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3011U -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 Google Patents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3011U
TWM653011U TW112210111U TW112210111U TWM653011U TW M653011 U TWM653011 U TW M653011U TW 112210111 U TW112210111 U TW 112210111U TW 112210111 U TW112210111 U TW 112210111U TW M653011 U TWM653011 U TW M65301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holding
housing
shell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0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若明
張君瑋
Original Assignee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10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3011U/zh
Publication of TWM653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3011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至少一個接觸件組合體。該第二殼體具備於第一方向與配對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該第二殼體係以可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移動的方式裝配至該第一殼體。該至少一個接觸件組合體包含絕緣體構件及複數個接觸件,每一個接觸件包含:固定部、第一保持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接觸部。該第一保持部係由該第一殼體所保持,該第二保持部係由該第二殼體所保持。該絕緣體構件在該第二方向延伸且包覆該彈簧部的一部分,該彈簧部的該部分鄰近該第二保持部。

Description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本新型係關於浮動連接器,尤其是關於高頻特性良好的浮動連接器。
已知有一種浮動連接器,可吸收配對連接器安裝位置之誤差,防止連接器或配對連接器損壞。圖28為先前技術的連接器總成在嵌合狀態的剖面側視圖。如圖28所示,習知的連接器總成100包含浮動連接器120及配對連接器140,其中浮動連接器120的每個接觸件400係以大角度彎折多次。為了以浮動方式支撐浮動連接器的可動殼體,不得不將接觸件彎折成曲折狀。這會造成接觸件阻抗變化或不連續。高頻信號對阻抗的變化或不連續性尤其敏感。在傳輸高頻信號的情況下,阻抗的變化或不連續性容易造成信號反射,導致信號失真。這對高頻應用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亦有為了在將接觸件壓入裝配至可動殼體時使安裝治具能夠觸及接觸件的壓入裝配部(通常是倒刺結構),必須將接觸件彎折的情形。
接觸件的阻抗特性會受接觸件的幾何構造影響,亦會受接觸件的周圍環境(例如,空氣或包覆接觸件的絕緣體)的介電率影響。
本新型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浮動連接器,可吸收連接對象物安裝位置之誤差。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浮動連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頻特性。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浮動連接器,具有靜電放電防護能力。
根據本新型的第一態樣,提供一種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至少一個接觸件組合體,該第二殼體具備於第一方向與配對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該第二殼體係以可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移動的方式裝配至該第一殼體,該至少一個接觸件組合體包含絕緣體構件及複數個接觸件,該等接觸件係由導電材料製成且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預定的間距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包含:固定部、第一保持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接觸部,該第一保持部係由該第一殼體所保持,該第二保持部係由該第二殼體所保持,該第一保持部延續自該固定部,該彈簧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該接觸部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該絕緣體構件在該第二方向延伸且包覆該彈簧部的一部分,該彈簧部的該部分鄰近該第二保持部。
根據本新型的浮動連接器,該浮動連接器更包括導電外殼,該導電外殼係裝配至該第二殼體,以包覆該第二殼體的外周面。
根據本新型的浮動連接器,該浮動連接器更包括接地配件,該接地配件係被裝配至該第二殼體,該導電外殼係藉由該接地配件而被接地連接。
