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4356U -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4356U
TWM644356U TW111212814U TW111212814U TWM644356U TW M644356 U TWM644356 U TW M644356U TW 111212814 U TW111212814 U TW 111212814U TW 111212814 U TW111212814 U TW 111212814U TW M644356 U TWM644356 U TW M6443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yarn
course
weft
k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2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恩慶
張博閔
黃輝煌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44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4356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4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 D10B2403/0241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Abstract

一種經編針織部件,其包括延伸穿過第一經編針織線 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的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並且在延伸穿過一個或更多個線圈之後,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或前側上的浮紗延伸。在作為浮紗延伸之後,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使用浮紗有助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材料流動方向上的前進。

Description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經編針織部件,其可用於例如鞋類製品的鞋面,其中該經編針織部件包括至少一個前緯編嵌入紗線,該前緯編嵌入紗線漂浮在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上以使前緯編嵌入紗線的方向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前進。
傳統的經編針織部件可以使用緯編嵌入紗線。然而,在這些傳統的經編針織構造中,緯編嵌入紗線在緯編嵌入紗線交叉的每個線圈縱行處延伸穿過針織線圈。這樣,就沒有能力在材料流動方向上改變緯編嵌入紗線的方向。換句話說,傳統的緯編嵌入紗線均勻地與材料流動方向正交地延伸。
一種經編針織部件,其包括延伸穿過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的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並且在延伸穿過一個或更多個線圈之後,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經 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或前側上的浮紗延伸。在作為浮紗延伸之後,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使用浮紗有助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材料流動方向上的前進。
100:經編針織部件
110: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
112:後緯編嵌入紗線
114: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4a: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4b: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4c: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4d: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6:經編針織線圈縱行
118:橫列方向
120:材料流動方向
121:縱行方向
122:區域
124:浮紗
210: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
212:區域
214:假想中線
216:第一側
218:第二側
224:浮紗
300:經編針織部件
310:材料流動方向
311:橫列方向
312:假想中線
314:第一側
316:第二側
318:鞋面圖案
320: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
322:第一側邊緣
323:第二側邊緣
324:線圈
326:線圈
328: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
330:線圈
332:線圈
400:鞋面
410:腳趾端
412:腳跟端
414:外側
416:內側
418:鞋喉區域
420:踝部開口
500:鞋類製品
510:鞋底結構
512:區域
514:鞋舌
516:踝部鞋領
518:浮紗
520:鞋帶
610:浮紗
700:方法
710:框
712:框
714:框
716:框
718:框
下文參考圖式詳細論述本文中所描述的各方面的實例,其中:
圖1描繪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具有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多個後緯編嵌入紗線的經編針織部件的一部分的示意圖。
圖2描繪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1的經編針織部件的較大部分的示意圖,並且還示出了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
圖3描繪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經編針織部件,其具有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並具有位於其上的鞋面圖案。
圖4描繪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從圖3的經編針織部件移除的鞋面。
圖5和圖6分別描繪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結合有圖4的鞋面的鞋類製品的外視圖和內視圖。
圖7描繪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製造具有前緯編嵌入紗線的經編針織部件的示例方法的框圖。
本文具體描述了本公開的主題以滿足法定要求。然而,該描述本身並不旨在限制本新型創作的範圍。相反,所要求保護或公開的主題還可以以其他方式並且結合其他當前或未來的技術來體現,以包括不同的步驟、步驟的組合、元素,或元素的組合或子組合,類似于本文檔中所描述的那些。此外,儘管術語“步驟”和/或“框”在本文中可用於識別所採用的方法的不同元素,但除非且除了明確陳述個別步驟的順序,否則這些術語不應被解釋為暗示本文所公開的各種步驟之中或之間的任何特定順序。
傳統的經編針織部件可以使用緯編嵌入紗線。然而,在這些傳統的經編針織構造中,緯編嵌入紗線在緯編嵌入紗線交叉的每個經編針織線圈縱行處延伸穿過特定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針織線圈。這樣,就沒有能力在材料流動方向上改變緯編嵌入紗線的方向。換句話說,傳統的緯編嵌入紗線均勻地與材料流動方向正交地延伸。
本文各方面涉及經編針織部件、由該經編針織部件形成的鞋面,以及製造該經編針織部件的方法,其中該經編針織部件包括在材料流動方向上改變方向的至少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示例方面,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至少部分地位於假想中線的第一側上,該假想中線平行於經編針織部件的材料流動 方向延伸。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並且在延伸穿過一個或更多個線圈之後,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或前側上的浮紗延伸。在作為浮紗延伸之後,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使用浮紗有助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材料流動方向上的前進。
