是顯示沿著在第1型態用來排出流體的第1貫穿孔44A的中心軸線來觀察可動構件41的狀態。圖3B是顯示沿著在第2型態用來排出流體的第2貫穿孔44B的中心軸線來觀察可動構件41的狀態。圖4A及圖4B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立體圖。圖4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1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4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高壓排出用的狀態。圖4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2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4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連續噴吹用的狀態。圖5A及圖5B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剖面圖。圖5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1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5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高壓排出用的狀態。圖5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2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5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連續噴吹用的狀態。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10可安裝於噴嘴管12。也就是說噴嘴頭10可安裝於用來排出流體的流體排出部。噴嘴頭10可相對於噴嘴管(流體排出部)12進行裝卸。藉由噴嘴頭10與噴嘴管12構成噴嘴14。
噴嘴14可安裝於流體排出器16。噴嘴14可相對於流體排出器16進行裝卸。流體排出器16例如噴氣槍,但不限於此。藉由噴嘴14與流體排出器16構成流體排出裝置18。
作為流體排出器16,例如可使用國際公開第2019/073834號記載的習知的噴氣槍等。因此省略流體排出器16的詳細說明。而流體排出器16不限定於國際公開第2019/073834所記載的噴氣槍。
在流體排出器16具備有:殼體20、槓桿22。殼體20的形狀例如可以是槍形,但不限於此。
殼體20具備有:握把24、供給部26、排出部28。握把24藉由使用者(作業者)所握持。由未圖示的壓縮空氣供給源將壓縮空氣供給到供給部26。在排出部28安裝著噴嘴14。在殼體20的內部具備有使供給部26與排出部28連通的未圖示的流路。在殼體20的內部進一步具備有將該流路開閉的未圖示的閥部。閥部是與對槓桿22的操作連動而開閉。例如當成為拉動槓桿22的狀態時,閥部成為開啟狀態。例如當成為未拉動槓桿22的狀態時,閥部成為關閉狀態。
當使用者握住握把24且拉動槓桿22時,讓供給部26與排出部28連通。當供給部26與排出部28連通時,從排出部28將壓縮空氣供給到噴嘴14。當成為使用者未拉動槓桿22的狀態時,成為讓供給部26與排出部28未連通的狀態。當供給部26與排出部28成為未連通的狀態時,停止將壓縮空氣從排出部28供給到噴嘴14。
如上述,噴嘴14具備有:噴嘴頭10、噴嘴管12。噴嘴14進一步具備有:接頭部30、與接頭部32。噴嘴管12例如藉由圓管構成。接頭部30是用來將噴嘴頭10固定於噴嘴管12。接頭部30成形為中空狀。噴嘴頭10經由接頭部30安裝於噴嘴管12的前端(一端)。接頭部32,用來將噴嘴管12的後端(另一端)固定於流體排出器16所具備的排出部28。接頭部32成形為中空狀。雖然接頭部32可藉由:主體34、管接頭螺母36、套筒38所構成,而並不限於此。噴嘴管12的後端可經由接頭部32安裝於流體排出器16所具備的排出部28。壓縮空氣可從排出部28經由接頭部32流入到噴嘴管12。噴嘴管12,將流入到該噴嘴管12的壓縮空氣經由接頭部30導引到噴嘴頭10。噴嘴管12的內徑例如為10mm左右,而不限於此。
如圖2所示,在噴嘴頭10具備有:主體40、可動構件41。在主體40具備有:開口部42A、開口部42B。從噴嘴管12的前端排出的流體可流入到開口部(第1開口部)42A。也就是說從流體排出部排出的流體可流入到開口部42A。可將從開口部42A流入的流體排出到開口部(第2開口部)42B。
可動構件41的外型例如大致為圓柱狀。在主體40具備有可將可動構件41插入的孔部46。孔部46的剖面的形狀例如為圓形。可動構件41插入於孔部46。孔部46的中心軸線L1是交叉於通過開口部42A的中心與開口部42B的中心的軸線L2。更具體來說,孔部46的中心軸線L1是相對於通過開口部42A的中心與開口部42B的中心的軸線L2正交。可動構件41可在孔部46內轉動。也就是說,可動構件41是可在孔部46內轉動的轉動構件41A。
可動構件41具備有第1貫穿孔44A、第2貫穿孔44B。第1貫穿孔44A,是用來以第1型態排出流體的貫穿孔。更具體來說,第1貫穿孔44A是高壓排出用貫穿孔。第2貫穿孔44B,是用來以與第1型態不同的第2型態排出流體的貫穿孔。更具體來說,第2貫穿孔44B是連續吹噴用貫穿孔。第1貫穿孔44A與第2貫穿孔44B貫穿於轉動構件41A的側面部48。也就是說,第1貫穿孔44A與第2貫穿孔44B貫穿於沿著轉動構件41A的轉動軸線L3的側面部48。第1 貫穿孔44A與第2貫穿孔44B,形成為從沿著轉動軸線L3的軸線方向觀察為交叉。更具體來說,第1貫穿孔44A與第2貫穿孔44B,形成為從沿著轉動軸線L3的軸線方向觀察為正交。