根據本新型的浮動連接器,該彈簧部包含第一彎曲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彎曲部及第二延伸部,該第一延伸部係透過該第一彎曲部而與該第一保持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透過該第二彎曲部而與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係與該第二保持部成一直線
根據本新型的第二態樣,提供一種接觸件組合體,包含絕緣體構件及複數個接觸件,該等接觸件係由導電材料製成且以預定的間距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包含:固定部、第一保持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接觸部,該第一保持部延續自該固定部,該彈簧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該接觸部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該絕緣體構件在該等接觸件的排列方向上延伸且包覆該彈簧部的一部分,該彈簧部的該部分鄰近該第二保持部。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件組合體,該絕緣體構件及該等接觸件係藉由嵌入成形(insert molding)而一體成形。
根據本新型的接觸件組合體,該彈簧部包含第一彎曲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彎曲部及第二延伸部,該第一延伸部係透過該第一彎曲部而與該第一保持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透過該第二彎曲部而與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係與該第二保持部成一直線。
根據本新型的第三態樣,提供一種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複數個接觸件,該第二殼體具備於第一方 向與配對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該第二殼體係以可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移動的方式裝配至該第一殼體,該等接觸件係由導電材料製成並且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預定的間距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包含:固定部、第一保持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接觸部,該第一保持部係由該第一殼體所保持,該第二保持部係由該第二殼體所保持,該第一保持部延續自該固定部,該彈簧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該接觸部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該彈簧部包含第一彎曲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彎曲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彎曲部、第三延伸部及第四彎曲部,該第一延伸部係透過該第一彎曲部而與該第一保持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透過該第二彎曲部而與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三延伸部透過該第三彎曲部而與該第二延伸部連接,該第二保持部係透過該第四彎曲部而與該第三延伸部連接,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一保持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該第二延伸部與該第一延伸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該第三延伸部與該第二延伸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以及該第二保持部與該第三延伸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
根據本新型的浮動連接器,該浮動連接器更包括導電外殼,該導電外殼係裝配至該第二殼體,以包覆該第二殼體的外周面。
根據本新型的浮動連接器,該浮動連接器更包括接地配件,該接地配件係被裝配至該第二殼體,該導電外殼係藉由該接地配件而被接地連接。
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閱本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後,將可最佳地理解本新型之技術特點以及其他目的與優點。
10:連接器總成
12:浮動連接器
14:配對連接器
20:第一殼體
22:凸起部
30:第二殼體
32:導電外殼
34:嵌合部
40:接觸件
41:固定部
42:第一保持部
43:彈簧部
44:第二保持部
45:接觸部
50:絕緣體構件
50’:絕緣體構件
60:電源接觸件
61:固定部
62:第一保持部
63:彈簧部
64:第二保持部
65:接觸部
70:接地配件
72:本體部
74:固定腿部
76:接地腿部
301:第一保持孔
302:第二保持孔
303:定位孔
304:第一凸部
305:第二凸部
320:本體部
321:第一保持部
322:第二保持部
323:側接觸部
324:凸片
325:第一卡合部
326:第二卡合部
328:上接觸部
431:第一彎曲部
432:第一延伸部
433:第二彎曲部
434:第二延伸部
435:第三彎曲部
436:第三延伸部
437:第四彎曲部
631:長形狹縫
651:長形狹縫
721:接觸臂
741:保持部
742:固定部