在示例方面,經編針織部件還可包括至少部分位於假想中線的相對第二側上的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可以具有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不同的特性,包括不同類型的紗線、不同的顏色、不同的丹尼、不同的紋理、不同的韌度等。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並且在延伸穿過一個或更多個線圈之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或前側上的浮紗延伸。在作為浮紗延伸之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線圈,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示例方面,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可以在縱行方向上偏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此外,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的浮紗的長度和/或方向性可以不同於 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並且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在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或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延伸所穿過的線圈的數量可以不同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結果是,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相比,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的元件的圖案或視覺佈置不同。如下所述,這種不對稱圖案形成以及將不同類型和/或丹尼的紗線用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的能力可以用於在經編針織部件的不同側面上實現不同的功能效果。
本文的各方面還考慮了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形成的圖案可以相對於假想中線對稱。此外,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相同的紗線類型、丹尼、顏色、紋理、韌度等可用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中的每一種。
在示例方面,經編針織部件還可包括兩根或更多根後緯編嵌入紗線,後緯編嵌入紗線分別延伸穿過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每個連續線圈,並且與前緯編嵌入紗線相比,通常更靠近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背面定位。在一個方面,後緯編嵌入紗線在材料流動方向上不改變方向,並且定向成與經編針織部件的材料流動方向正交。因此,後緯編嵌入紗線可有助於為經編針織部件提供結構完整性。經編針織部件還可包括兩根或更多根經編嵌入紗線,其中每根經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特定經編針織線圈的每個連續線圈,使得經編 嵌入紗線平行於材料流動方向延伸。經編嵌入紗線可以為經編針織部件提供附加的結構完整性,並防止經編針織部件在緯編方向或經編方向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方向上變形,尤其是在洗滌、磨損和使用之後。
當針織經編針織部件時,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使用背面緯編嵌體喂紗器將後緯編嵌入紗線插入經編針織部件中。可以使用能夠彼此獨立地移動的兩個或更多個前緯編嵌體喂紗器來插入前緯編嵌入紗線。隨著對經編針織部件進行針織,前緯編嵌體喂紗器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前進。
本文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可結合到許多不同的製品中。例如,這可以包括用於鞋類製品的鞋面和/或鞋類製品本身。對於鞋面,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可位於鞋面的外側,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可位於鞋面的內側。如上所述,實現不對稱圖案形成的能力以及將不同類型和/或丹尼的紗線用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的能力可用於在鞋面的內側和外側上實現不同的功能效果。此外,在示例方面,線圈可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的浮紗形成。基於鞋面的圖案形成,線圈可定位在鞋面的鞋喉區域並用於接收鞋帶或其他固定裝置以說明在鞋喉區域拉緊鞋面。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編針織”是指使用一組或多組紗線產生具有工藝面和工藝背面的扁平形式的豎直線圈結構的針織工藝,這些紗線從經軸喂紗到一排織針。經編針織線圈 橫列內的所有組織(stitch)同時形成,但各組織由從獨立導紗器供給的獨立紗線形成。換句話說,一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線圈都是在導杆上升並側向移動的同時製成的,將紗線圍繞織針放置以形成線圈,然後通過前一線圈橫列的線圈向下拉。
隨著經編針織部件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前進通過經編針織機,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限定多個經編針織線圈縱行。這樣,經編針織線圈縱行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延伸。術語“材料流動方向”是指經編針織部件在經編針織機上進行針織時前進的方向,並且是指單向的。本文使用的術語“縱行方向”是在材料流動方向和相反方向上雙向延伸。本文使用的術語“橫列方向”是在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方向上雙向延伸並且通常與縱行方向正交。術語“工藝面”是指經編針織部件在針織時的正面或頂面,而術語“工藝背面”是指經編針織部件在針織時的背面。
當描述紗線時,術語“嵌入(inlaid/laid in)”是指紗線在針織工藝中嵌入組織中但不用於形成任何組織。換句話說,嵌入紗線延伸穿過針織線圈,但不用於形成針織線圈。關於經編針織,涉及嵌入紗線的傳統技術包括經編插入和緯編插入。經編插入是將嵌入紗線插入經編針織線圈縱行,使得嵌入紗線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延伸。緯編插入是通過背面緯編嵌體喂紗器將在本文中稱為後緯編嵌入紗線的嵌入紗線插入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使得後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經編針織線圈橫 列中的每個針織線圈並且定向成與材料流動方向正交。在示例方面,與前緯編嵌入紗線相比,後緯編嵌入紗線更靠近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背面定位。本文使用的關於前緯編嵌入紗線的術語“浮紗”是指嵌入紗線的一部分,其不延伸穿過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線圈,而是位於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的頂部。術語“整體式針織”或“整體針織”是指在單個經編針織事件或工藝中形成的經編針織部件。這樣,特定的紗線可以延伸穿過經編針織部件的多個不同區域。
當描述鞋類製品(例如,鞋)時,術語“鞋面”是指鞋類製品的在鞋底上方延伸並覆蓋鞋類製品的前部、側部和/或後部的部分。當描述鞋面時術語“內側”是指當鞋類製品被穿著時朝向身體的中線,而當描述鞋面時術語“外側”是指當鞋類製品被穿著時遠離身體的中線。當提及鞋面或結合鞋面的鞋類製品時,術語“面向外”是指背離鞋類製品的內部空腔的表面。在示例方面,鞋面或鞋類製品的面向外的表面包括暴露於外部環境的面向外的表面。
經編針織與緯編針織的不同之處在於其需要不同的機器並產生不同的針織構造。在示例方面,經編針織可以產生這樣的針織結構,其比緯編針織結構更不易於散開,比緯編針織結構收縮更小,並且在經編方向和緯編方向上比緯編針織結構更尺寸穩定(例如,更不易於變形),並且可以大規模經濟地生產。傳統上,與緯編針織物相比,由於這些織物的製造方 式不同,難以將分區特性設計成經編針織物。例如,與經編針織機相比,在緯編針織機中改變紗線以產生分區特性通常更容易,因為在經編針織機中改變紗線可能耗時且乏味。本文所述的各方面可用於為經編針織部件設計分區特性,該經編針織部件可用於服裝製品,例如鞋面,其中在例如鞋面的外側和內側上可能需要不同的分區特性。
圖1描繪了包括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多個後緯編嵌入紗線112的經編針織部件100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1所示的經編針織部件100被描述為包括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後緯編嵌入紗線112。然而,應注意,在不同方面,根據本文考慮的不同方面,經編針織部件(例如,經編針織部件100)可以包括後緯編嵌入紗線112而不包括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或可替代地,可以包括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而不包括後緯編嵌入紗線112。例如,經編針織部件(例如類似於圖1中所示的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經編針織部件)可以包括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延伸穿過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至少一個線圈的緯編嵌入紗線,並且在延伸穿過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至少一個線圈之後,緯編嵌入紗線隨後作為定位在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上的浮紗延伸。
仍然參見圖1,經編針織部件100包括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其包括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和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形成多個經編針織 線圈縱行116。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在橫列方向118上延伸,而多個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在縱行方向121上延伸。經編針織部件100的材料流動方向由元件符號120表示。儘管未示出,但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經編針織部件100還可以包括多根經編嵌入紗線,這些經編嵌入紗線在縱行方向121上延伸穿過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的線圈。