如圖3A及圖3B所示,在第1貫穿孔44A具備有:讓流體流入的流入開口44Ab、及將流體排出的排出開口44Aa。排出開口44Aa的開口尺寸、與流入開口44Ab的開口尺寸例如是相同的,但也不限定於此。例如排出開口44Aa的開口尺寸也可小於流入開口44Ab的開口尺寸。在排出開口44Aa的開口尺寸小於流入開口44Ab的開口尺寸的情況,排出開口44Aa的剖面積(開口尺寸)相當於第1貫穿孔44A的有效剖面積。
在第2貫穿孔44B具備有:讓流體流入的流入開口44Bb、及將流體排出的排出開口44Ba。排出開口44Ba的開口尺寸、與流入開口44Bb的開口尺寸例如是相同的,但也不限定於此。例如排出開口44Ba的開口尺寸也可小於流入開口44Bb的開口尺寸。在排出開口44Ba的開口尺寸小於流入開口44Bb的開口尺寸的情況,排出開口44Ba的剖面積(開口尺寸)相當於第2貫穿孔44B的有效剖面積。
第1貫穿孔44A所具備的排出開口44Aa的開口尺寸,大於第2貫穿孔44B所具備的排出開口44Ba的開口尺寸。也就是說,第1貫穿孔44A所具備的排出開口44Aa的有效剖面積,大於第2貫穿孔44B所具備的排出開口44Ba的有效剖面積。由於第1貫穿孔44A的有效剖面積夠大,因此在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經由第1貫穿孔44A連接的狀態,從流體排出器16供給的壓縮空氣從第1貫穿孔44A排出而沒有特別限制。也就是說,在該狀態,能以較高的峰值壓力將從流體排出器16所供給的壓縮空氣從第1貫穿孔44A排出而沒有特別限制。因此在經由第1貫穿孔44A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以第1型態將流體排出。更具體來說,在該狀態,可達成以較高的峰值壓力將流體排出的高壓排出。由於從流體排出器16所供給的壓縮空氣從第1貫穿孔44A排出而沒有特別限制,所以進行高壓排出的期間較短。由於從流體排出器16所供給的壓縮空氣從第1貫穿孔44A排出而沒有特別限制,所以到達排出目標時的流體的壓力較高。另一方面,由於第2貫穿孔44B的有效剖面積夠小,所以在經由第2貫穿孔44B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藉由第2貫穿孔44B大幅限制壓縮空氣的排出。因此在經由第2貫穿孔44B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以與第1型態不同的第2型態將流體排出。更具體來說,在該狀態,是維持長時間將流體連續排出。也就是說,因此在經由第2貫穿孔44B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可達成連續吹噴。由於藉由第2貫穿孔44B大幅限制流體的排出,所以到達排出目標時的流體的壓力較低。也就是說,在第1型態中藉由排出的流體施加於排出目標的壓力,較在第2形態中藉由排出的流體施加於排出目標的壓力更高。
如圖2所示,在噴嘴頭10進一步具備有密封構件50。密封構件50將已插入可動構件41的孔部46密封。密封構件50具備於主體40的下面部。在密封構件50具備有複數的螺絲孔50a。在主體40的下面部具備有未圖示的螺絲孔。密封構件50例如使用螺絲52固定於主體40。
在噴嘴頭10進一步具備有操作部54。操作部54,是可藉由使用者進行用來將可動構件41移動的操作。在操作部54具備有複數的螺絲孔54a。在可動構件41也具備有複數的螺絲孔42a。操作部54藉由螺絲55固定於可動構件41。伴隨著操作部54移動讓可動構件41移動。更具體來說,伴隨著轉動操作部54讓轉動構件41A轉動。
在操作部54形成有凹部54b。凹部54b在操作部54的下面部開口。在主體40的上面部形成有用來插入銷部56的孔部40a。銷部56插入於孔部40a。插入於孔部40a的銷部56的上部從主體40突出。銷部56之中從主體40突出的部分位於在操作部54處形成的凹部54b內。
如圖4A所示,在銷部56抵接於凹部54b的一端的狀態,經由第1貫穿孔44A讓開口部42A(參考圖2)與開口部42B連通。當藉由將操作部54轉動90度而將可動構件41轉動90度時,成為如圖4B所示的狀態。如圖4B所示,在銷部56抵接於凹部54b的另一端的狀態,經由第2貫穿孔44B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藉由使可動構件41移動,來切換:經由第1貫穿孔44A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與經由第2貫穿孔44B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操作部54的轉動藉由銷部56所限制。
藉由本實施方式,在可動構件41具備有:用來以第1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1貫穿孔44A、及用來以第2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2貫穿孔44B。藉由使可動構件41移動,來切換:經由第1貫穿孔44A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與經由第2貫穿孔44B讓開口部42A與開口部42B連通的狀態。因此藉由本實施方式,不用更換噴嘴頭10,能簡易地切換:第1型態的流體的排出、與第2型態的流體的排出。因此藉由本實施方式,能有助於提升作業效率。
