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3059U - 透鏡組合 - Google Patents

透鏡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3059U
TWM653059U TW112211237U TW112211237U TWM653059U TW M653059 U TWM653059 U TW M653059U TW 112211237 U TW112211237 U TW 112211237U TW 112211237 U TW112211237 U TW 112211237U TW M653059 U TWM653059 U TW M6530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pacer
inclined outer
point
lens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1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召渼
許宰赫
鄭有鎭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3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3059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透鏡組合包括:多個透鏡,包括防旋轉透鏡,所述防旋轉透鏡具有沿著防旋轉透鏡的圓周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凸緣部分,其中凸緣部分包括第一傾斜外表面及第二傾斜外表面,第一傾斜外表面自凸緣部分的側表面上的第一外部點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傾斜外表面自第一外部點在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容納所述多個透鏡,透鏡鏡筒包括第一耦合部分,所述第一耦合部分被配置成與第一傾斜外表面及第二傾斜外表面接觸。

Description

透鏡組合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3年1月2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3-0000402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透鏡組合。
一般而言,可將相機模組安裝於可攜式通訊終端(例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攜式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等)中。
相機模組可包括其中堆疊有多個透鏡的透鏡組合,且可藉由影像感測器來收集穿過所述多個透鏡的光且將所述光作為資料儲存於裝置的記憶體中。
近來,已藉由在透鏡模組中設置自由彎曲透鏡來改良相機模組的光學效能。由於自由彎曲透鏡的光學單元的表面可自由地改變,因此光在透鏡組合內折射的程度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因此,在將自由彎曲透鏡設置於透鏡鏡筒中的過程中,若自由彎曲透鏡的設置方向被反轉,則包括透鏡鏡筒的相機模組的解析度可能 會存在問題。
提供此新型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新型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物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物的範圍。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透鏡組合包括:多個透鏡,包括防旋轉透鏡,所述防旋轉透鏡具有沿著防旋轉透鏡的圓周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凸緣部分,其中凸緣部分包括第一傾斜外表面及第二傾斜外表面,第一傾斜外表面自凸緣部分的側表面上的第一外部點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傾斜外表面自第一外部點在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容納所述多個透鏡,所述透鏡鏡筒包括第一耦合部分,所述第一耦合部分被配置成與第一傾斜外表面及第二傾斜外表面接觸。
第一傾斜外表面與第二傾斜外表面可形成鈍角。
凸緣部分可更包括第三傾斜外表面及第四傾斜外表面,第三傾斜外表面自凸緣部分的側表面上的與第一外部點相對的第二外部點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第四傾斜外表面在與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上延伸。透鏡鏡筒可更包括第二耦合部分,第二耦合部分被配置成與第三傾斜外表面及第四傾斜外表面接觸。
所述多個透鏡中的所述至少一個透鏡可滿足以下方程式1:
Figure 112211237-A0305-02-0005-1
,其中d1是第一外部點與第二外部點之間的距離,且D1是防旋轉透鏡的外徑。
第三傾斜外表面與第四傾斜外表面可形成鈍角。
所述透鏡組合可更包括間隔件,所述間隔件被配置成與防旋轉透鏡接觸,所述間隔件包括第五傾斜外表面及第六傾斜外表面,第五傾斜外表面自間隔件的外表面上的第三外部點在第五方向上延伸,第六傾斜外表面自任意的第三外部點在與第五方向不同的第六方向上延伸。第五傾斜外表面及第六傾斜外表面可與第一耦合部分接觸。
第五傾斜外表面與第六傾斜外表面可形成鈍角。
所述透鏡組合可更包括間隔件,所述間隔件被配置成與防旋轉透鏡接觸,間隔件包括第五傾斜外表面及第六傾斜外表面、以及第七傾斜外表面及第八傾斜外表面,第五傾斜外表面自間隔件的外表面上的第三外部點在第五方向上延伸,第六傾斜外表面自任意的第三外部點在與第五方向不同的第六方向上延伸,第七傾斜外表面自與第三外部點相對地設置的第四外部點在第七方向上延伸,第八傾斜外表面自第四外部點在第八方向上延伸。第五傾斜外表面及第六傾斜外表面可與第一耦合部分接觸,且第七傾斜外表面及第八傾斜外表面可與第二耦合部分接觸。
間隔件可滿足方程式2:
Figure 112211237-A0305-02-0005-2
,其中d2是第三外部點與第四外部點之間的距離,且D2是間隔件的外徑。