用於形成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或多個後緯編嵌入紗線112的紗線的類型,例如材料或材料組合、丹尼和/或其他特徵(例如顏色、紋理、韌度等)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與用於形成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和/或多個後緯編嵌入紗線112的紗線相比,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可以包括不同的紗線類型、不同的丹尼、不同的顏色和/或另一種不同的特性。為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選擇的紗線類型、顏色、丹尼、韌度等可以實現所需的功能效果,諸如強度和/或韌度(例如,通過使用對位芳族聚醯胺紗線、編織紗線等)、反射率、光發射(例如,光纜)、美觀性(例如,不同顏色的紗線)等。
在不同方面,形成經編針織部件(例如圖1中所示的經編針織部件100)的部分的紗線可以是聚酯、尼龍、人造絲、棉、羊毛和/或其他天然或合成材料。此外,經編針織部件中的紗線可以選自可能的丹尼數範圍。例如,在一些情況下,經編針織部件中包括的紗線可為約150丹尼至約1,000丹尼。操縱這 種紗線的針織機的針規格可以選擇為與所使用的紗線的丹尼或丹尼範圍相對應。在另外的方面,在經編針織部件中包括的紗線,例如形成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形成前緯編嵌入紗線和/或形成後緯編嵌入紗線,可以是多組分紗線。例如,這些紗線可以是雙組分紗線,例如具有芯和鞘的紗線,和/或可以是其他類型的多組分紗線。在一些方面,經編針織部件中包括的紗線還可以包括熱塑性聚合物材料,例如熔融溫度低於紗線的其他部分(例如其芯)和/或低於經編針織部件中包括的其他紗線的熱塑性聚合物材料。此外,在一些方面,經編針織部件中包括的紗線可以包括熱塑性彈性體或由熱塑性彈性體形成。在一個具體實例中,經編針織部件包括具有芯和鞘的紗線,鞘由熱塑性材料例如熱塑性聚氨酯和/或熱塑性彈性體形成,並且芯由非熱塑性材料形成。
此外,在如上所述使用熱塑性材料的情況下,所得經編針織部件可進行熱處理以至少部分熔融、回流並且接著冷卻/再固化熱塑性材料,從而產生至少部分互連的熱成形紗線網。這些材料的熔融、回流和固化可以用於賦予經編針織部件不同的特性,例如增加的摩擦阻力、增加的抓握力、增加的粘性、增加的抗拉伸性、增加的耐水性或防水性、增加的透明度或半透明性、表層的形成或其他特性。因此,與用其他紗線形成的經編針織部件的部分相比,包括熱成形網的經編針織部件的部分也可具有不同的表面特性。應注意,在這些部分中討論的不 同紗線可以用於本文所述的任何經編針織部件中。
本文公開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可以包括整體拉伸元件。例如,一個或更多個拉伸元件可以在針織工藝中嵌入經編針織部件中,以例如與形成經編針織部件的部分的其他紗線或結構相比,沿所需的增強和/或容納線賦予更高的抗拉伸性。拉伸元件可以是嵌入線、嵌入纖維、嵌入長絲(例如,單絲或複絲),和/或嵌入纜線,以及其他增強組分。此外,可以使用編織電纜,和/或可以使用高韌度紗線、纖維和/或長絲(例如,韌度為至少5克/丹尼(g/D)的紗線、纖維和/或長絲)。不同方面的拉伸元件可以由玻璃、芳族聚醯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液晶聚合物或其他聚合物或材料形成。
仍然參見圖1,在不同方面,後緯編嵌入紗線112延伸穿過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的特定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內的每個連續線圈。例如,在一個方面,後緯編嵌入紗線112延伸穿過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和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中的至少每個連續線圈。本文的各方面還考慮了多根後緯編嵌入紗線112延伸穿過如圖所示的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中的每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每個連續線圈。
在一些方面,經編針織部件100可以包括不包括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的區域122。在示例方面,在位於經編杆上對應於區域122的位置處的導紗器不喂入紗線時,可以形成區域122。結果,區域122不包括任何經編針織線圈縱行。如圖 所示,多根後緯編嵌入紗線112在橫列方向118上延伸穿過區域122,以向經編針織部件100提供結構完整性。消除區域122處的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可以降低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總重量,以及其他益處。
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經考慮,經編針織部件100可以不包括區域122。在這種情況下,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可以在經編針織部件100的橫列方向118上無中斷地延伸,從而在區域122內形成附加的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當需要重量較重的經編針織部件或具有更大覆蓋度的經編針織部件時,這可能是理想的。
此外,在不同方面,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包括浮紗124)和後緯編嵌入紗線112的相對位置、間距和/或取向可以不同。結果,這可以產生相對於圖1所示的更小或更大的區域122。此外,在不同方面,包括熱塑性材料的紗線可以用於經編針織部件100中,並且這些紗線然後可以被加熱、回流並且接著冷卻/再固化以產生具有不同特性(例如,更高的摩擦、更高的抓握力、更高的粘性、更高的抗拉伸性、透明度或半透明度,或其他特性)的熱成形網,例如,如本文第[0028]段所述。此外,這些熱塑性材料的選擇性熱處理可以在某些區域中產生具有所需特性的熱成形網,同時還有助於保持較輕重量的材料,並且增加耐久性和耐磨性。
在一些方面,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延伸穿過第一 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中的一個或更多個連續線圈。在區域122中,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作為位於經編針織部件100的工藝面或前側上的浮紗124延伸。換句話說,當從工藝面觀察經編針織部件100時,浮紗124位於多根後緯編嵌入紗線112的前面。在區域122包括經編針織線圈縱行的各方面,浮紗124將在類似於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的一個或更多個連續的經編針織線圈縱行上延伸。參見圖1,浮紗124至少部分地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延伸。然後,在作為浮紗124延伸之後,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延伸穿過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中的一個或更多個連續線圈。因為浮紗124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延伸,所以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偏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在圖1中,浮紗124顯示為在一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上延伸。然而,在本文考慮的其他方面,可以不存在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或可替代地,可以存在多於一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例如2、3、4、5或更多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本文所述的針織技術有助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的方向改變,使得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的長度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浮紗124)不與材料流動方向120正交。在不同方面,紗線在經編針織部件的給定部分中的方向變化可以在1-180度之間,例如為30度、60度、90度或甚至180度的變化,以獲得方向的完全反轉,或者沿著共同的線圈橫列,或者沿著相鄰或間隔的線圈橫列。
在本文所述經編針織部件中包括的浮紗的長度、方向性和/或取向可以不同。例如,圖1中所示的浮紗124的長度、方向性和/或取向可以基於多個因素而改變。例如,增加區域122的寬度或者橫列方向上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和/或增加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與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之間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數量,可以增加浮紗124的長度。類似地,減小區域122的寬度或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和/或減小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與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之間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數量,可以減小浮紗124的長度。如果區域122的寬度或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在橫列方向118上減小,則浮紗124的傾斜度、方向性和/或角度可以增加,而如果區域122的寬度或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在橫列方向118上增加,則浮紗124的傾斜度、方向性和/或角度可以減小。