[第2實施方式]
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使用圖面來說明。圖6是顯示具備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流體排出裝置的分解圖。圖7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局部的立體圖。在圖8顯示可動構件41與圓筒體58。圖9A至圖9D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側視圖。在圖9A顯示用來以第2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2貫穿孔44B的流入開口44Bb。在圖9B顯示用來以第1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1貫穿孔44A的排出開口44Aa。在圖9C顯示用來以第2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2貫穿孔44B的排出開口44Ba。在圖9D顯示用來以第1型態將流體排出的第1貫穿孔44A的 流入開口44Abb。圖10A及圖10B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立體圖。圖10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1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10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高壓排出用的狀態。圖10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2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10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連續噴吹用的狀態。圖11A及圖11B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剖面圖。圖10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1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10A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高壓排出用的狀態。圖10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成以第2型態排出流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圖10B是顯示將噴嘴頭10設定為連續噴吹用的狀態。與圖1至圖5B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等相同的組成元件,用相同符號省略說明或簡化。
本實施方式的噴嘴頭10,可抑制排出時的噪音。
如圖7所示,在第1貫穿孔44A的一端具備有排出開口44Aa。排出開口44Aa是由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所構成。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如圖11B所示,從沿著第1貫穿孔44A的中心軸線L4(參考圖7)的軸線方向觀察,以第1貫穿孔44A的中心軸線L4為中心配置呈放射狀。排出開口44Aa雖然由例如3個局部排出開口44Aaa所構成,而並不限於此。
如圖8所示,在第1貫穿孔44A(參考圖7)的另一端具備有開口44Aba。在開口44Aba插入著筒狀構件58。筒狀構件58例如成形為圓筒狀。作為筒狀構件58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多孔介質材料。作為多孔介質材料,例如聚乙烯甲醛樹脂等,而並沒有特別限定。作為聚乙烯甲醛樹脂,例如アイオン株式會社(AION公司)製的商品名「ベルイーターA(Bell Eater Sponge Sheet)」等。該商品的平均氣孔直徑為80至200μm。筒狀構件58的開口58a構成第1貫穿孔44A的流入開口44Abb。
如圖11B所示,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各中心C1,從沿著第1貫穿孔44A的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從流入開口44Abb的中心C2錯開。也就是說,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各中心C1,從沿著第1貫穿孔44A的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從中心軸線L4錯開。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各局部,從沿著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與流入開口44Abb重疊。更具體來說,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各另一局部,從沿著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與筒狀構件58重疊。換言之,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各另一局部,從沿著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與流入開口44Abb的周緣部重疊。