743:卡扣部
762:保持部
764:固定部
CA:接觸件組合體
CA’:接觸件組合體
L1:假想延伸線
L2:假想延伸線
L3:假想延伸線
L4:假想延伸線
θ1:角度
θ2:角度
θ3:角度
θ4:角度
圖1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總成在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圖2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總成在未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圖3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剖面側視圖。
圖5係接觸件組合體的立體圖。
圖6係接觸件組合體的前視圖。
圖7係根據另一實施型態的接觸件組合體的前視圖。
圖8係接觸件的立體圖。
圖9係電源接觸件的立體圖。
圖10係裝配有導電外殼的第二殼體的立體圖。
圖11係僅顯示導電外殼與第二殼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12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13係接地配件的立體圖。
圖14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連接器總成在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圖15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連接器總成在未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圖16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7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18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剖面側視圖。
圖19係接觸件的立體圖。
圖20係電源接觸件的立體圖。
圖21係裝配有導電外殼的第二殼體的立體圖。
圖22係僅顯示導電外殼與第二殼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23係裝配有接地配件的第一殼體的立體圖。
圖24係僅顯示接地配件與第一殼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25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26係接地配件的立體圖。
圖27係接地配件的另一立體圖。
圖28係顯示先前技術的浮動連接器的剖面側視圖。
以下將參照附圖說明本新型實施例的連接器總成。在各圖式中,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係以相同的元件符號標示。圖式並未依照比例繪製。須留意的是,在下文中,若未特別指明,術語『接觸件』通常都是指信號接觸件。
[第一實施例]
圖1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總成在嵌合狀態的立體圖。連接器總成整體以元件符號10標示。連接器總成10包括浮動連接器12與配對連接器14。圖2係連接器總成10在未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浮動連接器12係被具體實施成插座連接器,而配對連接器14係被具體實施成插頭連接器。
圖3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分解立體圖。圖4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剖面側視圖。參照圖3及圖4,概要地說明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構成要素。
如圖3及圖4所示,浮動連接器12包括作為固定殼體的第一殼體20、作為可動殼體的第二殼體30、兩個接觸件組合體CA、複數個電源接觸件60、導電外殼32及兩個接地配件70。
第二殼體30具備於第一方向(Z軸方向)與配對連接器14嵌合的嵌合部34。第二殼體30係以可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平面(XY平面)上移動的方式裝配至第一殼體20。導電外殼32係裝配在第二殼體30上,以便大致包覆第二殼體30的外周面。
在本實施例中,一個接觸件組合體CA具備120個接觸件40,具備兩個接觸件組合體CA的浮動連接器12合計具備240個接觸件40。浮動連接器12具有16個電源接觸件60。接觸件40及電源接觸件60係由導電材料(例如銅或銅合金)製成。惟,本新型不限於此,接觸件或電源接觸件的數量可以視需要增加或減少。
參照圖5、圖6及圖7,近一步說明接觸件組合體CA及其變化例。
圖5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觸件組合體CA的立體圖。圖6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觸件組合體CA的前視圖。接觸件組合體CA包含樹脂製絕緣體構件50及複數個接觸件40。接觸件40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以預定的間距排列。絕緣體構件50係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絕緣體構件50及該等接觸件40係藉由嵌入成形(insert molding)而一體成形,使得絕緣體構件50以預定的間距保持該等接觸件40且包覆每一個接觸件40的一部分,尤其是接觸件40的彈簧部(將於下文中說明)的一部分。
