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1737U -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1737U
TWM651737U TW112212688U TW112212688U TWM651737U TW M651737 U TWM651737 U TW M651737U TW 112212688 U TW112212688 U TW 112212688U TW 112212688 U TW112212688 U TW 112212688U TW M651737 U TWM651737 U TW M6517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upport
flexible display
support members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2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君翰
曾勇智
Original Assignee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12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1737U/zh
Publication of TWM651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173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折疊式電子設備包含柔性顯示器及支撐裝置。支撐裝置包含貼合於柔性顯示器的內支撐板、與內支撐板間隔設置的外支撐板,及多個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的支撐件。各支撐件具有連接於內支撐板的第一端部、連接於外支撐板的第二端部,及連接於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的主體部。當支撐裝置以平行於第一方向的彎折線為軸心轉動而讓支撐裝置的兩相反側相互靠攏,使柔性顯示器被彎折的過程中,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會分別產生形變,使得支撐件的主體部相對於內支撐板與外支撐板的傾斜程度改變,進而讓外支撐板與內支撐板產生彎曲。藉此,能讓支撐裝置應用於不同彎曲折疊需求的柔性顯示器,應用範圍廣。

Description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支撐裝置及具有該支撐裝置的折疊式電子設備,特別是指一種應用於讓柔性顯示器彎折的支撐裝置及具有該支撐裝置的折疊式電子設備。
為了讓具有大螢幕的電子設備(例如為手機)便於攜帶,通常會將電子設備設計成可折疊式,並採用可撓曲的柔性顯示器作為電子設備的螢幕使用。現有的折疊式電子設備通常是在螢幕的兩側後方各放置一個支撐平台,該等支撐平台能夠被一個多連桿轉軸帶動而相對轉動,進而帶動螢幕的兩側攤平或重疊。然而,多連桿轉軸的結構複雜且需要高度客製化造成組裝困難成本相對高,此外,多連桿轉軸在螢幕攤平時易會有部分重合,導致使用者在觸碰螢幕時能夠感覺出重合處的高低差,而有使用上之不適。
因此,本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解決前述至少一種問題的支撐裝置。
於是,本新型支撐裝置,適用於一可撓曲的柔性顯示器。該柔性顯示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能夠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攤平或彎折。該支撐裝置包含一內支撐板、一外支撐板及多個支撐件。
該內支撐板可撓曲且貼合於該柔性顯示器的一面。
該外支撐板可撓曲且設置於該內支撐板遠離該柔性顯示器的一側外,並與該內支撐板間隔。
該等支撐件設置於該內支撐板與該外支撐板之間且沿該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各該支撐件具有一連接於該內支撐板的第一端部、一連接於該外支撐板的第二端部,及兩相反側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的主體部。
其中,當該支撐裝置以一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彎折線為軸心轉動而讓該支撐裝置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兩相反側相互靠攏,使該柔性顯示器被彎折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會分別產生形變,並使得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相對於該內支撐板與該外支撐板的傾斜程度改變,進而讓該外支撐板與該內支撐板產生彎曲。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外支撐板與該內支撐板的曲度不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小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使得該支撐裝置轉動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相較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會先產生形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二端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小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使得該支撐裝置轉動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二端部相較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會先產生形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可彈性變形,使得該支撐裝置轉動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能夠產生形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外支撐板具有二在該第二方向上並列設置且一體成形地相互連接的側支撐部。各該側支撐部與該內支撐板的間距自鄰近該彎折線處朝遠離該彎折線的方向漸增。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解決前述至少一種問題的折疊式電子設備。
於是,本新型折疊式電子設備,包含一可撓曲的柔性顯示器、一外殼單元及一前述的支撐裝置。
該柔性顯示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能夠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攤平或彎折。
該外殼單元包括二在該第二方向上並列設置的殼體。各該殼體沿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平行的一面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凹陷形成一容置空間。該等殼體的容置空間相互連通且供該柔性顯示器攤平地置入。