圖2描繪了經編針織部件100的較大部分,且還包括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在圖2中,經編針織部件100被假想中線214平分,該假想中線214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延伸,並將經編針織部件100平分為尺寸大致相等的第一側216和第二側218。還顯示了斷裂線以表明經編針織部件100可以在第一側216與第二側218之間包括附加的針織材料。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被描繪為位於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第一側216上,並且第 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被描繪為位於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相對的第二側218上。上面給出的關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的描述還適用於圖2,並且因此不再重複。
相對於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延伸穿過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的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中的一個或更多個連續線圈。在區域212,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作為位於經編針織部件100的工藝面或前側上的浮紗224延伸。換句話說,當從工藝面觀察經編針織部件100時,浮紗224位於多根後緯編嵌入紗線112的前面。在區域122包括經編針織線圈縱行的各方面,浮紗224將在類似於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的一個或更多個連續的經編針織線圈縱行上延伸。在圖2中,浮紗224至少部分地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延伸。在作為浮紗224延伸之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延伸穿過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的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中的一個或更多個連續線圈。因為浮紗224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延伸,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在材料流動方向120上偏離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儘管浮紗224顯示為在一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上延伸,但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可以不存在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或可替代地,可以存在多於一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例如存在2、3、4、5或更多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一些方面,浮紗124可以在沒有任何中間線圈橫列的情況下改變方向,例如,基本上在同一線圈橫 列內改變方向。
如圖2所示,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和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中的至少一個在縱行方向121上偏離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和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中的至少一個。在示例方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和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中的每一個可以在縱行方向121上彼此偏移。然而,本文的各方面還考慮了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可以與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相同,和/或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可以與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相同。儘管圖2描繪了浮紗224在與浮紗124相同數量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上延伸,但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浮紗124和浮紗224可以在不同數量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上延伸。
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類似,浮紗224的長度和方向性可以根據許多因素而變化。例如,增加區域212在橫列方向上的寬度、增加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和/或增加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與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之間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數量增加了浮紗224的長度。以類似的方式,減小區域212的寬度、減小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和/或減小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與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之間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數量減小了浮紗224的長度。如果區域212的 寬度、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在橫列方向118上減小,則浮紗224的傾斜度、方向性和/或角度可以增加,而如果區域212的寬度或經編針織線圈縱行116(如果使用的話)的數量增加,則浮紗224的傾斜度、方向性和/或角度可以減小。
儘管未示出,但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中的每一個可以在橫列方向118上一次或多次改變方向,以在經編針織部件100中為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中的每一個產生“之字形”圖案形成。
這種構造的結果是能夠為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第一側216和第二側218中的每一側產生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的不對稱圖案。如本文所用,術語“圖案”是指元件的視覺佈置。關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所述元件包括一系列可變長度的線性段,這些線性段包括定向成與材料流動方向120正交的線性段和定向成與材料流動方向120不正交(例如,對角線)的線性段。因此,分別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產生的線性段的佈置在第一側216與第二側218之間不同。此外,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可以是不同的紗線類型、丹尼、紋理、顏色、韌度等,以進一步在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第一側216與第二側218之間產生不對 稱性。該不對稱性可以用於在由如下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100形成的製品中產生分區或局部特性。本文的各方面還考慮了在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第一側216和第二側218上為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中的每一個產生對稱圖案。
儘管對於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第一側216和第二側218中的每一個隻描繪了一個前緯編嵌入紗線,但是在此經考慮,第一側216和第二側218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幾根或多根前緯編嵌入紗線。在示例方面,當在第一側216和/或第二側218上包括多根前緯編嵌入紗線時,附加的前緯編嵌入紗線可以具有與圖2所示的相應的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相同或相似的圖案。另外地或可替代地,一根或多根附加的前緯編嵌入紗線可以具有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或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不同的圖案。此外,附加的前緯編嵌入紗線可以是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不同的紗線類型、丹尼、顏色、紋理和/或韌度等。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被設想在本文的範圍內。