圖7係根據本新型變化例的接觸件組合體CA’的前視圖。與接觸件組合體CA的差異在於,變化例的接觸件組合體CA’具備絕緣體構件50’及40個接觸件,接觸件組合體CA’在第二方向(Y軸方向)的尺寸約為接觸件組合體CA的1/3。接觸件組合體的絕緣體構件的收縮、變形或翹曲可能造成接觸件組合體的接觸件的間距與浮動連接器的規定的接觸件間距不匹配的問題。為了減輕上述問題,接觸件組合體CA係被分割成3個接觸件組合體CA’。可藉由分割接觸件組合體CA獲得多個接觸件組合體CA’。亦可藉由嵌入成形直接形成接觸件組合體CA’。
圖8係接觸件40的立體圖。接觸件40包含:固定部41、第一保持部42、彈簧部43、第二保持部44及接觸部45。第一保持部42延續自固定部41,彈簧部43連接第一保持部42及第二保持部44,接觸部45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44。固定部41將被藉由焊接而固定至印刷電路板。第一保持部42係被壓入裝配至第一殼體20而由第一殼體20所保持。第二保持部係44被壓入裝配至第二殼體30而由第二殼體30所保持。
彈簧部43包含第一彎曲部431、第一延伸部432、第二彎曲部433及第二延伸部434。第一延伸部432係透過第一彎曲部431而與第一保持部42連接。第二延伸部434透過第二彎曲部433而與第一延伸部432連接。第一彎曲部431的彎曲方向係與第二彎曲部433的彎曲方向不同。
為了抑制在接觸件40上的信號反射或阻抗變化,第一延伸部432與第一保持部42的假想延伸線L1之間的角度θ1係被設成45度以下,第二延伸部434與第一延伸部432的假想延伸線L2之間的角度θ2係被設成45度以下,且第二延伸部434係與第二保持部44成一直線。
被絕緣體構件50包覆的接觸件40的部分係為第二延伸部434的一部分,該部分鄰近第二保持部44。為了增加絕緣體構件50對接觸件40的附著力,被絕緣體構件50包覆的接觸件40的部分係形成有頸縮部。
在將接觸件40壓入裝配至第二殼體30的過程中,絕緣體構件50可提供安裝治具的作用點。與傳統的浮動連接器相比,因為不須要使安裝治具直接觸及接觸件的第二保持部,故不需要將第二延伸部相對於第二保持部彎折。因此,減少接觸件的彎折次數,使得使用幾何造型更簡單的接觸件是可能的。這對接觸件的阻抗特性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方面,接觸件的阻抗特性亦會受到周圍介電質的介電率影響。因此,藉由絕緣體構件50包覆接觸件40來調整接觸件40的阻抗特性亦是可能的。
圖9係電源接觸件60的立體圖。為了傳輸更大的電流,電源接觸件60係被做成具有比接觸件40更寬的寬度。電源接觸件60具有固定部61、第一保持部62、彈簧部63、第二保持部64及接觸部65。
第一保持部62延續自固定部61。彈簧部63連接第一保持部62及第二保持部64。接觸部65延續自第二保持部64。固定部61將被藉由焊接而固定至印刷電路板。第一保持部62係被壓入裝配至第一殼體20而由第一殼體20所保持。第二保持部係64被壓入裝配至第二殼體30而由第二殼體30所保持。為了使電源接觸件60容易彈性變形,在彈簧部63及接觸部65分別形成有長形狹縫631及長形狹縫651。
圖10係裝配有導電外殼32的第二殼體30的立體圖。圖11係僅顯示導電外殼32與第二殼體30的分解立體圖。
第二殼體30具有與配對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34。接觸件40的接觸部45及電源接觸件60的接觸部65係位在嵌合部34中。第二殼體30包括複數個第一保持孔301及複數個第二保持孔302。導電外殼32具有本體部320、形成於本體部320下邊緣的複數個第一保持部321、兩個側接觸部323及形成在該兩個側接觸部323的第二保持部322。該兩個側接觸部323係分別位於本體部320的兩端,且與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平面(XY平面)平行。將第一保持部321以干涉配合的方式插入第一保持孔301,且將第二保持部322以干涉配合的方式插入第二保持孔302,藉此將導電外殼32裝配於第二殼體30。
圖12係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接地配件70係被裝配在第一殼體20的端部,以阻止第二殼體30在第一方向的移動,並防止第二殼體30脫離第一殼體20。以此方式,第二殼體30被限制成僅在垂直於第一方向(Z軸方向)的平面(XY平面)上相對於第一殼體20移動。
圖13係接地配件70的立體圖。接地配件70具有本體部72及分別形成在本體部72兩端的兩個固定腿部74。本體部72係形成有接觸臂721,用於與導電外殼32的側接觸部323接觸。具體言之,接觸臂721的端部形成有朝側接觸部323偏移的偏置部,以促進接觸臂721與側接觸部323之間的接觸。可藉由衝切使接觸臂721的端部撕裂,使得接觸臂721端部的一部分相對於其他部分朝側接觸部323彎曲或偏移。可利用偏置部的邊緣作為刮除手段,用於在第二殼體30相對於第一殼體20移動時刮除形成在側接觸部323上的氧化物或沉積在側接觸部323上的異物或灰塵。利用這種刮除手段,可防止接地配件與導電外殼之間的接觸不良。
每一個固定腿部74具有保持部741及固定部742。藉由將保持部741以干涉配合的方式插入第一殼體20,而將接地配件70裝配在第一殼體20。固定部742將被藉由焊接而固定至印刷電路板。以此方式,接地配件70係透過該兩個固定腿部74而接地連接。因此,導電外殼32係透過接地配件70而接地連接,建立導電外殼32的靜電放電路徑。
導電外殼32的側接觸部323被構造成具有足夠的面積,使得當第二殼體30被移動到各方向的極限位置時,接地配件70的接觸臂721仍與導電外殼32的側接觸部323接觸。藉此,確保在第 二殼體30相對於第一殼體20浮動過程中維持導電外殼32與接地配件70之間的電連接。
[第二實施例]
圖14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連接器總成在嵌合狀態的立體圖。連接器總成整體以元件符號10標示。連接器總成10包括浮動連接器12與配對連接器14。圖15係連接器總成10在未嵌合狀態的立體圖。
浮動連接器12係被具體實施成插座連接器,而配對連接器14係被具體實施成插頭連接器。