防旋轉透鏡可為包括自由彎曲表面的自由彎曲透鏡。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透鏡組合包括:多個透鏡,沿著光軸設置;間隔件,被配置成與所述多個透鏡中的至少一個透鏡接觸;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容納所述多個透鏡及間隔件;以及其中形成有光的影像感測器。間隔件及所述多個透鏡中的所述至少一個透鏡中的每一者的周邊包括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透鏡鏡筒包括多個耦合部分,所述多個耦合部分被配置成與所述多個傾斜外表面接觸。所述間隔件包括第一傾斜內表面及第二傾斜內表面、以及第三傾斜內表面及第四傾斜內表面,第一傾斜內表面自間隔件的內表面上的第一內部點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傾斜內表面自任意的第一內部點在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三傾斜內表面自與第一內部點相對地設置的第二內部點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第四傾斜內表面自第二內部點在與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上延伸。
所述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中的每一傾斜外表面皆可為線性的。
所述多個透鏡中的所述至少一個透鏡的所述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中的一傾斜外表面可被設置成面對間隔件的所述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中的一傾斜外表面。
第一傾斜內表面與第二傾斜內表面可形成鈍角,且第三傾斜內表面與第四傾斜內表面可形成鈍角。
間隔件的內表面可包括第一弧形表面及第二弧形表面, 第一弧形表面連接第一傾斜內表面與第三傾斜內表面,第二弧形表面連接第二傾斜內表面與第四傾斜內表面。
第一內部點與第二內部點可被設置成在影像感測器的短軸方向上彼此面對。
間隔件的內表面可包括第五傾斜內表面及第六傾斜內表面,第五傾斜內表面與第二傾斜內表面接觸,第六傾斜內表面與第四傾斜內表面接觸。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10:透鏡組合
100:透鏡鏡筒
110:耦合部分
110a:第一耦合部分
110b:第二耦合部分
200:透鏡
200-1:第一透鏡
200-2:第二透鏡
200-3:第三透鏡
200a:防旋轉透鏡
210、220、310、320:傾斜外表面
211:第一傾斜外表面
212:第二傾斜外表面
221:第三傾斜外表面
222:第四傾斜外表面
230-1:第一外部點
230-2:第二外部點
300、300a、300b、300c、300d、300e:間隔件
311:第五傾斜外表面
312:第六傾斜外表面
321:第七傾斜外表面
322:第八傾斜外表面
330-1:第三外部點
330-2:第四外部點
340a、340b、350a、350b:傾斜內表面
341a、341b:第一傾斜內表面
342a、342b:第二傾斜內表面
343b:第五傾斜內表面
351a、351b:第三傾斜內表面
352a、352b:第四傾斜內表面
353b:第六傾斜內表面
360-1:第一內部點
360-2:第二內部點
370a、370b、371b、372b:弧形表面
371a:第一彎曲部分/第一弧形表面
372a:第二彎曲部分/第二弧形表面
400:影像感測器
C1、C2:彎曲部分
d1、d2:距離
D1、D2:外徑
LL:長軸
LS:短軸
O:光軸
S:直線部分
X、Y:軸
圖1是示出透鏡組合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防旋轉透鏡的平面圖。
圖3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的平面圖。
圖4A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4B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透鏡鏡筒的平面圖。
圖5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透鏡、間隔件及透鏡鏡筒的立體圖。
圖6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防旋轉透鏡的平面圖。
圖7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的平面圖。
圖8A至圖8B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每一間隔件的平面圖。
圖9A至圖9C是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每一間隔件的平面 圖。
圖10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及影像感測器的立體圖。
在圖式及詳細說明通篇中,除非另有闡述或規定,否則相同的圖式參考編號可被理解為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徵及結構。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並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內的順序及/或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的操作內的順序及/或操作順序,而是如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發生的操作內的順序及/或操作順序以外,亦可有所改變。作為另一實例,除必需以一次序(例如,特定次序)發生的操作順序及/或操作內的順序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外,可並行地實行操作順序及/或操作內的順序。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省略對已知特徵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體現出來,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僅是為了示出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的用於實施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諸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本文 中關於實例或實施例使用用語「可」(舉例而言,關於實例或實施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或實施例,但並非所有實例皆限於此。