該支撐裝置位於該柔性顯示器與該外殼單元之間且設置於該等殼體的容置空間中。
其中,當該等殼體的至少一者被施力而由該等殼體在該第二方向上並列的狀態變換成該等殼體在該第三方向上重疊的狀態時,該等殼體的至少一者會施力於該外支撐板,使該外支撐板以該彎折線為軸心轉動而讓該支撐裝置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兩相反側相互靠攏,並使該柔性顯示器被彎折。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各該支撐件還具有一貫孔。各該支撐件的貫孔沿該第二方向延伸且貫通該支撐件的兩相反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各該支撐件的貫孔形成在該第一端部以及該主體部與該第一端部的連接處。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能夠產生形變的特性,能讓該內支撐板與該外支撐板在該第二方向上任意轉動,進而讓該支撐裝置能夠應用於不同彎曲折疊需求的該柔性顯示器,應用範圍廣。另一方面,藉由該內支撐板貼合於該柔性顯示器會被彎曲的部分,能讓該柔性顯示器在攤平時平整,讓使用者觸摸時感到平順,以提升使用上的舒適度。
參閱圖1與圖6,為本新型折疊式電子設備100的一實施例。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例如為手機或平板或筆記型電腦但不以此為限,並設有圖中未示出的電子元件、電線等構件。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能夠被展開使用或對折收納。在本實施例中,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是以左右對折的折疊式電子設備100示例,但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也可以是前後對折的折疊式電子設備100,不以特定對折方向為限。
參閱圖1、圖2、圖6與圖7,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包含一可撓曲的柔性顯示器1、一外殼單元2、二板件3及一支撐裝置4。該柔性顯示器1呈現為薄板狀,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面板或電子紙,但不以此為限。具體來說,該柔性顯示器1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並能夠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攤平或彎折。也就是說,當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被展開使用時,該柔性顯示器1呈現為如圖1所示的攤平狀態而使其顯示面平行於該第一方向X與該第二方向Y;當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以一平行於該第一方向X且為假想的彎折線L對折收納時,該柔性顯示器1則呈現為如圖7所示的彎折狀態而使該柔性顯示器1的兩側(圖中是以左、右兩側示例)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X與該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上重疊。
參閱圖1、圖2,該外殼單元2包括二在該第二方向Y上並列設置的殼體21。各該殼體21類似長方體但不以此為限。各該殼體21沿該第一方向X與該第二方向Y平行的一面(即圖1、圖2中各該殼體21的頂面)在該第三方向Z上凹陷形成一容置空間211。該等殼體21的容置空間211相鄰的一側相互連通且供該柔性顯示器1攤平地置入。該等板件3例如為長方形硬質塑膠板或金屬板但不以此為限,並分別安裝於該等容置空間211中。該等板件3分別平貼於該柔性顯示器1不會被彎曲的部分(即圖1、圖2中該柔性顯示器1的左、右兩側),使得該柔性顯示器1僅中間部分能夠被彎折。該等板件3相鄰的一側各自在該第二方向Y上朝相互遠離的方向凹陷形成一供電線(圖未示)通過的排線出口31。
參閱圖1至圖4,該支撐裝置4安裝於該等板件3之間,且該支撐裝置4的兩側分別位於該等容置空間211中。也就是說,該支撐裝置4對準該柔性顯示器1會被彎曲的部分(即該柔性顯示器1的中間)。該支撐裝置4包含一可撓曲的內支撐板41、一可撓曲的外支撐板42及多個支撐件43。該內支撐板41呈薄板(片)狀,並貼合於該柔性顯示器1面向該等容置空間211的底壁的一面。在本實施例中,該內支撐板41面向該柔性顯示器1的一面與該等板件3面向該柔性顯示器1的一面平齊,使該柔性顯示器1在被觸控時不會讓使用者有高低差的感覺。
該外支撐板42亦呈薄板狀。該外支撐板42設置於該內支撐板41遠離該柔性顯示器1的一側外(即該外支撐板42位於該內支撐板41與該外殼單元2之間),並與該內支撐板41間隔。在本實施例中,該外支撐板42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於該等板件3相鄰的一側。
參閱圖2至圖4,該等支撐件43設置於該內支撐板41與該外支撐板42之間且沿該第二方向Y間隔設置,使得該支撐裝置4在該第三方向Z上具有支撐性。具體來說,各該支撐件43具有一連接於該內支撐板41的第一端部431、一連接於該外支撐板42的第二端部432,及兩相反側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端部431與該第二端部432的主體部433。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支撐件43呈長條薄片狀且沿該第一方向X與該第三方向Z延伸,但該等支撐件43也可以是沿該第三方向Z延伸的柱狀結構(圖未示),不以前述說明為限。
參閱圖1、圖4、圖5、圖7與圖8,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的該等殼體21能夠被施加一向內的力,而讓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由如圖4所示的被展開使用的狀態變換成如圖7所示的對折收納的狀態。當該等殼體21的至少一者被施力,而由該等殼體21在該第二方向Y上並列的狀態變換成該等殼體21在該第三方向Z上重疊的狀態時,該等殼體21的至少一者會施力於該外支撐板42,使該支撐裝置4以該彎折線L為軸心轉動。當該支撐裝置4以該彎折線L為軸心轉動而讓該支撐裝置4在該第二方向Y上的兩相反側相互靠攏,使該柔性顯示器1被彎折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與第二端部432會分別產生形變,使得該等支撐件43的主體部433相對於該內支撐板41與該外支撐板42的傾斜程度改變,進而讓該外支撐板42與該內支撐板41產生彎曲,且該外支撐板42與該內支撐板41的曲度不同。如此一來,當該折疊式電子設備100由被展開使用的狀態變換成對折收納的狀態時,該柔性顯示器1、該內支撐板41與該外支撐板42各自在該第二方向Y上的中間處皆會被彎成曲面,使得該柔性顯示器1、該內支撐板41與該外支撐板42各自的兩側重疊。並且,如圖7所示,該等支撐件43在該第二方向Y與該第三方向Z上會沿著一類似U字形曲線(圖未示)間隔排列。