圖3描繪了根據本公開各方面構造的經編針織部件300。在圖3中,材料流動方向由元件符號310表示,橫列方向由元件符號311表示,並且假想中線由元件符號312表示,並且假想中線312定向成平行於材料流動方向310。假想中線312將經編針織部件300分成第一側314和第二側316。鞋面圖案318顯 示為疊加在經編針織部件300上。
相對於經編針織部件300的第一側314,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顯示為在經編針織部件300的第一側邊緣322與靠近假想中線312的區域之間前後延伸。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也可以從第一側邊緣322向內定位,使得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或其部分不延伸到第一側邊緣322。示意性地描繪了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的圖案,使得定向成與材料流動方向310正交的線性段表示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延伸穿過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彼此偏移的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例如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和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中的連續線圈的位置。定向成與材料流動方向310不正交(例如,對角線或平行)的線性段表示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漂浮的位置,例如與浮紗124一樣。
所示的用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的圖案旨在作為實例,並且本文考慮了其他圖案。例如,圖案可以在經編針織部件300的更大部分上在縱行方向上延伸。此外,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可以在改變方向回到第一側邊緣322之前延伸跨過假想中線312並進入第二側316。
當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在橫列方向311上改變方向並開始在朝向第一側邊緣322的方向上延伸時,在假想中線312附近形成線圈324。線圈324表示當經編針織部件300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前進時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形成的浮 紗。如下所述,當經編針織部件300形成為鞋面時,線圈324可以定位在鞋面的鞋喉區域附近,並被配置成接收鞋帶或其他固定裝置。當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在橫列方向311上改變方向並且開始在朝向假想中線312的方向上延伸時,可以在第一側邊緣322處形成諸如線圈326的附加線圈。線圈326還表示當經編針織部件300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前進時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形成的浮紗。在示例方面,線圈326可以用於將鞋面固定到鞋底結構,可以用作士多寶(strobel),和/或可以位於咬合線處或其附近,以及其他可能性。
相對於經編針織部件300的相對的第二側316,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顯示為在經編針織部件300的第二側邊緣323與靠近假想中線312的區域之間前後延伸。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也可以從第二側邊緣323向內定位,使得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或其部分不延伸到第二側邊緣323。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可以是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相同或不同的紗線類型,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相同或不同的丹尼,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相同或不同的顏色或紋理等。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類似,示意性地描繪了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的圖案,使得定向成與材料流動方向310正交的線性段表示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延伸穿過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彼此偏移的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例如與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c和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d一樣)中 的連續線圈的位置。定向成與材料流動方向310不正交(例如,對角線或平行)的線性段表示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漂浮的位置,例如與浮紗224一樣。
所示的用於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的圖案是說明性的,並且本文考慮了其他圖案。例如,圖案可以在經編針織部件300的更大部分上在縱行方向上延伸。此外,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可以在改變方向回到第二側邊緣323之前延伸穿過假想中線312並進入第一側314。此外,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可以延伸跨過假想中線312,使得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在改變方向回到它們各自的側邊緣322和323之前彼此相交或交叉。在該實例中,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通常在橫列方向311上對齊。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被設想在本文的各方面內。
當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在橫列方向311上改變方向並開始在朝向第二側邊緣323的方向上延伸時,在假想中線312附近形成線圈330。在示例方面,線圈330在橫列方向311上與線圈324對齊。線圈330表示當經編針織部件300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前進時由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浮紗。與線圈324類似,線圈330可以定位在鞋面的鞋喉區域附近,並可以被配置成接收鞋帶或其他固定裝置。當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 328在橫列方向311上改變方向並且開始在朝向假想中線312的方向上延伸時,可以在第二側邊緣323處形成諸如線圈332的附加線圈。線圈332還表示當經編針織部件300在材料流動方向310上前進時由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浮紗。與線圈326類似,線圈332可以用於將鞋面固定到鞋底結構,可以用作士多寶,和/或可以位於咬合線處或其附近,以及其他可能性。
在圖3中,與經編針織部件300的第二側316上的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相比,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在經編針織部件300的第一側314上產生不同的圖案。如上所述,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產生的不對稱圖案可能是由於改變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在各自的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延伸穿過的連續線圈的數量,改變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浮紗在其上延伸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數量,改變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浮紗在其上延伸的中間經編針織線圈縱行(當使用時)的數量,改變諸如圖2的區域122和212的區域在橫列方向311上的寬度等。本文的各方面還考慮了經編針織部件300的第一側314和第二側316上的對稱圖案。
圖4描繪了已經從圖3所示的經編針織部件300移除的鞋面400。鞋面400包括腳趾端410、相應的腳跟端412、外側414、內側416、鞋喉區域418和踝部開口420。所示的用於鞋面 400的構造是說明性的,並且本文中經考慮,鞋面400可以具有與所示出的構造不同的構造。鞋面400可以整合到鞋類製品例如鞋中,使得其形成鞋類製品的至少一部分。