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組件或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組件、元件或層「上(on)」、「連接至(connected to)」、「耦合至(coupled to)」或「接合至(joined to)」另一組件、元件或層時,所述組件或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組件、元件或層「上」(例如,與所述另一組件或元件接觸)、直接「連接至」、直接「耦合至」或直接「接合至」所述另一組件、元件或層,或者可合理地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組件、元件、層。當一組件或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所述另一組件或元件「上(directly on)」「直接連接至(directly connected to)」、「直接耦合至(directly coupled to)」或「直接接合至(directly joined to)」另一組件或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同樣地,亦可以前述方式對例如「位於...之間(between)」與「緊接於...之間(immediately between)」以及「相鄰於(adjacent to)」與「緊接相鄰於(immediately adjacent to)」等表達進行解釋。
儘管在本文中可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或者A、B、(a)、(b)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的限制。該些術語中的每一者不用於定義例如對應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的本質、次序或順序,而是僅用於將對應的構件、 組件、區、層或區段與其他的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區分開。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闡述的實例中被稱為第一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用語「包括(comprise或comprises)」、「包含(include或includes)」及「具有(have或has)」指明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或者替代性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交替存在。另外,儘管一個實施例可能陳述了此種用語「包括(comprise或comprises)」、「包含(include或includes)」及「具有(have或has)」來指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亦可能存在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中的一或多者不存在的其他實施例。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的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並非僅限於圖式中所示的具體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改變。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的含意與本揭露所屬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具 體地在對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的理解的上下文中所通常理解的含意相同。例如在常用字典中所定義的用語等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本申請案的相關技術的上下文及具體而言在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的上下文中的含意一致的含意,且除非在本文中進行明確定義,否則不應將其解釋為具有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含意。
另外,在以下說明中,例如上側、上部部分、下側、下部部分、側表面、前表面、後表面等表達是基於圖式中所示的方向進行的表達,且若物體的方向發生改變,則預先陳述可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所述方向。
圖1是示出透鏡組合的分解立體圖。
參照圖1,根據本揭露實施例,透鏡組合10可包括沿著光軸O設置的多個透鏡200、透鏡鏡筒100、間隔件300及影像感測器400。
所述多個透鏡200可沿著光軸O依序地設置於透鏡鏡筒100上且可沿著光軸O依序地堆疊。參照圖1,圖1示出沿著光軸O堆疊的第一透鏡至第三透鏡200-1、200-2及200-3,但本揭露的精神並非僅限於所述數目的透鏡。舉例而言,可根據欲實施的解析度的程度而更包括更多的透鏡。所述多個透鏡200可根據透鏡模組的設計而根據期望以任意數目堆疊,且所述多個透鏡200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光學特性,例如相同或不同的折射率等。
所述多個透鏡200可由玻璃、玻璃模製物、熱固性樹脂、 熱塑性樹脂或塑膠材料形成,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
所述多個透鏡200中的至少一者可包括防旋轉透鏡200a。防旋轉透鏡200a可包括形成於透鏡的外表面上的多個傾斜外表面。防旋轉透鏡200a的位置並非僅限於圖1中所示的第一透鏡200-1的位置且可發生改變。
間隔件300可設置於所述多個透鏡200之間以維持透鏡之間的間隔。
可基於透鏡的數目而提供一或多個間隔件300。間隔件300可設置於所述多個透鏡200之中相鄰地設置的兩個透鏡之間,使得所述多個透鏡200可被設置成以預定的間隔彼此間隔開。舉例而言,間隔件300可夾置於所述多個透鏡200中的相鄰透鏡之間。可基於所述多個透鏡200之間的間隔來確定在所述多個透鏡200之間的間隔中設置的間隔件300的厚度。
可對間隔件300塗佈光屏蔽材料或者為間隔件300貼合光屏蔽膜,以防止不期望的光穿過間隔件300。
間隔件300可由不透明材料形成且可由非鐵金屬(例如,銅或鋁)製成。