參閱圖4與圖5,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在該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小於該等支撐件43的主體部433在該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即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為該等支撐件43的頸縮(Necking)結構,如此一來,當該等支撐件43受力時,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相較於該等支撐件43的主體部433會先產生形變,而讓該等支撐件43的主體部433相對於該內支撐板41的傾斜程度改變。同理,該等支撐件43的第二端部432在該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亦小於該等支撐件43的主體部433在該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即該等支撐件43的第二端部432同樣為該等支撐件43的頸縮結構,如此,當該等支撐件43受力時,該等支撐件43的第二端部432亦會相較於該等支撐件43的主體部433先產生形變,而讓該等支撐件43的主體部433相對於該外支撐板42的傾斜程度改變。但在另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與第二端部432也可以是設計成與該等主體部433在該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相同,並藉由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與第二端部432的材質特性(例如該等支撐件43的材質為橡膠)而可彈性變形,使得該等支撐件43受力時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與第二端部432能夠產生形變,而讓該外支撐板42與該內支撐板41能夠被彎曲,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與第二端部432產生形變的方式,不以前述說明為限。
參閱圖1、圖4、圖5、圖7與圖8,較佳地,該外支撐板42具有二在該第二方向Y上並列設置且一體成形地相互連接的側支撐部421。該等側支撐部421分別設置於該等殼體21的容置空間211中。其中,該等側支撐部421的其中一者供該等支撐件43的其中數者設置,該等側支撐部421的另一者供該等支撐件43的其餘者設置。並且,該等側支撐部421與該內支撐板41的間距自鄰近該彎折線L處(即該等側支撐部421的相連處)朝遠離該彎折線L的方向漸增。如此一來,當該等側支撐部421相互遠離的一側由相對於該殼體21的內壁傾斜的狀態(見圖4)變換成相對於該殼體21的內壁平行的狀態(見圖7),而使該外支撐板42呈現出如圖7所示的U字形時,該內支撐板41會連同該柔性顯示器1被彎曲成如圖7所示的水滴狀,以避免該柔性顯示器1過度彎折而損壞。
參閱圖2至圖5,較佳地,各該支撐件43還具有一貫孔434(見圖5)。各該支撐件43的貫孔434沿該第二方向Y延伸且貫通相應的該支撐件43的兩相反面(即圖5中該等支撐件43的左、右兩面),並供來自該等排線出口31的任一者的電線通過。進一步地,各該支撐件43的貫孔434形成在該第一端部431以及該主體部433與該第一端部431的連接處,使得通過該等貫孔434的電線的在該支撐裝置4被彎折時受拉伸的幅度較小。如圖3、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該支撐件43的貫孔434形成於該第一端部431在該第一方向X上的中段處,但該貫孔434也可以形成於該支撐件43在該第一方向X上的其他處,不以特定位置為限。
綜上所述,藉由該等支撐件43的第一端部431與第二端部432能夠產生形變的特性,能讓該內支撐板41與該外支撐板42在該第二方向Y上任意轉動,進而讓該支撐裝置4能夠應用於不同彎曲折疊需求的該柔性顯示器1,應用範圍廣。另一方面,藉由該內支撐板41貼合於該柔性顯示器1會被彎曲的部分,能讓該柔性顯示器1在攤平時平整,讓使用者觸摸時感到平順,以提升使用上的舒適度,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100:折疊式電子設備 1:柔性顯示器 2:外殼單元 21:殼體 211:容置空間 3:板件 31:排線出口 4:支撐裝置 41:內支撐板 42:外支撐板 421:側支撐部 43:支撐件 431:第一端部 432:第二端部 433:主體部 434:貫孔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L:彎折線
本新型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折疊式電子設備之一實施例處於被展開使用的狀態的實施方式; 圖2是一對應於圖1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一立體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支撐裝置的內部細節; 圖4是一對應圖1的剖視圖; 圖5是一對應於圖4的圈選處A的放大圖; 圖6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處於對折收納的狀態的實施方式; 圖7是一對應圖6的剖視圖;及 圖8是一對應於圖7的圈選處B的放大圖。
1:柔性顯示器
2:外殼單元
21:殼體
211:容置空間
3:板件
31:排線出口
4:支撐裝置
41:內支撐板
42:外支撐板
421:側支撐部
43:支撐件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Claims (9)

  1. 一種支撐裝置,適用於一可撓曲的柔性顯示器,該柔性顯示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能夠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攤平或彎折,該支撐裝置包含: 一內支撐板,可撓曲且貼合於該柔性顯示器的一面; 一外支撐板,可撓曲且設置於該內支撐板遠離該柔性顯示器的一側外,並與該內支撐板間隔;及 多個支撐件,設置於該內支撐板與該外支撐板之間且沿該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各該支撐件具有一連接於該內支撐板的第一端部、一連接於該外支撐板的第二端部,及兩相反側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的主體部, 其中,當該支撐裝置以一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彎折線為軸心轉動而讓該支撐裝置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兩相反側相互靠攏,使該柔性顯示器被彎折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會分別產生形變,使得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相對於該內支撐板與該外支撐板的傾斜程度改變,進而讓該外支撐板與該內支撐板產生彎曲。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該外支撐板與該內支撐板的曲度不同。