圖16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立體圖。圖17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分解立體圖。圖18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剖面側視圖。參照圖16至圖18,概要地說明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2的構成要素。
如圖17及圖18所示,浮動連接器12包括作為固定殼體的第一殼體20、作為可動殼體的第二殼體30、複數個接觸件40、複數個電源接觸件60、導電外殼32及兩個接地配件70。
第二殼體30具備於第一方向(Z軸方向)與配對連接器14嵌合的嵌合部34。第二殼體30係以可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平面(XY平面)上移動的方式裝配至第一殼體20。導電外殼32係裝配在第二殼體30上,以便大致包覆第二殼體30的外周面。
浮動連接器12具有240個接觸件40及16個電源接觸件60。接觸件40及電源接觸件60係由導電材料(例如銅或銅合金)製成。接觸件40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以預定的間 距排列。惟,本新型不限於此,接觸件或電源接觸件的數量可以視需要增加或減少。
圖19係接觸件40的立體圖。接觸件40包含:固定部41、第一保持部42、彈簧部43、第二保持部44及接觸部45。第一保持部42係由第一殼體20所保持,第二保持部44係由第二殼體30所保持。第一保持部42延續自固定部41,彈簧部43連接第一保持部42及第二保持部44,接觸部45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44。
彈簧部43包含第一彎曲部431、第一延伸部432、第二彎曲部433、第二延伸部434、第三彎曲部435、第三延伸部436及第四彎曲部437。第一延伸部432係透過第一彎曲部431而與第一保持部42連接。第二延伸部434透過第二彎曲部433而與第一延伸部432連接。第三延伸部436透過第三彎曲部435而與第二延伸部434連接。第二保持部44係透過第四彎曲部437而與第三延伸部436連接。第一彎曲部431的彎曲方向係與第二彎曲部433的彎曲方向不同。第二彎曲部433的彎曲方向係與第三彎曲部435的彎曲方向不同。第三彎曲部435的彎曲方向係與第四彎曲部437的彎曲方向不同。
為了抑制在接觸件40上的信號反射或阻抗變化,第一延伸部432與第一保持部42的假想延伸線L1之間的角度θ1係被設成45度以下,第二延伸部434與第一延伸部432的假想延伸線L2之間的角度θ2係被設成45度以下,第三延伸部436與第二延伸部434的假想延伸線L3之間的角度θ3係設成45度以下,以及第二保持部44與第三延伸部436的假想延伸線L4之間的角度θ4係被設成45度以下。藉此,避免接觸件以大角度彎折多次。
圖20係電源接觸件的立體圖。電源接觸件60具有固定部61、第一保持部62、彈簧部63、第二保持部64及接觸部65。
第一保持部62延續自固定部61。彈簧部63連接第一保持部62及第二保持部64。接觸部65延續自第二保持部64。固定部61將被藉由焊接而固定至印刷電路板。第一保持部62係被壓入裝配至第一殼體20而由第一殼體20所保持。第二保持部係64被壓入裝配至第二殼體30而由第二殼體30所保持。為了使電源接觸件60容易彈性變形,在彈簧部63形成有複數個長形狹縫631。
圖21係裝配有導電外殼的第二殼體的立體圖。圖22係僅顯示導電外殼與第二殼體的分解立體圖。
第二殼體30具有與配對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34。接觸件40的接觸部45及電源接觸件60的接觸部65係位在嵌合部34中。第二殼體30包括複數個定位孔303、複數個第一凸部304及複數個第二凸部305(僅一個第二凸部305顯示於圖21、22)。
導電外殼32具有本體部320、複數個凸片324、複數個第一卡合部325、複數個第二卡合部326及兩個側接觸部323。該等凸片324及該等第一卡合部325形成於本體部320下邊緣。該等第二卡合部326形成於該兩個側接觸部323。在導電外殼32的本體部320上邊緣形成有數個上接觸部328作為彈性接觸部,用於與配對連接器的導電外殼接觸。該兩個側接觸部323係分別位於本體部320的兩端,且與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平面(XY面)平行。藉由該等第一卡合部325與第一凸部304的卡合及該等第二卡合部326與第二凸部305的卡合,將導電外殼32裝配於第二殼體30。此時,該等凸片324係被插入第二殼體30的定位孔303。在將導電外殼32裝配至第二殼體30 的過程中,該等凸片324可作用成導引手段。在將導電外殼32裝配至第二殼體30後,該等凸片324可防止導電外殼32相對於第二殼體30橫向位移。
圖23係裝配有接地配件70的第一殼體20的立體圖。圖24係僅顯示接地配件70與第一殼體20的分解立體圖。圖25係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在圖23及圖24中,為了清楚顯示接地配件70與第一殼體20的連結關係,未顯示浮動連接器12的其他構成元件。應了解的是,圖23及圖24的例示內容不意圖隱含或暗示連接器的特定組裝順序。
如圖24所示,在第一殼體20的端部形成有用於裝配接地配件70的凸起部22。如圖25所示,接地配件70係被裝配至第一殼體20的端部,以阻止第二殼體30在第一方向的移動,並防止第二殼體30脫離第一殼體20。以此方式,第二殼體30被限制成僅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相對於第一殼體20移動。
接地配件70的細節係顯示於圖26及圖27,其中圖26係接地配件70的立體圖,而圖27係接地配件70的另一立體圖。
如圖26及圖27所示,接地配件70具備本體部72、兩個固定腿部74及一個接地腿部76。接地配件70的本體部72係與側接觸部323平行。接地配件70的本體部72係形成有接觸臂721,用於與導電外殼32的側接觸部323接觸。在接觸臂721的端部附近形成有朝側接觸部323隆起的圓凸部,以促進接觸臂721與側接觸部323之間的接觸。