參照圖1,間隔件300可設置於防旋轉透鏡200a與相鄰透鏡之間。與防旋轉透鏡200a接觸的間隔件300可在間隔件300的外表面上包括多個切割部分。
為將所述多個透鏡200固定至透鏡鏡筒100,可使用壓配合或藉由黏合劑進行接合。
影像感測器400可形成穿過所述多個透鏡200的光的影像。影像感測器400可具有矩形形狀。
圖2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防旋轉透鏡的平面圖。圖3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的平面圖。圖4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透鏡鏡筒的立體圖及平面圖。圖5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透鏡、間隔件及透鏡鏡筒的立體圖。
參照圖1及圖2,所述多個透鏡200可包括光穿過並被折射的光學單元及凸緣部分。
光學單元可對自對象反射的光進行折射。為此,光學單元可具有凹入形狀、凸出形狀或彎月形形狀。
凸緣部分可形成於光學單元的邊緣處,且凸緣部分可為與透鏡鏡筒100或間隔件300接觸的部分。另外,可對凸緣部分塗佈光阻擋材料或者可為凸緣部分貼合光阻擋膜,以防止不期望的光穿過凸緣部分。光學單元可為防旋轉透鏡200a。
防旋轉透鏡200a可為其中在防旋轉透鏡200a的光學部分中形成自由彎曲表面的自由彎曲透鏡。可在光學單元中自由地改變自由彎曲透鏡的形狀,且可在X軸及Y軸上移動時自由地改變自由彎曲透鏡的厚度。舉例而言,自由彎曲透鏡的有效表面的形狀可沿著X軸及Y軸變化,且有效表面可相對於光軸不對稱地形成。即,自由彎曲透鏡的焦距可相依於光入射的位置而發生很大變化。因此,自由彎曲透鏡的效能可相依於自由彎曲透鏡裝配至透鏡鏡筒100的方向而發生變化。
在將防旋轉透鏡200a設置於透鏡組合10上的過程中,當防旋轉透鏡200a旋轉或扭動時,透鏡組合10的解析度可能會出現問題。另外,當防旋轉透鏡200a是自由彎曲透鏡時,解析度的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然而,根據本揭露實施例,可將防旋轉透鏡200a固定至透鏡鏡筒100以使其不發生旋轉且可提供恆定的解析度。
參照圖2,防旋轉透鏡200a可包括形成於凸緣部分上的多個傾斜外表面210及220。
防旋轉透鏡200a的凸緣部分可包括自凸緣部分的側表面上的任意的第一外部點230-1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傾斜外表面211及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傾斜外表面212。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第一傾斜外表面211及第二傾斜外表面212可在第一外部點230-1處被形成為與光學單元接觸,且第一傾斜外表面211與第二傾斜外表面212可形成鈍角。
防旋轉透鏡200a的凸緣部分可包括自相對於光軸O與第一外部點230-1相對地設置的第二外部點230-2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傾斜外表面221及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四傾斜外表面222。
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第三傾斜外表面221及第四傾斜外表面222可在第二外部點230-2處以與光學單元接觸的形式形成,且第三傾斜外表面221與第四傾斜外表面222可形成鈍角。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第一傾斜外表面至第四傾斜外表面211、212、221 及222可具有在與光軸O垂直的方向上傾斜的橫截面。由於第一傾斜外表面211及第二傾斜外表面212可分別以自第一外部點230-1延伸的形式形成,而第三傾斜外表面221及第四傾斜外表面222可分別以自第二外部點230-2延伸的形式形成,因此防旋轉透鏡200a的凸緣部分可在凸緣部分的一側及另一側上包括「V」形傾斜表面。第一傾斜外表面211與第三傾斜外表面221可經由在其餘凸緣部分上形成的弧形表面彼此連接,而第二傾斜外表面212與第四傾斜外表面222可經由在其餘凸緣部分上形成的弧形表面彼此連接。
防旋轉透鏡200a的形狀並非僅限於以上所述的形狀,且可僅包括形成於凸緣部分(或外表面)上的第一傾斜外表面211及第二傾斜外表面212。作為另外一種選擇,防旋轉透鏡200a的凸緣部分(或外表面)可具有包括四或更多個傾斜外表面的形狀。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點230-1與第二外部點230-2可相對於光軸O設置於對稱的位置中。此處,對稱不僅意指完美對稱,且亦可意指包括製造期間的容差的對稱。
可將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防旋轉透鏡200a成一體地射出成形成包括多個傾斜外表面210及220,或者可藉由自圓形透鏡進行切割來製造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防旋轉透鏡200a。
參照圖3,間隔件300可包括入射孔以對穿過多個透鏡200的光量進行調節。舉例而言,入射孔可形成於間隔件300的內表面上,且經由所述多個透鏡200入射的光可穿過所述入射孔。
可基於穿過所述多個透鏡200的光被折射的程度來確定入射孔的大小,且可將入射孔的大小形成為在穿過所述多個透鏡200時發生折射的光可入射至影像感測器的程度。
間隔件300的環繞入射孔的內表面可包括多個傾斜內表面及多個弧形表面,但本揭露並非僅限於此。稍後將參照圖8至圖10來詳細地闡述間隔件300的內表面。
間隔件300可包括形成於間隔件300的外表面上的多個傾斜外表面310及320。所述多個傾斜外表面310及320可形成於間隔件300的一側及另一側上。
間隔件可包括自間隔件的外表面上的任意的第三外部點330-1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五傾斜外表面311及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六傾斜外表面312。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第五傾斜外表面311與第六傾斜外表面312可在第三外部點330-1處交會且可彼此形成鈍角。
間隔件300可包括自間隔件的外表面上的相對於光軸O與第三外部點330-1相對地設置的第四外部點330-2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七傾斜外表面321及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八傾斜外表面322。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第七傾斜外表面321與第八傾斜外表面322可在第四外部點330-2處交會且形成鈍角。