在圖4中,如圖所示,分別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線圈324和330位於鞋面400的鞋喉區域418附近。此外,分別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線圈326和332分別在外側414和內側416上位於鞋面400的邊緣附近。在不同方面,當從經編針織部件300移除鞋面400時,可以切割線圈324、330、326和332中的一個或更多個。
圖5大體示出了結合到鞋類製品500中的鞋面400的外側414。鞋類製品500是運動鞋或專業運動鞋的形式,並且包括固定到鞋面400的下邊緣或區域512的鞋底結構510。鞋類製品500可以包括附加部件,例如位於鞋面400的鞋喉區域418中的鞋舌514,以及固定到鞋面400的踝部開口420的踝部鞋領516,其限定用於容納穿著者足部的開口。鞋面400結合到鞋類製品500中,使得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大致在鞋類製品500的內側與外側之間延伸,並且經編針織線圈縱行大致在鞋類製品500的腳趾到腳跟方向上延伸。
在一個方面,本文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的嵌體可以在腳跟到腳趾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延伸穿過腳趾區域以增加腳趾區域中的抗拉伸性或容納性。在其他方面,嵌體可以延伸穿過 內側區域、穿過外側區域、穿過腳跟區域、穿過鞋喉區域,和/或穿過鞋面區域,或穿過另一區域或穿過其任何組合。這可用于增強嵌體所結合的局部區域中的容納性和抗拉伸性。
圖5中所示的鞋類製品500的構型是說明性的,並且本文中經考慮,鞋類製品500可以採取其他構型,例如無舌構型、具有踝部套的構型或其他構型。
在圖4中,鞋面400的外側414至少部分地形成圖5所示的鞋類製品500的外側。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再次示意性地示出,並從鞋面400的下邊緣或區域512延伸到鞋喉區域418。諸如浮紗518的浮紗定位在鞋面400和鞋類製品500的最外面的表面上。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形成的線圈324延伸到鞋面400的鞋喉區域418中。在一些方面,鞋類製品500可以包括鞋帶520(出於示例的目的,其一部分在圖5中示出),該鞋帶520延伸穿過由線圈324形成的開口。因此,鞋帶520可用於將鞋類製品500固定在穿著者的足部周圍。儘管描繪了鞋帶,但本文中考慮了其他類型的固定裝置。雖然未示出,但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圖3中所示的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形成的線圈326可以用於將鞋面400固定到鞋底結構510和/或固定到士多寶。
圖6大體示出了結合到鞋類製品500中的鞋面400的內側416。然而,鞋帶520的部分在圖6中未示出。在圖6中,鞋面400的內側416至少部分地形成鞋類製品500的內側。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再次示意性地示出,並從鞋面400的下邊緣或區 域512延伸到鞋面400的鞋喉區域418。諸如浮紗610的浮紗定位在鞋面400和鞋類製品500的最外面的表面上。由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線圈330延伸到鞋面400的鞋喉區域418中,其中線圈330被配置成接收例如鞋帶520。儘管未示出,但本文的各方面考慮了由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線圈332可以用於將鞋面固定到鞋底結構510和/或固定到士多寶。
如上關於圖4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在鞋面400的外側414和內側416上產生不同的圖案。可以選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的類型和/或丹尼以及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圖案,以實現鞋面400的每一側和作為整體的鞋類製品500的所需功能效果。作為說明性實例,如果鞋類製品500可能在鞋面400的外側414上受到比內側面416更大的應力/應變,例如,如在諸如足球或籃球的運動中,則與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相比,具有更大韌度或強度的紗線可以被選擇用於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此外,與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相比,可以選擇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形成的具有更大長度的更多數量的浮紗來產生定向拉伸,以抵消在使用中由穿著者的足部施加在鞋面400的外側414上的應力/應變。
為了提供另一實例,如果鞋類製品500用於諸如足球的運動,則在鞋面400的內側416上可能需要增強的抓握力。在 該實例中,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相比,可以為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選擇更高抓握力的紗線(例如,納米紗線)。更高抓握力的紗線也可以是至少部分由熱塑性材料形成的紗線,熱塑性材料如本文第[0028]段中所述進行熱處理。此外,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相比,可以選擇由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形成的具有更大長度的更多數量的浮紗,以在鞋面400的內側416上形成更大的抓握區域。這些僅僅是實例,並用於說明可以如何選擇由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320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328產生的特定圖案形成以實現所需的功能效果、特性和/或特徵。
圖7描繪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製造經編針織部件(例如,圖1中所示的經編針織部件100)的示例方法700的框圖。方法700包括框710至718,但不限於元素的這種組合。在框710中,使用例如經編針織機針織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為了提供一個實例,經編針織機可以由Comez®製造,該Comez®的美國公司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港威大道2231號,28266(2231 Gateway Boulevard,Charlotte,NC,28266)。在框712中,在步驟714,第一前緯編嵌體喂紗器用於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例如圖1所示的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110)嵌入在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例如圖1所示的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a)中。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被嵌入使得其延伸穿過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
在框716中,當第一前緯編嵌體喂紗器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前進時,第一前緯編嵌體喂紗器使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漂浮在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上以形成浮紗,例如圖1所示的浮紗124。在框718中,第一前緯編嵌入喂紗器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嵌入在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例如圖1所示的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114b中。在示例方面,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被嵌入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使得其延伸穿過該線圈橫列的一個或更多個連續線圈。因為當第一前緯編嵌體喂紗器在使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漂浮時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前進,所以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在示例方面,第二緯編嵌入喂紗器可以用於嵌入和浮起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例如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210可以嵌入在例如在縱行方向上偏離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結果是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和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的圖案不同。另外,與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相比,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可以使用不同的紗線類型、丹尼、顏色、紋理、韌度等。
以下條款表示本文所設想的概念的示例方面。以下條款中的任一項可以以多個從屬方式組合以依賴於一個或更多個其他條款。此外,可以組合從屬條款(明確依賴於先前條款的條款)的任何組合,同時保持在本文所設想的方面的範圍 內。以下條款旨在表示非限制性實例。