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小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使得該支撐裝置轉動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相較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會先產生形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二端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小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厚度,使得該支撐裝置轉動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二端部相較於該等支撐件的主體部會先產生形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可彈性變形,使得該支撐裝置轉動的過程中,該等支撐件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能夠產生形變。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該外支撐板具有二在該第二方向上並列設置且一體成形地相互連接的側支撐部,各該側支撐部與該內支撐板的間距自鄰近該彎折線處朝遠離該彎折線的方向漸增。
  7. 一種折疊式電子設備,包含: 一可撓曲的柔性顯示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能夠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攤平或彎折; 一外殼單元,包括二在該第二方向上並列設置的殼體,各該殼體沿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平行的一面在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凹陷形成一容置空間,該等殼體的容置空間相互連通且供該柔性顯示器攤平地置入;及 一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支撐裝置,位於該柔性顯示器與該外殼單元之間且設置於該等殼體的容置空間中, 其中,當該等殼體的至少一者被施力而由該等殼體在該第二方向上並列的狀態變換成該等殼體在該第三方向上重疊的狀態時,該等殼體的至少一者會施力於該外支撐板,使該外支撐板以該彎折線為軸心轉動而讓該支撐裝置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兩相反側相互靠攏,並使該柔性顯示器被彎折。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設備,其中,各該支撐件還具有一貫孔,各該支撐件的貫孔沿該第二方向延伸且貫通該支撐件的兩相反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設備,其中,各該支撐件的貫孔形成在該第一端部以及該主體部與該第一端部的連接處。
TW112212688U 2023-11-22 2023-11-22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TWM651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2688U TWM651737U (zh) 2023-11-22 2023-11-22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2688U TWM651737U (zh) 2023-11-22 2023-11-22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1737U true TWM651737U (zh) 2024-02-11

Family

ID=90823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12688U TWM651737U (zh) 2023-11-22 2023-11-22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1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17936A1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310566B2 (en) Foldable mechanism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664021B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a hinge mechanism
CN111583791B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JP6556953B2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端末
CN103926979B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铰链
TWI664475B (zh) 可撓式顯示器
WO201804260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7408362B (zh) 可弯折移动终端
EP3379810B1 (en) Foldable terminal
CN107003693B (zh) 铰链装置
TWI620488B (zh) 電子裝置
JP5591787B2 (ja) 多機能保護ケース
CN210168069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602033A (zh) 柔性显示设备及柔性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US20220206544A1 (en) Structure including internal gear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67696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64833B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KR20200101251A (ko) 디텐트 구조물이 배치된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접이식 전자 장치
BR122021018938A2 (pt) Módulo de articulação incluindo estrutura de retenção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dobrável incluindo o módulo de articulação
JP6720251B2 (ja) 表示装置
US11079804B2 (en) Back plate structur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1352536A (zh) 电子设备
TWM651737U (zh) 支撐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設備
TWI676094B (zh) 擴充模組與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