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第五傾斜外表面至第八傾斜外表面311、312、321及322可具有在與光軸O垂直的方向上傾斜的橫截面。第五傾斜外表面311及第六傾斜外表面312可分別以自第 三外部點330-1延伸的形式形成,而第七傾斜外表面321及第八傾斜外表面322可分別具有自第四外部點330-2延伸的形式,間隔件300可在間隔件300的一側及另一側上包括「V」形傾斜表面。第五傾斜外表面311與第七傾斜外表面321可經由在其餘外表面上形成的弧形表面彼此連接,而第六傾斜外表面312與第八傾斜外表面322可經由在其餘外表面上形成的弧形表面彼此連接。
間隔件300的形狀並非僅限於以上所述的形狀,且間隔件300可僅包括形成於凸緣部分(或外表面)上的第五傾斜外表面311及第六傾斜外表面312。作為另外一種選擇,間隔件300的外表面可具有包括四或更多個傾斜外表面的形狀。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第三外部點330-1與第四外部點330-2可相對於光軸O設置於對稱的位置中。此處,對稱不僅意指完美對稱,而是可意指包括製造期間的容差的對稱。
圖4A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透鏡鏡筒100的立體圖,圖4B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透鏡鏡筒100的平面圖。圖5是示出防旋轉透鏡200a、間隔件300及透鏡鏡筒100的立體圖。
參照圖4A及圖4B,透鏡鏡筒100可包括耦合部分110,耦合部分110被設置成面對形成於防旋轉透鏡200a的凸緣部分(或外表面)上的多個傾斜外表面210及220。舉例而言,透鏡鏡筒100的耦合部分110可包括第一耦合部分110a及第二耦合部分110b,且第一耦合部分110a及第二耦合部分110b可分別以「V」形狀形成。第一耦合部分110a可設置於透鏡鏡筒100的一側上, 而第二耦合部分110b可形成於第一耦合部分110a的相對於光軸O的相對側上。
防旋轉透鏡200a、間隔件300與透鏡鏡筒100可在光軸O的方向上堆疊。如以上在圖2及圖3中所述,防旋轉透鏡200a的凸緣部分可包括多個傾斜外表面210及220,且間隔件300的外表面可包括多個傾斜外表面310及320。
防旋轉透鏡200a的所述多個傾斜外表面210及220與間隔件300的所述多個傾斜外表面310及320可被設置成彼此面對。舉例而言,第一傾斜外表面211可面對第五傾斜外表面311,而第二傾斜外表面212可面對第六傾斜外表面312。第三傾斜外表面221可面對第七傾斜外表面321,而第四傾斜外表面222可面對第八傾斜外表面322。另外,第一外部點230-1可面對第三外部點330-1,而第二外部點230-2可面對第四外部點330-2。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點230-1與第三外部點330-1之間的距離可和第二外部點230-2與第四外部點330-2之間的距離相同。
傳統上,透鏡具有圓形形狀且藉由黏合劑而被固定至透鏡鏡筒。當黏合劑變形時,透鏡基於光軸旋轉,此可能會極大地改變透鏡組合的解析度。
根據本揭露實施例,防旋轉透鏡200a的凸緣部分可包括具有傾斜橫截面的傾斜外表面210及傾斜外表面220。傾斜外表面210及傾斜外表面220可保持處於與透鏡鏡筒100的耦合部分110接觸的狀態且防止防旋轉透鏡200a在透鏡鏡筒100內相對於光軸 O旋轉。具體而言,第一傾斜外表面211及第二傾斜外表面212可與第一耦合部分110a接觸,而第三傾斜外表面221與第四傾斜外表面222可與第二耦合部分110b接觸。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間隔件300的多個傾斜外表面310及320亦可被設置成面對透鏡鏡筒100的耦合部分110且與耦合部分110接觸。相似地,傾斜外表面310及傾斜外表面320可保持與透鏡鏡筒100的耦合部分110接觸且可防止間隔件300在透鏡鏡筒100內相對於光軸O旋轉。具體而言,第五傾斜外表面311及第六傾斜外表面312可與第一耦合部分110a接觸,而第七傾斜外表面321及第八傾斜外表面322可與第二耦合部分110b接觸。因此,根據本揭露實施例,間隔件300可被固定至透鏡鏡筒100且不相對於光軸O旋轉。如稍後將闡述,間隔件300的內表面可以非圓形形狀形成。即,在本揭露實施例中,間隔件300的內表面可藉由防止間隔件300在透鏡鏡筒100內相對於光軸O旋轉而自由地變形。
在圖2至圖5中示出防旋轉透鏡200a具有在防旋轉透鏡200a中形成的四個傾斜外表面的實施例,但防旋轉透鏡200a並非僅限於具有四個傾斜外表面的形狀。舉例而言,防旋轉透鏡200a可在凸緣部分(或外表面)上僅具有第一傾斜外表面211及第二傾斜外表面212或者可包括四或更多個傾斜外表面。相似地,示出間隔件300具有在間隔件30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四個傾斜外表面的實施例,但間隔件300並非僅限於具有四個傾斜外表面的形 狀。舉例而言,間隔件300可在間隔件300的外表面上僅具有第五傾斜外表面311及第六傾斜外表面312或者可包括四或更多個傾斜外表面。
即使當防旋轉透鏡200a及間隔件300在防旋轉透鏡200a的外表面及間隔件300的外表面上包括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時,防旋轉透鏡200a的傾斜外表面與間隔件300的傾斜外表面亦可分別被設置成彼此面對。另外,透鏡鏡筒100的耦合部分110可被形成為對應於防旋轉透鏡200a的傾斜外表面及間隔件300的傾斜外表面。防旋轉透鏡200a的傾斜外表面及間隔件300的傾斜外表面可與透鏡鏡筒100的耦合部分110接觸。
圖6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防旋轉透鏡的平面圖。圖7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的平面圖。
參照圖6,防旋轉透鏡200a可具有傾斜外表面210及傾斜外表面220以滿足以下[方程式1]。
Figure 112211237-A0305-02-0020-3
其中d1是第一外部點與第二外部點之間的距離,且D1是防旋轉透鏡的外徑。
在以上[方程式1]中,d1可意指第一外部點230-1與第二外部點230-2之間的距離,且D1意指防旋轉透鏡200a的外徑。
防旋轉透鏡200a的外徑可意指圓形凸緣部分的直徑。
參照圖7,間隔件300可具有傾斜外表面310及傾斜外表 面320以滿足以下[方程式2]。
Figure 112211237-A0305-02-0021-4
其中d2是第三外部點與第四外部點之間的距離,且D2是間隔件的外徑。
在以上[方程式2]中,d2可意指第三外部點330-1與第四外部點330-2之間的距離,且D2意指間隔件300的外徑。