該兩個固定腿部74係分別連接在本體部72的兩端。每一個固定腿部74大致被彎折成L形,且形成有卡扣部743,用於與形 成於第一殼體20上的對應的凸起部22卡合。接地腿部76連接在本體部72的中間。接地腿部76係形成有保持部762及固定部764。接地腿部76大致被彎折成Z形,使得保持部762與本體部72平行,並使得固定部764係於第一方向延伸。
藉由將保持部762以干涉配合的方式插入第一殼體20且藉由使卡扣部743與第一殼體20上的對應的凸起部22卡合,而將接地配件70裝配在第一殼體20。固定部764將被藉由焊接而固定至印刷電路板。以此方式,接地配件70係透過接地腿部76而接地連接。因此,導電外殼32係透過接地配件70而接地連接,建立導電外殼32的靜電放電路徑。
類似於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導電外殼32的側接觸部323被構造成具有足夠的面積,使得當第二殼體30被移動到各方向的極限位置時接地配件70的接觸臂721仍與導電外殼32的側接觸部323接觸。藉此,確保在第二殼體30相對於第一殼體20浮動過程中維持導電外殼32與接地配件70之間的電連接。
儘管在說明書中以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來說明本新型的較佳型態,但應了解的是,第一實施例的特徵是可被應用至第二實施例,而第二實施例的特徵是可被應用至第一實施例。
雖然本新型參照較佳實施例而進行說明示範,惟應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及範疇內,對於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仍得有許多變化及修飾。因此,本新型並不受限於所揭露的實施例,而是以後附申請專利範圍之文字記載為 準,即不偏離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應仍屬本新型之涵蓋範圍。
12:浮動連接器
20:第一殼體
30:第二殼體
32:導電外殼
60:電源接觸件
70:接地配件
CA:接觸件組合體

Claims (10)

  1. 一種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至少一個接觸件組合體,該第二殼體具備於第一方向與配對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該第二殼體係以可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移動的方式裝配至該第一殼體,該至少一個接觸件組合體包含絕緣體構件及複數個接觸件,該等接觸件係由導電材料製成且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預定的間距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包含:固定部、第一保持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接觸部,該第一保持部係由該第一殼體所保持,該第二保持部係由該第二殼體所保持,該第一保持部延續自該固定部,該彈簧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該接觸部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該絕緣體構件在該第二方向延伸且包覆該彈簧部的一部分,該彈簧部的該部分鄰近該第二保持部。
  2. 如請求項1的浮動連接器,更包括導電外殼,該導電外殼係裝配至該第二殼體,以包覆該第二殼體的外周面。
  3. 如請求項2的浮動連接器,更包括接地配件,該接地配件係被裝配至該第二殼體,該導電外殼係藉由該接地配件而被接地連接。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彈簧部包含第一彎曲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彎曲部及第二延伸部,該第一延伸部係透過該第一彎曲部而與該第一保持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透過該第二彎曲部而與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係與該第二保持部成一直線。
  5. 一種接觸件組合體,包含絕緣體構件及複數個接觸件,該等接觸件係由導電材料製成且以預定的間距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包含:固定部、第一保持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接觸部,該第一保持部延續自該固定部,該彈簧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該接觸部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該絕緣體構件在該等接觸件的排列方向上延伸且包覆該彈簧部的一部分,該彈簧部的該部分鄰近該第二保持部。
  6. 如請求項5的接觸件組合體,其中該絕緣體構件及該等接觸件係藉由嵌入成形而一體成形。
  7. 如請求項5的接觸件組合體,其中該彈簧部包含第一彎曲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彎曲部及第二延伸部,該第一延伸部係透過該第一彎曲部而與該第一保持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透過該第二彎曲部而與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係與該第二保持部成一直線。