經由流入開口44Abb所流入的壓縮空氣的流速,在第1貫穿孔44A的中心軸線L4上變成最大。在本實施方式,也就是說,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各中心C1,從沿著第1貫穿孔44A的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從中心軸線L4錯開。並且藉由本實施方式,從沿著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與流入開口44Abb重疊的是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各局部。也就是說,局部排出開口44Aaa的其中各另一局部,從沿著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與筒狀構件58重疊。由於第1貫穿孔44A的排出開口44Aa以該方式組成,所以藉由本實施方式,可維持壓縮空氣的排出壓力,並且抑制排出時的噪音。
[變形實施方式] 本新型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可採取不脫離本新型的主旨的各種構造。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舉例說明將噴嘴頭10經由噴嘴管12連接於流體排出器16的情況,而也可不經由噴嘴管12,而將噴嘴頭10安裝於流體排出器16。也就是說,也可將噴嘴頭10安裝於流體排出器16所具備的排出部(流體排出部)28。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舉例說明將第1貫穿孔44A及第2貫穿孔44B形成為與轉動構件41A的轉動軸線L3交叉的情況,而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將第1貫穿孔44A及第2貫穿孔44B形成為沿著轉動構件的轉動軸線。也就是可使用旋轉型的轉動構件。在該情況,將轉動構件配置成:讓通過開口部42A的中心與開口部42B的中心的軸線L2、與轉動構件的轉動軸線一致。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舉例說明可動構件41是轉動構件41A的情況,而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藉由可滑動操作的構件也就是滑動構件來構成可動構件。在該滑動構件具備有第1貫穿孔44A與第2貫穿孔44B。在該情況,可藉由使滑動構件滑動來進行切換。
關於上述實施方式,揭示以下的附加說明。
(附記1)一種噴嘴頭,是可安裝於用來排出流體的流體排出部(28、12)的噴嘴頭(10);上述噴嘴頭(10)具備有:主體(40)、及上述主體所具備的可動構件(41);在上述主體形成有:可讓從上述流體排出口排出的上述流體流入的第1開口部(42A)、及可將從上述第1開口部流入的上述流體排出的第2開口部(42B);在上述可動構件具備有:用來以第1型態將上述流體排出的貫穿孔也就是第1貫穿孔(44A)、及用來以與上述第1型態不同的第2型態將上述流體排出的貫穿孔也就是第2貫穿孔(44B);且藉由讓上述可動構件移動,來切換成:經由上述第1貫穿孔讓上述第1開口部與上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與經由上述第2貫穿孔讓上述第1開口部與上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藉由該構造,藉由使可動構件移動,來切換:經由第1貫穿孔讓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與經由第2貫穿孔讓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因此藉由該構造,不用更換噴嘴頭,能簡易地切換:第1型態的流體的排出、與第2型態的流體的排出。因此藉由該構造,能有助於提升作業效率。
(附記2)在附記1記載的噴嘴頭,上述第1型態是高壓排出,上述第2型態是連續噴吹。
(附記3)在附記1記載的噴嘴頭, 在上述第1型態中藉由排出的流體施加於排出目標的壓力,較在上述第2形態中藉由排出的上述流體施加於上述排出目標的壓力更高。
(附記4)在附記3記載的噴嘴頭, 在上述第2型態中,將上述流體連續排出。
(附記5)在附記1至4中任一項記載的噴嘴頭,上述第1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44Aa)的有效剖面積,大於上述第2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44Ba)的有效剖面積。
(附記6)在附記1至5中任一項記載的噴嘴頭,上述第1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的開口直徑,大於上述第2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的開口直徑。