間隔件300的外徑可意指圓形外表面的直徑。
圖8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的平面圖。圖9是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間隔件的平面圖。圖10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及影像感測器的立體圖。
可在間隔件300的內表面上將入射孔形成為穿過間隔件300,且可自間隔件300的內表面反射穿過入射孔的光。當自間隔件300的內表面反射光且將所述光入射於影像感測器400上時,影像品質可能劣化。
根據本揭露實施例,間隔件的內表面的形狀可發生各種改變以對自間隔件的內表面反射且入射於影像感測器400上的光進行調節。因此,可防止在透鏡組合中發生閃光現象(flare phenomenon)。
圖8及圖9示出根據本揭露各種實施例的間隔件300a、間隔件300b、間隔件300c、間隔件300d及間隔件300e的平面圖。
參照圖8A,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300a可包括形 成於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上的傾斜內表面340a及傾斜內表面350a。傾斜內表面340a及傾斜內表面350a可形成於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的一側及另一側上。
傾斜內表面340a及傾斜內表面350a可包括自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上的任意的第一內部點360-1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傾斜內表面341a及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傾斜內表面342a,以及自相對於光軸與第一內部點360-1相對地設置的第二內部點360-2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傾斜內表面351a及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四傾斜內表面352a。舉例而言,第一傾斜內表面341a及第二傾斜內表面342a可形成於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的一側上,而第三傾斜內表面351a及第四傾斜內表面352a可形成於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的另一側上。在此種情形中,第一內部點360-1與第二內部點360-2可相對於光軸O彼此對稱。
傾斜內表面340a與傾斜內表面350a可分別經由弧形表面370a彼此連接。舉例而言,弧形表面370a的第一弧形表面371a可連接第一傾斜內表面341a與第三傾斜內表面351a,而弧形表面370a的第二弧形表面372a可連接第二傾斜內表面342a與第四傾斜內表面352a。
參照圖8B,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間隔件300b可包括形成於間隔件300b的內表面上的傾斜內表面340b及傾斜內表面350b以及弧形表面370b。傾斜內表面340b及傾斜內表面350b可形成於間隔件300b的內表面的一側及另一側上。
傾斜內表面340b可包括自間隔件300b的內表面上的任意的內部點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傾斜內表面341b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傾斜內表面342b、以及與第二傾斜內表面342b接觸的第五傾斜內表面343b。另外,傾斜內表面350b可包括自間隔件300b的內表面的另一內部點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傾斜內表面351b、在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四傾斜內表面352b以及與第四傾斜內表面352b接觸的第六傾斜內表面353b。舉例而言,第一傾斜內表面341b、第二傾斜內表面342b及第五傾斜內表面343b可形成於間隔件300b的內表面的一側上,而第三傾斜內表面351b、第四傾斜內表面352b及第六傾斜內表面353b可形成於間隔件300b的內表面的另一側上。
第一傾斜內表面341b與第三傾斜內表面351b可經由弧形表面371b彼此連接,而第五傾斜內表面343b與第六傾斜內表面353b可經由弧形表面372b彼此連接。
參照圖9A,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間隔件300c可包括多個直線部分S,所述多個直線部分S形成於間隔件300c的內表面上。多個直線部分S可被形成為環繞間隔件300c的內表面。舉例而言,所述多個直線部分S可彼此連接,且所述多個直線部分S可環繞間隔件300c的內表面。
參照圖9B,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間隔件300d可包括形成於間隔件300d的內表面上的彎曲部分C1。彎曲部分C1可包括多個凸出部分及多個凹入部分。所述多個凸出部分之中的每 一凸出部分與所述多個凹入部分之中的每一凹入部分可具有均勻的形狀。舉例而言,彎曲部分C1可以波形形成且可被形成為環繞間隔件300d的內表面。
參照圖9C,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間隔件300e可包括形成於間隔件300e的內表面上的彎曲部分C2。彎曲部分C2可包括多個凸出部分及多個凹入部分。可交替且重複地設置所述多個凸出部分中的每一凸出部分與所述多個凹入部分中的每一凹入部分。所述多個凸出部分之中的每一凸出部分及所述多個凹入部分之中的每一凹入部分可具有各種形狀。舉例而言,每一凸出部分與每一凹入部分可具有曲率半徑不同的非均勻的形狀。
圖10示出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300a及影像感測器400。
參照圖10,間隔件300a及影像感測器400可在光軸O的方向上設置。圖10中所示的間隔件300a可具有與圖8A中闡述的間隔件300a相同的結構。
參照圖10,影像感測器400可具有包括長軸LL及短軸LS的矩形形狀。