條款1.一種經編針織部件,包括: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形成多個經編針織線圈縱行;以及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圈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條款2.根據條款1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圈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所述工藝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
條款3.根據條款2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 一個在縱行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
條款4.根據條款2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位於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材料流動方向上延伸的假想中線的第一側上,並且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位於所述假想中線的第二側上。
條款5.根據條款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是與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不同的紗線類型和不同的丹尼中的一種或更多種。
條款6.根據條款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一後緯編嵌入紗線和延伸穿過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所述第一後緯編嵌入紗線和所述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定位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背面上。
條款7.根據條款6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在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與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之間的一個或更多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條款8.根據條款7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一根或更多根附加的後緯編嵌入紗線,所述後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一個或更多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
條款9.一種具有內側和外側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所述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包括: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從所述鞋面的所述內側延伸到所述外側;以及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定位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外側上,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圈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整體經編針織鞋面的面向外的表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條款10.根據條款9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還包括定位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內側上的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圈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整體經編針織鞋面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
條款11.根據條款10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是與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不同的紗線類型和不同的丹尼中的一種或更多種。
條款12.根據條款10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外側形成第一幾何圖案,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內側形成第二幾何圖案,並且其中所述第一幾何圖案包括與所述第二幾何圖案不同的幾何圖案。
條款13.根據條款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在縱行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
條款14.根據條款9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所述鞋面的鞋喉區域處形成線圈。
條款15.根據條款14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還包括延伸穿過所述線圈的鞋帶。
條款16.根據條款9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還包括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一後緯編嵌入紗線和延伸穿過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所述第一後緯編嵌入紗線和所述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定位在所述整 體經編針織鞋面的工藝背面上。
條款17.一種製造經編針織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針織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形成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延伸的多個經編針織線圈縱行;使用第一前緯編嵌體喂紗器:在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嵌入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使得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當所述第一前緯編嵌體喂紗器在所述材料流動方向上前進時,使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漂浮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上,以及在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嵌入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使得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
條款18.根據條款17所述的製造經編針織部件的方法,還包括:使用第二前緯編嵌體喂紗器:在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嵌入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使得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當所述第二前緯編嵌體喂紗器在所述材料流動方向上前進時,使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漂浮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所述工藝面上,以及在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嵌入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使得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第四 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
條款19.根據條款18所述的製造經編針織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位於在所述材料流動方向上延伸的假想中線的第一側上,並且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位於所述假想中線的第二側上。
條款20.根據條款18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經編針織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是與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不同的紗線類型和不同的丹尼中的一種或更多種。
本公開的各方面已被描述為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脫離其範圍的情況下,替代方面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變得明顯。在不脫離本公開的範圍的情況下,技術人員可以開發實現上述改進的替代手段。