(附記7)在附記1至6中任一項記載的噴嘴頭,上述可動構件,是插入到上述主體所具備的孔部(46)並且可在上述孔部內轉動的構件也就是轉動構件(41A);上述第1貫穿孔與上述第2貫穿孔,貫穿於沿著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軸線(L3)的側面部(48),上述第1貫穿孔與上述第2貫穿孔,形成為從沿著上述轉動軸線的軸線方向觀察為交叉。
(附記8)在附記7記載的噴嘴頭,上述轉動構件的外型為大致圓柱狀。
(附記9)在附記1至8中任一項記載的噴嘴頭,在上述第1貫穿孔具備有:讓上述流體流入的流入開口(44Abb)、及將上述流體排出的排出開口(44Aa);上述排出開口是由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44Aaa)所構成,從沿著上述第1貫穿孔的中心軸線(L4)的軸線方向觀察,複數的上述局部排出開口的各中心(C1),從上述流入開口的中心(C2)錯開,從上述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局部排出開口的各局部,與上述流入開口重疊。藉由該構造,可維持壓縮空氣的排出壓力且抑制排出時的噪音。
(附記10)在附記9記載的噴嘴頭,上述流入開口,是藉由插入於上述第1貫穿孔的筒狀構件(58)的開口(58a)所構成。
(附記11)在附記9或10記載的噴嘴頭,上述排出開口由3個上述局部排出開口所構成。
(附記12)在附記1至11中任一項記載的噴嘴頭,進一步具備有:可藉由使用者進行用來使上述可動構件移動的操作的操作部(54);伴隨移動上述操作部讓上述可動構件移動。藉由該構造,可提升當將第1型態的流體的排出與第2型態的流體的排出切換時的操作性。
(附記13)噴嘴(14),具備有:附記1至12中任一項記載的噴嘴頭、及安裝有上述噴嘴頭的噴嘴管(12)。
(附記14)流體排出裝置(18)具備有附記1至12中任一項記載的噴嘴頭。
(附記15)流體排出裝置具備有附記13記載的噴嘴。
本新型不限於上述揭示,可採取不脫離本新型的主旨的各種構造。
10:噴嘴頭 12:噴嘴管 14:噴嘴 16:流體排出器 18:流體排出裝置 20:殼體 22:槓桿 24:握把 26:供給部 28:排出部 30,32:接頭部 34,40:主體 36:管接頭螺母 38:套筒 40a,46:孔部 41:可動構件 41A:轉動構件 42A,42B:開口部 42a,50a,54a:螺絲孔 44A:第1貫穿孔 44Aa,44Ba:排出開口 44Aaa:局部排出開口 44Ab,44Abb,44Bb:流入開口 44Aba,58a:開口 44B:第2貫穿孔 48:側面部 50:密封構件 52,55:螺絲 54:操作部 54b:凹部 56:銷部 58:筒狀構件 C1,C2:中心 L1,L4:中心軸線 L2:軸線 L3:轉動軸線
[圖1]是顯示具備第1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流體排出裝置的分解圖。
[圖2]是顯示具備第1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分解立體圖。
[圖3A]及[圖3B]是顯示第1實施方式的噴嘴頭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側視圖。
[圖4A]及[圖4B]是顯示具備第1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立體圖。
[圖5A]及[圖5B]是顯示第1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剖面圖。
[圖6]是顯示具備第2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流體排出裝置的分解圖。
[圖7]是顯示具備第2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顯示具備第2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局部的立體圖。
[圖9A]至[圖9D]是顯示第2實施方式的噴嘴頭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側視圖。
[圖10A]及[圖10B]是顯示第2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立體圖。
[圖11A]及[圖11B]是顯示第2實施方式的噴嘴頭的剖面圖。
12:噴嘴管
30:接頭部
40:主體
42B:開口部
44A:第1貫穿孔
44Ab:流入開口
44B:第2貫穿孔
44Ba:排出開口
54:操作部
54b:凹部
55:螺絲
56:銷部

Claims (15)

  1. 一種噴嘴頭,是可安裝於用來排出流體的流體排出部的噴嘴頭; 上述噴嘴頭具備有:主體、及上述主體所具備的可動構件; 在上述主體形成有:可讓從上述流體排出部排出的上述流體流入的第1開口部、及可將從上述第1開口部流入的上述流體排出的第2開口部; 在上述可動構件具備有:用來以第1型態將上述流體排出的貫穿孔也就是第1貫穿孔、及用來以與上述第1型態不同的第2型態將上述流體排出的貫穿孔也就是第2貫穿孔; 藉由讓上述可動構件移動,來切換成:經由上述第1貫穿孔讓上述第1開口部與上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與經由上述第2貫穿孔讓上述第1開口部與上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狀態。
  2. 如請求項1的噴嘴頭,其中,上述第1型態是高壓排出,上述第2型態是連續噴吹。