光可藉由穿過形成於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上的入射孔而形成於影像感測器400上,且可相關地設置間隔件300a,使得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對應於影像感測器400的形狀。在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間隔件300a的內表面上,第一內部點360-1與第二內部點360-2之間的距離可小於弧形表面370a之間的距離,且第一內 部點360-1與第二內部點360-2可被設置成在影像感測器400的短軸LS的方向上彼此面對。另外,第一彎曲部分371a與第二彎曲部分372a可被設置成在影像感測器的長軸LL的方向上彼此面對。
綜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具有此種配置的實施例,可將至少一個透鏡固定至透鏡鏡筒。
根據本揭露的具有此種配置的實施例,可將間隔件固定至透鏡鏡筒。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在該些實例中作出各種形式及細節上的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應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應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實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亦可達成適合的結果。
因此,除以上及所有圖式的揭露內容以外,本揭露的範圍亦包括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即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應被解釋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0:透鏡組合
100:透鏡鏡筒
200:透鏡
200-1:第一透鏡
200-2:第二透鏡
200-3:第三透鏡
200a:防旋轉透鏡
300:間隔件
400:影像感測器
LL:長軸
LS:短軸
O:光軸

Claims (17)

  1. 一種透鏡組合,包括:多個透鏡,包括防旋轉透鏡,所述防旋轉透鏡具有沿著所述防旋轉透鏡的圓周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凸緣部分,其中所述凸緣部分包括第一傾斜外表面及第二傾斜外表面,所述第一傾斜外表面自所述凸緣部分的側表面上的第一外部點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傾斜外表面自所述第一外部點在與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容納所述多個透鏡,所述透鏡鏡筒包括第一耦合部分,所述第一耦合部分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傾斜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傾斜外表面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第一傾斜外表面與所述第二傾斜外表面形成鈍角。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凸緣部分更包括第三傾斜外表面及第四傾斜外表面,所述第三傾斜外表面自所述凸緣部分的所述側表面上的與所述第一外部點相對的第二外部點在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四傾斜外表面在與所述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上延伸,且所述透鏡鏡筒更包括第二耦合部分,所述第二耦合部分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三傾斜外表面及所述第四傾斜外表面接觸。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防旋轉透鏡滿足以下方程式1:
    Figure 112211237-A0305-02-0029-7
    其中d1是所述第一外部點與所述第二外部點之間的距離,且D1是所述防旋轉透鏡的外徑。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第三傾斜外表面與所述第四傾斜外表面形成鈍角。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鏡組合,更包括:間隔件,被配置成與所述防旋轉透鏡接觸,所述間隔件包括第五傾斜外表面及第六傾斜外表面,所述第五傾斜外表面自所述間隔件的外表面上的第三外部點在第五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六傾斜外表面自任意的所述第三外部點在與所述第五方向不同的第六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七傾斜外表面及第八傾斜外表面,所述第七傾斜外表面自與所述第三外部點相對地設置的第四外部點在第七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八傾斜外表面自所述第四外部點在第八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五傾斜外表面及所述第六傾斜外表面與所述第一耦合部分接觸,且所述第七傾斜外表面及所述第八傾斜外表面與所述第二耦合部分接觸。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間隔件滿足方程式2:
    Figure 112211237-A0305-02-0029-8
    其中d2是所述第三外部點與所述第四外部點之間的距離,且 D2是所述間隔件的外徑。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更包括:間隔件,被配置成與所述防旋轉透鏡接觸,所述間隔件包括第五傾斜外表面及第六傾斜外表面,所述第五傾斜外表面自所述間隔件的外表面上的第三外部點在第五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六傾斜外表面自任意的所述第三外部點在與所述第五方向不同的第六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五傾斜外表面及所述第六傾斜外表面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耦合部分接觸。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第五傾斜外表面與所述第六傾斜外表面形成鈍角。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防旋轉透鏡是包括自由彎曲表面的自由彎曲透鏡。