  8. 一種浮動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複數個接觸件,該第二殼體具備於第一方向與配對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該第二殼體係以可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移動的方式裝配至該第一殼體,該等接觸件係由導電材料製成並且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預定的間距排列,每一個接觸件包含:固定部、第一保持部、彈簧部、第二保持部及接觸部,該第一保持部係由該第一殼體所保持,該第二保持部係由該第二殼體所保持,該第一保持部延續自該固定部,該彈簧部連接該第一保持部及該第二保持部,該接觸部延續自該第二保持部,該彈簧部包含第一彎曲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彎曲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彎曲部、第三延伸部及第四彎曲部,該第一延伸部係透過該第一彎曲部而與該第一保持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透過該第二彎曲部而與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三延伸部透過該第三彎曲部而與該第二延伸部連接,該第二保持部係透過該第四彎曲部而與該第三延伸部連接,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一保持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該第二延伸部與該第一延伸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該第三延伸部與該第二延伸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以及該第二保持部與該第三延伸部的假想延伸線之間的角度係45度以下。
  9. 如請求項8的浮動連接器,更包括導電外殼,該導電外殼係裝配至該第二殼體,以包覆該第二殼體的外周面。
  10. 如請求項9的浮動連接器,更包括接地配件,該接地配件係被裝配至該第二殼體,該導電外殼係藉由該接地配件而被接地連接。
TW112210111U 2023-09-19 2023-09-19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TWM653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0111U TWM653011U (zh) 2023-09-19 2023-09-19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0111U TWM653011U (zh) 2023-09-19 2023-09-19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3011U true TWM653011U (zh) 2024-03-21

Family

ID=9126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10111U TWM653011U (zh) 2023-09-19 2023-09-19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3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5202B (en) Connector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accumulated on a mating connector
JP500174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WO2018025873A1 (ja) コネクタ
JP5006610B2 (ja) コネクタ
JP5006618B2 (ja) コネクタ
CN109193203B (zh) 电连接器
US107419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8025875A1 (ja) コンタクト
TWI399889B (zh) 連接器
TWM468823U (zh) 插接裝置
US2003010020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ystem
TWM653011U (zh) 浮動連接器及接觸件組合體
US2005009588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712046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CN221176799U (zh) 浮动连接器
US20230006377A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30008789A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08047482A1 (en) Connector
TWM482867U (zh) 連接器間的扣鎖結構
US20230006376A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22049162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1211452B (zh) 电子装置
CN109546390B (zh) 电连接器
JP2022054592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US6227909B1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arran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