  3. 如請求項1的噴嘴頭,其中,在上述第1型態中藉由排出的上述流體施加於排出目標的壓力,較在上述第2形態中藉由排出的上述流體施加於上述排出目標的壓力更高。
  4. 如請求項3的噴嘴頭,其中,將上述流體連續排出。
  5. 如請求項1的噴嘴頭,其中,上述第1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的有效剖面積,大於上述第2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的有效剖面積。
  6. 如請求項1的噴嘴頭,其中,上述第1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的開口直徑,大於上述第2貫穿孔所具備的排出開口的開口直徑。
  7. 如請求項1的噴嘴頭,其中,上述可動構件,是插入到上述主體所具備的孔部並且可在上述孔部內轉動的構件也就是轉動構件; 上述第1貫穿孔與上述第2貫穿孔,貫穿於沿著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軸線的側面部, 上述第1貫穿孔與上述第2貫穿孔,形成為從沿著上述轉動軸線的軸線方向觀察為交叉。
  8. 如請求項7的噴嘴頭,其中,上述轉動構件的外型為大致圓柱狀。
  9. 如請求項1的噴嘴頭,其中,在上述第1貫穿孔具備有:讓上述流體流入的流入開口、及將上述流體排出的排出開口; 上述排出開口是由複數的局部排出開口所構成, 從沿著上述第1貫穿孔的中心軸線的軸線方向觀察,複數的上述局部排出開口的各中心,從上述流入開口的中心錯開, 從上述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局部排出開口的各局部,與上述流入開口重疊。
  10. 如請求項9的噴嘴頭,其中,上述流入開口,是藉由插入於上述第1貫穿孔的筒狀構件的開口所構成。
  11. 如請求項9的噴嘴頭,其中,上述排出開口由3個上述局部排出開口所構成。
  12. 如請求項1的噴嘴頭,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可藉由使用者進行用來使上述可動構件移動的操作的操作部; 伴隨移動上述操作部讓上述可動構件移動。
  13. 一種噴嘴,具備有: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的噴嘴頭、及安裝有上述噴嘴頭的噴嘴管。
  14. 一種流體排出裝置,具備有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的噴嘴頭。
  15. 一種流體排出裝置,具備有請求項13的噴嘴。
TW112207054U 2022-07-28 2023-07-07 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 TWM6542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2487 2022-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4264U true TWM654264U (zh) 2024-04-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1516B2 (en) Vacuum spray apparatus and uses thereof
US10343177B1 (en) Nozzle system and method
JP5020320B2 (ja) 流体噴出ガン
US8366422B2 (en) Metering pump
WO2018083822A1 (ja) 粉塵除去装置及び粉塵除去システム
JP2014200737A (ja) 流体噴出ガン
JP2002248383A (ja) スプレーガン
TW201524609A (zh) 真空噴灑裝置及其用途
TWM654264U (zh) 噴嘴頭、噴嘴及流體排出裝置
JP2008149446A (ja) 液体および圧縮空気の流れを統合管理するためのピストル型ノズル
JP2008149446A6 (ja) 液体および圧縮空気の流れを統合管理するためのピストル型ノズル
JP4347036B2 (ja) 回転霧化塗装装置
JP2008114211A (ja) 流体噴出装置
CN220461021U (zh) 喷嘴头、喷嘴及流体喷出装置
JP2017192880A (ja) 噴射ノズル及びこの噴射ノズルを備えた噴射装置
JP2023531187A (ja) 流体スプレーヤー及び流体スプレーヤーの構成要素
JP3226645U (ja) ノズルヘッド及びノズル
JP6596803B2 (ja) 流体噴出ガン
JP2004321949A (ja) 手持ち操作用洗浄装置
JP4357989B2 (ja) 流体噴射ノズ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流体噴射装置
JP4495485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US20070125407A1 (en) Jet stream cleaning apparatus
JP5919011B2 (ja) 首振りノズ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流体放出装置
JP6778304B2 (ja) 洗浄機
WO2022034917A1 (ja) 噴射ノズル及びこの噴射ノズルを備えた噴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