  11. 一種透鏡組合,包括:多個透鏡,沿著光軸設置;間隔件,被配置成與所述多個透鏡中的至少一個透鏡接觸;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容納所述多個透鏡及所述間隔件;以及影像感測器,其中所述間隔件及所述多個透鏡中的所述至少一個透鏡中的每一者的周邊包括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其中所述透鏡鏡筒包括多個耦合部分,所述多個耦合部分被配置成與所述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接觸, 其中所述間隔件包括第一傾斜內表面及第二傾斜內表面、以及第三傾斜內表面及第四傾斜內表面,所述第一傾斜內表面自所述間隔件的內表面上的第一內部點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傾斜內表面自任意的所述第一內部點在與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傾斜內表面自與所述第一內部點相對地設置的第二內部點在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四傾斜內表面自所述第二內部點在與所述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上延伸。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中的每一傾斜外表面皆為線性的。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多個透鏡中的所述至少一個透鏡的所述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中的一傾斜外表面被設置成面對所述間隔件的所述至少四個傾斜外表面中的一傾斜外表面。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第一傾斜內表面與所述第二傾斜內表面形成鈍角,且所述第三傾斜內表面與所述第四傾斜內表面形成鈍角。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間隔件的所述內表面包括第一弧形表面及第二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弧形表面連接所述第一傾斜內表面與所述第三傾斜內表面,所述第二弧形表面連接所述第二傾斜內表面與所述第四傾斜內表面。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第一內部點與所述第二內部點被設置成在所述影像感測器的短軸方向上彼此面對。
  17.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鏡組合,其中所述間隔件的所述內表面包括第五傾斜內表面及第六傾斜內表面,所述第五傾斜內表面與所述第二傾斜內表面接觸,所述第六傾斜內表面與所述第四傾斜內表面接觸。
TW112211237U 2023-01-02 2023-10-18 透鏡組合 TWM6530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3-0000402 2023-0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3059U true TWM653059U (zh) 2024-03-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8564B2 (en) Light blocking sheet, light blocking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US11487107B2 (en)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82655B (zh) 光學成像系統
US10451852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2727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US20200292808A1 (en) Optical lens module with plastic barrel,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apparatus
TWI769512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200088972A1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EP3640700A1 (en) Lens system, camera system, and imaging system
CN112558378A (zh) 消光结构、镜筒、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TWM653059U (zh) 透鏡組合
US8787715B2 (en) Optical coupling lens
WO2022143729A1 (zh) 光学膜片、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9148820A1 (zh) 光学结构、显示装置及光学结构的制作方法
CN215181134U (zh) 透镜模块及包括该透镜模块的相机模块
US20220221682A1 (en) Lens assembly
TWI789941B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215813685U (zh) 镜筒、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30408736A1 (en) Lens assembly
CN214311236U (zh) 消光结构、镜筒、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317427A1 (en) Imaging lens,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system
CN112882322A (zh) 镜筒、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M623799U (zh) 光學元件組及其光學鏡頭
CN117317612A (zh)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龙伯透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