應當理解,某些特徵和子組合是有用的,並且可以在不參考其他特徵和子組合的情況下使用,並且被設想是在請求項的範圍內。並非各個圖中列出的所有步驟都需要按照所描述的特定循序執行。
100:經編針織部件
110: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
112:後緯編嵌入紗線
114: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4a: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4b: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16:經編針織線圈縱行
118:橫列方向
120:材料流動方向
121:縱行方向
122:區域
124:浮紗

Claims (16)

  1. 一種經編針織部件,包括: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形成多個經編針織線圈縱行;以及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圈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圈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所述工藝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 過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在縱行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位於在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所述材料流動方向上延伸的假想中線的第一側上,並且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位於所述假想中線的第二側上。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是與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不同的紗線類型和不同的丹尼中的一種或更多種。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一後緯編嵌入紗線和延伸穿過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所述第一後緯編嵌入紗線和所述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比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更靠近所述經編針織部件的工藝背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在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與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之間的一個或更多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經編針織部件,還包括延伸穿過所述一個或更多個中間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一根或更多根附加的後緯編嵌入紗線。
  9. 一種具有內側和外側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所述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包括: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從所述鞋面的所述內側延伸到所述外側;以及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定位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外側上,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圈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整體經編針織鞋面的面向外的表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在材料流動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還包括定位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內側上的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所述多個經編針織線圈橫列的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在延伸穿過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所述至少一個線 圈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作為定位在所述整體經編針織鞋面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上的浮紗延伸,並且在作為所述浮紗延伸之後,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延伸穿過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線圈。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是與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不同的紗線類型和不同的丹尼中的一種或更多種。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外側形成第一幾何圖案,其中所述第二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所述鞋面的所述內側形成第二幾何圖案,並且其中所述第一幾何圖案包括與所述第二幾何圖案不同的幾何圖案。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在縱行方向上偏離所述第三經編針織線圈橫列和所述第四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至少一個。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緯編嵌入紗線在所述鞋面的鞋喉區域處形成線圈。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還包括延伸穿過所述線圈的鞋帶。
  16. 如請求項9所述的整體經編針織鞋面,還包括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一後緯編嵌 入紗線和延伸穿過所述第二經編針織線圈橫列中的每個連續線圈的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所述第一後緯編嵌入紗線和所述第二後緯編嵌入紗線定位在所述整體經編針織鞋面的工藝背面上。
TW111212814U 2021-11-24 2022-11-22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TWM6443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82834P 2021-11-24 2021-11-24
US63/282,834 2021-1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4356U true TWM644356U (zh) 2023-08-01

Family

ID=8638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2814U TWM644356U (zh) 2021-11-24 2022-11-22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TW111144596A TW202328527A (zh) 2021-11-24 2022-11-22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4596A TW202328527A (zh) 2021-11-24 2022-11-22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0114A1 (zh)
TW (2) TWM64435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60114A1 (en) 2023-05-25
TW202328527A (zh) 202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2851B2 (en) Footwear upper with knitted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761127B2 (en) Multiple layer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multi-bed area
US10660394B2 (en)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vertically inlaid tensile element
KR101880797B1 (ko) 일체형 니트 텅과 편성 구성요소를 통합한 신발 물품
TWI721366B (zh) 編織組件及具有拉伸結構之鞋面、及其編織方法
TW202216001A (zh) 編織部件及製造一編織部件的方法
CN102271548A (zh) 具有结合了编织部件的鞋面的鞋类物品
TWI808924B (zh) 以高軔度紗加強的鞋類物件
TWM644356U (zh) 具有緯編嵌體的經編針織部件
WO2023096863A1 (en) Warp knit component with weft inlays
US20240044054A1 (en) Article comprising a knit element
TW202322710A (zh) 具有針織部件的鞋類製品及其製造方法